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微型计算机教案

认识微型计算机教案
认识微型计算机教案

课题名称:认识微型计算机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

(1)通过展示典型的微型计算机产品,认识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外部部件的

名称和作用:显示器、键盘、音箱、鼠标、打印机。

(2)通过图1-3所示“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示意,知道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

两大部份组成,熟悉硬件和软件所包括的主要内容:硬件的主机和外设;软件

的种类。

(3)通过实例,认识微型计算机的主板系统单元电路组成的电子器件的名称及其功

能:CPU、内存储器、主板(南桥、北桥)芯片组、总线、BIOS和CMOS、插槽。

(4)通过实例熟悉微型计算机主板接口的名称:键盘、鼠标、USB、声音输入/输出、

网卡、1394火线输入、光纤输出、显示器、硬盘等。

(5)通过实例熟悉常用的外存储器设备的种类及使用特点:硬盘、闪盘、光盘及光

盘驱动器等。

2.操作技能目标

(1)能够描述微型计算机主板上的主要器件对计算机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

(2)能够区别具有多种功能主板接口类型及作用。

(3)能够描述常用的外存储器设备的使用特点,并正确选用。

教学分析与准备:

1.教学重点

(1)认识微型计算机系统外部主要组成设备。

(2)主板上的主要部件的性能对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的影响。

(3)知道内存储器的种类及其使用特点。

(4)认识主板的接口。

(5)认识常用外存储器的种类及功能。

2.教学难点

(1)主板上三类总线(三类总线:控制总线、地址总线、数据总线)的区别与作用。

(2)分辨BIOS与CMOS的关系。

3.教学策略

本课围绕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剖析主机内的主板单元电路组成的主要电子部件名称、作用和性能,认识主板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接口,及其外部存储器的种类及作用等。

在介绍各硬件时,多以实物展示,没有实物以图片代替,务必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教学中简要介绍硬件的性能指标及选购,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

4.课时安排

2课时(45分钟×2)

5.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学习过程:

课堂小结:

普通用户最常用的计算机是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经常与PC、电脑、台式机、微机等名词混用,这里的微型计算机主要指台式机。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构成微型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教学反馈:

03微型计算机硬件组成13页

微型计算机系统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3.1 微型计算机 3.1.1 微型计算机概述 1)微型计算机与大、中、小型计算机的区别在于微型计算机的CPU采用 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 2)通常将微型计算机的CPU芯片称作微处理器(Micro Processing Unit, MPU),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是与微处理器的发展同步的。 3)摩根定律:计算机的CPU性能每18个月,集成度将翻一番,速度将提 高一倍,而其价格将降低一半。 4)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高速化 ?超小型化 ?多媒体化 ?网络化 ?隐形化 3.1.2 微型计算机分类 1)按组成结构分类 根据微型计算机的CPU、内存、I/O接口和系统总线组成部件所在的位置可分为: ①单片机:组成部分集成在一个超大规模芯片上,具有体积小、功

耗低、控制能力强、扩展灵活、微型化和使用方便等有点,广泛 用于控制、仪器仪表、通信、家用电器等领域。 ②单板机:各组成部分装配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单板机结构简单、 价格低廉、性能较好,常用于过程控制或作为仪器仪表的控制部 件。由于单板机易于使用、便于学习,所以普遍将其作为学习微 型计算机院里的实验机型。 ③多板机:各组成部分装配在多块印刷电路板上,如台式、便携式 PC机。 2)按用途分类 微型计算机按用途可分为台式、便携式、手持式等。 3)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①C PU指标:主要包括CPU字长、时钟频率 ②运算速度:平均运算速度,即每秒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 ③内存容量:反映了内存储器的存储数据的能力。存储容量越大, 其处理数据的范围就越广,并且运算速度一般也越快。 3.2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 现流行的微型计算机,他们的基本结构都是由显示器、键盘、主机构成。 台式计算机的主机安装在主机箱内:系统主板(主机板/母板)、硬盘驱动器、CD-ROM驱动器、软盘驱动器、电源、显示器适配器(图形加速卡/显示卡)等。

认识微型计算机

课题名称:1.2 认识微型计算机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 (1)通过展示典型的微型计算机产品,认识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外部部件的 名称和作用:显示器、键盘、音箱、鼠标、打印机。 (2)通过图1-3所示“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示意,知道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 两大部份组成,熟悉硬件和软件所包括的主要内容:硬件的主机和外设;软件 的种类。 (3)通过实例,认识微型计算机的主板系统单元电路组成的电子器件的名称及其功 能:CPU、内存储器、主板(南桥、北桥)芯片组、总线、BIOS和CMOS、插槽。 (4)通过实例熟悉微型计算机主板接口的名称:键盘、鼠标、USB、声音输入/输出、 网卡、1394火线输入、光纤输出、显示器、硬盘等。 (5)通过实例熟悉常用的外存储器设备的种类及使用特点:硬盘、闪盘、光盘及光 盘驱动器等。 2.操作技能目标 (1)能够描述微型计算机主板上的主要器件对计算机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 (2)能够区别具有多种功能主板接口类型及作用。 (3)能够描述常用的外存储器设备的使用特点,并正确选用。 教学分析与准备: 1.教学重点 (1)认识微型计算机系统外部主要组成设备。 (2)主板上的主要部件的性能对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的影响。 (3)知道内存储器的种类及其使用特点。 (4)认识主板的接口。 (5)认识常用外存储器的种类及功能。 2.教学难点 (1)主板上三类总线(三类总线:控制总线、地址总线、数据总线)的区别与作用。 (2)分辨BIOS与CMOS的关系。 3.教学策略 本课围绕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剖析主机内的主板单元电路组成的主要电子部件名称、作用和性能,认识主板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接口,及其外部存储器的种类及作用等。 在介绍各硬件时,多以实物展示,没有实物以图片代替,务必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教学中简要介绍硬件的性能指标及选购,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 4.课时安排 2课时(45分钟×2) 5.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学习过程: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第1章微型计算机概述 数字电子计算机系统俗称计算机或电脑,是一种具有高速数值运算、自动信息处理、逻辑判断和超强信息存储记忆功能的电子设备,也是一种能按照程序员事先安排的程序来工作,高速地处理各类数据信息的智能化设备。 电子计算机是人类现代科技的重大成就之一,它起始于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这是一台由电子管构成的重达30吨并能按照事先安排的指令快速完成指定计算任务的现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自此,电子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这期间,计算机的构成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几个发展阶段,对应了电子计算机发展的4个时代,而微型计算机属于第4代电子计算机产品,属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是集成电路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 电子计算机按体积、性能、用途和价格指标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5类。从工作原理上来讲,微型机与其他计算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不同的是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是直接面向个人用户的,其结构、功能和售价也是全面适应个人用户的。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微处理器,其性能与微处理器的性能直接相关。 微型计算机对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有着无可比拟的影响力。 1.1 微型计算机发展概况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是以微处理器的发展为特征的。微处理器自1971年问世以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以极快的速度发展。 1971—1973年,标志着第1代微机的4位和8位低档微处理器问世了,其代表性产品是Intel公司的4004和8008微处理器,分别是4位和8位微处理器。8008算得上是世界上第一种8位的微处理器,其集成度约4000个晶体管/片,芯片主频仅1MHz。 1974—1977年,出现了标志着第2代微机的8位中高档微处理器,其代表产品有Intel 8080、M6800和Z80等,集成度有了大幅提高,已具备了典型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包括中断、DMA等控制功能,主频约2MHz。由于有了较完善的指令系统,软件可采用BASIC、Fortran等高级语言及相应的编译程序。 1978—1984年进入了拥有16位微处理器的第3代微机时代。这个时代的微处理器代表产品是Intel 8086、Intel 8088、M68000和Z8000等,集成度和运算速度比上一代有了成

微机原理答案1教案资料

微机原理答案1

第 1 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 习题参考答案 1-1.微型计算机包括哪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各部分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微型计算机由 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及系统总线组成。 CPU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一般具有下列功能: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暂存少量数据。对指令译码并执行指令所规定的操作。与存储器和外设进行数据交换的能力。提供整个系统所需要的定时和控制信号。响应其他部件发出的中断请求;总线是计算机系统各功能模块间传递信息的公共通道,一般由总线控制器、总线发送器、总线接收器以及一组导线组成;存储器是用来存储数据、程序的部件;I/O接口是微型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件,在CPU和外设之间起适配作用。 1-2.CPU 执行指令的工作过程。 答:指令执行的基本过程: (1)开始执行程序时,程序计数器中保存第一条指令的地址,指明当前将要执行的指令存放在存储器的哪个单元。

(2)控制器:将程序计数器中的地址送至地址寄存器MAR,并发出读命令。存储器根据此地址取出一条指令,经过数据总线进入指令寄存器IR。 (3)指令译码器译码,控制逻辑阵列发操作命令,执行指令操作码规定的操作。 (4)修改程序计数器的内容。 1-3.果微处理器的地址总线为 20 位,它的最大寻址空间为多少? 答: 220=1048576=1MB 1-4.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之间有什么关系?答: 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微处理器配上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及相应的外设构成完整的微型计算机。以微型计算机为主体,配上系统软件和外部设备以后,就构成了完整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1-5.下面十进制数分别转换为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数:128,65535,1024 答: 128,二进制:10000000B,八进制:200O,十六进制:80H

微机原理实验8255并行口实验PA输入、PB输出讲课教案

微机原理实验8255并行口实验P A输入、P B输出

8255A并行口实验PA输入、PB输出利用LED等显示 程序 LCD EQU 07FE0H LCDWI EQU LCD+0 ;写命令 LCDWD EQU LCD+1 ;写数据 LCDRS EQU LCD+2 ;读状态 LCDRD EQU LCD+3 ;读数据 PA EQU 0FFD8H PB EQU 0FFD9H PC EQU 0FFDAH PCTL EQU 0FFDBH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lin db 0 col db 0 num db 0 dis_num db 0 temp0 db 0 temp1 db 0 count db 0 org 1000h start: MOV DX,PCTL MOV AL,90H OUT DX,AL call init_lcd mov al,3 call delay2 mov count,0 mov bx,offset tab0 mov lin,0 mov col,0 mov num,16 call dis_english GOON: MOV DX,PA IN AL,DX TEST AL,01H JE GOON1 TEST AL,02H JE GOON2

TEST AL,04H JZ GOON3 TEST AL,08H JE GOON4 TEST AL,10H JE GOON5 TEST AL,20H JE GOON6 TEST AL,40H JE GOON7 TEST AL,80H JZ GOON8 JMP GOON9 GOON1: JMP KEY1 GOON2: JMP KEY2 GOON3: JMP KEY3 GOON4: JMP KEY4 GOON5: JMP KEY5 GOON6: JMP KEY6 GOON7: JMP KEY7 GOON8: JMP KEY8 GOON9: mov bx,offset tab9 mov lin,1 mov col,0 mov num,16 call dis_english MOV DX,PB MOV AL,0FFH OUT DX,AL JMP GOON KEY1: MOV DX,PB MOV AL,0FEH OUT DX,AL mov bx,offset tab1 mov lin,1 mov col,0 mov num,16 call dis_english JMP GOON KEY2: MOV DX,PB MOV AL,0FDH OUT DX,AL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结构与配置

专题一初识电脑 电脑也就是计算机,它是以电为能源,用来做计算工作的机器。我们平时使用的一般是指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也称为PC,即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它是以微处理器芯片为核心构成的计算机。 一、微型计算机的概念 1、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诞生。 ⑴计算机定义:是一种进行高速操作、具有内部存储能力、由程序控制操作过 程的电子设备。 ⑵发展阶段:从计算机所用的逻辑元件来划分,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 (1946~1958)、晶体管(1958~1964)、中小规模集成电路(1964~1971)、大规 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1971年至今)四个阶段。 ⑶发展特点:体积、重量、能耗减少;硬件和软件更新快;功能、速度、存储 容量和可靠性得到了提高。 ⑷第四代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发展 起来的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

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单元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一般包括算术逻辑部件、控制部件、寄存器、时钟发生器、内部总线等,将计算机中的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块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 2、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⑴硬件 硬件是指计算机中看得见摸得着的部件,具体来说就是指集成电路芯片、印刷线路板、接插件、电子元件和导线等装配而成的主板、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及外部设备。 一台计算机主要由五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①运算器ALU(Arithmetic Logical Unit) 负责数据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同时具备存数、取数、移位、比较等功能,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部件。 ②控制器CU(Control Unit) 负责统一指挥计算机各部分协调地工作,能根据事先安排好的指令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来控制计算机各个部分的工作。 ③存储器Memory 是计算机的记忆部件,负责存储程序和数据,并根据命令提供这些程序和数据。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部分。 内存储器容量小、存取速度快 内存划分为若干单元,每个单元可存放一个字节(8位二进制数),每个单元有一个编号,称为地址(用二进制数表示)。 根据工作方式的不同,内存可分为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储器两部分。 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能读不能写,断电后数据不丢失。 随机存储器RAM(Randon Access Memory):内存条,随时读写,可读可写,但断电后数据全部丢失。 外存储器容量大、存取速度慢

微机原理及应用教案(二)

2.1 微型计算机系统(4) 教学目的: 1、理解掌握计算机软件及分类; 2、了解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区别; 3、了解三种语言处理程序的区别; 4、了解程序设计工具; 5、了解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 6、了解诊断程序; 7、了解应用软件及分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问题1]. 同学们都知道计算机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系统,前面我们了解硬件系统,那么软件指什么?你们都用过或听过那些软件?(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在黑板上分类写) 如:Windows 98 Word flash VB Photoshop Windows xp Excel VC Windows 2003 WPS VF [问题2].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软件的用途 二、新课 1、计算机软件:指为运行、维护、管理、应用计算机所编制程序的总和。 软件? ??应用软件系统软件 2、系统软件及其分类 系统软件??? ?? ??系统工具集数据库管理系统程序设计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 ①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接口, 也是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 管理计算机软、硬资源――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系统效率(存储器管理、I/O 设备管理、文 件管理) 组织协调计算机的运行――增强计算机系统处理能力 提供人机有的对话接口。

②计算机语言 机器语言: 指令:计算机执行各种操作的命令 机器指令:用二进制编码表示的指令 机器语言:用机器指令编写的程序 机器语言的特点:能被计算机直接识别理解,但编程困难 汇编语言:用与机器语言一一对应的字母代码表示的语言,便于理解记忆,不具有通用性。 高级语言:又称算法语言,英文单词+数学语言,不受机种限制,有很强通用性,目前有数百种。 ③语言处理程序――“翻译” 目标程序―――机器语言程序 源程序――――汇编语言程序和高级语言程序 由于计算机只能直接执行用机器语言编写的目标程序,因而“源程序”必须“翻译”成目标程序,计算机才能执行。把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的翻译程序叫语言处理程序。一般分为以下三种: 汇编程序:汇编语言源程序 ????→?分析查错代真目标程序 解释程序:将高级语言源程序????→?逐句翻译并执行 目标程序 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源程序 ????→?分析查错代真目标程序 ④程序设计工具集 文本编辑程序 连接程序 调试程序 ⑤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 ⑥诊断程序 3、应用软件:利用计算机所提供的系统软件,为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而编制的程序。分为:通用软件和专用软件。 三、小结与作业 小结: 1、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类。 2、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区别。 作业: 课本40页,练习1、④⑤ 2、①

计算机硬件系统教案

《计算机硬件系统》教案 新县首府实验学校马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能力。 2、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3、通过学生合作式学习,给学生提供互动的空间,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同时,使学生学会分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相互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章网络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网络搜索信息的能力。 学生对于理论性强的知识的学习总是不那么感兴趣。因此,增强本节课的趣味性,以激发学习的学习热情是很重要的。 由于个人原因,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差异较大,课堂教学要求每位学生在原有都有进步。 三、教学重点 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组成及各部件的名称与实物的对应。 四、教学难点 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功能及特点。 五、教学过程 活动1 情景导入 1.将事先拆开的计算机主机箱内部构成展示给学生。 伴随问题:平时我们用计算机上网冲浪,获取信息,那么大家打开过电脑的主机箱吗?你知道这些元器件在机箱里的位置吗? 2.展示并着重点出CPU、内存条、硬盘等计算机元器件。

伴随问题: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这些都是主机箱内的元器件,同学们对这些看的见、摸得着的小元件了解多少呢?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一个探秘的机会。 活动2 新课讲授 首先让我们来想一想,什么是硬件呢? 明确:通常,人们把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电子的或机械的部件称为硬件,它是计算机进行工作的物质基础。 提问:你所知道的计算机硬件都有哪些呢?(鼓励回答后,幻灯片出示硬件图片)明确:人们习惯把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分为主机和外设两部分:(播放幻灯片并出示实物讲解) (一)主机 主机是微机最主要的部件,通常人们又把CPU、内存、主板看成主机最主要的部件。 1、中央处理器(CPU) 中央处理器简称CPU,主要包括两个部件:运算器和控制器。运算器主要完成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而控制器不具有运算功能,它只是读取各种指令,并对指令进行分析,进行相应的控制。CPU可以进行分析、判断和计算,并控制计算机各部分协调工作。CPU 好比人的大脑,它是计算机的运算和控制中心,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件,计算机完成任何任务,都需要通过CPU来实现。 CPU的主要技术参数: (1)字长 字长就是计算机能同时处理数据的长度。字长是CPU最重要的一个品质标志,字长越长,计算机的处理能力越强。 (2)CPU主频 主频是CPU内核运行的时钟频率,它表明计算机的工作速度。频率越高,CPU运行速度就越快。 2、内存储器 内存储器是电脑的一个临时存储器,它只负责电脑数据的中转而不能永久保存,所有的数据都通过内存储器和CPU进行交换的。它的容量和处理速度直接决定了电脑数据传输的快慢。它是电脑的核心部件,重要性仅次于CPU。 内存储器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OM中的程序只能读出,不能被重新写入,断电后存储内容也不会丢失。RAM主要用于存储工作时的程序和数据,需要执行的程序或需要处理的数据都必须先装入RAM才能工作,关机后RAM中的存储内容将消失。微机中的RAM一般集成在一个长方形的小片上,称“内存条”,通常将它插在系统主板上。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昆明理工大学微机原理及程序设计 实验指导书 段绍米编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系 2013年10月

微机原理实验实验要求及运行环境 1、实验要求与注意事项: 交纸质版实验报告,实验要求: 实 验成绩百分制(总分10 0分)实验 过程 (50 分) 提前预习,写好实验报告,标好注释,修改好程序;10分个人按要求独立完成,填好实验结果,对实验程序进行讲解,按时交实验报告20分不做与本实验无关的事(如玩游戏、聊天、打电话、听音乐等)5分不得缺席,实验签名(两份),按要求填写设备号实验名称等,不带他人签名5分带走自己的垃圾,保持实验室卫生,电脑设备桌椅摆设整齐,保管好个人物品5分按秩序进出实验室,不拥挤,注意安全,爱护设备,保证设备完好5分实验 报告 (50 分) 报告纸要统一,全部手写并填写好表头,包括:实验名称、姓名、学号、班级任 课老师等 2分实验目的、实验内容3分程序框图5分程序清单5分读懂程序加注释(每句注释13+分段注释7)20分实验结果,实验中经老师检查过5分程序修改,实验要求的完成及结果(可用蓝/黑在原程序上标明,并加注释)10分 实 验成绩百分制(总分100分)实验 过程 (50 分) 提前预习,标好程序注释,修改好程序;10分个人按要求独立完成,填好实验结果,对实验程序进行讲解,按时交实验报告20分不做与本实验无关的事(如玩游戏、聊天、打电话、听音乐等)5分不得缺席,实验签名(两份),按要求填写设备号实验名称等,不带他人签名5分带走自己的垃圾,保持实验室卫生,电脑设备桌椅摆设整齐,保管好个人物品5分按秩序进出实验室,不拥挤,注意安全,爱护设备,保证设备完好5分实验 报告 (50 分) 报告按统一格式要求填写,包括:课程名称、姓名、学号、班级任课老师等10分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程序框图、程序清单、实验要求5分读懂程序加注释(每句注释13+分段注释7)20分实验结果,实验中经老师检查过5分程序修改,实验要求的完成及结果(可用其他颜色标明添加的程序,与原程序 不同,并加注释) 10分 2、实验运行环境 在电脑中装ASM Masm for windows 集成实验环境2008。双击图标打开ASM MasM for windows 集成实验环境运行工作界面,输入实验程序代码,调试、改错、保存、运行、查看结果,进行记录。

一、微型计算机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调试技师考核大纲 1.具有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基础知识。 2.熟悉80X86微处理器的结构、原理。了解DEBUG调试工具。 3.掌握个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逻辑组成和物理结构。 4.掌握Windows98/XP/2000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原理、配置及其维护管理。 5.熟悉个人计算机常用的外部设备的性能、原理及结构。 6.具有使用windows2000 server进行局域网组网的能力。网络产品的使用与维护能力。 7.具有设置病毒防火墙的策略,查看操作系统漏洞与修补漏洞的能力。 8.具有初步注册表的查看和维护能力。 理论知识 一、计算机及其应用基础知识。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分类,计算机体系结构。PC机的组成与性能评测。 2.数值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整数的表示和运算,实数(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3.文字信息与文本在计算机内的表示:西文字符的编码,汉字的输入码、国标码、机内码,汉字的输出,通用编码字符集与Unicode。 4.多媒体技术基础:数字声音的类型,波形声音与合成声音,图像、图形的特点与区别,图像、图形和视频信息采集和在计算机内的表示。 5.计算机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组成、功能、接口。 5.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分类和组成,网络的拓扑结构。传输介质的类型与特点;网络体系结构与TCP/IP网络体系结构,因特网与IP地址;网络技术应用(ISDN与B——ISDN、城域网、帧中继、ATM技术);网络传输技术(SONET/SDH、T1、E1等)。 二、微处理器的基础知识 1.微处理器的一般结构:寄存器组,寄存器管理,总线时序,工作模式以及类型、基本配置。 2.Pentium微处理器的功能与结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寄存器组,工作模式及存储器管理,中断管理。 3.80X86系列微处理器指令系统:指令格式与编码,寻址方式,指令系统。 4.ROM BIOS中断调用和DOS功能调用,DEBUG使用。

微机原理实验模板教学内容

实验一8086指令使用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下列知识: 1、8086指令: MOV,ADD,ADC,SUB,SBB,DAA,XCHG 2、DEBUG命令: A,D,E,F,H,R,T,U。 3、BCD码,ASCII码及用十六进制数表示二进制码的方法。 4、8086寄存器: AX,BX,CX,DX,F,IP。 内容及步骤 一、DEBUG 命令使用 1、键入 DEBUG 进入 DEBUG 控制状态,显示提示符 '- '。 2、用命令 F100 10F 'A' 将'A'的ASCII码填入内存。 3、用命令 D100 10F 观察内存中的十六进制码及屏幕右边的ASCII字符。 4、用命令 F110 11F 41 重复上二项实验,观察结果并比较。 5、用命令 E100 30 31 32 …… 3F将30H-3FH写入地址为100开始的内存单元中,再用D命令观察结果,看键入的十六进制数是什么字符的ASCII码? 6、用H命令检查下列各组十六进制数加减结果并和你的手算结果比较: (1)34H,22H (2)56H,78H (3)A5,79H (4)1284H,5678H (5)A758H,347FH 7、用R命令检查各寄存器内容,特别注意AX,BX,CX,DX,IP及标志位中ZF,CF和AF的内容。 8、用R命令将AX,BX内容改写为1050H及23A8H。 二、8086常用指令练习 1、传送指令 1)用A命令在内存100H处键入下列内容: -A 0100↙ ****:0100 MOV AX,1234↙

****:0103 MOV BX,5678↙ ****:0106 XCHG AX,BX↙ ****:0108 MOV AH,35↙ ****:010A MOV AL,48↙ ****:010D MOV DX,75AB↙ ****:010F XCHG AX,DX↙ ****:0111 ↙ - 注:****为段寄存器CS的值,是由计算机生成的;↙为回车操作。 2)用U命令检查键入的程序并记录,特别注意左边的机器码。 -U 0100↙ 3)用T命令逐条运行这些指令,每运行一行检查并记录有关寄存器及IP的变化情况。并 注意标志位有无变化。 -T=0100↙ -T↙ -T↙ ┇ 2、加减法指令: 1)用A命令在内存100H处键入下列内容: MOV AH,34 MOV AL,22 ADD AL,AH SUB AL,78 MOV CX,1284 MOV DX,5678 ADD CX,DX SUB CX,AX SUB CX,CX 2)用U命令检查键入的程序及对应的机器码。 3)用T命令逐条运行这些指令,检查并记录有关寄存器及标志位的情况。 思考:这次运行还是键入T,行不行?怎么办?用R命令检查一下IP的内容。注意T命令与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教案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教案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功能及特点。 2.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指认计算机硬件设备和区分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 3.情感目标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研究探索精神,树立将来为祖国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的信心。 【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组成及各部件的名称与实物的对应 【教学难点】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功能及特点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片展示法、实物操作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同学们,你们好!希望我们今天一起学习后大家能有所收获。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知道了微型计算机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计算机的硬件和 软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下面就请大家和我一起去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硬 件系统。 二、新课讲授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出示幻灯片展示) 那么,什么是硬件呢? 明确:通常,人们把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电子的或机械的部件称为硬件,它是计算机进行工作的物质基础。 提问:你所知道的计算机硬件都有哪些呢?(鼓励回答后,幻灯片出示 硬件图片) 明确:人们习惯把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分为主机和外设两部分:(播放幻灯片并出示实物讲解) (一)主机

主机是微机最主要的部件,通常人们又把CPU、内存、主板看成主机 最主要的部件。 1、中央处理器(CPU) 中央处理器简称CPU,主要包括两个部件:运算器和控制器。运算器 主要完成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而控制器不具有运算功能,它只是读 取各种指令,并对指令进行分析,进行相应的控制。CPU可以进行分析、 判断和计算,并控制计算机各部分协调工作。CPU好比人的大脑,它是计 算机的运算和控制中心,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件,计算机完成任何 任务,都需要通过CPU来实现。 CPU的主要技术参数: (1)字长 字长就是计算机能同时处理数据的长度。字长是CPU最重要的一个品 质标志,字长越长,计算机的处理能力越强。 (2)CPU主频 主频是CPU内核运行的时钟频率,它表明计算机的工作速度。频率越高,CPU运行速度就越快。 现在,主流CPU还是Intel和AMD两家的天下:Intel(英特尔)系列、AMD(超微)系列。CPU发展也已由286、386、486到奔腾、PⅡ、PⅢ、PⅣ。 2、内存储器 内存储器是电脑的一个临时存储器,它只负责电脑数据的中转而不能 永久保存,所有的数据都通过内存储器和CPU进行交换的。它的容量和处 理速度直接决定了电脑数据传输的快慢。它是电脑的核心部件,重要性仅 次于CPU。 内存储器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OM中的程序只能读出,不能被重新写入,断电后存储内容也不会丢失。RAM主要用于存 储工作时的程序和数据,需要执行的程序或需要处理的数据都必须先装入RAM才能工作,关机后RAM中的存储内容将消失。微机中的RAM一般集成 在一个长方形的小片上,称"内存条",通常将它插在系统主板上。 内存的性能指标是存取速度,以纳秒表示,存取时间越短,工作速度 越快。 3、主板(Main Board)也叫母板(Mother Board)或系统板,主板实际上是一块电路板,是整个电脑的基板,是计算机各部件的连接工具,成为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

【首页】 课程名称授课 专业 年 级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必修 课 校级公共课();基础及专业基础 课(√); 专业课() 选修 课 限选课();任选课()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实践课() 考核 方式 考试(√);考查 () 课程 教学总学时数85 学分 数 5 课时分配课堂讲授85学时;实践课学时(另有实验课) 教材名称微型计 算机原 理与接 口技术 作 者 何小 海 刘嘉 勇 出版 社及 出版 时间 四川大学出 版社2003.1

等 指定参考书1.微机原 理与接 口技术 2.微型计 算机系 统原理 及应用 作 者 倪继 烈, 刘新 民 主 编. 周明 德. 出版 社及 出版 时间 电子科技大 学出版社, 2000.2 清华大学出 版社, 1998 授课教师刘新民、 陈文静、 严华 单位电子信息学 院 授课 时间 2004.2~2004.7 注:表中()选项请打“√”。

四川大学教案【理、工科】 周次第 1 周第 1 次 课 备 注 章 节 名 称 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授 课方式 理论课(√);实 验课();实习() 教 学 时 数 2 教 学 目 的 及 要求目的:让学生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概况,计算机中数和码的表达方式,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要求:(1). 应熟悉的内容:微机中的数制及码制(数制: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特别是二进制中的原码、反码、补码的表示及变换方法。码制:BCD码、ASCII以及汉字编码)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IBM PC的基本配置。 (2). 应掌握的内容:2、10、16进制数的表示方法、运算方法及相互之间的转换,10、16进制数与ASCII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 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

1.2认识微型计算机教案(20201002231251)

课题名称:1.2认识微型计算机 教学目标: 1. 基本知识 (1) 通过展示典型的微型计算机产品,认识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外部部件的 名称和作用:显示器、键盘、音箱、鼠标、打印机。 (2) 通过图1-3所示“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示意,知道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份组 成,熟悉硬件和软件所包括的主要内容:硬件的主机和外设;软件的种类。 (3) 通过实例,认识微型计算机的主板系统单元电路组成的电子器件的名称及其功 能: CPU、内存储器、主板(南桥、北桥)芯片组、总线、BIOS和CMOS、插槽。 (4) 通过实例熟悉微型计算机主板接口的名称:键盘、鼠标、USB、声音输入/输出、 网卡、1394火线输入、光纤输出、显示器、硬盘等。 (5) 通过实例熟悉常用的外存储器设备的种类及使用特点:硬盘、闪盘、光盘及光盘驱动器 等。 2. 操作技能目标 (1) 能够描述微型计算机主板上的主要器件对计算机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 (2) 能够区别具有多种功能主板接口类型及作用。 (3) 能够描述常用的外存储器设备的使用特点,并正确选用。 教学分析与准备: 1. 教学重点 (1) 认识微型计算机系统外部主要组成设备。 (2) 主板上的主要部件的性能对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的影响。 (3) 知道内存储器的种类及其使用特点。 (4) 认识主板的接口。 (5) 认识常用外存储器的种类及功能。 2. 教学难点 (1) 主板上三类总线(三类总线:控制总线、地址总线、数据总线)的区别与作用。 (2) 分辨BIOS与CMOS的关系。 3. 教学策略 本课围绕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外围设备,剖析主机内的主板单元电路组成的主要电子部件 名称、作用和性能,认识主板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接口,及其外部存储器的种类及作用等。 在介绍各硬件时,多以实物展示,没有实物以图片代替,务必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教学中简要介绍硬件的性能指标及选购,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 4. 课时安排 2课时(45分钟X 2) 5.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学习过程: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

第1章基础知识 1.1 概述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在美国问世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五十多年的历史中,先后经历了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到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这样四代的更替。目前已有了第五代“非冯·诺依曼”计算机和第六代“神经”计算机的研制计划。 所谓“非冯·诺依曼”计算机,是将现有的计算机系统结构进行改革,把电脑仿真为人脑的结构。每个人的脑体只有900克左右,但它能存储和处理及其大量的信息,并具有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这就是人的智能。计算机研究有一个分支,叫人工智能,就是所谓第五代的人工智能计算机。 生物大脑神经网络可看成一个大规模并行处理的、紧密耦合的、能自行重组的计算机网络。神经网络使人能有效地组织和处理信息,对神经网络研究,并从大脑工作的模型中抽取计算机设计的模型,这就是所谓第六代的神经网络计算机。 计算机按其性能、价格、体积、规模不同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和单片机六类。 其中微型计算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其体积小、价格低,在各行各业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密不可分的。1963年、1964年研制出了小规模集成电路SSI(Small Scale Integration)。到60年代后期,在一个几平方毫米大的硅片上,已可集成数千个晶体管,这就出现了大规模集成电路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为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微处理器的生产打下了基础。现代最新型的集成电路已可在单个芯片上集成上千万个晶体管,线宽小于0.13μm,工作频率已超过2GHz。 到目前为止,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微处理器(说明)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六代(参见P.4表1-1): 1.第一代4位或低档8位微处理器(说明“位”的概念) 其发展大约从1971年到1973年。1971年美国Intel公司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Intel4004,并于次年推出低档8位微处理器Intel8008。 第一代微处理器指令系统较简单,运算能力较弱,速度也较慢,执行一条指令需10~20μS,即0.05MIPS(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软件主要用机器语言(说明)和汇编语言(说明),它主要用于计算器及各种家用电器上。 2.第二代高档8位微处理器 1973年至1978年,各公司相继推出了第二代高档8位微处理器。1973年,美国Intel 公司率先推出了Intel8080,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它是第一个真正实用于微型计算机的微处理器。它的存储器寻址空间(说明)增加到64K字节,并扩充了指令集,指令执行速度达0.5MIPS。软件方面,除使用汇编语言外,还可使用BASIC、FORTRAN等高级语言,后期产品,如以8085A、Z80及MC6502等CPU为核心的具有磁盘和各种外设的微型计算机,还可用简单的操作系统,如CP/M(Control Program/Monitor)。 这个时期推出的微处理器除Intel公司的产品(8080、8085)外,还有Zilog公司的

微机系统的硬件由哪几部分组成

1.微机系统的硬件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三部分:微型计算机(微处理器,存储器,I/0接口,系统总线),外围设备,电源。 2.什么是微机的总线,分为哪三组? 答:是传递信息的一组公用导线。分三组: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 3.8086/8088CPU的内部结构分为哪两大模块,各自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总线接口部件(BIU)功能:根据执行单元EU的请求完成CPU与存储器或IO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执行部件(EU),作用:从指令对列中取出指令,对指令进行译码,发出相应的传送数据或算术的控制信号接受由总线接口部件传送来的数据或把数据传送到总线接口部件进行算术运算。 4.8086指令队列的作用是什么? 答:作用是:在执行指令的同时从内存中取了一条指令或下几条指令,取来的指令放在指令队列中这样它就不需要象以往的计算机那样让CPU轮番进行取指和执行的工作,从而提高CPU的利用率。 5.8086的存储器空间最大可以为多少?怎样用16位寄存器实现对20位地址 的寻址?完成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转换的部件是什么? 答:8086的存储器空间最大可以为2^20(1MB);8086计算机引入了分段管理机制,当CPU寻址某个存储单元时,先将段寄存器内的内容左移4位,然后加上指令中提供的16位偏移地址形成20位物理地址。 6.段寄存器CS=1200H,指令指针寄存器IP=FF00H,此时,指令的物理地址 为多少?指向这一物理地址的CS值和IP值是唯一的吗? 答:指令的物理地址为21F00H;CS值和IP值不是唯一的,例如:CS=2100H,IP=0F00H。 7.设存储器的段地址是4ABFH,物理地址为50000H,其偏移地址为多少?答:偏移地址为54100H。(物理地址=段地址*16+偏移地址) 8.8086/8088CPU有哪几个状态标志位,有哪几个控制标志位?其意义各是什 么? 答:状态标志位有6个: ZF,SF,CF,OF,AF,PF。其意思是用来反映指令执行的特征,通常是由CPU根据指令执行结果自动设置的;控制标志位有3个:DF,IF,TF。它是由程序通过执行特定的指令来设置的,以控制指令的操作方式。 9.8086CPU的AD0~AD15是什么引脚? 答:数据与地址引脚 10.INTR、INTA、NMI、ALE、HOLD、HLDA引脚的名称各是什么? 答:INTR是可屏蔽请求信号,INTA中断响应信号,NMI是不可屏蔽中断请求信号,ALE是地址锁存允许信号,HOLD总线请求信号,HLDA总线请求响应信号。 11.虚拟存储器有哪两部分组成?

微机系统维护与维修课程教案

微机系统维护与维修课程教学教案( 1 ) 第 1 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授课题目第1章:课程介绍和基础知识 建议 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微机系统的软硬件构成、了解维护与维修的概念、熟悉微机机房环境和IBM-PC兼容机的历史 教学 重点 微型计算机系统功能与构成 教学 难点 无 授课 类型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其他□ 教学 方式 讲授■讨论□示教□指导□其他□ 教学 资源 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 课程设计 教学的内容: 1.1 微型计算机系统 1.1.1 微型计算机系统功能与构成 计算机可以分为多用户的大型计算机系统和单用户的PC机两大类,它们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结构有着很大的不同,就系统维护和维修而言,也有着很大的区别。 微型计算机的应用十分广泛,它的用途主要表现在电子办公、信息管理、娱乐、辅助学习、辅助设计、工业控制、人工智能和网络等许多方面。 1.1.2 微型计算机的构成 微型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构成的。 微机硬件系统的外观,它包括主机箱、显示器(Display/Monitor)、键盘(KeyBoard)和鼠标(Mouse)。 微机的软件系统可以大致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这是按软件的主要功能划分的。实际使用的软件不必硬性划分,比如我们熟悉的PC机操作系统Windows98,它是系统软件,但它也包含着大量的应用程序,如画板、写字板和浏览器等。 1.2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维修概述 1.2.1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维修的含义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维修不但针对硬件组成设备、部件、电路板、元器件,还针对系统和主要应用软件。维护通常是指对硬件进行保养和对软件进行参数的优化设置,以保证系统正常高效地运行。而维修通常是指当软硬件损坏无法工作,要进行修复、更换和重新安装等处理。 1.2.2 微机系统维护与维修的特点 微机系统的维护与维修也可以大致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类。 微机硬件的维修已经从早先普遍的元件级维修转变为目前普遍的板级维修。

认识微型计算机说课

《认识微型计算机》说课稿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认识微型计算机》一节是开启计算机组装课程学习的敲门砖,是学习计算机组装的前提和基础。掌握本节内容是学习后续内容的必要条件,也会给我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计算机的使用带来很大方便。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中专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大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从来没有或很少接触计算机(5%) (2)会上网和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操作(85%) (3)家中有计算机,并且对计算机的基本性能比较了解(10%) 2、学生特点 学生对学习计算机课程比较感兴趣,但不喜欢学习理论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外部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知道计算机系统硬件 所包括的主要内容 认识微型计算机的主板及个部分功能 熟悉微型计算机主板接口的名称 熟悉常用的外存储器设备的种类及特点

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和使用微型计算机。 德育目标: 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及学习高科技知识的重要性。 四、重点难点 根据学情分析及本节教学目标,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外部部件名称及作用,难点定为主板及其接口的组成及功能。 【说教法】 1、实物展示法 本节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比较直观。靠实物的视觉效果辅助听觉记忆,使理论内容更加容易被理解,使记忆更加容易,更加快速。 2、总结归纳法 在没有实物参照的抽象部分,采用本方法,把复杂的计算机系统总结归纳为一个图表,便于学生学习。 【说学法】 1、观察法 本节课程的主要教法是实物展示法,针对于这一教法,启发学生用观察法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2、讨论法 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自主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并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