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1.4 认识动能和势能 第1课时 动能和势能课时训练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1.4 认识动能和势能 第1课时 动能和势能课时训练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1.4 认识动能和势能 第1课时 动能和势能课时训练

11.4 认识动能和势能第1课时动能和势能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具有能

B.运动的物体由于没有对别的物体做功,所以不具有能

C.只有物体被举高了才具有能

D.正在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

2.下列物体具有动能的是()

A.静止不动的课桌

B.挂在树上的椰子

C.拉长了的橡皮筋

D.正在行驶的汽车

3.一辆大卡车和一辆小汽车以同样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比较它们的动能大小

()

A.大卡车的动能等于小汽车的动能

B.大卡车的动能大于小汽车的动能

C.大卡车的动能小于小汽车的动能

D.无法比较

4.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测出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电动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根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1

A.甲车的动能大

B.乙车的动能大

C.两车的动能一样大

D.缺少条件,无法判断

5.高空抛物现象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这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会带来很大的社会危害,因为高处的物体具有较大的 ()

A.重力

B.动能

C.惯性

D.重力势能

6.下列几种情况中,物体的势能发生变化的一组是 ()

①跳伞运动员匀速降落

②钢锯条逐渐弯曲

③吊扇匀速转动

④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加速行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如图2所示的光滑轨道,BC为水平面,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图2

A.从A点到B点小球的重力势能不变

B.从A点到B点小球的动能减少

C.从B点到C点小球的重力势能增大

D.从B点到C点小球的动能不变

8.如图3所示,小邦在某地玩蹦极,不考虑空气阻力,关于他在下降过程中的能量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3

A.弹性绳绷直前,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B.弹性绳绷直前,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

C.下降到最低点时,动能最小,弹性势能最大

D.下降到最低点时,重力势能最大,弹性势能最小

二、填空题

9.如图4所示,运动员正在参加跳水比赛,被跳水运动员压弯了的跳板具有能,腾起过程中运动员具有能和能。运动员向下压跳板的力越大,跳板弯曲的程度越大,跳板的能就越大。(以上均选填“动”“重力势”或“弹性势”)

图4

10.如图5所示是某球员传球时足球的一段运动轨迹,其中球在A点的重力势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点的重力势能。

图5

11.草原发生大面积蝗灾时,农业部门利用飞机喷洒农药消灭蝗虫。当飞机在某一高度水平匀速飞行喷洒农药时,它的动能,重力势能。(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甲站在0.5 m/s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乙站在0.7 m/s匀速下行的自动扶梯上。甲、乙两人质量相等,甲上行中动能(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6所示,则该时刻甲的重力势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的重力势能。

图6

13.如图7所示,a、b为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石块在上升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随高度变化的两条图线(不计空气阻力),其中是动能与高度关系图线,小石块到达的最大高度为m。

图7

三、实验探究题

14.在“研究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华提出以下猜想:

A.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B.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速度有关;

C.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小华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

将小球从斜面上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撞击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实验过程如图8甲、乙、丙、丁所示。图中m1

图8

(1)小华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乙可得出的结论是

(2)小华通过比较图两次实验,可验证猜想A。

(3)你认为通过比较图两次实验,可以判断猜想C是错误的。

(4)小华在本次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来判断小球动能大小的。

15.小明同学在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提出了如下猜想:

图9

猜想一: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所在高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计划利用小桌、沙子、质量不同的铁块和刻度尺进行实验,如图9所示,将小桌桌腿朝下放在平整的沙面上,把铁块从距桌面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在桌面的中心部位,记录桌腿进入沙子的深度。

按上述方案进行实验,其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铁块质量

m/g

铁块距桌面高

度H/cm

桌腿进入沙子

的深度h/cm

(1)实验中通过比较来判断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

(2)为了验证猜想一,需选择表中(填实验序号)三组数据进行分析。

(3)分析表中①②③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

1.D

2.D

3.B

4.A

5.D

6.A

7.D

8.C

9.弹性势动重力势弹性势

10.小于

11.变小变小

12.不变等于

13.a 4

14.(1)质量相同时,速度大的物体动能大(2)甲、丙(3)甲、丁(4)木块被推动距离的远近

15.(1)桌腿进入沙子的深度

(2)①④⑤

(3)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动能和势能》练习题

《动能和势能》练习题 学习目标: 1、知道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活动一、关于能量 1、同学们,请看下面的示例:a.子弹能击穿靶,b.流水能推动竹排,c.滴水穿石,请分析和归纳它们的特征。 2、我们把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3、“能够做功”是说做功的这种本领做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 练习: ①高山上的静止的石块有能量吗?②任意两个物体能量的多少可以比较吗? ③关于能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 B.正在运动的物体一定没有能 C.没有做功的物体一定没有能 D.具有能的物体不一定在做功 4、能量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 活动二、关于能量的类型 1、请同学们观察下列物体,归纳它们的共同特征: a.滚动的小球 b.高挂在枝头的苹果 c.压缩变形的弹簧 d.高举的重锤 e.拉长变形的弓 f.流动的水 分析:其中a、f是; b、c、d、e是;b、d都在高处,c、f发生了形变。我们就把b、d这样的物体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把c、f这样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2、总结概念: 动能是指。 重力势能是指。 弹性势能是指。 势能就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总称。 4、自我训练:

(1)古诗文中有许多描述自然现象的优美诗句,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物体学的角度看,滚滚奔流的长江水具有巨大的。 (2)“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流水具有。 (3)空中飞行小鸟具有。 (4)正在骑行的自行车车座具有。 (5)下列说法正确的() A.空中飞行的炮弹具有重力势能 B.徐徐降落的跳伞运动员只有重力势能 C.高山上不动的石头没有重力势能D.匀速升起的国旗具有动能 活动三、动能大小影响因素的探究 演示课本图15.4-2实验,实验可分三步: 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钢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②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同时从斜槽的最高点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释放。从最高点滚下的钢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从接近底部滚下的钢球。实验表明从高处滚下的钢球速度大。从而得到结论:物体的动能与有关,越大,物体的。 ③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从而得出结论:。 演示实验之后,总结实验结果:。 四、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因素(会设计实验说明) 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二、牛刀小试素质提升 1、机械能就是动能和势能的总称,单位:焦耳,符号:J 练习:空中飞行的皮球具有机械能是35J,其中皮球的重力势能为18J,求皮球具有的动能是多少? 2、生活中的机械能: (1)公路上的汽车为什么要限速? (2)正在的行驶的客车为什么严禁乘客向外抛东西?

【教案】11.4 认识动能和势能

11.4 认识动能和势能 1.知道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 2.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4. 能解释自然界中机械能相互转化的现象。 教学重点:建立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能的初步概念。 小车、木块、重物、小桌、沙子、弹簧。 一、新课引入 人类生活、生产离不开能量。因此,我们就很有必要学习并了解一些有关能量方面的知识。 问题:根据你的认识与了解,能说说能量有哪些形式吗? 学生讨论回答。 指出:机械能是能量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设问:到底什么是能呢?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什么是能 1.演示实验: (1)运动的小车推动木块运动。 (2)被举高的重物下落将小桌子压入沙中。 (3)被拉伸的弹簧拉动小车运动。 2.分析、讨论: (1)运动的小车对木块、被举高的重物对小桌、被拉伸的弹簧对小车 做没做功?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运动的小车、被举高的重物、被拉伸的弹簧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能量”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看教材图11-19中的情景,说出什么物体具有能量。 3.“能量”的概念:

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 4.如何去判断能的大小: 举例讨论:下列哪种风具有的能量最大? (1)四、五级风能够推动帆船“逆水行舟”; (2)八、九级大风可以使大树“前仰后合”; (3)飓风能把大树连根拔起。 分析:你怎样判断能的大小? 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5.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J)。 探究点二机械能的分类 问题:运动的小车、被举高的重物、被拉伸的弹簧都具有做功的本领,所以都具有能。它们具有能的原因是否相同呢? 回顾实验作答: 小车之所以具有能,是因为其运动; 重物之所以具有能,是因为其被举高; 弹簧之所以具有能,是因为其发生了弹性形变。 为了区分它们,物理学中作了如下规定: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3.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4.机械能的分类: 动能: 机械能重力势能: 势能 弹性势能: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具有动能?哪些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哪些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探究点三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置疑:物体具有的动能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并说明猜想的依据。 猜想一:动能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 理由是:用玩具手枪射出去的塑料子弹威力大,而用手扔出去威力小; 猜想二:动能的大小还可能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理由是:在车祸中,电动自行车撞倒行人的后果不太严重,而以相同 速度行驶的大卡车撞人的后果很严重。

认识动能和势能-教案

南塗中学九年级物理教案 13.4认识动能和势能(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 ⑵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⑶通过描述所观察各种能量现象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⑷通过探究动能和势能分别跟哪些因素有关,学习运用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加强科学方法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⑸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 难点:势能的概念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讲述故事,提示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 (1)《小子弹和大石头》:抗日战争期间,一天,日军进攻我军,火力很猛,我军的子弹快要打光了。“准备大石头,节约子弹!”我军连长发出了命令。战士们立即利用战斗间隙,把一块块石头搬到战壕前沿。“敌人进攻了,滚石头!”连长又发出了命令。战士们用力向下一推,几百块巨大的石头从山头滚下,犹如发生了山崩,砸得日军死的死,伤的伤,龟缩到山脚下面去了。滚下的石头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杀伤力? (2)一铁路职工“中弹”昏倒:一乘客从疾驰的火车里扔下一个小小的馒头,正好砸在一位在铁路边值班的工人的头上,这位工人当即昏倒。为什么小小的馒头能把人砸伤?学完这节课大家自然会明白。 二、进行新课 1.什么是能 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上的图13-19,讨论分析: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2)这些物体是否能够做功?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从功的角度来看,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给出“能量”的定义。再引导学生列举一些生活和自然界中物体做功事例,让学生正确认识、感悟“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

《动能和势能》导学案

总课时21 第十一章第3节动能和势能 班级________ 小组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评价: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到运动的物体能做功,具有动能。 2.通过探究,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3.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根据学习目标充分预习课本67-70页,勾画出重点,标记出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导学案。 【自主学习】 1. 物体_______________,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能量的单位_______。 2. 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动能的大小与___和__有关。 3. ___ ____ 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决定因素是: 和 . 4. 对同一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来说,弹性势能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 5. 和统称势能,动能和势能的单位都是____,简称_____,符号_____。【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如P67图11.3-2:让同一个小钢球从不同高度沿斜面滚下,同一小钢球保证了________相等,小钢球碰到木块时___不同;小钢球碰到木块速度越快,推动木块移动距离越_____,对木块做的____越多,说明小钢球______越大,我们通过小钢球推动木块移动距离的大小来表示小钢球动能的大小,这种方法叫_________。 2.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如P67图11.3-2:让质量不同的小钢球从同一高度沿斜面下,同一 高度保证了小球碰到木块时________相同。小钢球质量越大, 木块被撞击移动距离越______,说明小钢球____越大;反之, 小 钢球质量越小,木块被撞击移动距离越______,这说明小钢球 ______越小,这说明动能的大小与______有关。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装置.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运动,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目的是探究小车动能的大小与的关系;若小车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越大,说明小车对木块越多,从而判断小车的动能越 __(大/小);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能/不能)达到探究目的,为会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探究重力势能与质量的关系 举起同样高度的钩砝和小纸团自由下落到沙地上. 现象:钩砝砸得____些,小纸团砸得____些,_____做的功多. 推论:重力势能大小与___________有关 2.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 同一个铅球被举高0.1米和0.2米自由下落到沙地上. 现象:0.1米下落砸的____些,0.2米砸的___些. 推论:重力势能大小与___________有关 实验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三:探究弹性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11.4认识动能和势能_教案

《11.4认识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作课教师:马晨楠作课对象:九年级197班时间:2014年9月12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 ⑵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⑶通过描述所观察各种能量现象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⑷通过探究动能和势能分别跟哪些因素有关,学习运用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加强科学方法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⑸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 难点:势能的概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讲述故事,提示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 (1)《小子弹和大石头》:抗日战争期间,一天,日军进攻我军,火力很猛,我军的子弹快要打光了。“准备大石头,节约子弹!”我军连长发出了命令。战士们立即利用战斗间隙,把一块块石头搬到战壕前沿。“敌人进攻了,滚石头!”连长又发出了命令。战士们用力向下一推,几百块巨大的石头从山头滚下,犹如发生了山崩,砸得日军死的死,伤的伤,龟缩到山脚下面去了。滚下的石头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杀伤力?

(2)一铁路职工“中弹”昏倒:一乘客从疾驰的火车里扔下一个小小的馒头,正好砸在一位在铁路边值班的工人的头上,这位工人当即昏倒。为什么小小的馒头能把人砸伤?学完这节课大家自然会明白。 二、进行新课 1.什么是能 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上的图11-19,讨论分析: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2)这些物体是否能够做功?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从功的角度来看,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给出“能量”的定义。再引导学生列举一些生活和自然界中物体做功事例,让学生正确认识、感悟“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下面事例中的问题:四、五级风能够推动帆船“逆水行舟”,八、九级大风可以使大树“前仰后合”,而飓风能把大树连根拔起。 问:哪种风具有的能量最大?(答:飓风。) 问:你怎样判断能的大小?(答:比较它们能够做的功的多少。)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2.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图11-20和11-21针对上述实例,分析思考下列问题。,得出动能的初步概念。 (1)以上这些物体是否具有能量?为什么?(答:具有能量,因为它们都能做功。) (2)它们为什么能够做功?(答:因为它们都是运动的。)

动能和势能的教案

第四节动能和势能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能的单位是焦耳。 2.知道什么是动能,哪些物体具有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哪些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及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4. 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哪些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及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二、教具 斜槽,不同质量的铁球,木块;一把刻度尺,外形相同的一个铁球和一个木球,一个装有细沙的金属盆.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中引入“能量”这个词。 运动员在激烈运动后,我们说消耗了体内储存的能量;燃烧煤可以取暖,我们说煤燃烧时放出了能量;电灯发光,电炉发热,电扇吹风,我们说都消耗了能量。 在这些不同的现象中,有一个共同的东西把它们联系起来,这就是能量,简称能。能的概念跟前面学过的功的概念有密切联系。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自然界中,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今天我们学习最常见的能——动能和势能。 2、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在描述物体的状态时,我们说物体或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运动的物体似乎比静止的物体有“优势”,我们来分析一下.流动的水会使浮于其上的竹排变得运动,子弹从枪膛射出后,运动速度很快,能将靶面击穿,运动的物体到底有什么“优势”? 这些运动的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这就是动能的定义.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例如,行驶的汽车,抛出的石块,踢出的足球,坠落的陨石等,都具有动能. 既然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那么对于不同的运动物体,它们具有的动能相同吗?对于同一物体,它的动能大小是固定不变的吗?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来学习下面的知识. 这是一个需要用实验来探究的问题,在设计实验之前,你先来猜想一下:动能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你的第一个猜想一定是动能大小与运动速度有关吧!除此之外,你还有其他的猜想吗?同样速度行驶的货车和出租车,假设撞在电线杆上,货车将其撞弯的程度要比出租车严重,看来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大小似乎也有关系.它们的具体关系是什么,我们用实验来探究吧.

《动能和势能》说课稿

《动能和势能》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授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四节-——《动能和势能》。 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的抽象维继续发展,具有了成年人那种从众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一般规律的能力,以及假设推理的能力。他们对问题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求知欲更强,认识事物的兴趣更浓,但也有不扎实的地方。本班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认真积极,大部分学生属于中等水平,但他们的求知欲很强。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 (2)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 (2)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3)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 (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 (五)教学难点:势能的概念 二、教法分析 新课程理念认为: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因此,本节课采用了如下的教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提问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法。 三、学法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为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我采用了如下的学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动能和势能1讲解

动能和势能1 一、选择题(每题分,计分) 1.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不少有关力学的知识.以下各项内容中叙述正确的是 ········································································ ( ) A. 车铃中装有弹簧,使用时利用了弹簧的弹性势能来复位 B. 车轴里的滚珠利用了滚动代替滑动,从而减小了摩擦 C. 坐垫呈马鞍型,它能够增大坐垫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臀部所受的压强 D. 车的把手上有凹槽、脚踏板凹凸不平,是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2.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红同学让同一铁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如图所示。该实验是通过观察木块移动的距离来说明铁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下列实验与此实验方法相同的是【】 ······································· ( ) A. 用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分子是运动的 B. 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用“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进行研究 C. 用不同的电阻和相同的电源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D. 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入“光线” 3.如图所示是火箭发射升空时的情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 A. 火箭上升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B. 火箭升空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火箭升空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 火箭升空时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4.喷洒农药的飞机在喷洒农药的过程中,在空中某一高度匀速飞行,则飞机在此过程中( ) A. 动能保持不变 B. 重力势能保持不变 C. 机械能保持不变 D. 机械能逐渐减小 5.下列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 ) A. 硬币越过“栏杆”是因为空气流速越快压强越大 B. 铁锁下降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动能和势能》重难点突破

《动能和势能》重难点突破 一、教学内容分析 能量的概念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也是重要概念。本节教材,是初中学生对能量第一次做初浅的认识。先介绍了怎样判断物体具有能量,接着讲了动能的概念、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重力势能的概念、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弹性势能的概念、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功和能有密切联系,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移或转化的过程。本节介绍了常见的动能和势能,既密切联系前面所学过的运动、重力、弹力等知识,还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产、生活中的能量现象。动能和势能是后面学习其他各种形式的能以及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基础。本节内容由“动能”和“势能”两部分构成。其中,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概念的引入均以能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的思想为基础。教科书先简单介绍功和能的关系,然后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动能、势能的存在。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其中涉及测量量的转换问题。教科书安排了相应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实验是进一步认识势能的基础,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实验,加强他们的实践体验。 二、重难点突破 1.动能 突破建议: 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列举运动物体能做功的现象,并分析这些不同事物的相同点,进而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是动能的结论。进一步用实验探究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并进而用学到的知识,即动能定义、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来分析和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动能概念的引入以能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的思想为基础,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知这些物体能够对外做功的共同原因,即运动的物体能够对外做功,静止的物体则不能,由此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关键是设计实验时注意科学研究的运用,要让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体会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的具体应用。物体具有动能的大小是无法直接“看出”的。我们可以利用能量与做功的关系,把物体具有能量的大小转换为它能够对外做功的大小反应出来。即把运动的小车具有的动能大小用小车把木块推的距离来反映,木块被推的距离越远,表明小车具有的动能越大,这就用到了转换法。

134认识动能和势能(一)

13.4 认识动能和势能(一) 蒙城县三义中学郑兆富 教学目标 1.了解能的概念,能的单位; 2.知道动能、势能、机械能等概念; 3.知道动能和势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改变物体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动能”和“重力势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过程,体会 实验探究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动能和势能变化过程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1.建立动能、势能的概念 2.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 教学难点 形成能的初步概念 学情分析 学生生活中接触的有关动、势能的实例较多,且课本图文并茂,学生 通常对实验又感兴趣,因此,组织好学生实验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 教材分析 本章以功的概念为基础,在第四节提出机械能的有关概念,及各种形 式的能间可以相互转化,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动能、势能及影响因素, 为机械能的转化做好铺垫。 教学方法 以实验、观察、合作、交流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实验器材 会发射子弹的玩具手枪、斜槽水平槽组合体、质量不同的铁球几只、纸盒、重物、木桩、细沙、橡皮筋、弹弓、弹簧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1.如果我用装有子弹的弹弓拉开对着你,你会害怕吗?(弹弓比划着) 2.如果你的头顶吊着一个铅球,你会害怕吗? 3.如果走在路上有一辆汽车高速向你驶来,你会害怕吗? 学生讨论后,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什么是能 1.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图13-19、讨论分析: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2)这些物体是否能够做功?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从功的角度看。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 4)开始讨论的三个问题,你为什么会怕?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给出能量的概念。 3.让学生列举具有能的实例,并从能否做功的角度分析、加深对能量 的理解。 4.引导学生总结: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具有能 做功越多能越大 5.介绍能的单位:焦耳(J)。 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演示: 1)用玩具手枪子弹射击泡沫塑料块; 2)用口吹纸制风车转动。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并观察课本图13-20、21,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因运动而具有能。总结得出动能概念。 2.让学生举例说明常见的哪些物体具有动能?然后结合实例总结: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3.活动一探究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引导学生结合上述讨论进行猜想。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讨论用控制变量法。 4)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指导学生按课本方法进行试验,并做好记录。 4.讨论与结论: 1)两次试验中,分别控制了哪些因素不变?哪些因素改变?为什么要 这样设计实验? 2)两次试验中,让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或不同高度滚下,目的是什 么? 3)为什么让小球推动纸盒?纸盒被推动距离的远近说明了什么? 4)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结论,填写在课本P57横线上。 5)讨论P59“想一想”。 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 .回顾讨论引入问题1、2,为什么会怕铅球落下,子弹击出?结合课本图13-25,引导学生建立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概念。 问:1)被举高的重锤具有能量吗?为什么? 2)变形的撑杆具有能量吗?为什么? 2. 活动二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观察,提出猜想; 2)根据猜想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在引导学生讨论的基础上); 3)放手让学生按课本步骤自己探究; 4)引导分析实验、得出结论,填写在课本P60横线上 3.用弹弓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弹性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弹性强弱,形变 的大小有关。

动能和势能说课稿

《动能和势能》说课稿 四十二团中学马怀东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动能和势能》。 一.说教材 我先对教材进行一下分析:《动能和势能》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3节的教学内容。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内容为“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学习做准备。 二.说学情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学情进行如下分析:日常生活中,有的学生听说过“能”,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疑惑。因此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喜欢动手进行实验。“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八年级学生又是首次接触“能”这个概念,学习的难度较大。 三.说学习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三个学习目标,(1)知道能量、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2)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因素。(3)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 鉴于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其影响因素。教学难点是:能的概念的建立及动能、势能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说学法和教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创设开式的教学情境,构建体验性教学模式”为指导,使用我校的“学生自学、展示反思、小组互学、汇报反思、教师导学、练习反思”的教学模式。 为了达成本节的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开放性学习,我选择的学法有:自学、探究、展示交流、练习反馈等。教法有:聆听、导学、提问、精讲等。 六.说教学流程 我设计的教学流程是: 一、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展示汇报、反思交流 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把在课外利用20min时间预习的能量、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知识,在课堂上利用10min的时间检查、展示汇报,使学生初步理解“能量、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初步了解“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汇报过程中我认真聆听,适时点拨精讲。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汇报结论、交流反思 本环节我让学生分组利用18min的时间,用实验验证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我不断巡视,观察学生做实验的情况,个别指导,引导学

动能和势能 导学案

教育是人生幸福的基石 班级 姓名 十四章:功和机械能 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 1 第5节 动能和势能 :1、知道动能和势能的概念;2、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 【导学1】能量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时反馈1】 关于能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B.正在运动的物体一定没有能 C.没有做功的物体一定没有能 D.具有能的物体不一定在做功 【导学2】动能的定义和动能大小因素的探究 动能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1:新民晚报 一铁路职工中弹昏倒 1990年6月10日沈阳开往上海的195次列车经过上海分局管辖的沪宁线103区段时,突然从列车左 翼车窗飞出一只馒头,不偏不倚正好打在当班的上海铁路分局苏州工务段职工的鼻梁上,当场将 其击昏。思考:是什么原因让一个馒头有如此大的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1:探索动能与速度关系,归纳结论: 质量相同时,速度__的物体能做的功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__ 实验探究2:探索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比较右图两个实验得出: 速度相同时,质量越 _ 的物体能做的功多,这表明它具有的动能 _ _ 结论:运动的物体___越大,___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多 【及时反馈2】 判断动能的变化情况 ①一辆汽车加速运动,它的动能 。 ②火车进站时做减速运动,它的动能 ;停止后,它的动能= 。 ③一辆洒水车在马路上匀速前进并洒水,它的动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目标

九年级物理上册认识动能和势能1沪粤版

认识动能和势能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 ⑵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并能解释自然界中机械能相互转化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⑶通过描述所观察各种能量现象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⑷通过探究动能和势能分别跟哪些因素有关,学习运用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加强科学方法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⑸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2.教材说明 本节主要内容有:功和能的关系,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别与什么哪些因素有关,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能量”的概念跟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功是能量变化多少的度量,做功的过程是能量改变或转化的过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新课程标准将“能量”作为三个内容标准之一,可见它的重要性。本节教材,介绍能量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机械能。学习本节课,既要密切联系前面所学过的运动、重力、弹力等知识,还要注意观察生产、生活中的能量现象。本节内容又是后面学习其它各种形式的能、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基础。 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首先通过教材图13-19,在前面学习的功的知识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能量的初步概念,再通过教材图13-20和图13-21列举了风、流水能够做功的例子,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

体印象,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然后再通过“活动1”的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势能的学习也是先通过图13-25,从做功的角度引入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再通过“活动2”的实验探究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大小分别跟哪些因素有关。在建立这些概念的基础上,教材又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并通过“活动3”研究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最后,教材指出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化。 本节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比较形象直观,易于学生理解,但它是学生理解一般能量概念的基础;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是解释生产、生活中一些能量转化现象的基础,所以建立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能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因此让学生形成能的初步概念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由于能的概念是建立在物体能够做功的基础上的,因此,紧紧抓住功和能的关系,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 3.教学建议 本节课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以下事例可供选用:(1)2020年11月14日,兰州军区某部飞行员李剑英驾驶某型歼击机,在训练结束下降途中飞机撞鸟。在生死攸关的16秒里,李剑英看到飞机下方密集的村庄和人群,决定改跳伞为迫降,先后三次放弃跳伞机会而不幸殉职。据了解,小鸟一直是飞行员的“心头大患”,历史上曾有多次因飞鸟撞击而造成飞机损坏,甚至机毁人亡的恶性事件。在高空中,一只飞鸟与正在快速飞行的飞机相撞会粉身碎骨,而由高级合金制造的飞机机体也会严重受损。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事故呢? (2)《小子弹和大石头》:抗日战争期间,一天,日军进攻我军,火力很猛,我军的子弹快要打光了。“准备大石头,节约子弹!”我军连长发出了命令。战士们立即利用战斗间隙,把一块块石头搬到战壕前沿。“敌人进攻了,滚石头!”连长又发出了命令。战士们用力向下一推,几百块巨大的石头从山头滚下,犹如发生了山崩,砸得日军死的死,伤的伤,龟缩到山脚下面去了。滚下的石头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杀伤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动能和势能

动能和势能 八步区黄洞瑶族乡民族学校授课:杨永深知识与技能: 1、认识能量,会用能量的概念分析简单的问题。 2、认识动能,理解影响动能的因素。 3、知道势能的概念,了解影响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演示实验,让学生认识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通过视频动画,让学生了解影响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和通过实验研究物理问题方法。 2、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物理科学知识的兴趣,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动能及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影响它们大小的因素。 难点:能量;影响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因素。 教具准备:电脑、投影机、U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水力发电、风力发电、风力扬风帆。言:发电、风帆都需要能量,它都来自于自然界。这节课我们学习“动能和势能”这两种能量。板书:动能和势能 二、新课过程 师:请大家回忆前面学过的力学中的功。什么是功? 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展示:流水推动竹筏的视频。提问:视频中是否有物体在做功? 生:观看视频,小组思考、讨论。 师:请小组代表说说。 生:流动的水对竹筏做了功。 师:根据功的原理,流动的水是对竹筏做了功。我们可以说此时水具有什么呢? 生:能量。 师:说得很好。板书:一、能量。言:下面请看一下能量的有关内容。展示文字: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能量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能量与功的单位相同。 解释:功与能的等效性。 师:下面我们了解一种能量。展示:流水、风车、运动的汽车等动画。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此时它们具有的是什么能?生:都运动。具有动能。板书:二、动能。师:说得很好。物体

动能和势能》导学案

《动能和势能》导学案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①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通过实例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②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 2、过程方法:①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特征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②通过实验,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在与小组成员一起探究的过程中养成与人共处、协作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理解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 教学难点: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四》.教具、学具:小铁球斜面木块文具盒及盒内文具 《五》.教学过程: 一、精彩导入激起兴趣: 精彩小故事: 1924年,在欧洲曾举行了一次汽车大赛,比赛非常激烈,不少观众在路边为运动员加油,路旁有个卖西瓜的老农看到赛车运动员们满头大汗,心想送个大西瓜给选手们解渴,于是挑一个大西瓜朝迎面而来的赛车中运动员扔过去,结果车身被砸坏,运动员也浑身是血,为何会出现这么大的危害呢?通过本节《动能和势能》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二、精巧探究激发思维 (一).动能 1、自学教材114页,必要时小组进行交流,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能量?你能否举出一些例子,说明哪些物体具有能量? 教师出示斜槽,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 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2)什么叫动能?并举例说明!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 (3)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 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假设: 选用器材:学生自选器材,可选用教材中实验用的器材,也可用其他的器材。 请思考以下问题:

11.4 认识动能和势能 第2课时 机械能及其转化

11.4 认识动能和势能 第2课时机械能及其转化 知识点 1 机械能内部的转化 1.如图11-4-11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 图11-4-11 A.图(a)运动员把弯弓拉开将箭射出 B.图(b)跳水运动员从空中下落 C.图(c)运动员骑自行车冲向坡顶 D.图(d)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 2.如图11-4-12所示,把一个金属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将小球拉到A点,然后放开,小球在从A点运动至B点的过程中,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11-4-12 11-4-13 3.许多同学都很喜欢参加“多米诺骨牌效应”活动(按一定距离排列的骨牌,碰倒第一块后,其他所有骨牌都会依次倒下),其中的物理原理是:骨牌倒下时,_____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这部分能量就转移给下一张骨牌,下一张骨牌倒下时具有的能量更大,骨牌被推倒的速度越来越大.(均选填“动能”或“重力势能”) 4.巴西世界杯足球赛正在火热地进行中.如图11-4-13所示是某球员传球时足球的一段运动轨迹,其中足球在A点时的重力势能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点时的重力势能.若不计空气阻力,足球在上升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________能.知识点 2 机械能转化中总能量的变化 5.小红在学习中收集了一些与机械能有关的实例,如图11-4-14所示,其中机械能增大的是( ) A.火箭升空B.小朋友从滑梯上慢慢滑下 C.汽车匀速行驶D.卫星绕地球转动 图11-4-14 6.小明去商场购物,自动扶梯将他从一楼匀速送上二楼,在这个过程中,他的( ) A.势能不变,动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B.势能不变,动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C.势能增大,动能不变,机械能增大 D.势能增大,动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7.“神舟十号”返回舱在距离地面一定高度时,需要打开降落伞减速,以便安全着陆.在返回舱减速下降的过程中( ) A.动能不变,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B.动能不变,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C.动能减小,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D.动能增大,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8.一跳伞运动员跳离飞机,当降落伞张开后,他开始匀速下降,此时他的重力势能

动能和势能说课稿

《动能和势能》说课稿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物理系许家吉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物理系08级物理(2)班的许家吉。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新课标教材九年级第十五章第四节-----动能和势能(首先我对本节进行一下教材分析。)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九年级学生的抽象维继续发展, 具有了成年人那种从众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一般规律的能力,以及假设推理的能力, 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从而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决定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因为九年级的学生对能的概念比较陌生,而动能何势能又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是能量守恒的基础。其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把其确定为本节的重点。 难点:探究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由于在探究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过程中要牵扯到控制变量法、比较分类等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而九年级学生本身对能量概念上的陌生和模糊,同时也对学习物理基本方法的陌生。因此,我确定“探究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 3. 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 2.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3. 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发现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 (2)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心态,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