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

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
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

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

引言

伴随着RFID在上海世博会、物流、图书馆、军事等领域应用的逐渐增多,物联网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物联网和互联网一样,都是一把“双刃剑”。物联网是一种虚拟网络与现实世界实时交互的新型系统,其特点是无处不在的数据感知、以无线为主的信息传输、智能化的信息处理。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一方面将显著提高经济和社会运行效率,但由于物联网在很多场合都需要无线传输,这种暴露在公开场所之中的信号很容易被窃取,也更容易被干扰,这将直接影响到物联网体系的安全。物联网规模很大,与人类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一旦受到病毒攻击,很可能出现世界范围内的工厂停产、商店停业、交通瘫痪,让人类社会陷入一片混乱,影响巨大;另一方面物联网对国家和企业、公民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未来的物联网中,每个人拥有的每件物品都将随时随地连接在这个网络上,随时随地被感知。在这种环境中,如何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防止个人信息、业务信息和财产丢失或被他人盗用,将是物联网推进过程中需要突破的重大障碍之一。

本文通过对物联网进行安全性分析,提出一种物联网安全技术体系,该体系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提升物联网防护水平。第二节概述物联网网络体系结构及特点,并分析物联网可能存在的安全威胁;第三节提出物联网安全技术体系;第四节对本文进行总结。

1 物联网安全威胁分析

1.1 物联网简介

物联网通信主要步骤包括三部分:

1)先对物体属性进行标识,属性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属性可以直接存储在标签中,动态属性需要由传感器实施探测,阅读器通过无线传输读取RFID标签信息,并将其传输至EPC中间件。

2)EPC中间件过滤、整合阅读器送来的标签,询问ONS查找服务,获得一个或多个含有物品信息的主机的URL地址,以获取EPCIS服务器上更多的物品相关信息;3)EPCIS解析ONS决定其提供哪些物品信息。

1.2 物联网安全性分析

物联网除了传统网络安全威胁之外,还存在着一些特殊安全问题。这是由于物联网是由大量的机器构成,缺少人对设备的有效监控,并且数量庞大、设备集群度高,结合图1物联网信息流图,物联网特有的安全威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节点攻击:由于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取代人来完成一些复杂、危险和机械的工作。所以物联网机器/感知节点多数部署在无人监控的场景中。那么,攻击者就可以轻易地接触到这些设备,甚至通过本地操作更换机器的软硬件,从而对他们造成破坏;另一方面,攻击者可以冒充合法节点或者越权享受服务,因此,物联网中有可能存在大量的损坏节点和恶意节点。重放攻击:在物联网标签体系中无法证明此信息已传递给阅读器,攻击者可以获得已认证的身份,再次获得相应服务。拒绝服务攻击:

一方面,物联网ONS以DNS技术为基础,ONS同样也继承了DNS的安全隐患,例如ONS漏洞导致的拒绝服务攻击、利用ONS服务作为中间的攻击放大器去攻击其它节点或主机;另一方面,由于物联网中节点数量庞大,且以集群方式存在,因此会导致在数据传播时,由于大量机器的数据发送使网络拥塞,产生拒绝服务

攻击。攻击者利用广播Hello信息,并利用通信机制中优先级策略、虚假路由等协议漏洞同样可以产生拒绝服务攻击。篡改或泄漏标识数据:攻击者一方面可以通过破坏标签数据,使得物品服务不可使用。

另一方面窃取或者伪造标识数据,获得相关服务或者为进一步攻击做准备。权限提升攻击:攻击者通过协议漏洞或其它脆弱性使得某物品获取高级别服务,甚至控制物联网其他节点的运行。业务安全:传统的认证是区分不同层次的,网络层的认证就负责网络层的身份鉴别,业务层的认证就负责业务层的身份鉴别,两者独立存在。但是在物联网中,大多数情况下,机器都是拥有专门的用途,因此,其业务应用与网络通信紧紧地绑在一起。由于网络层的认证是不可缺少的,那么其业务层的认证机制就不再是必需的,而是可以根据业务由谁来提供和业务的安全敏感程度来设计。例如,当物联网的业务由运营商提供时,那么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层认证的结果而不需要进行业务层的认证;当物联网的业务由第三方提供也无法从网络运营商处获得密钥等安全参数时,它就可以发起独立的业务认证而不用考虑网络层的认证;或者当业务是敏感业务时,一般业务提供者会不信任网络层的安全级别,而使用更高级别的安全保护,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做业务层的认证;而当业务是普通业务时,如气温采集业务等,业务提供者认为网络认证已经足够,那么就不再需要业务层的认证[2]。

隐私安全:在未来的物联网中,每个人及每件物品都将

随时随地连接在这个网络上,随时随地被感知,在这种环境中如何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防止个人信息、业务信息和财产丢失或被他人盗用,将是物联网推进过程中需要突破的重大障碍之一。

物联网安全属性包括机密性、完整性、Accountability、可用性,表1 给出物联网节点、重放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篡改或泄漏标识数据、权限提升攻击、业务安全等特有安全威胁的安全属性分析表。

2 物联网安全技术体系

2.1 横向防御体系

物联网横向体系如图2所示,包括物理安全、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安全通信网络、安全管理中心、应急响应恢复与处置六个方面[4,5],其中“一个中心”管理下的“三重保护”是核心,物理安全是基础,应急响应处置与恢复是保障。安全计算环境子系统主要实现计算环境内部的安全保护;安全区域边界子系统主要实现出/入区域边界的数据流向控制;安全通信子系统主要实现网络传输和交换的数据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的安全保护;系统管理子系统主要实现系统资源的配置、管理和运行控制;安全管理子系统主要实现标记和主体的授权管理,以及系统安全策略和分布式安全机制的统一管理;安全审计子系统主要实现分布在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安全审计策略和机制的集中管理。安全体系中的安全技术范围涵盖以下内容:

物理安全主要包括物理访问控制、环境安全(监控、报警系统、防雷、防火、防水、防潮、静电消除器等装置)、电磁屏蔽安全、EPC设备安全。安全计算环境主要包括感知节点身份鉴别、自主/强制/角色访问控制、授权管理(PKI/PMI 系统)、感知节点安全防护(恶意节点、节点失效识别)、标签数据源可信、数据保密性和完整性、EPC业务认证、系统安全审计。

安全区域边界主要包括节点控制(网络访问控制、节点设备认证)、信息安全交换(数据机密性与完整性、指令数据与内容数据分离、数据单向传输)、节点完整性(防护非法外联、入侵行为、恶意代码防范)、边界审计。安全通信网络主

要包括链路安全(物理专用或逻辑隔离)、传输安全(加密控制、消息摘要或数字签名)。安全管理中心主要包括业务与系统管理(业务准入接入与控制、用户管理、资源配置、EPCIS管理)、安全检测系统(入侵检测、违规检查、EPC数字取证)、安全管理(EPC策略管理、审计管理、授权管理、异常与报警管理)。应急响应恢复与处置主要包括容灾备份、故障恢复、安全事件处理与分析、应急机制。

2.2 纵深防御体系

物联网可以依据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以及防范范围,将整个保护对象从网络空间划分为若干层次,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安全技术。目前,物联网体系以互联网为基础,因此,可以将保护范围划分为:边界防护、区域防护、节点防护、核心防护(应用防护或内核防护),从而实现纵深防御。物联网边界防护包括两个层面:1)物联网边界可以指单个应用的边界,即核心处理层与各个感知节点之间的边界,例如智能家居中控制中心与居室的洗衣机或路途中汽车之间的边界,也可理解是传感网与互联网之间的边界;其次,物联网边界也可以指不同应用之间的边界,例如感知电力与感知工业之间的业务应用之间的边界。

2)防护是比边界更小的范围,特指单个业务应用内的区域,例如安全管理中心区域;节点防护一般具体到一台服务器或感知节点的防护,其保护系统的健壮性,消除系统的安全漏洞等;核心防护可以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安全技术,也可以是具体的节点或用户,也可以是操作系统的内核防护,它抗攻击强度最大,能够保证核心的安全。

2.3 物联网安全技术

2.3.1 物联网安全技术框架

物联网主要包括访问控制、入侵检测等40多种安全技术,如表2所示。2.3.2 可信接入技术由表2可知,物联网涉及的安全技术种类繁多,本文仅讨论可信接入技术。

可信接入技术是通过不同可信计算机平台之间通信网络过程中基于可信计算技术的相互认证操作,确保系统各可信平台之间的通信网络关系满足特定的安全策略。每个可信计算机平台在启动时都将进行硬件检查和操作系统版本检查,以确定设备是某个安全区域的内部设备,操作系统是可信操作系统。在用户登录并执行具体的安全程序之后,可信认证将据此确定用户所属的安全域,并在用户与外界进行通信网络连接时,将相关的信息发送给对方。在通信网络连接的另一端,系统将根据这些信息决定通信网络连接是否允许、确定通信网络连接的流向控制,并可以在接入端根据这些信息标识通信网络连接相关的主体与客体。

可信接入可以用于安全管理中心与安全计算环境之间的连接,实现安全管理中心到安全计算环境的可信安全策略管理机制的单向信息流动;可信接入也可以用于安全审计/监测中心与安全计算环境之间的连接,实现安全计算环境中的可信审计/监测机制到安全审计/监测中心的单向信息流动。这样,安全计算环境中的用户将无法攻击安全管理中心,也无法从审计/监测中心窃取信息。可信接入机制也可以用于运行于节点和安全服务器之间的连接,节点连接到服务器上之后,根据节点的状态,安全服务器可以为节点的连接赋予适合的安全标识,使其能够被纳入适合的应用策略域。物联网安全要求接入的节点具有一定的安全保障措施,因此要求终端节点对物联网平台来说是可信的,且不同业务平台之间的互联安全可靠。物联网通过平台验证和加密信道通信实现节点之间、不同业务平台之间的可信互联。由于物体标签携带数据量小,不可直接实现节点与物联网平台的可信

接入,但可以通过专用于安全的EPCIS安全服务器实现可信接入。

3 结束语

物联网安全和互联网安全一样,永远都会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话题。由于物联网连接和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机器或物,以及相关的数据,其“所有权”特性导致物联网信息安全要求比以处理“文本”为主的互联网要高。本文首先通过对物联网进行安全性分析,明确物联网安全需求;随后提出一种物联网安全技术体系,该体系从物联网物理安全、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安全通信网络及应急响应恢复与处置等方面对物联网进行防护,其涉及40多种安全技术;最后探讨了可信接入安全技术。本文仅给出可信接入基本描述,未对其他技术细节进行相关讨论,下一步研究方向将对其他安全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抽象出物联网安全基础设施框架以扩展新的安全需求。

学院:计算机学院

班级:031112

学号:03111176

姓名:谢斌锋

[技术管理,计算机网络,信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与应用 摘要: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包含计算机病毒、木马、黑客入侵等在内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给信息时代的人们敲响了警钟。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活动成本,使原本复杂、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易行。但互联网开放、自由的特点又使得其不得不面临许多问题。文章围绕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的计算机应用进行探讨,分析了当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主要的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技术,希望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网络信息安全知识,规范使用计算机,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水平。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黑客;计算机应用 引言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与应用是二十世纪人类最重要的两项科学成果。它们的出现,深深改变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对人们的思想和精神领域也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网络上的海量信息极大地改善了人们工作条件,原本困难的任务变得简单,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的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威胁。每年因为网络信息安全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数以亿计。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日渐凸显,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避免网络信息安全事故发生,保证互联网信息使用安全是当前IT 产业重点研究的课题。 1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互联网本身特性的原因 互联网具有着极为明显的开放性、共享性和自由性特点,正是这三种特性,赋予了互联网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动力。但同时,这三个特点也给互联网信息安全带来了隐患。许多不法份子利用互联网开放性的特点,大肆进行信息破坏,由于互联网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用户的计算机使用行为还很不规范,缺乏安全防范意识等,这些都给不法份子进行违法活动创造了机会。 1.2黑客行为与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黑客行为和计算机病毒、木马等是现阶段计算机安全最主要的两大威胁。所谓黑客,是指利用计算机知识、技术通过某种技术手段入侵目标计算机,进而进行信息窃取、破坏等违法行为的人。黑客本身就是计算机技术人员,其对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安全防护措施等都较为了解,进而能够通过针对性的措施突破计算机安全防护,在不经允许的情况下登录计算机。目前就世界范围而言,黑客数量众多,规模庞大,有个人行为,也有组织行为,通过互联网,能够对世界上各处联网计算机进行攻击和破坏。由于计算机用途广泛,黑客行为造成的破坏结果也多种多样。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软件,它能够自我复制,进而将其扩散到目标计算机。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计算机病毒种类繁多,且具有极强的

《信息安全技术》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连云港专业技术继续教育—网络信息安全总题库及答 案 信息安全技术试题及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对目前大量的数据备份来说,磁带是应用得最广的介质。√ 4.增量备份是备份从上次完全备份后更新的全部数据文件。× 5.容灾等级通用的国际标准SHARE78将容灾分成了六级。× 6.容灾就是数据备份。× 7.数据越重要,容灾等级越高。√ 8.容灾项目的实施过程是周而复始的。√ 9.如果系统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出现问题,就可以不用再进行容灾了。×

二、单选题 1.代表了当灾难发生后,数据的恢复程度的指标是 A.RPO B.RTO C.NRO D.SDO 2.代表了当灾难发生后,数据的恢复时间的指标是 A.RPO B.RTO C.NRO D.SD0 3.容灾的目的和实质是 A.数据备份 B.心理安慰 C.保持信息系统的业务持续性 D.系统的有益补充 4.容灾项目实施过程的分析阶段,需要进行 A. C. 5. 一。 A. 6. A. C. 7. A. 8、 A 9、 A 12、 A 1. A. C. E成本 2.系统数据备份包括的对象有一一一。 A.配置文件 B.日志文件 C.用户文档 D.系统设备文件 3.容灾等级越高,则一一一。 A.业务恢复时间越短C.所需要成本越高 B.所需人员越多D.保护的数据越重要 4、数据安全备份有几种策略() A、全备份; B、增量备份; C、差异备份; D、手工备份 5、建立DisasterRecovery(容灾系统)的前提是什么()多选

A、自然灾害(地震、火灾,水灾...); B、人为灾害(错误操作、黑客攻击、病毒发作...) C、技术风险(设备失效、软件错误、电力失效...) 6、IBMTSMFastback可以支持数据库系统包括()多选 A、MSSQL; B、Oracle; C、DB2; D、MYSQL 7、IBMTSMFastback可以支持的存储介质包括() A、磁带介质; B、磁盘介质; C、磁带库; D、磁盘柜 基础安全技术 系统安全 1.× 2. (如 3. 5. 6. 7. A.本地帐号 B.域帐号 C.来宾帐号 D.局部帐号 3.计算机网络组织结构中有两种基本结构,分别是域和 A.用户组 B.工作组 C.本地组 D.全局组 4.某公司的工作时间是上午8点半至12点,下午1点至5点半,每次系统备份需要一个半小时,下列适合作为系统数据备份的时间是一一一。 A.上午8点 B.中午12点 C.下午3点 D.凌晨1点 5、.FTP(文件传输协议,FileTransferProtocol,简称HP)服务、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impleMailTransferProtocol,简称SMTP)服务、HTTP(超文本传输协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试题2AD-A4

考试方式:闭卷Array ××××大学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试卷(A) I. 选择题(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信息未经授权不能改变的安全特性称为。 a.保密性 b. 有效性 c. 可控性 d. 完整性 2. 网络安全涉及的保护范围比信息安全。 a. 大 b. 相同 c. 小 d. 无关 3. 软件产品通常在正式发布之前,一般都要相继发布α版本、β版本和γ版本供反复测试使用,主要目的是为了尽可能。 a. 提高软件知名度 b. 改善软件易用性 c. 完善软件功能 d. 减少软件漏洞 4. 因特网安全系统公司ISS提出的著名PPDR网络安全模型指。 a. 策略、评估、设计和履行 b. 法律、法规、管理和技术 c. 策略、保护、检测和响应 d. 法律、法规、管理和教育 5.具有原则的网络安全策略是提高安全投资回报和充分发挥网络效能的关键。 a. 最小化 b. 均衡性 c. 易用性 d. 时效性 第 1 页共6 页

6. 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违反了。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7. 下列那个机构专门从事安全漏洞名称标准化工作。 a. ITU b. IEEE c. CERT d. CVE 8. 《国际通用信息安全评价标准ISO/IEC 15408》在安全保证要求中定义了7个评价保证等级,其中的安全级别最低。 a. EAL7 b. EAL6 c. EAL4 d. EAL5 9.收发双方使用相同密钥的加密体制称为。 a. 公钥加密 b. 非对称式加密 c. 对称式加密 d. 数字签名 10. 从主体出发表达主体访问客体权限的访问控制方法称为。 a. 访问控制列表 b. 访问能力表 c. 自主访问控制 d. 授权关系表 11. 通过抢占目标系统资源使服务系统过载或崩溃的攻击称为。 a. 缓冲区溢出攻击 b. 拒绝服务攻击 c. 漏洞扫描攻击 d. 获取用户权限攻击 12. 当入侵检测监视的对象为主机审计数据源时,称为。 a. 网络入侵检测 b. 数据入侵检测 c. 主机入侵检测 d. 误用入侵检测 第 2 页共6 页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案教程文件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 案

第一章网络安全现状与问题 1.1目前安全解决方案的盲目性 现在有很多公司提供各种各样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包括加密、身份认证、防病毒、防黑客等各个方面,每种解决方案都强调所论述方面面临威胁的严重性,自己在此方面的卓越性,但对于用户来说这些方面是否真正是自己的薄弱之处,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如何评估,投入多大可以满足要求,对应这些问题应该采取什麽措施,这些用户真正关心的问题却很少有人提及。 1.2网络安全规划上的滞后 网络在面对目前越来越复杂的非法入侵、内部犯罪、恶意代码、病毒威胁等行为时,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面对层出不穷的安全问题,疲于奔命,再加上各种各样的安全产品与安全服务,使用户摸不着头脑,没有清晰的思路,其原因是由于没有一套完整的安全体系,不能从整体上有所把握。 在目前网络业务系统向交易手段模块化、经纪业务平台化与总部集中监控的趋势下,安全规划显然未跟上网络管理方式发展的趋势。 第二章网络动态安全防范体系 用户目前接受的安全策略建议普遍存在着“以偏盖全”的现象,它们过分强调了某个方面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安全构件(产品)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客户化的、可操作的安全策略基础上,需要构建一个具有全局观的、多层次的、组件化的安全防御体系。它应涉及网络边界、网络基础、核心业务和桌面等多个层面,涵盖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接入服务器、数据库、操作系统、DNS、WWW、MAIL及其它应用系统。 静态的安全产品不可能解决动态的安全问题,应该使之客户化、可定义、可管理。无论静态或动态(可管理)安全产品,简单的叠加并不是有效的防御措施,应该要求安全产品构件之间能够相互联动,以便实现安全资源的集中管理、统一审计、信息共享。 目前黑客攻击的方式具有高技巧性、分散性、随机性和局部持续性的特点,因此即使是多层面的安全防御体系,如果是静态的,也无法抵御来自外部

信息安全技术与云运维专业国内培训方案

信息安全技术与云运维专业国内培训方案为了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要求,根据《关于做好2014年度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3〕228号)精神,南京富士通南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协商研讨,共同制订本培训方案。 一、机构背景与培训能力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九十多年办学历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为我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的基本情况可以用“五个一”概括:一是我国第一所专门从事职业教育并以“职业”冠名的学校;二是江苏省第一所获得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学校;三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首批立项建设和首批通过验收的学校;四是高中后招生录取分数线连续3年江苏省同类院校最高;五是江苏省首批人才强校试点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信息安全管理专业是我院重点建设专业,代表江苏省参加两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信息安全管理”赛项获二等奖、一等奖,为江苏省最好成绩。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师资顶岗培训、学生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就业等方面与南京神州数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了多层面的深度合作,签署了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师资培养协议以及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协议等一系列合作协议。学院2位教师具有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的工程经验,评估与加固许多企业安全项目。 二、培训能力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专业现有师资队伍中有教授1人,副教授4人,92%研究生以上学历,均为“双师型”教师,教师累计在信息安全领域对企业服务次数达数十次,涉及信息安全评估、信息安全加固等方向,累计到账金额约5万元。另聘请了网监处2名行业专家,及信息安全相关企业的技术人员7人为本专业兼职教师。本专业拥有150平方米校内“网络与信息安全实训中心”,拥有信息安全技术工作室一个,积累行业知识与案例达5G容量。校外有神州数码等十家大中型信息安全服务企业作为实训基地。2012年承担信息安全专业教师培训,完成省级以上高校教师培训50余人次。2012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富士通南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南工院云计算中心,中心占地面积130平米。具备了提供云计算技术培训、云计算教学环境构建与运行的能力。 三、培训专业范围 依据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在信息安全技术领域的专业积累,结合神州数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富士通南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企业研发与生产领域,本次培训涉及网络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监查、安全评估、等级保护评测、云计算平台的构建与运维等知识与实践领域,对引导各职业进行信息安全专业建设、云计算技术普及与推广有促进作用。 四、培训目标 信息安全技术与云运维骨干教师培训班,旨在实现对职业院校信息安全专业骨干教师职业能力的一次强化,通过培训学习,使学员了解信息安全知识与技能体系,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与方法承载信息安全领域实战能力;掌握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行业主轴;了解和掌握当前云计算技术的主流技术、平台构建和运维管理。通过学习培训,掌握相关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能力、教学方法设计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共同探讨新形势下信息安全与云计算技术应用与管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及“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问题。同时扩大职业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国家示范性院校引领和辐射作用。 五、培训内容 本培训内容突出专业领域新理论、前沿技术及关键技能的培养,基于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职业领域的发展及对人才技能的需求,以“项目教学、实境训练”为特征的理论、实践相融合作为切入点,引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主要培训内容如下: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试题2ADA4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0)安全解决方案的经费预算。 IV. 根据表1所示的端口扫描分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表1 协议分析软件捕获的部分端口扫描分组 Source Destination Protocol Info 219.226.87.79219.226.87.78TCP2921 > 233 [SYN] Seq=0 Ack=0 Win=16384 Len=0 MSS=1460 219.226.87.78219.226.87.79TCP233 > 2921 [RST, ACK] Seq=0 Ack=0 Win=0 Len=0 219.226.87.79219.226.87.78TCP2922 > 5405 [SYN] Seq=0 Ack=0 Win=16384 Len=0 MSS=1460 219.226.87.78219.226.87.79TCP5405>2922 [SYN, ACK] Seq=0 Ack=1 Win=17520 Len=0 MSS=1460 219.226.87.79219.226.87.78TCP2922 > 5405 [RST] Seq=1 Ack=1 Win=0 Len=0 219.226.87.79219.226.87.78TCP2923 > 2032 [SYN] Seq=0 Ack=0 Win=16384 Len=0 MSS=1460 219.226.87.78219.226.87.79TCP2032 > 2923 [RST, ACK] Seq=0 Ack=0 Win=0 Len=0 219.226.87.79219.226.87.78TCP2924 > 32786 [SYN] Seq=0 Ack=0 Win=16384 Len=0 MSS=1460 219.226.87.78219.226.87.79TCP32786 > 2924 [RST, ACK] Seq=0 Ack=0 Win=0 Len=0 219.226.87.79219.226.87.78TCP2925 > 35 [SYN] Seq=0 Ack=0 Win=16384 Len=0 MSS=1460 219.226.87.78219.226.87.79TCP35 > 2925 [RST, ACK] Seq=0 Ack=0 Win=0 Len=0 1. 指出端口扫描类型(4分) TCP SYN 扫描 2. 指出开放的端口号或服务(3分) 5405 3. 指出被扫描的主机IP地址(3分)

信息安全技术试题答案A

信息安全技术教程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概述 一、判断题 1。信息网络的物理安全要从环境安全和设备安全两个角度来考虑。√ 2。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公共区域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 3。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化工厂生产车间附近.× 4。计算机场地在正常情况下温度保持在 18~28 摄氏度。√ 5. 机房供电线路和动力、照明用电可以用同一线路。× 6。只要手干净就可以直接触摸或者擦拔电路组件,不必有进一步的措施。× 7. 备用电路板或者元器件、图纸文件必须存放在防静电屏蔽袋内,使用时要远离静电敏感器件。√ 8. 屏蔽室是一个导电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大型六面体,能够抑制和阻挡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 9。屏蔽室的拼接、焊接工艺对电磁防护没有影响.× 10. 由于传输的内容不同,电力线可以与网络线同槽铺设。× 11. 接地线在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时应套钢管或其他非金属的保护套管,钢管应与接地线做电气连通.√ 12。新添设备时应该先给设备或者部件做上明显标记,最好是明显的无法除去的标记 ,以防更换和方便查找赃物。√ 13.TEMPEST 技术,是指在设计和生产计算机设备时,就对可能产生电磁辐射的元器件、集成电路、连接线、显示器 等采取防辐射措施于从而达到减少计算机信息泄露的最终目的。√ 14. 机房内的环境对粉尘含量没有要求.× 15. 防电磁辐射的干扰技术,是指把干扰器发射出来的电磁波和计算机辐射出来的电磁波混合在一起,以掩盖原泄露信 息的内容和特征等,使窃密者即使截获这一混合信号也无法提取其中的信息。√ 16。有很高使用价值或很高机密程度的重要数据应采用加密等方法进行保护。√ 17. 纸介质资料废弃应用碎纸机粉碎或焚毁。√ 二、单选题 1. 以下不符合防静电要求的是 A。穿合适的防静电衣服和防静电鞋 B. 在机房内直接更衣梳理 C。用表面光滑平整的办公家具 D. 经常用湿拖布拖地 2。布置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缆的路由走向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A. 可以随意弯折 B. 转弯时,弯曲半径应大于导线直径的 10 倍 C。尽量直线、平整 D. 尽量减小由线缆自身形成的感应环路面积 3。对电磁兼容性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 EMC)标准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同一个国家的是恒定不变的 B. 不是强制的 C。各个国家不相同 D. 以上均错误 4。物理安全的管理应做到 A. 所有相关人员都必须进行相应的培训,明确个人工作职责 B。制定严格的值班和考勤制度,安排人员定期检查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 C。在重要场所的迸出口安装监视器,并对进出情况进行录像

网络与信息安全教程习题

1.()作为安全保护策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让事物简单便于理解;二是复杂化会为所有的安全带来隐藏的漏洞,直接威胁网络安全。 (单选 ) A动态化 B普遍参与 C纵深防御 D简单化 2.()是指内部人员为了掩盖攻击者的身份,从本地获取目标的一些必要信息后,攻击过程从外部远程发起,造成外部入侵的现象,从而使追查者误以为攻击者是来自外单位。 (单选 ) A被动攻击 B伪远程攻击 C远程攻击 D本地攻击 3.为了实现(),所有的对数组的读写操作都应当被检查以确保对数组的操作在正确的范围内。 (单选 ) A编写正确的代码 B非执行的缓冲区技术 C程序指针完整性检查 D数组边界检查 4.现代密码中的公共密钥密码属于()。 (单选 ) A对称式密码 B非对称式密码 C静态的密码 D不确定的密码 5.通常的拒绝服务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多选 )

A资源毁坏 B资源耗尽和资源过载 C配置错误 D软件弱点 6.防火墙的主要功能有()。 (多选 ) A访问控制 B防御功能 C用户认证 D安全管理 7.目前针对数据库的攻击主要有()。 (多选 ) A密码攻击 B物理攻击 C溢出攻击 DSQL注入攻击 8.定级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基础性工作,系统定级阶段的顺利进行与否关系到整个信息系统的后续建设。 (判断 ) 正确错误 9.目前的网络攻击主要是攻击者利用网络通信协议本身存在的缺陷或因安全配置不当而产生的安全漏洞进行网络攻击。 (判断 ) 正确错误 10.数据加密算法有很多种,密码算法标准化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保密通信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判断 ) 正确错误

11.允许访问除明确拒绝以外的任何一种服务,指防火墙将系统中确定为“不许可”的服务拒绝,而允许其他所有未做规定的服务。 (判断 ) 正确错误 12.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填空 ) 13.信息安全策略主要包括物理安全策略、系统管理策略、访问控制策略、资源需求分配策略、系统监控策略、网络安全管理策略和灾难恢复计划。 (填空 ) 14.涉密载体是指以文字、数据、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方式记载国家秘密信息的纸介质、光介质、电磁介质等各类物品。 (填空 ) 15.九类不准在互联网上制作、复制、发布、传播的内容是什么? (简答 ) (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内容; (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内容; (三)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内容; (四)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内容; (五)散步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内容; (六)散步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内容; (七)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们合法权益的内容; (八)网络诈骗; (九)侵犯知识产权的内容。

信息安全技术 IPSec VPN安全接入基本要求与实施指南(标准状态:现行)

I C S35.040 L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32922 2016 信息安全技术I P S e cV P N安全接入 基本要求与实施指南 I n f o r m a t i o n s e c u r i t y t e c h n o l o g y B a s e l i n e a n d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g u i d e o f I P S e cV P Ns e c u r i n g a c c e s s 2016-08-29发布2017-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 次 前言Ⅰ 引言Ⅱ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缩略语2 5 I P S e cV P N 安全接入场景3 5.1 网关到网关的安全接入场景3 5.2 终端到网关的安全接入场景3 6 I P S e cV P N 安全接入基本要求3 6.1 I P S e cV P N 网关技术要求3 6.2 I P S e cV P N 客户端技术要求5 6.3 安全管理要求5 7 实施指南6 7.1 概述6 7.2 需求分析7 7.3 方案设计7 7.4 配置实施7 7.5 测试与备案8 7.6 运行管理8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典型应用案例9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I P v 6过渡技术12 参考文献14 G B /T 32922 2016

G B/T32922 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260)提出并归口三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信息中心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二中安网脉(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二网神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二北京天融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海宁二周民二吕品二冷默二黄敏二徐浩二张锐卿二任献永二徐惠清二邵国安三 Ⅰ

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

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 浅谈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范技术 刘 辉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天津300451) 摘要:介绍网络信息安全的内容及其特性,分析了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针对目前常见的网络安全隐患提出了有效的防范技术.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09.2 文献标识码:A Simply Discussion of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Precautionary Technology UU Hui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sineering,Tianjin Coastal Polytechnic Imtitute,Tianjin Key words: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Precautionary technology 300451) 计算机网络是通过某种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因此在计算机网络的设计过程中,人们总是过多地考虑如何能够方便地实现资源共享,但 在实际应用中,资源共享总是在一个局部或者某些特定用户之间进行的,超越了这个范围,就会造成信息泄密,信息破坏等危害网络安全的现象,这是所有设计者和使用者都不希望 出现的,因此必须通过采用各种技术和管理措施,使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从而确保网络数 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确保经过网络传输和交换的数据不会发生增加,修改,丢失 和泄露等现象.

信息安全技术试题答案(全)

信息安全技术教程习题及答案 信息安全试题(1/共3)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是___。 A. 保密性 B.完整性 C. 可用性、可控性、可靠性 D. A,B,C都是 2.假设使用一种加密算法,它的加密方法很简单:将每一个字母加5,即a加密成f。这种算法的密钥就是5,那么它属于___。 A. 对称加密技术 B. 分组密码技术 C. 公钥加密技术 D. 单向函数密码技术 3.密码学的目的是___。 A. 研究数据加密 B. 研究数据解密 C. 研究数据保密 D. 研究信息安全 4.A方有一对密钥(K A公开,K A秘密),B方有一对密钥(K B公开,K B秘密),A方向B方发送数字签名M,对信息M加密为:M’= K B公开(K A秘密(M))。B方收到密文的解密方案是___。 A. K B公开(K A秘密(M’)) B. K A公开(K A公开(M’)) C. K A公开(K B秘密(M’)) D. K B秘密(K A秘密(M’)) 5.数字签名要预先使用单向Hash函数进行处理的原因是___。 A. 多一道加密工序使密文更难破译 B. 提高密文的计算速度 C. 缩小签名密文的长度,加快数字签名和验证签名的运算速度 D. 保证密文能正确还原成明文 6.身份鉴别是安全服务中的重要一环,以下关于身份鉴别叙述不正确的是__。 A. 身份鉴别是授权控制的基础 B. 身份鉴别一般不用提供双向的认证 C. 目前一般采用基于对称密钥加密或公开密钥加密的方法 D. 数字签名机制是实现身份鉴别的重要机制 7.防火墙用于将Internet和内部网络隔离___。 A. 是防止Internet火灾的硬件设施 B. 是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软件和硬件设施 C. 是保护线路不受破坏的软件和硬件设施 D. 是起抗电磁干扰作用的硬件设施 8.PKI支持的服务不包括___。 A. 非对称密钥技术及证书管理 B. 目录服务 C. 对称密钥的产生和分发 D. 访问控制服务

网络与信息安全教程习题

1、()作为安全保护策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就是让事物简单便于理解;二就是复杂化会为所有的安全带来隐 藏的漏洞,直接威胁网络安全。(单选) A动态化 B普遍参与 C纵深防御 D简单化 2、()就是指内部人员为了掩盖攻击者的身份,从本地获取目标的一些必要信息后,攻击过程从外部远程发起,造成外部入侵的现象,从而使追查者误以为攻击者就是来自外单位。(单选) A被动攻击 B伪远程攻击 C远程攻击 D本地攻击 3、为了实现(),所有的对数组的读写操作都应当被检查以确保对数组的操作在正确的范围内。(单选) A编写正确的代码 B非执行的缓冲区技术 C程序指针完整性检查 D数组边界检查 4、现代密码中的公共密钥密码属于()。(单选) A对称式密码 B非对称式密码 C静态的密码 D不确定的密码

7、 目前针对数据库的攻击主要有 ()。(多选) A 密码攻击 B 物理攻击 C 溢岀攻击 DSQL 注入攻击 设。 定级就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基础性工作,系统定级阶段的顺利进行与否关系到整个信息系统的后续建 (判断) 正确 错误 目前的网络攻击主要就是攻击者利用网络通信协议本身存在的缺陷或因安全配置不当而产生的安全 漏洞进行网络攻击。(判断) 9、 正确 错误 10、数据加密算法有很多种,密码算法标准化就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域 的一个重要课题。(判断) rr r 正确 错误 ,就是世界各国保密通信领 11、允许访问除明确拒绝以外的任何一种服务 ,指防火墙将系统中确定为“不许可”的服务拒绝 ,而允许 ’ A 资源毁坏 "B 资源耗尽与资源过载 |7 C 配置错误 ‘ D 软件弱点 6、防火墙的主要功能有()。(多选) A 访冋控制 ‘ B 防御功能 C 用户认证 D 安全管理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信息安全技术知识点总结71766

第一章信息安全保障概述 1.1信息安全保障背景 1.什么是信息? 事物运行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2.信息技术发展的各个阶段? a.电讯技术的发明 b.计算机技术发展 c.互联网的使用 3.信息技术的消极影响? 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 4.信息安全发展阶段? a.信息保密 b.计算机安全 c.信息安全保障 5.信息安全保障的含义? 运行系统的安全、系统信息的安全6.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

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不可否认性 7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保障因素:技术、管理、工程、人员 安全特征: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生命周期:规划组织、开发采购、实施交付、运行维护、废弃8.P2DR模型? 策略(核心)、防护、监测、响应 9.IATF信息保障的指导性文件? 核心要素:人员、技术(重点)、操作 10.IATF中4个技术框架焦点域? a.保护本地计算环境 b.保护区域边界 c.保护网络及基础设施 d.保护支持性基础设施 11.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内容? a.确定安全需要 b.设计实施安全方案

d.实施信息安全监控和维护 12.信息安全评测的流程? 见课本p19图1.4 受理申请、静态评测、现场评测、风险分析 13.信息监控的流程? 见课本p20图1.5 受理申请、非现场准备、现场准备、现场监控、综合分析 1.1.1信息技术及其发展阶段 信息技术两个方面:生产:信息技术产业;应用:信息技术扩散 信息技术核心: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第一阶段,电讯技术的发明;第二阶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第三阶段,互联网的使用 1.1.2信息技术的影响 积极: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类生活 消极: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 1.2信息安全保障基础

信息安全技术使用教程第二版课后习题

信息安全技术 使用教程(第版)课后习题 第一章(信息安全概述) 习题一、 1、填空题 (1)信息安全是指秘密信息在产生、传输、使用、和存储的过程中不被泄露或破坏(2)信息安全的4个方面是;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 (3)信息安全主要包括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俩个方面。 (4)一个完整的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结构由物理安全技术、基础安全技术、系统安全技术、网络完全技术及应用安全技术组成。 (5)一个常见的网络安全模型是PDRR模型。 (6)木桶原则是指对信息均衡、全面的进行保护。木桶的最大容积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 2、思考与解答题: (1)简述信息安全技术面临的威胁。 (2)简述PDRR网络安全模型的工作过程。 第二章(物理安全技术) 习题二 1、填空题 (1)物理安全又称为实体安全、是保护计算机设备、设施(网络及通信线路)免遭地震、火灾、水灾、有害气体和其他环境事故(如电磁污染等)破坏的措施和过程。 (2)物理安全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电源系统安全和通信线路安全、 (3)计算机的电子元器件、芯片都密封在机箱中,有的芯片工作时表面温非常高,一般电子元器件的工作温度在0---45摄氏度。 (4)在放置计算机的房间内,湿度最好保持在40%--60% 之间,湿度过高或过低对计算机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都有影响。 2、思考与解答: (1)为计算机系统提供合适的安全环境的目的是什么。 (2)简述计算机机房的外部环境要求、内部环境要求。 第三章(基础安全技术) 习题三、 1、填空题 (1)一般来说,信息安全主要包括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俩个方面。 (2)面膜技术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它以很小的代价,对信息提供一种强有力的安全保护。 (3)加密使用某种方法将文字转换成不能直接阅读的形式的过程。 (4)加密一般分为3类,是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单向散列函数。 (5)从密码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共经历了古典密码、对称密钥密码和公开密钥密码。(6)对称加密算法又称为传统密码算法或单密钥算法,它采用了对称密码编码技术,其特点是文件加密和加密使用相同的密钥。 (7)对称加密算法的安全性依赖于密钥的安全性。

2019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信息安全技术)习题及答案

信息安全技术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基础技术 一、判断题 1.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是实现所有安全服务的重要基础。(对) 2.对称密码体制的特征是: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完全相同,或者一个密钥很容易从另ー个密钥中导出。(对) 3.对称密钥体制的对称中心服务结构解决了体制中未知实体通信困难的问题。(错) 4.公钥密码体制算法用一个密钥进行加密,!而用另一个不同但是有关的密钥进行解密。(对) 5.公钥密码体制有两种基本的模型:一种是加密模型,另一种是解密模型(错) 6.Rabin体制是基于大整数因子分解问题的,是公钥系统最具典型意义的方法。(错) 7.对称密码体制较之于公钥密码体制具有密钥分发役有安全信道的限制,可实现数字签名和认证的优点。(错) 8.国密算法包括 SM2,SM3和SM4. (对)

9.信息的防篡改、防删除、防插入的特性称为数据完整性保护。(对) 10.Hash函数的输人可以是任意大小的消息,其输出是一个长度随输入变化的消息摘要。(错) 11.数字签名要求签名只能由签名者自己产生。(对) 12、自主访问控制(DAC)是基于对客体安全级别与主体安全级别的比较来进行访问控制的。(错) 13.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是基于主体在系统中承担的角色进行访问控制,而不是基于主体的身份。(对) 二、多选题 1.公钥密码体制与以前方法的区别在于()。 A.基于数学函数而不是替代和置换B、基于替代和置换 C.是非对称的,有两个不同密钥 D.是对称的,使用一个密钥 2.公钥密码的优势体现在()方面。 A.密钥交换 B.未知实体间通信 C.保密服务 D.认证服务 3.以下属于非对称算法的是()。 A.RSA B.DSA C.AES D.ECC 4.密钥生命周期过程包括( )

【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试题2ADA4

【关键字】技术 I. 选择题(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信息未经授权不能改变的安全特性称为。 a. 保密性 b. 有效性 c. 可控性 d. 完整性 2. 网络安全涉及的保护范围比信息安全。 a. 大 b. 相同 c. 小 d. 无关 3. 软件产品通常在正式发布之前,一般都要相继发布α版本、β版本和γ版本供反复测试使用,主要目的是为了尽可能。 a. 提高软件知名度 b. 改善软件易用性 c. 完善软件功能 d. 减少软件漏洞 4. 因特网安全系统公司ISS提出的著名PPDR网络安全模型指。 a. 策略、评估、设计和履行 b. 法律、法规、管理和技术 c. 策略、保护、检测和响应 d. 法律、法规、管理和教育 5. 具有原则的网络安全策略是提高安全投资回报和充分发挥网络效能的关键。 a. 最小化 b. 均衡性 c. 易用性 d. 时效性 6. 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违反了。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7. 下列那个机构专门从事安全漏洞名称标准化工作。 a. ITU b. IEEE c. CERT d. CVE 8. 《国际通用信息安全评价标准ISO/IEC 15408》在安全保证要求中定义了7个评价保证等级,其中的安全级别最低。 a. EAL7 b. EAL6

c. EAL4 d. EAL5 9. 收发双方使用相同密钥的加密体制称为。 a. 公钥加密 b. 非对称式加密 c. 对称式加密 d. 数字签名 10. 从主体出发表达主体访问客体权限的访问控制方法称为。 a. 访问控制列表 b. 访问能力表 c. 自主访问控制 d. 授权关系表 11. 通过抢占目标系统资源使服务系统过载或崩溃的攻击称为。 a. 缓冲区溢出攻击 b. 拒绝服务攻击 c. 漏洞扫描攻击 d. 获取用户权限攻击 12. 当入侵检测监视的对象为主机审计数据源时,称为。 a. 网络入侵检测 b. 数据入侵检测 c. 主机入侵检测 d. 误用入侵检测 13. 误用入侵检测的主要缺点是。 a. 误报率高 b. 占用系统资源多 c. 检测率低 d. 不能检测知攻击 14. IEEE 802.11系列无线局域网采用协议解决多用户同享无线信道的冲突问题。 a. CSMA/CD b. WEP c. CSMA/CA d. WPA 15. 为了在全球范围推广IEEE 802.16标准并加快市场化进程,支持IEEE 802.16标准的生产厂商自发成立了联盟。 a. Wi-Fi b. SIG c. H2GF d. WiMAX 16. 下列那一个IEEE 标准是面向无线个人区域网的标准? a. IEEE b. IEEE c. IEEE 802.16 d. IEEE 802.15 17. WEP加密使用了24位初始向量IV,其目地是。

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562-79 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1]数学的发展与创新思维数学是一种思维方式,表现了人类思维的本质和特征。几何学的公理化体系具有逻辑严谨性和对象抽象性从而又具有应用广泛性而素称思维的体操,这一点已得到大家的公认。 数学思维更是当前学术界的常用词,它不仅指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还特指与数学密切相关的思维方式。数学家将这种思维分为左脑管辖的抽象思维、形式化和公理化,右脑管辖的探索性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目前正在研究左右脑思维的配合,以期将数学发展成为一种高效率的思维科学。[2]由此不难发现,如果数学科学家缺乏创新思维,它必阻滞数学家发明或创造新的数学方法、思想和原理,这是千百年来数学发展规律的历史经验总结。因此要回答数学被发现还是被

计算机取证实用教程

《计算机取证实用教程》 内容简介 在这本教材里,编者阐述了计算机取证的概念和内容,介绍了计算机取证的技术与工具,剖析了主流的磁盘分区和文件系统,分析了数据恢复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本书所讨论的设备对象涵盖了计算机、移动智能终端和网络设备;分析的操作系统包含了:三种主流的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Linux和Mac OS X),两种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的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Android和iOS),网络设备中最具代表性的思科IOS操作系统。 本书从取证原理、相关技术和常用工具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取证的核心内容,并辅以必需的预备知识介绍,使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计算机取证的主要内容和通用程序,掌握计算机取证的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全书通俗易懂的原理分析、图文并茂的流程说明,能够令读者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良好的实践体验。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法学、侦查学等专业计算机取证、电子数据检验鉴定等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取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参考用书。对于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人员、律师和司法工作者、信息安全技术爱好者,本书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前言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全方位普及,不断改变着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习惯和方式,政府运作、商贸往来乃至个人休闲娱乐都已进入了网络模式。在企事业单位内部调查、民事纠纷、刑事诉讼等案/事件的举证中,数字证据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信息化时代的证据之王。 信息技术的专业性和数字证据来源的多样性,决定了计算机取证的复杂性。本书编者试图凭借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将博大精深的计算机取证知识体系提炼为通俗易懂、循序渐进的篇章。 只会操作自动取证软件,无法成为独当一面的优秀取证分析师。本书的编写旨在培养读者掌握技术原理基础上的实践技能,同时注重提高读者对相关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为胜任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取证工作奠定牢固的理论基础。 计算机取证的目的是发现与案/事件相关联的行为及其结果,为证明案/事件事实和重现案/事件提供依据。要了解案/事件的全貌并重建案/事件,计算机取证所关注的设备对象不仅仅是传统的计算机,也包括移动智能终端,还涉及各种网络互连设备和网络安全设备。系统而全面的知识结构,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第1章是计算机取证和数字证据的基本知识介绍。 第2章分析了计算机取证所涉及的相关技术,并介绍了计算机取证的常用工具。 第3章详细剖析了DOS和GPT两种分区体系以及FAT、NTFS、ExtX和HFS+四种文件系统。在此基础上,第4章给出了主流分区体系和文件系统的数据恢复要领以及典型的数据恢复实例。 第5、6、7章分别讨论了Windows、Linux和Mac OS X取证。Linux在服务器领域尤其是大型服务器领域的主导地位毋庸置疑,本书侧重于分析服务器端的Linux取证。对于Mac OS X取证,主要从客户端的角度探析;而对Windows取证的阐述则涵盖了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取证焦点问题。 第8章探讨了以路由器和交换机为代表的网络设备取证,这是目前业内甚少涉足的一个领域。 第9、10章讨论的是移动智能终端的取证。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智能设备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便携式个人计算机,成为互联网的终端,这导致了移动智能终端的取证需求日益增长。这两章分别以智能手机为例,介绍了两大主流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和iOS)取证的原理、技术和方法。 最后一章给出了几个取证分析的典型实训案例。 文伯聪设计本书的整体结构,编写了第1、8章并负责全书统稿;吴琪编写了第6章的3-6节和第9章,并参与其他各章内容的审阅;刘文编写了第5章、第11章的3-5节;彭建新编写了第2章、第6章的1-2节第11章的1、2节;林素娥编写了第3、4章;张萍编写了第7章和第10章。 本书内容丰富,教师或读者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的内容。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文伯聪设计了全书的整体结构,编写了第6章和第8章,并负责全书统稿;吴琪编写了第1章和第9章,并参与了其他各章节内容的审阅;彭建新编写了第2章、第10章和第11章的1、2节;刘文编写了第5章、第11章的3~5节;林素娥编写了第3章;张萍编写了第4章和第7章。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编者参考和吸收了大量专家学者和业界同行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在此表达衷心的感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