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案

认识感官

一教学目标

1.根据经验,通过指认眼、耳、鼻、舌、皮肤的活动,说出它们都是感觉器官(感官),并养成善于倾听的好习惯.

2.通过观察活动,运用体验、比较的方法认识感官的功能,了解利用感官可以发现物体的颜色、形状、气味、味道、软硬程度等特点,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到了观察的乐趣;

3.观赏视频图片等资料的学习,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意识到自然界的生命体是多种多样的,乐于对生活当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进行探究与分享。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难点: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课件、视频、黑色有洞百宝箱、塑胶会叫小鸭子、橙子皮、海绵、石头、一杯雪碧、一杯柠檬水。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有洞的百宝箱: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黑色百宝箱,你们知道里面都有些什么吗?

2.提问:请你想想,能有什么好的方法,知道这里面的东西呢?(生:朝小洞里看看;伸进去小手摸摸;我闻到一点气味;我摇晃箱子听到声音……谈话:边说边指我们是用身体的哪一部分朝小洞里看的呢?——眼睛是用身体的哪一部分闻到气味的呢?——鼻子(强调:扇闻)是用身体的哪一部分听到声音的呢?——耳朵摸得时候用的身体的哪一部分呢?——手(强调:其实是手上的皮肤让我们感觉到冷热触痛;大家还可以用我们的小脸的皮肤去感受)

4.交流: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进行观察呢?

(生:嘴巴,强调尝的方法,对未知的东西不能随便尝)

5.小结:我们身体的这些部位,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感官(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要利用这些感官帮助我们进行观察发现。

二、观察探究,认识感官

6.谈话:观察活动马上开始了,同学们,请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为了便于大家观察,老师把你们的百宝箱上的盖子全都去掉了;

?小组合作,把在不同感官下观察到的物体贴画,贴在记录单的相应位置;每组组长负责本组纪律,请将大家说话声音放到最低;

学生实验

交流汇报:眼睛——我们看到了黄色小鸭子,橘色橙子皮,一块方海绵,一小块圆石头,两杯水;耳朵——用力捏小鸭子,听到了他的叫声;鼻子——闻了闻橘子皮. 嘴巴——尝了两个杯子中的液体,发现一个是雪碧,一个是柠檬水;皮肤——感觉到海绵软软的,小石头硬硬冰冰的。

小结:通过小实验,我们发现人体的这些感官非常重要,他们可以帮助我们观察物体的特征,来认识周围的世界。

10.视频:学习歌谣:眼耳鼻舌手,感官身上有,帮我认物体,帮我长本领。

11.提问:可以说感官就是我们的小帮手,帮了我们不少忙,那我们又该如何对待他呢?(生:卫生用眼鼻口耳手,保护我们的器官……)

三、延伸拓展,全课总结

12.谈话:我们可以通过感官来观察周围的事物,小动物们也有感官,它们又是怎么用感官观察的呢?(生交流)

13.视频播放:狗、老鹰等敏锐的感官。

14.学生补充其它动物具有灵敏感官的故事。

15.交流互动: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感官总动员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要全面认识一个事物,需要动用多种感官;

2.知道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身边材料的基本性能。

3.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和结果。

4.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调查的结果;

二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全面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

难点:能动用各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

汇源葡萄汁、汇源芒果汁、汇源苹果汁饮料,玻璃水杯或塑料水杯三只。(2)蜡烛一支、火柴一盒、塑料板、抹布。

教师准备:课件、西瓜或挑西瓜的视频。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每到生日时我们都能吃到美味的蛋糕,当然也离不了蜡烛的点缀,那你们有没有仔细的观察过蜡烛呢?

二、组织活动

1.出示没有点燃的蜡烛并观察(选用不同颜色的生日蜡烛)

(1)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没有点燃的蜡烛,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粗细…说有什么特点?)

描述蜡烛特点时,我们可以这样来表达:我用眼睛发现什么?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感官,那么除了用眼睛观察蜡烛,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感官来观察呢?对了!(鼻子、手)赶快去试试?板书:眼睛、鼻子、手、感官

描述蜡烛特点时,我们还可以这样来表达:我用手发现什么?我用鼻子发现什么?

(3)观察后别忘了要及时记录,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

(4)学生小组观察、学生汇报交流。

过渡:现在激动人心的时刻到啦!让我们点燃蜡烛好吗?

2.出示点燃的蜡烛并观察

(1)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点燃的蜡烛,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

(引导从火苗的形状和颜色、发出的气味、手的感受、看到有蜡油…说有什么特点?)

提问:点燃的蜡烛我们用眼睛发现什么?用手发现什么?用鼻子发现什么?

(注意:点燃的蜡烛要用手背靠近火焰感知,不能直接接触火苗和蜡油!不能直接去闻也不要随意吹灭蜡烛。这个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点火,但必须注意安全!)

提问:刚才的活动中,你们又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呢?(眼睛、鼻子、手)

现在,听口令老师倒数321我们吹灭蜡烛,然后用“扇闻法”去闻一闻蜡烛气味。谁来与大家分享一下?观察后别忘了要及时记录哦!

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定能收集到更多、更丰富的信息。想想看,你们小组一共找到蜡烛多少个特点?

(让学生动用眼、手、鼻等感觉器官,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找出蜡烛的特点)

(7)讨论:你找到的特点是用什么感官发现的?

小结:仔细观察,动用多个感官定能收集到更多、更丰富的信息。

揭示课题:感官总动员(板书)

3、品尝饮料活动

过渡:这个生日与众不同哦!过生日时利用多种感官观察认识了蜡烛的特点,吹灭蜡烛后,估计大家的餐宴上少不了饮料吧?

谈话:同学们喜欢喝饮料吗?今天我们就来一场别样的饮料品尝会。

(1)观察汇源葡萄汁、汇源芒果汁、汇源苹果汁三种饮料。观察饮料的颜色、气味及有气泡等。

(2)学生戴上眼罩品尝其中一种饮料的味道记住是什么饮料,并加以描述和记忆;

(3)学生汇报,描述和记忆。

(4)探究:再从三种饮料中任选一种,捏住鼻子再喝一口,判断是否还是刚刚那杯饮料?(不确定)

(5)讨论:为什么捏住鼻子喝饮料和不捏鼻子喝饮料不一样?

(引导学生回想感冒时鼻子不通,吃饭都没不香了。)

(6)小结:辨别一种东西时,有时需要两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吃东西时,往往舌头和鼻子总是一起工作。注意:未知的东西不能随便闻和尝!

五、阅读拓展

谈话:你喜欢吃西瓜吗?有没有跟着爸爸妈妈一起挑过西瓜呀?

1.提问:你知道爸爸妈妈是怎样挑选到一个甜甜的西瓜的吗?

生:我妈妈说要看西瓜的花纹、爸爸说抱着西瓜敲一敲,听声音……

2.提问:谁敲过呢?来演示一下。哪种声音才是好瓜的声音呢?你还知道哪些选好瓜的方法?

3.生:小组讨论交流。

4.集体交流汇报

师:要挑一个好瓜,不光要看瓜皮的花纹、还可以掂一掂西瓜的重量,听一听敲西瓜的声音,手摸起来非常光滑,甚至切一小块尝一尝。

5、小结: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常常需要动用多种感官。其实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和挑选成熟西瓜一样,需要动用多种感官,才能全面认识。

借助工具观察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放大镜和简易显微镜观察手指指纹,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看到更多细节。

2通过使用听诊器听心跳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听到更多细节。

3通过阅读资料和视频,知道各种各样的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

二教学重点

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三教学难点

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

四教学准备

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听诊器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出示三幅小猪佩奇图片),提问:老师这有三个小猪佩奇,有一个与其它两个不同,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生成功找出不同的图片。

师:(出示三幅手掌图片),提问:你们真棒。老师这还有三幅小手的图片,你可以帮老师把不同的那一幅找到吗?

生不能够成功找出不同的图片。

师:为什么不能找到呢?

生:看不清

师: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看清楚?

生:放大图片

师:使用什么工具可以放大图片?

生:放大镜

师:放大镜属于科学观察工具的一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借助观察工具观察事物。

二认识放大镜、显微镜在观察中的作用

师:观察完别人的手指,我们也来观察自己的左手拇指指腹部位,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纹路,有线条,有圈圈,细细的线,看不清

师:有什么工具可以使我们看得更清晰?

生:放大镜

师:(拿起放大镜)谁用过放大镜?能给大家讲讲如何使用?

生边演示使用边讲

师:谈话,把放大镜放在大拇指前面,慢慢移动放大镜,直到看清楚,不要碰到镜片,不能对着太阳。再次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指纹是向一边开口的,椭圆形的;指纹是一圈一圈的,圆圆的;指纹是弓形的。

师:边画图记录边小结,一边开口的,叫做箕形纹,像弓一样,叫做弓形纹,像圆圈一样,叫斗形纹。

师:这么小的指纹都能被你们观察到,手上还有更小的东西吗?

生:细菌

师:使用什么工具能观察到?

生:显微镜

师:(出示简易显微镜)谁能说一说显微镜如何使用?

生演示显微镜使用方法

师:使用显微镜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黑色的点,看到纹路高高低低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观察活动,谁能讲讲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事物和不使用这些工具观察事物有什么不同?

生: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更清楚

师:谁能总结下显微镜、放大镜这两种观察工具有什么作用?

生:帮助人们更好的观察事物

三认识听诊器在观察中的作用

出示图片(医生用听诊器看病)。

师:大家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吗?

师:你们知道医生为什么要用听诊器看病么?

师:那就是说使用听诊器这种观察工具能帮助我们听得更清楚,是不是这样,我们一起来验证。

师:示范听诊器使用方法,使用听诊器时,通常放在胸部靠右下方人体心脏的部位。

生使用听诊器相互听心跳声音。

师:谁能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生:听诊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听清楚声音

六拓展延伸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像听诊器、放大镜、显微镜这样的观察工具,这些观察工具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世界、了解自我。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播放视频。

师:这么多工具,各种各样。谁能概括地说说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

生: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便捷。

暗箱里的秘密

一教学目标

通过猜想兔子在土山中的逃跑路线,认识什么是暗箱。

通过阅读,了解生活中更多的暗箱。

猜想暗盒里的情况,知道一些解暗箱的方法。

在解暗箱的过程中,如果意见不一致,需要交流、磋商、重新取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猜暗盒里障碍物的位置。

难点:使用多种方法,体察小球滚动时暗盒里的状况。

三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小暗盒、电子探雷套材。

教师演示材料:自制暗盒、金属探测器App软件、ppt课件。

四教学教程

一、初步认识“暗箱”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现在老师请大家看一段动画片,要认真观看,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呢?(播放“狼追兔子”的动画片。

2.学生交流发生的事情,狼追兔子,兔子跑进了哪里?然后从哪里出来的?

3.(课件出示图片)奇怪了,明明兔子是从一个洞口跑进去的,怎么从两个洞口出来呢?你们能猜猜这个山洞里可能是什么样?

4. 如果老师给你们这张兔子逃跑的图片,你们能在上面画出兔子逃跑的路线吗?学生分组交流绘画兔子的逃跑路线。

5.学生展示交流,说出画路线的理由。

6.兔子在山洞里面逃跑是怎样的呢?我们看不到,山洞里面什么样我们直接能看到吗?那怎么办?我们能把这个山洞打开吗?(不能,这是兔子的家;也不方便打开)。

7.那么我们是怎么画出兔子的逃跑路线的呢?就是像刚刚大家研究的那样,观察到两只兔子出现在不同的洞口,不同的位置,进行猜想它们逃跑的路线。

二、建构“暗箱”概念

1.山洞是不能随便打开的,我们在外面也不能直接看到里面的样子,我们还想了解里面的样子,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仔仔细细观察,搜集信息,再根据信息进行猜想。比如我们看兔子的位置,用眼睛看到的就是收集到的信息,再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猜测出山洞的结构,画出兔子逃跑的路线,就是大家的想法,你们的猜想。

2.生活中你还知道像“山洞”这样的为了保护它,不方便打开或不能打开的东西吗?能举例说说吗?

3.(出示课件)医生用听诊器检查身体的图片、地球内部结构图片、检查快递邮包图片等;老师一一讲解后,听小朋友们观察比较:这三幅图片和山洞图片,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像洞穴一样不方便打开,人们只能靠收集到的各种信息猜想里面的情况。对于这种不方便打开,不能打开的东西,起个名字叫“暗箱”。(板书)

三、解暗箱

1.暗箱里藏着很多秘密,要想了解暗箱里有哪些秘密?就要收集信息,看到或听到一些现象来进行猜想、判断。

2.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暗箱(出示暗箱)同时课件出示,介绍这个暗箱里有什么。

3.长方形的障碍物的位置被固定在盒子里,可不知道在哪里,怎么样能知道障碍物在这个暗盒里的位置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暗盒不能打开;想一想怎样让小球在盒子里滚动起来?动作快好还是慢好?用什么来感觉?做这个实验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4.如果你们判断出障碍物的位置了,怎么办?(出示记录单)指导记录单的记录方法(让学生用红色不干胶粘贴障碍物的位置)

5.下面就按照你们的想法进行研究,老师有三个要求(课件出示)。小组分组研究。

6.小组同学汇报交流,展示记录表,同时粘贴到黑板上。

7.师生共同统计每种猜想的人数。小朋友们,出现麻烦了,老师问过做暗箱的师傅,我们每个小组暗箱里障碍物的位置是一样的,可是你们判断的不一样,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8.小组再讨论、再试试、再交流,猜想暗盒里障碍物的位置。

9.教师适时总结。

四、生活中解暗箱的事例

1.生活中还有许多解暗箱的事例,(出示课件:铁路检修工敲火车车轮查找故障和隐患)。铁路检修工通过敲击车轮听声音,发现异常,猜测车轮有没有裂缝。

2. 教师演示实验:就像老师这里有一个暗盒类似于检测火车车轮的工作,老师分别来敲击它,你们注意听声音。当听到声音是乱七八糟的,就可以判断这个暗盒里的零件出现故障了。

3.学生分组进行电子探雷的游戏。每组一个电子探雷器,分别检测雷哪个是真雷哪个是假雷。(真雷里面就是有一个磁铁,孩子们用探雷器一探就能听到“吱”的声音)

4.(出示课件)维修人员用探测器寻找地下管道。

5.暗盒里秘密真的是太多了,小朋友们看,这是用手机上的APP软件可以检测暗盒里有没有金属。(教师演示)

6.全课总结。

借助工具观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2、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

3、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

二教学重点:

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三教学难点:

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

四教学器材:

银杏叶、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听诊器

五教学过程

一、分别用肉眼、放大镜、简易显微镜观察树叶纹路的不同。

出示一棵银杏树,交流大家对它特点的认识。

提问:孩子们你们观察过银杏树树叶的纹路么?你是怎么观察的呢?

2、学生活动:请你把观察到树叶的纹路画到记录单上。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个放大镜,你们可以来回移动放大镜,但在使用放大镜时,不得用放大镜看太阳。(教师示范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直到看清楚树叶的纹路。

4、学生活动:想想和你刚才直接观察树叶的纹路样子有什么不同呢?把它画出来。

5、谈话:老师还有一个工具(简易显微镜),大家再用这个小工具来观察树叶的纹路,我们把这个简易显微镜紧贴观察物体,眼睛紧贴观察孔,调节旋钮,直到看清楚树叶的纹路(示范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6、学生活动:你又能发现什么呢?与刚才比较有什么不同?将你看到的画出来。

7、小结:用放大镜我们已经基本能看清树叶的纹路了,但是使用简易显微镜更能让我们看得更清晰,看来利用这些工具可以更清楚的帮助我们观察到事物的细节。

用耳朵听和听诊器听心跳有什么不同。

出示图片(医生用听诊器看病)。

提问:大家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吗?

提问:你们知道医生为什么要用听诊器看病么?

3、思考:用耳朵直接听和用听诊器听你觉得有什么不样呢?

4、活动:现在我们小组合作,试着用耳朵听和听诊器听心跳,说一说有什么不同呢?

5、小结:利用听诊器后,可以更清楚的帮助我们听到心跳的声音。

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觉功能。

1、提问:除了刚才我们利用的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和听诊器以外,你们还知道什么样的工具能帮助我们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么?

2、出示图片:单筒望远镜、双筒望远镜、后视镜、显微镜、盲杖、助听器……提问:这些观察工具都能帮助我们延伸哪个感官功能呢?

谈话:生活中观察工具种类很多,这些工具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了解自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的工具也在不断发展,这些工具让人类认识了解世界变得更轻松方便。

做个小侦探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读图,针对具体情境中的问题有依据地说出自己的猜想,体会到猜想与事实不是一回事。在学生的分析、归纳、判断、创造等思维活动中知道猜想的思考过程。

2在玩碰碰球的科学游戏中,认识到猜想不一定正确;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需要进行验证。

3通过实践活动,知道猜想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思想活动,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依据观察到的事实,作出猜想。

难点:将观察到的事实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合理联系。

三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材料:动画视频、ppt课件、交互式电子白板、微课、ipad应用

学生分组材料:15组五球碰碰球。(即牛顿摆)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以“黑猫警长”引题

师:小朋友,我发现每次玩破案游戏时,大家都要当侦探,为什么呀?

师小结:侦探非常聪明,用自己的智慧破了不少案子,今天我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黑猫警长听说了小朋友个个都是高手,所以它任命我为探长,任命你们为小侦探。

2.(板书)同学们,你认为做个小侦探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3.(一张张出示图片,一张张去猜想原因)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你为什么这么想?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师以一个小故事引出被破坏了的蜘蛛网图片)提问:谁破坏了蜘蛛网?小朋友,请你来当一次小侦探家,想一想会是谁呢?你为什么这么想?(学生可能回答“蜘蛛”)

2.提示:除了它的小主人蜘蛛,还有可能是哪些顽皮的家伙呢?

3.你最认同谁的猜想?

4.师:雪地上又来了一些小家伙,让我们来猜一猜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提示:脚印的大小、方向、间距、形状等方面观察)你这样猜想的理由是什么呢?

5.(出示活动手册的图片继续猜想):森林里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这样?谁能猜想一下,编一个小故事?

三、巩固新知尝试应用

师:同学们,科学家牛顿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今天我们也来试一试。

讲清实验设备、如何使用、如何记录记录单(指导记录单的记录方法)。

进行第一次实验:同学们,猜想一下,拉开一个球,松手后的结果是?(学生进行猜想)猜想对不对呢?用实验来验证吧。

接下来,小组共同进行第二、第三次实验。要求先猜猜再试一试。同时做好记录。(提示:一定要让小球停止后再进行操作。)

小组同学汇报交流,展示记录表,同时粘贴到黑板上。

通过几次实验,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播放可暂停的碰碰球撞击的录像。

最新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家在做什么。 2. 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3. 感受科学的本质。 教学重难点: 1. 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 2.感受科学的本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斜坡、小球;学生准备: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你知道这些是什么人吗? 师:让我们也来做个小小科学家。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了解科学是什么。 (1)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看第2 页上面的插图,边看边说,把自己对科学的理解在小组内、班级内交流。 学生看课本第2插图,思考交流。 (3)认识两位科学家。 (4)你们还知道哪些科学家?他们是研究什么的? (5)记录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2.“滚小球”实验,初步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1)交流需要什么材料。 (2)交流怎么实验。 (3)交流怎么记录,做活动手册第1页。 (4)交流同桌之间怎么合作。 3.认识科学本质 了解科学家已经找到的问题答案。 (1)你从小到大提出过什么问题? (2)哪些问题,你已经解决了,怎么解决的? (3)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

三、总结本课 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课题2 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标: 1.了解工程师,观察工程师在干什么,认识到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有所不同。 2.初步让学生有产品设计的朦胧思想以及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设计、制作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教学重难点:1.初步了解工程是什么。2.从活动中产生产品设计的朦胧思想以及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纸、笔、剪刀、双面胶、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你们认识工程师吗?他们是做什么的?(交流) 师:今天我们就来知道一下。(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了解工程是什么。 (1)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看第5 页上面的插图,边看边说,在小组内、班级内交流工程师是做什么的。 (3)比一比科学家与工程师之间的不同。 2.认识工程师的杰作 (1)学生看第6插图,交流工程师的杰作。 (2)学生举例说说工程师的杰作。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第一课走进科学课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 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 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 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教学难点: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 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准备:展台、相关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引领学生阅读第一单元卷首语:眨眼睛,气球飘,我有很多“小问号”。多动手,勤动脑,科学课上探奥妙。二、初步认识“科学”。1、今天学习什么 课?(指定学生回答:科学课) 2、什么是科学? (1)出示图片:(彩虹、火山蘑菇岩、猪笼草、恐龙) 提问:你认识这些自然事物吗?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你还想知道哪些自然秘 密? (2)出示图片:(家居设备组合) 提问:你认识哪些电器?它们都有什么用?你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 吗?(引导回答问题,引发学生对科学一词的关注,激发学生对科学探 究的兴趣)小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三、通过做观察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1、科学课上做什么? 引领学生观察图片,深入理解科学课上需要完成的事情。2、我们一起做一做。 (1)教师引领学生观察绿萝的叶子。

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是什么形状的?你还知道哪些形状的叶子?(2)教师做“小 鱼有什么变化”的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3)教师做第4页 中的水溶实验。建议学生回家尝试一下,并做好观察。 教师搜集几个科学家的故事,为学生简单讲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三、拓展活 动 1、给学生讲一个科学家的故事; 2、学生回家让父母讲一讲科学家的故事。 板书设计:《走进科学课》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我的“小问号”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鼓励儿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知道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 2、引导儿童乐于探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有关科学常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探索、创造、发明的过程与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儿童爱动 脑筋,掌握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启蒙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自备喜欢的玩具1个。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师:老师布置让大家挑一个喜欢的玩具带到学校来,大家都带来了吗? 师:现在让我们一块来玩吧! 二、活动一:玩一玩,提出“小问号”。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片。 师:这些小朋友在玩的过程中提出了哪些有趣的小问号呢?让学生说一说。2、提出 自己的小问号。

2018年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1课我们知道的植物 【科学概念目标】 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 2.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并提问:“这棵植物会不会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 3.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记录,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

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1.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同时发现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也可以问:“图上有多少种植物?” 2.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植物”的概念,如“都有叶子,都是绿的,会开花,会长大”等。教师将交流结果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教师提问:“蝴蝶是植物吗?”让学生来说说判断的理由。学生可能会说:“植物不会动,蝴蝶会飞;蝴蝶是动物”等。这一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与动物的不同。 三、塑料花是植物吗? 1.提问:“蝴蝶不是植物,那塑料花是植物吗?” 2. 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是什么? 3. 提供植物与塑料花的实物,让学生进行对比,在小组观察、交流。 4.学生可能会说塑料花不是“活”的。从结果来说,植物有根、茎、叶,会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同时它的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一定的温度条件(生长需要环境的支持)的,这与塑料花不会生长、不会死亡、长期保持一种形态是完全不同的。(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 允许多种不同的表述和看法) 四、种一棵植物 1.出示自己带来的一些植物,例如胡萝卜、小葱、绿萝枝条、大蒜、多肉植物的叶片、小苗、种子等,并出示植物的两种种植方式(土培和水培),分别介绍这些植物适合种在土里还是种在水里。教师适当演示。 2.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种植材料,包括花盆、土、小铲子等园艺工具,让学生自

最新最全人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爱科学1课时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 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 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教学重点: 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教学难点: 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我们的生活与科技 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科学和技术教学小结: 第二单元、学科学的好帮手 第1课我的五个好帮手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2.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 教学重点: 1.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2. 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 教学方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 1. 花坛图片、铃铛、闹钟、口琴等,水果糖、醋、酱油,各种质地玩具。 2. 口袋、蒙眼布、定时器、香蕉、书、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 观察花的颜色(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2. 听声游戏(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3. 尝糖的味道(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4. 闻瓶中液体的气味(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5. 用手或脸布皮肤感觉,辨认毛绒玩具。(小组讨论:用什么发

现答案) 活动二:猜猜盒子里有什么?小组进行 小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感觉器官,它们是人认识物体的好帮手。 板书设计: 1 我的五个好帮手 眼、耳、鼻、舌、手 教学小结: 第2课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 用五种感官观察物体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活动中能认真仔细去感受。 2. 初步培养根据颜色、形状、声音、软硬、味道和气味等特性辨认物体的能力。 3. 了解各感官能观察到物体的那些特性,了解保护和正确使用感观的方法。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计划表

2018年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表(教案+计划表)班级:学科:教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 1.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

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难点: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器材准备】 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 【板书设计】 发现物体的特征 看大小、颜色、形状 闻气味两两对比观察法 摸表面粗糙程度 掂轻重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谜底:橡皮) 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 (学生可以从橡皮的颜色、形状、用途来表述自己的理由。) 。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在我们身边

有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 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 二、观察物体 (一)观察一个物体 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 (要认真观察) 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 利用眼、鼻、手等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观察(特别提醒学生在未经教师允许的情况下,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板贴: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安全教育) 3.教师出示要观察的物体,逐个认识8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4.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征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二)对比观察两个物体 1.刚才大家发现了物体的一些特征,你们想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吗? 2.例如:我们要观察木块有什么特征,可以先将木块与乒乓球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木块是正方体,乒乓球是球形,它们的形状不同,所以说形状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这种方法叫两两对比观察法。然后把木块再分别与螺母、

最新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课题1 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家在做什么。 2. 通过滚小球的实验,说明小孩子也能进行科学研究。 3. 感受科学的本质。 教学重难点: 1. 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 2.感受科学的本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斜坡、小球;学生准备: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你知道这些是什么人吗? 师:让我们也来做个小小科学家。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了解科学是什么。 (1)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看第2 页上面的插图,边看边说,把自己对科学的理解在小组内、班级内交流。 学生看课本第2插图,思考交流。 (3)认识两位科学家。 (4)你们还知道哪些科学家?他们是研究什么的? (5)记录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2.“滚小球”实验,初步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1)交流需要什么材料。 (2)交流怎么实验。 (3)交流怎么记录,做活动手册第1页。 (4)交流同桌之间怎么合作。 3.认识科学本质 了解科学家已经找到的问题答案。 (1)你从小到大提出过什么问题? (2)哪些问题,你已经解决了,怎么解决的?

(5)安全教育:研究科学要注意安全,防雷电等。 三、总结本课 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课题2 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标:1.了解工程师,观察工程师在干什么,认识到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有所不同。 2.初步让学生有产品设计的朦胧思想以及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设计、制作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教学重难点:1.初步了解工程是什么。2.从活动中产生产品设计的朦胧思想以及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纸、笔、剪刀、双面胶、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你们认识工程师吗?他们是做什么的?(交流) 师:今天我们就来知道一下。(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了解工程是什么。 (1)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看第5 页上面的插图,边看边说,在小组内、班级内交流工程师是做什么的。 (3)比一比科学家与工程师之间的不同。 2.认识工程师的杰作 (1)学生看第6插图,交流工程师的杰作。 (2)学生举例说说工程师的杰作。 (3)辨别哪些是工程师的作品。

新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表格式)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上期)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 “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一)内容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通过使用数字和标准的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相似地,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事实上,比较和测量是学生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在本单元中,他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和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板块分析 一年级的科学书每课一般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组成。在实际教学中,这四个板块并不是截然分开、机械使用的,四个板块呈现的是一个有结构的,既符合科学家的工作特点,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

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课题1 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家在做什么、 2、通过滚小球得实验,说明小孩子也能进行科学研究、 3、感受科学得本质、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科学就是什么? 2.感受科学得本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斜坡、小球;学生准备: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您知道这些就是什么人不? 师:让我们也来做个小小科学家、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了解科学就是什么。 (1)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得瞧法。 (2)瞧第2 页上面得插图,边瞧边说,把自己对科学得理解在小组内、班级内交流。 学生瞧课本第2插图,思考交流。 (3)认识两位科学家。 (4)您们还知道哪些科学家?她们就是研究什么得? (5)记录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2、“滚小球"实验,初步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1)交流需要什么材料。 (2)交流怎么实验、 (3)交流怎么记录,做活动手册第1页。 (4)交流同桌之间怎么合作。 3。认识科学本质 了解科学家已经找到得问题答案。 (1)您从小到大提出过什么问题? (2)哪些问题,您已经解决了,怎么解决得? 三、总结本课 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课题2 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标: 1.了解工程师,观察工程师在干什么,认识到工程师得工作与科学家得工作有所不同、 2.初步让学生有产品设计得朦胧思想以及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得关系。 3.设计、制作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教学重难点:1、初步了解工程就是什么。2、从活动中产生产品设计得朦胧思想以及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得关系、 教学准备:纸、笔、剪刀、双面胶、课件等

师:请您汇报收获。 教学反思: 课题3上好科学课 教学目标:1、参观科学教室,并比较科学教室与她们平时上课得普通教室有什么不同、动手做得过程中体验到科学课规则得重要性、 意识到遵守科学课得规则。 教学重难点:1。了解科学课得规则、 2。培养遵守科学课规则得习惯。 教学准备:实验室守则、上课常规、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参观实验室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交流。 生:熟读规则小诗、 集体整队动作快, 列队做到快静齐, 参观途中不说话, 带好眼睛与耳朵。 二、学习新课 1.参观科学教室。 (1)讨论:科学教室与普通教室有什么不同。 (2)交流、 学生瞧课本P5插图,思考交流。 2。实验:比较水 (1)思考:怎么比较水得多少? (2)交流、 (3)实验 3.回想:在刚才得实验中哪些行为好,哪些行为不好? 思考-—交流——判断——完成科学活动手册—-制定科学课得规则。(填写活动手册第3页) 三、总结本课

2017年一年级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通过观察、实验、搜集资料、实际操作、思考、参观、应用科学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实践中学科学。 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绝大多数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重点:学科学的重要性,怎样学科学。 教学难点:体会我们周围处处有科学。 单元总课时:2课时 第一课我们的生活科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通过观察、实验、搜集资料、实际操作、思考、参观、应用科学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实践中学科学。 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绝大多数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重点:学科学的重要性,怎样学科学。 教学难点:体会我们周围处处有科学。第一课时 教具:图片。 教法:启发式教学。 教前设想:引导学生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预习导学,激发兴趣 你们知道我们今天要开始学习什么课吗? 谁知道什么是科学? 请你看第一页插图,说一说图中画和的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二)精讲点拨,品读探究 讨论自然事物和现代农居设备中的一些秘密,使学生了解我们周围处处有科学。 看图提问: (1)你认识图中的自然事物吗?你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你还想知道哪些自然秘密?

(2)图中有哪些电器设备?它们有什么用?你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你还想知道关于它们的哪些问题? (三)当堂训练,拓展延伸 1.实验(一)喷泉 演示实验 讨论: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实验(二)科学小魔术 紫甘蓝实验讨论: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 3.提问:通过我们对自然秘密,家居设备秘密讨论,以及刚看到的实验,你有什么想法? (四)总结评价,回归目标 1.科学就在我们能有电视看,能帮助我们生活,科学使我们的生活很美好。通过观察实验中有趣的现象,使学生了解我们周围处处有科学。 2.我们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使我们的生活很美好,有很多科学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 板书设计: 我们的生活与科技 喷泉 科学小魔术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怎样学科学。 过程与方法: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动手活动也是科学课的重要内容。 教学重点:1.学科学的方法。2.了解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参观教室时,有组织有纪律的分小组。尊重学生的兴趣,培养观

最新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精选资料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起始课,是小学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活动:1.观察一个物体;2.对比观察两个物体。通过这两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物体具有颜色、形状、气味、粗糙程度、轻重等特征,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观察、描述、记录方法,为后面学习物体的特征奠定基础。教材中观察的这些物体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这一课将引导学生利用眼、鼻、手等感官和两两对比观察的方法来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 【学生分析】 学生每天都会和各种各样的物体打交道,所以,对这些物体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同时,他们也能够用一些简单的词汇或短语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如颜色、气味、轻重、形状等。但是,学生在全面地描述物体、科学地运用词汇方面,仍存在很多困难。比如,怎样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如何描述形状、什么是粗糙或光滑……在对物质世界进行科学认识的初始阶段,学生出现的困难和产生的问题,就需要科学课堂提供一些研究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另外,一年级小学生在行为能力上比较弱,课堂上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较弱。因此,他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难点: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器材准备】 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谜底:橡皮)设计意图:用猜谜游戏来集中学生注意力,也为下面让学生独立描述物体特征提供思考依据,降低难度。 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 (学生可以从橡皮的颜色、形状、用途来表述自己的理由。) 设计意图:表述理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每种物体都有自己的特征,同时培养学生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开设科学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植物”单元下设: 1.我们知道的植物 2.观察一课植物 3.观察叶 4.这是谁的叶 5.植物是“活”的吗 6.校园里的植物 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比较与测量”单元下设:

1.在观察中比较 2.起点和终点 3.用手来测量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6.做一个测量纸袋 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 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在科学课上,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学会对观察对象的描述与记录,要懂得运用证据形成个人看法,懂得展示证据的重要,懂得与同伴合作和交流,让他们养成注意倾听和深入思考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1.突出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

新版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发现物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3.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4.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谜底:橡皮) 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 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 二、观察物体

一)观察一个物体 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 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 3.教师出示要观察的物体,逐个认识8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4.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征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二)对比观察两个物体 1.刚才大家发现了物体的一些特征,你们想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吗? 2.例如:我们要观察木块有什么特征,可以先将木块与乒乓球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木块是正方体,乒乓球是球形,它们的形状不同,所以说形状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这种方法叫两两对比观察法。然后把木块再分别与螺母、橡皮、泡沫块、纸片、一次性塑料杯依次比较观察,看你能不能发现木块更多的特征。 3.随机抽取学生表述如何去做。 4.4人一组,通过小组合作,将物体进行两两比较,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发现。 5.交流评价“我的记录”。 三、小结、延伸 1.谁来说说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 2.要想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应该怎么做?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doc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第1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 认识西瓜的特征。 2. 科学探究 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3. 科学态度 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一半的),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 教师准备:水果刀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西瓜,提出学习任务:学习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始。首先,我们以西瓜为例学习怎样观察。 (二)新课学习 1. 整体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完整的西瓜 (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等方法观察。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响等。 2. 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事先切开一半的西瓜 (2)各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l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起来(如: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 3. 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 4. 小结 说一说: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5. 讨论延伸 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官还帮助我们发现了什么? 6. 保护感官 (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解读 一年级下册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构成。“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7个教学容,分别是《1.发现物体的特征》、《2.谁轻谁重》、《3.认识物体的形状》、《4.给物体分类》、《5.观察一瓶水》、《6.它们去哪里了》、《7.认识一袋空气》。“动物”单元有6 个教学容,分别是《1.我们知道的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3.观察一种动物》、《4.给动物建个家》、《5.观察鱼》、《6.给动物分类》。两个单元总计13 个教学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容。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成世界的物体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为此,“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像所有的生物一样,动物具有独特的外部结构,

能帮助自己实现生命的功能,感知周围的生活环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动物”单元首先从唤醒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开始,经过寻访校园里的动物,对动物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对蜗牛和鱼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和生存环境的细致观察,丰富对动物某些共同特征的理解,最后一课给动物分类的活动,则是从研究方法上给学生们以启示。 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位置。尽管这些活动主要是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展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分重要。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大多为六、七岁,他们对物体的认识主要围绕质量、体积、状态等表观特征展开。在面对一个物体时,一年级学生大多可以说出其最明显的特征,如黄色的橡皮、透明的玻璃。但是学生大多不会描述那些不显著的特征,如与质量和体积相关的特征。通常,只有当描述物体特征的任务明确指向与质量或体积相关的特征时,学生才能说出哪个更大、哪个更重。尽管一年级学生掌握的词汇有限,不知道如何描述物体的特征,但是他们认识物体的主要困难并不在于不能描述,而是缺乏认识物体的角度,不能从更多角度、更全面地描述物体,无法稳定地从物体的外部特征、质量和体积三方面认识物体。 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是一年级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当学生走出教室

2018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2017年9月,国家恢复在1-2年级单独 开设科学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植物”单元下设:1.我们知道的植物2.观察一课植物3.观察叶4.这是谁的叶 5.植物是“活”的吗 6.校园里的植物 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

础和需要。 “比较与测量”单元下设: 1.在观察中比较 2.起点和终点 3.用手来测量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6.做一个测量纸袋 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 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 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在科学课上,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学会对观察对象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奓山中心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备课 人):曾涓 第一课时我们知道的植物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植物,使学生初步具有研究植物的兴趣。 2、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3、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资料,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难点: 怎样观察、描述植物。 教学准备: 课件、一些植物图片、绿植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认识书上图上的植物。 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中生长着许许多多的植物,人类已经发现的植物有30多万种。 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找找课本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塑料花是植物吗?、 二、认识校园中的一些植物。 我们校园中也有各式各样的植物,看一看你们认识哪些? 校园中的植物,在秋天哪些是落叶的?哪些是不落叶的? 三、课堂小结: 课外选择一种方法种植一种植物,通过画画的方法记录它的生长情况。课后反思: 1 第二课时观察一棵植物 教学目标: 1、观察了解植物是由根、茎、叶等构成的。 2、通过植物构造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等科学能力。 3、通过观察活动,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资料,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教学难点:

怎样观察、描述植物构成。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些植物图片、绿植等。 教学过程: 一、你家里栽培了哪些植物 让学生说一说。 了解植物的构成。 聚焦:我们来观察一颗植物,怎样观察? 探索: (1)出示图片观察:一株完整的植物是有哪些部分组成的? (2)观察自己准备的植物,是否具有植物的这些部分。 (3)通过观察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观察一棵植物。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说说你家里栽培了哪些植物?将你观察到的植物画到《科学活动手册》上。 课后反思: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 1、发现物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难点: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器材准备】 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谜底:橡皮)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 (学生可以从橡皮的颜色、形状、用途来表述自己的理由。)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 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 二、观察物体 (一)观察一个物体

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 (要认真观察) 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 利用眼、鼻、手等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观察(特别提醒学生在未经教师允许的情况下,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板贴: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安全教育)3.教师出示要观察的物体,逐个认识8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4.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征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二)对比观察两个物体 1.刚才大家发现了物体的一些特征,你们想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吗? 2.例如:我们要观察木块有什么特征,可以先将木块与乒乓球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木块是正方体,乒乓球是球形,它们的形状不同,所以说形状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 这种方法叫两两对比观察法。然后把木块再分别与螺母、橡皮、泡沫块、纸片、一次性塑料杯依次比较观察,看你能不能发现木块更多的特征。 3.随机抽取学生表述如何去做。 4.4人一组,通过小组合作,将物体进行两两比较,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发现。 5.怎样详细记录物体的特征呢?我们先来看看活动手册吧! (1)教师示范活动手册的使用:投影展示实物,指导学生先填写日期。(物品名称可替换) (2)指导学生填写记录表格。 以木块为例:把木块与乒乓球对比后发现形状不同,形状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然后填写在记录表上(强调:(1)可以把活动手册最后一页词汇表上的词汇剪下来,粘贴在相应位置,也可直接填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2)边观察边记录,顺序建议是:颜色—形状—气味—是否透明—粗糙程度—轻重,但不强调一定是这个顺序)。 6.交流评价“我的记录”。 (1)请学生到展台展示并介绍“我画的记录”。 (2)学生相互评价观察和记录的是否准确。 (3)教师小结:记录时要真实、准确。 7.出示班级记录表单,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补充班级记录单。

(完整)一年级科学教案

义务教育教科书 科学教案 一年级上册 总述 一、编写目的 (一)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立德树人 (二)落实课程标准,完善教材体系 (三)培养科学素养,应对时代挑战 二、编写依据 (一)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二)以科学教育理论为依据 (三)以教育心理学为依据 (四)以实证研究成果为依据 三、编写原则 (一)教材内容整合化的原则 (二)强调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原则(三)注重科学探究过程,全面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原则(四)面向全体学生,实现教材的弹性和开放性的原则 四、编写思路 (一)内容体系 (二)组织结构

五、教材特色 (一)围绕统一概念的学习进阶构建教材体系 (二)注重科学探究和科学思路的融合,开展探究式学习 (三)注重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之间的联系,倡导跨学科学习(四)注重培养基本的科学伦理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六、一年级上册教材内容说明 一年级教材(上册和下册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主要围绕特征和性质,以学生日常生活接触的事物和现象作为切入点,统整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和工程四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单元与课题的设计。整体上从上册的第一单元“我们爱科学”开始,第一课“走进科学”首先展示给学生包括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的科学和技术世界的概况,第二课“我的感官”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自己身体的感官观察世界,“放大镜”一课引导学生了解需要借助一些工具延伸和拓展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然后逐渐带领学生走进具体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包括身边常见的动植物、物体等、上册结尾“科学擂台——贴画大比拼”引导学生综合上册学习的科学和技术知识进行活泼多样的动物实践。每个单元内容的编排思路是先概括再分述,充分体现以儿童的认知特点为依据。 上册围绕课标中规定的主要概念,设计为“我们爱科学”,“植物”“动物”“物体”单元以及“科学擂台——贴画大比拼”一课。通过各种活动指导学生学习用感觉器官观察物体的方法,认识物体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引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从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并想办法验证假设的能力及愿意合作与交流、喜欢大胆想象、珍爱生命、关心环境的情感态度。“我们爱科学”是本学科的起始单元,以体验为手段。“植物”和“动物”单元设置在上半学期,主要是因为考虑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