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眼视觉学

双眼视觉学
双眼视觉学

双眼视觉学教学大纲(研究生)

双眼视觉学是眼视光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教学课程,其宗旨是学习眼动参数的基本概

念,双眼视觉的临床评价方法,以及双眼视问题的诊断和处理等。本大纲以《双眼视觉学》

为基础,参考《双眼视觉问题分析与处理》,同时结合国外其他相关的教材、资料和我国的

实际需要编写的,主要供我院眼视光专业研究生教学使用。

双眼视觉学是双眼视觉学是眼视光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教学课程,其任务是研究眼

动参数、双眼同时视以及双眼视觉异常的诊断和处理等等。

学习双眼视觉学的目的是掌握双眼视觉学相关眼动参数的检测方法、特点和临床应

用,学会诊断和处理临床上常见的双眼视异常。本教学大纲适用于眼视光学专业研究生,教

学内容包括理论课和实习课。

本大纲总学时为60节。理论课为28节,实习课为32节。

时间讲授内容授课教师实习内容授课教师

2.25下午1-4 眼辐辏参数徐丹4

3.3下午1-4 眼调节参数的测量徐丹、于旭东4

析方法

3.10下午1-4 隐斜的测量徐丹、于旭东4 3.11下午1-4 Sheard法则和

percival 法则

徐丹4

3.17下午1-4 辐辏范围的测量徐丹、于旭东4 3.18下午1-4 双眼视异常的分类

和临床处理

徐丹4

3.24下午1-4 双眼视异常训练吕帆4

3.25下午1-4 参数测量和图表绘制徐丹、于旭东4 4.2下午1-4 实习自由练习徐丹、于旭东、第一组旭东、阎静

4.9上午1-4 实习操作考核

第二组吕帆、徐丹、于旭东、阎静

理论课上课地点:东大楼301 实习课上课地点:东大楼416 课程负责人:吕帆课程协调人:徐丹

第一章正常双眼视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双眼叠加作用、视觉方向、双眼融像、立体视觉。

2、熟悉双眼视觉的发育、扫视运动、跟随运动、前庭-眼反射、视动眼震、注视性眼运动

和眼动与阅读

3、了解双眼视觉的神经解剖和视觉神经生理。

(二)讲授内容:

1、详细讲解眼叠加作用、视觉方向、双眼融像、立体视觉。

2、一般讲解双眼视觉的发育、扫视运动、跟随运动、前庭-眼反射、视动眼震、注视性眼

运动和眼动与阅读。

3、自学双眼视觉的神经解剖和视觉神经生理

第二章眼调节参数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眼调节的概念、基本理论和相应的参数,掌握眼调节参数的测量方法和注

意事项

2、熟悉眼调节参数的临床应用

3、了解眼调节参数和屈光的关系

(二)授课内容:

1、详细讲解眼调节的概念、基本理论和相应参数,眼调节参数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2、一般介绍眼调节参数的临床应用,眼调节参数和屈光的关系

第三章眼辐辏参数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眼辐辏的概念、基本理论和相应参数,掌握眼辐辏参数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掌

握AC/A的概念,分类以及临床科研应用

2、熟悉眼辐辏参数的临床应用以及眼辐辏参数和屈光的关系;

3、了解CA/C

(二)讲授内容

1、重点讲解眼辐辏的概念、基本理论和相应参数,掌握眼辐辏参数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2、详细讲解眼调节和辐辏的关系以及AC/A在临床科研中的应用

3、一般介绍熟悉眼辐辏参数的临床应用以及眼辐辏参数和屈光的关系;

第四章双眼视的临床分析方法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完整的图形绘制方法,包括隐斜、辐辏范围、正负相对调节等;掌握图形分析法的

特点

2、熟悉双眼单视清晰区的概念和特点;熟悉Morgan正常值分析法以及临床综合分析法。

3、了解常用的双眼视觉学分析方法

(二)讲授内容

1、详细讲解完整的图形绘制方法,包括隐斜、辐辏范围、正负相对调节的绘制;详细讲解

图形分析法的特点

2、重点讲解双眼单视清晰区的概念和特点

3、一般介绍Morgan正常值分析法以及临床综合分析法

第五章Sheard法则和Percival法则

(一)目的要求:

1、掌握Sheard法则和Percival法则的原则和临床应用指南

2、了解1:1法则及其他原则的临床应用方法

(二)讲授内容:

1、详细讲解Sheard法则和Percival法则的原则和临床应用指南

2、一般介绍1:1法则及其他原则的临床应用方法

第六章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的临床分析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非斜视性调节异常和聚散异常的分类、诊断和临床处理原则

2、熟悉老视调节幅度的改变以及近附加的确定原则

(二)讲授内容:

1、结合实例详细讲解非斜视性调节异常和聚散异常的分类、诊断和临床处理原则

2、一般讲解老视调节幅度的改变以及近附加的确定原则

第七章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的处理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屈光矫正、正镜负镜附加以及棱镜在非斜视性双眼异常处理中的应用原则

2、了解视觉训练在双眼视异常处理中的作用

(二)讲授内容:

3、详细讲解屈光矫正、正镜负镜附加以及棱镜在处理中的应用原则

4、一般介绍视觉训练在双眼视异常中的应用

第八章双眼视异常的视觉功能训练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临床上常用的双眼视功能训练仪器的特点和各自功能

1、熟悉各双眼视功能训练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讲授内容:

3、详细讲解临床上常用的双眼视功能训练仪器的特点和各自功能

4、重点讲解各双眼视功能训练仪器的使用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考研辅导班-北京师范大学人类学考研真题

北京师范大学考研辅导班-北京师范大学人类学考研真题 专业介绍 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最早见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及行为的人的描述中。北京师范大学考研辅导班,在19世纪以前,人类学这个词的用法相当于今天所说的体质人类学,尤其是指对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 四大人种:亚洲人种(黄种人)、高加索人种(白种人)、非洲人种(黑种人)、大洋洲人种(棕种人)。 人类学以及“λογο(-logia,学科)”,意思是研究人的学科。这个学科名称首次出现于德国哲学家亨德在1501年的作品《人类学——关于人的优点、本质和特性、以及人的成分、部位和要素》(Antropologium de hominis dignitate,natura et proprietatibus, de elementis,partibus et membris humani corporis),当时人类学这个字指的是人的体质构造。[1][2] 当代人类学具有自然科学、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的源头。[3]它的研究主题有两个面向:一个是人类的生物性和文化性,一个是追溯人类今日特质的源头与演变。民族志(ethnography)同时指称人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依据人类学研究而书写的文本。从事人类学研究的专家则称为人类学家(anthropologist)。 人类学的基本关注问题是:什么是智人的定义?谁是现代智人的祖先?人类的体质特征是什么?人类如何做出行为?为什么在人类不同群体之中,有着许多变异与差异?智人在过去的演化历程,如何影响其社会组织与文化?依此类推。 自从弗朗茨·博厄斯(Franz Boas)与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在十九世纪晚期与二十世纪早期从事人类学研究后,北京师范大学考研辅导班,这个学科就和其他社会科学学科区分开来,人类学强调对脉络的深度检视、跨文化比较(社

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一、学制及招生对象 学制:三年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眼视光行业中的高级技术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屈光度检测、眼镜定配、眼镜检测、眼科基本病理咨询等方面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工作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人才使用规格: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医院眼科、眼镜店等第一线工作,从事眼镜行业验配,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专业面向岗位(群):眼镜验配、眼镜营销和管理岗位。 (三)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见附表1)。 1.知识结构 (1)基础知识:掌握眼视光学专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从事眼镜验配、营销和管理,熟悉临床等方面工作。 (2)专业知识:掌握相关的医学和眼视光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基础理论;熟悉有关法规和管理。 (3)社会知识: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知识。 2.能力结构 (1)职业技术能力 具有眼视光专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从事眼镜验配及营销,管理,熟悉临床等方面工作。 (2)职业关键能力 具有较扎实的社会知识和眼视光营销学基础知识,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能独立从事眼镜验配和管理工作,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能够阅读一般英文专业技术资料。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 3.素质结构 (1)思想道德素质: 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忠于职守,以人民健康为先。 (2)文化素质:

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知识。 (3)业务素质: 能独立从事眼镜验配和营销、眼镜管理工作,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身体心理素质: 通过各项课程和健康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及从事眼视光工作的良好作风、仪容仪表等。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职业技能考核要求 经过三年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通过考核获得专科毕业证书;参加社会劳动保障部的职业技能考试,掌握眼视光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 五、专业核心课程介绍 1、《眼应用光学》课程 《眼应用光学》是视光学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眼应用光学基础》的基本规律,掌握和处理几何光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后继课程眼睛光学和眼屈光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全部课程均为理论课。 总学时:60学时;理论学时:60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 2、《眼镜技术》课程 课程性质:眼镜是现代屈光矫正临床三大方法中最主要的方法,是矫正眼睛屈光不正、保护眼睛健康和提高视觉功能的一种特殊医疗器具,因为眼睛的生物特性,所以眼镜的校正功能相对眼睛的医疗健康而言,被称为“光学药物”,它是一门集理论和实践并涉及多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 总学时:138学时;理论学时:106学时;实验学时:32学时;授课对象:三年制大专;适用专业:眼视光技术;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 3、《眼科学》课程 本课程是供三年制专科眼视光学专业学习的专业基础课,包括眼的组织解剖学、生理学等基础理论,眼科检查法等基本技能,以及眼科用药等基本知识。 眼科学基础是将眼睛作为研究对象,将恢复或提高视力和视觉功能作为目的,通过各种手术、药物、光学器具等达到理想视觉状态。视光学是眼科学的起点,也是眼科学的终点。学好眼科学基础对于眼病防治和视光医疗保健都有重要意义。眼视光师对眼科学要有所了解,才能提高眼科学与屈光不正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掌握眼科学知识也有助于眼视光专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传播学科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传播学科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中文摘要》 平面广告设计或商业广告影片(CF)除了造形的技巧外,首重创意。但是广告设计的分析与研究,仍然常停留在造形技巧上,或是视创意为〞黑箱〞,或是视创作为文、图分论。如此一来往往不能精确的分析广告设计的巧妙之处。事实上,广告设计受传播学科、造形艺术的影响甚巨,到底是怎么影响?要如何分析? 本研究主要由探传播学的发展,来讨这种广告设计创意方法上的转变,期望能建构一套能圆满诠释广告设计〞创意所由〞的理论。 论文分四部份: 第一部份:传播学发展对广告设计的影响 第二部份:提出设计创意模式与类型 第三部份:广告设计案例分析 第四部份:结论 我们国内对广告设计实务的重视由来已久,但是对广告设计学术的重视则仍待加强。至今,我们广告设计界所引用的学术成果,往往还停留于原则、常识阶段,否则即为跨国公司的作业模板所规范,乃至广告设计的评论,多半文、图分论,连广告设计人才培育也都呈现文案升至创意总监,美工升至美术设计或是艺术指导。总不见兼通文、图的人才与作品。 事实上,广告设计的发展早已不只文、图之事,更包括了:影片制作、配音、市场规划、促销活动、、、怎么在90年代还以这般分科来培养广告人才? 本研究体认广告设计的跨学科性,试图从与广告设计最为密切相关的近代传播学科,来分析这些学科对广告设计的影响,并建构初步的广告设计作品分析模式,进一步更以近期广告实例,进行〞整体的〞分析(而不是片面的、单一学科的评论)。期望这样的广告广告设计作品分析模式,能带给国内广告设计创作者更大、更真、更有利的挥洒空间。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广告、创意、理论 国内近期广告设计的创意分析:兼论传播学科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一,传播学发展对广告设计的影响

双眼视觉学

双眼视觉学 1、双眼视觉定义:双眼同时注视外界的一个物体感知为单一物像的过程也叫双眼单视。 2、双眼视野:颞侧90o、鼻侧60o、总共约为150o、双眼视野约为180o、中间120o、 颞侧30o为各眼单独所有,呈半月形称为颞侧半月。 3、Worth分级:第一级同时视双眼同时感知物像、第二级为平面融像两眼物像融合 为一,但不具深径觉、第三级为立体视觉产生三维空间的深径觉。(worth认为双眼视觉必须具有第一、二级才能产生第三级的立体视觉。) 4、形成双眼视觉条件:①双眼良好的注视力、②双眼同时视、③双眼黄斑中心凹相同 视觉方向、④双眼视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⑤视野双眼需要足够大的重叠、⑥双眼视神经应有视交叉。 5、双眼叠加作用:是指各眼所获取的信息相加而产生超越单眼的双眼视觉功能。 6、双眼叠加作用几种程度:①双眼相辅相成作用、②双眼完全或线性叠加作用、③双 眼部分叠加作用、④双眼无叠加作用、⑤双眼抑制作用。 7、两眼视觉掩饰作用对应拥挤现象。 8、复视:是由于同一物体的影像落在双眼视网膜非对应点上,将外界的一个物体看成 两个的现象。(由于视网膜对应关系异常) 9、混淆视:是外界的不同物体的影像落在双眼视网膜对应点上的结果。 10、双眼视差:在两眼的物像与对应点的相对位置之差称为双眼视差,又叫视网膜视差 11、双眼视网膜的物像与对应点的相对位置之差:①水平视差、②垂直视差、③旋转视 差。 12、双眼单视圆:是在物理空间中刺激两眼视网膜对应点的所有点的轨迹。 13、Panum区是指一眼视网膜的某一区域中的任一点与对侧眼视网膜的某一特定点同

时受刺激时,仍产生双眼单视。 14、注视:表示被注意物体的物像稳固的维持在黄斑中心凹处,并随时间长短将物像保 持在此处使物像落在黄斑中心凹。 15、注视反射:当目标出现在视网膜周边部时随即使物像落在黄斑中心凹上。 16、扫功能:矫正黄斑中心凹与注视目标之间位置的错误。扫视运动的分类:1、随 意性扫视运动2、反射性扫视运动3、自发性注视性扫视运动。 17、跟随运动:使得受注意的外界运动物体持续成像于黄斑中心凹,以维持清晰的图像。 18、调节:调节眼屈光力以看清外物。 19、调节需求:处于特定距离上的外物令眼看清他所需要的调节量为调节需求。 20、调节近点:双眼使用最大调节时才能看清物体的最近点。调节远点:(调节静止时) 眼能清晰的看到的最远距离处物体的位置。调节范围:远点至近点的空间线性范围。调节幅度:调节远点和调节近点之间距离的屈光度表示形式。 21、聚散:为调整两眼视线夹角对准外物,以达双眼单视获得最佳立体视。 22、辐辏需求:令两眼单视所需的辐辏量为辐辏需求。 23、隐斜:在打破融像的情况下出现的眼位偏斜。 24、AC/A=(近距辐辏需求﹣远距隐斜﹢近距隐斜)/近物调节需求或 AC/A=瞳距﹙mcm﹚﹢近测距﹙﹚×(近隐斜﹣远隐斜) 25、双眼视觉异常的基本类型(理解) 26、不等像:是指两眼大脑皮层像的大小不等,它由两个基本因素决定:光学因素和神 经因素。 27、调节幅度:①移近移远发:⒈矫正屈光不正,⒉开近灯,近用视标至于被检眼前40cm 处,⒊以1m/s移近被检眼,直至视标变模糊或变成两个,记录此刻视标至眼镜表

人类学仪式研究的理论学派述论

人类学仪式研究的理论学派述论 彭文斌 郭建勋 [摘要]仪式是作为学科的人类学界定自己的一大支柱,长期以来吸引了学人们广泛的兴趣。由于仪式文化现象的多维性与复杂性,学界对仪式的研究一直众说纷纭,神话-仪式学派、心理学派、结构-功能学派、现象学派、实践-表演学派等应运而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仪式进行阐释。本文根据近年来海内外的相关成果,对仪式研究的诸种学术取向作一简略梳理。 [关键词]人类学;仪式研究;神话-仪式学派;仪式-心理分析取向;社会结构-功能学派;宗教现象学派;仪式研究的实路表演学派 作者简介:彭文斌,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亚洲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郭建勋,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讲师,民族学博士, 研究藏族社会与文化。四川成都610041

仪式是宗教的实践过程,也被称为“行动中的信仰”(belief in action),其重要性得到了宗教学和人类学界的长期关注。在人类学的百年发展史中,仪式与亲属制都曾经作为人类学研究的二大支柱,对于人类学科的发展和学科边界的建构都产生过深远和不可磨灭的影响。就具体的层面而言,仪式的探索对宗教、文化和人格的研究都提供了不少独到与多维的视野。[1] 然而,由于仪式涉及的活动范围较为复杂和宽泛,如何定义仪式则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广义的仪式,近似于社会性的泛泛礼仪,包括人际交往的规范与行为,如见面与告别的日常礼仪、以及升旗等政治礼仪。狭义的仪式,则专指宗教的祭祀与礼拜仪式,早期人类学所指的仪式多与宗教信仰相关。英国人类学家威廉·罗伯逊·史密斯(William Robertson Smith)认为,在原始宗教中,仪式的重要性要高于信仰的内涵。涂尔干(Emile Durkheim)继承了史密斯的这一观点,他认为, 宗教中的仪式活动要远胜于信仰体系本身。因此,宗教“就是一整套与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和仪式活动”。[2] 在英语中有二个词汇来表述仪式,一为“ritual”,二为“rite”。二个词汇可以理解成前指“仪轨”,后为“礼俗”,即强调规范、秩序与强调具体实践之间的细微差别。在1771年第一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 Britannica)中把“ritual” 定义为“一本指导秩序和方式的书,它见之于正在特定的教会、

传播学专业 各方向介绍

传播学专业(050302) 1.理论传播与传播史方向 在经济、社会日益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传播学已经成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本研究方向在传播学学术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该学术体系的基础理论。 本研究方向的特点是在从传播历史发展入手研究传播活动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侧重于研究代表传播发展方向的,以广播电视、互联网为主体的传播活动及其规律。传播学所具有的跨学科特征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综合与多元。宏观上,本方向研究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把握传播活动的过程、机理和效果等的基本规律,从新的学术角度,用新的研究方法探讨、开拓传统学术领域;微观上,本研究方向结合我国传播业,尤其是广播电视业、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实践,研究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传播的手段、受众、改革等重大问题。 本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各级各类传播媒体、政府相关机构、企事业宣传或公关部门等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同时兼顾学生理论、科研及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学生将形成宽厚的人文及社会科学基础,全面掌握传播学原理、理论框架和实践技能,具备对传播现象、媒介实践的批判及反思能力,成为具有现代传播理论素养、适应当前信息传播业以及媒介研究、教育领域实际需要的专业化的应用人才。 本方向的专业复合性要求具有相对宽泛的知识基础,为学生开设了传播全球化研究、基础统计学、传播学理论研究文化与传播研究、传播研究方法等重要的传播学基础课程,同时也为学生世界政治与中国外交、文化外交研究、新媒体传播形态与传播规律研究、跨文化传播研究等选修课程。这些课程不但加强了传播理论课程的比重,也更加有效提高了课程之间的延续性和连贯性。 2.应用传播学方向 本研究方向为应用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宏观层面的媒介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制的研究、媒介发展战略研究,中微观层面的媒介策划、媒介品牌、媒介营销等研究。本方向研究依托传媒大学的综合学科交叉平台,如与传媒经济研究、受众研究、媒介市场调查研究、广告学研究等的有机结合,依托长期以来形成的与各种强势媒介的有效关联,使媒介经营管理研究具有学科延展性、专业贴近性和内容实用性的优势。

眼视光专业 双眼视复习提纲答案

双眼视觉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近视眼戴远用眼镜看近时,视线不能通过镜片光学中心,产生了基底(A )的棱镜效果。 A.内方B.外方 C.左方D.右方 2.具有相同视觉方向的点是(A)。 A.视网膜对应点B.视网膜非对应点 C.正常视网膜对应D.异常视网膜对应 3.测量水平聚散力时,(B)表示在发生复像后重获双眼单视的能力。 A.模糊点B.恢复点 C.破裂点D.融合点 4.(C)使得受注意的外界运动物体持续成像于黄斑中心凹,以维持清晰的物像。A.扫视运动B.前庭眼反射 C.跟随运动D.视动性眼震 5.理论单视圆上的任何一点都成像在(B),被感知为单一视。 A.注视点B.视网膜对应点 C.panum 区D.主点 6.集合不足表现为:(D)。 A.正常AC/A 比率,看远正位,看近中高度外隐斜 B.正常AC/A 比率,看远正位,看近中高度内隐斜 C.低AC/A 比率,看远内隐斜,看近更高度内隐斜 D.低AC/A 比率,看远外隐斜,看近更高度外隐斜 7.可以辨别隐斜视和显斜视的方法是(B)。 A.交替遮盖法B.遮盖-去遮盖法 C.Von Graefe 法D.马氏杆法 8.对于集合过度的患者,需矫正内隐斜量为8 Δ,梯度性AC/A 比率为8 Δ/D,其附加度数为 (B)。 A.-1.00DS B.+1.00DS C.-1.00DC D.+1.00DC 9. 使用Von Graefe 法检查眼位偏离的方向和程度,下列记录正确的是(D)。 A.左眼3Δ外隐斜 B.左眼3Δ外斜视 C.3ΔBU D.3ΔBI 10. 负融像性聚散组的数据包括(D)。 A.垂直视差量 B.正相对调节 C.调节幅度 D.融像性聚散灵活度检测的BI 部分 11. 隐斜是双眼无融像状态下的眼位分离,为抵偿内隐斜,需使用(D)。 A.正相对聚散B.负相对聚散 C.正融像性聚散D.负融像性聚散

视觉人类学

一、日本动漫中的中国形象刻板印象分析 我是一个喜欢看动漫的人,而众所周知,日本动漫在动漫行业确实是独树一帜的。而看了多年的动漫,不难发现很多框架较大的动漫都会涉及到中国。而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日本动漫对中国形象有了一个刻板印象。 (1)中国人出场男人唐装女人旗袍的复古印象。这一点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印象了,在国内已经被大多数人给遗忘的古典服饰好歹还是被日本人给记住了。这种刻板印象却突显了国人的悲哀,日本人的和服至今依旧是一种正式的正常的穿着,而在国内却是鲜少见到唐装旗袍,这些东西都是出现在特定的场合了,真正的只能成为一种文化而已了。再从日本人的角度来看,为什么他们的印象都是停留在这些复古服饰呢?即使在现代甚至是未来背景的动漫中(如《叛逆的鲁鲁修》《四驱兄弟》等),中国人依旧是穿着复古,这是不是意味着日本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就是如此一个古代的文明国度?发人深思。 (2)日本动漫中的中国只有乡村没有城市。这种刻板印象的产生实在令人不可思议,无论是在怎样的一部动漫中看到的始终只是中国那么一个乡村,更甚者中国角色是从深山老林出来的。这样的刻板印象,是中国的落后所造成的,虽然地大物博,虽然中国人自己自信满满,但是外国人却始终是把中国划归了落后的国家。 (3)日本动漫中的中国充满了神秘感。在绝大多数提到中国的日本动漫中,中国始终是一个神秘的古老的令人好奇的国度,而其中的中国角色也会拥有一些神秘的能力,切换到中国的场景也经常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地方。不难看出日本人对中国的好奇与向往的刻板印象。 总之,从日本动漫中可以发现许多日本人对中国形象的刻板印象,或好或坏。我们也需要反思反思这种刻板印象产生的原因了。 二、浅谈孙明经 孙明经,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一个被尘封的记忆,一段没能载入历史的遗憾。 孙明经先生一生都在为中国的影视建设而奋斗,他参与了国家电影、广播、摄影高等教育的创建工作,创建了国家电影、广播、电视、摄影高等教育最早的十几门课程,同时也建设了其教材,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电影、电视、广播、摄影的大学教师和高级人才,还拍摄了可观数量的教育电影及科学考察照片(亲自摄制科考及教育电影63部,负责组织摄制110

双眼视觉学重点内容

1.眼位视觉中心方向:以中心凹为零参照点来确定视觉方向。 2.偏心注视:若是以中心凹之外的点作为零参照点来确定视觉方向。 3.Hering第三法则:当两眼对称集合时,在各眼视轴上重叠的物体看起来位于头的中间平面上。 4.视网膜对应点:在一眼视网膜上的每一点都与对侧视网膜上的某一点对应,具有相同的视觉方向。 5.理论单视圆:通过注视点和两眼入瞳中心的几何圆。 6.运动融像:两眼的聚散运动,以使两眼的对应点重合。 7.感觉融像:视觉皮层的神经生理和心里过程,联合两眼各自获得的图像而对视觉空间形成统一的感知。 8.Panum区:一眼视网膜的某一区域中的任一点与对侧眼视网膜的某一特定点同时受刺激时,将产生双眼单视。 9.Panum空间:是Panum区在外界空间的投射,其范围包括单视圆的前后区域。 10.双眼视差:两眼的物像与对应点的相对位置之差。 11.交叉性视差:物点位于Vieth--Muller圆之内,看起来近于注视点。 12.非交叉性视差:物点位于Vieth--Muller圆之外,看起来远于注视点。 13.调节需求:处于特定距离上的外物令眼看清它所需要的调节量。 14.聚散需求:两眼转动中心连线,即基线至外物距离之倒数,单位为米,与瞳距大小无关。 15.复视:将一个物体看成两个。 16.视觉混淆:两个不同物体成像于两眼的视网膜对应点上,被看成在一个视觉方向上,造成视觉混淆。 17.隐斜:在无需融像时,两眼视线不对准视标的眼位。 18.双眼单视清晰区:BO模糊线,BI模糊线与调节幅度水平线及远距水平线所成的平行四边形。 19.负相对调节:在双眼付出一定量调节和集合的基础上,保持集合不变,能放松的最大调节量,即在全矫的基础上加正镜至模糊,所增加的正镜量。 20.正相对调节:在集合保持固定的情况下,能调动的最大调节量,即在远距矫正的基础上加负镜至模糊,所增加的负镜量。 21.图形分析法:将调节和聚散测量结果在x、y轴坐标绘制出,已确定患者是否具有清晰舒适的双眼单视或有双眼视觉问题。 22.集合不足:远距隐斜正常而近距高度外隐斜。 23.散开不足:远距内隐斜而近距眼位在正常范围,AC/A比率低。 24.集合过度:远距隐斜正常,近距内隐斜,AC/A比率高。 25.散开过度:远距高度外隐斜,近距隐斜在正常范围,AC/A比率高。 26.调节滞后:调节反映趋向少于调节刺激。 27.正融像性集合:BO模糊线至隐斜线的水平距离。 28.负融像性集合:BI模糊线至隐斜线的水平距离。 29.Sheard准则:要求融合储备应该至少为需求的两倍。 30.Percival准则:将双眼单视清晰区的中间1/3宽度与调节刺激在零至3D之间的范围确定为舒适区,需求线应通过舒适区,否则就不符合Percival准则。 31.1:1准则:要求BI恢复值至少应同内隐斜一样大。 简答 1.相比较单眼视觉,双眼视觉的优势有哪些? 答:增加了人眼的视觉分辨率、扩大视野、消除单眼的生理盲点,并提供了三维的立体视觉。

双眼视觉学概述

双眼视觉学概述 双眼视觉:是形成双眼的过程,即一个外界物体的形象分别投射到两眼视网膜对应点上(主要是黄斑区),神经兴奋沿视路传入大脑,大脑高级中枢(视皮层)把来自两眼的视觉信号分析、综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觉的过程。双眼视觉功能并非一眼加一眼的简单数学计算,而是能产生单眼视觉所无法提供的许多功能,为人类更好生存、更优质生活和更高效工作提供了条件。当单眼异常,或出现双眼协调异常,则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带来视觉工作的诸多不便。双眼视觉学是眼视光学和眼科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也是多学科的交叉点。本课程将介绍正常双眼视觉的发生、发展、重点阐述双眼视异常的临床检查和处理方法,并能介绍规范化的儿童双眼视觉异常的诊断、治疗原则和训练方法。 一、正常双眼视觉功能的发生、发展 1、双眼视觉的生理机制:双眼视觉是一种极为精细复杂的生理现象,理解其机制需要掌握以下概念: 1.1视网膜成份:单位面积的视网膜受到视觉刺激后,神经冲动沿视路传到视皮层,从视网膜到视皮层所有参与这一知觉过程的组织总称为视网膜成份。视网膜成份的特性:感知外界物体、方向知觉(空间投射)。 1.2视网膜对应点(对应成份):两眼视网膜上具有共同视觉方向的视网膜成份,两眼黄斑中心凹是一对最重要的对应点。 1.3视界圆与Panum空间:视界圆(Horopter):又称Vieth-Muller圆、双眼单视界。即通过注视点与二眼结点所画的圆。无限远的弧面称为基础面。Panum 空间:视界圆内、外一定距离的物体,会引起双眼轻微的差异,但不产生复视,这个距离于正前方窄,周边宽,该区域为Panum空间。Panum空间内物体被感知为立体的单一印象。 1.4生理复视:存在生理性复视提示有双眼单视。

2020年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报录比

2020年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报录比本文将系统的对复旦大学中文系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招生情况,专业介绍,近三年复试分数线,本专业报录比介绍,考研参考书目及复旦大学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新祥旭考研聂老师xxx-nls将详细的为大家解答: 一、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招生情况: 专业代码0501Z1 专业名称艺术人类学与民间 文学(学术学位) 招生人数 2 研究方向01艺术人类学理论与实践02文学人类学 03视觉人类学 04音乐人类学 05民间文学理论 06戏剧人类学 07舞蹈人类学 08中外民间文学史 09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1法语(或)242德语;③705文 学语言综合知识;④809中外文学与文艺理论 备注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1人。 二、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专业介绍 通过对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学科及其相关课程的系统学习和研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

健康,在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领域内掌握系统专门知识、具有较强文字能力,能熟练运用外语(一门)和计算机工具、独立从事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的理论研究、教学和文化、新闻、事业单位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三、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复试分数线 年份单科(满分=100分)单科(满分>100分)总分 2018 55 90 345 2017 55 90 340 2016 60 90 350 四、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考研报录比 年份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其中推荐免试人数报录比2017 5 2 1 2.50 2016 3 2 1 1.50 2015 2 2 / 1.00 五、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考研参考书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温儒敏 《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三册,严家炎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温儒敏 《众妙之门——文本细读》陈晓明 《文学考研名词解释》

临床视光学基础教学大纲指南

温州医学院 《临床视光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温州医学院教务处编 2010年6月 课程负责人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日期:2011.9.5 日期:

《临床视光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clinical vision optic)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NN101389 课程总学时 40(理论总学时24/实践总学时16) 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2.5 学分: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适用专业:眼视光学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临床视觉光学基础作为眼视光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必修教学课程,其任务是研究人眼基本光 学结构、原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应用,研究与视觉光学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同时了解 屈光不正以及矫正方法等的新进展。 学习本科目的目的是掌握视觉光学中专业术语的意义和定义,掌握人眼基本功能,了解屈光 不正以及其他视功能障碍的矫正方法。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临床视觉光学是研究人眼视觉光学的一门科学,该课程不仅涉及光学、生理物理学、生物化

学,与眼球生理学、眼科学、眼镜学、双眼视觉学和医学心理学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1)主导教材: 《视光学理论和方法/第2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眼视光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瞿佳主编,2011年8月第4次印刷 (2)参考资料: 《Clinical Optics》Troy E. Fannin 第二版 《primary eye care》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结合临床视光学基础课程理论联系实践的特点,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考核体系包括理论、实践与平时三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70%、20%和10%。理论考核严格结合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实践技能考核分站限时,现场打分,既考核熟练程度又考核心理素质。平时考核除涉及参与和作业情况,还鼓励学生撰写论文,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人类学仪式研究的理论学派述论_New

人类学仪式研究的理论学派述论

人类学仪式研究的理论学派述论 彭文斌 郭建勋 [摘要]仪式是作为学科的人类学界定自己的一大支柱,长期以来吸引了学人们广泛的兴趣。由于仪式文化现象的多维性与复杂性,学界对仪式的研究一直众说纷纭,神话-仪式学派、心理学派、结构-功能学派、现象学派、实践-表演学派等应运而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仪式进行阐释。本文根据近年来海内外的相关成果,对仪式研究的诸种学术取向作一简略梳理。 [关键词]人类学;仪式研究;神话-仪式学派;仪式-心理分析取向;社会结构-功能学派;宗教现象学派;仪式研究的实路表演学派 作者简介:彭文斌,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亚洲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郭建勋,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讲师,民族学博士, 研究藏族社会与文化。四川成都610041

会、教区或相似地点举行的庆典和礼拜”。“Rite”则是“指举行礼拜的特定方式,它在各地的乡下举行”。到1910年第十一版《不列颠百科全书》时,有关仪式的现代定义才问世,它综合了泰勒、兰格、弗雷泽等的观点。阿萨德(Asad)认为,“仪式(ritual) 被看做规范化行为的一个类型,它象征或表现了某种东西,而且由此与个人意识和社会组织形成了不同的)联系”。[3]人类学对仪式的专业定义各式各样,各有千秋。有强调仪式中的表演与转换因素的,如波比·亚历山大所言: 就最一般的和最基本的方面说,仪式是按计划进行的或即兴创作的一种表演。通过这种表演形成了一种转换,即将日常生活转变到另一种关联中。而在这种关联中,日常的东西被改变了。[4] 而在著名的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的经典定义中,他更注重仪式的规范与信仰成分,他将仪式描述为: 用于特定场合的一套规定好了的正式行为,它们虽然没有放弃技术惯例,但却是对神秘的(或非经验的)存在或力量的信仰,这些存在或力量被看做所有结果的第一位的或终极的原因。[4] 值得注意的是仪式认知过程中的意识形态因素:作为分析性的专门性词语,仪式出现在19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它被确认为人类经验的一个分类范畴里的概念,其本意是将欧洲

传播学课程论文.

目录 一、摘要―――――――――――――2 二、关键词――――――――――――2 三、发展史―――――――――――2 四、影视传播的概要―――――――――――8 五、结束语――――――――――――11 六、参考文献―――――――――――12 影视与传播 一、摘要: 随着21世纪的来临,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而在这个时代,大众传播媒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描绘美好爱情的琼瑶剧,或是俊男美女的偶像剧、综艺节目,还是记录客观生活的纪录片、引人深思的文艺片,甚至是天真可爱的动画片、令人恐惧的惊悚片等等,这些集结了文学、戏剧、美术、音乐等各门艺术的影视都可以在人们放松休闲的同时进行传播。传播,是指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社会活动。而影视传播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文化传媒中传播最快最广、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领域影响最大的艺术形式。特别是伴随着国际互联网、数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视频技术、交互电视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运用,影视艺术更是如虎添翼,大大增强了自己的艺术魅力和传播能力。二、关键词: 传播学(Communication science 、影视传播(Television transmission、电视(Television、传播(Communication、历史(History、发展(Development、诞生(Birth、发明(Invention三、发展史:

人类的传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影视传播作为人类传播 活动发展的产物,其自身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那么接下来,就由我站在全世界的角度来介绍一下影视传播的发展史。 迄今为止,人类传播的历史演进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符号和信息传播时期,语言文字时期,大众传播时期。而影视传播就属于大众传播时期。 (一影视的诞生: 1.电影的发明: 电影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可以说没有技术的发展,就不会有电影的产生。而电影的产生则是以视觉暂留为物质基础、以摄影与放映为科技基础而诞生的。 电影史前时期的科学家、发明家们的执着追求,创造出了符合这一新的科学观念的形象的媒介语言——运动的光学幻觉,而从19世纪20年代初,科学家、发明家们把这一现象与电影的发明联系起来。1829年,比利时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发现了“视觉暂留”的原理,即: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物像不会立即消失,而会继续停留一段时间。 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小孔成像的现象,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又出现了供绘画时成像用的透镜暗箱。以后又出现了氯化银、硝酸银等具有感旋光性能的感光物,这一系列的科技成果为摄影 术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1949年爱迪生实验室发明了“电影视镜”后,电影史发生了根本的变革。“电影视镜”是一个可放50英尺胶片的大柜子,影片首尾连接成环,用马达驱动后循环放映,里面装有放大镜,人凑在窥孔上就可以看到放大了的影片画面,中国人称为“西洋镜”。 中国对电影的认识和实践也有比较早的记载。据史料记载,公元前5世纪,墨子关于“光至景亡”的学说,是人类对“光影理论”的最早最科学的贡献,而产生于汉武帝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双眼视觉学(山东联盟)》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判断题】(3分) 人的单眼视野在水平位上颞侧约90度,鼻侧约60度,总共约150度。双眼视野约为1 80度,中间120度为双眼所共有,是双眼视觉功能之所在。 A. 对 B. 错 2 【判断题】(3分) 在一眼视网膜上的每一点都与对侧眼视网膜上的某一点相对应(生理盲点除外),具有相同的视觉方向 A. 错 B. 对 3 【判断题】(3分)

当头位不变,眼球转动时,头位中心方向会发生改变 A. 错 B. 对 4 【判断题】(3分) 两眼的物像与对应点的相对位置之差称为双眼视差。 A. 错 B. 对 5 【判断题】(3分) 立体视觉能准确地作外物定位和在外界环境中的、自身定位。 A. 错 B. 对

第二章测试 1 【判断题】(2分) 叶房方法可以用来测量不等像 A. 错 B. 对 2 【判断题】(2分) 视网膜像的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眼轴长度和眼镜放大率 A. 错 B. 对

3 【判断题】(2分) 超过5%的两眼不等像会影响立体视阈值 A. 对 B. 错 4 【判断题】(2分) 视疲劳和头痛是不等像最常见的症状 A. 错 B. 对

5 【多选题】(2分) 不等像是指大脑皮层像的大小不等,它由_和_两个基本因素决定。 A. 心理因素 B. 光学因素 C. 屈光因素 D. 神经因素 第三章测试 1 【判断题】(3分) 若两眼视网膜像的大小相等,刺激相等数量的感受野,则大脑皮层感知等像。 A. 错 B. 对

2 【判断题】(3分) 若两眼视网膜像的大小相等、两眼感受野的密度不相等,以致两眼受刺激的感受野的数量不相等,则大脑皮层感知等像。 A. 对 B. 错 3 【判断题】(3分) 若两眼视网膜像的大小不等,而两眼感受野的密度也不相等,以致两眼受刺激感受野的数量恰好相等,则大脑皮层仍感知等像。 A. 错 B. 对

视觉人类学的三个维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d342162.html, 视觉人类学的三个维度 作者:邓启耀 来源:《学术探索》2013年第01期 摘要:看或被看,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状态。就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在场观看?观看者和被观看者处于什么关系?透过我们的观看,呈现的是自己文化的影像记忆,还是现实人文的多重镜像?我们的图像如何具有我们的文化特质等问题,本文结合2009年在昆明召开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研讨情况,对“我看人,人看我;我看人,也看我;我看人怎么看我”三个视觉人类学角度做些论述,以期和学界同仁分享大会研讨成果。 关键词:视觉人类学;我看人;人看我;我看我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1-006-06 2009年 7月27日—31日,号称人类学民族学奥运会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在昆明召开,有来自国内外的三千多学者参加。大会分为若干论坛,影视人类学是其中规模最大的论坛之一,有18个专题组。“视觉表达和跨文化观察暨庄学本百年诞辰纪念研讨会”,是“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影视人类学论坛引起较大反响的专题组之一,由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广东美术馆和中央民族大学联合主办,笔者和法国亚威农艺术学院雅克·德冯特(Jacques Defert)教授、摄影理论家李媚教授共同主持。本专题组有来自中、 法、美、日等国的40多位学者参加,根据论文内容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为“我看人:谁是我?谁是他者?庄学本百年诞辰纪念研讨会”,第二单元为“人看我,我看我:本文化持有者自述和视觉分享”,第三单元为“我看人,人看我:局外人和局内人的对视与对话”。 研讨会开始,笔者作为执行主席做《我看人看我》的专题主持开场白,笔者认为,看或被看,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状态。问题是,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在场观看?观看者和被观看者处于什么关系?透过我们的观看,呈现的是自己文化的影像记忆,还是现实人文的多重镜像?我们的图像如何具有我们的文化特质?已故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关于“我看人,人看我”的人类学观察,从视觉人类学角度可以在不同的断句情况下理解:我看人,人看我;我看人,也看我;我看人怎么看我等等。这是本专题组研讨主题策划的一个结构性考虑。 一、我看人:谁是我?谁是他者? 庄学本百年诞辰纪念研讨会研讨会是对尘封半个世纪的摄影大师庄学本影像的多学科学 术研讨。庄学本作为中国现代影视人类学的杰出先行者和摄影艺术家,他的摄影考察以及摄影作品所具有的历史丰富性以及文化、艺术品质,无疑值得后人发掘与研究。本次会议研讨主题为:20世纪初中国的西部开发和边地摄影、庄学本与中国人类学摄影、拍摄者与被拍摄者、 他者观看的多种方式、民族学:国家建构与民族认同的人类学考察、中国历史中的影像人类学

《眼镜学》教学大纲

温州医学院 眼视光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温州医学院教务处编 2011年9月

《眼镜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The Ophthalmic lenses)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 39(24/15)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3 学分: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眼视光学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眼镜学作为眼视光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必修教学课程,其任务是研究眼镜镜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应用,研究与眼镜学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同时了解眼镜学设计、材料等 的新进展及其应用。 学习眼镜学的目的是掌握眼镜学中专业术语的意义和定义,掌握眼镜镜片的基本知识和 眼镜的安装工艺技术,了解镜片设计、材料等的新进展及其应用。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眼镜学是研究眼镜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该课程不仅涉及光学、材料学、生物化学,同时作为一种医疗器具,与眼球生理学、眼科学、视光学、双眼视觉学和医学心理学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1)主导教材: 《眼镜学》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8月第2版第3次 印刷瞿佳主编适用于本科学生和硕士研究生 《The Ophthalmic Lenses》《眼镜学》双语教学英文材料自编教材瞿佳主编 (2)参考书: 《眼镜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瞿佳主编 2004 年7月 《眼镜学》中国标准出版社瞿佳主编 1993年 《眼镜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瞿佳主编适用于本科生和大专学生 2005年9月 《中法眼视光学实用系列丛书》瞿佳吕帆审核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1年6月: 1、《光学基础和数学》作者:周翔天 2、《老视》作者:刘晓玲 3、《渐进多焦点镜片》作者:陈浩 4、《眼镜架》作者:保金华 5、《眼睛片材料与制造》作者:保金华 《Clinical Optics》Troy E. Fannin 第二版英语原版教材作为双语教学的英文教 材 《Ophthalmic Dispensing》Clifford W. Brooks第二版英语原版教材作为双语教学

人类学视野中的_仪式_与_文化展演_[1]

第29卷第6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 o l.29No.62009年12月 Journal of Y ancheng T eachers U niver sity(Humanities &So cial Sciences) Dec.2009 [收稿日期]2009-10-19 [作者简介]王 静(1981- ),女,辽宁阜新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生。 人类学视野中的/仪式0与/文化展演0 王 静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100081) =摘 要>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得风起云涌之际,人们日益发觉,许多传统的民间活动都已/旧貌换新颜0,尤其是一些古老的宗教活动所发生的本质性蜕变尤为令人瞩目,它们正从一种传统的/仪式0渐变为一种为权力所操控的现代/文化展演0。作为一对水乳交融但又截然对立的文化形态,仪式与文化展演本身究竟有着各自怎样的结构程式、功能意义及逻辑秩序,二者之间又是如何相互关联及相互转换的,本文通过对仪式与文化展演的相关人类学理论的探讨、评述,以期对这些问题予以探究。 =关键词>仪式;文化展演;权力;元逻辑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6873(2009)06-0032-05 在历史的遗忘与重构中,许多宝贵的民间文化传统都已慢慢凋落消亡。近年来,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各地纷纷掀起了对处于濒危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抢救及保护的浪潮,很快这其间所迸发出来的热情便渲染了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到地方文化精英再到民间的各个阶层。于是,人们日益看到许多以往或残存或消亡的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又开始悄然探头,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透过这一/繁华0的背后,人们也日益发觉,昔日里的许多民间活动正/旧貌换新颜0。其中,一些古老的宗教仪式活动所发生的本质性蜕变尤为令人瞩目,随着商业娱乐性元素的不断糅入,它们原本所负载于身的神圣、神秘性正日益消弭,传统的宗教仪式正渐变为一种为权力所操控的现代文化展演。于是,神圣与世俗的交锋、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民族性与地方性文化艺术特质的日益彰显,使得这一类民间文化活动的复兴工作显得扑朔迷离。然而,作为一对水乳交融但又截然对立的文化形态,仪式与文化展演本身究竟有着各自怎样的结构程式、功能意义及逻辑秩序,二者之间又是如何相互关联及相互转换的,这些都将是本文所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一 仪式研究,可谓人类学领域内热衷探讨的经典话题。长期以来,这一概念本身被人类学的各理论流派不断地界定,但正如利奇所说,/虽然-仪式.是人类学论述中一个很突出的概念,对它的确 切含义却从来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0[1]504不过,就目前仪式研究的总体状况而言,人类学的仪式研究对象基本还是被界定为那些/带有明确宗教意义和喻指性的行为0。 然而,尽管人类学的仪式研究对象有了较为清晰的界定,我们似乎仍然不能仅此来理顺以往仪式研究所呈现出的繁复多样性,由此,对人类学仪式研究状况进行总体的归类就显得尤为重要。彭兆荣在5人类学仪式研究评述6一文中指出,目前在人类学的仪式研究中,基本上存在两种取向。一是对古典神话和仪式的诠释,这主要是就二者之间早期的互文(inter contex t)、互疏(inter prela -tion)及互动(interaction)的关系提出来的,这一研究特点在泰勒、斯宾塞、弗雷泽等学者的著述里都有所体现;二是对仪式的宗教渊源和社会行为的探讨,即将仪式视为特定的宗教行为和社会实践[2] 。如列维-斯特劳斯、利奇、特纳、道格拉斯等人的仪式研究。 # 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