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有效咳嗽、咳痰及叩背

指导有效咳嗽、咳痰及叩背
指导有效咳嗽、咳痰及叩背

姓名:分数:

翻身叩背的方法

翻身(单人法) 目的: 避免病人同一部位受压 第一步:护理者一手托住病人肩部,另一手托住其臀部,将其上半身先移向近侧床边。 第二步:护理者一手托住病人腰部,另一手托住其臀部,将其下半身先移向近侧床边。 第三步:将病人双手交叉放于胸腹部,两腿屈曲,护理者用双手分别托住病人近侧的肩部与臀部,使病人背向护理者站立侧 第四步:将病人肢体摆放舒适后,在其背部及两膝间各置一软垫。 翻身(左侧卧,双人法) 1.准备:取翻身用枕头置床尾,俩人分别站在左右床边检查各导线、导管位置, 移尿管于左侧 2.俩人同时平抬移动患者头胸部至右侧 3.同样移动臀及下肢至右侧 4.头枕薄冰或冰枕 5.患者右上肢置胸前,右下肢屈曲位 6.左侧护士一手扶患者右肩部,一手轻压患者右膝部,右侧护士一手推患者左肩 胛,一手推患者臀部,俩者同时用力使患者左侧卧位,翻身过程中要观察病人情况 7.用枕头固定患者背部、脚部,使其维持左侧卧位 8、检查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 9、检查吸氧管、鼻胃管、颅内引流管、尿管、输液管等 质量标准: 1.抬起患者移动,禁拖、拉移动,病人皮肤完整,不受凉,不骨折 2.翻身程序正确,运用节力原则,不损伤腰部 3.病人各部位处于舒适位或功能位,固定好,受压部位保护好 4.床单、枕套平整,体位舒适,各导线、导管在位 注意事项: ①协助病人翻身时,动作宜慢,宜轻,避免拖、拉拽等动作; ②冬天应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③如病人身上置有导管,应防止导管滑脱。 ④骨折病人翻身时,上下动作还应协调,保护好病人的肢体,以防骨折再移位

叩背的流程 拍背的准备: 拍背时应用单层薄布保护胸廓部位,避免直接叩击导致皮肤发红,避免过多覆盖降低拍背效果;叩击时避开乳房、心脏与骨突部位,避开拉链,纽扣等部位。 拍背的方法: 叩击时,病人取侧卧位,叩击者两手手指并拢,手掌握成杯状,以手腕的力量,从肺部自上而下,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奏的叩击胸部。 叩背的时间: 每次以5~15分钟为宜,应该在餐后2小时或餐前30分钟进行。叩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咳嗽、咳痰等反应。

翻身叩背的方法

翻身(单人法) 目的: 避免病人同一部位受压 第一步:护理者一手托住病人肩部,另一手托住其臀部,将其上半身先移向近侧床边。 第二步:护理者一手托住病人腰部,另一手托住其臀部,将其下半身先移向近侧床边。 第三步:将病人双手交叉放于胸腹部,两腿屈曲,护理者用双手分别托住病人近侧的肩部和臀部,使病人背向护理者站立侧 第四步:将病人肢体摆放舒适后,在其背部及两膝间各置一软垫。 翻身(左侧卧,双人法) 1.准备:取翻身用枕头置床尾,俩人分别站在左右床边检查各导线、导管位置, 移尿管于左侧 2.俩人同时平抬移动患者头胸部至右侧 3.同样移动臀及下肢至右侧 4.头枕薄冰或冰枕 5.患者右上肢置胸前,右下肢屈曲位 6.左侧护士一手扶患者右肩部,一手轻压患者右膝部,右侧护士一手推患者左 肩胛,一手推患者臀部,俩者同时用力使患者左侧卧位,翻身过程中要观察病人情况 7.用枕头固定患者背部、脚部,使其维持左侧卧位 8. 检查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 9. 检查吸氧管、鼻胃管、颅内引流管、尿管、输液管等 质量标准: 1.抬起患者移动,禁拖、拉移动,病人皮肤完整,不受凉,不骨折 2.翻身程序正确,运用节力原则,不损伤腰部 3.病人各部位处于舒适位或功能位,固定好,受压部位保护好 4.床单、枕套平整,体位舒适,各导线、导管在位 注意事项: ①协助病人翻身时,动作宜慢,宜轻,避免拖、拉拽等动作; ②冬天应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③如病人身上置有导管,应防止导管滑脱。 ④骨折病人翻身时,上下动作还应协调,保护好病人的肢体,以防骨折再移位

叩背的流程 拍背的准备: 拍背时应用单层薄布保护胸廓部位,避免直接叩击导致皮肤发红,避免过多覆盖降低拍背效果;叩击时避开乳房、心脏和骨突部位,避开拉链,纽扣等部位。 拍背的方法: 叩击时,病人取侧卧位,叩击者两手手指并拢,手掌握成杯状,以手腕的力量,从肺部自上而下,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奏的叩击胸部。 叩背的时间: 每次以5~15分钟为宜,应该在餐后2小时或餐前30分钟进行。叩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咳嗽、咳痰等反应。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咳嗽与排痰

咳嗽与排痰 口粘液痰,并不一定是病理理象。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咳痰是病理性产物。 支气管任何部位的障碍都可引起,是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症状。 一、痰的特征不容忽视 氧菌的感染(如肺脓肿)。粉红色泡沫痰见于肺水肿。 “铁锈”痰是肺炎球菌性肺炎所特有。 痰多而分层是支气管扩张的特征。在突然改变体位时(如早晨起床时) 肺空洞或 支气管扩张的空腔内的痰液突然注入邻近的支气管时发生。 1、 粘液痰 无色或浅白色,常见于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的初期、哮喘及肺结核病人。 2、 粘液脓性痰 淡黄色,含有粘液及脓液,多见于支气管或/及肺部有炎症时。 3、 脓性痰 黄色或黄绿色,多见于支气管或/及肺细菌化脓性感染时。绿浓痰多见于 绿脓杆菌感染。恶臭痰多见于厌氧菌感染。 4、 浆液性痰 痰液稀薄,常带有泡沫,如混有血液则呈粉红色,多见于肺郁血或肺水肿 病人。 5、 血痰 多见于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铁锈样痰多见于大叶性 肺炎。果酱状或巧克力样血痰多见于肺脓肿,肺阿米巴病。 6、 混合性痰 粘液浆液性痰,痰量较多,放置后分层。上层为粘液泡沫层,中层为中 样浆液层,下层为脓层,有脓液及肺组织残屑等。多见于肺脓肿、慢性化脓性支气管炎、支 气管扩张症及损坏型肺结核等。 7、 痰中混合物 肺结核病人,尤其是并发结核性淋巴支气管痿时,痰中常有干酷物质 咳出。慢性支气管炎、大咯血病人有时可咳出由纤维毒(蛋白)凝块构成的灰白色、褐然或 红色的树枝状的支气管铸型。肺结核病人可见钙化灶脱落而咳出。 二、 咳嗽、咳痰应做什么检查 1、 X 线检查 胸部X 线、CT 等以早期发现病因。 2、 化验室检查 血象、痰液检查,支气管镜检查。 三、 咳痰的治疗及处理 1、病因治疗 针对引起咳嗽咳痰的疾病进行治疗是治本疗法。因此必须查明病因,积 极进行治疗。 2、 镇咳药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大多数的镇咳药是作用于咳嗽中枢,可抑制咳嗽 而致痰液难以咳出和抑制呼吸,故痰量多,排痰不畅的病人以及有呼吸衰竭的病人不宜使用。 3、 祛痰药 是较为安全而有效的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胃迷走神经,反射性引起呼吸道粘 膜分泌增咳痰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反射和清扫机制, 借以排出呼吸道内分泌物。 健康人每天咳吐数 从口咽部到终末 粘液样痰见于气管支气管炎和哮喘。 黄色或带绿色痰提示细菌感染。 恶臭气味痰提示厌 产生大量的痰,可在

有效叩背排痰方法探讨

有效叩背排痰方法探讨? 叩背排痰是通过胸壁震动气道,使附着在肺、支气管内的分泌物脱落,通过体位引流,使分泌物到达细支气管,通过病人咳嗽排出体外。目前临床操作随意性比较大,未能做到有效排痰,影响疾病的恢复。现结合我们呼吸科临床实践及理论,将叩背排痰方法简单概括如下:? 1.叩背前听诊:用听诊器听诊,了解病人肺部啰音的性质、部位,在啰音较强部位加长时间加大力度,叩背前后听诊比较。通过听诊了解痰鸣音或湿哕音的部位与性质,和医生沟通取得一致,可以有的放矢,增加局部拍背时的力度和时间。有的病人耐受时间较短,这样可以在病人能耐受的时间段内达到较好的效果。????? 2.选择体位:根据患者病情及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体位。如肺尖部炎症采取坐位,肺底和肺叶中段炎症采取侧卧位,去枕侧卧位,头低l0°~l5°,一般情况好者,可采取膝胸卧位,以病人耐受为宜。根据体位引流原理,痰液栓子脱落后,比较容易进人大气道后顺利咳出。? 3.方法:护士两手手指并拢,手背隆起手指关节微屈,呈120,指腹与大小鱼际着落,利用腕关节用力,由下至上,由两侧到中央,有节律地叩击患者背部,持续5~10?min。避开肩胛骨、脊柱,最好在雾化吸入后进行。然后让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嗽前嘱其深吸气后用力将痰液咳出。若患者咳嗽反应弱,则在其吸气终末,护士可用1手指稍用力按压其环状软骨下缘与胸骨交界处,刺激气管引起咳嗽。叩背同时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病人能耐受,可以适当增加叩背时间。? 4.?频率:频率要快,100—200次/min。教科书上对叩背没有要求频率,从物理学角度来看,频率越快,放在弹性表面的物体更容易跌落,如果频率太慢,对于排痰是没有效果的。? 5.幅度:手掌根部离开胸壁3~5?cm,手指尖部离开胸壁10—15cm为宜。? 6.叩背在沐舒坦雾化吸人后进行,对其排痰效果更好。雾化吸人将药液变成细微气雾,随着患者吸气而进入呼吸道,可以湿化呼吸道,稀释痰液,降低黏稠度,以利于排痰。只有雾化后叩背排痰才会把痰液排得更彻底、更干净。但雾化吸入后叩背排痰时间教科书并未作明确规定,只表明胸部叩击时间以5~10min为宜,应安排在餐后2?h至餐前30?min完成。黄敏清,叶云婕等在肺叶切除术患者雾化吸人后不同时间叩背排痰效果比较的实验中说明雾化吸入后马上叩背是肺叶切除术后患者排痰最有效及最佳的时机。 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痰 目的: 1.协助不能自行移动的患者更换卧位,减轻局部组织的压力,预防并发症。 2.对不能有效咳痰的患者进行拍背,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护士要求: 1、仪表大方、着装整洁 2、语言通俗、态度和蔼 3、剪指甲、洗手 护理流程: 评估患者: 1、患者姓名、年龄、床号、体重、病情、意识状态等。 2、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 3、肢体活动能力、自理能力、皮肤状况 4、患者咳痰的难易程度、确定痰液明显区域 5、患者采取正确舒适体位 环境要求:环境安静、整洁、舒适、安全。操作前准备:洗手,戴口罩用物:听诊器、垫枕、填写翻身卡、手消毒液、笔 操作过程: 1、携用物至患者病床 2、核对床头牌、腕带。 3、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取得合作。 4、病人仰卧,两手放于腹部,两腿弯曲。 5、先将患者两下肢移向护士一侧的床缘再将患者肩部外移。 6、护士一手放在患者肩上,另一手放在患者臀下,将患者翻至侧卧位,使患者背向护士。 7、用枕头将患者肢体垫好。 8、叩背叩背原则:将手指合拢呈杯状,依靠手腕的力量,均匀有节奏地叩击。从下至上、由两边向中间叩,背部从第9 肋间隙、胸部从第6肋间隙开始向上叩击至肩部震动气道,注意避开乳房及心前

咳嗽咳痰的护理常规

咳嗽咳痰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1 评估咳嗽的发生时间,诱因,性质,节律,与体位的关系,伴随症状,睡眠等。 2 评估咳嗽的难易程度,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气味和有无肉眼可见的异常物质等。 3 必要时评估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心理状态等,评估有无发绀。 【护理要点】 1环境提供整洁、舒适的环境,维持适宜的温度(18~20℃)与湿度(50%~60%),减少不良刺激。 2 休息与体位保持舒适体位,咳嗽剧烈时应取半卧位,咳痰多的患者应取侧半卧位或经常交换体位,使痰易于咳出。避免诱因,注意保暖。 3 饮食对于慢性咳嗽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的饮食,避免油腻、辛辣刺激,瞩患者多饮水,如无心、肺、肾功能受限,每日饮水一般在1500ml 以上,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利于痰液稀释和排出。 4有效排痰及时清除呼吸道的痰液,防止呼吸道堵塞而突发窒息。 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指导病人掌握有效咳嗽德正确方法。病人尽可能采取 坐位,双脚着地,身体稍前倾,双手环抱一个枕头,进行数次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深吸气未屏气,然后缩唇(撅嘴),缓慢呼气,在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咳嗽,张口咳出痰液,咳嗽时收缩腹肌,或用自己的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 2)湿化和雾化:湿化气道、稀释痰液,适于痰液黏稠和排痰困难者。 3)有效拍背:病人座位或侧卧位,操作者手指指腹并拢,使掌侧呈杯状,以 手腕力量,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律地扣击胸壁,每次扣击5~15分钟为宜,应安排在餐后2小时至餐前30分钟完成。操作中 观察病人的反应,操作后指导病人漱口。 4)体位引流 ①引流前准备:向病人说明体位引流的目的及操作过程,以消除顾虑, 取得病人的合作。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可先用生理盐水超声雾化吸

翻身叩背流程

翻身叩背流程 评估年龄,体重,病情(有无手术、心功能,引流管,骨折,牵引等)——洗手、戴好帽子、口罩——入病房——核对并解释(您好,请问您叫什么名字?您今天感觉怎么样?有痰咳不出来是吗?不要着急,我帮您检查一下)——听诊评估(嘱患者做吸气呼气动作配合)——解释(**,您的肺部确实有痰液积存,我准备帮您翻身拍背,这样可以促使痰液松动容易咳出,防止痰液聚积引起感染,请您配合我好吗?我先检查下您的肢体。)——评估四肢活动及有无引流管、伤口——解释(**,我们准备开始了,操作过程中如有不适,请您及时告诉我。)——拉床帘——移开床旁桌——推车至对侧——固定脚刹——掀开盖被(嘱患者觉得冷应告知)——移枕头(如有伤口或引流管应先处置好)——协助患者双上肢交叉、屈膝——协助患者移动肩部、臀部、下肢至近侧——翻身(翻身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取枕头(放于胸腹部、双膝)支撑体位(上腿弯曲,下腿伸直)——观察,询问感受(如有导管应处置)——检查皮肤——推车至对侧——解释(现在准备帮您拍背了,如有不适请您及时告知我)——拍背——示范有效咳嗽(现在我示范一下有效咳嗽,先深吸一口气,然后闭气,再用力咳痰,像我这样)——铺治疗巾——嘱患者咳嗽——擦净嘴角——协助漱口——询问感受(您现在感觉怎么样?痰液咳出来了么?我再帮您检查一下)——再次评估听诊——询问感受(您的痰液已经咳出来了,这样躺着可以么?)——取枕头支撑背部——盖被——整理床单位——上床栏——拉开床帘、移回床旁桌——询问是否还有需要,病情许可嘱患者平时多喝水及进行有效咳嗽进行排痰——交代注意事项——出病房整理用过的物品——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 1.有多种引流管及输液装置,翻身时应先安置妥当。翻身后检查导管,防止引起导管扭曲受压、脱落,注意保持导管通畅。 2.为术后的患者翻身时,先检查敷料,如脱落或被分泌物浸湿,应先换药再翻身。 3.颅脑手术后,一般只能卧于健侧或平卧,翻身时注意头部不能翻转过剧,以防引起脑疝,压迫脑干,导致突然死亡。 4.颈椎、颅骨牵引的患者,翻身时不可放松牵引。 5.石膏固定或伤口较大的患者,翻身后应将患处放于适当位置,防止受压。 叩背1. 体位:病情许可情况下,选择病人坐位姿势比较理想.,也可以选择侧卧位. 2. 时间:进食前三十分钟完成或是在进食后2小时,饮水后30分钟之后进行. 3. 正确的手势:双手成杯状,从外向内,自下而上避开脊椎、肩胛骨、乳房、 心前区及脏器部分,背部从第10肋,胸部从第6肋间隙开始,每肺叶叩击1~3 分钟。同时嘱患者缓慢呼吸,避免在生命体征不稳定及进食前后叩击 4 .叩击的力度力度适中,以不引起病人疼痛为宜. 5.有活动性内出血,咯血,肺水肿,低血压,心血管重症疾病,肺水肿,未经引流的 气胸,肋骨骨折及有病理性骨折病史等禁止。 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根据病情取坐位或半卧位,双脚着地,双手环抱一个枕头,进行数次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深吸气未屏气,然后缩唇(撅嘴),缓慢呼气,在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咳嗽,咳嗽时收缩腹肌,或用自己的手按压上腹部。开胸术后可用双手加压按住胸骨以下肋区,减轻伤口疼痛。无力咳嗽时可用一手食指和中指在胸骨上窝轻轻按压触及气管,引出咳嗽反射,当患者咳嗽时,迅速放开按压手指。家属帮助按压伤口,以减轻伤口疼痛。

如何帮助卧床老人翻身扣背

如何帮助卧床老人翻身 扣背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如何帮助卧床老人翻身扣背 来源:二毛照护 长期卧床的老人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在家中需要人照顾,那么作为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又毫无护理经验的家属,怎么才能护理好家中卧床的老人呢? 本期我们为大家讲一讲怎样帮助卧床老人翻身扣背。 一、目的 1.帮助老人变换体位,使其感到舒适; 2.预防并发症,如减轻局部受压,预防压疮发生; 3.促进痰液排出,改善呼吸状况,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 4.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二、具体操作步骤 (一)仰卧位变侧卧位 1.照护者站在床一侧,一只手托起老人的头后部,另一只手握住枕头边,双手配合把枕 头和头部同时轻轻转向一侧。 2.照护者站在床一侧,将老人从床中间水平移至床边。嘱老人健侧右手抱住患侧左臂于 胸前。 3.健侧右膝屈曲,足底支撑于床面上以保持平衡。 4.照护者一手扶老人肩部,另一手扶屈曲膝部,同时让老人主动配合将身体轻轻翻转至 侧卧。观察老人背部皮肤,如无异常,为老人扣背。 5.照护者一手扶老人肩膀或髋部,一手四指并拢稍曲,拇指稍曲,紧靠四指,呈环杯 状。使用腕部力量自背部肋缘上侧向上沿脊柱两侧,自下而上到肩部叩击。 6.叩完一侧再叩另一侧,每侧叩2-3遍。每次叩击部位与上次重叠1/2。

7.扣毕整理老人衣服及床铺,必须保持平整。在老人的背部、胸前各放一软枕,患侧腿 可伸直,健侧腿略向前方曲屈,以老人自感舒适为度。两膝之间垫以软枕,防止压疮。 (二)侧卧位变仰卧位 1.首先撤掉垫在老人背部、胸前和夹在两腿间的靠垫,照护者站在老人的对面,嘱老人 转头脸朝上(老人不能自己转头的可帮助转,但动作一定要缓慢)。 2.然后将老人双手放置胸前,照护者分别把手放在老人的朝上的肩部和臀部,同时翻转 老人的身体至仰卧位。 3.最后把老人的身体水平移到床中间,调整好枕头的位置。 三、注意事项 1.坚持“以人为本,自立自援”的照护原则,对于神志清醒的老人,要教会老人在照护 者翻转身体时做配合,用健侧肢体协助做翻转动作。 2.在每次操作前都要向老人解释,说明目的,取得老人的同意和配合。 3.通常每2小时翻身一次,或视老人的皮肤情况缩短翻身间隔时间,防止压疮的产生。 4.每次翻身都要检查老人皮肤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翻身后用软垫为老人的肢体和关节处垫妥,使老人肢体放松,减少受压。 结语: 如果您需要专业护理,欢迎您致电二毛,我们会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家人般的关怀。

有效叩背排痰方法探讨精编版

有效叩背排痰方法探讨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有效叩背排痰方法探讨? 叩背排痰是通过胸壁震动气道,使附着在肺、支气管内的分泌物脱落,通过体位引流,使分泌物到达细支气管,通过病人咳嗽排出体外。目前临床操作随意性比较大,未能做到有效排痰,影响疾病的恢复。现结合我们呼吸科临床实践及理论,将叩背排痰方法简单概括如下:? 1.叩背前听诊:用听诊器听诊,了解病人肺部啰音的性质、部位,在啰音较强部位加长时间加大力度,叩背前后听诊比较。通过听诊了解痰鸣音或湿哕音的部位与性质,和医生沟通取得一致,可以有的放矢,增加局部拍背时的力度和时间。有的病人耐受时间较短,这样可以在病人能耐受的时间段内达到较好的效果。????? 2.选择体位:根据患者病情及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体位。如肺尖部炎症采取坐位,肺底和肺叶中段炎症采取侧卧位,去枕侧卧位,头低l0°~l5°,一般情况好者,可采取膝胸卧位,以病人耐受为宜。根据体位引流原理,痰液栓子脱落后,比较容易进人大气道后顺利咳出。? 3.方法:护士两手手指并拢,手背隆起手指关节微屈,呈120,指腹与大小鱼际着落,利用腕关节用力,由下至上,由两侧到中央,有节律地叩击患者背部,持续5~10?min。避开肩胛骨、脊柱,最好在雾化吸入后进行。然后让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嗽前嘱其深吸气后用力将痰液咳出。若患者咳嗽反应弱,则在其吸气终末,护士可用1手指稍用力按压其环状软骨下缘与胸骨交界处,刺激气管引起咳嗽。叩背同时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病人能耐受,可以适当增加叩背时间。? 4.?频率:频率要快,100—200次/min。教科书上对叩背没有要求频率,从物理学角度来看,频率越快,放在弹性表面的物体更容易跌落,如果频率太慢,对于排痰是没有效果的。? 5.幅度:手掌根部离开胸壁3~5?cm,手指尖部离开胸壁10—15cm为宜。? 6.叩背在沐舒坦雾化吸人后进行,对其排痰效果更好。雾化吸人将药液变成细微气雾,随着患者吸气而进入呼吸道,可以湿化呼吸道,稀释痰液,降低黏稠度,以利于排痰。只有雾化后叩背排痰才会把痰液排得更彻底、更干净。但雾化吸入后叩背排痰时间教科书并未作明确规定,只表明胸部叩击时间以5~10min为宜,应安排在餐后2?h至餐前30?min完成。黄敏清,叶云婕等在肺叶切除术患者雾化吸人后不同时间叩背排痰效果比较的实验中说明雾化吸入后马上叩背是肺叶切除术后患者排痰最有效及最佳的时机。 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痰 目的: 1.协助不能自行移动的患者更换卧位,减轻局部组织的压力,预防并发症。 2.对不能有效咳痰的患者进行拍背,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护士要求: 1、仪表大方、着装整洁 2、语言通俗、态度和蔼 3、剪指甲、洗手 护理流程: 评估患者: 1、患者姓名、年龄、床号、体重、病情、意识状态等。 2、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 3、肢体活动能力、自理能力、皮肤状况 4、患者咳痰的难易程度、确定痰液明显区域 5、患者采取正确舒适体位 环境要求:环境安静、整洁、舒适、安全。操作前准备:洗手,戴口罩用物:听诊器、垫枕、填写翻身卡、手消毒液、笔 操作过程: 1、携用物至患者病床

翻身叩背的方法精编WORD版

翻身叩背的方法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翻身(单人法) 目的: 避免病人同一部位受压 第一步:护理者一手托住病人肩部,另一手托住其臀部,将其上半身先移向近侧床边。第二步:护理者一手托住病人腰部,另一手托住其臀部,将其下半身先移向近侧床边。第三步:将病人双手交叉放于胸腹部,两腿屈曲,护理者用双手分别托住病人近侧的肩部和臀部,使病人背向护理者站立侧 第四步:将病人肢体摆放舒适后,在其背部及两膝间各置一软垫。 翻身(左侧卧,双人法) 1.准备:取翻身用枕头置床尾,俩人分别站在左右床边检查各导线、导管位置,移尿管 于左侧 2.俩人同时平抬移动患者头胸部至右侧 3.同样移动臀及下肢至右侧 4.头枕薄冰或冰枕 5.患者右上肢置胸前,右下肢屈曲位 6.左侧护士一手扶患者右肩部,一手轻压患者右膝部,右侧护士一手推患者左肩胛,一 手推患者臀部,俩者同时用力使患者左侧卧位,翻身过程中要观察病人情况

7.用枕头固定患者背部、脚部,使其维持左侧卧位 8. 检查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 9. 检查吸氧管、鼻胃管、颅内引流管、尿管、输液管等 质量标准: 1.抬起患者移动,禁拖、拉移动,病人皮肤完整,不受凉,不骨折 2.翻身程序正确,运用节力原则,不损伤腰部 3.病人各部位处于舒适位或功能位,固定好,受压部位保护好 4.床单、枕套平整,体位舒适,各导线、导管在位 注意事项: ①协助病人翻身时,动作宜慢,宜轻,避免拖、拉拽等动作; ②冬天应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③如病人身上置有导管,应防止导管滑脱。 ④骨折病人翻身时,上下动作还应协调,保护好病人的肢体,以防骨折再移位

有效深呼吸咳嗽咳痰叩背

有效深呼吸、咳嗽咳痰、叩背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开胸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之一,正确协助患者进行有效深呼吸咳 嗽对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通气、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效深呼吸咳嗽训练是在入院后、手术前就开始进行的,让患者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调动主动性和参与性,并掌握其方法、技巧,为术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具体的操作方法 1、深呼吸的方法:大多数患者认为深呼吸就是自然呼吸的速度慢一点儿而已,这样呼吸的深度和 潮气量都远远达不到要求。有效的深呼吸是由鼻深吸气直到无法吸入为止,稍摒息3s,缩唇,如吹口哨那样,由口缓慢呼出,吐气时完全排空,吸呼比为1:2。每天6~8次,每次10min。 2、深呼吸训练时配合做咳嗽训练。 3、正确有效的咳嗽及排痰方法:即在排痰前,先轻轻咳几次,使痰松动,再用口深吸一口气,摒 气,稍停片刻,短绌用力的咳嗽一两次,排出痰液。有效咳嗽是在深呼吸尽量吸足空气后,关闭声门,之后胸腹部肌肉同时骤然收缩使胸腔内压力增高,声门突然开放,产生高速爆发式呼气,将气道内分泌物咳出。咳嗽时应短促有力,但并不需要剧烈咳嗽,如咳嗽时气体不是突然冲出,或在喉头发出假声都不是有效的咳嗽。应避免连续无效的咳嗽,既增加患者的疲劳,消耗体力,又达不到目的。 4、我们对不能有效咳痰的患者进行叩背,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叩背排痰是通过胸壁 震动气道,使附着在肺、支气管内的分泌物脱落,通过体位引流,使分泌物到达细支气管,通过病人咳嗽排出体外。叩背前先用听诊器听诊,听诊肺部有无异常呼吸音。了解痰鸣音或干湿啰音的部位与性质,增加局部叩背时的力度和时间。 5、叩背方法:协助患者取坐位。叩击者手指弯曲并拢,呈背隆掌空状,以手腕力量,从肺底起自 下而上、由外向内、由轻到重,有节律地叩击(背部从第十肋间隙,胸部从第六肋间隙),注意避开肋骨上下、脊柱、切口、乳房、心前区,力度适宜。每次叩击时间以5-15分钟为宜,频率:每分钟120-180次,叩击时发出一种空而深的拍击音则表明手法正确。叩背后嘱患者咳嗽咳痰,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叩背前后做听诊比较。确认排痰效果。叩背宜安排在餐后2h至餐前30min完成。雾化后叩背效果最佳。 三、注意事项 1、指导有效咳嗽时,如患者胸部有伤口,可用双手轻压伤口两侧,以免咳嗽时胸廓扩展牵拉伤口而 引起疼痛。也可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2、叩背时要有单衣保护,不可直接叩击皮肤,避免患者受凉、皮肤发红或软组织损伤。 3、叩击时避开衣服拉链和纽扣。 四、叩背禁忌 脑出血急性期、颅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咯血、肺大泡、低血压、肺水肿、心血管疾病不稳定期、近期有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史、未引流的气胸、近期肋骨骨折或有严重骨质疏松、近期脊柱损伤、胸壁疼痛剧烈、肿瘤部位、肺栓塞、任何疾病所致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五、最后总结 确保有效深呼吸、咳嗽排痰三要素:足够的能量+合理的镇痛+正确的方法。

翻身叩背的方法(活动za)

翻身(单人法) 追求: 避免病人同一部位受压 第一步:护理者一手托住病人肩部,另一手托住其臀部,将其上半身先移向近侧床边。 第二步:护理者一手托住病人腰部,另一手托住其臀部,将其下半身先移向近侧床边。 第三步:将病人双手交叉放于胸腹部,两腿屈曲,护理者用双手分别托住病人近侧的肩部和臀部,使病人背向护理者站立侧 第四步:将病人肢体摆放舒适后,在其背部及两膝间各置一软垫。 翻身(左侧卧,双人法) 1.准备:取翻身用枕头置床尾,俩人分别站在左右床边检查各导线、导管位置,移尿管于左侧 2.俩人同时平抬移动患者头胸部至右侧 3.同样移动臀及下肢至右侧 4.头枕薄冰或冰枕 5.患者右上肢置胸前,右下肢屈曲位 6.左侧护士一手扶患者右肩部,一手轻压患者右膝部,右侧护士一手推患者左肩胛,一手推患 者臀部,俩者同时用力使患者左侧卧位,翻身过程中要观察病人情况 7.用枕头固定患者背部、脚部,使其维持左侧卧位 . 检查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 . 检查吸氧管、鼻胃管、颅内引流管、尿管、输液管等 质量标准: 1.抬起患者移动,禁拖、拉移动,病人皮肤完整,不受凉,不骨折 2.翻身程序正确,运用节力原则,不损伤腰部 3.病人各部位处于舒适位或功能位,固定好,受压部位保护好 4.床单、枕套平整,体位舒适,各导线、导管在位 注意事项: ①协助病人翻身时,动作宜慢,宜轻,避免拖、拉拽等动作。 ②冬天应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③如病人身上置有导管,应防止导管滑脱。 ④骨折病人翻身时,上下动作还应协调,保护好病人的肢体,以防骨折再移位

叩背的进程安排 拍背的准备: 拍背时应用单层薄布保护胸廓部位,避免直接叩击导致皮肤发红,避免过多覆盖降低拍背效果。叩击时避开乳房、心脏和骨突部位,避开拉链,纽扣等部位。拍背的方法: 叩击时,病人取侧卧位,叩击者两手手指并拢,手掌握成杯状,以手腕的力量,从肺部自上而下,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奏的叩击胸部。 叩背的进度: 每次以~分钟为宜,应该在餐后小时或餐前分钟进行。叩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咳嗽、咳痰等反应。

翻身叩背操作流程

翻身叩背(2014-12-08制订) 项目评分标准分值得分 评估(10) 1、患者病情、意识状态、活动能力、心理状况及配合程度。 2、患者伤口情况、全身导管情况,有无手术、骨折和牵引。 3、护理记录单或翻身卡、患者卧位(现平卧位)及皮肤情况。 4、评估患者心功能状况,有咳血、气胸、肋骨骨折、肺水肿、肺栓塞、低血压、大血管手术后、头部外伤急性期、颅内压升高等,禁止 拍背叩击。 2 3 2 3 准备(15) 1、护士:洗手、戴口罩 2、环境:关闭门窗、调节室温、拉上围帘 3、用物:护理车、R形枕头、软枕头两个、笔、手消毒液 5 5 5 流程(60) 1、核对病人、床头牌或腕带、解释操作目的 2、检查患者全身皮肤、手术伤口、导管情况,固定床脚刹车 3、夹闭管道、松绑引流袋,方便翻身 4、协助患者双手放于腹部、双腿屈曲 5、将患者肩部、臀部移向护士一侧的床缘(一只手臂托颈肩部,一 只手臂托臀部) 6、一手扶患者肩,另一只手扶患者膝,将患者推向对侧,使之背向 护士,胸前及双脚膝之间各置一个软枕,拉上近侧床栏。 7、护士站在病人面对面一侧给予患者叩背,促进排痰,将手指弯曲 并拢,使掌侧呈杯状,以手腕力量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 奏的叩击背部(背部从第十肋间隙向上叩击至肩部),注意避开肩胛 骨和脊柱,力度适宜,每一侧叩击1-3分钟,每分钟120-180次 8、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并处理 9、叩背结束,用R型枕垫于患者背部、必要时使用脚圈 10、整理线缆及所有管道、开放引流、妥善固定引流袋 11、整理床单元,上好床栏,交代注意事项 12、手消毒、记录翻身时间、皮肤情况 5 5 5 5 5 5 10 5 5 5 3 2 提问(5)1、翻身时有导管者,先安置妥当,翻身后再检查是否脱落、移位、 扭曲、受压,以保持通畅。 2、术后病人先检查敷料是否脱落、潮湿,应先换药再翻身;颅脑术 后病人不宜翻身,只能卧于健侧或平卧;牵引者翻身时不能放松;石 膏固定或大伤口的病人翻身后应将患处置于合适的位置,防止受压。3、叩背禁忌症:有活动性内出血、咳血、气胸、肋骨骨折、肺水肿、 肺栓塞、低血压、大血管手术后、头部外伤急性期、颅内压升高等 4、叩背时间以5~10min为宜,应安排在餐后2 h至餐前30 min完成 1 1 2 1 考核评价(10)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翻身/叩背的意义,方法及配合方法 2、卧位正确,肢体处于功能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 3、翻身/叩背时随时注意患者的保暖,避免拖拉患者。局部皮肤无擦伤,无其他并发症 4、翻身/叩背时应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 并给予适当处理 2 2 3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