县医院版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

县医院版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
县医院版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

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

卫办医政发[2011]100号

一、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ICD-10:K35.902/K35.101/K35.003)

行阑尾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痛(女性包括月经史、婚育史)。

2.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心肺查体、腹部查体、直肠指诊、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如可疑胰腺炎,查血、尿淀粉酶。

4.辅助检查:腹部立位X光片除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有右下腹包块者行腹部超声检查,明确有无阑尾周围炎或脓肿形成。

5.鉴别诊断:右侧输尿管结石、妇科疾病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等),需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充分告知风险,予加强抗炎保守治疗。

3.对于有明确手术禁忌证者,予抗炎保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K35.902/K35.101/K35.003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 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镜检;

(2)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胸透或胸部X光片、腹部立位X光片、腹部超声检查、妇科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头孢呋辛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75g-1.5g/次,一日三次;

②儿童:平均一日剂量为60mg/kg,严重感染可用到100 mg/kg,分3-4次给予;

③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肌酐清除率制订给药方案:肌酐清除率>20ml/min者,每日3次,每次0.75-1.5g;肌酐清除率

10-2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2次;肌酐清除率<10ml/min 患者,每次0.75g,一日1次;

④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⑤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可加用甲硝唑静脉滴注:0.5g/次,一日三次。

(八)手术日为住院当天。

1.麻醉方式: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联合麻醉。

2.手术方式:顺行或逆行切除阑尾。

3.病理: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

4.实验室检查:术中局部渗出物宜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9天。

1.术后回病房平卧6小时,继续补液抗炎治疗。

2.术后6小时可下床活动,肠功能恢复后即可进流食。

3.术后用药: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和抗厌氧菌药物,预防用药

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如手术后继发切口感染、腹腔内感染或门脉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抗菌药物。

4.术后2-3天切口换药,如发现切口感染,及时进行局部处理。

5.术后复查血常规。

(十)出院标准。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恢复正常饮食。

2.体温正常,腹部无阳性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

3.切口愈合良好(可在门诊拆线)。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对于阑尾周围脓肿形成者,先予抗炎治疗,如病情不能控制,行脓肿引流手术,或行超声引导下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必要时行Ⅱ期阑尾切除术,术前准备同前。

2.手术后继发切口感染、腹腔内感染或门脉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导致围手术期住院时间延长及费用增加。

3.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及费用增加。

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ICD-10:K35.902/K35.101/K35.003)

行阑尾切除术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0

阑尾炎临床路径

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 一、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ICD-10://) 行阑尾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痛(女性包括月经史、婚育史)。 2.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心肺查体、腹部查体、直肠指诊、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如可疑胰腺炎,查血、尿淀粉酶。 4.辅助检查:腹部立位X光片除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有右下腹包块者行腹部超声检查,明确有无阑尾周围炎或脓肿形成。 5.鉴别诊断:右侧输尿管结石、妇科疾病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等),需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充分告知风险,予加强抗炎保守治疗。 3.对于有明确手术禁忌证者,予抗炎保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 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镜检; (2)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胸透或胸部X光片、腹部立位X光片、腹部超声检查、妇科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

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 (县医院版) 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 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 (1)疝囊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 (3)疝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40.2,K40.9腹股沟疝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立位阴囊和腹股沟B 超、前列腺彩超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1)成人:0.5g-1.5g/次,一日2-3次; (2)儿童:一日量为20-30mg/Kg体重,分3-4次给药; (3)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

2016临床路径表单-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掌骨骨折)

掌骨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闭合性掌骨骨折(ICD-10:S62.301 ) 行掌骨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4005/78.54006/78.54008)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

XXXXXXXXXXX医院 掌骨骨折临床路径 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掌骨骨折(ICD-10:S62.301) 行掌骨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4005/78.54006/78.54008)。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掌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6 2.301闭合性掌骨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性掌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 (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缺血性心肌病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缺血性心肌病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一、缺血性心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ICD-10:I25.501),由冠心病引起的严重心肌功能失常的心肌病(由缺血性功能障碍及冬眠心肌所致的心力衰竭,广泛心肌纤维化,多次心肌梗死单独或联合产生的症状),不包括孤立的室壁瘤和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的其它结构异常或并发症如乳头肌功能失常(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穿孔和心律失常等。 (二)诊断依据。 根据《冠心病》(陈在嘉高润霖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Bround 心脏病学》(陈灏珠译第十版)相关章节。 1临床症状:心绞痛,劳累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有端坐呼吸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急性左心衰竭的症状。晚期可有外周水肿和腹胀等症状。 2体征:查体可见颈静脉充盈,肺部啰音,心界扩大,外周水肿,多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奔马律。 3辅助检查:

ECG:可见窦性心动过速,室早、房颤,同时常有ST-T异常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异常Q波,。 X线:左室或全心扩大,肺淤血,间质水肿,肺泡性肺水肿或胸膜渗出。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心脏扩大,左室舒张末径增大,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还可见右室增大和心包积液。 放射性核素检查:可见心脏扩大,室壁运动障碍及射血分数的下降。可检测到存活的冬眠心肌。 心导管检查:冠脉造影可见冠脉多支血管弥漫性病变(几乎100%累及前降支),左心室造影可见左心室增大,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增加,射血分数下降及二尖瓣反流等。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由冠心病引起的严重心肌功能失常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ICD-10:I25.501)。 2.除外孤立的室壁瘤和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的其它结构异常或并发症如乳头肌功能失常(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穿孔和心律失常等。

临床路径管理和持续改进 检查表

山东省XXX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和持续改进检查表 评审项目评审要点和分值评审方法实际 得分 组织机构和职责 1、医院建立“临床路径实施 领导小组”,负责临床路径工作 的开展。 2、各级人员职责明确,对部 门与人员实施“目标责任制” 。 3、医院领导协调路径实施过 程。 (共2分) 1、查文件及记录。未建 立扣0.5分。 2、查职责,职责不明确 扣0.5分。未开展目标考核 扣 3、查记录。记录不完善 扣0.3分,无记录扣0.5 分,院领导未参与扣0.5 分。 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 1、医院以常见病、多发病为 重点,参照卫生部临床路径文 本,遵照循证医学原则,制定本 院临床路径文本。 2、医院有明确的“临床路 径”文本制定、试行、修订与批 准程序。 3、患者进入路径前应知情同 意。 4、有路径实施记录。 (共3分) 1、查项目清单及路径文 本。不达标扣0.5分。 2、查规定及审批报告。 不达标扣0.5分。 3、抽查10份病历。无 路径患者版告知资料每份扣 0.1分。 4、查资料。资料不完善 扣0.2分,无记录扣0.5 分。 路径实施的培训 1、医院有相关的教育与培训 的教材与师资。 2、对相关的临床人员实施路 径教育与培训,包括患者知情同 意、提供服务的时效性要求。 1、查看培训教材与师 资。培训资料不完善扣0.5 分。 2、查培训记录。记录不 完善扣0.2分,无培训扣0.5

(共1分)分。 路径实施情况监测、分析与完善 1、运用信息系统,实时监控 路径执行情况。 2、监测进入路径患者的平均 住院日、诊疗效果、30日内再住 院率、再手术率、并发症与合并 症等。 3、医院定期与不定期对路径 的依从性进行分析,对发现的问 题提出改进措施。 4、医院定期与不定期对进入 路径病种的质量、费用及成本进 行卫生经济学分析评估。 5、对进入路径的患者和实施 路径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满意度 调查,并有整改措施。 (共4分) 1、现场检查。不合格扣 0.5分。 2、查看动态监测及汇总 数据。监测资料不完善扣0.5 分,未检测扣1分。 3、查分析报告及改进措 施。未开展扣0.5分。 4、查分析评估报告。评 估资料不完善扣0.2分,未 开展扣0.5分。 5、核对调查表及整改措 施,询问相关医务人员及患 者。未开展路径满意度调查 扣0.5分。开展记录资料不 完善扣0.2分。

2016年 临床路径表单(胃息肉),患者版告知单

胃息肉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 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ICD-9-CM-3:43.41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

临床路径告知单(胃息肉) 患者或亲属签字:经治医师签字: 年月日

XXXXXXXXXXXXX医院 胃息肉临床路径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 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ICD-9-CM-3:43.41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胃镜发现胃息肉。 2.钡餐造影检查发现充盈缺损,提示胃息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内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31.7/D13.1胃息肉疾病编码。 2.符合胃息肉内镜下切除适应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及Rh因子; (2)尿常规; (3)大便常规+潜血; (4)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5)感染指标筛查(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IV、梅毒); (6)凝血功能; (7)心电图、腹部超声、胸片。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 合阳县医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各临床科室: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现制定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请各科认真组织实施。 一、组织原则 1、我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在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2、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下设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指导评价小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指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承担指导评价小组的工作。 3、各临床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长为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或负责人,成员为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 4、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主任指定本科室医师担任,原则上要求为主治医师以上。 二、工作职责(一)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1、制订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2、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4、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5、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6、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三)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本; 3、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4、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四)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2、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 3、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4、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三、临床路径的开发与制订(一)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1、常见病、多发病; 2、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3、优先选择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二)临床路径诊疗项目包括医嘱类项目和非医嘱类项目医嘱类项目应当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同时参考卫生部发布或相关专业学会(协会)和临床标准组织制定的疾病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包

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

《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 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 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

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 (1)疝囊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 (3)疝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40.2,K40.9腹股沟疝疾病代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立位阴囊和腹股沟B超及CT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6年-临床路径表单(胃息肉)-患者版告知单

2016年-临床路径表单(胃息肉)-患者版告知单

胃息肉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ICD-9-CM-3:43.41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7天 时 间 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3天 主要诊疗工作□完成询问病 史和体格检 查 □完成病历书 写 □开据化验单, 完善术前检 查 □确认停止服 用阿司匹 林、波利维 等抗血小板 药物至少5 天以上 □上级医师查 房 □评估内镜下 治疗的指征 与风险 □确定胃镜检 查时间、落 实术前检查 □确定治疗方 案,向患者 及其家属交 待手术前、 手术中和手 术后注意事 项 □与患者及家 属签署胃镜 检查及治疗 同意书 □签署自费用 品协议书 □完成上级医 师查房记录 □根据需要,请 相关科室会 诊 □术前禁食禁 水8小时 □上级医师查 房 □完成查房记 录 □行胃镜检查 治疗,酌情 行超声內镜 检查,根据 检查所见采 用相应内镜 下治疗措施 切除息肉 □将回收标本 送病理检查 □观察有无胃 镜治疗后并 发症(如穿 孔、出血等) □病程记录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 规 □二级护理 □少渣饮食 临时医嘱: □血常规、血 型、尿常规 □大便常规+ 潜血 □肝肾功能、 电解质、血糖 □感染指标筛 查 □凝血功能 (急查) □心电图、腹 部超声、胸片 □肿瘤指标筛 查(必要时) □其他特殊医 嘱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 规 □一级护理 □少渣饮食 临时医嘱: □次晨禁食禁 水 □相关科室会 诊(必要时) □ 24小时备血 (必要时)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 规 □一级护理 □禁食不禁水 (检查治疗后) □酌情予静脉 输液治疗 □ PPI治疗 □粘膜保护剂 临时医嘱: □利多卡因胶 浆 □术前半小时 静点一次抗 生素(必要 时) □心电监护 (必要时) □术后静点抗 生素(必要时) 主要护理工作□协助患者及 家属办理入 院手续 □进行入院宣 教 □准备次晨空 腹静脉抽血 □基本生活和 心理护理 □进行关于胃 镜检查宣教 □基本生活和 心理护理 □检查及治疗 后常规护理 □治疗后饮食 生活宣教 □并发症观察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一、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缺血性心脏病(ICD-10:I25.0-I25.9)。不包括:心血管病NOS(I51.6), 先天性冠状(动脉)动脉瘤(Q24.5)。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ICD-9-CM-3:36.06/36.0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及ACC/AHA与ESC相关指南。 1.临床发作特点: 稳定性心绞痛:表现为胸痛及运动耐量下降。 A部位:常位于胸骨后或左前胸,范围常不局限,可以放射到颈部,眼部,颌部,上腹部,肩背部,左臂,左手指侧,以及其他部位,每次心绞痛发作部位往往是相似的;B性质:常呈紧缩感,绞榨感,压迫感,烧灼感,胸憋,胸闷或有窒息感,沉重感,有的患者只诉胸部不适,主观感觉个体差异较大。C持续时间: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数分钟,一般不会超

过10分钟。D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发作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有关,休息即可缓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在2-5分钟内迅速缓解。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时,疼痛发作的诱因,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一般在较长时间内(>3个月)大致不变。 陈旧性心肌梗死:过去有心电图或其他特殊检查诊断的心肌梗死,但近期没有症状。 2.心电图表现:静息心电图通常正常,当胸痛伴ST-T波改变符合心肌缺血时,有助于心绞痛诊断。极量或亚极量运动试验(平板或踏车)有助于明确诊断。并可进行危险分层。 3.心肌损伤标记物/辅助检查:心肌损伤标记物不升高。 4.负荷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显像静脉推注或滴注药物行负荷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显像。主要表现为病变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的心室壁节段活动异常(超声心动图)或缺血区心肌放射性核素摄取减低。 5.CT和磁共振显像CT造影,尤其应用64排或以上CT时,能较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近段的解剖,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阴性预测价值较高,但对狭窄病变及程度的判断仍有一定的限度,是否作为冠心病的筛选工具尚未定论。磁共振显像在冠状动脉病变检出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临床路径制度(2018最新版)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指导各科室更好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依据此制度执行。 第二章临床路径的组织管理 第三条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 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分别任正、副主任及各临床及医技科室主任、相关职能科室主任及专家委员会成员任成员。 第四条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一)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二)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四)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五)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六)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第五条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医务部、护理部、

财务部)主任任成员。指导评价小组日常工作由医务部负责。 第六条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二)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三)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四)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第七条各科室成立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护理长任副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二)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财务部等制订临床路径文本; (三)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四)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控服务 满意度调查表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控服务满意度调查表

实施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住院患者”的满意度调查表 -----科姓名:住院号: 日期:年月日1.入住病房时护士是否以口头形式或书面形式主动向您介绍住院环境和注意事项 口5很满意口4较满意口3满意口2不满意口l很不满意 2.医生诊断后是否主动告知您治疗的方案、预期结果及预计费用口5很满意口4较满意口3满意口2不满意口1很不满意 3.您对医院住院病房与床单的清洁、舒适程度的评价 口5很满意口4较满意口3满意口2不满意口1很不满意 4.您对医院住院病房的生活环境方便程度的评价 口5很满意口4较满意口3满意口2不满意口1很不满意 5.您对医院住院病房提供的膳食满意程度的评价 口5很满意口4较满意口3满意口2不满意口1很不满意 6.您经过本次治疗后对病痛减轻与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的评价 口5很满意口4较满意口3满意口2不满意口1很不满意 7.对医生、护士向您提供本次所患疾病相关的防治与康复知识的满意程度的评价 口5很满意口4较满意口3满意口2不满意口1很不满意 8.需要反映的其他情况 请在您认可的意见栏处口打“√”即可,谢谢!

“卫技人员”对实施“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控”的评价表 请在您认可的意见栏处口打“√”即可,谢谢! 1.您对接受开展“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专项培训的满意度口5很满意口4较满意口3满意口2不满意 2.您所在科室的“临床路径执行文件与记录的表单”是否好用 口5很满意口4较满意口3满意口2不满意 3.您所在科室的“患者知情同意”相关文件是否好用 口5很满意口4较满意口3满意口2不满意口1很不满意 4.您认为本科是否已经将执行“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职责落实到组、到人 口5很满意口4较满意口3满意口2不满意口1很不满意 5.您对在执行“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过程中检验服务及时性的满意程度 口5很满意口4较满意口3满意口2不满意口1很不满意 6.您对在执行“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过程中CT室服务及时性的满意程度 口5很满意口4较满意口3满意口2不满意口1很不满意 7.您对在执行“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过程中X 线摄片服务及时性的满意程度 口5很满意口4较满意口3满意口2不满意口1很不满意 8.您对在执行“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过程中心电图服务及时性的满意度

临床路径管理记录本1

临床路径管理记录本 科室: 年份: 封丘县人民医院

临床路径管理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 (一)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二)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并同药剂、检验及财务等部门共同制定临床路径的文本; (三)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四)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科室实施路径疾病病种:

封丘县人民医院临床科室临床路径实施流程 各科室: 临床路径一般应当按照以下流程实施(流程图附后): 一、患者住院后病房经治医师首先对患者时行检诊。经治医师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报告个案管理员及科主任。 二、符合准入标准的,在《临床路径登记本》中登记,经治医师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在长期医嘱中下达“进入临床路径”医嘱,根据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护士在病房护士工作站录入“进入临床路径”医嘱。(注:“进入临床路径”该条医嘱不收费) 三、相关护理组对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进行评估,根据医嘱和相应的护理版临床路径为病人实施整体化护理,包括入院宣教(环境、制度等)、健康教育、正确执行医嘱、病情观察、护理措施的落实等。 四、经治医师会同个案管理员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不能空项。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的诊疗项目完成后,执行(负责)人应当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相关护理组完成护士版临床路径表。如果患者中途退出临床路径,经治医师和相关护理临床路径的原因。 五、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出院时,经治医师要在《临床路径登记本》中逐项登记该患者信息,有无变异等,中途退出临床路径的患者信息也要登记,并注明退出原因。

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最全版)

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最全版) 一、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ICD-10:I1x1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内科学(第八版)》(葛均波徐永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美国高血压指南(JNC8)及欧洲动脉高血压管理指 (ESH/ESC)。 1. 高血压的定义: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规范的血压测定方法及合格的血压计是诊断高血压的前提。 2.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见表1)。

表1 血压分类水平和定义 注: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级别时,以较高的级别为准。 3.寻找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按心血管风 险分层(见表2): 表2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

危险因素: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吸烟、血脂异常、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靶器官损害指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增厚或斑块、肾功能受损;临床疾患指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周围血管病、视网 膜病变、糖尿病; 4.除外各种继发性高血压。 (三)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ICD-10:I1x11),3级高血压或需 要住院的1-2级高血压患者。 2.除外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及严重临床情况如不稳定型心 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可疑主动脉夹层等。

流行性感冒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流行性感冒临床路径 (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 一、流行性感冒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流行性感冒 (ICD-10:J11.1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卫生部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编撰专家组,2011年版),流感流行或非流行时期出现发热伴上呼吸道症状或原有慢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具有以下1种或1种以上病原学检测阳性的患者,可以确诊为流感: (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实时RT-PCR和RT-PCR方法); (2)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阳性(可采用免疫荧光法和胶体金法),需结合流行病学史进行综合判断; (3)流感病毒分离培养阳性; (4)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G 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住院治疗标准:①妊娠中晚期妇女;②基础疾病明显加重;③符合重症流感诊断标准;④伴有器官功能障

碍。 (2)在发病48小时内尽早开始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 (3)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 (四)标准住院日为5-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1.101流行性感冒疾病 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生化检查(含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血糖、电解质等)、血沉、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 (3)病原学相关检查:鼻、咽拭子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检测、呼吸道标本病毒分离培养、血清病毒抗体检测(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对照); (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气分析、胸部CT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低血压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低血压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一、低血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ICD-10:I95.101)、直立性低血压(ICD-10:I95.1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ESC2009年晕厥诊治指南 1.临床表现:低血压引发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和体征,包括恶心、疲劳、头晕、眩晕、衣领紧缩感、视觉模糊,最严重导致晕厥。患者是否有症状取决于血压下降的程度和速度。 2.诊断: 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功能紊乱,合并或者不合并潜在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直立性低血压的诊断应该满足从卧位或蹲位突然起立时血压明显下降,收缩压/ 舒张压持续下降超过20/10 mmHg 等条件。

一般被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考虑病理生理过程,可分为原发神经源性和继发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性: (1)原发性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见于原发性神经退行性病变例如单纯性自主神经衰竭、多器官萎缩、帕金森疾病、自身免疫自主神经结病、特发性等。 (2)继发性神经功能紊乱性直立性低血压:见于医源性(药物相关)、糖尿病神经病变、淀粉样变、肾功能衰竭、酒精性神经病变、内分泌紊乱、副癌综合征、脑血管病等。 OH 的诊断应该基于这样的原则:直立、突然站立或者人体直立实验过程中血压持续显著下降。人体直立实验需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人体直立实验通常在疑诊OH 的情况下进行,比如直立症状、难以解释的晕厥或者跌倒。但是人群中很多OH 患者并无症状。OH 的患病率和年龄强烈相关,70 岁以上患者可达1/3。这个年龄段的患者我们建议常规行人体直立实验。而70 岁以下的患者应该在有强烈证据表明OH 的情况下行人体直立实验。最好是心血管专家和神经病学专家共同参与诊治。仍不能确诊是应请教其他领域比如内分泌方面的专家。 3.分级: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应该在心血管自主神经方面的专家

桡骨骨折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桡骨骨折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一、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ICD-10:S52.501,S63.004) 桡骨干骨折(ICD-10:S52.301) 行桡骨钢板内固定术(ICD-9-CM-3:78.53005)。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桡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5 2.501,S6 3.004桡骨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桡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 (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术前30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

急性扁桃体炎临床路径(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

急性扁桃体炎临床路径 一、急性扁桃体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ICD-10:J03.9)。 (二)诊断依据。 根据《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因: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本病的主要致病菌。非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及腺病毒或鼻病毒、单纯性疱疹病毒等也可引起本病。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者不少见。急性扁桃体炎的病原体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 病理:一般分为3类:①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②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③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临床常将急性腭扁桃体炎分为2类,即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和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后者包括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和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2种类型。 临床表现:三类扁桃体炎的基本症状大致相似,只是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的全身症状及局部症状均较轻。 1.全身症状多见于急性滤泡性及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起病急,可有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疲乏无力、周身不适、便秘等。小儿患者可因高热而引起抽搐、呕吐及昏睡。 2.局部症状剧烈咽痛为其主要症状,常放射至耳部,多伴有吞咽困难。部分出现下颌角淋巴结肿大,可出现转头受限。炎症波及咽鼓管时则出现耳闷、耳鸣、耳痛甚至听力下降。葡萄球菌感染者,扁桃体肿大较显著,在幼儿还可引起呼吸困难。 3.查体:病人呈急性病容。局部检查见咽部粘膜呈弥漫性充血,以扁桃体及两腭弓最为严重,腭扁桃体肿大。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时

在其表面可见黄白色脓点或在隐窝口处有黄白色或灰白色点状豆渣样渗出物,可连成一片形似假膜,不超出扁桃体范围,易拭去但不遗留出血创面,下颌角淋巴结常肿大。 诊断要点:根据上述症状与体征,诊断常无困难,但确定病原菌需作细菌培养,并结合血清学检查,如抗链球菌溶血素、抗溶纤维蛋白素等来作综合判断。腺病毒单克隆抗体法检测腺病毒抗原有助于腺病毒感染所致急性扁桃体炎的早期诊断。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03.9急性扁桃体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1.一般治疗:包括注意休息、多饮水和适当的对症治疗。饮食方面应进易于消化和富于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此病具有传染性,应尽量隔离。 2. 抗生素应用:为主要治疗方案。适当应用抗生素对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首选青霉素。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3.局部治疗:包括含漱、含片和喷雾等,目的是止痛、口咽消毒、保持口腔和咽部的清洁及帮助排除粘稠分泌物。常用含漱液为复方硼砂溶液、复方氯已定含漱液、1∶5000呋喃西林液等,小儿患者也可用温热糖开水含漱;常用含片为华素片、草珊瑚含片、银黄含片等;常用喷药为西瓜霜、双料喉风散等。 4.支持、对症治疗:咽痛剧烈或高热时,可口服退热药及镇痛药。便秘者可服用牛黄解毒片,既能通便,又可消炎消肿。

2016临床路径表单-患者新版临床路径告知单(掌骨骨折)

掌骨骨折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闭合性掌骨骨折(ICD-10:S62.301 ) 行掌骨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4005/78.54006/78.54008)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6天

XXXXXXXXXXX医院 掌骨骨折临床路径 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掌骨骨折(ICD-10:S62.301) 行掌骨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4005/78.54006/78.54008)。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掌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6 2.301闭合性掌骨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性掌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7天。 1.必需的检查工程: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 (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

腰椎滑脱症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

腰椎滑脱症临床路径 一、腰椎滑脱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滑脱症(ICD-10:M43.191、M51.805)行椎管减压或加用内固定、植骨融合(ICD-9-CM-3:81.04-81.08)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主要症状包括腰腿痛、间隙性跛行,可能伴马尾神经症状。 2.体征:可出现下肢感觉、运动、反射改变;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阴性;无下肢缺血的阳性体征。 3.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有相应节段滑脱、神经压迫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腰椎滑脱症诊断明确。 2.手术治疗指征:腰椎滑脱症经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 3.无手术禁忌证。 4.手术治疗:手术方案主要为椎管减压,根据情况可加用内固定、植骨融合。 (1)椎管减压包括有限减压及全椎板切除减压; (2)内固定、植骨融合包括后外侧固定植骨融合或椎体间融合。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3.191、M51.805腰椎滑脱症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血生化; (3)血凝常规; (4)血型;

(5)输血常规; (6)血沉; (7)胸片、心电图; (8)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腰椎CT和/或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 (2)对于部分患者,术前可能需要PT-CT、髋关节正侧位片、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椎间盘造影、脊髓造影、造影后腰椎CT、腰椎斜位X线片、肌电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等检查;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如呼吸科、心内科、介入科和麻醉科等)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

阑尾炎临床路径定稿版

阑尾炎临床路径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 一、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ICD-10:K35.902/ K35.101/K35.003) 行阑尾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转移性右下腹痛(女性包括月经史、婚育史)。 2.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心肺查体、腹部查体、直肠指诊、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闭孔内肌试验。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如可疑胰腺炎,查血、尿淀粉酶。 4.辅助检查:腹部立位X光片除外上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有右下腹包块者行腹部超声检查,明确有无阑尾周围炎或脓肿形成。 5.鉴别诊断:右侧输尿管结石、妇科疾病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等),需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充分告知风险,予加强抗炎保守治疗。 3.对于有明确手术禁忌证者,予抗炎保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K35.902/K35.101/K35.003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 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镜检; (2)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胸透或胸部X光片、腹部立位X 光片、腹部超声检查、妇科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头孢呋辛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75g-1.5g/次,一日三次; ②儿童:平均一日剂量为60mg/kg,严重感染可用到100 mg/kg,分3-4次给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