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届全国中学生高中物理竞赛复赛试题(Word版,含答案)

第24届全国中学生高中物理竞赛复赛试题(Word版,含答案)
第24届全国中学生高中物理竞赛复赛试题(Word版,含答案)

第2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卷 (本题共七大题,满分160分)

一、(20分)如图所示,一块长为m L 00.1=的光滑平板PQ 固定在轻质弹簧上端,弹簧的下端与地面固定连接。平板被限制在两条竖直光滑的平行导轨之间(图中未画出竖直导轨),从而只能地竖直方向运动。平板与弹簧构成的振动系统的振动周期s T 00.2=。一小球B 放在光滑的水平台面上,台面的右侧边缘正好在平板P 端的正上方,到P 端的距离为m h 80.9=。平板静止在其平衡位置。水球B 与平板PQ 的质量相等。现给小球一水平向右的速度0μ,使它从水平台面抛出。已知小球B 与平板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过程中重力可以忽略不计。要使小球与平板PQ 发生一次碰撞而且只发生一次碰撞,0μ的值应在什么范围内?取2

/8.9s m g =

二、(25分)图中所示为用三角形刚性细杆AB 、BC 、CD 连成的平面连杆结构图。AB 和CD 杆可分别绕过A 、D 的垂直于纸面的固定轴转动,A 、D 两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BC 杆的两端分别与AB 杆和CD 杆相连,可绕连接处转动(类似铰链)。当AB 杆绕A 轴以恒定的角速度ω转到图中所示的位置时,AB 杆处于竖直位置。BC 杆与CD 杆都与水平方向成45°角,已知AB 杆的长度为,BC 杆和CD 杆的长度由图给定。求此时C 点加速度c a 的大小和方向(用与CD 杆之间的夹角表示)

三、(20分)如图所示,一容器左侧装有活门1K ,右侧装有活塞B ,一厚度可以忽略的隔板M 将容器隔成a 、b 两室,M 上装有活门2K 。容器、隔板、活塞及活门都是绝热的。隔板和活塞可用销钉固定,拔掉销钉即可在容器内左右平移,移动时不受摩擦作用且不漏气。整个容器置于压强为P 0、温度为T 0的大气中。初始时将活塞B 用销钉固定在图示的位置,隔板M 固定在容器PQ 处,使a 、b 两室体积都等于V 0;1K 、2K 关闭。此时,b 室真空,a 室装有一定量的空气(容器内外气体种类相同,且均可视为理想气体),其压强

为4P 0/5,温度为T 0。已知1mol 空气温度升高1K 时内能的增量为C V ,普适气体常量为R 。

1.现在打开1K ,待容器内外压强相等时迅速关闭1K (假定此过程中处在容器内的气体与处在容器外的气体之间无热量交换),求达到平衡时,a 室中气体的温度。

2.接着打开2K ,待a 、b 两室中气体达到平衡后,关闭2K 。拔掉所有销钉,缓慢推动活塞B 直至到过容器的PQ 位置。求在推动活塞过程中,隔板对a 室气体所作的功。已知在推动活塞过程中,气体的压强P 与体积V 之间的关系为V

V C R

C PV

+=恒量。

四、(25分)图中oxy 是位于水平光滑桌面上的直角坐标系,在0>x 的一侧,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oxy 平面向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在0

五、(25分)地球赤道表面附近处的重力加速度为20/8.9s m g =,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T B 50100.3-?=,方向沿经线向北。赤道上空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3r 成反比(r 为考察点到地心的距离),

方向与赤道附近的磁场方向平行。假设在赤道上空离地心的距离e R r 5=(e R 为地球半径)处,存在厚度为10km 的由等数量的质子和电子的等离子层(层内磁场可视为匀强磁场),每种粒子的数密度非常低,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已知电子的质量kg m e 31101.9-?=,质子的质量kg m p 27

107.1-?=,

电子电荷量为C 19106.1-?-,地球的半径m R e 6104.6?=。

1.所考察的等离子层中的电子和质子一方面作无规则运动,另一方面因受地球引力和磁场的共同作用会形成位于赤道平面内的绕地心的环行电流,试求此环行电流的电流密度。

2.现设想等离子层中所有电子和质子,它们初速度的方向都指向地心,电子初速度的大小

s m u e /104.14?=,质子初速度的大小s m u P /104.32?=。试通过计算说明这些电子和质子都不可能到

到达地球表面。 六、(25分)图1所示为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示意图,取纸面为yz 平面。y 、z 轴的方向如图所示。线光源S 通过z 轴,双缝S 1、S 2对称分布在z 轴两侧,它们以及屏P 都垂直于纸面。双缝间的距离为d ,光源S 到双缝的距离为l ,双缝到屏的距离为D ,D d <<,l d <<。

1.从z 轴上的线光源S 出发经S 1、S 2不同路径到P0点的光程差为零,相干的结果产生一亮纹,称为零级亮纹。为了研究有一定宽度的扩展光源对于干涉条纹清晰度的影响,我们先研究位于轴外的线光源S ′形成的另一套干涉条纹,S ′位于垂直于z 轴的方向上且与S 平行,两者相距s δ,则由线光源S ′出发分别经S 1、S 2产生的零级亮纹'0P ,'

0P 与P 0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 δ 2.当光源宽度为ω的扩展光源时,可将扩展光源看作由一系列连续的、彼此独立的、非相干的线光源组成。这样,各线光源对应的干涉条纹将彼此错开,在屏上看到的将是这些干涉条纹的光强相加的结果,干涉条纹图像将趋于模糊,条纹的清晰度下降。假设扩展光源各处发出的光强相同、波长皆为λ。当ω增大导致零级亮纹的亮暗将完全不可分辨,则此时光源的宽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ω 3.在天文观测中,可用上述干涉原理来测量星体的微小角直径。遥远星体上每一点发出的光到达地球处都可视为平行光,从星体相对的两边缘点发来的两组平行光之间的夹角就是星体的角直径。遥远星体的角直径很小,为测量如些微小的角直径,迈克尔逊设计了测量干涉仪,其装置简化为图2所示。M1、M2、M3、M4是四个平面反射镜,它们两两平行,对称放置,与入射光(a 、 a ′)方向成45°角。S1和S2是一对小孔,它们之间的距离是d 。M1和M2可以同步对称调节来改变其中心间的距离h 。双孔屏到观察屏之间的距离是D 。a 、 a ′和b 、 b ′分别是从星体上相对着的两边缘点发来的平行光束。设光线a 、 a ′垂直双孔屏和像屏,星光的波长是λ,试导出星体上角直径的计算式。

注:将星体作圆形扩展光源处理时,研究扩展光源的线度对于干涉条纹图像清晰度的影响会遇到数学困难,为简化讨论,本题拟将扩展光源作宽度为ω的矩形光源处理。

图1

图2

七、(20分)今年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曾任浙江大学物理系主任的王淦昌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王先生

早在1941年就发表论文,提出了一种探测中微子的方案:Be 7原子核可以俘获原子的K 层电子而成为Li 7的

激发态*

7)(Li ,并放出中微子(当时写作η)

η+→+*77

)(Li e Be

而*

7)(Li 又可以放出光子而回到基态Li 7

γ+→Li Li 7*7)(

由于中微子本身很难直接观测,能过对上述过程相关物理量的测量,就可以确定中微子的存在,1942年起,美国物理学家艾伦(R.Davis )等人根据王淦昌方案先后进行了实验,初步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1953年美国人莱因斯(F.Reines )在实验中首次发现了中微子,莱因斯与发现轻子的美国物理学家佩尔(M.L.Perl )分享了199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现用王淦昌的方案来估算中微子的质量和动量。若实验中测得锂核(Li 7)反冲能量(即Li 7的动能)的最大值ev E R 6.56=,光子的能量Mev h 48.0=γ。已知有关原子核和电子静止能量的数据为

Mev c m Li 84.65332=;Mev c m Be 19.65342=;Mev c m e 51.02=。设在第一个过程中,Be 7核是静止的,

K 层电子的动能也可忽略不计。试由以上数据,算出的中微子的动能ηP 和静止质量ηm 各为多少?

第2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参考解答

一、参考解答:

如果小球的水平速度比较大,它与平板的第一次碰撞正好发生在平板的边缘Q 处,这时0u 的值便是满足题中条件的最大值;如果小球的水平速度0u 较小,在它与平板发生第一次碰撞后再次接近平板时,刚好从平板的边缘Q 处越过而不与平板接触,这时

0u 的值便是满足题中条件的最小值.

设小球从台面水平抛出到与平板发生第一次碰撞经历的时间为,有

2

112

h gt =

(1) 若碰撞正好发生在Q 处,则有

01L u t =

(2)

从(1)、(2)两式解得的0u 值便是满足题中条件的最大值,即

0max u = (3)

代入有关数据得

0max 0.71m/s u =

(4)

如果00max u u <,小球与平板的碰撞处将不在Q 点.设小球第一次刚要与平板碰撞时在竖直方向的速度为1v ,则有

1v (5)

以1

'v 、1V '分别表示碰撞结束时刻小球和平板沿竖直方向的速度,由于碰撞时间极短,在碰撞过程中,小球和平板在竖直方向的动量守恒.设小球和平板的质量都是m ,则有

111mV ''+mv =mv (6)

因为碰撞是弹性的,且平板是光滑的,由能量守恒可得

22222

101

101111122222

mV ''+++mv mu =mv mu (7)

解(6)、(7)两式,得 1

0'=v (8)

11V '==v (9)

碰撞后,平板从其平衡位置以1V '为初速度开始作简谐振动.取固定坐标,其原点O 与平板处于平衡位置时板的上表面中点重合,x 轴的方向竖直向下,若以小球和平板发生碰撞的时刻作为0t =,则平板在t 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PQ cos x A t ω?=+

(10)

式中

T

ω=

(11)

A 和是两个待定的常量,利用参考圆方法,在t 时刻平板振动的速度

()PQ sin A t ωω?=-+v

(12)

因0t =时,PQ 0x =.PQ V '=v ,由(9)、(11)、(12)式可求得

A (13)

π2

?=-

(14)

把(13)、(14)式代入(10)式,得

PQ 2π

πcos 2x t T

??=

- ??? (15)

碰撞后,小球开始作平抛运动.如果第一次碰撞后,小球再经过时间与平板发生第二次碰撞且发生在Q 处,则在发生第二次碰撞时,小球的x 座标为

()2

B 22

12x t gt = (16)

平板的x 座标为

()PQ 222π

πcos 2x t t T

??=

- ??? (17)

在碰撞时,有

()()B 2PQ 2x t x t =

(18)

由(16)、(17)、(18)式,代入有关数据得

2

22π4.90 4.41cos π2t t ??=- ??

?

(19)

这便是满足的方程式,通过数值计算法求解方程可得(参见数值列表)

20.771s t =

(20)

如果第二次碰撞正好发生在平板的边缘Q 处,则有

()012L u t t =+

(21)

由(1)、(20)和(21)式得

012

0.46m/s L

u t t =

=+ (22)

而满足题中要求的0u 的最小值应大于(22)式给出的值.综合以上讨论,0u 的取值范围是

00.46m/s 0.71m/s u <≤

(23)

附:(19)式的数值求解

用数值解法则要代入不同数值,逐步逼近所求值,列表如下:

0.730

0.750 0.760 0.765 0.770 0.771 0.772 0.775 0.780 0.790 0.810 2π4.41cos π2PQ x t =-

?? ??

?

3.31 3.12 3.02 2.96 2.91 2.91 2.90 2.86 2.81 2.70 2.48 22

4.90B x t = 2.61 2.76 2.83 2.87 2.91 2.91 2.91 2.94 2.98 3.06 3.21 PQ B x x -

0.70

0.36

0.19

0.09

-0.01

-0.08

-0.17

-0.36

-0.73

二、参考解答:

解法一

因为B 点绕A 轴作圆周运动,其速度的大小为

B l ω=v

(1) B 点的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为

2B a l ω=

(2)

因为是匀角速转动,B 点的切向加速度为0,故B a 也是B 点的加速度,其方向沿BA 方向.因为C 点绕D 轴作圆周运动,其速度的大小用C v 表示,方向垂直于杆CD ,在考察的时刻,由图可知,其方向沿杆BC 方向.因BC 是刚性杆,所以B 点和C 点沿BC 方向的速度必相等,故有

C πcos

4l ==B v v (3)

此时杆CD 绕D 轴按顺时针方向转动,C 点的法向加速度

2C

Cn

a CD

=v (4)

由图可知CD =,由(3)、(4)式得

2

Cn a l = (5) 其方向沿CD 方向.

下面来分析C 点沿垂直于杆CD 方向的加速度,即切向加速度Ct a .因为BC 是刚性杆,所以C 点相对B 点的运动只能是绕B 的转动,C 点相对B 点的速度方向必垂直于杆BC .令CB v 表示其速度的大小,根据速度合成公式有

CB C B =-v v v

由几何关系得

2

CB B l ===v

(6)

由于C 点绕B 作圆周运动,相对B 的向心加速度 2CB

CB

a CB

=v (7)

因为CB =,故有

2

CB a l =

(8)

其方向垂直杆CD .

由(2)式及图可知,B 点的加速度沿BC 杆的分量为

()π

cos

4

B B B

C a a = (9)

所以C 点相对A 点(或D 点)的加速度沿垂直于杆CD 方向的分量

(

)2

Ct CB B BC a a a l =+ (10)

C 点的总加速度为C 点绕

D 点作圆周运动的法向加速度Cn a 与切向加速度Ct a 的合加速度,即

2

C a l ==

(11)

C a 的方向与杆C

D 间的夹角

arctan

arctan 680.54Ct

Cn

a a θ===? (12)

解法二:通过微商求C 点加速度

以固定点A 为原点作一直角坐标系Axy ,Ax 轴与AD 重合,Ay 与AD 垂直.任意时刻t ,连杆的位形如图所示,此时各杆的位置分别用,和α表示,且已知AB l =

BC =

,CD =,3AD l =,

d d t

θ

ω=-,C 点坐标表示为

cos cos C x l θ?=+

(1)

sin sin C y l θ?=+ (2)

将(1)、(2)式对时间t 求一阶微商,得

d d d sin d d d C x l t t t θ?θ??

?=-+ ??? (3)

d d d cos d d d C y l t t t θ?θ??

?=+ ??

? (4)

把(3)、(4)式对时间t 求一阶微商,得

22

222222d d d d d cos sin d d d d d C x l t t t t t θθ??θθ????????=-++?? ? ????????? (5)

22

222222d d d d d sin cos d d d d d C y l t t t t t θθ??θθ????????=-++?? ? ????????

? (6)

根据几何关系,有

sin sin sin CD AB BC αθ?=+ cos cos cos 3CD AB BC l αθ?++=

sin αθ?=+ (7)

3cos αθ?=-

(8)

将(7)、(8)式平方后相加且化简,得

sin cos 3cos 20θ?θ?θ?---= (9)

对(9)式对时间t 求一阶微商,代入π2θ=

,π4?=,d d t

θ

ω=-,得

d 1d 2t ?ω= (10)

对(9)式对时间t 求二阶微商,并代入上述数据,得

22

2d 3d 8

t ?ω= (11)

将(10)、(11)式以及,,d d t

θ

的数值代入(5)、(6)式,得 22

2d 5d 8C x l t ω=- 22

2

d 7d 8

C y l t ω=- 所以

2

C a ω=

(12)

由图知,C a 与x 轴的夹角为β 2222

d d tan 1.4d d C C

y x t t β????

== ? ?????

(13)

所以求得

arctan1.454.46β==

这个夹角在第三象限,为234.46,故C a 与CD 的夹角

=80.54γ

(14)

三、参考解答:

1.设a 室中原有气体为mol ν,打开K 1后,有一部分空气进入a 室,直到K 1关闭时,a 室中气体增加到mol ν',设a 室中增加的()mol νν'-气体在进入容器前的体积为V ?,气体进入a 室的过程中,大气对这部分气体所作的功为

0A p V =?

(1) 用T 表示K 1关闭后a 室中气体达到平衡时的温度,则a 室中气体内能增加量为

()0V

U C T T ν='?-

(2)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

U A ?=

(3)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

0004

5

p V RT ν= (4) ()00p V RT νν'?=-

(5)

00p V RT ν'=

(6)

由以上各式解出

()0554V V C R T T C R

+=

+

(7)

2.K 2打开后,a 室中的气体向b 室自由膨胀,因系统绝热又无外界做功,气体内能不变,所以温度不变(仍为T ),而体积增大为原来的2倍.由状态方程知,气体压强变为

01

2

p p =

(8)

关闭K 2,两室中的气体状态相同,即

a b p p p ==,a b T T T ==,a b 0V V V ==,且a b 12

ννν'==

(9)

拔掉销钉后,缓慢推动活塞B ,压缩气体的过程为绝热过程,达到最终状态时,设两室气体的压强、体积和

温度分别为a

p '、b p '、a V '、b V '、a T '、b T ',则有 a a a a V V V

V

C R

C R

C C p V p V ++''= (10)

b b

b

b V V V V

C R C R C C p V p V ++''=

(11)

由于隔板与容器内壁无摩擦,故有

a

b p p ''= (12)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则有 a

a a a p V RT ν'''= (13) b

b b b p V RT ν'''= (14)

a b 0V V V ''+=

(15)

由(8)~(15)式可得 a b 012V V V ''==

(16)

a b 2V

R C T T T ''==

(17)

在推动活塞压缩气体这一绝热过程中,隔板对a 室气体作的功W 等于a 室中气体内能的增加,即

()1

2

V a W C T T ν''=-

(18)

由(6)、(17)和(18)式得

00212V

R

C V C W p V R ??=- ? ???

(19)

四、参考解答:

设某一时刻线框在磁场区域的深度为x ()1x l ≤,速度为,因线框的一条边切割磁感应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v 2Bl =v E ,它在线框中引起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变化又

引起自感电动势.设线框的电动势和电流的正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则切割磁感应线产生的电动势v E 与设定的正方向相反,自感电动势L i

L

t

?=-?E 与设定的正方向相同.因线框处于超导状态,电阻0=R ,故有

L v 20i

L

Bl iR t

?-=--==?v E E (1)

即 02=??+??t x Bl t i L

(2)

或 i L x Bl ?-=?2

(3)

L Bl x i

2-=?? (4)

可见与x 成线性关系,有

C x L

Bl i +-

=2

(5) C 为一待定常数,注意到0=x 时,0=i ,可得0=C ,故有

x L

Bl

i 2-=

(6) 0>x 时0

电流实际流向是向上的.外磁场作用于线框的安培力

x L

l B i Bl f 22

22-==

(7)

其大小与线框位移x 成正比,方向与位移x 相反,具有“弹性力”的性质.下面分两种情形做进一步分析:

(i )线框的初速度0v 较小,在安培力的作用下,当它的速度减为0时,整个线框未全部进入磁场区,这时在安培力的继续作用下,线框将反向运动,最后退出磁场区.线框一进一出的运动是一个简谐振动的

半个周期内的运动,振动的圆频率

ω=

(8)

周期

2T =(9)

振动的振幅可由能量关系求得,令m x 表示线框速度减为0时进入磁场区的深度,这时线框的初始动能全部转换为“弹性力”的“弹性势能”,由能量守恒可得

22

222

01122m B l m x L ??= ???

v (10)

m x (11)

故其运动方程为

2x ?

=

??, t 从0

到2

(12)

半个周期后,线框退出磁场区,将以速度0v 向左匀速运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m x 的最大值是,即

22

222011122B l m l L

=v (13)

由此可知,发生第(i )种情况时,0v 的值要满足下式

22

222

011122B l m l L ??≤ ???

v

0v

(14)

(ii) 若线框的初速度0v 比较大,整个线框能全部进入磁场区.当线框刚进入磁场区时,其速度仍大于0,这要求0v 满足下式

0>

v (15)

当线框的初速度满足(15)式时,线框能全部进入磁场区,在全部进入磁场区域以前,线框的运动方程与(12)式相同,但位移区间是0x =到1x l =,所以时间间隔与(12)式不同,而是从0到

12t ?=

?? (16)

因为线框的总电动势总是为0,所以一旦线框全部进入磁场区域,线框的两条边都切割磁感应线,所产生的电动势之和为 0,因而自感电动势也为0.此后线框中维持有最大的电流12

l L

Bl i m -

=,磁场对线框两条边的安培力的合力等于零,线框将在磁场区域匀速前进,运动的速度可由下式决定

22

222201111222B l m m l L

=+v v 即

=v (17)

五、参考解答:

解法一:

1.由于等离子层的厚度远小于地球的半径,故在所考察的等离子区域内的引力场和磁场都可视为匀强场.在该区域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3

5

-700 3.010T 2.410T 125R B B r -???

==

=? ???

(1)

引力加速度

2

22009.8m/s 0.39m/s 25R g g r ??

=== ???

(2)

考察等离子层中的某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初速度为u 的粒子,取粒子所在处为坐标原点O ,作一直角坐标系Oxyz ,Ox 轴指向地球中心,Oz 沿磁场方向,如图1所示.该粒子的初速度在坐标系中的三个分量分别为u x 、u y 和u z .因作用于粒子的引力沿x 轴正方向,作用于粒子的洛伦兹力与z 轴垂直,故粒子在z 轴方向不受力作用,沿z 轴的分速度保持不变. 现设想在开始时刻,附加给粒子一沿y 轴正方向大小为v 0的速度,同时附加给粒子一沿y 轴负方向大小为v 0的速度,要求与其中一个v 0相联系的洛伦兹力正好与粒子所受的地球引力相平衡,即

0q B mg =v

0mg

qB

=

v (3)

x

y

用v 表示u x 与沿y 轴的速度0y u ±v 的合速度(对质子取正号,对电子取负号),有

=v (4)

这样,所考察的粒子的速度可分为三部分:

沿z 轴的分速度z u .其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但对不同的粒子是不同的,属于等离子层中粒子的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分量.

沿y 轴的速度0v .对带正电的粒子,速度的方向沿y 轴的负方向,对带负电的粒子,速度的方向沿y 轴的正方向.与这速度联系的洛伦兹力正好和引力抵消,故粒子将以速率0v 沿y 轴运动.由(3)式可知,

0v 的大小是恒定的,与粒子的初速度无关,且对同种的粒子相同.

在Oxy 平面内的速度.与这速度联系的洛伦兹力使粒子在Oxy 平面内作速率为的匀速率圆周运动,若以R 表示圆周的半径,则有

2q B m R

=v v

m R qB

=

v

(5)

由(4)、(5)式可知,轨道半径不仅与粒子的质量有关,而且与粒子的初速度的x 分量x u 和y 分量y u 有关.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是随时间变化的,在圆周运动的一个周期内的平均速度等于0.

由此可见,等离子层内电子和质子的运动虽然相当复杂,但每个粒子都具有由(3)式给出的速度0v ,其方向垂直于粒子所在处的地球引力方向,对电子,方向向西,对质子,方向向东.电子、质子这种运动称为漂移运动,对应的速度称为漂移速度.漂移运动是粒子的定向运动,电子、质子的定向运动就形成了环绕地球中心的环形电流.

由(3)式和(1)、(2)两式以及有关数据可得电子和质子的漂移速度分别为

60e 9.210m/s -=?v

(6)

20p 1.710m/s -=?v (7)

由于电子、质子漂移速度的方向相反,电荷异号,它们产生的电流方向相同,均为沿纬度向东.根据电流密度的定义有

()0p 0e j nq =+v v

(8)

代入有关数据得

1422.810A/m j -=?

(9)

电流密度的方向沿纬度向东.

2.上一小题的讨论表明,粒子在Oxy 平面内作圆周运动,运动的速率由(4)式给出,它与粒子

=v (10) 由(1)、(2)、(3)、(5)、(10

e 0.33m R =

(11)

p 14.8m R =

(12)

以上的计算表明,虽然粒子具有沿引力方向的初速度,但由于粒子还受到磁场的作用,电子和质子在地球半径方向的最大下降距离分别为e 20.66m R =和p 229.6m R =,都远小于等离子层的厚度,所考察的电子和质子仍在等离子层内运动,不会落到地面上.

解法二:.

1.由于等离子层的厚度远小于地球半径,故在所考察等离子区域内的引力场和磁场都可视为匀强场.在该区域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3

5

00 3.010T 2.410T 125R B B r --7???

===? ???

(1)

引力加速度

2

22009.8m/s 0.39m/s 25R g g r ??

=== ???

(2)

考察等离子层中的某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初速度为u 的粒子,取粒子所在处为坐标原点O ,作一直角坐标系Oxyz ,Ox 轴指向地球中心,Oz 沿磁场方向,如图1所示.该粒子的初速度在坐标系中的三个分量分别为u x 、u y 和u z . 若以x v 、y v 、z v 表示粒子在任意时刻t 的速度在x 方向、

y 方向和z 方向的分速度,则带电粒子在引力和洛伦兹力的共同作用下的运动方程为

d d x y y mg m

mg q B qB qB ??=+=+ ???

v v v t (3) d d y x m

q B t

=-v v

(4)

d 0d z

m

t

=v (5)

(5)式表明,所考察粒子的速度在z 轴上的分量保持不变,即

z z u =v

(6)

作变量代换,令 x x V =v 0y y V =+v v (7)

其中

0mg

qB

=

v (8)

把(7)、(8)式代入(3)、(4)式得

x

O

y

z v x

v y

v z

图1

d d x

y V m

qBV t = (9)

d d y x V m qV B t =- (10)

由(9)、(10) 两式可知,作用于粒子的力F 在x 和y 方向的分量分别为 x y F qBV =

x y F qBV =-

若用1θ表示F 的方向与x 轴的夹角,2θ表示V 的方向与x

轴的夹角,而V =

1tan y x

x

y

F V F V θ=

=-

2tan y x

V V θ=

可见12tan tan 1θθ?=-,表明F 的方向与V 的方向垂直,粒子将在F 的作用下在Oxy 平面内作速率为V 的匀速圆周运动.若以R 表示圆周的半径,则有

2

V qVB m R

=

mV

R qB

=

(11)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V 的大小是不变的,任何时刻V 的值也就是0t =时刻V 的值,由(7)式和已知条件在0t =时刻有 0

x x y y V u V u ==+v

故有

V =(12)

以上讨论表明,粒子的运动可分成三部分:

根据(6)式z z u =v ,可知粒子沿z 轴的分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但对不同的粒子是不同的,属于等离子层中粒子的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分量.

根据(7)式可得x x V =v ,0y y V =-v v ,表明粒子在Oxy 平面内以速率V 作圆周运动的同时,又以速度0v 沿y 轴运动.x V 、y V 是圆周运动速度的x 分量和y 分量.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不仅与粒子的质量有关,而且与粒子的初速度的x 分量x u 和y 分量y u 有关.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是随时间变化的,在圆周运动的一个周期内的平均速度等于0.

沿y 轴的速度0v 由(8)式给出,其大小是恒定的,与粒子的初速度无关,同种粒子相同,但对带正电的粒子,其方向沿y 轴的负方向,对带负电的粒子,其方向沿y 轴的正方向.

由此可见,等离子层内电子和质子虽然相当复杂,但每个粒子都具有由(8)式给出的速度0v ,其方向垂直于粒子所在处的地球引力,对电子,方向向西,对质子,方向向东.电子、质子这种运动称为漂移运动,对应的速度称为漂移速度.漂移运动是粒子的定向运动,电子、质子的定向运动就形成了环绕地球中心的环形电流.

由(8)式和(1)、(2)两式以及有关数据可得电子和质子的漂移速度分别为

60e 9.210m/s -=?v

(13)

20p 1.710m/s -=?v

(14)

由于电子、质子漂移速度的方相反,电荷异号,它们产生的电流方向相同,均为沿纬度向东.根据电流密度的定义有

()0p 0e j nq =+v v (15)

代入有关数据得

1422.810A/m j -=?

(16)

电流密度的方向沿纬度向东.

2.上一小题的讨论表明,粒子在Oxy 平面内作圆周运动,运动的速率由(12)式给出,它与粒子

V (17) 因题给出的电子与质子的初速度x u 是不同的,电子、质子的质量又是不同的,故电子、质子在Oxy 平面内作圆周运动的半径也是不同的.由(1)、(2)、(8)、(11)、(12)各式并代入有关数据可得电子、质子的轨道半径分别为

e 0.33m R =

(18)

p 14.8m R =

(19)

以上的计算表明,虽然粒子具有沿引力方向的初速度,但由于粒子还受到磁场的作用,电子和质子在地球半径方向的最大下降距离分别为e 20.66m R =和p 229.6m R =,都远小于电离层的厚度,所考察的电子和质子仍在等离子层内运动,不会落到地面上. 六、参考解答:

1.

s l D δ 2.λd

l

附1、2两问的参考解法:

1.求S '经双缝产生的干涉图像的零级亮纹0P '的位置

设0P '点的坐标为0

y ',它也就是光源S '与S 分别对应的干涉条纹的零级亮纹之间的距离,即

000

00P P y y y δ'''==-= 由双缝到0P '点的光程差12010S P S P ''?=-,从1S 作20S P '的垂线交于H 点,三角形00OP P '与三角形12

S HS 相似,因D d >>, 则

10d d y y D D

δ'?=

= (附1)

从2S 作1S S '的垂线交于G ,S '到双缝的光程差

221S S S S ''?=-

(附2)

三角形S S O '与三角形12S GS 相似,因l d >>,则

()

2211S S d

S G GS GS s l

δ''?=-+=-=-

(附3)

对满足零光程差条件的0P '而言, 22011012S S 0d d s

S S P S S P y D l

δδ????''''+-+=?+?=-=???? 得

D

y s l δδ=

? (附4)

2.在线光源情况下,可以导出双缝干涉的相邻两亮纹的间距为

D y d

λ?= (附5)

s δ值不同对应着扩展光源中不同位置的线光源.不难证明,它们经双缝产生干涉条纹的间距y ?均如

(5)式所示.宽度为w 的扩展光源是由一系列s δ值不同的、连续分布的、相互独立的线光源构成.因此扩展光源在观察屏上产生的干涉图像的强度是由每个线光源产生干涉条纹的强度相加而成.当扩展光源宽度为w 时,对于光源最边缘点有

s w δ=

(附6)

代入(4)式 D y w l

δ= (附7)

y y δ?=

(附8)

则相当于扩展光源最边缘的线光源产生的干涉条纹错开了一个条纹间距.由于扩展光源各部分产生的干涉条纹的光强分布都相同,各套干涉条纹强度相加的结果使屏上各处光强相等,变得一片模糊而无法分辨.由(5)式和(7)式,求得为使条纹能被分辨,扩展光源允许的最大宽度

S

l w d

λ=

(附9)

3. 解法一

如图2所示,aa '是由扩展光源上端边缘发出的平行光,bb '是由扩展光源下端边缘发出的平行光.设ab 光线交于1M 点,a b ''光线交于2M 点.aa '光束中的光线经过131M M S P 到达观察屏上P 点;光线a '经过242M M S P 到达观察屏上P 点,两相干光波产生干涉,在观察屏上产生一套干涉条纹.同理,平行光束bb '在观察屏上产生另一套干涉条纹.从扩展光源不同部位发出的、倾角在

0和之间不同角度入射的平行光束,经迈克尔逊测星仪相应的反射镜走过不同路径到双孔,然后在观察屏上产生很多套干涉条纹.这些干涉条纹光强度彼此相加,屏幕上就形成了光强度的分布图像.根据第2问的结果,其清晰度取决于来自扩展光源上下边缘发出的平行光aa '与bb '分别在屏幕上产生两套干涉条纹的相对位置错开的程度.

由对称性考虑,平行光束aa '中两条光线和a '在观察屏上0P 的光程差为0,即平行光aa '产生的那套干涉条纹的零级亮纹就在0P 处.现讨论以倾角斜入射的平行光束bb '通过整个光学装置后,在观察屏上某点发生干涉时的光程差.光束bb '中的光线入射M 1的光线经M 3反射到达1S ,光线从1M 点算起,所经光程为1331M M M S +;光线b '入射M 2的光线经M 4反射到达2S ,光线b '从2M 点算起,所经光程为

2442M M M S +.由对称性可得

13324421M M M S M M M S +=+

(1)

也就是说从M 1和M 2算起,光线和b '到达1S 与2S 的光程是相等的,但是光线和b '在到达M 1和M 2时,二者的相位却不同.由2M 作斜入射光线1bM 的垂线交H 点,2M 与H 相位相等,因此,斜入射的两条平行光线和b '到达S 1 和S 2时的相位差是光程差1HM 引起的

[][]1

2421311M M S HM M S HM h θ'?=-=-=- (2)

从扩展光源下边缘发出的平行光束斜入射到测星干涉仪,经双孔后发出的相干光在观察屏上坐标为y (坐标原点取在0P 上)的P 点上引起的光程差

1

1d

h y D

θ'?=?+?≈-+ (3)

其零级亮纹所在位置0P '对应的光程差0?=,故0P '的坐标

D

y h d θ'=? (4)

这也就是平行光aa '与bb '产生的干涉条纹的零级亮纹(也是两套条纹)错开的距离

D y h d

δθ=?

(5)

因在线光源情况下,可以导出双孔干涉的相邻两亮纹的间距为

P

P

第2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题参考解答

第2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题试卷 一、(20分)薄膜材料气密性能的优劣常用其透气系数来加以评判.对于均匀薄膜材料,在一定温度下,某种气体通过薄膜渗透过的气体分子数d P S t k N ?=,其中t 为渗透持续时间,S 为薄膜的面积,d 为薄膜的厚度,P ?为薄膜两侧气体的压强差.k 称为该薄膜材料在该温度下对该气体的透气系数.透气系数愈小,材料的气密性能愈好. 图为测定薄膜材料对空气的透气系数的一种实验装置示意图.EFGI 为渗透室,U 形管左管上端与渗透室相通,右管上端封闭;U 形管内横截面积A =0.150cm 2.实验中,首先测得薄膜的厚度d =0.66mm ,再将薄膜固定于图中C C '处,从而把渗透室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部分的容积30cm 00.25=V ,下面部分连同U 形管左管水面以上部分的总容积为V 1,薄膜能够透气的面积S =1.00cm 2.打开开关K 1、K 2与大气相通,大气的压强P 1=1.00atm ,此时U 形管右管中气柱长度cm 00.20=H ,31cm 00.5=V .关闭K 1、K 2后,打开开关K 3,对渗透室上部分迅速充气至气体压强atm 00.20=P ,关闭K 3并开始计时.两小时后, U 形管左管中的水面高度下降了cm 00.2=?H .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温度为C 0 .求该薄膜材料在C 0 时对空气的透气系数.(本实验中由于薄膜两侧的压强差在实验过程中不能保持恒定,在压强差变化不太大的情况下,可用计时开始时的压强差和计时结束时的压强差的平均值P ?来代替公式中的P ?.普适气体常量R = 8.31Jmol -1K -1,1.00atm = 1.013×105Pa ). 二、(20分) 两颗人造卫星绕地球沿同一椭圆轨道同向运动,它们通过轨道上同一点的时间相差半个周期.已知轨道近地点离地心的距离是地球半径R 的2倍,卫星通过近地点时的速度R GM 43=v ,式中M 为地球质量,G 为引力常量.卫星上装有同样的角度测量仪,可测出卫星与任意两点的两条连线之间的夹角.试设计一种测量方案,利用这两个测量仪测定太空中某星体与地心在某时刻的距离.(最后结果要求用测得量和地球半径R 表示) 三、(15分)μ子在相对自身静止的惯性参考系中的平均寿命s 100.260-?≈τ.宇宙射线与大气在高空某处发生核反应产生一批μ子,以v = 0.99c 的速度(c 为真空中的光速)向下运动并衰变.根据放射性衰变定律,相对给定惯性参考系,若t = 0时刻的粒子数为N (0), t 时刻剩余的粒子数为N (t ),则有()()τt N t N -=e 0,式中τ为相对该惯性系粒子的平均寿命.若能到达地面的μ子数为原来的5%,试估算μ子产生处相对于地面的高度h .不考虑重力和地磁场对μ子运动的影响. 四、(20分)目前,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主要结构形式是由许多发光区等距离地排列在一条直线上的长条状,通常称为激光二极管条.但这样的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是很多束发散光束,光能分布很不集中,不利于传输和应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根据具体应用的要求,对光束进行必需的变换(或称整形).如果能把一个半导体激光二极管条发出的光变换成一束很细的平行光束,对半导体激光的传输和应用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为此,有人提出了先把多束发散光会聚到一点,再变换为平行光的方案,其基本原理可通过如下所述的简化了的情况来说明. 如图,S 1、S 2、S 3 是等距离(h )地排列在一直线上的三个点光源,各自向垂直于它们的连线的同一方向发出半顶角为α =arctan ()41的圆锥形光束.请使用三个完全相同的、焦距为f = 1.50h 、半径为r =0.75 h 的圆形薄凸透镜,经加工、组装成一个三者在同一平面内的组合透镜,使三束光都能全部投射到这个组合 C E F

第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

第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第2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卷 一、(23分)有一竖直放置、两端封闭的长玻璃管,管内为真空,管内有一小球自某处自由下落(初速度为零),落到玻璃管底部时与底部发生弹性碰撞.以后小球将在玻璃管内不停地上下跳动。现用支架固定一照相机,用以拍摄小球在空间的位置。每隔一相等的确定的时间间隔T 拍摄一张照片,照相机的曝光时间极短,可忽略不计。从所拍到的照片发现,每张照片上小球都处于同一位置。求小球开始下落处离玻璃管底部距离(用H 表示)的可能值以及与各H 值相应的照片中小球位置离玻璃管底部距离的可能值。 二、(25分)如图所示,一根质量可以忽略的细杆,长为2l ,两端和中心处分别固连着质量为m 的小球B 、D 和C ,开始时静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桌面上另有一质量为M 的小球A ,以一给定速度0v 沿垂直于杆DB 的方间与右端小球B 作弹性碰撞。求刚碰后小球A,B,C,D 的速度,并详细讨论以后可能发生的运动情况。 三、(23分)有一带活塞的气缸,如图1所示。缸内盛有一定质量的气体。缸内还有一可随轴转动的叶片,转轴伸到气缸外,外界可使轴和叶片一起转动,叶片和轴以及气缸壁和活塞都是 绝热的,它们的热容量都不计。轴穿过气缸处不漏气。 如果叶片和轴不转动,而令活塞缓慢移动,则在这 种过程中,由实验测得,气体的压强p 和体积V 遵从以下的过程方程式 图1 其中a ,k 均为常量, a >1(其值已知)。可以由上式导出,在此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的功为 式中2V 和1V ,分别表示末态和初态的体积。 如果保持活塞固定不动,而使叶片以角速度ω做匀角速转动,已知在这种过程中,气体的压强的改变量p ?和经过的时间t ?遵从以 图2 下的关系式 式中V 为气体的体积,L 表示气体对叶片阻力的力矩的大小。 上面并没有说气体是理想气体,现要求你不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的知识,求出图2中气体原来所处的状态A 与另一已知状态B 之间的内能之差(结果要用状态A 、B 的压强A p 、B p 和体积A V 、B V 及常量a 表示) 四、(25分)图1所示的电路具有把输人的交变电压变成直流电压并加以升压、输出的功能,称为整流倍压电路。图中1D 和2D 是理想的、点接触型二极管(不考虑二极管的电容),1C 和2C 是理想电容器,它们的电容都为C ,初始时都不带电,G 点接地。现在A 、G 间接上一交变电源,其电压A u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如图2所示.试

第十六届全国高中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

第十六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 全卷共六题,总分为140分。 一、(20分)一汽缸的初始体积为0V ,其中盛有2mol 的空气和少量的水(水的体积可以忽略)。平衡时气体的总压强是3.0atm ,经做等温膨胀后使其体积加倍,在膨胀结束时,其中的水刚好全部消失,此时的总压强为2.0atm 。若让其继续作等温膨胀,使体积再次加倍。试计算此时: 1.汽缸中气体的温度; 2.汽缸中水蒸气的摩尔数; 3.汽缸中气体的总压强。 假定空气和水蒸气均可以当作理想气体处理。 二、(25分)两个焦距分别是1f 和2f 的薄透镜1L 和2L ,相距为d ,被共轴地安置在光具座上。 1. 若要求入射光线和与之对应的出射光线相互平行,问该入射光线应满足什么条件? 2. 根据所得结果,分别画出各种可能条件下的光路示意图。 三、(25分)用直径为1mm 的超导材料制成的导线做成一个半径为5cm 的圆环。圆环处于超导状态,环内电流为100A 。经过一年,经检测发现,圆环内电流的变化量小于610A -。试估算该超导材料电阻率数量级的上限。 提示:半径为r 的圆环中通以电流I 后,圆环中心的磁感应强度为02I B r μ= ,式中B 、I 、 r 各量均用国际单位,720410N A μπ=??--。 四、(20分)经过用天文望远镜长期观测,人们在宇宙中已经发现了许多双星系统,通过对它们的研究,使我们对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势和分布情况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双星系统由两个星体构成,其中每个星体的线度都远小于两星体之间的距离。一般双星系统距离其他星体很远,可以当作孤立系统处理。 现根据对某一双星系统的光度学测量确定,该双星系统中每个星体的质量都是M ,两者相距L 。他们正绕两者连线的中点作圆周运动。 1. 试计算该双星系统的运动周期T 计算。 2. 若实验上观测到的运动周期为T 观测,且:1:1)T T N =>观测计算。为了解释T 观测与T 计算的不同,目前有一种流行的理论认为,在宇宙中可能存在一种望远镜观测不到的暗物质。作为一种简化模型,我们假定在这两个星体连线为直径的球体内均匀分布着这种暗物质,而不考虑其它暗物质的影响。试根据这一模型和上述观测结果确定该星系间这种暗物质的密度。 五、(25分)六个相同的电阻(阻值均为R )连成一个电阻环,六个接点依次为1、2、3、4、5和6,如图复16-5-1所示。现有五个完全相同的这样的电阻环,分别称为1D 、2D 、┅5D 。 现将2D 的1、3、5三点分别与1D 的2、4、6三点用导线连接,如图复16-5-2所示。然后将3D 的1、3、5三点分别与2D 的2、4、6三点用导线连接,┅ 依此类推。最后将5D 的1、3、5三点分别连接到4D 的2、4、6三点上。 1.证明全部接好后,在1D 上的1、3两点间的等效电阻为 724627 R 。 2.求全部接好后,在5D 上的1、3两点间的等效电阻。

第3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3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考试试题 一、(15分)一半径为R 、内侧光滑的半球面固定在地面上,开口水平且朝上. 一小滑块在半球面内侧最高点处获得沿球面的水平速度,其大小为0v (00≠v ). 求滑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可能达到的最大速率.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二、(20分)一长为2l 的轻质刚性细杆位于水平的光滑桌面上,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D 和一质量为m α(α为常数)的小物块B ,杆可绕通过小物块B 所在端的竖直固定转轴无摩擦地转动. 一质量为m 的小环C 套在细杆上(C 与杆密接),可沿杆滑动,环C 与杆之间的摩擦可忽略. 一轻质弹簧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两端分别与小环C 和物块B 相连. 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A 在桌面上以垂直于杆的速度飞向物块D ,并与之发生完全弹性正碰,碰撞时间极短. 碰撞 时滑块C 恰好静止在距轴为r (r >l )处. 1. 若碰前滑块A 的速度为0v ,求碰撞过程中轴受到的作用力的冲量; 2. 若碰后物块D 、C 和杆刚好做匀速转动,求碰前滑块A 的速度0v 应满足的条件.

三、(25分)一质量为m 、长为L 的匀质细杆,可绕过其一端的光滑水平轴O 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 杆在水平状态由静止开始下摆, 1. 令m L λ= 表示细杆质量线密度. 当杆以角速度ω绕过其一端的光滑水平轴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时,其转动动能可表示为 k E k L αβγλω= 式中,k 为待定的没有单位的纯常数. 已知在同一单位制下,两物理量当且仅当其数值和单位都相等时才相等. 由此求出α、β和γ的值. 2. 已知系统的动能等于系统的质量全部集中在质心时随质心一起运动的动能和系统在质心系(随质心平动的参考系)中的动能之和,求常数k 的值. 3. 试求当杆摆至与水平方向成θ角时在杆上距O 点为r 处的横截面两侧部分的相互作用力.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提示:如果)(t X 是t 的函数,而))((t X Y 是)(t X 的函数,则))((t X Y 对t 的导数为 d (())d d d d d Y X t Y X t X t = 例如,函数cos ()t θ对自变量t 的导数为 dcos ()dcos d d d d t t t θθθθ= 四、(20分)图中所示的静电机由一个半径为R 、与环境绝缘的开口(朝上)金属球壳形的容器和一个带电液滴产生器G 组成. 质量为m 、带电量为 q 的球形液滴从G 缓慢地自由掉下(所谓缓慢,意指在G 和容器口之间总 是只有一滴液滴). 液滴开始下落时相对于地面的高度为h . 设液滴很小,容器足够大,容器在达到最高电势之前进入容器的液体尚未充满容器. 忽略G 的电荷对正在下落的液滴的影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若容器初始电势为零,求容器可达到的最高电势max V .

第1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解答

第十三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 1.如图所示,有一由匀质细导线弯成的半径为α的圆线和一内接等边三角形的电阻丝组成的电路(电路中各段的电阻值见图)。在圆线圈平面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均匀磁场,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均匀减小,其变化率的大小 为一已知常量k。已知2r 1=3r 2 。求:图中AB两点的电势差U A -U B 。 2.长度为4毫米的物体AB由图所示的光学系统成像,光学系统又一个直角棱镜、一个汇聚透镜和一个发散透镜组成,各有关参数和几何尺寸均标示于图上,求: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并作图说明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正立还是倒立的。 3.如图所示,四个质量均为m的质点,用同样长度且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成菱形ABCD,静止放在水平光滑的桌面上。若突然给质点A一个历时极短CA 方向的冲击,当冲击结束的时刻,质点A的速度为V,其他质点也获得一定 的速度,∠BAD=2α(α<π/4)。求此质点系统受冲击后所具有的总动量和总能量。

4.在一个半径为R的导体球外,有一个半径为r的细圆环,圆环的圆心与导体球心的连线长为a(a>R),且与环面垂直,如图所示。已知环上均匀带电,总电量为q,试问: 1.当导体球接地时,球上感应电荷总电量是多少? 2.当导体球不接地而所带总电量为零时,它的电势如何? 3.当导体球的电势为V O 时,球球上总电荷又是多少? 4.情况3与情况1相比,圆环受导体球的作用力改变量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5.情况2与情况1相比,圆环受导体球的作用力改变量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注〕已知:装置不变时,不同的静电平衡 带电状态可以叠加,叠加后仍为静电平衡状 态。 5、有一个用伸缩性极小且不漏气的布料制作的气球(布的质量可忽略不计), 直径为d=2.0米,球内充有压强P 1.005×105帕的气体,该布料所能承受 的最大不被撕破力为f m =8.5×103牛/米(即对于一块展平的一米宽的布料,沿布面而垂直于布料宽度方向所施加的力超过8.5×103牛时,布料将被撕 破)。开始时,气球被置于地面上,该处的大气压强为P ao =1.000×103帕, 温度T =293开,假设空气的压强和温度均随高度而线性地变化,压强的变 化为α p =-9.0帕/米,温度的变化为α T =-3.0×10-3开/米,问该气球上升到 多高时将撕破?假设气球上升很缓慢,可以为球内温度随时与周围空气的温度保持一致,在考虑气球破裂时,可忽略气球周围各处和底部之间空气压强的差别。 6.有七个外形完全一样的电阻,已知其中6个的阻值相同,另一个的阻值不同,请按照下面提供的器材和操作限制,将那个限值不同的电阻找出,并指出它的阻值是偏大还是偏小,同时要求画出所用电路图,并对每步判断的根据予以论证。 提供的器材有:1电池;2一个仅能用来判断电流方向的电流表(量程足够),它的零刻度在刻度盘的中央,而且已知当指针向右偏时电流是由哪个接线柱流入电流表的;3导线若干 操作限值:全部过程中电流表的使用不得超过三次。

第3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

第3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 本卷共16题,满分2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 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有的小题有多项符合题意.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面的英文字母写在每小题后页的括号内.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如图,球心在坐标原点O 的球面上有三个彼此绝缘的金属环,它们分别与x y -平面、y z -平面、z x -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大圆)重合,各自通有大小相等的电流,电流的流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坐标原点处的磁场方向与x 轴、y 轴、z 轴的夹角分别是 A .- ,-, B ., C . arcsin D .,, [ ] 2.从楼顶边缘以大小为0v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经过0t 时间后在楼顶边缘 从静止开始释放另一小球.若要求两小球同时落地,忽略空气阻力,则0v 的取值范围和抛出点的高度应为 A .00012gt v gt ≤<,2 2000001122v gt h gt v gt ?? ?-= ? ?-?? B .00v gt ≠,20020001122v gt h gt v gt ??- ?= ?- ??? - - -arcsin - arcsin

C .00012gt v gt ≤<,20020001122v gt h gt v gt ??- ?= ?- ??? D .0012v gt ≠,22000001122v gt h gt v gt ?? ?-= ? ?-?? [ ] 3.如图,四个半径相同的小球(构成一个体系)置于水平桌面的一条直线上,其中一个是钕永磁球(标有北极N 和南极S ),其余三个是钢球;钕球与右边两个钢球相互接触.让另一钢球在钕球左边一定距离处从静止释放,逐渐加速,直至与钕球碰撞,此时最右边的钢球立即以很大的速度被弹开.对于整个过程的始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体系动能增加,体系磁能减少 B .体系动能减少,体系磁能增加 C .体系动能减少,体系磁能减少 D .体系动能增加,体系磁能增加 [ ] 4.如图,一带正电荷Q 的绝缘小球(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光滑绝缘平板上,另一绝缘小球(可视为点电荷)所带电荷用(其值可任意选择)表示,可在平板上移动,并连在轻弹簧的一端,轻弹簧的另一端连在固定挡板上;两小球的球心在弹簧的轴线上.不考虑可移动小球与固定小球相互接触的情形,且弹簧的形变处于弹性限度内.关于可移动小球的平衡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0q >,总有一个平衡的位置 B .若0q >,没有平衡位置 C .若0q <,可能有一个或两个平衡位置 D .若0q <,没有平衡位置 [ ] 5.如图,小物块a 、b 和c 静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现让a 以速度V 向右运动,与b 发生弹性正碰,然后b 与c 也发生弹性正碰.若b 和c 的质量可任意选择,碰后c 的最大速度接近于 A .2V B .3V C .4V D .5V [ ]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只要给出结果,不需写出求得结果的

第2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WORD版)

第2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卷 (本题共七大题,满分160分) 一、(20分)如图所示,一块长为m L 00.1=的光滑平板PQ 固定在轻质弹簧上端,弹簧的下端与地面固定连接。平板被限制在两条竖直光滑的平行导轨之间(图中未画出竖直导轨),从而只能地竖直方向运动。平板与弹簧构成的振动系统的振动周期s T 00.2=。一小球B 放在光滑的水平台面上,台面的右侧边缘正好在平板P 端的正上方,到P 端的距离为m h 80.9=。平板静止在其平衡位置。水球B 与平板PQ 的质量相等。现给小球一水平向右的速度0μ,使它从水平台面抛出。已知小球B 与平板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过程中重力可以忽略不计。要使小球与平板PQ 发生一次碰撞而且只发生一次碰撞,0μ的值应在什么范围内?取2 /8.9s m g = 二、(25分)图中所示为用三角形刚性细杆AB 、BC 、CD 连成的平面连杆结构图。AB 和CD 杆可分别绕过A 、D 的垂直于纸面的固定轴转动,A 、D 两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BC 杆的两端分别与AB 杆和CD 杆相连,可绕连接处转动(类似铰链)。当AB 杆绕A 轴以恒定的角速度ω转到图中所示的位置时,AB 杆处于竖直位置。BC 杆与CD 杆都与水平方向成45°角,已知AB 杆的长度为l ,BC 杆和CD 杆的长度由图给定。求此时C 点加速度c a 的大小和方向(用与CD 杆之间的夹角表示) 三、(20分)如图所示,一容器左侧装有活门1K ,右侧装有活塞B ,一厚度可以忽略的隔板M 将容器隔成a 、b 两室,M 上装有活门2K 。容器、隔板、活塞及活门都是绝热的。隔板和活塞可用销钉固定,拔掉销钉即可在容器内左右平移,移动时不受摩擦作用且不漏气。整个容器置于压强为P 0、温度为T 0的大气中。

第3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试题及详解

第3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 本卷共16题,满分2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 个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有的小题有多项符合题意.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面的英文字母写在每小题后面的方括号内.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6分)一线膨胀系数为α的正立方体物块,当膨胀量较小时,其体膨胀系数等于 A.αB.α1/3C.α3D.3α 2.(6分)按如下原理制作一杆可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秤,称为密度秤,其外形和普通的杆秤差不多,装秤钩的地方吊着一体积为1 cm3的较重的合金块,杆上有表示液体密度数值的刻度,当秤砣放在Q点处时秤杆恰好平衡,如图所示.当合金块完全浸没在待测密度的液体中时,移动秤砣的悬挂点,直至秤杆恰好重新平衡,便可直接在杆秤上读出液体的密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密度秤的零点刻度在Q点 B.秤杆上密度读数较大的刻度在较小的刻度的左边 C.密度秤的刻度都在Q点的右侧 D.密度秤的刻度都在Q点的左侧 3.(6分)一列简谐横波在均匀的介质中沿x轴正向传播,两质点P1和p2的平衡位置在x 轴上,它们相距60cm,当P1质点在平衡位置处向上运动时,P2质点处在波谷位置,若波的传播速度为24m/s,则该波的频率可能为 A.50Hz B.60Hz C.400Hz D. 410Hz 物理竞赛预赛试卷第1页(共8页)

4.(6分)电磁驱动是与炮弹发射、航空母舰上飞机弹射起飞有关的一种新型驱动方式.电磁驱动的原理如图所示,当直流电流突然加到一固定线圈上,可以将置于线圈上的环弹射出去.现在同一个固定线圈上,先后置有分别用铜、铝和硅制成的形状、大小和横截面积均相同的三种环,当电流突然接通时,它们所受到的推力分别为F1、F2和F3。若环的重力可忽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1 > F2 > F3 B. F2 > F3 > F1 C. F3 > F2 > F1 D. F1 = F2 = F3 5.(6分)质量为m A的A球,以某一速度沿光滑水平面向静止的B球运动,并与B球发生弹性正碰,假设B球的质量m B可选取为不同的值,则 A.当m B=m A时,碰后B球的速度最大 B.当m B=m A时,碰后B球的动能最大 C.在保持m B>m A的条件下,m B越小,碰后B球的速度越大 D.在保持m B

如何备战高中物理竞赛复赛

如何备战高中物理竞赛复赛(摘编) 2017年34届复赛就要开始了,相信大家既激动又忐忑,一方面渴望着自己的被认可,另方面也担心着自己的物竞之路是否会继续下去,但是高二的童鞋们还有一年大把大把的美好时光,要冲上去!为了什么?省一吗?不,是为了爱。 不是所有人都配得起那样被膜声四起笼罩,甚至总是感觉力不从心,但是我想说的,和纯粹的获奖并无关系,喜欢就是喜欢,喜欢纯粹的奇妙的物理,物理竞赛只是个承载着这种希望的小可爱,快乐就好、开心就好,你不会因为成绩优越而忘记初心,更不会因为挫折就放弃物理,我想,这才是真爱吧。才疏学浅,斗胆赠诗: 物竞一路多少年,教材题集列在前,诸君此行歃热血,不如咱们决赛见。 我个人觉得需要戒除浮躁,踏踏实实地再梳理一遍自己做过的题目,哪怕是把过去的题目重新做一遍,而且更要要重视计算,做一道题目一定要得到最终结果. 一天(或两天)做一套题保持手热,按模拟考试走(虽然搞这个超累),背背概念,练练比较复杂的计算,强化纠正自己一些习惯性问题。 复赛是几乎不会出现书上原题的,而且现在物理竞赛中,题目说不清楚或者条件给多了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这种事考场上真遇到了难免不紧张,所以还要心态稳。所谓心态稳那就是“平常心”,做好该做的事。 考前把自己曾经考试出错的题目整理一下,拿张纸把常犯的错误列出来,不要不敢面对,要考虑最糟糕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怎么去变得更好,这样才能在本质上进步。 放平心态很重要,不要患得患失。其实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在我那届,好几个水平比我好的同学都发挥失常。一个好友一整个大题都错了,原因是计算时忘记加地球半径了(人家现在UCLA 刚刚毕业,还是甩我这样的一大截,金子怎么都会发光)。关键是要淡定,节奏要自己把握:不就是个竞赛嘛,心态!心态!心态! 复赛这块还是要多刷竞赛题,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认真刷一些复赛/决赛难度的习题集,把基础知识搞牢固。一定在这最关键的时候要戒除浮躁。 这时候做题一定要限时完成,提高正确率,不要害怕计算繁琐,尤其是要制定个合理的训练计划,并且时常总结,把以前做的一些题目经常拿出来看一看。 刷这些习题集的同时配合一些试卷做做,历届复赛题也要多做几遍。复赛临近时就要大量训练模拟卷,考试前一定要保持手感。蔡子星的模拟题还是相当不错的。 此外,实验还是很重要的。这段时间也可看一些实验的真题,想一想思路,再对着答案看看。这样提早训练一下实验是非常有帮助的,实验培训只是带你熟悉器材,至于解题还要完全靠自己。 复赛前要对自己鼓足信心,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多刷题才会让你有信心,减少你的紧张程度,这是根本的方法。若考试前夜睡不着影响其实很小,考试的时候你的身体会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会保证你注意力的集中和充足的精力。千万不要怀有“睡不着明天肯定考不好”的想法,这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此外,就算竞赛失利你还有很多路可以走,竞赛并不是唯一的出路。相信自己,当你再全力投身高考的时候,你会取得非常大的飞跃。

第2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word版)

第2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 一、(20分)如图所示,哈雷彗星绕太阳S沿椭圆轨道逆时针方向运动,其周期T为76.1年。1986年它过近日点P0时,与太阳S的距离r0=0.590AU,AU是天文单位,它等于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经过一段时间,彗星到达轨道上的P点,SP与SP0的夹角θP=72.0°.已知:1AU=1.50×1011m,引力常量G=6.67×10-11m3?kg-1?s-2,太阳质量m S=1.99×1030kg.试求P到太阳S的距离r P及彗星过P点时速度的大小及方向(用速度方向与SP0的夹角表示)。 二、(20分)质量均匀分布的刚性杆AB、CD如图放置,A点与水平地面接触,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因数为μA, B、D两点与光滑竖直墙面接触,杆A B和CD接触处的静摩擦因数为μC,两杆的质量均为m,长度均为l. (1)已知系统平衡时AB杆与墙面夹角θ,求CD杆与墙面的夹角α应满足的条件(用α及已知量满足的方程式表示)。 (2)若μA=1.00,μC=0.866,θ=60.0°,求系统平衡时α的取值范围(用数值计算求出)。

三、(25分)人造卫星绕星球运行的过程中,为了保持其对称轴稳定在规定指向,一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卫星在其运行过程中同时绕自身的对称轴旋转。但有时为了改变卫星的指向,又要求减慢或者消除卫星的旋转。减慢或者消除卫星旋转的一种方法是所谓的“YO—YO”消旋法,其原理如图。 设卫星是一半径为R、质量为M的薄壁圆筒,其横截面如图所示。图中O是圆筒的对称轴。两条足够长的不可伸长的结实的长度相等的轻绳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圆筒表面上的Q、Q'(位于圆筒直径两端)处,另一端各拴有一质量为m/2的小球。正常情况下,绳绕在圆筒外表面上,两小球用插销分别锁定在圆筒表面上的P0、P0'处,与卫星形成一体,绕卫星的对称轴旋转。卫星自转的角速度为ω0.若要使卫星减慢或停止旋转(消旋),可瞬间撤去插销释放小球,让小球从圆筒表面甩开,在甩开的整个过程中,从绳与圆筒表面相切点到小球的那段绳都是拉直的。当卫星转速逐渐减小到零时,立即使绳与卫星脱离,接触小球与卫星的联系,于是卫星停止转动。已知此时绳与圆筒的相切点刚好在Q、Q'处。试求: (1)当卫星角速度减至ω时绳拉直部分的长度l; (2)绳的总长度L; (3)卫星从ω0到停转所经历的时间t. m /2

2016全国初中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含答案)

2016全国初中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是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一般从初二开始开设这门课程,教学时间为两年。一般也是中考的必考科目。随着新高考/新中考改革,学生的综合能力越来越重要,录取方式也越来越多,三位一体录取方式十分看重学生的课外奖项获取。万朋教育小编为初中生们整理了2016年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卷和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2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卷 本卷共8题,满分160分。 一、(17分)设有一湖水足够深的咸水湖,湖面宽阔而平静,初始时将一体积很小的匀质正立方体物块在湖面上由静止开始释放,释放时物块的下底面和湖水表面恰好相接触。已知湖水密度为ρ;物块边长为b ,密度为'ρ,且ρρ<'。在只考虑物块受重力和液体浮力作用的情况下,求物块从初始位置出发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 解: 由于湖面足够宽阔而物块体积很小,所以湖面的绝对高度在物块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因此,可选湖面为坐标原点并以竖直向下方向为正方向 建立坐标系,以下简称x 系. 设物块下底面的坐标为x ,在物块未完全浸没入湖水时,其所受到的浮力为 2b f b x g ρ= ( x b ≤) (1) 式中 g 为重力加速度.物块的重力为 3 g f b g ρ'= (2) 设物块的加速度为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3 g b b a f f ρ'=- (3) 将(1)和(2)式代入(3)式得 g a x b b ρρρρ'?? =- - ?'? ? (4) 将x 系坐标原点向下移动/b ρρ' 而建立新坐标系,简称X 系. 新旧坐标的关 系为 X x b ρρ ' =- (5) 把(5)式代入(4)式得 g a X b ρρ=-' (6) (6)式表示物块的运动是简谐振动. 若0X =,则0a =,对应于物块的平衡位置. 由(5)式可知,当物块处于平衡位置时,物块下底面在x 系中的坐标为 0x b ρρ ' = (7) 物块运动方程在 X 系中可写为 ()()cos X t A t ω?=+ (8) 利用参考圆可将其振动速度表示为 ()()sin V t A t ωω?=-+ (9) 式中ω为振动的圆频率 'g b ρωρ= (10) 在(8)和(9)式中 A 和?分别是振幅和初相位,由初始条件决定. 在物块刚被释 放时,即0t =时刻有x =0,由(5)式得

第十九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含答案)

第十九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 一、(20分)某甲设计了1个如图复19-1所示的“自动喷泉”装置,其中A 、B 、C 为3个容器,D 、E 、F 为3根细管,管栓K 是关闭的.A 、B 、C 及细管D 、E 中均 盛有水,容器水面的高度差分别为1h 和1h 如图所示.A 、B 、C 的截 面半 径为12cm ,D 的半径为0.2cm .甲向同伴乙说:“我若拧开管栓K ,会有水从细管口喷出.”乙认为不可能.理由是:“低处的水自动走向高外,能量从哪儿来?”甲当即拧开K ,果然见到有水喷出,乙哑口无言,但不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甲又进一步演示.在拧开管栓K 前,先将喷管D 的上端加长到足够长,然后拧开K ,管中水面即上升,最后水面静止于某个高度处. (1).论证拧开K 后水柱上升的原因. (2).当D 管上端足够长时,求拧开K 后D 中静止水面与A 中水面的高度差. (3).论证水柱上升所需能量的来源. 二、 (18 分) 在图复19-2中,半径为R 的圆柱形区域内有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指向纸外, 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均匀变化,变化率/B t K ??=(K 为一正值常量),圆柱形区外空间没有磁场,沿图中AC 弦的方向画一直线,并向外延长,弦AC 与半径OA 的夹角/4απ=.直线上有一任意点,设该点与A 点的距离为x ,求从A 沿直线到该点的电动势的大小. 三、(18分)如图复19-3所示,在水平光滑绝缘的桌面上,有三个带正电的质点1、2、3,位于边长为l 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C 为三角形的中心,三个质点的质量皆为m ,带电量皆为q 。质点 1、3之 间和2、3之间用绝缘的轻而细的刚性杆相连,在3的连接处为无摩擦的铰链。已知开始时三个质点的速度为零,在此后运动过程中,当质点3运动到C 处时,其速度大小为多少? 四、(18分)有人设计了下述装置用以测量线圈的自感系数.在图复19-4-1中,E 为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K 为开关,L 为待测线圈的自感系数,L r 为线圈的直流电阻,D 为理想二极管,r 为用电阻丝做成的电阻器的电阻,A 为电流表。将图复19-4-1中a 、b 之间的电阻线装进图复19-4-2所示的试管1内,图复19-4-2中其它装置见图下说明.其中注射器筒5和试管1组成的密闭容器内装有

第29届全国高中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

一、 由于湖面足够宽阔而物块体积很小,所以湖面的绝对高度在物块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因此,可选湖面为坐标原点并以竖直向下方向为正方向建立坐标系,以下简称x 系. 设物块下底面的坐标为x ,在物块未完全浸没入湖水时,其所受到的浮力为 2b f b x g ρ= (x b ≤) (1) 式中g 为重力加速度.物块的重力为 3g f b g ρ'= (2) 设物块的加速度为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3g b b a f f ρ'=- (3) 将(1)和(2)式代入(3)式得 g a x b b ρρρρ'??=-- ?'?? (4) 将x 系坐标原点向下移动/b ρρ' 而建立新坐标系,简称X 系. 新旧坐标的关系为 X x b ρρ'=- (5) 把(5)式代入(4)式得 g a X b ρρ=-' (6) (6)式表示物块的运动是简谐振动. 若0X =,则0a =,对应于物块的平衡位置. 由(5)式可知,当物块处于平衡位置时,物块下底面在x 系中的坐标为 0x b ρρ '= (7) 物块运动方程在X 系中可写为

()()cos X t A t ω?=+ (8) 利用参考圆可将其振动速度表示为 ()()sin V t A t ωω?=-+ (9) 式中ω为振动的圆频率 ω= (10) 在(8)和(9)式中A 和?分别是振幅和初相位,由初始条件决定. 在物块刚被释放时,即0t =时刻有x =0,由(5)式得 (0)X b ρρ '=- (11) (0)0V = (12) 由(8)至(12)式可求得 A b ρρ '= (13) ?=π (14) 将(10)、(13)和(14)式分别代人(8)和(9)式得 ()()cos X t b t ρωρ '=+π (15) ()()V t t ω=+π (16) 由(15)式可知,物块再次返回到初始位置时恰好完成一个振动周期;但物块的运动始终由(15)表示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在运动过程中物块始终没有完全浸没在湖水中. 若物块从某时刻起全部浸没在湖水中,则湖水作用于物块的浮力变成恒力,物块此后的运动将不再是简谐振动,物块再次返回到初始位置所需的时间也就不再全由振动的周期决定. 为此,必须研究物块可能完全浸没在湖水中的情况. 显然,在x 系中看,物块下底面坐标为b 时,物块刚好被完全浸没;由(5)式知在X 系中这一临界坐标值为 b 1X X b ρρ'??==- ?? ? (17)即物块刚好完全浸没在湖水中时,其下底面在平衡位置以下b X 处. 注意到在 振动过程中,物块下底面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等于振动的振蝠A ,下面分两种情况讨论: I .b A X ≤. 由(13)和(17)两式得 ρρ'≥2 (18) 在这种情况下,物块在运动过程中至多刚好全部浸没在湖水中. 因而,物块从初始位置起,经一个振动周期,再次返回至初始位置. 由(10)式得振动周期 22T ωπ= = (19)物块从初始位置出发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

第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

第2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试题 一、(15分)在竖直面内将一半圆形光滑导轨固定在A 、 B 两点,导轨直径AB =2R ,AB 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为60°, 在导轨上套一质量为m 的光滑小圆环,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 而细的光滑弹性绳穿过圆环,其两端系与A 、B 两点,如图28决—1所示。当圆环位于A 点正下方C 点时,弹性绳刚好为原长。现将圆环从C 点无初速度释放,圆环在时刻t 运动到C'点,C'O 与半径OB 的夹角为θ,重力加速度为g .试求分别对下述两种情形,求导轨对圆环的作用力的大小:(1)θ=90°(2)θ=30° 二、(15分)如图28决—2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质 量为M 、长度为L 的小车,车内两端靠近底部处分别固 定两个弹簧,两弹簧位于同一直线上,其原长分别为l 1 和l 2,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两弹簧的另一端分别放着一质量为m 1、m 2的小球,弹簧与小球都不相连。开始时,小球1压缩弹簧1并保持 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小球2被锁定在车底板上,小球2与小车右端的距离等于弹簧2的原长。现无初速释放小球1,当弹簧1的长度等于其原长时,立即解除对小球2的锁定;小球1与小球2碰撞后合为一体,碰撞时间极短。已知所有解除都是光滑的;从释放小球1到弹簧2达到最大压缩量时,小车移动力距离l 3.试求开始时 弹簧1的长度l 和后来弹簧2所达到的最大压缩量Δl 2. 三、(20分)某空间站A 绕地球作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 r A =6.73×106m.一人造地球卫星B 在同一轨道平面内作圆周 运动,轨道半径为r B =3r A /2,A 和B 均沿逆时针方向运行。现 从空间站上发射一飞船(对空间站无反冲)前去回收该卫星,为 了节省燃料,除了短暂的加速或减速变轨过程外,飞船在往返过程中均采用同样形 图28决— 2 图28决—3

第25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附附答案解析

2008年第25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卷 本卷共八题,满分160分 一、(15分) 1、(5分)蟹状星云脉冲星的辐射脉冲周期是0.033s 。假设它是由均匀分布的物质构成的球体,脉冲周期是它的旋转周期,万有引力是唯一能阻止它离心分解的力,已知万有引力常量113126.6710G m kg s ---=???,由于脉冲星表面的物质未分离,故可估算出此脉冲星密度的下限是 3kg m -?。 2、(5分)在国际单位制中,库仑定律写成122q q F k r =,式中静电力常量9228.9810k N m C -=???,电荷量q 1和q 2的单位都是库仑,距离r 的单位是米,作用力F 的单位是牛顿。若把库仑定律写成更简洁的形式122q q F r = ,式中距离r 的单位是米,作用力F 的单位是牛顿。若把库仑定律写成更简洁的形式122q q F r =,式中距离r 的单位是米,作用力F 的单位是牛顿,由此式可这义一种电荷量q 的新单位。当用米、千克、秒表示此新单位时,电荷新单位= ;新单位与库仑的关系为1新单位= C 。 3、(5分)电子感应加速器(betatron )的基本原理如下:一个圆环真 空室处于分布在圆柱形体积的磁场中,磁场方向沿圆柱的轴线,圆柱的 轴线过圆环的圆心并与环面垂直。圆中两个同心的实线圆代表圆环的边 界,与实线圆同心的虚线圆为电子在加速过程中运行的轨道。已知磁场 的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为0cos(2/)B B t T π=,其中T 为 磁场变化的周期。B 0为大于0的常量。当B 为正时,磁场的方向垂直于 纸面指向纸外。若持续地将初速度为v 0的电子沿虚线圆的切线方向注入到环(如图),则电子在该磁场变化的一个周期可能被加速的时间是从t= 到t= 。 二、(21分)嫦娥1号奔月卫星与长征3号火箭分离后,进入绕地运行的椭圆轨道,近地点离地面 高22.0510n H km =?,远地点离地面高45.093010f H km =?,周期约为16小时,称为16小时轨 道(如图中曲线1所示)。随后,为了使卫星离地越来越远,星载发动机先在远地点点火,使卫星进入新轨道(如图中曲线2所示),以抬高近地点。后来又连续三次在抬高以后的近地点点火,使卫星

第2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

本卷共七题,满分140分. 一、(20分)薄膜材料气密性能的优劣常用其透气系数来加以评判.对于均匀薄膜材料,在一定温度下,某种气体通过薄膜渗透 过的气体分子数d PSt k N ?=,其中t 为渗透持续时间,S 为薄膜 的面积,d 为薄膜的厚度,P ?为薄膜两侧气体的压强差.k 称为该薄膜材料在该温度下对该气体的透气系数.透气系数愈小,材料的气密性能愈好. 图为测定薄膜材料对空气的透气系数的一种实验装置示意 图.EFGI 为渗透室,U 形管左管上端与渗透室相通,右管上端封闭;U 形管内横截面积A =0.150cm 2.实验中,首先测得薄膜的厚度d =0.66mm ,再将薄膜固定于图中C C '处,从而把渗透室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部分的容积30cm 00.25=V ,下面部分连同U 形管左管水面以上部分的总容积为V 1,薄膜能够透气的面积 S =1.00cm 2 .打开开关K 1、K 2与大气相通,大气的压强P 1=1.00atm ,此时U 形管右管中气柱长度cm 00.20=H ,31cm 00.5=V .关闭K 1、K 2后,打开开关K 3,对渗透室上部分迅速充气至气体压强atm 00.20=P ,关闭K 3并开始计时.两小时后, U 形管左管中的水面高度下降了cm 00.2=?H .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温度为C 0 .求该薄膜材料在C 0 时对空气的透气系数.(本实验中由于薄膜两侧的压强差在实验过程中不能保持恒定,在压强差变化不太大的情况下,可用计时开始时的压强差和计时结束时的压强差的平均值P ?来代替公式中的P ?.普适气体常量R = 8.31Jmol -1K -1,1.00atm = 1.013×105Pa ). 第2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题试卷 C F

全国高中物理竞赛历年试题与详解答案汇编

全国高中物理竞赛历年试题与详解答案汇编 ———广东省鹤山市纪元中学 2014年5月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提要 编者按:按照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的建议,由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章程》中关于命题原则的规定,结合我国目前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作为今后物理竞赛预赛和决赛命题的依据,它包括理论基础、实验基础、其他方面等部分。其中理论基础的绝大部分内容和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的附录,即 1983年教育部发布的《高中物理教学纲要(草案)》的内容相同。主要差别有两点:一是少数地方做了几点增补,二是去掉了教学纲要中的说明部分。此外,在编排的次序上做了一些变动,内容表述上做了一些简化。1991年2月20日经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并开始试行。1991年9月11日在南宁由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10次全体会议正式通过,开始实施。 一、理论基础 力学 1、运动学 参照系。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速度,加速度。相对速度。 矢量和标量。矢量的合成和分解。 匀速及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图象。运动的合成。抛体运动。圆周运动。 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 2、牛顿运动定律 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 牛顿第一、二、三运动定律。惯性参照系的概念。 摩擦力。 弹性力。胡克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均匀球壳对壳内和壳外质点的引力公式(不要求导出)。开普勒定律。行星和人造卫星的运动。 3、物体的平衡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力矩。刚体的平衡。重心。 物体平衡的种类。 4、动量 冲量。动量。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 反冲运动及火箭。 5、机械能 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 重力势能。引力势能。质点及均匀球壳壳内和壳外的引力势能公式(不要求导出)。弹簧的弹性势能。 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碰撞。 6、流体静力学 静止流体中的压强。 浮力。 7、振动 简揩振动。振幅。频率和周期。位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