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新生儿护理流程: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常规护理流程

特殊新生儿护理流程: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常规护理流程
特殊新生儿护理流程: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常规护理流程

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常规护理流程

(APN排班方式:A班)

8:30

1、PICC冲管

2、测BP,Bs ;

3、口、眼、脐、皮肤护理;

4、换尿裤(记尿量)、测肛温

5、称体重

6、更换无菌床单、鸟巢、毛巾

7、更换头位、体位1

.

2

.

3

.

4

. 5

.

6

.

PICC冲管:NS 2ml(q8h);

血压袖带用酒精擦拭后再

入暖箱;

血糖仪表面用酒精先擦拭

口护:2%苏打水清洗口腔,

鱼肝油涂唇保持湿润。

脐护:先3%双氧水,后75% 酒

精,保持局部干洁眼部:NS清

洁眼周分泌物,滴泰利必妥眼

药水皮肤:

9:00 喂奶

10:00清洁暖箱:尤其注意塑料门套及开门按钮的清洁,

更换暖箱、氧气湿化水,更换吸引瓶内消毒液

11: 00更换体位、头位及spo2探头粘贴部位; 记录肤温;喂奶7.

a温水毛巾清洁全身皮肤(Qd) b 更换肤温探头部位(Q8h)

更换spo2探头部位(Q2H

c皮肤压痕处外涂湿润烧伤膏床单、布类应灭菌后使用,提醒

主班打包送供应室灭菌,鸟巢

应舒适柔软。

更换头位、体位(Q2h):轮流

左右侧位,保持较好头型,防

止扁头。

喂奶时置患儿于半卧位,头偏

一侧。管饲时应先检查胃管插

入深度,回抽有无潴留,潴留

量超过前一次奶的50%时应报

告医生予减量喂养或停喂一

次,注意腹胀情况。喂奶后半

小时内注意有无返流。喂奶时

间遵医嘱适 1 当调整。

11.暖箱塑料门套每周一、四取

8

.

9

.

10

.

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常规护理流程

(APN排班方式:P班)

4

5

17:00 喂奶

19:00记出入水量日间小结,余液记录清楚,余

量不足24小时维持者,应询问医生是否加补液

或调整输液速度。

19:00更换体位、头位及spo2探头粘贴部位;

记录肤温;喂奶

21: 00更换体位、头位及spo2探头粘贴部位;

更换尿布;喂奶

2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3

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常规护理流程

(APN 排班方式:N 班)

36 C 者增

护理书写:

记录内容包括

1、

医嘱监测内容:(表格填写)心电及血氧饱和度监测Q1H,神志、瞳孔、BP、

BS等,出入水量(奶量、尿量、补液量、胃肠及其他引流液等)

护理观察内容:(表格填写)箱温Q2H,体温Q4H ,(无医嘱监测内容时,每

班应有一次以上的心率、呼吸测量,每日有1次BP测量)

(病情观察栏填写)精神反应、面色、呼吸节律、喂养情况、(吸吮、呕吐、腹胀等)、大、小便、皮肤问题(有无臀红、压痕、破损等)、各类管道(PICC、

胸引管等)、特殊治疗等。

护理措施及效果:

洗胃、灌肠、降温、保暖、光疗、特殊卧位如俯卧、去枕平卧等随时记录,

b管饲牛奶有潴留或部分管饲时及时记录。

C异常体温1小时候复测并记录

4

感染的预防措施:

5

接触患儿前“六步法”洗手至肘部,

布类高压灭菌后使用

暖箱外壳每日清洁擦拭,湿化水使用灭菌注射用水,每日更换。暖箱塑料袖套每周更换2次。暖箱每周终末消毒一次。

听诊器专用,每日清洁。每周消毒一次。

血糖仪外壳酒精擦拭,或“戴手套”后入暖箱血压计袖带专用,每日清洁,每周消

胃管3天更换

8、

输液系统每日更换(肝素帽前),PICC敷贴,肝素帽每周更换1~2次。

静脉配药注射器一用一换,严格无菌操作

10、集中操作,减少不必要的接触患儿。

6

新生儿脐炎的护理

新生儿脐炎的护理 新生儿脐炎是由于断脐时或出生后脐部处理不当,脐残端被细菌入侵、繁殖所引起的急性炎症,或是脐带创口未愈合受爽身粉等异物刺激引起脐部慢性炎症而形成肉芽肿。发生脐炎后如积极处理,一般均能治愈,但如延误治疗可造成感染扩散形成腹壁蜂窝织炎、皮下坏疽;向邻近腹膜蔓延可导致腹膜炎;沿未愈合的脐血管蔓延可引起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护理措施如下: 1?入院后在脐部护理及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脐部分泌物做培养和药敏试验,同时采集血培养标本。 2?脐部护理 (1)轻症局部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后,再用5%聚维酮碘液消毒,一天2次。 (2)重症在轻症处理基础上再辅以抗生素溶液局部湿敷,常用红霉素或头抱唑啉。若有波动感应及时切排。 (3)慢性肉芽肿可予电灼或硝酸银烧灼。 (4)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避免尿液污染脐部,沐浴后及时做脐部护理。 3?观察病情 (1)监测体温。 (2)观察脐部红肿、脓性分泌物好转与进展情况。 (3)如出现体温异常、少吃、少哭、少动等可能为败血症;腹胀、腹肌紧张、

腹部触痛可能为腹膜炎。 4?出院指导脐炎已治愈且脐残端已脱落、脐凹干燥则不必再处理。若出院后脐部残端未脱落或虽已脱落但脐部仍潮湿或仍有轻度红肿、渗液则应继续做好脐部护理。脐部护理前操作者洗净双手,用3%S氧化氢溶液清洗脐部,再涂以5嘛维酮碘溶液。如脐部有红肿、渗脓可再涂红霉素软膏或百多帮软膏或用浸有1%红霉素溶液棉球湿敷,最后覆盖无菌纱布,每天2?3次。脐部护理用的棉签、纱布必须无菌。要注意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洗澡时避免水浸湿脐部,洗澡完毕立即用双氧水、聚维酮碘溶液护理脐部。避免爽身粉进入未愈合的脐部。勤换尿布,尿布不能盖过脐部,以防尿液污染脐部。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操作流程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操作流程 (-)评估和观察要点 1.新生儿评估 (1)新生儿的精神状态。 (2)新生儿皮肤有无瘀斑、伤口、出血、感染等, (3)脐部有无红肿出血及异常分泌物。 2?环境评估:环境整洁,室温24°C?28°C。 (二)操作要点: 1.操作者准备:洗手,戴口罩,熟练掌握脐部护理的操作方法。 2?用物准备:治疗盘、弯盘、消毒棉签、75%酒精、消毒纱布、医用垃圾桶、必要时备外用药(如碘伏)。 3?新生儿准备:新生儿沐浴后擦干皮肤,取平卧位, 护士面向新生儿。

4.操作

(1)首先核对新生儿,沐浴后擦干洗澡后的新生儿的皮肤,并揭去护脐贴。 (2)观察脐带局部情况,如脐带断端是否有出血、渗液等。 (3)脐部情况正常时用消毒棉签蘸75%酒精消毒脐窝和脐根部,如果脐窝和脐根部有粘连时,从脐根部呈 螺旋动作擦拭,不可来回擦, 之后盖上消毒纱布,并将纱布固定好。如果脐部有渗出物,可以先涂0.2%碘酒消毒脐窝,然后再用75%酒精退碘,以免灼伤皮肤, 擦洗3?4次,不用包扎。如有出血应首先观察脐带结扎线是否提前脱落,应通知医生尽早诊治。 (4)操作完毕将新生儿包裹好,交给家属。 (5)整理用物,洗手并记录。 (三)效果评价: 1?新生儿无不适感觉,整个过程配合良好。 2?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注意与新生儿的

沟通和交流。 3.家属学会在家中进行脐部护理。 (四)健康教育 1.告知产妇和家属消毒方法,平时注意消毒。新生儿的脐带一般一周左右才能脱落,最快也要三天,在脱落之前,一定要每天进行消毒,一般情况下,每天要消毒2次。 2?要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新生儿每天都要洗澡,很多新生儿还要每天游泳,洗澡后,要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掉水分,然后消毒。平时给新生儿使用尿布或者纸尿裤时,也要注意,要在脐部以下的位置,而不要盖住脐部,否则可能会被新生儿的大小便污染脐部而 发生感染 3?遇到下列几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1)脐部的分泌物增多,有粘液或者有脓性分泌物出现,有时候可能还会伴有一些异味。

(完整版)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

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6-09-30T16:04:35.90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9期作者:隋美波 [导读] 我院于2012年共收治18例低出生体重儿,其中男10例女8例,早产儿11例,出生体重1200—2250g。 烟台市福山区妇幼保健院山东烟台 265500 【摘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孕期不足37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g,身长不足45cm,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的新生儿或孕期38—42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g的新生儿。由于低出生体重儿的身体各器官发育较差,生活能力低下,死亡率较高,所以要给予相应的特别护理以提高其存活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低出生体重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216-01 1临床资料 我院于2012年共收治18例低出生体重儿,其中男10例女8例,早产儿11例,出生体重1200—2250g,死亡2例,自动出院3例,成活出院13例。 2护理体会 2.1保暖 2.1.1设专室 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以防失水过多。 2.1.2暖箱保暖 箱温随体重决定。一般来说,体重越轻,胎龄越小,箱温越高。体重1501—2500g箱温30—32℃;体重1000—1500g箱温32—34℃;体重1000g以下箱温34—36℃。 2.1.3开放式辐射新生儿抢救台保暖 适用于气管插管随时进行抢救的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在35℃以下,重度硬肿症,体温不升的低出生体重儿等。可先调温到32℃,开始打开患儿外包被,辐射台的体重探头必须紧贴新生儿的腹部皮肤,使传感器上不能有布类等任何物品遮盖,否则会出现超温报警,这样患儿可直接大面积接受辐射保暖便于治疗[1]。 2.2呼吸管理 2.2.1针对呼吸暂停,可给予轻弹足底和抚摸脊背的良性刺激,有缺氧症状者,可采用低流量间断给氧,一旦症状改善立即停用,以防发生养病并发症。 2.2.2易患吸入性肺炎或反流引起窒息者,应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取侧卧,头偏向一侧,适当垫高肩部,严密观察,以防呕吐物抢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2.3合理喂养 低体重儿的基础代谢率高,热量需要的多,早期喂养可预防低血糖。喂养方法有以下几种: 2.3.1母乳喂养 有觅食反应,吸吮能力强的婴儿可让其直接吸食母乳。护理人员帮助母亲取坐位或侧卧位,婴儿面向母亲,并且身体呈一条直线,在婴儿张开嘴的瞬间,把乳头塞入婴儿的嘴中,吸入大部分乳晕,进行有效的吸吮,按需哺乳,时间不定。 2.3.2鼻饲管或滴管喂养 一般情况差,没有吸吮能力的低体重儿可上鼻饲管喂养;吸吮能力较差,可用滴管喂养,把母亲的乳汁挤到小杯内,用滴管吸入后一滴一滴缓慢滴入低体重儿口内,儿头稍抬高,偏向一侧,防止将奶吸入气管。出生体重<1000g,婴儿每小时喂1次,出生体重1000—1500g,婴儿每1.5小时喂1次,体重1501—2500g婴儿每2小时喂1次,稳定在每天增长20—30g为宜,对24h摄入热量、水分及大小便做好详细记录,以便分析调整。 2.4预防出血 低体重儿维生素K储备不足,血中凝血酶原不足,已引起出血,所以低体重儿出生后立即注射维生素K15mg,每日1次,连用3天。 2.5预防感染及合并症 因低出生体重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差,极易发生感染,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十分重要。低出生体重儿室内一切用物需与普通新生儿分开,如体重低于1000g所用物如布类,需高压消毒。操作前护士泡手并换隔离服入室。护理人员要定期做鼻咽液培养,感染及带菌者应调离岗位。 2.6病情观察 低出生体重儿病情变化快,患儿的生命体征、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哭声、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的温度及大小便情况。注意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和程度,及时报告医生。在输液过程中,使用推注式输液泵,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定时观察并记录,防止医源性高血糖、低血糖的发生[2]。 2.7低出生体重儿出箱条件 待体重增至2500g以上,室温维持在24℃时,于不加热的暖箱中,亦能维持体温正常,并吃奶良好,体重维持上升者可出箱。但出箱后仍应密切注意体温、体重、吃奶等情况。 3小结 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稍有不慎即可导致喂养失败,甚至导致患儿死亡,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的精神,要有耐心、细心、爱心、关心,通过护理人员从喂养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注重喂养期间病情观察异常情况的处理以及

极低体重儿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极低体重儿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极低体重儿并发症护理 极低体重儿是指胎儿出生1h体重在1500g以下,胎龄<32周的活产新生儿。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完善及生理功能未成熟,出生后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及抗病能力均比足月儿差、且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出现并发症及死亡的机率越高,所以临床上应认真仔细地观察有无并发症,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 临床观察 1.1 呼吸窘迫综合征又名肺透明膜病,主要发生在早产儿,刚出生时哭声可正常,6~12h内出现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伴呻吟,呼吸不规则,间有呼吸暂停。面色因缺氧变得灰白或青灰。 1.2 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超过20s,或虽然不到20s,但伴有心率减慢(<100次/min),并出现发绀、苍白、肌张力下降等。呼吸暂停是早产儿常见症状之一,发生率约为20%~30%,极低体重儿可达50%[1]。如不及时处理,长时间缺氧可引起脑损伤。呼吸暂停反复发作可导致脑缺氧损害,引起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致痉挛性瘫痪,脑干神经元受损致耳聋[2],故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应密切

监护,一旦发生呼吸暂停应立即处理。 1.3 早产儿硬肿症多发生在冬春冷季节,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临床表现为拒乳、反应差、哭声弱、心率减慢、尿少、体温不升、肢体发凉、皮肤硬肿、颜色暗红、按之如橡皮样。 1.4 高胆红素血症因为早产儿血脑屏障通透性高,血清白蛋白含量低,以及缺氧、酸中毒等因素,极易并发高胆红素血症。表现为巩膜、黏膜及全身皮肤黄染,重者出现胆红素脑病,表现为嗜睡、反应差、原始反射减弱,继之出现高热、四肢强直、脑性尖叫、原始反射消失等,查黄疸指数256μmol/L。 1.5 颅内出血由于早产儿胚胎生发层基质有丰富的血管,在解剖上尚未发育成熟,并缺乏支架,当缺氧、静脉压升高时,易引起出血,加之肝内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合成少等原因。多在生后72h内发生。临床分3型:(1)急剧恶化型:表现为急剧加重,出现紫绀、呼吸暂停、皮肤花纹、苍白,伴有嗜睡、惊厥、肌张力增高或低下、前囟门饱满、脑性尖叫等。(2)间断恶化型:表现为起病缓慢,反复间断出现呼吸暂停、呼吸困难、不自主动作增多、痉挛、轻度抽搐、凝视、咂嘴动作等。(3)无症状型:临床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隐匿,凡是早产儿出现异常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或突然出现不能解释的早产儿一般状况的恶化,应立即进行头颅影响学检查以助判断。 1.6 感染由于早产儿免疫系统功能不完善,从母体中获得的抗体少,所以机体抵抗力差,易发生感染。临床缺乏典型表现,有时仅表现为面色苍白、发紫或苍灰色、呼吸急促或暂停、发热或体温不升、

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20210118145140)

41 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结果研究 张娟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lowbirthweightinfant,VLBWI) 是指出生体重在 1000-1499g的早产儿。由于各脏器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颅内出血、黄疸、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硬肿症等。随着医疗监护技术的不断发展,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不断提高。而据国外文献报道,在发达国家存活率已达90%-95%,但10%一15%存活的极低体重儿可发生脑瘫、智力障碍、视听觉障碍等后遗症。专业的健康照护者面临的挑战从保证早产儿的存活,发展到对他们的发育过程和预后的最优化。 一、临床资料 我科NICI于2011年8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共收治41例超低出生和VLBWJ 其中超低出生体重儿6例、VLBWI3例。41例VLBW中30例为我院出生,11例外院转入;男性21例、女性20例;农村15例、城市26例 ;体重均在1500g 以下,最低体重为685g,最高体1430g,685-950g6 例,1000?1200g12例,1201 ?1300g15例,1301?1400g5例,1401?1499g3例;平均体重为1333 g,出院平均体重为1618g, 增加% 胎龄在28+2周-35+6周,平均胎龄为32.周,28W?30W例, 30+1?32W例, 32+1?36W例;初生Apgar评分3-10分,其中10例为3-8分,其余27例8-10分;4 例6-8分。治愈、好转出院26例,放弃治疗8例,死亡7例(均为超低出生体重儿) ;治愈好转率%,死亡率%,放弃治疗率%。 二、护理措施 新生儿科医生进产房 分娩时由一名新生儿科医师负责新生儿监护,做好窒息复苏准备。NICU准备暖箱,箱温预设35C,湿度80%胎儿娩出后,经产房处理后即由内通道送入NICU, 置于预热暖箱予24小时监护。 维持体温稳定 VLBWI 体表面积相对大,散热快,皮肤薄,蒸发散热多,棕色脂肪少,产张娟主任护师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低,对环境温度的要求较高。

极低体重儿护理常规

极低体重儿护理常规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体温综合性护理干预 现代医学中将出生时体重小于1500的早产儿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其初期容易出现低体温症状,这也是造成婴儿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1-2]。因此探索预防极低体重儿发生低体温的有效措施,提高极低体重儿的救治率,具有重要意义。我院产科为预防极低体重儿出生后发生低体温,自2011年12月以来在产房内综合应用临床护理干预措施,使极低体重儿的低体温发生率有明显下降,现将做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出生的58例极低体重儿为干预组,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出生的51例极低体重儿作为对照组。干预组:男婴31例(占53.45%),女婴27例(占46.55%),平均孕周(3 2.1±1.8)周,体重(1 237±182.7)g,Apgar 评分1 min (8.5±1.9) 分,5 min (9.4±1.1) 分,其中阴道分娩30例(占51.72%),剖宫产28 例(占48.28%)。对照组:男婴28例(占54.9%),女婴23例(占45.1%),平均孕周(32.2±1.7)周,体重(1 225±178.2)g,Apgar 评分1 min (8.6±1.7)分,5 min (9.5 ±1.2)分,阴道分娩26例(占50.98%),剖宫产

25例(占49.02%)。两组早产儿在性别、孕周、体重、评分、分娩方式及发生早产的原因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在出生后采取常规的保暖措施,即环境温度按产房要求达到22~24 ℃,出生后立即置辐射床,设辐射床温度34 ℃,立即擦干身上的羊水和血液,处理完毕立即使用包被包裹法送往新生儿室。 1.2.2 干预组 1.2.2.1 分娩前的准备:提高产房的温度至26~28 ℃,由于极低体重儿出生时暴露于室温状态下,室温应达到晨间护理时早产儿室的温度[3]。目前医院的供暖系统基本为中央空调,环境温度较难控制。为此,我院产房内另独立安装了分体式的空调,有利于控制产房内的温度。提高辐射床温度设置在36.8~37 ℃[4]。早产儿所使用的物品均提早置于辐射床上预热,包括婴儿被、婴儿帽、无菌布料、复苏器械等,避免接触使用尚未预热的物品而带走其身上的热量。 1.2.2.2 减少在室温下的暴露时间:对于体重较低的早产儿,一位助产士协助娩出胎儿后,另一位助产士给予配合,立即使用已预热

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

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4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结果研究 张娟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lowbirthweightinfant,VLBWI)是指出生体重在1000-1499g的早产儿。由于各脏器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颅内出血、黄疸、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硬肿症等。随着医疗监护技术的不断发展,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不断提高。而据国外文献报道,在发达国家存活率已达90%-95%,但10%一15%存活的极低体重儿可发生脑瘫、智力障碍、视听觉障碍等后遗症。专业的健康照护者面临的挑战从保证早产儿的存活,发展到对他们的发育过程和预后的最优化。 一、临床资料 我科NICU于2011年8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共收治41例超低出生和VLBWI,其中超低出生体重儿6例、VLBWI35例。41例VLBWI中30例为我院出生,11例外院转入;男性21例、女性20例;农村15例、城市26例;体重均在1500g以下,最低体重为685g,最高体1430g,685-950g6例,1000~1200g12例,1201~1300g15例,1301~1400g5例,1401~1499g3例;平均体重为1333 g,出院平均体重为1618g,增加21.38%。胎龄在28+2周-35+6周,平均胎龄为32.周,28W~30W3例,30+1~32W6例,32+1~36W2例;初生Apgar评分3-10分,其中10例为3-8分,其余27例8-10分;4例6-8分。治愈、好转出院26例,放弃治疗8例,死亡7例(均为超低出生体重儿);治愈好转率63.41%,死亡率17.01%,放弃治疗率19.51%。 二、护理措施 3.1新生儿科医生进产房 分娩时由一名新生儿科医师负责新生儿监护,做好窒息复苏准备。NICU准备暖箱,箱温预设35℃,湿度80%。胎儿娩出后,经产房处理后即由内通道送入NICU,置于预热暖箱予24小时监护。 3.2维持体温稳定 VLBWI体表面积相对大,散热快,皮肤薄,蒸发散热多,棕色脂肪少,产热张娟主任护师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在婴儿和儿童期是生长迟缓、感染性疾病和发育落后的高风险人群,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出院后科学的营养管理不仅关系到早产儿的体格生长,而且影响神经系统发育,与成年期慢性疾病相关。 基本概念 1早产儿校正年龄 早产儿体格生长的评价应根据校正年龄,即以胎龄40周(预产期)为起点计算校正后的生理年龄,计算方法为:校正月龄=实际月龄-早产周数,早产周数=足月胎龄(40W)-出生胎龄。 举例如下:某胎龄32周早产儿,如果实际年龄为生后3月龄;早产周数=足月胎龄-出生胎龄,即:40周-32周=8周(2个月);校正月龄=实际月龄-早产周数,即:3个月(12周)-2个月(8周) =1个月(4周)。该早产儿校正月龄为1个月,评价该3月龄的早产儿时应与1月龄正常婴儿的生长标准来进行比较。 一般情况下,评价早产儿生长时应校正年龄至2岁,小于28周早产儿可校正至3岁。 2早产儿追赶生长

一般认为充分发挥早产儿个体的生长潜力,各项体格发育指标都匀称增长,包括体重、身长和头围,适于胎龄早产儿达到校正月(年)龄的第25百分位(P25)~P50、小于胎龄早产儿>P10应视为追赶生长比较满意。早产儿追赶生长的最佳时期是生后第1年,尤其是前6个月。第1年是早产儿脑发育的关键期,追赶生长直接关系到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如出院后喂养得当、有充足均衡的营养摄入、无严重疾病因素影响,大多数适于胎龄的早产儿能在1~2年内追赶上同年龄的婴幼儿。 3早产儿出院时营养风险程度的分类(略)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方案(图1) 图1 早产儿出院后喂养指导流程图

新生儿脐部护理严重性及注意事项

新生儿脐部护理 新生儿脐部护理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重要性 肚脐,中医学称之为“神阙(shén quē)”。当胎儿还在妈妈肚子里时,由脐带吸取母亲身上的氧气和含有养分的血液。当新生儿呱呱荣誉称号地时,医生会剪开连着母亲和胎儿的脐带,待脐带伤口所结的痂掉了,就会留下痕迹,这痕迹就是肚脐了。 正常的肚脐含有二条脐动脉、一条脐静脉,胚胎期和脐肾动静脉、脐门静脉、脐膀胱动静脉等形成脐肠管丛,作为母体胎儿间的联络网。当胎儿出生之后,这些动静脉即渐行退化萎缩成细小韧带,一般在出生二十天以后,脐带不再和体内各器官相通。 (来源:39育儿频道) 新生儿时期,脐带残端一般在小儿出生的3-7天之间脱落。脐部是细菌侵入的主要门户,如护理不当,细菌繁殖会造成脐部化脓,甚至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在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之前,注意不要沾湿和污染。 (来源:亲贝网) 第一阶段:脐带未脱落之前 脐带被切断后便形成了创面,这是细菌侵入新生儿体内的一个重要门户,轻者可造成脐炎,重者往往导致败血症和死亡,所以脐带的消毒护理十分重要:在脐带未脱落以前,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特别是尿布不要盖到脐部,以免排尿后湿到脐部创面。要经常检查包扎的纱布外面有无渗血,如果出现渗血,则需要重新结扎止血,若无渗血,只要每天用75%的酒精棉签或碘伏轻拭脐带根部,即可等待其自然脱落。 注意事项:不要长时间用75%的酒精消毒,因为同种消毒液长时间的运用可能会造成菌体对此的耐抗性,因而减低甚至失去灭菌的效果导致不必要的错误;同时,酒精有较强的刺激性;因此建议新生儿脐部护理使用碘伏处理。推荐产品:安蒂-—次性使用载液擦拭器。 第二阶段:脐带脱落之后 脐带脱落后脐窝内常常会有少量渗出液,此时可用碘伏棉签卷清脐窝,然后盖上消毒纱布。以前曾经有人主张局部涂1%的甲紫(紫药水),因甲紫有杀菌、收敛作用,但由于甲紫的穿透力弱,有时表皮已有痂皮形成而底下却窝芷着脓肿,故现在多数主张采用蘸了碘伏的棉签消毒。 但切忌往脐部撒“消炎药粉”,以防引起感染。如果脐窝有脓性分泌,其周围皮肤有红、肿、热、且小儿出现厌食、呕吐、发热或体温不升(肛表温度低于35摄氏度),提示有脐炎,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经过医生的检查,健康状况良好的宝贝就可以很快的送到妈妈的身边了。在正常情况下,

袋鼠式护理可作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常规护理

袋鼠式护理可作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常规护理【摘要】目的研究袋鼠式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育和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筛选出生时体重0.05),且母乳喂养比例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经意向性治疗分析后,两组患儿的各测量值之间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在稳定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中与常规护理同样有效,且不会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袋鼠式护理;极低出生体重儿;保温箱护理;日增体重 近20年的实验和研究显示袋鼠式护理(kangaroo mother care,kmc)可能是稳定型低出生体重儿,或是替代保温箱护理的一个选择[1]。尽管kmc有一定的优势,但它仍未被广泛应用于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且无足够的数据证实kmc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的生长参数、袋鼠式护理的可接受性和长期预后的影响。有报道指出与标准保温箱护理相比,kmc可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增加,缩短住院时间及提高婴儿母乳喂养率[2]。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在过渡监护病房中使用kmc稳定极低出生体重儿是否是一种有效的替代传统护理的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所选患者均来自漯河市中心医院儿科重症 监护室,告知患者监护人书面知情同意书。筛选标准: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0.05),且母乳喂养比例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

研究期间,kmc组出现2例败血症和1例低体温患儿,cmc组出现2例败血症,2例呼吸暂停和1例低血糖患儿,终止当前护理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治疗。经意向性治疗分析后,两组患儿的各测量值之间仍无明显差异(p>0.05)。未发现死亡病例。 3讨论 目前,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逐渐认识到kmc的重要性,实施kmc对母婴产生有利影响,可促进患儿生长发育,降低发病率。我国活产婴儿中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常会伴随不同程度的器官发育不成熟、机体功能较差、营养储备不足等,早期专业的护理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远期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2]。 从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袋鼠式护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稳定型vlbw患儿的方法,可替代传统保温箱护理;kmc组婴幼儿的生长参数、母乳喂养率和发病率与其他护理结果相似。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似[2-3]。有研究对kmc在vlbw患儿中的作用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kmc组平均增重1-3g/d,高于传统保温箱护理[3]。我们研究也显示kmc组日增体重略高于cmc组,但无明显差异。这可能是由于kmc在短期内对vlbw患儿的生长参数影响较小。有研究发现,当母乳喂养率较低时,kmc可影响母乳喂养率[3]。kmc护理模式中强调母婴共室及母婴皮肤-皮肤接触,为母乳喂养提供了便利,有效促进母乳使用率。本研究中,cmc组由于采取了间隔定时给予患儿母乳,结果其母乳喂养率与kmc组相似。

新生儿脐部护理严重性及注意事项

新生儿脐部护理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重要性 肚脐,中医学称之为“神阙(shén quē)”。当胎儿还在妈妈肚子里时,由脐带吸取母亲身上的氧气和含有养分的血液。当新生儿呱呱荣誉称号地时,医生会剪开连着母亲和胎儿的脐带,待脐带伤口所结的痂掉了,就会留下痕迹,这痕迹就是肚脐了。 正常的肚脐含有二条脐动脉、一条脐静脉,胚胎期和脐肾动静脉、脐门静脉、脐膀胱动静脉等形成脐肠管丛,作为母体胎儿间的联络网。当胎儿出生之后,这些动静脉即渐行退化萎缩成细小韧带,一般在出生二十天以后,脐带不再和体内各器官相通。 (来源:39育儿频道) 新生儿时期,脐带残端一般在小儿出生的3-7天之间脱落。脐部是细菌侵入的主要门户,如护理不当,细菌繁殖会造成脐部化脓,甚至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在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之前,注意不要沾湿和污染。 (来源:亲贝网) 第一阶段:脐带未脱落之前 脐带被切断后便形成了创面,这是细菌侵入新生儿体内的一个重要门户,轻者可造成脐炎,重者往往导致败血症和死亡,所以脐带的消毒护理十分重要:在脐带未脱落以前,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特别是尿布不要盖到脐部,以免排尿后湿到脐部创面。要经常检查包扎的纱布外面有无渗血,如果出现渗血,则需要重新结扎止血,若无渗血,只要每天用75%的酒精棉签或碘伏轻拭脐带根部,即可等待其自然脱落。 注意事项:不要长时间用75%的酒精消毒,因为同种消毒液长时间的运用可能会造成菌体对此的耐抗性,因而减低甚至失去灭菌的效果导致不必要的错误;同时,酒精有较强的刺激性;因此建议新生儿脐部护理使用碘伏处理。推荐产品:安蒂-—次性使用载液擦拭器。 第二阶段:脐带脱落之后 脐带脱落后脐窝内常常会有少量渗出液,此时可用碘伏棉签卷清脐窝,然后盖上消毒纱布。以前曾经有人主张局部涂1%的甲紫(紫药水),因甲紫有杀菌、收敛作用,但由于甲紫的穿透力弱,有时表皮已有痂皮形成而底下却窝芷着脓肿,故现在多数主张采用蘸了碘伏的棉签消毒。 但切忌往脐部撒“消炎药粉”,以防引起感染。如果脐窝有脓性分泌,其周围皮肤有红、肿、热、且小儿出现厌食、呕吐、发热或体温不升(肛表温度低于35摄氏度),提示有脐炎,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经过医生的检查,健康状况良好的宝贝就可以很快的送到妈妈的身边了。在正常情况下,

新生儿脐带护理及注意事项

新生儿脐带护理及注意事项第一阶段:脐带未脱落之前 脐带被切断后便形成了创面,这是细菌侵入新生儿体内的一个重要门户,轻者可造成脐炎,重者往往导致败血症和死亡,所以脐带的消毒护理十分重要:在脐带未脱落以前,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特别是尿布不要盖到脐部,以免排尿后湿到脐部创面。要经常检查包扎的纱布外面有无渗血,如果出现渗血,则需要重新结扎止血,若无渗血,只要每天用75%的酒精棉签轻拭脐带根部,即可等待其自然脱落。 第二阶段:脐带脱落之后 脐带脱落后脐窝内常常会有少量渗出液,此时可用75%酒精棉签卷清脐窝,然后盖上消毒纱布。以前曾经有人主张局部涂1%的甲紫(紫药水),因甲紫有杀菌、收敛作用,但由于甲紫的穿透力弱,有时表皮已有痂皮形成而底下却窝芷着脓肿,故现在多数主张采用蘸了75%酒精的棉签消毒。 但切忌往脐部撒“消炎药粉”,以防引起感染。如果脐窝有脓性分泌,其周围皮肤有红、肿、热、且小儿出现厌食、呕吐、发热或体温不升(肛表温度低于35摄氏度),提示有脐炎,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经过医生的检查,健康状况良好的宝贝就可以很快的送到妈妈的身边了。在正常情况下,脐带在出生后3~7天脱落。但在脐带脱落前,脐部易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脐带结扎后留有脐血管断口,如果脐部感染,细菌及其毒素进入脐血管的断口处并进入血循环,就会引起菌血症。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菌血症会很快发展为败血症甚至脓毒血症。因此,脐带断端的护理是很重要的。医护人员会很细心的进行消毒等措施,并且会细致的教会宝宝的家人如何护理好脐带。当回家了以后,父母就可以正确的护理照顾,直至脐带干燥脱落为止。 (1)每天清洁小肚脐 刚出生的小宝宝,脐窝里经常有分泌物,分泌物干燥后,会使脐窝和脐带的根部发生粘连,不容易清洁,脐窝里可能会出现脓液。所以,要彻底清洁小脐窝。方法是:每天用棉签 蘸上75%的酒精,一只手轻轻提起脐带的结扎线,另一 只手用酒精棉签仔细在脐窝和脐带根部细细擦拭,使脐 带不再与脐窝粘连。随后,再用新的酒精棉签从脐窝中 心向外转圈擦拭。清洁后别忘记把提过的结扎线也用酒 精消消毒。 (2)保持肚脐干爽 宝宝的脐带脱落前或刚脱落脐窝还没干燥时,一定 要保证脐带和脐窝的干燥,因为即将脱落的脐带是一种 坏死组织,很容易感染上细菌。所以,脐带一旦被水或 被尿液浸湿,要马上应用干棉球或干净柔软的纱布擦干, 然后用酒精棉签消毒。脐带脱落之前,不能让宝宝泡在 浴盆里洗澡。可以先洗上半身,擦干后再洗下半身。 (3)不要让纸尿裤或衣服摩擦脐带残端 脐带未脱或刚脱落时,要避免衣服和纸尿裤对宝宝 脐部的刺激。可以将尿布前面的上端往下翻一些,以减 少纸尿裤对脐带残端的摩擦。 (4)如果脐带不脱落 一般情况下,宝宝的脐带会慢慢变黑、变硬,1~2 周脱落。如果宝宝的脐带2周后仍未脱落,要仔细观察 脐带的情况,只要没有感染迹象,如没有红肿或化脓, 没有大量液体从脐窝中渗出,就不用担心。另外,可以 用酒精给宝宝擦拭脐窝,使脐带残端保持干燥,加速脐 带残端脱落和肚脐愈合。 (5)如果脐带有分泌物 愈合中的脐带残端经常会渗出清亮的或淡黄色黏稠 的液体。这是愈合中的脐带残端渗出的液体,属于正常 现象。脐带自然脱落后,脐窝会有些潮湿,并有少许米 汤样液体渗出,这是由于脐带脱落的表面还没有完全长 好,肉芽组织里的液体渗出所致,用75%的酒精轻轻擦 干净即可。一般一天1~2次即可,2~3天后脐窝就会 干燥。用干纱布轻轻擦拭脐带残端,也能加速肚脐的愈 合。如果肚脐的渗出液像脓液或有恶臭味,说明脐部可能出现了 感染,要带宝宝去医院。 (6)如果脐带发红 脐带残端一经脱落,肚脐就形成了。在脐带残端脱落的过程 中,肚脐周围常常会出现轻微的发红,这是脐带残端脱落过程中 的正常现象,不用担心。但是,如果肚脐和周围皮肤变得很红, 而且用手摸起来感觉皮肤发热,那很可能是肚脐出现了感染,要 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 父母在护理新生儿脐部时需要特别注意脐疝,它是儿童常见病。 有些小宝宝,尤其是未足月的早产儿,脐带脱落后在肚脐处 会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园形肿块,这就是“脐疝”。它小如黄豆大小, 大的可像核桃,当小儿平卧,安静时,肿块消失,而在直立,哭 闹、咳嗽、排便时肿块又突出。用手指压迫突出部,肿块很容易 回复到腹腔内,有时还可以听到“咕噜噜”的声音,如果把手指伸 入脐孔,可以很清楚地摸到脐疝的边缘。 1、发生脐疝的原因: 婴儿脐带脱落后,脐孔两边的腹直肌尚未合拢,一旦腹腔内 压力增高,腹膜便向外突出而造成疝。脐疝的内容物是肠管的一 部分。 2、帮助脐疝自然愈合的措施: 随着年龄的增长,疝环口也会逐渐缩小,一般在2岁以内 部可自然闭合,因此只要没有腹痛,呕吐(肠子被环口夹住)或 局部感染,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如果脐疝较大,为了加快其愈合,可取一条宽约4~5厘米 的松紧带,在其中心处用布固定半只乒乓球,球的凸面对准脐孔, 使肠子不再突出,松紧带两头用可调节长短的扣子固定,压力应 保持在既能保证肠子不再突出,而又不影响呼吸和吃奶为准,使 用后每2~3小时检查一次,以防止皮肤擦伤。 值得注意的是,曾有人主张用钱币压迫或绷带扎紧,实际上 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婴儿的腹部呈圆形,绷带过紧会造成局部皮 肤坏死,所以还是应该用乒乓球压迫,这样既安全效果又好。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低体重儿的护理

低体重儿的护理 概述:出生体重低于2500g新生儿称为低体重儿,其生活能力比正常儿低,只要精心护理,喂养合理照样能按生长发育规律成长。 原因: 1.母孕期营养不良 2.妊娠合并产科、内科疾病,造成胎儿宫内慢性缺氧,发育迟缓 3.胎盘、脐带异常 4.胎儿发育缺陷 5.宫内感染 6.多胎妊娠 分类: 1.低体重儿:出生体重低于2500g,包括早产儿、足月儿、过期小于胎龄儿、多胎儿。 2.极低体重儿:出生体重低于1500g。 3.超低体重儿:出生体重低于1000g。 主要表现出生体重低于2500g。 检查所见: 胎盘小、有钙化灶、脐带细或扭曲,婴儿体重低于同胎龄10%,有小样儿特征,皮下脂肪少。 处理原则: 1.保暖:居室温度保持24°C~26°C,体温维持36.5°C~37.5°C 之间(肛温)。

2.喂养 (1)每次喂奶量宜少,间隔时间短,每2小时喂一次 (2)随体重增加至2500g以上,喂养间隔时间逐渐延长至3小时(3)若吸吮力差,母乳置奶瓶喂养,若母乳不足或无,建议早产配方奶喂养(热卡高易长磅),最好用到胎龄+日龄达44周,再换足月儿奶粉,若体重长磅理想,胎龄+日龄达37周换足月儿奶粉 3.观察黄疸:应对措施(详见新生儿黄疸章节) 4.乳母增加钙摄入量(牛奶、钙剂),婴儿出生后两周补充维生素AD,每日一次补充维生素D800IU,服用3个月后改为400IU/ 日,至2岁(视婴儿具体情况而定),补钙50-100mg/日 5.沐浴、抚触和SPA: 根据婴儿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擦身或沐浴(不一定每天安排), 胎龄+日龄达37周且体重增加至2500g可抚触和SPA 6.预防感染 (1)避免与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病人接触 (2)新生儿期避免探访,护理婴儿前应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3)新生儿有异常情况及时医院就诊 7.遵医嘱定期医院随访,按时预防接种

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护理常规 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早产的原因,胎龄,体重。 2、评估患儿体温、呼吸、皮肤颜色。 3、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面色,血氧饱和度变化。 4、评估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护理措施 1、保持室温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 2、保持中性温度:使用远红外抢救床或暖箱,根据具体情况调节温度并每准确记录。 3、出暖箱者予戴帽以降低耗氧量和散热量。 4、操作集中进行以避免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波动。 5、每日脱去衣服同一时间同一秤测量体重,并正确记录出入量 6、遵医嘱予以静脉输液、全胃肠外营养疗法、鼻饲;每小时评估1次静脉注射部位,如发生外渗等情况及时处理。 7、遵医嘱予以经口进食(母乳最佳,不能母乳喂养者早产儿配方奶),不耐受或吸吮能力差者予以鼻饲,少量多餐。 8、将早产儿与可能患感染性疾病的患儿分开;专人护理,接触患儿前后均应严格洗手,必要时带手套操作,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护理。 9、遵医嘱予以心电监护,正确设置报警范围,严密监测HR、R、氧饱和度;呼吸暂停者给予托背、弹足底、吸氧处理,必要时予以呼吸机维持。 10、严密观察呼吸状态,频率、深度、鼻翼煽动、呻吟、三凹症等,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处理;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或在血气监测下指导用氧,禁忌过高的氧浓度,预防氧疗并发症。 11、每3小时更换尿布时评估皮肤及粘膜情况,有变化时告知医生并处理;根据要求及患儿耐受情况(除非禁忌),每2小时变化1次体位。 12、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观察评估静脉注射部位,防止外渗,及时处理;氧饱和度探头至少每2小时更换位置防止压疮。健康指导 1、听取父母诉说,提供有关信息,用通俗的言语解释病情。 2、讲解并示范婴儿的护理技术;告知父母有如下异常应及时就医:体重减轻或不增加、喂食困难、发热、呼吸困难、昏睡、肌肉抽动、颤抖。 3、保持房间空气新鲜,每日通风1~2次。 4、帮助父母拟订家庭护理计划,解释保证婴儿护理良好的必要性,并告知新生儿门诊的复诊预约时间。 5、早教,定期检查眼底、智力、生长发育,做好新生儿筛查,不适随诊;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新生儿脐部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新生儿脐部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项目新生儿脐部护理操作流程分 值 扣分标 准 操作前准备 1.准备用物:治疗车、治疗盘、治疗卡、无菌换药包一 套(内放0.5%碘伏棉球3-5个、无菌镊子两把、弯盘一个)洗手液、垃 圾桶、一次性塑料手套一付。 2.①着装整洁。自我介绍②洗手,戴口罩。 3.检查用物: 10 分 1.8分(用 物少一件扣1 分) 2.1分 3.1分 评估 与交流 1.患者评估:①请问,您是**的妈妈吗?您好,我是护士××, 现在由我为你的宝宝进行脐部护理②以保持宝宝脐部清洁,避免感染 ③请让我看看孩子的脐部好吗? 2.报告评估:①评估完毕,室内温湿度适宜,新生儿无哭闹, 未睡眠,②脐部无红肿、渗血、渗液,无异常气味,结扎线未脱落。 现在开始操作。 15 分 1.①② ③各3分 2.①②各3 分 操作流程和交流 1.备齐用物至床旁,核对①床头卡②床号③姓名。 2. 交流与沟通:(**您好,现在我就为你的宝宝进行脐部护理, 以预防新生儿脐炎的发生,请配合我好吗?) 3.暴露新生儿脐部(注意保暖) 4.①将换药包打开,避免污染②左手戴塑料手套右手取 镊子夹取0.5%碘伏棉球③左手轻轻上提结扎线暴露脐带根 部④棉球环形消毒脐轮及脐带残端⑤顺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 直至干净(每个棉球限用一次、用后放入弯盘内,避免污染.动作轻柔)。 5.①如果结痂未脱落,要注意痂下有无分泌物②有分泌 物消毒棉球要深入硬痂下面擦拭干净③如果结痂已掉消毒要 深入脐窝由内向外呈螺旋状擦拭④擦拭完毕,脱手套⑤将污 染物品放置治疗车下层⑥发现异常,通知医师,遵医嘱进一 步给予处理。 6. ①一般情况脐部不宜包裹,保持干燥使其易于脱落② 新生儿用包被包好。 7.同时指导并教会产妇及家属脐带护理的方法。 8.再次核对婴儿。 9.操作后交流(**的妈妈您好,这项操作已经完成了,谢谢您 的配合,在您为新生儿儿更换衣被、尿布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牵拉脐 带,为预防尿液刺激,尿布不能超过脐部。如果你发现新生儿儿脐部 有红肿,脓性分泌物,异常气味请及时通知我们,我把呼叫器放在你 枕边,有事你按铃,我也会随时过来看您的宝宝的。) 10.①整理用物②洗手。推车出病室③记录。 65 分 1.①②③ 2. 3. 4.①②③④ ⑤ 5.①②③④ ⑤⑥ 6.①② 7. 8. 9. 10.①②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