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 家乡特产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 家乡特产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 家乡特产教学反思

今年,我担任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学科。以前,由于刚接触这门学科,总习惯一言堂的办法传授知识,导致课堂气氛死板,学生思维受限,表能力得不到提高。鉴于这些现象,自己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上网学习他人教学经验。通过学习研究,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深刻认识到传统的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的主体。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如在《掏出些不文明行为》一课中,我因势利导,除了找出图中的错误做法外,还反思自己的行为有没有不文明的时候,从而分清是非,有利于今后规范自己。这样不但学会了观察事物,锻炼了表达能力,又进了文明礼貌教育,同时又培养了交流与合作意识,课堂氛围较活跃。

《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在讲到中国地图一课时,通过对地图,认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地大物博,蕴藏着丰富的矿藏,有待于学生们去开发资源,振兴中华。

在讲到《可爱的家乡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家乡人的可爱,让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夸夸家乡人。了解家乡优秀人物作出的贡献,激发对家乡人由衷的敬佩和热爱之情。让学生准备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上课时一起体会歌曲的意境。也使用一首古诗开始学习,然后再让学生说说对家乡的理解,以及对家乡的印象。再说说家乡的一些情况,特产、方言、并用不同的方式夸夸家乡人以及简单了解家乡杰出人物作出的贡献,等等。

这样一来学生真正理解了“家乡哺育了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感受到了自己的家乡,感受自己的家乡人,体会了家乡人的可爱,激发对家乡人的敬佩和热爱之情。家乡是儿童走出家庭、社区之后一个比较大的生活圈,家乡人是在这个生活圈中生活的群体。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眼中的家乡人大多与亲人相挂钩,关于其他家乡人以及家乡人的可爱之处,学生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让学生用家乡话拉拉家常为着眼点,力求挖掘家乡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再让学生欣赏家乡的风景图、物产图,意在让学生明白家乡

所有美好的一切是由家乡人创造的,他们是一群可爱的人。在这里,家乡人的可爱,需要用最实质的内涵来让小学生亲自丰满,也只有经历了真正的欣赏、品尝、交流等活动后得到的体验,生发的情感才会是深刻的、由衷的。而“家乡人”是可爱的,但并不等同于“杰出的”。所以在教学时又要注意到平凡的、普通的劳动者,只要有“可爱”之处,那都是值得赞美的。把握了这一点,我在学生明白“家乡人”是一群可爱的人的基础上,又引导学生从身边家乡人做过的平凡事说起,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加强了对家乡人的认识,捕捉到家乡人的“可爱”之处,激发热爱家乡人的情感。

家乡特产知多少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认识、热爱自己的家乡,应从多方面着手,了解并介绍家乡的特产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特产是指一个地方特有的产品,也指一个地方的著名产品。特产是一个地方文化、经济的缩影,也是对外的窗口。因此,武夷山特产无疑是一种宣传家乡的有效途径。本文不仅要使学生知道各地特产,知道特产与当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还要是学生会想别人介绍家乡的特产,把爱家乡落实到行动上。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各地特产,特产相关因素,武夷山特产。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家乡有哪些特产,感受祖国物产丰富。

2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发展,激起爱家乡的豪情。

3培养搜集和处理材料的能力。教学重点是以多种渠道搜集家乡特产的宣传资料,广泛了解各地特产的名称。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

二、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流程上,教师先以游戏的方法导入,让学生猜猜家乡特产,激发学习兴趣。在明确“特产”的概念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说说全国各地都有些什么特产?老师再以直观的图片形式介绍全国各地的特产,以连线的形式,强化这些知识。在夸夸家乡的特产的这个板块,为活跃课气氛,我采用产品推销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自己的产品做推销广告。在卖特产、尝特产、赞特产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活动中,让学生融入生活,了解家乡的特产、以及乡土文化,感受家乡的发展,激起爱家乡的豪情。

三、说教法

l、用语言创设情景,以情激情。

情感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堂教育是师与生、生与师、生与生的网状型的信息传递、交流、碰撞和反馈,而师生的情感则是信息交流的纽带。积极的情感可以鼓舞人们主动、愉快地认识事物、参与活动,高尚的情感产生正确的动机并蕴蓄着坚强的意志力。

本课教学目标之一是要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道德情感。教师的煽情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夸家乡板块中,我创设这样的情境:那好,今天在现场我们就举办一个“武夷山土特产博览会”来推广我们的特产。

2、重视教师的导向性。

本节课,要求学生从多种渠道搜集家乡特产的宣传资料。但是学生收集的资料未必全都有效。必须在老师的引领下,有的放矢地释放。在课前,教师给出调查提纲,让学生从家乡特产的产地、特点、典故等多方面去了解,使学生有内容可谈。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为课堂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以生为,全员参与。

在推销特产时,我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例如;有些学生善于演讲、有些善于动手、有些善于表演。在活动时,要求小组长,落实好每位同学的任务,使得人人有事做,而不仅仅是一位旁观者。一些小组推荐出来的代表交流时,允许,组员做补充。教师要随时关注同学的反应,同时邀请一些同学上来闻闻、摸摸、尝尝,让大家调动多种感官了认识家乡的特产。

总之,本节课教师努力挖掘学生资源,让学生走进生活,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家乡特产的宣传资料,整合教材。让学生在角色演绎中、亲身体验中,学以致用。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家乡特产知多少》教学反思

《家乡特产知多少》是人教版新课标出版社《品德与社会》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个主题“生我养我的地方”中的第三个话题,由于学生生活圈小,社会活动能力弱,对家乡特产不甚了解,从调查问卷来看,90%的学生只知道家乡2、3种特产,更联想不到家乡经济效益,应设计思想:让孩子们由于所处家庭环境不同,对家乡特产了解不甚全面,再实物罗列,感悟家乡特产与家乡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让实物(电脑图片)进课堂,提升孩子的情感体验”是本教案设计的一大特色。实物是生活的一大浓缩,让实物(电脑图片)进课堂,就是让儿童的真实生活进课堂,而生活是道德形成源泉,“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德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摘自《品德与生活》新课标)。该课例牢牢抓住“实物”(电脑图片)两字,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将课堂教学生活化、活动化,以一个个具体可行的德育实践和德育体验完成道德教育。整堂课中分为四大板块,以板块式的德育活动推动学生道德情感的体验。在第一板块中教师设计了看一看的活动,让学生对普通桔子与橙子进行观察触摸,品尝辨清,分清两种水果的不同之处和特别之处。第二板块,课堂实现多向互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家乡特产展销会(电脑图片)的形式,实物(电脑图片)摆放在学生眼前,让他们看、品、

评,不再是空洞的描绘,立体化的感受会比平面感觉更完美。小组互动,各组参观,解说员解说,自己观赏等多种形式,互相补充,互相合作,横向的,纵向的,使他们发现和了解了更多的家乡特产,从而发出感叹,原来我们的家乡有那么多特产,我们的家乡是多么的可爱。第三板块,以统计法将家乡特产给家乡经济带来的效益作统计,学生在具体、科学、真实的统计数据面前,深深地感受到特产创建与家乡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使课堂环节环环紧扣,课堂内容层层深入,而对家乡的热爱情感也会随之提升,由此产生我也要为家乡的经济繁荣出点力的想法,自然进入第四板块,夸夸家乡特产。学生带着自豪的情感向我这个所谓的“外乡客“介绍了自己家乡的特产,看看他们的表情,听着他们的语言,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在本课一环紧扣一环,一波推动一波的实物(电脑图片)展示法的教学中被深深地感染了,他们深深地体会到了家乡的富饶、家乡的可爱,从而激发了他们爱家乡的情感。总之,所设教案,以“实物”(电脑图片)为主线,层层推进,丝丝相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纵观这节课,缺憾之处仍存,如:由于学生学习时间紧,经济条件、地理环境等条件限制,家乡特产展销厅并不十分丰富,幸好教师备课考虑到了这一点,把教者所带物品补充给学生,我觉得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甚高,如这堂课教师要有丰富的家乡知识,要进行社会调查,还需查阅许多资料,才能上好一堂满意的课。

在课堂教学中,开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寻找和介绍家乡的特产、赞美家乡的特产、推销家乡的特产等活动,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

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有关的特产知识,充分让孩子感受到了家乡的美丽与富饶。

在课前布置作业时,强调了收集资料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处理材料的能力,以提高合作、交流、探索的能力和效率。对家乡的满腔热爱之情通过走近家乡特产后,抒发自己的感受来体现,真正使学生感受到:“家乡的山最青,家乡的水最甜,家乡的人最亲”。激起热爱家乡的豪情,把爱家乡落实到行动上。

总之,本节课我努力挖掘学生资源,家乡资源,让学生走进生活,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家乡特产的知识,整合教材。让学生在角色演绎中、亲身体验中,学以致用。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爱家乡、爱家乡人民的思想情感。为生活在这样的地方,而骄傲、自豪之情。《家乡特产知多少》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家乡特产知多少》。《家乡特产知多少》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中的第三课。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分别从家乡的地理位置、家乡的自然景观、家乡的特产和家乡的劳动者四方面作为切入点。从整套教材的编排体系看,它归属于“我与家乡”这一教学主题,与二下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三下第一单元《话说社区》、四下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和第二单元《我看家乡新变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序列。它着眼于儿童生活,在儿童认识范围内并随着儿童认识范围的不断扩大,循序渐进地培养儿童热爱自己家乡的思想感情。从本课的教材内容看,分为

三部分。第一部分:各地特产。教科书中汇集了我国东南西北特产的精粹。第二部分:特产相关因素。这部分引发学生思考,特产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的特点有着直接的关系。第三部分:介绍特产。这一部分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前共同做好学习准备。

二、说学生

通过二下第四单元第三课《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和本单元前两课《我的家乡在哪里》、《我来做个小导游》的学习,虽然学生对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名胜古迹和主要特产有了一个初浅的认识和初步的了解,但由于学生生活圈小,社会活动能力弱,对家乡特产还没有完全、深入的了解,更联想不到家乡的特产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因而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学生有待于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爱乡之情也有待于进一步激发。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存在的现实问题,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重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有哪些特产,感受祖国物产丰富,了解家乡的特产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初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了解家乡有哪些特产,感受祖国物产丰富,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家乡的特产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教学中既要选取必要的教学内容,又要

科学设计为内容服务的教学形式,创设审美化的教学情境,从而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和谐统一,以形成合力,获得最优教学效果。在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游戏体验法。我设计了“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活动、“小知识竞赛活动”、“名扬天下金点子征集活动”,这些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寓教育于活动中。2.搜索调查法。我从家乡余姚的特产入手,课前让学生调查家乡余姚的特产,了解家乡的特产,调查在农村的亲戚朋友家生产特产的情况等。

3.交流讨论法。我设计了小组交流活动、全班交流活动等,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快乐,锻炼表达能力等。

以上教学方法都通过学生主体参与活动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现、探究,从而获得认识、情感和行为各方面的发展,体现品德课程的活动性。

五、说活动过程

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预设的活动分两个阶段:即课前调查活动和课中交流活动。

先说课前调查活动。新课程倡导品德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儿童只有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身去感受、体验、感悟,才能建构起真正属于他自己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言行。所以,课前,我设计了两张调查表格,给学生布置了调查任务,一张

让学生调查我们家乡余姚有哪些特产,分别在每年的什么时候、在哪个乡镇生产;另一张让学生调查在农村的亲戚、朋友生产特产的名称、数量、经济收入。学生在调查活动中获取了信息,培养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课中交流作准备。

再说课中交流活动。由于学生课前的调查活动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调查到的资料是个体的、零散的,应通过课堂教学提升为理性的、深刻的、群体的、系统的经验,发挥课堂的引领作用,让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因此,我预设的课中交流活动有以下四个版快:

第一版块:游戏导入。

课始,组织学生开展“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活动,在一个箱子里装上一些余姚的特产,如来宝香干、番薯枣子、葡萄、雷笋、豆酥糖、大闸蟹等,让学生逐个上台摸一样,猜猜是什么,然后拿出来看看猜得是否正确,能品尝的请学生尝一尝,说说味道,有包装的请他宣读牌子、厂址。通过这一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引出话题,使学生理解了“特产”的概念,还对家乡的部分特产的名称、产地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这一趣味性的活动,使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和情感基础。

第二版块:说说特产。

首先让学生说出刚才的游戏活动中四种没有包装的特产出自我们余姚的哪些乡镇,再让学生拿出课前调查表(一)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家乡余姚除了这些特产外,还有哪些特产。然后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余姚最著名的八大特产:杨梅、榨菜、茭白、蜜梨、红枫、高山云雾茶、

年糕、樱花,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通过看图片、观地图、师生合作介绍特产的相关信息资料,小组互动、师生互动,使他们发现和了解了更多的家乡特产,感受到原来我们的家乡有那么多特产,我们的家乡是多么的可爱,从而激发了学习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在师生介绍过程中,从“小曹娥榨菜”的特点自然引出特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了每个地区特产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接着教师组织开展小小的知识竞赛,以大组为单位进行必答题和抢答题的比赛,在竞赛中再次加深印象,巩固知识。最后,通过图片展示,适当补充其他省、市、自治区的著名特产,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物产的丰富,并再次体会到不同地区特产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有效落实了“了解家乡有哪些特产,感受祖国物产丰富”这一教学重点,突破了“了解家乡特产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这一教学难点。

第三版块:夸夸特产

品德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把儿童的现实生活作为主要的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儿童生活实际开展教育,提升儿童的生活品质和能力,促进儿童发展。在本环节开始,先由教师讲述自己课前调查到的同办公室的老师家种杨梅树的情况和收入,再请学生拿出调查表(二)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在农村的亲戚朋友家生产特产的情况,然后全班交流。接着老师出示从余姚市农林局调查到的一组真实的数据,配音朗读后,请学生谈感受,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家乡特产的开发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大大推动了家乡经济的发展,从而有效突破了“了

解家乡特产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这一教学难点,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达成了情感目标。

以上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教学内容层层递进,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随之提升,学生由此产生要为家乡的经济繁荣出点力的想法,自然进入第四板块:宣传特产。

第四版块:宣传特产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家乡的特产,让家乡的特产更好地推动家乡经济的发展,在这一版块中,我设计了“名扬天下金点子征集活动”,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为家乡的某一特产设计一个精美的包装盒,小组成员群策群力,会画的画,会写的写,会说的说,完成后展示,最后评出最佳设计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并发奖。这一活动,既检验了学生对家乡特产的了解,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介绍家乡特产、抒发爱乡之情的机会,将爱家乡落在了行动上,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体现了品德这门综合课程的综合性。

六、说板书

板书是教师通过黑板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手段。在教学条件逐步改善,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板书”仍然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精心设计了本堂课的板书:第一行中间板书“家乡特产”四个字,这四个字归纳了本课的教学内容,突出了本课的重点,抓住了本课的关键。第二行中间板书“增加农民收入”,第三行中间板书“推动经

济发展”,这十二个字体现了本课的难点。该板书简明概括,学生看后对本堂课的印象清晰,为提高教学效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七、说课总结

以上是我对本堂课的预设,但学生是鲜活的个体,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应根据课堂生成的资源及时、合理地作出调整, 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我从哪里来》教学反思 府谷县第四小学:杨伟成 一、课堂教学体现生活性 新课标指出:“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因此,课堂教学要回归儿童生活。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理解力比较低下,因此,我在设计每个环节时,努力走进生活,贴近学生。课前,让学生向爸爸、妈妈了解出生的情况、爸爸妈妈的心情、妈妈的妊娠反应等。课中,通过比较刚出生时照片与现实生活中的自己,找找成长中的变化,感受成长的喜悦,分享父母的快乐。认识在体验中提高,情感在碰撞中升华。并不失时机地抓住孩子情感的火花,传递孩子与父母间的真情,使学生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真正实现“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自然,学得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课堂教学体现活动性 品德与生活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课堂是相对封闭的,课程的要求是开放性的,怎么样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呢?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寻求到体现课堂开放性的有效的切入点。本课设计内容从教科书拓展到了很

多与本课有关的内容,从教室拓展到学校资源、家庭资源,让学生的学习从时空上得到开放。 在介绍“生命的产生”这部分内容时,通过设疑引出课题,学生兴趣盎然,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聚精会神,探究,寻找答案。通过看胎儿各个阶段生长发育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神秘的生命常识,即:爸爸妈妈共同给了我们的生命,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长成。 课堂上,我邀请了学生们用自己的书包作为道具装扮怀孕的母亲形象,然后设计怀孕母亲走路,做家务等活动现身说法,让学生体验怀孕的种种感受,让孩子们认识生命的起源和感受生命的喜悦。使学生真实地体会妈妈孕育婴儿的辛苦,进而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 这样的课堂是向学生生活开放的课堂。这样的开放是有价值的开放而不是漫无边际的开放。这样的开放是能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开放而不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开放。

家乡特产综合实践活动

《家乡特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准备阶段 (一)家乡特产大搜查 教学容:了解家乡的特产和什么叫特产。 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什么物产才算是特产,同学之间了解各个地方的特产有那些。 教具:视频、录象。 教学过程: 1、容导入:放映一些特产的录象(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提问: (1)你喜欢哪那些特产,为什么?(个别提问) 部分学生讲完后,试问学生:你知道它们的产地在那里吗?(提问) 师讲: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产。新疆吐鲁番的葡萄,广西的珍珠,周城镇的扎染,长白山的人参,武夷山的铁,观音茶,的火腿等,都是我国各地著名的特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都有自己家乡的特产。 (2)老师提问:像很多地方都生产大米,为什么说我们家乡的海鲜是特产呢?(激发学生)

3、你想调查家乡的什么特产? 根据意愿学生自由分组并选出组长。 4、组长组织围绕本组要研究的特产确定本组要研究的子课题。 5、各小组汇报要研究的子课题,集体讨论。 6、根据子课题,组长进行合理分工、布置调查任务。 7、引导学生搜索家乡特产。 8、课堂小结。 二、实施阶段 (二)了解家乡的特产 教学容:了解家乡的特产。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家乡的特产与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或者经济发展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特产与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或者经济发展的直接联系。 教学过程: 1、同学们,我们在生活学习这么多年,你知道我们家乡的特产是什么吗? 2、现在哪位同学能够把你所了解的情况说给大家同学听呢?

3、同学自由发言。 4、家乡特产资料收集、汇总与整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 5、老师总结:其实,特产出产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或经济发展是有着直接的联系的。 6、布置实践要求: (1)要求学生参观特产生产场地,或访问专业人士,了解家乡特产的生产和制作过程。并向大家介绍家乡特产的生产和制作流程,以及技巧。 (2)讲一段关于“”的由来。 (3)提问学生:同学们,你家乡的特产是不是也有这样动人的故事呢?搜索有关的故事传说与诗歌跟大家一起分享吧。 三、展示与总结阶段 (三)我为家乡特产作宣传 教学容:为家乡特产作宣传; 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会怎样宣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我为家乡特产作宣传”,同学们,你们在调查中,你发现家乡的特产是不是有需要改进(改良)的地方? 2、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准备展示。

家乡的特产作文范文3篇

家乡的特产作文范文3篇 给大家猜个谜语“身穿铁甲衣,十指如箭支,胸中藏琥珀,口吐夜明珠。”如果大家不猜不出来,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答案是:螃蟹。 我们舟山有许多螃蟹,如:梭子蟹、三眼蟹、红蟹……我们舟山最有名的就是梭子蟹。 梭子蟹的背上驮着一个硬梆梆的大壳,像古代青铜骑士披着“盔甲”,两个长钳子像两把锋利的大刀,不时挥舞着,要不是有橡皮筋把它绑住,你早就被蟹钳住不放了。 夏天的梭子蟹肉长的十分嫩,但不肥,价格为十到二十元左右。在雌蟹的肚子上长着许多金黄色的籽。渔业局为了保护海洋资源,定六到九月份为禁渔期,让更多海里的动物,繁殖长大。一到秋天蟹开始长肉了,这时产量增加了许多,价格急促下降,人们尽情的享受螃蟹的美味。到了寒冷的冬天,雌蟹脂膏满满的,在壳的外面还能看到红彤彤的脂膏,那时产量很低,也正是螃蟹最肥的时候,价格很贵。 蟹不仅味道鲜美,还含有很高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磷、铁、维生素甲、钙等。

蟹的吃法有很多,如:蒸、煮、炒,还可以做成蟹酱、蟹汤、蟹糊吃。 但是炒是最好吃的了。先把螃蟹的壳打开,将里面的肉切成四五块,然后拿来配炒一下,最后把炒好的配料和螃蟹一起炒。这样炒好的螃蟹就可以出锅了。 说得你嘴馋了吧,有空一定要来舟山噢! 我的家乡座落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杭州,杭州有很多的土特产,位于吴山广场附近的河坊街是一条卖当地土特产的特色街,那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土特产,如:定胜糕、西湖藕粉、山核桃、丝绸、天堂伞、龙井茶、酱鸭,今天我要写的就是我们家乡的土特产之一:酱鸭。 每逢腊月的时候,杭城家家户户都喜欢亲自制作酱鸭,酱鸭的配料和腌制都很讲究,配料有:酱油、料酒、白砂糖、桂皮、味精,腌制前先要将鸭子杀白洗净,然后把鸭子的水份晾干,再把鸭子浸入到这些配料中,隔两天给鸭子翻个身,让鸭子里里外外都浸透,此时的鸭子仿佛穿上了一件酱色的大衣,最后把鸭子捞出拿到太阳底下去晒干就大功告成了,每到寒冷的冬天杭城只要能看见晒着的酱鸭,都会闻到一股酱鸭的清香味,这也成了杭城一道独特的风景。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及教学反思

1我爱家乡山和水 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读读文中的小诗,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 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 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如:《梓童山的传说》等。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五音戏,并介绍五音戏的由来。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教学反思 在《我爱家乡山和水》一课时,我提前把用相机自己拍摄到的家乡图片和长白山的图片,分别制作成相册,做成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使学生对家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让学生的情感从知家乡到爱家乡的过程得到了升华。在教学中,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从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设计了“模仿表演”、“说说唱唱”等几个教学环节;除此之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各课时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左邻右舍》教学反思: 通过教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生活中培养,在提高培养中生活。通过图片出示,再与现实情景相结合,让学生认真观察,充分体验和感受,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怎样友好地与邻居相处。由于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浅显易懂,因而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热情高,潜力大,效果好有利于教学目标。 2.《理解与尊重》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懂得互相尊重是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前提,将学生分组进行排练和表演,对课文中的实例进行选题,然后在表演过程中明理升华。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认真和邻居和睦相处,学会理解他人,钱让他人,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达到道德行为目标。 3.《邻居有难我帮忙》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学习中本课要求学生建立友好和睦的邻里关系,既有利于自己的家庭生活,同时对友邻、对社会都有极大的影响。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促进邻里之间的关系上有所作为教材以儿童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图片来说明邻居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如何使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引导学生逐步成为有爱心的人,当自己身边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愿意力所能及的关爱他人。 4.《身边的规则》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规则来源于我们生活中,怎么能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规则的概念呢?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入手,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激发学生兴趣,进而让学生总结出要想让游戏顺利地进行,必须讲规则。这样处理,将生活实际与知识点结合起来,学生印象深刻。然后我紧紧围绕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将规则明朗化,细致化。潜移默化的使规则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头。理解游戏中规则的必要性,学会制定游戏规则。增强了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养成讲文明的良好习惯。 5.《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通过“引出规则→了解规则→寻找规则→制定规则→拓展规则”为线索展开教学活动。力图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 校纪律。 6.《自觉遵守规则》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了无论对于我们小学生还是成人,规则都是不可缺少的,就向大家学习过的,如果没有规则,游戏就无法进行,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社会规则,在社会生活中,就会遇到许多麻烦。 7.《说说你的难事》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压力、冲突和挫折,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通过和强者的对比,感受到自己也是生活的幸运儿,进而产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初步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8.《做生活中的勇士》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让学生知道面对困难时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面对困难时没有思想准备,或者没有正确的认识,要让学生明白,在挫折面前勇于面对,能够锲而不舍地前进,排除障碍,才能克服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学生学习兴趣较浓,课堂气氛活跃。

介绍家乡的特产作文

介绍家乡的特产作文 我的家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地处豫西伏牛山区,这里海拔高,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有名的特产有:大枣、木耳、柿子、苹果等。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灵宝的苹果了。 灵宝的苹果主要以红富士为主,它长熟以后又大又红,吃起来又脆又甜,营养丰富,吃后让人回味无穷。灵宝苹果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畅销国内外,是馈赠亲友的上等佳品。 我的家乡人杰地灵,环境优美,欢迎各界朋友到三门峡来旅游,热情好客的三门峡老乡一定会端出最大最甜的苹果来款待你。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我家乡的苹果。 篇二:家乡的特产 我的家乡在湖北省宜昌市,这儿盛产水果。五月有桃子,七八月有西瓜、草莓,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桔子成熟了。 桔子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我们这里出产的桔子非常甜,皮薄,颜色金黄。如果剥掉桔子皮,掰下一瓣,放到嘴里一咬,准会有一口的甜水。桔子皮也有用处,可以做成药、香料,放到冰箱里还能除异味。 我的家乡有名的特产就是这甜甜的蜜桔,每当桔子成熟,一车车

的蜜桔被送往全国各地,其它地方的小朋友也能吃上蜜桔,我爱我的家乡! 篇三:家乡的特产 你知道抚州有什么特产吗?我来告诉你,有广昌白莲、南丰蜜桔、崇仁麻鸡、抚州西瓜、金溪梨家乡的特产说也说不完。 今天我来介绍抚州西瓜。抚州西瓜全国闻名,几千年前家乡的西瓜就被称为贡瓜。抚州西瓜皮厚,好储存,好运输,不易破,?色鲜艳,圆而大无子,而且甜又香、解署止渴,当你吃完后,就会回味无穷,吃了还想吃。所以抚州西瓜大受人们的欢迎。家乡的西瓜源源不断,运向全国各地。 我爱家乡的特产,更爱家乡的西瓜,我希望家乡的西瓜走向全国世界,让世界人们也尝尝抚州西瓜的美味。 篇四:我家乡的特产-苹果 我的家乡在甘肃省正宁县,哪里出产苹果。每年四月份苹果花就开了,漫山遍野白茫茫的,像雪的海洋。等到九十月份的时候,苹果就成熟了,像一个个红红的小灯笼挂在树上。这时的苹果又大又圆,吃起来味道特别甜。这时你来我的家乡,热情好客的老乡,准会摘下最大最甜的苹果让你吃个够。每当这时,商贩们就来到了这里收购苹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春天的脚步》教学反思 这一课主要通过观察来展开教学内容,使学生融入到情境当中,愿意把他知道的、听到的、想到的、甚至猜到的告诉给大家,调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听觉感官,“春姑娘”与学生亲近了,同时也是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使教学内容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 在找春天这一环节,将学生的认知经验与课堂知识相结合,拓展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教学目标的实现作了充分的准备。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彰显,品德教育的过程实际已经变成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这一环节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触觉、嗅觉、视觉等神经,用孩子们的童真去看春天、闻春天、摸春天、找春天,和春天里的动植物交朋友,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大自然中,亲近大自然。 对于任何一名同学的表现我都将给予赞赏的评价,因为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通过共同探索,已经体现出初步的合作意识;站到前面表演春天里的小动物和植物等各种角色,已说明学生具备敢于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的勇气;能够把自然界中万物生灵对春天的不同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更能体现出学生超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其实每个学生都如同蓄意待发的春芽,只要教师为他们创设适当的情境,他们都会充分的利用这种情境资源,而发挥出他们卓越的潜力。因为是教师,所以我们总喜欢用欣喜的目光注视着每一位孩子的茁壮成长。 《一年之计在于春》教学反思 本主题承接第一次活动“春天的脚步”,借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寸光阴一寸金”等格言警句,引领学生进入人文的春天。活动融会农民春耕春播、城市各行各业春季开局的工作等生活劳动场景的学习,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和生活,珍惜春光,珍惜每一寸光阴。本次活动主要体现课改中“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因此本次活动我主要设计了“种子发芽啦”“播种希望”几个主要学习活动内容。 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不是简单地向学生呈现知识,而是突出呈现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致力于低起点,从他们的实际出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教学目标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的心理需要,把思想品质培养目标转化为学生自主的追求,来促成学生道德内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收到良好的效果。 通过种植、小研究、布置植物角等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热爱春天、热爱

关于介绍家乡的特产优秀作文(精选3篇)

关于介绍家乡的特产优秀作文(精选3 篇) 介绍家乡的特产优秀作文1 要说起我们洛阳的特产小吃,最出名的应该就是洛阳的牡丹燕菜了。 牡丹燕菜的来头可是不小,就连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是有一个故事呢。传说在武则天女皇登基后,天下太平,于是各路“祥瑞”奇出,连麦子稻穗都出了祥瑞。有一处出了个大萝卜,重达数十斤,农夫心中暗喜,这次献上去一定能得到奖赏,赶紧飞快的献给了武则天。御厨费尽心思精心调制,做了一道精美的饭菜,武则天吃后觉得颇有燕窝的风范,于是称之为“假燕菜”。后来民间逐渐传为“洛阳燕菜”。因为周总理在一次宴会上说燕菜里开出了牡丹花,因此得名“牡丹燕菜”。 这么出名的菜,做法却也不难。先把一个萝卜切成一些细丝,然后把萝卜丝浸入水中20分钟,把泡好的萝卜放到干淀粉里搅匀,然后再蒸笼上蒸五分钟。接着,在萝卜丝上撒精盐调味,再放到蒸笼上蒸5分钟。哈哈,素燕菜就大功告成!然后再适当放入一些荤菜,最后用红绿蛋糕分别做成两朵牡丹花即可。做出来的牡丹燕菜色香味俱全,一朵牡丹花在汤中间浮着,看起来十分奇特,看着就让我们这些“小馋虫”心里像猫抓一样,总想吃上一口来解解馋。

牡丹燕菜吃起来也是十分爽快。它是洛阳水席24道菜的第一道菜,洛阳水席每道菜的味道都是酸辣无比、香浓可口,一闻汤的味道,就令人食欲大开,让人喝了一口还想喝,简直都要上瘾了。牡丹燕菜能荣升为第一道菜,可见其色香味都是绝对诱人的。不过,牡丹燕菜里也有一些小骗局,比如说在汤里还有不少肉丝,令人一看就感觉肯定十分好吃。不过要是一吃你就会立马发现,哪里是什么肉丝,明明就是萝卜丝,却稍微“乔装打扮”了一下,可把我蒙骗了一次呢。可是这萝卜肉丝吃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令人赞赏不已。 牡丹燕菜红红火火,我觉得这也寓意着洛阳人的.生活也一定能够如同牡丹燕菜一样过得红红火火。牡丹燕菜刚入嘴时吃着辣,让人汗流浃背,但吃多了就会感到这滋味十分美妙。这就像我们学习,现在总觉得学习太苦了,但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等我们都学有所成,自然会感到那美妙的滋味。因此我们现在也要好好学习,为自己的未来蓝图打下基础。 这就是我们洛阳的牡丹燕菜,它也有着它的寓意,怎么样,是不是想来品尝一下呢? 介绍家乡的特产优秀作文2 我的家乡在通海县兴蒙乡,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美丽富饶的地方。 兴蒙乡有许多特产,而最出名的就要数甜瓜了。看!那一排排白色的瓜棚里,一年四季都可以栽种和收获,无论是风和日丽的春天,夏日炎炎的夏天,金风送爽的秋天,还是小雪纷飞的冬天,在瓜棚里都能见到又圆又大的甜瓜。

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品德与生活》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门课程,它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型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回顾以往的教学过程,感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尤其在教学时常会遇到这样的苦恼,学生不理解的内容,自己还教得特别累。拿到了新教材时,一开始还很茫然,不知如何去教。细看时觉得新教材与以往的思想品德教材相比,新教材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更生活化、大众化,每一课的插图都很新颖,很有趣。慢慢地,我就感到新教材一定要用新的观念去理解它,要用新的方法去教学生。接下来我就谈一谈我用了新教材之后的一点感受。 《手拉手,交朋友》是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中的一篇课文,一年级的儿童是刚从幼儿园进来的,此时的儿童是怀着渴望与不安的心情跨进小学大门的,他们将面临许多的问题与挑战,其中首先要碰到的是如何熟悉环境,认识老师和同学,并和新老师、新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体验学校生活的愉悦。于是,我采用了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游戏,在“找朋友”的游戏中,小朋友一边唱儿歌,一边做游戏,在游戏中,让小朋友懂得班内每个小朋友都是自己的好朋友,同学之间应该和睦相处,见到老师和同学应该主动打招呼,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同时,我适时表扬守纪律的小朋友,提醒违纪的小朋友,从而让小朋友养成懂规则、守纪律的好习惯。在整个游戏中,我始终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上,与孩子共同参与活动,活动气氛热烈融洽,让儿童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愉快。 《我与春天在一起》这一活动教学时,我则是站在尊重学生学习独立性的立场上,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课前,我先让学生自身去感悟春天,让学生通过找找、看看、读读、写写、画画、唱唱跳跳、剪剪贴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带着独立学习的成果进课堂与师生交流、探讨、合作。学生们有的带来了找到的资料,有的带来了自己画的春天图画或剪贴的作品,有的边歌边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科技造福人类1教学反思 浙教版

(浙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为了美好的生存环境 第一课科技造福人类 情景说明 《科技造福人类》一课,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美好的生存环境》中的第一块教学内容,本课内容以电的出现后家用电器的广泛运用和塑料的发明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所带来的方便。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懂得科学技术具有为人类造福的无穷力量,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情感。在备课过程中,本人基于一节课只有35分钟的教学时间和想在电器这一块融入科学家对科学研究的专研,献身精神,希望借此激发孩子们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意对科学研究的好奇、热爱之情。于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和重组。将塑料的发明这块内容留于课外。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从校园里,教室里进行“电器大搜索”,初步感受科技造福人类 课伊始,我请学生谈谈此刻坐在多媒体教室与普通的教室相比有什么好处?目的是借学生生活的校园里,教室里电器的广泛应用以及带来的好处中感受到科技进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但是让我意外的是,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少。不知道是借班上课没有和孩子们事先的感情交流还是因为高年级的学生,不太喜欢发言或者是我的话题设计有问题。课堂有些沉闷。学生1说:“我们可以接受更多的信息。”非常的概括且理性的回答。赶紧叫了第二个学生。这个孩子说:“电脑里有生动的动画效果,能更吸引我们,增加我们学习的兴趣。”我启发学生说说电脑还有别的什么用处,然而我再也没有看到学生举手。这种不安的安静让我差点僵在讲台上。怎么回事,这些都是城镇的孩子难道对电脑这么陌生。为了打破沉闷的气氛,我很快地进行了小结:刚才我们说的电脑电灯之类的电器,我们都称之为科技成果,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方便。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科技造福人类,然后板书课题。 第二板快:从交通工具上展开联想比较,理解科技造福人类。 设计话题:到一个较远的地方,走着去和坐火车去有什么不同?有的说坐火车去,坐在柔软的坐垫上,可以看窗外的风景,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有的说走路的话,非常吃力,走不了多久就气喘吁吁的,而做火车速度又快又舒服。小结交通工具,特别是火车的出现标志着蒸汽时代的到来。 第三板块:从家用电器的应用上,正面论证科技能够造福人类 设计话题:随着电的发现,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人类进入到了电气时代。到现在我们还享受着电为我们带来的方便。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家里都有什么家用电器,为家庭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这个时候,学生列举的实例比较多,大部分从自己的切身体会电器带来的方便来说,比如消毒柜、冰箱、空调、洗衣机等等。学生发言也开始热烈起来了,班级里有一种流动的热情。老师小结: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电的发现,掌握,使用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关家乡特产英语作文

有关家乡特产英语作文 篇一:介绍家乡特产的作文 介绍家乡特产的作文 我的家乡是北京,糖炒栗子是我家乡的特产,尤其是产自怀柔的油栗炒成的糖炒栗子,更是皮薄,味甜。 每年初冬时节,街边卖炒货的小店门口便会支起一口大铁锅,许多棕色的栗子和无数黑乎乎的小石子伴着糖稀在铁锅里被两个铁制的叶片有节奏地慢慢地翻动,随着铁锅不断地加热,栗子的颜色由浅变深。这时,一股股栗子特有的香气便飘了出来。无需老板特别的吆喝,闻到这馋人的香气,许多人停下脚步,买上一袋,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每到这时,我也会迫不及待地买上一大袋,大快朵颐一番。炒熟的栗子油亮油亮的,冒着热气,在寒冷的冬季为我们带来丝丝暖意。趁热吃。咬一口,把外皮咬破,然后剥壳除膜,把金黄色的栗子塞进嘴里,感觉热乎乎,香喷喷,甜滋滋的。那滋味真是美极了!还等什么,再来一颗吧! 如今,我跟随爸爸妈妈来到上海生活了,每到冬天,我都会怀念北京的糖炒栗子,因为,那是家乡的味道。 冬天到了,大量的栗子上市了。笔者在宏声商业广场看到,卖糖炒栗子的小摊前人围了一层又一层,被大炉子翻炒得熟透了的栗子热得开了口,香喷喷的气味散发出来特别诱人。看电视、聊

天、逛街时,来一斤糖炒栗子,更是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栗子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当然绝大多数的消费者之所以喜欢吃栗子,原因在于炒栗子那 种特有的香、甜、糯味??事实证明,这样开口的栗子能入味,味道确实特别好,购买的顾客也很多。话虽如此,从安全的角度来说,还是吃不开口的糖炒栗子更好一些。 据了解,炒栗子时,锅里的圆砂和糖在高温下发生反应,会形成焦糖,时间长了以后变成黑色。焦糖里含有一定的有害成分,是不宜食用的,一般的摊贩和消费者都不了解这一点,炒栗子时,锅里的黑砂一般都会使用很长时间,开口栗子容易黏到这些黑焦糖,被购买的市民吃进肚子里不利于健康。旋转锅里的焦炭等杂质也会同时渗进栗子的开口部位,吃起来很不卫生。还要注意的是,大家在吃栗子时,最好别把手上沾的栗子皮上的东西带到嘴里。 栗子好吃须注意吃法:脾胃虚寒者,不宜生吃栗子,应该煨食、炒食,也可用栗子、大枣、茯苓、大米煮粥喝;患血症者,如吐血、便血等,宜生吃栗子;产妇、小儿便秘者不宜多吃栗子;因其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糖尿病人吃栗子应适可而止;无论是生吃还是炒食、煨食,均须细细咀嚼,连津液吞咽,可以达到更好的补益效果。 天津板栗,又称甘栗。产于蓟县,闻名国内外。糖炒栗子,是秋冬季时令风味食品。其制作方法是精选优质板栗,放进装有粗沙

思品教学反思

让校园更美好:学会观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是创造的重要技能,而教材给学生列举的正是学生天天见却不易引起其注意的问题,由此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教学时,根据教材内容,再引导学生去发现本校客观存在的一些其它问题和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活动。 生活中的小创造:学会思考是教育的真缔,学会提问是创造的开始,陶行知的这首诗定会给孩子们很大的启发,关键是应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仔细思考理解其意义。教学时结合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从中可以引出一串为什么。本课只是给学生一个启发,怎样从日常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并由问题而去思考解决的方法,在课堂上让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金点子发布会展示的是孩子们的思维过程和创新过程。孩子们作品的优劣程度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展现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会使每一个孩子相互受到启发。教学时,除了教材提供的以“伞”为例子的“金点子”活动外,鼓励学生自己来出点子 我也能研究: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小学生学习研究时最难的是不会提问题。本文通过学生最熟悉的书包这一物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且告诉学生,生活中到处都有可以研究的问题。“小小研究发布会”实质上是给孩子们提供了写“实验报告”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每个学生的“研究报告”不求千篇一律,而求有内容有个性,这一场景实质上是在引导同学们去尝试像科学家那样去召开“科学讨论会”,学会把自己的发现去告诉别人。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如何能把自己研究的东西讲给别人听,如何能认真倾听别人的研究成果,如何从研究的问题中生发出新的问题再继续研究,这些都可以成为一种“经验”。这种“以验”应充分让学生去体会和吸收。 走进聪明屋:学生最爱听故事,因此课前就搜集了瓦特发明蒸汽机、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故事,上课初始就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从这些故事中得到启示,观察是创造的基础,创造与生活密不可分,人的聪明才智来自实践与探究。“没有了太阳”是大胆的想象,也是一种假设。因为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也就没有地球生命,通过这种想象,真是让学生用科学的头脑去思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去学习和认识自然规律。学生在说时,老师绝不要否定,不论孩子们说像什么,都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孩子的想象力很宝贵,需要保护,因此,孩子在说的时候老师要表现出耐心,欣赏和赞扬,这样就会发现孩子的想象力是无穷的。 我的好习惯:本课向我们呈现了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方面,引导学生自我对照,自我检测,形成一个初步的自我评价:我有哪些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白在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的好习惯尚需去培养,学习时我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思考:我还要养成哪些好习惯?怎样使自己能不断进步?怎样有计划地培养自己的好习惯?好习惯怎样从小事做起?等等,让学生能切实地给自己定出一个“成长坐标”。最后,用“成长树”的形式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好习惯,共享学习、生活的成果,共享成长的快乐。 我不任性:任性是指个人的需要,愿望和要求缺少克制、抗拒或不听别人的正确教育和指导,或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或由着自己的性子说话做事等。如果任其发展会导致儿童无法正确认识和判断事物,不明事理,不善与人交往,难以适应环境。教学时由生活事例引发学生思考、分析,使学生对“任性”这一儿童问题有所认识和感悟,儿歌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通过颂读儿歌,进一步认识到改掉任性,应该就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劝告,改掉犟脾气,真正做个懂道理,明事理,讲明理,讲文明的好孩子。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道德存有于儿童生活中。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理解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所以,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实行。一年多的低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使我深切感受到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一定要以活动为纽带,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多方位的体验,成了驾起品德与生活的彩虹桥。二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爱动爱说,针对这些情况,我虚心向二年级教师请教,学习低年级组织教学的方法实行了以下反 思: 1、增强常规教育,培养良好习惯。针对课堂常规较弱的班级教师必须要严格管理,对于学生的每一个细小的不良习惯实行纠正。对学生课上回答问题实行训练,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说话完 整。 2、让孩子们喜欢思品课。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材编得很好,非常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教材中的活动内容也很丰富。每节课我都精心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了解、去理解生活、明晰道理。孩子们在活动中不但学到知识,培养水平,还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也拉近了学生与老师间的距离。现在,我的思品课好上多了,孩子们学得快乐,老师教得也轻松。但有时候的我,还是不知不觉说起大人话,忘记说小孩说话了。说实在的,要搞好低年级教学,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学习。争取教好思品 课。 3、因为低年级儿童的年龄比较小,他们的机械模仿水平比较强,所以在称赞别人的时候往往只会仿照课题的形式心不在焉地说声“你真棒”,难免使课堂的称赞活动形成一种浮于口头的虚夸,受称赞的同学很难从中获得真正的快乐。这是教学的第一个难点。同样是因为年龄小的原因,小孩子的对“棒”的思维往往局限于学习一个方面,他们称赞的目光往往只注重几个学习最棒的学生,那些中下游学生尤其是后进的学生就有可能受到冷落。这是教学的第二个难点;还是年龄小的原因,小孩子往往只关心班里的同学谁最棒,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棒就不去思考了,这样的话,课堂教学活动就难免会停留在为称赞而称赞的浅层次上,这是教学的第三个难 点。 4、让学生感受一起合作真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我是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为儿童的学习提供指导,为他们的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引导儿童投入活动,支持他们的各种活动,同时也在实行着与儿童的合作,与儿童一起共同建构课程。有时我会有意识地只让十几个同学带橡皮泥,而让全班同学一起玩。这就必须合作,让学生自由组合,更能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合作水平、合作精神。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在小学阶段,低段1-2年级是《品德与生活》,它主要是以 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 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中高段3-6年级是《品德与社会》, 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很显然,它们来源于生活,知识目标的侧重点不同、要求提高了。 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 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提高重视度 《品德与社会》虽然列入了考试科目,但是远远不如语文、 数学用的功夫多。《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对学 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老师都不重视,上课没精神,学生怎能喜欢?因此,对品社这门课程一定要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这门学科的教学工作,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 二、用好教材

教材中蕴含的道理都是要通过生活实践才能体现出来的, 纯枯燥的说教,强行学生接受, 效果是不好的。“用教材”不是 “教教材。《品德与社会》课加强爱学校、爱家庭、爱劳动的教 育。结合实际、回归生活、亲近社会。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 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 还需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到感染,使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 三、开放的课堂教学 等、民主、安全、愉悦,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 释放,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课堂得以真正“活”起来。 内容上的开放,从教材扩展到学生感兴趣的题材 ;空间上的 开放,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 社区等生活空间;时间上的开放, 时间可以与学校活动或其他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展。 资源的开 放,现在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地理、历史内容很多,可以 利用多媒体资源共享,以这些内容为载体, 使学生在学习中,领 悟到对祖国的爱,对党的爱、对人民的爱,对父母的爱。开放式 的环境,课堂时间可采用自主探究法, 问题讨论法,合作表演法 等,创设利用多边交往方式, 给学生自学、互学和师生共学提供 结合 实际米取看 看、查一查、找一找、访问与调查、参观与考察、 想与做等多种活动方式, 在体验中让学生得到启迪, 在总结中受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给予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 师生平

最新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帮帮残疾人》教学反思精品版

2020年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帮帮残疾人》教学 反思精品版

教案修改说明与教学反思 一、关于教案修改 1.关于导入,我把残奥会开幕式李月跳舞视频改为中国达人秀无臂青年刘伟用脚弹奏钢琴的视频,更能体现残疾人身残志坚和非常不容易。 2.第一个活动,假如我是盲人,介绍盲人的书籍和学习用具这一内容与本课教学目标相差远一些,我删除,资料课后放给学生自行学习。 3.第三个活动:假如我是聋人——你比我猜活动,用动作、手势来表示你想说的一句话,用手向你的同桌表达(用手比划),学生不懂手语,再加上很多内容不好理解,学生根本就看不知道从何入手,造成现场很混乱,我把它改为指定的内容,用小纸条发到组长手中,在小组内活动,秩序和效果就好多了。 4.小伟伟的故事,我把这一环节提到学习残疾人特殊照顾及专用设施这一内容的前面,在体会残疾人不容易活动结束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学会关爱残疾,并付诸于行动中。 二、教学反思 根据研修计划,我上完了《帮帮残疾人》这一课,反思本课的教学和设计,有以下感悟: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教材从儿童生活和社会实际切入,注重儿童在真实生活中的感受,体验和领悟,主张结合具体生活实例,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以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课堂生活化,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和感受。回归生活是品德课程的核心理念。“生活即教育,生活即课堂”。教学中,我从儿童的生活出发,选择生活中的例子,设计生活化的活动。欣赏是一种以儿童的体验、感受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活动。所以在导入环节我将中国达人秀中无臂青年刘伟用脚弹钢琴的视频引进课堂,在这种具有导向性的情感氛围中激起学生对残疾人的敬佩之心。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操。所以在“模拟体验,感受不便”的教学中,展示一些残疾人生活不方便的图片让学生明白残疾人生活学习的难处,通过设计蒙眼写字,单手穿衣,手势对话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通过层层深入的体验,学生很自然的感受到了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体验往往是在实践中获得的,我在设计这一过程时,避免了传统的教育中的说教方式,巧妙地将教育孕育于实践活动中,这种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境下进入思品学习的方法,无疑会使本课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课的难点是:明白帮助残疾人最好的方式,是平等地对待他们,把他们当朋友,献出我们力所能及的爱。我利用教材中邻居小朋友帮助弱智儿童的故事,让学生交流讨论以达成目标,紧接着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图让学生知道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怎样去关心帮助身边的残疾人,在孩子心间种下爱心的种子。“爱心存单”是课后的延伸,要求孩子在家长的协助下联系一名残疾人,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一、教师适时改变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德育像春雨般进入孩子们的心田基础课程改革以来,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体现了课堂的民主和平等。在课堂教学中要研究两对关系:学与教、师与生。我认为学与教强调后面隐藏的是师与生的 关系,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要用教师的“爱“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的“爱”;要用教师的“情”激发学生的“情”;要用教师的“会”来发展学生的“会”;要用教师的“活”来引导学生的“活”。在教学《春季保健》一课时,教师及时改变角色,扮演身体不舒服的状态,并说“我上午突然流鼻血了。”或“我这几天嘴唇干燥起火。”等等。引发学生讨论:?“这是怎么回事我该注意些什么大家能给我点建议吗”由于角色的转变,不仅使师生自 然融合进行平等对话,还为生生对话搭建舞台。在师生、生生平等的对话中,调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在相互交流中使学生体悟到春季怎样保健怎样关心别人和照顾自己由此,在我们的 实际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变成一个“共同体”,把教室变成一个“学习场”,把课堂变成一个“情感园”,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有可能有态度的形成,有情感的交流,有习惯的养成,有道德的浸润。?? 二、关注综合实践活动,增强道德实践的实效性?? 在《开发新时代的学校课程——关于我国课程改革政策与策略的若干思考》中指出:所 谓综合实践活动是指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与经验,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的一种课 程形态,或者说它是以学生的生活与经验为核心组织起来的一种整合课程的形态。??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是我们要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事物就 必须亲身参与尝试、体验、亲自去做。因此,我在《品德与生活》课中经常结合学习内容, 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亲自参与的机会,开展“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帮助儿童获取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和经验、知识。如《平安回家》一课,进行“我是小交警”的角色扮演,让学生用手势指挥交通,并向大家介绍交通知识。在这一课中,由于我们的孩子在农村,不能看到交警指挥交通的场面,所以我就先演示车辆停止、车辆通行、左转弯的指挥动作,让每名学生学习指挥动作,人人争做“文明小交警”。这样学生的积极性

介绍家乡特产作文600字

介绍家乡特产作文600字 达州特产——灯影牛肉 北京的烤鸭、天津的大麻花,湖南的臭豆腐及云南的鲜花饼,可比不过我故乡大名鼎鼎的灯影牛肉。 灯影牛肉有百年传统,香遍天下。灯影,即皮影,是用灯光把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投射到幕布上。用“灯影”来称这种牛肉,足见其肉片之薄,薄到在灯光下可透出物象,如同皮影戏中的幕布。再加上是牛肉做成,所以才叫灯影牛肉。 灯影牛肉是一片一片的,薄如洁白的纸片,也薄如千疮百孔的纱,仿佛可以照出人影,灯光下还可以清晰地看见牛肉上的纹理,形状各异,有的牛肉像一条腾飞的龙,有的像一只黄黄的大公鸡,有的像一只调皮的兔子,还有的像我们中国的地图。灯影牛肉油润红亮,全身浸透着深黄色的油,我好想一口把那块灯影牛肉吃掉。牛肉片异常的发亮,薄的地方是橙黄色,厚的地方是深粽色;闻一闻灯影牛肉,麻

辣鲜香,芳香扑鼻,我觉得啊,设计灯影牛肉的麻辣味道真适合四川人,因为我们四川的人都喜欢吃麻麻辣辣的味道。难怪成为我们人人都拥护的美食。灯影牛肉有麻辣味和五香味,闻一闻灯影牛肉的味道,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终于轮到了品尝灯影牛肉的环节了,可以大饱口福了,我尝了尝灯影牛肉,嘴巴一嚼就立刻碎成小渣渣,发出“咔嚓”的脆脆的响声,细细品尝,油流入口中,先给麻辣开头,然后把灯影牛肉嚼入口中,吞下去,我感觉现在胸口中还有一点闷,大概是麻辣味太重了吧! 传说,1000多年前,唐朝监察御史,著名诗人元稹因得罪宦官被贬至达州任司马。一日元稹到一酒店饮酒,下酒菜中的牛肉片薄味香,入口成渣。他颇为叹赏,当即命名“灯影牛肉”。既是传说不一定可信,而据史料记载,达州灯影牛肉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一个刘姓生意人。他先将上好的牛肉切成又大又薄的片,然后用香料腌料,然后在火上烤干,最后用香油烹炸,如此,制作出的牛肉片,酥香可口,十分畅销,逐渐变成达州的一张美食名片。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家乡特产的调查和推广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家乡特产的调查和推广》 秦邮实验小学六(2)班 1.设计思路 本次主题活动是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通过讨论交流,确定关于家乡特产的研究课题。在活动实施过程中,通过合作调查、采访、访问、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展示与评价等探索活动,拉近学生与家乡特产的距离,促进学生真正了解家乡特产。增进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探究的探究心理,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2.活动总目标 (1)认知和技能: ①对家乡特产展开调查,进行研究,充分了解家乡特产。 ②通过活动,对实践活动的方法、步骤有进一步的体验和了解。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角度所确定的研究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各种途径处理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 ②通过小组合作调查、访问、汇报交流促进学生的协作探究精神、学习交流能力、相互欣赏的意识的生成以及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以小组研究的形式,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②通过实践研究,对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并在把活动成果推广的过程中感受实践的价值。 一、活动安排及实施

(一)活动主体:六二班全体学生 (二)活动时长:活动总长大约半月,其中课内4—5课时。 (三)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查阅有关资料(文字、图片与影像);制订各个阶段的指导方案与要点;制作课件;设计研究表格…… 2.学生准备:选题、分组、制定活动方案;准备实践活动所需要的相机、活动记录表;对特产作初步的了解;查阅采访、调查等具体操作方法;准备成果展示交流时需要的幻灯片…… 二:总结、交流阶段 1.活动时间:课内2课时。 2.阶段目标: (1)学生以各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在这个过程中要善倾听,会发现,能质疑,巧答辩,为后期的修改完善并推广研究成果奠定基础。 (2)通过展示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的社会责任心。 3.课堂呈现形式:成果展示课。 4.活动准备: (1)各展示小组根据各自的活动成果做好展示准备。 (2)课件。 (3)场地布置,座位排列。 5.活动过程: (1)教师小结前阶段小课题研究情况导入新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