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集输课程设计 ----分离器设计计算

重庆科技学院

《天然气集输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_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__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设计地点(单位)__重庆科技学院K802__________ __

设计题目:某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分离器设计计算___ 完成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

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 ________

摘要

气田集输工艺流程按其天然气分离时的温度条件,分为常温分离工艺流程和低温分离工艺流程。对于压力高,产量大,气液小,含有较高硫化氢、二氧化碳、凝析油的气井,常采用低温分离多井轮换计量集气站流程。本集气站用低温分离的方法,分离出天然气的凝析油,使管输天然气的烃露点达到要求。为保证管道与设备的安全可行,在天然气的集输系统中安装有分离设备,以对气---液杂质进行分离脱出。

低温两相分离器和旋风分离器设计的相应规范,注意事项,各种数据的代入,公式的查询,图表的查询,根据天然气,液烃的密度,天然气的,温度,压缩因子,粘度,阻力系数,颗粒沉降速度,分离器直径,进出管口直径。各种查询结果进行相应的计算。计算出来的结果发现旋风分离器的直径小较小,实际证明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比立式两相分离器的分离效率要高

分离器按照外形可以分为立式和卧式分离器。从分离器重力沉降部分液滴下

沉的方向与气流运动方向来看,在立式分离器中,两者运动方向相反,而在卧式

分离器中两者的运动方向相互垂直,在后一种情况下,液滴更容易从气流中分出,

但是,根据基本资料,所采天然气中仅含有少量液体,且立式分离器操作灵活性与处理外来物的能力都比卧式好,故选择立式重力分离器。

目录

摘要............................................................................................................................................. I

1.设计说明书 (1)

2.计算说明书 (2)

2.1设计的基本参数 (2)

2.2需要计算的参数 (2)

3.立式两相分离器的工艺设计 (3)

3.1天然气的相对分子质量 (3)

3.2压缩因子的计算 (3)

3.3天然气流量的计算 (4)

3.4液滴沉降速度的计算 (5)

3.5立式两相分离器管径计算 (9)

3.5.3分离器进出口管径: (9)

3.5.4立式三相分离器除雾段捕雾气 (11)

4.旋风分离器工艺计算 (12)

4.1旋风分离器C直径的计算 (12)

4.2旋风分离器C的长度计算 (12)

4.3旋风分离器的进出口直径与立式分离器相同 (13)

5.结束语 (13)

1.设计说明书

本次课程设计是针对低温集气站进行的工艺设计。任务主要包括节流阀设计选型;甲醇(乙二醇)注入量的计算;分离器设计计算;站内管径及壁厚设计;画流程图和平面布置图;凝析油回收量的计算;流量计选型。本文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中的分离器的结构设计计算,包括分离器高度、直径、进出口直径的计算。

概述:

全站设立两个分离器进行分离计量,供多井共用。分离器的结构尺寸设计,需要考虑到分离器的具体作用,通入流体的流量大小,控制其温度,压力,避免产生水合物,且能有效气液分离。对于气井的产气量,温度压力,选择适合的分离器类型。分离器的设计遵循相应的设计规范,注意事项,需要用到天然气在操作条件下的基本物理性质,如密度,粘度,相对分子质量,压缩因子等,计算出分离器工作所需的条件,进行分离器的设计。

设计任务:

影响分离器设计的因素很多,包括:天然气、液烃的密度,天然气的温度、压力、压缩因子、粘度、阻力系数、颗粒沉降速度等,通过分析以上因素,可以求得分离器的直径、高度、进口直径、出口直径,主体容器是分离器的最基本部件,它所承受的压力决定了分离器的工作压力,它的尺寸决定了分离器的处理能力。

工艺方法的选择:

对于低温集气站的工艺,集气站内实现对气井的工作调节和控制,分离气体中的杂质,收集凝析油,防止水化物的形成,测量气量和液量以及其他工作。

工艺流程:

从井口出来的天然气一般是将7口的气井用管线分别从井口连接到集气站,在集气站对各井输送来的天然-气分别进行节流降压、分离计量后集中输入集气管线。

2.计算说明书

2.1设计的基本参数

设计的基本参数见表

进站气体组成(%):C1-85.33 C2-2.2 C3-2.0 C4-1.7 C5-1.23 C6-0.9 H2S-6.3 CO2=0.78

凝析油含量:20g/m3;S=0.78

初选类型:立式分离器,旋风分离器。卧式分离器,在此只根据流程图只进行立式分离器的计算。

2.2需要计算的参数

天然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压缩因子、天然气节流后的温度、天然气的总流量、液体的沉降速度、分离器内直径、分离器气体出入口管径。

3.立式两相分离器的工艺设计

3.1天然气的相对分子质量

有进站气体组成(%):C 1-85.33 C 2-2.2 C 3-2.0 C 4-1.7 C 5-1.23 C 6-0.9 H 2S-6.3 CO 2=0.78

M=16×0.8533+30×0.022+44×0.02+58×0.017+72×0.0123+86×0.009+34×0.063+44×0.0078=20.32 3.2压缩因子的计算

在某压力P 和某温度T 时n 摩尔气体的实际体积除以在相同压力P 和温度T 时n 摩尔气体的理想(计算)体积之商,即为该气体的压缩因子。压缩因子主要有两种计算方法:计算法、查图法。本文用的是查图法计算出天然气的压缩因子。

天然气的相对密度S=0.78>0.7,所以对于凝析气田气,通过查《天然气集输技术》中的公式:

S ≥0.7 P pc =5.102-0.689S T pc =132.2+116.7S

所以有上述公式可得:

P K =5.102-0.689×0.78=4.56 T K =132.2+116.7×0.78=223.23

1-7号井口节流降压后的P= 6MPa ,T=(12.67+273.15)K=285.82K 天然气的拟对比压力

pc pr P p

P =

所以由上述公式可计算出天然气的拟对比压力为:

29.165.46

P pc ==

天然气的拟对比温度

pc pr T T

T =

所以由上述公式可计算出天然气的拟对比温度为:

28

.123.22382

.285T pr ==

通过以上数据,根据《天然气集输技术》中的图.........可得天然气压缩因子为Z=0.755

3.3天然气流量的计算

在标准状态下1,2,3,4,5号井的流量分别是 Q1=18*104 m 3/d Q2=22*104 m 3/d Q3=20*104 m 3/d Q4=16*104 m 3/d Q5=7*104 m 3/d

天然气在标准状态下的流量与实际流量的转换公式为:

293TZ P 101325.086400Q Q g ⨯

⨯=

所以1,2,3,4,5号#的实际流量为:

由公式000g

P Q PQ ZT Z T =

0.10132586400293g

Q TZ

Q P ⇒=

3.4液滴沉降速度的计算

s m Q /0101.029315

.30474.016101325.08640018000031=⨯⨯⨯=

s

m Q /0123.029315

.30374.016101325.08640022000032=⨯⨯⨯= s

m Q /0113.029315

.30574.016101325.08640020000033=⨯⨯⨯= s m Q /0090.029315

.30574.016101325.08640016000034=⨯⨯⨯= s m Q /0039.029315

.30374.016101325.0864007000035=⨯⨯⨯=

P=6MPa ,T=268.15K 条件下天然气密度:

3

m /k g 96.6782

.285755.0314.832

.206000=⨯⨯⨯=

ρ 临界温度,压力的计算

根据《油田油气集输设计手册下册》可查到天然气在不同压力温度下的粘度。气体的相对密度是0.78,从图中查得临界温度是235K ,临界压力是4600KPa,计算求得临界参数。

P=6MPa ,T=268.15K 条件下

3

.16.46P 22.123582

.285T r r ====

通过对比压力和对比温度可以在图中查得粘度比,再与图15-2-7中查出的数字相乘,就可得到流体的运动粘度。

从上图中查得:3.1l g =μμ

S P a 10274.1S m P a 01274.00098.03.15g ∙⨯=∙=⨯=μ-

粘度的计算公式为:

2

g g g l 3l 23)(gd 4)(Re f μρρ-ρ=

颗粒直径取um 100d l =、3l cm /g 78.0=ρ、3g cm /g 08512.0=ρ有上述公式可以算

出天然气的运动粘度为:

4763)10274.1(312.85)12.85780(108.94)(Re f 25122

=⨯⨯⨯-⨯⨯⨯=--

查上图可得阻力系数8.1C D =,所以颗粒沉降速度为:

D

g g l l 2C g )(d 34ρρ-ρ⋅=

ω 式中 l d ——颗粒直径;

l ρ——液体的密度;

g ρ——气体的密度;

D C ——阻力系数。

有上述公式可以得到液滴的沉降速度为: s /m 1.08

.112.8538.9)12.85780(104C 3g )(d 46D g g l l =⨯⨯⨯-⨯⨯=ρρ-ρ=ω-

3.5立式两相分离器管径计算

生产分离器C 的流量Q 等于#1,2,3,4,5的实际流量之和

Qc=Q1+Q2+Q3+4+Q5=0,0466m3/s

计量分离器D 的流量等于5口井中最大流量Q2

Qd=0,0123 m3/s

1),分离器的直径公:

ηωπ=π=Q 4v Q 4D

代入Qc ,Qd 可得

Qc=0,861m

Qd=0,443m

3.4.2分离器高度 :

Lc=D*3=0,861*3=2,583m

Ld=D*3=0,443*3=1,329m

3.5.3分离器进出口管径:

生产分离器C 的进出口直径Dc1,Dc2,计量分离器d 的进出口直径Dd1.Dd2

根据

V1,V2分别为气体的进出口速度,取V1=15m/s ,V2=10m/s

Dc1=0,061m

Dc2=0,066m

Dd1=0,032m

Dd2=0,040m

分离器按照外形可以分为立式和卧式分离器。从分离器重力沉降部分液滴下沉的方向与气流运动方向来看,在立式分离器中,两者运动方向相反,而在卧式分离器中两者的运动方向相互垂直,在后一种情况下,液滴更容易从气流中分出,但是,根据基本资料,所采天然气中仅含有少量液体,且立式分离器操作灵活性与处理外来物的能力都比卧式好,故选择立式重力分离器。

3.5.4立式三相分离器除雾段捕雾气

立式分离器各部分结构尺寸推荐值:

除雾段:一般不小于400mm。

捕雾器捕集液滴直径:d=10^(-5)m

捕雾器丝网单丝直径d=1,5*10^4m

捕雾器丝比表面积a=300m2/m3

捕雾器捕雾效率n=0,98

设在分离器后端、气相出口处,以保证液滴在到达捕雾器除雾器之前就能分离沉降下来。捕雾器除雾器主要利用碰撞、聚结的分离方法,把沉降分离中未能除去的气中所含的较小油滴除去。该除雾器主要由金属丝网组成。带液气体与金属丝网相撞时,气体穿网而过,气中所含液滴与金属丝相撞,下流并聚集,形成较大液滴,克服液滴表面张力和上升气体速度的限制而降落下来。

4.旋风分离器工艺计算

旋风分离器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尽可能除去输送介质气体中携带的固体颗粒杂质和液滴,达到气固液分离,以保证管道及设备的正常运行。它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离心力将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出来。旋风分离器结构简单,没有转动部分制造方便、分离效率高,并可用于高温含尘气体的分离,而得到广泛运用。

旋风分离器采用立式圆筒结构,内部沿轴向分为集液区、旋风分离区、净化室区等。内装旋风子构件,按圆周方向均匀排布亦通过上下管板固定;设备采用裙座支撑,封头采用耐高压椭圆型封头。设备管口提供配对的法兰、螺栓、垫片等。

假设在生产分离器C,和计量分离器D前各设置一个旋风分离器C,旋风分离器D

4.1旋风分离器C直径的计算

旋风分离器筒体直径的计算公式由水力损失方程和流量公式联立求解得到:

式中D—旋风分离器筒体直径,m;

Q1—工作条件下的气体流量,m3/s;

ξ—阻力系数,由实验测定,一般取180;

rG—工作条件下的气体重度,kg/m3;

△P—水力损失(分离器内的压力降),mmH2O(1mmH2O=9.8Pa)

由此可得旋风分离器的Dc=0,152m

4.2旋风分离器C的长度计算

L=4D=4*0,152=0,609m

4.3旋风分离器的进出口直径与立式分离器相同

所以,进口D1=0,061m

出口D2=0,066m

另一台旋风分离器d的工艺计算

直径:D=0,078m

长度:L=4D=0,313m

由此计量分离器d处不适合安装旋风分离器

5.结束语

这次油气集输课程设计中,本小组的任务是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本人的任务是分离器的设计。对于我们小组的气井资料,从中得出,气井压力高,产量大,气液小,含有较高硫化氢、二氧化碳、凝析油的气井,故采用低温分离多井轮换计量集气站流程。全站设立两个分离器供多井共用。

刚开始认为设计分离器很简单,因为上课的时候讲过公式计算,以为直接用公式就可以计算出所设计的分离器的直径。对资料进行分析后发才现,在平时的做题中,分离器中的液滴沉降速度,以及液滴直径等所需条件都是在题中告诉的,而现在对于这些条件,在我们的设计中都是未知的,而计算沉降速度又需要气体、液滴的粘度,密度等,因此,我们只能自己从气井基础资料的数据配合其他资料书中查资料,计算出设计分离器所需的条件。这样,就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我们的有些数据还必须利用设计分离器前面的节流阀计算温度与压力,因为之前的数据计算问题,我们也进行过多次修改,不过,这也说明我们对计算很认真,抱有科学严谨态度。

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更加深刻的掌握到一些集气站的工艺流程,特别是我们小组这次选择的低温分离集气站流程,当然,对分离器的设计是深深地掌握了。并巩固了自己在油气集输技术课上学习到的知识,并能够运用于实际,通过这些流程中数据的计算,也了解到一个集气站的构成所需的单元结构,这些设备结构的选型应该根据什么来选择。根据气井的产量,能够设计出一个集气站。从这里,我也了解到我们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同学,以后就业的方向是什么,工作类型是什么样的,自己的工作任务是什么。

这也让我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也很接近于实际工作,有利于自己将来的发展。这次的课程设计,让我学到了很多在平时上课的时候不能学到的东西,也增进了同学们间的友谊

气液分离器设计文档

一、浮动流速V t。计算: 由Aspen模拟得,进气液分离器前各流相参数为: 流量Q=8823.86m3/h,液相体积流量为14.82m3/h,压力P=10atm,温度T=293.15K,可求的二氧化碳在此状态下密度约为13.31g/L,由经验公式: 可算得浮动流速V t=0.58m/s。 二、直径D计算: 式中: D——分离器直径,m; V G,maz——气体最大体积流量,m3/h; u e——容器中气体流速,m/s。 可算得直径D=2.32m。

三、高度H计算: 容器高度分为气相空间高度和液相高度,此处所指的高度,是指设备的圆柱体部分,如图所示: 低液位(LL)与高液位(HL)之间的距离,采用下式计算: 式中:H L——液体高度,m; t——停留时间,min; D——容器直径,m;

V L——液体体积流量,m3/h。 停留时间(t)以及釜底容积的确定,受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上、下游设备的工艺要求以及停车时板上的持液量。当液体体积较小时,规定各控制点之间的液体高度最小距离为100mm。表示为:LL(低液位)-100mm-LA(低液位报警)-100mm-NL(正常液位)-100mm-HA (高液位报警)-100mm-HL(高液位)。 停留时间取10min,得H L=0.58m。 圆柱体高度H=1.2D+0.1D+H L+100=3696mm。 四、接管管径计算: (1)入口接管 两相入口接管的直径应符合下式: 式中:u p——接管内流速,m/s; ρG——接管直径,m。 可由下图快速差得接管直径:

查图得:接管直径可谓200mm。 (2)出口接管 气体出口接管直径,必须不小于所连的管道直径液体出口管的设计,应使液体流速小于等于1m/s。任何情况下,较小的出口气速有利于分离。 由于出口管径为80,液体流量为14.82m3/h,为了满足设计要求,可取液体出口接管直径为100,气体出口直径可取600mm。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 ——分离器设计计算(两相及旋风式)

重庆科技学院 《油气集输工程》 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设计地点(单位)重庆科技学院石油科技大楼 设计题目:某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 ——分离器设计计算(两相及旋风式)完成日期: 年月日 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五级记分制): 指导教师(签字):

摘要 天然气是清洁、高效、方便的能源。天然气按在地下存在的相态可分为游离态、溶解态、吸附态和固态水合物。只有游离态的天然气经聚集形成天然气藏,才可开发利用。它的使用在发展世界经济和提高环境质量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天然气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天然气也同原油一样埋藏在地下封闭的地质构造之中,有些和原油储藏在同一层位,有些单独存在。对于和原油储藏在同一层位的天然气,会伴随原油一起开采出来。天然气分别通过开采、处理、集输、配气等工艺输送到用户,每一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天然气是从气井采出时均含有液体(水和液烃)和固体物质。这将对集输管线和设备产生了极大的磨蚀危害,且可能堵塞管道和仪表管线及设备等,因而影响集输系统的运行。气田集输的目的就是收集天然气和用机械方法尽可能除去天然气中所罕有的液体和固体物质。本文主要讲述天然气的集输工艺中的低温集输工艺中的分离器的工艺计算。 本次课程设计我们组的课程任务是——某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每一组中又分为了若干个小组,我所在小组的任务是——低温集气站分离器计算。在设计之前要查低温两相分离器设计的相应规范,以及注意事项,通过给的数据资料,确定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使用公式,查询图表。然后计算出天然气、液烃的密度,天然气的温度、压缩因子、粘度、阻力系数、颗粒沉降速度,卧式、立式两相分离器的直径,进出管口直径,以及高度和长度。把设计的结果与同组的其他设备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工艺流程。关键字:低温立式分离器压缩因子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大纲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总学时:2周 开课教研室(系):油气储运工程系 适应专业:油气储运工程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是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体现,是培养学生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该设计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一般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油气储运工程相关工艺计算和工艺流程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以及规范、手册进行设计计算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和今后工作奠定基础。本课程设计的要求是进行联合站的设计,初步掌握油气储运设施的设计方法和平面布置图、流程图和安装图的绘制方法。完成课程设计需达到的要求: 1.课程设计说明书 提交的课程设计成果包括:原始数据、计算说明书、有关图件、参考文献等。 2.图纸要求 图纸量要求4张,图面应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布局合理,投影关系正确,字迹工整,基本达到施工要求。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总平面布置图设计 2.工艺流程设计 3.安装图设计 4.主要工艺计算 (1)油、气物性的计算; (2)三相分离器的选型和校核计算; (3)电脱水器的选型和校核计算; (4)加热炉的确定; (5)联合站工艺流程设计。 5.图纸要求

(1)绘制总平面布置图; (2)绘制联合站的流程图; (3)绘制三相分离器的安装图; (4)绘制电脱水器的安装图。 三、考核方式 按照设计内容每5~10人一组,每组独立完成一种类型的联合站的设计; 根据教师的布置,学习课程设计指导书,进行绘图、计算和设计。 课程设计评分表 备注:成绩等级:优(90分~100分)、良(80分~89分)、中(70分~79分)、及格(60分~69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 执笔人:肖荣鸽 审定者:董正远 批准者:蒋华义

油气集输工程课程设计

油气集输工程课程设计 油气集输工程是石油工程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涉及石油或天然气的生产、收集、加工、储存和输送等环节。针对这一领域的课程设计是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油气集输工程课程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课程设计的意义 在油气集输工程的学习中,课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使所学知识更加深入,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行业实践中的真实情况和实际问题,提高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步骤 1、选题 选题是课程设计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选题应该贴近油气集输工程的实际,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行业热点:例如,在当前石油市场紧张的情况下, 研究油气运输安全问题等。 (2)技术难点:例如,在油气集输过程中,如何实现高 效过滤,提高清洁卸油效率等。 (3)实践技能:例如,针对输油管道维护问题,开展课 程设计,可以有效提高运营维护能力。

2、方案编写 在选好课程设计题目后,就需要编写方案。方案编写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2)梳理学科基本理论和研究现状。 (3)明确课题要求,设计课程内容。 (4)制定课程进度和计划,明确任务分配和参与人员。 3、实施课程设计 在实施课程设计前,首先要确定相关文献资料,对所需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实施过程中应有系统性、逻辑性和实践性。具体步骤如下: (1)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对石油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和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明确研究方向和基本思路;同时,结合案例实践,总结经验和教训。 (2)设计方案和安排计划:根据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主要任务,制定详细的方案和计划,明确参与人员、任务分配和执行标准等。 (3)实施方案和记录数据:按照计划进行实验、调研和统计,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评估研究成果。 (4)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根据实践和研究成果,撰写数据报告,详细说明课程设计过程和结果,提出结论和建议。 三、相关知识点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 ----分离器设计计算

重庆科技学院 《天然气集输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_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__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设计地点(单位)__重庆科技学院K802__________ __ 设计题目:某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分离器设计计算___ 完成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 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 ________

摘要 气田集输工艺流程按其天然气分离时的温度条件,分为常温分离工艺流程和低温分离工艺流程。对于压力高,产量大,气液小,含有较高硫化氢、二氧化碳、凝析油的气井,常采用低温分离多井轮换计量集气站流程。本集气站用低温分离的方法,分离出天然气的凝析油,使管输天然气的烃露点达到要求。为保证管道与设备的安全可行,在天然气的集输系统中安装有分离设备,以对气---液杂质进行分离脱出。 低温两相分离器和旋风分离器设计的相应规范,注意事项,各种数据的代入,公式的查询,图表的查询,根据天然气,液烃的密度,天然气的,温度,压缩因子,粘度,阻力系数,颗粒沉降速度,分离器直径,进出管口直径。各种查询结果进行相应的计算。计算出来的结果发现旋风分离器的直径小较小,实际证明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比立式两相分离器的分离效率要高 分离器按照外形可以分为立式和卧式分离器。从分离器重力沉降部分液滴下 沉的方向与气流运动方向来看,在立式分离器中,两者运动方向相反,而在卧式 分离器中两者的运动方向相互垂直,在后一种情况下,液滴更容易从气流中分出, 但是,根据基本资料,所采天然气中仅含有少量液体,且立式分离器操作灵活性与处理外来物的能力都比卧式好,故选择立式重力分离器。

油气集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油气集输工程》 课程设计报告 摘要 本设计中原料气压力为3MPa,温度40℃,设计规模为15万方/天,要求脱水到1ppm 以下。根据同组同学分离器设计、吸附塔设计、再生气换热器设计以与管道设计设计并绘制双塔吸附脱水工艺流程图。其中分离器采用立式重力型分离器,吸附塔采用4A型分子筛,换热器使用套管式塔设备。依据工艺流程设计,考虑天然气走向与当地风向,参考《GB50350-2005 油气集输设计规》以与当地地势等相关条件,设计出符合《石油与天然气防火规》、《建筑设计防火规》、《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规》等有关规定的平面布置图。 关键词:分子筛吸附塔平面布置工艺流程 目录 摘要0 目录0 1 绪论1 2 参数设计2

2.1天然气基础资料2 2.2天然气基础物性资料2 2.3设计围3 2.4设计依据3 3工艺流程设计4 3.1设计要求4 3.2设计步骤4 4 选址与平面布置6 4.1选址要求6 4.2平面设计9 5 结论9 参考文献10 1 绪论 2003年我国天然气产量达341亿m3,消费量为301亿m3,消费结构为化工34%、工业燃料29%、城市燃气23%、发电14%。2003年化工用气量约为102亿m3,主要用于生产化肥。其中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和甲醇生产能力分别占总生产能力的20%和25%。 权威机构分析,天然气将是未来世界一次能源中发展最快的品种,预计2001~2025年全球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长率为2.2%(而同期原油的增长率为1.9%,煤为1.6%)。2020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4.34万亿m³,比2001年增长近70%,天然气在世界一次能源中的比例将从2001年的23%上升到2020年的25%。 由此可知,提高天然气的质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其中,天然气脱水是提升天然气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天然气中含水量的降低可以减少管输压力,避免生产水合物堵塞管道,同时也避免与天然气中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等生产酸性液体腐蚀管道。就目前国国外的技术而言,总共将天然气脱水法分为三类:低温脱水法、溶剂吸收脱水

某联合站内油气集输工艺设计及分离器设计计算

某联合站内油气集输工艺设计及分离器设计计算 联合站是指对不同井眼或油田进行集束生产和集中处理的油气生产设施。站内油气集输工艺设计及分离器设计计算是联合站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工艺设计及分离器设计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工艺设计 联合站工艺设计主要包括油气分离、过滤、脱硫脱水、压缩、计量及储运等过程。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可以实现对油气的高效处理、净化和集输。以下是一般的工艺设计步骤: (1)确定产品要求:根据油气的品位要求、输送距离、气液比等参数,确定产品的品质以及输送方式。 (2)选择分离器类型:根据油气的物理性质和油气体积比,选择适合的分离器类型,如旋流器、重力分离器、离心分离器等。 (3)确定分离器尺寸:通过计算确定分离器的尺寸,包括内径、高度、入口和出口尺寸等。 (4)设计分离器工艺参数:根据油气的流量、压力、温度等参数,确定分离器的操作参数,如入口速度、分离器压力降、分离器温度等。 (5)设计辅助设施:根据需要设计辅助设施,如加热设备、冷却设备、阀门、泵站等。 分离器是联合站工艺设计中的核心设备,主要用于将油气混合物进行分离,实现油气的分离和纯化。以下是分离器设计中常用的计算内容:

(1)分离器容积计算:根据油气的流量、停留时间和液体载气比,计算分离器的容积。容积计算中需要考虑气体脱附时间、液体沉降时间、液体容积以及液体纳滤泵液面波动程度等因素。 (2)分离器尺寸计算:根据油气的流量和液体载气比,计算分离器的尺寸,包括内径和高度等方面。 (3)分离器操作参数计算:根据油气的物理性质、流量、压力和温度等参数,计算分离器的操作参数,如分离器压降、分离效率、气体液位等。 (4)分离器壳程和管程设计:根据油气的物理性质、流量和压力等参数,设计分离器壳程和管程,包括进口和出口尺寸、管道布局等。 总结起来,联合站内油气集输工艺设计及分离器设计计算需要根据油气的物理性质、流量、压力、温度等参数进行综合计算和分析,从而实现对油气的高效处理和净化。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工艺流程和分离器类型,同时注意考虑到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等方面的因素。

某天然气液化项目气液分离器的设计与计算

某天然气液化项目气液分离器的设计与计算 邹小勇 【摘要】Gas-liquid separators are mainly used to separate gas and liquid in process industry, including petroleum, chemical, natural gas processing industry, etc.Taking one LNG project as an example, in a given scale of gas treatment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one horizontal separator V-103 and one vertical separator V-203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design specifications or standards at home and abroa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ize of separator V-103 was D=2200 mm, L=9200 mm and separator V-203, D=6100 mm, L=9900 mm.%气液分离器主要用于工艺过程中分离气液混合物,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天然气处理等行业.论文结合某天然气液化项目,根据国内外相关的设计规范或标准,在给定处理量和操作条件下,满足一定的分离要求,以项目中混合冷剂MR2立式分离器V-103和混合冷剂MR1卧式分离器V-203为例,详细介绍了气液分离器的计算原理及其工艺设计计算过程,得到的分离器尺寸为:V-103,D=2200 mm,L=9200 mm;V-203,D=6100 mm,L=9900 mm. 【期刊名称】《广州化工》 【年(卷),期】2017(045)010 【总页数】4页(P139-141,144) 【关键词】气液分离器;选型;设计;计算 【作者】邹小勇

多管旋风分离器的设计计算公式

多管旋风分离器的设计计算公式多管旋风分离器的设计计算公式是根据气体和固体颗粒的流动特性和分离原理进行推导的。该分离器通过产生旋流在固体颗粒与气体之间产生离心力,使得固体颗粒被扔到分离器的外墙,而纯净的气体则从分离器的上部排出。以下是多管旋风分离器的设计计算公式: 1.设计分离器尺寸: -内径(D):根据气体流量和分离效果要求来确定,通常选择在100mm到2000mm之间。 -高度(H):根据气体流速和旋流的惯性力要求来确定,通常选择在2到4倍D之间。 2.分离器的旋流衰减公式: - Vc = K * (Q / A) ^ (2/3) 其中,Vc是旋流速度(m/s),K是校正系数(通常在0.35到0.55之间),Q是气体流量(m^3/s),A是旋流器断面积(m^2)。 3.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公式:

- η = 1 - exp(-0.35 * B * (Vc / U) ^ (0.35 - 0.159 * log10(Vc / U))) 其中,η是分离效率,B是分离器高度与内径的比值(H/D),U是分离器的总进气速度(m/s)。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是基于经验公式和试验结果得出的,并具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分离器的材质、结构和运行参数等因素,以确保设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另外,关于多管旋风分离器的设计拓展,可以考虑以下方面: -分离器的材质选择:根据分离介质的性质和工况条件,选择合适的耐磨、耐腐蚀材料,如不锈钢、钛合金等。 -分离器的结构改进:优化旋流器的结构和尺寸,增加分离效率和处理能力,如采用多级分离器、多出口设计等。 -分离器的控制和优化:结合自动化控制和流体力学模拟技术,优化分离器的运行参数和分离效果,提高分离器的稳定性和可调节性。 -分离器的节能降耗:采用节能措施,如热回收和余热利用,减少分离器的能耗和环境影响。

气田气液分离 立式重力分离器的直径计算公式

气田气液分离立式重力分离器的直径计算公式 4.3气液分离 4.3.1天然气的分离器宜设在集气站内。气井产液量大、距集气站较远时,分离器宜设置在井场。 4.3.2天然气凝液分离工艺应根据天然气凝液含量、天然气压力和产品方案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可采用常温分离、常温多级分离或低温分离工艺。 4.3.3气液分离宜采用重力分离器。重力分离器形式宜符合下列规定: 1液量较少,要求液体在分离器内的停留时间较短时,宜选用立式重力分离器; 2液量较多,要求液体在分离器内的停留时间较长时,宜选用卧式重力分离器; 3气、油、水同时存在,并需分别进行分离时,宜选用三相卧式分离器。 4.3.4站内计量分离器和生产分离器的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续计量的气井,每井应设1台计量分离器且兼作生产分离器之用; 2周期性计量的气井,计量分离器的数量应根据周期计量的气井数、气井产量、计量周期和每次计量的持续时间确定。生产分离器的数量应根据气井产量及分离器通过的能力确定。 4.3.5重力分离器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油气分离器规范》SY/T0515的有关规定。 4.3.6立式重力分离器的直径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D——分离器内径(m);

q v——标准参比条件下气体流量(m3/h); T——操作温度(K); Z——气体压缩因子; P——操作压力(绝)(MPa); W o——液滴沉降速度(m/s),按本规范公式(4.3.8-1)计算; K1——立式分离器修正系数,宜取K1=0.8。 4.3.7卧式重力分离器的直径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K2——气体空间占有的空间面积分率,按本规范附录A取值; K3——气体空间占有的高度分率,按本规范附录A取值; K4——长径比。当操作压力P(绝压)≤1.8MPa时,K4取3.0;1.8MPa<P≤3.5MPa时,K4取4.0;P>3.5MPa时,K4取5.0。 4.3.8液滴在分离器中的沉降速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W o——液滴在分离器中的沉降速度(m/s); g——重力加速度,g=9.81m/s2;

油气分离器设计计算

摘要 为了满足油气井产品计量、矿场加工、储存和管道输送的需要,气、液混合物要进行气液分离。本文是某低温集气站中分离器的设计与计算,选用立式分离器与旋风式两种。立式分离器是重力式分离器的一种,其作用原理是利用生产介质和被分离物质的密度差来实现基本分离。旋风式分离器的分离原理是由于气、液质量不同,两相在分离器筒内所产生的离心力不同,液滴被抛向筒壁聚集成较大液滴,在重力作用下沿筒壁向下流动,从而完成气液两相分离。分离器的尺寸设计根据气液混合物的压力﹑温度以及混合物本身的性质计算确定。最后确定分离器的直径、高度、进出口直径。 关键词:立式两相分离器旋风式分离器直径高度进出口直径 广安1#低温集气站的基本资料: 井号产量()进站压力(MPa)进站温度(℃) 1 18 16 31 2 22 16 30 3 20 16 32 4 16 16 32 5 7 1 6 30 6 14 10 31 7 19 10 30 出站压力:6MPa 天然气露点: 气体组成(%):C1=85.33 C2=2.2 C3=1.7 C4=1.56 C5 =1.23 C6=0.9 H2S=6.3 CO2=0.78 凝析油含量: 1. 压缩因子的计算 1 天然气的相对分子质量

式中 M——天然气的相对分子质量; ——组分i的体积分数; Mi——组分i的相对分子质量。 则计算得, M=20.1104 2 天然气的相对密度 天然气的相对密度用S表示,则有: S= 式中 M天、M空分别为天然气的相对分子质量。 已知:M空=28.97 所以,天然气相对密度S==20.1104/28.97=0.694 3 天然气的拟临界参数和拟对比参数 对于凝析气藏气: 当时,拟临界参数:计算得, 天然气的拟对比参数: a.1、2号分离器: ; b. 3号分离器: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

摘 要 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小组的主要内容是广安1#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凝析油回收工艺设计,以及凝析油回收量的计算。该工艺是利用汽液两相平衡定律,由闪蒸——平衡汽化,根据低温分离器中的状态参数(操作压力和温度),从而求出凝析油的回收量。凝析油回收就是把天然气中的C 2、C 3、C 4等较重烃类组分提取出来,这样可以降低天然气的露点,调整天然气的发热值,改善商品气的质量,同时还可提高整个天然气的经济价值。由此可见,天然气凝液回收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低温分离器 平衡汽化 绝对压力 温度 凝析油 一、 有关互溶液体相平衡的基本知识 1.蒸汽压 在开口容器中,所有液体都会或快或慢地蒸发着,但在留有空间的密闭容器内,由 于液体的蒸发和蒸汽的凝结,在某一条件下,在液体和生成的蒸汽之间建立起平衡。在平衡时,单位时间内离开液体的分子数和回到液体中的分子数相等,这时在液体上面形成的蒸汽叫做饱和蒸汽,此时的蒸汽压力叫做饱和蒸汽压或简称蒸汽压。 在一定温度时,各种液体的蒸汽压是不同的。同时,蒸汽压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 2.汽液两相平衡定律 当液相和汽相达平衡时,两相间的平衡关系可用亨利定律来表示,即: i y =i k i x (1) 式中i y ——在汽相中组分i 的摩尔分数 i x ——在液相中组分i 的摩尔分数 i k ——相平衡常数,是压力和温度的函数,一些碳氢化合物的相平衡常数可查有关文献图得到。 由于亨利定律中使用了一个随压力和温度而变化的平衡常数k,因而亨利定律适合于任何系统。k 值可以是预先给定的(当压力和温度给定时)。 3.泡点 在给定压力下,液体混合物逐渐被加热,当有一个气泡出现时的温度叫泡点温度。根据所研究系统的k 值和任何混合物的摩尔分数之和等于 1.0这个概念,即∑i y =∑i k i x =1.0(泡点方程式) ,就可以确定互溶混合物的泡点。 温度在泡点方程中是隐函数,因此只能通过式算法求泡点温度。计算允许误差为

气-液分离器设计

气—液分离器设计 发布实施

目录 1 总则 1.1 目的 1.2 范围 1.3 编制本标准的依据 2 立式和卧式重力分离器设计 2.1应用范围 2.2 立式重力分离器的尺寸设计 2.3 卧式重力分离器的尺寸设计 2.4 立式分离器(重力式)计算举例 2.5附图 3 立式和卧式丝网分离器设计 3.1 应用范围 3.2 立式丝网分离器的尺寸设计3.3 卧式丝网分离器的尺寸设计 3.4 计算举例 3.5 附图 4 符号说明

第 2 页 共 27 页 1 总则 1.1 目的 本标准适用于工艺设计人员对两种类型的气—液分离器设计,即立式、卧式重力 分离器设计和立式、卧式丝网分离器设计。并在填写石油化工装置的气—液分离器数据表时使用。 1.2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国内所有化工和石油化工装置中的气-液分离器的工程设计。 1.3 编制本标准的依据: 化学工程学会《工艺系统工程设计技术规定》HG/T20570.8-1995第8篇气—液分离器设计。 2 立式和卧式重力分离器设计 2.1 应用范围 2.1.1 重力分离器适用于分离液滴直径大于200μm 的气液分离。 2.1.2 为提高分离效率,应尽量避免直接在重力分离器前设置阀件、加料及引起物料的转向。 2.1.3 液体量较多,在高液面和低液面间的停留时间在6~9min ,应采用卧式重力分离器。 2.1.4 液体量较少,液面高度不是由停留时间来确定,而是通过各个调节点间的最小距离100mm 来加以限制的,应采用立式重力分离器。 2.2 立式重力分离器的尺寸设计 2.2.1 分离器内的气速 2.2.1.1 近似估算法 5 .0⎪ ⎪⎭⎫ ⎝⎛-=G G L s t K V ρ ρρ (2.2.1—1) 式中 V t ——浮动(沉降)流速,m/s ; ρL 、ρG ——液体密度和气体密度,kg/m 3; K S ——系数 d * =200μm 时,K S =0.0512; d *=350μm 时,K S =0.0675。

旋液式油水分离器的设计

目录 任务书 .................................................................................................................................... I 开题报告 ............................................................................................................................. III 指导老师审查意见 ............................................................................................................. X I 评阅老师评语 .................................................................................................................... X II 答辩会议记录 .................................................................................................................. XIII 中外文摘要 ...................................................................................................................... XIV 1前言. (1) 2.选题背景 (2) 3方案论证 (5) 3.1油水分离器的主要特点 (5) 3.2工作原理 (6) 4.旋液式油水分离器结构 (8) 5.旋液分离器尺寸的计算 (9) 5.1主直径的选取 (9) 5.2旋流器其它结构参数的设计 (10) 5.3溢流口流量和底流口流量的计算 (13) 6.水力旋流器的制造和安装 (14) 6.1 水力旋流器在制造上的要求 (14) 6.2材料选择 (15) 6.3 常用的制造方法 (16) 6.4安装 (18) 7几何参数对水力旋流器性能的影响 (18) 7.1进料口尺寸 (18) 7.2旋流器直径 (19) 7.3锥角 (19) 7.4溢流管尺寸 (19) 7.5底流口尺寸 (19)

毕业设计气液分离器

摘要 现在有杆泵抽油在各大油田的生产中占主导地位,但众所周知,油层除了产出原油同时还会产出大量的伴生天然气。而这些伴生的天然气不可避免的有一部分会进入泵筒,这部分气体会占据泵筒的容积,从而造成泵筒的容液量大大的减小。由此,我们就会想到,把这些伴生的天然气在进入泵筒之前从液体中分离出去,不让它进入泵筒内。这样就有了井下气液分离器即气锚的出现。 现有的气液分离器大多是利用重力作用式和离心作用式。但是由于诸多原因, 现在的分离器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尽量减少气体的进入量,即使气体进入量很小,其对泵效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因此设计出效果更好的气锚,仍然是很有必要的。 本设计中的气锚是利用了重力作用式与离心作用式相结合的高效气锚。将重 力分离部未能完全分离的气体在离心分离部分分离出去,以保证高效的抽油效率。该新型气液分离器适用于气液比较高的油井。在此分离器内设置了单独的气、液流道,更加有利于气液的分离。该分离器是在泵上冲程抽汲时实现分离,而在泵下冲程时将气体排入油套环空关键词:气锚;重力式分离;离心式分离

Abstract Now the rod pumping is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method of oil production. But as we know, the reservoir yields not only oil but also a lot of gas. And inevitably, part of the gas will enter the pump and occupy its volume. s volume for Therefore the pump the oil will reduce seriously. So, we will thought that, separate the gas from the oil before it entering the pump. And the gas/oil separator is invented. Many separator used now use the gravity separation and centrifugal separation. But, of many reasons, to some extent they could only reduce the volume of gas which will enter the pump. Although the volume of entered gas is lot large, it will affect the pumping efficiency to a extent. So, to design a more efficient anchor is necessary. The separator I designed used the gravity separation with the centrifugal separation. In the centrifugal separator will separate the gas which is not completely separated in the gravity separator, so that the pump can have a high efficiency. This new separator is suitable for the well which has a high gas- oil ratio. It provides separated passage for the gas and oil, so the separation will be better. In this separator, separation is achieved when the pump stroking upward and exhausting the gas to the casing when the plunger going downward . Keyword: Separator;Gravity separation ;Centrifugal separation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