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患者C-反应蛋白、24小时尿蛋白水平测定的意义

慢性肾脏病患者C-反应蛋白、24小时尿蛋白水平测定的意义
慢性肾脏病患者C-反应蛋白、24小时尿蛋白水平测定的意义

慢性肾脏病患者C-反应蛋白、24小时尿蛋白水平测定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7-04-20T17:07:15.16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期作者:秋爱萍

[导读] 因此对于CKD的高危人群重视CRP和24h尿蛋白的监测可评估其危险因素,并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可减少肾功能恶化和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

(陕西省陇县人民医院陕西宝鸡 7212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C-反应蛋白、24小时尿蛋白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196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对象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24小时尿蛋白水平,观察组间差异。结果:CKD3期、CKD4期、CKD5期三组患者的CRP和24h尿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和CKD3期、CKD4期比较,CKD5期组患者的CRP水平有显著差异,而24h蛋白尿的水平则低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CRP和24h尿蛋白水平是预测冠心病发生的因子,CKD5期患者CRP和冠状

动脉病变范围和程度密切相关,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C-反应蛋白;24小时尿蛋白,测定

【中图分类号】R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2-0154-02

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由各种原因以你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发生障碍的疾病,临床上可引起CKD发生的疾病主要有原发、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损伤,肾血管病变等,可根据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情况将疾病分为5期,早期发现和干预可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临床治疗包括原发病的治疗、危险因素的处理和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进展等[1]。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分期的慢性肾病患者CRP和24小时尿蛋白水平,分析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差异。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将我院自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196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116例,女性80例,年龄43~80岁,平均年龄48.92±6.92岁,将心功能不全、器质性心脏瓣膜病、肿瘤、极度衰竭的患者俄排除,患者入院后进行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药物治疗;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46.28±8.12岁。

1.2 方法

所有对象在入院第二天早晨空腹抽血,使用液相免疫沉淀法和Bayer 16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CRP的水平,选择OrionDiagnostica 投射比浊试剂(芬兰Rrion公司);将对象24h尿标本收集后置入清洁的容器中,混匀后计算总量,取0.5ml标本使用散色比浊法检测尿蛋白含量,然后再乘以尿总量,得出研究对象24h尿蛋白的总排泄量。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CKD3期、CKD4期、CKD5期三组患者的CRP和24h尿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和CKD3期、CKD4期比较,CKD5期组患者的CRP水平有显著差异,而24h蛋白尿的水平则低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情况

3.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慢性肾病常见的并发症和引起患者发生死亡的重要原因,CRP在患者发生急性时相蛋白在发生炎症、组织损伤、心肌梗塞、手术创伤等后数小时会迅速升高,有成倍增长的趋势,有研究证实,CRP是冠状动脉硬化的媒介,是炎症与动脉硬化之间的桥梁,在动脉斑块的启动、形成、破裂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可作为预测将来发生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和首次心梗发作危险性的一个重要指标[2]。蛋白尿是全身血管病变和靶器官损害的一个指标,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全身血管白蛋白逃逸率会明显增加,而且和尿白蛋白丢失增加直接相关,因此被认为是由于内皮功能障碍和全身血管漏出增加所致,也可以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因子[3]。CKD患者在疾病早期会有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CKD5期患者的CRP水平显著高于CKD4期、CKD3期的患者,24h蛋白尿水平显著低于其余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且在临床调查的过程中看到患者发生冠脉病变的几率也增高,由此可以发现,随着患者慢性肾病进程的不断发展,患者的CRP水平会有不断升高的趋势,同时会增加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对于CKD5期患者来说,不管是否进行血液透析,都会存在引起炎症状态的因素,CRP水平的升高会加快患者动脉硬化的速度,加重了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因此这个指标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但是调查结果显示,CKD5期患者的24h尿蛋白水平发生显著降低,可以证实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会发生严重的受损,因此降低尿蛋白减少。

综上所述,相对于CKD3~5期患者来说,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增多,造成心肌缺血的范围增加,容易引发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因此对于CKD的高危人群重视CRP和24h尿蛋白的监测可评估其危险因素,并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可减少肾功能恶化和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江,杨金国,杨敏,等.慢性肾脏病患者C-反应蛋白、24小时尿蛋白水平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测定的意义[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