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b9470941.html,

农村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潘晓峰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09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市范围不断向周围城镇辐射,伴随着这一现象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特别是农村的耕地成为了“重灾区”,因此,农村耕地保护也显得愈发重要,本文结合最近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破坏耕地的现象,分析我国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土地农村耕地

作者简介:潘晓峰,四川大学法学院2014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环境资源法。

中图分类号:D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3-227-02

一、我国耕地保护的背景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耕地作为土地保护的重中之重,对其保护更应该得到重视,给予其特殊的保护。2013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世界粮农组织(FAO)统计的数据显示:全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0.37h,而根据我国国土资源部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直至2012年底我国耕地面积是20.27亿亩,人均耕

地面积仅0.08h,这一数据远远低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除了这一问题之外,我国耕地资源还面临如下几点困境,第一,我国耕地现存面积不断缩小,后备资源数量严重不足。第二,耕地使用不合理,利用效率低,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第三,由于人们不科学的使用,造成了现存耕地资源质量逐渐变低。为保障广大农民的利益,防治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对农用地的侵占,缓解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不断激化的社会矛盾,国家制订了许多法律规范,调整土地使用关系,规范土地利用行为,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各种违法使用土地的事件不断发生,在法律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为什么这些违法事件层出不穷,本文结合河南南阳破坏耕地,取土烧砖这一事件,主要探讨这些问题不断出现背后的一些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二、我国耕地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相关法律规定过于简单,笼统,法律对相关行为的处罚力度过轻,急需进行修改,并且缺乏一部系统的法律规范。关于耕地保护问题,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都有规定,主要集中在《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农村土地承包法》中。1.《土地管理法》第36条第2款明确规定:“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沙、采石、采矿、取土等”。通过对该条的梳理,我们似乎可以进行这样的理解,严禁一切在耕地上进行建窑、建坟的行为,无论该更多所有者或使用者是否同意,而对在耕地上进行建房、挖沙、采

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牧业是国民经济和政治、社会稳定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有较大的比重,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全局的重大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都将其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而西藏区则是更为典型农牧业模式的经济区域,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高达40%,并有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牧区,解决好农牧业、农牧区和农牧民的发展问题,对于全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就具有十分广泛的意义。1996年的全国首次农业普查,掌握了大量科学、可靠、可贵的基本数据,搞清了“三农”的基本情况。本文根据农业普查资料,并结合相关统计资料,对西藏区农村经济的现状特征、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作一简要分析。? 一、发展成就 西藏和平解放四十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农村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的巨变。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牧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较为明显。改革开放以来,在一系列农村经济政策的指导下,农业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的解放,农牧业经济快速发展。到1996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了38.53亿元,实现增加值21.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1978年增长1.1倍和3.4倍,农牧业经济规模逐步扩大,为西藏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在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农牧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仍然十分明显,1996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比重仍高达40.6%,由此可见,近二十年来,西藏区农牧业生产形势得到了根本的扭转,农牧业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增大,基础地位得以进一步巩固。? 2、农牧业生产攀上新台阶,第一产业的产出快速提高。随着农牧区“两个长期不变”政策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农牧业的生产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首先是种植业取得了明显进步。在“一江两河农业综合开发区”的带动下,全区粮食生产连年获得丰收。1996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189.5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5.1千公顷,粮食和油料总产分别达到了77.72万吨和3.51万吨。种植业的发展,得益于农业投入的增大和农业科技的综合应用,截止到1996年,全区耕地面积中有效灌溉面积已达到了71.4%,机耕面积达7.9%,机播面积、化肥施用面积、农药施用面积占种植面积的比重也分别达到了13.9%、68.4%和45.7%,使耕地的潜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挖掘,效率得以极大的发挥。1996年,粮食平均单产达4051.13公斤/公顷,油料单产达1916.91公斤/公顷,分别比1978年增长61.7%和1.2倍。从 而使种植业在第一产业中的地位得到加强,其增加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高达49.9%。二是畜牧业生产成绩显著。西藏区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畜牧业生产是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1996年,畜牧业从业人员38.31万人,牲畜年末存栏达2283.41万头只,出栏(牛、羊、猪)399.98万头只。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畜牧业产出也在不断增加,1996年,牲畜(牛、羊、猪)出栏率达17.9%,比1978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肉、奶的产量达到了11.54万吨和16.62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1.4倍和77.9%。畜牧业经济不仅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已成为农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据测算,在第一产业增加值中畜牧业占47.8%,农牧民纯收入中畜牧业占19.6%。三是林业生产稳步发展。西藏的林业资源十分丰富,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在全国均处于前列。1996年,林业从业人员1004人,创造林业总产值超过了八千万元,实现增加值0.61亿元,成为农业经济中的又一重要产业。四是渔业生产开始起步。近几年来,以城市郊区为主要生产基地的渔业生产突飞猛进,极大地繁荣了城市市场供应。 3、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1996年,西藏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975元,比1978年增长4.6倍,而且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的资料显示,1996年,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自行车69.17辆、缝纫机41.67架、收音机和收录机69.58台,而且摩托车、电视机、照相机和洗衣机等现代耐用品也已走进农村普通百姓的家庭,每百户拥有电视机已超过10台,这在二十年前是根本不可想象的。目前,农牧民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生活质量正在逐步得以改善,消费结构也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农牧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已由1985年的269.60元提高到1996年的733.02元,增长1.7倍,且结构也发生了一定变化,食品消费下降3.1个百分点,衣着和日用品等其他非食品消费分别上升了1.1和2.0个百分点,

我国土地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研究

浅析我国土地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需求的增加,土地资源紧缺的状况也日益严重。面对这种局面,对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加强对农田保护,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土地资源保护资源问题保护对策生态保护 1 我国国土资源利用与保护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 1.1 大规模违规圈地,导致耕地资源数量迅速减少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速,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客观上需要为工业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保障;而主观上则由于管理方面的原因,一些地方城市过度扩张、盲目设立开发区、乱批滥占耕地,在财政压力和政绩驱动下,一些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好大喜功,搞“形象工程”,乱占滥用土地,把土地资源作为地方上“原始积累”和政府消费的财源,通过土地“农转非”这种土地使用形式转变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土地收益,大量获取土地资本增值收益,用于其原始积累,造成我国目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尤其是耕地保护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 1.2 土地资源质量退化及生态破坏 (1)土地沙漠化。 我国现有沙漠及沙化土地面积达168.9万平方公里,比建国初扩大了34.4%,占全部国土面积的17.6%。据报道:我国土地沙化的扩展速度,20世纪50-60年代为1560平方公里/年,70-80年代为2100平方公里/年,90年代为2400平方公里/年。目前,这一速度己经上升到2460 平方公里/ 年。 (2)水土流失是土地退化、地力减退的重要原因。滥砍滥伐、过度垦殖,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6. 8%,建国以来修建的8.4万座水库中的总库容已淤积了40%,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 (3)土地污染。 2 积极推进政策调整,切实做好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工作 2.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 2.1.1调整产业政策,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等。经济较发达的特大城市的产业一般都处在“二、三、一”的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产业结构调整为“三、二、一”的结构,这是因为,就土地利用集约度和效益而言,一般是第三产业的利用集约度大于第二产业,而第二产业又大于第一产业。 产业技术政策与产业布局政策的调整应是由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资源集约型的产业转化,促进技术结构的升级和布局的集中。在农业内部进行调整时,也应该向土地集约利用性的农业耕作方式和种植方式转化,鼓励发展各种土地节约型技术和项目。 2.1.2 正确引导城市化进程,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时刻受到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的约束,所以在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应注意以下问题: (1)确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导地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对土地资源进行再分配,应着眼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其基本核心是如何处理“吃饭”和“建设”的关系,规划方法应以“供”定“需”, 并考虑当地的实际需求。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处于主导地位。 (2)控制建设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存在问题研究

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存在问题研究 The Study of Existing problems of Protection Poliey of China Arable land 姓名: ********* 研究方向:公共政策 完成时间: 2012年4月25日

摘要 (1) 关键词:耕地保护耕地保护政策土地政策 (1) 第1章绪论 (1)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1.1研究目的 (1) 1.1.2研究的意义 (1) 1.2研究方法与思路 (2) 1.2.1研究方法 (2) 1.2.2研究思路 (2) 第2章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及其执行效果 (2) 2.1耕地保护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其构成 (2) 2.2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执行效果 (3) 第3章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 3. 1耕地保护政策体系不健全 (3) 3.2耕地保护的政策环境不利 (4) 3.3耕地保护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 (4) 第4章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完善与执行 (5) 4.1国外部分国家耕地保护的经验 (5) 4.1.1美国的耕地保护经验 (5) 4.1.2英国的耕地保护经验 (5) 4.1.3韩国的耕地保护经验 (5) 4.2增强耕地保护政策系统性和相关政策的协调性 (6) 4.3建立清晰的耕地保护的产权机制 (6) 4. 4完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生态补偿政策 (6) 4. 5建立耕地保护经济激励机制 (7) 4.6完善耕地保护法律制度 (7) 4.7加强对耕地保护的监督环境建设 (7) 4.8普及耕地保护的理念,提高农民参与耕地保护的力度 (7) 4.9完善激励体制,鼓励地方政府落实耕地保护政策 (7) 4.10强化政府的依法执行 (8) 4.11完善政府的耕地保护公共责任机制 (8) 第5章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9)

谈谈对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谈谈对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我国人口众多已经超过了13亿,人均耕地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土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耕地的保护是我国13亿人口吃饭问题的根本。粮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不像其他商品可有可无,它是一个硬需求。如果我国的粮食需要大量进口,容易受制于人,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有重大的影响 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A耕地间接表现为国家的战略物资,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人口众多已经超过了13亿,人均耕地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土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耕地的保护是我国13亿人口吃饭问题的根本。 B耕地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耕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但是人均耕地数量少,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为了稳固农业基础,必须切实保护耕地,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农业的发展,为二三产业提供了支撑,为其提供的丰富的资源。 C耕地保护事关社会稳定:。耕地得到有效保护,粮食生产就会出现重大转机,对保障人民生活、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国人口增长、耕地减少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保护耕地对保持粮食长期供求平衡非常重要。

D耕地保护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大作用。耕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沙化,土壤盐渍化是现今耕地出现的主要问题。保护耕地对于防治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有重要的作用。 E保护耕地是解决农民增收的关键性因素:耕地是我国农民的生存之本,如果不能有效保护耕地,那么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就无从谈起。 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A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粮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不像其他商品可有可无,它是一个硬需求。如果我国的粮食需要大量进口,容易受制于人,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有重大的影响。 B 粮食安全是政治安全的命脉:。粮食作为生活必需品很早就渗入了政治因素, 中国只有“手中有粮,心理不慌”,才能在许多世界和我国重大政治问题上显得自信和从容应对。 C粮食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粮食作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物质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 D “粮食安全”是国家重大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沿海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西部大开发等重大经济建设对粮食需求量在增加,确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存在问题与建议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存在问题与建议 主要表现为: 一、村庄布局散落,土地资源浪费较大。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全乡先后历经过多次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但行政村的设置始终没有改变。全县大多村庄依地理位置分散居住,同时,新居落成占用了不少可耕地土地资源,旧院闲置却没有得到复垦,出现了为数不少的“空心村”,造成土地资源极大浪费,也影响了整体村庄的视觉效果。 二、水源受到污染,人居饮水质量堪忧。特别是近几年来,受经济发展所迫,在利益最大化驱动下,一些企业只看眼前,不顾长远,排污管理不达标,导致部分地区水源受到污染。全县畜禽养殖业发展较快,总量较大,规模不够,散养多,粪便随意排放,加之农药、化肥施用量增加,导致农村居民饮水不仅出现量的短缺,而且引发质的下降。农民环保意识较差,随意丢弃不降解垃圾,随雨水深入地下,地下环境日益恶化,10米以内水质水垢较多,严重影响群众健康。 三、公共资源短板,城乡“二元”差距明显。全县各方面专业型人才匮乏,引进机制不优,普遍呈现青黄不接问题。与城区相比,全县各乡镇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不足,表现在:全县完全制中学基本集中在县城、乡镇政府所在地,偏远行政村许多家长放弃农活,专职陪同孩子上学;各乡镇医院和村级卫生室病源稀少、门庭冷落,县城以上医院排队就医、人满为患;农村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开展的文化活动有限,农民文化生活贫乏,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较多,农民兼职化、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趋势

较为严重。 四、垃圾随意堆放,卫生整治缺乏长效机制。当前的农村卫生环境整治,依然处于粗放管理阶段。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露天堆放较多,房屋周边乱搭、乱建、乱堆现象严重,个别试点村虽修建了垃圾中转站,但村民自觉性较差,清运垃圾过多依赖于政府集中整治,清运时也是拉送到沟渠地带,随意堆积,给临近河渠带来污染。厕所多以旱厕为主,就地挖坑,夏季蚊蝇到处乱飞,很不卫生。部分村庄养殖大棚建设在村子中间,畜禽粪便给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大气带来较为严重的污染,对农民群众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胁。 五、房屋建筑传统,居住质量整体不高。除城区建筑住房有统一规定和质量标准要求外,全县各乡镇的农村房屋建筑都缺乏整体规划和可参照建筑质量标准,往往根据宅基地朝向和自己的喜好进行修建兴建,布局较乱。抗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能力差,美观性和建筑质量都有待提高。 六、村民出行不便,村内巷道硬化率低。全县虽然实现了“村村通”,但道路修建不归一个部门修建,各行政村的村内巷道硬化普遍参差不齐,标准不一,断头路较多,衔接性差。自然村村硬化率较低,部分自然村村内巷道没有硬化。一到雨季,泥泞的道路给广大村民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二.对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对策与建议 还百姓一方碧水蓝天,留子孙一片青山沃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以对人民和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舒心。 一、加强规划引领,有序推进布局调整。以新型农村社区和中心村建设为目标,以优化村庄和农村人口布局为导

县耕地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

县耕地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 校内外调剂都须通过中国研招网网上调剂系统进行,学院会及时公布缺额信息,请关注调剂平台发布的信息,并及时进行操作。 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耕地红线必须严防死守。随着我县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建设占用耕地日益增多,耕地数量逐渐减少,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如何加强全县耕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严守耕地红线,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远安县土地与耕地利用现状 1 、土地利用现状。根据远安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分析得出,截止20XX年底,全县土地总面积公顷。其中耕地公顷(水田公顷,水浇地公顷,旱地公顷),占总面积%.园地公顷(果园公顷,茶园公顷,其他园地公顷),占总面积%.林地公顷(有林地公顷,灌木林公顷,其他林地公顷),占总面积%.草地公顷(天然牧草地公顷,其他草地公顷),占总面积%.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公顷(建制镇公顷,村庄公顷,采矿用地公顷,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公顷),占总面积%.交通运输用地公顷(公路用地公顷,农村道路公顷),占总面积%.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公顷(河流水面公顷,水库水面公顷,坑塘水面公顷,内陆滩涂公顷,沟渠公顷,水工建筑用地公顷),

占总面积%.其他土地公顷(设施农用地公顷,田坎公顷,裸地公顷),占总面积%. 2、耕地利用现状。根据远安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分析得出,截止20XX年底,远安县耕地总量达公顷,占二次调查面积的%.其中,水田公顷,占耕地总量的61%;水浇地公顷,占耕地总量的%;旱地公顷,占耕地总量的%. 总之,要认清当前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来认识,不断加大信访问题的督查办理的力度,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措施。依法办信办访,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疑难信访问题,为民办实事,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抓好国土资源信访各项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西部面积辽阔,生态多样,千差万别,各具特色。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是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 3、耕地保护现状。全县现有耕地面积公顷,20XX年重新调整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片块4246块,基本农田保护块区总面积公顷,比原保护面积15328公顷多公顷。 二、耕地保护存在问题 (一)撂荒现象严重。通过高清图发现,许多土地片块面积小、分散,部分片块交通也不便,大型机械耕作困难。加上农产品价格不乐观,农业靠天收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种

国内外耕地保护问题研究综述

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温家宝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鉴于此,本文对国内外耕地保护相关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耕地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一、耕地保护的内涵 耕地保护的内涵比较丰富,耕地保护的内容与目的随时空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至今国内外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耕地保护内涵。 (一)国外学者对耕地保护内涵的认识 在国外,耕地保护的范围比国内广,一般称为农地保护。国外学者对农地保护内涵与目的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农地保护的目的主要是对于环境或土质的保护,侧重于环境质量及与土地相关的因素研究。大部分经济学家在研究耕地变化问题时主要关注耕地损失的环境影响,集中在探索宏观经济政策与土地利用行为变化对耕地资源质量与数量的影响以及对土地景观生态的保护(Van Kooten,J.Graff,1994);Duke and Hyde则通过在美国特拉华州的问卷调查,发现农地保护最重要的原因是保持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保护水资源的质量等。 另一种观点认为,农地保护的主要目的是处于粮食安全的考虑,侧重于土地本身数量质量的实证研究。代表性的有,Krieger(1999)认为在美国芝加哥各个地方,农地保护的重要原因是保证将来的食品供应,保护家庭农场和控制发展;M axim Shoshany(2002)研究了以色列1950年至1990年人口密度变化与建设用地扩展的关系,研究表明相对于人口密度增加的需要,建设用地的扩展超过了所需面积的50%以上。 可以说,国外以北美和欧洲为研究范围的学者较多关注耕地非农化过程的环境影响,而以亚洲、中美洲为研究范围的学者更多关注耕地非农化对粮食供给的影响以及政府的调控措施(唐健,2003)。 (二)国内学者对耕地保护内涵的认识在国内,学者们对于耕地保护内涵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耕地保护主要是为提高地力。如,林培(2000)指出,耕地保护的实质就是保护农业生产力,努力实现我国21世纪养活16亿中国人的目标;刘维新(2005)指出,从理论上讲,保护耕地就是保护耕地的生产能力,使生产能力不要遭到破坏。 2.耕地保护是为实现代际公平。如,毕宝德(2005)认为土地保护是指通过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经营,使当代人得到最大的持续效益,并能保持土地的潜力以满足后代的需要。 3.耕地保护主要是为协调土地供求矛盾、促进经济发展。如,吴阳香(2006)认为耕地保护的本质是为了解决耕地供求矛盾,协调经济发展对耕地需求与保障稳定食物供给所需保存具有可靠生产能力的耕地之间的矛盾。 另外,有些学者并未明确界定耕地保护的定义,而是从耕地的数量、质量、生态、时间、空间等方面详细分析耕地保护。 借鉴国内外学者对耕地保护内涵的研究,我们把耕地保护定义为:以确保粮食安全、协调经济发展对耕地需求矛盾、保护土地景观生态为目的,采取各种方法在一定时期内保有必须耕地数量、提高耕地生产能力的各项行动的总和。 二、耕地保护主体 耕地保护主体是保护耕地的责任人,耕地保护主体是否明确、有无保护耕地的积极性是决定耕地保护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 (一)国外耕地保护主体—— —“政府+私人农地保护协会” 对于耕地保护主体,Rosenberger(1998)指出有些学者简单的把农地保护归于政府机构对农地的保护,而忽视了农地保护过程中另一方发挥重要作用的组织机构—— —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私人农地保护协会。Jeffrey Kline,Dennis Wichelns(1998)进一步论述了私人农地保护协会在美国农地保护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运行机制,以及私人农地保护协会在农地保护过程中与政府机构相比拥有的优势。因此,国外农地保护的主体是政府加私人农地保护协会。 对于耕地保护主体之一的农户的耕地保护意愿,大部分学 国内外耕地保护问题研究综述 郑纪芳,史建民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摘要】文章从耕地保护内涵、主客体及耕地保护方法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耕地保护问题的研究,对比分析表明,国外耕地保护主体多元化,客体范围宽泛,耕地保护方法多样;我国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拓宽耕地保护客体范围,将农户纳入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并进一步明确土地产权,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对耕地保护的作用。 【关键词】耕地保护;主体;客体;方法 【中图分类号】F30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768(2009)05-0161-03 【收稿日期】2008-10-11 【作者简介】郑纪芳(1982-),女,山东淄博人,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史建民(1958-),男,山东人,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骳髍體

浅析耕地保护与农业经济

浅析耕地保护与农业经济 摘要:本文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比近年来违法用地案件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并参考发达国家的耕地保护制度特点,分析目前我国耕地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依靠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并重的方式,加快农业经济升级,加强耕地保护工作。 关键词:耕地保护;农业经济;制度一、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虽然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国土,土地资源总量大,名列世界第三,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土地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长期以来我国人地矛盾一直十分突出。此外,受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山地多于平地、耕地资源总体质量水平较差、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面积大、后备耕地资源不足等客观条件影响,以及经济、生产技术条件限制,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程度偏低,土地浪费严重。而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高污染、过度开发导致土地退化,进一步加剧了土地资源供求矛盾。因此,如何合理有效配置土地资源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个重要问题,并体现在农业生产、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现代化建设等各个领域。 二、背景 回顾我国历史,历代封建王朝崩溃、社会动荡的背后,我们总能看到粮食问题的影子。即便在过去的100年间,在科学技术已经有了革命性进步的近代历史中,我国也曾遭受过大规模的粮食危机。这种现象直至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民的温饱问题才得到了根本转变。1984年,我国的粮食产量突破8000亿斤,我国政府在世界粮农组织大会上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上世纪80年代我国农业经济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不仅人民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而且为今后中国全面加快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与此同时粮食问题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水平有了突飞猛击的发展,据统计,至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12万亿元,已跃居世界第二位。这期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均保持快速发展,其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尤为迅速,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比重逐年下降,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已不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表1 2006-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表单位:亿元 注: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表2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例表单位:% 注: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2007-2008年的世界粮食危机,再次让国人看到粮食紧缺给国民经济、社会建设带来的破坏作用,警示人们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使人们重新认真审视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问题。正如1995年美国人布朗曾发表《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一文中所提到的:“中国的人口增长不可逆转;中国的农田减少不可逆转;环境破坏造成的农作物减产不可逆转。虽然中国可以也有能力用足够的外汇储备来购买美国的所有粮食,甚至买上几年美国的收成,但谁又能供应得起十几亿中国人的粮食缺口?” 三、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及面临的问题 (一)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及建议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解决好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土地流转规模经济保障制度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分散经营为主要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呈现出的分散性已越来越无法适应以市场化、规模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以此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决土地流转问题,是我们当前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急需解决的新课题。 一.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流转认识不足。大多数地方重视不够,对土地流转缺乏正确的认识。一是小农经济思想严重。由于农村养老、医疗等事关农民生存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很高,一般不会转让承包地,“种田养家”“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农民宁可粗放经营,甚至不惜撂荒弃耕,也不愿转出土地。二是基层重视程度不够。基层干部对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研究不深、宣传不够、引导不力,造成土地流转无人监管,农民流转土地

耕地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及解决对策

耕地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及解决对策 我国耕地面积是1,432,960平方公里,面积总量排在世界第三位。截至2018年,我国用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近20%的人口。稀缺的耕地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耕地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保障,我国的人口数量庞大,只有真正保证 耕地质量和数量,才能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因此,耕地保护对我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制约我国耕地保护实施的问题 (一)耕地质量总体偏差。 我国土地资源虽然总量大,但人均所有的土地少,人均占有 耕地更是缺乏,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尤其是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这是建立在耕地的占用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换取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随着耕地数量不断减少,人口不断增加, 人均耕地标准越来越低,耕地的保护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同时,我国有限的耕地资源分布不均,西多东少。这与人口分布呈相反的发展方向。东部地区利用少量的耕地养活了全国绝大多数的人口,全国范围内,人均占有的耕地资源发展不均衡。此外,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西部快,对新增的建设用地需求比例非常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势必占用更多耕地,加剧耕地数量上的东西不平衡发展状态。 我国耕地数量少,特别是近年来,各省市为了经济发展占用耕地的现象经常发生。企业为了降低开发成本,占用耕地成为投资建厂的首选。虽然国家颁布了“占一补一”、等耕地保护政策,

但保护效果仍令人担忧。我国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其中耕地资源更是潜力不足。在如此有限的耕地资源中,可供耕种的平原所占比例小,而盆地、丘陵等等地形占有较大比例。这种地形条件下,这些土地无法进行相应的机械化应用,耕地利用呈负增长趋势。同时,发展不平衡也体现在这些区域中的水资源上。当耕地对水资源有需求,又没有得到有效灌溉时,地力就会逐渐流失。我国虽然土地资源较多,但可供人类利用的土地资源却很少。因此,土地资源的发展趋势是不容乐观的。 (二)土地污染和退化现象严重。 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前进,我国工业迎来簇新的发展局面, 工业的发展会不可避免的向空气、壤中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质。在耕地资源被损害的情况下,便使土地无法耕种。此外, 在自然天气现象的影响下,如酸雨等也会使土地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水土流失是当前破坏我国耕地质量的一大杀手。并且在一些人缺乏相应环保意识的情况下, 向耕地中丢弃废旧电 池等, 会使土地受到相应的损害, 在此种情况下, 我国耕地污染与退化的局面逐渐加重。在农业种植中,化肥的使用过量都会使土壤的污染严重。 (三)缺乏耕地保护的社会意识。 耕地对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有着巨大的作用,不仅地所生产的粮食,而且耕地可以净化水源,生长在耕地上的树木可以净化空气,所以加强耕地保护可以获得社会综合性效益,但是目前我国耕地保护尚缺乏浓厚的氛围,公民对于耕地的环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地方政府作为耕地的直接管理者,为了追求更高的GDP

耕地保护与对策有关问题探究

耕地保护与对策有关问题探究 发表时间:2018-01-10T14:45:10.11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23期作者:倪晶 [导读] 通过对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和利用情况的分析,总结我国耕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拜泉县国土资源局 摘要:通过对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和利用情况的分析,总结我国耕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说明了耕地保护必须遵循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完善耕地管理制度,保护耕地资源,以实现耕地的合理利用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耕地资源耕地保护意义对策和建议利用和发展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获取食物的重要基地,维护耕地数量与质量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但是近年来经济发展占用了大量优质耕地,协调保护耕地与经济之间关系,提高耕地保护绩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也是当务之急。 一、我国耕地资源现状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为人均耕地少,分布不均衡。虽然说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但可利用土地少,加上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缺乏,特别是作为农业生产基础的耕地更为紧缺,全国66%耕地分布在高原、山地和丘陵地区。只有34%耕地分布平原、盆地。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与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150——200公斤。全国还有9100万亩耕地坡度在25℃以上,长期耕作不利于水土保持,需逐步退耕。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利用率低,由于生态保护的要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今后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十分有限。 二、耕地保护及其重大意义 耕地保护是指运用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 1、耕地保护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 耕地保护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到农民的长远生计。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土为粮为母。耕地是粮食安全的载体,为此我们必须确保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 2、耕地保护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耕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但是人均耕地数量少,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为了稳固农业基础,必须切实保护耕地,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我国地少人多的国情决定了保护耕地的重要性,其中保护耕地与粮食安全的关系最为重要,解决粮食安全核心之一是如何保证耕地资源安全,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粮食有效供给。 3、耕地保护事关我国社会稳定 实践证明,耕地得到有效保护,粮食生产就会出现重大转机,对防止通货膨胀、保障人民生活、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是国土资源管理中的首要问题。 4、耕地保护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耕地保护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耕地保护必须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为目标。 三、加强耕地保护的建议和对策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必须采取严格的措施,对耕地进行特殊保护,稳定一定的耕地面积,不断提高耕地质量。 我认为在加强耕地保护时,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必须依照法律和规划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对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基本农田保护,要落到实处,受到保护的耕地地块、面积等级要绘制成图并汇总公布,每一块土地信息都随时可以调用,公开透明,便于社会监督。这是一项很有必要的基础性的工作。 2、坚持制止耕地闲置、抛荒 全面清理占而未用、具备耕种条件的耕地,组织乡(镇)、村、户及时复耕,并由土地征用单位支付复耕费用;对闲置一年以上的土地要依法处以罚款;对闭置两年以上的土地依法回收。对常年和季节性抛荒的承包地,可由种粮大户耕种。 3、要严格基本农田审批制度 首先要明确一般的城市扩张和商业开发不能占用基本农田,以稳定基本农田面积。目前,城市扩区占用土地较多,而且城郊的地大都有水浇条件的好地。这方面一定要严格控制。因国家建设确实需要占用基本农田,要一亩一亩批。在审批体制上要上收权力,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地方政府不能变相使用基本农田占用审批权。 4、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改造中低产田 逐步使整理后的土地“田成方、林成行、路相通、渠相连”建造高标准农田。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的总体质量,为农业的现代化打下了牢固基础。同时积极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严格执行“占一补一”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全面实行建设项目补充耕地与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挂钩制度,严格按项目考核落实责任,建立和完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管理制度。 5、严格巡查,加大执法力度 建立土地动态巡查制度,成立土地巡查小组,坚持定期巡查。做到巡查到位,不留死角。推行逐级负责,分层落实,责任到人的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和考核制度。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我们要始终坚持“预防优先、教育为主、查处大要案、强化社会监管”的工作方针,坚决遏止破坏耕地和基本农田违法行为,不断加大对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有效地制止和纠

农村耕地保护调查报告

农村耕地保护调查报告 关键词:耕地保护,耕地数量,耕地质量,使用情况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耕地的绝对数量是很大的,约占世界耕地总数的10%,但是我国更有世界22%的人口,巨大的人口数量意味着巨大的粮食需求,因此,耕地的保护,粮食产量的提高就成为了十分重要的问题。 导论:进入21 世纪后,我国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的迅速扩张、产业结构的剧烈调整以及政府的决策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土地利用结构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却造成了耕地资源的大量损失,引起了食物安全隐患和生态环境恶化,使有限的耕地资源所受的压力日益剧增,从而导致人地矛盾的日益尖锐化,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末端治理” 和以资源与环境为代价的高速经济发展已经不适应未来的发展,必须探索新的发展战略。因此,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倡导人地系统和谐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新时期,如何持续保证有限耕地资源的数量、地力以及环境保护与管理,使其得到永续利用无疑更倍受关注。 作为21世纪的新型大学生,我们不应该仅仅从书本、网络中获取知识,更应该投身社会实践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成为实事求是的创新型人才。我利用暑假这段空闲时间,在家乡重庆市武隆县的农村进行实地调查,收益颇丰。总结此次调研活动,我结合文献综述将成果、经验教训调查写成报告。 一、耕地现状分析 我国耕地的绝对数量很大,约占世界耕地总数的10%,但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巨大的人口数目使得人均占有耕地数很少,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0,且由于农民大量进城务工,耕地抛荒严重,再加上耕地滥占严重,这些种种造成耕地资源形势严峻,耕地保护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 从1996年12月31日的19.51亿亩,到2001年的19.14亿亩,再到2007年的18.26亿亩,耕地一年年地减少,已经迫近18亿亩红线,也迫近我们的心理防线。土地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土地违纪违法居高难下,2007年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查处违规违法案件3.1万件,涉及土地330万亩,全年违法案件查处9.24万件。与此同时,粮食危机席卷全球,国际粮价不断上涨。

关于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关于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我将在调研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和想法向与会各位作 以简要的汇报交流。 一、总体印象 从调研情况来看,“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农村公路 建设事业大发展的时期。市、县、乡、村各级都抢抓国 家加大对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历史机遇,切 实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奠定 了良好的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各级 领导高度重视。县乡各级都把农村公路建设列上重要议 事日程,由主要领导亲自抓,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夯 实了工作责任,强化了工作措施,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 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积极破解资金难题。农村公路 建设投资非常大,仅靠县乡财力远远不够。为解决资金 问题。各县想千方、设百计,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的同时,县上也都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落实配套资金,同时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动员群众筹资筹劳,缓 解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压力。三是建设标准高质量好。在 农村公路建设中,牢固树立了质量第一的观念,坚持项 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监理制等工程建设管理制度,

保证了农村工路建设质量。四是建设成效十分明显。所 到的几个县以国省道为骨架、以县乡道为支撑,以通村 道为延伸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基本形成,特别是通村水 泥路从无到有,建设势头十分迅猛。五是后续管理积极 跟进。县上都分别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局和乡镇农村公 路管理站,有的村上还配备了农村公路管理员,不断加 强对乡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保障乡村公路安全畅通。 二、存在问题 虽然“十一五”以来,农村公路建设成就巨大,但 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前几年农村 公路建设主要集中在基础条件相对较好镇村,下一步要 建通村公路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地处偏远的村子,自然条 件差,建设里程长,工程难度大。二是随着劳动力价格、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农村公路建设的成本和投资加大,而财政的配套能力和群众自筹能力是有限的,资金 不足是制约农村公路建设的重大问题。三是随着国道 “治超”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超载车绕行到县乡公路 上来,对公路造成的破坏日益加剧。四是农村公路管理 的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一些通村公路重前期 建设,轻后期管理,公路养护的队伍和力量薄弱。 三、几点建议 1、重视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统筹规划。围绕与国省道

当前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当前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 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一、大力宣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增强全民保护耕地意识。 1、要加强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不仅要注意宣传对象,还要注意宣传内容。让干部群众都知道:耕地是我们的生命线,耕地是母亲,没有了耕地,就没有了衣食父母。还应该大力积极宣传耕地保护方面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同时加大对违法用地反面典型案件的报道力度,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树起全民保护耕地的意识。 2、要将耕地不断减少与人口不断增长结合起来宣传,哪一天真的人均耕地达到了世界粮农组织规定的0.8亩警戒线以下,不足以养活中国十几亿的人口,那么中国、中国的社会、中国的人民将会怎样? 3、要广泛开展全社会的舆论监督,开通各种信访渠道,群众的“眼睛”是最亮的,群众的力量是最强大的,将耕地保护置于社会监督之下,这样必然能取得一定的保护效果。 二、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在耕地保护方面空白,增强法律对耕地保护的严肃性。 《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这一《办法》的实施必将对耕地保护起到很大的作用。1、要增强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建议今后从国家到地方及各级部门不要再出台与法律相违背的政策文件,有法必依,违法必究。2、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的范

围,可参照《国土资源部划拨用地目录》来确定公共事业用地范围,从而限制那些美其名曰为了“公益利益”而用得过滥的“征地权”。3、美国土地管理实行分类实施用途管制制度,如俄勒冈州在制定城市规划时,确定“城市增长边界”,在边界内的土地才能在某一特定时期转变为城市用地,之外的土地是一直都不能作为城市用地。我国要继续从用途管制的角度出发,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增强规划管理的严肃性。建议尽快制订并出台规划法,将耕地保护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4、要强化基层干部群众,特别是村组干部的耕地保护责任。当前,各级地方政府逐级签订耕地保护责任状,但没有几人被追究过责任。村组干部、群众对当地的违法用地行为是最先知道,他们是土地执法监察强有力的“后备资源”,目前这部分的力量在保护耕地中的监察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应该在今后修改《土地法》时加入村组干部群众对保护耕地的责任,以弥补土地执法人员人手少,违法用地行为不能在第一时间内被发现和查处的不足。对村组干部,凡在其管辖范围内的耕地受到侵害的必须承担责任。对群众,谁耕种的地被非法占用、非法取土而其未制止、举报的,也要承担适当的耕地保护责任。5、建议应尽快出台关于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中新增耕地方面、基本农田建设中保证质量方面的一整套管理的法律法规,成立专门的新增耕地(含基本农田质量等级认定)验收机构,落实验收责任,从而保证新增耕地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均达到标准。 三、确立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加强地方政府耕地保护

我国耕地现状及耕地保护对策研究

我国耕地现状及耕地保护对策研究 土地是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资产。随着人口的迅猛增长,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总体质量差,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利用率低等现实问题日益显著,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当前,我国的耕地保护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全国耕地总面积仅剩18.27亿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只有1.39亩,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每年还有1亿亩左右的耕地不能得到灌溉,有近三分之一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侵害。根据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必须确保不低于18亿亩,这是一条直接关系到13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底线。加强耕地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一、我国耕地的现状 与世界上其他各国相比,我国的耕地具有如下特点:人均占有耕地数量少。1996年底我国耕地统计数为14.32亿亩,人均耕地为117亩,不及世界人均耕地3 75亩的1/3,而且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要比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要低。因此,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1.耕地总体质量差,生产水平低。从全国范围来讲,我国的优质耕地少,抗自然灾害能力差。耕地中还有近亿亩坡度在25度以上,需逐步退耕。耕地质量差和耕地与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造成我国耕地的生产水平较低,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100公斤以上。 2.耕地退化严重。我国许多耕地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影响。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40%的耕地不同程度地退化,全国有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3.耕地资源贫乏。据统计,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即使全部开发成耕地,人均增加耕地也不足0.1亩,而且建国以来,经过长期开发,剩余的后备耕地资源大多为质量差、开发难度大的土地。因而,我国必须要保护耕地。切实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是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 二、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开展耕地保护 1.我国的确实现了农产品严重短缺到供求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可以高枕无忧。农业仍然是我国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仍然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仍然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在21世纪,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人口与耕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