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复习资料

文献学复习资料
文献学复习资料

文献学

填空题

1、“版本”之称,始于唐五代雕版印刷书之后,是相对于“写本”而言,所以前人论及版本学,多称始自宋人尤袤(读若“冒”,南北曰袤,东西曰广)的《遂初堂书目》。

2、《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隋书.突厥传》突厥人“无文字,刻木为契。”

3、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石刻文字,是唐代初年在陕西凤翔县发现的“石鼓文”,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4、最长的简是二尺四寸,用来书写经史、法律。木制的版牍多写公文或画地理图,故称国土为“版图”。又常有用版牍(长一尺)写书信,故有称书信为“尺牍”。

5、《汉书.赵飞燕传》说,赵飞燕用名叫“赫蹄”的小薄纸包药丸,其实这种纸也是缣帛。

6、宋代最为流行的装订方式是“蝴蝶装”(亦作“蝶装”)。

7、所谓建本,是就地域而言,指福建建阳县的麻沙、崇化两镇书坊所刻之书。

8、宋代刻书最精者是杭州刻本,即“浙本”。

9、元代地方官刻,由各路儒学和书院刻印,其中书院最优。

10、善本八字标准“精校精注、不缺不讹”。而版本鉴别八字经验则是“眼别真赝,心识古今”。

11、“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目录不明,终是乱读。”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12、宋人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清人朱彝尊撰写《经义考》仿照马端临的目录体例;章学诚《史籍考》;谢《小学考》。

13、马端临的目录学体例——自序、总序、大序、小序。

14、古人写字都带着刀和笔,故有“刀笔”一词,《史记》称萧何为秦之“刀笔吏”,后来“刀笔吏”贬称从事文字记录工作的小官。

15、编撰《四库全书》私人献书最多的是知不足斋主人鲍廷博和宁波天一阁主人范茂柱。

16、《四库提要》为一万多种书写提要,存目书籍六千多种。

17、陈恒《四库全书考异》;余嘉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证》;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补正》

18、《四库》存目录6793种,93551卷,比《四库》收录之书多出将近一半。

19、元刻本特点:黑口、赵字(赵孟俯)、无讳、多简。

20、册页装帧包括经折装、梵夹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和线装。

21、清刻本特点:数量巨大、校刊精审、纸墨讲究、质量可观。

22、鉴别版本的经验:

填空题考法:眼别真赝,心识古今。

简答题考法:A、根据序跋鉴别版本 B、根据书牌木记鉴别版本 C、根据讳字鉴别版本 D、根据藏书印鉴别版本。

23、按著录者不同目录分为官修目录、史家目录、私家藏书目录。

24、清代学者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

25、阿英(钱德赋)的《晚清戏曲小说目》收录清光绪初年至辛亥革命时期的小说。

26、传统小说归于子部,高儒《百川书志》把小说归于史部。

27、天一阁取名郑玄《郑氏周易注》“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藏书特点是:a、收明代地方志;b、收明代进士登科录、会试录、乡试录、武举录等。28、《永乐大典》仿宋人阴幼遇《韵府羣玉》和钱讽《回溪史韵》体例,如凡例中“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

29、最具有版本意义的石刻是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开成石经后蜀石经

30、目录一词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别录》和刘歆的《七略》

二、名词解释

1、文献学——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研究内容包括文献的特点、功能、类型、生产和分布、发展规律、文献整理方法以及文献与文献学发展历史等,它是治学的基础、资料的源头,根据学科领域划分为历史文献学、古典文献学等(网络)。

2、文献——最初“文”指典籍,“献”指掌握、熟悉典籍的贤人。后来发生了变化,单指历史上又价值的文字资料;今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它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也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

3、聚珍本——聚珍本是指清朝武英殿以聚珍铜活字排行刊印的《古今图书集成》,清高宗以“活字”不雅,改称“聚珍版”,因此,武英殿排印的多种书籍即被称为武英殿聚珍本。这部书字体细劲,行格严肃,贮在武英殿。

4、古小说——所谓古小说,是相对近古通俗小说(白话小说)而言,或称文言小说、子部小说、笔记小说等。程毅中的《古小说简目》收录以文学性较强的志怪、传记为主,并参照传统史志目录“小说家”著录源流,兼收杂家、琐记之类的作品。

5、四部丛刊——所谓“四部”即经、史、子、集四门传统分类法,而丛刊及丛书。《四部丛刊》是上个世纪初,由著名学者、出版家张济元先生汇集多种中国古籍经典纂辑而成,收书468种,分初编、续编、三编,所用底本主要是商务印书馆的藏书楼涵芬楼所藏古本、精本,也有借来

的善本,供考订古籍,整理文献时参考,真可谓功德无量。

6、杀青——所谓杀青是中国古代制作用以书写的竹简的一种方法,即在将竹简用以书写前,把竹片放在火上烘烤,使其出水,以防虫蛀;然后把竹片上的青皮刮去,以便书写,这种方法叫做“汗青”或“杀青”。

7、书帕本——书帕本是一种版本类型。明代京官奉旨出差,回京时必刻一书,以一书一帕相馈赠,故谓之书帕本。这类书多为馈赠者自刻,作为礼物相送,以示自己风雅,故校对不精,刻印粗燥,错误颇多,接收者也不一定重视。

8、《郡斋读书志》——《郡斋读书志》是由宋代著名目录学家晁公武编纂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私家藏书书目。全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分为43小类,它的序或说明编次理由,或介绍一类书的特点,或叙述学术源流,另外《郡斋读书志》的提要,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宋代目录学的发展水平,因此,无论是在目录体系上,还是提要考论上,都具有很高水平,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

9、《崇文总目》——《崇文总目》是宋代第一部有题解的官修目录,也是北宋最大的目录书,全书共66卷,著录书籍30669卷,体例采用大序、小序的办法,主要由欧阳修撰写,每书目下都有提要,揭示图书的内容。但是此书出自众人之手,提要解释有较多错误和疏漏。尽管如此,《崇文总目》对宋代以后的公私藏书目录产生了很大影响,起到了示范作用。

10、辩章学术,考镜源流——是目录学研究领域的一种批评方法,由清代学者章学诚在精研目录学以后给予的总评价,即从流动性、过程性的宏观角度对纷繁复杂的学术思潮和流派的源流进行考察,认识各学派的发展过程和价值。

11、《别录》——是西汉刘向编撰的西汉政府图书馆藏书书目汇编,他将各书的序录另写一份,集为一书,叫《别录》。

12、滚动条制度——滚动条制度是在以缣帛和纸张为书写材料的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书籍装订制度,即在缣帛上书写完字后,将缣帛卷成一束,卷时必须用细木棍作为中心,这叫“轴”,因此成为滚动条,蔡伦造纸盛行以后,纸卷子的形制因袭帛书的滚动条形式,流行于隋唐,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成为滚动条制度。

13、册页制度——册页制度是在我国雕版印刷技术发明并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一种古书装订制度,即将单页按一定顺序装订成册。其形式主要包括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

14、殿本——所谓殿本即清朝康熙年间武英殿刊刻的官刻本书籍。这类版本的书籍校对至精、刻书极工,多为钦定书籍刊行。

15、七略——是指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其中辑略是六略的总序,说明每一类的内容和意义,是节录原书序录的内容而成,实为六略名词解

1.总集:是汇集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

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它以编辑方法分选集、全

集。一般说来,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如《昭明文选》。

2.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以编辑

方法分选集、全集,如《李太白全集》、《柳宗元集》。

3.丛书:是指收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按照一定的理念和体制编校,冠以一个总书名,用

统一的板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类型,它又名丛刊、丛编、丛刻、类编、汇刻、全

书等,如《十三经注疏》、《四库全书》。

4.经折装:把卷轴式改成折叠式,书纸仍然是由多张纸粘连起来的长幅,但不用卷轴,

而是按照一定的宽度一正一反折叠成一个长方形的折页,前后用两块与折页一样

大小的硬板把折页夹起来,类似于梵夹装。

5.卷轴装:就是把抄了书的纸粘连起来,形成长卷,在其尾端装上一根用木或竹做成的

轴,收藏时用轴尾端向前卷成一束,成为一卷。因此,卷轴装的纸本又称卷纸。

6.蝴蝶装:简称“蝶装”,是以版心中线为准,版面向里对折,然后一页一页重叠在一起,

在折线处对齐,用浆糊粘在一起,另外三边切齐,再用硬纸背裹住做封面。每页

纸只有一面有字,打开书可以看到一整页,以版心为中轴,两边各半页,颇似展

翅蝴蝶,故称“蝴蝶装”。盛行于宋元。

7.包背装:同蝴蝶装相反,它是以版心中线为主,版面向外对折,在两侧余纸上打眼,

用纸捻装订成册,后背用书皮裹住。

8. 讹:也称误,指将原有的字写错了,一句话有讹一字也有讹数字的。

脱:文献在传抄出版过程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也称夺文或阙文。

衍:即增加了原来没有的字,原稿所无而传写与出版的过程中误增的文字称衍文,亦称衍字、羡文。

倒:指原稿文字具存,并无讹误、缺脱或衍羡,但在流传过程中,文字的先后次序却被弄颠倒了的现象(先后次序却被弄颠倒了的文字称倒文,纠正之则称为乙

正或乙转。字数较多的倒文习惯上称“错简”)

9.对校法:是将某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错误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先选择一种版本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逐字逐句地比较,把各本

的异同记录下来。

他校法:用其他文献中的引文及相关文字来校勘某一文献称他校。

本校法:将某种文献的上下文进行对比,找出其内容上与文字上的异同,从而确定与改正其错误的方法,称为本校。

理校法:即推理的校勘,通常需从语言、体例、史实等方面作为推理的依据,它是校勘工作的补充方法。

10.注释的名类课本P260页

传:古人把解释经义的书称之为“传”,传是传述的意思,解释经义以传示后人,所以叫“传”,如《春秋左氏传》。

注:“注”字的本义为灌注,引申为注释,意谓若水之相灌注而流通,如《水经注》。

疏:疏通文意,故称曰疏,如《周易义疏》。

笺:古代以竹简为书,读书人读书时为备遗忘,在有关的竹简上系一小竹片作为标志,称为“笺”。

章句:这是封古书逐句逐章详加注释的一种体例,不但注解难懂的词语,而且串讲句

意,并在每章之末概括此章的大旨,如王逸的《楚辞章句》。

训:解释的意思,常与诂连用,或称训诂,或称诂训,如《毛诗训诂传》

三、简答题

1、鉴定活字本的方法有哪些?

A、看版框四角有无缝隙;因为活版,板框是拼起来的

B、看摆字有无歪斜;如有字迹歪斜,则为活字版,而版面整齐则不是

C、看版面是否平整,放墨有无浓淡。活字版版面不会平整,而且放墨也有浓淡之别

D、活字本上下字之间笔画不会交叉,而雕版印刷则难免有交叉之笔。

2、《七略》的成就和影响。

《七略》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目录著作,比欧洲第一个正式的图书分类表早出1500年。

《七略》是具有系统的、严密学术思想体系的目录书,它不断推动学术思想的发展,而且对我国的图书目录事业起着典范作用,有着巨大的成就和影响。

A、严密的编制目录的方法和形式;

B、有广泛的学术价值;

C、在学术上影响深远;

D、对《汉书.艺文志》影响很大。

3、《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是怎样影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给读者有何作用?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名《四库全书总目》,简称《四库提要》,共200卷。是我国古代最后一部也是规模最大的一部官修目录,是我国古代目录学集大成者。

A、《四库提要》按经、史、子、集四部各冠以总序,概述各部的源流,提纲挈领。汲取了《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编制目录的经验,继承了中国古代注重学术源流的目录学优良传统,成为中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提要目录。

B、《四库提要》参考《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的体例,通过总序、小序、提要,辩章学术,考镜源流,对书籍进行评价,对中国古代学术著作作了一次总结。

给读者的作用:a、将《四库全书》著录于存目之书,开列书名,在每一书录之下写有提要,叙述作者事迹,一书源委,版本异同,书的大意及其得失,使读者一目了然。

b、为读者提供了很好的目录学研究参考数据。

4、藏书印对鉴定版本有何作用?

A、根据藏书印记推断大体的刊刻时代;

B、根据藏书印可以探讨书籍的流传授受;

C、根据藏书印可以鉴别是否是善本。

5、钱曾的《读书敏求记》特点,在文献学中有何意义?

特点:品种多、质量精

意义:

A、总结出了根据书籍的版刻、字迹、纸张、墨色特征以考订版本年代的科学方法;

B、确定了初印、重印、原版、翻刻等方面来评定版本优劣的标准;

C、为版本来鉴定摸索出了一定规律,从而开阔了目录学的研究领域。

6、宋刻本特点:

A、版式多白口单边;

B、行格疏密,似有定律;

C、字体肥瘦有则,肥者学颜,瘦者学欧;

D、避讳最严;

E、装潢都是蝴蝶装。

7、学习目录学的作用?

A、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学术源流;

B、可以指示好的注本;

C、可以指示足本;

D、可以指示善本;

E、可以指示异名同书;

F、可以指示内容相同或相近的书籍哪种为好。

8、21C网络时代为什么还要学习古典文献学?

A、人文学科不同于自然学科,它对学者个人的意志、性别、情感、想象力等有很大的依赖性。

B、讯息不等于知识,更不等于智能。前者属于公共资源,后者属于个人体验。

C、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阅读史。

9、《四库》录学批评方法:

A、辩章学术,考镜源流;

B、知人论世,具时考察;

B、纵横比较,显示异同;D、关切理解,雍容大度。

1.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

甲骨、金石、竹木(竹,竹简。木,木简,木牍)、纸张、缣帛(缣帛又叫纸,为

纸的本义)、电子

2.古典文献的传抄方式

口头传说

书面传抄:

刻写(古人在甲骨、青铜器、石头、玉器等坚硬的物体上用刀刻或铸刻传抄文献的方式)、书写(用笔在各种材料上写)、印刷、拷贝(电子)

3.古典文献的类型

一、总集(多位作家诗文词曲的汇集,以编辑方法分:选集、全集)

二、别集(个人的诗文汇编,亦有全集、选集之分,编排方法上,分体编排和编

年编排)

三、丛书(又名丛刊、丛编、丛刻、类编、汇刻、全书等)

四、工具书(有书目、索引、字典、词典、类书、政书、历法、纪年、地理、方

志)

五、单行文献(也叫单行本,如《红楼梦》《诗品》《离骚》)

4.古代目录的分类

一.《七略》创始的“六分法”:

六艺略(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

诸子略(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

诗赋略(屈原赋之属、陆贾赋之属、孙卿赋之属、杂赋、歌诗)

兵书略(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

数术略(天文、历谱、五行、蓍筮、杂占、刑法)

方技略(分医经、经方、房中、神仙)

二.《七志》与《七录》的“七分法”:

刘宋时王俭《七志》:经典志、诸子志、文翰志、军书志、阴阳志、术艺志、图谱七类。另附道、佛各一类。今佚。

梁朝阮孝绪《七录》:经典录、记传部、子兵录、文集录、术技录、佛法录、仙道录

三.“四分法”的确立:

甲部:纪六艺、小学等书。

乙部:有古诸子,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数术。

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

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

四.五分法:

清末张之洞《书目答问》:经、史、子、集、丛书。

5.什么是善本?

指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特殊价值。不仅原本或接近原本的版本可称善本,大凡经过名家精校过的版本都可视为善本。

6.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

讹——将原有的字写错了

脱——将原有的字弄丢了

衍——增加了原来没有的字

倒——将原有的字变换了位置

错乱

7.校勘的主要方法

对校法——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校勘

他校法——以他书校本书

本校法——以本书校本书,在内部找证据

理校法——是以充足理由为依据的校勘法,也称为推理校勘法

综合校勘法

8.伪书产生的动机

1、传道(托名与他人,如先秦时期,儒家托名于周公,道家托名于黄帝,农家托

名于神农)

2.射利(谋利)

3、炫名

4、争胜(为了辩论取胜而伪造)

5、逃禁

6、避嫌

9.文献亡佚的原因

主要的三大原因:

1.战争

2.天灾

3.自然淘汰

其他原因:

4.重德轻艺

5.手写传抄不易

6.重文词,轻朴学

7.书籍重修,原书废掉8.因人废言9.收藏家秘不示人

10.辑佚的主要资源

1.唐宋类书

2.子史及汉人笺注

3.唐人义疏

4.诸史及总集

5.地方志

6.出土文献……11.出土文献的价值

甲骨文:1.语言文字价值2.殷商史研究价值

金文文献(学术价值):1.语言文字资料2.释读及考释传世文献的佐证3.古史资料

简帛文献:1.佚籍复出2.考校释读传世古籍3.历史资料宝库4.文字学资料(填补了战国文字这一薄弱环节)5.书籍制度史实物

石刻文献:1.史料价值2.文学价值3、文字学和书法价值4、经学和宗教史料5、收藏价值、经济价值

论述题

1.古代图书分类法的演变(过程、原因)课本P84页起

西汉《七略》创始的“六分法”:

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

“七分法”继承“六分发”:刘宋时王俭《七志》:经典志、诸子志、文翰志、军书志、阴阳志、术艺志、图谱七类。另附道、佛各一类。今佚。

梁朝阮孝绪《七录》:经典录、记传部、子兵录、文集录、术技录、佛法录、仙道录。《七录》才是真正的七分法

“四分法”的确立:

三国时魏国郑默编有《中经》,分类已无可考

西晋秘书监荀勖作《晋中经簿》:

甲部、乙部、丙部、丁部

东晋李充重编《晋元帝书目》,仍以甲乙丙丁四部分类,但乙丙位置互换。

唐代初年官修《隋书·经籍志》,继承发展荀勖、李冲甲乙丙丁四部分类,正式确立经、史、子、集四部类目名称。

从此,四部分类法成为我国古典目录分类法的主流。

四部分类体系到《四库全书总目》逐步趋于成熟,可视为四分法的代表。

五分法:

清末张之洞《书目答问》:经、史、子、集、丛书,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即采用五分法

2.伪书的价值

一.伪书的史料价值;二.伪书的文学价值;三.伪书的语言价值;四.伪书的思想价值;

五.伪书的其他价值:医学价值、艺术价值等。

3.辨伪八法课本P180

胡应麟

一.核之《七略》以观其源

二.核之群志以观其绪

三.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

四.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

五.核之文以观其体

六.核之事以观其时

七.核之撰着以观其托

八.核之传者以观其人

4.历代重大文献的亡佚

1.秦始皇焚书

2.西汉末年战乱

3.东汉末年战乱

4.西晋末年惠怀之乱

5.侯景之乱与梁

元帝焚书6.隋末唐初纷乱7、安史之乱8.黄巢起义9.靖康之难10.李自成起义11.乾隆禁毁12.嘉庆宫火13.太平天国14.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5.八国联军入侵16.日本侵华17.文化大革命

5.古代文献注释的内容

1.校字(正文有误文字)

2.注音(难字的注音或不同词性的异读)

3.释意(言外之意)

4.释理(学术著作)

5.释史(书中有关的历史)

6.释物(名物)7.补缺(不是指

文字缺漏,而是指原书记载的简略)8.辨误(事实方面的错误)9.释文(解释难懂的字词)10.解释典故11.解释地名

6.出土文献的重大发现(课本P311页)

语义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作为语言学一个分支的语义学 语义学的建立以法国学者米歇尔·布勒阿尔1897年7月出版《语义学探索》为标记。 该书1900年翻译为英文“语义学:意义科学的研究(Semantics:Studies in the Science of Meaning)”。 这本专著材料丰富,生动有趣,重点在词义的历史发展方面,兼顾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全书共三编:1,讲词义变化的定律,介绍变异、扩散、类推等概念;2,讲如何确定词义,介绍释义、比喻、多义、命名等;3,讲词类、词序、组合规则等,涉及语法意义。 除了语言学的语义学,还有逻辑学的语义学,哲学的语义学,还有心理学家对语义的研究。 a,逻辑学的语义学是对逻辑形式系统中符号解释的研究,又称“纯语义学”,对象并非自然语言的语义。 b,哲学的语义学围绕语义的本质展开涉及世界观的讨论。“语义学”或“语义哲学”又是本世纪前半叶盛行于西方的至今仍有影响的一个哲学流派的名称。 c,心理学家研究语义,主要是想了解人们在信息的发出和接收中的心理过程。 d,语言学的语义学把语义作为语言(乃至言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它的性质,内部结构及其变异和发展,语义间的关系等等。 布勒阿尔的书给语义的发展以重要地位,声称研究语义的变化构成了语义学。同时它把语义限制在“词语”的意义上,主要是词义上。这两个特点一直贯穿在他以后半个多世纪的若干代表性著作里。 继布勒阿尔之后,一部有世界影响的语义学专著是两位英国学者奥格登和理查兹合写,1923年出版的《意义的意义》(The Meaning of Meaning)。这两位学者还曾共同创制了后来遭到各种非议的“基本英语”(Basic English).

参考文献汇总

【参考文献汇总(文学、翻译、语言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流)【文学类】 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高奋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源与流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 侯维瑞现代英国小说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 胡经之,王岳川主编文艺学美学法论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 黄晋凯主编荒诞派戏剧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霍夫曼佛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王宁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 拉曼塞尔顿编文学批评理论刘象愚,陈永国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霍纳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4卷)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李维屏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观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柳鸣九编选新小说派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吕同六主编20世纪世界小说理论经典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罗伯特斯皮勒美国文学的周期——历史评论专集王长荣译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0 罗德霍顿美国文学思想背景房炜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梅佛里德曼意识流,文学手法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孟湄译北京:三联书店,1995 史志康主编美国文学背景概观上海: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8 徐葆耕西方文学心灵历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殷企平小说艺术管窥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 【语言学】 奥马利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陈保亚20 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丁言仁英语语言学纲要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冯翠华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桂诗春,宁春言主编语言学方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桂诗春应用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侯维瑞英语语体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黄国文语篇与语言的功能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李延富主编英语语言学基本读本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刘润清等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上下册)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 刘润清等语言学入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戚雨村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秦秀白文体学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孙志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95—1999)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索绪尔普通语言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王德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汉语方言学文献综述

汉语方言学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对历年来汉语方言学研究著作以及学术论文的文献整理,从研究方向、研究历史、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新视角等几个方面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归纳分类。不仅只局限传统的汉语方言学,还结合了生成语法学、语言地理学以及描写语音学等方面。同时通过对前人研究的对比,提出自己的一些新想法。 关键词汉语方言学生成语法学语言地理学地域方言 “方言”的概念最早大约出现在我国周代,就是所谓的殊方异语。在这里我们引用袁家骅提出的“方言”定义,“方言是共同语的继承或支裔,一个方言有异于其他亲属方言的某些语言特征,在历史时期往往从属与民族的统一标准”。 1.研究方向: 关于方言研究的方向,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 在《汉语方言概要》中表示方言研究可分为三个主要方面:第一,方言本身的调查,系统地描写它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第二,方言和标准语比较。第三,把以上研究的结果,跟该语言的较古阶段比较,揭示这个语言分化和发展的过程。 李如龙则认为,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可分为横纵两个方面:横向比较是指,就现代普通话和汉语方言做横向比较,也就是做结构系统的比较,自然包含着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比较。这些比较,就其同的方面可以概括出现代汉语的特征,就其异的方面可以区别开各方言的特征,从而更好地展现现代汉语的共性及其方言的个性。纵向比较则是指,将方言与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情况做比较。 此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描写研究的一个对象,一个方言就是一个语言单位,是全民性的,有它的语音系统、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袁家骅,1988)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汉语方言的比较往往立足于自身情况的描写,通过与共时描写和历时演变的比较来探索出方言系统中的共性以及自身的个性。 2.研究历史: 我国有关汉语方言研究的第一人,应当是两千多年前汉代的扬雄,他编纂了我国第一本汉语方言词汇比较词典--《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但可惜的是,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里,有关于汉语方言的研究往往是依附于文字学、音韵学等学科,并未获得足够的重视。 而用现代语言的学科理论、技术方法来调查研究方言更是近七十年来才开始进行的。前三十年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方言实地调查取证,以赵元任为代表的学者通过大面积的方言调查,出版了一系列有关两广、江西、云川等地的方言著作,为后人的研究积累了大批语料。到了后四十年,中国的汉语的汉语方言研究有了极大的飞跃。学者不仅延续前辈开创的方言研究的传统,还接受吸取了海外方言研究的精髓,如桥本万太郎的语言地理类型学、贺登崧的汉语方言地理学,等等。此外,新生代的学者还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引申,提出一生成语法学、生成语音学来归纳总结汉语方言特点,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而与研究历史相关的--汉语方言学史,也是我们应多加以关注的一门学科。汉语自古就有方言的差别,但纵观中国方言史的研究,大多倾力于上古或近代,六朝唐宋方言研究则显得尤为薄弱。把汉语方言学史作为汉语言文字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来研究开始于20世纪。罗常培的《汉语方音研究小史》是汉语方言学史学科草创的标志。所以汉语方言学史的研究总体上还是很薄弱的。何耿镛先生的《汉语方言研究小史》是最早的也是迄今为止的唯一一部汉

信息计量学

1.文献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对各类文献的诸计量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揭示、研究文献情报规律,文献情报科学管理以及科学发展趋势的一门学科。 2.质量牵制原则:出版物的增长数量与其质量有关,不同质量的出版物有不同的出版速度;质量高的文献增长速度慢。 3.文献老化:科学文献随着其年龄的增长,逐渐失去了作为科学情报源的价值,越来越少的被用户利用的过程。 4.半衰期:某学科现在尚在被使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时间内发表的。 5.普赖斯指数:指在某一领域内,出版年龄不超过5年的被引证文献与被引证文献总数之比。 6.文献耦合:是指引用文献通过参考文献建立起来的耦合,如果A、B两篇文献共同引用了一篇或多篇相同的论文,则A、B两篇论文的关系即为耦合关系,也叫文献合配。 7文献信息流:文献所含情报的汇流称文献信息流。 8文献老化:科技文献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其内容日益变得陈旧过时,失去了作为科学情报源的价值,以及因此越来越少被科学工作者和专家们利用的过程。 9科学生产率:个体科研人员在一定时期内所撰写的论文数量。 10引文分析:利用各种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分析对象的引证和被引证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特征和内在规律。 11影响因子: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12信息计量学:是以信息作为对象进行计量研究的学问,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定量方法,对信息基本循环图式所描述的社会化的信息交流过程中的信息组织,存储,分布,传递,相互引用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以便揭示社会信息交流过程的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 13网络信息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定量分析方法,对网上信息的组织、存储、分布、传递、相互引证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以揭示七数量特征和内资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文献信息老化的主要度量指标有哪两个?两者有何异同? 文献信息老化的主要度量指标是半衰期和普赖斯指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是从文献被利用的角度出发,但以不同的方式来反映文献老化的情况。普赖斯认为,“有现时作用”的引文数量与“档案性”引文数量的比例,是比引文的“一半寿命”更为重要的特征。文献的“半衰期”只能笼统地衡量某一学科领域全部文献的老化情况,而“普赖斯指数”既可用于某一领域的全部文献,也可用于评价某种期刊、某一机构,甚至某一作者或某篇文章的老化特点。半衰期概念可以适用于一般情报老化,而普赖斯指数只适用于文献情报。 简述布拉德福定律的基本内容。 布拉德福定律的文字表述为:如果将科学期刊按照其登载某个学科论文载文率的大小,按渐减顺序排列,那么可以把期刊分为专门面向这个学科的核心区和包含着与核心区同等数量论文的几个区。这时,核心区期刊的数量与相继各区期刊数量的关系将是1:a:a 2 ……。 a 为布拉德福常数,或称比例系数。图象描述:如果取上述登记排列的期刊序号(级数)的对数1gn为横坐标,以相应的论文累积数R(n)为纵坐标进行图象描述,可得到一条曲线。

语用学期末论文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语用学与英语教学课程考核 (研究报告) 题目:An analysis of Pragmatic Failure with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s 学号(准考证号):1230100054 姓名:焦凯丽 专业:英语(教法方向) 年级:2012级 学院:外国语学院 完成日期:2015年 1 月10日

Introduction The Cross-cultural Pragmatics is a relatively young linguistic branch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Linguistics and Structural Modern Linguistics. I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esearch of cross-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rocess.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analyzing of different kinds of pragmatic failures in ou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t the same time, giving reflections and feedbacks on our English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Being in the rapid developed century of our human society, we should heighten the awareness of appropriating use of pragmatic language in ou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语用学参考文献

?1] 顾曰国. 使用者话语的语言学地位综述[J]. 当代语言学. 1999 (03)?[2] 姚小平. 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德国根源[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3 (03) ?[3] 许国璋. 关于索绪尔的两本书[J]. 国外语言学. 1983 (01) ?[4] 岑麒祥. 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和他的名著《普通语言学教程》[J]. 国外语言学. 1980 (01) ] 顾曰国. 使用者话语的语言学地位综述[J]. 当代语言学. 1999 (03) ?[2] 姚小平. 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德国根源[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3 (03) ?[3] 许国璋. 关于索绪尔的两本书[J]. 国外语言学. 1983 (01) ?[4] 岑麒祥. 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和他的名著《普通语言学教程》[J]. 国外语言学. 1980 (01) ? ?[1] . 《语言科学》稿约[J]. 语言科学. 2003 (03) ?[2] 余光武. 当代语言科学创新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语言科学》创刊十周年庆典在徐州召开[J]. 语言文字应用. 2012 (04) ?[3] 丁邦新. 祝贺《语言科学》创刊十周年[J]. 语言科学. 2012 (06) ?[4] 余光武. 当代语言科学创新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语言科学》创刊十周年庆典综述[J]. 语言科学. 2012 (06) ?[5] 侯精一. 贺《语言科学》杂志创刊[J]. 语言科学. 2002 (01) ?[6] 李宇明. 面向社会需求,发展语言科学[J]. 语言科学. 2002 (01) ?[7] 孙宏开. 贺《语言科学》杂志创刊[J]. 语言科学. 2002 (01) ?[8] . 《语言科学》2005年(总第14-19期)总目录[J]. 语言科学. 2006 (01) ?[9] . 《语言科学》2006年总目录[J]. 语言科学. 2006 (06) ?[10] . 《语言科学》2007年总目录[J]. 语言科学. 2007 (06)

文献综述 完整版

文献综述 近十年白居易诗歌平淡美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的研究也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趋势。主要集中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研究的著作大致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再版)、付兴竹《白居易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维,焦淑清《白居易传》(辽海出版社,2009年版)、蹇长春《白居易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4500多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余篇、博士学位论文余篇。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拓展,研究视角和方法更加多元化,研究观念也较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体现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 在白居易研究的多个方面上,成就较为突出地是关于诗歌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关于白居易诗歌方面研究的著作有乔立智《白居易诗歌词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付兴林,倪超《<长恨歌>及李扬题材唐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张中宇《白居易<长恨歌>研究--中华文史新刊,2005年版》、胡奇光《中国古代语言艺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200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5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达4篇。涉及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呈现多样性,在观念上也比先前更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诗歌研究的主要内容多体现在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研究、诗歌语言词汇研究、诗歌意象研究、诗歌对外翻译研究、审美研究等5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50多篇硕博学位论文对白居易诗歌的相对应之处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整体上对全面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做出了较大贡献,对白居易集的

中文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翻译,作为一种信息转换与传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意大利著名翻译学家玛提欧·利奇(Matteo Ricci,1552)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先驱,他翻译的《几何原本》带给了当时中国许多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哲学思想。瑞典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马悦然(GoranMalmqvist,1924)曾经说过:“没有翻译就没有世界文学。”由此可见翻译对于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翻译作为一门学科,具体可分为笔译和口译。笔译的发展历史由来已久,而口译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自上世纪50年代出现以来迅速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口译活动日趋频繁,在这种新形势下,口译研究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口译成为了翻译专家们的研究重点,并且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其中之一就是法国巴黎释意派理论,其核心假说“脱离语言外壳”对实战口译有着重要指导意义。与此同时,通过研究释意学派理论对于会议口译的指导意义,从而延伸至高校课堂教学,提升口译教学质量,同时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二、研究现状及不足 释意学派理论认为,“口译是翻译的基本形式(勒代雷,1990),因而应该是翻译的首要对象。”因此,口译,尤其是会议口译,一直是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下面先以国外的相关研究和观点为例。西方口译研究以会议口译的研究最为系统(肖晓燕,2002),其发展过程呈现出四个明显的阶段性:20 世纪50 年代至60 年代初的初级研究阶段,20 世纪60 年代到70 年代初期的实验心理学研究阶段,20 世纪70 年代初到80 年代中期的从业人员研究阶段,20 世纪80 年代后半期开始的蓬勃发展阶段。口译研究主要围绕五大主题,即口译训练、语言问题、认知问题、质量问题和从业问题,产生了四种很有影响的研究视角,即信息处理范式、释意学派理论、口译神经生理学研究、对口译进行跨学科实证研究。代表性人物主要有杰弗、朗博、塞莱斯科维奇、勒代雷、吉尔、安德森等。西方口译研究至今为止经历了近50 年的发展,理论体系较为成熟,特点突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释意派理论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重要的翻译论著相继问世,研究范围也从最初的口译逐步扩展到笔译、科技翻译翻译教学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塞莱丝科维奇和勒代雷1984年合著的口译教程《释意翻译》(Interpréter pour traduire)一书(中译本:汪家荣等译,1990),用语言学、逻辑学、心理学的成就来阐述翻译的理解和表达过程,对比口笔译的异同,该派理论最新的一部论著是勒代雷的《现代翻译——释意模式》(La traductionaujourd'hui, le modèle Interpr étatif),出版于1994年。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大量关于释意以及口译理论的文献不断出版,理论体系越来越成熟。 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在口译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中国的口译研究起步晚,在中国一直是个被忽视的薄弱环节。刘和平(2005)认为,中国口译研究的发展在这十几年内也经历了四个阶段:1996 年到1998 年的初级研究阶段,是对口译现象和问题的提出;1998 年开始进入理论研究的深入阶段,从静态研究转入动态研究;2000 年以后口译研究进入跨学科实证研究阶段;2002 年进入口译质量的评估和研究方法阶段等。《中国期刊网》搜索结果显示,从1999 年1 月到2009 年11 月,博硕论文及期刊中有关口译的文章有1747篇。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1419 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有3 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有325篇。与1988——1998十年相比,口译文献增加了近12 倍。在英汉汉英口译教学、培训和测试领域,许多教授学者们,如梅德明、

文献计量学综述

文献计量学综述 一、起源及发展 早在20世纪初,人们已经开始对文献进行定量化研究,但是当时文献计量学并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直到1969年,英国著名情报学家阿伦.普理查德首次提出术语“Bibliometrics”,这一术语的出现标志着文献计量学的正式诞生。 三阶段:萌芽、发展和分化 萌芽(1917-1933)这一时期文献研究人员首创文献统计方法,并在一些学科领域解剖学和化学专业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的大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研究都为文献计量学的诞生与后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发展(1934- 1960)年注重理论研究与规律发现,著名的文献计量学的三大基本定律中的布拉德福定律以及齐普夫定律就是在这一时期发现的到 成熟与分化阶段全面发展与分化时期(1960年至今) 这一时期文献计量学已由狭隘的理论研究发展到了广阔的应用研究和指标的研究,同时涉及的领域和主题也越来越多。 迁移衍生: 专利计量学 文献计量学网络计量学 政策计量学 二、概念界定 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研究方法, 研究文献信息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定量管理,并进而探讨科学技术的某些结构、特征和规律的一门学科。可以定量地揭示某一学术领域的发展历程、研究重点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目前,文献计量分析已被看作总结历史研究成果、揭示未来研究趋势的一种重要工具。学科交叉使得文献计量研究内容体系日益丰富。数学中的图论、社会学中的社会网络分析、物理学中的复杂网络等理论与方法均被移植到文献计量学的研究体系中。 三、三大定律 布拉德福定律该定律描述文献分布规律,利用刊载某专业论文的数量来确定该专业的核心期刊,应用于指导文献情报工作和科学评价。 齐普夫定律该定律用以统计文献中的词频,通过文献的词频分析可确定学科或行业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 洛特卡定律该定律描述著者人数与所著论文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科学论文著者分布平衡的规律,在宏观的科学著作活动中,少数作者写出了大量文章,大多数人的著作还是很少的。依此定律推论出“杰出科学家数目仅是科学家数目的平方根”。 从表面上三大定律的统计对象各异,其结论也不尽相同,但是它们的研究方法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事实上它们属于同一个分布体系。该体系被称为布-齐-洛体系。如果把期刊、字词、书籍、文章等称为信息发生源,将作品、论文、字词的出现、书籍的使用、文章的被引等称为产物,那么文献计量学的规律可认为是发生源数量与产物数量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

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区别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As a branch of linguistics, semantics can be simply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linguistic meaning, which studies literal, structural or lexical meaning conveyed by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 What we concerned with is the denotation of the word, name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ds , phrases and sentences not the possible connotations. It is context independent, de-contextualized.and it deals with what is said. while pragmatics is a study which can be defined as the analysis of meaning in a particular context, which studies non-literal, implicit meaning. It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 between language and context that are basic to language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is context dependent, contextualized. What we concerned is what is communicated by a speaker and interpreted by a listener. Through the definition of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we can see that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both concern the meaning of language. But they research the different sides of language, and they have different study methods. The study objects of semantics is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 what we need to know is their meaning, sense , reference and presupposes. Different words may have the same or similar meaning, the same one word may have more than one meaning. And one word may belong to another word. So we can conclude the words to these relations, Such as synonymy, polysemy, homonymy,hyponymy and antonymy. And when we talk about the sense relations between sentences ,we may think of presupposes. Whether it is right under the presupposes. All those are semantics. It would not change with the

二语习得文献综述

二语习得的母语迁移研究 引言: 二语习得的母语迁移现象既属于语言学范畴,亦属于心理学范畴。第二语言习得,简称为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母语迁移”指的是,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即母语的使用习惯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并对其起到积极促进或消极干扰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学习第二语言,这里主要指的是英语,已经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然而,在学习第二语言中,人们或多或少的受到母语的影响,导致不理想的结果。“中式英语”现象的出现正是由于母语迁移的负效应的影响,英语学习者由于受到本身母语知识体系的影响,在潜意识中把母语的知识体系移植到英语应用上。对于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的研究,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了新思路;有利于国内英语教学的发展,启发教师帮助学生克服母语迁移的干扰,促进迁移,从而提高外语教学的成效。 1.二语习得母语迁移研究的方面 在相关文献中,大部分专家学者都是从语言迁移的理论,母语迁移的表现形式,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表现以及二语习得母语迁移现象对教与学的启示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二语习得的母语迁移,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1.1母语迁移的研究历理论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行为主义控制语言学习以及语言教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Lado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对比分析假说。20 世纪 60 年末到70 年代初,乔姆斯基普遍语法观点,过渡语( inter—language,也称中介语) 理论、错误分析( error analysis,也称偏误分析) 兴起。在对比分析研究中展开了大量实证研究,其中相当一部分研究结果确实证实了 Lado 等人的理论但是,也有一些实证研究指出了“距离 = 难度”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发现学习者往往是在母语与目的语表面上相似的地方更容易犯错误等,同时对比分析对于学习者错误的预测能力也受到了质疑。1970 年代末、1980 年代初,标记理论被引入母语迁移现象研究领域。1990 年代以来,基于语言共性,一系列新的母语迁移理论涌现出来,如最小树假说,弱迁移假说,全迁移假说,整体损伤说等,但

语用学论文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本 科 生 课 程 论 文 论文题目Pragmatic Analysis on Person Deix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ti-pre-emptiv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完成时间 2013年6月10日 课程名称 《语用与交际》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 业 辅修第二学位英语专业 年 级 2010英语双学位辅修

Pragmatic Analysis on Person Deix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ti-pre-emptiv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bstract:Deixi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in pragmatics’ research. Deixis possess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pre-emptive usage ,but this pre-emptive usage is limited conditional, and in some special context and stylistic will disappear,then anti-pre-emptive appears.Therefore, this paper, taking person deictic expressions as example, attempts to make an in-depth probe into and analysis of the anti-preemptive phenomen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the pragmatic effects of anti-pre-emptive of person deixis. Key worlds:person deixis;anti-pre-emptive 摘要:指示现象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指示词具有先用性的特点,但是这种先用作用是有条件限制的,在一些特殊的语境和语体中会随之消失,即出现反先用现象。本文主要以人称指示语为例,对英汉中的反先用现象以及人称反先用现象的语用效果做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人称指示语;反先用现象 I.Introduction In linguistics, deixis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wherein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of certain words and phrases in an utterance requires contextual information.Words are deictic if their semantic meaning is fixed but their denotational meaning varies depending on time and/or place. Words or phrases that require contextual information to convey any meaning – for example, English pronouns – are deictic.Deixis is a technical term which means ―pointing‖ via language. Any linguistic form used to accomplish this ―pointing‖is called a deictic expression. It is used to indicate the function or property that certain words, such as personal and demonstrative pronouns, place and time adverbs and others have in language.Due to different aspects of reference being made and the functions to serve, deixis is divided into five types. They are person, time, place, discourse, and social deixis. Levinson contends that deixis generally words in an egocentric way. That is, unless otherwise stated: The central person is the speaker, the central time is the time at which the speaker produces the utterance, the central place is the speaker’s location at utterance time or CT, the discourse center is the point which the speaker is currently at in the

语言学文学综述

语言学文献综述 以1964 年在美国召开的第9 届国际语言学大会为标志,社会语言学从诞生至今已近五十余年。为研究语言学的总体发展及其流派及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我阅读了赵蓉晖的《社会语言学的历史与现状》,白鸽杜敏《社会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流变》。武建国庞人骐《社会语言学及其诸邻近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徐大明《中国社会语言学的新发展》。 社会语言学“最基本的出发点就在于把语言看成是一种社会现象, 主张把语言放到其得以产生和运用的人类社会的广大背景中去研究和考察。社会语言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从确立至今只有不到40 年的历史, 但却因其独特的学科性质和极强的发展能力而备受关注。目前, 社会语言学已经和句法学、音系学、语义学等一起, 成为许多大学语言学系的核心课程。”在《社会语言学的历史与现状》中作者认为“社会语言学的诞生是由3 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的:首先, 是社会历史的需要激发了语言与社会问题的研究, 为社会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社会基础。”“其次,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语言研究的物质条件大大改观, 社会科学普遍采用的调查法和统计法使人们更易于通过事物总体的数量关系来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 语言学自身的发展也呼唤着变革的出现, 结构主义和形式主义语言学一统天下的局面终于被社会语言学打破了。”社会语言学的主要流派:1.“以拉波夫、特鲁吉尔为代表的社会方言学(或称语言学派、变异学派)”;2.“语言社会学,主要研究带有整体性和全局性的社会语言学问题, 其出发点在于把语言问题看作是社会问题的一部分。具体课题包括双语或多语现象、双言现象、语库、语码转换、语言忠诚、语言接触和语言规划等, 主要属于宏观社会语言学领域。语言社会学派又称社会学派或社会学的社会语言学 , 是由美国学者费什曼开创的。”3.“交际民族志学,交际民族志学又被译成交际人种志学”4.语言社会心理学5.互动社会语言学。在《社会语言学及其诸邻近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提到“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过程中, 我们不难发现它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宽广, 而且与其诸邻近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学科常常相互交叉, 互为补充借鉴, 理清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无疑会使我们更好地从宏观上把握社会语言学”。 白鸽杜敏《社会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流变》中提出在中国,中国古代对语言与社会生活的思考主要以荀子为代表,“作为中国古代语言研究的先驱之一, 荀子的语言学思想的核心是‘名实观’, 主要体现在他的《正名篇》。”“中国近现代有关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就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的语言运动而言, 20 世纪曾经掀起过三大语文运动切音字运动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这三大语文运动以及1934 年在上海掀起的大众语运动在当时社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性运动, 具有社会语言学的性质”。“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中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在这一时期属于开创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中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在这一时期达到了热潮,进人了蓬勃发展的阶段,进人2 1 世纪以来的研究,到这一时期, 社会语言学在中国已经历20 多年的发展, 本学科研究日趋成熟, 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即学科定位更加精确, 研究方法更加科学, 学科所研究的问题更加深人细致, 学科发展平台更加完备这一切都说明, 中国社会语言学已经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进人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 虽然在研究上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从中国社会语言学的整体发展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理论的薄弱、方法的简单、内容的偏颇等方面的问题;除了学科定位的问题”“在这20 多年, 中国社会语言学的薄弱环节主要是与国际社会语言学界的交流不够, 对于先进的理论和方法了解不够, 消化不够, 创新的起点没有建立在全面综合国内外现有成果的基础上, 因此难以取得较大的进步。”2003 年是中国社会语言学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 一系列重要的事件在这一年发生, 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中国社会语言学会的成立。“从此, 中国社会

文献计量学复习要点

《文献计量学》复习要点(初稿) 一、题型 1、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2、选择题(共20分,每空2分)(不定项) 3、问答题(共50分,每题10分) 4、计算题(共20分,每题10分) 二、复习要点 1、文献计量学、统计目录学各是谁提出来的。 文献计量学起源于英国学者休姆(E .W .Hulme)于1923年提出的统计书目学(statistical bibliography )。1969年,英国学者普里查德(A .Pritchard)提出用文献计量学命名这个领域的研究,以替代统计书目学。 2、科学文献数量增长的规律是由科学发展的客观过程决定的,而科学发展的实际过程主要受哪两种因素的制约? 科学文献数量增长的规律是由科学发展的客观过程决定的,而科学发展的实际过程主要受两种因素的制约:一是科学自身固有的发展规律,二是科学所处的环境条件。 3、半衰期的定义。比较普赖斯指数和半衰期。普赖斯指数的计算。 物理学中的半衰期:任何放射性物质都以这样的方式衰变: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它按相同的比率减少。减少到一半量的时间间隔就是“半衰期”,也是表示这种物质的放射性特性。 文献半衰期:某学科(专业)现时正在被利用的全部文献中的一半的出版年限。它是衡量文献老化的指标之一。 “普赖斯指数”和“半衰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衡量科学文献老化的指标。半衰期是指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的文献总和而言的;而普赖斯指数既可用于某一领域的全部文献,也可用于评价某种期刊、某一机构、甚至某一作者的文章的老化特点。一般而言,如果某一学科或专业的文献的普赖斯指数越大,则半衰期就越短,说明其老化速度就越快。 “普赖斯指数”:就是在某一个知识领域内,把对年限不超过5年的文献的引文数量与引文总量之比当作指数,用以量度文献的老化速度和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5P 100%= ?出版年限不超过年的被引文献数量 被引文献总量 4、从文献利用的角度来说,科学文献的老化有以下哪几种情形? 有五种情形: ① 献包含的信息失效。如被证明是不可靠的、或者是错误的。②文献包含的知识已经被人 们广泛接受而不再被提及③文献被新的文献取代④研究兴趣的下降及研究转移⑤信息不通而不被引用致使老化。 5、文献信息老化的影响因素。 文献的老化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机理可从以下5个方面来分析: (1) 文献的增长 在文献的动态规律中,增长与老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从不同的方面来阐述

英语专业研究参考文献

1.交际法英语教学和考试评估,徐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 2. 1 2.英语教学策略论,王笃勤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 3. 9 3.语言问题求教集,王宗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3 4.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戚雨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 5. A New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新编语用学概要, 何兆熊,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8 6.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评改毛荣贵Dorine S.Houston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4 7.英语教师行动研究,王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1 8.Concise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英语简史, 费尔南德。莫塞,水天同等译,外语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8 9.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 罗少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4 https://www.360docs.net/doc/fb13410082.html,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Eugene A. Nida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9 11.The Learner-centered Curriculum A Study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David Nunan 学 习者为中心的课程研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 12.Linguistics, H.G. Widdowson语言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 13.Sociolinguistics, Bernard Spolsky社会语言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 14.Psycholinguistics, Thomas Scovel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 15.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od Ellis第二语言习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 16.Pragmatics, George Y ule语用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 https://www.360docs.net/doc/fb13410082.html,nguage and Culture, Clair Kramsch语言与文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 18.英语词汇学教程, A Survey of English Lexicology, 汪榕培,卢晓娟,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1998, 4 19.The English Language,R. W.Burchfield,话说英语,牛津大学出版社,外研社1992, 1 20. A Survey of Moder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 Teaching, 王立菲,现代外语教学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11 21. A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 P.R. Howatt语言教学史,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1999, 6 22.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8 23.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Claire Kramsch语言教学的环境与文化, 上海 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12 24.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 H. G. Widdowson语言教学交际法, 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 1999, 12 25.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 H. G. Widdowson语言教学面面观,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12 26.Discourse and Literature, Guy Cook话语与文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12 27.外语教学心理学, 朱纯,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 28.V ocabulary, Semantics and Language Education词汇、语义学和语言教育, 外语教学与研 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9.Principles of Course Design for Language Teaching, Hatch and Brown语言教学课程设计原 理,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0.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Yalden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的原则, 外语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