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文学理论新编》(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童庆炳《文学理论新编》(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童庆炳《文学理论新编》(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童庆炳《文学理论新编》(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文学与文学理论

本章选择刘勰的《文心雕龙·原道》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第一章至第三章两篇“经典文本”作为学习的重点,对相关问题做出描述。通过学习,了解两个问题:第一,文学的基本观念有哪些;第二,文学理论具有什么性质。

一、《文心雕龙?原道》

(一)作者简介

1作者生平概述

刘勰,字彦和,大约生于宋明帝泰始元年(465),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二年(520—521)。祖籍山东东莞,今山东莒县。其祖在永嘉之乱时南迁,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其人生轨迹如下:

(1)刘勰早孤,家境贫寒,未婚娶。刘勰从小就很好学,跟随当时的高僧学习并校订编订佛经,经过十余年的努力,“遂博通经论”。

(2)天监初年(502或503),“起家奉朝请”,开始做官,曾当过昭明太子“东宫通事舍人”。

(3)著《文心雕龙》五十篇。他“自重其文”,但未有识者,求助于当时文坛领袖沈约,沈约认为“深得文理”。

(4)刘勰后半生又回到修订佛经上,在他出家一年后死于庙中。

2《文心雕龙》与佛学影响

刘勰之所以能够完成中国第一部体系恢弘、逻辑严密、观点深刻的文论著作,是与他早年整理、修订佛经密切相关的。佛经从印度传入的,有严密的体系和逻辑。刘勰从佛经里吸取了构建体系、框架的本领,并把它运用于文论的著述中。

从这一意义上看,《文心雕龙》是中外交流的产物。这也说明,一种思想若是定型,就可能僵化,这时就需要外来思想加以撞击。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儒、道、佛三种思想并存。(二)背景知识

1题解

《原道》是《文心雕龙》一书首篇,它与《征圣》、《宗经》、《正纬》和《辨骚》构成刘勰所说的总纲,即“文之枢纽”。所谓“枢纽”即是“关键”、“纲领”的意思。“原”,“本于”的意思。“原道”就是本于“道”。《原道》这篇文章就是要确立自己的文学观,回答文学从哪里来的问题。

2《文心雕龙》写作背景

刘勰生活的时代是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内乱不止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状况,给士人提供思想创造了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思想解放局面的形成

东汉末年以来,儒家伦理教条的没落,思想解放的活跃,各种思想竞争激烈,儒、道、释思想都处于交锋或交融过程中。

(2)玄学的兴起

①玄学

玄学是魏晋时期以“名士”为核心所创立的哲学形态,它崇尚超乎形质与经验的玄远,以老庄学说和佛学中的一些命题为谈资,用抽象的方式,着重谈论“有无之辩”、“名实之辩”等问题。门阀制度的兴起与巩固,大地主贵族养士之风盛,为清谈的玄学提供基础。

②玄学对《文心雕龙》的影响

玄学具有对儒家正统观念的消解作用,大大突破传统儒家精神的狭小天地,是对人的主体性的高扬,使人的精神获得解放,对《文心雕龙》等文论著作的产生提供良好的环境。

(3)文学地位的提高与独立

①魏晋时期,由于曹氏父子的提倡,文学被看成“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②文、笔之分,在当时成为一种通论,文学从以前的依附状态中“独立”出来了,它标志着文学的自觉时代的到来。

③昭明《文选》以诗赋为主,不选经书、诸子和史传,文学的自觉给文论带来生机。(三)文本解读

1“诗言志”

先秦以来,中国古代对于文学的界说,最著名的就是“诗言志”(“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按照古代儒学的理解,“志意”是指符合儒家伦理道德的思想感情,作诗时,要“发乎情,止乎礼义”。

2《文心雕龙》的“道”

儒家的诗教在古代中国占有重要地位。刘勰《文心雕龙·原道》探讨文学的本源时,没有重复儒家的诗教,提出“文原于道”的看法,认为文学是从“道”衍化而来的。我们要理解刘勰的《原道》篇,理解“道”是关键。

(1)对刘勰“道”的四种解释

《文心雕龙》中有“自然之道”和“道之文”的说法。怎么理解刘勰关于“自然之道”和“道之文”的说法呢?历来有比较重要的四种看法:

①刘勰的“道”,是儒家的以礼教为核心的“道”

a.原因

“文之枢纽”有五篇,其中头三篇是《原道》、《征圣》和《宗经》,这三篇在一个思想线索上,《征圣》和《宗经》是鼓吹儒家思想的,由此可以推测第一篇《原道》中的“道”是儒家礼教之道。

b.质疑

本篇重点孔子的作用,但文章把自然万物作为文章的源头。把“道”理解为儒家之道有一个明显的局限,它主要不是从本篇的理论切入,而由别篇来推测此篇,其根据不是“自证”,而是“旁证”。

②刘勰的“道”是道家之道

a.“客观唯心主义”的“道”

类似道家“先天地生”的“道”,刘勰把“道”与神秘的“神理”相联系,是先验的,相当于柏拉图的“理念”或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因此刘勰的“道”是“客观唯心主义”的。b.质疑

刘勰的《文心雕龙》吸收道家的思想养料是一个事实,著作中确有道家思想,但把“原道”的“道”断定为道家之“道”缺乏足够的论据。而且这种看法与黑格尔的“绝对理念”相提并论,有把刘勰的思想“现代化”之嫌。

③刘勰的“道”是兼有儒、道两家的道

a.兼有儒、道两家的道

刘勰的“道”兼有双重的意思,以儒家思想为主,也不排斥道家的影响,广义的是“自然之道”,狭义的是“儒家之道”。这又有“内儒外道”和“内道外儒”和“儒体道用”的说法。b.评价

这一派人看到刘勰的思想的复杂性,看到《文心雕龙》思想资源的多样性。但其说法含糊,应进一步厘清。

④刘勰的“道”就是“自然之道”,是自然本身

a.黄侃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认为《原道》中多次谈到“自然之道”、“自然”和“神理”,实际

上都是讲先有“自然”,然后才有“思心”,然后才有“言语”,然后才有“文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黄侃认为,刘勰的“道”与唐代韩愈的“文以载道”的“道”是不同的,是刘勰自己提出的“自然之道”。

b.刘永济

刘永济《文心雕龙原道篇释义》中从“道”与“文”的密切关系来解释“道”为自然,“文”为自然经纬错综的状况,天地山川,云霞草木,花开鸟鸣,包括人物生活,都是经纬错综而丰赡美丽的,都是“文”,即包括人的整个自然都是“文”,那么“道之文”,就是自然之文,而道也就是“自然”本身,这是比较符合刘勰原意的。

(2)“天道自然”及其衍化

①“天道自然”

本书看法与黄侃、刘永济的解释相似,又有所不同。笔者认为从本篇的立论和与创作论诸篇的联系看,刘勰的“道”是古老的“天道自然”,既不是儒家的“仁义”之道,也不是道家的“无为”之道。刘勰所标举的“自然之道”的文学观,基本上是来源于远古先人的“自然崇拜”观。

②“自然崇拜”

所谓“自然崇拜”是说,我们先人在远古时候出于对自然万物的不了解,感到自然的神奇与威力,敬畏自然,从而对自然产生崇拜之情。在“自然崇拜”这一点上,道家与儒家的思想并没有大的区别,它们不但敬畏自然,又把自然当作一个源头,道家的道源于自然,儒家的名教也来源于自然。

③“天道自然”在《原道》中的表现

从《原道》篇可以看出,刘勰认为,从根本上说,文源于原始的天道自然,自然(包括人的自然)是最美的,人文(包括文学)与自然万物有着同构的关系。文章属于精神的产物,自

然是客观的存在,一为精神,一为物质,它们是“异质”的,但它们的结构却是相同的。天地山川,禽兽草木,人纪物序,花落鸟啼,这是自然,自然有自然的结构;文章(包括文学)虽然不是自然本身,但好的文章(包括文学)与自然的结构是相同、相通和相似的。

④“道”与文章的同构关系

在刘勰看来,“道”与文章实现同构关系是因为自然之道具有衍化功能,可以分三个层次来理解:

a.自然之道具有自然美——“人文”的第一个层次

第一,作为自然之道都有广义的“文”。刘勰所说的“道”是指天地、山川等自然本身,他认为自然本身就有“文”,这里所说的“文”,即文采(包括诗意)。

第二,“道之文”就是自然美。

第三,人也是一种自然美。刘勰把人看成是自然美之一种,但又比自然美更高。这是他对“人文”的第一层看法。这层理解,可以说是对“道之文”的广义的理解,只要是自然,都有“文”,都有文采。

b.自然之道衍化为人工美——“人文”的第二个层次

刘勰在说明自然美后,接着提出“文字始炳”以来的“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的问题。刘勰的回答是“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这是说从自然美到艺术美,要经过“心”与“言”这两个中介。

第一,“心”与“言”

首先,“心”的感动。对文学创作来说,“心”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情”的问题,强调“情”的作用。没有人内心情感也就没有文学。

其次,是要把“情”外化出来,这就要通过“言”,没有“言”也没有文学。

刘勰在《神思》篇里,谈到“言不尽意”的问题,动情不易,言说也难。所以,“心”与“言”

这两个中介是重要的。人们内心的情感,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文章(包括文学)也就产生出来。这里,“心”的加工,“言”的加工,是对“自然之道”的衍化。

第二,人工美

首先,“人文”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是指人作为一种自然,同别的自然事物一样,也有文采美;狭义的是指,人所制作出来的文章(包括文学),即人工美。

其次,人工美是经过人工加工的美。这是刘勰理解“文”的第二个层次。

c.“文”衍化为艺术美——“人文”的第三个层次

第一,艺术美的提出

他看到对事物表面的描写,只是人工美,这种美不一定能达到美的极致,或者说不一定能达到艺术的极致。于是他提出第三层次的“道心神理”之美,这才是真正的艺术美。

第二,“道心”、“神理”

他提出“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的命题。

首先,神理

六朝时期,“神”的“神灵”、“神明”的含义已被消解,“神”就是事物的千变万化。其次,道心

刘勰在《原道》全篇所强调的“道”是自然本身及其变化,“道心”就是“道”的内核即自然变化的轨迹。人们写作不能只模仿自然的表面现象,要深入到“道心”与“神理”中。最后,“神理”与“道心”综合

“道心”与“神理”并举,都指事物变化的神秘莫测的内在深层律动。这是刘勰理解“人文”的第三个层面。

(3)对刘勰文学观的简要概括

①公式化概括

我们把刘勰对“人文”或艺术美的理解化为简明的公式的话,可以列成这样:

②刘勰的文学观的根基——天道自然

刘勰持以天道自然为根基的文学观。文学源于天道自然及其律动,它激发人的情志,人就用“言”来表现,就有作为艺术美的文学。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a.“应物斯感”

“应物”,是接触到外在的事物,“感”,动人心也。“应物斯感”,意思是接触到外物而引起感情上的变化和活动。

b.“感物吟志”

“感物吟志”,是“感于物”而“吟志”。

③刘勰对文学的理解

文学作为一种人文,是人心在自然中获得感动,通过语言而传达出来的文化形态。

陶洁版_美国文学期末笔记

美国文学笔记 I. Colonial Period(殖民地时期)(约1607-1765) II. The Revolutionary period(革命时期) :( 1765-18世纪末)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 III.The Romantic period (浪漫主义时期): (1800-1865)Edgar Allan Poe(1809-1849) 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 Henry Daivd Thoreau (1817-1862) Nathaniel Hawthorne (1804-1864) Herman Melville (1819-1891) Walt Whitman (1819~1892) Emily Dickinson (1830-1886) IV.The Realism and Naturalism(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 : (1865-1918) Mark Twain (1835-1910) Henry James (1843-1916) Stephen Crane (1881-1900) V. The Modern period (现代主义时期): 1918-1945 F. Scott Fitzgerald (1896-1940) William Faulkner (1897-1962) Ernest Hemingway (1899—1961) Ezra Pound (1885—1972) Robert Frost(1847-1963) Eugene O’ Neil (1888-1953) VI. Contemporary literature(当代文学):(1945- ) I. Colonial Period(殖民地时期)(约1607-1765) II. The Revolutionary period(革命时期): (1765-18世纪末)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 1. Summary: One of the greatest founding fathers of the American Nation First great self-made man in America

《美国文学史及选读》考研吴伟仁版考研复习笔记和真题

《美国文学史及选读》考研吴伟仁版考研复 习笔记和真题 第一部分殖民地时期的美国文学 第1章约翰·史密斯 1.1 复习笔记 I.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历史背景) (1)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vast continental area that was to become the United States had been probed only slightly by English and European explorers. At last early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English settlements in Virginia and Massachusetts began the main stream of what we recognize as the American national history. (2) The colonies that became the first United States were for the most part sustained by English traditions, ruled by English laws, supported by English commerce, and named after English monarchs and English lands. (3) The first writings that we call American were the narratives and journals of the settlements. They wrote about their voyage to the new land, about adapting to new life and dealing with Indians; they wrote letters, contracts, government charters, religious and political statements. (4) The first permanent English settlement in North America was established at Jamestown, Virginia in 1607. Among the members of the small band of Jamestown settlers was Captain John Smith, an English soldier of fortune.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打印版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打印版

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 态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 象, 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 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 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 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 史。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 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 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 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 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 学”、“诗论”。 2、 一般 ↑ 共时← ————— ————————→历时 ↓ 特殊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 科之一。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 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 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 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 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 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 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 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1、对象 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 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 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 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 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 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

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 世界 读者作家 作品 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 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 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一种意识形态; 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 的依据 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 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 —文学消费 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 1、文学哲学 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 中国古代文论: “比兴”说 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兴者,托事于 物。……比之于兴,虽同是 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 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 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 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 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比是明喻,兴其实是暗喻。

文学概论题库-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文学概论试题库 一、选择题 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A哲理性B荒诞性? ? ? C象征性? ? ? ? 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 ? ) A抒情动作? ? ? B抒情内容? ? ? C声音组织? ? ? D画面组织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 ? ) A? ? 象征性? ? ? B主观性? ? ? C评价性? ? ? ? D精神方面4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 ? ? ? ) A表现功能? ? ? ? ? B通讯功能? ? ? C意义功能? ? ? D形式功能 5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 ? ? ) A倒装与歧义? ? ? ? B夸张与对比? ? ? C借代与用典? ? ? ? D 比喻与象征 6“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 ? ? ) A亚里士多德? ? B钱钟书? C王夫之? ? D布封 7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 ? ? ) A创作个性?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8风格的特性是(? ? ? ? ) A独创性? ? ?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9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 ? ? ) A《文心雕龙》? ? ? ? B《诗品》? C《修辞学发凡》? ? ? D 《诗学》 10文学接受客体指(? ? ? ) A认识属性? ? ? ? ? B? 审美属性? ? C文化属性? ? ? ? D整体属性 11文学接受的主体指(? ? ? ? ) A阐释者? ? ? B审美者? ? C认识者? ? D思想者 12“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 ? ? ? ) A黑格尔? ? ? ? ? B姚斯? ? C刘勰? ? D布封 13“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 ? ? ) A莱蒙托夫? ? ? B姚斯? ? ? C布封? ? ? D伊瑟尔? 14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 ? ? ? ? ? ) ? A净化? ? ? ? B共鸣? ? C领悟? ? D延留 15下列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 ? ? ? ) A新批评? ? ? B自然主义批评? C俄国形式主义? ? D结构主义 16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 ? ? ? ? ) A马克思? ? ? B恩格斯? ? C列宁? ? ? D毛泽东? 17思想标准的基本内涵是(? ? ? ) A真实性? ? ? ? B革命性? ? C情感性? ? ? D倾向性? 18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 ? ? ) A意蕴表现的深刻性? ? B进步的倾向性? ? C文体构成的完美性? ? D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9文学批评的美的观点与历史观点是(? ? ? ) A批评风格? ? ? ? B最高标准? ? ? C批评方法论? ? ? D批评原则? 20属于心理批评的有(? ? ? ) A人本主义心理学? ? ? B原型心理学? ? C格式塔心理学? ? D精神分析学? 21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 ? ? )效果。 A领悟? ? ? B延留? ? C净化? ? ? D共鸣 22最早指出文学本文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的人是(? ? ? ) A伊瑟尔? ? ? ? B加达默尔? ? C英加登? ? ? D弗洛伊德? 23接受动机可分为(? ? ? ) A审美动机? ? ? B求知动机? C借鉴动机? ? ? D施教动机24刘勰把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等八种的根据是(? ? ? ) A? 语言表现? ? B? 体裁类型? ? C? 结构安排? ? ? D? 形象创造 25抒情性作品的基本要素是(? ? ? ) A抒情内容? ? ? B抒情话语? ? C抒情现实? ? D抒情自我26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是(? ? ? ) A声音? ? B画面? ? C情感经验? ? ? D情景关系 27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 ? ? ) A结构? ? ? ? B声音? ? ? C故事? ? ? D视角? 28当代叙事学理论的研究重点为(? ? ? ? ) A人物、情节、环境? ? B叙述方式? ? C叙述的声音特点? ? ? D说话者与受话者的关系? 29文学话语的沟通功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 ? ) A叙事功能? ? ? ? B抒情功能? ? C描述外在事物? ? ? D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 30从表意方式的角度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 ? ? ? ) A表意式意象? ? B表情式意象? ? C寓言式意象? ? D符号式意象? 31中国古典文论中从意境审美风格上分类的是(? ? ?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2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的是(?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3组成文学活动要素的是(? ? ? ) A读者? ? ? B世界? C作家? D? 作品 34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 ? ? ) A实践性? ? ? B艺术性? ? C价值取向? ? D? 综合性 35“移情说”的提出者是(? ? ? ) A立普斯? ? ? B克罗齐? ? C弗洛伊德? ? D? 布洛

美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美国文学史复习(colonialism) 第一部分殖民主义时期的文学 一、时期综述 1、清教徒采用的文学体裁:a、narratives 日记b、journals 游记 2、清教徒在美国的写作内容: 1)their voyage to the new land 2) Adapting themselves to unfamiliar climates and crops 3) About dealing with Indians 4) Guide to the new land, endless bounty, invitation to bold spirit 3、清教徒的思想: 1)puritan want to make up pure their religious beliefs and practices 净化信仰和行为方式 2) Wish to restore simplicity to church and the authority of the Bible to the theology. 重建教堂,提供简单服务,建立神圣地位 3)look upon themselves as chosen people, and it follow logically that anyone who challenged their way of life is opposing God's will and is not to be accepted. 认为自己是上帝选民,对他们的生活有异议就是反对上帝 4)puritan opposition to pleasure and the arts sometimes has been exaggerated. 反对对快乐和艺术的追求到了十分荒唐的地步5)religious teaching tended to emphasize the image of a wrathful God.强调上帝严厉的一面,忽视上帝仁慈的一面。 4、典型的清教徒:John Cotton & Roger William 他们的不同:John Cotton was much more concerned with authority than with democracy; William begins the history of religious toleration in America. 5、William的宗教观点:Toleration did not stem from a lack of religious convictions. Instead, it sprang from the idea that simply to be virtuous in conduct and devout in belief did not give anyone the right to force belief on others. He also felt that no political order or church system could identify itself directly with God. 行为上的德,信仰上的诚,并没有给任何人强迫别人该如何行事的权利。没有任何政治秩序和教会体制能够直接体现神本身的意旨。 6、英国最早移民到美国的诗人:Anne Bradstreet 7、在殖民时期最好的清教徒诗人:the best of Puritan poets is Edward Tayor. 学习指南: 1、Could you give a description of American Puritans? 关于美国清教徒的描绘 Like their brothers back in England, were idealists, believing that the church should be restored to the "purity" of the first-century church as established by Jesus Christ himself. To them religion was a matter of primary importance. They made it their chief business to see that man lived and thought and acted in a way which tended to the glory of God. They accepted the doctrine of predestination, original sin and total depravity, and limited atonement through a special infusion of grace from God, all that John Calvin, the great French theologian who lived in Geneva had preached. It was this kind of religious belief that they brought with them into the wildness. There they meaant to prove that were God's chosen people enjoying his blessings on this earth as in Heaven. 2、Hard work, thrift, piety and sobriety were the Puritan values that dominated much of the earliest American writing. 3、The work of two writers, Anne Bradstreet & Edward Taylor, rose to the level of real poetry.

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9-14章)【圣才出品】

第9章地方色彩小说?马克?吐温 9.1复习笔记 I.Local Colorism(地方色彩主义) The vogue of local color fiction was the outgrowth of historical and aesthetic forces that had been gathering energy since early19th century.Local colorism as a literary trend first made its presence felt in the late1860s and early seventies.It is a variation of American literary realism. Local colorists were consciously nostalgic historians of a vanishing way of life,recorders of a present that faded before their eyes.They concerned themselves with present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local character of their regions.They tended to idealize and glorify,but they never forgot to keep an eye on the truthful color of local life.Major local colorists are Bret Harte,Hanlin Garland, Harriet Beecher Stowe,Kate Chopin and Mark Twain. 地方色彩小说的流行是自19世纪早期以来历史和艺术力量凝聚的产物。作为一种文学潮流,地方色彩主义在19世纪60年代晚期和70年代早期初展头角。它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分支。 地方色彩主义作家是怀念正在消逝的生活方式的历史家,他们记录了在他们眼前逝去的现在。他们致力于展示描述自己地方的特色,倾向于赞颂地方生活并将其理想化,但是他们又注意不失地方生活的真实色彩。主要的地方色彩主义作家包括布莱特·哈特、汉林·加兰德、哈里耶特·比彻·斯托、凯特·肖邦及马克·吐温等。 II.Mark Twain(1835-1910)(马克·吐温) 1.Life(生平) Mark Twain,pen name of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is a great literary giant of America. He was brought up in the small town of Hannibal,Missouri,on the Mississippi River.He was twelve when his father died and he had to leave school.He was successively a printer’s apprentice,a tramp printer,a silver miner,a steamboat pilot on the Mississippi,and a frontier journalist in Nevada and California.This knocking about gave him wide knowledge of humanity.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his frontier tale,he became nationally famous.His first novel The Gilded Age was an artistic failure,but it gave its name to the American of the post-bellum period.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was his masterwork.Mark Twain was essentially an affirmative writer.But toward the latter part of his life,due to some tragic events,he changed to an almost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提纲

文学理论教程提纲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五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这五个分支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与渗透.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五个分支之 一。它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而言,以 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文学理论的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

文学创作论 作品构成论 文学接受论三、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一)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二)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文学活动的两个过程: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二、文学理论几种基本形态

文学哲学 文学心理学 文学符号学 文学信息学 文学社会学 文学价值学 文学文化学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革命性转换 (一)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二)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三)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 第二节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 二、中国特色 三、当代性

美国文学笔记

美文学美国部分——浪漫主义时期 Part two: American Literature Chapter 1 The Romantic Period浪漫主义时期 1. From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to the outbreak of he Civil War. It started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Washington Irving’s The Sketch Book and ended with Whitman’s L eaves of Grass. It is also called “the American Renaissance”.浪漫主义时期开始于十八世纪末,到内战爆发为止,华盛顿.欧文出版的《见闻札记》标志着美国文学的开端,惠特曼的《草叶集》是浪漫主义时期文学的压卷之作。(也可称为“美国德文艺复兴”) 2. The desire for an escape from society and a return to nature became a permanent convention of American literature.对逃离社会,回归自然的渴求成为美国文学的一个永恒的话题。 3. The American Puritanism as a cultural heritage exerted great influences over American moral values.美国清教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美国人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 Besides, a preoccupation with the Calvinistic view of original sin and the mystery of evil marked the works of Hawthorne, Melville and a host of lesser writers. 在霍桑,麦尔维尔以及其他一些小作家的作品种加尔文主义的原罪思想和罪恶的神秘性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5. The most clearly defined Romantic literary movement in this period is New England Transcendentalism.美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足能标炳的是新英格兰的超验主义运动。 6. This Transcendentalist group includes two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writers America has produced so far, Emerson and his young friend, Henry David Thoreau, whose writing has a strong impact on American literature.超验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是爱默生和梭罗,他们的作品对美国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7. Basically, Transcendentalism has been defined philosophically as “the recognition in man of the capacity of knowing truth intuitively, or of attaining knowledge transcending the reach of the senses.”超验主义承认“人类具有本能了解或认识真理的能力,能够超过感官获取知识”。 8. Emerson once proclaimed in a speech, “Nothing is at last sacred but the integrity of you own mind.” Other concepts that accompanied Transcendentalism include the idea that nature is ennobling and the idea that the individual is divine and, therefore, self-reliant.爱默生曾说过:“只有人心灵的尊严才是最神圣的”。超验主义还认为自然是高尚的,个人是神圣的,因此人必须自助。 9. It ranges from the comic fables of Washington Irving to the Gothic tales of Edgar Allen Poe, from the frontier adventures of James Fenimore Cooper to the narrative quests of Herman Melville, from the psychological romances of Nathaniel Hawthorne to the social realism of Rebecca Harding.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小说富有独创性,多样性,与华盛顿.欧文的喜剧性寓

《文学理论教程》重点复习整理---童庆炳版汇编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要点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本从俄文翻译而来,其正确名称为文学学,后传为文艺学。 2.文学理论的性质: ①学科归属(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②对象(世界,作品,作家,读者(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③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 接受论。 文学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规定了文学理论的任务和学科品格(实践性和价值取向(民主的,科学的,现代的)) 3.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基本形态:文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价值学,信息学,文化学。 依据:文学哲学,是从哲学角度对文学的阐述和解释。它的特点是从哲学的高度对文学是什么作出总体解释。 文学社会学,是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研究文学与社会整体关系的新兴的交叉学科。属于文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的基本特征为对文学与社会作多维研究,从而阐明文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更新的基本规律。 文学心理学。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文学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介于文学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它着力探讨文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的心理结构,可以更深入地揭示人类文学活动的内在规律,揭示人类作为文学创作主体与鉴赏主体的心理奥秘,从而提高文学创作主体和文学鉴赏主体的审美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信息学,是以信息的文学加工,文学信息的形态,文学信息的功能,文学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利用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文学价值学,是对文学进行价值论研究的理论。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是一种效用关系。文学价值论把文学视为主体为了满足特殊需要而有目的的

文学概论答案(专科)

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 1、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一书,是运用审美学的方法对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作了深人探讨,揭示了大学的审美本质、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和文学接受的艺术规律。 (1)在《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中,文学本质论的历史回顾、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方面对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使一种艺术生产过程,在文学的外壳形式下展现着内在的作为主体的"人"的情趣和意志。我认为文学的本质如果泛化的讲是一切文明的本质,再细化精确那么就是人的力量的一种确认。 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对于规律而言是一切作品的共有的一个特性,对于文学我们通过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体裁样式,以及题材的选择构成了一类作品的本质,掌握这些本质的东西对于我们的感知、阅读是一种促进。对于我们的创作也是一种无形的提升。 论及文学的结构,在结构主义认为,结构就是自足,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文学的表层结构和文学的深层结构。对于表层结构我认为应该是我们平常视野(视角)的一种对于文章的结构安排发展,而对于深层结构我们应该看到它的内在因素的联系和导致这一个结构的深层次的文化底蕴。 (2)在书中涉及的众多文学作品当中,对于《巴黎圣母院》的印象最为深刻。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和美丑对比原则的美学主张得到极大发挥的代表之作。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在这部小说中给阅读者的视觉和感知上造成了一重陌生化的阅读期待。 (3)对于《文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难点: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反映论、文学接受论和利用中外好的先进的理论来分析我们现存的手头上能看到的作家、作品。最终达到理论和具体作品分析相得益彰的效果。 2、文学呈现为语言蕴藉,文学是以语言为基本的符号形式的,可以说语言是文学的一种最基本的属性。语言在文学中的存在方式与在普通语言中不同。普通语言往往简练实用、明白易懂;而在文学中,语言却总是有所蕴藉。"蕴藉"往往被用来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语言状况。比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读者要了解诗人诗里表达的意义--"我爱这土地",就必须专心阅读他写的全部诗句,如果离开了诗人精心设置的语言系统,是无法知晓他内心要说的东西的。无论是诗人写诗、小说家写小说,都必须通过媒介而阅读语言。正是通过语言系统并且在语言系统中,文学形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完整意义世界。文学语言的语言性是指文学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意义。所以,语言是文学的又一基本属性。文学的语言应当具有一定的"文采"。这里的"文采",约略相当于今天所说的语言的形式美。这与西方的"美的艺术"中的"美"的含义是相通的。 文学的语言与普通的消息性语言或科学语言不同,不只是要传达消息或者表述概念,而是要充分地运用语言本身的特性而造成富于美感效果的组织。在这个意义上文学并不是要泛指一切语言性符号,而是特定地指具有一定文采的语言性符号。《我爱这土地》的"文采",正突出体现在:它的语词和语句的独特选择和组合,渲染出一种强烈的表达效果。诗人设想自己是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嘶哑"一词,表明它的喉咙并不圆润、清亮、婉转,而已遭受挫折,所以是受损伤的喉咙。那么,这受损伤的喉咙急切地要歌唱什么呢?紧跟着是三个"这......"式排比句:"这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和"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这里的排比句富有文采,而且成功地渲染了诗人对于"土地"的炽热的情感。 在文学中具有一种普通性。诗如此,小说、散文和剧本也是一样。这表明,文学具有一种语言蕴藉属性,它可以通过表层意义而呈现深层意义。语言蕴藉,表示文学作品语言的蕴藉深厚状况,是说一种具体的语言表达可以蕴藉着多重不同的意义。文学正具有这种语言蕴藉性。

美国文学史及选读考研复习笔记6.

History And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6) 附:作者及作品 一、殖民主义时期The Literature of Colonial America 1.船长约翰·史密斯Captain John Smith 《自殖民地第一次在弗吉尼亚垦荒以来发生的各种事件的真实介绍》 “A True Relation of Such Occurrences and Accidents of Note as Hath Happened in Virginia Since the First Planting of That Colony” 《弗吉尼亚地图,附:一个乡村的描述》 “A Map of Virginia: with a Description of the Country” 《弗吉尼亚通史》“General History of Virginia” 2.威廉·布拉德福德William Bradford 《普利茅斯开发历史》“The History of Plymouth Plantation”3.约翰·温思罗普John Winthrop 《新英格兰历史》“The History of New England” 4.罗杰·威廉姆斯Roger Williams 《开启美国语言的钥匙》”A Key into the Language of America” 或叫《美洲新英格兰部分土著居民语言指南》 Or “A Help to the Language of the Natives in That Part of America Called New England ” 5.安妮·布莱德斯特Anne Bradstreet 《在美洲诞生的第十个谬斯》 ”The Tenth Muse Lately Sprung Up in America” 二、理性和革命时期文学The Literature of Reason and Revolution 1。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 (1706-1790) ※《自传》“ The Autobiography ” 《穷人理查德的年鉴》“Poor Richard’s Almanac” 2。托马斯·佩因Thomas Paine (1737-1809) ※《美国危机》“The American Crisis” 《收税官的案子》“The Case of the Officers of the Excise”《常识》“Common Sense” 《人权》“Rights of Man” 《理性的时代》“The Age of Reason” 《土地公平》“Agrarian Justice” 3。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 (1743-1826) ※《独立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I ndependence” 4。菲利浦·弗瑞诺Philip Freneau (1752-1832) ※《野忍冬花》“The Wild Honey Suckle” ※《印第安人的坟地》“The Indian Burying Ground” ※《致凯提·迪德》“To a Caty-Did” 《想象的力量》“The Power of Fancy” 《夜屋》“The House of Night” 《英国囚船》“The British Prison Ship” 《战争后期弗瑞诺主要诗歌集》 “The Poems of Philip Freneau Written Chiefly During the Late War” 《札记》“Miscellaneous Works” 三、浪漫主义文学The Literature of Romanticism 1。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 (1783-1859) ※《作者自叙》“The Author’s Account of Himself” ※《睡谷传奇》“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 《见闻札记》“Sketch Book” 《乔纳森·欧尔德斯泰尔》“Jonathan Oldstyle” 《纽约外史》“A History of New York” 《布雷斯布里奇庄园》“Bracebridge Hall” 《旅行者故事》“Tales of Traveller” 《查理二世》或《快乐君主》“Charles the Second” Or “The Merry Monarch”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生平及航海历史》 “A History of the Life and V oyages of Christopher Columbus” 《格拉纳达征服编年史》”A Chronicle of the Conquest of Grandada” 《哥伦布同伴航海及发现》 ”V oyages and Discoveries of the Companions of Columbus” 《阿尔罕布拉》“Alhambra” 《西班牙征服传说》“Legends of the Conquest of Spain” 《草原游记》“A Tour on the Prairies” 《阿斯托里亚》“Astoria” 《博纳维尔船长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Captain Bonneville” 《奥立弗·戈尔德史密斯》”Life of Oliver Goldsmith” 《乔治·华盛顿传》“Life of George Washington” 2.詹姆斯·芬尼莫·库珀James Fenimore Cooper (1789-1851) ※《最后的莫希干人》“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间谍》“The Spy” 《领航者》“The Pilot” 《美国海军》“U.S. Navy” 《皮袜子故事集》“Leather Stocking Tales” 包括《杀鹿者》、《探路人》”The Deerslayer”, ”The Pathfinder” 《最后的莫希干人》“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拓荒者》、《大草原》“The Pioneers”, “The Praire” 3。威廉·卡伦·布莱恩特William Cullen Bryant (1794-1878) ※《死之思考》“Thanatopsis” ※《致水鸟》“To a Waterfowl” 4。埃德加·阿伦·坡Edgar Allan Poe (1809-1849) ※《给海伦》“To Helen” ※《乌鸦》“The Raven” ※《安娜贝尔·李》“Annabel Lee” ※《鄂榭府崩溃记》“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金瓶子城的方德先生》“Ms. Found in a Bottle” 《述异集》“Tales of the Grotesque and Arabesque” 5。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 ※《论自然》“Nature” ※《论自助》“Self-Reliance” 《美国学者》“The American Scholar” 《神学院致辞》“The Divinity School Address” 《随笔集》“Essays” 《代表》“Representative Men” 《英国人》“English Traits” 《诗集》“Poems” 6。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 ※《沃尔登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