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芜湖

赞美芜湖

赞美芜湖

长江巨埠、皖之中坚。芜湖地处长三角西南部,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清朝末年,李鸿章上奏获准,将镇江米市迁到芜湖,万商云集,舟楫如织,生意兴隆,盛极一时,故芜湖既有江南米市

之称。

安徽本是多山之地,名山大川更是数不胜数,闻名世界的黄山,佛教圣地九华山,道教圣地齐云山,李白跳江的采石矶,革命圣地

大别山,安徽的名城也大多挤在山谷之中,以山为景。芜湖恰当的

出现了长江边上,让安徽有了一座以水为景的城市。壮丽的江景到

了芜湖却也变得温顺,青弋江在城市南部注入长江,平平常常,不

似朝天门那样的恢宏壮观,这里显得极为温馨,充满着满满的生活味,就像这个城市一样。

因此芜湖的灵魂是水,这里的姑娘也必然是水灵的。芜湖出美女,在安徽已经不是个秘密了。吴琼、赵薇、蒋梦婕都是芜湖的女子。大概是这里水分滋养,也可能是这里浓厚的都市气息,芜湖的

女孩既得到了美貌,也得到了气质。安徽本是农业省,从南到北皆

为事农之地。乡土的气息极浓厚,痞性、匪性重,桐城、徽州不过

是一隅之地,而安徽的大城市芜湖却是个特例,这里的女孩不胡搅

蛮缠,知书达理,说话温柔。

一个长江边上的水润之城,算是给多山的皖南一个惊喜。一个

都市气息浓厚的商埠,算是给乡土的安徽一个惊喜。全国无数这样

的中小城市,没有北上广的逼迫生活,留给市民自在的氛围,也是

它们给中国的惊喜。

最新铁画技艺介绍和发展情况

铁画技艺介绍和发展情况 铁画技艺介绍和发展情况 文章来源:互联网 【字体:小大简繁】【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一、芜湖铁画的发展史 芜湖铁画,以锤代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功,气韵天成,距今已有340多年悠久历史,堪为人类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被誉为“中华一绝。” 芜湖是铁画的故乡。芜湖市是一座具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地处江南鱼米之乡,曾为中国四大米市之一,自古以来铁冶业就十分发达,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下记叙芜湖一带铁冶工人劳作的诗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说明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芜湖一带铁矿开采和冶炼已具相当规模,铁冶行业的发展终于造就了一批少有的能工巧匠,传说吴越春秋时期吴人干将和他的妻子莫邪就在芜湖的赤铸山

锻造过宝剑。宋代《芜湖县志》里也记叙了著名诗人黄山谷描写芜湖高超的造剑技术的诗:“古剑摩空宇,寒光启太阿。”印证了芜湖铁冶锻技之高超古而有之,而铁画艺术的诞生,追溯其历史渊源,是与我国古代一直流传下来的高超锻剑、锻锤技艺具有直接的关系。古剑、兵锤的锻打技艺与铁画锻打技艺一脉相通,是成就铁画的基础。而芜湖这个地方惟铁工为异于他地,有众多的技艺高超的冶锻铁工铁画才会应运而生。芜湖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之所。在明末清初时有著名“姑熟派”画家创始人萧云从及其他名画家汤燕生、方兆曾、韩铸、丹青、海涛、弘仁、一雨等等,他们的国画宗法自然、我师造化、落笔瘦劲简洁、风格冷峭奇崛,笔法如铁匠锻出的青铁条、块。这给当时的铁工匠人心中植入了艺术的种子。高超的铁冶锻冶锻技与韵味独特的徽派国画“激情碰撞”终于结出了铁的艺术之果——芜湖铁画。 三百多年前的清代康熙初年芜湖铁工之佼佼者汤天池汲取国画、雕塑、剪纸等艺术营养,红炉熔铁当墨,以铁锤作笔,锻铁进行艺术创造,锻绘出铁画。它是我国工艺美术艺苑中的一株奇葩。是具芜湖地方特色的铁质工艺画。《清朝艺苑》一书中记述:“汤鹏,字天池,芜湖铁工,善熔铁作歌,梁山舟先生为作歌,和者甚众。”梁山舟在《铁画歌》中赞道:“古炭千年鬼斧截,阳炉夜锻飞星裂。谁都幻作绕指柔,巧奇江南笔。花枝婀娜花玲珑,并州雕剪生春风。芙丛蓼穗各有态,络称细卷金须重……”清乾隆时进士户部尚书黄铖,在芜湖作过一首咏铁山(即赭山)的《竹枝阁》。词中写道:“风卷松涛入梦醒,卧游曾对赭山亭。分明天水明于练

《芜湖城市简介》word版

城市简介 城市概况 芜湖市为安徽省省辖市,现下属三县(芜湖、繁昌、南陵),四区(镜湖、弋江、鸠江、三山)。全市面积331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20平方公里。 2005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26.88万人,比上年增加2.32万人,增长1.0%。全市人口中,男性人口117.48万人,女性人口109.40万人。据抽样调查,全年人口出生率为9.2‰,死亡率为4.5‰,自然增长率为4.7‰。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岸,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9度21分、北纬31度20分。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浩浩长江自城西南向东北缓缓流过,青弋江自东南向西北,穿城而过,汇入长江。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皖江与青弋江的交汇口。 地理位置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岸,中心地理座标为东经119 度21分、北纬31度20分。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浩浩长江自城西南向东北缓缓流过,青弋江自东南向西北,穿城而过,汇入长江。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皖江与青弋江的交汇口。 商贸传统 历史上芜湖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颇为发达。南唐时即“楼台森列”,“烟火万家”。南宋以后,特别是到了元朝,芜湖已是一个相当繁荣的市镇,从明代开始,逐渐成为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商埠。浆染等手工业已闻名遐迩,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就有“织造尚淞江(上海),浆染尚芜湖”之说,形成号称“芜湖巨店”的大型浆染工场。 1876年,中英签订的“烟台条约”将芜湖与浙江的温州等四个城市辟为通商口岸,这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在给芜湖民族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并造成畸形发展的同时,也从此打开了芜湖对外开放的大门。1918年芜湖海关进出口货值就达当年全国对外贸易的3.5%,成为长江通商巨埠之一。以芜湖和上海为起迄点的芜申运河,更把芜湖和苏、锡、宁、杭的经济、文化紧密地连在一起。到了清代,芜湖形成了广大的米业市场,与无锡、长沙、九江并称为全国四大米市。芜湖开放通商口岸后,大量西洋商品经过芜湖销往内地,大批外国洋行、公司进入芜湖的同时,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也刺激了芜湖近代工业的发展。安徽省最早的一批民族工业在芜湖建立。1883年芜湖架设了有线电报线路,为全省第一个使用电报的城市;1897年投产的益新(机磨)米面公司,规模居当时全国同类工厂首位;30年代还曾开通民航,飞上海和武汉两市。步入20世纪后,芜湖工商业发展到百余种,五、六千家,成为安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长江流域经济中心之一。

芜湖市块情况分析报告

芜湖市(地区)地块情况分析报告 一、城市概况: 芜湖市域面积5988平方公里,人口384.21万(2010年普查),其中市区面积1064.7平方公里、人口123.8万,常住人口145万。下辖无为、芜湖、繁昌、南陵4县和镜湖、弋江、鸠江、三山4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 二、城市经济——三产情况: 根据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58.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0%,人均可支配收入21561.44元。总量居全省第2位,增速高于全国、全省6.8和2.5个百分点,连续8个季度位居全省第1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7.0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092.55亿元,增长20.1%;第三产业增加值458.68亿元,增长10.1%。同时,工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竞相发展。整个2011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6户,使该类企业总数达1482户。全年产值超百亿元企业3户,超10亿元企业53户,超亿元企业

487户。 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354.21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增幅高于全国、全省5.5和1.7个百分点。据统计,工业投资723.69亿元,增长29.4%;房地产开发投资307.23亿元,增长24.2%。这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共456个,比上年增加146个,全年完成投资675.04亿元,比上年增长100.5%,对全部投资的增长贡献率达到110.2%。 其中房地产投资情况: 1-2月份,全市房地产投资47.85亿元,同比增长20.1%,比上年底回落4.1个百分点。具体看,支撑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商品房施工规模较大。1-2月份,全市在建房地产项目215个,计划总投资1898.87亿元,同比增长36.0%,施工面积2436.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2%;二是安置保障房建设推进。1-2月份,开发公司代建安置保障房投资9.39亿元,同比增长29.9%,占全部房地产投资总量的19.6%,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三是商业地产投资带动。1-2月份,商业营业用房投资8.36亿元,同比增长186.6%,拉动房地产投资增长13.7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68%。

芜湖近代建筑

绚丽多姿的芜湖近代建筑 引言:芜湖,处在青弋江和长江的交汇口,自古为吴楚纽带、徽商门户。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把芜湖推上中西冲突、融合的前沿,开埠通商使民族产业重新洗牌,也使建筑不同层次地“西化”:范罗山的英国领事署恃“洋”傲物;陶沟至弋矶山租界区的商行既树立招牌又入乡随俗;而芜湖老城厢在太平天国劫后重建时,徽派基座罩上了西洋光环;各国传教士来芜兴建教堂,在张扬宗教风范时兼顾了因地制宜。 产生背景1 近代建筑的分类1 一、领事馆(署)类1 二、教堂类2 三、学校类3 四、医院类3 五、商务类4 六、效法西方的模范监狱5 七、工业类5 八、民国建筑6 开发利用6 一、近代建筑的开发意义6 二、近代建筑的开发手段7 产生背景 芜湖,因“地卑蓄水而生芜藻”得名。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孙权为了北拒曹操,把芜湖县治迁建到青弋江口的鸡毛山上。宋朝流亡江南,筑圩造田,兴业自保,始筑城垣即宋城,金兵南侵,芜湖宋城几成废墟。明万历三年芜湖再次筑城,大部分与宋城重合。明末清初,芜湖上升为皖南的漕运中心,明成祖永乐十九年从江口至县衙修了一条官道,商人就官道开设店面,形成“十里长街”。 芜湖老城厢临水而筑,汇商成市,虽屡遭兵火,然建制废而复置。最早的建筑应是十字街的衙署前门,传为周瑜点将台遗址,石砌高台、抬梁庑殿,是为秦汉遗风。南门湾由南正街、儒林街和花街构成“之”字形:亦商亦住、前店后宅、中开天井、屋檐相接且出檐深远。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县署居城之中,北负赭山,南望白马诸峰……光绪五年(1879年),芜湖知县屈承福在县衙建造监狱,光绪三十三年知县沈宝琛(chēn)重修于县署后方,因此有水边的、徽派的、建制的芜湖古城。 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议准在湖北宜昌、安徽芜湖、浙江温州、广东北海四处添开通商口岸。芜湖拆除残破城墙,辟为环城马路。次年,芜湖设立海关,英国政府在范罗山设立领事署,履行领事代征关税职能,是芜湖的总税务司。英国领事达文波与芜湖关道刘传绩协定陶沟至弋矶山的沿江滩涂为通商租界。芜湖西门外建成许多住宅及货栈,城区由青弋江向长江边拓展。 近代建筑的分类 中国建筑界,把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阶段的建筑公认为“近代建筑”,新与旧、中与西的复杂交织构成了中国近代建筑的特殊面貌。以钢筋、水泥为代表的新材料,以机器搬运、标准化模板为特征的新工艺,以厂房、医院、教堂为典范的新类型,冲击着传统的以木结构和手工为主的建筑形态,中国古典建筑体系在近代以来已逐渐淡出。 一、领事馆(署)类 近代建筑的典型特征就是“洋”化,领事馆类建筑由于要标榜所属国,在洋化上更不打折扣。英国

芜湖市(全市)学校数量综合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芜湖市(全市)学校数量综合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芜湖市学校数量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从普通高等学校总数量,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总数量,普通中学学校总数量,普通小学学校总数量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芜湖市学校数量综合情况现状、趋势变化。 芜湖市学校数量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请注明出处。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芜湖市学校数量综合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芜湖市学校数量综合情况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芜湖市学校数量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芜湖市学校数量综合情况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芜湖市学校数量综合情况现状 (1) 第二节芜湖市普通高等学校总数量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 一、芜湖市普通高等学校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芜湖市普通高等学校总数量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总数量比重统计 (3) 四、芜湖市普通高等学校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芜湖市普通高等学校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芜湖市普通高等学校总数量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总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芜湖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总数量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 一、芜湖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总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总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芜湖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总数量占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总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芜湖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芜湖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安徽简介

安徽,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内陆的一个省份,简称皖,建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当时安庆府、徽州府(府即今歙县)两府首字合成,因安徽潜山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 安徽地理位置上处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华东地区,经济上属于中国中东部经济区。省域介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地貌以平原、丘陵和低山为主。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全省分成淮河平原区,江淮台地丘陵区,皖西丘陵山地区,沿江平原区,皖南丘陵山地五个地貌区,在气候上属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 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地跨长江、淮河南北,拥有徽文化(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中原文化、吴越文化等多元文化及地域特征。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1] 中文名称 安徽 外文名称 Anhui Province、Anhui 别名 皖(简称),吴头楚尾、江淮之滨 行政区类别 省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 16地级市6县级市43县级区56县 政府驻地 安徽合肥市庐阳区长江中路221号 电话区号 0550至0566 邮政区码 230000至247000 地理位置 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淮河中游 面积 14万平方公里 人口 7,002万(2013年) 方言 江淮官话、中原官话、赣语、吴语 气候条件 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型气候 著名景点 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徽州、巢湖、琅琊山、天堂寨、八里河 机场 新桥国际机场等5座民用机场 火车站

合肥站、蚌埠站、阜阳站等 车牌代码 皖A至皖S 省会 合肥市 著名高校 中科大、合工大、安徽大学等 历史名人 朱元璋、桓谭、张辽、李鸿章等 简称 皖 重要城市 合肥、芜湖、淮南、蚌埠、黄山等 安徽省在气候上属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在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安徽又地处中纬度地带,随季风的递转,降水发生明显季节变化,是季风气候明显的区域之一。[4] 春秋两季为由冬转夏,和由夏转冬的过渡时期。全年无霜期200~250天,10℃活动积温在4600~5300℃左右。年平均气温为14~17℃,1月平均气温零下1~4℃,7月平均气温28~29℃。全年平均降水量在773~1670毫米,有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丘陵少的特点,夏季降水丰沛,占年降水量的40~60%。[4] 安徽自民国9 年(1920 年)最早的商办公路——泗县至五河和民国11 年(1922 年)第一条官办公路——安庆至集贤关建成通车后,至民国26 年(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公路里程达到5731 公里。[10] 1949~1952 年,全省通车公路里程恢复达5055.8 公里,路况也有所改善。1957 年10 月,潜山通往岳西的公路竣工,全省实现县县通汽车,通车里程达到8328 公里。[10] 1964 年5 月建成全省第一条渣油路面——合(肥)安(庆)路合肥至舒城段(4k ~50k)长50 公里。 1985 年开始,进一步对以合肥为中心,通往16 个地市的18 条干线公路计1793.7 公里进行拓宽改造,至1987 年已完成合(肥)淮(南)、合(肥)六(安)、合(肥)浦(口)、合(肥)蚌(埠)、蚌(埠)阜(阳)、蚌(埠)宿(县)、芜(湖)宁(南京)等路的全部或部分路段,计达533公里。1987 年全省通车里程达28581 公里,晴雨通车里程达25629 公里,占总里程86.67%。[10] 至2012年,公路客车营运班线14857条,其中跨省班线1714条,跨区班线2567条,总营运里程271.692万公里。 铁路 安徽省内的铁路自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修建芜湖至广德铁路时起,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商办安徽省铁路有限公司成立,议定招收股本银400 万两修建芜湖至景德镇铁路,仅完成芜湖至湾32 公里铁路路基和桥涵,因资金缺乏而停建,这是省内最早修建而未完成的铁路。[11] 20 世纪30 年代,商办江南铁路公司和南京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为开发皖南交通和淮南煤炭资源,分别修建了江南铁路(南京至宣城孙家埠)和淮南铁路。[11] 至1949 年10 月1 日,共修筑铁路696.1 公里。 1976~1987 年,津浦、陇海双线和淮南部分双线相继建成,蚌埠东区段站和淮南西编

芜湖铁画历史

芜湖贴画历史 铁画是用铁铸成线条,再焊接而成的一种美术作品。主要是借鉴国画的水墨,章法,布局,线条简明有力,苍劲古朴为安徽省芜湖市的一绝。 铁画的制作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清代康熙年间,安徽芜湖铁画才自成一体,并逐渐享誉四海,至今已有340多年历史,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芜湖铁画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 铁画特点既有国画、水墨画之境,又有强烈的艺术立体感,黑白分明,苍劲凝重,被称为“巧夺万代所未有”。铁画是以铁为墨,以砧为砚,以锤代笔锻制而成。铁画的品种分为三类:一类为尺幅小景,多以松、梅、兰、竹、菊、鹰等为题材,这类铁画衬板镶框,挂于粉墙之上,更显端庄醒目。第二类为灯彩,一般由4至6幅铁画组成,内糊以纸或素绢,光彩夺目,动人神魄。第三类为屏风,多为山水风景,古朴典雅,蔚为壮观。 芜湖铁画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芜湖铁画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工艺精湛著称于世。铁画始于明末清初的康熙年间,由芜湖铁工汤天池与芜湖画家萧尺木相互砥砺而成,至今已有340多年历史。芜湖铁画源于国画,具有新安画派落笔瘦劲简洁、风格冷峭奇倔的基本艺术特征,是纯手工艺术。它以铁为原料,经红炉冶炼后,再经锻、钻、抬压焊、锉、凿等技巧制成。既具有国画的神韵又具雕塑的立体美,还表现了钢铁的柔韧性和延展性,是一种独具风格的艺术。 铁画有国画黑白相间的风韵美,也有西画层次分明的立体美。铁画的种类很多:有人物木石,山川风景,花鸟草虫,总之凡能在纸上画出来的,铁画均可一展其风韵。至今人民大会堂还悬有巨幅铁画《迎客松》。 铁画的历史说来已有300余年,但它并非是出自什么大画家之手,而是诞生于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民间铁匠锤下。捏泥人出了个“泥人张”;捏面人出了个“面人郎”,虽然铁画没有出什么“铁画刘”“铁画李”什么的,但照样“锤炼出精品”。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芜湖历史文化简介(供参考)

芜湖历史文化简介(供参考) 风光绮丽的芜湖,历史悠久,地灵人杰,物华天宝,贤才辈出,是座名扬遐迩、声蜚四方的古老文化城市。芜湖春秋时期是重要的青铜冶炼中心;南唐时就有“楼台森列”、“烟火万家”之称。北宋为龙窑制瓷之都;明代时成为全国的印染中心。清代时芜湖与九江、无锡、长沙并称全国四大米市。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中,芜湖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使芜湖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近代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因此,孙中山先生称芜湖为“长江巨埠、皖之中坚”。 芜湖襟江带河,在交通手段不发达的年代,得水利地利之便。在“来如行云,去如流水”中,形成了独有的“码头文化”。多少传奇故事在芜湖发生,多少历史风云从芜湖延展。在芜湖,李白在“天门山”写下了瑰丽的古诗,汤显祖写下了著名戏剧,吴敬梓在儒林街找到了《儒林外史》的人物,张孝祥在西长街建成了状元坊,王莹在“十里长街”留下了生活足迹,成就她《宝姑》素材……;芜湖还迎接过孙中山的演讲,出版过陈独秀的报纸,汤天池在这里创造了中国一绝“芜湖铁画”,从芜湖还飞出了当代影视歌三栖明星“小燕子”——赵薇。 今日之芜湖,又是一座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城市,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2008年从雅典点燃的“北京奥运圣火”,于8月29日在芜湖盛传;这包括2009、2011年的两届“中国国际动漫

创意产业交易会”与“芜湖月〃中华情”2010年央视中秋晚会的成功举办。“开放、务实、诚信、创新”是芜湖的城市精神,芜湖以“皖江明珠、创新之城”成为城市名片,“半城山、半城水”,具有“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之城。芜湖,正纳两江豪气,汇天下英才,实现“创业在芜湖”;秉承“一诺千金”之信用,打造“诚信芜湖”;凭倚江河翕张之地利,敞开放之门户,立“创意芜湖”、“文化芜湖”。芜湖具有良好的文化环境。与众不同的文化风格,浓厚的文化氛围,构成了芜湖这座城市的个性和形象魅力。

安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歙砚:歙砚因生产于歙县而得名,是砚中的上乘珍品。唐代开元年间,歙砚之名始传,并流行全国,历经唐、宋、元、明、清等朝而不衰。“石质坚韧、温润莹洁、纹理缜密,抚之如柔肤,扣之似金石”是歙砚的特点。歙砚雕刻精湛,造型浑朴,刀法挺秀有力,美观实用大方,历来被文人墨客誉之为罕世珍宝。歙砚石质美如碧玉,腻如肌肤,暗含锋芒,缜涩发墨,油润生辉,具有下墨快,不损笔锋,墨水不干等特点。因此有“龙尾歙砚天下冠”之说。歙砚雕刻具有徽派石雕的风格,即浑厚朴实,美观大方,刀法刚健,花式多变。它的图案,多取于黄山胜境、新安风光、小桥流水或神话传说、名人逸事等。歙砚曾作为国家礼品,先后赠送越南胡志明主席、朝鲜金日成主席等外国领导人。近年来,歙县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对歙砚生产和核心技术予以保护,先后投入资金450万元用于歙砚的砚石探矿选测、开采生产,传统技艺的收集整理以及科研项目和传承人的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另外,歙县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保护计划,力争用5年时间,形成一座徽墨、歙县博物馆,建设完整的歙砚原生产基地,保存完整的歙砚生产工艺,培养新一代的制砚人才。 徽墨:制墨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是我国书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徽墨是我国制墨工艺中的一朵奇葩,在我国制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徽墨是以松烟、桐油烟、漆烟、胶为主要原料,经炼烟、制胶、和剂、做墨、晾墨、打磨、填字等工序,制作而成的一种主要供传统书法绘画使用的特种颜料,史料记载,唐代末期,河北易水人李廷珪父子“流离渡江,睹歙中可居造墨,故有名焉。”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朝廷改歙州为徽州。从此,徽州成为制墨中心,墨肆林立,出现了“徽人家传户习”的制墨景象。清代制墨业出现了四大名家——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曹素功等。1915年胡开文制“苍珮室”牌“地球墨”,参加巴拿马世界博览会获得金奖。徽墨品种繁多,有桐油烟墨、松烟墨、漆烟墨等几大类型,具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品质,是书画家的必备用品。同时墨模上由能工巧匠雕刻出名人的书画,集绘画、书法、雕刻、造型等艺术于一体,使墨之本身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珍品。宣城市绩溪县、黄山市屯溪区、歙县是徽墨的主要生产地,所制徽墨,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桐油烟”与“漆烟”的制墨工艺广为运用,生产达到很高的水平。徽墨还以精美的墨式著称于世。出现了《程氏墨苑》、《墨谱》、《墨海》等一批墨谱,既为研究徽墨提供了重要史料,也是明代版画艺术的杰出代表。徽墨生产技艺复杂,多道工序有其独特的秘不视人的绝技,由此形成徽墨的不同外观与内在品质。这些技艺是长期经验的积累,是多人智慧的结晶,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宣纸:宣纸质地纯白细密、纹理清晰、绵韧而坚、百折不损,有“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之誉;光而不滑、吸水润墨、宜书宜画、防腐防蛀,有“纸寿千年”、“纸中之王”之称。宣纸发明与唐代宣州泾县,因在宣州集散而故名。唐代就已被列为贡品,为“文房四宝”之首,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宣纸自诞生以来品种不断增多,古籍记载,宋代生宣有夹贡、玉版、净皮、单宣、棉连等,加工宣有珊瑚、云母笺、洒金、蜡笺等。明清又有宣德贡笺、金榜、潞玉、罗纹、卷廉、连四等,加工宣则又有仿唐“薛涛笺”、仿宋“金粟藏经纸”、“梅花玉版笺”、“玉色粉蜡笺”。或洒金,或措银,在制造和加工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解放后宣纸的生产得到了飞速发展,生产出各种规格的棉料、净皮、特种净皮、纯皮等品种,并不断创新,成功捞制了“丈二”、“二丈”等新品种。“二丈”宣纸作为迄今为止捞制的最大尺幅的宣纸,于2000年被载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记录,由宣纸派生出来的加工产品更加丰富多彩,尤其是用宣纸制成的扇面,深受人们喜爱,在折扇上题字作画,使折扇在实用的基础上增添了文化情趣。还有一些特殊纸,在加工时加入植物花卉,用作窗棂纸、灯笼纸,既传统又典雅。宣纸艺术一直被专家学者和国家领导人所关注,1964年郭沫若视察泾县宣纸厂,并题词:“宣纸是中国劳动人民所发明的艺术创造,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艺术大师刘海粟曾多次来泾县并多次题词:“纸寿千年,墨韵万变”、“白如云、柔如棉”等。2001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泾县宣纸厂,并挥笔题词:“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文明”。多年来,众多学者著书立说,研究和宣传宣纸这一特殊的艺术产品。

近现代史浪潮中的芜湖

近现代史浪潮中的芜湖 作为一个地道的芜湖人,我曾经在春雨淅沥的季节拜谒过戴安澜将军在赭山上的衣冠冢,曾经在秋风落叶扫地的季节参观过王稼祥纪念馆,曾经在在炎炎夏日躲到改造后的防空洞中纳凉,亦曾在白雪纷飞的寒冬腊月随信基督的朋友一起聆听过天主教堂的祷告声,而我的家就在纪念渡江战役的五一广场旁……虽然我生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硝烟、枪炮声早已不存,引领风骚的英雄人物们大多已作古,一切风云变化的改革在我成长的年代似乎也已经消失殆尽,但伴随着我的成长,芜湖这个皖南小城却给了我一个可供学习可以感受的历史环境,下面我就简略说说近现代浪潮中的芜湖。 芜湖,濒临长江南岸,地处长江中下游的要冲,逆水可上安庆九江武汉,顺流直下南京镇江上海,万顿巨轮畅行无阻。同时,内河航运繁荣,境内青弋江,张河,扁担河,裕溪河纵横交错,可沟通江淮,北达中原。自古以来就是皖南水陆转运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一百多年前,窥伺着大清帝国的欧美列强们也早早就看清楚了这一点。和当时的大部分中国城市一样,一八九一年的芜湖就像一个没见过外面世界的孩子,这里的人们过着平静,安逸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还不知道,这样宁静的日子就快要结束了。晚清时期,大清帝国已垂垂老矣,腐败不堪。贫苦的底层民众衣食无着,缺医少药,这就给传教士的传教活动提供了极大的发展机会。早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法英美等国的传教士们就自长江顺流而上,陆续来到芜湖进行传教活动,根据这些传教士的情报:

芜湖交通发达,稻谷等各方面的生产都非常好,是个富庶封闭的江南小城。因此,英国公使魏妥玛在跟李鸿章签订中英烟台条约的时突然提出,要在原定的条约中增加芜湖为通商口岸,虽然李鸿章极力反对,但殖民者以绝交开战为最后通。鸿章最终无奈地在《中英烟台条约》上签了字,同意将宜昌、芜湖、温州、北海等四个城市开放为通商口岸。公元1877年,清光绪三十年,在建设英国领事署的同时,芜湖道台童德彰与英国领事柯韪良签订了芜湖各国公共租界章程,将芜湖老城西门外长江边上的719亩土地划为各国通商租界。之后,英美法俄日等帝国主义资本陆续蜂拥而来,他们开办洋行,大修码头车站,建造楼堂馆所和仓库等,以便安家落户,停放车辆,船只,贮存货物,而这当中最醒目的建筑就是芜湖海关大楼。这么一来,芜湖已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供应地。大批的洋货的进入使得芜湖原本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百业凋零,民不聊生。在这样的状况下,芜湖的一些有识之士,也开始借鉴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手段,引进技术和设备,办起了新兴的民族工业。 芜湖自古水路交通运输发达,大批的船工,纤夫,码头工人世代赖以为生,而中英烟台条约的签订,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但却催生了芜湖成为中国四大米市之一。而当时李鸿章的许多亲戚都在芜湖,他们在在这买地建房,开设典当行、钱庄,垄断运输业,成为当地富甲一方的有钱人,芜湖俨然就是“李氏家族的第二故乡”。芜湖开埠以后,大量洋货通过芜湖口岸向皖南地区倾销,市

马鞍山市情概况

马鞍山市情概况 发布时间:2008/12/26 11:09:22 浏览次数:4118 次 马鞍山市情概况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安徽省东部。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皖江城市带成员城市。在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多次表彰,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十佳绿化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马鞍山市已成为扬子江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全市土地面积4042平方公里,市区规划面积715平方公里。全市辖三县三区,6个乡,30个镇,171个社区居委会,425个村民委员会。2010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228万人。 马鞍山地区历史悠久,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改属越国和楚国,秦至西晋均属丹阳县(县今当涂县丹阳镇)。东晋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滨的当涂县(今安徽怀远县境内)流民南徙,遂于今南陵一带侨置当涂县,江南始有当涂县名,但非实体县。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侨置于牛渚(今采石)。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分丹阳县置南丹阳郡,郡治采石。隋开皇九年(589年),将侨置于皖南一带的当涂县徙治姑孰城(今当涂城关镇),此是姑孰为当涂县城之始,迄今相沿不变。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设太平州,治姑孰城,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元改太平州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起义军攻占当涂,改太平路为太平府,辖县照旧。明清府治隶属不变。民国裁府留县,当涂县直属安徽省。1949年4月当涂解放。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1955年8月设马鞍山矿区政府(县级),隶属芜湖专区。1956年10月12

安徽芜湖古镇

安徽芜湖古镇 春游去哪儿?安徽最适合春天旅行的十大古镇,总有一个是你的最爱,爱生活爱旅行,今天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安徽芜湖古镇,让我们一起游走美好安徽芜湖古镇吧。 安徽芜湖古镇:“芜湖古城”在今安徽省芜湖市南部,位于长江和青弋江的交汇处,公元前109年,始设芜湖县,“芜湖古城”的雏形初显,直至明清时期,“芜湖古城”因战火又屡遭焚毁,多次原址重建。“芜湖古城”内保留着大量的历史信息,有行政、军事、司法、官府、教育、宗教、书院、商业等,建制十分完整,又体现了芜湖水陆交通和商贸的特色,虽然在明末和太平天国时期多次经历兵燹战火,但是始终保留着的完整的布局,行政、军事、司法、宗教等一应俱全。 安徽芜湖古镇弋江经理部:弋江经理部坐落在南正街北端东向,位居古城西南隅,面阔三间7.06米,两进加天井14.60米,建筑占地面积103平方米。该建筑坐东朝西,砖木结构,硬山屋顶,现盖机制平瓦,抬梁、穿斗两式并用式梁架,材料、做工、装饰都较考究,矮窗、撑拱雕刻十分精美。一楼水泥地坪,二楼木地板。弋江经理部是当年古城内一处重要的商铺,是芜湖历史上商业繁荣的见证。 安徽芜湖古镇望火台:望火台坐落在环城南路中部56号。该建筑始建于民国时期,属于公共建筑,本体平面规则,长方形,东西长

4.38米,南北宽8.50米,占地面积37.23平方木,建筑面18.12米,进深11.17米,占地面积202.40平方米。砖混结构,立面为三层,总高为积84.32平方米,总的面阔13.26米,其中第二层是水泥平顶,四檐有水泥栏板围护,第三层是一个方形楼阁,四阿顶,脊为水泥浇注。墙体用青砖扁砌,实心,外粉沙灰。每层都开有窗户,二层平顶向外挑出三线,阁楼四檐有封沿板,东西两向开有门,砖砌外挑券式门罩。该建筑造型特别,尤其是楼阁的屋顶式样,是芜湖现存历史建筑中仅有的一例,具有较高的研究参考价值。 安徽芜湖古镇大清监狱:大清监狱的沿革:光绪五年,芜湖知县屈承福在老城厢建造监狱,当时称芜湖官牢,后来称为旧监,光绪三十三年知县沈宝琛(chēn)重修于县署后方,在它的西北部增造三重平房,作为官牢各科的办公室,宣统二年也就是公元1910年,官牢改办习艺所。芜湖知县隶属芜湖道台,芜湖道台管辖皖南一片。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芜湖关道童德璋在原芜湖官牢的基础上开辟大清新式监狱,童德璋分离看守所,合并了原男所、女所,实际就是沈宝琛的监狱,就如现在“芜湖古城”由镜湖区承建,毋庸质疑也是芜湖市的建设项目。由此芜湖大清监狱可以追溯到光绪五年(1879年),跨越了三个世纪。大清监狱与县衙近而不邻,同受明清城墙庇护。 大清监狱是芜湖古城的有机组成,彰显了古代司法向近现代的过渡。大清监狱在解放后是芜湖公安局的六科、七科,到七十年代,省一监和少管所先后北迁,芜湖汽车发动机厂接用。从当时来讲,芜湖的模范监狱只是皖南片的监狱,南京老虎桥监狱是江南模范监狱,两

绝密照片,百年芜湖的真实面目

绝密照片,百年芜湖的真实面目 1882年,芜湖范罗山,英驻芜领事署内,芜湖海关税务司许妥玛·休斯的长女和她的保姆。这是目前发现的关于芜湖最早的照片。芜湖是安徽省地级市,辖芜湖县,南陵县、无为县、繁昌县四县。自古享有'江东名邑'、'吴楚名区'之美誉。他也是南京和合肥都市圈成员城市。芜湖地处长三角西南部,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是华东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全国综合交通枢纽。芜湖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代中后期是著名的浆染业中心,近代为'江南四大米市'之首。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把芜湖辟为通商口岸,成为近代安徽开放的先锋,因'长江巨埠、皖之中坚'(孙中山语)名誉华夏,有'云开看树色,江静听潮声'之美誉。本期老照片从芜湖1882年一张照片说起,娓娓道来芜湖这100多年来的沧桑与巨变。这里有百姓的平常生活,有城市的雕梁画栋,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这座城市曾经的有过与记忆。德兰/文1880年左右,芜湖,中江塔附近救生局和芜湖最早的气象台。 1890年左右,芜湖,广济寺。 1890年代,芜湖,船工的水上生活。 清末,芜湖,繁昌县城。 1900年,芜湖弋矶山,芜湖医院。

1900年代,芜湖,晒挂面。 1910年代,芜湖,天主教堂。 1910年前后,芜湖,中江塔。 1911年,芜湖长街,水灾。1911年,芜湖商务总会。 1911年,芜湖雨耕山,英驻芜领事官邸。 1920年代,芜湖暴雨后的街景。 1920年代,芜湖,行人过浮桥。 1920年代,芜湖二马路(今新芜路)。 1924年,芜湖城南门——长虹门。 1929年,芜湖,新青年。女性短发高领、柳眉细腰;男性身着长衫、头戴礼帽。 1929年,芜湖,某村子里的民居。 1929年,芜湖,街头黄包车。 1930年代,芜湖,老浮桥又叫便民桥、通津桥,是芜湖的水上交通要道。 1934年,芜乍铁路芜湖总站,这是芜湖最早的火车站,位于芜湖海关北面,坐东朝西,面朝长江。 1934年,芜湖海关关廨大楼。 1936年,芜湖狮子山,广益中学教学楼。 1930年代,俯瞰芜湖城区。自左至右依次为:广济寺与广济寺塔、中山堂、明远电厂、铁山烟岚楼。

芜湖市家电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芜湖市家电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随着美的集团、格力电器、日立电器、欧宝机电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家电企业相继落户芜湖,我市逐步形成了在全国具有一定特色和竞争力的家电产业体系,成为全国较大的空调生产基地和我国三大微型电机生产基地之一。 2016年全市家电企业实现产值482.3亿元,比上年下降1.8%;2017年前三季度全市家电企业共43户,实现产值439.56亿元,同比增长17.6%。2017年1-9月份,我市三大空调家电生产制造企业发展态势保持保持稳中向好。其中,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实现产值98.87亿元,主营业收入达到92.52亿元;广东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实现产值11.92亿元,主营业收入达到97.28亿元;格力电器(芜湖)有限公司;实现产值58.9亿元,主营业收入达到52.27亿元。 我市三大空调家电生产制造企业情况介绍: 1、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由佛山市美的空调工业投资有限公司(占12%股份)和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占88%股份)共同投资兴办,注册资本8.3亿元。公司位于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导产品为整体式空调(外销),部分生产分体式空调,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1000万台。

2、广东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由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占73%股份)、日本东芝开利株式会社(占20%股份)和英属维京群岛美的电器(BVI)有限公司(占7%股份)共同投资兴办,注册资本693万美元。公司位于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导产品为空调器(分体式)。 3、格力电器(芜湖)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3月29日,公司位于芜湖市三山区,是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独资子公司。公司2016年实现产值52亿元,单日空调产能实现1.6万台(套),是格力电器在全球十大生产基地中规划用于出口的基地,主要生产整体式空调(外销),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巴西、墨西哥、阿根廷以及阿尔及利亚等国家。

《烟台条约与近代芜湖》

《烟台条约》与近代芜湖 (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赵云飞) [摘要]:《烟台条约》是一份丧权辱国的条约,芜湖在这份条约里被迫成为通商口岸,就此芜湖成为了列强的掠夺地,在给芜湖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加快了芜湖近代化的进程。 [关键字]:《烟台条约》;芜湖;近代化;掠夺 1876年9月13日,炎热的夏天刚刚过去,美丽的烟台正值初秋凉爽的时节,然而,此时李鸿章的心情与这风景相比,显得凄惨无比,今天,在他的手下,又多了一份丧权辱国的条约,在这份条约下,中国又被迫开放了芜湖等四个通商口岸,从此,芜湖的历史发展轨迹将由此发生改变。 一、《烟台条约》签订前的芜湖 芜湖距今已有两千六百年的历史,《烟台条约》签订以前,芜湖是一座美丽的江南小城,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芜湖经济繁荣,各地商人和工匠纷至经营各业,以染浆业和炼钢业尤为发达,南北货物汇集。清代200多年间(1876年以前),芜湖商业同手工业不断发展,成为新兴的工商业城市,沿青弋江到江口形成商业中心地带,号称“十里长街”,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二、《烟台条约》与近代芜湖 《烟台条约》签订后,芜湖开始沦为外国侵略者的掠夺地。芜湖被外国侵略者掠夺的一个主要表现是鸦片贸易。1976年《烟台条约》将芜湖辟为通商口岸,第二年(光绪三年)芜湖建立海关,九月芜湖首家专贩鸦片洋行成立,公开经销鸦片。以后在长达十年里,芜湖对外进口鸦片共有一万五千担,当然不可否认,《烟台条约》的签订在给芜湖民族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并造成畸形发展的同时,

也从此打开了芜湖对外开放的大门。 1918年芜湖海关进出口货值就达当年全国对外贸易的3.5%,成为长江通商巨埠之一。以芜湖和上海为起迄点的芜申运河,更把芜湖和苏、锡、宁、杭的经济、文化紧密地连在一起。芜湖开放通商口岸后,大批外国洋行、公司进入芜湖的同时,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也刺激了芜湖近代工业的发展。安徽省最早的一批民族工业在芜湖建立。当时的芜湖被誉为“万货之会”,店铺林立,货物琳琅满目。1882年,芜湖被辟为米市后,商业更是盛极一时。同时官僚买办资本及民族资本开办了“裕中纱厂”、“明远电厂”、“益新面粉厂”等新式工厂及其他一些小工厂,1883年芜湖架设了有线电报线路,为全省第一个使用电报的城市;1897年投产的益新(机磨)米面公司,规模居当时全国同类工厂首位;30年代还曾开通民航,飞上海和武汉两市。步入20世纪后,芜湖工商业发展到百余种, 三、《烟台条约》对芜湖的影响 《烟台条约》对芜湖以后的发展影响深远,可以说《烟台条约》的签订成为了芜湖历史的转折点。其中一个主要的影响就是米市成为了芜湖人骄傲的称号。《烟台条约》签订后,李鸿章奏准朝廷,将镇江米市迁移到芜湖。数年之后,芜湖即成为中国四大米市之首。李鸿章主张让米商自迁才是上策。商量结果,定下具体优惠措施,使米商有利可图,自会见利争迁。张荫桓亲自到镇江,利用同乡情谊大拉关系,对广潮米帮许诺:由芜湖关道发给专营米业执照,在芜有代办专利;米粮打包费用由卖方支付;外轮水脚银不另加价,即由芜运来至沪仍按照镇江运沪力资计算。果然引动广潮米帮纷然至芜投资开设米号。接踵而来的是宁、烟帮共20多家。四大米帮是支柱,促使"堆则如山,销则如江"的米市兴起。 芜湖米市市场集中在县城以西到长江之间,青弋江北岸,已经毁于战火的十

芜湖市(市辖区)医院、床位和医生数量基本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芜湖市(市辖区)医院、床位和医生数量基本情况3年数据专 题报告2019版

报告导读 芜湖市医院、床位和医生数量基本情况数据专题报告围绕核心要素医院数量,医院床位数量,执业(助理)医师数量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芜湖市医院、床位和医生数量基本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需注明出处。 芜湖市医院、床位和医生数量基本情况专题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相关科研机构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客观反映当前芜湖市医院、床位和医生数量基本情况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芜湖市医院、床位和医生数量基本情况数据专题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 第一节芜湖市医院、床位和医生数量基本情况现状 (1) 第二节芜湖市医院数量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芜湖市医院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医院数量现状统计 (3) 三、芜湖市医院数量占全国医院数量比重统计 (3) 四、芜湖市医院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芜湖市医院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医院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医院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芜湖市医院数量同全国医院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芜湖市医院床位数量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芜湖市医院床位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医院床位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芜湖市医院床位数量占全国医院床位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芜湖市医院床位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芜湖市医院床位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医院床位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描写芜湖景色作文

描写芜湖景色作文 导读:描写芜湖景色作文【篇一】 芜湖,一座坐落于长江岸边的鱼米之乡,她有着据两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她用她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人才,如:陶居仁,沈士柱…… 曾经的芜湖是个农业、手工业、商业颇为发达的城市,到了清代,芜湖形成了广大的米业市场,与无锡、长沙、九江并称为全国四大米市。芜湖开放通商口岸后,大量西洋商品经过芜湖销往内地,大批外国洋行、公司进入芜湖的同时,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也刺激了芜湖近代工业的发展。安徽省最早的一批民族工业在芜湖建立。1883年芜湖架设了有线电报线路,为全省第一个使用电报的城市;1897年投产的益新(机磨)米面公司,规模居当时全国同类工厂首位;30年代还曾开通民航,飞上海和武汉两市。步入20世纪后,芜湖工商业发展到百余种,五、六千家,成为安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长江流域经济中心之一。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上海浦东开发以来,芜湖作为安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突破口,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在制造业上,芜湖创出了奇瑞汽车、海螺水泥、海螺型材这样的拳头品牌,打响了芜湖制造的头一炮。 作为安徽交通枢纽,华东沿海城市通往内地的要道。境内的芜湖港,是长江溯流而上的最后一个深水良港。长江北(西)岸的裕溪口港为中国国内最大的内河煤港,是安徽两淮和晋、豫、鲁诸省煤炭转运

的集散站,长江南(东)岸的'朱家桥码头,可停靠万吨远洋货轮。林逋曾今写过一篇赞美芜湖的是“诗中长爱杜池州,说着芜湖是胜游。山掩县城当北起,渡冲官道向西流。风稍樯碇网初下,雨摆鱼薪市未收。更好两三僧院舍,松衣石发斗山幽。” 现今芜湖,已经成为一座区位优势明显的交通枢纽城市。境内有5条铁路交汇,目前正在推进宁安、京福等4条快速铁路和4条铁路扩能电气化改造项目,加强以芜湖为枢纽的铁路站场建设,建成后实现铁路2小时到上海、4小时到北京。芜湖是华东公路交通中心,318、205国道穿境而过,沿江高速、合杭高速在此交汇,芜湖至江苏溧阳的高速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实现公路3小时到上海。芜湖港是长江溯江而上最后一个万吨级深水良港,年集装箱通过能力将达60万标箱,远洋货轮直达46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台湾)。 我爱芜湖,我爱我的家乡! 描写芜湖景色作文【篇二】 我的家乡在芜湖,那里有许多美丽的地方,有赭山公园、汀棠公园、滨江公园、鸠兹广场、步行街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要数赭山公园和鸠兹广场了。 赭山公园是芜湖市的一个标志性的景点,在赭山公园里,有两座很高的大山,常年树木茂盛。其中一座山上还有一座亭子,叫观澜亭。听大人们说,以前这座亭子是芜湖市的最高点,站在亭子上望下看,整个芜湖市尽收眼底。赭山公园有许多游玩的场所,有健身场、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