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单元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单元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单元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单元检测新人教版选修3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天,杜鲁门总统命令美国海军、空军向韩国提供援助,同时向台湾海峡派遣第七舰队,向台湾提供“军事保护”,并打着联合国招牌纠集15国出兵朝鲜。其目的是( )

A.通过武力方式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

B.维护世界和平

C.实现霸权的需要

D.摆脱国内经济危机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目标,以“遏制”共产主义为借口,在全球范围内扩张。

答案:C

2“特种战争”和“局部战争”的主要区别是( )

A.战争的性质

B.战争的手段

C.战争的目的

D.战争的结果

解析:“特种战争”指的是美国出钱出枪帮助南越军队,即“用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战

争;“局部战争”是指在一定的地区内,使用一定的武装力量而进行的战争,它在作战目的和兵力使用方面都有所限制,在侵越“局部战争”阶段,美国大规模派兵作战,并对北方实施狂轰滥炸。

答案:B

3下列对越南战争评价不准确的是( )

A.是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陷得最深、拖得最久、代价最大的一次侵略战争

B.对美国社会的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C.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

D.是一次错误的战争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局部战争是朝鲜战争。

答案:C

4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越南地区实行控制,是其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体现。其主要意图是( )

A.抢占越南的石油资源

B.控制印度洋周边地区

C.建立对中苏的包围圈

D.稳定资本主义大后方

解析:美国力图控制越南,从根本上说是为其全球战略,即为遏制社会主义服务的。

答案:C

5“中东”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交汇点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48—1973年,先后发生了四次中东战争。下列属于这四次中东战争的共性的是( )

A.西方大国都没有直接参战

B.阿拉伯国家都损失了大片领土

C.阿拉伯国家都运用了石油武器

D.联合国都采取了干预行动

解析:从1948年5月,埃及等五国和以色列进行的第一次中东战争到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联合国都采取了干预行动。故选D项。

答案:D

6以色列建国后领土不断扩张,主要是通过( )

A.联合国大会的决议

B.美英支持犹太复国运动

C.前3次中东战争

D.合法购买

解析:以色列建国后通过前3次中东战争,领土不断扩张。

答案:C

720世纪中期以来,一些大国纷纷插手中东地区,使这一地区的形势更趋紧张。这些国家参与中东地区的争夺,是为了控制这一重要的战略要地,更主要的是为了( )

A.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

B.帮助阿拉伯人建立家园

C.支持以色列统一巴勒斯坦

D.推广自己的意识形态

解析:石油越来越成为继煤炭之后的重要资源,大国插手中东地区事务的目的就是加强对石油资源的控制。

答案:A

8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表现出团结一致的精神,主要表现在( )

A.团结起来继续以武力对抗以色列

B.联合向联合国发出援助申请

C.联合巴解游击队共同斗争

D.向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行石油禁运

解析:大国插手中东地区事务的目的是控制该地区的石油资源,所以阿拉伯国家在对付这些国家时运用了最有力的武器——石油。

答案:D

9中东地区和南亚次大陆都曾多次发生战争。历次中东战争和印巴战争( )

A.都根源于殖民主义者“分而治之”的政策

B.都是多个民族国家对另一个民族国家的战争

C.都是为了争取独立建国的民族生存权利

D.都是长期存在的民族和宗教矛盾的产物

解析:印巴战争的根源在于英国殖民者“分而治之”的政策,而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分别建国则源于联合国的决议,据此排除A项;B、C两项是针对中东战争而言的。

答案:D

101947年,印巴分治,给印巴两国人民带来的长期不利的影响是( )

A.英国殖民统治并没有结束

B.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教派的矛盾交织

C.英国没有向两个自治领移交政权

D.荷兰殖民者卷土重来

答案:B

1120世纪下半期,南亚次大陆冲突不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克什米尔问题是冲突的焦点②印巴双方损失巨大

③第二次印巴战争结束后,克什米尔问题得以解决④在第三次印巴冲突中,印度的行为存在干涉别国内政的性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克什米尔问题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解决,仍然是印巴冲突的焦点,排除③。

答案:A

12两伊战争得以持续八年之久的原因包括( )

①双方都缺乏彻底打败对方的实力②大国插手防止海湾局势失控③双方的最高统治者都不希望消灭对手④联合国对地区冲突的纵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在战争中,双方都想彻底打败对方,但实力相当决定了谁都很难战胜对方;在战争中,联合国曾进行多次调停,但交战双方都置若罔闻。因此,③④的叙述不正确。

答案:A

13下列对两伊战争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场两败俱伤、没有胜者的战争

B.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东国家的团结

C.战争造成了两国经济的全面倒退

D.战争为中东地区增添了新的不稳定因素

解析:两伊战争使中东国家分成了三个阵营,造成了中东国家的分裂。

答案:B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科技战争是( )

A.海湾战争

B.伊拉克战争

C.两伊战争

D.中东战争

解析:海湾战争是一场高科技战争。这场战争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登上世界军事舞台。

答案:A

15美国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战斧”式巡航导弹一枚就价值约100万美元,

相当于一个普通美国人20年左右的收入。这最能说明( )

A.美国的富有

B.战争是一种巨大的消耗

C.美国武器价格昂贵

D.普通美国人的收入较低

解析:在现代条件下,进行高科技战争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3分,第17题13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5分,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之一。这场战争起初是一场内战,由于以美国为首的10多个国家的军事干预而演变成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国际战争。美国、中国以及苏联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名义,其目标是遏制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为了支援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保卫祖国的安全,中国政府和人民派出志愿军进入朝鲜,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最终赢得了朝鲜战争的伟大胜利。

——《朝鲜战争》材料二在此次伊拉克问题上,美与俄、法、德、中、印等大国的主张大相径庭,导致联合国、北约和欧盟内部出现裂痕……俄、法、德等世界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与美国矛盾和斗争的焦点已经由是否对伊动武这一具体问题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是维护现行国际政治体系,还是接受美国强权政治、单边主义。

——张又侠《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战略

格局及我国安全环境的影响》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5分)

(2)从朝鲜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反映了西欧国家和美国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1)美国和苏联冷战对峙;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美国企图称霸世界;西欧国力衰退,依附于美国;朝鲜内战爆发。

(2)变化:由依附美国与苏联对抗,到不接受美国的强权政治、单边主义。原因: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国际影响力减弱;西欧国家国际地位提高;伊拉克战争严重损害了西欧主要国家的利益。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小的民族国家是注定要灭亡的。它可以作为文化上的自治地区苟延残喘,但不能成为独立的政治单位。

印度以它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满足我们,我也不相信中间地位是可能的。

印度虽然并非一个直接的太平洋国家,但却不可避免地将在那里发挥重要的影响。在印度洋地区,在东南亚一直到中亚细亚,印度必将要发展成为经济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尼赫鲁材料二伊拉克文明是阿拉伯文明中“最优秀”的部分。

伊拉克军队不仅是伊拉克国家的军队,而且是整个阿拉伯民族的后代,是阿拉伯民族的军队,它必须对阿拉伯世界面临的危险作出反应。……统一有不道德想法的阿拉伯民族,是英雄的伊拉克军队必须完成的使命。

我们的雄心甚至超出阿拉伯民族广阔的地平线。……(伊拉克)将用自己的经验和地位影响世界。

——萨达姆请完成:

(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归纳尼赫鲁、萨达姆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局部战争频发的诸多因素,并谈谈你从这些战争中得到的历史启示。(10分)

参考答案:(1)地区霸权主义;大国(或文明)的优越感;称雄世界的野心。

(2)因素: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争端;领导人的野心(或地区霸权主义);大国的干预;迷信武力手段。启示:战争不是解决矛盾的手段,它带来的是两败俱伤;珍惜和平,睦邻友好,合作交流才是国家发展之道。

18阅读下列材料:

诺贝尔和平奖由瑞典发明家诺贝尔所创立。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和平奖应该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每年,该奖项的评选都令世人瞩目。下图中的三位政治家都曾获得该奖

项:1978年,埃及总统萨达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解主席阿拉法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请完成:

(1)请参照示例为萨达特写一句颁奖词和颁奖理由。(4分)

拉宾颁奖词:是战争英雄,更深知和平之可贵。“给和平一个机会”,推动巴以双赢。

颁奖理由:拉宾是以色列的杰出军事将领,曾为夺取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胜利发挥重要作用。在出任以色列总理后致力于以巴和解,使中东和谈出现重大突破。

萨达特颁奖词:

颁奖理由:

(2)阿拉法特被称为“巴勒斯坦民族之魂”,一生命运多舛,为争取民族独立奋斗不息,请列举三例加以印证。(6分)

(3)萨达特与拉宾皆为中东和平而献身,中东和平之路举步维艰。展望未来的中东局势,简单谈谈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1)颁奖词:当战争英雄难,当和平英雄更难,当中东地区的和平英雄难上加难。萨达特是第—个,但不会是最后一个。理由:率先走上与以色列的和解之路,签订“戴维营协议”。埃以首先实现和解并建交,开启了中东和平之路。

(2)1959年成立“法塔赫”组织;长期坚持抗击以色列的斗争;与以色列总理拉宾谈判,并达成一系列重要协议,为中东和平进程做出巨大贡献;建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等。

(3)中东局势虽然错综复杂,和平之路举步维艰,但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阿以双方已有越来越多的民众接受通过政治谈判解决双方冲突这一原则,国际社会也在加大斡旋力度的背景下,相信中东和平进程终会前行并取得更多成果,和平一定会降临这块土地。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越南战争使美国的政界、军界高层在后来进行战争决策时“形成一种新的共识:美国只应把动用军事力量作为最后一种手段;只有当美国国家利益明显受到影响时方可这样做;只有当获得公众强有力的支持时才能这样做;只有在有可能相对较快地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时才能这样做”。

——摘编自哈佛·西提可夫《越战的战后影响》材料二1990年12月,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发起之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表

示:“你们尽管放心,倘若需要采取军事行动,绝不会出现另一个越南。”

——摘编自威廉·黑德等编《回顾越南战争》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战争的结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9分) 参考答案:(1)美国吸取越南战争教训,确定战争决策的原则;越南战争实际上是美国与越南及其支持者的较量,海湾战争是多国部队与单一国家的较量;越南战争是美国发动的战争,海湾战争是联合国授权的行动;海湾战争是高科技战争。

(2)越南战争:推动美苏关系走向缓和;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海湾战争:强化了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使中东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化。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 专题1:梭伦改革 课标要求 ①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②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③③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第1课走向民主政治 1.梭伦改革: (1)梭伦改革背景: ①公元前7世纪,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政治上,贵族政治是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普通民众没有权力参与政府运作;经济上,由于缺少监督和有效的制约,雅典的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激化了社会矛盾。平民与贵族尖锐对立,内战一触即发。 (3)梭伦中庸思想在改革中的体现: 梭伦使工商业奴隶主以第一和第二等级而获得掌握政权的机会,把他们上升为统治阶级。对贵族也并非彻底的打击,因为贵族以其财产仍可列第一和第二等级,只是他们的特权受到削弱,不能再独占政权了。 他给与平民的政治权利却是有限的,反映了他的改革始终保持着他自以为荣的“中间路线”。他自称既遏制富人的贪婪,又要抵制穷人过分的欲望。“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这句话就贴切体现了他的中庸思想。 (4)梭伦改革的影响: 积极:缓和了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为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推动了雅典社会的发展。 局限:①其中庸原则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②按财产划分等级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③不能完全满足平民阶级的政治经济需求。 2.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完善 (1)确立——克里斯提(梯)尼改革 (2)进一步完善——伯里克利改革 (3)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积极性和局限性) 积极性:①为人类提供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的民主政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②政治决策通过多数人讨论,会使问题考虑的更全面。③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对群众负责,受社会监督,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④创造了灿烂的希腊文化与科学。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1)

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知识)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二战全面爆发,之后规模不断扩大,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了这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中,法西斯恐怖笼罩着全球,这场浩劫的结果如何?今天我们就一同回顾这段历史。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随着战火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遭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愤怒,到面对共同的敌人,各国何去何从?是继续妥协或孤立作战,还是携手联合?下面开始第一个环节: 一、团结: 问: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总是屡屡得手?(P39动脑筋) 从二战前的30年代开始,英、法、美等国推行一种纵容法西斯侵略扩张的政策,即绥靖政策。具体表现在英法的“不干涉”政策,美国的中立等。特别是英法的纵容,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反法西斯国家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合作,这是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总是屡屡得手的主要原因。 而战争的发展终于使反法西斯国家逐渐认识到联合的必要性。 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让学生看书后回答) 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基础是什么? 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野蛮、凶残的侵略战争,给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法西斯国家已成为全世界人民的敌人。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已经意识到只有联合起来共同对敌,才有可能打败法西斯。这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基础。 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标志: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C、《联合国家宣言》主要内容是? 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作用是什么呢?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基本保证,从此不同社会性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民紧密团结,在反法西斯的旗帜下联合起来,形成共同抗击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形成了正义和平力量对邪恶战争势力的大包围。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成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以后,反法西斯的国家和人民,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在政治上互相磋商,求同存异;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相互援助。为了尽快打败法西斯,反法西斯国家多次召开会议。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那么它的具体情况又是如何呢? 2、雅尔塔会议(引导学生看书后回答) a、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b、时间:1945年2月。 c、参加国: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d、地点:苏联的雅尔塔 e、内容: (1)德国战败后对其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2)决定成立联合国 (3)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练习题

选修三第五单元“局部战争”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几次有关中东问题的战争,给中东国家带来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A.解决争端必须依靠武力B.给中东地区的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 C.解决争端应当妥协退让D.和平谈判是解决争端最好方式 2、1953年签订的朝鲜停战协定规定:①停止在朝鲜的一切敌对活动②以北纬38度线作为 军事分界线③协定生效后60天内遣返战俘A、①②B、①③C、①②④D、②③3、(2009天津文综历史11)巴以矛盾导致中东地区长期动荡,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当 前在联合国框架下解决巴以矛盾的基本原则是 A.以土地换和平 B.按宗教地区分治C.大国协助解决 D.联合国托管耶路撒冷 4、海湾战争是一场高科技战争,它向传统的战争观念提出了挑战。不能体现海湾战争这一 特点的是A.多国部队普遍应用电子干扰、压制和制导技术,电子战大展宏图B.高技术兵器和装备大大提高了多国部队准确、快速反应能力 C.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空袭的准确性 D.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登上世界军事舞台 5.朝鲜战争从内战扩大为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的关键因素是()A.操纵安理会通过了指责朝鲜的决议B.宣布武装援助韩国 C.出动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D.组成“联合国军”干涉朝鲜战争6.1951年7月,朝鲜停战谈判开始,朝鲜战争进入边谈边打、打打停停的新阶段。进入这一阶段的主要原因有①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占有人数优势②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士气高涨③美军占有技术装备上的明显优势④美军士气低落,无力大规模反击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7、我们在电视上不厌其烦的看到连篇累牍地报道巴以冲突,他们冲突中最重要的分歧是 A、与美国关系问题 B、耶路撒冷问题 C、犹太人定居点问题 D、宗教冲突问题 8、促成以色列建国的因素有:①“贝尔福宣言”②联合国大会的决议③美苏等大国的支 持④阿拉伯国家的默许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 9、第二次中东战争产生的最大国际影响是: A、埃及扫清了英法殖民统治的残余 B、严重削弱了英法的国际地位 C、极大的提高了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声誉 D、美苏两国开始介入中东的角逐 10、当代苏伊士运河战争发生时埃及总统是 A、纳赛尔 B、穆巴拉克 C、蒙巴顿 D、穆沙拉夫 11、前四次中东战争对中东国家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阿以双方矛盾加剧 B、美苏大国介入增加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C、中东走上和平进程的道路 D、阿以双方得以相互理解与承认 12、关于“以色列撤出自1967年以来占领的阿拉伯国家的土地,阿以各方保证中东地区各 国和平”的原则出自下列那项协议: A、“戴维营协议” B、“奥斯陆协议” C、“以土地换和平” D、《巴勒斯坦有限自治宣言》 13、阿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因素是()

岳麓版历史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全册知识结构

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全册知识结构 课标要求 1.梭伦改革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2.商鞅变法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3.北魏孝文帝改革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4.王安石变法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5.欧洲的宗教改革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2)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8.明治维新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9.戊戌变法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通过学习,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正义战争

:随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不同社会性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民紧密团结,组成了共同抗击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形成了正义和平力量对邪恶战争势力的大包围。世界反法西斯的各联盟国在政治上互相磋商,求同存异;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相互支援。最终迎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伟大胜利。 情感升华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正义战争,它给全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也最为珍贵。——江泽民 二战给人类留下了什么“历史启迪”? ①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绝不能重演。 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⑧国际社会无论过去与未来,都需要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关系全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正义战争,它给全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也最为 珍贵。——江泽民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是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内容。本节教材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胜利,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的胜利,使太平洋战场形势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英军在阿拉曼战役胜利,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第二,二战的胜利。在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转变的形势下,反法西斯同盟国家通过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加强了合作。加之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三,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在很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说重点、难点: 1、重点一: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本节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教材的中心环节之一。它使苏德战争的进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极大提高勒苏联的国际威望,鼓舞勒世界各国人民;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合作与团结,促进法西斯集团内部的瓦解;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折,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因此重点讲解。 突破策略: (1)让学生阅读、看《地图册》战争形势图。 (2)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视频资料,并结合课文内容讲解。 (3)思考讨论:为什么发生在苏德战场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会是整个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2、重点二: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第二战场的开辟、苏军在东线向德军发动猛攻,两个战场遥相呼应,这样德国法西斯在欧洲战场上便陷入东西两面夹攻之中,腹背受敌,加速了走向灭亡的过程。因此重点讲解。 突破策略: 指导学生从第二战场开辟的背景、过程、意义全面掌握该知识点,同时结合讲述二战中的三次著名的登陆战役:美英盟军北非登陆、西西里登陆、诺曼底登陆,一并巩固掌握。 3、重点三: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这些会议协调了盟国行动,加强了合作,加快了战胜法西斯的步伐。但同时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因此重点讲解。 突破策略: 指导学生从会议的背景、目的、召开、内容对该知识点进行全面掌握,同时针对其意义进行讨论分析。 4、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

人教版选修3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word复习教案

选修3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课标要求】 1、了解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2、了解中东战争的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3、了解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4、了解海湾战争,认识高科技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知识结构】 一、“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一)朝鲜战争: 1、背景: ①国际:两大阵营对峙,美苏冷战(根本); ②国内:朝鲜南北两个政权之间不断发生矛盾冲突,1950年6月内战爆发; ③历史:“二战”结束时,美苏分区受降,形成南北两个占领区; ④现实:美国出于争霸的需要,插手朝鲜内战,遏制共产主义。(美国操纵安理会,指责北朝鲜是侵略者,授权美国组成干涉朝鲜的“联合国军”;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出兵朝鲜后,侵占平壤, 把战火烧到中朝边界,轰炸中国边境,侵略中国。目的:遏制苏联,遏制共产主义。美国在冷战思维下,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视为自己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认为朝鲜内战是苏联实力的扩张,威胁了美国的利益,所以要干涉。既可以维护美国在东亚的利益,也可以进一步推行自己的霸权政策,加紧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和封锁。) 2、过程:(1950.6 ——1953.7) ⑴朝鲜内战的爆发:①时间:1950.6.25;②内战初期战况:对北方有利。 ⑵美国干涉朝鲜内战:A、原因:①视社会主义阵营为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②维护和扩大在东亚的利益,加紧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和封锁。B、表现:(见教材P106—107);C、影响:①战争性质变化:由内战演变为国际性局部战争;②战场形势变化:a、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b、威胁到中国的安全。 ⑶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原因:①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巩固政权;②意识形态:当时“冷战”全面开始,中、朝同属社会主义阵营;③朝鲜向中国提出请求出兵援助;中国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援助社会主义国家抵御外来侵略和干涉。④苏联愿意向朝提供大量援助;⑤外交解决无望。 B、过程: 第一阶段:1950.10——1951.6 。中朝军队五战五捷,歼敌23万人,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第二阶段:1951.7——1953.7。边谈边打,1953.7,双方在板门店正式签署了停战协定,朝鲜战争宣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走向民主政治 教案

第1课走向民主政治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学会理论知识和实际材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能力,逐步增强和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学情分析本堂课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密切,教师应多收集一些感官资料,让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认识丰富和生动起来,同时,在注重对学生知识引导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让学生既领悟了知识,同时又培养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政治参与能力。 3重点难点重点:古代雅典贵族政治;梭伦改革的内容。难点:贵族政治的特点;对梭伦改革内容的分析,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正确认识。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梭伦改革的社会背景 活动1【讲授】课堂教学 一、梭伦改革的社会背景 1、雅典的贵族统治(政治制度) (1)确立:公元前7世纪最高行政长官:执政官 (2)运作概况决策机构:战神山议事会 (3)进步作用:废除了、建立了、树立了、提供了 (4)局限性:少数贵族集体统治,缺少民从的监督和制约 2、公元前7世纪末,雅典的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社会矛盾激化。

恩格斯曾描述到:“在阿提卡的田地上到处都竖立着抵押柱,上面写着这块地已经以多少钱抵押给某某人了。没有竖这种柱子的田地,大半都因未按期付还押款或利息而出售,归贵族高利贷者所有了;农民只要被允许作佃户租种原地,能得自己劳动生产品的六分之一以维持生活,把其余六分之五作为地租交给新主人,那他就谢天谢地了。不仅如此,如果出卖土地所得的钱不够还债,或者债务没有抵押保证,那么债务人便不得不把自己的子女出卖到国外去做奴隶,以偿还债务。父亲出卖子女——这就是父权制和专偶制的第一个果实!要是吸血鬼还不满足,那么他可以把债务人本身卖为奴隶。雅典人民的文明时代的欢乐的曙光,就是如此。” 3、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执政官 梭伦(约630—560BC.)是古希腊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诗人。他出身于贵族家庭,年轻时一面经商,一面游历,到过许多地方,漫游名胜古迹,考察社会风情,后被誉为古希腊“七贤”之一。梭伦在游历中写过许多诗篇,如“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受穷;但是,我们不愿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都在更换主人。”我们不难从中看出他的诗人品质,虽以经商为业,却坚信道德胜于财富。他还在诗中谴责、抨击贵族的贪婪、专横和残暴。这些诗篇为他赢得了“雅典第一位诗人”的美誉。 梭伦首席执政官任满后,即放弃全部权利离开雅典去远游了。据说他到过埃及、塞普路斯、小亚细亚等地,一路上留下不少佳话和美谈。晚年他退隐在家,从事研究和著述,死后骨灰撒在了他曾为之战斗过的美丽的萨拉米斯岛上。 二、梭伦改革的内容 1、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废除债务奴隶制。平民沉重的负担解除了,土地回到平民手中;平民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 2、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为雅典民主制形成打下了阶级基础;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岳麓版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岳麓版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宋明理学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1)统治者支持:长期的混乱,不利于大一统的稳定和巩固,宋 代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 (2)儒家学者的努力: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理学”。 (3)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 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内涵: (1)程颢、程颐的思想主张: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2)朱熹的思想主张: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思想主张: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2、王阳明心学出现的背景: (1)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3、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4、评价: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出现公共权力 二、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 1、内服外服 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 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 C.商王对付附属国的控制能力有限 2、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3、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优先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各国有很大自主权. 三、西周分封制(前1046——前771) 1、分封制:保证王室强大,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诸侯国 1)内容: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 同姓:分封主体/富庶之地/战略要地/土地人口 异姓:功臣姻亲的待遇与亲族类似,分封一些殷商降族,利用他们对付商人。 2)影响:A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B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C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 2、宗法制 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 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大宗、小宗相对影响—A保证了各级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 B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3、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 4.分封制为表,是宗法制的实质;宗法制为里,是分封制政治上的表现形式,;两者互为表里,相互联系。 第2课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 1、条件: A春秋开始,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大宗频繁取代小宗,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高中历史岳麓版最全目录(包括选修)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3 选修6本 必修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必修2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第1 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 第1 课走向民主政治 第2 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第2 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3 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第4 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第5 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第6 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第7 课忽必烈改制 第8 课张居正改革 第3 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 第9 课欧洲宗教改革 第10 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第11 课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 第4 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2 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3 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14 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第15 课戊戌变法 第16 课综合探究:中日近代化改革比较 第5 单元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17 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选修2:《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广东考纲要求) 第 1 单元从“朕即国家”到“主权在民”第1 课欧洲的君主专制 第2 课为君权辩护 第3 课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 第2 单元民主专制的搏斗 第4 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5 课美国独立战争 第6 课法国大革命 第7 课综合探究:读雨果的《九三年》 第3 单元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 第8 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 第9 课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第10 课美国民主宪政的扩展 第11 课综合探究:政体比较 第4 单元“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第12 课宪章运动 第13 课国际工人运动 第14 课综合探究:工人阶级是如何进行日常斗争的?——英国工会个案研究 第5 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15 课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 第16 课亚洲第一共和国 第17 课为了独立富强的新中国 第18 课综合探究:反思民本与民主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 1 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 课战云密布的欧洲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和终点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和终点 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回望历史,南京大屠杀、731细菌战、“三光”政策等一系列残酷暴行令人悲愤,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台儿庄大捷、仁安羌大捷等一幕幕战斗场景令人振奋,杨靖宇、左权、佟麟阁、张自忠等一个个英雄形象令人景仰。中国抗战付出的巨大牺牲、取得的伟大胜利值得永远铭记。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思索历史,如果把14年的中国抗战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个大背景下来审视,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中国抗战的起点就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中国抗战的终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终点,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 起点:中国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起于何时?长期以来,由于受“西方中心论”的影响,外国学者大都认为起始于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近年来,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认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在中国。这其中又有三种主要观点:一种主张起始于1931年九一八抗战,认为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占领是全球战争冲突的开始;一种主张起始于1937年七七抗战,认为中国是第一个对抗轴心国的国家,比英法早2年,比美国早4年;还有一种主张起始于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认为这次会战是中日双方主力部队第一次大规模正面作战。国内学者大多倾向于把1931年九一八抗战确定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我们认为,把九一八抗战作为起点符合历史事实,是基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法西斯性质得出的结论,也是基于日本自此以后持续扩大侵略的战争行为得出的结论,更是基于从那时起武装反抗法西斯侵略的中国军民的英雄壮举得出的结论。 以九一八抗战为起点,中国人民率先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正义反对邪恶、光明驱散黑暗的战争,是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同人类文明的凶残敌人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20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大利、日本和德国法西斯先后粉墨登场,将这些国家推上法西斯侵略扩张的轨道。日本法西斯上台后,加速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各种准备,逐步形成了灭亡中国、征服亚洲、称霸世界的狂妄构想。1927年形成的《田中奏折》,就是日本法西斯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总纲领。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绝不是单纯的偶发事件,而是按照《田中奏折》精心策划的“征服支那”“征服世界”棋局中的关键落子。以九一八事变为标志,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不仅早于意大利法西斯1935年侵略埃塞俄比亚,早于德、意法西斯1936年干涉西班牙内战,更早于德国法西斯1939年侵略波兰。从那时起,日本法西斯既是中国人民的敌人,也成为世界人民的敌人。历史把中华民族推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前列。面对日本法西斯的猖狂进攻,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打响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以七七全国抗战为标志,中国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在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节节升级的时候,一些强国不愿与法西斯正面抗衡,采取绥靖政策,企图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与之妥协,导致法西斯的侵略野心日益膨胀。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不断加强欧洲和亚洲两个战争策源地的战略配合,加快相互勾结、称霸世界的步伐。1936年10月,德国和意大利签订同盟条约,11月日本和德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该协定,这标志着世界法西斯轴心国的形成。法西斯与反法西斯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世界的主要矛盾。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蓄意挑起卢沟桥事变,局部侵华战争演变为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展开了全国抗战,在世界东方首先开辟了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在日本战略进攻、中国战略防御期间,中日双方投入总兵力达400余万人,战火遍及中国10多个省区,战区面积约160万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规模最大、较量最激烈的战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长达10年的时间里,中国一直单枪匹马对日本殊死作战,抗击着几乎全部日本侵略军,大大迟滞了日本法西斯以中国为基地侵略其他国家的步伐。美国学者弗兰克·迈克瑞分析认为,中国当时实际上扮演的是“同盟国代理人”的角色,是在为同盟国而战,也是在为世界而战。中国的坚决抵抗,为后来陆续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和民族树立了以弱抗强的光辉典范,极大地激励了他们奋起反抗的斗志。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后习题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课 [阅读与思考] 阅读上述材料,想一想,它说明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提示:说明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及其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解析与探究] 仔细比较课文中的农具插图,谈一谈它们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这种进步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 提示:①改进历程:在原始时代,生产工具种类少,且多为石质、木质、骨质,制作简单、笨重易损;春秋时期冶铁技术出现后,铁制农具逐渐得到推广,农具的种类大大增加,出现了铁制的钯、镰、函等工具,到后来又先后出现了牛耕、曲辕犁等。②意义:农具的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而曲辕犁的出现则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我测评] 1.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提示: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 提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 3.评价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济。 提示:①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除盐铁外,生活用品一般不必外求,可以自给自足,与市场联系较少。③生活稳定,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这是好的一方面;另外,小农经济也有局限性:①生产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②阻碍了社会发展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后来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③小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第二课 生产的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农作物:水稻(南)、粟(北)(引进作物:玉米、番薯) (2)生产工具的变革: ①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②商周:主要使用耒和耜 ③春秋战国:铁器和牛耕出现 ④唐代:曲辕犁 ⑤灌溉工具:三国翻车、唐代筒车 (3)水利设施的完善: ①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②汉代:漕渠、白渠、坎儿井、治理黄河 (4)生产方式的变化: ①千耦其耘: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 ②自耕农经济:? 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出现 产生:春秋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 二、古代中国主要的土地制度 (1)井田制: 形成:商周时期 实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2)私有制确立: 形成:战国时期 原因:私田逐渐私有;税制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认土地私有(3)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4)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土地兼并 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四、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和特征 (1)金属冶炼术的演变: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2)纺织技术: ①丝织技术:?西汉中国被称为“丝国”称号?唐代发明了缂丝技术 ②棉纺技术: ?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元明时期:江苏成为棉纺织业中心,棉纺织业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3)陶瓷: ①陶器的发明:新石器时代:黑陶、彩陶、白陶 ②制瓷技术: 东汉末年:青瓷 南北朝:白瓷 隋唐时期:技术臻于成熟,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宋代:瓷都景德镇,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 元代:创造了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时代 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 清代:创造了粉彩和珐琅彩 ③影响:唐代瓷器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4)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①官营手工业:? 产生:西周时期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做出的贡献 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是一场改变世界的正义的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中国是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上开辟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反法西斯战场,是世界四大反法西斯战场之一,不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为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这场战争也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为中国取得独立与解放、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石,成为中国走上世界政治舞台和战后新中国崛起的起点与开端。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概括起来有“六个第一”、“五个最”。“六个第一”是: 中国人民在世界举起反对日本法西斯的第一面旗帜,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 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第一个战场。日本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的帷幕是在中国拉开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在三个战场进行的,即欧洲和大西洋战场,亚洲和太平洋战场,非洲和美洲战场。中国是主战场。 中国人民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第一主力。世界反法西斯战斗中,活跃着三支主力,即美英联军、苏联红军和中国人民抗日力量。

中国人民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力军。 中国人民打响了对日本法西斯的第一枪。1931年12月21日,东北爱国将领马占山在黑龙江嫩江桥打响了抵抗日本侵略者进攻的第一枪,歼灭了大量侵略军。 中国人民抗战取得了第一个大胜利——平型关大捷,消灭了日本板垣师团1100多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中国人民第一个拖住了日本法西斯,使它的“北进”侵略苏联,“南进”对美英作战,进而从南北两个方向与纳粹德国相呼应,与德国共同瓜分世界的美梦破灭。“北进”不成,“南进”败兵。 “五个最”是: 中国人民对日作战时间持续最长,长达14年之久。前六年是局部抗战,后八年全面抗战。从“七七”全面抗战开始也有八年。相比之下,英法是在1939年9月3日德国法西斯入侵波兰才开始抵抗德国法西斯,开辟欧洲战场,到1945年5月,不满六年。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至1945年5月,也只有四年时间。而日本于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成功,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对日作战不到四年。 中国人民对日本法西斯作战次数最多,共16万5千次,其中八路军、新四军共作战12万5千次。 中国人民消灭的日本法西斯军队人数在亚洲战场最多,共歼灭日军150多万人,占日军伤亡总数的70%;歼灭伪军110多万人。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基础知识总结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课标要求】 1.了解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2.了解中东战争的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3.了解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4.了解海湾战争,认识高科技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知识梳理】 一、“冷战”中“热战” (一)、朝鲜战争 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朝鲜半岛分裂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两个国家。②朝鲜南北两个政府之间不断发生矛盾冲突,1950年6月,大规模内战爆发。③美国出于冷战思维,操纵联合国通过决议干涉朝鲜内战,组成“联合国军”出军朝鲜。④美国的侵朝战争威胁到中国的安全,中国应朝鲜民族主义人民共和国邀请派志愿军入朝抗美。 1950.10.志愿军入朝鲜。 2.经过: 抗美援朝战争的经过(两个阶段)1950年10月——1951年6月,中朝军队五战五捷,歼敌23万人,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第二阶段,1951年7月——1953年7月边谈边打,1953年7月,双方在板门店正式签署了停战协定,朝鲜战争宣告结束。 3.影响: (1)、对朝鲜半岛上的国家的影响: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2)、对中国的影响:①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全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3。使我国建立了一支较为现代化军队。取得了对美作战的经验。④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振奋了革命精神,推动了我国各项工作的发展。 (3)、对美国的影响:①粉碎了美国通过战争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②美国对中国实行长期封锁,致使两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二)越南战争 1、爆发的原因:①二战结束后,越南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并开展了抗法斗争。1954年,越南和法国达成停战协议,支持法国侵略的美国趁机向南越渗透,1955年扶持南越傀儡政权。②男方人民在北方人民的支持下,进行了反抗斗争。美国派兵干涉。 2、经过:1961年,特种战争;1964年,局部战争。美国战败,1971年停战;越南再争,1975年统一。 3、实质和影响 实质: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公开军事罗量。 影响:①越南人民用生拿和鲜血捍卫了民族的独立和领土完整,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土崩瓦解,南越解放,越南南北分裂局面结束,实现了统一。②战争的失败也使美国政府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不得不实行战略收缩: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以便尽快从越南“脱身”,在美苏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异同比较。 相同点:原因方面二战后都有分裂状况;结果方面都以美国失败而告终;影响方面都给两国人民带来灾难。 不同点: 二、中东战争 中东地区(一种说法):中东是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提出的一个概念。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点上,包括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约旦、科威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等17个国家和地区。 1、中东地区何以会成为世界一热点地区? (1)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连接两洋三洲五海。(2)民族关系的复杂性:“阿拉伯世界”。(3)耶路撒冷的独特性:三教圣地。(4)石油地位的重要性:“石油海洋”。(5)大国力量的对抗性:战略利益的需要。

高中历史岳麓版大事年表

中国与世界重要历史事件 一、世界史大事年表 14-15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87-1488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南部沿海 1492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497-1498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 1519-152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确立 1689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 17时机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1783北美独立战争 1776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1836~1848英国宪章运动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义 1848.2《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3~1856克里米亚战争 19世纪中期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 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国内战 1864第一国际成立 1868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1871普法战争 19世纪70年代初意大利统一最终完成 1871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 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190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主义诞生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11.7(俄历10.25)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22.12苏联成立 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9.18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1933.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7.7.7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初《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5.2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 1945.5.8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945.9.2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45.10联合国建立 1947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1948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950-1953美国侵略朝鲜战争 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1954《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字 1955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 1955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60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成为“非洲独立年” 20世纪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形成 20世纪60年代初-1973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 1967欧洲共同体成立 197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 1972.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发表 1973美国在《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议》上签字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 1991苏联解体 1992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

高中历史选修3课时作业6: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练习

单元检测(五) 一、选择题 1.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天,杜鲁门总统命令美国海军、空军向南朝鲜提供援助,同时向台湾海峡派遣第七舰队向台湾提供军事保护,并打着联合国招牌纠集15国出兵朝鲜的目的是() A.通过武力方式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 B.维护世界和平 C.实现霸权的需要 D.摆脱国内经济危机 2.下边漫画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不能读出的是() A.朝鲜战争扩大为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 B.朝鲜战争是美国推行全球战略的一部分 C.志愿军抗美援朝打乱了美国的战略部署 D.美国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失败 3.二战后以来,美国推行全球霸权主义政策,遭到了苏联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反对。被视为美国称霸全球最大障碍的是() A.中国 B.苏联 C.朝鲜 D.社会主义阵营 4.美国资深参议员乔治·麦戈文说:“我认为,印度支那战争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军事、政治、经济和道义的错误。”下列各项造成这一“错误”的原因不包括() A.中苏等国对越南人民的大力支援

B.南越人民武装的“新春攻势” C.“向华盛顿进军”的反战游行 D.对美国来说,这是一场20世纪时间最长、代价最大的战争 5.美国在越南战争后期在进攻上有点力不从心,有许多原因导致,其中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危机的影响 B.苏联强烈的攻势 C.国内人民的反战情绪 D.中国对越南的大力援助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下列国家和地区出现的分裂局面至今未解决的是() ①两德分立②巴以分治③朝鲜分裂④印巴分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1956年8月,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社论称:“如果让纳赛尔的阴谋得逞,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中东的一切利益都将完蛋。”这里提到的“纳赛尔的阴谋”具体是指() A.埃及和以色列建交 B.阿拉伯国家切断了英法的石油供应 C.埃及建立共和国 D.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 8.萨达特墓碑上写着这样的铭文:“萨达特总统,是战争的英雄,和平的英雄,他为和平而生,为原则而死。”说他是“和平的英雄”主要是因为() A.主持巴以和谈,帮助建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 B.与以色列签署“戴维营协议”,实现双方和解 C.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维护民族利益 D.接受“土地换和平原则”,正式启动中东和平进程 9.巴以双方基本接受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标志着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的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意味着() A.和平是人类生活的根本前提 B.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C.为了和平可以出卖主权 D.这是阿拉伯人的历史倒退 10.印度曾是英国的殖民地,二战后,英国被迫承认印度独立。但伴随着印巴分治,南亚次大陆冲突不断。下列哪些是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 ①英国殖民主义者“分而治之”的政策,使印度长期以来内部存在隔阂和敌视②二战结束后,英国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③边界和领土归属的长期不确定④冷战格局下,大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