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学第八章答案

细胞学第八章答案
细胞学第八章答案

《细胞生物学》题库参考答案

第八章蛋白质的分选

一、名词解释

1.信号肽——是引导新合成肽链转移到内质网上的一段多肽,位于新合成肽链的N端,一般16~30个氨基酸残基,包括疏水核心区、信号肽的C端和N端等三部分,称信号肽(signal peptide)或信号序列(signal sequence)。

2.共转运——肽链边合成边转移至内质网腔中的方式。

3.后转运——蛋白质在细胞基质中合成以后再转移到某些细胞器中的转移方式。

4.开始转移序列——引导肽链穿过内质网腔的信号肽,称为开始转移序列(start transfer sequence)。

5.停止转移序列——肽链上的一段特殊序列,与内质网膜的亲合力很高,能阻止肽链继续进入内质网腔,使其成为跨膜蛋白质,称为停止转移序列(stop transfer sequence)。

6.分子伴侣——通称为结合蛋白,在细胞中这类蛋白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一定部位相结合,帮助这些多肽的转运、正确折叠或组装,但其本身并不参与最终的形成。

7.导肽——又称转运肽(transit peptide)或导向序列(targeting sequence),它是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信号。

8.N LS序列——亲核蛋白上带有的一段特殊的氨基酸序列,这些特殊短肽保证了亲核蛋白质能通过核孔复合体被转运到细胞核内,这段具有“定向”、“定位”作同的序列被称为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

9.内体——酸性的不含溶酶体的小囊泡。

10.信号假说——即分泌性蛋白N端序列作为信号肽,指导分泌性蛋白导内质网膜上合成,在蛋白合成结束之前信号肽被切除。

11.蛋白质跨膜运输——主要是指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蛋白质转运到内质网、线粒体、质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但进入内质网与进入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的机制又有不同。

12.膜泡运输——蛋白质通过不同类型的转运小泡从其糙面内质网合成部位转运至高尔基体进而分选运至细胞的不同部位,其中涉及各种不同的运输小泡的定向转运,以及膜泡出芽与融合的过程。

13.选择性门控运输——指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蛋白质通过核孔复合体选择性地完成核输入或从细胞核返回细胞质。

14.KDEL序列——内质网的正常驻留蛋白,不管在腔中还是在膜上,它们在C端含有一段回收信号序列(retrieval signals),如果它们被意外地逃逸进入转运泡从内质网运至高尔基体cis面,则cis面的膜结合受体蛋白将识别并结合逃逸蛋白的回收信号,形成COPI衣被小泡将它们返回内质网。内质网腔中的蛋白,如蛋白二硫键异构酶和协助折叠的分子伴侣,均具有典型的回收信号Lys-Asp-Glu-Leu,该序列称为KDEL序列。

15.PTS序列——指导组成过氧化物酶体的蛋白进入过氧化物酶体的信号序列(peroxisomal targeting signal, PTS)。

二、翻译

1.信号识别颗粒(SRP)

2.停泊蛋白(DP),信号识别颗粒受体

3.易位子

4.膜泡运输

5.蛋白质跨膜转运

6.选择性门控转运

7.导肽

8.逃逸蛋白

9.解折叠

10.重折叠

11.前溶酶体

12.回收信号

三、单项选择题

1-5. BACBC 6-8. ADD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

3.ACD

4.BCD

5.ABC

6.ABCD

7.BD

8.BCD

9.ABCD 10.ABD 11.ABC

五、填空题

1.细胞核基因,细胞质基质

2 .C端,N端

3.游离,信号识别颗粒,信号识别颗粒,易位子

4.网格蛋白有被小泡,COPⅠ有被小泡,COPⅡ有被小泡

5.疏水核心,C端,N端

6.核孔复合体

7.Ser-lys-leu,C,Arg/Lys-Leu/Ile-5X-His/Gln-leu,N

8.蛋白质的跨膜转运,膜泡运输,选择性的门控转运,细胞质基质中的蛋白质的转运

9.内共生的细菌,蓝藻

10.质膜到内体,高尔基体到内质网,高尔基体到溶酶体、液泡;内质网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到内质网

11.疏水核心区,信号肽的C端,N端

六、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七、问答题

1. 信号假说的内容是什么?

1957年,G.Blobel和D.Sabatini等根据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信号假说(signal hypothesis),即分泌性蛋白N端序列作为信号肽,指导分泌性蛋白到内质网膜上合成,在蛋白合成结束

之前信号肽被切除。

2.试述分泌蛋白在内质网上的合成过程,同时说明在哪一过程消耗ATP?

㈠过程:蛋白质首相在细胞质基质游离核糖体上起始合成,大概内多肽链延伸到80个氨基酸左右后,N端的信号序列与信号识别颗粒结合使肽链延伸暂时停止,并防止新生肽N端损伤和成熟前折叠,直至信号识别颗粒与内质网膜上的停泊蛋白(SRP受体)结合,核糖体与内质网膜的易位子(translocon)结合。此后,信号识别颗粒脱离了信号序列和核糖体,返回细胞质基质中重复使用,肽链又开始延伸。

㈡以环化的构象存在的信号肽与易位子组分结合并使孔道打开,信号肽穿入内质网并引导肽链以半环的形式进入内质网腔中,这是一个需要ATP的过程。

3.蛋白质分选大体可分为哪两条途径?

蛋白质大致可以分为两条途径:一条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多肽链的合成,然后转运至膜围绕的细胞器,如线粒体(或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细胞核及细胞质基质的特定部位,最近发现有些还可转运到内质网中;另一条途径是蛋白质合成起始后转移到粗面内质网,新生肽边合成边转入粗面内质网中,随后经高尔基体运至溶酶体、细胞膜或分泌到细胞外,内质网与高尔基体本身的蛋白成分的分选也是通过这一途径完成的。

4.从蛋白质分选的类型和机制的角度看,可分为哪四种基本类型?各简要说明其特征。

可分为4种基本途径:

①蛋白质的跨膜转运:主要是指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蛋白质转运到内质网,线粒体,质体(包括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妻,但进入内质网与进入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的机制又有所不同。

②膜泡运输:蛋白质通过不同类型的转运小泡从其粗面内质网合成部位转运至高尔基体进而分选运至细胞的不同部位,其中涉及各种不同的运输小泡的定向转运,以及膜泡出芽与融合的过程。

③选择性的门控转运:是指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蛋白质通过核孔复合体选择性的完成核输入或从细胞核返回细胞质。

④细胞质基质中的蛋白质的转运

提示:由于内质网的驻留蛋白具有回收信号,即使有的蛋白发生逃离也会保留或回收回来,

所以有人将内质网比喻成“开放的监狱”(open prison)

7.跨膜蛋白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如果一条几多肽的停止转移序列位于分子的中部,那么多肽最终会成为跨膜蛋白。含有多个起始转移序列和多个停止转移序列的多肽将成为多次跨膜的膜蛋白

8.请设计实验证明信号肽的非专一性。

提示:

(1)标记原核细胞的蛋白+真核细胞中的信号肽→标记蛋白出现在真核细胞标记真核细胞的蛋白+真核细胞中的信号肽→标记蛋白出现在真核细胞

结论:信号肽对真核,原核细胞蛋白的“引导”无特异性

(2)Cyt c+转运肽→Cyt c 出现在叶绿体

Cyt c+导肽→Cyt c出现在线粒体

结论:线粒体上的导肽可以把本应该在叶绿体上的Cyt c转运到线粒体上,而叶绿体上的转运肽将Cyt c运到叶绿体上

(3)非蛋白颗粒+NLS→非蛋白颗粒出现在细胞核内

蛋白颗粒+NLS→蛋白颗粒出现在细胞核内

结论:存在于细胞核中的信号序列NLS,可以将蛋白颗粒与非蛋白颗粒都运到细胞核内,证明NLS的无特异性。所以,信号序列无特异性

9.试述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的原因?

提示:

(1)起源:内共生

(2)遗传物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生长和增殖是受核基因以及其自身的基因组两套遗传系统的控制。其内含有线粒体DNA,RNA和叶绿体DNA,RNA

(3)蛋白质:体内的蛋白质既有核基因编码的,也有外界输入的,同时还有自身合成的

所以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10.高尔基器是一个极性的细胞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高尔基体的极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结构上的极性,二是功能上的机型极性。

㈠结构上的极性:高尔基体可分为几个不同的功能区室。①靠近内质网的一面是由一些管状囊泡形成的网络结构,通常将这一面称为顺面(cis face), 或称形成面(forming face)。由于顺面是网络结构,所以又称顺面高尔基网络(cis Golgi network,CGN)。从功能上看,CGM被认为是初级分选站(primarily sorting station),负责对从ER转运来的蛋白质进行鉴别,决定哪些需要退回,哪些可以进入下一站。②高尔基体中间膜囊(medial Golgi) 由扁平囊和管道组成,形成不同的区室, 但功能上是连续的、完整的膜体系。多数糖基修饰、糖脂的形成、以及与高尔基体有关的多糖的合成都发生在中间膜囊中。③反面高尔基网络(trans Golgi network,TGN), 是高尔基复合体最外面一侧的管状和小泡状物质组成的网络结构,它是高尔基复合体的组成部分,并且是最后的区室。蛋白质的运输信号在此被特异的受体接受,进行分拣,集中,形成不同的分泌小泡,被运送到不同的地点。因此, 它的主要功能是参与蛋白质的分类与包装,并输出高尔基体。某些“晚期”蛋白质的分类与包装也发生在TGN中。

㈡功能上的极性:高尔基体虽然是由膜囊构成的复合体,但是不同的膜囊有不同的功能,执行功能时又是“流水式”操作,上一道工序完成了,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这就是高尔基体的极性。

11.信号肽的特点是什么?

信号肽的特点是:多位于肽链的N端,由大约20个氨基酸构成;形成一个两性α螺旋,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和不带电荷的疏水氨基酸残基分别位于螺旋的两侧;对所牵引的蛋白质没有特异性要求。

12.叶绿体蛋白转运运输机理与线粒体运输机理有什么异同?

叶绿体蛋白转运运输机理与线粒体的相似。如:①都发生后转译;每一种膜上有特定的转位因子;②具有接触点(contact site);③需要能量,同样利用ATP和质子动力势;④前体蛋白N端有信号序列,使用后被信号肽酶切除;⑤但两者的蛋白质转运体系中除了某些hsp 分子相同外,转位因子复合体是不同的。

13.导肽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导肽的结构有以下特征:①.含有丰富的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特别是精氨酸,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有助于前导肽序列进入带负电荷的基质中;②.羟基氨基酸如丝氨酸含量也较高;③.几乎不含带负电荷的酸性氨基酸;④.可形成既具有亲水性又具有疏水性的α螺旋结构,这种结构特征有利于穿越线粒体的双层膜。

14.亲核蛋白从细胞质向细胞核运输的机理是什么?

亲核蛋白首先结合到核孔复合体的胞质面,这一步不需要能量,但依赖正常的NLS;随后的转移步骤则需要GTP水解供能。亲核蛋白除了本身具有NLS外,其入核转运还需要一些胞质蛋白因子的帮助。目前比较确定的因子有importinα、importinβ、Ran和NTF2等.在它们的参与下,亲核蛋白的入核转运可分为如下几个步骤:①亲核蛋白通过NLS识别importin α,与可溶性NLS受体importinα\ importinβ异二聚体结合,形成转运复合物;②在importinβ的介导下,转运复合物与核孔复合体的胞质纤维结合;③转运复合物通过改变构象的核孔复合体从胞质面被转移到核质面;④转运复合物在核质面与Ran-GTP结合,并导致复合物解离,亲核蛋白释放;⑤受体的亚基与结合的Ran返回胞质,在胞质内Ran-GTP水解形成Ran-GDP并与importinβ解离, Ran-GDP返回核内再转换成Ran-GTP状态。

15.什么是蛋白质的分选?

除线粒体和植物细胞叶绿体中能合成少量蛋白质外,绝大多数的蛋白质均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开始合成,然后转运至细胞的特定部位,也只有转运至正确的部位并装配成结构与功能的复合体,才能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这一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定向转运或分选。

16.指导分泌性蛋白在粗面内质网上合成需要哪些主要结构或因子?它们如何协同作用完成肽链在内质网上的合成。

教材P192~193

17.线粒体和叶绿体蛋白质分选的特点。

P237~240

18.论述膜泡运输的类型、作用以及蛋白质定向运输的机理。

教材P195~202

遗传学第一章遗传学细胞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本章要点 ?真核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染色质的基本结构与染色体的高级结构模型。 ?多线染色体的形成原因。 ?有丝、减数分裂染色体形态、结构、数目变化及遗传学意义。 ?无融合生殖及其类型。 ?高等动植物的生活周期。 ?染色质、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异固缩现象、核型、核型分析、双受精、直感现象、世代交替。 ?真核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1.细胞壁。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及穿壁胞间连丝。 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 功能:对细胞的形态和结构起支撑和保护作用。 2.细胞膜 成分:主要由磷脂和蛋白分子组成。 功能:选择性透过某些物质;提供生理生化反应的场所;对细胞内空间进行分隔,形成结构、功能不同又相互协调的区域。 3.细胞质 构成:蛋白分子、脂肪、游离氨基酸和电解质组成的基质。 细胞器:如线粒体、质体、核糖体、内质网等。 线粒体:双膜结构,有氧呼吸的场所,有自身的DNA,和植物的雄性不育有关。 叶绿体:双膜结构,光合作用的场所,有自身的DNA,绿色植物所特有。 核糖体:蛋白质和rRNA,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内质网:平滑型和粗糙型,后者上附有核糖体。 高尔基体:单膜结构,分泌、聚集、贮存和转运细胞内物质的作用。 中心粒:动物及低等植物,与纺锤体的排列方向和染色体的去向有关。 4.细胞核 功能:遗传物质集聚的场所,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 组成:1. 核膜;2. 核液;3. 核仁;4. 染色质和染色体。 ?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间期细胞核里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网状结构称为染色质。 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卷缩成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碱性染料染色很深的物质,染色体。 二者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形态。 ?不知道是什么

药理学复习题及答案(整理)

一、名词解释 1、不良反应:指不符合用药目的并对机体不利的反应。 2、副作用:药物在治疗量时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3、毒性反应:主要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药物在体蓄积过多引起的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的反应。 4、首关消除:有些口服的药物,首次通过肝脏时即发生灭活,使进入体循环有药量减少,药效降低,这种现象称 为首关消除。 5、反跳现象:指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时所出现的症状,使病情加重的现象。 6、药酶诱导剂:能加速药酶的合成或增强药酶活性的药物。 7、药物半衰期:指血浆中的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8、耐受性:有少数人对药物的敏感性低,必须应用较大剂量,才能产生应有的作用。 9、生物利用度:是指给药后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的量度。 10、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11、治疗指数:指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此值愈大,药物的安全性愈大。 12、肝肠循环:有些药物在肝细胞与葡萄糖醛酸等结合后排入胆中,随胆汁到达小肠后被水解,游离药物又被重吸 收进入血液经肝门静脉再次进入肝脏,称为肝肠循环。 13、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异常免疫反应,亦称为过敏反应。 14、安全围:是指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剂量围,此围越大,药物的毒性越小,安全性越大。 15、耐药性:是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的一种状态。 二、填空 1、药理学研究的容;一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称为药效动力学。二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称为药代动力 学 2、药物的体过程包括_吸收、_分布、代和排泄_四个基本过程。 3、药物慢性毒性的三致反应是:致癌、致畸胎、致突变。 4、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_ 副作用_,_毒性反应_,_变态反应,_继发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等类型。 5、肾上腺素激动α1受体使皮肤、粘膜和脏血管收缩,激动β2受体使骨骼肌血管舒。 6、写出下列药物的拮抗剂:去甲肾上腺素酚妥拉明、异丙肾上腺素心得安、阿托品毛果芸香碱。 7、癫痫小发作首选_乙琥胺_,大发作首选_苯妥英钠,精神运动性发作以_卡马西平_疗效最佳 8、巴比妥类药物随剂量的增大依次可出现镇静__、_催眠_、抗惊厥和_麻醉_等作用。 9、传出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 10、兰中毒致快速型心律失常时首选苯妥英钠,致心动过缓时首选阿托品。 11、冬眠合剂是: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 12、可致低血钾的利尿药有高效能利尿药和中效能利尿药两类。 13、阿司匹林的解热阵痛抗炎主要机制是:抑制体环氧酶,阻止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 14、可致高血钾的利尿药有螺酯和氨苯喋啶等两种。 15、硝酸甘油抗急性心绞痛的给药途径为:口腔黏膜吸收和皮肤吸收;作用特点:1.扩周围血管,降低心肌耗氧 量、2.舒冠状血管,增加缺血区血流量、3.重新分配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心膜血液供应、4.保护心肌细胞,减轻缺血的损伤。 16、可待因可用于_镇咳_其主要不良反应是_成瘾性_。 17、强心苷的正性肌力作用的主要特点为:增加心肌收缩效能、降低衰竭心脏的耗氧量、增加衰竭心脏的输出量。 18、地西泮具有明显的抗焦虑作用和镇静催眠作用以及较强的抗惊厥作用和抗癫痫作用。另外它还有中枢 性肌松作用。 19、普萘洛尔为β受体阻断药,可治疗心律失常、心绞痛和高血压等。 20、 一酰胺抗生素的作用原理是_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_是_繁殖期_杀菌剂。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以下那一点 不是“苯二氮卓类”药的共同作用 E A、抗焦虑 B、镇静催眠 C、抗惊厥 D、中枢性肌松作用 E、 麻醉2、剂量加大一般仍无麻醉作用的药是 C A、硫喷妥钠 B、巴比妥类 C、苯二氮卓类 D、 A+B E、B+C 3、起效快、安全范围大、静脉注射常用于癫痫持续状 态的药是 A A、地西泮 B、三唑仑 C、氟西泮 D、 艾司唑仑E、苯巴比妥钠4、哪一点不是“苯二氮卓类”药的用 途 B A、焦虑症 B、精神分裂症 C、 惊厥与癫痫 D、肌肉痉挛 E、麻醉前给药 5、以下那一点是“苯 二氮卓类”药的主要不良反应 A A、嗜睡 B、 抑制呼吸 C、支气管哮喘 D、心律失常 E、白细胞减少 6、“苯二氮卓类”药的作用机理是 E A、稳定 神经细胞膜 B、兴奋中枢的多巴胺受体 C、抑制脑干网上结 构上行激活系统的传导功能 D、阻断中枢的多巴胺受体 E、增 强脑内γ-氨基丁酸的作用7、引起巴比妥类药疗效下降的原因 是 C A、本品是药酶抑制剂 B、本品的 化学性质不稳定 C、本品是药酶诱导剂 D、给药方法不正确 E、 给药剂量不正确8、为促进巴比妥类药的排泄,可采取 A A、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B、口服硫酸镁导泻 C、静脉滴注硫 酸镁 D、口服大剂量vit C E、肌注阿托品 9、巴比妥类药中毒 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C A、肾功能衰竭 B、

心律失常 C、呼吸抑制 D、过敏性休克 E、严重肝损害 10、常用的抗精神分裂症的药是 D A、地西泮 B、丙咪嗪 C、阿米替林 D、氯丙嗪 E 碳酸锂 11、氯丙嗪抗精神分裂症的机理是 D A、提高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含量 B、兴奋中枢的多巴胺受体 C、抑制脑干网上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传导功能 D、阻断中脑-皮质和中脑边缘系统的多巴胺受体E、增强脑内r-氨基丁酸的作用12、以下对氯丙嗪的描述,那一点是错的E A、镇静作用,显效较快 B、用药时可出现感情淡漠、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 C、抗精神病作用显效慢, D、对化学物质引起的呕吐疗效较好 E、对晕动性呕吐疗效最好13、以下对氯丙嗪的描述,那一点是错的B A、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B、使体温降至37度 C、使体温降至正常以下D、使体温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E、有阻断外周α受体的作用14、以下对氯丙嗪的描述,那一点是错的D A、长期应用氯丙嗪,可引起锥体外系反应B、长期应用氯丙嗪,可出现不随意运动 C、氯丙嗪能阻断中枢的多巴胺受体 D、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可用多巴胺治疗E、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可用中枢抗胆碱药治疗15、以下哪点不是氯丙嗪的不良反应 B A、体位性低血压 B、外周神经炎 C、内分泌紊乱 D、肝损害 E、过敏反应 16、氯丙嗪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不能用什么药抢救 D

细胞学基础知识专题

细胞学基础知识专题 一、细胞的基本特点与共性[1] 随着对细胞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研究的不断深入,近些年比较普遍的提法是:细胞是什么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新陈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有机体生产和发育的基础 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基础题) 二、细胞的基本共性[1] 所有的细胞都有相似的化学组成。 所有的细胞表面均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的生物膜,即细胞膜。 所有的细胞都有两种核酸:DNA与RNA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所有细胞都有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 所有细胞的增殖都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基础题) 三、细胞的分类及其形态结构[1] 根据细胞进化地位、结构的复杂程度、遗传装置的类型与主要生命活动的方式,可以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两大类。(基础题) 细胞的基本结构:(拓展题) 四、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1] 原核细胞基本特点:①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②遗传的信息量小,遗传信息载体仅由一个环状DNA构成;③细胞内没有内膜系统,由细胞膜内陷形成中间体;④细胞内没有细胞骨架结构。

真核细胞基本特点:①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分为基础的生物膜结构系统;②以核酸(DNA 或RNA)与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遗传信息表达系统;③以特意蛋白分子装配构成的细胞骨架系统。(拓展题)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基础题) 五、细胞培养[1] 5.1 细胞培养是指用机械或化学的方法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而进行的培养。培养方式分为:群体培养和克隆培养。(基础题) 5.2 细胞系对原代培养物进行传代培养,经传代培养后得到的可以长期连续传代的不均一的细胞群称为细胞系。(基础题) 5.3 细胞株通过选择法或克隆形成法,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获得的具有特定性质或标识的细胞群。(基础题) 5.4 克隆克隆是指由同一个祖先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所产生的遗传性状相同的细胞群体。5.5 原代细胞凡是来源于胚胎、组织器官及外周血,经特殊分离方法制备而来的原初培养的细胞称为原代细胞。原代细胞的培养也称初代培养。一般认为,培养原代的第1代细胞核传代到第10代以内的细胞统称为原代细胞培养。 5.6 传代细胞原代细胞经分散接种称为传代,凡适应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持续传代培养的细胞称为传代细胞。(拓展题) 六、动物细胞的类型[1]、[2] 6.1 形态 千姿百态、多种多样 6.2 分类 6.2.1按照培养细胞的生长方式和类型可分为: 6.2.1.1贴壁生长型细胞形态上可分为几大类型:成纤维细胞、上皮型细胞、游走细胞型、多形型细胞(拓展题)

1答案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异固缩:显微镜下观察染色质着色不均匀、深浅不同的现象。 2、染色质:在细胞分裂间期,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纤细的网状物。 3、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出现的一类能被碱性染料强烈染色的棒状小体。是细胞间期染色 质结构被紧密包装的结果。 4、端粒:染色体末端特化的着色较深部位,由端粒DNA和端粒蛋白组成。 5、B染色体:许多生物除了具有一定数目的形态、结构稳定的常染色体外(A染色体),还 有一些额外染色体。这些额外染色体称为B染色体。B染色体通常比正常染 色体小,着丝粒一般在端部,大部分由异染色质组成,不载有通常说的基因。 6、细胞周期:指从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包括分裂间 期和分裂期。 7、联会:性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偶线期,同源染色体彼此靠拢,进行准确的配对,称为联 会。 8、二价体: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为二价体(四分体)。 9、姐妹染色单体:二价体中的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互称姐妹染色单体,它们是 间期同一染色体复制所得。 10、联会复合体:是同源染色体联会过程中形成的非永久性的复合结构,两条同源染色体的 主要部分(染色质DNA)分布在联会复合体的外侧,中间部分以蛋白质为主, 也包含部分DNA (称为横丝) 。 11、染色体组型分析:根据染色体数目、大小和着丝粒位置、臂比、次缢痕、随体等形态特 征,对生物核内染色体进行配对、分组、归类、编号、进行分析的过 程。 12、体联会:双翅目昆虫幼虫的消化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 象,所以染色体只呈现单倍数。 二、是非题 (×)1、在细胞分裂中期,被碱性染料着色较浅的是常染色质。 (√)2、几乎所有生物细胞中,包括噬菌体在内,均存在染色体。 (√)3、染色质和染色体都是由同样的物质构成的。 (×)4、灯刷染色体出现于唾腺细胞减数分裂的双线期。 (√)5、有丝分裂使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的染色体数都相等。 (×)6、联会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在减数分裂的后期Ⅱ时发生分离,各自移向一极,于是分裂结果就形成单倍染色体的大孢子或小孢子。 (×)7、在减数分裂后期Ⅰ,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细胞的两极,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 (×)8、在细胞减数分裂时,任意两条染色体都可能发生联会。 (×)9、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线期染色体已完成复制,每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的双重结构。 三、填空题 1、次缢痕末端具有的圆形或略成长形的染色体节段称为随体。 2、多线染色体是存在于双翅目昆虫幼虫的消化道细胞(或唾腺细胞)中、有丝分裂间 期核中的、一种可见的、巨大的染色体。 3、在有丝分裂时,观察到染色体呈L字形,说明这个染色体的着丝粒位于染色体的一 端,如果染色体呈V字形,则说明这个染色体的着丝粒位于染色体的中间。

药理学试题带答案

1:24.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的pKa都是该药在溶液中:3 %离子化时的pH值 %离子化时的pH值 %离子化时的pH值 %非离子化时的pH值 %非离子化时的pH值 2:28.高血压合并消化性溃疡者宜选用2 1.甲基多巴 2.可乐定 3.肼屈嗪 4.利血平 5.胍乙啶 3:33.急慢性骨髓炎患者最好选用2 1.金霉素 2.林可霉素 3.四环素 4.土霉素 5.乙酰螺旋霉素 4:2.ACEI降低慢性心衰死亡率的根本作用是3 1.扩张血管 2.阻止缓激肽降解 3.逆转左室肥大 4.改善血流动力学 5.改善左室射血功能 5:27.高血压合并有精神抑郁者不宜用1 1.利血平 2.可乐定 3.硝普钠 4.硝苯地平 5.肼屈嗪 6:1.有选择性扩张脑血管作用的钙拮抗药是2 1.硝苯地平

3.尼群地平 4.维拉帕米 5.地尔硫卓 7:5.男性,30岁,高烧、胸痛、吐铁锈色痰,右肺下叶实变,诊断为大叶性肺炎。青霉素试验阴性,宜选用4 1.青霉素Ⅴ口服 2.头孢唑啉静脉点滴 3.头孢呋辛静脉点滴 4.青霉素G静脉点滴 5.头孢曲松静脉点滴 8:6.产生副作用的剂量是:1 1.治疗量 2.极量 3.无效剂量 5.中毒量 9:4.不属于呋塞米不良反应的是5 1.低氯性碱中毒 2.低钾血症 3.低钠血症 4.低镁血症 5.血中尿酸浓度降低 10:14.镇咳作用可与可待因相当,无成瘾性和耐受性的镇咳药是1 1.右美沙芬 2.苯左那酯 3.溴乙胺 4.氯化胺 5.喷托维林 11:42. 双胍类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机制是2 1.增强胰岛素的作用 2.促进组织摄取葡萄糖等 3.刺激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

(完整版)药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1.药物的何种不良反应与用药剂量的大小无关:D A.副作用B.毒性反应C.继发反应D.变态反应E.特异质反应 2.毛果芸香碱对眼的作用是:C A.瞳孔缩小,眼内压升高,调节痉挛B.瞳孔缩小,眼内压降低、调节麻痹C.瞳孔缩小,眼内压降低,调节痉挛D.瞳孔散大,眼内压升高,调节麻痹E.瞳孔散大,眼内压降低,调节痉挛 3.毛果芸香碱激动M受体可引起:E A.支气管收缩B.腺体分泌增加C.胃肠道平滑肌收缩 D.皮肤粘膜、骨骼肌血管扩张E.以上都是 4.新斯的明禁用于:B A.重症肌无力B.支气管哮喘C.尿潴留D.术后肠麻痹 E.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5.有机磷酸酯类的毒理是:D A.直接激动M受体B.直接激动N受体C.易逆性抑制胆碱酯酶 D.难逆性抑制胆碱酯酶E.阻断M、N受体 6.有机磷农药中毒属于烟碱样症状的表现是:C A.呕吐、腹痛B.出汗、呼吸道分泌增多C.骨骼肌纤维震颤 D.呼吸困难、肺部出现口罗音E.瞳孔缩小,视物模糊 7.麻醉前常皮下注射阿托品,其目的是D A.增强麻醉效果B.协助松弛骨骼肌C.抑制中枢,稳定病人情绪 D.减少呼吸道腺体分泌E.预防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9.肾上腺素不宜用于抢救D A.心跳骤停B.过敏性休克C.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D.感染中毒性休克E.以上都是 10.为延长局麻作用时间和防止局麻药吸收中毒,常在局麻药液中加少量:B A.去甲肾上腺素B.肾上腺素C.多巴胺D.异丙肾上腺素E.阿托品11.肾上腺素用量过大或静注过快易引起: A.激动不安、震颠B.心动过速C.脑溢血D.心室颤抖E.以上都是E 12.不是肾上腺素禁忌症的是:B A.高血压B.心跳骤停C.充血性心力衰竭D.甲状腺机能亢进症E.糖尿病13.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时间过长或用量过大易引起:C A.兴奋不安、惊厥B.心力衰竭C.急性肾功能衰竭D.心动过速 E.心室颤抖 14.酚妥拉明能选择性地阻断:C A.M受体B.N受体C.α受体D.β受体E.DA受体 15.哪种药能使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翻转:D A.去甲肾上腺素B.多巴胺C.异丙肾上腺素D.酚妥拉明E.普萘洛尔16.普鲁卡因不用于表面麻醉的原因是:B A.麻醉作用弱B.对粘膜穿透力弱C.麻醉作用时间短D.对局部刺激性强E.毒性太大 17.使用前需做皮内过敏试验的药物是:A A.普鲁卡因B.利多卡因C.丁可因D.布比卡因E.以上都是 18.普鲁卡因应避免与何药一起合用:E A.磺胺甲唑B.新斯的明C.地高辛D.洋地黄毒甙E.以上都是

药理学题库及答案

药理学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药理学的研究内容是()和()。 2.口服去甲肾上腺素主要用于治疗()。 3.首关消除较重的药物不宜()。 4.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 5.N 2受体激动时()兴奋性增强。 6.地西泮是()类药。 7.人工冬眠合剂主要包括()、()和()。 8.小剂量的阿司匹林主要用于防治()。 9.山梗菜碱属于()药。(填药物类别) 10.口服的强心甙类药最常用是()。1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治疗。 12.螺内酯主要用于伴有()增高的水肿。 13.H1受体阻断药主要用于()过敏反应性疾病。14.可待因对咳漱伴有()的效果好,但不宜长期应用, 因为它有()性。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15.胃壁细胞H+泵抑制药主要有()。 16.硫酸亚铁主要用于治疗()。 17.氨甲苯酸主要用于()活性亢进引起的出血。 18.硫脲类药物用药2-3周才出现作用,是因为它对已经合成的()无效。硫脲类药物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 19.小剂量的碘主要用于预防()。 20.伤寒患者首选()。 21.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首选()抢救。22.氯霉素的严重的不良反应是()。 23.甲硝唑具有()、()和抗阿米巴原虫的作用。 24.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中枢兴奋药物药物有__________, 主要通过刺激化学感受器间接兴奋呼吸中枢的药物有 ____________。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25.久用糖皮质激素可产生停药反应,包括 (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 26.抗心绞痛药物主要有三类,分别是;和药。 27.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和排泄四个过程。 28.氢氯噻嗪具有、和作用。 30.联合用药的主要目的是、、。31.首关消除只有在()给药时才能发生。32.药物不良反应包括()、()、()、()。 33.阿托品是M受体阻断药,可以使心脏(),胃肠道平滑肌(), 腺体分泌()。 34.氯丙嗪阻断α受体,可以引起体位性()。 35.腹部手术止痛时,不宜使用吗啡的原因是因为吗啡能引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晶体学基础与晶体结构习题与答案

晶体学基础与晶体结构习题与答案 1. 由标准的(001)极射赤面投影图指出在立方晶体中属于[110]晶带轴的晶带,除了已在图2-1中标出晶面外,在下列晶面中哪些属于[110]晶带?(1-12),(0-12),(-113),(1-32),(-221)。 图2-1 2. 试证明四方晶系中只有简单立方和体心立方两种点阵类型。 3. 为什么密排六方结构不能称作为一种空间点阵? 4. 标出面心立方晶胞中(111)面上各点的坐标。 5. 标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a)立方晶系(421),(-123),(130),[2-1-1],[311]; b)六方晶系(2-1-11),(1-101),(3-2-12),[2-1-11],[1-213]。 6. 在体心立方晶系中画出{111}晶面族的所有晶面。 7. 在立方晶系中画出以[001]为晶带轴的所有晶面。 8. 已知纯钛有两种同素异构体,密排六方结构的低温稳定的α-Ti和体心立方结构的高温稳定的β-Ti,其同素异构转变温度为882.5℃,使计算纯钛在室温(20℃)和900℃时晶体中(112)和(001)的晶面间距(已知aα20℃=0.29506nm,cα20℃=0.46788nm,aα900℃=0.33065nm)。 9. 试计算面心立方晶体的(100),(110),(111),等晶面的面间距和面致密度,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面。 10.平面A在极射赤平面投影图中为通过NS及核电0°N,20°E的大圆,平面B的极点在30°N,50°W处,a)求极射投影图上两极点A、B间的夹角;b)求出A绕B顺时针转过40°的位置。 11. a)说明在fcc的(001)标准极射赤面投影图的外圆上,赤道线上和0°经线上的极点的指数各有何特点,b)在上述极图上标出(-110),(011),(112)极点。 12. 图2-2为α-Fe的x射线衍射谱,所用x光波长λ=0.1542nm,试计算每个峰线所对应晶面间距,并确定其晶格常数。 图2-2 13. 采用Cu kα(λ=0.15418nm)测得Cr的x射线衍射谱为首的三条2θ=44.4°,64.6°和81.8°,若(bcc)Cr的晶格常数a=0.28845nm,试求对应这些谱线的密勒指数。

护理药理学试题及答案

护理药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绪言 (一)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药物效应动力学是研究( C ) A.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 B.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 D.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E.体内药物浓度变化的规律 2、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 B ) A、药物在体代谢过程的科学 B、药物的体内过程及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 C、药物影响机体生化代谢过程的科学 D、药物作用及作用机理的科学 E、药物对机体功能和形态影响的科学 3、药物是( D ) A、一种化学物质 B、能干扰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 C、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D、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 E、以上都不是 多项选择题 4.药物是指(AE) A.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作用的物质 B.具有滋补、营养、保健作用的物质C.可使机体产生新的生理功能的物质 D.没有毒性的物质

E.可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并规定有适应证、用法、用量的物质 5.药物学是研究(BCE) A.新药的临床研究和生产 B.机体对药物的处置 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D.药物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关系 E.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6、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是( BC ) A.体内药物浓度变化的规律 B.药物作用及作用机制 C.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 D.药物的生物转化规律 E.药物排泄的规律 (二)名词解释 1、药物:药物是指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用法、用 量的物质。 1、药物学:药物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 2、药物效力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4、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 及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规律的科学。 (三)填空题 1、药物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 谢动力学。 2、药物治疗中,护士既是药物治疗的直接实施者,又是用药前后的监护者。 3、药物治疗中,护士在观察药物疗效的同时,应密切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4、根据对药物管理的不同,可将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植物细胞学基础

第一章植物细胞学基础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学的发张、植物细胞的形态与大小; 2. 理解植物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3. 掌握真核细胞的一般构造与功能; 4. 熟悉植物细胞分裂分化特点; 5. 掌握有丝分裂个过程的细胞特点; 6. 了解有丝分裂与减速分裂的生物学意义及区别。 技能目标: 能够识别真核细胞各部分的结构。 教学要求: 要求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及有丝分裂过程和意义,理解植物体的复杂结构和生命活动,是以细胞结构的复杂性、细胞内部生理活动的多样性和相关性为基础的。 第一节植物细胞 一、细胞学的发展简史 1. 植物细胞的概念 细胞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结构单位,又是功能和遗传的基本单位。生物有机体除了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最简单的生物有机体仅由一个细胞构成,各种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进行。复杂的生物有机体可由几个到亿万个形态和功能各异的细胞组成,例如海带、蘑菇等低等植物以及所有的高等植物。多细胞生物体中的所有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密切联系,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有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都是细胞不断地进行

生命活动的结果。因此,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了解植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2. 细胞学的发展简史 1665年,英国学者虎克(Robrt Hooke)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chleiden)再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Th. Schwan)提出一切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所有的细胞都是通过细胞分裂,融合而来的;一个细胞可以分裂形成组织和器官等观点,从而创立了细胞学说,奠定了细胞学的基础。20世纪初,光学显微的发明是细胞的主要结构得以发现,到20世纪30、40年代,电学显微镜的发明,使细胞学的进步有了飞跃。近代,细胞学的研究从超微结构发展到了分子水平。 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1. 植物细胞的形状 植物细胞的形状理论上典型的未经分化的薄壁细胞是四面体。由于适应不同的功能(形态与功能相适应),因此,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形状。有球形、椭圆形、多面体、纤维形、长柱形等。细胞的形状主要决定于担负的生理功能及其所处的环境条件。例如,种子植物导管细胞,在长期适应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情况下,细胞呈长筒形,并连接成相通的“管道”;又如起支持作用的纤维细胞,一般呈长梭形,并聚集在一起,加强支持的作用。细胞形状的多样性,也体现了功能决定形态,形态适应于功能这样一个规律。 2. 植物细胞的大小 植物细胞一般是很小的,最小的球菌细胞直径只有0.5μm在种子植物中一般的细胞直径为10-100μm,但也有少数的细胞肉眼可以直接看到。例如番茄和西瓜果肉细胞,直径可达1mm,棉花种子的表皮毛可长达75 mm,麻茎中垢纤维细胞可达550 mm。绝大多数的细胞体积都很小。 细胞小的原因:

第一章 晶体学基础

固态物质 晶 体 非晶体 规则排列不规排列 各向异性各向同性 有确定的熔点无确定的熔点 规则排列不规则排列 突变 不规则排列不规则排列 渐变 1.2 晶体学基础 Fundamentals of crystallogphy 一、晶体与非晶体(Crystals versus non-crystals)

1.晶体的定义 物质的质点(分子、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律的 周期性重复排列所形成的物质叫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可分为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分子晶体四种。 2. 非晶体 非晶体在整体上是无序的;近程有序。实际为一种过 冷液体。具有各向同性。

图 材料中原子的排列 隋性气体无规则排列表示有些材料包括水蒸气和玻璃的短程有序 表示有些材料包括水蒸气和玻璃的短程有序 金属及其他许多材料的长程有序排列 二氧化硅结构示意图a)晶态 b)非晶态

3. 晶体的特征 (1)周期性(不论沿晶体的哪个方向看去,总是相隔一定的距离就出现相同的原子或原子集团。这个距离称为周期)液体和气体都是非晶体。 (2)有固定的凝固点和熔点. (3)各向异性(沿着晶体的不同方向所测得的性能通常是不同的:晶体的导电性、导热性、热膨胀性、弹性、强度、光学性质)。

4.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a.根本区别:质点是否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 b.晶体熔化时具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无明显熔点,只存在一个软化温度范围 c.晶体具有各向异性,非晶体呈各向同性(多晶体也呈各向同性,称“伪各向同性”)

5.晶体与非晶体的相互转化 玻璃经高温长时间加热后能形成晶态玻璃 通常呈晶体的物质如果将它从液态快速冷却下来也可能得到非晶态 获得非晶态的金属和合金(采用特殊的制备方法)

临床药理学选择题题库(答案)

单选 第一章 II 期临床试验设计符合的“四性原则”不包括:( D ) A.代表性B.重复性C.随机性D.双盲性 E. 合理性 药物临床试验中保障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措施有:(D ) A.GCP+伦理委员会B.知情同意书+GCP C.SOP+QC+GCP D.知情同意书+伦理委员会 E.SOP+GCP. 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为( B ) A.Ⅰ期临床试验B.Ⅱ期临床试验 C.Ⅲ期临床试验D.Ⅳ期临床试验E、以上都不是 针对健康志愿者进行的临床试验为( A ) A.Ⅰ期临床试验B.Ⅱ期临床试验 C.Ⅲ期临床试验D.Ⅳ期临床试验 E. 以上都不是 耐受性试验属于( A ) A. I 期临床试验B. II 期临床试验 C. III 期临床试验D. IV 期临床试验 E、以上都不是 下列哪种说法正确的是( C) A.Ⅰ临床试验为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 B.Ⅱ期临床试验研究人体耐受情况及最适给药剂量、间隔及途径 C.Ⅲ期临床试验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新药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D.Ⅲ期临床试验的病例数不少于 200例 E. 以上都正确 第三章 下列哪项不是常用的血药浓度监测方法( E ) A 分光光度法 B 气相色谱法 C 高效液相色谱法 D 免疫学方法法 E 容量分析一般情况下,下列哪项可以间接作为受体部位活性药物的指标( B )

A 口服药物的剂量 B 血浆中活性药物的浓度 C 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 D 药物的吸收速度 E 药物的半衰期 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E ) A 生理因素 B 病理因素 C 药物因素 D 环境因素 E 心理因素 第四章最低有效浓度与最低中毒浓度之间的血药浓度范围称为(A )A.有效血药浓度范围 B.治疗指数 C.稳态血药浓度 D.目标浓度 E. 安全范围右图中“A”表示的意义为( A ) A.起效时间 B.疗效持续时间 C.作用残留时间 D.最大效应时间右图中“B”表示的意义为( B ) A.起效 时间 B.疗效持续时间C.作用残留时间 D.最大效应时间 E. 达峰时间 右图中“C”表示的意义为( C ) A.起效时间B.疗 效持续时间 C.作用残留时间 D.最大效应时间 应用竞争性拮抗药后,受体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变化表现为:( A )A. Emax 不变,曲线右移 B .Emax 下降,曲线下移 C . Emax 不变,曲线左移 D . Emax 下降,曲线上移 E. Emax 不变,曲线不变部分激动剂的特点为( D ) A.与受体亲和力高而无内在活性 B.与受体亲和力高

药理学考试试题及其答案

药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1. 药物的何种不良反应与用药剂量的大小无关: A. 副作用 B. 蠹性反应 C. 继发反应 D. 变态反应 E. 特异质反应 答案:D 2. 毛果芸香碱对眼的作用是: A. 瞳孔缩小,眼内压升高,调节痉挛 B. 瞳孔缩小,眼内压降低、调节麻痹 C. 瞳孔缩小,眼内压降低,调节痉挛 D. 瞳孔散大,眼内压升高,调节麻痹 E. 瞳孔散大,眼内压降低,调节痉挛答案:C 3 .毛果芸香碱激动M受体可引起: A. 支气管收缩 B. 腺体分泌增加 C. 胃肠道平滑肌收缩 D. 皮肤粘膜、骨骼肌血管扩张 E. 以上都是 答案:E 4. 新斯的明禁用于: A. 重症肌无力 B. 支气管哮喘 C. 尿潴留 D. 术后肠麻痹 E.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答案:B 5. 有机磷酸酯类的蠹理是: A. 直接激动M受体 B. 直接激动N受体 C. 易逆性抑制胆碱酯酶 D. 难逆性抑制胆碱酯酶 E. 阻断M、N受体答案:D 6. 有机磷农药中蠹届于烟碱样症状的表现是: A. 呕吐、腹痈 B. 出汗、呼吸道分泌增多 C. 骨骼肌纤维震颔 D. 呼吸困难、肺部出现口罗音 E. 瞳孔缩小,视物模糊 答案:C 7. 麻醉前常皮下注射阿托品,其目的是 A. 增强麻醉效果

B. 协助松弛骨骼肌 C. 抑制中枢,稳定病人情绪 D. 减少呼吸道腺体分泌 E. 预防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答案:D 8. 对伴有心肌收缩力减弱及尿量减少的休克患者首选: A. 肾上腺素 B. 异丙肾上腺素 C. 多巴胺 D. 阿托品 E. 去甲肾上腺素 答案: 9 .肾上腺素不宜用于抢救 A. 心跳骤停 B. 过敏性休克 C.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D. 感染中蠹性休克 E. 以上都是 答案:D 10.为延长局麻作用时间和防止局麻药吸收中蠹,常在局麻药液中加少量: A. 去甲肾上腺素 B. 肾上腺素 C. 多巴胺 D. 异丙肾上腺素 E. 阿托品 答案:B 11 .肾上腺素用量过大或静注过快易引起: A. 激动不安、震颠 B. 心动过速 C. 脑溢血 D. 心室颔抖 E. 以上都是 答案:E 12. 不是肾上腺素禁忌症的是: A. 高血压 B. 心跳骤停 C. 充血性心力衰竭 D.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E. 糖尿病 答案:B 13. 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时间过长或用量过大易引起: A. 兴奋不安、惊厥 B. 心力衰竭

药理学试题及答案(免费)

药理学试题及答案(免费)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36题) 1.控制癫痫复杂部分发作最有效的药物是 【B】 A.苯巴比妥 B.卡马西平 C.丙戊酸钠 D.硝西泮 E.苯妥英钠 2.关于苯二氮卓类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E】 A.是最常用的镇静催眠药 B.治疗焦虑症有效 C.可用于小儿高热惊厥 D.可用于心脏电复律前给药 E.长期用药不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 3.治疗三叉神经痛首选 【D】 A.苯妥英钠 B.扑米酮 C.哌替啶 D.卡马西平 E.阿司匹林 4.对癫痫小发作疗效最好的药物是 【A】 A.乙琥胺 B.卡马西平 C.丙戊酸钠 D.地西泮 E.扑米酮 5.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是 【D】 A.苯妥英钠 B.苯巴比妥钠 C.硫喷妥钠 D.地西泮 E.水合氯醛

6.一临产孕妇,突感头痛,恶心,相继发生抽搐,查血压为22.0/14.6kPa,下肢浮肿。对此病人最适用哪种抗惊药 【D】 A.地西泮 B.水合氯醛 C.苯巴比妥钠 D.硫酸镁 E.硫喷妥钠 7.一名癫痫大发作的患者,因服用过量的苯巴比妥而引起昏迷,呼吸微弱,送医院急救。问,不该采取哪项措施 【D】 A.人工呼吸 B.静滴呋塞米 C.静滴碳酸氢钠 D.静滴氯化铵 E.静滴贝美格 8.对各型癫痫都有效的药物是 【D】 A.乙琥胺 B.苯妥英钠 C.地西泮 D.氯硝西泮 E.卡马西平 9.可引起肺纤维化的药物是 【D】 A.奎尼丁 B.普鲁卡因胺 C.利多卡因 D.胺碘酮 E.维拉帕米 10.长期用药可引起全身红斑狼疮样综合征的药物是 【B】 A.奎尼丁 B.普鲁卡因胺 C.利多卡因 D.胺碘酮 E.维拉帕米 11.强心苷对哪种心衰的疗效最好 【E】 A.肺源性心脏病引起 B.严重二尖瓣狭窄引起的 C.甲状腺机 能亢进引起的 D.严重贫血引起的 E.高血压或瓣膜病引起的12.地

药理学选择题及答案

药理学选择题及答案 1.可引起男子乳房女性化和妇女多毛症的药物是2003 A.甘露醇 B.螺内酯 C.呋塞米 D.糖皮质激素 E.氢氯噻嗪 您所选的答案: 本题正确答案:B 2.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其抑制了细菌的2002 A.蛋白质合成 B.细胞壁合成 C.DNA螺旋酶 D.二氢叶酸还原酶 E.二氢叶酸合成酶 您所选的答案: 本题正确答案:C 3.下列属于苯烷胺类选择性钙拮抗药是2003 A.硝苯地平 B.维拉帕米 C.普尼拉明 D.哌克昔林 E.氟桂利嗪 您所选的答案: 本题正确答案:B 4.可引起周围神经炎的药物是2001 A.利福平 B.异烟肼 C.阿昔洛韦 D.吡嗪酰胺 E.卡那霉素 您所选的答案: 本题正确答案:B 5.硫脲类抗甲状腺药可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是2000 A.粘液性水肿 B.心动过缓 C.粒细胞缺乏症 D.低蛋白血症 E.再生障碍性贫血 您所选的答案: 本题正确答案:C 6.哌唑嗪的不良反应可表现为2000 A.低血钾 B.消化性溃疡 C.水钠潴留 D.粒细胞减少 E.体位性低血压 您所选的答案: 本题正确答案:E

7.主要用于预防I型变态反应所致哮喘的药物是2003 A.氨茶碱 B.肾上腺素 C.特布他林 D.色甘酸钠 E.异丙肾上腺素 您所选的答案: 本题正确答案:D 8.下列关于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的正确叙述是2000 A.对抗各种原因如物理、生物等引起的炎症 B.能提高机体的防御功能 C.促进创口愈合 D.抑制病原体生长 E.直接杀灭病原体 您所选的答案: 本题正确答案:A 9.下列对心房颤动无治疗作用的药物是2001 A.强心苷(甙) B.奎尼丁 C.利多卡因 D.维拉帕米 E.普萘洛尔 您所选的答案:本题正确答案:C 10.下列降压药物中便秘发生率最高的药物是 A.硝苯地平 B.维拉帕米 C.氯沙坦 D.普萘洛尔 E.卡托普利 您所选的答案: 本题正确答案:D 11.根据作用机制分析,奥美拉唑是2000 A.粘膜保护药 B.胃壁细胞H+泵抑制药 C.胃泌素受体阻断药 D.H2受体阻断药 E.M胆碱受体阻断药 您所选的答案: 本题正确答案:B 12.下列不属于ACEI作用机制的是2003 A.使血液及组织中的ATII水平下降B.提高血液中的缓激肽水平 C.使醛固酮的分泌减少 D.拮抗A TII受体 E.具有抗交感神经作用 您所选的答案: 本题正确答案:D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一、基础母题 1、下列有关某生物体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B.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C.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为8条 D.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出现在该生物体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 2、.如图所示,甲~丁为小鼠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 分子数的柱形图,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乙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C.丙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某一阶段D.丙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3、关于图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因为该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⑨,所以可以判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B.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它们通过一个着丝粒②相连 C.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D.在有丝分裂后期,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4、如图为某高等生物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模式图,Ⅰ、Ⅱ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甲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此时不进行核DNA的复制 B.由图可以看出分裂过程中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换 C.图甲所示细胞中染色体∶DNA=1∶2 D.若两图来源于同一个精原细胞,则图乙是图甲细胞分裂形成的 5.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受精过程就是指Ⅰ+Ⅱ的过程 B.Ⅲ所示过程不可能有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进行的C.有性生殖实现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增强了生物的变异性D.由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进程 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完整word版)临床药理学选择题题库(答案)

单选第一章II期临床试验设计符合的“四性原则”不包括:(D )A.代表性 B.重复性 C.随机性 D.双盲性 E. 合理 性药物临床试验中保障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措施有:(D )A.GCP+伦理委员会B.知情同意书+GCP C.SOP+QC+GCP D.知情同意书+伦理委员会 E.SOP+GCP. 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为( B ) A.Ⅰ期临床试验 B.Ⅱ期 临床试验 C.Ⅲ期临床试验 D.Ⅳ期临床试验 E、以上都 不是针对健康志愿者进行的临床试验为( A )A.Ⅰ期临床 试验 B.Ⅱ期临床试验 C.Ⅲ期临床试验 D.Ⅳ期临 床试验 E. 以上都不是耐受性试验属于( A ) A. I期临床试 验 B.II期临床试验 C.III期临床试验 D.IV期临床试验E、以上都不是下列哪种说法正确的是( C) A.Ⅰ临床试验为 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B.Ⅱ期临床试验研究人体耐受情况及 最适给药剂量、间隔及途径C.Ⅲ期临床试验是在较大范围内 进行新药疗效和安全性评价D.Ⅲ期临床试验的病例数不少于200例 E. 以上都正确第三章下列哪项不是常用的血药浓度监 测方法( E ) A 分光光度法 B 气相色谱法 C 高效液 相色谱法 D 免疫学方法 E 容量分析法一般情况下,下列 哪项可以间接作为受体部位活性药物的指标( B ) A 口服药物的剂量 B 血浆中活性药物的浓度 C 药物的消除 速率常数 D 药物的吸收速度 E 药物的半衰期血药浓度的影响 因素不包括( E ) A 生理因素 B 病理因素 C 药物因素 D

环境因素 E 心理因素第四章最低有效浓度与最低中毒浓度之间的血药浓度范围称为(A )A.有效血药浓度范围B.治疗指数 C.稳态血药浓度 D.目标浓度 E. 安全范围右图中“A”表示的意义为( A ) A.起效时间B.疗效持续时间 C.作用残留时间 D.最大效应时间右图中“B”表示的意义为( B )A.起效时间 B.疗效持续时间 C.作用残留时间 D.最大效应时间 E. 达峰时间右图中“C”表示的意义为(C )A.起效时间 B.疗效持续时间 C.作用残留时间 D.最大效应时间应用竞争性拮抗药后,受体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变化表现为:( A ) A. Emax不变,曲线右移 B.Emax下降,曲线下移C.Emax不变,曲线左移D.Emax下降,曲线上移E. Emax不变,曲线不变部分激动剂的特点为( D ) A.与受体亲和力高而无内在活性 B.与受体亲和力高有内在活性C.具有一定亲和力,但内在活性弱,增加剂量后内在活性增强D.具有一定亲和力,内在活性弱,低剂量单用时产生激动效应,高剂量时可拮抗激动剂的作用第六章下列哪种说法正确的是(C )A.Ⅰ临床试验为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B.Ⅱ期临床试验研究人体耐受情况及最适给药剂量、间隔及途径C.Ⅲ期临床试验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新药疗效和安全性评价D.Ⅲ期临床试验的病例数不少于200例E. 以上都正确《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适用于( C) A 药品进行各期临床试验 B 人体生物利用度试验 C药品进行各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