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复试冲刺狂背五套题

特别说明

本书严格按照该考研科目最新复试笔试题型、试题数量和复试笔试难度出题,结合历年复试经验整理编写了五套复试冲刺模拟试题并给出了答案解析。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复试笔试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针对性强,是考研复试报考本校该科目笔试复习冲刺阶段的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2020年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复试冲刺狂背五套题(一) (4)

2020年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复试冲刺狂背五套题(二) (12)

2020年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复试冲刺狂背五套题(三) (18)

2020年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复试冲刺狂背五套题(四) (25)

2020年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复试冲刺狂背五套题(五) (31)

2020年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复试冲刺狂背五套题(一)

说明:本书由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名词解释

1.非命

【答案】(1)墨子用语。《墨子·非命下》“命者暴王之所作,穷人所术(述),非仁者之言也。”墨子反对把人们的“贫富寿夭”等生活遭遇看成是天命注定的,主张“强力而为”。但还不能摆脱鬼神观念,主张明鬼,与非命论形成了矛盾。(2)《墨子》篇名,分上中下三篇。

2.不忍人之心

【答案】孟子曰: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所以,所谓的「不忍人之心」,应是在「乍见」任何一人之危及生命之际,都能有此纯粹,无条件,全无感性欲求的本心。

3.七情

【答案】人的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感情,泛指人的种种感情和心理状态。《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认为人的七情是天赋的。《礼记注疏》认为“七情好恶不定,故云治。”主张圣人以治七情。另,佛教以喜、怒、忧、惧、爱、憎、欲为七情。

4.知行合一

【答案】明王守仁的重要哲学思想王守仁吸收前人思想,针对程朱“知先行后”导致的知行脱节的不良风气,大力提倡知行合一。对反对知行脱离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混淆了知与行的本质区别,有以知取代行的倾向,故受到明清之际的王夫之的批判。

5.假

【答案】后期墨家用语,指假言判断。分为两种一种为假设之谓,《墨子·小取》“假者,今不然也。”在一定条件下,有实现的可能。另一种为假装之谓,《经下》“假必誖。说在不然。”“假必非也而后假。狗,假霍也。犹氏霍也。”以假当真,与理乖谬,无实现的可能性。

6.彖

【答案】(1)指《彖传》。孔颖达《易·乾彖》疏“夫子所作彖辞,统论一卦之义。或说其卦之德,或说其卦之义,或说其卦之名。”(2)指《易经》的卦辞。《易·系辞上》“彖者,言乎象者也。”彖,断也。卦辞依卦象以断吉凶。孔颖达疏“彖谓卦下之辞言,说乎一卦之象也。”

7.天人合一

【答案】中国古代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合与统一的观点。天人合一不等于天人等同。中国哲学侧重强调天人之间的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有着同样的本质和规律,追求天人之间的和谐,反对把天与人相互割裂、相互对立,具有合理的因素。

8.诸子百家

【答案】指先秦至汉初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后用作当时各学派的总称。战国时已有“百家”

之称,《荀子·解蔽》“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庄子·天下》“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刘歆的《七略》“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后据此概括为“诸子百家”。

性无善恶论战国时告子首先提出的人性论观点。《孟子·告子》“性无善无不善也。”认为“生之谓性”,“食色性也。”“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还以杞柳为喻“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北宋王安石以情论性,认为情是可善可恶的,而性则是无善无恶的。“性生乎情,有情然后善恶形焉,而性不可以善恶言也。”王守仁也认为性无善无恶,“性之本体,原是无善无恶的,发用上也原始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的;其流弊也原是一定善一,定恶的。”还提出“无善无恶是理之静,有善有恶是气之动。不动于气,即无善恶,是谓至善。”

二、简答题

9.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

【答案】董仲舒继承和发挥了先秦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揉合了阴阳家的阴阳五行学说,构造出一个以天人感应目的论为基础,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神学唯心主义体系。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说:(1)一类相感。由于天人同类,所以人的意识和作为可以引起自然界的非常变化,人的一举一动都可以引起天时气节的变化,天有自然之天,神性之天,道德之天。(2)人副天数,因为人和天具有相同的生理和道德的本质,这就证明了天与人是合一的。他认为“天”是宇宙最高的主宰,“天”主宰万物的作用是通过阴阳和五行之气表现出来的,“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这是他宇宙演化论,也是用来论证天人感应的目的论。

(3)遣告,利用宗教对人君的“失道”加以限制,但从维护封建社会的根本利益来说,体现天对人君的一种爱护,从另一个角度论证“君权神授”。在他看来,“道”和“天”一样是永恒的,社会弊病存在是偏离了“道”。社会改革和变化只是对“失道”的补救。“合各有阴阳”是说相配合的两个方面,在性质和地位是不一样的,阳是主导地位,阴是从属地位,这是为了论证封建伦常秩序的永恒性。

10.谈谈荀子的天人关系论

【答案】天人关系论从本体论意义上是人道与天道不同,从认识论意义上是人可以认识天道,实践论意义上是人可以改造自然。他反对宗教意义的天人感应,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观点,他认为自然界和人各有不同的职分,自然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不能用自然现象来解释社会之乱。

(1)天行有常,强调自然界有它自身固定的客观规律和法则。

(2)明于天人之分,对天和人的职能有明确的区别,指出天的职能在于产生万物以及时今的变化等,人的职能在于治理万物及人类社会。

(3)制天命而用之,人们在自然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他们能够掌握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4)天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是与地相对的日月星辰等自然天象。

(5)人和万物虽然都是自然的产物,但和万物有根本的区别,区别在于人有道德和智慧,能按义的原则,形成社会组织。6、荀子的天人关系论也克服了道家的自然无为的片面观点,同时也避免了孟子不顾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人的主观作用的错误观点。

11.如何理解《中庸》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答案】天所赋予人的气禀叫做本性,遵循本性去处世做事叫做正道,修明循乎本性的正道,使一切事物都能合于正道,就叫做教化。“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中庸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