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 第二章 声现象讲义及练习

初二物理 第二章 声现象讲义及练习
初二物理 第二章 声现象讲义及练习

第二章声现象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震动的物体叫声源(也叫发声体)。

★详解:人说话、唱歌是声带震动产生的,机器的轰鸣声是机器震动产生的,流水产生的“哗哗”声是水的震动产生的,风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所以说,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2.震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立即消失。

★详解:震动停止,声源不再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不会马上消失,声音会通过某种介质传播出去。

考点二、声音的传播

1.介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因为真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像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信号进行交谈。

★详解: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会通过某种媒介(介质)传播出去,但在声音传播过程中有损耗,这就决定了声音传播的远近。不同介质,声音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快,气体中慢。

2.声音的传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声波的传播速度叫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声音的距离叫声速),公式是:v=S/t,单位是:m/s。

★详解:声波传播中,也伴随能量的传播(人之所以能听见声音是因为声波传到耳朵,引起耳膜震动;居民楼道声控灯,是因为人走路声音传给声控电路,接通电路,灯亮)。

3.注意: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见下表(1)。

例题: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人是靠__________发声的。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

2.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一样,当温度相同时,在__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大。

3. 在装满水的极长的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____次声音?其中第一次声音是从_____传过去的?最后一次声音是从______传播过去的?

4.下列属于气体振动而发出声音的是?

A.叮咚的鼓声。

B.哗哗的流水声。

C. 轰隆的鞭炮声。

D. 悦耳的歌声。

5. 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B.传播声音的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

C.在固体和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

D.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6、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时,琴弦看上去好象变“粗”了

7、同学们已经知道,声音是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但在敲击音叉时,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却看不见音叉的振动。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音叉发声时也在振动?

考点三、回声

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详解: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2.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必须在0.1s以上,人才能分辨出原声和反射回来的声音。

★详解:距离很近的两个人说话,听不见回声;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3.回声的利用:利用回声可以进行距离测量。

★详解:声呐探测仪可以测量海底深度,利用回声可以测量人与山之间的距离等。例如: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450m/s,用声呐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并测得接收到回声所用的时间为6s,则海底的深度为:1450m/s×3s=4350m。

考点四、人耳的构造与听声原理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听声原理: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详解: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出现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3.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比空气传声效果更好。

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不一定相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由此可以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叫双耳效应。

★详解:听见立体声,就是利用双耳效应,欣赏不同方位,不同强度,不同乐音的音乐。

例题:

1.在房间里谈话比在旷野里谈话听起来响亮,这是因为?

A.房间里的空气不流动,不利于声音的传播。

B.眼里的空气比较稀薄。

C. 在房间里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 使得原声加强。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2. 下列关于深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很快。

B. 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人生听到回声需要一定的条件。

C. 只要有物体的振动,人就能听到振动发出的声音。

D. 声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无

3. 电影院放映厅的墙壁都被装修成了坑坑洼洼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为了

A. 防止声音发声震动。

B. 减弱回声。

C. 增强回声。

D. 为了装饰剧场。

考点五、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三个方面。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决定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详解: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符号Hz),振动物体形体越大音调越低。例如:歌唱家分高、中、低音是以音调衡量的,人紧张时候的尖叫音调很高,大提琴比小提琴的音调低很多等等。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就是声音大小。振幅决定响度,物体震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弱。

★详解: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也就是震动幅度)决定声音的强弱,振幅越大声音越大(响度越大)。例如:某个人是个“大嗓门”就是他的响度强,说话声音大;“震耳欲聋”说的也是响度高;说“悄悄话”说的是响度低等等。

3.音色: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的不同,发出具有自身特点的声音,这就是音色。

★详解:音色是发声体所独有的,所以,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去分辨不同的发声体。音色是声音的特色,根据不同的音色,即使在同一音高和同一声音强度的情况下,也能区分出是不同乐器或人发出的。例如:“听其声,辩其人”,“这个人的声音好听”等,指的都是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是声音特性的三个独立方面。

考点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在20Hz~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和人不同。

★详解:蝙蝠、海豚能发出超声波,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等。

例题:

1、八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他们就可

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的振动产生的。

B. 敲击瓶子时,从左到右, 音调越来越高。

C. 用嘴吹气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振动产生的。

D. 用嘴吹气时,从左到右, 音调越来越高。

2、音乐课上,当老师发音偏高时,到了高音区多数同学唱不上去,这主要是他们发声()

A.音量不够B.频率不够C.响度不够D.音色不好

3、路旁的电话亭大都是用玻璃制成的,这主要因为()

A.能较好的吸收声音B.能较好的反射声音C.不能传播声音D.以上都不对

4、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鱼,声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A.岸──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C.岸──空气──鱼D.岸──水──鱼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B.“细声细语”指的是音调

C.“尖声细嗓”中的尖指的是音调D.“听其声而知其人”是利用音调来判断的

6、如图所示是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 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 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 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7、医用听诊器的作用是()

A.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B.使振幅增大,响度增大

C.减少声音的分散D.缩短听者距发声体距离

8、如图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声音的高低由什么因素决定。下列关于该实验的现象

和结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锯条振动越快B.锯条振动越快,听到的声

音越大

C.锯条振动越快,听到的声音越高D.声音的高低由锯条振动的次数决定

9、男低音歌唱时女高音轻声伴唱,男低音与女高音相比较,男低音的响度(填“大”或“小”),女高音的音调(填“高”或“低”)。

10、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三秒收到回波信号。

(1)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多少米?(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m/s)

(2)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

解:

考点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发出的频率、强弱变化无规律、杂乱无章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生活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详解:凡是影响人们正常活动,让人感到烦躁,影响人们健康的声音都叫噪声。如:街道上的汽车声、安静的图书馆里的说话声、建筑工地的机器声、工厂机器的混杂声以及邻居电视机过大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详解:如:优美的乐曲。

3.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4.控制噪声:

(1)防止噪声的产生;(2)阻断噪声的传播;(3)防止早噪声进入耳朵。

★详解:例如:

给声源安装安消声器(防止噪声的产生);

在关键部位安装隔音墙(阻断噪声的传播);

在人耳里塞入棉球或戴耳机(防止早噪声进入耳朵)。

八、声音的利用

1.用声音传递信息:人们说话进行交流,医生用听诊器查病,敲击铁轨判断故障等,都是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

2.用超声波进行作业:超声波碎石机是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来打碎结石;用超声波清洁精密仪器;超声波定位等等。

★详解:超声波的利用很多,例如:检查身体用的B超机,机械检测的超声波检测仪,超声波加湿器(使水雾化),超声波击碎结石,超声波洗牙,声呐探测仪等,都是利用超声波的例子。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爆炸声震碎玻璃,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等现象,都说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传播。

例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2、一般来说,大会堂的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似的,这是因为()

A.减弱声波的反射B.增强声波的反射C.增强声音的响度D.仅为了装饰

3、为了使学生在教室上课时免受周围环境噪声的干扰,下列措施中合理有效的是()

A.教室内保持安静,不讲话B.在教室周围植树

C.每个学生都戴上防噪声耳罩D.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4、科学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经用黑布将蝙蝠的眼睛蒙上,发现蝙蝠也可以很正常地飞行,没有受到一点影响,这是因为()

A.蝙蝠在飞行时能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B.蝙蝠的眼睛会发出超声波,穿透黑布,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

C.蝙蝠在飞行时能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D.黑布太薄会透光,蝙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

5、下列现象中不是..利用声获得信息的是()

A.有经验的养蜂人听蜜蜂的“嗡嗡”声就知道它是否采了蜜

B.小民往水瓶里倒开水,能听出水瓶里的水满不满

C.夏天里人们挑西瓜,要捧起来拍两下听听声音来分辨西瓜的好坏

D.人们利用超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

6、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 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

B. 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C.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 利用超声波对金属工件探伤。

7、下列属于从传播环节防治噪声的是

A. 教室内请勿大声喧哗。

B. 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

C. 城区到路口安装分贝仪。

D. 高速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8、声呐是利用________进行工作的?地震电检测仪是利用________进行工作的?(超声波或次声波)

9、声音是由声源_______产生的,120出车后会持续拉响警笛,行人或其他车辆会及时让道,它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2、真空不能传声;注太空中没有空气月球上没有空气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 15℃额的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三、回声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距障碍物至少17 m 2、回声的应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声音传播路程:S=v* t,距离L= S /2(由题的条件判断是否除以2) 3、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 4、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的方向(听见立体声);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一、声音的三要素(或说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通常说的声音的粗细。 决定因素是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通常指声音的大小。 决定因素:(1)振幅: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大); (2)与声源的距离:听者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弱(小); 3、音色或音品:(1)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2)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有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音调响度音色 物理意义指声音的高低(声音 的粗细)声音的强弱(声音的 大小) 声音的特色、品质 决定因素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 频率决定,不同的发 声体可以通过调整发 声频率来发出相同频 率的声音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 和距发声体的远近决 定 决定音色的重要因素 是发声体的材料、结 构,当发声体的材料 和内部结构改变时, 音色也会随之变化 相应关系频率高,则音调高 频率低,则音调低振幅大,则响度大 振幅小,则响度小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 音的音色不同 相关联系音调与响度毫无关系,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性。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

(完整)初二物理声现象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A.验钞机B.微波炉C.电视遥控器 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2.你观察过下列现象吗?安静的傍晚,狗竖起耳朵在警觉地谛听.这是由于()A.狗听到很远处的人们手机的对话B.狗听到火星发出的声音 C.狗听到人耳所不能觉察的某些高频率的声音D.狗听到无线电波 3.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 B.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 C.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 D.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 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发声体都在振动 B.声音和光一样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C.人们常用音色来区分是何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D.公路边植树既可以净化空气,也可减弱噪声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在音乐会上,人们常用响度来区分是何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B.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C.刮风时,我们能听到树叶发出的声音,说明树叶在振动 D.公路边植树,既可以净化空气,也可以减弱噪声 6.物理教科书上有下列两则信息,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上述两则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和飞行的蝴蝶 B.狗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和飞行的蝴蝶 C.猫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蝴蝶,不能发现飞行的蜜蜂 D.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7.夏天人们在购买西瓜时,有经验的人总是把西瓜拿在手中拍一拍,根据声音判断西瓜的成熟情况。这种选瓜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 .响度不同 B .音调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回声大小不同 8.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 )

初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及试题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课本P12的探究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课本P14的探究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课本P14图11--4的演示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补充: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课本P19的演示实验说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至2×104Hz。 超声波:音调高于2×104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3×3分) 1.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声 B.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使物体在振动也不会发声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我国正在进行登月计划的研究,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07年将“嫦娥一号”送上月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若有一块陨石落在他附近,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宇航员能够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 B.陨石撞击月球时不会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 C.宇航员虽然不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但他可以感受到这个声音的存在 D.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可以在月球的表面向四周传播 3.潜水员在不浮出水面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听到岸上的谈话声,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岸上的人的声带在振动 C.水可以传播声音D.潜水员的声带在振动 4.为了保护学习的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不要在教学区域内大声喧哗 B.在校园内及其附近栽花种草 C.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 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 5.要改变音叉的音调,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把敲击音叉的橡皮锤改为小铁锤 B.改变敲击音叉的力度 C.用橡皮锤敲击固有频率不同的音叉 D.捏住音叉的下面部分后再敲击 6.下列哪项措施不是为了防止噪声对人的影响() A.汽车挡风玻璃上装有一层膜B.小汽车要求其密封性很好C.汽车的排气管上要求装上消声器D.工厂的工人在车间带上耳罩7.弦乐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请调音师进行调音,调音师通过调节弦的长度将琴音调准,在此过程中调音师改变了琴弦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声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本章知识的基础;声学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对声音特性的了解就显得很重要。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成为本章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中考考查时,该部分知识点难度较低,却是每年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声的产生和传播,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别,声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减弱噪声的方法,所以平时学习需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声现象与生活的联系。 1.声现象的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有关声的知识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本章的兴趣,在第一章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物理研究方法有了一点了解,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加强学习,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实验,并让学生试着去总结,归纳。 2.学生在实验中的具体操作有些还掌握不好,如在研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每次拨动都应控制用力大小相同,但学生很难控制,可在学生做完实验后,再让学生听录音机快放和慢放时的声音加以区分。 3.学生对“声的利用”很感兴趣,但具体的应用还不清楚,教师要多举例,并鼓励学生多搜集相关资料,做到资源共享。 4.在本章中,学生会接触到开放性试题,由于刚刚接触,对学生的答案不要要求太高,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根据本章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对本章的教学建议如下:1.对课本上安排的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2.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中要重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3.在学习中可运用比较、归纳、转化等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更明确。 4.在学生印象中,噪声是有害的,在讲课时,可通过阅读或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它的利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5.在实验过程中,可对学生渗透研究物理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

初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及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将答案 填写在下面的答题卡内. 1.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人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3.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 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4.人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 A.桥洞两端开口,不反射声音 B.桥洞窄小,反射的回声跟原声混在一起分不出来 C.桥洞反射的声音都从洞口跑掉了 D.桥洞两侧反射回来的声音正好抵消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 波 6.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 是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物理《声现象》单元检测试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 .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 C .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 ~2000Hz 之间的声音 D .声源的振幅相同,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也相同 2.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 A .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声速不同 3.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答案:B 4.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A .关闭房间的门窗 B .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 .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 .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5.近年来,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些城市采取了城区禁止汽车鸣笛、道路两边种花植树、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等措施。下图所示的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 ) 6.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7.如图所示,是我市城区到龙洞堡机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 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 民的危害。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 现的() A.噪声的产生 B.噪声的传播 C.噪声的接收 D.以上三种均是 8.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原因的是() A.放在钟罩内的闹铃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后, 铃声明显变小。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会在水面激起水波。 C.站在河岸上大声说话,会吓跑正在河边游泳的雨。 D.在长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听到两次敲击声。 9.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下列关于所发出声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甲瓶的音调最高 B.用嘴贴着瓶口吹气,甲瓶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丁瓶的音调最低 D.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丁瓶的音调最高 10.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在听到起跑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0.49秒,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 A.10.20 秒B.10.78 秒C.10.49秒D.10.08秒 11.如图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 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 同时上下推拉活塞.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 12.(多选)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 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不能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13.(多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二、填空题(每空2分) 14. 汇演上,小明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20×3=60分,将答案填入后面的表格中) 1、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刻消失了,下列原因正确的是 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 B、鼓面停止了振动。 C、鼓的振动变快了。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B、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C、“土电话”是靠固体传声的; D、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生的; 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也能传声; C、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D、声音中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在水、铁和空气这三种介质中,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A、铁、水、空气; B、水、空气、铁; C、空气、铁、水; D、水、铁、空气。 5、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一下,两次发出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 频率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响度不同 6、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7、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更好听 D.能减少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8、下面关于超声波或超声波的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蝙蝠能发出超声波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深度 D.可以利用B 型超声仪检查身体 9、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A. 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 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 10、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测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声现象 本章测试卷 一、理解与应用 1.电影《地道战》中的日军指挥官让人在地下埋几口水缸,并时不时把头探进缸里,以下有几种解释,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 A.甲说:“从水缸中能看见地道里游击队员的像,判断有无游击队员.” B.乙说:“从水缸中能听见地面下传来的声音,判断有无游击队员挖地道.” C.丙说:“防止自己的讲话被游击队员偷听.” D.丁说:“是为了藏匿物品.” 2.你观察过下列现象吗?安静的傍晚,狗或猫竖起耳朵警觉地谛听.这是() A.狗或猫在谛听无线电波 B.狗或猫在谛听火星发出的声音 C.狗或猫在偷听远处人们手机的对话 D.狗或猫听到人耳所不能觉察的某些频率的声音 3.小明晚上在睡觉时,将机械式手表放在枕头下,如图测4-1所示,他的耳朵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秒针走动时的“嘀嗒”声,这现象说明() 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图测4-1 B.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比空气中快 C.固体能将声音放大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音调比在空气中高 4.关于声现象,以下知识结构错误的是() 5.如图测4-2,小明同学面对悬崖大叫一声,经过1s听到回声,小明与悬崖间的距离大约是() 图测4-2 A.340 m B.170 m C.34m D.17m

6.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我国已进行了“神舟”号载入航天飞船的试验.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着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A.用通信设备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8.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9.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 10.婉转的鸟鸣声靠的是鸣膜的,鸟鸣声是靠传到耳朵,而引起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刺激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我们就听到了鸟鸣声. 11.试试看:小明取8只同样的玻璃杯,分别装入不同量的水,按水量多少,从左到右将杯子排在桌子上,如图测4-3.然后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每只杯子,会发现最右边的杯子音调(选填“高些”或“低些”).接着小明用8只可乐瓶,分别装入不同的水,用嘴对着可乐瓶口吹,会发现最右边杯子音调(选填“高些”或“低些”). 图测4-3 12.小王喜欢唱歌,看看如图测4-4所示的这段歌谱,这是小王最喜欢的一首歌《托起明天的太阳》中的一段:小王唱到字时音调最高,唱到字时响度最大,如果换小陈来唱,他俩的是不同的. 图测4-4 13.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的途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 (4233)

人教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学校: 一、选择题 1.(2分)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后,声音不会立即消失 B.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身体,是因为听诊器能放大声音 C.人们听不到次声,是因为次声的振动幅度太小 D.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2.(2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月球上的宇航员交谈时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B.优美动听的乐曲一定不是噪声 C.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与温度有关 D.人对着高墙喊一声,人不一定就能听到回声 3.(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4.(2分)下列说法中,哪种说法是用来描述回声现象的?() A.“隔墙有耳”B.“余音绕梁” C.“震耳欲聋”D.“掩耳盗铃” 5.(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6.(2分)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振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在校园内植树可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 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7.(2分)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能够听到20HZ―20000HZ的声音 B.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C.雷声的响度比人声的响度大得多 D.声音传播的速度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快 8.(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不受阻力传播最快 B.人是靠音调区分交响乐中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C.人歌唱时歌声是由声带振动发出的 D.禁止鸣喇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 9.(2分)我们生活在―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 10.(2分)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下列正确的是 ................................................... ()A.校园内的树木可以减弱噪声B.“震耳欲聋”指声音的音调高 C.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人听不到 11.(2分)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如果音调和响度相同,声音我们就无法分辨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12.(2分)清晨小鸟清脆的叫声让我们心情舒畅关于小鸟的叫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鸟的叫卢是由它的发声器官振动产生的 B.小鸟的叫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口技演员主要模仿的是小鸟叫声的响度 D.推开窗户后听到小鸟的叫声变大.是因为音调变高了 13.(2分)全班同学在齐声合唱同一首歌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声现象知识点 1.1声音的产生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2、真空不能传声;注太空中没有空气月球上没有空气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 声音;(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4、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 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三、回声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距障碍物至少17 m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声音传播路程:S=v* t,距离L= S /2(由题的条件判断是否除以2) 3、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 4、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的方向(听见立体声); 1.2、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要素(或说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通常说的声音的粗细。 决定因素是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通常指声音的大小。 决定因素:(1)振幅: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大); (2)与声源的距离:听者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弱(小); 3、音色:(1)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有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二、超声波和次声波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1、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要产生次声波; 三、乐音和乐器 1、打击乐器: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打击力量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弦乐器:弦长、粗、松,音调低;弦短、细、紧,音调高。 3、管乐器: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应用:暖水瓶灌水时,水位越高,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1.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单元测试及答案

《声现象》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24分) 1.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和晌度 2.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 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D.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3.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4.把人耳贴在装满水的一根长铁制水管的一端,在水管的另一端用铁锤用力敲击,人耳可能听到的情况是() A.先听到沿铁管传来的敲击声,最后听到水管中水传来的敲击声 B.先听到沿铁管外空气中传来的敲击声,最后听到水管中水传来的敲击声C.由于声音沿铁管和空气同时传来,因此只能听到一次敲击声音 D.人耳先后听到三次传来的敲击声 5.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 B.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做振幅 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D.正常人听觉频率范围是每秒20次到2万次 D.利用超声波能够预测地震、侦察台风和大气中的核爆炸 6.在哪些情况下,两个人不用通讯设备就无法直接听到对方发出的声音 () A.在行驶的地铁车厢内 B.在漆黑的房间里 C.一个在岸上,一个在水下 D.一个人在空中静止,一个人在飞行的超音速飞机上 7.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B. “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C. “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8.下列演示实验中,实验现象与结论一致的是( ) 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精华版)

声现象练习题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人靠的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振动发声、弦乐器靠振动发声,鼓靠振动发声,蚊子是振动发声. 2、停止,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发声:发出声音。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4、发声的物体叫做可以是、和;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和都可以传播声音; 2、不能传声; 3、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单位是;声速的计算公式是;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m/s;s是距离,单位是,t是时间,单位是 4、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和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中传得最快,中最慢;V固V液V气 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越声速越。 三、回声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s以上,距障碍物至少m(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声音传播路程:S=v* t,距离L= S /2(由题的条件判断是否除以2) 四、乐音 1、音调:声音的叫音调,通常说的声音的粗细。 决定因素是,频率越,音调(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2、响度:声音的叫响度;通常指声音的大小。 决定因素:(1)物体振幅越响度越 (2):听者距发声体越,响度越; 3、音色:(1)指声音的特色 (2)由和决定。 (3)区别碗(瓷器)是否有裂纹、男女生、乐器的种类等。 五、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低于20Hz叫;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

初二物理单元测试(声现象)

初二物理单元测试(声现象)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30分) 1、对于以下四幅图的描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A.甲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B.乙图中,敲鼓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正在发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2、在月球的表面主要有岩石和尘埃,有人说飞来的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像上演无声的电影一样,在其附近听不到一点声响,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撞击不发声 B.流星撞击岩石的声音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附近空间没有空气,缺少传播声音需要的介质 D.撞击声全部被尘埃封闭,没有声音传出。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工作时,人们常佩带耳罩,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C.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D.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之所以能分辨“蛙声”和“钟声”,从物理学的角度讲,主要是依据()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5、大礼堂里四周的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的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A.增加声音的响度 B.增强声音的反射 C.减弱声音的反射 D.为了装饰 6、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同一只音叉,发出的声音不同之处是() A.频率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7、男低音高声独唱,女高音轻声伴唱指的是() A.男声音调低,响度弱;女声音调高,响度强 B.男声音调低,响度强;女声音调高,响度弱 C.男声音调高,响度弱;女声音调高,响度强 D.男声音调高,响度强;女声音调高,响度强 8、轮船的汽笛声能传的很远,是因为() A.汽笛声频率高 B.汽笛声音色很好 C.汽笛声响度大 D.汽笛声传播快 9、从环保的角度看城市的高架道路两边设有3——4m的透明板,这些墙的作用是() A.保护车辆的安全 B.阻止车辆尾气外泄 C.体现设计美观 D.减少对高架路两边居民的噪音污染 10、男同学的声音比女同学沉闷、浑厚但嗓门大,原因是男孩的() A.声带振动频率高,振幅小 B. 声带振动频率高,振幅大 C. 声带振动频率小,振幅小 D. 声带振动频率小,振幅大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B.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成为声源,且都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夏天比冬天快 D.“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音色的特点 12、下列事例不能证明液体能传播声音的是() A.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引到网里 B.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人的说话声吓跑 C.水龙头里“哗哗的流水声” D.依靠潜水艇的声音,判断潜水艇的位置 13、医生用诊器,可以清晰的听捕捉到患者心脏跳动的声音,这是因为() A.听诊器能减小噪音 B.听诊器能自动排除干扰 C.听诊器能改变音调 D.听诊器能自动减少声音扩散,增大响度 14、百米赛跑时,如果计时员时,那么他所测得的时间比实际运动员的时间要() A. 多一些 B. 少一些 C. 完全相同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5、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答案)

人教版《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考试形式:闭卷试题共四大题34小题卷面分数:100分考试时限:90分钟)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卷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这个选项前面的字母代 号填在答卷上指定的位置.每小题2分,计30分.) 1.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2.我们生活在—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 3.有一根很长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A.一次声音 B.两次声音 C.三次声音 D.四次声音 4.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改变响度 B.改变音调 C.改变音色 D.减小声音的分散 5.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 “ruai(2)” “mi(3)” “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A.丙、乙、甲、丁 B.乙、丙、甲、丁 C.甲、乙、丙、丁 D.丁、丙、乙、甲 6.初次用收录机把自己的歌声录下,再播放自己录制的磁带的声音 好象不是自己的声音,其原因是 A.收录机质量不太好,录制的声音失真 B.歌声经录制后转化为电信号,放磁带时是电信号转化为声音 C.平时人们听见自己的声音主要是通过骨骼将声带发出的声音传到内耳的,他与经空气传过来的声音有差别 D.录放磁带时,转速不一致 7.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 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8.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 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 B .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声现象实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初二物理 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下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问题. (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________. (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一同学想验证声速与气体内部压力的关系,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在甲、乙之间加压,发现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则声速随气体压力的增大而________.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4)如图中,已知s 1=20 cm ,s 2=80 cm ,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75,则此时声速约为________m/s . 【答案】为零 不变 A 320 【解析】 【分析】 【详解】 (1)液晶屏显示甲、乙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放在中点时,声音传播的距离相等,用时相等,所以时间差为零,即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零. (2)设甲与铜铃的距离为s 1,甲、乙相距为s 2,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则1212s s s s t v v v +=-= 因此s 1增大,△t 不变,液晶屏显示数值不变. (3)设甲与铜铃的距离为s 1,甲、乙相距为s 2.1212s s s s t v v v += -=,增加压力时△t 变小,由于s 2不变,根据s v t =知,速度v 变大. (4)如题图中所示,显示的时间差为:21s s t v v = -,

所以 (8020)cm 320m/s 1.875ms v - ==. 【点睛】 重点是速度公式的应用,注意理解液晶屏显示数值是两接收器收到声音的时间差,利用好此差值,则题目可解. 2.如图所示,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之振动,听塑料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实验通过改变___________来改变声音的响度,通过改变_______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2)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3)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是比较法和_________法. (4)刻度尺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________传进耳朵,引起鼓膜______,人便听到声音. (5)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原因是___. 【答案】拨动塑料尺的力度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音色控制变量空气振动刻度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 【解析】 【详解】 (1)响度与振幅有关,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塑料尺,塑料尺的振幅不同,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物体振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实验要通过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音调. (2)钢尺和塑料尺的材料不同,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速度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音色的不同. (3)实验中研究响度与振幅关系时,应控制频率不变,而在研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则要控制振幅相同,故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除比较法外,还有控制变量法. (4)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声波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引起鼓膜的振动,再传给听小骨、耳蜗,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5) 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原因是刻度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 3.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尺子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