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加工实验报告

信息加工实验报告
信息加工实验报告

信息加工模式实验报告

摘要:本次试验的目的是研究在辨别视觉刺激时的加工模式是平行扫描还是系列扫描,被试是西南大学心理系 52名学生,45名女生,7名男生,结果分析得出:实验的结果与前人研究不一致,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的判断比“相同”的判断的反应时要长,不能区分刺激的信息加工模式是平行扫描的结果还是系列扫描。

关键词平行扫描系列扫描反应时辨别视觉刺激

1引言

视觉刺激信息包含许多物理特性,这些特征包括刺激的形状、大小、颜色、空间位置、排列方式及复杂性等。斯顿伯格提出,当两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刺激的出现时,有系列扫描和平行扫描两种信息加工模式。系列扫描是指同时呈现几个刺激特征进行逐一比较,并据此识别判断它们的异同,它受到刺激的复杂性和刺激的数量的多少的影响。而平行扫描是对所有特征进行同时比较,被试的反应时则不受刺激的复杂性和刺激数量的多少的影响。进行平行扫描时,无论是进行“相同”还是“不同”的判断,都要对所有的刺激特征进行同时比较,因此判断“相同”和“不同”的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而进行些列扫描时,判断“不同”则只要找到刺激的一个不同特征就可以做出“不同”的判断,而判断“相同”则要逐一比较刺激的所有特征,因此判断“相同”要比判断“不同”的反应时要长。

2实验

2.1 实验目的

比较估计快闪光和慢闪光呈现时间的准确性

2.2 方法

2.2.1 被试

西南大学2014级心理学部本科学生名,其中男生5名,女生13名。所有被试均为右利手,视力和听力正常。

2.2.2 实验器材

计算机、反应键和PsyKey实验教学系统。

2.2.3 实验程序

试验材料为⑴左右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分别是正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有红、绿、蓝三种颜色,共9种组合,每种呈现5次,共45张图片。⑵是两个特征不同的图形(正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分别组合),即形不同色同、色不同形同和色形都不同。共15种组合,每种呈现3次,共45张图片。90张图片随机呈现。

2.3 试验程序

双击桌面“心仪心理实验平台”图标,弹出登录窗口。选中左侧实验列表中的“平行扫描与系列扫描”,右边呈现实验说明。单击“进入实验”弹出“指导语”窗口。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值)、练习等,也可以单击“开始实验”按钮直接进行实验。

指导语是:这是一个图形识别实验。实验中屏幕将每次同时呈现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的形状和颜色可能完全相同,也可能形状相同颜色不同或者形状不同颜色相同,还可能形状和颜色都不同。请你使用1号反应盒对呈现的每对图形做出判断。若认为两个图形的形状和颜色都相同,请按“+”号键;若认为不符合颜色和形状都相同,则按“-”号键。要求你判断既快又准。当你明白了操作要求后,请点击下面的“开始实验”按钮开始。

实验开始后屏幕逐张呈现图片,每张图片并列两个几何图形,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被试按指导语要求对呈现的图片做出反应。程序将自动记录反应时。做完45张后可休息片刻,然后再做另外45张。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

2.3 结果

被试在不同情况下估计时间误差绝对值数据汇总求平均值,结果见图1

图1 相同反应的反应时—不同反应平均反应时柱形图

根据图一可以看出,相同反应和不同反应的平均反应时不同,进一步对所有被试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 检验。

表1 配对样本T 检验

源t df sig

相同反应的反应

—不同反应平均反应时-1.231 51 0.224

结果显示两种反应时不存在显著差异。

结果表明两者反应时不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前人的认为的全系列扫描,则相反应时和不同的反应时应该不同。根据平行扫描加工模式(是指当几个刺激同时呈现时,人对同时呈现的几个刺激特征的比较是同时进行的,并以此来对刺激进行识别,判断它们是否相同)和系列扫描(是指几个刺激同时呈现时,人对同时呈现的几个刺激的特征进行逐一比较,据此识别刺激信息,判断它们是否相同)本实验结果验证了平行扫描加工模式,未验证全系列扫描结果表明两者反应时不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前人的认为的全系列扫描,则相反应时和不同的反应时应该不同。本实验结果验证了平行扫描加工模式,未验证全系列扫描。

3讨论

平行扫描(parallel scanning)加工模式:是指当几个刺激同时呈现时,人对同时呈现的几个刺激特征的比较是同时进行的,并以此来对刺激进行识别,判断它们是否相同。系列扫描(serial scanning)加工模式:是指几个刺激同时呈现时,人对同时

呈现的几个刺激的特征进行逐一比较,据此识别刺激信息,判断它们是否相同。

个人与全体被试在判断“相同”与“不同”的正确平均反应时的长短不同,但是结果未达到显著差异。说明试验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被试在判断时采取的策略是不同的。实验结果与前人研究不一致,被试可能由于多次试验存在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不能完全按照指导语进行正确实验,导致实验结果数据的不真实,实验的结果有偏差。

本实验要求被试又快又好,但在肖崇好和黄希庭(2001)的研究中发现,“要求被试快速反应”和“要求被试准确反应”这两个判断标准对被试的反应时是有影响的,这说明不同判断标准下被试所采取的短时记忆信息存储方式不同,算是记忆信息提取也不是以搜索为基础的。这是本实验没有注意到的一个额外变量,对被试的判断标准没有明确,后续实验中,可以考虑这一变量对结果的影响,修改实验设计。

本实验的结果并没有证明Sternberg的结论,这可能是因为被试与以往被试不同,并且被试完成实验的态度也影响着实验结果。想要真正探究其模型,需要更多的被试,更多变量的实验设计,加之以认知神经科学的技术,才能达到目的。以后的实验,可以结合前人的研究,加以现代化的技术,真正探究信息加工的模型。

5 结论

实验结果不符合Sternberg的结论,被试并没有采取系列全扫描的方式,反而用的是平行扫描加工模式进行信息加工。建议本实验在收集被试反应时时,要更加细化。实验需要收集判断完全相同图形,完全不同,部分相同的反应时三种数据。若完全相同图形与完全不同图形,所用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且均与部分不相同的时间有显著差异。如果三种数据都无显著性差异,则证明当记忆集小于3时,是平行扫描加工。

4参考文献

1.王甦、汪圣安(1992).认知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肖崇好、黄希庭(1999).短时记忆提取机制研究。心理科学,22(4),302-304。

3.肖崇好、黄希庭(2001).影响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因素研究。心理学探新,2001,

21(3),17-19

心理学部实验报告形式审查表格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实验报告机电本科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实验报告机电本科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特种加工》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实验报告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 实验老师 实验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操作与编程实验 实验设备 ⒈数控快速走丝电火花切割机床DK7725、DK7732Z6 实验材料 ⒈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可加工各种金属以及高硬度、高强度、高韧性、高脆性的导电材料,如淬火钢、硬质合金和金属陶瓷等。实验采用的工件材料为:2~3mm厚钢板(或不锈钢板)。 ⒉线切割所用的电极丝多为钼丝、钨钼丝以及铜丝,其直径很小,约为25 .0 mm。板厚小.0mm。实验所用的电极丝为钼丝,18 06 .0 ~ 于5㎜。 实验步骤 ⒈在教师指导下熟悉设备的基本组成及操作要点,熟悉仪器使用方法。 ⒉根据零件的形状和尺寸要求,编写线切割加工程序。 ⒊开启微机电源开关。 ⒋手工键盘输入加工程序,仿真、观察图形,检查加工程序、加工条件等正确与否。若有错误应及时检查、修改,直到合格为止。 ⒌安装电极丝与工件,调节电极丝到预定切入位置。高频脉冲电源正端接工件,负端接电极丝 (注意:电极丝不可接触工件) 。

⒍切割前先将“+”、“-”电极短路,打开高频电源开关,选择适当的短路电流(一般每只功率管的平均电流不得超过2A)。 ⒎加工时先根据工件的状况(例如:工件材料、厚度、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等)选择电参数,再调节进给速度,使加工电流达到短路时的75~85%,当调整合适时,电流表指示基本稳定。 ⒏按操作规定进行加工。 ⒐加工结束,依次关闭脉冲电源、液泵开关、运丝开关,最后关闭总电源。清洁工件,清洁机床,清点工具。按图纸要求检查被加工的工件尺寸,观察表面质量,填写实验报告。

工作报告之数控铣床实验报告

数控铣床实验报告 【篇一:数控铣床实验报告】 数控铣床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 1、熟悉数控实训车间安全管理规定; 2、了解数控铣床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工作方法,学会正确的操作铣床; 3、熟练掌握系统面板及操作界面的使用; 、 4、掌握数控机床编程方法。 二、实训设备与材料: 铣床:大连xd-40a 刀具:平底铣刀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 刀具:平口虎钳 材料:石蜡、木板 绘图工具:autocad绘图软件 ~ 三、实训内容: 1、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了解数控铣床的结构特点,铣床的工作原理及其工作方法。 2、学会编辑并运行程序,最后加工成品。

四、操作步骤: 1、用autocad绘图软件绘出工件模型,并标出各点坐标。 2、对刀,并设定工作坐标系。 3、编写程序,在程序编辑模式下输入程序 4、用计算机仿真,若仿真结果出现错误,则需要再次修改程序,直至结果正确。此时需重新启动数控面板,接着重复步骤2。若仿真结果与所期望的图形一致,则新启动数控面板,接着重复步骤2。 ) 5、切削加工。 6、工件完成后将x、y、z轴复位。接着关闭数控面板电源,再关闭铣床电源。 五、操作注意事项: 1、在对刀过程中xyz轴向一定要清楚,头晕或状态不好时不要去操作操作机床,以免发生意外。在对刀过程中手摇器倍率要调节好,靠近工件的时候一定要把倍率调小,这样可以保证安全和确保更高的对到精确度。 2、操作时要注意刀具有半径补偿,故设计零件时要注意临界值,并注意刀补的方向。 3、铣床操作过程中出现警报时,要及时查找出错原因,切忌不可重启机子解决此问题,否则将出现同样情况。 4、编辑完程序后需要在模拟后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加工,在模拟完后要进行加工时务必要先清零,而且要保证回零完全。 六、附录 * 哑铃程序:

UG加工实验报告范本

. 计算机辅助设计 UG加工仿真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2015年11月27日 前言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学期对UG.NX8.0的学习最终对14个模型进行各自不同特点的加工,对各种工序的创建,包括刀具的创建、集合体的创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等。最后需要自己在Pore中自己进行一个建模再导入UG中进行加工。在每个模型加工过程中进行截图保存最终建立文档。 二实验原理: UG是计算机辅助制造的一种,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最流行的一种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软件之一。它集合了概念计,绘图,工程设计,分析与加工制造功能,实现了优化设计与产品生产的过程的组合。现在广泛用于机械,汽车,模具,航空航天医疗仪器等各种行业。UGNX由多个模块组成,使用这些模块可以实现工业设计。绘图,装配,辅助制造,加工和分析的一体化生产过程。NX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且高集成的CAD\CAM\CAE高端软件之一,是siemens plm software公司的高端产品。

目录 1.对如图所示的零件加工 (5) 2.对如图所示零件进行加工 (7) 3.对如图所示零件进行加工 (9) 4.对如图零件进行加工 (11) 5.对如图零件进行加工 (12) 6.对如图零件进行加工 (14) 7.对如图零件进行加工 (16) 8.对如图零件进行加工 (19) 9.对如图零件进行加工 (20) 10.对如图零件进行加工 (22) 11.对如图零件进行加工 (24) 12.对如图零件进行加

工 (26) 13.对如图零件进行加工 (28) 14.对如图零件进行加工 (29) 15.个人作业 (32)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35)

北航金工实习报告

北航金工实习报告 金工:各种金属加工工作的总称。下面是整理的北航金工实习报告,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北航金工实习报告篇1历时将近一个月的金工实习已经结束,回望这一个月来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挥之不去。略记各项,以待后日堪鉴。 金工实习的第一项是数控铣。在数控铣中,主要编写了一些G代码,对如何控制数控机床对工件进行各种形状的加工有了初步的了解。 第二项是特种加工。特种加工主要是利用激光进行线切割,学会了对图形进行线切割处理的方法。亲眼见到自己刻画的图形被激光刻印出来时,既兴奋又喜悦。 第三项是机器人。历时一天半,我们小组的成果是“蝎子仿生机器人”。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例如机械结构的组成、连接与装配,运动的传递、实现,自由度的控制,伺服电机的特性以及Arduino 程序的编写。 第四项是3D打印。七层正交同心圆环,各层皆可动,外侧雕刻四字:梅兰竹菊。虽然最后出了一点小状况,但是成果还是做出来了。摆弄着这个有趣的小玩意,甚是开心。 第五项是焊接。焊接主要分为熔焊,压焊,钎焊三大类,我们主要接触的是熔焊。这个项目是第一个受了一点小伤的项目,上午焊接时左手未戴手套,所以有些晒伤,但并无大碍。提醒后来者注意双手均戴手套。

第六项是车辆工程。了解了车辆的很多内部结构,也认识了很多车标(只记住了两三个/笑哭)。 第七项是VR——虚拟现实。这是我第一次切身体验到VR,我们用VR 交互实现了虚拟的拆装。还体验到了AR——增强现实,通过控制一些方块来实现虚拟的房屋构型,这将极大地方便人们对一些事物进行设计。 第八项是铸造。铸造是将熔融金属放入铸型当中,冷却凝固后获得铸件的工艺方法。主要分为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两大类。“我在东北玩泥巴”,上午和下午分别制作了两个模具,实际了解到了拔模斜度的作用和铸造时最大斜面的处理原理。 第九项是车工。车床主要用以加工各种机器零件上的回转表面。车床可以加工八种回转表面:外圆,内孔,内外圆锥面,端面,沟槽,螺纹,成型面和滚花。站立一天半制作出了锤柄,最终看到成果的时候心底是非常喜悦的。“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车出这个锤柄可累了,需要掌握很多车工技术,还要懂得如何抛光,一步都怠慢不得。 第十项是钳工。钳工主要是把工件通过老虎钳或者平头钳装夹在操作台上,使用锉刀,锯,钻头,砂纸进行加工。这个应该是最累的一个工种了。纯靠人力硬是用锉刀挫削工件。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一个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笑脸。最后打孔时偏了一点点,但是瑕不掩瑜,最终和锤柄装配起来以后异常精美,简直是巧夺

数控数控铣床加工实验报告

数控数控铣床加工实验报告班级机械姓名 学号同组人员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ZXK-35型数控铣床的基本组成与操作。 2、?学习数控车床加工零件编程设计。 3、?掌握机床操作面板的使用。? 4、掌握机床的基本操作,如装夹工件,对刀等。 二. 实验设备 1、ZXK-35型数控铣床一台 2、平面立铣刀一把? 3、铝制四方工件一件 4、台虎钳装夹座一台 三. 实验步骤 1、了解ZXK-35型数控铣床的主要结构布置。

(1) 刀具安装 刀具安装:利用两个开口扳手卡住主轴切口与锁嘴螺母,反向使力,可以将刀具取出;将所需使用的刀具的刀柄套入锁嘴中,留出适当的长度;按照类似上面取出刀具的方法,可以将刀柄夹紧,完成刀具的安装。 (2) 对刀操作 对刀操作:通过刀具试触工件样品两对边边缘,读入相应位置坐标,可以得出相应的X 、Y 轴的对刀零点,Z 轴对刀采用正转的刀具Z 轴下降到触碰到工件的坐标值为Z 轴零点。 载入相应数据到控制面板,完成机床的工件坐标零点设置。 数控面板 装夹 座 主 轴 刀 具 扫屑气 枪 工件

2、数控系统操作面板的熟悉及操作。 (1)机床MDI操作 MDI操作是可以简单输入编程指令,运行机床,试看机床对刀或者检测编程的正确安全性。 (2)主轴转速调节 主轴转速可以通过右边的旋钮调节对应转速。 (3)机床坐标移动的正确操作方法。 可以通过转动手轮或者使用数控面板上X/Y/Z按键。 3、编写零件加工程序 在铣床控制面板中新建一个程序名,将需要加工的零件程序编写到控制面板内。 G17G90G54 T1D1 M03S500F100 G00Z2X0Y0 X-30 Y-25 G01Z-1

数控铣床加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数控铣床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了解零件数控加工的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方法。 3、掌握用数控铣床加工零件的工艺过程。 (二)实验内容及安排 1)实验前仔细阅读本实验指示书的内容。 2)教师讲解数控铣床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演示数控铣床操作过程。 3)学生进行程序传输和机床操作,完成零件加工。 (三)实验设备 1)数控铣床。 2)由10台计算机组成的局域网。 3)与机床通讯用计算机5台。 (四)数控铣床的组成 数控铣床的基本组成见图1,它由床身、立柱、主轴箱、工作台、滑鞍、滚珠丝 杠、伺服电机、伺服装置、数控系统等组成。 床身用于支撑和连接机床各部件。主轴箱用于安装主轴。主轴下端的锥孔用于安装铣刀。当主轴箱内的主轴电机驱动主轴旋转时,铣刀能够切削工件。主轴箱还可沿立柱上的导轨在Z向移动,使刀具上升或下降。工作台用于安装工件或夹具。工作台可沿滑鞍上的导轨在X向移动,滑鞍可沿床身上的导轨在Y向移动,从而实现工件在X和Y向的移动。无论是X、Y向,还是Z向的移动都是靠伺服电机驱动滚珠丝杠来实现。伺服装置用于驱动伺服电机。控制器用于输入零件加工程序和控制机床工作状态。控制电源用于向伺服装置和控制器供电。 (五)数控铣床加工说明 1.机床手动操作及手轮操作 (1)手动:选择手动功能键(FANUC系统为功能旋钮“手动”档)(见附图), 然后按动方向按键+X +Y +Z –X –Y –Z,使机床刀具相对于工作台向坐标轴某一 个方向运动。 (2)手轮:选择手轮(单步)功能键(FANUC系统为功能旋钮“手轮”档)(见 附图),然后选择运动方向,KND系统为X Y Z方向按键,FANUC系统为方向旋钮。 2.回零操作 (1)零前准备:用手轮方式将工作台,尤其是刀轴移动至中间部位。(Z向行 程较小,只有100mm,多加注意) (2)零操作:选择回零按键,(FANUC系统为功能旋钮指向回零)。点动+X+Y+Z 按键(FANUC系统为按住+X +Y +Z按键),等待系统自动回零。 3.程序传输 FANUC系统: ①功能旋钮指向“编辑”功能,点击“PROG”按键; ②依次选择屏幕下方“操作”、“READ”、“EXEC”软键,等待程序输入;

特种加工技术

第7章特种加工技术 7.1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是电火花加工的一个分支,是一种直接利用电能和热能进行加工的工艺方法,它用一根移动着的导线(电极丝)作为工具电极对工件进行切割,故称线切割加工。线切割加工中,工件和电极丝的相对运动是由数字控制实现的,故又称为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简称线切割加工。 7.1.1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机床的分类与组成 1、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机床的分类 (1)按走丝速度分:可分为慢速走丝方式和高速走丝方式线切割机床。 (2)按加工特点分:可分为大、中、小型以及普通直壁切割型与锥度切割型线切割机床。 (3)按脉冲电源形式分:可分为RC电源、晶体管电源、分组脉冲电源及自适应控制电源线切割机床。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机床的型号示例 2、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机床的基本组成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机床可分为机床主机和控制台两大部分。 图8-1 快走丝线切割机床主机 1)控制台 控制台中装有控制系统和自动编程系统,能在控制台中进行自动编程和对机床坐标工作台的运动进行数字控制。 2)机床主机 机床主机主要包括坐标工作台、运丝机构、丝架、冷却系统和床身五个部分。图8-1为快走丝线切割机床主机示意图。 (1)坐标工作台它用来装夹被加工的工件,其运动分别由两个步进电机控制。

(2)运丝机构它用来控制电极丝与工件之间产生相对运动。 (3)丝架它与运丝机构一起构成电极丝的运动系统。它的功能主要是对电极丝起支撑作用,并使电极丝工作部分与工作台平面保持一定的几何角度,以满足各种工件(如带锥工件)加工的需要。 (4)冷却系统它用来提供有一定绝缘性能的工作介质——工作液,同时可对工件和电极丝进行冷却。 7.1.2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的加工工艺与工装 1、数控电火花线切割的加工工艺 线切割的加工工艺主要是电加工参数和机械参数的合理选择。电加工参数包括脉冲宽度和频率、放电间隙、峰值电流等。机械参数包括进给速度和走丝速度等。应综合考虑各参数对加工的影响,合理地选择工艺参数,在保证工件加工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1)电加工参数的选择 正确选择脉冲电源加工参数,可以提高加工工艺指标和加工的稳定性。粗加工时,应选用较大的加工电流和大的脉冲能量,可获得较高的材料去除率(即加工生产率)。而精加工时,应选用较小的加工电流和小的单个脉冲能量,可获得加工工件较低的表面粗糙度。 加工电流就是指通过加工区的电流平均值,单个脉冲能量大小,主要由脉冲宽度、峰值电流、加工幅值电压决定。脉冲宽度是指脉冲放电时脉冲电流持续的时间,峰值电流指放电加工时脉冲电流峰值,加工幅值电压指放电加工时脉冲电压的峰值。 下列电规准实例可供使用时参考: (1)精加工:脉冲宽度选择最小档,电压幅值选择低档,幅值电压为75V左右,接通一到二个功率管,调节变频电位器,加工电流控制在0.8~1.2A,加工表面粗糙度Ra≤2.5um。 (2)最大材料去除率加工:脉冲宽度选择四~五档,电压幅值选取“高”值,幅值电压为100V左右,功率管全部接通,调节变频电位器,加工电流控制在4~4.5A,可获得 1002 mm/min左右的去除率(加工生产率)。(材料厚度在40~60mm左右)。 (3)大厚度工件加工(>300mm):幅值电压打至“高”档,脉冲宽度选五~六档,功率 管开4~5个,加工电流控制在2.5~3A,材料去除率>30 2 mm/min。 (4)较大厚度工件加工(60~100mm):幅值电压打至高档,脉冲宽度选取五档,功率管 开4个左右,加工电流调至2.5~3A,材料去除率50~60 2 mm/min。 (5)薄工件加工:幅值电压选低档,脉冲宽度选第一或第二档,功率管开2~3个,加工电流调至1A左右。 注意,改变加工的电规准,必须关断脉冲电源输出,(调整间隔电位器RP1除外),在加工过程中一般不应改变加工电规准,否则会造成加工表面粗糙度不一样。 2、机械参数的选择 对于普通的快走丝线切割机床,其走丝速度一般都是固定不变的。进给速度的调整主要是电极丝与工件之间的间隙调整。切割加工时进给速度和电蚀速度要协调好,不要欠跟踪或跟踪过紧。进给速度的调整主要靠调节变频进给量,在某一具体加工条件下,只存在一个相应的最佳进给量,此时钼丝的进给速度恰好等于工件实际可能的最大蚀除速度。欠跟踪时使加工经常处于开路状态,无形中降低了生产率,且电流不稳定,容易造成断丝,过紧跟踪时容易造成短路,也会降价材料去除率。一般调节变频进给,使加工电流为短路电流的0.85倍左右(电流表指针略有晃动即可)。就可保证为最佳工作状态,即此时变频进给速度最合理、加工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实验报告材料(机电本科)1

石油化工学院 《特种加工》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实验报告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 实验老师 实验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操作与编程实验 实验设备 ⒈数控快速走丝电火花切割机床DK7725、DK7732Z6 实验材料 ⒈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可加工各种金属以及高硬度、高强度、高韧性、高脆性的导电材料,如淬火钢、硬质合金和金属瓷等。实验采用的工件材料为:2~3mm厚钢板(或不锈钢板)。 ⒉线切割所用的电极丝多为钼丝、钨钼丝以及铜丝,其直径很小,约为 .0 mm。板厚小于5㎜。 .0mm。实验所用的电极丝为钼丝,18 06 .0 ~ 25 实验步骤 ⒈在教师指导下熟悉设备的基本组成及操作要点,熟悉仪器使用方法。 ⒉根据零件的形状和尺寸要求,编写线切割加工程序。 ⒊开启微机电源开关。 ⒋手工键盘输入加工程序,仿真、观察图形,检查加工程序、加工条件等正确与否。若有错误应及时检查、修改,直到合格为止。 ⒌安装电极丝与工件,调节电极丝到预定切入位置。高频脉冲电源正端接工件,负端接电极丝 (注意:电极丝不可接触工件) 。 ⒍切割前先将“+”、“-”电极短路,打开高频电源开关,选择适当的短路电流(一般每只功率管的平均电流不得超过2A)。 ⒎加工时先根据工件的状况(例如:工件材料、厚度、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等)选择电参数,再调节进给速度,使加工电流达到短路时的75~85%,当调整合适时,电流表指示基本稳定。 ⒏按操作规定进行加工。 ⒐加工结束,依次关闭脉冲电源、液泵开关、运丝开关,最后关闭总电源。清洁工件,清洁机床,清点工具。按图纸要求检查被加工的工件尺寸,观察表面质量,填写实验报告。

数控加工与编程实验报告

数控加工与编程实训报告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数控加工与变成实习》是机械设计组织及其自动化专业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一次重要的实践环节;也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专业课之一,对实际应用能力要求很高,该实习目的是通过实践方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消化数控机床基本内容,了解数控系统组成,深化系统控制原理和方法,通过设计和调试,掌握各种功能的实现方法,为今后从事数控邻域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通过实训使了解数控机床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数控车床的功能及其操作使用方法,熟悉数控车床对零件加工的基本过程和一些常见的数控加工工艺知识,掌握常用功能代码的作用,掌握简单零件的手工编程方法,掌握工件装夹及对刀方法,加深有关刀具知识和加工工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操作加工能力,熟练完成典型零件的自动加工。实训过程中,通过接受有关的安全文明生产知识、劳动纪律及安全生产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使学生适应当前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在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要求: 1、了解数控车床的工作原理,主要组成结构及其作用。 2、熟悉数控机床对零件加工一些常见的数控加工工艺知识。 3、掌握工件装夹及对刀方法。 4、掌握简单零件加工程序的编制和输入方法。 5、掌握数控车床的操作方法及安全技术,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6、掌握数控机床对零件自动加工的基本过程。 三、数控机床安全操作规程 1、实训前的安全注意事项 1)学生进入实训室学习,必须经过安全文明生产和数控车床操作规程的学习。 2)进入实训场地后,应服从安排,不得擅自启动或操作数控机床。 3)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及防护镜,不许穿高跟鞋、拖鞋上岗,不允许戴手套和围巾 操作数控机床,也不允许扎领带。 4)开机前,要检查车床电气控制系统是否正常,润滑系统是否畅通、油质是否良好,各操 作手柄是否正确,工件、夹具及刀具是否已夹持牢固,检查冷却液是否充足,然后开慢 车空转3~5分钟,检查各传动部件是否正常,确认无故障后,才可正常使用。 5)不要在数控机床周围放置障碍物,工作空间应足够大。 6)上机操作前应熟悉数控机床的操作说明书,数控车床的开机、关机顺序,一定要按照机 床说明书的规定操作。

特种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特种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特种加工技术课程代码:0110039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职业训练课 课程类型:A类(纯理论课)/ B类(理论+实践课)/C类(纯实践课)是否为精品课程:院级精品课/省级精品课/国家级精品课/院内一般课程 总学时:××(理论学时数:××,实践学时数:××)学分:××分 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课程。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了解电火花加工、电化学加工、超声加工、激光加工、电子束和离子束加工以及化学加工、磨料加工等特种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设备,工艺规律,主要特点和适用范围,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本课程以《机械制造技术》的学习为基础,同时与《CAD/CAM 技术》和《逆向工程技术》两门课程相衔接。学好本课程也可为学生提供将来从事机械设计制造等相关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训学生的加工机床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培养职业技术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较熟练的使用机床的全部功能完成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加工。初步具备在现场分析、处理工艺及程序问题的能力。应当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教学内容以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真实工作任务作为依据,分析特种加工技术的生产过程,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突出工学结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强调将职业道德渗透到课程,按照职业活动选择教学内容,按照行动体系序化教学内容。深入调查相关岗位人员工作过程中应该掌握的具体技术和技能要求,将相关专业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及操作技能进一步细化并落实到对应程教学和实训教学环节中。并将相关联的知

特种加工实训报告

特种加工实训报告 院系:工学部 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班级:11机自A5班 学号:20114817177 姓名:韩旭 指导老师:杨浩泉 完成日期:2014年12月13日

一、电火花线切割工作原理与特点 电火花线切割工作原理:如图1a、b为往复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工艺及机床的示意图。利用细钼丝4作工具电极进行切割,贮丝筒7使钼丝作正反向交替移动。加工能源由脉冲电源3供给,工件接脉冲电源正极,钼丝接负极。电极丝与工件之间保持一定的轻微接触压力,才形成火花放电。加工时,在电极丝和工件之间浇注工作液介质,工作台在水平面两个坐标方向各自按预定的控制程序,根据火花间隙状态作伺服进给移动,从而合成各种曲线轨迹,把工件切割成形。 1.工作原理 1-绝缘底板 2-工件 3-脉冲电源 4-钼丝 5-导向轮 6-支 7-贮丝筒 电火花线切割的特点: (1)以0.03~0.35mm的金属线为电极工具,不需要制造特定形状的电极,加工材料为导体或半导体的材料,无论硬度如何。 (2)虽然加工的对象主要是平面形状,但是除了内侧圆角(直径是金属线半径加放电间隙)等个别限制外,任何复杂的开头都可以加工。 (3)轮廓加工所需加工的余量少,能有效地节约贵重的材料。 (4)电极丝损耗小,加工精度高。(高速走丝切割采用低损耗脉冲电源,加工精度能达到0.01~0.02mm;慢速走丝线切割采用单向连续供丝,在加工区总是保持新电极丝加工,加工精度达到0.002~0.005mm) (5)依靠微型计算机控制电极丝轨迹和间隙补偿功能,同时加工凹凸两种模具时,间隙可任意调节。 (6)采用乳化液或去离子水作工作液,不会引燃起火,可以昼夜无人连续加工。 (7)任何复杂开头的零件,只要能编制加工程序就可以进行加工,因而很适合小批零件和试制品的生产加工,加工周期短,应用灵活。 (8)采用四轴联动,可加工上,下面异形体,形状扭曲曲面体,变锥度和球形等零件。 二、所使用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 此次电火花线切割实训所使用的机床是往复高速走丝线切割机床,由北京阿奇夏米尔工业电子有限公司制造,型号是FW12P,电压是“3/PE~380V”,频率是“50/60Hz”,功率是“2kVA”,如图2所示:

数控机床仿真模拟加工实验报告

数控机床仿真模拟加工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熟悉典型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宇龙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的特点及其应用; 2、通过软件系统仿真操作和编程模拟加工,进一步熟悉实际数控机床操作,提高编写和调试数控加工程序的能力。 3、了解如何应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进行加工过程预测,以及验证数控加工程序的可靠性、防止干涉和碰撞的发生。 实验基本原理 宇龙数控加工仿真软件是模拟实际数控机床加工环境及其工作状态的计算机仿真加工系统;应用该软件,可以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实际的数控机床操作和数控加工全过程。本实验在熟悉软件的用户界面及使用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典型零件进行机床仿真操作运行和零件数控编程模拟加工,从而预测加工过程,验证数控加工程序的可靠性、防止干涉和碰撞的发生。 实验内容及过程 本实验通过指导老师讲解和自己的实际操作练习,分两个阶段完成实验任务;具体如下: 一、初步熟悉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的用户界面及基本使用方法: 通过实际练习,了解应用宇龙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系统进行仿真加工操作的基本方法,包括: 如何选择机床类型; 如何定义毛坯、使用夹具、放置零件; 如何选择刀具; FANUC 0i 数控系统的键盘操作方法; 汉川机床厂XH715D加工中心仿真操作方法等。 二、针对汉川机床厂XH715D数控加工中心,应用宇龙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对凸轮零件进行机床仿真操作运行和数控编程模拟加工: 凸轮零件图如下所示:

机床仿真操作运行和数控编程模拟加工过程如下: 1、机床开启 启动数控铣系统前必须仔细检查以下各项:1.所有开关应处于非工作的安全位置;2.机床的润滑系统及冷却系统应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3.检查工作台区域有无搁放其他杂物,确保运转畅通。之后打开数控机床的电器总开关,启动数控车床。 2、机床回参考点 启动数控铣系统后,首先应手动操作使机床回参考点。将工作方式旋钮置于“手动”,按下“回参考点”按键,健内指示灯亮之后,按“+X”健及“+Z”键,刀架移动回到机床参考点 3、设置毛坯,并使用夹具放置毛坯 通过三爪卡盘将工件夹紧。 4、选择刀具并安装

【实验报告】塑料成型加工技术实验报告范文

塑料成型加工技术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注塑成型工艺中各参数如塑件材料、成型压力、温度、注射速度、浇注系统等因素对其成型质量的影响大小。 2、了解塑件各种成型缺陷的形成机理,以及各工艺参数对各种缺陷形成的影响大小。 3、初步了解注塑成型分析软件Moldflow的各项功能及基本操作。 4、初步了解UG软件三维建模功能。 5、初步了解UG软件三维模具设计功能。 二、实验原理 1、Moldflow注塑成型分析软件的功能十分齐全,具有完整的分析模块,可以分析出注塑成型工艺中各个参数如塑件材料、成型压力、温度、注射速度、浇注系统等因素对成型质量的影响,还可以模拟出成型缺陷的形成,以及如何改进等等,还可以预测每次成型后的结果。 2、注射成型充填过程属于非牛顿体、非等温、非稳态的流动与传热过程,满足黏性流体力学和基本方程,但方程过于复杂所以引入了层流假设和未压缩流体假设等。最后通过公式的分析和计算,就可以得出结果。 三、实验器材 硬件:计算机、游标卡尺、注塑机、打印机 软件:UG软件、Moldflow软件 四、实验方法与步聚

1、UG软件模型建立和模具设计(已省去); 2、启动Moldflow软件; 3、新建一个分析项目; 4、输入分析模型文件; 5、网格划分和网格修改; 6、流道设计; 7、冷却水道布置; 8、成型工艺参数设置; 9、运行分析求解器;10、制作分析报告 11、用试验模具在注塑机上进行工艺试验(已省去); 12、分析模拟分析报告(省去与实验结果相比较这一步骤);13、得出结论 五、前置处理相关数据1.网格处理情况 1)进行网格诊断,可以看到网格重叠和最大纵横比等问题;2)网格诊断,并依次修改存在的网格问题;3)修改完后,再次检查网格情况。 2.材料选择及材料相关参数 在在方案任务视窗里双击第四项材料,弹出如图材料选择窗 可直接选常用材料,也可根据制造商、商业名称或全称搜索 3. 工艺参数设置 双击方案任务视窗里的“成型条件设置”,这里直接用默认值。 4. 分析类型设置(1)最佳浇口位置分析 分析结果: 理论最佳浇口在深蓝色区,但实际选浇口位置还需根据模具结构设计等综合因素考虑。在方案任务视窗里双击第三项,弹出选择分析系列窗口,选择浇口分析,最后选择如图位置。

特种加工课程教学大纲

《特种加工》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03631012 课程名称:特种加工 英文名称:Nontraditional Machining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28 实验学时:4 上机学时:0 课外学时:0 学分:2 适用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计算机辅助制造与数控加工专业方向) 先修课程:工程制图、金属材料及加工、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数控加工技术。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特种加工是指传统的切削加工以外的新的加工方法,是一门利用电能、化学能、光能、声能、水能来实现零件加工的,它具有以柔克刚的特点,是现代加工业中不可缺少的加工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许多难加工材料不断出现,许多复杂的、例如大型复杂模具等零件的加工要求越来越高,各种特种加工方法在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了适应特种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需要,有必要开设“特种加工”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特种加工的概念与特点;常见的特种加工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特种加工与精密加工的基本概念、特点,掌握常见特种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应用范围,为今后应用打下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特种加工的特点。 2. 掌握常见特种加工加工方法的原理、特点、应用范围。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概论 主要介绍特种加工的发展历史、工艺特点和特种加工的分类。 2.电火花加工(在《模具设计与制造A》中讲授) 了解电火花加工机理、特点、放电间隙特征、加工过程的控制以及检测;掌握电火花成型加工的原理、机床的组成、工艺方法和实际应用。 3.电火花线切割(在《模具设计与制造A》中讲授) 掌握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原理、机床的组成、工艺方法和实际应用。 4.电化学加工 了解电化学加工的原理;掌握电解加工的基本原理、机床的组成、工艺方法和实际应用;掌握电解机械复合加工的基本原理、机床的组成、工艺方法和实际应用;掌握电铸加工的基本原理、机床的组成、工艺方法和实际应用。 5.激光加工 了解激光加工的基本原理;掌握激光加工设备的组成、加工工艺和实际应用。

UG加工实验报告范本

计算机辅助设计 UG加工仿真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2015年11月27日

前言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学期对UG.NX8.0的学习最终对14个模型进行各自不同特点的加工,对各种工序的创建,包括刀具的创建、集合体的创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等。最后需要自己在Pore中自己进行一个建模再导入UG中进行加工。在每个模型加工过程中进行截图保存最终建立文档。 二实验原理: UG是计算机辅助制造的一种,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最流行的一种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软件之一。它集合了概念计,绘图,工程设计,分析与加工制造功能,实现了优化设计与产品生产的过程的组合。现在广泛用于机械,汽车,模具,航空航天医疗仪器等各种行业。UGNX由多个模块组成,使用这些模块可以实现工业设计。绘图,装配,辅助制造,加工和分析的一体化生产过程。NX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且高集成的CAD\CAM\CAE高端软件之一,是siemens plm software公司的高端产品。

目录 1.对如图所示的零件加工 (4) 2.对如图所示零件进行加工 (6) 3.对如图所示零件进行加工 (8) 4.对如图零件进行加工 (10) 5.对如图零件进行加工 (11) 6.对如图零件进行加工 (13) 7.对如图零件进行加工 (15) 8.对如图零件进行加工 (17) 9.对如图零件进行加工 (18) 10.对如图零件进行加工 (20) 11.对如图零件进行加工 (22) 12.对如图零件进行加工 (24) 13.对如图零件进行加工 (26) 14.对如图零件进行加工 (27) 15.个人作业 (29)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32)

特种加工技术

特种加工技术 摘要:传统的机械加工已有很久的历史,它对人类生产和物质文明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例如18世纪70年代就发明了蒸汽机,但苦于制造不出有配合要求、高精度的蒸汽机气缸,无法推广应用。直到有人创造出和改进了气缸镗床,解决了蒸汽机主要部件的加工工艺,才使蒸汽机获得广泛应用,引起了世界性的第一次产业革命。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了加工方法对新产品的研制、推广和社会经济等起着多么重大的作用。随着新材料、新结构的不断出现,情况将更是这样。 但是从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在这段长达150多年都靠机械切削加工(包括磨削加工)的漫长年代里,并没有产生特种加工的迫切要求,也没有发展特种加工的充分条件,人们的思想一直还局限在自古以来传统的用机械能量和切削力来除去多余的金属,以达到加工要求这一框框之内。 直到1943年,前苏联鲍、洛、拉扎林柯(B.P.JlaaaJieHKO)夫妇研究开关触点遭受火花放电腐蚀损坏的有害现象和原因,发现电火花的瞬时高温可使局部的金属熔化、气化而被蚀除掉,开创和发明了变有害的电蚀为有用的电火花加工方法,用铜杆在淬火钢上加工出小孔,可用软的工具加工任何硬度的金属材料,首次摆脱了传统的切削加工方法,直接利用电能和热能来去除金属,获得“以柔克刚”的效果。 关键词; 机械加工, 高精度, 新材料, 机械能量 引言:特种加工技术是直接利用电能、热能、声能、光能、电化学能、化学能及特殊机械能等多种能量或其复合能量以实现材料切除的加工方法。其研究范围是电加工、高能束流(激光束、电子束、离子束、高压水束)加工、超声波加工及多能源复合加工。 正文; 目前,这一技术正向着自动化、柔性化、精密化、集成化、智能化和最优化方向发展,在已有的工艺不断完善和定型的同时,新的特种加工技术不断涌现,如快速原形制造技术、等离子体熔射成形工艺技术、在线电解修整砂轮镜面磨削技术、实变场控制电化学机械加工技术、三维型腔简单电极数控电火花仿铣技术、电火花混粉大面积镜面加工技术、磁力研磨技术和电铸技术等。新的特种加工技术是在传统的特种加工技术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材料、控制和微电子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产品应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正在形成面向快速制造的特种加工技术新体系。

数控加工编程实验报告20120423修改

数控加工编程实验报告20120423修改

数控加工编程实验报告 班级:机制092班姓名:糜旺学号: 20091064 (一)课程简介 《数控加工编程》以FANUC系统为例,介绍了各类常用数控机床的加工程序编制方法。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为数控编程基础知识,第二章为数控加工工艺处理,第三章为数控车床加工编程,第四章为数控铣床加工编程,第五章为加工中心的加工编程,第六章为线切割机床加工编程,第七章为自动编程系统概述。 车床是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的机床。在车床上还可用钻头、扩孔钻、铰刀、丝锥、板牙和滚花工具等进行相应的加工。 铣床是指主要用铣刀在工件上加工各种

表面的机床。通常铣刀旋转运动为主运动,工件(和)铣刀的移动为进给运动。它可以加工平面、沟槽,也可以加工各种曲面、齿轮等。铣床是用铣刀对工件进行铣削加工的机床。铣床除能铣削平面、沟槽、轮齿、螺纹和花键轴外,还能加工比较复杂的型面,效率较刨床高,在机械制造和修理部门得到广泛应用。 加工中心第一台加工中心是1958年由美国卡尼-特雷克公司首先研制成功的。它在数控卧式镗铣床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动换刀装置,从而实现了工件一次装夹后即可进行铣削、钻削、镗削、铰削和攻丝等多种工序的集中加工。加工中心是带有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的一种高度自动化的多功能数控机床。工件在加工中心上经一次装夹后,能对两个以上的表面完成多种工序的加工,并且有多种换刀或选刀功能,从而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加工中心按其加工工序分为镗铣和车削两大类,按控制轴数可分为三轴、四轴和五轴加工中心。 线切割机床利用移动的金属丝做移动电

极,并在金属丝与工件间通以脉冲电流,利用脉冲放电的腐蚀作用对工件进行切割加工的。 自动编程它是利用计算机专用软件来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编程人员只需根据零件图样的要求,使用数控语言,由计算机自动地进行数值计算及后置处理,编写出零件加工程序单,加工程序通过直接通信的方式送入数控机床,指挥机床工作。自动编程使得一些计算繁琐、手工编程困难或无法编出的程序能够顺利地完成。实现自动编程的CAM软件常用的有UG,PROE,MASTERCAM,Powermill等,可以实现多轴联动的自动编程并进行仿真模拟. (二)主要设备 数控机床一般由输入/输出设备、CNC装置、伺服单元、驱动装置(或执行机构)可编

数控加工技术实验报告(机制)

计算机控制加工工程实验指导书 邵明辉编 徐州师范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目录 实验一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 (2) 实验二、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 (4) 实验三、数控加工中心编程与工 (6)

实验一数控车床编程 一、实验目的 1.熟悉SIEMENS数控机床NC操作面板、机床控制面板各主要按键名称及功能; 2.了解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方法,刀具参数及工件坐标系参数设置的具体含义。 3.熟悉数控车床基本编程指令,重点掌握直线插补、圆弧插补、纵向毛坯切削循环LCYC95等指令的合理使用。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1.SIEMENS数控车床或宇航数控仿真 2.钢板尺150mm 3.游标卡尺150mm 4. 外圆车刀、割刀 5.棒料22X300mm (铝材) 三、实验内容 1、数控机床NC操作面板、机床控制面板主要按键名称及功能; 2、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方法,及对刀方法。 3、编程 编制图示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程序,毛坯为Φ22mm棒料,T1刀为外圆刀,T2刀为割刀(刀宽3mm)。

四、实验步骤 1.确定加工工艺 加工刀具 切削用量 走刀路线 2.编制数控加工程序 确定工件坐标系 计算坐标尺寸 编制程序 3.调试程序及(模拟)加工 机床通电,启动数控系统; 机床回机械原点; 安装刀具与工件毛坯; 对刀; 输入加工程序; 首件试切削;

检验零件加工精度,根据需要调整机床参数及修改加工程序,使之符合零件加工要求。 五、数控加工程序:(参考)

二、数控铣床铣削加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数控铣床的基本操作。 2、了解数控铣刀的特征及其用途。 3、了解数控铣削加工的工艺特征。 4、学习数控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 5、通过具体实例练习轮廓简单铣削指令,重点掌握刀具半径补偿指令在具体程序中的应用。 二、实验设备 1、配FANUC Oi铣床数控系统的XK714立式数控铣床一台。 2、量具、夹具等辅助工具。 三、实验内容 1、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功能; 2、接通电源,启动系统,进行手动“回零”、“点动”、“步进”操作; 3、用MDI功能控制机床运行(程序指令:G91 X Y Z ),观察程序轨迹及机床坐标变化; 4、在数控铣床系统中输入程序,进行程序校验和加工。 四、实验步骤 1、图样分析(见图1) 2.工艺路线设定 1)走刀路线设定 2)进、退刀点设定

数控数控铣床加工实验报告完整版

数控数控铣床加工实验 报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数控数控铣床加工实验报告班级机械姓名 学号同组人员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ZXK-35型数控铣床的基本组成与操作。 2、?学习数控车床加工零件编程设计。 3、?掌握机床操作面板的使用。? 4、掌握机床的基本操作,如装夹工件,对刀等。 二. 实验设备 1、ZXK-35型数控铣床一台 2、平面立铣刀一把? 3、铝制四方工件一件 4、台虎钳装夹座一台 三. 实验步骤 1、了解ZXK-35型数控铣床的主要结构布置。 (1)刀具安装 数控面 板 装夹座 主轴 刀具 扫屑气 枪 工件

刀具安装:利用两个开口扳手卡住主轴切口与锁嘴螺母,反向使力,可以将刀具取出;将所需使用的刀具的刀柄套入锁嘴中,留出适当的长度;按照类似上面取出刀具的方法,可以将刀柄夹紧,完成刀具的安装。 (2)对刀操作 对刀操作:通过刀具试触工件样品两对边边缘,读入相应位置坐标,可以得出相应的X、Y轴的对刀零点,Z轴对刀采用正转的刀具Z轴下降到触碰到工件的坐标值为Z轴零点。 载入相应数据到控制面板,完成机床的工件坐标零点设置。 2、数控系统操作面板的熟悉及操作。 (1)机床MDI操作 MDI操作是可以简单输入编程指令,运行机床,试看机床对刀或者检测编程的正确安全性。 (2)主轴转速调节 主轴转速可以通过右边的旋钮调节对应转速。 (3)机床坐标移动的正确操作方法。 可以通过转动手轮或者使用数控面板上X/Y/Z按键。 3、编写零件加工程序 在铣床控制面板中新建一个程序名,将需要加工的零件程序编写到控制面板内。 G17G90G54 T1D1 M03S500F100 G00Z2X0Y0 X-30 Y-25 G01Z-1 Y0 X30 G00Z20 M05 M30 4、程序检测 将Z轴抬刀到一定安全高度,试运行程序,确保程序安全性。或者可以通过程序自带的模拟仿真软件,检测程序安全性。 5、执行程序 将刀具移动到安全位置,即可点击程序运行按钮,运行程序。 6、加工结束后的清理工作 程序结束后,机床停止运动,完成零件加工。零件加工完成后,应将切屑废料打扫倒回垃圾回收处,并使用气枪与毛刷进行机床的清理工作,以备下次机床的使用。 7、实验训练结果 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组进项了铣刻加工实验。实验操作的实验样品如下图所示。 铣刻加工过程铣刻加工结果

特种加工实验报告--电火花加工机床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特种加工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特种加工实验 学院:工学部 年级:三年级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实验地点:14#车间 实验日期:2017年 2 月 20 日

实验的目的与要求1、了解电火花加工机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基本组成 2、观察两种机床在加工时的各种现象 3、加工稳定性观察 4、放电间隙的测量 5、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所用的仪器设备设备:电火花加工机床、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机床工具:卡尺,表面粗糙度比较块 所用的材料电极材料:铜、钼丝 工件材料:45钢 工作液:专用火花油、乳化液 机床的基本组成介绍(可附页)1、电火花线切割机床: 主要可分为主机和控制台两大部分组成。 控制台:就是对主机的坐标工作台的运动就行数字控制。 主机:包括坐标工作台、运丝机构、冷却系统以及床身等组成。

(1)坐标工作台: (2)运丝机构:控制电极丝与工件的相对运动。电极丝一般用钼丝。一般电极丝做负极,工件做正极。

(3)冷却系统:提供工作液(乳化液、去离子水等),同时对工件进行冷却。 (4)床身: 主要是对整个主机起支撑作用。 2、电火花加工机床: 主要也是由控制台和主机组成。 控制台:对工作台进行数字控制。

主机:主要包括工作台、循环冷却系统、电极等 原始实验数据记录 观测项目数值1(电火花加工)数值2(线切割加工)电流(A) 脉冲宽度(μS) 脉冲间隔(μS) 加工速度(g/min) 表面粗糙度(Ra) 放电间隙(μm) 实线切割:

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与 分 析 (至少5种现象)(可附页)电火花实验现象: (1)加工一段时间由明显的火花生成,而且当电流较大时火花较大,电流较小时火花较小。 (2)加工过程中有淡淡的烟雾产生。 可能是由于当煤油做工作液时,在放电过程中煤油被分解而产生的细微颗粒。烟雾随着电流的加大而变浓。 (3)有淡淡的类似于金属切割产生的气味。 由于通电过后金属被灼蚀而产生的气味。 (4)加工过后电极(铜棒)一般没有明显的变化,而工件却有明显的灼烧痕迹。 由于极性效应明显。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工作件(钢板)做正极,铜棒做负极由于正极与负极所受到的电蚀程度不同所导致。 (5)加工过后工件(钢板)有明显的黑色印记。 可能由于加工过程中工作液的热分解 而产生大量的碳微物吸附在正极的钢板上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