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舞蹈专业教学方法

浅谈高职舞蹈专业教学方法
浅谈高职舞蹈专业教学方法

第7卷 第5期 辽 宁 高 职 学 报 V ol.7, No.5 收稿日期:2005—09—20 作者简介:孙亚男(1982—),女,辽宁鞍山人,沈阳音乐学院职业艺术学院助教。

文章编号:1009—7600(2005)05—0130—02

浅谈高职舞蹈专业教学方法

孙亚男

(沈阳音乐学院职业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摘 要:高职教育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同于为职业准备的普通高等艺术院校(系)的舞蹈教育,他是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素质与接受程度,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学生们对舞蹈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要借鉴终身教育理念与经验,从实际发展的需要出发,探索一条真正适合高职舞蹈教育特点的教学道路。

关键词:高职舞蹈;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高职的舞蹈教育学制三年,学生在三年的舞蹈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动作技能,还要把握好民族、民间舞风格特点。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上述教学任务,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研究教材,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学生应认识舞蹈、了解舞蹈、热爱舞蹈

高职舞蹈专业的学生对舞蹈的认知态度各有不同。如果舞蹈课一上来就侧重模仿式教学,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兴趣索然。由于心理、身材、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学生还会对舞蹈课产生恐惧感。因此,舞蹈启蒙教育的好坏,对今后学生在舞蹈方面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于是,在上舞蹈课的时候,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通过屏幕展现舞蹈的美,让优美的舞姿,引起学生们的共鸣,而充分感觉美的享受;通过对舞蹈起源的讲授,让学生知道舞蹈是人人都会的人体动作的艺术表现,是与人类共存亡的文化形式,介绍舞蹈的发展,让学生了解舞蹈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既能传情达意,又可强身健体,既是交流的手段又是文化的载体,还能培养和提高舞蹈者的良好心理素质与心理水平。利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本能特点,告诉学生接受一些舞蹈的基本训练,能使体态优美,举止文雅,气宇轩昂。用浅显的道理,说明舞蹈不是天生的而是习得的。总之,消灭学生对舞蹈的陋见,激起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

心,为学生学好舞蹈课打下良好的基础,是舞蹈教师的首要任务。

二、舞蹈教学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创造力培养

舞蹈教学中多采用模仿式教学,而对于高职的舞蹈初学者,特别是有些既不懂舞蹈知识,又没有软开度和柔韧性,本来就害羞扭捏缺乏自信心的高中毕业生来说,直接模仿动作会紧张得手忙脚乱,做出的动作太“机械化”教学效果不理想。在高职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学生只有在已知的舞蹈知识和舞蹈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学习和掌握新的舞蹈知识和获得新的技能。要想让学生理解未知的概念,必须把未知概念真正在学生思维进程中纳入已知的概念中去,使两者之间建立起必然的逻辑关系,而新的素质能力训练在原有的素质能力系统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充分发展。所以,在舞蹈教学中,不仅要进行动作的传授,还要启发学生挖掘动作的内在关系和规律,引导学生细心体会动作的艺术韵味。让学生意识到动作既是人体的运动,又是人内在气质、内心情感的特殊表达方式。现在的学生充满时代性,他们具有多向思维的多面性,他们对眼前的每一条路,不一定会按照一种方法去走,或认定一条路,他们对每一条路都充满好奇,充满冒险,探索的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这对我们教学和发展无疑是件好事,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启发他们的多

第5期孙亚男:浅谈高职舞蹈专业教学方法 131

向思维来学习,让他们从模仿中创造出新的东西。有些学生在表演一些组合和剧目时,有着自身独特的见解,通过其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对作品的感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对作品加工磨合,注入自己的情感,使之更完美、丰满。教师并不是仅仅把学生教会动作为教学,学生也并不是“动作机器”,只需完成动作和技巧就可以,应充分掌握他们的时代特性,在教学中启发他们。教师在启发学生时,也要启发自己的思维能力,因为每个人身体条件不一样,肢体语言的表现力也有微妙变化,并不是统一固定在一个点上就正确好看,教师应将无形的东西化为有形的来启发他们,让他们去想象眼前的位置所出现的事物或感觉,肢体在这种感觉上应怎样表现,从而使动作注入了活力,学生们也就在这一简单提示下开动脑筋,为他们以后在剧目表现上打下坚实基础。

三、制定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第一,镜子观照学习法:以真实的镜子为“镜子”,以教师为“镜子,”以同学和其他人为“镜子”。舞蹈课堂的学习,大多是集体学习,这就提供了一个相互比较的机会。镜子的观照,就是比较。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模仿,教师就是一面“镜子”,同学间的比较常常是检验正确与否和正确程度的最好尺子。

第二,反刍消化学习法:开始学习时总是囫囵吞枣似的先学个轮廓,然后在反复练习,反复排练中去消化,达到细腻刻画的境地。反刍消化的过程,既是身体运动的过程,也是用脑的过程。

第三,诘难发问学习法:在舞蹈学习中,我们应提倡生疑。只有能经常发现问题,发现矛盾,才能促进积极思考。对于舞蹈艺术来说,它本来就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从事这门艺术工作如果不善于思考,那就永远也发现不了它的真谛。

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

在教学和演出中,有些学生课堂上很好,上台或者考试就出错,或对一些意外的事情不能很好的认真对待。这说明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好,但这也是现在学生的多向思维,具有冒险、探索精神的优势中所存在的缺点。

心理素质是人们通过培养和锻炼,形成的对社会生活和人类思想感情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对社会的现实生活的处理和承受能力。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力便要培养他对如今纷繁的五彩世界中好与坏,真善美的辨别能力。并且培养他们勇于面对困难,接受困难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更多方面的,如应有文化修养,才有理解能力,不能头脑简单,要会做也要会想、会说。时代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感情、思考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在发生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也要与之接轨,多进行社会实践、多引导他们,这样也有益于教学。

高职舞蹈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们认识舞蹈、了解舞蹈、热爱舞蹈为教学契机。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多向思维的能力,培养出不同类型特点的学生。第三,制定科学有效的学习与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方法,可辅助教学的实施。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更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吸取更多的经验,不断追求和借鉴新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 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On Special Dancing Teaching Method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UN Ya-nan

(Vocational Art College,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Shenyang 110168, China)

Abstract: Higher vcoational special dancing teaching is different from general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ancing education that is to prepare to professional career. We should make scientific education method to make students be interested in dancing study and find out their creativity based on their self-body condition and accepting degree. We should also use life-long education theory and experience to explore a new teaching way that is really fit for higher vocaitonal dancing education characeristic.

Key words: education; talents training; higher vocational ecuation

(责任编辑,沈音职院:梁慧馨)

课堂教学艺术的十种方法

课堂教学艺术的十种方 法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课堂教学艺术的十种方法一种教学艺术。要搞好组织教学,教师就必须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要有驾驭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教师必须把握学生的注意和情感,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同时,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快喜悦的心境,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组织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加以选择,灵活运用。南昌膝王阁学校林子谦老师总结了十种常用的方法— 组织教学艺术的十种方法 1、形象感染法 教师走上讲台时,神情要亲切、庄重、肃穆,站定后要扫视整个课堂,以安定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把注意从原来的注意对象迅速转移到教师身上来,自觉地投入教学活动。 2.目标引导法 讲课开始时,教师可简要地肯定学生的表现,提出本次学习要求,运用语言的感召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促其产生努力达到目标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从而调动自己的有意注意。 3.趣味激发法 教师讲课时,如有较多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可适当穿插讲一些表面看来跟教学无关(但内含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启示)而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事。使学生精神振奋,产生良好的心境,从而引发学习的浓厚兴趣。

4.提问点拨法 当某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提出问题让他们回答,促使他们转移注意对象,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活动上来。学生答题不够理想时,不要急于批评,可稍加点拨,鼓励他们动脑筋思考或用心听老师和同学讲。这样引发他们的兴趣,使其保持注意的稳定性,积极投入学习的活动。 5.指名演板法 此法类似“提问点拨法”教师指名让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演板,并在适当时机轻声对演板学生进行教育和帮助,要求他们回位后用心听讲。这种方法具有中等强度的刺激,可对学生大脑皮层起一定作用,能促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6.语言表达法 语言条理清楚、通俗易懂是组织教学的基本要求。只有讲得有条理性和逻辑性,才会使学生获得系统全面的概念;语言准确、简明扼要是组织教学的基础。这样才能使人听着舒服,爱听;善于例证,形象比喻,适当应用一些格言、名句、典故、顺口溜等也是语言组织的一些技巧。 生动的语言给人一种直观和感动,使人兴趣盎然,同时也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语言的使用影响着意思的表达,感情的色彩。在不同的情况下,恰当的使用语气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总之,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语言使用得当。

浅谈舞蹈教学方法的运用

浅谈舞蹈教学方法的运用 摘要:文章首先对现有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教学基础设施与师资力量不完善,教学方式存在缺陷以及缺乏完善的教学系统。在此之后则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即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师资力量建设,完善细化教学方式以及建立完善的舞蹈教学系统。其中在完善细化教学方式中主要强调的是分组教学法。 关键词:分组教学方式;舞蹈教学系统;因材施教 前言: 在大多数的学校中,相较于数语外这类文化课程来说,舞蹈教学大多不被重视,这也使得舞蹈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在下文中则对现有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1.现有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教学基础设施与师资力量不完善 在现有舞蹈教学存在的所有问题中最基本也是最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教学基本资源的缺乏,具体来说就是教学基础设施与师资力量的不完善。可以说基础设施与师资力量正是教学的基础,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也可以为老师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能够对教学

起到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舞蹈方面来说,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相较于其他学科显得更为重要一些。如果说基础设施对于教学的影响是比较间接的,那么师资力量的影响就绝对是直接的了。师资力量的强大与否直接影响了教学内容与授课质量,其不仅仅对于老师的专业素质有所要求,对于老师的数量也是有所要求的,毕竟再如何优秀的老师再面对数量众多的学生时也有可能存在疏漏之处,而若是能够在教师数量上有所提升,那么教学质量也必定是能够随之上升的。 1.2教学方式存在缺陷 现有舞蹈教学的教学方式,或者说,现有的教学方法是存在缺陷的。现有方式过于死板,对于对舞蹈本身便具有兴趣的学生来说还可以,但是对于那些对舞蹈没有兴趣或者天赋较差的学生来说,现有的方式很难激发他们的兴趣,也很难调动其积极性。而缺乏兴趣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在课堂上的散漫,走神。由于舞蹈教学相较于数学、语文等文化?n程来说的特殊性,所以某个学生的散漫态度则更容易对周围的学生造成干扰,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这同样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1.3缺乏完善的教学系统 缺乏完善的教学系统是现有的舞蹈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除了十分专业的舞蹈学校之外,几乎所有学校都存在这种问题,尤其是文化课程为主的学校,这个问题更为

浅谈幼师的舞蹈教学

谈幼师的舞蹈教学 【内容提要】幼儿师范中的舞蹈课,应该是一门独特结构的舞蹈教学。独特性:不同于专业舞蹈学校舞蹈课;系统性:产生兴趣,提高认识基本动作训练组合,掌握各门类基本风格,创编儿童舞蹈。科学性:训练中要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幼儿师范中的舞蹈课应联系幼儿舞蹈教学的实际,避免幼儿园舞蹈教学和舞蹈创作的成人化。 【关键词】幼师舞蹈教学创编特殊性 喜欢歌舞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用舞蹈不仅可以对自己、对别人说什么是“美”什么是“乐”?而且,在舞蹈中还能找到传达情感的最生动、最直接的方式。因此,舞蹈对儿童心灵的开发和审美的熏陶,有着其它任何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由以上可以推知,幼儿师范中的舞蹈课,应该是一门独特结构的舞蹈教学。尽管在目前幼儿教育中,幼儿舞蹈教育的这种独特性还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但相信随着众多从事幼师舞蹈教育的同行们不断努力探索和创造,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的舞蹈教学的独特性、系列性和科学性定会逐步确立和完善。 一、幼儿师范舞蹈教学的特点: 所谓幼师教育中舞蹈教学的独特性、系列性和科学性,是与其它学校,其它课程相对而言。幼师的舞蹈课同专业学校的舞蹈课无论是在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上都迥然不同的。幼师的舞蹈课不是培养专业演员,幼师学生之所以接受舞蹈训练,完全是为了今后从事幼儿教育时,能够用舞蹈对儿童进行初步的审美教育。因此,幼儿教育的舞蹈课应突出儿童心理特征和思维特征,无论是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应始终贯穿对儿童直观性和想象力的培养,展现天真无邪的童心。幼师学生在五年内接受舞蹈训练的过程,这是一个进入童心世界的过程,学生应该把学到的各种舞蹈知识转化成一种能通过舞蹈对儿童身心进行美的耕耘、美的培育、美的熏陶的能力。对学龄前儿童,通过舞蹈陶冶个性,开发智慧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幼儿舞蹈教学方法研究

幼儿舞蹈教学方法研究 一、提升幼儿舞蹈教学魅力的几大原则 幼儿舞蹈教学魅力的提升不是随意的,只有在遵循一定原则基础上进行提升,才能确保课堂教学效果,如果一味为了追求幼儿舞蹈教学的魅力性,而忽略了原则性,会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总的来说,幼儿舞蹈教学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幼儿为中心原则 幼儿舞蹈教学的组织必须要始终围绕幼儿这个中心,要提升舞蹈教学的魅力,必须要考虑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设计是否能够吸引幼儿眼球、是否能够调动幼儿参与积极性,是否能够让幼儿学有所得,是否充分考虑了幼儿的个性和心理特点。只有坚持幼儿这个中心来设计和组织教学,才能够真正提升幼儿舞蹈的魅力。 (二)明确的教育性原则 幼儿舞蹈不是单纯的为了让幼儿跳一跳、玩一玩,它本身是蕴藏着一定的教育性的,幼儿舞蹈教学魅力的提升必须要立足于这种教育性的实现,否则教学魅力的提升也就毫无意义可言。具体来说,幼儿教师要明确每个舞蹈教学的目的,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去设计和组织教学,在达到教学面对的同时,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较高的模仿力,并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和人格。 (三)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幼儿天性爱玩,幼儿舞蹈教学魅力的提升必须要多考虑学生的这一特性,在舞蹈教学设计时,要尽可能的将舞蹈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趣味化,以此来让幼儿获得不同的感受,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他们热情高涨的投入到舞蹈学习中,这对于提升舞蹈教学的效果成效显著。 二、提升幼儿舞蹈教学魅力的具体策略 (一)选择恰到好处的舞蹈教学素材,提升幼儿舞蹈教学魅力 幼儿舞蹈教学素材的素材是决定舞蹈教学魅力的关键所在,如果不能选择合适的舞蹈教学素材,那么再好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空谈。因此,幼儿教师必须要选择好舞蹈教学素材,选择素材要体现“三性”。这三性分别是直观性、模仿性和童真性。这三性是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的。首先,直观性。幼儿教师选择的舞

浅谈舞蹈教学中的三要素(一)

浅谈舞蹈教学中的三要素(一) 摘要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舞蹈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抓“趣”“情”“美”三要素,就能提高审美教育的效果,完成舞蹈教学的任务。审美教育对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审美教育舞蹈教育趣情美舞蹈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舞蹈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切表演艺术都遵循这样一个公式:审美效应=创作+表演+欣赏。作为从事舞蹈教学的教师都应当懂得:以优秀的创作节目和优秀的舞蹈表演艺术奉献给具有较高欣赏水平的对象,才能获得最美好的审美效应。系统论的奠基人贝塔朗菲曾指出: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机械总和。按照这个定律进行合理的优化组合就能产生整体效应,获得1十1>2的优化效果。如何将系统论最优化的观点、定律应用于审美教育过程中呢?笔者认为,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审美教育,在“趣”“情”“美”三要素中完成舞蹈教学任务。一、“趣”是打开舞蹈殿堂的钥匙舞蹈教学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产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准确规范、优美动人的舞蹈示范来感染学生,并充分运用各种形式与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以中国古典舞的身韵课为例,“身韵”的提法兼有身法和韵律的双重含义,包含着形神兼备、内外统一的要求。身韵课细腻地解剖了每一动的前因后果及其内外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们感动,上身韵课便进入到一种特别的状态,这时,半抑制状态的大脑便开始习惯于随着肢体的动作而运动起来,这就是动作意识。身韵课实为心韵课,它练的是心。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请古筝老师临场伴奏,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时,学生们立即感觉到了身体、气息、内心的节奏都高度统一在一种韵味当中,他们因为受到传统乐器演奏时气氛的感染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们随着优雅的古筝音乐声渐渐活跃起来时,人们才真切地感受到身韵课更深一层的价值。笔者在组合训练中也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身韵训练等并配上古筝等传统乐器,起到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目的。教师还可以通过即兴编舞、即兴跳舞等训练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要求学生根据所听到的音乐进行即兴创作,尽力让学生寻找听到音乐后的瞬间所产生的感觉。教师要教学生怎样去强化某个点,怎样依附于音乐又跳出音乐。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还可以互相交流、切磋,对此,教师应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以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在舞蹈教学的最初阶段,基本功和强化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很枯燥的,但却是走向艺术王国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可以把难度较高、较枯燥的动作放在“趣”中完成,并保持“情”的状态。如“控制组合”在课堂的基础训练中,舞蹈动作是控制在舞姿的停顿上,或者在短暂的动作组合延伸过程中,这就要求舞蹈动作做到技巧高和稳定性强,这项训练一般是将重心放在单腿上完成的优美舞姿,因此做起来就显得非常吃力和枯燥,这时教师应选择以轻松、抒情为基调的音乐旋律,给人以舒展、自如的感觉,从而把枯燥的“控制组合”在感情上予以调节。训练动作中也应有情绪上的控制,不仅要考虑到动作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还需要气韵的流畅。准确的音乐选择能使人闻声而动,这种选择能让学生达到动作的韵律与气息相呼应的目的。随着“兴趣”的建立,教师在课堂上为扩大知识面,可以介绍舞蹈的类别、流派及艺术特点等,并辅之以相应的舞蹈动作,使学生们了解舞蹈类型的文化内蕴、价值取向和其中蕴涵的深层的民族心理等,由此而让学生们在“趣”中得到收获,提高对舞蹈的认识,增强自信心,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二、“情”是走向舞蹈美的必经之路阮籍的《乐伦》称“舞以宣情”。舞蹈被称作人类艺术之母。中国古代典籍《毛诗序》说:“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磋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就是将舞蹈视为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最古老也最直接、最强烈的艺

继续教培训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专业课)题库和答案

单选题 1.“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此话出自()。正确答案:C.庄子 2.“美是一切事物生存与发展的本质特征,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出自()。正确答案:A.卡尔·马克思 3.“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出自()。正确答案:B.洪堡 6.“美应当包括‘美的本质、审美性质与审美对象’三个层面内容。”出自()。正确答案:E.当代美学家 7.“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此话出自()正确答案:D.苏霍姆林斯基 8.()是奥地利科学院地理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知名的GIS研究与教育专家。正确答案:C.Josef Strobl 4.“教学过程不仅是学术基因的传递过程,更是创造过程。”这句话是()说的。正确答案:B.Josef Strobl 5.“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此话出自()正确答案:D.苏霍姆林斯基 7.夏自强是()归国华侨,是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正确答案:B.印尼 1.“美是一切事物生存与发展的本质特征,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出自()。正确答案:A.卡尔?马克思 3.“美应当包括‘美的本质、审美性质与审美对象’三个层面内容。”出自()。正确答案:E.当代美学家 6.“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此话出自()正确答案:D.苏霍姆林斯基 7.“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此话出自()。正确答案:C.庄子 语音辨析功能具有()正确答案:B.先天遗传性 2.视觉皮层基本区()实现动态形状感知。正确答案:B.V2 3.为了便于机器对“数据”和“程序”的统一处理,谁提出增设“程序计数器”()正确答案:C.冯·诺依曼 4.指非随意创造思维所涉及的显、潜意识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双轨加工理论中的()正确答案:C.交互作用 7.在一定的时间内表达出不同观点愈多,其流畅性就愈好。是发散思维的哪种特性()正确答案: A.流畅性 8.当前语文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其()正确答案:A.人文性 9.在内部类感觉系统中,除平衡觉外还包括()正确答案:B.肌动觉 10.什么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正确答案:A.创新 1.语义辨识能力是()正确答案:A.先天的 2.哪种理论专门用于分析与处理高m值复杂性问题的理论,并为此提供心理加工策略,从而使创造性思维成为人人都有可能通过培养和训练来获得的能力。()正确答案:C.二维复杂性理论 3.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段是()以前正确答案:A.九岁 4.谁发现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正确答案:A.阿基米德 5.能细致地描述事物或事件的具体细节。是发散思维的哪种特性()正确答案:D.精致型 6.():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所作出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正确答案:A.思维 7.初中高中开始强调()都不晚正确答案:A.读写 8.阅读心理加工过程的四个环节中语音辨识是( )的正确答案:A.先天性 9.视觉皮层基本区()实现动态形状感知。正确答案:B.V2 10.视觉皮层基本区V1在布洛德曼()区正确答案:B.17

探究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方法

探究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方法 摘要:相应的教学方法的组织上显得比较杂乱,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现今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的基础。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建立并不是随意的编排,而是一个循序渐进,层次清晰的过程。体育舞蹈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研究,必须在总结以往教学方法改革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尽力做到以较经济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结果。本文立足于现今高校体育舞蹈授课情况,分析体育舞蹈授课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方法,以求体育舞蹈在高校中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舞蹈教学方法教师学生 体育舞蹈的学习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常情况下,体育舞蹈的教学都是从单个动作开始,然后再进行下一个动作,当学生学习了多个动作以后,就可以编排成套路,这时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对体育舞蹈有一个质的认识。这时候学生对于体育舞蹈的理解就不单纯的只是形象上的感观,而是从抽象上的一种理性的认识。通常叫做“顿悟”,这样现象的发生会使得学生对于体育舞蹈的学习兴趣大幅上升,在经过多次联系后,学生会获得理性和感性的双重认识。学生对于教师所使用的语言以及动作,都会

做出自己的概括和总结,学习效果就会得到加强。 学生主体地位的承认是现代教学理念对高校教学模式的规定,这就要求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够将指导作用发挥到最大。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学要有一套教的方法。学生要有学的学习方法。体育舞蹈的学习要注重练,某种意义上说,练是体育舞蹈教学最重要的部分。 1教师教的方法 1.1教导方法的作用 所谓教导方法实际上就是教学为使得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采取的多种手段和方法。比如说语言法、直观法、分解法以及程序教学法等等。 直观法一般包括动作的示范,或者是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各种道具以及声音影像等等。体育舞蹈的教学很多运用到动觉,动觉实际上就是带领法,触觉指的是舞者在行进间的阻力等等。 完整和分解法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最常用到,是单个动作以及连贯动作的的教学方法。分解法指的是对舞步进行单个的分解,或者是对男女舞步分别教授的方法,然后将音乐的节奏放慢来进行分解教学。比如说在授课过程中,正好一个小节的舞步,可以将这一小节分解开来,变化成几拍进行授课。

浅谈舞蹈教学的模式与创新方法的探讨

浅谈创新式少儿舞蹈教学模式对少儿的作用 摘要:少儿舞蹈是以人体动作提炼、组织、美化(节奏化、造型化、虚拟化)为主要手段来塑造舞台艺术形象的,它不像话剧、电影艺术那样直观刻划、展现,而是长于抒情和拙于叙事的人体艺术,是人类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感情迸发的集中表现。少儿舞蹈也正因此而产生了自身独特的舞蹈语言来塑形象并产生了舞蹈语汇,利用舞蹈语汇使舞台形象恰似“活的绘画”、“动的雕塑”给观众美的享受。舞蹈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舞蹈又具有故事性、情节性及深刻的教育性,幼儿在学习、排练、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能学会认识事物的真、善、美。 少儿舞蹈作为少儿音乐艺术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虽然少儿舞蹈近些年来有很大改善,但其中还是存在很大弊端。研究少儿舞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对我国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也就是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健全学生个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一个人的素质教育应该从少儿抓起,从小培养少儿的主动精神。然而少儿舞蹈是少儿易于接受并能提高少儿全面素质的一种教育形式。我们经过资料查证和实际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几项改变教学方式的对策,以提高少儿舞蹈的水平。 关键词:少儿舞蹈创新式作用 一、少儿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幼儿一味地模仿学习,是被动的学习者,没有成人或图象引导,多数幼儿赏析能力、创编能力显得十分不足;另一种是接受教育改革思想影响,走入误区,在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中,教师始终持肯定的态度,孩子想跳什么就跳什么,让幼儿盲目地创造,放任自由,片面强调个人情绪情感的抒发,忽视教师的辅导和幼儿掌握应有的舞蹈基础知识,使得幼儿舞蹈活动中呈现低调混乱,教师把持不住舞蹈活动的过程。 分析以上两种情况:(1)教师把幼儿当成容器来灌输,培养了依附的只能模仿而不能创造的幼儿;(2)教师忽视了自身的价值,夸张了幼儿的主体的自由创造,因为他们没有积累一定的表现技能,难于用舞蹈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得幼儿

幼儿舞蹈的教学授课方法

幼儿舞蹈的教学授课方法 舞蹈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不应该是主观随意的。正如其他学科一样,应该依据教学对象的年龄、水平所要教授教材的内容和要求制定 相对应的教学方法。 本学年度舞蹈班的年龄都是在4岁左右。这段年龄幼儿的特征, 他们的模仿水平理解水平强,他们善于模仿教师的舞蹈动作,却不易 理解教师对动作所作的理论讲解和分析。所以,对于初学的儿童应该 更多地采用直观教学(即教师给幼儿以反复的动作示范)。此外,幼 儿做动作时往往自我知觉比较迟钝,不善于按照教师的要求自觉地对 动作实行自我纠正。所以,教师要耐心细致地一个人一个人地、一个 动作一个动作地纠正学生动作上的差误。 一般来说,有两年以上舞蹈训练基础的,通过实践对舞蹈动作的 理解有了提升,对自身训练时动作中存有的毛病实行自我纠正的水平 亦相对应提升。这时,教师除了做必要的示范外,应对幼儿实行必要 和适量的舞蹈动作理论分析,使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理解向理 解理解飞跃。此外,教师能够增强训练中的口头提示,协助幼儿及纠 正动作,以节省时间。 作为舞蹈教师,我会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和所要教授的舞蹈内容,制定与两者相适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当教学方法同教学 对象相适合时,幼儿就能较快地、准确地掌握所教授的舞蹈动作,也 会较自觉地即时纠正自己练习舞蹈动作时出现各种毛病,教学质量会 显著提升。下面谈谈我的几种具体教学方法。 1、教授新的动作 (1)、教授新动作时,首先理应给幼儿准确的示范,同时讲清动作 规格和要领,说明动作的形态和用力的方法。在讲解时语言简练,精 讲多练,把绝大部分时间用在反复练习上。

(2)、一般来说幼儿掌握一个新动作往往是先会做,然后做到较果好,最后才能达到精美,一教就会这是不可能的,必须循序渐进,逐 步提升。 (3)、要选择有效的训练步骤。教授一个新动作往往要经过若干然 后达到“完成体”,即经过由简至繁、由易到难的过程。制定的训练 步骤是根据教学对象的年龄、水平来设计。 (4)、教授新动作或开技巧。幼儿往往是先入为主。一个动作初学 时养成的毛病,以后改正极为费力,甚至难以改正。如果一旦成为习惯,尔后是极难纠正的。每一个新动作初学时是否准确掌握规格与方法,对幼儿以后能否很好掌握这个动作、继而上升到精美的水准关系 极大。 (5)、教授新动作时先解说动作的做法,然后解说节奏,或教师口 数节拍让幼儿练习,然后再配上音乐练习。 (6)、教授一个新动作后(即使仅仅是动作的某一步骤),我要在 教室中选择一个能纵观全班幼儿练习动作的位置,观察幼儿掌握动作 的进程,以便对幼儿在练习动作时出现的问题和毛病即时指点、纠正。 2、纠正动作 纠正动作是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 (1)、有计划。在上课前必须预见到幼儿在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 问题和毛病(基于对前一节课的分析),在备课时就计划好:这堂课 重点纠正什么毛病,哪些动作需做细致的纠正,哪些动作在练习过程 中口头提示即可,哪些幼儿要重点纠正等。 (2)、有重点。通过对重点动作和重点人的纠正,给其他幼儿作纠 正错误动作的范例,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们能从他人的毛病 中汲取教益,从教师的纠正与指导中获取自觉纠正动作的教益。在课 前就计划好在课堂上对哪个幼儿重点纠正,并通过对重点学生纠正, 示范全班。

高校教育师范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高校教育师范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艺术教育方面问题的重视度不断增加,要求其多元化发展,所以对于教育师范生的能力要求不断提升。文章针对高校教育师范生舞蹈教学能力进行针对性研究,从舞蹈素养、舞蹈表演及舞蹈创编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出发,针对性探讨提升高校教育师范生的舞蹈教学能力的培训方式,从而提升当前舞蹈整体教育水平。 关键词:高校教育师范生;舞蹈;教学能力;培养 高校教育师范生在舞蹈课程的构成上包含了人体造型、动作及姿态等多个方面,并在组合、动作转变及发展的基础上构建舞蹈语言,从而产生出具备鲜明、具体及生动特征的舞蹈形象以展现现实生活状态,并且体现人们具体化思想及情感。针对以往的舞蹈教育措施而言,一直以来存在的就是老师教、学生学这种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不过基于教育师范生具备特殊的职业特征,上述教育模式往往只能培养学生的表演素质,不能真正意义上促使学生养成优质化的舞蹈教学能力。所以,实际舞蹈教育过程中需要实现寓教于乐这一重要目的,从而全面提升高校教育师范生实际教育教学水平。 一、高校教育师范生舞蹈素养的培养 1.针对性构建优势化教学内容。高校教育师范专业所设立的舞蹈课与舞蹈学院中设立的舞蹈课之间存在严重的差异性,前者较后者而言具备强烈的针对性,多注重教育的职业性培训,教学中要同时具备舞蹈基础性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所以教育师范舞蹈教学内容在选择过程中,首先需要思考的就是教育师范生所教授学生心理及生理方面的特征,在学习舞蹈时,尽可能确保种类的多样化,而在难度及技巧方面仅需适中即可。 2.针对高校教育师范生舞蹈教学中技巧难度的处理。教育师范专业所设立的舞蹈课在内容上与传统意义上的舞蹈训练存在差别,在要求上同样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样可以针对性的减少类似软开度、控制力等基础性技巧舞蹈训练,还可以适当降低弹跳、软度及开度等方面的难度要求,尽可能避免部分弹跳转翻等生理性因素的局限性,另外可以在舞蹈训练时,增加部分现代舞蹈的训练方式及措施,实现单一向复杂、分解到综合的练习,还可以促使学生肢体及动作不断向协

少儿舞蹈基本功和技巧的教学方法

少儿舞蹈基本功和技巧的教学方法 1,重点在老师要会技巧,言传身教和经验积累。 2,技巧的基础是练好倒立,而且开技巧前的起范儿很重要。 比如手是扩指手型,手的方向(打侧手翻指尖对旁,前桥指尖向前),在走技巧的过程中,每个技巧的发力点是哪里,身体的哪个部位发力,肌肉一定要收紧。可以让孩子们多做些腹背肌的练习…… 单腿前桥和单腿后桥 3,教前桥,首先要解决倒立,下腰的基础问题。

先让学生练倒立,要求又轻又稳,崩腿崩脚尖,落到把杆上没有声音。倒立熟练之后在进行前桥的练习。手落地手直,脚落地脚直,注意协调的圆;放轻松。关键在腰和肩,手要具备基本的支撑能力,在操作的时候头看前面,别看地面,让孩子准备做倒立,老师在旁边,当孩子做动作的时候老师用手顶一下孩子的腰,让他知道什么地方用劲。 技巧主要是通过力度、幅度、速度来体现。我们要把情感与气韵融在一起,让动作的力度、幅度、速度都随感而变,顺情而化。加强力度,空中腿一定要180度然后在脚准备掂地时拉肩单脚掂地时要挑腰左脚最好是在腰起来后在 放下!(这做单一的练习)熟练之后可串起来! 老师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练习舞蹈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安全! 教的多了,有了一定的经验就好了。 4,教侧翻时脚打直,注意最开始出去的是往你手的方向落地,空中整个身体要保持直立,臀部要收,低头。双手也要成一条直线。 不是往外甩开的,手脚要在一条线上;也就是脚要往内收,就是手的方向。 注意学生腿弯是因为心虚,或者习惯性弯腿等原因。先让孩子把侧手翻玩好。等手翻玩的直了顺了就能带上力量了,直接就告诉他们----蹬腿,摆腿,提腰,展手。 5,教古典舞中点翻身时头保持一个点不动,侧腰和后腰要挑住。 这个不能放松。其实点翻就是从左边侧腰画个圈在回到左边侧腰的一个动作。只要你找到了腰的感觉。就会感觉很顺。如果越翻上身下的就越低,以致于感觉主力腿的压力重,转的很难受,找不到别人转的很

舞蹈教学:体育舞蹈教学问题及对策

体育舞蹈教学问题及对策 【摘要】体育舞蹈是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体育课程,具有娱乐性与表演观赏性特征,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有别于其它传统体育项目。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和大学生群体特点,形成适合高校大学生的体育舞蹈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本人总结教学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的调整和更改,最终建立起一套能够促进学生迅速融入体育舞蹈教学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体育舞蹈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体育舞蹈;教学;问题;措施 体育舞蹈以其独有魅力成为高校体育与健康选项课中最受欢迎的一门体育课程,它运用体育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在优美的音乐旋律、动感的节奏引导下,使舞者愉悦心情,塑造形体。很多大学生都愿意选择体育舞蹈这门课程,但是他们大多数是没有任何舞蹈基础的,接受体育舞蹈的能力较差,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就会缺乏自信从而产生倦怠感,就会失去原有学习的热情,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如何解决这一影响体育舞蹈教学质量的的问题,是本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本人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适时的调整梳理多年的体育舞蹈教学经验,以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教会学生如何通过体育舞蹈达到健身的目的、文化娱乐、释放心理压力。 一、体育舞蹈教学中常见教学的问题 (一)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乐感”是教学进度缓慢的原因之一

乐感是沟通体育舞蹈与音乐的桥梁,体育舞蹈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一堂好的体育舞蹈课如果没有音乐的配合,光靠枯燥乏味的教学口令来代替音乐,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对大多数学习体育舞蹈学生来说,学习体育舞蹈最难的不是动作的本身,而是舞蹈动作与音乐不合拍,甚至跟不上音乐节奏,这主要是他们在中学时期缺乏系统的音乐训练,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普遍较差;所以说,乐感的培养是体育舞蹈学习与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教学进度缓慢的原因之一。 (二)基本功练习阻碍了体育舞蹈教学效果提升 基本功指从事舞蹈艺术所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即用自身的“动力”。体育舞蹈中的拉丁舞胯部动作是学生必需掌握的基本功之一,在拉丁舞五个舞种中除了斗牛舞,其他舞种都要用到胯部动作,所以说胯部动作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教学中,学生对基本功练习并不是很感兴趣,他们在意的是脚步怎样走,套路怎样跳,不喜欢慢节奏舞种(伦巴)而喜欢节奏明快的舞种如:恰恰、牛仔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待调整和解决的问题。 (三)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原因 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大多数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仍然是以动作技术的传授为主,教学形式上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主体的因素,这种教学的后果是学生对体育舞蹈课只是被动接受教师所教的内容,而无法体验到体育舞蹈的真正魅力所在,影响阻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身心的全面发展。毕竟我们面对的是高校的大学生,他们有思想、有活力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喜欢展示自我,体育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与学生共同参与双边活动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地,寻找出一套

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专业课)练习题、答案

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专业课 单选题 ---------------------------------------------------------------------------------------------------- 1.“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此话出自() 正确答案:D.苏霍姆林斯基 2.夏自强是()归国华侨,是著名的数学教育家。 正确答案:B.印尼 4.()是奥地利科学院地理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知名的GIS研究与教育专家。 正确答案:C.Josef Strobl 5.“教学过程不仅是学术基因的传递过程,更是创造过程。”这句话是()说的。 正确答案:B.Josef Strobl 6.“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此话出自()。 正确答案:C.庄子 7.“美应当包括‘美的本质、审美性质与审美对象’三个层面内容。”出自()。 正确答案:E.当代美学家 8.“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出自()。 正确答案:B.洪堡 多选题 ---------------------------------------------------------------------------------------------------- 1.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 正确答案:A.体系清楚 B.主次分明 C.衔接恰当 D.收散自如 2.课堂教学的启思艺术包括() 正确答案:A.启发学生的问题思维意识 B.强化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 C.激发学生的辩证思维意识 3.课堂教学组织艺术包括()。 正确答案:A.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 B.有效安排课堂教学的教学形式 4.下面属于课堂教学艺术的有() 正确答案:A.教学课件制作艺术 B.课堂教学的板书艺术 C.课堂教学教态艺术 D.课堂教学节奏艺术 5.下面()属于谨防课堂语言病。 正确答案:A.言不达意 B.喃喃自语 C.脏话 D.打摆子病 判断题

浅谈舞蹈教学中几个要点

浅谈舞蹈教学中几个要点 舞蹈教学中语言切忌繁琐、罗嗦,正常情况下,也无需详尽、细致,以免引起学生的疲劳和分神。在动作教授时要力求语言精要、简练,结合教师的示范动作,让学生马上明白动作的规格要领,分解动作时要抓住重点,不要翻来覆去,反反复复说不清楚。发现学生有错误和不到位的动作,教师要有很强的纠错能力,能看到问题所在,通过语言告诉学生做某一动作的感觉和体会,让学生明白自己为什么没做到位;与正确动作的对比,用一句话或是一个关键词让学生明白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肢体的感受要与心灵的感受相一致,这时候舞蹈才能表情达意,舞蹈才真正的美,而不是简单的肢体比划。动作让学生模仿,语言让学生感悟和体会,学生对舞蹈动作的记忆和理解才能深刻到位。 教师应将语言形象化、生动化,以便于学生理解,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比如:在讲基本站姿时,必须要求学生的膝盖夹紧,收腹提臀,整个胯骨也要有上提的感觉;沉肩,后背拉长,避免弯腰驼背,又不会塌腰撅臀。肩部放松,头顶要有头悬梁的感觉,既不能松弛也不能后仰,目光坚定自信看前方。这些还只是外在的要求,关键的在于气息的调理,站立时气息要沉下去,不能浮在胸口,脚抓住地,向下,头顶向上,身体有一个上下对抗的力量。这一个简单的动作要求却如此复杂,学生很容易做得顾头不顾脚或不够挺拔或过于紧张,所以笔者告诉学生做的时候想象一下路边的杨树,像树一样站立,根扎得很深,枝头却积极向上,不浮躁,能跟着音乐听得到自己内心的声音。不仅如此,学习中也要学习树的品格,脚踏实地,从不气馁,不把风吹日晒当成辛苦,而是化为“养料”,早日成才。有了这种生动活泼的描述,学生就能很快找到舞蹈动作的感觉,有时就是通过一个简单的动作,因为有了语言的升华,使得学生既掌握了舞蹈的技术、技能,也学会了做人的标准。舞蹈课上的语言很重要,掌握了舞蹈教学的语言特点,可以使教学更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的印象,有时一个词就能启发她们马上做到你想要的状态。跳舞跳到最后跳的是内心的感觉,是用身体说话,不是用身体做动作,让学生在学习舞蹈时脑子里有画面感,学会想象和体会,学会像树一样站立,像白云一样飘逸,像河流一样流畅,把生活融入到舞蹈当中,舞得淋漓尽致,舞得生动有思想。 舞蹈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尤其能搬进学校课堂的舞蹈,一定是阳春白雪。舞蹈教与学的过程中,总要涉及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及动作的幅度等等,加之舞蹈训练中,学生的着装都简单便捷,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语言一定要文雅含蓄,引领学生在艺术的殿堂里舞蹈,不能把高雅的艺术降格。教学中,语言要书面化。不随随便便地说口语、俚语、俗语,“臀”不能说“屁股”,“腹”不要说“肚子”,“手臂”不要说“膀子”,等等。通俗的语言并非不可用,而是在某些时候会适得其反。例如手臂弯曲说成“弧形线条”,双摆臂说成“风摆柳”,动作的运动路线说成“运动轨迹”,动作连贯说成“动作流畅”等等,诸如此类,要善用巧用优雅的文学修辞,来渲染舞蹈的艺术氛围。 舞蹈教学中美,这种美必须是合乎舞蹈情感表达需要的,对舞者表演学习中起到修饰升华作用的,表现在具体教学中即是语调的高低、语言的节奏和语音的

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大纲

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 舞蹈是广播电视中专幼儿师范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幼教专业舞蹈技能,掌握训练方法,提高舞蹈素养,毕业后能胜任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工作,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2.教学任务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身姿、完整、流畅、正确、优美地表演各种风格的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具有创编幼儿舞蹈、组织幼儿舞蹈教学的能力。 3.教学基本要求 舞蹈技能是一门规范性、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应按照幼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三基”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掌握。融会贯通,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要求。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关系 本课程应以舞蹈基本理论、舞蹈技能训练为基础,与幼儿园音乐教学法相配合。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 1.教学方法 本课程不是纯理论性课程。其核心是解决实践的问题。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幼儿园工作的要求,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同时,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实践环节,组织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提高感性认识。 2.教学形式 为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形式以教师讲授、示范作为基础,同时,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小组教学和个别指导与之配合。 3.实践性环节教学要求

本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学中要结合课程内容,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熟悉律动、幼儿舞蹈的教学过程,有条件的要参与具体教学活动。部分边远地区如不具备条件,应组织学生认真观看教学录像带中的案例部分。结合案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特殊说明 1.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 教学要求中,基本概念和内容按“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具体的舞蹈技能技巧,按“掌握、会、了解”三个层次要求。 2.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本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规范性、实践性较强,为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式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多举实例,善于借助录像课,引导学生互看互学,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2)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幼儿园舞蹈教学也在改革中不断发展,教师在组织本课程教学时,要经常关心这些变化,注意适时地吸收有关的教育新信息,以丰富教学内容,更好地教好教活本课程的内容。 (3)我国幅员广大,各个地方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教学中,既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实际出发,又要从本地实际出发,突出舞蹈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点,增强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适应能力。 第二部分大纲本文 第一教学单元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的身体姿态,掌握幼儿舞蹈的基本舞步。动作有一定的力度和节奏感,舞蹈动作协调。 Ⅱ、教学内容 一、理论课 1.掌握舞蹈的概念、种类,了解中国舞蹈发展简史。 2.理解幼儿舞与幼儿教育的关系。

幼儿舞蹈教学的指导方法

幼儿舞蹈教学的指导方法 【摘要】舞蹈是幼儿园艺术的教育内容之一,是在音乐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以动作姿态来表现音乐形象的一种形式。幼儿受到自身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知识经验等的制约,需要成人通过游戏等多种方式使其初步体验舞蹈。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学艺术教育指导方法 舞蹈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我国伟大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曾指出:大凡健康的幼儿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学习,他们本能地会唱唱歌,会表现舞蹈的韵律,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随机性地去观察、引导孩子,这样来自于大自然、生活中的音乐活动孩子才会表现出特殊的兴趣与情感,从而满足孩子自我表现的需要,提高能力,丰富孩子的生活。那该如何使得幼儿舞蹈以幼儿发展为本,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注重活动的过程,强调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舞蹈教育向积极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的角度出发呢?我在实践中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理解、感受舞蹈作品 1.1 理解、感受舞蹈作品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因此理解、感受舞蹈作品必须以感性认识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更多地依赖于直观的、生动的、鲜明的形象。而教材中有的舞蹈,如《采茶》等只有曲调,没有歌词,只有笼统的标题,幼儿不理解动作代表的意思,以及动作之间的相互联系,比较孤立、缺乏趣味性,幼儿不易记住动作顺序。幼儿学习时只会模仿地做出一个个动作,思维、想象不活跃,面部表情僵硬,不知道所表达的内容。这样的舞蹈作品在幼儿眼前不是直观可见的实物形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想办法,让幼儿通过视觉直观和听觉直观的共同感知活动,伴随着启发性、形象性的语言,为幼儿提供想象的内容,让幼儿感知、获得一个比较清晰的形象。这样幼儿才能逐步投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才能进行联想和想象,才能感受作品,幼儿的感受力提高了就会表现舞蹈内容了。 在引导幼儿感知舞蹈作品时要注意,要充分利用幼儿观察的敏锐性。老师提的问题要有目的性、系统性、准确性和敏锐性。每次让幼儿感受都需要有要求,而且只能有一个要求,使幼儿的思维始终处在积极紧张的状态中。开始提的问题要提笼统的大问题,逐步提小的问题,因幼儿感受力发展的规律是对作品先有一个笼统的整体的感受,反复的欣赏就能有进一步的感受,欣赏越多,感受得越细微、越深入、越全面。如:《新疆舞》时,开始的第一、二次欣赏老师的表演后,我便开始提问:“你看到老师做了什么动作?”第三、四次欣赏又再次提问:“老师做了什么动作,是怎么做的?”第五、六次欣赏后又提问:“什么时候变成双圈?

浅谈舞蹈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d18338915.html, 浅谈舞蹈教学 作者:高玉 来源:《启迪·下旬刊》2020年第01期 舞蹈是一個充满激情活力,用身体语言的融合,让人们享受到视觉与内心的艺术。是用身体展示内心感受,发泄情绪,陶冶自我的精神力量,舞蹈教学作为艺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舞蹈教学领域急待解决的问题是怎样加强对不同水平层次人群的基础舞蹈教学。 关键词:舞蹈;基础教学;柔韧性;培养对象;因材施教 1.舞蹈基础教学 1.1结合学员的实际状况,重点力量与柔软度的训练 在舞蹈训练时,擦地,压腿,踢腿,耗腿是训练的重点,其目的是要拉伸韧带的柔韧性和控制力度。能练出完美的体形,促进自身健康,降低受伤的风险,从而让歌舞表演更简单。 1.2 培养学员在舞蹈中训练正确的呼吸方法 在舞蹈训练过程中,呼吸的使用是舞蹈完美完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学习科学的呼吸方法是很关键的。 在舞蹈训练的过程中,如何使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才不会出现出现气短,憋气等现象急促等现象。例如,在跳跃、前进、后退和下降时,快速吸气要在蹬离地面产生力量的刹那;进行有控制的呼吸要在当身体在空中或以改变姿势的形态时,就像在旋转中一样,当完成动作可在落地时再次呼吸。直到运动完成,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吸气和保持空气,然后呼气,这增加了旋转的稳定性。在进行姿态调控动作或配合时,采用慢慢呼气、慢慢吸气的呼气方法,可以让动作更加美观,有助于平衡时间。 1.3 在把杆训练过程中,注意支撑腿的姿势及稳定 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不能只关注力量腿的练习,还要注意了支撑腿的动作和姿势两个地方。比如,有的学生在握把杆的过程中,不是用手轻轻地搭在把杆之上,而是很容易握得很紧。主力腿重心偏移是因为这种不正确的姿势造成的,这不仅会使主腿肌肉得不到加强,导致膝关节伸直,从而使整个舞蹈姿势受到影响。 骨盆保持固定,让主力腿的膝关节运动姿势是挺直形态,保证整个脚面都到地面,无论脚在什么位置使肌肉时刻处于紧张的收缩状态,肌肉紧张只有这样才会容易发生,也能使肌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