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动力触探检测公路工程小型构造物地基承载力的使用规范 测试方法 计算公式及试验记录

圆锥动力触探检测公路工程小型构造物地基承载力的使用规范 测试方法 计算公式及试验记录
圆锥动力触探检测公路工程小型构造物地基承载力的使用规范 测试方法 计算公式及试验记录

圆锥动力触探检测公路工程小型构造物地基承载力的使用规范、测试方法、计算公式及试验记录

一、概述

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动力触探试验是用一定质量的击锤,以一定的自由落距将一定规格的探头击入土层,根据探头沉入土层一定深度所需的锤击数来判断土层性状和评价其承载力的原位测试方法,具有勘察与测试的双重性能。动力触探试验可分为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两大类。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及各类土。

圆锥动力触探DPT,简称动探,根据穿心锤质量和提升高度的不同,动力触探试验一般分为轻型、重型、超重型动力触探。目前施工现场地基承载力测试一般选用轻型和重型。

二、标准采用

现行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 F50—2011)第12.6条“地基检验”第12.6.2款“按桥涵大小、地基土质复杂程度及结构对地基有无特殊要求,可采用以下检验方法:

1 小桥涵的地基检验可采用直观或触探方法,必要时可进行土质试验。

2 大、中桥和地基土质复杂、结构对地基有特殊要求的地基检验,宜采用触探和钻探﹙钻深至少4m﹚取样做土工试验,或按设计的特殊要求进行荷载试验。

3 特大桥或特殊结构桥梁的地基检验应符合设计规定”。

2009年版《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第七章《技术规范》第404.03-1-(4)条“地基检验可采用如下方法:对于小型构造物,一般采用直观或触探的方法,必要时可进行土质试验;对于大、中桥和地基土质复杂、结构物对地基有特殊要求的,一般采用触探和钻探取样做土工试验,或按图纸的特殊要求进行荷载试验”。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3.7 原位测试3.7.1 原位测试方法可根据勘察目的、岩土条件及测试方法的适用性等按表3.7.1 选用。

表中所列动力触探试验(DPT)对碎石土、砂土很适用,对粉土、黏性土适用,对软土较适用,对承载力测试适用;静力触探试验(CPT)对砂土适用,对粉土、黏性土、软土很适用,对承载力测试适用。

现行动力触探有关的相关规范: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 50021-2001)

《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GB/T50480-2008)

《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 10018-200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GBJ 7-1989已废止)

《土工试验规程》(SL 237-1999)

2011年12月0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无具体测试方式。

2009年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 50021-2001)总则 1.0.2 规定:本规范适用于除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和桥隧工程以外的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

2009年4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GB/T50480-2008)总则 1.0.2 规定:本规范适用于冶金工业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原位测试 ,其他行业同类工作可按本规范执行 。目前该规范是我国最新提到使用动力触探试验来测试地基承载力的国家标准,交通部对于

桥涵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试验方法还未有标准作详尽说明,为遵循 “国标-行标-地标”原则,在无行标、地标的情况下,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亦可按此规范试验方法执行。

2003年6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 10018-2003)和1990年1月1日实施的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 7-1989)涉及了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与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的关系,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可按上述规范确定。

三、测试方法

现将《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动力触探试验规程摘录如下:

7动力触探试验

7.1 一 般 规 定

7.1.1 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判定一般黏性土 、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层的物理力学特性。

7.1.2 轻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一般黏性土 、砂类土和素填土的地基承载力;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砂类土 、碎石类土、极软岩的地基承载力及测定砾石土、卵 (碎)石土的变形模量。

7.1.3 动力触探试验孔数应结合场地大小和场地地基的均匀程度确定,同一场地主要岩土单元的有效测试数据不应小于 3 孔位。

7.2试 验 设 备

7.1.2 动力触探试验设备应包括落锤、座垫及导杆、触探杆和探头等机件。各类型动力触探试验机件的规格和加工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D 图 D.0.2、表

D.0.2 的规定。

7.2.2 探头应采用高强度钢材制作,表面淬火后硬度应满 足HRC=45~50。

7.2.3落锤应采用圆柱形,其中心通孔直径应比导杆外径 大3~4mm,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须配备自动落锤装置。

7.2.4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的座垫直径应不小于 100cm,且不大于落锤底面直径的一半 ;导杆长度应符合试验锤击标准落距的要求,座垫和导杆的总质量不应超过 25Kg。

7.2.5探杆接头与探杆应有相同的外径 ,接头连接容许偏心度为 0.5%。

7.2.6探头直径磨损不得大于 2mm,锥尖高度磨损不得大于5mm。

7.3 试 验 方 法

7.3.1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试验标准贯入量为 30cm,落锤应按标准落距自由下落 ,记录每贯入 10cm 的锤击数;累计记录贯入 30cm 的锤击数 N

10

2 试验应先用钻探设备钻至试验土层的顶面以上 0.3m处,然后进行连续贯入试验。

3 当贯入 30cm 的击数超过 100 击或贯入 15cm 的击数超过 50 击时,可终止试验。

7.3.2重型、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

1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的标准贯入量均为 10cm,落锤应按标准落距自由

下落,记录标准贯入量锤击数 N

63.5、N

120

2 试验时锤击频率应控制在 15~30 击/min,试验应保持连续贯入。

3试验过程中应防止落锤偏心和探杆的侧向晃动,并保持探头的垂直贯入。

4 遇地层松软无法按标准贯入量记录试验锤击数时,可记录每阵击数 N(一般为 1~

5 击)的贯入量△s,然后再换算为标准贯入量锤击数。

5重型动力触探实测锤击数连续 3 次大于 50 击时,即可停止试验;当需继续试验时,应改用超重型动力触探 。当超重型动力触探实测击数小于 2 时,应改用重型动力触探进行试验。

6 在钻孔中分段进行触探时,应先钻探至试验土层的顶面以上 1.0m 处,然后再开始贯入试验。

7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深度超过 15cm、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深度超过 20m 时,应注意触探杆的侧摩阴力对试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7.4 资料整理

7.4.1动力触探记录应在现场初步整理 ,校核实测击数和试验贯入深度。

7.4.2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实测击数 N63.5 需要进行触探杆长度修正时,应按式(7.4.2)进行动力触探锤击数的杆长修正计算。

N

. ′

= × . (7.4.2)

7.4.3 超重型动力触探的实测击数 ,应先按下式换算成相当于重型动力触探实测击数后,再按式 (7.4.2)进行杆长修正:

N

63.5=3N

120

-0.5. (7.4.3)

7.4.4修正后的动力触探击数 ,应按规定的图例标示在工程地质剖面图和柱状图上。

7.4.5进行地基土力学分层时 ,应兼顾相应的超前和滞后影响,确切地划分岩土层的分层界线。

7.4.6当试验岩土层的有效厚度小于 0.3m 时,上、下土层击数均较小,宜取该层土动力触探击数的最大值 ;当上、下土层击数均较大,宜取小于或等于该层土动力触探击数的最小值。

7.4.7动力触探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各试验岩土层有效厚度范围内,应剔除少数因试验土层不匀凸显的试验高值和其他异常试验数据,以确定参与统计分析的有效试验数据。剔除数量不宜超过有效厚度内试验数据的 10%。

2统计分析秘层有效厚度以内的有效试验数据,应以算术平均值 N

63.5

作为单孔试验分层的动力触探试验代表值,同时依据统计分析结果判别试验数据的离散变异性。

3当试验数据偏差或离散性较大时,应同时采用多孔试验资料及其他勘探资料综合分析确定单孔分层试验代表值。

4同一场地取得的有效数据,应按相应的置信标准统计分析各岩土单元的试验结果,以确定试验岩土层的工程特性。

动力触探试验设备参数表

四、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与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的关系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碎石土

2、《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 10018-2003)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 7-1989)

五、动力触探计算公式

序号 引用规范名称 标准代号

触探

类型

适用土类经验公式

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11N63.5碎石土 σ0=-0.58×N63.52+49.0×N63.5-24.5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J 7-89 N63.5中、粗砂σ0 = 7.7×N63.5 + 116.7

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J 7-89 N63.5粉、细砂σ0 = 4.9×N63.5 + 99.8

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J 7-89 N63.5黏性土 σ0 = 28.0×N63.

5 -11.1

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J 7-89 N10黏性土 σ0 = 8.4×N10-21.5

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J 7-89 N10素 填 土σ0 = 2.5×N10 + 62.5

7 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

规程

TB 10018-2003N10黏性土 σ0 = 8×N10 - 20

8 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

规程

TB 10018-2003N63.5

中砂~砂

砾土

σ0 = 37.7×N63.5 - 1.5

9 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

规程

TB 10018-2003N63.5碎石土 σ0=-0.58×N63.52+49.1×N63.5-27.1

10 广东省 N10砂土粉土

黏土

σ0=4.5×N10-24

11 水利水电 N120碎石土 σ0 = 51.3×N120+151.2

12 成都地区 N120卵石土 σ0 = 62.1×N120+111.3

13 触探仪 N10

各类土 σ0 = 2.5×N10 + 62.5

14 其他 N63.5σ0 =35.96×N63.5 + 23.8

15 其他 根据能量指数

推导

N63.5σ0 = 43.15×N63.5

公式中:σ0——地基允许承载力kpa;N10——轻型触探仪锤击数;

N63.5——重型触探仪锤击数;N120——超重型触探仪锤击数。

注:1、表列公式来源:①规范给出的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与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的关系的,利用拟合曲线推导而来;②没有规范给出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与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的关系的其他公式来源于网络。

2、按照“最新规范优先、适用土类优先”的原则,选用承载力计算公式。

附:地基承载力试验记录表

地基承载力试验记录表

工程名称:工程合同号:试验编号:/

任务单号/ 环境条件室外

试验日期试验设备轻型触探仪、铁锹、扳手试验规程GB/T 50480-2008 试验人员

评定标准施工图设计复核人员

地基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 1、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是什么?怎样使用? 答1、 f=fk+εbγ(b-3)+εdγο(d-0.5) 式中: fk——垫层底面处软弱土层的承载力标准值(kN/m2) εb、εd——分别为基础宽度和埋深的承载力修正系数 b--基础宽度(m) d——基础埋置深度(m) γ--基底下底重度(kN/m3) γ0——基底上底平均重度(kN/m3) 答2 、你想直接用标贯计算承载力,是可行的,承载力有很多很多的计算方法,标贯是其中的一种,但目前规范都逐渐取消了,老版本的工程地质手册记录了很多的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标贯锤击数N确定承载力的公式,你可以从中选择一个适合你所在地方条件的公式来计算。 答3、根据土的强度理论公式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公式: fa=Mb*γ*b+Md*γm*d+Mc*Ck 其中Ck为粘聚力标准值,由勘察单位实地勘察、实验确定,在勘察报告上按土层列表显示。 2、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中的d如何取值?d是地基的埋置深度还是基底到该层土层底的深度? 答、d就是基础埋置深度(m),一般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3、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如何推导 答、你可以到百度文库里面下载一个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 计规范》,里面有详细的给你介绍的!

4、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是什么?具体符号代表什么?怎样计算? 答、 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由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公式计算、 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 2、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fa=fak+εbγ(b-3)+εdγm(d-0.5) 式中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εb、εd--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b--基础底面宽度(m),当基宽小于3m按3m取值,大于6m按6m取值; 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d--基础埋置深度(m),一般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参考资料:GB50007-2002《地基规范》 5、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f=fk+εbγ(b-3)+εdγο(d-0.5))的说明即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里每个符号的意思? 答、fk——垫层底面处软弱土层的承载力标准值(kN/m2) εb、εd——分别为基础宽度和埋深的承载力修正系数 b--基础宽度(m) d——基础埋置深度(m) γ--基底下底重度(kN/m3) γ0——基底上底平均重度(kN/m3) 6、地基承载特征值如何取得?

地基承载力及基础验算

铁塔独立基础配筋及地基承载力验算计算书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计算公式:《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fa =fak + ηb * γ* (b - 3) + ηd * γm * (d - (基础规范式)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190kPa;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ηb =; 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ηd=;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γ=18kN/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γm =m;基础底面宽度b =; 基础埋置深度d = 当b <3m 时,取b =3m fa =190+*18*+** =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 基本资料 基础短柱顶承受的轴向压力设计值F= 基础底板承受的对角线方向弯矩设计值M=·m 基础底面宽度(长度) b =l=4300mm 基础根部高度H =600mm 柱截面高度(宽度)hc =bc =800mm 基础宽高比 柱与基础交接处宽高比:(b - hc) / 2H =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fc =mm,ft =mm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y=300N/mm;纵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边缘的距离as=35mm 纵筋的最小配筋率ρmin =% 荷载效应的综合分项系数γz = 基础自重及基础上的土重 基础混凝土的容重γc =25kN/m;基础顶面以上土的重度γs =m,

Gk =Vc * γc + (A - bc * hc) * ds * γs = 基础自重及其上的土重的基本组合值G =γG * Gk =kN 基础底面控制内力 Fk ---------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柱底轴向力值(kN); Mxk、Myk ---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弯矩值(kN·m); F、Mx、My --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竖向力、弯矩设计值(kN、kN·m); F =γz * Fk、Mx =γz * Mxk、My =γz * Myk Fk =;Mxk'=Myk'=·m;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轴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pk =(Fk + Gk) / A (基础规范式) pk =+/ =<fa =,满足要求!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偏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边缘处的最大、最小压力值pkmax =(Fk + Gk) / A + Mk / W (基础规范式) pkmin =(Fk + Gk) / A - Mk / W (基础规范式) 双向偏心荷载作用下 pkmax =(Fk + Gk) / A + Mxk / Wx + Myk / Wy (高耸规范式) pkmin =(Fk + Gk) / A - Mxk / Wx - Myk / Wy (高耸规范式) 基础底面抵抗矩Wx =Wy =b * l * l / 6 =**6 = pkmax =+/+ 2* = pkmin =+/ 2* = 由于pkmin< 0,基础底面已经部分脱开地基土。则有 pkmax =(Fk + Gk) / (3ax·ay) (高耸规范式) ax·ay ≥(高耸规范式) ax --------- 合力作用点至ex一侧基础边缘的距离,按b/2-ex 计算; ay --------- 合力作用点至ey一侧基础边缘的距离,按l/2-ey 计算;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地基承载力测试)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1.适用范围 1.1圆锥动力触探用于推定天然地基的地基承载力,鉴别其岩土性状;推定处 理土地基的地基承载力,评价其地基处理效果;检验复合地基增强体的桩体成桩质量;评价强夯置换墩着底情况;鉴别混泥土灌注桩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 1.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类型有:轻型、重型、超重型三种。应根据地质条 件合理选择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类型。 1.3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可用于推定换填地基、黏性土、粉土、细沙及其处理 土地基的地基土承载力,鉴别地基土性状,评价处理地基的施工效果。 2.设备 2.1.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设备规格应符合表5.2.1的规定 2.3触探杆应顺直,每节触探杆相对弯度不宜小于0.5%,丝扣完好无裂纹。

3.现场检测 3.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采用自由落锤。 3.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连续锤击贯入,锤击速率宜为15~30击/min 。轻型动力触探的落距应为50cm ,重型动力触探锤的落距应为76cm ,超重型动力触探锤的落距应为100cm 。试验时,应避免锤击偏心和侧向摇晃,圆锥动力触探空斜角不应大于2%。 3.3每贯入1m ,应将探杆转动一圈半。 3.4应及时记录试验段深度和锤击数。轻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30cm 的锤击数(记为N10);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10cm 的锤击数(分别记为N ' 63.5、N '120) 。 3.5对于轻型动力触探,当N 10﹥100或贯入15cm 的锤击数超过50时,可终 止试验。贯入15cm 时锤击数超过50时,轻型动力触探锤击数取为2倍的实际锤击数。 3.6对于重型动力触探,当连续三次N '63.5 >50时,可终止或改用超重型动力 触探。当有硬夹层时,宜穿过硬夹层后继续试验。 3.7当探头直径磨损大于2mm 或锥尖高度磨损大于5mm 时应及时更换探头。 3.8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数据可按附录A 表A.0.2的格式进行记录。

地基承载力计算例子

地基承载力计算计算书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构件编号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 设计者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 一、设计资料 1.基础信息 基础长:l=4000mm 基础宽:b=4000mm 基础底标高:dbg=-2.00m 2.荷载信息 竖向荷载:F k=1000.00kN 绕X轴弯矩:M x=0.00kN·m 绕Y轴弯矩:M y=0.00kN·m

3.计算参数 天然地面标高:bg=0.00m Array地下水位标高:wbg=-4.00m 宽度修正系数:wxz=1 是否进行地震修正:是 单位面积基础覆土重:rh=2.00kPa 计算方法:GB50007-2002--综合法 4.土层信息: 土层参数表格 二、计算结果 1.基础底板反力计算 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为:

G k = A×p =16.0×2.0= 32.0kN 基础底面平均压力为: 1.1当轴心荷载作用时,根据5. 2.2-1 : P k = = = 64.50 kPa 1.2当竖向力N和Mx同时作用时: x方向的偏心距为: e = = = 0.00m x方向的基础底面抵抗矩为: W = = = 10.67m3 x方向的基底压力,根据5.2.2-2、5.2.2-3为:P kmax = + = 64.50 + = 64.50 kPa P kmin = - = 64.50 - = 64.50 kPa 1.3当竖向力N和My同时作用时: y方向的偏心距为: e = = = 0.00m y方向的基础底面抵抗矩为: W = = = 10.67m3 y方向的基底压力,根据5.2.2-2、5.2.2-3为:P kmax = + = 64.50 + = 64.50 kPa

浅基础地基承载力验算部分计算题

一、计算题 图示浅埋基础的底面尺寸为6.5m×7m,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如图中所示(其中竖向力 ]=240kPa[。试检算地为主要荷载,水平力为附加荷载)。持力层为砂粘土,其容许承载力基承载力、偏心距、倾覆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 K≥1.5(提示:要求倾覆安全系数)0 [本题15分] 参考答案: 解: )(1

代入后,解得: ,满足要求 ),2满足要求( ), 满足要求(3 3kN,对应的偏心距e=0.3m×10。持力层的=5.0二、图示浅埋基础,已知主要荷载的合力为N容许承载力为420kPa,现已确定其中一边的长度为4.0m (1)试计算为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另一边所需的最小尺寸。 (2)确定相应的基底最大、最小压应力。 [本题12分] 参考答案: 解:由题,应有 )2(N=6×1m×3m,已知作用在基础上的主要荷载为:竖向力图示浅埋基础的底面尺寸为6三、32M。试计算:kNm。此外,持力层的容许承载力0kN,弯矩×=1.510 1)基底最大及最小压应力各为多少?能否满足承载力要求?( e的要求?(2)其偏心距是否满足ρ≤N不变,在保持基底不与土层脱离的前提下,基础可承受的最大弯矩是多少?此时3)若(基底的最大及最小压应力各为多少?

[本题12分] 参考答案: )解:(1 )(2 )3( ba,四周襟边尺寸相同,埋=某旱地桥墩的矩形基础,基底平面尺寸为7.4m=7.5m,四、hN=6105kN2m=,在主力加附加力的组合下,简化到基底中心,竖向荷载置深度,水平荷载HM=3770.67kN.m。试根据图示荷载及地质资料进行下列项目的检算:,弯矩=273.9kN(1)检算持力层及下卧层的承载力; (2)检算基础本身强度; )检算基底偏心距,基础滑动和倾覆稳定性。3 (.

地基承载力试验规定

湖南省公路工程路基地基承载力触探试验暂行规定 (试行) 一、总则 1、为规范我省公路工程建设中路基不适宜地基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过湿土等)的清除行为,依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基施工技术 规范》(JTG F10-2006)、《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别定本暂行规定。 2、本暂行规定适用于不适宜土埋深在3m以内拟作清除处理措施的判定依据和设计基础。 3、本暂行规定采用标准贯入仪作为设计勘察过程中的地基承载力参数采集手段,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荷兰式轻型动力触探仪与标准轻型动力触探仪作为基本的试验工具。荷兰式轻型动力触探仪一般作为不适宜土清除后的地基承载力验算。 4、本暂行规定适用于湖南省境内所有等级公路的新、改建工程。各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均应遵照执行。 二、基本规定 1、路堤施工期荷载只考虑路堤自重;营运期荷载包括路堤、路面自重及行车荷载,其中行车荷载只考虑静荷载,并按等效静止土柱作用

考虑。 2、行车荷载:一级公路、高速公路按公路I级标准;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按公路Ⅱ级标准。路面结构:一级公路、高速公路按总厚度78cm 考虑;二级公路按总厚度55cm考虑;三级及以下等级公路按总厚度40cm 考虑。 3、填筑路堤地基承载力要求f0分析:当路堤高≤2.0m时,按公路路床稳定性压实度强度要求考虑。计算荷载:路堤高≤2.0m时,按营运期荷载计算;当路堤高〉2.0m时,按施工期荷载计算。路堤基底自重应力按最大应力考虑。 4、地基承载力测试采用下列三种常用的动力触探试验设备,其相关参数如下表:

地基处理及地基承载力验算

地基处理及地基承载力验算 一、地基处理 1、地基处理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清淤→测量放线→分层填筑宕渣碎石→碾压→摊铺水泥混凝土。 2、河塘、沟渠、泥浆池处理 在支架搭设范围内淤泥,必须进行清淤后,填筑碎石土或宕渣,粒径要均匀。 利用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或挖掘机进行回填工作,清淤后回填底部可以先用粒径稍大的土石方满铺基底,以保证清淤后的基底的稳定,分层填筑、分层压实。顶层压实面平整,无积水,无明显碾压轮迹,无显著的局部凸凹,便道路基路拱按1 % 横坡设置,排水坡面斜向线路外侧,进入临时集水坑。 3、原地面处理 将原地面腐植地表层上耕植土清除,然后按照该部位道路基础标高填筑宕渣,铺筑水泥稳定碎石,确保地基承载力[σ]达到200KPa。 4、支架垫层处理 支架搭设前,按前述方案对地基进行回填压实,搭设支架范围内进行整平、碾压,保证地基密实度达到95%以上(主线范围内的路基压实标准按施工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以保证支架基础的稳定。地基处理后,应该加强箱梁施工内的排水工作,支架地基外两侧1.0m处设置50*50cm纵向临时排水沟,及时排除雨水、积水及梁体养生用水,防止地基在水的浸泡下导致支架下地基沉陷。临时排水沟的外表面用7.5#砂浆进行喷洒抹面,防止雨水的冲刷。

50宕渣15 水泥混凝土素土压实 排水沟 排水沟支架基础硬化范围 二、支架基础承载力验算 基础:15cmC20水泥水泥混凝土基层 + 50cm 宕渣垫层 支架底托几何尺寸为:12cm×12cm ,因水泥混凝土养护后形成刚性板体,可作为荷载传递载体,传递角按45°计算。 底座地基承载力计算面积: A=(0.65×tg45°+0.12/2)2×3.14 = 1.58m 2 取单肢碗扣支架最不利部位计算: 单根底托按最大受力34.51KN 计算, P1=34.51×103/1.58 =21.84 Kpa.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σ]=f k ×k b 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σ]=f k ×k b = 200×1=200 Kpa 以上各计算部位P 值均小于[σ]=200 Kpa ,地基承载力满足使用要求。

动力触探仪检测地基承载力试验方法

动力触探仪检测地基承载力试验方法 1、静力触探试验: 指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某种规格的金属触探头用静力压、静力触探试验入土层中,同时用传感器或直接量测仪表测试土层对触探头的贯入阻力,以此来判断、分析确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粘性土,粉土和砂土,主要用于划分土层,估算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参数,评定地基土的承载力,估算单桩承载力及判定砂土地基的液化等级等。(多为设计单位采用) 。 2、动力触探试验: 指利用锤击功能,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阻抗大小判别土层的变化,对土层进行力学分层,并确定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地基土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及各类土。 动力触探仪分为: 轻型触探仪、重型触探仪及超重型触探仪三类。目前承建单位一般选用轻型和重型。 ①轻型触探仪适用于: 砂土、粉土及粘性土地基检测,(一般要求土中不含碎、卵石) ,轻型触探仪设备轻便,操作简单,省人省力,记录每打入30cm 的锤击次数,代用公式为: R=(0.8×N-2)×9.8 (1) R-地基容许承载力 Kpa ,N-轻型触探锤击数。 ②重型触探仪适用于: 各类土,是目前承建单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该法是采用质量为 63.5kg 的穿心锤,以 76cm 的落距,将触探头打入土中,记录打入 10cm 的锤击数,代用公式为: y=35.96x+23.8 (2) y-地基容许承载力 Kpa , x-重型触探锤击数。 3、标准贯入试验:

标准贯入仪试验是动力触探类型之一,其利用质量为 63.5kg 的标准贯入试验:穿心锤,以 76cm 的恒定高度上自由落下,将一定规格的触探头打入土中 15cm,然后开始记录锤击数目,接着将标准贯入器再打入土中 30 cm,用此 30cm 的锤击数(N)作为标准贯入试验指标,标准贯入试验是国内广泛应用的一种现场原位测试手段,它不仅可用于砂土的测试,也可用于粘性土的测试。锤击数(N) 的结果不仅可用于判断砂土的密实度,粘性土的稠度,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砂土的振动液化,桩基承载力,同时也是地基处理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 轻型动力触探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是利用一定的锤击能量(锤重10kg),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贯入锤击数判别土层的类别,确定土的工程性质,对地基土做出综合评价。 目录 1 前言 2 工程概况 3 轻型动力触探检测方法 4 资料整理及成果应用 5 结语 1 前言 2 工程概况 3 轻型动力触探检测方法 4 资料整理及成果应用 5 结语 1 前言 由于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设备简单,使用方便,可用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地基承载力计算书

地基承载力验算书 楼上钢结构重量统计如下: 1). 柱子(22aI工字钢) 3*22*33.07=2.2t 2). 梁(22aI工字钢) (10.8*10+9.8*2)*33.07=4.2 t 3). 钢柱(方管60*120) 2.9*48*14.13+11*36*14.13+94*14.13=8.9 t 4). 连梁(方管60*60) (90*3+32*6)*14.3=6.6 t 5). 圆管(圆76) 32*4*5.76=0.7 t 5). 水槽(3mm) 94*0.64*23.55=1.4 t 5). 混凝土柱子500*600 0.5*0.6*0.7*2400*0.5=5.5 t 合计:2.2+4.2*8.9+6.6+0.7+1.4+5.5=29.5 t 二:取中间跨一米宽基础核算, 1)荷载统计 钢屋架荷载设计按300 kN计算(包括活荷载0.7kN/m): 300x5.55/(36x11.1) =4.2Kn 一二层墙体总重(包括装修0.5kN/m):20x7x0.25=35kN 一二层板荷载计算(包括活荷载2.5kN/m):板厚为150mm 板自重0.15x25=3.75kN/m2 板底装修0.50kN/m2 楼面做法,考虑到原来二层板为屋面做法,故取1.50kN/m2 每层楼面横荷载合计为4.25kN/m2 2*4.25x2.7+2.5*2.7+1.5=31.25kN 一米宽基础荷载总计为N=4.2+35+31.25=70.45kN

2)确定基础宽度 b>=N/(fa-yd)=70.45/(100-20x1.2)=0.93<1m (式中fa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00kPa,y为土和基础的容重20kN/m2 ,d为基础埋深1.2米) 根据现在结果看,满足。 3)地基净反力 p=N/b=70.45/1=70.45KP 计算基础悬臂部分最大内力 a=(1-0.24)/2=0.38m M=0.5Pa^2=0.5x70.45x0.38x0.38=5.1kN*m 基础底板配筋A=M/0.9hof=5.1x1000000/(0.9x200x210)=134.8mm2<565(12@200),满足.。 三:加固方案论述 1.先在楼房四角及中间埋设8个沉降观测点,每天观测楼房的基础沉降,如果楼房沉降大于3mm用以下方案进行加固处理。 方案一: 1.1加大基础底面积法适用于当既有建筑的地基承载力或基础底面积尺寸不满足设计要求时的加固。可采用混凝土套或钢筋混凝土套加大基础底面积。加大基础底面积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基础承受偏心受压时,可采用不对称加宽;当承受中心受压时,可采用对称加宽。 2 在灌注混凝土前应将原基础凿毛和刷洗干净后,铺一层高强度等级水泥浆或涂混凝土界面剂,以增加新老混凝土基础的粘结力。 3 对加宽部分,地基上应铺设厚度和材料均与原基础垫层相同的夯实垫层。 4 当采用混凝土套加固时,基础每边加宽的宽度其外形尺寸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中有关刚性基础台阶宽高比允许值的规定。沿基础高度隔一定距离应设置锚固钢筋。 5 当采用钢筋混凝土套加固时,加宽部分的主筋应与原基础内主筋相焊接。 6 对条形基础加宽时,应按长度1.5-2.0m划分成单独区段,分批、分段、间隔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方法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方法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方案 (一)试验目的 1)提供浅基础地基承载力; 2)检验基底是否存在下卧软层。 (二)试验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 2、DBJ15-31-2003); 2、《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三)试验基本原理和技术要求 采用自由落锤以15~30击/min的锤击速率连续锤击贯入,每贯入1m,将探杆转动一圈半,轻型动力触探锤的落距为50cm。 轻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30cm的锤击数( N)。 10 对轻型动力触探,当 N>100或贯入15cm的锤击数超过50时,可终止试验。 10 (四)试验数据分析与判定 根据不同深度的动力触探锤击数,采用平均值法计算每个检测孔的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 参照表1,根据轻型动力触探锤击数标准值,推定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表1N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推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kPa) (五)试验要点 (1)首先根据场地情况进行选点开挖,挖至勘察设计确定的持力层,然后对该持力层进行连续触探。

(2)将探头和探杆安装好,保持探杆垂直,然后连续向下贯击,穿心锤落距为 50.0±2.0cm,使其自由下落。在基底轻型触探试验表内记录打入土层中30cm所需锤击数(N10),在地层较硬、锤击数较多时,采用分段记录,以每贯入10cm记录一次相应的锤击数,整理资料时按30cm所需的击数作为指标。 (3)遇密实坚硬土层,当贯入30cm所需锤击数超过50击时或贯入10cm所需锤击数超过30击时,即停止测试。 (4)本试验方法试用宇深度小于4米的土层。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很多,有理论的、半理论半经验的和经验统计的,它们大都包括三项: 1. 反映粘聚力c的作用; 2. 反映基础宽度b的作用; 3. 反映基础埋深d的作 用。 在这三项中都含有一个数值不同的无量纲系数,称为承载力系数,它们都是内摩擦角φ的函数。 下面介绍三种典型的承载力公式。 a.太沙基公式 式中: P u——极限承载力,K a c ——土的粘聚力,KP a γ——土的重度,KN/m,注意地下水位下用浮重度; b,d——分别为基底宽及埋深,m; N c ,N q ,N r——承载力系数,可由图中实线查取。 图 2

对于松砂和软土,太沙基建议调整抗剪强度指标,采用 c′=1/3c , 此时,承载力公式为: 式中N c′,N q′,N r′——局部剪切破坏时的承载力系数,可由图中虚线查得。 对于宽度为b的正方形基础 对于直径为b′的圆形基础 b.汉森承载力公式 式中Nr,Nq,Nr——无量纲承载力系数,仅与地基土的内摩擦角有关,可查表c,N q,N r值 N c N q N r N c N q N r 024 226 428 630 832 1034 1236 1438 1640 1842 2044 3

2246 S c,S q,S r——基础形状系数,可查表 表基础形状系数S c,S q,S r值 基础形状S c S q S r 条形 圆形和方形1+N q/N c1+tanφ 矩形(长为L,宽为b)1+b/L×N q/N c1+b/LtanφL d c,d q,d r——基础埋深系数,可查表 表埋深系数d c,d q,d r d/b 埋深系数 d c d q d r ≤ 〉 i c,i q,i r——荷载倾斜系数,可查表 i c i q i r 注: H,V——倾斜荷载的水平分力,垂直分力,KN ; F——基础有效面积,F=b'L'm; 当偏心荷载的偏心矩为e c和e b,则有效基底长度, L'=L-2e c;有效基底宽度:b'=b-2e b。 c.我国地基规范提供的承载力公式 当荷载偏心矩e≤时,可用下列公式: 4

动力触探仪检测地基承载力试验方法

轻型动力触探仪检测地基承载力试验方法 1、动力触探试验:指利用锤击功能,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阻抗大小判别土层的变化,对土层进行力学分层,并确定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地基土作出工程地质评价。 2、动力触探仪分为:轻型触探仪、重型触探仪及超重型触探仪三类。我们所选取的轻型触探仪适用于:砂土、粉土及粘性土地基检测,(一般要求土中不含碎、卵石) 轻型触探仪设备轻便,操作简单,省人省力,记录每打入30cm 的锤击次数,代用公式为:R=(0.8N-2)*10 R-地基容许承载力Kpa N-轻型触探锤击数。 3 轻型动力触探检测方法及试验要点 (1)轻型触探仪要符合YS5219-2000《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规程》要求,并报现场监理确认。 (2)首先开挖基础,挖至勘察设计确定的标高(或持力层),然后按基础样式合理布置探孔,对该持力层进行连续触探。 (3)探孔设置: 一般房屋:独立基础按基础每个基础都应布置探孔;条形基础一般按长度方向6-8m距离布置探孔,位置宜在外墙转角出、内外墙交接出、纵横墙交接处,但单栋房屋总探孔数不得少于6个。 货物仓库:每个独立基础都应布置不少于4个探孔。 具体位置可与现场监理协商。 (4)将探头和探杆安装好,保持探杆垂直,然后连续向下贯击,触探杆最大偏斜度不应超过2%,锤击贯入应连续进行;同时防止锤击偏心、探杆倾斜和侧向晃动,保持探杆垂直度。 (5)穿心锤落距为50.0±2.0cm,使其自由下落,锤击速率每分钟宜

为15~30 击,每贯入1m,宜将探杆转动一圈半。在基底轻型触探仪试验记录表内记录打入土层中30cm所需锤击数(N10),在地层较硬、锤击数较多时,采用分段记录,以每贯入10cm记录一次相应的锤击数,整理资料按30cm所需的击数作为指标计算。 (6)遇密实坚硬土层,当贯入30cm所需锤击数超过50击时或贯入10cm 所需锤击数超过30击时,即停止测试。 (7)触探深度要求 一般房屋:探孔深度不少于150cm 货物仓库:探孔深度不少于240cm 4 资料整理 (1)基坑触探时要有现场监理工程师旁站见证,锤击数要经现场监理和我方管理人员共同确认。 (2)每完成一次轻型触探后,在现场及时核对所记录的锤击数及深度是否有错漏,去掉不合理的特异值。 (3)轻型触探不考虑杆长修正,根据每贯入30 cm所需的锤击计算出相应土层的承载力。 5、注意事项 基础开挖后要及时进行触探,淋雨和暴晒将严重影响表层土的触探结果。当基槽开挖到位经触探合格,报监理单位验收确认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垫层,避免基槽积水,尤其是雨季施工,应充分做好排水措施,确保地基承载力的发挥。

动力触探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作业指导书

动力触探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及标准 本试验根据锤击能量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3种。轻型动力触探适用于一般粘质土及素填土;重型动力触探适用于中、粗、砂砾和碎石土;超重型适用于卵石、砾石类土。一般用于确定各类土的容许承载力;还可用于划分土的力学分层、评价土层的均匀程度和确定桩基持力层。 试验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二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由落锤、探杆、探头组成,具体规格见下表 三试验原理 是用一定质量的重锤,以一定高度的自由落距,将标准规格的圆锥形探头贯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一定的距离所需的锤击数,判定土的力学特性,具有勘探和测试双重功能。 四试验步骤

(1)采用自由落锤方法;落距须严格控制在50cm。(规范没有找到) (2)轻型触探作业,先用轻便钻具钻至试验土层标高,然后对土层连续进行触探,使穿心锤自由落下将触探杆竖直打入土层中,记录每打入土层30cm的锤击数N10。当贯入30cm 的锤击数超过90 击或当贯入15cm 锤击数超过45 击时,可停止试验,并记录45 击的实际贯入深度,按下式换算成相当于30cm 的标准试验击数。 N10=30×45/△S 式中:△S——45 击时的贯入度(cm); N10——贯入30cm 的锤击数。 (3)重型触探作业,当连续三次N63.5>50 时,可停止试验或改用特重型动力触探。 (4)重型、特重型动力触探应每贯入10cm 记录其相应击数。地层松软时,可采用测量每阵击(一般为1~5 击)的贯入度,并按下式换算成相当于同类型动力触探贯入10cm 时的击数: N 63.5;N 120 =10n/△S 式中:N 63.5;N 120——贯入10cm 的重型、特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 n ——每阵击的击数(击); △S——每阵击时相应的贯入度(cm)。 (5)试验技术要求 a、锤击能量是最重要的因素。规定落锤方式采用控制落距的自动落锤,使锤能量比较恒定,注意保持探杆垂直,探杆的偏斜度不超

小桥涵地基承载力检测

小桥涵地基承载力检测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P28)“小桥涵的地基检验可采用直观法或触探方法,必要时可进行土质试验”。就我国在建高速公路桥涵地基承载力而言,设计单位在施工图中多给出了地基承载力要求,如圆管涵基底承载力要求100kpa、箱涵250 kpa等等。因此承建单位一般采用(动力)触探法对基底进行检验。 触探法可分为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及标准贯入试验,那么它们分别是怎样定义的?适用范围又是什么呢?我想我们检测人 员是应该搞清楚的。 1、静力触探试验:指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某种规格的金属触探头用静力压入土层中,同时用传感器或直接量测仪表测试土层对触探头的贯入阻力,以此来判断、分析确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粘性土,粉土和砂土,主要用于划分土层,估算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参数,评定地基土的承载力,估算单桩承载力及判定砂土地基的液化等级等。(多为设计单位采用)。 2、动力触探试验:指利用锤击功能,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阻抗大小判别土层的变化,对土层进行力学分层,并确定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地基土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及各类土;动力触探分为轻型、重型及超重型三类。目前承建单位一般选用轻型和重型。①轻型触探仪适用于砂土、粉土及粘性土地基检测,(一般要求土中不含碎、卵石),轻型触探仪设备轻便,操作简单,省人省

力,记录每打入30cm的锤击次数,代用公式为R=(0.8×N-2)×9.8(R-地基容许承载力Kpa , N-轻型触探锤击数)。②重型触探仪:适用于各类土,是目前承建单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该法是采用质量为63.5kg的穿心锤,以76cm的落距,将触探头打入土中,记录打入10cm的锤击数,代用公式为y=35.96x+23.8(y -地基容许承载力Kpa , x-重型触探锤击数)。 3、标准贯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是动力触探类型之一,其利用质量为63.5 kg的穿心锤,以76cm的恒定高度上自由落下,将一定规格的触探头打入土中15cm,然后开始记录锤击数目,接着将标准贯入器再打入土中30 cm,用此30 cm的锤击数(N)作为标准贯入试验指标,标准贯入试验是国内广泛应用的一种现场原位测试手段,它不仅可用于砂土的测试,也可用于粘性土的测试。锤击数(N)的结果不仅可用于判断砂土的密实度,粘性土的稠度,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砂土的振动液化,桩基承载力,同时也是地基处理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多为测试中心及设计单位采用)。 薛军 2012年榆林城区过境一级公路

动力触探仪检测地基承载力试验方法

动力触探仪检测地基承载力试验方法 1 、静力触探试验:指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某种规格的金属触探头用静力压、静力触探试验入土层中,同时用传感器或直接量测仪表测试土层对触探头的贯入阻力,以此来判断、分析确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粘性土,粉土和砂土,主要用于划分土层,估算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参数,评定地基土的承载力,估算单桩承载力及判定砂土地基的液化等级等。( 多为设计单位采用) 。 2 、动力触探试验:指利用锤击功能,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阻抗大小判别土层的变化,对土层进行力学分层,并确定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地基土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 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及各类土。动力触探仪分为: 轻型触探仪、重型触探仪及超重型触探仪三类。目前承建单位一般选用轻 型和重型。 ①轻型触探仪适用于: 砂土、粉土及粘性土地基检测,( 一般要求土中不含碎、卵石) ,轻 型触探仪设备轻便,操作简单,省人省力,记录每打入30cm 的锤击次数,代用公式为: R=(0.8 X N-2) X 9.8 (1) R-地基容许承载力Kpa , N-轻型触探锤击数。 ②重型触探仪适用于:各类土,是目前承建单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该法是采用质量为63.5kg 的穿心锤,以76cm 的落距,将触探头打入土中,记录打入10cm 的锤击数,代用公式为: y=35.96x+23.8 (2) y- 地基容许承载力Kpa ,x- 重型触探锤击数。 3 、标准贯入试验: 标准贯入仪试验是动力触探类型之一,其利用质量为63.5kg的标准贯入试验:穿心锤,以76cm的恒定高度上自由落下,将一定规格的触探头打入土中

地基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与软弱下卧层验算(CZL-1) 项目名称构件编号日期 设计校对审核 执行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本文简称《地基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本文简称《荷载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本文简称《抗震规范》 ----------------------------------------------------------------------- 1 设计资料 1.1 已知条件 (1) 计算简图 (2) 设计参数 基础长 L (m) 4.200 基础宽 B (m) 3.000 轴力标准值(kN) 1200.000 弯矩标准值Mx(kN.m) 80.000 弯矩标准值My(kN.m) 100.000 基础与覆土平均容重(kN/m3) 20.000 地面标高 (m) 0.000 基底标高 (m) -1.800 考虑地震√ 基底零应力区容许率(%) 0 软弱下卧层验算方法应力扩散角法 (3) 土层数据

土层数: 2 1.2 计算内容 (1) 基底反力计算 (2) 地基承载力验算 (3) 软弱下卧层验算 2 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 2.1 基底反力计算 (1) 基底全反力计算 基底面积 A=B×L=3.000×4.200=12.600m2 竖向荷载 N k=1200.000kN, G k=A×γ0×h=12.600×20.000×1.800=453.600kN 偏心距 e x=M yk/(F kk+G kk)=0.060m, e y=-M xk/(F kk+G kk)=-0.048m 计算公式 _ 截面抵抗矩Wx=B×L×L/6=3.00×4.20×4.20/6=8.8200 截面抵抗矩Wy=L×B×B/6=4.20×3.00×3.00/6=6.3000 基底角点全反力(左下、右下、右上、左上,结合左边计算结果图看) 基底全反力(kPa): 最大 p kmax=156.181, 最小 p kmin=106.295, 平均 p k=131.238 角点 p k1=124.435, p k2=156.181, p k3=138.041, p k4=106.295 (2) 基底附加应力计算 p a p k d = -

地基承载力计算书

地基承载力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 1.基础信息 基础底面长度: l = 4.000 m 基础底面宽度: b = 4.000 m 修正用基础埋深: d = 1.50 m 基础底面标高: -2.00 m 2.荷载信息 竖向荷载: F k = 1000.00 kN 力矩: M xk = 0.00 kN·m 力矩: M yk = 0.00 kN·m b = 4 0 l=4000 X Y 3.计算参数 天然地面标高: 0.00 m 地下水位标高: -4.00 m 是否进行地震修正: 是 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ζa = 1.30 单位面积基础及覆土重: p =2.00 kPa 确定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的方法: 将fak值加以深宽修正 地下水标高-4.00 基底标高-2.00地面标高0.00 5 5 5 5 5 4.土层信息: 二、计算结果 1.基础底板反力计算 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为: G k = A ×p = 4.00 × 4.00 × 2.00 = 32.00 kN 根据地基规范公式5.2.2-1,基础底面平均压力为:

P k = F k + G k A= 1000.00 + 32.00 16.00= 64.50 kPa 2.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基底标高以上天然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下取浮重度 γm = ∑γi h i ∑h i= 2.00 × 18.00 2.00= 18.00 kN/m 3 基底以下土层的重度为 γ = 18.00 kN/m3 b = 4.00 m 根据GB50007-2002之5.2.4, f a = f ak + ηbγ(b - 3) + ηdγm(d - 0.5) = 150.00 + 0.00 × 18.00 × (4.00 - 3) + 1.00 × 18.00 × (1.50 - 0.5) = 168.00 kPa 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力计算 f aE = ζa f a = 1.30 × 168.00 = 218.40 kPa 3.计算结果分析 P k = 64.50 kPa, f aE = 218.40 kPa P k≤f aE 地基承载力验算满足

地基承载力及基础验算

铁塔独立基础配筋及地基承载力验算计算书 1、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1、1 计算公式: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fa =fak + ηb * γ* (b - 3) + ηd * γm * (d - 0、5) (基础规范式5、2、4)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190kPa; 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ηb =0、3; 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ηd=1、6; 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γ=18kN/m,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γm =18、0kN/m;基础底面宽度b =4、3m; 基础埋置深度d =4、0m 当b <3m 时,取b =3m 1、1、2 fa =190+0、3*18*(4、3-3)+1、6*18、0*(4-0、5) =297、8kPa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297、8kPa 1、2 基本资料 1、2、1 基础短柱顶承受的轴向压力设计值F=87、4kN 1、2、2 基础底板承受的对角线方向弯矩设计值M=1685、6kN·m 1、2、3 基础底面宽度(长度) b =l=4300mm 基础根部高度H =600mm 1、2、4 柱截面高度(宽度) hc =bc =800mm 1、2、5 基础宽高比 柱与基础交接处宽高比: (b - hc) / 2H =2、9 1、2、6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fc =11、9N/mm, ft =1、27N/mm 1、2、7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y=300N/mm; 纵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边缘的距离as=35mm 1、2、8 纵筋的最小配筋率ρmin =0、15% 1、2、9 荷载效应的综合分项系数γz =1、3 1、2、10 基础自重及基础上的土重 基础混凝土的容重γc =25kN/m;基础顶面以上土的重度γs =18、0kN/m, Gk =Vc * γc + (A - bc * hc) * ds * γs =1427、4kN 基础自重及其上的土重的基本组合值G =γG * Gk =1926、9 kN 1、3 基础底面控制内力 Fk ---------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柱底轴向力值(kN); Mxk、Myk ---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弯矩值(kN·m); F、Mx、My --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竖向力、弯矩设计值(kN、kN·m); F =γz * Fk、Mx =γz * Mxk、My =γz * Myk 1、3、1 Fk =67、2kN; Mxk'=Myk'=916、8kN·m; 1、4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轴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 pk =(Fk + Gk) / A (基础规范式5、2、2-1) pk =(67、2+1427、4)/18、5 =80、8kPa <fa =297、8kPa,满足要求!

地基承载力计算

拌合站地基承载力计算 拌合站配备2台拌和机,拌和机配置8个水泥罐,单个罐在装满材料时均按照80吨计算,主楼JS1000拌和机按照15吨计算。拌合站处于祠村老玉鹭水泥厂院内,此位置位于国道319附近。 一.计算公式 1、地基承载力 P/A=σ≤σ0 P—储蓄罐重量 KN A—基础作用于地基上有效面积mm2 σ—土基受到的压应力 MPa σ0—土基容许的应力 MPa 根据设计单位工程地质勘查报告中提供数据持力层为碎块状强风化岩,基容许的应力为600KPa=0.6MPa,具体见两阶段施工图附册《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2、风荷载强度 W=K1K2K3W0= K1K2K31/1.6V2 W —风荷载强度 Pa W0—基本风压值 Pa K1、K2、K3—风荷载系数,查表分别取0.8、2.09、1.0。 V—风速 m/s,取20.7m/s(8级风力) σ—土基受到的压应力 MPa σ0—土基容许的应力 MPa

3、基础抗倾覆计算 K c=M1/ M2=P1×1/2×基础宽/ P2×受风面×(7+7)≥1.5 即满足要求 M1—抵抗弯距 KN?M M2—抵抗弯距 KN?M P1—储蓄罐与基础自重 KN P2—风荷载 KN 4、基础抗滑稳定性验算 K0= P1×f/ P2≥1.3 即满足要求 P1—储蓄罐与基础自重 KN P2—风荷载 KN f-----基底摩擦系数,查表得0.40; 5、基础承载力 P/A=σ≤σ0 P—储蓄罐单腿重量 KN A—储蓄罐单腿有效面积mm2 σ—基础受到的压应力 MPa σ0—砼容许的应力 MPa 二、储料罐基础验算 1、储料罐地基开挖及浇筑 根据厂家提供的拌和站安装施工图,现场平面尺寸如下:地基开挖尺寸为 3.5*14米的长方形呈扇形分布拌合站北侧,浇筑深度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