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效果分析

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效果分析
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效果分析

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9-04-17T15:42:32.4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4期作者:李洪兵

[导读] 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在临床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并发症、复发率得到有效地控制。

(泸西县医院云南红河 652499)

【摘要】目的:分析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在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截取本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共计40例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比较组与研究组(各20例),前者应用常规手术,后者应用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进行临床治疗,对比两组病人术后Cobb角、并发症及复发率等情况。结果:研究组病人治疗以后Cobb角明显小于比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术后并发症概率5.00%,小于比较组15.00%,研究组病人复发率5.00%,小于比较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结论: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在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治疗具有显著效果,病人Cobb角得到较大改善,并发症、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参考。

【关键词】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复发症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4-0082-01

本文对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病人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截取本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共计40例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比较组与研究组(各20例)。比较组: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26~45岁,平均(38.61±2.23)岁,胸椎创伤12例,腰椎创伤8例,病程1~5个月,平均(3.14±1.22)个月;研究组: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28~44岁,平均(38.45±2.14)岁,胸椎创伤14例,腰椎创伤6例,病程0.7~6个月,平均(3.24±1.13)个月。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创伤种类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比较组病人施予常规手术,例如:前路椎体撑开术等。研究组病人施予后路脊椎V型的截骨术:手术期间,病人取卧位,麻醉后,对其行X线片检测,并定位患处,结合影像观察结果,取病人脊柱后正中位切入,做一长度3~5cm纵行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充分暴露患处椎体,将截骨间隙切除,当硬脊膜囊彻底显露时,以无菌棉片加以保护,并将骨折两端的关节突切除,让截骨尖端恰好处在脊椎间隙的后侧,遵照以上方法,对其他节段施予“V”型截骨,完成截骨以后,对截断的部位,取固定板做下压处理进行缓解,有助于后侧截骨面有效闭合,对后凸畸形起到矫正作用,再用固定棒连接脊柱的螺钉,且对截骨面进行依从闭合,然后,对侧固定棒进行安置,确保矫正角度,最后,将负压引流管置入切口中。术后两组病人皆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并随时观察效果。

1.3 检测指标

此次研究中,对病人治疗前后Coob角、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情况进行观察,探讨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在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临床治疗中的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最新的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信息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信息用(%)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Coob角

两组病人治疗前Cobb角的数据比较分析,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以后Cobb角小于比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Cobb角对比情况(x-±s,°)

3.讨论

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是我国极为常见的疾病。临床通常选择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目的是有效地纠正脊骨畸形,并缓解病人疼痛。应用常规的手术尽管也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会给病人带来较大创伤,术后易引发并发症,复发率也较高,不利于早日康复。而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在临床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中,既可以降低对病人神经系统的压迫,缓解其过度紧张,这种手术还能强化韧带的硬度,提升手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颈椎活动受限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79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颈椎活动受限的相关因素 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引发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出现颈椎活动 受限的因素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共93 例,根据颈椎活动度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2 例,颈椎活动度>40°,观察组41 例,颈椎活动度<20°,将两组患者的AS 功能量表(BASFI)、颈椎病变评分(mSASSS)以及颈椎曲度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S 功能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 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颈椎病变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颈椎曲度 显著低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颈椎会 出现结构性损害,而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的颈椎活动会更加受限,从而使患者 的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关键词】胸腰椎后凸畸形;强直性脊柱炎;颈椎活动受限;影响因素【中 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045-02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脊柱附着点和骶髂关节炎症为症状的疾病,属于慢性的炎 性疾病,其病变特点包括关节强直、关节和椎间盘纤维环及附近的结缔组织骨化[1]。目前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了骶髂关 节炎、胸椎病变、腰椎病变、颈椎病变以及周围关节病变等,而颈椎是常见的受 累部位,由于椎间盘、韧带及其附近组织的慢性骨化,颈椎的融合及活动功能会 逐渐降低,最终形成固定、僵硬的畸形[2]。在本次研究中,对强直性脊柱炎 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旨在探讨和研究造 成颈椎活动受限的因素,为临床的干预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10 月至2015 年1 月期间,我院收治 的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共93 例,其中,男82 例,女11 例;年龄 在18 岁-62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2±10.9)岁;患者的病程为2 年-35 年,平 均病程为(10.3±1.7)年。所有患者的胸腰椎后凸Cobb角均在50°以上。排除精 神疾病患者,排除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出现病变患者,排除有药物成瘾史 或酗酒史的患者,排除脊柱假关节患者,排除颈椎病理性骨折患者。93 患者根据 颈椎活动度分为对照组52 例,颈椎活动度>40°,观察组41 例,颈椎活动度<20°,两组患者的年龄、职业、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使用医学影像传输和存储系统对患者的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 线片进 行分析,测量患者全脊柱后凸的最大Cobb 角;分析患者颈椎中立位X 线片,测 量患者的颈椎矢状面参数;分析患者的过屈位和过伸位X 线片,测量颈椎活动度,主要为C2 和C7 椎体下缘连线间的夹角,在屈曲时用θ1 表示,过伸时用θ2 表示(如图一、图二)。颈椎活动度=θ2-θ1,在颈椎前屈时,θ为正值;当颈椎后凸时,θ为负值。 图一颈椎屈曲时的示意图图二颈椎过伸时的示意图颈椎屈度的测量使用Borden 测量法,即沿着颈椎各个椎体的后缘做一个弧线(a 线),然后从枢椎齿 状的突后上缘到C7 椎体的后下缘做一个直线(b 线),找到a 线和b 线间的最宽处,做垂直横交线(c 线),这条垂直横交线就是颈椎的生理曲线的深度[3]。(如图三所示。)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分型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分型 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疾病的临床分型,我们请教了专家,专家说:强直性脊柱炎疾病的临床分型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活动型,稳定型,康复型。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三种类型。 活动型 分型特点:关节疼痛症状严重或关节肿胀严重,免疫九项有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等3项以上不正常。 治疗预后:关节融合较快,致残发生率较高。必须每天进行全身关节的功能锻炼,禁忌卧床休息,关节屈曲位。 稳定型 分型特点:关节疼痛症状较严重,免疫九项有2项以上不正常。 治疗及预后:部分关节已出现融合,也有部分关节致残。融合关节禁止锻炼,融合关节必须每天进行关节的功能锻炼,禁忌卧床休息,关节屈曲位。 康复型 分型特点:关节疼痛症状有时严重,或关节疼痛时轻时重,或关节疼痛时断时续,免疫九项中有2项不正常或免疫九项正常。 治疗及预后:关节部分融合,部分关节致残,融合关节禁止锻炼,未融合关节必须每天进行关节的功能锻炼,禁忌卧床休息。 石家庄燕赵医院风湿免疫专家组带头人唐卫忠主任,结合中医和西医治疗之所长,首创中西医六步一结合免疫平衡疗法。该疗法在从整体上调节患者免疫系统平衡的同时,还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可谓是辨病治疗;以精心研制的系列中药冲剂控制病情,遏止强直性脊柱炎免疫病理损害,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提倡动静结合,以动为主的康复锻炼,不断增强体质和最大限度的恢复关节功能。 配合骶髂关节介入,辅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达到全方位立体治疗的良好效果! 由于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患者多以脊柱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加之骶髂关节炎是该疾病的特异性改变,因而,石家庄燕赵医院在中西医六步一结合免疫平衡疗法,调节全身免疫系统的同时,还采用有效疗法——骶髂关节介入术,进行辅助治疗,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该疗法特别是对早期I、II度骶髂关节是有非常明显疗效,而且近期疗效巩固,万余名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患者由这里摆脱了疾病的束缚,走向康复之路!

强直性脊柱炎会影响寿命的三种情况

得了强直性脊柱炎,很多患者整日担心这个病会不会影响到寿命,害怕自己得的是绝症,针对这个观点,专家指出,强直性脊柱炎不会致命,但是,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会造成不同程度的驼背畸形,影响正常活动。久之失去活动功能,造成终生残废。因此强直最大的威胁是活动能力,并不会致命,但是强直性脊柱炎发展到晚期连带身体各大脏器发病,则会影响健康生命。 强直性脊柱炎虽不直接致命,但治疗不当,三种情况可以使得患者平均寿命缩短10-15年 一、并发症 据临床统计发现,心血管疾病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这是由于血脂异常和早发的内皮功能障碍所致。虽然强直主要以关节病变为主,但是累积身体多个重要器官同时患病,如心脏病变:当病变累及冠状动脉口时可发生心绞痛、心包炎和心肌炎。 肺部病变:AS病人后期可并发上肺叶斑点状不规则的纤维化病变,表现为咳痰、气喘、甚至咯血,并可能伴有反复发作的肺炎或胸膜炎。还有肾脏、神经系统、眼部等病变。因此强直性脊柱炎后期并发症的危害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不合理用药 另一个隐性因素,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由于其肾脏和胃肠道疾病也会导致死亡率升高。研究人员通过对强直患者长期服用的药物进行化验发现,一线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可造成肾灌注量减少,出现水钠潴留、高血钾、血尿、蛋白尿、间质性肾炎,严重者发生肾坏死致肾功能不全,还会引起外周血细胞减少、凝血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肝功能损害等。糖皮质激素除了并发感染外,还可能发生类固醇晶体性关节炎。免疫及生物治疗,可有骨髓抑制作用,出现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并有可逆性肝酶升高和血肌酣清除率下降等。因此强直患者的寿命很有可能无形之中“葬送”在自己的手里。 三、精神压力 身心压力是显而易见的,专家指出,接诊的很多中晚期患者形容自己的疼痛:“痛起来都想自杀!”加上患病带来的行动不便、能力缺失、家庭感情不和谐等是近年来强直患者自杀率升高的重要因素。强直患者多发于16-40岁男性,承担多重社会角色,胡主任呼吁在治疗强直患者身体疼痛时更应关注患者心理健康。

脊柱侧凸的康复重点讲义资料

第七节脊柱侧凸的康复 学习要求:1.了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原则 2.熟悉脊柱侧凸的康复评定 3.熟悉脊柱侧凸的康复治疗方法 一.概述 脊柱侧凸(scoliosis)是指脊柱在三维空间上发生的结构和形态畸形,正常人的脊柱从背面或前面看是直的,也就是说从枕骨结节到骶骨棘的所有脊柱棘突成一条直线,如果脊柱向左或向右偏离了这条中轴线,并超过10度(Cobb角≥10°),即称为脊柱侧凸。严重脊柱侧凸是指冠状面上Cobb角≥90°,常合并较严重的后凸畸形、明显的脊柱旋转、胸廓畸形改变和肺功能损害。 脊柱侧凸按照病因可以分为功能性或器质性两种,或称非结构性和结构性者。特发性脊柱侧凸最常见,约占总数的80%,发病原因不清楚,所以称之为特发性脊柱侧凸。 脊柱侧凸临床表现:早期畸形不明显,常不引起注意。生长发育期,侧凸畸形发展迅速,可出现身高不及同龄人,双肩不等高,胸廓不对称。侧凸畸形严重者可出现剃刀背畸形,影响心肺发育,出现神经系统牵拉或压迫的相应症状。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原则: 1.Cobb角小于25゜,应严密观察,同时予以相应的康复治疗。若每年进展大于5゜且Cobb角大于25゜,应行支具治疗。 2. 胸椎侧凸Cobb角在25゜~40゜之间行支具治疗。 3. 胸段Cobb角大于40゜,胸腰段、腰段侧凸Cobb角大于35゜,支具治疗每年加重大于6゜,行手术治疗。 脊柱侧凸手术目的:防止畸形进展;恢复脊柱平衡;尽可能的矫正畸形;尽量多的保留脊柱的活动节段;防止神经损害。采用当前的三维矫形技术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脊柱侧凸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矫形,但也不能得到100%的纠正,因为手术还要考虑患者脊柱和脊髓的耐受性,过分的矫正容易导致内固定物失

三平一正:极重度脊柱侧弯畸形手术矫形治疗 目标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18, 8(3), 312-317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fb13005016.html,/journal/acm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fb13005016.html,/10.12677/acm.2018.83052 Treatment Goal for Extremely Severe Scoliosis Correction Deng Zhao, Yijian Liang*, Fei Wang, Zhengjun Hu, Rui Zhong, Hehong Zhao Orthopaedic Department,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Chengdu/Second Clinical Hospital of Chengdu Affiliated to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Received: Apr. 21st, 2018; accepted: May 11th, 2018; published: May 18th, 2018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outcomes of extremely severe scoliosis treated with halo-pelvic traction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new treatment goal. Methods: 43 patients diagnosis with extremely se-vere scoliosis underwent a combined treatment including halo-pelvic traction, concave and con-vex thoracoplasty,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 (VCR) and scapula-plasty from Jun 2014 to Feb 2015 were recorded. The parameters of imaging, result of pulmonary function test (PFT) and ap-pearance pre- and post-treatment were analyzed. Results: 20 male and 23 female patients were included. The average age was 20.5 years old. The preoperative mean Cobb’s angle of main curve and kyphosis was 168.25? ± 14.28?and 151.38?± 28.60?, and respectively decreased to 48.25?± 8.29? and 30.75? ± 13.80? after treatment. A comparison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mpairment preoperative vs. follow up found 0 vs. 7 patients had mild impairment, 0 vs. 16 patients had mod-erate impairment, 11 vs. 20 patients had severe impairment, and 32 vs. 0 had extremely severe impairment. The mean follow up was 30.5 ± 4.7 months. The height increased 22.5 ± 6.1 cm ave-ragely. The scapula and pelvis rebalanced after the treatment. No obvious humpback remained. The appearance improved satisfactorily. No severe complication occurred.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treatment strategy for extremely severe scoliosis is safe, and the outcome is satisfactory. The new treatment goal including balance of scapula and pelvis, no obvious humpback, improve-ment of pulmonary function and normal blood gas could achieve though the strategy. And the clinical outcome may help these pati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words Extremely Severe Scoliosis, Treatment Goal, Halo-Pelvic Traction, Balance of Scapula and Pelvis, No Humpback, Blood Gas, Pulmonary Function 三平一正:极重度脊柱侧弯畸形手术矫形治疗 目标 赵登,梁益建*,汪飞,胡正军,钟锐,赵贺红 *通讯作者。

强直性脊柱炎

大偻(强直性脊柱炎)诊疗规范 大偻病即:“身体俯曲,不能直立。”“腰不能直,身不能仰的一种病症。”按历代医家及前贤所述,“大偻”病的症状和发病规律与现代医学所述的强直性脊柱炎的极为相似,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历史久 《素远,对本病的描述最早见于公元前475~221年战国时期,问·痹论》云“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比较形象地描述了强直性脊柱炎的脊柱、髋关节的畸形改变。肾主藏精,而精生髓,髓居于骨中,骨骼得以髓的充养而坚固有力。反之,肾精虚少,骨髓化源不足,不能充养骨骼,则出现骨脆无力;同时肾虚阳气卫外不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发为痹证,故我们在治疗上坚持以补肾壮督,蠲痹通络为主。 【诊断标准】 一、诊断标准参照1984年修订的强直性脊柱炎的纽约分类标准 (1)临床标准: ①下腰痛持续至少3个月,活动后可改善,休息无改善; ②腰椎在额状面和矢状面的活动受限即腰椎前屈、侧屈和后伸活动受限; ③扩胸度较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人减少。 (2)骶髂关节X线改变分期: ① 0级:正常骶髂关节; ②Ⅰ级:可疑或极轻微的骶髂关节炎; ③Ⅱ级:轻度异常,局限性的侵蚀、硬化,关节间隙无改变; ④Ⅲ级:中度异常,中度或进展性骶髂关节炎,伴有以下一项(或以上)变化:侵蚀、硬化、增宽或狭窄或部分强直;

⑤Ⅳ级:严重异常,骶髂关节完全强直、融合,伴或不伴有硬化。 (3)确诊标准:具备单侧Ⅲ-Ⅳ级或双侧Ⅱ-Ⅲ级X线证实的骶髂关节炎,加上临床标准3条中至少1条。 二、中医辨证标准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将强直性脊柱炎分为阳虚络瘀和阴虚脉痹两型: 阳虚络瘀:骶髂、腰部疼痛,间断发作,逐步上移腰背,呈固定性疼痛,也可病及胸椎、颈部。畏寒、僵硬,以夜间或凌晨为著,手足欠温,得暖痛缓,腿膝酸软,甚者脊柱畸形,活动困难,苔薄白,舌淡有紫气,脉沉弦。 阴虚脉痹:腰脊、胸椎、颈部疼痛,僵硬较剧,弯腰、翻身、下蹲、转颈等活动受限、形瘦、神疲,身烘口干,手足心热,甚则烦躁难寐,脊柱严重畸形,疼痛固定,日轻夜重,苔薄舌红或舌暗有瘀斑,脉细弦而涩。 【中医治疗方案】 患者如能及时诊断及合理治疗,可以达到临床控制。应通过非药物、药物等综合治疗,缓解疼痛和发僵,控制或减轻炎症,保持良好的姿势,防止脊柱或关节变形,已变形者加强矫形锻炼,以达到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一、非药物治疗 1、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知识的教育是整个治疗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治疗并与医师合作。 2、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功能锻炼,以维持脊柱关节的最好位置,增强椎旁肌肉和增加肺活量,其重要性等同于药物治疗,对部分住院患者由护士每天进行被动功能锻炼或关节功能松解治疗。 3、站立时应尽量保持挺胸、收腹和双眼平视前方的姿势。坐位也应保持胸部直立。应睡硬板床,多取仰卧位,避免促进屈曲畸形的体位。 4、避免引起持续性疼痛的体力活动。定期测量记录身高是防止不易发现的早期脊柱弯曲的一个好措施。 5、对疼痛或炎性关节或其他软组织选择必要的物理治疗。

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疗效分析

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6-12-21T15:21:56.52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3期作者:黄坚妥金芳 [导读] 研究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治疗效果。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医医院骨一科 835000 【摘要】目的:研究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医院收治的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34例,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冠状面Cobb角度、失状面Cobb角度、顶椎偏移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83.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318ml,冠状面Cobb角矫正到35.4°,失状面Cobb角矫正到38.7°,顶椎偏移矫正到10.3mm。结论: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的方法,对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进行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后路全脊椎截骨术;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疗效 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脊柱畸形病症,如果畸形角度过大,还可能造成胸廓变形等症状,导致患者合并很多其他器官或系统的疾病。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具有手术风险高、难度大、畸形程度重、发病年龄小等特点。如不尽早治疗,将会对患者未来的生长发育及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在临床上,可以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的方法,对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对此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医院收治的34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8~28岁,平均年龄为(15.8±3.2)岁。所选患者中,包括6例腰段畸形、28例胸段畸形,同时包含4例不全瘫、2例脊髓空洞、11例脊髓纵裂的并发症患者,此外,所选患者中不包括合并其它手术禁忌症的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前进行基本的常规交叉,包括冠状面Cobb角、失状面Cobb角、顶椎偏移。通过MRI、三维CT、CT等方法对脊髓受压情况进行检查,如有需要则进行头颅牵引,如肺功能异常,则进行呼吸功能锻炼[1]。术前对患者的手术可耐受性、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有针对性的制定手术方案。采用三维CT图像检查,利用脊柱CT断面数据整合,对立体结构图像进行重建,病堆积形成脊柱模型。进行常规消毒后,在手术中进行对比操作。 在手术中采取全麻的方式,患者取俯卧位,后正中做切口,将椎旁肌剥离,使融合极端脊柱露出,将拟截骨椎体上下2~4个椎体椎板、棘突切除,将椎弓根螺钉植入。利用临时固定棒在凹侧进行固定,然后线进行凸侧截骨,在进行凹侧截骨。最后使用特制弧形骨刀,深入脊髓前方,将参与的椎体后壁切除。完成截骨之后,利用平移技术,对内固定系统进行安装,同时进行凸侧加压、凹侧撑开。术后对脊髓硬膜囊的张力、褶皱情况进行观察。然后对横联进行安装,在关节突部位、截骨间隙中将截下的骨块进行植入。最后放置一根引流管,然后将伤口逐层缝合[2]。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冠状面Cobb角度、失状面Cobb角度、顶椎偏移情况等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中,平均手术时间为683.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318ml。冠状面Cobb角由原来的83.1°矫正到35.4°;失状面Cobb角由原来的83.2°矫正到38.7°;顶椎偏移由原来的26.9mm矫正到10.3mm。围术期有2例患者术后发生神经诱发电位示右胫后神经SEP降低,半月后恢复,没有发生其它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进行1年的随访,并未发生任何不良并发症。 3.讨论 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脊柱畸形病症之一,通常合并多种椎体或半椎体畸形,形成混合畸形,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行动能力有着巨大的影响[3]。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治疗,随着病情发展,具有较高的加重几率。同时,患者往往伴有脊髓空洞、脊髓栓系、脊髓纵裂等合并症,使得疾病治疗面临较大困难。在临床治疗中,可以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对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进行治疗,能够从根本上将畸形原因去除,具有十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比于传统的后路半椎体切除术等治疗方法,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进行治疗,能够降低对凹侧纤维组织的影响,使矫正效果更加理想。同时,这种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几率低等优势。在手术过程中,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利用影像学检查、快速成型技术制作脊椎模型,对患者畸形情况进行了解,有针对性的制定手术方案。对手术目的进行明确,阻止畸形进一步加重,保持记住稳定和躯体平衡,降低对心肺功能及神经功能的不良影响[4]。要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并在实际手术中仔细操作,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在术后,应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对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5]。患者出院后,也应定期进行跟踪随访,随时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及身体状况,确保患者顺利康复。 综上所述,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作为一种严重的脊柱畸形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对此,可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十分理想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季明亮,邱勇. 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矫形术神经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预防进展[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14):334-337. [2]吴蔚,宋相建,陈留如. 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治疗先天性脊柱后凸的临床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2010,31(14):80-81. [3]邹传奇,初同伟,周跃. 一期经后路半椎体切除矫治先天性脊柱半椎体侧后凸畸形研究进展[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4,28(19):909-

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形手术前后护理探讨

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形手术前后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14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形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选择14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手段,观察护理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14例术后患者侧凸Cobb角15~71°,平均31.3°,纠正率71.9%,后凸22~48°,平均34.9°,纠正率59.3%,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7月~31月,平均12.7月。结论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保障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手术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标签: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形;手术;探讨 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形多指>80°的侧凸和或后凸Cobb角[1],严重影响人体外观与走路姿势,可造成胸廓畸形,对患者心脏、呼吸正常功能带来影响,严重可带来生命威胁。2008年2月~2010年1月,我院共收治14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矫形术,手术效果均成功。本文选择14例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后的护理干预及功能锻炼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组14例患者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15~31岁,平均(2 2.1± 3.2)岁;其中6例先天性,7例特发性,1例神经纤维瘤病;侧凸Cobb 角81~139°,平均(111.2±15.3)°,后凸57~165°,平均(85.8±6.8)°。 1.2方法14例患者均为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手术,取患者俯卧位,行后路松解多节段经椎弓根钉棒内固定三维矫形植骨胸廓成形术。 2 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14例患者中多见于青少年,因备受歧视造成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迫切渴望手术成功,又担心手术风险及术后效果,表现出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详细分析患者个性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向患者手术医生,告知手术治疗必要性、手术方法、目的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及治疗依从性。 2.2呼吸功能训练由于脊柱后凸严重,患者呼吸肌发育出现障碍,收缩力较弱,且胸廓畸形导致肺组织发育严重受限[2],术后可能出现相关的并发症。应加强术前肺功能的定期测量,指导患者进行肺功能锻炼。可采取深深呼吸、有效咳嗽、吹气球、扩胸运动等方法,呼气时可用双手挤压胸廓及腹部,吸气时应保持最大努力吸气扩胸,同时双手做伸展运动,4次/d,30min/次;吹气泡锻炼可将玻璃瓶内盛半瓶清水,口吸塑料细管尽力向瓶内水中吹气泡,2~6次/d,30min/次。 2.3 术中唤醒试验因手术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可能会对脊髓神经造成

我国脊柱畸形治疗发展史

我国脊柱畸形治疗发展史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脊柱畸形治疗发展史 20世纪50年代最常见的脊柱畸形就是强直性脊柱炎驼背畸形、脊柱侧弯等,当时被认为是“不治之症”。自从1945年Smith Peterson 为强直性脊柱炎驼背做截骨矫正手术,1962年Harrington治疗脊柱侧弯器械的问世,给了作者及骨科同道较大的启示。 作者在1961年遵照Smith Peterson的手术方法,作了第1例强直性脊柱炎驼背畸形的“脊柱截骨术”,取得成功。1962年Harrington 首篇手术治疗脊柱侧弯的论文在英文版“骨与关节杂志”上发表,当时我把这篇论文背的滚瓜烂熟,又与新疆拖拉机厂的高级工程师联合制造出整套的Harrington手术器“全国首届脊柱外科专业学习班”中外专家合影(1981年北京协和医院)械和内置入器械,并做了大量的动物实验,正当准备应用于临床之际,受文革风暴的影响而夭折。直到70年代末期在北京召开首届全国科技大会之后,我国骨科工作者才再次振奋精神、学习国际经验,引进新知识、新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科研与临床实践,各自在自己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做出具有各自特色

的成就。如北京的吴之康、卢世璧、叶启彬、党耕町;四川的饶书城;山西的马景昆、宁利宏;上海的戴尅戎、赵定麟;苏州的唐天驷;青岛的胡有谷;广州的陈之白、周良安、李佛保;新疆的田慧中等都是在我国开展脊柱外科较早的尖兵。1980年以后在吴之康教授的倡导下成立了“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学组”,由吴之康教授担任组长,点燃了我国脊柱外科的火炬,使全国热心于脊柱外科事业的同道们成长壮大起来!新疆脊柱外科研究所于1985年成立。当时,在中华骨科杂志上报道为“全国第一所脊柱外科研究所在新疆成立”。由吴之康、叶启彬教授主办的“Armstrong脊柱外科学习班”是最早的一次脊柱外科学术活动(图1)。后来中华骨科学会于1983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脊柱外科学术会议。在此基础上1985年正式成立了脊柱外科学组。1987年召开了第二届全国脊柱外科学术会议,以后每3年召开1次。从90年代开始我国脊柱外科事业蓬勃发展,全国部分大医院均设立了脊柱外科专业科室、研究所或中心。实现了吴之康教授生前所提倡的把我国的脊柱外科事业普及、发展和提高的遗愿。 2005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由脊柱外科学组组长党耕町教授组织召开了“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外科学组成立20周年庆典大会”,参加会议的新老委员已达到43人,可见我国脊柱外科事业正在蓬勃发展。 根据作者从事脊柱侧弯矫治30余年的临床经验,对脊柱弯曲的矫治工作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单纯器械矫治时期;牵引加器械矫治时期;牵引、截骨加器械矫治时期。

脊柱侧凸的三种分型方法

脊柱侧弯King分型和Lenke分型 King分型:依据侧凸部位、顶椎、侧弯严重程度、柔韧度和代偿弯曲等将特发性脊柱侧凸归纳为五型。 I型:腰弯和胸弯均超过骶骨中心垂线(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 CSVL),且腰弯的Cobb角较大,其柔韧性较胸弯差(若站立位上胸弯大于腰弯但侧方弯曲像上胸弯更柔软,也归为I 型);北京地坛医院骨科张强 Ⅱ型:胸弯和腰弯均超过CSVL,胸弯的Cobb角较大、其柔韧性较差; Ⅲ型:单胸弯,其代偿性腰弯不超过CSVL; Ⅳ型:长胸弯,L5被CSVL平分,L4倾斜入长胸弯内; Ⅴ型:结构性双胸弯,T1向上胸弯的凹侧或下胸弯的凸侧倾斜。 此分型的提出在脊柱矫形外科的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Lenke分型具体可分以下三步进行: 第一步,根据主侧弯的位置和次要侧弯的结构性特征来确定侧凸类型(共6 型)。 1 型:主胸弯,胸弯是主弯,近段胸弯和胸腰弯/腰弯是非结构性次要侧弯; 2 型:双胸弯,胸弯是主弯,近段胸弯是结构性次要侧弯,胸腰弯/腰弯是非结构性次要侧弯; 3型:双主弯,胸弯和胸腰弯/腰弯是结构性侧弯,近段胸弯是非结构性侧弯。胸弯是主侧弯,其Cobb 角大于、等于胸腰弯/腰弯或二者相差不超过5°; 4 型:三主弯,近段胸弯、胸弯和胸腰弯/腰弯均为结构性侧弯。胸弯和胸腰弯/腰弯均可能是主侧弯; 5 型:胸腰弯或腰弯,胸腰弯/腰弯是结构性主侧弯,近段胸弯和胸弯均是非结构性侧弯; 6 型:胸腰弯/腰弯及胸弯,胸腰胸/腰椎弯是主侧弯,其角度至少比胸弯大5°,胸弯是结构性次要侧弯,近段胸弯是非结构性侧弯。 第二步,根据骶骨正中垂线(CSVL)与腰弯的位置关系,将腰弯进一步修正为A、B、C 3 种分型。 A 型:CSVL 在稳定椎以下的腰椎椎体两侧椎弓根之间穿过,如果对CSVL 是否穿过双侧椎弓根之间存在疑问, 则判定为 B 型,该型侧凸必须同时存在顶椎位于T11/T12 椎间隙或以上的胸椎侧凸; B 型:CSVL 位于腰椎凹侧椎弓根外侧界至腰椎椎体或椎间盘外缘之间,如对CSVL 是否接触椎体或椎间盘外缘存在疑问, 则判定为B 型。此型侧凸同样只见于顶椎位于主胸椎的侧凸, 因此也不包括胸腰段/腰椎侧凸; C 型:CSVL 位于腰椎椎体或椎间盘外缘以外。此类畸形的主侧凸可能位于胸椎、腰椎和/或胸腰段。如对CSVL 是否接触椎体或椎间盘外缘存在疑问,也同样判定为B 型。C 型可能包括所有的以主胸椎侧凸为主侧凸的畸形,必然包括所有的胸腰段/腰椎侧凸。 第三步,根据矢状面胸椎(T5~12)后凸的特点确定了 3 种胸弯修正型。T5~12 后凸角度小于10°判定为负型(-),10°~40°则为正常型(N),大于40°者为正型(+)。至此,就完成了特发性脊柱侧凸的Lenke 分型。

探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观察

探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 研究的对象是选取入院治疗的19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 有患者均行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且随访1~2年,观察分析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结 果选取的19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经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及1~2年随访后,均获得骨性 融合,明显减轻腰背部疼痛不适症状,且患者后凸角平均矫正47.1°,身高平均增加4.5cm。 结论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骨性融合,矫正患者 后凸度数,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脊柱后凸畸形;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骨性融合;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osterior spinal osteotomy for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deformity. Method the study object is to select hospital treatment of 19 cases of spinal kyphosis patients,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posterior spinal osteotomy in the treatment and followed up for 1 ~ 2 years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Results selected 19 cases after spinal kyphosis patients after posterior spinal osteotomy in the treatment and 1 to 2 years of follow-up were obtained bone fusion,significantly reduce pain in the waist and back discomfort symptoms and patients with kyphosis average correction 47.1 degrees,the average height increased 4.5 cm.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osterior spinal oste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deformity is significant,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bone fusion,and correct the degree of the patients,is an ideal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deformity. [Key words] spinal deformity;posterior spinal osteotomy;bone fusion;effect 脊柱后凸畸形是重力作用下导致的骨骼畸形,常见病因有先天性、结核、脊柱创伤、骨质软 化等,这些病因会导致脊柱后凸角度增大[1]。当后凸角度超过60°时,就会导致进行性畸形、腰背部疼痛、神经功能损害等,严重的甚至发生截瘫,需进行手术矫正治疗,才能恢复脊柱 生理曲度和身体平衡,保证人体能正常前视。目前,临床上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重要方法是 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该术具有入路便捷、术野暴露充分、胸腹腔干扰小等特点,根据患者 病因、后凸角度等,采用适当的手术方式,可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2]。本 文选取19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 床效果,结果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入院治疗的19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1例男性,8例女性,年龄18~53岁,身高148~175cm,平均164.3cm,后凸畸形平均为62.4°, 按Frankel分级可分为:12例E级,4例D级,3例C级。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脊柱后凸畸形临床诊断标准,且经X线片、MRI、CT等检查确诊,发病原因主要有强直性脊柱炎、外伤 性骨折伴后凸、结核性脊柱后凸等,患者外观均有畸形,有6例患者有神经功能损害,Frankel分级为4例D级,2例C级。选取的患者均行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可耐受手术,手术方式主要有:L1、L3双节段楔形截骨矫形术;单节段截骨前方垫高、后方闭合矫形术; 单节段楔形截骨闭合矫形术。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 术前,对患者颌眉垂线角进行测量,计算术后应留角度和截骨节段,并在确保脊柱矢状面正 常生理曲度的前提下,确定截骨量和平面角度[3]。根据患者具体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围手术期护理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围手术期护理 发表时间:2012-08-08T16:28:21.1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9期供稿作者:刘文陈娟[导读]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原因不明以侵犯脊柱并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 刘文陈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福建福安 355000)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原因不明以侵犯脊柱并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引起强直和纤维化的慢性疾病,可造成脊柱屈曲畸形,严重影响患者外观,并造成胸廓畸形,影响呼吸和心脏功能,大大降低生活质量。我科自2006年1月~2011年6月共收住重度后凸畸形患者5例,均在全麻下行后路松解楔形截骨术,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本组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20-41岁,年均31岁。Cobb’s角60°~75°,平均65.5°。颈椎屈曲范围0°~5°,髋关节活动度45°~60°。脊柱各方位活动障碍,腹壁有1-2条较深皱折。 1.2 手术方法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后行后路松解多节段蛋壳样技术,部分椎体楔形截骨矫形+椎板植板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患者多为青壮年,对手术后增加美感的渴望同时又担心手术成功以及长期后凸畸形倍受歧视,心理上不同程度存在担心焦虑,悲观失望等情绪。护士应多予患者沟通交流,多倾听患者诉说,给予心理支持,通过图片和影像方式列举成功病例,同时多讲解本病相关知识和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营养支持本病患者常伴有低热、消瘦、营养不良等症状,术前指导患者宜进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钙铁、易消化食物,必要时遵嘱予白蛋白、脂肪乳剂等静脉营养药物。 2.3 呼吸功能训练畸形造成胸廓容积改变,严重影响心肺功能,全麻患者易引起肺通气不足,术前常规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2.3.1 有效深呼吸运动深吸气数秒后用力呼气,3次/d,10 min/次,也可采用带有趣味性吹汽球训练,可达到提高肺活量,避免术后肺炎、肺不张。 2.3.2 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指导病人在吸气末在腹肌收缩、腹壁内陷,使胸内压急剧上升时用力咳嗽[1]。 2.4 术前常规护理术前3天用沐浴露每日清洗背部,避免抓、刮痕,术前1天剃净手术区野毛发,皮肤消毒后穿消毒衣,根据医嘱备血,同时完善各项检查,如心、肺、肝、肾功能以及胸腰椎X线片,CT、MRI影像检查,术前3天进行床上大小便和俯卧位训练,可适应术后床上大小便和术中长时间俯卧位。 3 术后护理 3.1 生命体征观察及体位护理术后置于有气垫床的硬板床上,严密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变化,麻醉未清醒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平卧2-4小时,可起到压迫止血作用,减少切口渗血情况。平卧时头部可垫20cm软枕,双肩下垫外缘高 10-15cm三角垫,腰背部置薄软枕,避免患者平卧时腰背部不适感,2-4小时后更换体位,应进行轴线45°翻身,翻身后腰背部垫三角垫,防褥疮。 3.2 术后胃肠道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3.2.1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由于脊柱长时间屈曲位,导致肠系膜上动脉变短,当畸形得以矫正时,会使肠系膜上动脉受到牵拉,压迫十二指肠引起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发生[2]。表现频繁恶心、间歇性呕吐,呕吐物合胆汁,腹胀,上腹疼痛。肠蠕动未恢复前,患者宜禁食,胃肠减压,可减少胃酸中H+对胃粘膜刺激,本组1例术后第二天出现胃部不适,恶心,欲呕,指导按摩腹部并给予胃粘膜保护剂应用后症状缓解。 3.2.2 应激性溃疡系十二指肠急性表浅性粘膜糜烂和溃疡,易继发于严重创伤、大手术后胃粘膜病变,主要表现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以呕吐、黑便为主,严重时可呕血,预防主要是:(1)围手术期宜应用抑酸剂、胃粘膜保护剂及H2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能防止胃酸、胃蛋白酶和胆汁的渗透和侵蚀。(2)加强全身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3)饮食由流质、半流质、软食过渡到普食,注意少量多餐,易消化食物。 3.3 脊髓功能观察由于手术牵拉易损伤脊髓或破坏脊髓血供,麻醉清醒后,观察患者双下肢感觉和运动情况,嘱患者活动脚趾,询问患者双下肢有无麻木,疼痛或肢体乏力、沉重无法移动等症状,本组有一例术后第2天主诉右大腿外侧酸痛感,予应用脱水剂,激素后症状缓解 3.4 负压引流管观察及护理本组患者术后常规置负压引流管,注意妥善固定防止受压、扭曲,术后严密观察引流液色、质、量。术后24小时不超过500ml,为暗红色,24-48小时引流量为50-100ml/d,48-72小时引流量<50ml/d,即可拔管,引流期间引流量每小时>100ml,连续2-3小时宜报告医生,观察有否活动性出血,如发现引流液呈淡红色血清样,患者诉头晕头痛考虑为脑脊液漏,宜去枕平卧头低足高位,解除引流负压,遵嘱补充电解质。 3.5 功能锻炼术后1-2d鼓励上下肢主动和被动活动,3-7d摇高床头,患者取坐卧位,在原有基础上,双下肢膝以下可悬空于床外,患者用双手支撑床上,活动双下肢,7d后,在胸腰背外固定支具保护下,加强活动强度,可坐靠背椅子,床边站立,扶床走动,家属陪同下室内活动,活动以步行为主,循序渐进,直至恢复。 3.6 出院指导出院一个月宜来院摄片复查,了解内固定有无松动,3个月复查了解骨痂生长情况,睡眠时应卧硬板床,低枕为主,不宜长时间保持一种固定姿势,坚持支具保护3-6个月,6个内禁止脊柱弯曲、扭转及进行提重物活动,可坚持靠墙站立和腰背肌锻炼,以保持良好姿态。 参考文献 [1] 陈立民,姜永庆,高吉昌等.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矫正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23.24)1786~1788. [2]任蔚虹,王惠琴.临床骨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289~29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