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物体的沉浮条件说课稿完整版

初中物理实验物体的沉浮条件说课稿完整版
初中物理实验物体的沉浮条件说课稿完整版

初中物理实验物体的沉

浮条件说课稿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旺苍县双汇镇双河中学的八年级物理教师熊婷婷,我说课的题目是《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是人教版的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第三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实验评价五个方面来说这节实验课。

一.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会根据沉浮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⑵知道通过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或重力的大小可控制物体上浮

或下沉。⑶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观察、分析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上。通过亲手制作浮沉子和课堂上的实验探究,加深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和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关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体验探究活动中,提升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强化协作、探究问题的意识,感悟浮力应用的社会意义与价值。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二.实验内容设计

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受力分析、二力平衡、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等相关知识。虽然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对常见的物体的浮沉现象有了大致了解,但是毕竟没有经过系统学习,难免会有一些潜在的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意识,比如:物体的浮沉状态究竟有哪些物体浮沉条件是怎样的是不是重的物体就一定会下沉,而轻的物体就一定会上浮等等。而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一直困扰着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较多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实验活动,如:让他们多动手实验,通过亲手制作浮沉子和课堂上的实验探究,加深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和认识。再通过观察老师演示的两个小实验(水中的乒乓球和盐水中的鸡蛋)引出物体浮沉现象观察实验探究,留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去思考,真正帮助学生纠正认知上的错误,理解他们所学的知识。引出本节课的内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三.实验方法设计

1、创设情景,以引导学生体验探究为主进行教学

虽然本节内容教材上没有设定学生小组实验,但这节内容却是这学期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便通过实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相互合作交流得出物体浮沉条件”。

2、采取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总之,实验主要运用直观法(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作图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内化提高,实际应用------感悟收获,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新课导入:指导学生课前制作浮沉子。让他们观察吸管(浮沉子)在水瓶中的浮沉情况。观察到什么现象?

记录:吸管(浮沉子)原来处于什么状态,你采取了什么方法,从而改变了它的浮沉。让学生观察实验,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出课题。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探究过程一:做一个演示实验,把三个乒乓球放在水中,(要求一只下沉、一只悬浮、一只上浮)

探究过程二:请同学们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并尝试思考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改变它们原来的浮沉情况的?

在学生的探究活动记录上,可以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出在物体体积不变的情况下,物体越重越容易下沉;通过活动,可提高学生共同参与程度,培养学生间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然后自己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结论:物体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可以实现上浮或下沉

探究过程三:探究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下沉、悬浮或上浮,即探究物体的沉浮条件

将鸡蛋放入水中,逐渐加入食盐,使鸡蛋在盐水中(下沉—悬浮—上浮)。 分析鸡蛋在盐水中(下沉—悬浮—上浮)的受力情况。对于实心物体,根据F 浮=G 排=m 排g=ρ液gV 排,G 物=m 物g=ρ物gV 物,可以通过比较物体和液体的密度来判断.(板书)

然后在回过头分析,我上课开始时做的三个乒乓球在水中的实验,可以知道,我所用的三个乒乓球里肯定有问题,然后通过解释知道三个乒乓球居然质

量是完全不一样的(一只是空心的,另外两只均装有不同量的沙子)。

第三环节:内化提高,实际应用。 引入:对贴近生活的实例“盐水选种”进行解释

应用一:轮船。轮船的工作原理、排水量、漂浮、浮力大小不变且等于重浮沉条件 (1)下沉F 浮

(2)悬浮F 浮=GV 排=V 物∴ρ液=ρ物 (3)上浮F 浮>GV 排=V 物∴ρ液>ρ物 (4)漂浮F 浮=GV 排ρ物

应用二:潜水艇。多媒体演示潜水艇工作的动画,让学生分析它的工作原理:“潜水艇是怎样实现下沉和上浮的呢?”结论:潜水艇——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来实现的。

应用三:热气球。学生讨论分析热气球工作的原理。结论:气球是靠通过改变自身的体积,从而改变浮力来实现升降的。

第四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应用

农业——盐水选种

军事——潜水艇

气象——热气球

其他——密度计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1、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堂习题——引导学生做轮船的排水量例题。在强调规范做题中落实物体的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应用中的知识面。

2、布置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

五.实验评价与自我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

但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多,在时间分配上不好把握,需要控制好活动时间。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