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更换磁头全过程(图文版)

硬盘更换磁头全过程(图文版)
硬盘更换磁头全过程(图文版)

现在,硬盘的容量越来越大,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硬盘的脆弱使得他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又没有及时备份,后果将是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幸好,目前在国内出现的一个新兴行业"数据恢复",使得我们遇到数据丢失,病毒破坏,误删除,误ghost,硬件故障...等不幸后可以极大地挽救重要数据,从而减少损失.

今天介绍的是大家最为关心,最为好奇,也很少见到的硬盘开盘更换磁头处理.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磁头与盘片的关系,大家都知道,数据是以磁记录方式存储在盘片上的,读取和写入都靠磁头来完成.然而,磁头并不是贴在盘片上读取的,由于磁盘的高速旋转,使得磁头利用“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悬浮在盘片上.这使得硬盘磁头在使用中几乎是不磨损的,这使得数据存储非常稳定,硬盘寿命也大大增长.但磁头也是非常脆弱的,在硬盘工作状态下,即使是再小的振动,都有可能使磁头受到严重损坏.由于盘片是工作在无尘环境下,所以,我们在处理磁头故障,也就是更换磁头时,都必须在无尘室内完成,而且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熟练的技巧,才能使成功率大大提高上海数据恢复.

现在我们就来边看图片.边了解更换磁头的具体过程

首先,开盘需要特定的条件和工具,无尘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到还需要医用手套,美工刀,尖嘴钳,直头和弯头镊子,螺丝刀(一字和t8)

们用美工刀小心地揭开硬盘上的保修标签.

接下来当然是拆除top上的所有螺丝,为了工作效率,外面不是要求很高的螺丝,我们可以用电动起子去卸.

组成硬盘的各个组件,包括底座base,马达moter,磁盘disc,磁头eblk,和已经打开的顶盖top......

打开盘腔以后,我们首先要拆除磁头eblk与主板pcba的连接线.这里,我们就不选用电动起子了,改用手工拆除,这样可以大大地降低失误而造成的严重后果,盘片是需要特别保护的,不允许有任何物体掉落在上面.

接下来我们来拆vcm组件中的钕磁铁,钕磁铁的吸力是非常大的,我们要非常当心,左手用力按住盘腔,右手紧握尖嘴钳,将钕磁铁取下.

然后我们需要把磁头从盘片上停靠区移出来,移出盘片,这样才可以将磁头拆下.

我们用一字螺丝刀小心地拆下磁头,用左手按住磁头,避免磁头碰到任何东西.

小心翼翼地手拿vcm,把坏磁头取下.

这张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个120g的迈拓盘有3个磁头,上面两个(并着),下面一个独立的.盘片数目是2片.

取下磁头以后,我们找出和坏磁头同一型号的磁头去更换,我们找来事先准备好,存放在培养皿里的备用磁头.

小心地将其装在盘腔上,尤其是磁头不能碰到任何东西,因为磁头是非常脆弱的,上面的簧片稍微受到力就会变形,一旦磁头变形,即宣告这个磁头的报废.

接下来这个步骤是关键中的关键了,工程师的基本功和经验都体现在这里了,这里失误,将严重损坏新换上的磁头,这个步骤就是磁头上盘片,工程师用镊子将磁头挑开,直至3个磁头全部放到盘片上,当然,磁头数目越多也就意味着难度越大.

把磁头移到盘片上的磁头停靠区

把磁头与pcba的连接线固定好

安装vcm组件......

ok,我们已经安装好盘腔里面的所有东西了.仔细检查一下就可以关上top了

最后一步.安装top,上螺丝当然要注意顺序,不要一次上紧,先对角上齐螺丝,然后在对角依次拧紧每个螺丝......

呵呵,一切的努力终于换来了成果,接上pc检测一下,顺便用耳朵听一下,硬盘已经可以正常认盘了,盘片没有问题的话可以直接挂负盘直接复制数据,如果盘片有问题,我们就需要用软件来跳过坏道恢复数据.......

硬盘的工作原理

硬盘的工作原理 一、从硬盘的工作原理说起 先说一下现代硬盘的工作原理,现在的硬盘,无论是IDE还是SCSI,采用的都是“温彻思特”技术, 都有以下特点: 1、磁头, 盘片及运动机构密封. 2、固定并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表面平整光滑. 3、磁头沿盘片径向移动. 4、磁头对盘片接触式启停, 但工作时呈飞行状态不与盘片直接接触. 盘片: 硬盘盘片是将磁粉附着在铝合金(新材料也有用玻璃)圆盘片的表面上. 这些磁粉被划分成称为磁道的若干个同心圆, 在每个同心圆的磁道上就好像有无数的任意排列的小磁铁, 它们分别代表着0 和1 的状态. 当这些小磁铁受到来自磁头的磁力影响时, 其排列的方向会随之改变. 利用磁头的磁力控制指定的一些小磁铁方向, 使每个小磁铁都可以用来储存信息. 盘体: 硬盘的盘体由多个盘片组成, 这些盘片重叠在一起放在一个密封的盒中, 它们在主轴电机的带动下以很高的速度旋转, 其每分钟转速达3600,4500,5400,7200 甚至以上. 磁头:硬盘的磁头用来读取或者修改盘片上磁性物质的状态, 一般说来, 每一个磁面都会有一个磁头, 从最上面开始, 从0 开始编号. 磁头在停止工作时, 与磁盘是接触的, 但是在工作时呈飞行状态. 磁头采取在盘片的着陆区接触式启停的方式, 着陆区不存放任何数据, 磁头在此区域启停, 不存在损伤任何数据的问题. 读取数据时, 盘片高速旋转, 由于对磁头运动采取了精巧的空气动力学设计, 此时磁头处于离盘面数据区0.2---0.5 微米高度的”飞行状态“ . 既不与盘面接触 造成磨损, 又能可靠的读取数据. 电机: 硬盘内的电机都为无刷电机, 在高速轴承支撑下机械磨损很小, 可以长时间连续工作. 高速旋转的盘体产生了明显的陀螺效应, 所以工作中的硬盘不宜运动, 否则将加重轴承的工作负荷. 硬盘磁头的寻道饲服电机多采用音圈式旋转或者直线运动步进电机, 在饲服跟踪的调节下精确地跟踪盘片的磁道, 所以在硬盘工作时不要有冲击碰撞, 搬动时要小心轻放.

硬盘基本知识(磁道、扇区、柱面、磁头数、簇、MBR、DBR)

硬盘的DOS管理结构 1.磁道,扇区,柱面和磁头数 硬盘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由坚硬金属材料制成的涂以磁性介质的盘片,不同容量硬盘的盘片数不等。每个盘片有两面,都可记录信息。盘片被分成许多扇形的区域,每个区域叫一个扇区,每个扇区可存储128×2的N次方(N=0.1.2.3)字节信息。在DOS中每扇区是128×2的2次方=512字节,盘片表面上以盘片 中心为圆心,不同半径的同心圆称为磁道。硬盘中,不同盘片相同半径的磁道所组成的圆柱称为柱面。磁道与柱面都是表示不同半径的圆,在许多场合,磁道和柱面可以互换使用,我们知道,每个磁盘有两个面,每个面都有一个磁头,习惯用磁头号来区分。扇区,磁道(或柱面)和磁头数构成了硬盘结构的基本参数,帮这些参数可以得到硬盘的容量,基计算公式为: 存储容量=磁头数×磁道(柱面)数×每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 要点:(1)硬盘有数个盘片,每盘片两个面,每个面一个磁头 (2)盘片被划分为多个扇形区域即扇区 (3)同一盘片不同半径的同心圆为磁道 (4)不同盘片相同半径构成的圆柱面即柱面 (5)公式:存储容量=磁头数×磁道(柱面)数×每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 (6)信息记录可表示为:××磁道(柱面),××磁头,××扇区 2.簇 “簇”是DOS进行分配的最小单位。当创建一个很小的文件时,如是一个字节,则它在磁盘上并不是只占一个字节的空间,而是占有整个一簇。DOS视不同的存储介质(如软盘,硬盘),不同容量的硬盘,簇的大小也不一样。簇的大小可在称为磁盘参数块(BPB)中获取。簇的概念仅适用于数据区。 本点:(1)“簇”是DOS进行分配的最小单位。 (2)不同的存储介质,不同容量的硬盘,不同的DOS版本,簇的大小也不一样。 (3)簇的概念仅适用于数据区。 3.扇区编号定义:绝对扇区与DOS扇区 由前面介绍可知,我们可以用柱面/磁头/扇区来唯一定位磁盘上每一个区域,或是说柱面/磁头/扇区与磁盘上每一个扇区有一一对应关系,通常DOS将“柱面/磁头/扇区”这样表示法称为“绝对扇区”表示法。但DOS不能直接使用绝对扇区进行磁盘上的信息管理,而是用所谓“相对扇区”或“DOS扇区”。“相对扇区”只是一个数字,如柱面140,磁头3,扇区4对应的相对扇区号为2757。该数字与绝对扇区“柱面/磁头/扇区”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当使用相对扇区编号时,DOS是从柱面0,磁头1,扇区1开始(注:柱面0,磁头0,扇区1没有DOS扇区编号,DOS下不能访问,只能调用BIOS访问),第一个 DOS扇区编号为0, 该磁道上剩余的扇区编号为1到16(设每磁道17个扇区),然后是磁头号为2,柱面为0的17个扇区,形成的DOS扇区号从17到 33。直到该柱面的所有磁头。然后再移到柱面1,磁头1,扇区1继续进行DOS扇区的编号,即按扇区号,磁头号,柱面号(磁道号)增长的顺序连续地分配 DOS扇区号。

自己动手更换硬盘磁头恢复数据

自己动手更换硬盘磁头恢复数据 页面 1 共 6 磁头故障对于硬盘上的数据来说无疑是一个噩梦,但是通过更换磁头来恢复 数据也绝不是那么神秘。就更换磁头这一方法来说,不仅需要洁净的环境, 还需要工程师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经验技巧。这项工作似乎看起来很有 趣,不过,如果确实需要恢复硬盘上的数据,还是应该依靠专业的数据恢复 机构。 E 目的: 演示Maxtor d540x-4k020h1 (20GB 5400 RPM,单碟)更换磁头的方法。 警告/免责声明: 1) 如果使用本文的方法造成的损坏,本人不承担责任。所有风险应该由你自己承担。打开硬盘后你的硬盘的质保将失效! 成功的可能性是未知的,你读完本文后你会了解这一个工作的可行性。如果你有损坏的硬盘并且想卖掉,请联系我。 谢谢。 2)打开硬盘的盘体会对硬盘上的数据造成永久的损坏。 3)永磁体的姿态不能改变。在卸下上磁铁之前应记住它原来的位置。 问题描述: 我的一个开公司的朋友的硬盘上保存有大量的数据。他的一台Dell计算机在使用了仅一年,而且他从来没有备份那台计算机上的数据。 无须多言,他的硬盘突然损坏了。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那块硬盘在加电后没有起转。 似乎硬盘的电路板损坏了,或者主轴电机烧毁了。 硬盘上的数据并不是非常重要,只是想尽可能的进行恢复。他的公司负担不起专业数据恢复公司的服务报价--通常是$1500 到$5000 美元。他决定如果不能找到便宜的解决方案的话,就放弃他的数据。 我决定接受这一挑战;我知道即使失败那么事情也不会变的更糟。 困难: 我首先检查硬盘的电路板,看是否有明显的损坏(比如,烧痕)。但是并没有什么发现;我记起当硬盘加电后,硬盘有一丝抖动,所以主轴电机上应该是有电压的--至少在最开始的几秒钟。 如果主轴电机上有电压,而且它试图启动然后又停止,说明主轴电机或者是卡住了,或者是电压不足。我快速的打开硬盘的盘体,发现主轴电机并没有被卡住。 然后我合上硬盘的盘体,开始检查硬盘的电路板。我移开电路板逐个的用绝缘胶带盖住电路板和盘体之间的触点。

浅谈一款硬盘磁头驱动臂的加工工艺

浅谈一款硬盘磁头驱动臂的加工工艺 目前传统机械硬盘仍作为一种主要大容量存储部件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机械硬盘由磁盘片,读写磁头,磁头控制器,磁头驱动臂,盘片转轴,盘片控制电机,数据转换器,接口,缓存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磁头驱动臂是最重要的部件,作为运动部件其控制着读写磁头在 5 000 转以上的磁盘上保持不到一个微米的距离在各磁道移动进行数据的读取和写入。其精度直接影响着硬盘的正常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何高效的完成大批量的生产任务需要对零件的加工工艺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1 形状分析 磁头驱动臂的材料为铝合金,具有接近甚至超过优质钢的强度,良好的塑性,可加工成各种型材,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抗蚀性,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 磁头驱动臂主要有Swang hole( 2. 8 孔) 、Shipcomb hole ( 1. 8 孔) 、Tear hole ( 窗口) 、Slug hole、Bearing hole( 大孔) 、Fantail、Tooling hole、Camel、FCBA、Pad、Ground pin hole、surface、Inside surface、Tubingslot( 槽) 、Step line 等部位组成。 磁盘驱动臂的整体尺寸比较小但是结构复杂,除了中间的轴承孔以外,几个孔和槽的尺寸精度要求也很高。加工中机床、刀具或者冷却液的细微的变化都会导致生产的成品率不太稳定。在以往磁盘驱动臂的生产过程中,某个因素的不稳定甚至会导致批量的废品出现,因此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随时监测切削情况和加工尺寸精度。 零件尺寸要求比较多,主要包括孔径、孔深、高度、长度、圆弧、倒角、位置度、垂直度等,总共需要检测128 项尺寸,其中位置度和垂直度对机床设定和机床本身稳定性能要求较高,高度和孔深要求机床震动小,孔径、长度和圆弧由于刀具磨损,常常会导致不准确。 2 加工工艺 工件的加工批量很大,而体积比较小,要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尽可能的提高加工速度。由于工件总厚度是 4. 49 mm,考虑到夹具在不晃动的情况下所能伸出的最长距离,尽量每次加工更多的产品,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提高产量。 为了更大程度的节约成本,毛坏为拉制的型材,在保证能被切到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毛坏用量,考虑到加工次数和夹具的最大伸出长度,最终实验决定,毛坏总长179. 4 mm,总共加工5 次,每次加工四片工件,每个工件总厚度4. 49 mm,毛坏在被加工完后会有25 mm 的余量被作为废料处理。 工件反正两面和侧面都有需要加工的部分和倒角,共需要装夹三次才能全部完成。 选择3 台作为一组进行加工生产。机床为brother TC 31A,具有双工作台,在24 h 连续加工时节省了大量装夹和辅助时间,且机床体积小巧,性能稳定,固定方便,振动小、安全系数高。 充分利用机床工作台大小每工作台设计为一次安装六个夹具,每台机床放十二个夹具。使用前需要对每个夹具的安装位置进行严格校正,

WD硬盘盘片划伤成“环形跑道”的数据恢复之换磁头

WD硬盘盘片划伤成“环形跑道”的数据恢复之换磁头 磁头,指的是通过电磁性原理读取磁性介质上数据的部件。常见的磁头包括硬盘磁头、磁带录音机磁头等。硬盘磁头,是硬盘读取数据的关键部件,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存储在硬盘盘片上的磁信息转化为电信号向外传输,而它的工作原理则是利用特殊材料的电阻值会随着磁场变化的原理来读写盘片上的数据,磁头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硬盘盘片的存储密度。具体结构如图1: 图1磁头是硬盘硬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1、实战对象:西数2TB硬盘,SATA接口,如图2所示(外观完好,没有明显的摔伤痕迹): 图2西数硬盘(案例盘) 2、硬盘准备(3块实体盘)

(1)恢复盘A:有故障、存储有需要提取的数据 (2)镜像盘B:镜像拷贝数据,后期分析 (3)配件盘C:更换磁头(与A同型号、同批次) 3、故障现象:第一天晚上正常使用,断电,第二天连接电脑后,硬盘无法识别,并伴有不正常的敲打声。 4、故障原因:经效率源工程师初期检测,硬盘磁头有损坏,盘片有严重伤痕(送来前,硬盘被反复通电,造成损伤),这就是硬盘不识别的原因。具体如图3所示,A为正常盘片,B为划伤盘片(案例硬盘盘片实景照),中间出现了整整一圈白色的“环形跑道”,划伤程度“惨不忍睹”。A图是在B图基础上修正处理成正常盘的效果,以对比呈现盘片的划伤程度。 图3硬盘盘片划伤严重(B图) 5、数据恢复: 故障原因确定后,即可对症下药,正式进入数据恢复环节。首先,需要解决“磁头故障”,如果更换磁头后可正常读取,恢复工作圆满结束。如果不行,因为盘片划伤太严重,也不排除还会有其他暂未发现的隐藏故障,就还需要增加其他解决方案。 (1)更换磁头:继续在双百级无尘工作室,将配件盘C的磁头更换到恢复盘A上(磁头匹配),如图4,大约需要半小时。这里要特别注意,更换磁头必须非常细致,因为每一个细微抖动,都可能会对最后的数据恢复结果造成严重影响。

硬盘更换磁头全过程(图)

现在,硬盘的容量越来越大,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硬盘的脆弱使得他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又没有及时备份,后果将是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幸好,目前在国内出现的一个新兴行业"数据恢复",使得我们遇到数据丢失,病毒破坏,误删除,误ghost,硬件故障...等不幸后可以极大地挽救重要数据,从而减少损失. 今天介绍的是大家最为关心,最为好奇,也很少见到的硬盘开盘更换磁头处理.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磁头与盘片的关系,大家都知道,数据是以磁记录方式存储在盘片上的,读取和写入都靠磁头来完成.然而,磁头并不是贴在盘片上读取的,由于磁盘的高速旋转,使得磁头利用“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悬浮在盘片上.这使得硬盘磁头在使用中几乎是不磨损的,这使得数据存储非常稳定,硬盘寿命也大大增长.但磁头也是非常脆弱的,在硬盘工作状态下,即使是再小的振动,都有可能使磁头受到严重损坏.由于盘片是工作在无尘环境下,所以,我们在处理磁头故障,也就是更换磁头时,都必须在无尘室内完成,而且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熟练的技巧,才能使成功率大大提高上海数据恢复. 现在我们就来边看图片.边了解更换磁头的具体过程 首先,开盘需要特定的条件和工具,无尘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到还需要医用手套,美工刀,尖嘴钳,直头和弯头镊子,螺丝刀(一字和t8)

这次我们要更换磁头的硬盘是某客户的一个迈拓120g 硬盘,故障情况是工作后不认盘,电机转,有敲头声.首先,我们用美工刀小心地揭开硬盘上的保修标签.

接下来当然是拆除top上的所有螺丝,为了工作效率,外面不是要求很高的螺丝,我们可以用电动起子去卸.

硬盘拆解

1TB Seagate ST31000333AS 这块绿色电路版由SATA接头、电源接头组成的板子称为印刷回路板,简称PCB。 PCB内含电路零组件。而黑色铝质外壳内部组件称为磁头和硬碟组件,通称为HDA。而铝质外壳则称为硬碟基底。 现在拆卸PCB电路板并翻到反面,检视反面的电子零组件。

硬碟PCB上最大控制器为MCU (Micro Controller Unit),MCU主要功能: 1.计算读写通道A/D,D/A 2.掌控全盘硬碟运作状况. 3.MCU另担当的Protocol 与控制器间的转换. DDR DRAM 32MB ,实际上32MB Cache 部份会被硬碟挪用放入硬碟运作程式. 前言已叙述, 硬碟如同一个embedded system .需要载入OS运作. 下一个晶片是Voice Coil Motor controller,通称VCM控制器。这是PCB板上最耗电的晶片,VCM控制器控制电机马达的转动及磁头移动及定位,VCM控制器可在高达工作温度 Flash晶片储存部分的硬碟韧体与模块在盘片上位置DATA ,当你通电启动硬碟时,MCU晶片会读取Flash晶片内的资料到记忆体内并且开始编码。如果缺少了这样的步骤,硬碟无法运转。有时候,某些厂牌的硬碟PCB板上并没有Flash晶片,这表示原本Flash晶片内的资料已存在MCU晶片内了。 震动感应器

震动感应器可以感应硬碟多余的震动并且传送讯号给VCM控制器,VCM控制器接受讯号以后马上停止并复位磁头,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停止盘片转动,这个理论上会保护硬碟免於受损,但是实际上并无法达成保护的目的,所以请好好保护硬碟,别摔落、碰撞! 在某些硬碟中,震动感应器可以感测轻微振动,而VCM控制器可以藉由震动感应器传送的讯号调整磁头的运动,这样的硬碟通常都会配有两组以上的震动感应器。 二级体 另外一个保护的零组件是瞬态电压抑制二极体(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ion diode)或简称为TVS二极体。此组件可以保护PCB板免於连接电源时造成的瞬间电流激增,在这种情况下,TVS二极体会烧毁造成电源接头及接地之间的电路短路。硬碟都配有两组TVS二极体,一组5V电流一组12V电流。 在上图中,你可以看到隐藏在PCB板下的马达及磁头接头,另外在HDA上还有一个小到难以注意的小孔叫做进气孔。你可能听过一个谣言说硬碟内是真空状态,这并不是真正状况。硬碟利用这个进气孔来平衡HDA外部跟内部的压力,而硬碟可以透过进气孔过滤器关闭内部的进气孔来达到内部空气乾燥及乾净。 现在让我们来移开硬碟上盖并看在其之下的构造。

硬盘的内部结构图解

硬盘的内部结构图解 平时大家在论坛上对硬盘的认识和选购,大都是通过产品的外型、性能指标特征和网站公布的性能评测报告等方面去了解,但是硬盘的内部结构究竟是怎么样的呢,所谓的磁头、盘片、主轴电机又是长什么样子呢,硬盘的读写原理是什么,估计就不是那么多人清楚了。所以我就以一块二手西数硬盘WD200BB为例向大家讲解一下硬盘的内部结构,让硬件初学者们能够对硬盘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在动手之前,先了解一些硬盘的结构理论知识。总得来说,硬盘主要包括:盘片、磁头、盘片主轴、控制电机、磁头控制器、数据转换器、接口、缓存等几个部份。所有的盘片都固定在一个旋转轴上,这个轴即盘片主轴。而所有盘片之间是绝对平行的,在每个盘片的存储面上都有一个磁头,磁头与盘片之间的距离比头发丝的直径还小。所有的磁头连在一个磁头控制器上,由磁头控制器负责各个磁头的运动。磁头可沿盘片的半径方向动作,而盘片以每分钟数千转到上万转的速度在高速旋转,这样磁头就能对盘片上的指定位置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由于硬盘是精密设备,尘埃是其大敌,所以必须完全密封。 现在先贴上今日的主角西数WD200BB硬盘的“玉照”,它是容量为20G的7200转的普通3.5寸IDE硬盘,属于比较常见的产品,也是用户最经常接触的。除此之外,硬盘还有许多种类,例如老式的普通IDE硬盘是5.25英寸,高度有半高型和全高型,还有体积小巧玲珑的笔记本电脑,块头巨大的高端SCSI硬盘及非常特殊的微型硬盘。

在硬盘的正面都贴有硬盘的标签,标签上一般都标注着与硬盘相关的信息,例如产品型号、产地、出厂日期、产品序列号等,上图所示的就是WD200BB的产品标签。在硬盘的一端有电源接口插座、主从设置跳线器和数据线接口插座,而硬盘的背面则是控制电路板。从下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各部件的位置。总得来说,硬盘外部结构可以分成如下几个部份: 一、硬盘接口、控制电路板及固定面板: (1)、接口。接口包括电源接口插座和数据接口插座两部份,其中电源插座就是与主机电源相连接,为硬盘正常工作提供电力保证。数据接口插座则是硬盘数据与主板控制芯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交换的通道,使用时是用一根数据电缆将其与主板IDE接口或与其它控制适配器的接口相连接,经常听说的40针、80芯的接口电缆也就是指数据电缆,数据接口主要分成IDE接口、SATA接口和SCSI接口三大派系。 (2)、控制电路板。大多数的控制电路板都采用贴片式焊接,它包括主轴调速电路、磁头驱动与伺服定位电路、读写电路、控制与接口电路等。在电路板上还有一块ROM芯片,里面固化的程序可以进行硬盘的初始化,执行加电和启动主轴电机,加电初始寻道、定位以及故障检测等。在电路板上还安装有容量不等的高速数据缓存芯片,在此块硬盘内结合有2MB 的高速缓存。 (3)、固定面板。就是硬盘正面的面板,它与底板结合成一个密封的整体,保证了硬盘盘片和机构的稳定运行。在面板上最显眼的莫过于产品标签,上面印着产品型号、产品序列号、产品、生产日期等信息,这在上面已提到了。除此,还有一个透气孔,它的作用就是使硬盘内部气压与大气气压保持一致。

硬盘拆解图解

硬盘拆解图解 1TB Seagate ST31000333AS 这块绿色电路版,由SATA接头、电源接头组成的板子称为印刷回路板,简称PCB。 PCB内含电路零组件。而黑色铝质外壳内部组件称为磁头和硬盘组件,通称为HDA。而铝质外壳则称为硬盘基底。 现在拆卸PCB电路板并翻到反面,检视反面的电子零组件。

MCU控制器 硬盘PCB上最大控制器为MCU (Micro Controller Unit),MCU主要功能: 1、计算读写通道A/D,D/A 2、掌控全盘硬盘运作状况。 3、MCU 另担当的Protocol 与控制器间的转换。 DDR DRAM DDR DRAM 32MB ,实际上32MB Cache 部份会被硬盘挪用放入硬盘运作程序。 前言已叙述,硬盘如同一个embedded system 。需要加载OS运作。 VCM控制器 下一个芯片是V oice Coil Motor controller,通称VCM控制器。这是PCB板上最耗电的芯片,VCM控制器控制电机马达的转动及磁头移动及定位,VCM控制器可在高达工作温度 Flash芯片

Flash芯片储存部分的硬盘韧体与模块在盘片上位置DATA ,当你通电启动硬盘时,MCU芯片会读取Flash芯片内的数据到内存内并且开始编码。如果缺少了这样的步骤,硬盘无法运转。有时候,某些厂牌的硬盘PCB板上并没有Flash芯片,这表示原本Flash 芯片内的数据已存在MCU芯片内了。 震动传感器 震动传感器可以感应硬盘多余的震动并且传送讯号给VCM控制器,VCM控制器接受讯号以后马上停止并复位磁头,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停止盘片转动,这个理论上会保护硬盘免于受损,但是实际上并无法达成保护的目的,所以请好好保护硬盘,别摔落、碰撞! 在某些硬盘中,震动传感器可以感测轻微振动,而VCM控制器可以藉由震动传感器传送的讯号调整磁头的运动,这样的硬盘通常都会配有两组以上的震动传感器。 二级体 另外一个保护的零组件是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ion diode)或简称为TVS二极管。此组件可以保护PCB板免于连接电源时造成的瞬间电流激增,在这种情况下,TVS二极管会烧毁造成电源接头及接地之间的电路短路。硬盘都配有两组TVS二极管,一组5V电流一组12V电流。 在上图中,你可以看到隐藏在PCB板下的马达及磁头接头,另外在HDA上还有一

2.5寸硬盘拆解

如今,笔记本电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不陌生了,更是很多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又有多少人了解笔记本电脑的硬件,知道他的工作原理呢?下面有一篇本友会网友所写的文章,将为您全面讲解笔记本硬盘的相关知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多了解下。 对于硬盘早就想拆开来看个究竟了,但是一直没这个机会(因为手里以前没有坏硬盘,好的可舍不得,拆开来就报废了,原因随后解释)。现在,天赐良机,我同学的坏硬盘落入我手中,经过一些修复尝试,发现已经完全无可救药。于是,以下的“碎尸惨案”就上演了…… 首先对于型号做一下介绍:这是一款富士通的2.5寸硬盘,型号是MHX2160BH,容量160GB,转速5400rpm,接口标准为SATA 1.0,产地在泰国,生产日期2008-8-1。 这是正面

反面 SATA接口特写 注:SATA的全称是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高级技术附件,一种基于行业标准的串行硬件驱动器接口),是由Intel、IBM、Dell、APT、Maxtor和Seagate公司共同提出的硬盘接口规范。这款硬盘使用的接口标准是SATA1.0,150MB/s的外部传输速率。目前市场上SATA2.0的产品已普及,300MB/s外部传输速率。有少部分台式机硬盘也已经采用了SATA3.0,600MB/s外部传输速率。 另外:许多人都会误把窄的一边认为是电源接口,宽的一边认为是数据接口,其实恰恰相反,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因为SATA采用串行传输,所以数据线并不需要很多。(7个数据引脚

中只有4个是有定义的,其余3个是空的。至于每个引脚的功能定义,我凭空背不出,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百度一下“SATA接口定义”很容易找的) 拆下背面的主板: 可以看到,位于盘体内的电机与主板的接口是直插式的。

硬盘拆解全过程详细图解

硬盘拆解全过程详细图解 现在,硬盘的容量越来越大,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硬盘的脆弱使得他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又没有及时备份,后果将是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幸好,目前在国内出现的一个新兴行业"数据恢复",使得我们遇到数据丢失,病毒破坏,误删除,误ghost,硬件故障...等不幸后可以极大地挽救重要数据,从而减少损失. 今天介绍的是大家最为关心,最为好奇,也很少见到的硬盘开盘更换磁头处理.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磁头与盘片的关系,大家都知道,数据是以磁记录方式存储在盘片上的,读取和写入都靠磁头来完成.然而,磁头并不是贴在盘片上读取的,由于磁盘的高速旋转,使得磁头利用“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悬浮在盘片上.这使得硬盘磁头在使用中几乎是不磨损的,这使得数据存储非常稳定,硬盘寿命也大大增长.但磁头也是非常脆弱的,在硬盘工作状态下,即使是再小的振动,都有可能使磁头受到严重损坏.由于盘片是工作在无尘环境下,所以,我们在处理磁头故障,也就是更换磁头时,都必须在无尘室内完成,而且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熟练的技巧,才能使成功率大大提高上海数据恢复. 现在我们就来边看图片.边了解更换磁头的具体过程 首先,开盘需要特定的条件和工具,无尘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到还需要医用手套,美工刀,尖嘴钳,直头和弯头镊子,螺丝刀(一字和t8)

这次我们要更换磁头的硬盘是某客户的一个迈拓120g 硬盘,故障情况是工作后不认盘,电机转,有敲头声.首先,我们用美工刀小心地揭开硬盘上的保修标签. 接下来当然是拆除top上的所有螺丝,为了工作效率,外面不是要求很高的螺丝,我们可以用电动起子去卸.

数据恢复硬盘开盘全过程(图文)

数据恢复硬盘开盘全过程 现在,硬盘的容量越来越大,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硬盘的脆弱使得他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又没有及时备份,后果将是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幸好,目前在国内出现的一个新兴行业"数据恢复",使得我们遇到数据丢失,病毒破坏,误删除,误ghost,硬件故障...等不幸后可以极大地挽救重要数据,从而减少损失. 今天介绍的是大家最为关心,最为好奇,也很少见到的硬盘开盘更换磁头处理.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磁头与盘片的关系,大家都知道,数据是以磁记录方式存储在盘片上的,读取和写入都靠磁头来完成.然而,磁头并不是贴在盘片上读取的,由于磁盘的高速旋转,使得磁头利用“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悬浮在盘片上.这使得硬盘磁头在使用中几乎是不磨损的,这使得数据存储非常稳定,硬盘寿命也大大增长.但磁头也是非常脆弱的,在硬盘工作状态下,即使是再小的振动,都有可能使磁头受到严重损坏.由于盘片是工作在无尘环境下,所以,我们在处理磁头故障,也就是更换磁头时,都必须在无尘室内完成,而且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熟练的技巧,才能使成功率大大提高上海数据恢复. 现在我们就来边看图片.边了解更换磁头的具体过程 首先,开盘需要特定的条件和工具,无尘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到还需要医用手套,美工刀,尖嘴钳,直头和弯头镊子,螺丝刀(一字和t8)

这次我们要更换磁头的硬盘是某客户的一个迈拓120g 硬盘,故障情况是工作后不认盘,电机转,有敲头声.首先,我们用美工刀小心地揭开硬盘上的保修标签. 接下来当然是拆除top上的所有螺丝,为了工作效率,外面不是要求很高的螺丝,我们可以用电动起子去卸.

Seagate硬盘磁头好坏判断方法

PC3000的程序功能对于很多厂家都有针对磁头的测试功能,方便于广大用户判断磁头的好坏,但是由于PC3000当中希捷的维修方式多以指令为主,而程序又没有直接支持的菜单。所以很多用户初级用户都无法准确的判断出磁头的好坏。

黑色部分为硬盘的读写磁头,硬盘当中最脆弱的一部 读写磁头内部结构1

读写磁头内部结构2 读写磁头内部结构2 一个正常的磁头具备了,最基本的读数据和写数据功能,大部分人认为磁头是一个整,从表

面现象来看,确实是一个整体,但是它真实的内部结构,是分别有读部分和写部分组成,从以上3张多里可以看到,磁头读部分位于中间的红色部分,而写部分位于前端。 在日常使用硬盘的过程当中写部分的工作负荷要远远高于读部分,所以可以经常遇到这样的案例:硬盘重新分区格式化之后,重新启动电脑,硬盘的分区状态又恢复到了重新分区格式化之前的状态。在这个案例当中是一个很明显的磁头写部分功能失效。 那做为专业的工作者者来说,如何更准确的判断磁头好坏呢,除了日积月累的经验之外(通过声音以及通过用户区表面扫描判断),可以通过利用手头工具的强大功能,帮助工作者更快速准确的判断出磁头好坏 PC3000现在已经可以直接支持几个厂家的磁头测试,其实从测试日志可以发现,其测试原理很简单,就是执行了一个写数据操作和一个读数据操作 PC3000UDMA程序当中对WD1600AAJS执行磁头测试的菜单

在开始执行测试之后,可以发现在 opreration 处,程序首先执行了写数据操作 写数据操作之后,又相继执行了读数据操作 测试结果 对于像Maxtor Western Digistal等这些厂家来说,PC3000是直接可以通过程序菜单执行磁头测试来判断好坏,那么很多工作者或经验还稍欠缺的工作者来说对于Seagate厂家硬盘的磁头好

硬盘更换磁头的技术手法及磁头匹配参数

硬盘磁头更换
(这是一篇非常专业的数据恢复文章,无论新手老手看后都有好处,笔者春节化了好几天时间翻译的。) 磁头替换的问与答 译者:ZhangYY(以 wjsxy 网名发表) 当今,由于计算机工业发展太快,(硬盘)制造商被迫去跟上这种发展速度,这有时会导致把不够成熟的 产品投入市场,这一倾向无疑会造成产品的质量问题。硬盘最终与“故障成了朋友”(例如系统检测不到 硬盘等毛病)。当硬盘敲头或发生各种异响的情况时有 70%意味着磁头或预放坏掉,需要对磁头堆或预放 进行更换。 何谓预放(preamplifier) 预放是一个小芯片,在磁头堆上。老式硬盘中预放是一种有很多脚的芯片,新式的硬盘使用开放架构型预 放用导电胶粘到或用 BGA 焊接到磁头堆上(见图 1,2)。

图 1 装有开放架构预放的磁头堆(日立 ATMR 系列,2.5")
图 2 架构型预放(西捷酷鱼 4) 修理预放器总是具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它们怕静电伤害。如果必须重焊,应该遵守一些规则来预防手指接 触引起的静电伤害。简单的规则为:硬盘接地,焊台接地,人体接地,用 12V 焊台。 如何确定磁头故障? 事实上这就象一个哲学问题。即使看了硬盘内部,可能仍然没有确定的答案—在这样的情况下,专家们常 常依靠经验和软件。例如 PC3000 利用伺服区表面检测功能能检测出 IBM,WD 和某些 ST 上的“弱”头。有 明显可靠性问题的老式硬盘(20 到 512MB)正在逐步坏掉,原因之一恰恰是磁头问题。图 3 给出了一个“翘 头”的 QT pro 406 兆硬盘。当然,故障并没有那样频繁,但一旦发生,遇到的地方将完全毁坏。

更换磁头实现硬盘数据恢复

硬功夫!更换磁头实现硬盘数据恢复 现在,硬盘的容量越来越大,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硬盘的脆弱使得他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又没有及时备份,后果将是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幸好,目前在国内出现的一个新兴行业"数据恢复",使得我们遇到数据丢失,病毒破坏,误删除,误ghost,硬件故障。。。等不幸后可以极大地挽救重要数据,从而减少损失。 今天介绍的是大家最为关心,最为好奇,也很少见到的硬盘开盘更换磁头处理。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磁头与盘片的关系,大家都知道,数据是以磁记录方式存储在盘片上的,读取和写入都靠磁头来完成。然而,磁头并不是贴在盘片上读取的,由于磁盘的高速旋转,使得磁头利用“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悬浮在盘片上。这使得硬盘磁头在使用中几乎是不磨损的,这使得数据存储非常稳定,硬盘寿命也大大增长。但磁头也是非常脆弱的,在硬盘工作状态下,即使是再小的振动,都有可能使磁头受到严重损坏。由于盘片是工作在无尘环境下,所以,我们在处理磁头故障,也就是更换磁头时,都必须在无尘室内完成,而且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熟练的技巧,才能使成功率大大提高数据恢复。 现在我们就来边看图片。边了解更换磁头的具体过程。 首先,开盘需要特定的条件和工具,无尘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到还需要医用手套,美工刀,尖嘴钳,直头和弯头镊子,螺丝刀(一字和t8)

这次我们要更换磁头的硬盘是某客户的一个迈拓120g 硬盘,故障情况是工作后不认盘,电机转,有敲头声。首先,我们用美工刀小心地揭开硬盘上的保修标签。 接下来当然是拆除top上的所有螺丝,为了工作效率,外面不是要求很高的螺丝,我们可以用电动起子去卸。 我们小心的将螺丝放在培养皿里,打开top,我们就可以一览无遗地看到硬盘的内部结构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组成硬盘的各个组件,包括底座base,马达moter,磁盘disc,磁头eblk,和已经打开的顶盖top。。。。。。

硬盘存储原理的详细解读

硬盘原理的详细解读 (一) 一、硬盘原理之硬盘的组成 硬盘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我们可以把它比喻成是我们电脑储存数据和信息的大仓库。一般说来,无论哪种硬盘,都是由盘片、磁头、盘片主轴、控制电机、磁头控制器、数据转换器、接口、缓存等几个部份组成。 图1 硬盘组成图 所有的盘片都固定在一个旋转轴上,这个轴即盘片主轴。而所有盘片之间是绝对平行的,在每个盘片的存储面上都有一个磁头,磁头与盘片之间的距离比头发丝的直径还小。所有的磁头连在一个磁头控制器上,由磁头控制器负责各个磁头的运动。磁头可沿盘片的半径方向动作,而盘片以每分钟数千转到上万转的速度在高速旋转,这样磁头就能对盘片上的指定位置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

图2 盘片组成图 由于硬盘是高精密设备,尘埃是其大敌,所以必须完全密封。 二、硬盘原理之硬盘的工作原理 硬盘在逻辑上被划分为磁道、柱面以及扇区。 图3 磁道、柱面以及扇区

硬盘的每个盘片的每个面都有一个读写磁头,磁盘盘面区域的划分如图所示。 图4 磁盘盘面区域的划分 磁头靠近主轴接触的表面,即线速度最小的地方,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它不存放任何数据,称为启停区或着陆区(Landing Zone),启停区外就是数据区。在最外圈,离主轴最远的地方是“0”磁道,硬盘数据的存放就是从最外圈开始的。那么,磁头是如何找到“0”磁道的位置的呢?在硬盘中还有一个叫“0”磁道检测器的构件,它是用来完成硬盘的初始定位。“0”磁道是如此的重要,以致很多硬盘仅仅因为“0”磁道损坏就报废,这是非常可惜的。 早期的硬盘在每次关机之前需要运行一个被称为Parking的程序,其作用是让磁头回到启停区。现代硬盘在设计上已摒弃了这个虽不复杂却很让人不愉快的小缺陷。硬盘不工作时,磁头停留在启停区,当需要从硬盘读写数据时,磁盘开始旋转。旋转速度达到额定的高速时,磁头就会因盘片旋转产生的气流而抬起,这时磁头才向盘片存放数据的区域移动。 盘片旋转产生的气流相当强,足以使磁头托起,并与盘面保持一个微小的距离。这个距离越小,磁头读写数据的灵敏度就越高,当然对硬盘各部件的要求也越高。早期设计的磁盘驱动器使磁头保持在盘面上方几微米处飞行。稍后一些设计使磁头在盘面上的飞行高度降到约0.1μm~0.5μm,现在的水平已经达到0.005μm~0.01μm,这只是人类头发直径的千分之一。 气流既能使磁头脱离开盘面,又能使它保持在离盘面足够近的地方,非常紧密地跟随着磁盘表面呈起伏运动,使磁头飞行处于严格受控状态。磁头必须飞行在盘面上方,而不是接触盘面,这种位置可避免擦伤磁性涂层,而更重要的是不让磁性涂层损伤磁头。 但是,磁头也不能离盘面太远,否则,就不能使盘面达到足够强的磁化,难以读出盘上的磁化翻转(磁极转换形式,是磁盘上实际记录数据的方式)。

取消硬盘磁头自动复位

亲身经历了新硬盘空闲时咔嗒咔嗒响声的问题,今天在网上看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现在自己重新写下放论坛里跟大家共享下。 我的硬盘是WD绿盘500G 笔记本硬盘。但是以下的2个程序是所有硬盘通用的。经过一番设置以后,硬盘空闲时的咔嗒声就没了。 系统空闲时候,硬盘会有刺啦刺啦和卡卡的怪声,这是WD硬盘磁头归位的声音。听说“一般硬盘磁头归位次数为60万次后,基本上硬盘寿命就完了,一般10多万次后,读硬盘就开始有延迟、停顿等反应。”所以最好还是不要让它空闲时自动归位。据说WD的这个硬盘在官方介绍里有“增加磁头在位读写数据时会自动归位,保护硬盘在振动或移动过程中出现故障、损坏磁盘”,但是我不明白为何空闲时会频繁的归位,有网友说每天归位400次左右,但是我看我这里头,每个小时就归位了133次,奶奶的,也不晓得WD搞啥。 今天反复的试验这两个工具,CRYSTALDISKINFO这个程序你的AAM和APM开启后,(AAM是调节硬盘声音和性能的[按自己需要调节],左边是最小声音,右边是最高性能;APM是调节硬盘的睡眠状态,左边是睡眠状态[就是经常会变成咔嗒声]右边是性能状态[一定要选右边]),一定要打开AUTO AAM&APM,然后开启软件的启动加载+常驻内存小图标(然后在右下角就有硬盘温度的图标,右键单击这个图标弹出菜单,选择show temperature icon only,去掉显示主画面的勾),不然的话好像电脑关机后(完全掉电后),重新上电进系统,再看设置,AAM和APM会恢复到硬盘官方的设定值去,而且WIN7的电源管理设置中的通电状态下的显示器关闭时间和硬盘关闭时间会分别变成“20”和“0”。难道他们二者之间有啥联系?我现在越发郁闷,如果说开启了APM状态为最佳性能, 难道在此状态下硬盘都不可以休息了?一头雾水。 图1:CrystalDiskInfo中设置AAM和APM的位置,那个AUTO设置无所谓是否打勾 图2:进入AAM&APM设置后,可先进入先前官方的设置方法,然后在自行设置到最高性能并开启ON状态 图3:在CRYSTALDISKINFO里开启AAM和APM后,在HDTUNE里就看到了AAM的选项打上勾了。以前是在HDTUNE打了勾,重开程序后发现勾又没了。(起码我的硬盘在用HDTUNE无法开启AAM) 图4:这个是磁头的归位次数 具体操作如下: CrystalDiskInfo中设置AAM和APM的位置,那个AUTO设置打勾(这样有效)

硬盘彻底拆解

前言:硬盘(英文名:Hard Disc Drive,简称HDD,全名:温彻斯特式硬盘)作为电脑主要的存储设备之一,可以说在整个电脑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我们大多数的数据都是通过硬盘来存储的,这些数据比硬盘本身甚至整台电脑都要宝贵许多。 探秘硬盘内部结构 而我们平时了解硬盘,主要是从外观以及容量、性能等各种参数去认识,它的内部结构到底是怎么样的?相信多数人都不是很清楚。今天笔者就通过工具把一块硬盘大卸八块,跟大家一起探秘一下硬盘内部精密的结构,一起来看下吧。 另外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没事千万不要随意打开硬盘的外壳,因为硬盘的内部是不能沾染灰尘的,否则立即报废。我们本次的硬盘是已经不能使用的了,所以看了本篇文章的童鞋拆硬盘后导致硬盘坏了可不要来找我,嘿嘿。

在实际动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硬盘结构的理论知识。总得来说,硬盘主要包括:盘片、磁头、盘片主轴、控制电机马达、磁头控制器、数据转换器、接口、缓存等几个部份。 一般在硬盘的正面都贴有硬盘的标签,标签上一般都标注着与硬盘相关的信息,例如产品型号、产地、出厂日期、产品序列号等。而硬盘的背面则是控制电路板,同时在硬盘的一端有数据接口和供电接口设计。

要拆解硬盘,工具是必不可少的。由于硬盘的安装螺丝是使用特殊的内六角螺丝,而且螺丝中心呈凹形,所以使用普通螺丝刀是没法拧开的。 拆掉六个螺丝之后就可以将电路板分离出来,这时可以看到,电路板和硬盘体之间还有一层软垫,以减免两者间发生短路的几率。

从上图可以看到,该硬盘采用了Marvell 88i8845E-BHY2主控芯片,内部集成了32MB 缓存,而电机控制芯片则来自于SMOOTH的L7251。 要想打开硬盘,我们首先要把硬盘正面的9个安装螺丝拆卸下来。从上图可以看到,除了外围的7个螺丝外,硬盘的标签下面还隐藏有2个螺丝,大家拆卸时需要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