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820古代汉语考研核心题库之简答题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该题型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重要提示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2021年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820古代汉语考研核心题库之简答题精编

1.谈谈“假借”和“通假”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两者区别的要点是:“假借”,也叫“本无其字的假借”,“六书假借”,或“造字假借”,其特点是久借不还。如“其”,本义是指“簸箕”,假借为代词“其”,只好再造一个“箕”,表示“簸箕”义。

“通假”也叫“本有其字的假借”,“同音通假”,或“用字假借”,其特点往往是偶尔一用。如“早晚”的“早”,本来有这个字,但许多古书中往往不用,而用“蚤”,这就是一般所说的“通假”。

2.如何判断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举例说明。

【答案】(1)在句中,如果名词后面有明显的宾语或补语,则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

(2)在句中,如果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或副词修饰,则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左传?宣公二年》:“晋灵公不君。”

(3)在句中,如果在名词的前面或后面用“而”字同其它动词或动词性词语连接,则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如《续资治通鉴?宋纪十九》:“不蚕而衣”

(4)在句中,如果名词置在“所”字后或“者”字前,则这个名词用如动词。

3.曲在用韵、平仄、对仗方面与词有哪些不同?

【答案】曲在用韵、平仄、对仗方面与词有如下不同:

(一)用韵方面:

(1)从换韵与否来看:词韵平仄分开,中间可以换韵;曲韵四声通押,一韵到底。

(2)从韵脚的位置来看:词的韵脚有密有疏,有的一句一韵,有的两句一韵,有的三句一韵等;曲的韵脚较密,有的两句一韵,多数是一句一韵。

(3)从用仄声韵来看:词中,上、去可以通押,入声从仄声中分离出来,单独使用;曲中,入声字消失,即没有入声。上、去为仄声。有的规定韵字要“仄辨上去”。

(二)平仄方面:除了词那样的平仄要求以外,曲有时还要求“平分阴阳,仄辨上去”。即同为平声,却要分清阴平、阳平;同为仄声,却要辨明上声、去声。该用哪种声调用哪种声调。曲比词在平仄方面要求严格。

(三)对仗方面:词中,如果相邻两句字数相等,就可以构成对仗,但是也可以不用对仗;曲中,除相邻的两句字数相等可以构成对仗外,相邻的三句字数相等还可以构成鼎足对,相邻的四句字数相等还可以构成连璧对。曲的对仗,甚至不要求字数相等。曲的对仗比词要求要宽一些。

4.什么是近体诗写作的平仄规定?

【答案】中古有四个声调,即平上去入。明真空的《玉钥匙门法歌诀》中描写说:“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根据追求诗句音响效果的需要,古人将四声分为两类,其中平声为一类,其音色比较平直可以延长,古人把它称作“平”;上去入为一类,其音色有一个共同点,比较短,不可以延长,与平声相反,古人将此三声统称为“仄”。“仄”就是倾斜、不平的意思。

“平仄”的概念是古人为了追求诗歌的音乐美而提出的。平仄在诗句中的交替使用,使诗句的音色避免了平直、呆板和单调,达到了起伏回环,抑扬顿挫的音响效果。

5.异体字的形体类别有几种?

【答案】(1)文字结构类型的不同

如:泪,从水,从目;涙,从水,戾声。一为会意字,一为形声字。

(2)构字部件不同

如:睹,从目,者声:覩,从见,泉声。溪,从水,奚声:谿,从谷,奚声。以上为变换形符构成的异体字。

再如:线,从纟,戋声;線,从糸,泉声。粮,从米,良声:糧,从米,量声。以上为变换声符构成的异体字。

又如:跡,从辵,亦声;蹟,从足,貴声。村,从木,寸声;邨,从邑,屯声。以上为声符和形符都有所变换的异体字。

(3)构字部件相同而位置不同

如:和—咊;群—羣;鞍—鞌;雜—襍

6.举例说明古今词义的轻重不同。

【答案】(1)古义轻,今义重:

“恨”在古代的意思是遗憾、不满。如:司马迁《报仟安书》:“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私恨”即内心私下的遗憾。《汉书·苏武传》:“子为父死亡所恨。”“亡所恨”即没有什么遗憾。今天“恨”的意思是仇恨、忿恨,词义比古代重多了。

“诛”最初只有“责备”的意思,后来是“诛杀”的意思。

(2)古义重,今义轻:

“怨”古代的意思是怨恨、痛恨。如:《史记·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二人入于骨髓。”用“入骨髄”来形容“怨”的程度。《汉书·苏武传》:“闻汉天子其怨卫律。”用副词“甚”来修饰“怨”,可见怨恨的程度之深。今义轻,适埋怨和不满…

“感激”,古义是“愤激”的意思,现在一般是“感谢”义。

“饿”是严重的饿,指的是长时间未进食,受到死亡的威胁。

“饥”是一般的饿,想吃东西。

7.如果写一首七律,首句为入韵的平起子收式,即“平平仄仄仄平平”。那么,应当如何依照黏对的规则,安排全篇的平仄?

【答案】首先来谈“黏对”规则。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二句为首联,第三、四句为额联,第五、六句为颈联,第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中的上句为出句,下句为对句。律诗讲求“黏对”,所谓“黏”,是就相邻两联而言,要求上联的对句中第二个宇与下联的出句中第二个字平仄一致,即平黏平,仄黏仄;所谓“对”,是就同一联中出句和对句的平仄而言,要求对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要与出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相反,即平对仄,仄对平。不合乎“黏”的叫失黏,不合乎“对”的叫失对。

如果一首七律,首句为人韵的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那么,按照“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根据“对”的规则,首联的对句平仄应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再根据“黏”的规则,额联出句平仄应为“仄仄平平平仄仄”,颔联对句应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余可类推。整首诗的平仄如下: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8.什么是“四体二用”?

【答案】清代语言学家戴震分析汉字“六书”得出的结论,形成于乾嘉时期。并被“章黄”学派沿用。认为汉字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这叫做“四体二用”。六书中的四体二用中的二用指的也就是转注、假借。

9.古注在注音、释义、校勘方面有哪些常见术语?

【答案】古注在注音、释义、校勘方面有如下常见术语:

(一)注音方面:读如、读若、如字。

(二)释义方面:曰、为、谓之、谓、言、犹、貌、之貌、之言、之为言、读为、读曰、读如、读若、浑言、析言、当作、当为、或曰、一曰。

(三)校勘方面:或作、或为、当作、当为。

10.古代汉语中,有哪几种常见的习惯句式?

【答案】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习惯句式有以下几种:

(1)如何、若何、奈何

(2)何以……为

(3)何……之有

(4)不亦……乎

(5)无乃……乎、得无……乎

(6)孰与

11.什么是直接引申和间接引申?

【答案】从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直接引申,一类叫间接引申;直接引申是指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如“月”,本义月亮,引申为时间单位“月”。再如“城”,本义是“城墙”,引申为“城市”。

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即所谓“辗转为它训”。如“朝”,本义是早晨,引申为“朝见”,再引中为“朝廷”,再引申为“朝代”。再如“防”的本义是“堤坝”。直接引申义:堵水、防水。间接引申义:禁阻、防备、防止、约束等。再如“任”等。

12.什么是《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的说解体例有哪些特点?

【答案】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许慎字叔重,他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开始编写《说文解字》,历时21年才完成。这部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比较完备的字典,可谓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全书正文十四卷,叙目—卷。今存本经宋初徐铉校定,每卷分上下,共三十卷。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

《说文解字》所收的字先列小篆形体,然后进行说解,每字先说字义,后释形体,再注音。列字以秦汉通行的篆书为主体,间或举出古文和籀义。为后人认识和研究古代汉字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当然也有缺

点和局限:对一些字形的解释不正确,失于穿凿。

13.汉语音节的构成情况如何?

【答案】汉语的一个音节一般都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三大部分。其中韵母又可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三部分。这样,汉语音节的构件共有五个: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和声调。但并非每个音节都有这五个构件,只有韵腹和声调两个构件是每个音节都必不可少的。总之,汉语的一个音节,最多有五个构件,最少有两个构件,声母、韵头和韵尾三个构件,不是每个音节都非有不可的。

14.什么是词调、词牌、词谱?什么是曲调、曲牌、曲谱?

【答案】词最初是配乐的歌词,有自己的乐谱。这种乐谱就是词调。词调的名称叫作词牌。如《忆秦娥》《渔歌子》《浪淘沙》等。汇集词调的各种体式分类编排的工具书叫作词谱。如清?万树的《词律》、清?王奕清奉敕编纂的《钦定词谱》等。

演奏曲的乐谱叫作曲调。曲调的名称叫作曲牌。如《阳春曲》《天净沙》《山坡羊》等。汇集曲调供人按谱填写曲词的工具书叫做曲谱。如明?朱权《太和正音谱》、清?王奕清等《钦定曲谱》等。

15.简述赋体的演变和各种赋体的特点。

【答案】赋体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产生了四种主要形式:骚赋、古赋、骈赋和文赋。

骚赋产生于汉初,源于楚辞时演变成型,在形式以及写作文辞上模拟《楚辞》,也以“兮”字入句。其内容则重在“写志”而不重在“体物”。如贾谊的《吊屈原赋》。

古赋是指骚赋以外的汉赋,这种赋体多分为三部分。开始为近似序的散文。中间常用问答的形式,篇幅也较长,极力铺陈夸张:韵文中夹杂散文,用散文叙述,用韵文描写。结尾再用一段散文,抒发议论,寄托讽喻,类似楚辞的“乱”或“讯”。古赋在句式上一般不再用“兮”字,主要是四言和六言,杂以三言和五言。如司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古赋在六朝时期发展成为骈赋,这种赋体一般都是四六句,且讲究对偶和平仄,堆砌典故,如江淹的《别赋》。实际上,骈赋等于有韵的骈体文,既具有骈体文的一般特点,又体现出赋铺陈夸张的特色。另外,骈赋到唐宋时期,科举中要求平仄对仗,并限定韵字,因而又称“律赋”。

文赋是受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文体。唐宋古文家在赋的创作上,极力摒弃骈俪旧套,通篇贯串散文的气势,重视清新流畅,在艺术形式上给赋体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创作了一些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文赋作品,如苏轼的《赤壁赋》等。

16.什么叫为动用法?它有哪些常见类型?举例说明。

【答案】为动用法是主语为了宾语而施行谓语所表示的动作或具有谓语所表示的性状。为动用法有三种类型:(1)动词的为动用法。如《左传?隐公元年》:“夫人将启之。”

(2)名词的为动用法。如《史记?留侯世家》:“父曰:‘履我!’”

(3)形容词的为动用法。如《史记?项羽本纪》:“老弱罢转漕。”

17.古代的“姓”和“氏”、“名”和“字”,是什么关系?

【答案】古代的“姓”和“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姓是一种旧的族号,在古代有“别婚姻”的作用,而且它是不能改变的;而氏是姓的分支,往往隔一两代甚至本人就可能改变。上古时期,姓也是区分阶级地位的标志,贵族有姓,平民无姓。战国以后,人们往往以氏为姓,姓和氏逐渐合而为一。到了汉代,通称为姓,而且自天子至平民都可以有姓了。另外,由于姓是用来别婚姻的,所以在战国以前,男子只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