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显微镜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偏光显微镜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偏光显微镜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一.偏光显微镜在中药中的应用

1在矿物类中药方面的应用

矿物类中药绝大部分为结晶矿物,如石膏、石英、云母石、寒水石等,暗视野中均会出现强的、多种颜色的干涉色带,非常直观明显。利用带圆盘的载物台,可观察到多种矿物药的双折色和消光现象,并可准确测出多种矿物药的折射率,解离角以及消光角等矿物药特有的光学性质。曹莉嘉[2]等用偏光显微镜对珍珠表面进行观察,作为珍珠的主要评价依据之一。因此,偏光显微镜是鉴定矿物药的重要技术工具。

2在动物类中药方面的应用

动物的骨和齿的磨片在普通显微镜下并不能看得仔细,可是在偏光镜检查下,则有强烈的颜色和条纹对比。偏光也可将正常的细胞和肿瘤细胞分辨开来,因为正常细胞对偏光常常是呈左旋性的,而肿瘤细胞则多呈右旋性;有些动物的横纹肌和毛发也可以用偏光镜来检查[3]。因此,许多动物药材如豹骨、象牙、海龙、海马、龟板、鳖甲、蛇类等,甚至包括许多动物角类、结石、分泌物药材,如鹿角、羚羊角、牛黄、马宝、猴枣、珍珠、麝香、燕窝等均可考虑用

偏光显微镜来进行检查。已有报道,可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测算出麝香药材中掺伪物质的含量[4]。

3在植物类药材方面的应用

很多植物类药材的组织、细胞及内含物均具有稳定、特异的偏光现象。应用偏光镜观察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鉴定特征并能排除干扰[5]。如赵中振等[6]利用偏光镜发现了黄芪等8种淀粉粒、人参等12种草酸钙结晶、桃仁等7种石细胞、山茱萸等5种导管以及石菖蒲等8种纤维均具有稳定、特异的偏光特征,并主要利用偏光镜通过药材的各自偏光特征鉴别了含34种药材的至宝三鞭丸。笔者在工作中也发现,五加科植物,如人参、三七、西洋参等的植物细胞壁、导管、纤维、树脂道壁均具有强烈的偏光现象,这种特性在检验三七片、洋参丸等以全粉入药的中成药时发挥了快速、准确的作用。

3.1淀粉粒

所有的植物淀粉粒都具有偏光现象。在偏光镜下,在黑暗的背景中,淀粉粒显现明亮的圆球形,上有两条十字交叉的暗条纹,交叉点即为淀粉粒的脐点。利用此特性,

二.歙砚中矿物鉴定

歙砚【shè yàn】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是砚史上与端砚齐名的珍品歙砚石质坚韧、润密,纹理美丽,敲击时有清越金属声,贮水不耗,历寒不冰,呵气可研,发墨如油,不伤毫,雕刻精细,浑朴大方

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样品的薄片,样品的主要矿物为绢云母(质量分数约为75%),次要矿物有石英(约为15%)、绿泥石(约为5%)和极少量的锆石(仅在一个薄片中看到)以及一些金属矿物(约为5%)。在单偏光镜下,绢云母为近无色,透明,呈细小鳞片状,定向排列(图1a,b);石英为无色透明,多为他形晶,有的呈拉长粒状,与云母、绿泥石相间平行定向分布(图1a);绿泥石多呈细小显微鳞片状结构,与绢云母平行连生,也有他形和长条状结构(图1b),透明,具淡绿色—淡黄色多色性;锆石为近无色,透明,自形晶。在正交偏光镜下,绢云母的最高干涉色为Ⅱ级蓝,粒径<0.1 mm;石英局部波状消光,其最高干涉色为Ⅰ级黄白,粒径<0.8 mm;绿泥石的干涉色异常,呈淡紫蓝色,

粒径为0.1~1.4 mm;锆石的最高干涉色为Ⅲ级

黄绿,粒径为0.05 mm。金属矿物在单偏光和正

交偏光下均不透明,呈黑色,粒状呈不均匀分布,

粒径为0.03~0.12 mm(图1b)。

金相显微镜在显微组织观察中的应用

金相显微镜在显微组织观察中的应用 ------大纲、实验指导书 大纲 实验学时:3 实验类型:综合 实验所属实验课程:光学分析实验教学模块 实验指导书名称:《材料光学技术实验》实验指导书 相关理论课程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导论、大学物理、金工实习 撰稿人:**** 日期:2011-7-28 一、目的与任务 了解、熟悉普通金相显微镜的操作、研究级显微镜的特点以及显微镜的基本成像原理。了解显微镜在金相研究中的作用、应用;熟悉测微目镜的使用原理及实际应用;明确不同倍率物镜在显微组织分析中的正常选取原则。掌握手绘记录一幅观察到的显微组织图像。了解显微镜技术的最新动向(介绍OLS400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根据具体情况增、删)。 二、内容、要求与安排方式 1、实验内容与要求 教师简要介绍显微镜的基本组成,操作技术,同学通过实际使用,熟悉普通金相显微镜的操作;了解高级显微镜的操作;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课后,依据参考资料,进一步了解金相显微镜的细致技术内容。 根据教师对于测微目镜、测微标尺的介绍,同学自己通过思考、操作,标定测微目镜中每个刻度在不同物镜条件下的实际尺度大小。 定量了解不同放大倍数组合下所观察的实际物理尺度的大小:比如,100×--1.8mm;500× --0.4mm的圆形区域。 根据透镜的几何放大原理,同学们自己确定显微镜分辨能力的主要决定者是谁;同时,根据光的波动性质,解释显微镜最小分辨能力。 要求学生全面掌握金相显微镜的操作技术,并能够在今后的实验中熟练操作实验室所拥有的常规型号的显微镜(4X1型、CK40M型)。 了解孔径光阑、视场光阑的作用以及应用。 针对具体样品,说明明场下“显微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同时,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要进行磨光、抛光、腐蚀的操作后,才可以进行显微组织的分析。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原理与应用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及应用 一.前言 人的眼睛只能分辨1/60度视角的物体,相当于在明视距离下能分辨0.1mm 的目标。光学显微镜通过透镜将视角扩大,提高了分辨极限,可达到2000A 。。光学显微镜做为材料研究和检验的常用工具,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于显微镜分析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观察的对象也越来越细。如要求分表几十埃或更小尺寸的分子或原子。一般光学显微镜,通过扩大视角可提高的放大倍数不是无止境的。阿贝(Abbe )证明了显微镜的分辨极限取决于光源波长的大小。在一定波长条件下,超越了这个极限度,在继续放大将是徒劳的,得到的像是模糊不清的。 图1-1(a )表示了两个点光源O 、P 经过会聚透镜L ,在平面上形成像O ,、P ,的光路。实际上当点光源透射会聚成像时,由于衍射效应的作用在像平面并不能得到像点。图1-1(b )所示,在像面上形成了一个中央亮斑及周围明暗相间圆环所组成的埃利斑(Airy )。图中表示了像平面上光强度的分布。约84%的强度集中在中央亮斑上。其余则由内向外顺次递减,分散在第一、第二……亮环上。一般将第一暗环半径定义为埃利斑的半径。如果将两个光源O 、P 靠拢,相应的两个埃利斑也逐渐重叠。当斑中心O ,、P ,间距等于案例版半径时,刚好能分辨出是两个斑,此时的光点距离d 称为分辨本领,可表示如下: α λs in 61.0d n = (1-1) 式中,λ为光的波长,n 为折射系数,α孔径半角。上式表明分辨的最小距离与波长成正比。在光学显微镜的可见光的波长条件下,最大限度只能分辨2000A 。。于是,人们用很长时间寻找波长短,又能聚焦成像的光波。后来的X

中药鉴定学试卷及答案(1)

中药鉴定学试卷(1) 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性状鉴定: 就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 3.怀中抱月:指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4. 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干枯芽胞,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 5. 挂甲:牛黄加水调和,涂于指甲上,将指甲染成淡黄色,习称挂甲。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 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E.植物名实图考 2.样品检定时,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试验所需用的(B) A.2倍数 B.3倍数 C.4倍数 D.5倍数 E.6倍数 3.一般宜在春末夏初采收的中药是(D) A.根及根茎类中药 B.全草类中药 C.果实种子类中药 D.皮类中药 4.根头部有“狮子盘头”之称的药材是(B) A. 太子参 B. 党参 C. 明党参 D. 南沙参 E. 北沙参 5.皮类中药粉末镜检不应有(D) A. 石细胞 B. 结晶 C. 纤维 D. 导管 E. 油室碎片 得分评卷人

6. 大黄根茎横切面具有(A) A.星点 B.云锦状花纹 C.朱砂点 D.车轮纹 7.组织中具有晶鞘纤维的药材是(B) A.人参 B.甘草 C.黄连 D.黄芪 8.番泻叶和大黄粉末遇碱试液显(B) A.蓝色 B.红色 C.绿色 D.紫色 E.黄色 9.小茴香果实的分泌组织为(B) A.油细胞 B.油管 C.油室 D.树脂道 E.蜜腺 10.条痕为红色至褐红色的矿物类中药是(C) A. 磁石 B. 自然铜 C. 朱砂 D. 雄黄 (二)多选题 1.中药鉴定的依据是:(ABC) A.《中国药典》 B.《卫生部药品标准》 C.地方药品标准 D.中药志 E.中药鉴定学 2.在产后加工过程中需要“发汗”的药材有(AB): A. 厚朴 B.杜仲 C. 延胡索 D.丹皮 E.人参 3.下列具有分枝状石细胞的药材是(BD) A.黄连 B.厚朴 C.黄柏 D.五味子E黄芪 4.“四大怀药”是指(BCDE) A. 金银花 B.山药 C.地黄 D. 菊花 E.牛膝 F. 当归 5.来源于唇形科植物的药材是(ABE) A.黄芩 B.丹参 C.泽兰 D.佩兰 E.茺蔚子 6.用水提取后,取提取液置试管中,用力振摇1分钟,可产生持久性泡沫的药材为(ABCE): A.人参B.三七C.桔梗D.苦参E.柴胡 7.金银花的显微特征是(ABC) A.腺毛 B.花粉粒 C.非腺毛 D.草酸钙方晶 E.油细胞 8.何首乌具有以下哪些显微特征和化学成分(ABD) A.含蒽醌类衍生物 B.块根有异常维管束 C.根茎有异常维管束

期间核查实施办法

期间核查实施规定 一、目的: 保证检测设备量值的准确性、正确性,从而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可靠性。 二、范围: 本规定适合公司的检测设备:光谱分析仪、拉力试验机、布氏硬度机、洛氏硬度机、金相显微镜、磁粉探伤机、热处理炉。 三、职责: 检验部门负责期间核查的组织实施 生产部门负责协助期间核查工作的实施。 四、核查要求: 1、光谱分析仪 1.1期间核查条件:温度:18~28℃、相对湿度:<60% 1.2期间核查要求 1.2.1期间核查项目:中低合金钢中元素定量分析 1.2.2.期间核查标准(方法):选取合适标准样品,将所测定元素的测量值与标样值进行比较,观察其RSD值是否小于允许值。 1.3期间核查周期:在两次检定之间对设备进行.期间核查两次,,其中一次是在刚检定以后进行。 1.4期间核查步骤:按相关检验标准操作,处理样品;按操作规程开机,检验进行元素测定;编制期间核查报告。 2、布氏硬度机 2、1期间核查条件:温度:常温 2、2期间核查要求 2.2.1期间核查项目:检查HB3000型布氏硬度计硬度HBW示值的误差 2.2.2核查标准(方法):用二等标准布氏硬度块校准 2.3期间核查周期:在两次检定之间对设备进行期间核查两次,其中一次是在刚检定以后进行 2.4期间核查步骤 2.4.1将二等标准布氏硬度块置于硬度计工作台上,调整硬度计的载荷和压头,使

之符合硬度块上所标明的标尺要求。 2.4.2在标准布氏硬度块上预压两个压痕,不记硬度值,然后至少压一个压痕,如果后(几)个硬度读数的平均值与标准块硬度值之差在GB/T231.2表2中规定的范围 之内时,则认为硬度计合格,如果超差,应进行直接检验。; 2.4.3编制期间核查报告 3、洛氏硬度计 3.1期间核查条件:温度:常温 3.2期间核查要求 3.2.1期间核查项目:检查HR-150型洛氏硬度计硬度HRC示值的误差。 3.2.2核查标准(方法):用二等标准洛氏硬度块校准。 3.3期间核查周期: 在两次检定之间对设备进行期间核查两次,其中一次是在刚检定以后进行。 3.4期间核查作业程序 3.4.1将HR-150型洛氏硬度计总载荷指示标记对准相应硬度块标尺所需的150kgf 线,压头相配。 3.4.2测量标准洛氏硬度块硬度值不少于4点,第一点不计,然后取后几点的算术平均值、计算示值误差,如果后(几)个硬度读数的平均值与标准块硬度值之差在JJG112-83表2 中规定的范围之内时,则认为硬度计合格,如果超差,应进行直接检验。 3.4.3编制期间核查报告 4、金相显微镜 4.1期间核查条件温度 15℃~30℃相对湿度≤70%RH 4.2期间核查要求 4.2.1期间核查项目:校核放大倍数;0.01mm分刻度物镜标准测微尺 4.3期间核查周期 在两次检定之间对设备进行期间核查两次,其中一次是在设备刚检定后不久进行。遇特殊情况可增加期间核查次数。 4.4期间核查程序 4.4.1将0.01mm分刻度物镜标准测微尺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又将待检物镜装上并转到工作位置,把带有测微尺的目镜装上,然后对0.01mm分刻度物镜标准测微尺进行调焦,

偏光显微镜原理方法

偏光显微镜的原理及应用(三) (2010-06-29 10:31:20) 三、光学显微分析方法 光学显微分析是利用可见光观察物体的表面新貌和内部结构,鉴定晶体的光学性质。透明晶体的观察可利用透射显微镜,如偏光显微镜。而对于不透明物体来说就只能使用反射式显微镜,即金相显微镜。利用偏光显微镜和金相显微镜进行晶体光学鉴定,是研究材料的重要方法之一。 偏光显微镜 偏光显微镜是目前研究材料晶相显微结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偏光显微镜技术在不断地改进中,镜下的鉴定工作逐步由定性分析发展到定量鉴定,为显微镜在各个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1. 偏光显微镜的构成 偏光显微镜的类型较多,但它们的构造基本相似。下面以XPT—7型偏光显微镜(图2.13)为例介绍其基本构成: 镜臂:呈弓形,其下端与镜座相联,上部装有镜筒。 1、目镜, 2、镜筒, 3、勃氏镜, 4、粗动手轮, 5、微调手轮, 6、镜臂, 7、镜座, 8、上偏光镜, 9、试板孔,10、物镜,11、载物台,12、聚光镜,13、锁光圈,14、下偏光镜,15、反光镜反光镜:是一个拥有平、凹两面的小圆镜,用于把光反射到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中去。当进行低倍研究时,需要的光量不大,可用平面镜,当进行高倍研究时,使用凹镜使光少许聚敛,可以增加视域的亮度。 下偏光镜:位于反光镜之上、从反光镜反射来的自然光,通过下偏光镜后,即成为振动方向固定的偏光,通常用PP代表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下偏光镜可以转动,以便调节其振动方向。

锁光圈:在下偏光镜之上。可以自由开合,用以控制进入视域的光量。 聚光镜:在锁光圈之上。它是一个小凸透镜,可以把下偏光镜透出的偏光聚敛而成锥形偏光。聚光镜可以自由安上或放下。 载物台:是一个可以转动的圆形平台。边缘有刻度(0-360°),附有游标尺,读出的角度可精确至1/10度。同时配有固定螺丝,用以固定物台。物台中央有圆孔,是光线的通道。物台上有一对弹簧夹,用以夹持光片。 镜筒:为长的圆筒形,安装在镜臂上。转动镜臂上的粗动螺丝或微动螺丝可用以调节焦距。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中间有试板孔、上偏光镜和勃氏镜。 物镜:由l-5组复式透镜组成的。其下端的透镜称前透镜,上端的透镜称后透镜。前透镜愈小,镜头愈长,其放大倍数愈大。每台显微镜附有3-7个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每个物镜上刻有放大倍数、数值孔径(N.A)、机械筒长、盖玻璃厚度等。数值孔径表征了物镜的聚光能力,放大倍数越高的物镜其数值孔径越大,而对于同一放大倍数的物镜,数值孔径越大则分辨率越高。 目镜:由两片平凸透镜组成,目镜中可放置十字丝、目镜方格网或分度尺等。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为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上偏光镜:其构造及作用与下偏光镜相同,但其振动方向(以AA表示)与下偏光镜振动方向(以PP表示)垂直。上偏光镜可以自由推入或拉出。 勃氏镜:位于目镜与上偏光镜之间,是一个小的凸透镜,根据需要可推入或拉出。 此外,除了以上一些主要部件外,偏光显微镜还有一些其他附件,如用于定量分析的物台微尺、机械台和电动求积仪,用于晶体光性鉴定的石膏试板、云母试板、石英楔补色器等。 利用偏光显微镜的上述部件可以组合成单偏光、正交偏光、锥光等光学分析系统,用来鉴定晶体的光学性质。 2. 单偏光镜下的晶体光学性质 利用单偏光镜鉴定晶体光学性质时,仅使用偏光显微镜中的下偏光镜,而不使用锥光镜、上偏光镜和勃氏镜等光学部件,利用下偏光镜观察、测定晶体光学性质。单偏光下观察的内容有:晶体形态、晶体颗粒大小、百分含量、解理、突起,糙面、贝克线以及颜色和多色性等。 (1)晶体的形态 每一种晶体往往具有一定的结晶习性,构成一定的形态。晶体的形状、大小、完整程度常与形成条件、析晶顺序等有密切关系。所以研究晶体的形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鉴定晶体,还可以用来推测其形成条件。需要注意的是,在偏光显微镜中见到的晶体形态并不是整个立体形态,仅仅是晶体的某一切片。切片方向不同,晶体的形态可完全不同。 在单偏光中还可见晶体的自形程度,即晶体边棱的规则程度。根据其不同的形貌特征可将晶体划分下列几个类型:

中药鉴定学试卷3

中药鉴定学试卷(3)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 1.中药质量标准中“鉴别”验的主要目的是A A.确认中药的真伪 B. 测定中药主成分的含量 C.评价中药的安全性 D. 鉴定中药的优劣 2.药材产地加工通常使用的“低温干燥”的温度是:( B) A、50℃以下 B、60℃以下 C、70℃以下 D、80℃以下 E、以上 都不是 3.取粉末少量,加95%乙醇1-2滴,片刻后加30%硝酸1滴,放置片刻后镜检,有黄色针状或针簇状结晶,加热结晶显红色并消失的生药是(B) A. 大黄 B. 黄连 C. 黄芩 D.黄芪 4.下列药材具有车轮纹的有(D) A.商陆 B.牛膝 C.何首乌 D.粉防己 E.山豆根 5.组织中具有晶鞘纤维的药材是(B) A.人参 B.甘草 C.黄连 D.黄芪 6.某贝母商品,呈长圆锥形,表面黄白色,稍粗糙,常有黄棕色斑块;外层两瓣鳞片大小相近,顶端开口。可初步判断为(C) A.松贝 B.珠贝 C.炉贝 D.青贝 E. 平贝 7.黄芩横切面镜检,老根中央可见(A) A. 栓化细胞环 B. 石细胞环 C. 纤维束 D. 环髓纤维 8.下列药材原植物不相同的是(D) A.红花和白平子 B.益母草和茺蔚子 C.枸杞子和地骨皮 D.何首乌和天仙藤 9.气清香,入口无清凉感的药材是(B) A.天然牛黄 B.人工牛黄 C.冰片 D.薄荷 10.厚朴和肉桂的分泌组织为(A) A.油细胞 B.油管 C.油室 D.树脂道 E.蜜腺 (二)多选题 1.属于山东道地药材的有(AE) A.金银花 B.山药 C.地黄 D.当归 E.北沙参 2.具异型维管束的药材有(BCE) A.大血藤 B.何首乌 C.牛膝 D.粉防己 E. 大黄 3.白芷为(AD) A.药用部分为根 B.菊科植物 C.气微,味苦而微甜D.气香浓烈, 味微苦E.主产云南、广西 4.金银花的显微特征是(ABC) A.腺毛 B.花粉粒 C.非腺毛 D.草酸钙方晶 E.油细胞 5.蛤蚧的鉴别特征有(AC) 得分评卷人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药专业本科《中药鉴定学》考试试卷一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药专业本科《中药鉴定学》考试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请从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将其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总题数:10,分数:10.00) 1.中药细辛入药部位是() A.全草 B.根 C.根和根茎√ D.叶 2.下列药材中哪一种不含晶鞘纤维() A.番泻叶 B.黄柏 C.鸡血藤 D.黄芪√ 3.川贝母的药用部位应是() A.鳞茎√ B.根茎 C.块茎 D.块根 4.厚朴中的分泌组织是() A.油室 B.油管 C.油细胞√ D.乳汁管 5.蟾酥加工时不可使用的器械是() A.铜器 B.铝器 C.铁器√ D.瓷器 6.大黄抗菌的有效成分是() A.结合性蒽醌类衍生物 B.生物碱 C.游离性蒽醌类衍生物√ D.番泻甙 7.广藿香和绵马贯众共有的特征是() A.非腺毛 B.腺毛 C.腺鳞 D.细胞间隙腺毛√ 8.下列几组药材中,主要成分为小檗碱的是() A.黄芩黄连 B.黄连黄柏√ C.黄柏厚朴 D.厚朴丹皮 9. 巴豆果皮非腺毛为() A.单细胞 B.双细胞 C.多细胞

D.星状毛√ 10.红花的最佳采收时间是() A.花冠由黄变红√ B.由黄变棕 C.由绿变红 D.由绿变棕 二、多项选择题(请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标号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总题数:10,分数:20.00) 11.桔梗科植物药材中常有()()()()() A.菊糖√ B.草酸钙针晶 C.乳汁管√ D.油室 E.油管 12.味连的主要性状特征是()()()()() A.多弯曲有分枝,集聚成簇,形如鸡爪√ B.部分节间平滑,习称“过桥”√ C.断面木质部金黄色√ D.气微,味极苦√ E.味苦 13.药材产地加工时需要“发汗”的有()()()()() A.厚扑√ B.杜仲√ C.黄柏 D.丹皮 E.肉桂 14.沉香与白木香的主要区别是()()()()() A.圆柱状或不规则棒状,表面有刀劈痕。√ B.质坚硬而重,沉于水或半沉于水。√ C.气味较浓。√ D.燃之发浓烟,香气强烈。√ E.质坚硬而轻,不沉于水或半沉于水。 15.组织中有油细胞的药材有()()()()() A.五味子√ B.木香 C.黄柏 D.肉桂√ E.石菖蒲√ 16.Flos Loniceaae的主要产地是()()()()() A.山东√ B.河南√ C.黑龙江 D.河北 E.广东 17.肉桂根据采收加工方法不同应有以下几种加工品()()()()() A.官桂(桂通)√ B.企边桂√ C.板桂√ D.桂碎√

4--偏光显微镜的基本操作及薄片的制备

4 偏光显微镜的基本操作及薄片的制备 偏光显微镜是对透明矿物的光学性质进行分析和观测的一种光学仪器。通过这种仪器能够比较迅速地对各种矿物相作出鉴定。它是对天然矿石、瓷制品以及其他人造无机固体材料进行相分析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工具。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偏光显微镜的构造、装置、使用与保养方法; 2.学会偏光显微镜的一般调节与校正; 3.了解薄片制作的全过程,并掌握其中关键步骤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 偏光显微镜的产品种类较多,各类型号虽不尽相同,但基本工作原理相近。各类产品都是由支架系统、光源和起偏系统、载物台系统、光学放大和检偏系统以及附属光学元件等几大部分组成。偏光显微镜的构造如图2.3.1-1所示。 图2.3.1-1 偏光显微镜结构示意图 1.目镜;2.目镜筒;3.勃氏镜手轮;4. 勃氏镜左右调节手轮; 5. 勃氏镜前后调节手轮; 6.检偏镜; 7.补偿器; 8.物镜定位器; 9.物镜座;10.物镜;11.旋转工作台;12.聚光镜;13.拉索透镜; 14.可变光栏;15.起偏镜;16.滤色片;17.反射镜;18.镜架; 19.微调手轮;20.粗调手轮。 三、仪器设备 偏光显微镜,切片机,磨片机,抛光机,抛光粉、无水乙醇,不同标号的磨料及砂纸,自凝牙托水、牙托粉,金属模具。

四、实验容 1.了解偏光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机械部分:镜座、镜壁、镜筒、升降镜筒的粗动及微调螺旋、载物台、载物台固定螺旋及游标尺、薄片固定夹。 (2)光学系统部分:反光镜、下偏光镜、锁光圈、聚光镜、物镜及校正螺丝、试板孔、上偏光镜、勃氏镜、目镜。 (3)附件:物镜校正螺丝、试板(石英试板、石膏试板、云母试板)。 2.学习装卸物镜 物镜一般选用中倍镜,其装卸有两种方法。 (1)弹簧夹型:将物镜上的小钉夹于弹簧夹的凹陷处,即可夹住物镜。 (2)转盘型:先将物镜安装在一个可以转动的圆盘上,再将需要的物镜转到镜筒的正下方,恰至被弹簧卡住为止。 3.调节照明 装上物镜与目镜后,轻轻推出上偏光镜与勃氏镜,打开锁光圈,调节光源至理想视域。4.调节焦距(对焦点) (1)将所观察的薄片置于载物台中心,用薄片夹夹紧(务必使薄片的盖玻片朝上,否则不能做准焦操作)。 (2)从侧面观察,转动粗动调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或使载物台上升,至镜筒下端的物镜与载物台上的薄片比较靠近为止。若使用高倍物镜时,必须使物镜几乎与薄片接触为止。(3)从目镜中观察,转动粗动调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或使载物台缓缓下降,至视域物像基本清楚,再转动微动调焦螺旋,直至视城物像完全清晰为止。切勿在观察时用粗调手轮调节下降,否则物镜有可能碰到玻片硬物而损坏镜头,特别在高倍时,被观察面(样品面)距离物镜只有0.2~0.5mm,一不小心就会损坏镜头。 准焦以后,物镜前端与薄片平面之间的距离称工作距离(F.W.D.)。工作距离的长短与物镜的放大倍率有关。一般说来,物镜的放大倍率愈小,工作距离愈长,物镜的放大倍率愈大,工作距离愈短。在显微镜的说明书中可以查到不同放大倍率物镜的工作距离。 在调节焦距时,绝不能眼睛看着镜筒而下降镜筒或上升载物台。因为这样很容易使物镜与薄片相碰,不仅压碎薄片而且易损坏物镜。使用高倍物镜时,尤应注意。因为高倍物镜的工作距离很短,准焦后物镜几乎与薄片平面接触。如果薄片上的盖玻璃向下放时,不仅根本不能准焦,而且最容易压碎薄片及损坏物镜。初学者最好先使用低倍或中倍物镜准焦后,再换用高倍物镜准焦。 5.校正中心 在显微光学系统中,载物台旋转轴、物镜中轴和镜筒(目镜)中轴应当严格在一条直线上,

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2012年1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Januar y2012 第2期总第252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2T o tal N o.252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X 孙计桃 (内蒙古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电镜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9) 摘 要:电子显微镜在临床研究和疾病诊断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不断开辟着生物医学研究的新领域,主要从细胞、亚细胞的形态结构上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规律,丰富了传统病理学的知识。 通过对亚细胞结构和病原体的观察,可以诊断一些肿瘤疾病、心血管疾病、肝病、肾病、血液疾病、细菌、病毒、寄生虫疾病等。随着电镜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与多种研究手段相结合,电子显微镜将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会更加广泛。 关键词:电子显微镜;临床研究;疾病诊断;应用 中图分类号:T N16∶R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2—0127—02 电子显微镜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两种类型,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样品内部超微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样品表面形貌,立体感强,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较多的是透射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在医学科学研究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早在20世纪40年代电子显微镜就在医学上开始发挥其作用,在病毒学、细胞生物学、组织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及分子病理学都有应用[1-2]。笔者参考相关文献对电子显微镜技术在肿瘤诊断、病毒和病毒性疾病、系统性疾病等研究领域的应用做一概述,说明其是现代临床研究和疾病诊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之一。1 电子显微镜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已从第一台电镜的十几倍提高到现在的百万倍,因此在生物医学领域利用高性能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中各种细胞器正常的和病理的超微结构,诸如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细胞骨架系统等,对探明病因和治疗疾病有很大帮助。通过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也可以研究细胞的通讯与运输、分裂与分化、增殖与调控等生命活动的规律,电子显微镜也可结合各种制样技术观察病毒、细菌、支原体、生物大分子等的超微结构,是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不可替代的工具。 2 电子显微镜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应用是建立在光学显微镜的基础之上的,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2L m,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2nm,也就是说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光学显微镜的基础上放大了1000倍。因此,透射电子显微镜突破了光学显微镜分辨率低的限制,成为了诊断疑难肿瘤的一种新的工具。有研究报道,无色素性肿瘤、嗜酸细胞瘤、肌原性肿瘤、软组织腺泡状肉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这些在光镜很难明确诊断的肿瘤,利用电镜可以明确诊断[3-5]。 电镜主要是通过对超微结构的精细观察,寻找组织细胞的分化标记,确诊和鉴别相应的肿瘤类型。细胞凋亡与肿瘤有着密切的关系,电镜对细胞凋亡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利用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病理变化和细胞凋亡情况,将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3 电子显微镜技术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的是组织细胞、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菌等结构,能够观察到不同病的病理结构,也可以鉴别一些肿瘤疾病,有研究报道电子显微镜技术通过超微结构观察可以区分癌、黑色素瘤和肉瘤以及腺癌和间皮瘤;可区别胸腺瘤、胸腺类癌、恶性淋巴瘤和生殖细胞瘤;可区别神经母细胞瘤、胚胎性横纹肌瘤、Ew ing氏肉瘤、恶性淋巴瘤和小细胞癌;可区别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平滑肌肉瘤和恶性神经鞘瘤以及区别梭形细胞癌和癌肉瘤(杨光华,1992)[6-10] 。 4 电镜在肾活检病理诊断中应用 肾穿活检对了解疾病发生、发展及选择治疗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目前采用的方法有免疫组化和电子显微镜检查,电子显微镜检查可以弥补光学显微镜分辨率不高的缺陷,可观察到光镜所看不到的成分的超微结构病理变化,特别是上皮细胞、系膜、肌膜细胞和间质的改变,确定有无电子致密物沉着及其沉着部位。Sieg el等曾报道,经对213例肾病活检资料分析,发现有11%的病例需要用电镜作出正确诊断,有36%病例肾的超微结构改变对光镜诊断提供确诊或亚分类,如遗传性肾炎,此病肾小球的组织学特征无特殊改变,唯电镜检查才能作出准确诊断[11]。 5 电镜在代谢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有研究报道,电镜在肝脏代谢性疾病、软组织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值得肯定。Mierau等(1997)认为 ? 127 ? X收稿日期:2011-12-25

偏光显微镜使用

火山岩岩矿鉴定简易手册 (一)偏光显微镜的使用与调节 1 熟悉偏光显微镜的构造、装置、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 2 调节照明(对光) (1)装上低倍或中倍物镜,打开锁光圈,轻轻推出上偏光镜、勃氏镜及聚光镜 (2)转动反光镜至视域最亮为止。如果总是对不亮,可以轻轻抽出目镜或推入勃氏镜,然后转动反光镜至视域内看到光源为止。此时加上目镜或推出勃氏镜,视域必然最亮。 3 调节焦距(准焦) (1)将一薄片置于载物台上(注意必须使盖玻璃朝上),用弹簧夹夹住。 (2)从侧旁看物镜镜头,转动粗动螺丝,使镜筒下降,至物镜到最低位置(注意切勿压碎薄片)。 (3)从目镜中观察,同时转动粗动螺丝,使镜筒上升,当视域中刚刚出现物象时,改用微动螺丝,使物象清晰为止。 (4)换用高倍物镜,用同法调节焦距。 在调节焦距时,绝不能眼睛看着目镜下降镜筒,因为这样很容易压碎薄片并损坏物镜。在调节高倍物镜焦躁时,尤应注意。因为高倍物镜的焦躁很短,镜头几乎与薄片接触,若薄片盖玻璃朝下时,不但无法准焦,而且常有压碎薄片,割伤镜头的事故发生。 4 校正中心 在校正中心前,必须检查接物镜位置是否正确,如物镜没有安装在正确位置上,中心不但不能校正,而且往往容易损坏物镜和校正螺丝。校正中心时,如发现螺丝

旋转费力,或失效时,应立即报告,请求指导,切勿强力扭动。校正中心的方法,参阅教材的有关部分。 二颜色和多色性的观察,解理及解理夹角的测量 1 确定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 观察许多光学现象,必须知道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为此,在进行单偏光镜下的晶体光性研究之前,必须确定下偏光镜振动方向,并使之固定,不要轻易改变。 (1)在一薄片中选择一个具清晰解理的黑云母,置视域中心。 (2)旋转物台使黑云母解理缝与东西十字丝平行。此时如果云母颜色最深,则东西十字丝方向即为下偏光镜振动方向。否则,则需转动下偏光镜,至黑云母颜色最深为止。 2 颜色、多色性及吸收性的观察 (1)使薄片中黑云母分别置视域中心,旋转物台使黑云母解理缝、电气石延长方向平行下偏光镜振动方向,观察颜色并注意颜色浓度。 (2)再旋转物台90度使解理缝或延长方向与下偏光镜振动方向垂直,观察颜色,并注意深浅变化。 (3)使黑云母解理或电气石延长方向与下偏光镜振动方向斜交,观察矿物颜色及其浓度,此时颜色及颜色浓度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 (4)将不具解理的黑云母,近于三角形的电气石切面置视域中心,旋转物台,观察颜色、浓度的变化。 (5)使角闪石具一组解理,两组解理的切片,分别置视域中心,旋转物台,观察颜色浓度的变化。 3 解理的观察及解理夹角的测量

金相显微镜检测高碳铬轴承钢总脱碳层厚度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金相显微镜检测高碳铬轴承钢总脱碳层厚度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1 被测对象 直径为φ32的GCr15样品。 使用Axiovert 40 MAT型金相显微镜,放大倍率的不准确性为±1%。 2 引用文献 JJF 1059—199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JJG 012—1996 金相显微镜检定规程 GB/T224—2008 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3 环境条件 显微镜在下列条件下检定并正常工作: 1)室温15℃~30℃; 2)环境清洁,无震动;周围无腐蚀性气体; 3)安装在稳固的基础上,并调至水平。 4 测量基准 采用直径为φ38的GCr15样品。 5 测量过程 根据高碳铬轴承钢标准GB/T18254-2002,脱碳层深度按GB/T224-2008《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标准检验。将样品置于显微镜下,在100×的镜头下观察,选出具有代表性的5个区域,每个区域进行5次测量,共得25个数据。按同样的方法,进行5人次测量。测量时,首先将测量位置清晰聚焦,然后从标尺上读取数据。。 6 评定结果的使用 在室温条件下高碳铬轴承钢总脱碳层厚度测量可使用本不确定度的评定结果。 7 数学模型 Y=X 式中:Y—被测试样的总脱碳层厚度读出值 X—被测试样的总脱碳层厚度检测结果 8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8.1由样品脱碳层本身的不均匀性及测定时的重复性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1(x)

对选定的GCr15样品进行脱碳层深度的测定,选择样品的5个区域,共进行了25次测定,数据见表1。 标准差为: 1s = (1) 为增加可靠性,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另由4名本实验室人员对该样进行了测定,另4组测定结果见表2。 表2 GCr15样品脱碳层深度测定

宝石矿物偏光显微镜鉴定专业知识

1.传播速度与物质折射率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传播速度越大,折射率越小) 2.光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 B.垂直) 3.不属于光性均质体的是(C.锆石)。 4.方解石为一轴负晶,问斜交C轴的切片上,慢光的振动方向是 D.No )。 5.同种矿物的不同颗粒,测定的光性符号( D.一定相同)。 6.二轴晶的光轴面是( C.Ng-Np面)。 7.单斜晶系的光性方位是( B.b轴与光率体3个主轴之一重合,其余两个结晶轴与另两个主轴斜交)。 8.正交偏光镜间干涉结果相互削减( A A.R=nλ)。 9.矿物突起说法正确的是(A.无论是正突起还是负突起,矿物表面都是突起来的)。10.光率体椭圆半径与解理缝或双晶缝之间的夹角称为(B.消光角 B )。11.某矿物Ng-Np=0.018,Ng-Nm=0.008.则该矿物为( C C.二轴负晶)。 12.两矿片在正交偏光镜下45°的干涉色( D.不一定都低)。13某颗粒在正交偏光镜下为全消光,则该矿物颗粒( D.是均质体矿物或非均质体矿物垂直光轴切面)。 14.花岗岩显示干涉色为( C C.I级暗灰)。15.在正交偏光下矿物呈现高级白干涉色的原因是( B B.双折率高)。16.在试板孔中插入云母试板,转动物台一周的过程中,可观测到下列哪种情况( A.二次黄、二次蓝、四次灰白)17.某一轴负晶矿物No=1.658,Ne=1.485,该矿物在垂直光轴和平行光轴切面上的突起类型分别为( A.正中突起和闪突起)。18.云母试板适用于( B B.II级黄以上)干涉色的鉴定。19.矿物的多色性在下列哪种切面上最不明显(C.垂直光轴切面 C )。20.二轴晶光率体平行光轴面切片的干涉图特征是( D.闪图或瞬变干涉图)。 21.二轴晶除了⊥Bxa、⊥Bxo、⊥OA的切片外,能观察到Nm的切面有( D. 有无数个) 22.刚玉为一轴负晶,问斜交C轴的切片上,慢光的振动方向是( A A.No) 23.刚玉为一轴负晶,问斜交C轴的切片上,快光的振动方向是( D D.Ne' ) 24.将石英颗粒置于N=1.70的浸油中,该矿物的突起是( B B.负高突起) 25.两矿片在正交偏光镜下45°位置重叠时,其光率体椭圆半径的同名半径平行时,看到的干涉色比原来两矿片的干涉色( B.一定都高)26.判断矿物为均质体,只根据 B.任何切面都无干涉图)27.在一个双折射的矿物晶体中,沿光轴方向传播的光是( D.单折射的)。28.光率体主轴与3个结晶轴之间的关系称为(D.光性方位D )。29.花岗岩中长石颗粒显示干涉色为(D.I级暗灰)。30.垂直光轴切面在正交偏光下插入石膏(A.I级紫红A )31.在普通角闪石平行(010)切面上测得角闪石的消光角应记为(A.Ng∧Z )。32.石膏试板适用于( C C.II级黄以下)干涉色的鉴定。33.自然光转变为偏振光的作用过程中不包括( C.透射C )34.光性非均质体不包括( A A.尖晶石) 35.对双折射产生的两束偏光描述不正确的是( B ) A.振动方向垂直 B.振动方向平行 C.传播速度不同 D.相应折射率不等 36.晶体中不发生双折射的特殊方向称为( D )。 A.光学主轴 B.光率体主轴 C.法线 D.光轴 37.电气石晶体中有( A )根光轴。 A.1 B.2 C.3 D.无数 38.橄榄石晶体中有( B )根光轴。 A.1 B.2 C.3 D.无数 39.萤石晶体中有( D )根光轴。 A.1 B.2 C.3 D.无数 40.光波沿石英垂直光轴方向射入分解出的两束偏光中,( A )传播速度较大。 A.常光 B.非常光 C.偏光 D.单色光 41.光波沿电气石垂直光轴方向入射分解出的两束偏光中,( B )传播速度较大。 A.常光 B.非常光 C.偏光 D.单色光 42.光波沿石英垂直光轴方向射入分解出的两束偏光中,( B )折射率较大。 A.常光 B.非常光 C.偏光 D.单色光 43.光波沿电气石垂直光轴方向入射分解出的两束偏光中,( A )折射率较大。

中药鉴定学试题及答案(单选)

中药鉴定学单项选择题 与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01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不包括 A.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B.发掘祖国药学遗产 C.中成药的鉴定 D.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E.研究中药质量与疗效的关系 02“本草学”的主要含义是指 A.研究草药的学科 B.古代的药学 C.古代收载草药的书籍 D.古今研究中药的学科 E.中药学 03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 B.《证类本草》 C.《神农本草经》 D.《新修本草》 E.《本草经集注》 04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本草原始》 D.《本草经集注》 E.《证类本草》05最早提出火试和对光照视鉴别药材方法的本草著作是 A.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B.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 C.陈藏器的《本草拾遗》 D.唐慎微的《证类本草》 E.陈嘉谟的《本草蒙筌》 06中国最早的一部具药典性质的本草是 A.《神农本草经》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本草蒙筌》 07首次出现图文鉴定中药方法的本草是 A.《本草纲目拾遗》 B.《植物名实图考》 C.《图经本草》 D.神农本草经》 E.《新修本草》16“四大南药”是指 A.肉桂、益智、砂仁、槟榔 B.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天 C.肉桂、益智、砂仁、蛤蚧 D.莪术、槟榔、砂仁、巴戟天 E.白豆蔻、益智、砂仁、蛤蚧 17“四大怀药”包括 A.怀牛膝、地黄、山药、菊花 B.怀牛膝、地黄、山药、红花 C.怀牛膝、地黄、山药、芫花 D.怀牛膝、地黄、山药、金银花 E.怀牛膝、玄参、天花粉、菊花 19下列哪味药材久贮有效成分会自然分解,失去其药效 A.紫萁贯从 B.绵马贯从 C.狗脊贯从 D.荚果蕨贯众 E.峨嵋蕨贯众 20经验证明含水分过少药材易干裂,水分含量过多易霉变,通常认为安全水分含量为A.12~14% B.4~6% C.8~11% D.2~3% E.6~7%

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其应用

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其应用 读书报告 姓名:孙家宝 学号:DG1022076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0年1月21日

目录 第一章透射电子显微镜 (1) 1.1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结构 (1) 1.1.1.电子光学部分 (1) 1.1.2.真空系统 (3) 1.1.3.供电控制系统 (4) 1.2 透射电子显微镜主要的性能参数 (4) 1.2.1 分辨率 (4) 1.2.2 放大倍数 (4) 1.2.3 加速电压 (5) 1.3 透射电镜的成像原理 (5) 1.3.1 透射电镜的成像方式 (5) 1.3.2 衬度理论 (6) 1.4 透射电镜的电子衍射花样 (6) 1.4.1 电子衍射花样 (6) 1.4.2电子衍射与X射线衍射相比的优点 (7) 1.4.3电子衍射与X射线衍射相比的不足之处 (7) 1.4.4选区电子衍射 (7) 1.4.5常见的几种衍射图谱 (8) 1.4.6单晶电子衍射花样的标定 (8) 第二章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样品制备 (10) 2.1 透射电镜复型技术(间接样品) (10) 2.1.1塑料——碳二级复型 (10) 2.1.1萃取复型(半直接样品) (11) 2.2 金属薄膜样品的制备 (11) 1.2 电子显微镜中的电光学问题 (13) 1.2.1 电子射线(束)的特性 (13)

第一章 透射电子显微镜 1.1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结构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是观察和分析材料的形貌、组织和结构的有效工具。TEM 用聚焦电子束作照明源,使用对电子束透明的薄膜试样,以透过试样的透射电子束或衍射电子束所形成的图像来分析试样内部的显微组织结构。图1.1(a )(b )是两种典型的透射电镜的实物照片。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光路原理图如图1.2所示。 透射电镜一般是由电子光学部分、真空系统和供电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1.1.1.电子光学部分 (a) Philips CM12透射电镜 (b) JEM-2010透射电镜 图1.1 透射电子显微镜 图1.2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光路原理图 图1.3透射电镜电子光学部分示意图

中药鉴定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药鉴定学试卷 一、概念题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性状鉴定: 就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 3.怀中抱月:指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4. 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干枯芽胞,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 5. 挂甲:牛黄加水调和,涂于指甲上,将指甲染成淡黄色,习称挂甲。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 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E.植物名实图考 2.样品检定时,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试验所需用的(B ) A.2倍数 B.3倍数 C.4倍数 D.5倍数 E.6倍数 3.一般宜在春末夏初采收的中药是(D) A.根及根茎类中药 B.全草类中药 C.果实种子类中药 D.皮类中药

4.根头部有“狮子盘头”之称的药材是(B) A. 太子参 B. 党参 C. 明党参 D. 南沙参 E. 北沙参 5.皮类中药粉末镜检不应有(D) A. 石细胞 B. 结晶 C. 纤维 D. 导管 E. 油室碎片 6. 大黄根茎横切面具有(A) A.星点 B.云锦状花纹 C.朱砂点 D.车轮纹 7.组织中具有晶鞘纤维的药材是(B) A.人参 B.甘草 C.黄连 D.黄芪 8.番泻叶和大黄粉末遇碱试液显(B) A.蓝色 B.红色 C.绿色 D.紫色 E.黄色 9.小茴香果实的分泌组织为(B) A.油细胞 B.油管 C.油室 D.树脂道 E.蜜腺 10.条痕为红色至褐红色的矿物类中药是(C) A. 磁石 B. 自然铜 C. 朱砂 D. 雄黄 (二)多选题 1.中药鉴定的依据是:(ABC ) A.《中国药典》 B.《卫生部药品标准》 C.地方药品标准 D.中药志 E.中药鉴定学 2.在产后加工过程中需要“发汗” 的药材有(AB): A. 厚朴 B.杜仲 C. 延胡索 D.丹皮 E.人参 3.下列具有分枝状石细胞的药材是(BD) A.黄连 B.厚朴 C.黄柏 D.五味子E黄芪

JJG(教委)012-1996 金相显微镜检定规程

MV_RR_CNJ_0038金相显微镜检定规程 1.金相显微镜检定规程的说明 编号JJG(教委)012-1996 名称(中文) 金相显微镜检定规程 (英文) Verification regulation for metallographic microscope 归口单位国家教育委员会 起草单位国家教育委员会 主要起草人王甫培 批准日期 1997年1月22日 实施日期 1997年4月1日 替代规程号无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新安装、使用中或修理后的大中型金相显微镜的检定。 外观要求 主要技术要求 1. 2. 安装条件 3. 检定环境 4. 检定设备 5. 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 是否分级无 检定周期(年) 2 附录数目 1 出版单位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检定用标准物质 相关技术文件 备注 2.金相显微镜检定规程的摘要 2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新安装、使用中或修理后的大中型金相显微镜的检定。 2.1 原理 仪器是用于研究观察金属、陶瓷、矿石等有透明固体物质的组织结构。它是利用照明光在样品上的反向,经透镜的折射,把原来用眼无法观察到的组织结构,经物镜和目镜两个光学放大系统放大后,获得清晰的图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之积。可写成: M=△/Fob·D/Fok (1) 式中M ——放大倍数 △/Fob——物镜放大倍数 D/Fok——目镜放大倍数 △——镜筒长度 Fob——物镜焦距 D——常数,250mm Fok——目镜焦距

2.2 构成 载物台、照明系统、显微镜放大系统、摄影系统。 3 计量单位(毫米(mm)微米(μm)符合GB3102.6—93要求) 4 计量要求 4.1 计量特性 4.1.1物镜分辨率:高倍(40×以上)物镜,分辨0.30μm,物镜放大倍数精确度达±5%以内。 4.1.2 总放大倍数:20×~2000×范围 4.1.3 光源:卤素灯及氙灯 4.1.4 功能:明视场、暗视场、偏振光、干涉、微分干涉衬度、特殊附件、显微硬度、宏观装置。 5 技术要求 5.1 外观要求 仪器应有下列标志、名称、型号、制造厂名、出厂日期、仪器号等项标志,并附有出厂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 5.2 安装条件 5.2.1 应将仪器安装在通风、避阳光干燥的房间内,仪器放置于平稳防震动的工作台上,电源接插件应紧密配合,有良好接地线,接入仪器电源前应有稳压器。 5.2.2 仪器主机、光源、滤色片、孔径光栅、粗细调节钮、摄影系统及附件均完好无损、物镜、目镜等附件应无霉斑。 5.3 检定环境 5.3.1 电源电压:单相(220±10)V,50Hz。 5.3.2 室内温度15℃~30℃。 5.3.3 环境相对湿度:≤70% 5.3.4 仪器不受阳光直接照射,室内无腐蚀性气体,通风良好。 5.3.5 显微镜平稳放置于工作台上,无振动。 5.4 检定设备 5.4.1标准物镜测微尺0.01mm分刻度板和目镜测微尺0.1mm分刻度板(或与目镜一体)。 5.5 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 5.5.1 外观检定按5.1进行。同时对物镜及光路上附件检定基本上无霉斑更不能影响观察及摄像。 5.2.2 光路检定:方法,将样品放置于载物台上,打开光源并对中心,然后照明光进入光路,调整孔径和视场光栏到合适程度,用粗细调节钮对样品聚焦能观察到清晰且光线均匀的物像为止。 5.2.3 载物台中心检定方法:把样品放置于载物台上,在目镜筒中看到物像,取其一特征点移至观察中心,然后转动载物台(0°~180°转动)而其特征点仍在中心(原位)或略偏离中心少许。 5.5.4物镜实际放大倍数检定方法:将0.01mm分刻度板放置在载物台上,又将待检的物镜装上(如10×)转到工作位置,把0.1mm分刻度目镜测微尺插入光路中,然后对0.01mm分刻度板聚焦观察0.1mm分刻度的格数与0.1mm分刻度多少格相重合,通过计算,得物镜实际放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