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和展望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和展望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和展望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和展望

摘要:无损检测,是指在不会对材料或元件的有效性或可靠性造成损害的前提下,对其内部的异性结构(缺陷或损伤)进行探测、定位、识别及测量的一种实用性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是在红外探测器、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综合性高新技术,该技术正朝着快速扫描、非致冷、焦平面阵列式接收、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方向发展,利用便携式笔记本电脑控制的系统正日趋完善。

关键词:无损检测;热成像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又称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技术,它的研究和应用,对提高航空航天器,多种军、民用工业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1.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原理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被检物的不连续性缺陷对热传导性能的影响,使得物体表面温度不一致,即物体表面的局部区域产生温度梯度,导致物体表面红外辐射能力发生差异。借助红外热像仪探测被检物的辐射分布,通过形成的热像图序列就可推断出内部缺陷情况。

从理论上分析可知,材料或构件因内部缺陷将导致局部力学性能的强度改变,由于材料内部结构的不连续性,这种缺陷将引起材料或构件的热传导不连续,致使材料或构件的温度梯度不同,因而显现出的红外热图像也有所不同。通过研究被检测材料的内部缺陷及结构力学性能,找出其热传导特性与红外热图像之间的关系和机理,根据显示图像的温度梯度就可以确定缺陷的位置和范围,由温度梯度随时间变化的速率可以确定缺陷的深度。

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检测的特点是不受材料的几何结构及材质的限制,可以实现非接触、大面积的检测。

2.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分类

根据探测方式不同,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可划分为透射式和反射式,其中反射式更便于使用;根据引起温差的方式不同,可划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

主动式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可以对物体表面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并具有直观、非接触、单次检测面积大等特点。根据主动式激励源不同,主要划分脉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锁相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和超声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等。

脉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

脉冲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非接触式无损检测方法,也是目前研究最多和最成熟的方法之一。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以高能脉冲闪光灯作为激励热源,热流在被测构件内部传导过程中,若构件内部存在缺陷或损伤,则使得物体内部热分布将存在不连续性结构,从而导致其缺陷或损伤处的表面温度与无缺陷或损伤处有明显不同。

图1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

脉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方式虽然简单实用,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点:适于检测平板类构件,对于复杂结构构件检测存在困难;对热源的均匀性要求非常高;检测构件厚度有限,当检测

厚度较高的构件时,难以显示缺陷结果。

锁相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

锁相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由函数发生器控制激励热源发出按照正弦规律变化的光源强度,光源的热辐射对被测构件进行加热,采用红外热像仪采集构件表面的温度信息。锁相的目的在于从干扰信号中提取特定频率的有用信号,分析其存在的差

异,从而实现对缺陷特征的判定与识别。

图2相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

锁相红外热成像技术与常规的脉冲红外热成像技术相比,主要有以下优点:不受加热不均的影响;相位图与构件表面发射率无关;加热的温度较低,不会导致材料表面发生损伤;根据锁相频率和相位延迟,即可求出缺陷深度。此外,相位检测与幅值检测相比,在热像仪精度确定的情况下,能显着提高缺陷的探测能力和测量精度。

超声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

超声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将超声激励技术与红外热成像技术相结合,其原理,如图3所示。利用低频超声脉冲波作用在构件表面上,利用其特定的振动激励源促使物体内部产生机械振动,使得缺陷部分因热弹和滞后效应导致声能在物体中衰减而转化成热能,通过红外热像仪对构件表面温度变化情况进行捕捉和采集。通过观察红外热像仪所记录下来的温差,借

助于计算机对时序热图进行处理,即可实现对构件内部缺陷的判定与识别。

图3超声红外热成像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超声红外热成像技术与脉冲红外热成像等其他表面加热的检测方式相比,其检测灵敏度更高。超声红外热成像技术可对物体更深的亚表面裂纹进行检测,还可用于对复合材料内部分层或脱粘进行检测。超声红外热成像的实验系统比较复杂,操作时需要小心谨慎,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和浪费。

3.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

外热成像技术因能快速、实时、直观地检测零件的损伤,所以应用广泛,可应用于航空设备检测、复合材料的检测、衬里损伤诊断、电力设备的故障诊断等。

在电气领域的应用

测试对象主要包括变电所空压机互感器接头、分电箱导线接头、变压器零线接头、供电厂照明线接头、电车隧道电缆过载、空气开关接头和高压线电缆中间接头温度的测试等。通过对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的定期测温,排除了大量的安全隐患,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为工厂的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

随着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日新月异,其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也有了很大发展。尤

其在建筑物外墙饰面施工质量检测技术日趋成熟。通过采集外墙表面的温度场变化,可为判断饰面工程质量提供一种途径。

在航天航空领域中的应用

发动机涡轮叶片是飞机中能量转换的关键部件,在燃气冲击下高速旋转,不但承受变化巨大的各种应力,还受到高温氧化等作用,所以准确高效的检测涡轮叶片的缺陷,对于预防危害性故障,提高飞机运行安全有着重要意义问。文献川以热风作为激励源,对正常和故障叶片分别进行相同的持续激励,然后用红外热像仪记录叶片表面的温度变化情况。

4.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展望

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以红外探测器的发展为标志,可以从红外探测器的发展来推断其发展趋势:以“二代”焦平面阵列的实用化,批量生产,大量装备为重点,解决各种不同功能要求的图像处理和智能化、自动化问题,提高非制冷焦平面阵列规模和水平,与应用密切配合,解决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发展应围绕“第三代”焦平面阵列,着重基本技术问题的研究解决,包括外延材料生长大规模高密度器件工艺、非均匀性校正、可低温工作的信号处理电路、互联耦合技术、测试评价技术、图像处理和智能化等技术关键问题,以缩小整机体积,并增强功能;进一步应探索新型材料器件的研究开发,从能带工程出发,设计研究新型焦平面阵列材料和器件;竭力提高成品率,降低价格,扩展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应用价值。

纵观现代各种无损检测技术,均要求对零件的损伤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与评估,因此,红外热成像技术未来也要朝着快速、准确的方向发展,其具体发展方向有以下几点:(1)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2)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方式,实现更加快速、准确的检测;(3)尝试各种先进的信息处理方式,得到更加精确的零件损伤信息;(4)为适应现场检测的要求,向便携式方向发展。

5.总结

红外热成像技术历经多年的发展,已从当初的机械扫描机构发展到了今天的全固体、小型化、全电子、自扫描凝视摄像,红外热成像技术正走向辉煌,同时,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红外热成像技术,已经走上了一条充满挑战的发展道路,要想发展,必须解决许多问题,以提高灵敏度,增加识别距离,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戴景民,汪子君.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7,26(1):2.

[1]戴景民,汪子君.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7,26(1):2.

[3]蒋玉龙.激光锁相红外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及系统研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0.

[4]冯辅周,张超省,江鹏程.超声红外热像技术中缺陷的自动识别[J].激光与红外,2012,42(10):1149—1153.

[5]刘新业,常大定,欧阳伦多.红外热成像在电气设备维护中的应用[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2,31(3):220-224.

[6] 杨继俊.红外探测器发展述评[J].激光与红外,2006,36(12):1098-1102.

[7] 吕宇强.热红外探测器的最新进展[J].压电与声光,2006,28(4):407-410.

[8]缪鹏程,洪毅,张仲宁,等.红外热像仪在超声红外热像技术中的应用[J].激光与红外2003,33(2),132.

[9]吴斌,邓菲,何存富.超声导波无损检测中的信号处理研究进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33(4):342.

[10]江涛,杨小林,阚继广.超声红外热成像无损评估技术[J].无损检测,2009,31(11):884

[11]刘波,李艳红,张小川,等.锁相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J].无损探伤,2006,30(3):12.

医疗卫生机构常用消毒剂现场快速检测方法

医疗卫生机构常用消毒剂现场快速检测方法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现场快速检测医疗卫生机构常用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及相关指标的方法、结果判定和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消毒剂浓度试纸法测定过氧乙酸、二氧化氯、含氯、含溴、含碘消毒剂、酸性氧化电位水、戊二醛、邻苯二甲醛等常用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及其使用中浓度的限量值,以及利用现场快速检测仪器定量测定酸性氧化电位水、乙醇等有效成分和相关指标。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6373乙醇消毒剂卫生标准消毒技术规范原卫生部 2002年 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 2014年 三、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试纸半定量测定(test paper semi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试纸上特定的化学物质与对应消毒剂中的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试纸的颜色发生变化后与标准比色卡比对确定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的一种快速检测方法。

2.有效成分(available ingredient) 在消毒剂配方中,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物质。3.限量值(limited value) 在消毒剂使用中,允许安全有效使用的最低有效成分含量。 四、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1.试纸半定量测定法 1.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过氧乙酸、二氧化氯、含氯、含溴、含碘消毒剂、酸性氧化电位水、戊二醛、邻苯二甲醛消毒剂及应用液有效成分含量的快速测定。 1.2 操作方法 1.2.1 在室温条件下,取适量待测消毒剂于25mL烧杯中作为样品。取一片相应的消毒剂浓度测试纸,将其试纸部分浸入样品中,达到消毒剂浓度测试纸使用说明书规定时间后取出。 1.2.2 在自然光线下,按照消毒剂浓度测试纸说明书规定时间将试纸片与标准比色卡比对,读取浓度值或判定消毒剂的浓度是否符合要求。 1.2.3 若被测消毒剂样品的有效成分含量或浓度高于所用试纸所能测试的最高限量值,可将样品用消毒剂厂家规定的稀释用水稀释后再按上述方法测试,读出的消毒剂浓度值乘以稀释倍数即为原消毒剂样品的有效成分含量或浓度值。 1.3 结果判定

红外热成像摄像机原理分析以及应用

红外热成像摄像机原理分析以及应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监控系统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的视频监控系统主要采用可见光摄像机和人工监视、录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日常的安全防护,但由于可见光摄像机在恶劣天气或照度较低的条件下,很难滤除干扰得到有用的视频图像,因此使得整个安防系统在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防范能力大打折扣。 同时,由于现在的视频监控系统仍然依托于人工监视,安保人员需要对监控画面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视、人为对视频图像进行分析报警,否则系统就起不到实时报警的功能,而更多的只是事发后取证的作用。从整体上来说,目前的视频监控系统还处于在半天时、半天候和半自动状态。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平均每个士兵拥有1.7台红外热像仪产品 一项统计数据表明,世界上47%的暴力犯罪案件发生在晚6点到早6点之间。原因很简单,在夜幕的笼罩下,犯罪分子容易隐蔽,犯罪场面也不容易被看见——黑暗掩盖了犯罪行为。即使安装了一般的视频监控系统,也有可能让犯罪分子逃之夭夭。因此,如何提高在“夜黑风高”的案件高发时间段的自动报警防范能力,成为安防系统当成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红外热成像技术以其作用距离远、穿透能力强、能识别隐蔽目标等优势被引入安防领域,成为监控领域的一份子。 热成像摄像机的监控原理 在自然界中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6摄氏度)的物体都不断地辐射着红外线,这种现象称为热辐射。红外线是一种人眼不可见的光波,无论白天黑夜,物体都会辐射红外线,但红外线不论强弱,人们都看不到。 热成像摄像机(又叫热像仪)就是利用红外探测器、光学成像物镜接收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信号,经过红外光学系统红外探测器的光敏源上利用电子扫描电路对被测物的红外热像进行扫描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处理、转换或标准视频信号通过电视屏或监测器显示红外热图像。利用这种原理制成的仪器为热成像摄像机。它通过探测微小的温度差别,将温度差异转换成实时的视频图像,显示在监视器上。与其他需要少量光线产生影像的夜视系统不同,其完全不需要任何光,这使它成为人们在全黑环境、黑暗的夜晚监控的完美工具。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综述

作业一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综述 院(系)名称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科目现代无损检测技术 学生姓名X X 学号XXXXXXXX 2016 年1X 月1X 日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综述 XXXX XXXX 目录 1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的原理介绍 (1) 2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的应用 (2) 2.1材料的内部制造缺陷的红外热像检测 (2) 2.3结构内部损伤及材料强度的检测 (3) 2.4在建筑节能检测中的应用 (3) 2.5建筑外外墙面饰面层粘贴质的检测 (4) 2.6在建筑物渗漏检测中的应用[13] (4) 3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5) 3.1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国外发展现状 (5) 3.2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国内发展现状 (7) 4 参考文献 (10) I

1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的原理介绍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采用主动式控制加热激发被检物内部缺陷,通过快速热图像采集和基于热波理论图像处理技术实现缺陷检测。它通过光学机械扫描系统,将物体发出的红外线辐射汇聚在红外探测器上,形成红外热图像,由此来分辨被测物体的表面温度。该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非接触、范围广、精度高、易于实现自动化和实时观测等诸多优点,适合于裂缝、分层、积水、冲击损伤等问题的诊断。 红外线和可见光及无线电波一样是一种电磁波,红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长,比无线波短,为0.78~1000m μ,可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任何物体只要不是绝对零度,都会因为分子的东{转和振动而发出“辐射能量”,红外辐射是其中一种。如果把物体看成是黑体,吸收所有的人射能量,则根据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在全波长范围内积分可得到黑体的总辐射度为: ()40 ,M M T d T λλσ∞==? (1.1) 式中:()()152121,exp 1c M T c W m m T λλμλ---??????=-???? ?????? ??? 为黑体的光谱辐射度;1c ,2c 为辐射常数,8241 3.741810c W m m μ-=???,42=1.438810c m K μ??,σ为斯蒂芬—玻尔兹曼常数,8245.6710W m K σ---=???,实际的大部分人工或天然材料都是灰体而不是黑体材料,与黑体不同,灰体材料的发射率1ε≠,灰体表面能反射一部分入射的长波()>3m λμ辐射,因此灰体表面的辐射由自身发射的和环境反射的两部分组成,用红外探测器可直接测量灰体发射和反射的总和ap M ,但无法确定各自的份额。通常假设物体表面为黑体,将ap M 称为表观辐 射度,为便于理解,一般将其转换为人们较熟悉的温度单位,称为表观温度ap T ,即: ()()()()04,,ap t l ap ap M M T M T d T λελλρλλλσ=+=? (1.2) 上述的表观温度ap T ,即为红外探测器测量所得温度。在无损检测中测量距离一般较近,可以忽瞬大气的影响,故被测物体的表面发射率。的取值是否准确是影响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

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与发展

红外热成像摄象机在智能视频监控中的应用与发展 一、引言 1672年,牛顿使用分光棱镜把太阳光(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色单色光,证实了太阳光(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 F. W. 赫胥尔从热的观点来研究各种色光时,偶然发现放在光带红光外的一支温度计,比其他色光温度的指示数值高。经过反复试验,这个所谓热量最多的高温区,总是位于光带最边缘处红光的外面。于是他宣布:太阳发出的辐射中除可见光线外,还有一种人眼看不见的“热线”,这种看不见的“热线”位于红色光外侧,叫做红外线。这种红外线,又称红外辐射,是指波长为0.78~1000μm的电磁波。其中波长为0.78 ~1.5μm 的部分称为近红外,波长为1.5 ~10μm的部分称为中红外,波长为10~1000μm的部分称为远红外线。而波长为2.0 ~1000μm的部分,也称为热红外线。 红外线辐射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最为广泛的电磁波辐射,它在电磁波连续频谱中的位置是处于无线电波与可见光之间的区域。这种红外线辐射是,基于任何物体在常规环境下都会产生自身的分子和原子无规则的运动,并不停地辐射出热红外能量。分子和原子的运动愈剧烈,辐射的能量愈大;反之,辐射的能量愈小。 在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会辐射红外线,因此利用探测器测定目标本身和背景之间的红外线差,可以得到不同的红外图像,称为热图像。同一目标的热图像和可见光图像不同,它不是人眼所能看到的可见光图像,而是目标表面温度分布的图像。或者可以说,它是人眼不能直接看到目标的表面温度分布,而是变成人眼可以看到的代表目标表面温度分布的热图像。运用这一方法,便能实现对目标进行远距离热状态图像成像和测温,并可进行智能分析判断。 众所周知,海湾战争已成为展示高科技武器使用先进技术的平台。在这些新科技中,红外热成像技术就是其中最为闪亮的高科技技术之一。红外热成像技术(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technology)是利用各种探测器来接收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再进行光电信息处理,最后以数字、信号、图像等方式显示出来,并加以利用的探知、观察和研究各种物体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它涉及光学系统设计、器件物理、材料制备、微机械加工、信号处理与显示、封装与组装等一系列专门技术。该技术除主要应用在黑夜或浓厚幕云雾中探测对方的目标,探测伪装

现场快速检测(POCT)专家共识

《现场快速检测( POCT )专家共识》 2014 版文件 编号:CAMECHINAPOCT-201402 引言 现场快速检测( point-of-care testing ,POCT )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慢病监测、应急反恐、灾害医学救援、传染病监测、检验检疫、食品安全、毒品检验等公共卫生领域。近年来,随着微纳制造、生物科技、新材料、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POCT 技术不断向实时、定量和检测设备小型化的方向发展。推动POCT 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和责任。 1、POCT 的定义 POCT 是指在采样现场进行的、利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的一种检测方式。 POCT ,在院内指在患者旁边进行的临床检测(床边检测bedside testing ),通常不一定是临床检验师来进行。在院外则是指在采样现场即刻进行分析,省去标本在实验室检测时的复杂处理程序,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的一类新方法。 POCT 的特点决定了其应用场所极其广泛,既可放置于规范的实验室内,也可在出现在多种现场,包括大型医院的病房、门诊、急诊、检验科、手术室、监护室;基层医院、社区保健站和私人诊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灾害医学救援现场、食品安全检测现场、环境保护现场;海关检疫、违禁药品快速筛查;法医学现场;生物反恐现场等。 2、POCT 的特性和应用 2.1 POCT 的特性①快速获取结果,大大缩短样本周转时间(Turn Around Time ,TAT) 时间;②仪器小型便携; ③使用标本微量,甚至不需要标本;④操作简单,非专业人员经简单培训或阅读说明书即可操作; ⑤综合使用成本低。 2.2 POCT 的应用 2.2.1 临床领域的应用

影响红外热成像法检测结果的几个因素

影响红外热成像检测结果的几个因素: 1红外热成像设备的性能; 1.1距离:由于判别饰面层的脱粘空鼓状况,至少需要识别5mm的大小范 围,所以要根据仪器的具体指标来计算仪器的最大检测距离。而不能 理解在规范中的10~50m范围内就行。 1.2视角镜头的视角越小,在相同距离下,在红外热像仪中的显示越大, 物体的细节越清晰;换一种方式来说,如果显示大小相同,那么镜头 度数越小,检测距离就可以越大、 1.3精度:红外热像仪图像的温度分辨率要求较高,测温的精度及准确度 并非十分的重要。满足在建筑领域应用时,温度分辨率小于0.1。c的要 求。因为分析图片时,温度分辨率越高,分析的图片越精细; 2被检测外墙的这种干扰因素; 2.1构造不同:不同的构造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干扰,在红外图片分析中, 剔除干扰,找到真正的异常区是非常重要的。构造干扰,往往呈现出 一种规则的图像,比如梁、柱呈现出规则的低温; 2.2外墙面是否干净,是否平整,又没有色差;外墙的污渍以及色差呈现 出来的干扰是不规则的,这要根据肉眼观察、数码相片、以及复查时 加以确认; 2.3施工干扰:施工中的脚手眼、外架的附墙等。这类干扰,一般在图片 中分布的较为规则。这需要检测者有现场施工的经验,发现此类问题 时检测人员可以询问委托方核实。必要时委托方出具业主、监理和施 工单位三方签字的书面证明; 2.4环境干扰:检测中太阳照射在建筑物上投射的阴影,以及周边建筑物 的辐射干扰。此类干扰要求检测人员要在检测前,对各种环境干扰要 有一个大致的判断,这样在图片分析时,才能剔除此类干扰。 2.5实例 红外照片 6F

6F 初看红外图片,可以发现规则的方形高温区,现场查看结构图,发现高温区为填充墙,低温区为剪力墙,所以正常,此异常为构造不同造成的异常; 再细看红外图片,可看见在左边的最高的两层填充墙上出现了方形的高温区。当时判断,如果是空鼓不可能如此规则,到现场进行复测发现,在上述部位施工单位涂刷了一层胶质防水材料。 3检测时的气候条件; 3.1温度:红外辐射在被探测器接收之前,必然要经过大气、成像系统等 介质,造成红外损失。根据史蒂夫——波尔兹曼定律,黑体的全辐射 率和黑体热力学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所以温度越高,物体发射的红 外线就越强。因而在一定范围内,高温跟有利于红外检测; 3.2日照:检测墙面的最佳时间段的选取,目的是为了突出外墙饰面层脱 粘空鼓部位与正常部位的温差,一般是选择立面受日照量最大的时刻; 3.3湿度:当大气湿度大于85%的情况下,由于水气密度增加,水汽对红 外辐射吸收的增大缘故,大气对目标物体辐射的衰减急剧加大,因此, 在雾天、雨天,不适宜进行红外检测; 3.4风速:检测气候条件应为晴好的天气,且室外平均风速不大于5m/s; 3.5实例 天气影响对红外图片的对比分析实例 图A

红外热像技术基础知识介绍

诱发企业安全事故的因素有众多,其Array中电气安全事故是当今企业的一个带有普 遍性的安全隐患,对用电系统的检查是每 一个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必不可少的一项内 容。通常我们使用红外热像技术进行检测, 能有效地对电气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及评 估。 一、什么是红外热像技术? 红外辐射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最为广泛的电磁波辐射,它在电磁波连续频谱中的位置是处于无线电波与可见光之间的区域,因此人的肉眼无法看见。 德国天文学家Sir William Herschel,Herschel让太阳光穿过一个棱镜并在各种颜色处放置温度计,利用灵敏的水银温度计测量每种颜色的温度,结果发现了红外辐射。Herschel发现,当越过红色光线进入他称为“暗红热”区域时,温度便会升高。 红外热成像技术是被动接收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其原理是基于自然界中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的物体,均会发出不同波长的电磁辐射,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则其中的红外辐射越强。黑颜色或表面颜色较深的物体,辐射系数大,辐射较强;亮颜色或表面颜色较浅的物体,辐射系数小,辐射较弱。红外辐射的波长在0.7μm~1mm之间,所以人眼看不到红外辐射。 通过探测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热成像仪产生一个实时的图像,从而提供一种景物的热 图像。并将不可见的辐射图像转变为人眼可见的、清晰的图像。热成像仪非常灵敏,能探测

到小于0.1℃的温差。 二、红外热像技术的特点: 非接触式测温 红外热像传感器无需与物体表面进行接触,即可远距离测温和成像。 热分布图像 通过将物体表面的温度值进行调色,红外热像技术可以直观地观察物体表面 热分布图像。 区域测温 红外热像测试的是物体表面整个面的温度值,可以同时测试上万个点甚至数十万个点的温度值。 三、什么是红外热像仪? 通俗地讲红外热像仪就是将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能量转变为可见的热图像。热图像的上面的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通过查看热图像,可以观察到被测目标的整体温度分布状况,研究目标的发热情况,从而进行下一步工作的判断。 人类一直都能够检测到红外辐射。人体皮肤内的神经末梢能够对低达±0.009°C (0.005°F) 的温差作出反应。例如,尽管人类可以凭借动物的热感知能力在黑暗中发现温血猎物,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考试题库

附件: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层检测技术人员 大比武理论知识考试参考试题题库 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法律法规类 1.《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所称的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 B )。 A.农产品及制品B.初级产品 C.植物产品 D.动物产品 2.《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 C )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A.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3.《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颁布和实施时间分别为( B )。 A.2006年6月29日、2007年1月1日 B.2006年4月29日、2006年11月1日 C.2007年1月1日、2007年5月1日 D.2007年4月29日、2007年11月1日 4.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遵守( B )的规定。 A.食品安全法B.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C.食品卫生法D.产品质量法 5.《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农业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权限,发布有关( A )状况信息。 A.农产品质量安全B.食品质量安全 C.农业生产环境质量安全D.农、兽药质量安全 6.国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 B )统一公布国家食品安全总体情况、食品安全

风险评估信息和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信息、其他重要的食品安全信息和国务院确定的需要统一公布的信息。 A.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 D.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7.《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时间为( D )。 A.2006年11月1日B.2008年6月1日 C.2009年1月1日D.2009年6月1日 8.《食品安全法》中的食品是指各种供人( C )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A.吃的B.饮用的C.食用或者饮用的D.其他的 9.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规定及其检验方法与规程由( C )联合发布。 A.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 C.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 D.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10.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应当根据( C ),及时修订。 A.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B.农产品市场监管情况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 C.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 D.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农产品市场监管情况 11.我国标准分为( B )。 A.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B.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C.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门标准和内部标准 D.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现场快速检测题

快速检测:包括样品制备在内,能够在短时间内出据检测结果的行为称之为快速检测。 实验室快速检测方法:检测全过程在两小时以内,为实验室快速检测方法。侧重于挖掘现有设备潜力、更新仪器设备以及改变样品前处理方式。 现场快速检测方法:现场检测在30分钟内出具检测结果,为现场快速检测方法。侧重于将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从实验室拿到现场使用。 现场快速检测结果的表述 1 检测方法 1.1 定性检测:即快速地得出被检样品中是否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或其本身就是有毒有害物质。 1.2 限量检测:即快速地得出被检样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是否超出标准规定值或有效物质是否达到标准规定值。 1.3 半定量检测:能够得出所测物质成分的大概含量,有利于结果的判断。 1.4 定量检测:也称全定量检测,一般在实验室中进行。有些现场检测方法,其本身也属定量检测范畴,如温度、湿度、消毒间紫外线辅照强度等物理指标的检测。 2 定性检测表述形式 2.1 阴性:表示用本方法未检出要检测的物质。 2.2 阳性:通常用来表示检出了有毒有害物质。 3 限量检测表述形式 3.1 合格:表示检测结果在标准规定值范围之内。 3.2 不合格:表示检测结果超出或达不到标准规定值。 4 半定量与定量检测表述形式:与限量检测相同,也可标出具体数值。 1、急性中毒物质:通常是以LD50(半数致死量)加以区分。通俗是指毒性较强的物质,当人体摄入一定剂量后,在几分钟或数小时即可出现中毒症状。 2、慢性伤害物质:是指与急性中毒物质相比在同等剂量的情况下毒性弱一些的物质,当人体摄入同等剂量时不会很快出现中毒症状,当毒性物质在人体中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显现出不良体征。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1 食物在加工、贮存或运输过程中被污染。 2 食物在贮藏过程中腐败变质、分解产生有毒物质。 3 食物中残留有毒物质或食物本身含有有毒物质。 4 人为掺入了不该掺入的物质或过量掺入了对人体有危害的物质。 5 误食、误用有毒物质。 6 自杀或投毒等。 采样原则 ⑴代表性原则⑵典型性原则⑶适时性原则⑷适量性原则⑸不污染原则⑹无菌原则⑺程序原则⑻同一原则 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 原理 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胆碱酯酶正常功能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农药的浓度呈正相关系。正常情况下,酶催化神经传导代谢产物(乙酰胆碱)水解,其水解产物显色剂反应,产生黄色物质,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值,计算出抑制率,通过抑制率可以判断出样品中是否含有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存在。

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应用

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在卫生监督中的应用 现场快速检测基础 一、概述 (一)现场快速检测定义及特点 1. 概念 现场快速检测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一般认为:同国标和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够在现场短时间内出具检测结果的行为。 2. 特点 现场快速检测有以下特点: ⑴应用于现场。 ⑵实验准备简化。 ⑶样品处理简化或自动化。 ⑷结果判读直观化。 ⑸包括样品制备在内能够在30 分钟内出具结果。 (二)衡量快速检测方法优劣的指标 1.技术性指标 ⑴灵敏性即一种快速检测方法对不合格食品(项目)的检出能力,这是作为快速检测检测方法首先要考虑的指标,快速检测方法只有达到一定的灵敏度(检测下限),才能保证不合格样品(项目)全部被检出而不漏检。针对不同样品中的污染物其快速检测方法需要相应的灵敏度 ⑵特异性即针对性强,假阳性低,一种快速检测方法最好只针对所检测项目,其他非检测项目或物质对检测结果无影响。另外,特异性还意味着有较低的错检率,错检率和假阳性太高将会大大增加可疑阳性结果实验室确认的工作量。假阳性可以通过重复的快速检测试验而降低。 ⑶稳定性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包括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员对同一样品同一项目的快速检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包括有较高的效期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 2.可操作性指标 ⑴便捷性从采样到样品制备,从实验准备到操作过程,能够方便操作并快速完成。尤其是仪器容易操作,结果容易判读,适合于基层一线人员开展工作。 ⑵经济性快速检测作为对不合格产品的一种筛检方法,需要筛检的数量大,要求单件快速检测成 本要尽量低,以便于深入广泛开展各快速检测工作。 ⑶检测的种类多、范围广一种快速检测方法可以通过不同的样品前处理方式,对尽可能多的样品 种类进行筛检,以提高快速检测方法实际应用的广泛性。 (三)现场快速检测的特性1.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和实验室检测在本质上都属于检验或检测的范畴,都是将物理特性、化学反应和生物反应等应用到检测中。 2.现场快速检测之所以在卫生监督体系中受到格外重视,是由于该项技术与实验室相比有如下优势: 实验室检测的劣势:⑴实验室检测数量有限⑵实验室检测样品周期长⑶实验室检测样品费用高 现场快速检测的优势:⑴快速(缩短检测周期)⑵便捷(减少执法成本)⑶高效(提高执法效率) 3.缺点 ⑴易干扰:受操作人员、仪器设备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⑵缺标准 ⑶计量认证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和展望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和展望 摘要:无损检测,是指在不会对材料或元件的有效性或可靠性造成损害的前提下,对其内部的异性结构(缺陷或损伤)进行探测、定位、识别及测量的一种实用性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是在红外探测器、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综合性高新技术,该技术正朝着快速扫描、非致冷、焦平面阵列式接收、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方向发展,利用便携式笔记本电脑控制的系统正日趋完善。 关键词:无损检测;热成像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又称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技术,它的研究和应用,对提高航空航天器,多种军、民用工业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1.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原理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被检物的不连续性缺陷对热传导性能的影响,使得物体表面温度不一致,即物体表面的局部区域产生温度梯度,导致物体表面红外辐射能力发生差异。借助红外热像仪探测被检物的辐射分布,通过形成的热像图序列就可推断出内部缺陷情况。 从理论上分析可知,材料或构件因内部缺陷将导致局部力学性能的强度改变,由于材料内部结构的不连续性,这种缺陷将引起材料或构件的热传导不连续,致使材料或构件的温度梯度不同,因而显现出的红外热图像也有所不同。通过研究被检测材料的内部缺陷及结构力学性能,找出其热传导特性与红外热图像之间的关系和机理,根据显示图像的温度梯度就可以确定缺陷的位置和范围,由温度梯度随时间变化的速率可以确定缺陷的深度。 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检测的特点是不受材料的几何结构及材质的限制,可以实现非接触、大面积的检测。 2.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分类 根据探测方式不同,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可划分为透射式和反射式,其中反射式更便于使用;根据引起温差的方式不同,可划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 主动式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可以对物体表面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并具有直观、非接触、单次检测面积大等特点。根据主动式激励源不同,主要划分脉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锁相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和超声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等。 2.1脉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 脉冲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非接触式无损检测方法,也是目前研究最多和最成熟的方法之一。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以高能脉冲闪光灯作为激励热源,热流在被测构件内部传导过程中,若构件内部存在缺陷或损伤,则使得物体内部热分布将存在不连续性结构,从而导致其缺陷或损伤处的表面温度与无缺陷或损伤处有明显不同。 图1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 脉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方式虽然简单实用,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点:适于检测平板类构件,对于复杂结构构件检测存在困难;对热源的均匀性要求非常高;检测构件厚度有限,

农产品重金属污染 危害及检测

农产品重金属污染、危害及检测 摘要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现代工农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迅猛,使得农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急剧增加,同时也导致了人体内重金属的蓄积量不断升高,重金属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是多系统、多器官和不可逆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本文介绍了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了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阐述了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最后提出了几种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的检测方法,为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的防范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农产品;重金属;污染来源;检测

前言 农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农产品产地土壤、运输的影响。当前,我国农产品重金属污染情况相当严重,进而引发了粮食与食品安全等一连串问题,最终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已经成为了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应积极探索重金属污染和来源与检测方法,及时有效地掌握和控制农产品受重金属污染的情况。

1 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与危害 1.1 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的现状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土壤中的重金属会对于农产品的产量以及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一般而言,将相对密度在5以上的金属成分称为土壤重金属,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常见的土壤重金属包括汞、铅、铬、镍、铜、锌、坤等,这些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很多,包括了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工业污水的随意排放以及矿产开采过程中的污染泄露和工业废弃物的随意堆积等这些都会导致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1-2]。 根据相关的调查统计发现,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据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Hg 约 1.5 万t、Cu340 万t、Pb500 万t、Mn1500 万t、Ni100 万t,这些污染物因为得不到相应的处理,往往会通过水循环系统而进入到土壤中,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急剧超标[3]。 目前,我国重金属污染趋势越来越严重,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人们的身体状况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国内由于土壤重金属污染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人体重金属污染事件频频出现,屡见不鲜。我国的实际国情是要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超过22%的世界人口,同时由于环境问题不断凸显,土地面积不断缩减[4-5]。在大多数的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其食物主要依靠当地供给。但是据统计,中国每年有1200 万吨粮食受土壤重金属污染,造成损失每年可达200 亿元人民币。 1.2 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重金属原义是指比重大于 5 的金属(一般来讲密度大于 4.5 克每立方厘米的金属),包括金、银、铜、铁、铅等。对什么是重金属,其实目前尚没有严格的统一定义,在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主要是指汞(水银)、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着的重元素。重金属不能被生物降解,相反却能在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下,成千百倍地富集,最后进入人体。重金属在人体内能和蛋白质及酶等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累积,造成慢性中毒。微量重金属也可产生毒性效应,一般重金属的毒性范围在1~10mg/L 之间,毒性较强的汞、镉等重金属,产生毒性的范围在0.01~0.001mg/L之间[6]。 重金属污染,不仅仅威胁着化工厂周边的人群,这个“隐形杀手”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我们的躯体。我们和我们的后代,正在承受牺牲环境,盲目发展经济带来的严重后果。且由于重金属污染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几乎无处可逃,别无选择。重金属因为对生态质量有明显的影响而成为环境中一种主要的污染源,人类活动会导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增加。重金属污染由于其难降解性、易于积累且滞留时间长等特点而成为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一个棘手难题[7]。 2 农产品中重金属污染来源分析

农产品中重金属污染及其检测技术--课程论文

研究生课程论文 注:请任课教师用红色笔批阅论文。

农产品中重金属污染及其检测技术 摘要:各种农产品中重金属污染正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本文综述了农产品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与危害,并介绍了农产品中重金属检测技术。 关键词:农产品,重金属污染,检测 Abstract Various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threatening people's normal life . In this paper, the sources and hazards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technology of detecting heavy metal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introduced. Keywords:agricultural products,heavy metal pollution,detection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及保健意识逐渐增强,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安全食品备受消费者的青睐。经检测发现,有些农产品虽然农药残留量在标准限量以下,但常因重金属含量超标而达不到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的要求[1]。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6.0g/cm3的金属元素(砷具有金属的部分性质,列为重金属之一),按照这一定义除了食品卫生标准所列的铅,砷,汞,铬,镉(Pb,As,Hg,Cr,Cd)以外,铜(Cu),锌(Zn),锰(Mn),镍(Ni)等常见元素也属于重金属。这些元素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不同的农产品中,虽然重金属污染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急性危害,但是重金属可以通过食物链在人体中累积,从而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重金属污染具有多源性、隐蔽性强、迁移性小、毒性大、化学行为和生态效应复杂等特点。可以通过食物链的富集累积作用进入人体,并能通过某些迁移方式进人水体、大气[2]。本文分析了农产品中重金属的来源以及讨论了重金属污染的健康危害,并对农产品中重金属的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1农产品中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1.1重金属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 重金属对农作物产生的危害随重金属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总体上可归结为两类危害:一类是当重金属含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会受到危害。如铜等重金属,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被作物吸收,但大部分积累在根部,几乎不向地上部分转移。在重金属的浓度尚未积累到对人畜有害之前,农作物就已枯死或者生长受到抑制,这一类重金属有铜、锰、砷、铬、镍、锌、铅等。另一类是在重金属的浓度增高到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危害之前,农作物就已经

现场快速检测(POCT)专家共识 (1)

《现场快速检测(POCT)专家共识》 2014版文件 编号:CAMECHINAPOCT-201402 引言 现场快速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 慢病监测、应急反恐、灾害医学救援、传染病监测、检验检疫、食品安全、毒品检验等公共卫生领域。近年来,随着微纳制造、生物科技、新材料、移动互联网 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POCT技术不断向实时、定量和检测设备小型化的方向发展。推动POCT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和责任。 1、POCT的定义 POCT是指在采样现场进行的、利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的一种检测方式。 POCT,在院内指在患者旁边进行的临床检测(床边检测bedside testing), 通常不一定是临床检验师来进行。在院外则是指在采样现场即刻进行分析,省去标本在实验室检测时的复杂处理程序,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的一类新方法。 POCT的特点决定了其应用场所极其广泛,既可放置于规范的实验室内,也可在 出现在多种现场,包括大型医院的病房、门诊、急诊、检验科、手术室、监护室;基层医院、社区保健站和私人诊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灾害医学救援现场、食品安全检测现场、环境保护现场;海关检疫、违禁药品快速筛查;法医学现场;生物反恐现场等。 2、POCT的特性和应用

2.1 POCT的特性 ①快速获取结果,大大缩短样本周转时间(Turn Around Time,TAT)时间; ②仪器小型便携; ③使用标本微量,甚至不需要标本; ④操作简单,非专业人员经简单培训或阅读说明书即可操作; ⑤综合使用成本低。 2.2 POCT的应用 2.2.1 临床领域的应用 在临床领域,POCT的主要优势在于缩短样本周转时间(TAT),达到快速诊治 的目的,缩短了患者在诊疗场所的停留时间。不仅提高了医疗工作效率,而且还使患者满意。 在医院内,POCT医学装备应用广泛,包括院内急诊科、ICU、呼吸科、心 内科、手术室等临床科室。这种技术在时效性和灵活性方面与传统检验形成互补, 也弥补了基层医院检验资源不足的问题。仅以急重症检验为例,POCT可以满足 临床医生对这些指标快速准确报告的迫切需求,以便快速做出正确临床决策,挽救生命。 面对我国新一轮的医疗体制改革,在新农合医疗体系建设方面,POCT有望 为突破大型进口设备的垄断,为提高基层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医疗水平做出贡献。 虽然从“单个检验成本”方面考虑,POCT相对成本较高,但是临床应用POCT 项目综合成本低,POCT可以降低资源的占用(包括病人住院的时间,采样时间,医护人员的占用时间等)。 2.2.2 健康管理领域的应用 家庭用血糖仪的广泛使用是POCT技术应用于慢病管理的一个成功典范。 跨入新纪元以来,医疗模式与健康理念的转变成为了POCT发展的强大推 动力。医疗历经了由家庭医疗、社区医疗、基层医院向大型中心级医院发展的历程,这是一种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而在我们跨入本世纪以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个体化医疗需求日益高涨,都使得以医院为核心集中资源、对症治疗的疾

红外热像仪技术分析报告

红外热像仪技术分析报告

XXXXXX技术分析报告 XXXXXX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5月

目次 1 初始上电时热像仪输出视频时序 (1) 2 外同步信号设计方案及试验验证 (1) 3 红外热像仪调光算法及抗热窗算法 (6) 3.1 红外热像仪调光算法 (6) 3.1.1 背景概述 (6) 3.1.2 常用图像增强算法比较 (7) 3.1.3 本系统调光算法 (12) 3.1.4 选择本方案的原因 (16) 3.2 红外热像仪抗热窗算法 (18) 3.2.1 热窗效应产生的原因 (18) 3.2.2 红外热像仪抗热窗算法原理 (19) 3.2.3 抗热窗算法实验结果 (20) 4 14位图像在不调光情况下是否满足导引头使用要求 (21) 4.1 背景 (21) 4.2 实验验证 (24)

XXXXXX技术分析报告 1 初始上电时热像仪输出视频时序 红外热像仪系统总共输出三路视频信号,分别为14位数字图像信号、8位数字图像信号和模拟视频信号,其中14位数字图像主要经过数据采集、非均匀性校正、死点替换处理后送出14位数字信号;8位数字图像在14位数字图像的基础上,再经过DSP处理之后的8位数字信号;模拟视频为经DSP处理后的数字信号转为模块信号。 关于14位数字口、8位数字口、模拟视频三路信号时序关系,相对于积分时间的时序如下图: 注1:14位数字口:经过数据采集、非均匀性校正、死点替换等处理后,需要将数据缓存一帧,再根据客户要求时序送出,故第一个有效数据从 14位接口送出相对积分时间下降沿共延迟约12.4mS; 注2:8位数字口:经过数据采集、非均匀性校正、死点替换等处理后,直接将数据送给DSP,经DSP处理后再按要求时序送出,共延迟约40mS; 注3:模拟视频信号: DSP处理后的数据首先保证8位数字接口时序送出,为满足本地视频显示时序要求,需再缓存一帧数据后按PAL制式时序 输出给ADV7123芯片,共延迟约56mS。 2 外同步信号设计方案及试验验证 在系统始用过程中,由于需要红外热像仪输出的14位数字图像、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无损检测,是指在不会对材料或元件的有效性或可靠性造成损害的前提下,对其内部的异性结构(缺陷或损伤)进行探测、定位、识别及测量的一种实用性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是在红外探测器、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综合性高新技术,该技术正朝着快速扫描、非致冷、焦平面阵列式接收、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方向发展,利用便携式笔记本电脑控制的系统正日趋完善。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又称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技术,它的研究和应用,对提高航空航天器,多种军、民用工业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1.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原理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被检物的不连续性缺陷对热传导性能的影响,使得物体表面温度不一致,即物体表面的局部区域产生温度梯度,导致物体表面红外 辐射能力发生差异。借助红外热像仪探测被检物的辐射分布,通过形成的热像图序列就可 推断出内部缺陷情况。 从理论上分析可知,材料或构件因内部缺陷将导致局部力学性能的强度改变,由于材 料内部结构的不连续性,这种缺陷将引起材料或构件的热传导不连续,致使材料或构件的 温度梯度不同,因而显现出的红外热图像也有所不同。通过研究被检测材料的内部缺陷及 结构力学性能,找出其热传导特性与红外热图像之间的关系和机理,根据显示图像的温度 梯度就可以确定缺陷的位置和范围,由温度梯度随时间变化的速率可以确定缺陷的深度。 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检测的特点是不受材料的几何结构及材质的限制,可以实现

非接触、大面积的检测。 2.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分类 根据探测方式不同,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可划分为透射式和反射式,其中反射式更便于使用;根据引起温差的方式不同,可划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 主动式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可以对物体表面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并具有直观、非接触、单次检测面积大等特点。根据主动式激励源不同,主要划分脉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锁相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和超声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等。 2.1脉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 脉冲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非接触式无损检测方法,也是目前研究最多和最成熟的方法之一。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以高能脉冲闪光灯作为激励热源,热流在被测构件内部传导过程中,若构件内部存在缺陷或损伤,则使得物体内部热分布将存在不连续性结构,从而导致其缺陷或损伤处的表面温度与无缺陷或损伤处有明显不同。 图1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 脉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方式虽然简单实用,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点:适于检测平板类构件,对于复杂结构构件检测存在困难;对热源的均匀性要求非常高;检测构件厚度有限,当检测厚度较高的构件时,难以显示缺陷结果。 2.2锁相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

快速检测技术终极版

1.食品加工中危害分为哪三个方面,每一方面包括哪些因素? ⑴生物性危害:细菌性危害、真菌性危害、病毒性危害、寄生虫危害、虫鼠害 ⑵化学性危害:天然毒素及过敏原、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激素残留、重金属超标、添加剂滥用和非法使用、包装材料、容器与设备带来危害 ⑶物理性危害:非正常外来杂质(如玻璃、石头、金属、塑料等)。 2.简述快速检测定义? 在短时间内,如几分钟、十几分钟,采用不同方式方法检测出被检物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检测得到的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规定值,被检物质本身是不是有毒有害物质,由此而发生的操作行为称之为快速检测。 3.简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意义? ①快速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有利工具:在日常卫生监督过程中,除感官检测外,采用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及时发现可疑问题,迅速采取相应措施,这对提高监督工作效率和力度,保障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②快速检测是实验室常规检测的有益补充: 采用快速检测,可使食品安全预警前移,可以扩大食品安全控制范围。对有问题的样品必要时送实验室进一步检测,既提高了监督监测效率,又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检测项目,达到现场检测与实验室检测的有益互补。③快速检测是大型活动卫生保障与应急事件处理的有效措施:在大型活动卫生保障中,为了防止发生群发性食物中毒④快速检测是中国国情的一种需要:中国在提高食品安全整体水平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快速检测将会在其中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4.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形式有哪些? 试纸法:用试纸直接显色来定性并作为限量指示、用试纸层析显色或层析后胶体金显色来定性或作为限量指示、用试纸显色的深浅来半定量。试管法:用速测管显色来定性、用速测管显色的深浅半定量。滴瓶法:将标准溶液放在滴瓶中,根据消耗的滴数来判定被检物质的含量。便携式仪器法 5.快速检测结果表述形式有哪些? ①定性检测:即快速地得出被检样品中是否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或其本身就是有毒有害物质。通常以阴性或阳性表述。阴性表示用本方法未检出要检测的物质。阳性表示检出了有毒有害物质。②限量检测:即快速地得出被检样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是否超出标准规定值或有效物质是否达到标准规定值。通常以合格或不合格表述。③半定量检测:能够快速地得出所测物质的大概含量,通常以合格或不合格表述,也可标示出具体数值。④定量检测:如温度、湿度、消毒间紫外线辅照强度、纯净水电导率等物理指标的检测。通常以具体数值表述。 6.简述快速检测注意事项及采样的注意事项? 检测注意事项:①对于阳性结果以及不合格结果的样品:应重复测试,排除偶然误差。重要样品,如含急性中毒物质或可能会对后期处理带来较大社会影响或较大经济损失的样品,应注意留样,并将样品送实验室进一步确证。②对于阴性与阳性、合格与不合格之间不易判定的样品:应重复测试,以多次重复相同的结果报告之。 采样注意事项:①为了监测总体样品的安全卫生状况,应注意采样的代表性原则。均衡地,不加选择地从全部批次的各部分随机性采样。②为了检验样品掺假、投毒或怀疑中毒的食物等,应注意采样的典型性原则。根据已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采样。如怀疑某种食物可能是食物中毒的原因食品,或者感官上已初步判定出该食品存在卫生质量问题,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采样。③当检出阳性样品或不合格样品时,应考虑采样方法是否正确。必要时送实验室进一步检测。 7.简述利用农药速测卡快速检测有机磷农药的基本原理,并简述基于农药速测卡采用表面测定法快速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农药的方法过程? 利用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农药高敏感的胆碱酯酶和显色剂做成的试纸。胆碱酯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