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木家具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浅谈红木家具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浅谈红木家具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浅谈红木家具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林业产业》 2019年第4期

文/ 方崇荣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红木家具成为广大爱好者、消费者的热点话题。提起红木家具,许多消费者觉得贵、买不起是第一反应;其次怕假、不敢买。其实不然,或者说不完全正确。

红木家具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消费层面:因工作性质关系,我每年接受红木家具或材料方面的咨询不下百次。大致归纳为,怕贵者有之,怕假者有之;怕品质不良者有之,怕非榫卯结构者有之等等。怕贵者,其实对红木行情并不了解或未能对市场进行深入了解,一方面,我国红木标准规定的树种多,由原33 种调整至29 种,不知其贵贱;另一方面,其材质资源有多有少、材料有好有坏、品质有高有低,木有轻重浅深等等。此外,红木家具企业成百上千,产品则随着选材好坏、型美程度、结构工艺等差异,呈现出高低不一的品质属性,让消费者难以甄别,如边材(白边)多少、几拼拼接等情况不同,都造成红木家具价格差距较大,加之款式造型的美观度、榫卯结构的传承性,工艺线条的精美性,雕刻图案的艺术性等均可影响其价格或价值。品牌、文化以及资源消长变化等因素均可渗透到产品的附加值。怕假者,这个群体的消费者从心眼里喜欢红木,但受过骗、上过当,他们也是红木家具消费中的拒绝者,有的因购买过假红木或质量较差的红木家具,权益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而不再相信红木;有的则吃过哑巴亏,因不清楚红木材料分类而购买了某种红木,结果品质大相径庭。怕品质不良者,主要对红木家具总体缺乏认知,怕非传统榫卯结构者,则当属于正常,因为现在工业化生产的众多红木家具确存在榫卯结构制作不到位或偷工减料的问题。这些已严重阻碍红木家具消费市场,成为难以使生产与消费良性互动的关键所在。

生产者层面:大部分生产企业未能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生产,导致消费存在疑虑。主要是生产中用材不规范,未很好执行GB/T28010-2011《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标准,产品无标识和合格证情况比较普遍。此外,用材规格不明确。红木家具用材不仅存在边材的比例问题,同时也存在用材的厚度、宽度问题。由于没有厚度、宽度的规定,导致众多企业制造中偷工减料,与规范企业存在形同质不同、形同拼接要求不同等诸多消费者难以关注到的问题,这为其一;其二是榫卯结构上的不同。这也是许多企业工艺不到位,使用简易工业榫卯而非传统榫卯的差异所在,更有甚者用胶水和枪钉代替榫卯结构,此类家具的质量和寿命可想而知;其三是对红木材料采用煮蜡工艺、漂白工艺进行处理,真正喜欢红木的人,是不能接受这样的工艺的。煮蜡工艺看起来木质光鲜亮丽,实质破坏了红木本身的自然光泽,同样漂白工艺无非是让自然的木质通过漂白处于均匀,易于着底着色,实质也是破坏了自然色泽,还可能带入了一些有害物质,把好端端的红木制成了不环保的家具。其四,我国缺乏对红木家具生产企业有力的监管。长期以来,红木家具被视为不可触碰的领域,大部分家具属于定制,抽检难度大,生产企业可以以消费者定制为由拒绝抽查或以产品高价值为由让监督部门出钱购买,造成抽查、监管上存在“卡脖”等问题。

鉴定机构层面:全国红木家具或红木鉴定机构早期不多,现在又存在较多的鉴定机构,分属不同行业。特别是近五年来,民营鉴定机构大量出现,乱鉴定、乱检验检测情况时有发生,成为社会乱象。假冒第三方鉴定机构出具的报告也时有出现。这些现象的存在给红木家具行业带来了“众生相”。为此,2016 年国家林业局决定在浙江开展红木家具溯源保真试点,开展的难度也可想而知。

为何还有那么多的人喜欢红木,它究竟为您带来了什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