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与案例设计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与案例设计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与案例设计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及案例设计

第一题 (20分)

快乐山小区位于某市中心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20%左右。经济健康状况都不错。除少数老人担任社区组长外,多数老人很少参与社区事务。

社区旁正在建造五幢高层商品房,来了一批建筑工人。工人们每天都要穿过快乐山小区,来往于宿舍和工地之间。由于附近建筑工人多了,吸引了一些小商贩。最近,快乐山社区连续发生了几起入室盗窃事件。一些居民以为是外来人员大量穿行造成的。有人建议把社区靠近建筑工地的大门锁上。此建议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因为关乎社区安全和居民出行。社会工作者决定采用社区工作方法,发动社区老人参与解决上述问题。

问题:

1.本案例中,社区工作的任务目标是什么?过程目标是什么?

2.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哪些步骤协助建立老人志愿者团体以实现上述工作目标? 3.社会工作者在协助建立社区老人志愿者团体中可以采用哪些专业技术?

第二题 (20分)

小安,男,26岁,大学三年级时因精神疾病退学。退学后,小安在精神卫生中心接受了4周治疗后出院。小安的母亲提前退休后全身心地照顾他,但是,小安的某些社会机能仍在慢慢退化。朋友和同学开始疏远他,有些居民也因偏见而对他指指点点,这让原本就内向的小安倍受情绪困扰,更加沉默寡言,越来越没有自信,整天不想出门。小安因为服药有副作用而偷偷藏药和减药,社区也没有相应的康复机构。没多久,小安的精神病再次发作。小安在3年内多次出入精神卫生中心,无奈之下,父母将其送入精神病院。

1年后,小安的病情稳定,经诊断可以出院。他想回家,想接触社会、交朋友,想学点技能从事些简单的工作。父母为了让他更好地康复,准备搬到一个环境幽静,能提供康复和职业训练的社区居住。

自从小安患病以来,父母一直觉得压力很大,很焦虑,对照料好小安既没有信心也不懂技巧,非常希望有专业人士提供帮助,医院的社会工作者准备为小安出院回家提供服务,并联络了社区的社会工作者。

问题:

1.从社会支持来源看,小安康复的哪些支持存在不足?

2.小安的需要及家人的需要分别是什么?

3.整合小安及家人的需要,基于医务社会工作的思路,写出“出院计划”的内容。第三题 (20分)

刘某,男,46岁,年幼时父母离异,跟父亲和姐姐一起生活,不再与母亲来往。刘某小时候特别调皮,经常惹事,父亲脾气暴躁,常对他拳脚相加。刘某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和姐姐比较贴心。1992年,刘某因严重犯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服刑期间。刘某因表现良好多次被减刑,2008年底假释回家,按规定接受社区矫正。

回家后,刘某与父亲同住。父亲靠退休金生活,经济比较紧张,对刘某给家庭造成的影响耿耿于怀,常常冷嘲热讽。姐姐在大型超市当理货员,工作十分辛苦,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还是非常关心弟弟,常常送些生活用品并帮忙洗洗涮涮。刘某觉得姐姐生活不容易,不愿给姐姐添麻烦。

目前,刘某没有固定工作,仍单身一人。看着昔日的同学、朋友都已成家立业,他也很想做点事情,可是做生意没本钱,找工作没技能。在屡屡碰壁后,刘某牢骚

满腹,情绪很不稳定,在接受社区矫正初期非常抵触。社会工作者安排他定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但刘某经常迟到。

问题:

1.刘某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是什么?

2.社会工作者与刘某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运用哪些专业技巧?

3.下列说法中,符合矫正社会工作价值理论的有哪些?

a、社会工作者应该认同刘某的价值、尊严及社会权利。

b、社会工作者应该接受刘某本身及其过去的犯罪事实。

c、刘某的迟到可能是有原因的,社会工作者应该结合实际对刘某的问题作个别化处

理。

d、社区公益劳动是一种既定安排,社会工作者应该要求刘某在任何情况下都准时参

加。

e、社会工作者应该相信刘某是可以改变的。

第四题 (24分)

丽芬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经常抽烟喝酒,每年拿不了多少钱回家,丽芬除了种地、养猪、养牛之外,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是家庭的经济支柱。

婆婆和丈夫都希望丽芬能再生一个男孩,可丽芬自己不想再生第二胎,也一直没有怀上。因此,丈夫和婆婆总是冷言冷语,丈夫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离婚来威胁,有时还会打她。丽芬得不到丈夫的关心,觉得自己很没用,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性格内向的丽芬找过村里要好的姐妹诉苦,大家都很同情她。村里像她这样挨打的妇女有不少,但大家认为家丑不可外扬,都选择了忍耐和沉默。丽芬曾找过妇联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们都做过丽芬家人的工作,但没有起什么作用。村里人背地里对丽芬将家事告诉外人有些议论,也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没有给丽芬什么帮助。

丽芬感觉活得很累。动过离婚的念头,可是,父母住在弟弟家里,自己如果离婚带着女儿能去哪里呢?她想过自杀,但一想到女儿没了妈妈之后的日子,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她感到无助,自叹命不好,不得不认命。

不久前,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丽芬所在的村庄开展服务。丽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了解,前来该机构求助。

问题:

1.根据增能社会工作的基本概论,丽芬个人的无力感是怎样形成的?

2.从优势视角看,丽芬拥有哪些资源?

3.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运用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4.从个人、小组和杜区三个层面,提出解决丽芬问题的策略。

第五题 (16分)

周日下午,某校初二(5)班10多位同学结伴到郊外爬山。因天气突变,骤降暴雨,引发山体滑坡。小军、小勇和小楠被冲下山坡。同学们一边报警,一边积极下坡营救。警察、家长和教师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2小时后发现了三人的遗体。大家非常悲伤,不少同学抱头痛哭。学校一边紧急处理相关事宜,一边积极安抚同学的恐慌情绪。校长马上召开紧急会议,与教师及社会工作者商量如何处理因此事引发的学生情绪困扰问题。

要求:以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列明以学生为对象的危机干预内容。

参考答案

第一题答题要点:

1.任务目标是搞好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区的稳定,保持良好的社区秩序,营造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

过程目标:①做好对小区外来人口的登记管理;②做好社区居民安全防卫意识的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小区居民的法制与安全意识;③协助公安机关侦破入室盗窃案件,做好受害者善后安抚工作。

2.(1)联合社区保安人员与社区老人志愿者团体成员,加强对社区的巡逻,发现并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2)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深入社区居民家中,呼吁居民做好安全防卫工作。(3)积极与公安机关沟通联系,协助公安机关破案,为受害者挽回损失。

3.(1)运用联合会谈方法,召集社区居民,讲解安全防卫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居民间的协助与沟通。

(2)以小组工作的方法帮助居民学习法律与安全知识,提升法制及安全意识。

(3)创伤辅导,对受害居民进行善后安抚工作,做好心理安慰及预防。

第二题答题要点:

1.(1)朋友、同学、居民的冷漠与疏远,没有给予小安关怀。②社区没有相应的康复机构,后续的康复治疗没有跟上。

2.小安的需要:①治疗康复需要;②接受教育需要;③职业发展需要;④社会交往需要;⑤价值实现需要。家人的需要:①能搬到一个适合小安康复治疗的社区,有良好的环境利于康复治疗;②有比较专业的精神疾病的疏导、沟通、护理技能及信心。

3.出院计划:①在治疗期间,小安的父母应及时地向主治医师询问有关精神疾病的护理知识,增强他们护理成功的信心。②出院后,搬到环境幽静,能提供康复和职业训练的社区居住。③社区工作者到社区、学校进行教育性活动,使人们能够理解小安的境遇,能够给予小安足够的关心与尊重。④社区提供康复治疗的必要条件,加强与小安的沟通交流及心理抚慰。⑤病情稳定后,相应的安排一些简单的社区服务工作,增强小安康复的信心。

第三题答题要点:

1.面临的问题:①没有工作及收入来源,生活紧张;②家庭关系不和谐,父子关系紧张;③自我价值无法实现,缺乏基本的工作技能。

需要:①就业需要;②亲情需要;③婚姻需要;④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⑤心理疏导需要。

2.(1)沟通、调解服务,帮助刘某与其父亲之间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2)提供就业辅导,对刘某进行工作技能培训,帮其就业。(3)提供生活辅导和心理安抚辅导。

(4)提供一定的物质援助。

3.符合矫正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有:a、b、c、d。

第四题答题要点:

1.(1)丽芬是家里的经济支柱,照顾全家人的生活,因没生男孩受到丈夫与婆婆的歧视,家庭关系紧张。

(2)丽芬的遭遇获得与其要好的姐妹的同情,但都无能无为,妇联主任和民警的调解也无法解决,传统的性别歧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3)丽芬的性格内向,因不能生男孩而感到自卑,想过离婚,但无处可去,担心女儿,一系列的因素造成的巨大压力,让丽芬产生了强烈的个人无力感。

2.(1)丽芬的生存能力强,种地、养猪、养牛等农活都会做,是家里的支柱。

(2)丽芬在遭遇家庭暴力后,能够敢于向妇联和派出所求助。

3.(1)承认女性是独立的个体,有她们独特的生活经验。社会工作者应该与丽

芬的丈夫讲解“男女平等”的法律知识及计划生育的国策,改变其传统的观念,尊重自己的妻子。

(2)承认社会上的权力分配不均及资源不足的现象。丽芬担负了家庭全部的生活压力,而其丈夫却常年不在家,也没为家里作过什么贡献。社会工作者应该让丽芬的丈夫看到、知道丽芬为家庭所做的努力与牺牲,使其悔悟。

(3)将妇女的困境提到社会改革的层面,将问题社会化。村里同丽芬一样遭遇的妇女还有很多,社会工作者应号召她们团结起来,为争取自己的幸福而敢于抗争,共同构建美满的家庭。

4.个人:①协助丽芬理清思路;②从优势视角帮助丽芬寻找资源。

小组:将村中相同遭遇的妇女组织起来,共同分析,获得经验,从而解决小组中妇女个人的问题。

社区:动员有相同遭遇的妇女的家人、亲友、邻里、朋友等,共同组成一个社会支持网络,进行自救和互救,使问题得到解决。

第五题答题要点:

1.危机介入是一种特殊的介入,目的在于去除服务对象的紧张情绪,恢复功能,使他们走出危机。帮助对象采取处理危机的行动,目的在于帮助他们解决危机并恢复其社会功能。

2.材料中某校初三(2)班10多位同学去郊游,遭遇山体滑坡导致其中3人遇难,这在幸存者心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接影响这些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并在心里埋下巨大的阴影。所以,社会工作者必须紧急地直接进行危机介入,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走向正常的学习生活。

3.校长、教师及社会工作者应做以下几方面的处理:

首先,社会工作者应该将焦点放在这些幸存的学生身上,帮助他们缓解异常紧张的情绪,给他们以安全的保护,接纳他们,让他们在新的环境中恢复过来。

其次,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引导、帮助他们宣泄由危机带来的紧张情绪,给予学生们坚定的支持,以防学生们因紧张而导致精神崩溃,重新燃起新的希望。

最后,社会工作者应全面地担当起教导的角色,告诉学生们此时应该怎样做,同时也应积极地去做一些精神上、生活上的帮助,鼓励他们重新站起来,尝试着去接受这件可怕的灾难,并在学生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必要的跟踪指导,直到学生们完全的恢复其社会功能。

案例分析答题策略

案例分析

服务对象的困境分析,主要从以下来分析

1.服务对象自身(如生理、心理、社会、角色扮演、工作等)

2.家庭关系问题(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关系问题)

3.家庭外的人际关系(如同学、同事、邻居关系问题等)

4.环境或国家政策的原因,导致服务对象的自身资源不能发挥等方面

主要介入策略,从以下来入手:

1.针对服务对象自己,主要运用个案工作的一些方法。

2.针对其家庭(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主要运用个案工作的联合家庭治疗或结构家庭治疗法等。

3.如果服务对象有几个人,具有相同问题或者可以相互支持,可以使用小组工作方法,基本小组类型是支持小组和成长小组。

4.针对服务对象的环境和社区,主要运用社区工作方法;另外,可以回答社区提供资源或组织社区志愿者上门怎么服务等。

案例分析与方案设计的关系

1.明确案例分析和方案设计的关系:案例分析是方案设计的基础和准备,只有案例分析清楚了,才有可能做好方案设计。

2.方案设计是综合知识的考察,要把《实务》、《能力》和《法规》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否则,就是考知识点而不是考能力了。

3.方案设计:通用模式下的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案例分析+通用模式

案例真题举例分析

五、历年真题(08年真题)

无条件——有条件

灵活性加大

综合性加强——向多问题方向覆盖

案例一(20分)刘先生曾是一家公司的销售员,在经历了一次车祸后失去了双腿。妻子是一家大公司的职员,有着丰厚的收入,儿子学习成绩优异,懂事。刘先生

的母亲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而母亲也已年老体弱,照顾儿子也显得吃力。妻子工

作非常忙没有时间照顾丈夫,而社区中又不能提供生活照顾和康复服务。一年来,刘先生一直呆在家里,情绪很容易激动,经常一个人偷偷地哭。刘先生原本是一

个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喜欢与人交往的人,经历了这次创伤之后,不再和以前

的朋友和同事来往,也很少说话,整个人很沉默。妻子看到丈夫变得越来越孤独,前来求助社会工作者。

问题:

1.请你以优势视角分析案例,从环境优势、环境劣势、个人优势、个人劣势分

析该案例。

环境优势:妻子收入颇丰,家庭经济有保障;

孩子学习成绩好,父母亲可以少操心;

有刘先生的母亲照顾他生活起居;

环境劣势:他母亲已年老体弱,照顾儿子也显得吃力;

刘太太工作非常忙而没有时间照顾丈夫;

社区中不能提供生活照顾和康复服务。

个人优势:社会联络资源较广,有较好的人脉

个人劣势:失去双腿,生活无法自理,难以适应日常生活;性格、心理有了较大变化;

生存发展问题:无法从事原来的职业,失去经济来源,需要新的职业

规划。

因此,刘先生还是应该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2.作为社会工作者,对刘先生可以采取哪些辅导策略?

辅导策略:

1.危机事件辅导。使小刘及家人接受残疾事实,介入系统:本人、家人。

2.日常生活的辅导。使小刘适应残疾状态下的日常生活,介入系统:康复治疗师、家人、邻里、社区。

3.家庭辅导。改善家庭关系,协助建立和谐家庭,增强家庭成员的支持力,介入

系统:家庭社会工作者。

4.职业规划辅导。使小刘重新找到合适职业,提高社会地位和适应能力。介入系统:政府、原来的就业单位、社区。

具体辅导活动包括:

1.社工对小刘进行心理辅导,疏导情绪,让其接受残疾事实。

2.提供康复信息和资源,协助制定康复计划,改造家居环境,学会日常生活技能。

3.进行家庭调适,重建和谐家庭。妻子和女儿都要进行心理调适,接受家人残疾

的事实,重新进行角色分工,协助妻子扮演家庭的核心人物,调整家庭结构,提

高家庭成员的互助能力,重建和谐家庭。

4.帮助小刘了解政府对残疾人就业的支持政策,发掘小刘当前的就业优势,探究

原来就业单位的潜在就业岗位,协助小刘进行职业规划。

间接辅导活动:

整合各方资源,如家庭、亲属、朋友、邻居、社区、原单位同事、政府,采

取联合行动,提高小刘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其进行合理

的职业定位。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模拟题一

案例一:

南方某医院在近三年中到该医院做过乳房切除手术的患者达数百人。社会工作者选择了40——55岁的患者12名组建成了一个小组,取名为“乳腺患者自我探索小组”,希望通过小组的讲课、游戏、讨论等形式使他们重建生活信心,战胜病魔的勇气,建立自我的价值观,恢复社会功能。请分析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并给出介入策略

服务对象主要问题分析

1.心理上的问题。服务对象对自身形象的关注,会认为自己变得不完整,给自身带来很多压力

2.对乳腺癌病症的认识问题,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问题。患者主要担心自己的病症会不会转移,以及是否复发

3.缺乏手术之后的身体调整和护理方面的知识。患者担心自己缺乏护理方面的知识,缺乏营养学方面的知识

4.人际关系的调试问题。患者在手术之后会担心自己的人际关系受到影响,如夫妻关系、子女关系等

5.治疗费用问题。这是一笔较大的治疗费用,这笔费用对经济困难的群体来说确实有不少压力,如何筹足这笔款项是很重要的问题。

主要介入的策略

1.请专家讲课介绍乳腺癌的知识,包括康复和护理知识,术后的身体调整状况,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等等。

2.通过小组活动帮助大家提供活动中的经验分享,如开展“如何认识我”,成为一个情感宣泄的一个渠道,也是一个相互扶持、互助的一个支持性小组。

3.关于治疗费用,对特困难的妇女是否可以申请医疗救助和向医疗基金会申请救助的道路。

4.可以请部分患者的亲属过来,就他们人际沟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成为讨论的焦点,从而教授一些人际沟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考点分析:医疗社会工作和小组工作方法的融合,实务和能力的融合。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模拟试题

------小组工作服务方案

【案例】

假如你在某一青少年福利机构实习,该机构专门服务于有偏差行为的青少年。机构督导希望你能够设计一个小组工作服务方案,为10名有逃学、撒谎、偷窃等行

为的青少年提供服务。请针对这一情况,拟订一份小组工作服务方案。

答题要点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第一步,说明该案例反应的某一类问题,而不是具体问题,比如上面说的是打工子女的问题,而不是说是打架、破坏公物之类的具体问题。

第二步,该问题的成因。成因分析可以从两个角度,一是微观的角度:个人、交往群体、学校或单位、社区环境、政策;二是从宏观的社会背景,这些一般和社会变迁、现代化、工业化有关,比如农民工子女(留守子女、流动儿童),独生子女等。第三步,说明此类人群的需要

2.方案设计

针对上述情况,社会工作者计划在所服务的社区内开展一个“小组工作的名称,自强支持小组”的小组活动,方案如下:

⑴ 小组名称:自强支持小组

⑵ 小组工作目标:

①总目标:

②具体目标:。

⑶ 小组性质及特征:支持小组。

⑷ 小组成员特性:所在福利机构内有逃学、撒谎、偷窃等偏差行为,希望改变的青少年。

⑸ 拟定小组成员人数:12人。

⑹ 小组人员招募方法:所在福利机构转介。

⑺ 小组执行计划:

一是自我介绍

二是建立信任;

三是学习分享

四是增进支持

五是告别

⑻ 方案执行:

首先,社会工作者在方案执行中需要和参与者做好沟通与协调,鼓励他们按时积极地社会工作者安排各项活动;

其次,需要整合各方面资源的情况,社会工作者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与各方面做好交涉;

再次,在为参与者提供服务的同时注意监督执行进度,出现危机及时处理;

最后,鼓励参与者在社区中将所学进行推广,惠及更多的社区居民。

⑼ 方案评估:

①小组的过程评估,由小组成员填写评估表,在小组执行过程中进行评估;

②小组成员满意度评估,由小组成员对小组进行成效评估;

③小组工作报告,以及社会工作者的反思。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模拟试题

------社区方案设计题

社区方案设计题(没有特殊说明都使用社区方案设计题)

【案例】

假如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服务于城郊接合部的一个城中村,这里主要居住的是外来务工人员。由于附近工厂以制造业为主,工作强度大,还经常加班,许多务工者根本就没有时间关心子女的成长,不少孩子初中毕业后不再继续读高中,而是

流落社会,平日无所事事,经常在社区聚众滋生事端,如破坏公物、欺负敲诈中学生、打架斗殴等。请针对这一情况,设计一份青少年社区服务方案。

答题要点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第一步,说明该案例反应的某一类问题,而不是具体问题,比如上面说的是打工子女的问题,而不是说是打架、破坏公物之类的具体问题。

第二步,该问题的成因。成因分析可以从两个角度,一是微观的角度:个人、交往群体、学校或单位、社区环境、政策;二是从宏观的社会背景,这些一般和社会变迁、现代化、工业化有关,比如农民工子女(留守子女、流动儿童),独生子女等。第三步,说明此类人群的需要

2.方案设计

⑴方案目标:根据服务存在的问题(这里是指具体问题)来设定目标,由于问题一般不是一个,因此目标也不是一个。

⑵方案实施策略:根据具体问题设计实施策略:

⑶方案执行:

首先,社会工作者在方案执行中需要和参与者做好沟通与协调,鼓励他们按时积极地社会工作者安排各项活动;

其次,需要整合各方面资源的情况,社会工作者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与各方面做好交涉;

再次,在为参与者提供服务的同时注意监督执行进度,出现危机及时处理;

最后,鼓励参与者在社区中将所学进行推广,惠及更多的社区居民。

⑷方案评估:在方案执行过程中及其结束后,社会工作者都要对方案执行情况、参与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最重要的是社区活动的成效评估和过程评估。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模拟试题

------案例分析题

案例1

张先生,66岁,独居,患肛瘘。可独立生活,病发时,卧床不起。有固定足额的退休金。有四个儿女,都在国外工作,很少回来探望他。曾经想找个伴,担心影响与子女的感情。年龄升高,记忆力下降,经常忘记关煤气,差点引起火灾。最近病情加重,生活无法自理。社区医院束手无策;大医院因老人年龄较大且心脏不太好,不能动手术。张先生常常感到孤立无援,焦虑不安。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张先生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针对张先生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怎样的介入策略?

答案要点

1.###面临的困境主要有:根据案例来写问题,一、二、三、四、五。问题可以案例中的内容的基础上适当扩展。

2.主要介入策略:

策略与相关具体问题相对应

(个人+相关人+社会支持、社会资源)。

个人方面,

相关人,其它家庭成员,学校的老师或同学、还有伤害对象或者其它人员

社会支持、社会资源方面:比如低保,社区慈善超市或民政部门的临时救济、临时工作岗位、培训的机会、就业信息、儿童或妇女的庇护所提供暂时居住、参与社区

活动、增加与社区人员的交流提高其社会适应性、居委会的活动场所、提供小额贷款、减免工商费用、减免税收、办理灵活就业、提供课业辅导、专业人员提供的心理辅导、法律援助等。

接案和结案

中级社会工作师案例分析模拟试题(一)

案例1

小亮今年读小学三年级,父母一年前因为感情破裂而离婚,小亮被判给母亲抚养。母亲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小亮身上,所以对小亮的管教非常严厉,小亮稍微做错一点事情,张女士就对其严加斥责,渐渐地,对小亮的打骂成为家常便饭。最近,因为单位效益不好,张女士面临下岗的威胁,而小亮的父亲则因为经商失败,开始拖延支付抚养费用。学校班主任老师发现小亮在学校里也开始对同班同学使用暴力对待同班小朋友,并且经常撒谎、不交作业。作为学校的社会工作者,班主任要求你为小亮提供服务。

问题

1.结合案例说明儿童的需要有哪些?

2.在上述案例中,小亮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3.针对小亮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答题要点:

1.儿童作为人生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有着多维的需要,具体阐述如下:

⑴ 获得基本生活照顾和健康的需要。家庭和社会应当满足小亮在成长过程中基本生活和养育方面的需要。

⑵ 获得良好家庭生活的需要。家庭要给小亮提供良好的亲子关系和适当的管教环境。

⑶ 满足学习的需要。小亮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应当得到维护。

⑷ 满足娱乐与休闲的需要。小亮文化娱乐的基本需要应当被加经考虑。

⑸ 拥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需要。家庭和学校应当培育小亮具有人际交往、生活技能、适应能力和学习正确的价值观等多种能力。

⑹ 获得良好心理发展的需要。家庭和学校应当协助小亮建立自我认同,增进自我成长,促进社会性发展。

⑺ 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要。小亮的人身安全、个人权益应当受到保护。

2.本案例中,小亮主要面临的困境可以从共个体与环境(家庭、学校)方面加以分析:

⑴ 如何改善小亮的自卑、焦虑、暴躁等不良情绪;⑵ 如何改善离异家庭中小亮与母亲的关系,改善母亲对他的严格管教与打骂的情况;⑶ 如何改善家庭拮据的经济状况;

⑷ 如何修正小亮在校的不良学习行为,以及使用暴力对待同学的行为。

3.社会工作者的介入策略:

⑴ 社会工作者对小亮的情绪进行疏导,帮助小亮理解母亲对他的良苦用心,增强小亮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

⑵ 社会工作者对小亮的在校行为进行修正,帮助他改正撒谎、不交作业的行为,并且改善其与同学发生矛盾时用暴力解决问题的行为;

⑶ 社会工作者与小亮的母亲进行沟通,教导其家庭养育技能,旨在能够让小亮的母亲认识到打骂的管教方式对小亮造成的身心危害,改正其打骂儿子的管教方式,缓解母子之间的紧张关系;

⑷ 社会工作者与小亮的老师进行沟通,为他的不良行为能够得以修正争取老师的理

解和帮助;

⑸ 通过合理途径为小亮争取父亲的抚养费用,并且鼓励协助小亮母亲找到一份工作。

中级社会工作师案例分析模拟试题(二)

【案例】

阿强是一位初二的学生,近半年来酷爱网络游戏,天天沉迷于网吧,成绩一落千丈,母亲到网吧里哭着劝他也无法将他劝回。后来,阿强不仅三天两头旷课,甚至经常一星期不回家,只愿意沉浸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阿强的父母已离异,他目前由母亲抚养,父亲另组家庭,很少来看他。其父母经济收入都不高,迫于生计,母亲四处打零工挣钱,没有时间过问阿强的学习。

问题

1.青少年个案过程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在上述案例中,阿强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3.针对阿强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答题要点

1.青少年个案过程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⑴ 青少年服务中,建立关系阶段具有主动性、外展性和技巧性的特点;

⑵ 青少年服务预估的焦点,既包括青少年的需要评估,也包括开展专业服务所需要的资源评估;

⑶ 服务计划的制订必须充分尊重青少年的意愿;

⑷ 服务计划实施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着重在提升青少年能力、改善支持关系、优化朋辈群体、整合社区资源、优化社会环境等方面开展各类介入和行动;

⑸ 评估应兼顾结果评估和过程评估。

2.阿强主要面临的困境有:

⑴ 阿强沉迷网游、难以自拔的现状;⑵ 阿强母子关系不良,亲子沟通存在障碍,以及阿强对母亲冷漠的态度;⑶ 阿强在校表现不佳,学业有困难,存在逃学等不良行为;⑷ 家庭拮据的经济状况。

3.社会工作者的介入策略:

⑴ 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协助案主缓解网络成瘾的情况。例如,拓展阿强其他的兴趣活动,参加社会工作者开展的社区服务活动,等等。

⑵ 社会工作者与阿强及其母亲进行会面,提供母子交流的机会。一方面,协助阿强了解母亲对他的关爱,鼓励阿强关心体谅母亲;另一方面,帮助母亲了解阿强的想法和需要,改善和提高亲子沟通的技巧。

⑶ 修正阿强的不良行为,改善其留宿网吧、彻夜不归、逃学旷课的行为。

⑷ 协助阿强的母亲找到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以便她能够有较多的时间关心儿子。

中级社会工作师案例分析模拟试题(三)

【案例】

假如你在某一青少年福利机构实习,该机构专门服务于有偏差行为的青少年。机构督导希望你能够设计一个小组工作服务方案,为10名有逃学、撒谎、偷窃等行为的青少年提供服务。请针对这一情况,拟订一份小组工作服务方案。

答题要点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⑴ 研究表明,青少年逃学、撒谎、偷窃等偏差行为的产生受到内部不良心理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这包括家庭、朋辈、社会风气等的影响,具有以下特征:①自身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②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③朋辈群体的不良影响;④学校教

育方法不当,教育功能偏颇;⑤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⑥业余生活贫乏。

⑵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发现这些青少年可能存在以下的需求:①控制情绪放松的技巧;②改善偏差行为的技巧;③自我管理的技巧;④朋辈群体正向支持的需求;⑤沟通的技巧。

2.方案设计

针对上述情况,社会工作者计划在所服务的社区内开展一个“我的人生我做主”的小组活动,方案如下:

⑴ 小组名称:我的人生我做主

⑵ 小组工作目标:

①总目标:帮助社区青少年改善行为上的偏差,调节不良心理,舒缓情绪。

②具体目标:协助成员意识到行为偏差的后果和对他人的影响,帮助成员学习情境分析和问题解决的技巧,在偏差行为发生时坚决说“不”,学习自我管理的技巧,情绪波动时学会处理及放松技巧。

⑶ 小组性质及特征:教育成长性小组。

⑷ 小组成员特性:福利机构内有逃学、撒谎、偷窃等偏差行为,希望改变的青少年。

⑸ 拟定小组成员人数:10人。

⑹ 小组人员招募方法:所在福利机构转介。

⑺ 小组执行计划:

⑻ 方案执行:涉及整合社区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⑼ 方案评估:

①小组的过程评估,由小组成员填写评估表,在小组执行过程中进行评估;

②小组成员满意度评估,由小组成员对小组进行成效评估;

③小组工作报告,以及社会工作者的反思。

案例分析1

66岁,独居,患肛瘘。可独立生活,病发时,卧床不起。有固定足额的退休金。有四个儿女,都在国外工作,很少回来探望他。曾经想找个伴,担心影响与子女的感情。年龄升高,记忆力下降,经常忘记关煤气,差点引起火灾。最近病情加重,生活无法自理。社区医院束手无策;大医院因老人年龄较大且心脏不太好,不能动手术。张先生常常感到孤立无援,焦虑不安。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张先生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针对张先生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怎样的介入策略?

答案要点:

1.张先生面临的困境主要有:根据案例来写问题,一、二、三、四、五。问题可以在案例中的内容的基础上适当扩展。

2.主要介入策略:

策略与相关具体问题相对应

(个人+相关人+社会支持、社会资源)。

个人方面,相关人,其它家庭成员,学校的老师或同学、还有伤害对象或者其它人员。

社会支持、社会资源方面:比如低保,社区慈善超市或民政部门的临时救济、临时工作岗位、培训的机会、就业信息、儿童或妇女的庇护所提供暂时居住、参与社区活动、增加与社区人员的交流提高其社会适应性、居委会的活动场所、提供小额贷款、减免工商费用、减免税收、办理灵活就业、提供课业辅导、专业人员提供的心理辅导、法律援助等。

接案和结案

案例分析2

不敢和丈夫正面谈家庭问题,考虑自己的8岁的孩子,她只好忍,有一次打的太厉害了,她不敢回家,也没有地方去,于是去妇联寻求帮助。妇联把她介绍介阳光社会工作站。

如何写一份接案提纲:

一、明确接案阶段任务

1.了解服务对象的(主动求助的、他人转介的、社工主动接触的)

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自愿性服务对象、非自愿性服务对象

3.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在问题出现后,首先是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失败寻求帮助的,还是直接前来求助。

4.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二、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1.做好准备并拟订初次提纲:资料准备、拟订面谈提纲。

2.面谈

(1)面谈任务是界定###的需要和问题、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激励并帮助###进入受助角色、促进和引导###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2)面谈中要注意主动介绍自己、沟通、倾听,和###要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进行。

(3)开始收集案主的资料。资料包括###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和社会支持情况。

(4)在收集资料后对服务对象进行初步评估,界定并确认服务对象的问题、看机构能否处理。

(5)如果能够接案开始和###建立专业关系。.

(6)如果不能接案决定终结服务、转介其他服务、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7)确定按案后签订初步的服务协议。

三、接案应注意的事项

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3.决定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

4.保证###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机构的工作范围。

写一份结案的提纲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社会工作者认为最初的设定的目标实现,决定结案(或者因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关系的结案、或者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社会工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

二、主要任务

总结工作、巩固已有改变(回顾工作过程、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表达积极支持的态度)、解除工作关系、做好结案纪录。

这项结案纪录包括这几个方面:

1.基本资料:###的基本情况

2.背景资料:###家庭情况、社会支持情况

3.主要问题(###的心理状况、就业问题、家庭、社会交往问题等)

4.问题分析:###的问题主要是由几个方面引起的,一是,二是,三是等

5.服务计划(目的、目标、介入行动具体计划)

6.介入过程:社会工作采取的干预措施主要有:一是,二是,三是,

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社会工作个案分析报告 一、个案基本资料∶ 钟天桥,男,14岁,是一名初二学生。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一年回家一两次,两个姐姐都出嫁,家中只剩案主与奶奶,父母每年外出之前会留下一小部分钱由奶奶支配,两人靠田里种的的庄稼维持日常生活。奶奶年纪已大,除了忙地里的活,还要做饭烧菜,加上文化程度低,基本上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管教案主,两人代沟严重,很少交流互动。父母外出打工从不打电话回家,不关心案主的生活和学习,用他的话来说家就是个吃饭睡觉的房子。案主性格较为外向,但脾气暴躁,轻易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学习兴趣不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科任老师反映经常扰乱课堂,近段时间三天两头旷课。找案主谈话时了解到,他觉得上学没意思,最近认识了村子里的社会青年,想辍学跟他们“混”,反正自己没人管没人关心,问到家庭情况时他总是自卑地低头不说话或说不知道。学校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后,想给他申请贫困补助,但他不愿意接受 二、问题分析∶ 案主正处于青春逆反期,其的生活环境给他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家庭生活里很少有父母的身影,很少得到家人的关爱,心理逐渐冷漠,开始厌倦生活和学习,潜意识觉得自己是没人关心没人爱的的;案主与不良人群交往,别人买瓶水或零食给他,他就很满足,他觉得这样就是关心,在精神上找到了依托,想要跟随这群社会青年一起玩,加上在校表现不佳,学业困难,与同学相处的不融洽,又因为家庭的原因在同龄人面前有自卑的心理,父母对自己的学习更是不闻不问,于是产生了辍学的想法。学校老师问到他的家庭情况时,他表现出的冷漠又自卑可见留守儿童心理的极大创伤;而他拒绝学校的帮助是因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在他看来这是同情和可怜,这样的心理需要纠正。 三、个案目标与服务计划 目标∶改变案主现在颓废的生活状态,避免其跟着社会不良青年做出违法犯罪的事;帮助其发现自己生活的温馨,让他感受到父母家人、老师、同学的关怀和爱;帮助他认识到校园生活以及家庭的美好,认识自己的偏差,走回正常的人生轨道。 计划∶(1)收集资料,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 (2)约定时间上门走访、与案主父母取得联系 (3)整理所得资料信息,找出问题的关键 (4)与案主接触,得到其信任,并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5)对案主实施心理、思想上的工作 (6)注意案主心理及表现情况,并积极给予鼓励、关心和引导 (7)积极帮助案主与父母家人以及老师同学的互动和沟通 (8)注意案主可能存在的情绪波动,跟进服务 (9)若各项目标基本达成,即可结案并共同制定未来计划 四、计划开展过程及实施成效 过程∶(1)通过学校的资料了解钟天桥的个人信息,并向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同学了解他的在校生活、学习习惯以及性格、为人处事的特点。从老师同学口中得知,他不爱学习,上课经常睡觉,跟周围同学讲话,基本上不交作业,老师教育他时,他总是一脸的无所谓。(2)找到钟天桥的家庭地址,并跟他奶奶约好将会在周末去拜访。钟天桥的奶奶是个农村

家庭社工案例分析

家庭社工案例分析 家庭社会工作 再婚难,守婚更难 对于离婚之后,再次组建家庭。我们觉得实属不易。特别是和之前家庭已有孩子,再婚之后仍与前夫(妻)所生孩子有着亲情等。这样相对来说是三个家庭的事情。再婚之后的两夫妻在中间起着的协调作用是相当关键的。而这么大的压力,不免会有些互相猜疑,之后夫妻矛盾激增,守住婚姻,实在是难。 一、案例描述 熊先生和李女士是再婚家庭。现在夫妻有了一个12岁得儿子。熊先生现在58岁,李女士48岁。婚前,熊先生有4个孩子都已经成年,李女士有2个儿子,现在都已成年。两夫妻结婚前三年夫妻感情很好,第四年有了儿子后,两人的矛盾开始增加。丈夫熊先生是做铝合窗生意,每年的收益不错,至少在3万元以上,有时一年也能赚8、9万。李女士是全职太太,主要是带孩子。家里的钱全都交与妻子李女士保管,丈夫对于妻子比较信任。直到2008年,丈夫听到村里传出妻子经常拿家里的钱给她前夫的儿子使用。熊先生便问李女士具体情况,李女士不承认自己曾经给予过前夫儿子钱。丈夫熊先生便通过多方打听,得知妻子李女士曾给予她的前夫儿子一万五千元。丈夫熊先生要问下妻子是怎么管的帐,而妻子李女士也解释不清楚。两人的夫妻财产成了一笔糊涂账。自此,两个人更加的不信任和猜疑。同时,养老方面,妻子责怪丈夫熊先生不孝顺娘家人,其实丈夫每月都给老丈人100元钱的养老费。两人做事从来都是不商量,即使是借给别人钱。而且两夫妻在原生家庭中是长子、长女。 丈夫一般是出去做铝合窗生意,所以儿子一般由妻子李女士照顾。2011年3月,妻子李女士离家出走两个月,这期间,孩子觉的妈妈跑了,不要他了。丈夫对

妻子这样不顾孩子,自己没有和任何一个人手就离家出走,也感觉到很气愤。两个月后,妻子李女士提出离婚。丈夫熊先生也是近60岁,现在仍努力的赚钱工作,就是为了这个小儿子能有更好的生活,他不想给小儿子一个破碎的家庭。 二、家谱图及案例分析 共6页,第1页 家庭社会工作 2008年曾 偷着给了 大儿子一家里的顶梁8078万五千元柱,负担家里 主要收入。 49564858 36262434323012 现在觉得妈 妈抛弃了自 己 从家谱图中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再婚家庭且有了一个12岁的儿子。丈夫熊先生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妻子和前夫两个儿子的关系比较亲密。在两夫妻这十六年得生活中有三个转折点。第一就是儿子的出生,儿子出生后,两个人的矛盾增加,无论是在抚养孩子等方面。第二就是2008年,妻子李女士偷着给了前夫儿子一万五千元,在没有和丈夫商量的前提下,使熊先生在得知事实后,非常的气愤。两个人缺乏沟通,使两人矛盾更加激化。第三就是2011年3月,妻子李女士抛下儿子,离家出走。并在两个月后提出离婚。使两个人的婚姻处在了一种危险境地。家庭关于处于一种疏远和冲突的状况。丈夫熊先生和妻子李女士同时是两个家庭的父亲和母亲。他们有着双重的角色。

社工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 (1) 张华,女,44岁,有一个正在本地读大学一年级的女儿,丈夫在女儿幼年时就因病去世。张华没有正式工作,这么多年来一直靠做临时工作维持家庭生活,比如做保姆、街道清扫员、家政员等。去年3月份,由于一次车祸,张华不幸失去了一条腿,住院没多长时间,她就因无力支付医药费出院。至今她还无法接受这种巨大的生活变迁,整日闷闷不乐,脾气也很暴躁,经常对女儿发脾气,有时候甚至不吃不喝,病情也没有好转。后来在女儿的劝说下,她的情绪好一点,但她还是经常想到自己是个废人什么用处也没有了,有时甚至想自杀,但又觉得不能让女儿孤孤单单一个人在世上生活。现在,她几乎不出门,不愿意和健全人说话,也不乐意和残疾人交往。 问题: 1.请阐释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目的。 2.针对张华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答案: 解析: 1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目的 (1)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围绕残疾人个人、家庭、群体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开展的专业性助人活动。 (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增强残疾人的社会功能。具体而言,残疾人社会工作是要通过处理残疾人心理社会方面的问题,帮助残疾人克服在康复、教育、就业、婚姻家庭生活、社会权益、文化生活和环境方面遇到的障碍,让残疾人因把损伤带来的能力丧失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更好地发挥潜能,有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2.社会工作者采取的介入策略: (1)社会工作者借助医疗科技的基本知识,帮助张华取得合适的医疗康复服务。 (2)对张华进行心理辅导,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使其能够勇敢接受现实。 (3)帮助张华进行生活自理训练,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4)在张华具有生活自理能力之后,为其提供就业辅导,帮助她联系力所能及的工作。 (5)评估张华的家庭状况、经济条件以及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问题,帮助她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并取得社区的支持,解决其生活困难。 (6)鼓励张华走出家门,积极参与残疾人之间以及残疾人和正常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2)刘先生曾是一家公司的销售员,在经历一次车祸后失去了双腿。妻子是一家大公司的职员,有着丰厚的收入,儿子学习成绩优异,懂事。刘先生的母亲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而母亲年老体弱,照顾儿子也显得吃力。妻子工作非常忙,没有时间照顾丈夫,而社区中又不能提供生活照顾和康复服务。一年来,刘先生一直待在家里,情绪很容易激动,经常一个人偷偷地哭。刘先生原本是一个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喜欢与人交往的人,经历了这次创伤之后,不再和以前的朋友和同事来往,也很少说话,整个人很沉默。妻子看到丈夫变得越来越孤独,前来求助社会工作者。 问题: 1.请你分析刘先生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作为社会工作者,对刘先生可以采取哪些辅导策略? 答案: 解析:本案例适合采用社会康复模式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本模式的理论依据是生态环境改善模式,它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关注个人,二是关注个人和家庭及其成员之间的关系,三是关注个人环境系统。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为残疾人自身的发展提供帮助(教育、

1流动儿童亲子关系的社工介入典型案例分析

流动儿童亲子关系的社工介入典型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以流动儿童亲子关系的社会工作为切入点,运用个案社会工作和家庭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巧,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和萨提亚家庭治疗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流动儿童亲子关系问题的专业服务工作进行典型个案的分析,表明社会工作对解决流动儿童家庭亲子关系问题的有效性,并且为构建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支持体系的研究提供有力借鉴。 【关键词】流动儿童亲子关系个案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出现以农民为主的、以移居城市为目的的流动家庭,而且数量越来越多,与之相伴的是大量的流动儿童群体。特殊的经历使他们既不同于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也不同于城市中的常住儿童,他们的成长面临着教育、健康、贫穷、社会边缘化以及社会化等诸多挑战。此外,这些流动儿童早期与父母分隔两地,没有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现在,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无暇顾及他们,使得流动家庭亲子关系不融洽,这些不良的成长环境和发展状况,严重影响流动儿童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化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和谐社会建设。 一、接案与建立关系 案主小星(化名),今年9岁,小学三年级。在小星刚满两岁时,父母都离家到城里务工小星留给家里的奶奶带着。现在父亲在工程队里做木匠,收入还算满意,但工作量很大,每天收工回到家,已经是夜里了。母亲在超市做清洁工作,赚些钱贴补家用。小星在小学二年级的暑假里,被他陌生的父母带到了城里,父亲为小星办理了在属地公办小学随班就读的手续,开学几个月后,小星不好好做作业作业,父亲狠狠打了他好几次,父子间关系十分紧张,小星基本不与父亲交流,甚至都很少叫“爸爸”,虽然与母亲关系较融洽但彼此交流也不多,很少主动跟母亲讲自己在学校发生的事。小星在学校里不但学习成绩不好,与同学关系也不好,甚至影响到老师正常教学。为此,父亲对小星管教更加严厉,而小星性格也变得内向、孤僻。 在熟人的介绍下,笔者与小星母亲交流并征得父亲同意的情况下,上门了解其家庭情况,和小星的三次接触后,笔者获得了他的信任,并与小星及其家庭建立了专业关系。 二、预估与问题界定 (一)预估 在儿童的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家庭、学校和儿童生活的社区是对儿童影响最大的三个子系统,因此本案例采用社会生态图的预估方法。

社工实务案例分析

社工实务案例分析 案例简介 老牛是一65岁的退休老人,老伴儿刚去世不久,老人自己有两处房产,价值200多万,还有一部分存款。有两儿一女,大儿是一水管工,二儿子研究生毕业,女儿在农村。老牛本人比较乐观,闲着没事喜欢去公园遛弯。老人的晚年生活本应很舒服,但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不太老的老人满怀悲伤自愿去敬老院?据了解,大儿子骗走了老人的存款,而且又私自修改了房屋所有权人;二儿子用卖老宅的钱购置了自己的结婚住房。结果,两个儿子都不想赡养老人。由于女儿自小就送人了,老牛不愿去女儿家养老,万般无奈之下只好选择去敬老院生活。原来积极乐观的老牛一下子老了好多岁。邻里只好请求社会工作者给与帮助。社会工作者在听取了邻里的介绍后了解了相关情况,并积极与老牛的儿子女儿取得了联系。两个儿子表示父亲是自愿入住敬老院的,做儿女的应该尊敬老人的选择,丝毫没有找自己的原因。女儿则是很伤心,说都是两个兄弟的错,逼着父亲不得不去敬老院,还说父亲不愿去自己那住,自己也很没办法。还说父亲身体很健康,根本不需要家人照顾,两个兄弟都容不下父亲,母亲又刚去世不久,自己对两个兄弟很失望。女儿还很希望父亲能去自己那养老。 接案 接案前的准备 首先是邻里介绍老牛向社工寻求服务帮助,而不是案主主动向社工寻求帮助,属于非自愿型服务对象,因此第一次与老牛会谈是与其建立服务关系的重点。 其次就是会谈准备,资料收集。在收集资料之前需要与案主有简单的接触,在争得案主同意,充分尊重案主知情权情和保护案主隐私的情况下,除了对服务对象本人采用直接询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外,还可向与服务对象有关的系统收集查询。如家庭

成员,生活社区,退休前的工作单位与服务对象关系密切的邻里或朋友那里获得有关服务对象的资料。当以直接询问方法不能得到相关有效信息时。还可以使用间接询问的方法,这种方式也有利于了解案主内心感受。 最后就是会谈场所的准备,由于服务对象无行动上的障碍或是其他特殊需求。社会工作者安排舒适,安静,具有隐私性和安全感的场所就可以,以便会谈顺利进行不被干扰。最好是服务对象熟悉的环境如家中。另外要遵守时间约定,并提前通知服务对象相关注意事项。 接案会谈记录 案主个人资料: 姓名:老牛 年龄: 65 职业: 中学老师,退休后被返聘 婚姻状况:老伴儿去世 收入财产状况:退休金, 生活状况:在养老院生活,暂无子女照料 生理方面:处于老年期, 反应较慢.身体健康水平下降, 心理方面:老伴儿去世,感到孤独. 性格倔强,脾气火爆,自尊心极强。不善处理家庭关系,缺乏与儿女的沟通。 社会功能:交际圈较小,但有较知心的朋友,和两个儿子的关系不和谐,但和女儿张梅关系较好 环境体系:属于一批较早的知识分子,但受到中国传统思想影响较大。 关系建立 社工依据初步收集到的资料,加上一定的谈话引导,运用倾听技巧,在满足服务对象宣泄需要的同时了解到了一些相关情况,老牛愿意由社工进行协助。关系基本建

家庭社会工作相关案例分析及其解决思路

家庭社会工作相关案例分析及其解决思路 一、案例 这就是一个重组家庭,家庭主要成员包括:41岁的父亲、31岁的继母、16岁的女儿小佳与与小佳同父异母的7岁的妹妹。 正在读高一的小佳,学习成绩差,在校表现差,情绪暴躁,爱发脾气,有严重的厌学情绪与自虐倾向。小佳原有的家庭,父母关系一直不好,加上父亲有“婚外情”并生有一私生女,最终父母在一年前离异。父亲在离婚后不久就与曾经的“婚外情女主角”结婚。此后小佳与父亲、继母与一直没有曝光的同父异母的妹妹生活在一起。面对背叛母亲的父亲、破坏自己原有家庭的继母与与自己抢夺父爱的妹妹,作为曾经的宠儿,小佳无法适应与接受家庭如此大的变化,脾气变得更加暴躁、不稳定,心理更加敏感与脆弱还伴有严重的自虐倾向,经常用小刀将自己割伤,她曾坦言“在瞧着血液从身体中流出的时候,内心的恨、愤怒、嫉妒才会暂时得到缓解。”她一直以敌对的态度对待现在的家人,甚至拳脚相向。 在原有的家庭中,父亲经常借口工作忙不归家,即便回家也很少与母亲及小佳交流。在对待子女问题上,父亲仅仅以满足女儿在物质上要求为目标。在当前的家庭里,父亲对女儿小佳深感愧疚,更加想要弥补她,但也只就是在物质上的“宠爱”,感情上的溺爱与骄纵。可面对小佳的变化尤其就是其自虐倾向,父亲感到迷茫,不知如何就是好。 继母在现在的家庭中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经常成为小佳攻击的对象。虽然她已尽力的满足小佳在衣食住行方面的要求,但却发现很难与小佳进行良好沟通与友好相处。 二、对问题的界定 该重组家庭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情绪问题。小佳的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冲动时有自我伤害行为,有轻微暴力倾向。 (二)小佳的厌学心理,学习成绩差,表现差。 (三)亲子关系问题。小佳与父亲、继母之间沟通不良,冲突不断。父亲与继母都想对小佳好,但都仅仅就是对其物质上的满足,忽略了其精神与内心的情感需要。

矫正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矫正社会工作 矫正社会工作 指社会工作实于矫正体系中。它是指专业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矫正社会工作应包含的以下四方面含义: 第一,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 第二,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的福利服务。 第三,矫正社会工作是司法矫正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 第四,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得社会福利服务。 社会工作中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6-08 09:46 共人浏览[大] [中] [小] (1)福利性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本身就是在社会福利制度内的各种专业化的服务,是社会福利的发送渠道和实现环节。矫正社会工作也具有社会工作的基本属性,它同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领域的社会工作一样,是通过组织动员社会资源,改善处在困难处境中的社会成员的生活状况,使之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带有福利性质的社会服务和保障。 (2)特殊性 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罪犯或违法者提供的福利服务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违法者的行为对社会和他人的利益造成了损害,从这个角度讲,他们是社会安全和公众利益的危害者,具有以强凌弱、弱肉强食、称霸一方、威慑四邻的特点,似乎是社会强者的象征。而实际上,这些人之所以违法犯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社会化过程的阻断或弱化造成社会适应能力的降低甚至消失。他们无法通过用社会公众所认可的途径和方法来维持其在社会中的正常生活。所以从这一角度讲,他们是社会的弱者。 (3)系统性 ①矫正社会工作者所从事的福利服务有其法律上的依据。许多国家和地区对于此类服务都有立法方面的规范,矫正社会工作是依法提供的社会福利服务。 ②矫正社会工作贯穿于对罪犯进行司法矫正的各个方面以及整个过程,包括审判、监禁、社区矫正以及刑释等各个环节。 ③矫正社会工作的目的与司法工作的目的相一致,即预防犯罪、维护社会安全。 (4)专业性 对罪犯的矫正是个复杂的、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由各方面的专业人士共同合作才能达到目的。他是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陛的人员)及其家人提供服务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范例)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范例) 一、基本资料 案主姓名:吴某 性别:男 年龄:73 岁 二、个案来源 个案是院舍照顾机构管理人员转介,社工经过与案主面谈,确定初步问题后接案。 三、个案背景资料 (一)重要引发事件 近日案主因心脏病住进深圳某医院,这次在检查、护理、用药过程中处处抱怨其儿子,还经常无故对儿子发脾气,跟病房的医生、护士甚至病房的其它病人家属说他儿子的坏话。案主的父子关系一度非常紧张,他的儿子也在一气之下说了要放弃案主,在医院案主的儿子要和案主脱离父子关系,案主父子关系面临一个大挑战。案主需要心脏搭桥,手术费最少要用 6 万块,手术费用如果筹不够,案主将无法顺利进行手术。最坏的打算就是案主“有钱看病,没钱等死”。 (二)曾做出的调试和成效 1.自我调试。 案主入住老人颐养院之后,因与子女关系都不好,感情上面缺乏沟通,得不到家人的温暖和关爱,案主有被遗弃的

感觉,时刻认为自己没有依靠,没有归属感,对生活非常消极、自卑。 案主曾经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状况,也想通过一些日常活动来摆脱这种困境,比如通过给希望小学的学生定期捐款,给有需要的人编织毛衣送温暖等,但是由于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和理解,案主变得更加自卑敏感。 2.院舍照顾层面。 老人颐养院的领导曾经与案主儿子多次面谈,与其共同探讨案主目前的状况,希望改善案主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并尽量通过安排文娱活动让案主融入院舍生活。 (三)行为表现。 案主住院后,由于对疾病的害怕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上的紧张和敏感,容易对身边的人产生种种误会。只要身边的人说了一句不当的话,或者一个不合适的行为,就会引起案主的猜疑和否定。 (四)人际关系。 案主在入住养老机构后,案主失去自身的角色而与他人交往,使案主在与工作人员交往和满足工作人员的期望时常常感到羞辱和没有自尊,这引起个人认知出现误区,在他的眼中,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优点,眼中容不下一粒沙子的性格,喜欢挑别人毛病,导致了案主与家人、与院舍照顾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其它老人之间缺乏稳定的沟通,案主人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与设计

实务案例分析与设计题 案例: 鲍龙,男,36岁,曾因盗窃罪被判入狱两年,刑满释放后其妻提出与其离婚,文龙因没有固定工作又有前科而并未获得儿子的监护权。鲍龙入狱前向来视其子如宝,但其前妻却常以各种理由拒绝鲍龙看望儿子,这造成鲍龙的内心非常沮丧。心情懊恼时就去喝酒,喝醉后或神志不清或大发雷霆,起先只是偶尔打骂自己的老母亲,但近段时间几乎每天喝得酩酊大醉并会虐待老母亲。矫治社工小A接案后,逐步对此案采取了一系列干预。 问题: 试析社工小A在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对鲍龙进行帮助时应考虑哪些因素,该如何介入? 【答题要点】 1.在运用通用过程模式时,社会工作者应考虑到以下三大因素,即: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弹性的、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 2.上述案例中,鲍龙母亲遭受危机的情况下,社工小A首先应保护鲍龙母亲的人生安全,将其带离危险的环境,即进行直接介入;其次,由于整个助人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而不是直线式的,对服务对象的理解又是一个随时间不断深入的过程,而且问题本身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就要求社工小A在与鲍龙交流时不断发现新问题并不断修正完善原来的计划,在完成一项工作后都要回过头来看看上一个阶段的工作是否需要再进一步跟进;最后,社工小A 要学会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巧来弥补抽象模式的不足,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过程。 案例: 张女士文化水平不高,在一家大型超市做保洁工作,一天,她在四楼擦玻璃窗,不慎坠楼,从此失去双腿。超市给了一笔数额不多不少的慰问补偿金。丈夫对张女士很关心,为了多挣钱,又去兼职,家里孩子一个8岁,一个10岁,都很懂事,上学前后都会照顾妈妈。张女士觉得自己是负担。一天家里只有她一人,她一时想不开,便爬下床打开煤气自杀,幸好被邻居发现救了过来。 问题: 1.请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对张女士的情况加以评估。 2.如果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你打算采取何种介入模式帮助张女士? 运用优势视角评估可以看四个方面,即环境的优势、环境的缺失、个人的优势、个人的缺失。【答题要点】 从案例看,张女士的家庭关系较为亲密,两个孩子与丈夫都很关心她,邻居与她们的关系也不错,平日很关照她。而她自己上半身功能完好,头脑也无损,并且自身是一个勤恳的人。这些是她个人与环境的优势。 从缺失看,环境层面是丈夫工作忙,两个孩子年幼,张女士平时缺乏照料;个人层面是张女士自己悲观、消极。社会工作者要注意让张女士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其信心,鼓励战胜自我。 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增能模式帮助张女士,增能模式是把增能理论运用于社会工作实践。由于

个案社会工作实用案例分析.docx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主背景: 李某,女,今年18 岁,初中文化程度,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喜欢独处。初一下半学期 开始就经常称头晕,不去上课,可经医生检查一切正常。初三勉强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跨入校 门。平时一个人呆在家里看电视,比较喜欢卡通片,也照着漫画书上画漫画玩,可画得不怎么 样,也从不敢把自己的画给别人看。父亲平时工作忙,无暇顾及她,母亲经常要去照顾外婆, 与案主交谈的机会也比较少。因案主读书成绩比较差,父母也就对她没什么期望,认为 女孩子书读不好就让她呆在家里,将来嫁人算了。母亲平时常常用“你不行的”、“你不会的”等言语对案主做家务事予以评价。案主初中毕业后不再上学,父母怕她到外面学坏,也不让她出去结交同伴,使她更加孤独。居委会人员也反映案主特别敏感,只要她看见别人聚在一起讲话,就会认为是在讲她,为此还和邻居发生过矛盾。对于邻居的同龄人,她总是以 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拒绝与其交往,也从不肯参加社区活动。最近母亲发觉案主越来越不愿意与 人交往,就托熟人帮她介绍了一份简单的工作,想让她去社会上历练历练,可她做了两天就不肯去了,母亲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所以就来求助社会工作者希望得到帮助。 个案分析: 案主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1)性格问题( 2)人际沟通问题( 3)自我认同问题( 4)家庭问题 工作目标: ( 1)提高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2)改善案主的生活环境,恢复和提高案主的自信心( 3)树立其对自我的成功认同感,从而增强案主的自我实现和满足感。 工作原理: ( 1)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2)“人在情境中”理论(3)人本治疗模式的理论( 4)现实治疗法的理论 工作方案: ⒈ 首先,工作员登门上访与案主母亲和案主进行初次见面,并和案主母亲及案主会谈。此 次会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案主母亲和案主双方来了解案主求助的动机,尽可能的找出案主当前所面临的心理困扰,作出是否需要给与帮助的决定。在会谈过程中,一方面工作员通过以一种轻松、愉悦的谈话方式,大致了解案主个人的基本信息、家庭的基本情况及其所面临的 困难,以确定是否可以结案,另一方面要向案主坦诚介绍工作员自我的身份、机构的设置及服务内容,以尽量减轻案主的疑虑和敏感度。 ⒉再通过展开一到二次的访谈与案主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其主要目的在于使案主相信工作 者的能力,同意接受工作者提供的服务,即取得案主的信任。并同案主一起协商制定具体的 治疗计划,签订服务协议,其中涉及到澄清服务的方法、服务的性质、服务的目标,明确案 主、工作者、机构各自享有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 成效评估: 本次服务计划综合考虑到案主的心理需求及其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

社会工作者考试案例分析题

2011年社会工作者考试案例分析模拟练习(1) 案例: 小路今年15岁,初中毕业考上了职业中专。由于父母离异,法院将其判给了爸爸。但是爸爸很快为小路找了个继母,继母对小路并不好,不让爸爸给小路筹集学费。而小路的生母,由于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工作,也没钱供小路上学。小路的学费问题严重困扰着小路。 问题: 1.上述案例中,小路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针对小路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辅导策略? 答题要点: 1.小路主要面临的困境有: (1)学业问题:没有学费不能完成学业; (2)家庭问题:缺少家庭的温暖和照顾; (3)心理问题:心理自卑和缺乏自信心等。 2.主要辅导策略:(1)与小路的爸爸及继母进行沟通,劝其承担起抚养 小路的义务和责任;(2)与小路所在学校进行联系,为小路开展补习功课等支持,帮助其完成学业;(3)安排一些活动,请小路的爸爸、妈妈一起参加,增加爸爸、妈妈和小路在一起的时间;(4)通过参加社交活动、情绪疏导等形式,逐步树立小路的自信心。使其形成健康的心态和人格。 案例: 李某,男,59岁。在非典时期,他不仅要执行自己居委会书记的工作还需从事就业援助工作。而且还要担当社区的抗击非典工作。由于年纪大,记性差,他很难适应目前的工作,但李某又很想将所有的工作做好,所以目前他的思想压力很大。 问题: 1.上述案例中,李某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针对李某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辅导策略? 答题要点: 1.李某主要面临的困境有:思想压力大,担心不能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2.主要辅导策略: (1)利用社工专业的接纳、倾听的技巧使李某得到心理放松; (2)鼓励李某与社会工作者一起讨论压力来源,并对他所面对的压力进行分类鉴定和解析,使李某对自己的压力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3)协助李某正确对待工作问题,对工作进行轻重缓急的分析。使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工作观。 案例: 钟某,女,某公司主要部门负责人。钟某曾作为非典医学观察者被迫居家两周,期间受到邻居的排斥,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 案主赵某,女,年龄68岁,高中文化,年轻时是单位会计,性格内向。有一儿一女,儿子在上海某外资企业工作,女儿在本市从事教育工作。儿子和女儿都很孝敬,时常回家探望父母。赵某退休后与丈夫每天早晨到社区附近的广场打太极拳,晚上老两口到社区散步,老两口还经常到全国各地旅游,邻居和亲戚都十分羡慕张某老两口,赵某也十分满意这种生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天老两口去散步回来,赵某的丈夫突然胸口不舒服,案主扶丈夫上床休息,没有想到过了一会案主的丈夫就快要不行了,案主急忙拨打了急救电话,120救护车将案主丈夫送到医院以后已晚,赵某亲眼目睹了丈夫的猝死,后来得知丈夫死于心肌梗塞,案主后悔不已,极端自责,性格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每天将自己关在家中,以泪洗面,吃的少睡得少,身体日益虚弱。儿子要接赵某去上海居住也被拒绝,案主认为去子女家居住会给子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愿意去;女儿和外孙女有时来陪伴和劝说母亲也未能让母亲的情况有所好转。赵某每天思念和丈夫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觉得生活没意思,在亲友面前经常流露出随丈夫而去的想法,经常拒绝进食。赵某的儿子和女儿担心母亲的状况,求助社区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在了解赵某的情况后,决定让社工小李负责处理该个案。 问题: 1.案主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以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如何对案主进行危机干预? 3.除了危机介入,社工小李还应从哪些方面介入? 答题要点: 1.案主的主要问题如下: (1)案主的自杀危机:案主目前有自杀倾向,经常拒绝进食。 (2)案主的身体问题:目前案主进食差,加上每天睡眠不足,身体虚弱,对身体已经造成危害。 (3)案主的自我认知:案主认为丈夫的病逝与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自我封闭,极端自责,对未来生活缺少自信,觉得活着没意思。 (4)案主的家庭沟通问题:家人的沟通和交流状况不佳,案主认为去子女家居住会给子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5)案主的人际交往问题:性格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每天将自己关在家中,与平时交往

社会工作小组活动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小组活动案例分析 摘要:孤残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是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救助的重点对象。文章通过具体的案例,并结合具体的工作做法,展现出阅读绘本对于孤残儿童的康复工作带来的帮助,体现出社会工作者的责任感。 关键词:社会工作;助残活动;绘本阅读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2-0180-02 DOI:10.16657/https://www.360docs.net/doc/fc9726657.html,ki.issn1673-9132.2017.32.114 一、案例背景 孤残儿童是特殊群体,无依无靠、无人抚养,他们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最基本的需要是生活需要、替代性养护的需要、教育和医疗需要等等。孤残婴幼儿以保育为主,同时开展学龄前教育。对孤残儿童中的健全儿童实行养与教相结合的方式,有条件的自己开班上课,无条件的送到附近学校走读;对肢体残缺但智力发育健全者,实行养、治、教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给予康复治疗,使其能自理生活,另一方面给予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创造条件;对痴呆儿童,侧重训练其生活自理能力和从事简单劳动的能力。

虽然孤残儿童的基本生活是有保障的,但是对于他们的成长性需求(包括学习知识及能力培养)和情感性需求,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社会工作者应为其提供支持性教育,以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与成长需要。 二、实施过程 社会工作者根据孤残儿童的情况选取了《大声回答“哎”》《你好》《好朋友》《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尿床了》《谁哭了》《我会关心别人》《我想念你》八本绘本,安排活动。将孤残儿童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开展活动。 第一次绘本小组活动。社会工作者采用介绍名字并介绍自己的好朋友的方式点名和每个儿童打招呼,互相问好。在点名时,儿童要回答“哎”,引出第一本绘本故事。此次活动中有的儿童表现很活跃,有的儿童融入活动很慢,始终进入不了状态。由于是第一次见面,社会工作者应当把建立关系的环节做充分些,相处时间长些,当儿童和社会工作者熟悉后,再进入正式环节,这样更容易使儿童进入状态,听课的效果会好一些。 为更好地引导每一名儿童听懂故事,社会工作者还为每一个儿童准备了小玩偶,以吸引儿童注意力,激发其参与活动的兴趣,并根据故事中的情节,做相应的情景表演。每一名儿童都被故事深深吸引,拿自己的小玩偶充当故事中的主人公,积极地参与到故事中,互动性非常强。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 来访者姓名:F (为了保护来访者隐私,故在此隐去真实姓名)。来访者性别:女。 来访者年龄:21岁。 来访者职业:在校大学生,大二在读。 来访者主要症状:白天昏昏欲睡,晚上睡眠不好。食欲不振。对生活失去兴趣,不愿意与同学、老师、家人交往,对学习也失去兴趣。自我评价低。 二、个人陈述 我和我男朋友L是高中同学,高三的时候我们不顾老师和双方家长的反对恋爱了。高中毕业以後,虽然没有考进同一所学校,但都在这座城市,我们俩都很高兴。我们的父母也基本上默许我们之间的来往了。” 虽然我们学校之间距离很远,但刚上大一的时候L每个星期都会来我的学校找我两、三次。每天晚上都会通电话。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後来他来找我的次数慢慢变少,到大一下学期的时候,他半个月才来找我一次,基本上都是我去找他,但是我找他的时候他显得很不耐烦,於是我们就经常开始争吵。” 随著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就越来越觉得累。很多时候想到了分手,但是又真的舍不得这段将近两年的感情。” 後来有一次我偷偷查了L的手机通话清单,发现他跟一个女生来

往很密切,我给那个女生打电话,骂了她。我当时真的控制不住 自己,我完全想象不出来自己会像个泼妇一样骂人!他知道这件事情以後,说我是无理取闹,跟我提出了分手。我追问他和那个女生的关系,他说是学校社团的事情才联系的。我不相信,继续追问,他就根本不解释了。我去找他,他也总是找藉口不想见我。” 到 现在,我们已经半年多没有联系过了。但是我心裏面还是放不下他。我知道这样不好,可我控制不住自己啊!分手之後,他并没 交其他的女朋友,所以我想那件事情是我误会他了,我很後悔。 如果当初我能冷静些,就不会和他分手了。每天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这样想,越想越放不下他,越想越难受。每天心情都很不好,睡觉也睡不好,总是会梦见与L重归于好。什麽都没有心情做:也不想上课,也不想和同学交往。我觉得自己很失败,什麽都做不好。我已经变得完全不象自己了!这真的很恐怖,我不想这样。” 三、诊断 根据来访者敍述,以及了解其既往病史、家族病史。诊断为:一般情绪障碍。 四、咨询方案与策略 对本案例中来访者的问题,咨询师采用以人为中心治疗方法。相信来访者有很大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咨询师只 是通过咨访关系来引导来访者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 一、基本资料: 丫丫,女,17岁,1米56,高二学生就读于某高级中学,爱好英语,沉溺于网络游戏。 二、背景资料: 丫丫父亲为国企工作人员,母亲是名主管,家境良好。目前丫丫跟爸爸和妈妈一起生活。家里有房有车,住在算是一个高档社区,家里比较奢侈。 三、主要问题: 1)自身问题: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好,老想着玩游戏,而且经常通宵达旦得玩游戏。丫丫家庭优越,父母宠溺,自我要求低,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游戏上。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做事懒散。比较专注于自我感受,会谈些自己感兴趣以及自己擅长的东西,其余时间总是不说话。 2)家庭问题:望女成凤,期待和现实产生的差距让父母有所失望,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导致对丫丫的态度阴晴不定。父亲平时忙于工作,回家后看到案主玩电脑,经常对丫丫冷暴力,严重则打骂。母亲比较宠溺丫丫,只是希望丫丫要认真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对丫丫期待很高。 3)社会问题:与外界社会接触少,人际交往面不大,有基本的

待人接物的礼仪,但相对人情世故和换位思考缺乏,经常独来独往,表现出高傲的样子。 四、问题分析 1)家庭层面 家境优越,没有生活压力。,父母给予丫丫的总是最好的,有求必应。家里比较奢侈,没有节约意识。 经济条件好,没有意愿通过各种渠道去改变现状过得更好。 2)社区层面 丫丫所住的小区居民之间沟通很少,邻里之间很少往来丫丫就读的学校离家比较远,同学也都是放学后各自回家,因此回家后没有同学可以沟通。 3)社会层面 该家庭跟主流社会一样,存在着这样一种价值观:认为学习成绩是衡量一个孩子有无前途的唯一标准,同时以子女的成就来断定自己的成败; 4)优势视角下案主的能力/优势: 1、心态平和。重新认识和看待学习的问题,学习并不是光光成绩,更多的是一种能力和兴趣。 2、他其实也是一个守规矩的孩子,一般不做违反纪律的事情。 3、有意愿与家人保持一种很亲密的关系,比如丫丫看到妈妈做家务,会和妈妈聊天。 4、很聪明,会求助他人,英语成绩不错。

2020年社工案例哀伤辅导家庭社会工作案例2篇

身陷丧亲哀伤情绪低谷的智障"男孩‘‘辅导个案阿聪是A区B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下称“家综”)的忠实fans, 每天上 下班(工疗站)经过中心或休息日必到中心光顾,和社工、志愿者们说说话,了解活动资讯等,他的欢声笑语感染着周围的人,是快乐的传播者。然而,有一天不幸降临到阿聪身边,父亲心脑疾病发作去世,夺去了阿聪往日的笑语 一、案主背景资料 阿聪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瘫痪在床,母亲是主要照顾者, 哥嫂是家庭的支柱。阿聪今年四十岁,是地道的广州人,小时候因病导致脑部受损,评为四级智力障碍。在外人看来,阿聪从来都是个无忧无虑的“大男孩”,欢声笑语是他的代名词。 阿聪是A区B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下称“家综”)的忠实fans. 每天上下班(工疗站)经过中心或休息日必到中心光顾,和社工、志愿者们说说话,了解活动资讯等,他的欢声笑语感染着周围的人,是快乐的传播者。然而,有一天不幸降临到阿聪身边,父亲心脑疾病发作去世,夺去了阿聪往日的笑语 二、事件发生&社工介入 父亲半夜病重,抢救无效死亡 往日欢声笑语,今日不复存在 这天,阿聪来到家综找社工,往日的欢声笑语已不在,眼眶湿润低头不语。阿聪告诉社工昨晚父亲因病去世,断断续续讲述当时的情况,眼泪不断往下流,但未哭出声。社工陪伴和鼓励案主表达悲伤的 情绪,案主开始哭泣,并间断说出内心的难过和疼痛。“心感到很痛, 很难过,后悔父亲死前没有照顾好他……”阿聪手抚心胸哭泣着说。 认识死亡概念,接受死亡事实 重忆生前往事,追悼已逝父亲 除正常的哀伤表现(哭泣、心痛等)外,社工逐步排查确定阿聪未出现如呼吸急促、眩晕、四肢疼痛等异常哀伤表现。

阿聪静静地哭泣着,社工陪伴在旁,不时递上纸巾,待其情绪逐渐稳定后,社工对其进行生死教育。协助阿聪认识“死亡”的概念、死亡的状态,尽量用简单的易懂的词语让他理解和认识死亡。到最后, 阿聪对死亡的理解是:“走了,人没了,以后都见不到了”,开始认识到死亡代表着不复存在。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社工与阿聪的家人取得联系,反馈和跟进阿聪的近况;同时,陪伴和协助阿聪一起回忆父亲生前的往事, 特别是阿聪照顾卧床父亲的经历和感受。社工注意引导阿聪看到自己对父亲的孝心、照顾父亲付出的努力以及父亲生前得到的良好照顾, 以减轻阿聪对父亲的内疚感和哀伤情绪。同时,在社工的鼓励下,阿聪亦勇敢地到医院见了父亲最后一面,并和家人一起参加了父亲的追悼会,送父亲最后一程。 转移注意目标,关注眼前生活 走出哀伤低谷,重拾欢声笑语 阿聪慢慢走出丧亲哀伤情绪的包围,开始适应没有父亲的生活 不再承担协助照顾父亲的工作,习惯回家见不到父亲的日子,父亲逐渐淡出日常记忆。除外,因为父亲生前一直是被照顾的角色,父亲 的去世对于阿聪而言,不会对物资生活带来影响。然而,阿聪表达了另一个担忧一一“老母也死了以后,剩下我一个人很孤单无助,到时候中心和社工还在不在,会不会陪自己,还会不会让自己参加活动……”社工帮阿聪分析其目前和将来的生活状态,包括经济来源、社会交往、遇到困难的求助途径等,以消除他的顾虑和不安,阿聪听完后咯咯笑“知道了”。 如今,阿聪恢复了往日的活泼,工作日准时出席工疗站,每天不忘来中心坐坐,继续将他无尽的欢声笑语传递给身边的人 哀伤辅导家庭社会工作案例分析(儿童社会工作) 一、社会工作个案基本资料 此社会工作个案由居委转介。转介时此社会工作个案家庭的女儿已去世一个多月,家庭的父母仍旧陷入悲痛中,居委对此向社会工作者机构作了转介。 此家庭社会工作个案包括两位案主,具体的情况如下: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 来访者姓名:F(为了保护来访者隐私,故在此隐去真实姓名)。 来访者性别:女。 来访者年龄:21岁。 来访者职业:在校大学生,大二在读。 来访者主要症状:白天昏昏欲睡,晚上睡眠不好。食欲不振。对生活失去兴趣,不愿意与同学、老师、家人交往,对学习也失去兴趣。自我评价低。 二、个人陈述 “我和我男朋友L是高中同学,高三的时候我们不顾老师和双方家长的反对恋爱了。高中毕业以後,虽然没有考进同一所学校,但都在这座城市,我们俩都很高兴。我们的父母也基本上默许我们之间的来往了。” “虽然我们学校之间距离很远,但刚上大一的时候L每个星期都会来我的学校找我两、三次。每天晚上都会通电话。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後来他来找我的次数慢慢变少,到大一下学期的时候,他半个月才来找我一次,基本上都是我去找他,但是我找他的时候他显得很不耐烦,於是我们就经常开始争吵。” “随著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就越来越觉得累。很多时候想到了分手,但是又真的舍不得这段将近两年的感情。”

“後来有一次我偷偷查了L的手机通话清单,发现他跟一个女生来往很密切,我给那个女生打电话,骂了她。我当时真的控制不住自己,我完全想象不出来自己会像个泼妇一样骂人!他知道这件事情以後,说我是无理取闹,跟我提出了分手。我追问他和那个女生的关系,他说是学校社团的事情才联系的。我不相信,继续追问,他就根本不解释了。我去找他,他也总是找藉口不想见我。” “到现在,我们已经半年多没有联系过了。但是我心裏面还是放不下他。我知道这样不好,可我控制不住自己啊!分手之後,他并没交其他的女朋友,所以我想那件事情是我误会他了,我很後悔。如果当初我能冷静些,就不会和他分手了。每天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这样想,越想越放不下他,越想越难受。每天心情都很不好,睡觉也睡不好,总是会梦见与L重归于好。什麽都没有心情做:也不想上课,也不想和同学交往。我觉得自己很失败,什麽都做不好。我已经变得完全不象自己了!这真的很恐怖,我不想这样。” 三、诊断 根据来访者敍述,以及了解其既往病史、家族病史。诊断为:一般情绪障碍。 四、咨询方案与策略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大数据”是指以多元形式,自许多来源搜集而来的庞大数据组,往往具有实时性。而在这些大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分析和研究的技术即为大数据技术。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的专业和职业,具有服务对象多和服务场域广等特点,顺应大数据这个时代潮流进行自我拓展,有助于社会工作行业更好地挖掘自身潜力,实现集成式和高效化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数字化助人服务的内容 大数据技术已经运用于很多行业,在进入社会工作领域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工作行业的特点及发展现状,在打磨两者之间的契合度中实现有针对性的发展与改革。大数据的核心功能在于为客户挖掘数据中蕴藏的价值,同样地,应用于社会工作行业,其核心也是想通过数据的搜集整理和统一分析来实现助人自助的过程。因此,数字化助人服务具体来说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社会工作接案方式的数字化运营 当前社会工作的接案方式主要是通过案主自发地寻找机构帮助、社工主动发展服务对象或者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来实现的。我们要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创建社工机构接案软件或者官方平台等方式,列出可提供的服务类型,案主只需通过手动线上操作即可完成预约,既照顾到了案主的时间和保密性,也更有利于社工档案数据的操作和管理。同时,将这一运营平台在社区或所覆盖的范围内进行宣传,也可增强机构的影响力。

二是社会工作介入过程中的数字化分析 在接案之后,需要对服务对象的情况有一定了解,搜集一定的资料,而搜集到的资料往往是杂乱的,涉及服务对象的各个方面,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统一的整理和分析。在大量数据的比较之下可以发现一些隐藏的现象的因果关系,从而制订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工作方案,例如在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案例当中,通过对青少年上网次数和时间的分析可以了解青少年在哪一时间段内上网的次数最多,其原因是什么,然后根据原因合理安排针对这一时间段内的治疗方案。 三是社会工作介入过程中的预测 社会工作者要对介入案件的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而在大数据时代对于记录的要求则是将其转化为数据化的内容以方便查看分析,通过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可以总结出其发展的规律性,进而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结果。例如通过记录发现青少年厌学案例中服务对象的学习时间和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在不断增加,则可以预测在未来的某一次考试当中服务对象的考试成绩将会上升。预测的结果可用于检验是否达到社会工作的服务目标,也可作为制订下一阶段方案的参考。 四是服务过程的记录与经验的总结 传承与教育永远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根基,对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言,再没什么比实际的经验更具有启发性。因此,将社会工作的过程记录下来,既可以定期进行学习分享,传授经验,也能够让社会工作者在遇到困境时寻找真实案例的启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