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分析之水文分析

空间分析之水文分析
空间分析之水文分析

空间分析之水文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1.学习目的

水文分析:根据DEM提取河流网络,进行河网分级,计算流水累积量、流向、水流长度、根据指定的流域面积大小自动划分流域。

通过本次学习应达到以下目的:

①理解基于DEM数据进行水文分析的基本原理。

②掌握利用ArcGIS提供的水文分析工具进行水文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学习要求

①了解水文分析工具

② DEM的预处理:填洼

③流向分析

④计算流水累积量

⑤计算水流长度

⑥提取河流网络

⑦流域分析(盆域、分水岭)

二、水文分析基本操作步骤

1.填充洼地

对原始DEM数据进行洼地填充,得到无洼地的DEM:

在【ArcToolbox】中,双击【SpatialAnalyst工具】→【水文分析】→【填洼】,弹出“填洼”对话框,如下图:

点击确定,得无洼地的DEM【fill_dem】,结果图如下:

2.流向分析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在【ArcToolbox】中,双击【SpatialAnalyst 工具】→【水文分析】→【流向】,按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

点击确定,得到无洼地DEM生成的水流方向栅格【Flowdir_dem】,

注意:在ArcGIS中通过将中心栅格的8个邻域栅格编码(D8算法),来确定水流方向。

3.计算汇流累积量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在【ArcToolbox】中,双击【SpatialAnalyst 工具】→【水文分析】→【流量】,按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

确定后执行完成得到汇流累积量栅格【flow_acc】,如图:

4.提取河流网络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打开【Arctoolbox】,双击【Spatial Analyst 工具】→【地图代数】→【栅格计算器】,在【地图代数表达式】中输入公式:Con(“flow_acc”>800,1),【输出栅格】指定为:【StreamNet】如图:

确定,生成河网【StreamNet】,如下图所示:

5.计算水流长度

在【ArcToolbox】中,双击【SpatialAnalyst工具】→【水文分析】→【水流长度】,打开【水流长度】对话框,如下图

PS.水流长度的提供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顺流计算(Downstream),一种是溯流计算(Upstream)。Downstream记录沿着水流方向到下流流域出水口中最长距离所流经的栅格数,Upstream 则记录沿着水流方向到上游栅格的最长距离的栅格数。两种方法得到的水流长度结果如下图所示:

【down_len】:

【up_len】:

6.栅格河网矢量化

在步骤4的基础上进行,打开【Arctoolbox】工具箱,运行工具【SpatialAnalyst 工具】→【水文分析】→【栅格河网矢量化】,打开对话框:

输入相应数据,确定得到河流网络矢量数据,如图

接着,平滑处理河流网络,点击【编辑器】→【更多的编辑工具】→【高级编辑】打开工具条:【高级编辑】,点击其上的【平滑】按钮,

在[平滑]处理对话框中输入参数【允许最大偏移】为4,得到平滑后的河流网络矢量图层,执行命令: 【编辑器】→【停止编辑】,保存所做修改。

7.流域分析

①盆与分析

打开【Arctoolbox】,点击【Spatial Analyst工具】→【水文分析】→【盆域分析】,如图:

确定,得到下图【baisin_flowdir】:

同前面河流转化为矢量图层的操作步骤,也将将流域栅格转换成为矢量图层,叠加河流矢量图层后,如图:

②生成分水岭

首先,生成河流连接streamlink。

打开【Arctoolbox】,点击【Spatial Analyst工具】→【水文分析】→【河流连接】,打开对话框,输入前面步骤生成的河网栅格数据和水流方向栅格数据,如下图:

点击确定,完成河流连接计算。同样利用【栅格河网矢量化】工具转换为矢量数

据查看属性,转换后如下图所示:

打开【Arctoolbox】,点击【Spatial Analyst工具】→【水文分析】→【分水岭】,打开分水岭对话框,按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

点击确定,得到分水岭计算结果【watershed】,如下图所示:

PS.水文分析关键术语一览

盆域分析(Basin):创建描绘所有流域盆地的栅格。

填洼(Fill):通过填充表面栅格中的汇来移除数据中的小缺陷。

流量(Flow Accumulation):创建每个像元累积流量的栅格。可选择性应用权重系数。

流向(Flow Direction):创建从每个像元到其最陡下坡相邻点的流向的栅格。

水流长度(Flow length):计算沿每个像元的流路径的上游(或下游)距离或加权距离。汇(Sink):创建识别所有汇或内流水系区域的栅格。

捕捉倾泻点(Snap pour point):将倾泻点捕捉到指定范围内累积流量最大的像元。

河流连接(Stream link):向各交汇点之间的栅格线状网络的各部分分配唯一值。

河网分级(Stream Order):为表示线状网络分支的栅格线段指定数值顺序。

栅格河网矢量化(Stream to Feature):将表示线状网络的栅格转换为表示线状网络的要素。

分水岭(Watershed):确定栅格中一组像元之上的汇流区域。

第一章测站布设

第一章测站布设 第一讲 一、水文测站 水文测站是在河流上或流域内设立的,按一定技术标准经常收集和提供水文要素的各种水文观测现场的总称。按其目的和作用分为基本站、实验站、专用站和辅助站。 基本站是为综合需要的公用目的,经统一规划而设立的水文测站。基本站应保持相对稳定,在规定的时期内连续进行观测,收集的资料应刊入水文年鉴或存入数据库长期保存。 实验站是为深入研究某些专门问题而设立的一个或一组水文测站,实验站也可兼作基本站。 专用站是为特定的目的而设立的水文测站。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基本站的特点。 辅助站是为了帮助某些基本站正确控制水文情势变化而设立的一个或一组站点。辅助站是基本站的补充,弥补基本站观测资料的不足。计算站网密度时,辅助站不参加统计。 基本水文站按观测项目可分为流量站、水位站、泥沙站、雨量站、水面蒸发站、水质站、地下水观测井等。其中流量站(通常称作水文站)均应观测水位,有的还兼测泥沙、降水量、水面蒸发量及水质等;水位站也可兼测降水量、水面蒸发量。这些兼测的项目,在站网规划和计算站网密度时,可按独立的水文测站参加统计;在站网管理和刊布年鉴和建立数据库时,则按观测项目对待。 二、水文站网及其作用

水文站网是在一定地区,按一定原则,用适当数量的各类水文测站构成的水文资料收集系统。由基本站组成的站网,称为基本水文站网。 把收集某一项资料的水文测站,组合在一起,则构成该项目的站网。如流量站网,水位站网,泥沙站网,雨量站网,水面蒸发量站网,水质站网,地下水观测井网等。通常所称的水文站网,就是这些单项观测站网的总称,有时也简称为“站网”。 以满足水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的最低要求,由起码数量的水文测站组成的水文站网,是容许最稀站网。 首先应建成容许最稀站网,然后,根据需要与可能,逐步发展并优化站网。力求在适应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投入条件下,使站网的整体功能最强。 水文站网密度,可以用“现实密度”与“可用密度”这两种指标来衡量。前者是指单位面积上正在运行的站数,后者则包括虽停止观测,但已取得有代表性的资料或可以延长系列的站数。站网密度通常是指现实密度。 三、水文站网的规划与调整 水文站网规划是制定一个地区(流域)水文测站总体布局而进行的各项工作的总称。其基本内容有:进行水文分区,确定站网密度,选定布站位置,拟定设站年限,各类站网的协调配套,编制经费预算,制定实施计划。 水文站网规划的主要原则是根据需要和可能,着眼于依靠站网的结构,发挥站网的整体功能。提高站网产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制定水文站网规划或调整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相互比较和综合论证;同时,要保持水文站网的相对稳定。 水文站网的调整,是水文站网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水文站网的管理部门,应当在使用水文资料解决生产、科研问题的实践中,在经济水平、科学技术、测验手段日益提高和对水文规律不断加深认识的过程中,定期地或适时地分析检验站网存在的问题,进行站网调整。 分析检验站网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测站位置是否合适,测站河段是否满足要求,水账是否能算清,测站间配套是否齐全等。 四、基本水文站网的布设原则 基本水文站网中,流量站网是最主要的站网,因此重点介绍流量站网,并简要介绍水位站网和泥沙站网。 (一)基本流量站网的布设原则 由于河流有大小、干支流的区分,因此流量站网的布设原则也不相同。 控制面积为3000km2以上的大河干流流量站,称为大河控制站。 干旱区在500km2以下,湿润区在300km2以下的河流上设立的流量站,称

空间分析之水文分析

空间分析之水文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1.学习目的 水文分析:根据DEM提取河流网络,进行河网分级,计算流水累积量、流向、水流长度、根据指定的流域面积大小自动划分流域。 通过本次学习应达到以下目的: ①理解基于DEM数据进行水文分析的基本原理。 ②掌握利用ArcGIS提供的水文分析工具进行水文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学习要求 ①了解水文分析工具 ② DEM的预处理:填洼 ③流向分析 ④计算流水累积量 ⑤计算水流长度 ⑥提取河流网络 ⑦流域分析(盆域、分水岭)

二、水文分析基本操作步骤 1.填充洼地 对原始DEM数据进行洼地填充,得到无洼地的DEM: 在【ArcToolbox】中,双击【SpatialAnalyst工具】→【水文分析】→【填洼】,弹出“填洼”对话框,如下图: 点击确定,得无洼地的DEM【fill_dem】,结果图如下:

2.流向分析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在【ArcToolbox】中,双击【SpatialAnalyst 工具】→【水文分析】→【流向】,按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 点击确定,得到无洼地DEM生成的水流方向栅格【Flowdir_dem】,

注意:在ArcGIS中通过将中心栅格的8个邻域栅格编码(D8算法),来确定水流方向。 3.计算汇流累积量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在【ArcToolbox】中,双击【SpatialAnalyst 工具】→【水文分析】→【流量】,按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

确定后执行完成得到汇流累积量栅格【flow_acc】,如图: 4.提取河流网络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打开【Arctoolbox】,双击【Spatial Analyst 工具】→【地图代数】→【栅格计算器】,在【地图代数表达式】中输入公式:Con(“flow_acc”>800,1),【输出栅格】指定为:【StreamNet】如图:

2013年水文站网(按地区分)_其他部门管理的水文站_黄委

表名2013年水文站网(按地区分) 单位处 行名黄委 列名其他部门管理的水文站 数据 行数据 水文站合计Total Hydrological Station河道River Course水库Reservoir湖泊Lake潮流量Tide Flow水位站合计Total Gauging Station河道River Course水库Reservoir湖泊Lake潮水Tide雨量站合计Total Precipitation Station常年Perennial汛期Flood Season蒸发站Evaporation Station墒情站合计Total Soil Moisture Station人工观测Manual Observation自动测报Automatic Reporting地下水监测站Groundwater Monitoring Station水质站合计Total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tation人工取样Manual Sampling自动监测Automatic Station实验站合计Total Experiment Station径流Runoff蒸发Evaporation测验方法Experiment Method水库Reservoir地下水Ground-water兼水文站Used as Hydro-logical Station Despite of Other Functions拍报水情测站合计Total Hydrologic Reporting Station水文站Hydrological Station水位站Gauging Station雨量站Precipi-tation Station发布预报测站Forecast Report Station水文站Hydrological Station水位站Gauging Station雨量站Precipi-tation Station辅助断面Supple-mentary Cross Section固定洪调点Fixed Flood Regulation Point其他部门管理的水文站Hydrological Stations Managed by Other Departments流量Flow水位Water Level水质Water Quality悬移质Suspended Load推移质Bed Load河床质Bedsand颗粒分析Particle Analysis水温Water Temperature冰情Ice Condition比降Gradient地下水Ground-water墒情Soil Moisture蒸发Evapor-ation降水Precipi-tation水文调查Hydrological Investigation辅助气象项目Assistant Metrological Project常年驻测Perennial Stationary Gauging汛期驻测Stationary Gauging in Flood Season全年巡测Full-year Tour Gauging委托观测Contracted Gauging桥测Bridge Gauging站队结合Measured by both Stations and Mobile Teams委托观测Contracted Gauging普通自记Self-recording固态存储Solid-state Storage自动测报Automatic Reporting委托观测Contracted Gauging普通自记Self-recording固态存储Solid-state Storage自动测报Automatic Reporting 11811087342102196515638816766110112686211238712121978581352086778786657671043676375268940646123112651158440113

ArcGIS之水文分析

ArcGIS教程之DEM水文分析详细图文教程,本教程和之前的两个教程有关联的,数据上是使用上一个教程的结果,步骤相互联系!最后会提供给大家数据和教程的链接!水文分析需要: 1.理解基于DEM数据进行水文分析的基本原理。 2.利用ArcGIS的提供的水文分析工具进行水文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下面开始教程: 工具/原料 ?软件准备:ArcGIS Desktop 10.0---ArcMap(spatial Analyst模块) ?数据准备:DEM(使用由本人前面的教程【ArcGIS地形分析--TIN及DEM 的生成,TIN的显示】中使用的原始数据。 方法/步骤 1.数据基础:无洼地的DEM 在ArcMap中加载 DEM数据,右击DEM图层,点击缩放至图层,显示全部。 2.在【ArcToolbox】中,(要打开扩展模块)执行命令[SpatialAnalyst工 具]——>[水文分析]——> [填洼],按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其中Z限制——填充阈值,当设置一个值后,在洼地填充过程中,那些洼地深度大于阈值的地方将作为真实地形保留,不予填充;系统默认情况是不设阈值,也就是所有的洼地区域都将被填平。之后点击确定即可。 3.确定后执行结果得到无洼地的DEM数据[Fill_dem1]

4.关键步骤:流向分析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在【ArcToolbox】中,执行命令[SpatialAnaly st工具]——>[水文分析]——>[流向],按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 5.确定后执行完成后得到流向栅格[Flowdir_fill1],理解代表什么含义! 6.计算流水累积量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在【ArcToolbox】中,执行命令[SpatialAnaly st工具]——>[水文分析]——>[流量],按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 1.7 确定后执行完成得到流水累积量栅格[flowacc_flow1] 如图: 7.提取河流网络 首先,提取河流网络栅格。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打开【Arctoolbox】,运行工具[Spatial Anal yst 工具]——>[地图代数]——>[栅格计算器],在[地图代数表达式]中输入公式:Con(Flow Accumulation1>800,1),(这里的Flow Accumulat ion1要以上一步得到的文件名为准,注意是Con,不是con,大写第一个字母,不然出错)如图: [输出栅格]指定为:StreamNet保存路径和文件名任意)

水利枢纽水情信息监测系统的建设管理

水利枢纽水情信息监测系统的建设管理 发表时间:2019-02-13T16:29:34.250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32期作者:宋强 [导读] 水情信息监测是应用各种监测设备完成站点的降水、流量、水位等水情数据的采集和自动遥测。文章针对水利枢纽建立的水情监测系统进行建设管理分析,对各个监测系统情况,提供改善对策和建议。 宋强 汉江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 430048 摘要:水情信息监测是应用各种监测设备完成站点的降水、流量、水位等水情数据的采集和自动遥测。文章针对水利枢纽建立的水情监测系统进行建设管理分析,对各个监测系统情况,提供改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水利枢纽;水情信息;监测系统;建设管理; 1建设完善枢纽工程水情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为了提高水利枢纽工程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必须使水利工程管理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由于该河流域水资源的有限性、水雨冰雪情的变化性、农业灌溉的时效性、生态供水的动态性和水资利用的系统性等特点比较突出,因此,提高工程水利信息化水平,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提高用水效率,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建设与完善水利枢纽的水情信息监测系统非常必要。 2水情信息监测系统运行建设管理 2.1水情监测项目设计 ①大坝渗流监测;②出库、入库水位监测;③出库流速监测;④视频监视;⑤闸门自动化监控。对于各水利枢纽来说,地处降雨比较少的地区,长期干旱,所以蒸发量和降雨量可以不予计算,关于入库的水位可以使用雷达式水位计分辨率是3mm以及量程为20-50m的振弦式水位计进行测量,出库水位使用雷达式水位计分辨率是3mm进行监测。 2.2建设枢纽水情调度控制中心 建设枢纽水情调度控制中心,将所有水情信息数据进行汇总核算、综合分析反馈,实现水情监测、闸群调度的远程控制。按照防洪调度的总体要求,将相关水情信息接入防汛抗旱专用网,实现防汛抗旱信息资源的互补共享,提高枢纽工程防汛、抗旱工作的预见性管理水平。同时建管局相关业务人员可按分级权限要求,对水情监测信息进行远程查询、修改、传阅、打印、发布,建成集现地与远程于一体的调度集权控制中心。 2.3修建水文测站 近年来,城市化促使自然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城市下垫面与天然状况的滞水性、渗透性、热力状况均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因素使城市的年降水量明显增加,短历时局部强降雨发生的频次也显著增加,在城市大面积不透水化的条件下,必然引起降雨期间流域下渗量减少,地面径流量增加,产流时间缩短,汇流时间加快。每年6-9月,一些地区最易因遭受雷电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影响而引起部分路段、片区出现暂时性积水。为了及时掌握城市的降雨量与时空分布,适时调整站网,利用遥感、遥测、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建立城市雨水情监测站网,使监测城市暴雨能力明显提高。为精确计量水库实时进库流量,必须在水库回水线及校核水位以上干流和主要支流各修建水文测站1座,保证可控制坝址以上95%以上的径流,适时掌握入库流量的变化情况。由于这些水文站所处位置坡陡险峻,属于无人区,交通、通讯不通,所建水文站采用传统的人工值守和中继站通讯模式均不可取,必须采用无人值守、信息数据自动采集和卫星发送传输自报模式,电源可根据当地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的特点,结合水文测站的动力需求情况,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同时将现有的托满报汛水文站改成无人值守、信息数据自动采集和卫星发送传输自报模式。水文测站建成投运后既可提高数据信息的处理速度和精度,提高工作效率,又可大大降低运行管理的劳动强度。现有的出库水文站由于距离枢纽调度中心较近,仍采用无人值守、信息数据自动采集和光纤通道直接传输模式。 2.4水库精确进库量计算 想要得到精确实施进库水流量,需要在水库回水线和校核水位以上的支流和干流建立水情监测站,这样可以对坝址95%以上的径流进行控制,从而掌握实施进库流量情况。而且因为水情监测站地处位置比较险峻,交通和通讯都不是很好,选择传统人工水文站值守、中继站模式的通讯,是无法到准确进库量监测的。所以,关于水库进库量可以选择卫星发送信息、数据自动采集等技术实现无人值守,电源方面可以选择太阳能的方式提供,因为当地的日照时间比较长。 2.5改变目前水库水位计 根据实际情况,建设一套雷达式或是振弦式的自记水位计,实现在涌浪比较大、水库结冰等环境下水位的有效监测。之后在建设一套形式相同的坝后自动水位监测系统,从而实现大坝安全监测。改造现有的水库水位计,增设一套振弦式或超声波式自记水位计,以满足在水库结冰、涌浪较大等不利条件下水位的正常监测。同时增设一套相同形式的坝后水位自动监测装置,以便大坝安全监测分析之用。建立的这两个测点要与枢纽调度中心相距较近,考虑到经济方面,可以使用光纤通道实现数据传输。 2.6建立视频监测 全球步入信息化时代,人们了解事物、获得信息的需求已经从文字、数据方式发展到媒体方式。在需求推动下,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相互结合,逐渐发展为一种新兴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有关研究表明,要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55%-60%依赖于画面的视觉效果,33%-38%依赖于说话者的语音,只有7%依赖于数据内容。因此,可以看出视频监测功能在防汛指挥、抢险救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利用网络视频传输手段,对各水文站断面、水位站水尺实时画面进行浏览监视。视频通过网络传送多个站点的水雨情信息,供决策者在第一时间掌握实时信息。水情中心接收显示系统可以实现现场实时图像、数据的同时显示,使各类汛情信息的综合查看与会商更具直观性和便捷性,有助于提高防汛指挥决策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3经验和建议 关于水利枢纽水情信息监测系统建设,需要根据当地气象、地理和水文情况进行规划,建立一个连续性、完整性、经济性的监测数据系统。对于降水比较少的地区,可以建立一个以冰川融水为主的河流监测管理系统。实现气温、洪峰流量、冰川积雪、高空零度层、洪水总量、洪水过程线等信息的监测预报。关于风速风向、蒸发、水温、雨量、湿度等项目可以建立较少的监测设施。另外,水情监测站关于

水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铜仁市水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案

铜仁市水务局 月年20164 目录 项目概况1 (3) 项目建设背景1.1 (3) 依据1.2 (3) 设计目标.1.3 (3) 技术优势1.4 (4) 软件设计开发方案 2 (5) 2.1总体设计方案 (5) 软件系统功能说明2.2 (6) 2.2.1基础数据查询系统 (6) 2.2.2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7) 2.3数据库建设和存储系统 (12) 2.3.1数据库软件的功能要求及选型 (12) 2.3.2数据库设计原则 (12) 2.3.3数据库总体设计 (13) 2.3.4数据库部署 (14) 3系统建设部署环境及运行维护 (14) 3.1系统运行维护 (14) 系统部署环境设计3.2 (14) 3.2.1网络和主机设计要求 (14) 3.2.2机房等其他配套附属设施设计要求 (14) 3.2.3主要软硬件选型配置要求 (15) 4项目实施方案 (16) 4.1项目组结构 (16) 项目实施计划4.2 (17) 软件开发过程4.3 (17) 4.3.1软件需求分析 (17) 4.3.2结构设计 (18) 4.3.3详细设计 (18) -i-

4.3.4编码 (18) 4.3.5集成测试 (18) 4.3.6系统测试 (18) 4.3.7验收 (18) 4.3.8维护 (19) 5项目预算 (19)

-ii- 项目概况1 目建设背景项1.1 源配置资指导,以水观为铜仁市水务局以科学发展十二五期间, 工程、城乡供排水保障工程、农村水利工程、防洪减灾工程、水土保持 展需要的水利基发重点,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工程及水生态修复工程为 护、水与保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节约础设施体系。以实施最严格水 重点,加快形成适设为务体系建文明制度建设、基层水利水务服生态 资源保障有力、开极构建水代水利发展需要的制度体系。积应山区现

GIS水文分析

实验(五)水文分析 1.实验目的 通过Arctoolbox:水文分析工具位于[Spatial Analyst Tools]>>[Hydrology]之下。 2. 实验数据 DEM 2.实验步骤 ◆打开ArcMap,并打开dem数据。如图所示 1. 无洼地DEM生成 (1)流向分析 方法:在ArcMap中用左键单击ArcToolbox图标,启动ArcToolbox。 打开水文分析模块。启动ArcToolbox,展开Spatial Analyst Tools工具箱,打开hydrology工具集。 双击Flow Direction工具,打开水流方向(Flow Direction)计算对话框。 Input surface data文本框中选择输入数据dem。 Output flow direction raster文本框中命名计算出来的水流方向文件名为flowdir,并选择保存路径。 在Force all edge cells to flow outward(Optional)前的复选框前打钩,所有在DEM数据边缘的栅格的水流方向全部是流出DEM数据区域。默认为不选择。这一步为可选步骤。

2 .洼地计算 ①洼地计算 双击hydrology工具集中的Sink工具,弹出洼地计算对话框. 在Input surface raster文本框中,选择水流方向数据flowdir。 在Output surface raster文本框中,选择存放的路径以及重新命名输出文件为sink。

单击OK计算出洼地提取结果。 ②洼地深度计算 双击hydrology工具集中的watershed工具,弹出流域计算对话框,用来计算洼地的贡献区域。 在Input flow direction raster文本框中选择水流方向数据flowdir,在Input raster or feature pour point文本框中输入洼地数据sink,在pour point field文本框中选择value。 在Output raster文本框中设置输出数据的名称为watershsink。 单击OK,进行洼地贡献区域的计算。

水文信息化建设汇报

加快水文信息化建设 为“水利安徽”做好水文支撑与服务 水文信息化是水利信息化的基础。在部水文局、省水利厅领导、厅有关部门以及各地市水利(水务)部门大力支持下,省水文局在水文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服务。现就我局近年来水文信息化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代表汇报如下: 一、水文信息化建设与成效 (一)水文信息化建设取得快速发展 1、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建设迈上新台阶。水雨情自动测报是水文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我局抓住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带水文”等项目建设的机遇,加大了对自动测报站建设的投入,建成了10个水情分中心和9个旱情分中心,共有594个雨量遥测站、210个水位遥测站、96个固定墒情遥测站,水文自动测报站点已初步覆盖全省。实现了水情信息共享和实时发布,水雨情信息传输的信息量、时效性、可靠性大大增加。为我省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2、信息传输网络安全得到进一步改善。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信息传输的“生命线”,为保证水、雨情信息传输安全畅通,我们不断加强网络安全科学管理,在全国水文系统率先利用VPN 建成水雨情信息传输网络自动切换系统,使水利骨干网主信道与VPN备用信道之间实现自动切换和无缝转接。有效地保证水文信息网络传输安全,使网络畅通保证能力不断提高。

3、网络新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建设了水文系统视频会商系统,有1个主会场和10个分会场。还完成了与水利部水文局视频会商系统安装调试。使省局与部水文局、水利厅以及10个局直单位能随时召开视频会议系统、进行远程视频通信和交流。极大提高了防汛会商和远程办公的可视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4、加强水文基础信息的规范化处理。编制了淮干、巢湖等流域、大型水库预报方案和部分中小型水库的预报方案,为全省水情预报预警系统的研发打下了基础。进一步加大了安徽水文基础数据库建设力度,对全省水文测站和资料历史基础信息重新考证,摸清了家底,还对入库水文数据质量进行校核、检验,使水文数据库数据更加规范和可靠。为提高站网监测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改变目前管理工作的被动应付局面,建设了“安徽省水文站网监测管理数据库”。并开展了非基本水文测站(中小型水库、沿江、沿淮闸坝等站点)和部分自动测报站的水文资料整编刊印和全国通用水文资料整编程序应用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水文整编软件系统。 5、启动水文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水环境评价系统、水土保持监督及综合治理项目管理系统已安装调试完成,开始使用。提高了水环境和水保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6、加强水文门户网站的建设,扩大对外服务窗口。重视安徽水文信息网站建设,多次对网站升级改版,使其内容更加充实,界面更加友好。在网上提供实时水雨情查询服务,发布最新水文工作情况和动态。同时做到每个工作日都有更新内容,2011年共更新各类信息900多条、新闻图片100多幅,网站点击量超过26万人次,为各级领导和社会了解水文、关心水文提供了重

河海大学水文分析与计算课程设计报告定稿版

河海大学水文分析与计算课程设计报告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水文分析计算课程设计报告书 学院:水文水资源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梁忠民、李国芳 2015年06月12日 南京 目录 1、设计任务 (1) 2、流域概况 (1) 3、资料情况及计算方案拟定 (1) 4、计算步骤及主要成果 (2) 4.1 设计暴雨X p(t)计算 (2) 4.1.1 区域降雨资料检验 (2) 4.1.2 频率分析与设计雨量计算 (3) 4.2计算各种历时同频率雨量X t,P (9) 4.3 选典型放大推求X P (t) (9) 4.4 产汇流计算 (9) 4.4.1 径流划分及稳渗μ值率定 (12) 4.4.2 地表汇流 (17) 4.5 由设计暴雨X P(t)推求Q P(t) (18) 4.5.1 产流计算 (18) 4.5.2 地面汇流 (18)

4.5.3地下汇流计算 (19) 4.5.4 设计洪水过程线 (20) 5、心得体会 (22)

1、设计任务 推求江西良田站设计洪水过程线,本次要求做P 校,即推求Q 0.01%(t)。 2、流域基本概况 良田是赣江的支流站。良田站以上控制的流域面积仅为44.5km 2,属于小流域,如右图所示。年降水均值在1500~1600mm 之内,变差系数Cv 为0.2,即该地区降雨充沛,年际变化小,地处湿润地区。暴雨集中。暴雨多为气旋雨、台风雨,季节为3~8月,暴雨历时为2~3日。 3、资料情况及计算方案拟定 3.1资料情况 设计站(良田)流量资料缺乏,邻近站雨量资料相对充分,具体如表3-1: 表3-1 良田站及邻近地区的实测暴雨系列、历时洪水、特大暴雨资料 3.2 方案拟定 本次课设采用间接法推求设计洪水,即是由推求的设计暴雨, 经过产汇流计算得到设计洪水。示意图如下: 4、设计暴雨XP(t)的计算 4.1 设计暴雨X p (t)计算 4.1.1区域降雨资料检验 站名 实测暴雨流量系列 特大暴雨、历史洪水 良田 75~78 (4年) Q=216m 3 /s ,N=80(转化成X 1日,移置峡江站) 峡江 53~80 (28年) 吉安 36~80 (45年) 桑庄 57~80 (24年) X 1日 寨头 57~80 (24年) 沙港 特大暴雨 X 1日 (移置到寨头站)

水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方案

市水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设计方案 铜仁市水务局 2016年4月

目录 1项目概况 (3) 1.1项目建设背景 (3) 1.2依据 (3) 1.3设计目标 (4) 1.4技术优势 (5) 2软件设计开发方案 (6) 2.1总体设计方案 (6) 2.2软件系统功能说明 (8) 2.2.1基础数据查询系统 (8) 2.2.2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9) 2.3数据库建设和存储系统 (15) 2.3.1数据库软件的功能要求及选型 (15) 2.3.2数据库设计原则 (16) 2.3.3数据库总体设计 (16) 2.3.4数据库部署 (17) 3系统建设部署环境及运行维护 (18) 3.1系统运行维护 (18) 3.2系统部署环境设计 (18) 3.2.1网络和主机设计要求 (18) 3.2.2机房等其他配套附属设施设计要求 (18) 3.2.3主要软硬件选型配置要求 (19) 4项目实施方案 (20) 4.1项目组结构 (20) 4.2项目实施计划 (21) 4.3软件开发过程 (21) 4.3.1软件需求分析 (21) 4.3.2结构设计 (22) 4.3.3详细设计 (22)

4.3.4编码 (22) 4.3.5集成测试 (22) 4.3.6系统测试 (23) 4.3.7验收 (23) 4.3.8维护 (23) 5项目预算 (23)

1项目概况 1.1项目建设背景 十二五期间,市水务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资源配置工程、城乡供排水保障工程、农村水利工程、防洪减灾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及水生态修复工程为重点,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基层水利水务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快形成适应山区现代水利发展需要的制度体系。积极构建水资源保障有力、开发利用有效、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保障的黔东水安全保障网,为打赢脱贫攻坚和同步小康提供坚实的水利水务支撑和保障。随着管理事务的增多,投资力度的加大,水务局报批、在建和管理维护的项目越来越多。为了加强项目管理,更好的支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务局预备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1.2依据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水利信息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期过程》GB8566-1995 《规定与质量有关的术语》ISO 8402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ISO 9000-3 《可靠性管理标准ISO》DIS 9000-4 《软件配置管理》ISO/TC 176 《软件维护指南》GB/T14079-1993

水文分析

水文分析:根据DEM提取河流网络,计算流水累积量、流向、根据指定的流域面积大小自动划分流域 水文分分析工具 有两种途径使用水文分析功能: (1)通过Arctoolbox:水文分析工具位于[Spatial Analyst Tools]>>[Hydrology]之下 如果Hydrology 工具 集没有出现,可以选中 某个工具箱后新建一 个工具集[Hydrology], 然后右键点新建的工 具集,在出现的菜单中 执行[添加]>>[工具] 会出现如右图所示的 对话框,将需要的水文 分析工具添加到上面 新建的工具集中。 (2)另一种方法是添加[Hydrology]工具栏到ArcMap中。 在ArcMap中执行菜单命令:[工具]>>[定制] 命令

点击[从文件添加]按钮 找到esrihydrology_v2.dll 文件 注意:这个文件通常是在ArcGIS的安装路径下,默认的情况是[C:\Program Files\ArcGIS\DeveloperKit\samples\SpatialAnalyst\HydrologicModeling\Visu al_Basic] [Hydrology Modeling]工具条就被加载到ArcMap,在其前面的检查框上打上勾,如下图所示。[Hydrology Modeling]工具条就可以显示在ArcMap中

注意:以下的练习基于Hydrology Modeling 工具 1. 数据基础:无洼地的DEM 在ArcMap中加载DEM数据,执行工具条[Hydrology Modeling]中的菜单命令[ Hydrology ]>>[ Fill Sinks],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将[Input Surface]参数指定为“DEM” 确定后得到无洼地的DEM数据:[ Filled Sink1 ]

水文分析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上机报告 班级:地化21202 序号:15 姓名:成绩: 一、实验题目:水文分析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ArcGIs,Maplnfo的基本功能; 2. 利用水文分析工具提取地表水流径流模型的水流方向、汇流累积量、水 流长度、河流网络以及对研究区的流域进行分割等。 三、实验方法与结果: 转成矢量河流数据(Stream To Feature)Archydro模型上机实习内容; 1.数据准备:数字高程模型(DEM), 首先导入已知DEM的矢量数据,利用ArcGIS的ArcToolBox中Data Management Tools/Raster/CLIP工具,载出所需流域DEM数据。 水文流域DEM数据图1 2.流向计算 利用原始DEM数据,采用Flow Direction工具计算,得到每个表格的流

向。 3.洼地计算 基于原始DEM的坡向,计算洼地。

经过求洼后的洼地分布图 4.填洼计算 根据Sink扫描找出洼地,用Fill工具将洼地点的高程值设为与相邻点的最小高程值,这样迭代直到填平所有的洼地。填洼后形成了新的经过修正无凹陷DEM。 填洼后无凹陷DEM图 5.重新计算流向数据利用FILL后的新的DEM重新计算Flow Direction。

填洼后的流向计算 6.汇流累积量计算 6.1 利用无凹陷的dem求坡向,得到坡向分布数据。 6.2 利用flow accumulation命令计算出每个格网上淤累积汇流数,越是 上游的格网累积量越小;越处于下游累积数越大。 汇流累积量计算

7.水流长度 水流长度指地面上一点沿水流方向到流向起点(或终点)间的最大地面距离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 (1)在arctoobox中选择[spatial analyst 工具]/[水文分析]/[水流长度],打开水流长度工具; (2)[输入栅格流向数据]为fdirfill;在[输出栅格]中指定保存路径及名称;(3)[侧向方向]:选择downstream或upstream; (4)[输入权重栅格数据]; (5)单击[确定],完成操作。

水文测站运行管理规范

水文测站运行管理规范

DB33/T 2084—2017 目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基本规定 (2) 5 组织管理 (3) 5.1 管理单位 (3) 5.2 岗位人员 (3) 5.3 管理制度 (3) 6 测报作业管理 (3) 6.1 一般规定 (3) 6.2 水文测量 (4) 6.3 降水蒸发观测 (4) 6.4 水位观测 (4) 6.5 流量泥沙监测 (4) 6.6 其他水文要素监测 (4) 6.7 水文情报预报 (5) 6.8 水文资料整编 (5) 6.9 测站考证 (5) 6.10 水文调查 (6) 6.11 测报总结 (6) 7 检查维护管理 (6) 7.1 一般规定 (6) 7.2 基础设施 (6) 7.3 技术装备 (8) 7.4 监测环境 (9) 7.5 定期检查维护 (10) 7.6 特别检查维护 (10) 7.7 检查维护记录 (10) 7.8 仪器备件和更新报废 (10) 8 档案管理 (10) 9 信息化管理 (11) 10 安全管理 (11) 10.1 一般规定 (11) I

DB33/T 2084—2017 10.2 临水作业安全 (11) 10.3 高空作业安全 (11) 10.4 防雷安全 (12) 10.5 危化品安全 (12) 10.6 设施设备防护安全 (12) 10.7 用电安全 (12) 10.8 交通安全 (12) 附录A(资料性附录)水文测站日常管理记录表格式 (13) 附录B(资料性附录)水文测站定期检查维护记录表格式 (16) II

水文分析与计算

水文分析与计算 不同工程要求估算的水文设计特征值不尽相同。桥梁工程要求估算所在河段可能出现的设计最高水位和最大流量,以便合理决定桥梁的高程和跨度;防洪工程为权衡下游和自身的安全、经济和风险,要求估算工程未来运行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稀遇的洪水;灌溉、发电、供水、航运等工程需要知道所在河流可能提供的水量和水能蕴藏量,以确定灌溉面积、发电量、城市或工矿企业供水量和航运发展规模。工程的运行时期可长达几十至几百年,不可能象水文预报那样给出该时期内某一水文特征值出现的具体时间和大小,而是用水文统计的方法,估算在该时期中可能出现的某一设计标准的水文特征值。 一般说,运用水文统计方法所依据的样本很少,抽样误差较大,往往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因此,不能单纯根据工程所在地点的水文资料进行计算,还必须对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进行充分的合理性分析,才能较可靠地求得工程所在地的设计水文数据。因此,也常称水文计算为水文分析与计算。 一、设计年径流计算 即估算符合设计标准的通过河流某一指定断面的全年和各时段的径流量及其月旬分配,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利规划和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计算主要内容包括:①各种

设计标准的年最大设计洪峰流量和不同时段设计洪量;②符合设计要求的洪水过程线;③当梯级水库或单一水库下游有防洪要求时,拟定一种或几种满足设计要求的设计洪水的地区组成;④年内不同时期(如某些月份、或丰水期、枯水期和施工期等)的设计洪水。 二、设计洪水计算 即计算符合某一地点指定的防洪设计标准的洪水数值,为防洪规划或防洪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水文数据。 计算的主要内容有:①各种历时的设计地点的雨量或流域平均面雨量;②它们的时程分配和地区分布;③大型工程和重要的中小型工程,还要求估算指定流域的可能最大暴雨,供推算可能最大洪水之用。 三、设计暴雨计算 并根据设计暴雨计算结果,推求相应的设计洪水和涝水。算主要内容有:确定某一设计标准的各年输沙量及其年内分配,以估计水库库容减少情况和工程寿命;估算水库和它的上下游河道冲淤变化,为水工建筑物布设和水库运用方式的确定提供依据。例如,通过合理布设排沙底孔和规定水库运用方式,有助于利用异重流排沙(见河流泥沙、水库淤积)。

水文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水文(水资源)自动测报系统解决方案 1 组网方案简述 1.1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概述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属于应用现代遥测、通信、计算机技术,是完成江河流域降雨量、蒸发量、河流湖泊水位、海洋潮位、流量(流速)、风向风速、水质、闸坝的闸门开度、渗压、土壤墒情等数据的实时采集、报送和处理应用的信息系统,属于非工程性防洪措施。它能将某一流域或区域内的水文气象、水资源信息在短时间内传递至决策机构,以便进行洪水预报和水资源优化调度,减少水害损失,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根据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模和性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水文自动测报基本系统和水文自动测报网两部分。水文自动测报基本系统由中心站、遥测站(包括监测站)、通信系统(包括中继站)组成。水文自动测报网是通过计算机的标准接口和各种信道,把若干个基本系统连接起来,组成进行数据交换共享的水文自动测报网络。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多用在重点防洪地区及大型水利工程上,特别是在流域性、区域性的水文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应用的自动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国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从70年代末起步,在浙江省浦阳江流域首先应用。80年人初期为引进阶段,先后在淮河王家坝区间、长江流域汉江丹江口水库、黄河的三门峡至花园口建成进口设备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1985年以后为国产设备研制、定型阶段,有淮河正阳关以上流域水文自动测报系统、黄河流域陆浑小区自报式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长江流域汉江的黄龙滩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等。90年代后为推广应用阶段。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包括三种工作制式:自报式、查询应答式和混合式。 自报式工作制式: 在遥测站设备控制下每当被测参数发生一个规定的增减量变化或按设定的时间间隔,即

ARCGIS水文分析

ARCGIS水文分析 水文分析是DEM数据应用的一个币要方式。利用DEM生成的集水流域和水流网络,成为大多数地表水文分析模型的卞要输入数据。表ICI水文分析模型应用十研究与地表水流有关的各种自然现象如洪水水位及泛滥情况,或者一划定受污染源影响的地区,以及预测当某一地区的地貌改变时一对整个地区将造成的影响等,应用在城市和区域规划、农业及森林、交通道路等许多领域,对地球表ICI形状的理解也具有}一分要的b,义。这些领域需要知道水流怎样流经某一地区,以及这个地区地貌的改变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影响水流的流动。 基十DEM的地表水文分析的卞要内容是利用水文分析土具提取地表水流径流模型的水流方向、汇流祟积量、水流长度、河流网络(包括河流网络的分级等)以及对研究区的流域进行分割等。通过对这些基木水文因子的提取和基木水文分析,可以在DEM表ICI之 上再现水流的流动过程,最终完成水文分析过程。 主要介绍ArcGIS水文分析模块的应用。ArcGIS提供的水文分析模块卞要用来建立地表水的运动模型,辅助分析地表水流从哪里产生以及要流向何处,再现水流的流动过程。同时,通过水文分析土具的应用,也可以有助了解排水系统和地表水流过程的一些基木的概念和关键的过程,以及怎样通过ArcGIS水文分析土具从DEM数据上获取更多的水文信息。 ArcGIS9将水文分析中的地表水流过程集合到ArcToolbox里,卞要包括水流的地表模拟过程中的水流方向确定、汁地填平、水流祟不}一矩阵的生成、沟谷网络 的生成以及流域的分割等。 1.无洼地DEM生成

DEM被认为是比较光滑的地形表n的模拟,但是由十内插的原因以及一些真实地形(如喀斯特地貌)的存在,使得DEM表ICI存在着一些}u}陷的区域。那么这些区域在进行地表水流模拟时一,由十低高程栅格的存在,从而使得在进行水流流向不}一算时一在该区域的得到不合理的或错误的水流方向,因此,在进行水流方向的不}一算之前,应该首先对原始DEM数据进行汁地填充,得到无洼地的DEMO 水流方向是指水流离开何一个栅格单儿时一的指向。在ArcGIS个邻域栅格编码,水流方向便可以其中的某一值来确定,栅格方向编码例如:如果中心栅格的水流流向I,边,则其水流方向被赋中通过将中心栅格的8值为160输出的方向值以2的幂值指定是因为存在栅格水流 方向不能确定的情况,此时一须将数个方向值相加,这样在后续处理中从相加结果便可以确定相加时一中心栅格的邻域栅格状己。 1.2水流流向编码 水流的流向是通过不}一算中心栅格与邻域栅格的最大距离权落差来确定。距离权落差是指中心栅格与邻域栅格的高程差除以两栅格间的距离,栅格间的距离与方向有关,如果邻域栅格对中心栅格的方向值为2, 8, 32, 128,则栅格间的距离为2的开平方根,否则距离为1。 1.1.2洼地计算 注地区域是水流方向不合理的地方,可以通过水流方向来判断那些地方是注地,然后再对注地进行填充。有一点必须清楚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注地区域都是由十数 据的误差造成的,有很多洼地区域也是地表形态的真实反映,因此,在进行洼地填充之前,必须计算 注地深度,判断哪些地区是由十数据误差造成的注地而哪些地区又是真实的地表形态,然后在进行注地填充的过程中,设置合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