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系统外部顺周期性方法研究

金融系统外部顺周期性方法研究
金融系统外部顺周期性方法研究

金融系统外部顺周期性方法研究

在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代表的资本监管下,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进一步强化了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进而通过投资波动影响整个经济的波动并相应加剧顺周期效应。对于金融系统顺周期性因素的探讨,本文根据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外周期性研究的方法构建思想,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财政金融系统外部顺周期性的方法。为相关的基础性研究做出一定的有益参考。

一、引言

根据相关的金融监管实践历程,从Basel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启动新资本协议的制定工作开始,对资本监管会产生顺周期性争论就没有停止。Henrik Andersen(2009)从时点评级体系和跨周期评级体系角度分析了新资本协议的顺周期性。“次贷危机”突出了资本监管存在一些重要缺陷。Basel委员会将资本监管分为银行账户与交易账户两部分,按照BaselⅡ规定,该银行账户需要进行资本计提,而交易账户则未做出资本监管要求。银行为进行交易或规避交易账户风险而持有的、能自由交易的金融工具和商品头寸应当归入交易账户,其他业务则归入银行账户,比如存贷款业务。在信用风险评估方面,2004年的BaselⅡ允许银行采用标准法或内部评级法进行计算,标准法是指根据相关评级机构制定的信用评级作出风险权重的决策,内部评级法是指根据银行内部统计和计算的违约率、期限、违约损失率等参数计算

对资本的监管的具体要求,这一做法提高了对资本监管的敏感度,BaselⅡ顺周期性主要采用内部评级法。因而该方法对银行体系顺周期效应影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外部评级的顺周期性。

二、对资本的监管的顺周期性分析

1.标准法的顺周期性

国际上BaselⅡ采用的风险权重自主计量方法,是资本监管顺周期效应产生的主要根源,加剧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效应。而信用风险标准法评估中的风险权重确定依赖于外部评级机构,根据惠誉国际、穆迪等国际知名评级机构所采用的跨周期评级方法,在短期内一般不对评级标的物进行频繁的评级调整,却使得外部评级产生了一定的黏性,时效性较弱,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在经济繁荣时,由于黏性的存在,导致对繁荣的评级时间窗口延后,在危机发生早期未能及时调整评级和风险权重,而当经济衰退超出预期时,评级机构的纠错行为可能导致评级大范围下调并引发连锁反应。Panetta,F. and Angelini,P.等人(2009)的研究表明,当美国和欧元区的经济处于下行阶段时,评级机构下调评级的意愿更为明显,与经济繁荣时期恰好相反,评级机构的谨慎性原则和贷款者的从众心理加剧了这一现象。

2.内部评级法的顺周期性

新资本协议规定采用内部评级法确定的风险权重应该由相关的资本监管局确定,风险参数是构成风险权重函数的一个重要的输入变量,它通过风险权重函数转化为风险权重和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特征。

(1)风险参数的顺周期性

国外学者Panetta等(2009)通过实证研究后发现,公司债券的回收率与经济周期呈现正相关关系,与短期的无违约风险利率成负相关。当经济处于上行时,随着资产价格上升,借款人的营收状况转好,财务状况比较好,信用评级较高,贷款比较容易,PD会降低,同时贷款违约损失率LGD下降。贷款承诺使用比例也会相应降低,此时风险暴露EAD也会下降。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时,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恶化,评级下调,PD上升;债务人在面对系统性风险违约后,会疏于对抵押品的控制和维护、监管,抵押品价值会受到影响,当流动性出现紧张而对违约债务进行紧急处理时,这会导致抵押资产的价值大幅下跌,LGD大幅上升;同时,经济衰退伴随着信贷紧缩,贷款依赖性强的借款人的资产流动性更差,贷款承诺的提取的比例增加,这些会导致EAD上升。在内部评级法下,当经济景气或处于上行阶段时,LGD、EAD和PD都会出现下降趋势,同时风险权重也降低,对资本的要求

变低,结果促使银行信扩大贷规模会,进而推动经济的上涨。相反,经济出于萧条或下行阶段时情况相反。

(2)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的周期性差异

时点法和跨周期评级法会影响PD的顺周期性强弱。时点评级法主要运用债务人当前的资产价格和杠杆比率来度量风险,是对债务人在经济周期中某一时点风险的度量,没有考虑经济周期对企业违约风险的影响,由于时间跨度短(一般不超过1年),因此PD只是在1年之中可能违约的概率。利用时点评级法所计量的信用风险与经济周期的波动相关性较强,由于时间较短,银行往往在发生经济波动时才会对其持有的风险资产进行重新评估,存在时滞效应,所计量的信用风险水平与经济周期呈现负相关。跨周期评级法则是以一个完整经济周期作为考察周期,时间跨度长于时点评级法,计算结果涵盖了整个经济周期。通过长期信息估计整个周期内债务人的偿债能力,而所计算出的PD是债务人在一个经济周期中的违约可能性。总体上,只有经济低迷或衰退对特定借款人的违约风险恶化超过预期,才会导致评级的下降。与时点法相比,时间跨度较长使得跨周期法在经济周期中相对比较稳定。而由于跨周期评级模型估计的PD要小于时点评级模型估计的PD的变化幅度,导致监管资本需求的波动性更弱。根据BaselⅡ,银行运用跨周期评级法产生的顺周期性比运用时点评级法计算的PD 要相对弱一些。时点法与跨周期评级法相比,周期性更强。

三、会计准则的顺周期性

美国公认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都要求对可供出售和交易类的资产的计价要按照资产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指的是有意愿的交易对手以有序的方式对一种资产或负债能够进行交易和清偿,而且根据管理者的持有目的和资产负债的不同特征来计算和衡量,总之,对于交易目的资产和可供出售的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对于持有到期的贷款、资产和没有公允价值的负债按照公允价值计算。该方法能动态反映资产和负债的实时价值,但却强化了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Healton,Lucas,and McDonald对公允价值与政策性因素之间的关联度进行研究,发现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所引发的顺周期性与最低资本监管要求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1.公允价值的市场性

与历史成本相比,市场性特点加剧了市场的波动。“市场性”是指在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下,产生公允价值,且公允价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波动而变化。市场交易是公允价值实现的依靠力量。在金融市场

比较平稳时采用公允价值盯市原则,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能够较为真实、公允地被反映,而且不会引起资产及收益等账面价值的较大幅度的波动。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历史成本没有公允价值的动态性,资产负债的实时价值能通过公允价值的计量更好地反映。泡沫时期,以市值计算的银行资产、收益等随之增长,金融机构能以大大高于其成本的价值将金融资产计入会计账中,还能在超过账面利润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出投资和借贷的决策,推动经济上涨。相反,危机情况下,伴随着市场信心的丧失,价格下跌会导致资产立即缩水,形成亏损,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触发亏损和评价下调,更多坏账等问题也接踵而来。

2.模型驱动

模型计量对金融机构的顺周期性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当波动性增大时,模型使用公司会被通知出售这些资产,但当公司竞相出售资产时,市场的流动性会减弱。而会计准则中没有在缺乏活跃性的市场运用公允价值的指引,市场的动荡就会更家严重。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性因其估值受人的主观影响较大而更加强烈。估计技术是指根据未来可能或者将会发生的经济行为,通过运用大量假设的估值模型,预测资产和负债的未来现金流。存在很多主观成分,在估值的进程中,会计主体参考上一轮市场运行的结果作为自己的信息,并对当前的经济环境做出主观判断,包含了经济周期的影响,公允价

值必然存在顺周期性。

作者:陈莉来源:商场现代化2016年14期

公允价值与顺周期效应

公允价值与经济的顺周期效应 课堂案例 某公司资产为10000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各位5000万,公司优化的的资产负债率为50%。根据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得出以下结论: 1、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 资产的价值上升100%,资产负债率下降到25%,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中看好整个市场,银行等金融机构会放宽信贷要求,为了达到优化的资产结构,而公司的决策者会进一步提高资产负债率提至50%,贷款一亿。公司的运营资本较多,有利于公司的发展,获得更多盈利。这使得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公司越是能够融资与发展,获取更多收益。同时,可以反映出来的是公司实际上表面的风险比实际大,只是账面的资产上升了,而不能说明企业真正的谨慎。 2、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 假设资产的价值下降37.5%,同时负债不变,此时所有者权益变为1250万,资产负债率变为80%,金融机构由于如此高的资产负债率而提高带宽要求。一方面是再融资的困难,另一方面,原先的负债到期,企业需偿还负债,使得运营资本不足,公司很可能发生周转困难,使本已恶化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 拓展 课堂上,老师提到了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这一问题,以下是我通过搜集、阅读、整合一些资料,形成的对这一问题的分析研究与自己的看法: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围绕公允价值会计计量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而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则是引发这场争论的起源。 一、基本概念 1、顺周期效应: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周期性的扩张与收缩,必然伴随着金融周期性的扩张与收缩。在不同的波动阶段,经济总量与经济波动的互动效果就是所谓的周期效应。当经济总量与经济波动同方向变动时,说明存在顺周期效应;反之,则存在反周期效应。 2、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 3、具体到公允价值会计所产生的顺周期效应,可分为两种不同情况。是指: (1)在经济萧条时期: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将迫使金融机构确认大量的投资损失和贷款减值损失,从而降低其资本充足率、信贷和投资能力,使本已恶化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 (2)在经济繁荣时期: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将导致金融机构确认更多的投资收益和计提较少的贷款减值损失,从而提高其资本充足率、信贷和投资能力,使本已过热的经济环境火上浇油。

金融学整体教学设计

金融学原理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金融学是高等职业教育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教育改革经济类会计学、金融保险专业的必修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运行方式有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金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有清醒的感知和认识,对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利率、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与金融国际化、宏观金融调控与金融发展等范畴有较为系统的了解和把握,同时也为经济类各专业学生从事金融或与金融紧密相关的职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的和教学要求 1 、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货币政策、金融活动及其宏观调控的理论、运行机制和方法、手段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 、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经济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意识和全新的金融理念,努力提高广大学生金融科学的理论和知识素养。 通过学习,学生应按各章节具体要求了解或掌握货币、信用、银

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货币政策以及宏观金融调控等范畴所涉及的知识、理论、运行规律及其行为主体、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三、课程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 前言 1、[教学内容要点]: 现实生活中的货币问题:货币与金融;货币银行学体系;主要参考书目。《货币银行学》,钱晔,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教学内容要点]: 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趋势;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化。从货币的起源与发展理解货币的本质;能正确辩析各种货币学说。理解货币的各种职能;重点掌握货币职能的特点与作用。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货币制度演变的原因。重点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行信用货币制度的内容与特点。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 2、[教学安排]:8课时 第二章信用与利息 1、[教学内容要点]:

顺周期性

顺周期性 1 什么是顺周期性 2 四种顺周期性的行为[1] 3 不同机制下顺周期性的作用 4 无需避免顺周期性的 理由 5 抑制顺周期性的方法[2]什么是顺周期性 顺周期性是指在时间维度上,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形成的动态正反馈机制放大繁荣和萧条周期,加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并导致或增强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对顺周期来源的解释最早始于IrvingFisher,他认为由于借贷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和与此相关的代理成本,金融体系影响经济周期最主要的渠道是所谓的“金融加速器”(financialaccelerator)。四种顺周期性的行为[1]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警示我们,经济系统的周期性波动并不单单源于外部冲击,市场的反馈机制对经济波动也会产生显著效应。如果存在大量的正向反馈,就会显著放大系统对外部冲击的反应,加剧系统的不稳定性。反馈机制是正向或是负向,取决于经济主体的行为特征。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居民消费行为、银行信贷行为、企业存货投资行为、国际资本流动都对经济系统有正向反馈,表现为与经济周期的同步性特征,即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从目前来看,市场的顺周期性正在加速经济繁荣,与此同时,一些系统性风险因素可能正在被掩盖,为风险积累埋下隐患。第一,

居民消费行为的顺周期性。“买涨不买跌”现象在消费市场比较显著,当经济处于上升期,即期收入和预期收入增加,会刺激居民消费扩张,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反之,在经济下行期,居民消费规模缩小,加剧经济衰退。但是,由于医疗、教育、养老等不确定性因素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始终为负,导致消费在经济下行期的回落幅度要大于经济上升期的增长 幅度,呈现非对称性。第二,银行信贷行为的顺周期性。受“时点”评级、“羊群效应”、理论模型、资本监管等因素影响,银行信贷行为始终与经济周期保持高度同步,呈现明显的顺周期性。银行信贷行为的顺周期性会加大实体经济的波动。在经济上升期,信贷扩张注入大量流动性,造成资产价格泡沫和经济过热;反之,在经济下行期,信贷回落又会加速经济萧条。前三季度,我国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呈现逐月增加态势,M2保持高速增长。第三,企业存货投资行为的顺周期性。企业存货投资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之间存在显著的同步性,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在经济上升期,市场需求增加,企业倾向于增加存货投资,存货投资上升会推动生产规模扩大和经济增长,从而又会进一步增加存货需求;反之,在经济下行期,企业的存货投资会减少。实证研究表明,存货投资对经济周期波动的贡献度均为正值,说明企业的存货投资加剧了经济波动,尤其是“去库存化”对经济下滑的放大效应尤为突出。第四,国际资本流动的顺

信贷投放顺周期性效应的分析

信贷投放顺周期性效应的分析 一、我国信贷投放的顺周期性效应 1.信贷投放的顺周期性首先表现在信贷增长与实际GDP增长表现正向 关系。经济增长速度的提升带动信贷增速的提升,经济增长速度下滑 则导致信贷增速的下降,两者趋势吻合,相互强化,放大经济波动幅 度并引发或加剧金融不稳定。从图1能够看出,信贷增长与实际GDP 增长存有这种正向变动关系,而且在1998年央行取消信贷“限额管理”之后表现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率较小的上升会带来信贷增长率较大的 上升,而经济增长率较小的下降则会导致信贷增长率较大的下降。如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政府多措并举保增长,维持了较高的增 长率,但金融系统恐慌性紧缩并没有消除,信贷在1998年、1999年连续出现大幅度下跌,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在1999年跌入低谷。2.信贷投 放的顺周期性同样表现在信贷增长与产出缺口的变动关系上。使用消 除趋势法②计算出1979年至2012年中国的潜在产出,并由此得到产 出缺口(实际产出-潜在产出)/潜在产出)。产出缺口为负值,表示 存有生产水平不足,若信贷增速下降,则说明信贷投放存有顺周期效应;反之亦然。从图2能够看出在产出缺口为负阶段,如1980-1983、1985-1987、1994-2000、2003-2005、2007-2010,均存有不同水准的 生产水平不足,而与之相对应,则存有若干个明显的信贷收缩区间, 如1980-1982、1986-1987、1997-2000、2003-2005、2009-2011。产区缺口为正的阶段,如1983-1985、1991-1994、2005-2007存有明显的 生产水平过剩,而与之相对应的存有干信贷扩张区间:1983-1984、1991-1993、2005-2007。由此说明,信贷投放存有明显的顺周期效应。 3.信贷投放的顺周期性还表现在银行不良贷款率与经济增长的反向关 系上。动态地看,银行不良贷款是信贷周期形成过程中的产物。当经 济出现上行拐点时,借款需求增大,出现银行群体性多贷,造成信贷 扩张;而当经济出现下行拐点时,银行贷款意愿下降甚至拒贷,造成 信贷紧缩。这个松一紧,既形成了信贷周期,也使银行产生了大量的 不良贷款。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获得中央汇金注资前的不良贷款率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与金融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姓名:郭一凡学号:220160930181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在人类丰富的知识成果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若仔细研究当代政治、经济甚至文化生活,发现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在这些不同的领域都有所应用,有所渗透,有所体现。在金融学方面,可以发现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均受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影响,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进行研究。马克思社会主义科学方法论之所以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他是人类智慧的高度结晶,是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对任何具体社会科学的研究都具有整体上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方法论;金融学 经济学就是一个研究经济行为和现象的分析方法框架,而金融学是经济学科下的一个具体学科,二者关系紧密。正应为如此金融学研究方法是一个被广泛讨论和研究的领域。在已有的研究中,金融学方法主要表现为两个层次的方法:其一,金融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对于经济学作为一个学科的规范思维方法的讨论和研究,我们将之称为“方法之方法”,从“范式”的角度看,在一定的程度上,这一层次的方法是超越某一特定范式的;其二是金融理论中作为基本研究工具的方法,我们将之称为“工具性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在人类丰富的知识,成果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若仔细研究当代政治、经济甚至文化生活,发现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在这些不同的领域都有所应用,有所渗透,有所体现。在金融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我们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时间作用。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指导作用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既不同于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也不同于作为一般哲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在积极扬弃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金融研究方法论

金融研究方法论 1.什么是金融研究过程什么是金融论文写作简要描述二者的关系 金融研究过程是金融研究主体依据金融认识中介认识金融课题及其规律的探索过程。主要涉及3个要素:金融研究主体、金融认识中介和金融客体。 金融论文写作是金融研究成果的“再现”过程。严格地说,作为文字表述的金融论文写作,是金融研究的最后阶段,是金融研究成果的终极表述。 金融研究过程和金融论文写作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具体而言,这种“源”与“流”的关系体现在以下方面: 1)金融研究过程决定金融论文写作。就内在逻辑关系而言,金融研究过程是“因”,金融论文写作是“果”。没有监控的金融研究过程并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就没有资格从事金融论文写作。即使写作,也难逃失败的命运。 2)先有金融研究过程,而后才有金融论文写作。就时间序列而言,正常的金融科学研究包括两个前后联系,密不可分的环节:金融研究过程与金融论文写作。 3)研究过程要“钻进去”,论文写作要“走出来”。研究过程是“投入”的过程,论文写作是“产出”的过程: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这是经济学常识。金融研究过程要深入到研究对象的“内部”,挖掘其“本质”。 2.简述文献综述的撰写原则与方法。 2.1文献综述的撰写原则 一般而言,撰写文献综述应遵循以下八条写作原则: 1)“5W”写作原则 “5W”原则就是作者须实事求是、原汁原味的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原则,也就是可检索行原则。具体地说即是按照什么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提出了什么学术观点的写作方式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则。 2)经典型原则 所谓经典型写作原则是指文献综述的内容应该是所研究领域的经典人物的经典着作,而不是学术“圈外人”的某些只言片语。 3)古今中外原则

金融学教学大纲本修订稿

金融学教学大纲本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金融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主要内容 《金融学》课程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又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货币、信用、银行及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金融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并掌握其运行的基本规律,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金融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与监管等方面的基本内容有较系统的掌握,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综合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进而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合格的金融管理者以及其他经济管理者应当具备的正确观察、分析和解决当前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学生充分掌握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业务。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 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金融监管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较系统的掌握。

2、理解: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问题的 现状,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 力。 3、了解:金融实践发展新的改革方向,新变化,新形势。 4、在教学中要注意的要点: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启发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要有计划地组织一些课堂讨论;课后常留有思考题、题目尽量联系实际,供学生思考。 三、本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的关系 通过本课程学习,旨在介绍学生金融学方面的理论及实务知识,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货币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货币、信用、金融市场及银行活动的规则性,了解货币、信用、银行的历史发展进程和人类在金融运行方面积累的基本经验及当代进一步发展趋势,掌握货币调控原理及其运作机制,学会从货币供求、社会总供求、货币政策等方面剖析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把握我国货币金融政策、法律规章制度、金融体制改革的成就和深化改革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分析与解决金融工作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较快地担任相应的工作。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金融学》属于专业基础理论课,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必修课,《金融学》都是在修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公共基础课之后开设的,因此,本课程在大纲的编写和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都应该格外重视它的理论性与实践性。 《金融学》的后续课程主要有:国际金融等。 五、教学内容改革(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以金融学相关理论为依托,将理论知识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授课,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必要的理论知识讲授和大量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认识、理解和熟悉金融学的基本知识。

顺周期性下的银行风险管理与监管

顺周期性下的银行风险管理与监管 如果说上世纪30年代的那场大萧条将“流动性陷阱”和“政府干预”带入了人们的视野,那么对于这场本世纪初爆发的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来说,“顺周期性”和“宏观审慎监管”大概将是这场金融危机为推动经济学发展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而在这场以投资银行的破产倒闭为特征之一的金融风暴中,刚刚付诸实施的国际银行业监管准则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由于时间上的巧合性也被推到了风头浪尖,甚至于一度成为金融危机的替罪羔羊。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从顺周期性的经济学原理出发,探讨了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监管框架下银行经营中广泛存在的顺周期性及其要素,从银行业实践的角度提出了缓解顺周期性的方法,并分别从银行监管者和货币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提出了顺周期性的监管措施。对于产生银行顺周期性的因素讨论,本文基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框架分别从资本监管、新协议下内部评级法、风险测量和会计计量的精确性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和判断。 在以巴塞尔资本协议为代表的资本监管下,资本的顺周期性导致了银行信贷行为的顺周期性,资本约束下的信贷行为直接影响着投资需求,从而对整个经济的波动造成了顺周期的影响效果;而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被作为主要改进之一的内部评级法,在提高了风险敏感性的同时也加剧了银行的顺周期性风险,在资产证券化广泛发展的市场中,时点评级法所带来的顺周期性也被放大了数倍;银行传统的风险测量模型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和使用中的不当造成了经济衰退期对风险把握的失准,而由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对于市场流动性匮乏时期的计量失效所产生的会计加速器效应加速了经济体系中的顺周期性。针对上述引起银行顺周期性的三个方面,本文分别给出了目前可行的缓释措施的探讨。在资本监管方而,提出了动态资本充足率和动态损失准备金率的逆周期调整方案,并从加入杠杆率监管、抵押率监管的角度分析了改善目前单一的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可行性,同时从银行经营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优先股资本化对资本监管下经济衰退期中银行惜贷行为的改善,也从更加宏观的汇率视角分析了银行在经营中如何缓释顺周期效应;对于内部评级法的顺周期性缓释,主要是从内部评级法参数和风险权重函数的角度展开的,考虑了经济周期的参数模型并改善单一风险权重函数是缓释内部评级法顺周期效应的主要途径,同时将时点计量法转换为跨周期计量法有助于平

银行业顺周期性的形成机理、表现及逆周期监管

论文题目:我国银行业顺周期性的形成机理、表现及逆周期监管 1 / 16

目录 一.前言 (3) (一)内容摘要 (3) (二)选题背景 (3) (三)行文结构 (3) 二.文献回顾——金融系统顺周期性相关理论评述 (4) (一)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 (4) (二)银行业的顺周期性 (4) 三.我国银行业的顺周期性的分析 (5) (一)理论分析——银行业的顺周期性形成机理 (5) 1. 内部因素 (5) 2. 外部因素 (6) (二)现状分析——我国银行业顺周期性的表现 (9) 1.银行放贷行为与经济周期平行 (9) 2.银行盈利能力与经济周期平行 (10) 3.银行资产质量与经济周期平行 (11) 四.逆周期监管政策及工具 (13) (一)逆周期资本监管的框架及工具 (13) (二)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2 / 16

一.前言 (一)内容摘要 缓解银行业的顺周期性,建立逆周期的调整机制,是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首先对金融系统顺周期性和银行逆周期监管的相关理论作简单评述;接着,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角度分析银行顺周期的形成机理,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我国银行业顺周期性的表现;最后,对当前逆周期资本监管工具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银行业顺周期逆周期监管 (二)选题背景 在金融危机后,银行业的顺周期性成为各国及国际金融组织关注的重点,强化对其逆周期监管已成为共识。根据银监会计划,我国大银行将在2012年全部执行巴塞尔新协议,其中,如何利用逆周期监管工具规避银行业顺周期风险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对金融危机的反思和防范视角,以及我国要执行巴塞尔新协议的现实,对银行业的顺周期性及逆周期监管工具进行研究是完全必要的。 内容摘要 选题背景 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 银行业的顺周期性 银行业顺周期形成机理 2.银行业顺周期的表现 逆周期监管政策及工具 结论 3 / 16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课程内容: 1、货币的起源 2、形形色色的货币 3、货币的职能 4、货币的定义 5、货币制度 基本要求: 1、了解货币的起源及币材的发展 2、理解货币制度发展的几个阶段 3、掌握货币的定义及货币职能 本章重点:货币的定义和职能 本章难点:货币制度的理解 第二章信用 课程内容 1、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2、高利贷信用 3、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4、现代信用的形式 5、信用与股份公司 基本要求: 1、了解信用的产生、发展; 2、了解高利贷的特点及其发展; 3、理解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 4、理解信用与股份公司的关系; 5、掌握现代信用的形式。 本章重点:信用的概念和现代信用的形式 本章难点:信用与股份公司的关系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课程内容 1、利息 2、利率及其种类 3、单利与复利 4、利率的决定

5、利率的作用 基本要求: 1、掌握利息、利率的一般概念 2、掌握利率的种类 3、理解复利公式的运用 4、掌握利率的决定理论和作用 本章重点:1、利率的决定 2、利率的种类 本章难点:复利的运用 第四章金融市场 课程内容 1、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2、金融工具 3、证券市场 4、金融衍生工具 5、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 基本要求: 1、掌握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2、掌握金融工具的特征及其种类 3、了解证券市场及金融衍生工具 本章重点: 1、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2、金融工具的特征及其种类。 本章难点:证券市场的概况 第五章金融机构体系 课程内容 1、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2、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 基本要求: 1、掌握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2、掌握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本章重点:金融机构体系的几个组成部分本章难点:了解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 第六章存款货币银行 课程内容 1、商业银行产生和发展 2、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与组织

中国金融体系运行的“顺周期性”问题与“逆周期监管”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a9969998.html, 中国金融体系运行的“顺周期性”问题与“逆周期监管”研究 作者:陈放 来源:《重庆行政》2018年第03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1]。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首。而解决金融安全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要防范金融运行的顺周期性风险问题。金融市场的顺周期性是指在经济周期中金融变量围绕着实体经济某一趋势值波动的倾向或效应,而顺周期性增强就意味着金融运行的风险增大。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我国金融市场的运行,必然受到国内外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常常表现出顺周期性,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鉴于资本主义周期性金融危机的教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我国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问题。”[2]因此,怎么应对我国金融的顺周期性风险并进行逆周期调节,以减少经济发展中的震荡和危机,是金融工作者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国金融体系中“顺周期性”现象带来的各种风险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健康平稳。但是,在当前调结构与转型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很多的顺周期性效应,需要从国家层面的高度进行逆周期监管。在2017全国金融工作会的通稿中,“金融風险”成为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在报告中出现31次,而“金融监管”排列第二, 出现28次。 [3] 国务院副总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2018年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在中国面临的各类风险中,金融风险尤为突出。”[4]特别是在美国301条款的影响下,中国金融运行将面临更多的风险问题。 第一,金融市场在顺周期性效应下面临监管失控的风险。中国金融市场总体是健康发展的,但在新经济时代,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不断创新,我国也将对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和换挡升级,传统的产业将逐渐被新兴产业所取代,经济运行必然带来很多的顺周期性效应。特别是在美国301条款的影响下,中国以高科技为代表的新兴经济必然受到很大影响。一些以高科技为支撑的新兴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企业的经营面临很大困难,这都会让中国金融的运行面临很多的顺周期性风险问题。表现在:一是金融公司受到企业运行的顺周期性效应的影响,借贷业务监管难。这些新兴企业在经济上的顺周期性必然造成一些企业的经营出现困难甚至亏损,金融公司怎样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实施监管从而进行借贷,给金融业带来新的问题;二是金融交易业务在顺周期性效应下跨国监管难。在现代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大量金融借债的跨国交易行为,一些金融企业在顺周期性效应下怎样监管跨国企业的借贷交易,在信息上、法律上存在很多漏洞与盲区;三是金融监管机构本身不完善。我国的金融业正处在转型期,随着新兴科

现代金融学教学办法

《金融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讲明 一、教学目的、任务: 金融学是财经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一门经济科学,内容有货币、信用利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货币供求、金融宏观调控、金融改革与进展。该课程是财经类各专业学生顺利进入专业课的基础。 二、教学的具体要求: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讨论、辅导答疑等教学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达到以下目标: 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金融学的差不多理论、差不多知识,提高自学能力,能独立阅读教材和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在理解内容和加深学习下写出条理清晰的阅读笔记和小结,能用所学知识关心理解现实金融问题。 (二)差不多要求:本课程内容在40学时内实施完成,通过对货币、信用、利率、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的介绍,掌握差不多的金融理论和金融运行机构,了解国内外最新发生的一些与金融较为紧密的事件,通过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等几个方面的学习,从总体上了解、理解货币、信用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启发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要有打算地组织一些课堂讨论。 (二)课后常留有考虑题、题目尽量联系实际,供学生考虑。

四、教学效果检查: 本课程在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共计40学时。为考试课程。考试分平常时期测验、讨论和期末考试三部分组成,方式用口试和笔试。比例为20%、20%、60%。评定学期成绩结合平常得出综合成绩为该门课成绩。 五、教学时数分配: 第二部分讲授大纲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要求: 要紧考核学生对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等知识点的了解认知程度,对金融学重要性的认识。 二、讲授内容: (一)货币与经济的关系

金融危机与银行顺周期发展模式研究

摘 要: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成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各国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根据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本次金融危机所造成损失可能达40540亿美元,其中,美国金融资产缩水27120亿美元,美国银行业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但也有一些银行业绩相对稳定甚至是盈利的。USBacorp (USB )银行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与他们在经济周期中采取了逆向周期发展模式有着相当大的关系。而与之形成对比的美国银行业大多数都采取了顺周期发展模式,而他们都是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遭受惨重损失的银行。此次危机过后,对现有金融监管体系进行改革和加强监管是必然的。其中,金融监管改革一个重要的原则和方向就是抑制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行为的顺周期性。以银行房贷资产为对象来分析美国银行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采取不同的周期发展模式给银行业绩所带来的不同的影响,指出不同发展模式的利弊。并以USB 银行作为案例来分析逆向周期发展模式的优势。 关键词:金融危机;房贷;顺周期;逆向周期;模式中图分类号:F8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09)29-0126-03 收稿日期:2009-09-05 作者简介:谭伟(1985-),男,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从事商业银行管理研究。 金融危机与银行顺周期发展模式研究 谭伟 (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哈尔滨150000) 在股市中有一句话叫“追涨杀跌”,就是说在股市上涨周期或某只股票持续上涨的情况下,股民持续增仓的行为,而在股市下跌周期或某只股票持续下跌时,股民持续减仓的行为。这种行为使股市暴涨暴跌, 股票所反映的股价与上市公司的实际财务情况不符,甚至偏离很大,风险随之而来,在股民 “追涨杀跌”的情况下,大多数股民被套牢或失去投资的机会。而与股市这种“追涨杀跌”相对应的是,在经济周期中银行采取的顺周期的发展模式。即在经济扩张周期里银行采取增加业务品种和数量,增加市场份额来获取更大的利润;在经济衰退周期里银行缩减业务来避免损失。这种顺周期发展模式扭曲了银行资产周期和经济周期的关系,增加了银行系统风险的脆弱性,一旦经济周期逆转形式,银行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一)顺周期发展模式 1.顺周期发展模式是指在经济或房地产市场上升周期时降低贷款利率和贷款标准来扩大信贷数量,扩大风险敞口,减少损失准备金和资本金;在经济衰退或房价持续下降时则反向操作。在这里要说明的是,银行并不是简单的追随周期,而是主动促进周期,其意图是在上升周期通过进一步促进市场扩张获得更多的利润收入;在经济衰退周期通过缩减业务避免损失。 2.顺周期发展模式具有以下几点特征:信贷增长率超过或低于GDP ;主要由供给而非需求驱动;信贷供给大于或小 于信贷实际需求;通过降低信贷标准和贷款利率以增加或减少信贷量。 OECD 十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统计数据也反映了银行信贷的顺周期特性:银行信贷增量和经济增长、房价、股价正相关,而信贷损失准备、放贷标准、贷款利率和经济增长、房价、股价负相关。当经济扩张和房价持续上升时信贷增量大幅超过GDP ,贷款标准和利率降低;经济衰退和房价下降时则相反。 (二)顺周期模式的作用机制、现实及弊端分析 1.在以供给推动而不是以真实需求推动信贷增长的顺周期模式,通常和银行未来的损失正相关,因为这种信贷增长通常是在放松信贷条件和利率下降以及低估风险的情况下实现的,银行将面临巨大的风险,但风险的潜伏期比较长。银行的顺周期模式会造成银行信贷和房地产市场相互攀升的恶性循环,作用过程和结果如下页图1。 2.从1953年到2008年的美国银行业贷款和经济周期的关系就可以看出美国银行的信贷标准和信贷数量都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性,如下页图2。而最近爆发的金融危机也证明了这一点美联储在2001年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和“9·11”事件后,采取低利率政策以刺激经济。从2001年1月到2003年6月,美联储25次降息,长时期低利率政策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和房价的一路攀升。2000-2007年的房价涨幅超过了过去30多年来的增长趋势。房地产业GDP 占GDP 由2001年的15.9%上升为2006年的19.7%,而房价在2007年二季度到达了顶峰,HPI (房价指数)指数比2000年上涨了69%。 而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银行开始放松信贷条件、放贷 一、银行房贷资产顺周期发展模式分析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70期2009年第32期Serial No.70 No.32,2009126——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精编)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精编) 课程名称;金融学 适用专业: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会计、经济管理等 适用层次:网络本科 建议学时:48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金融学是财经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一门经济科学,内容有金融和金融体系、时间与资源配置、价值评估模型、风险管理与资产组合理论、资产定价、公司金融等。该课程是财经类各专业学生顺利进入专业课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讨论、辅导答疑等教学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达到以下目标: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提高自学能力,能独立阅读教材和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在理解内容和加深学习下写出条理清晰的阅读笔记和小结,能用所学知识帮助理解现实金融问题。 本课程内容在48学时内实施完成,通过对金融和金融体系、时间与资源配置、价值评估模型、风险管理与资产组合理论、资产定价、公司金融的介绍,掌握基本的金融理论和金融运行机构,了解国内外最新发生的一些与金融较为密切的事件,通过对时间与资源配置、风险管理与资产组合理论、资产定价、公司金融等几个方面的学习,从总体上了解、理解公司资产管理中金融学的实际应用。 第一部分金融和金融体系 第一章:金融学 学习要求:金融学的界定以及居民、企业的金融决策。 考核重点:居民、企业的金融决策。 第二章: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 学习要求:金融体系、金融创新、金融市场、金融中介、金融管制。 考核重点:金融体系、金融市场、金融管制。 第三章:管理财务健康状况和业绩 学习要求:财务报表、财务指标、财务规划、营运资本管理和流动性与现金预算。 考核要求:财务报表、财务指标、营运资本管理。 第二部分:时间与资源配置 第四章:跨期配置资源 学习要求:复利、年金、分期还款、汇率、货币的时间价值、通货膨胀、税收与投资决策。 考核重点:复利计算、年金的计算、时间价值。 第五章:居民户的储蓄与投资决策 学习要求:生命周期储蓄模型、社会保障、投资决策。 考核重点:生命周期模型、增氧做出一项投资决策。 第六章:投资项目分析 学习重点:项目分析、净现值投资规则、敏感性分析、通货膨胀与资本预算。 考核重点:运用试算平衡表进行敏感性分析。 第三部分:价值评估模型 第7章:市场估值原理 学习要求:资产价值、一价定律与套利、价值评估模型、有效市场假说。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金融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 题目: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在金融学研究的应用 学院金融学院 专业金融学 年级2015级 学号152103045 姓名邵明新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在金融学研究的应用 金融学院金融学邵明新 152103045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种具体的方法论,不同于历史唯物主义这一一般的哲学方法论,它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然而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比较重要的方法之一,实践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更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金融学的研究方法一般具体包括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数量经济模型分析、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案例分析、制度分析等。金融学学术研究过程一般包括选题立项、资料收集、数据加工处理、结果分析、总结规律等过程。然而在这些研究过程当中都始终贯穿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作为金融学学术型研究生,如果将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运用到金融学研究过程中,定会使我们事半功倍、受益匪浅。 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在选题立项、资料收集中的作用 选题立项、资料收集是研究方法中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选题立项、资料收集是客观的实践活动,包含着我们的主观意识,体现了我们的主观能动性。但是选题是否科学、资料收集是否完整真实会直接影响接下来的数据加工处理、结果分析、总结规律等过程,以至于最终影响我们的研究意义。所以这需要马克思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尤其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鼎力相助。 在选题立项、资料收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结合自身知识储备、研究能力、设备条件、课题发展状况、研究前景等综合考虑。因为因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告诉我们,人类实践活动不仅具有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且还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实践的社会性决定了其历史性,因为实践的内容、性质、范围、水平都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都随社会历

黄达金融学名词全书整理大全教学教材

第一章 货币: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马克思) 货币的主要职能: ①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②购买和支付手段;③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 或者说: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交易媒介、支付手段、贮藏手段 货币的购买力:价格的倒数。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 流通中的货币=支付手段的货币+流通手段的货币 本位币:用法定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厂铸造的铸币。(最小规格是一个货币单位) 辅币:由贱金属制造的非足值货币。 存款货币:可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 无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如何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的对方都不得拒绝接受。 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行动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不受法律保护。 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第二章 资金流量的统计与分析对于实现经济的宏观调控的意义: ①对过去年份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从中找出信用运动的规律,并进而对整个经济进程中存在 的问题加以剖析,总结经验和教训。 ②对未来年份的规划和预测可以看出经济发展规划能否有足够的财力保证,并进而重新考虑 整体规划的合理性,一边做适当的调整。 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所提供的信用。 商业信用有何特点、作用、局限性? 答:(1)商业信用的特点是: ①借贷双方都是企业; ②借贷的客体是商品; ③借贷行为与商品买卖紧密联系。 (2)商业信用的作用: ①能够克服流通中货币量的不足,创造信用流通工具,促使商品的流通; ②促使滞销商品的销售,避免社会财富的浪费; ③加速短缺商品的生产,尽快实现生产的均衡。 (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①规模受到限制; ②使用方向受到限制。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区别和联系? 答: (1)区别:商业信用借贷双方都是企业,借贷的客体是商品,借贷行为与商品买卖紧密联 系,但它有规模和使用方向的局限性。而银行信用借方是企业贷方、是银行或金融机构,信 用的客体是货币,且规模和使用方向超出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2)联系: ①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乃至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因为商业信用先于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存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企业在选择信用的时候优先考虑商业信

会计准则、金融监管与顺周期性矫正

会计准则、金融监管与顺周期性矫正 一、综述 顺周期性(procyclicality)是指经济周期中金融变量围绕某一趋势值波动的倾向,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将其定义为一种相互强化的正反馈机制,在该机制下,金融系统会放大宏观经济的波动程度,反过来又加剧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金融危机显示出商业银行顺周期性的巨大破坏力,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金融稳定理事会提出的一系列改革设想,很大程度上都着眼于如何缓解顺周期性问题。自1988年巴塞尔协议出台后,资本监管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监管体系的核心,由于资本的计算通常是在银行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少量的调整而得,银行监管的成效不可避免地受到会计准则的影响。事实上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在当前银行监管过度利用会计信息的模式下,会计准则通过资本充足率这一传导机制极大地强化了商业银行的顺周期性。总结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必须转变金融监管的理念和方式,而如何协调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定之间的关系已成为重要议题。 国外理论界围绕商业银行的顺周期性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会计准则方面,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的顺周期性及其矫正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Enria(2004)[1]研究表明,公允价值会计准

则下交易类资产和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分别被计入当期损益和所有者权益,因而放大了收益和资本的波动性,导致金融体系顺周期效应加剧。Borio等人(2001)[2]认为,银行在经济繁荣时期若能计提较多的拨备或者提高资本比例,将起到“内置稳定器”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应对风险,增强金融稳定性。Barth(2004)[3]主张扩大公允价值的运用范围,他指出,在会计计量中引入公允价值属性后会产生固有不稳定性、估计误差不稳定性和混合计量不稳定性,从而加剧了财务报表的波动性,其中,固有不稳定性属于真实的经济波动,应在会计计量中予以客观反映;而估计误差不稳定性和混合计量不稳定性属于虚假的人为波动,应当通过完善估值应用指南或扩大公允价值的运用范围等方式最大程度地予以降低。Bikker等人(2005)[4]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拨备在GDP增长速度较快时显著降低,而在GDP 增长速度较慢时显著增加。Plantin等人(2008)[5]认为,历史成本忽视了价格信号因而无法很好地反映信息,盯市会计运用现行交易价格,尽管能够克服前者的上述缺陷,但在挖掘市场价格的信息含量时引入了与基本面无关的干扰因素,放大了资产价格和利润水平的波动。Matherat(2008)[6]指出,公允价值会计会导致宏观经济的顺周期波动,并呼吁各国积极应对,协调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规定的差异。Wallison(2008)[7]认为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资产价格的周

金融学教学方法改革

金融学教学方法改革 一、金融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背景 金融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金融学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对社会宏观经济的分析与理解能力,也能提高对金融理财与风险控制的深入认识,是一门具有深远现实意义的学科。金融学教学的课程中涉及的理论十分复杂,应用于实践还需要进行大量的逻辑分析与数理模型分析,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也是十分复杂的。当前金融学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一)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我国众多的高等教育机构在教学方法上甚至是教学理念上都存在着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实践应用的问题,金融学教学中这一问题也是十分严重的。新时期,金融学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单一的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更多的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育出的学生并不能满足金融实践领域人才稀缺的需求,理论难以运用到实践中,实践中的问题也不能应用理论进行解决,这就使得金融学教学与实践需要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在金融学教学中,涉及了繁多理论上的专业术语和分析方法,这些理论本身就是十分复杂的,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才能掌握,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进行不断的研究,选择易于学生理解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因此学生与教师都是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理论与实践应用结合的思考与探索的。此外,我国大多数的高等学府都没有设立实践应用的设施与场所,课程安排上更是缺少实践这一环节,理论与实践缺乏结合的机会,学生自然无从了解理论知识如何应用到实践,真正走向工作岗位时对于所需处理的问题也是无从下手。 (二)从教人员的教学方法创新能力有限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也展开了教学,但是很多的学校或独立学院在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上还存在着不足,教学人员的教学方法也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目前很多的高校教学人员都是从其他院校聘任来兼职的、从退休教学人员中返聘回的、还有很多的是新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这三种教学人员所占比例逐年增高。这三种从教人员并不能说不能胜任金融学的教学工作,但是在他们身上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兼职教师和退休返聘教师存在着临时打工者的心理,内心对教学任务没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价值感,不如在自身的岗位或原来的岗位上工作有激情,也不愿投入过多的精力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