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农业概况(1)

以色列农业概况(1)
以色列农业概况(1)

以色列农业概况

以色列属于亚洲大陆,地处地中海东南角,西临地中海,北连黎巴嫩,东与约旦河西岸接壤,东北与叙利亚为邻,东南和南面以亚喀巴湾与埃及西奈半岛为界。扼欧亚非三洲会合处,为东西阿拉伯世界的桥梁。

以色列北部是加利利山,高度为1200米左右,在加利利山以东为约旦河谷。在加利利山以西为狭长的沿海平原,从黎巴嫩边境一直延伸到南部。加利利山向南俯瞰着埃斯德拉隆谷或埃梅克谷,埃斯德拉隆以南是高原。高原以南是内格夫。

沿海地区为典型的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温度在32~38℃之间。冬季温和多雨,大巴列湖附近以及内格夫从不下雪,洼地也很少下雪,耶路撒冷和上加利利虽然下雪,但雪量悬殊甚大,前者只有几英寸,后者可达几英尺。河谷地区,有时酷热,气温可达40℃以上,而且十分潮湿。以色列降雨少,一般在400~550毫米。降雨主要在冬季的12月至来年3月,6、7、8三个月根本无雨。降雨量各地区差别也很大。加利利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以色列越往南雨量越少。从全国看,60%属干旱地区,20%为半温润区(北部),50%国土降雨少于150毫米。

耕地主要分布在北部滨海平原、加利利山区以及上约旦河谷。

一、农业发展历史

以色列农业奇迹得益于正确的发展战略。建国50年来,以色列农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杠杆,农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其农业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50年代开始,农业开始大起步、大发展。建国初,以色列处于战争环境,大量移民从国外涌入,经济面临巨大压力,农业成了当时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支柱。以色列在全国垦荒、兴建定居点,目标是粮食和农副产品自给自足。当时,以色列军事开支负担沉重,但仍优先满足农业投资。1952年以色列引种棉花,用10年时间解决了穿衣问题,棉花单产世界第一,棉花出口创汇仅次于柑桔。1953

年以色列开始建北水南调输水工程,开发沙漠。

第二阶段从60年代开始,滴灌推动农业革命,建立高效市场机制。60年代初,以色列土地开垦饱和,农业单产徘徊,沙漠改造缓慢。以色列开始探索科技发展农业的出路,60年代中期发明滴灌后,国家立即大力扶持,农业革命找到突破口,农产品产量直线上升,沙漠改造突飞猛进,可耕地持续增加,农业面貌根本改观。

第三阶段从80年代开始,农业实现产业化。根据国际市场和本国自然条件,以色列70年代开始改变农业生产结构,从以粮食生产为主,转向发展高质量花卉、畜牧业、蔬菜水果等出口创汇的农产品和技术,用高科技、现代管理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形成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高产出的特色,建成了一整套符合国情的节水灌溉、农业科技和工厂化现代管理体系。

二、农业生产现状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但由于科技兴农,使农业获得令人

瞩目的发展. 以色列分为10个农业区,政府用价格、贷款等市场调

节机制进行宏观调控,并通过低息贷款等方式支持创汇农产品,体现发展出口型农业的战略。农业部负责宏观指导、规划、市场预测、分配产额、大型基建、区域开发、提供贷款、农业科研和对外合作等。

可耕地面积为42.7万公顷。其中水浇地占48%。主要农作物有

小麦、玉米、棉花、柑桔、葡萄、蔬菜、和花卉,产量最多的是柑桔。尽管以色列的自然环境差, 水源匮乏, 可耕地面积有限, 但以色列

人通过将不毛之地改造成肥田沃土的方法,使可灌溉土地增长了8倍, 至6000万英亩, 占可耕地面积的49.5%;农业种植区已由400个增加到750个。但由于以色列正朝城市化发展, 农村人口已由12%下降到6%

通过兴修水利,使用先进技术,提高机械化程度,农业获得迅速发展。粮食已基本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除了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出口到欧、美市场。

2002年,谷物产量平均每公顷为3157公斤。棉花单产水平是世界最高的,2002年籽棉平均每公顷为4084公斤。水果和蔬菜单产水平,在世界也位居前列或中上等。2002年蔬菜及瓜类产量达到159

万公吨,单产3万公斤/公顷。特别有些水果的品种质量很高,在世

界上具有相当的竞争能力。2002年水果总产量124万吨,单产2万

公斤/公顷。柑橘、葡萄、鳄梨2002年每公顷单产分别达到2.5万公斤、1.9万公斤和1.4万公斤,均名列世界前茅。

畜牧业主要饲养猪、牛、羊(绵羊与山羊)、鹅、鸭、火鸡、蛋鸡等,产品率比较高。 1995年,平均每头牛的胴体重量为349公斤,2002年上升为366公斤。每头奶牛产奶率为8287公斤,分别比世界每头平均水平高出18.9%和293%。同年,肉类、鸡蛋、牛奶分别为38万吨。8.4万吨,124万吨。鸡蛋人均消费量达到400枚以上,主要畜产品均已达到世界上等水平。

三、三种体制并存

以色列的农业组织至今有并驾齐驱的三种形式:公有制集体农庄—基布兹、合作社—莫沙夫、个体农户—莫沙瓦。政府对它们一视同仁。

基布兹是1909年东欧移民为了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而在加利利湖边创建的。这种模式发展迅速,现在以色列有270个基布兹,每个基布兹的人数从50至2000人不等,人们在“平等、公有、自愿”的原则下,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衣、食、住、行全部包干,每户一幢小楼。随着经济的变革,基布兹也在变革,有些基布兹也发放部分生活费,经营范围也从农业扩大到工业和服务业。

莫沙夫1921年始创于杰茨雷埃勒,现有410个,另有42个具有基布兹特点。每个莫沙夫有60至100农户,各个家庭农场是独立的,房屋、田地、收入归农户所有,平时各农场相互协作,相互提供经济和社会服务,农忙时雇短工,集体合作社负责供销、教育、医疗、文

化等。新建村落由农业安置规划中心和犹太人服务社共同规划,政府向他们出租土地。

莫沙瓦是个体农民组成的团体,他们就地组织自己的产品市场,进行农资交易。

基布兹、莫沙夫、莫沙瓦分别创造着以色列农业总产值的32%、46%和22%,三种体制各有所长,共同创造了以色列的高效农业。

市场竞争促使传统农业向农业产业体系转化。农户们根据规划核算成本,预测市场,签订产销合同,他们只管精心种植。种植之外的加工、采购、财政、购销等繁琐的农业服务由区域合作组织承担。农产品销售依靠专业内销、外销组织,它们是独立核算的企业。全国农产品内销组织“努瓦”有职工7000多人,负责70%以上的农产品收购、加工和批发,收取7-12%的手续费,年收入达20亿美元。以色列农产品出口组织于1957年成立,现有300多员工,负责2万农户的出口,收取5%手续费,年底农户参与利润分成。它在国外设办事处,推销产品,反馈市场信息。

四、农产品对外贸易

(一)概况

以色列在建国初期,80%的粮食靠进口, 目前已基本实现自给自足。除此以外,主要进口产品包括动植物油、糖、牲畜、肉类、水海产品、咖啡可可及木材等。粮食进口实际上靠农产品出口来支付。2000年,以进口农产品19.6亿美元,占以进口总额的6.1%,其中进口超亿美元的农产品为粮食、动植物油、糖和肉类。从整个农畜产品进出

口总额来看,70年代以前,几乎年年入超。70年代后,调整了农业内部生产结构,出口逐年增多。2000年以出口农产品约9.4亿美元,占以出口总额的3.7%。主要出口产品包括棉花、种子、花卉、蔬菜和水果及其制品,其中出口超亿美元的农产品为蔬菜、水果和花卉。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以的经贸合作伙伴主要为欧美。以与欧盟、美国均签有自由贸易协议,加上地域因素的影响,双边农产品贸易合作关系尤为密切。

水果生产在以色列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占以色列全部农业生产的15.1%,水果出口占全部新鲜农产口出口的11.7%,以色列每年大约出口5.5万吨水果。在以色列水果生产中,柑橘是主导产品。仅柑橘生产一项就在其全部农业生产中占有6.5%的份额。出口地区主要是西欧、日本和美国。

多种多样的气候条件,使以色列在水果旺季刚开始和结束时都可以采摘到水果,甚至过了旺季,也能采摘。这样,在市面上就能长期有水果可卖。

鳄梨是以色列主要的出口水果。以色列是世界上鳄梨年人均消费量第二大的国家(平均每人4公斤),仅次于墨西哥。产量仅次于墨西哥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居世界第三位。由于产量丰富,85%供出口外销,其中2/3 以上出口法国,其余则销往英国、德国、瑞士、斯堪的那维亚半岛诸国。鳄梨是一种坚韧耐久的果树,在以色列本土除加利利山区和内格夫沙漠外,其他地区均可生长。鳄梨成熟后,不必及时收摘,可让其留在树上达六星期之久而不腐烂变质,因此既可不

必突击雇工抢收,也无需为了争取时间必须空运国外出售,从而可以大量节省开支和运费。

以色列是世界上主要的香蕉生产国出口大量的香蕉种苗。以色列为生产高品质的香蕉研究开发出了细胞组织培育方法,它能使无论是品质还是抗病性都是最优异的品种,准确地进行再生。

(二)农产品进口关税及非关税措施

1 关税措施

1998年,以进口货物中仅有 11.6%需要缴纳关税,多数商品免税。需缴税的商品税率一般为 8-12%,鲜活产品及加工后食品关税较高,有的超过200%。

2 非关税措施

1)、进口管制

以进口管制主要包括禁止进口、数量限制和进口许可证三类。

(1)禁止进口。以禁止进口有损公共道德、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产品,禁止进口未按犹太教教规制作的肉及肉产品,不允许从与以没有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进口商品。

(2)数量限制。目前,以仅对一些农产品和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实行配额限制。

(3)进口许可证。以对125项大类产品的进口实施许可证限制,农产品中活动物及动物产品类受限最多。申请进口许可证的进口商必须是以公民或在以注册的公司。

2)、安全、环境、卫生、检验检疫等方面的要求

(1)以在安全、环境、消费者保护等方面对进口商品制订了一系列强制和非强制标准。其中,强制标准大多用于食品、饮料、烟草等,所有企业必须遵照执行;非强制标准则主要起指导和参考作用。

对于适用强制标准的产品,进口产品与本国产品的检验程序有所不同。进口产品大多在港口接受检验,而本国产品则为市场检验。进口商若获得标准局发放的标准标志,其进口的产品可不需另行检验而直接进入以色列。对于未获得标准标志的进口商,其进口产品需接受类型审批及检验。

(2)卫生、检验检疫及健康规定适用于以下产品:饲料、植物及植物产品、活动物、生肉及制品、动物产品、疫苗、血清、微生物、动物饲料和蜂蜜产品等。

进口家畜必须附有出口国官方兽医办公室签发的卫生证明,证明在发货前6个月之内该地区无传染性疾病并且该批家畜不曾染病;冷冻或冷藏肉类的卫生证书须证明该肉类可供人类食用,且在装运前一直得到正常的冷冻或冷藏;兽皮及动物的部位(皮肤、骨头、蹄、毛、毛发和刚毛)的进口也需卫生证书;所有植物繁殖原料(包括种子)和大部分植物和材料、新鲜水果、蔬菜、部分干水果、坚果和切花均需卫生证明和/或进口许可。

为保护公共及动物健康,以于1997年颁布了活牛、牛肉及其它动物源产品的进口限制措施。以根据各国的监控措施、疯牛病发病纪录等一系列指标来对各国进行分类。 2000年之前,以从我国进口的上述产品不受限制,2001年3月,以宣布停止从我国进口牛肉及相

关产品。其后虽经交涉,但至今我牛肉及相关产品仍无法对以(包括巴勒斯坦)出口。

3)、犹太教规的特殊要求

犹太教律法对食品有一些特别规定。如进口商想在以推销带有Kosher(按犹太教规定制作的食品)标记的食品,必须获得由犹太教大拉比签发的证书。但获得Kosher证书手续相当繁琐,企业不但要满足犹太教中规定的从屠宰到加工的一系列要求,而且每年要请拉比赴工厂现场考察检验约一个月,企业支付所有交通、住宿及一定的检验费。获得拉比认可后,企业才可获得有效期为一年的Kosher证书,且需每年更换,成本相当高。

4)、标签和包装要求

以对商品有严格的标签及包装要求。货物标签必须打印、粘贴或以其它方式附在货物或包装之上。进口货物必须注明原产地、生产商名称和地址、进口商名称和地址、成分含量、重量及体积等。标签应使用希伯莱语,并可附英文标签(其字体不应大于希伯莱语字体)。

五、农业技术水平

以色列农业的迅速发展,是同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分不开的。以色列农业机械化、化学化、电子化的水平都比较高。2000年,农用拖拉机、挤奶机、收割机(使用数目)分别为24500台,1600台,238台。每台拖拉机负担的可耕地面积为12.46公顷,每台谷物联合收割机负担的谷物收获面积为182.9公顷。平均每万个农业劳动力拥有拖拉机3136台,谷物联合收割机71台。以色列化学工业比较发达,

化肥不仅能充分保证供应,每年还有大量出口。近年来,以色列将先进的电子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方面,发明一种安有计算机和自动装置的拖拉机。其特点是,能完成从犁地、种植到收割的全套田间作业,并以最经济的办法保持燃料消耗和操作速度,既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由于实行机械化、应用先进技术,以色列在兴修水利、改造沙漠、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取得很大成绩。为了生存、移民和农业的发展,以色列政府竭尽全力发展水利。以色列政府一成立就制订法律,宣布水资源为公共财产,并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加以控制。1949年,制订了国家水利计划,开始大力铺设输水管。

一方面,充分利用地下水和雨水,把它们从北部的太巴列湖引到干旱贫瘠的南方内格夫沙漠地区,输水总渠长达300公里,并将原有的小规模、短距离地区性水利系统连接成网;另一方面,60年代中期,修建了金奈勒将一内格夫输水系统,道过直径为2.74米、长为145公里的混凝土管道,将约旦河水和其它水资源纳入太巴列湖,再从太巴列湖将水输送到南部。以后又开凿了一条从黎巴嫩利达尼河哈尔达利桥,经黎以边界到太巴列湖的隧道。目前大部分基建工程已经竣工, 耗资7亿~8亿美元,辅管道共4200公里,年供水总量14亿立方米。如全部计划完成,则每年可从利达尼河引水1.5亿立方米。以色列平均每年开发水利资源达1.6亿立方米,每开发一立方米水投资1美元。为了寻找水源,还利用城镇工业和生活废水,实行净化,对地下丰富的咸水资源进行淡化,并试验人工降雨。

为了节约用水,以色列基本不用漫灌、沟灌和畦灌等常规方法,70年代末以前主要采用喷灌,占灌溉面积的87%。1962年,一位农民偶然发现水管漏水处的庄稼长得格外好。水在同一点上渗入土壤是减少蒸发、高效灌溉及控制水、肥、农药最有效的办法。这一发现立即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闻名世界的耐特菲姆(NETAFIM)滴灌公司于1964年应运而生。 80年代以来,滴灌已普遍应用。主要用在水果、蔬菜、花卉和棉花种植上。以色列的实践证明,滴灌除节水外,投资并不比喷灌高,而且对地形、土壤、环境的适应性强,不受风力和气候影响,肥料和农药可同时随灌溉水施入根际,并可防止产生次生盐渍化,消除根区有害盐分作用。以色列发展自控灌溉技术。这种自控体系可提供农田中所需温度、湿度、蒸发量、用水量、施肥量等信息,并对作物所需水、肥和农药及时进行遥控供应。以色列由电子信息处理的滴灌和喷灌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采用这种技术对较短干旱期作物的生长,对葡萄园、柑橘园的灌溉,及对种植较密的多年生植物如洋蓟、香蕉等的生长最为有利。

以色列还采用滴灌技术将内格夫沙漠地区含盐碱度较大的水灌

溉棉花、西瓜、番茄、椰枣等作物。这种方法不但节省化肥和农药,节约50%以上的用水和能源,还能减少盐分集结,提高产量一倍。在内格夫中部和南部一些地方,由于采取滴灌技术,使作物产量成倍增长,早已实现冬季蔬菜的输出。目前,该技术已被应用到美国、巴西和南朝鲜。以生产灌溉设备著称的魏兹曼企业有限公司使用计算机可设计最有效的灌溉系统装置计划图,提供有关土地使用、灌溉、有效

利用水、控制流速、流量、压力等信息。多年来,由于土壤得到改良,灌溉面积不断扩大。2000年,使用耕地面积33万公顷,农业灌溉面积为19.4万公顷。农业年产值2亿~25亿美元中,种植业占一半以上,灌溉起了关键作用。种植业产值中90%以上来自灌溉农业,而占耕地一半的旱地农业产值不到10%。

为了保持冬季出口果蔬土壤的温度和水分,广泛利用聚乙烯薄膜制造小温室,也是以色列农业技术的特色。农业工人先用机器将薄膜铺到播种行上,使土壤保温,然后用播种机经过薄膜烧成的孔洞进行播种,最后用机器把半环形钢丝架插入土中,在架上铺上塑料,形成半圆形长条临时温室。开春后,揭去第二层薄膜,让作物进入大自然中生长。这种临时温室如在夏季土壤湿度高的土地上使用,还能防治真菌病(如棉花和番茄萎蔫病)、轮枝菌病和镰刀病菌。为了保持农业增产,以色列科学家还利用天然除虫菊酯,开发合成除虫菊酯,研制出一种无毒药剂,既能杀虫,叉能除草,也适于谷物长期保存。以色列的农药、农机和灌溉设备在澳大利亚占有30%的市场。与澳大利亚合资兴办的一家企业,由于采用以色列的先进技术,在昆士兰和南威尔士边境地区面积约500亩的沙漠地带,现在已种植棉花,不但产量超过澳大利亚平均水平,而且原有面积已扩大到2500亩。

以色列科学家十分注重结合自然条件,培育农畜产品新品种。目前已培育出适宜于内格夫沙漠地区咸水生长的小麦、洋葱、西瓜和番茄,以及用海水灌溉的灌木丛,并培育了以这种灌木丛为主要饲料的羊种。此外,还培育了适宜于亚热带养殖的鸡种,以及含脂少(仅为

3.1%)、乳量高的以色列弗里斯牛,大大提高了鸡蛋、牛乳的产量,近年,还培育出结果期提前一倍、需水量减少1/3的矮杆柑橘新品种,这种矮杆果树耐旱,便于浇灌、剪枝和收摘,被认为是种植酸甜类水果的一场“革命”。柑橘矮化的方法,是在嫁接时利用病毒使砧木矮化,栽植密度从原有的1公顷400株增为1000株,一年即可结实。为了抵卸病害,以色列培育出抗花叶病毒和白粉病(干旱气候易于引发的病害)的黄瓜和甜瓜,抗轮枝菌病、镰刀菌病和线虫病的番茄、以及热带耐霜霉病的莴苣等。他们还把对植物病害有天然免疫性的野生谷物(野小麦、野燕麦、野大麦)和非野生谷物进行杂交,培育出对谷锈病、白粉病和其他寄生病有天然抵抗力的高产作物,并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专门储存野生谷类的植物种质库,拥有8万种不同遗传型种子。具有天然免疫性能的燕麦品种,能使产量提高30%。目前,美国已经采用这一品种,取得良好收成。从以色列出口的种子,必须通过特拉维夫植物保护局,进行熏蒸消毒,发给植物卫生证书。进口种子也必须由该局验收,并要求发给卫生证书。在畜牧业方面,已研究出用疫苗防治家畜血液寄生虫病(如贝巴斯虫病、边虫病、泰勒虫病)的方法,疫苗冷冻颗粒在田间稀释后,即可发挥免疫功能。

以色列科学家用基因技术改造的黑胡椒,粒大味浓,向胡椒之国匈牙利出口;生物工程培育的花卉新品种年出口额2亿多美元,80%直接销往荷兰花卉市场;欧洲3/4的柚桔来自以色列;霍夫丁奶牛每头平均年产奶9220公斤,最高达1.8万公斤;每头种牛一年出口冷冻受精卵可收入15万美元,甚至还向奶牛之国荷兰出口;药用奶

羊成分近于人奶,含特殊基因。这一系列的优质农产品无一不是农业高科技的成果。

随着农产品的增长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的加工、利用也日益得到发展。出口的食品加工业,不仅有胡萝卜、洋葱、土豆、胡椒、甜莱、菜豆、韭葱、洋白菜、花椰菜、茴香等脱水蔬菜,而且开辟专门基地种植柑橘、制作软饮料、果酱、糖果汁和药品配料,还有橄揽油与可作化工用品和食品佐料的香料油。此外,还建立了75个生产腊味香肠、罐头肉、冻肉、火鸡、鹅肉、鹅肝和28个加工沙丁鱼、鲤鱼、舶鱼、腊味鱼的现代化工厂。目前,以色列食品加工工厂约有1000家,其中100人以上的工厂不到100家。这些较大的工厂年营业额在1亿美元以上,占食品工业产值的80%,就业人数的70%。这个部门已成为第四大出口部门,产品畅销五大洲。

为了提高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以色列政府大力加强对出口加工食品的研究与开发,在营养、美味、包装和保管方面攻关。在发展柑橘类食品的同时,正在重点发展烧烤食品、豆制品、鱼虾食品。为了食品工业多样化,还确定发展冷冻食品鱼和半加工品、天然保健食品、高热量食品、方便食品、机关食品、少数民族食品与鉴赏家食品、香料与茎叶食品、食品配料、水产养殖食品、食品粉等。目前,以色列不仅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按重量、大小、颜色挑选水果,还应用于挑选家禽。科研工作者正试验用太阳能作净化水的处理,研制利用太阳能作动力的涡轮机,用畜粪发酵产生的沼气作燃料的发电机。

农业科技还包括间接服务。如,放射性氡确定水源水龄,水龄大就不宜作为农用稳定水源;长链乙醇取代银碘化合物,可提高人工降雨量15%;电渗析薄膜能净化化肥污染;加工技术使农产品增值5

倍以上;等等。

六、农业科研教育与推广

以色列高度发达和集约化的农业是以强大的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体系作为后盾和支柱的。政府每年农业科研经费上亿美元,占农业产值的3%。在“贝特达甘”农业研究组织管理协调下,共有30多处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单位,大体分为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两关。基础性宏观性的如戈尔登农业自然及基尼烈河谷研究所、农业经济研究中心、维氏光合作用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以色列生物研究所、海洋湖泊研究所、灌溉排水研究中心、土壤和水分研究中心;第二类是以应用性研究为主的机构,如大田作物与园艺作物研究所、纤维研究所、土壤侵蚀研究所、肥料和土壤研究中心、农业工程研究所、农产品工艺与贮藏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科亨”生物防治研究所、“基姆龙”兽医研究所、鱼产品研究所、鱼病研究所、林产品研究所等。另外,还有地区性研究开发机构,如约旦河谷研究与开发管理局、布劳斯坦沙漠绿化研究所等。不少大学也设有一些专业性研究单位,如特拉维夫大学设有高产作物研究所、希伯来大学有机化学部附设自然物质研究所、生物防治研究中心、环境研究和管理中心,内格夫本-古里安大学有沙漠研究所等。全国共有3500多个高科技公司。由于科研力量雄厚、科研项目分工专细,研究成果对推广生产

发挥重大作用。一些成果在世界上具有领先地位。以色列农业科学研究的重点是改造沙漠,培育适合于以色列自然条件的农畜品种、太阳能的利用、农畜产品的高产、高速繁殖和病虫害防治等。

高素质的农民是现代农业和现代社会的基本保证。以色列历来重视教育,认为教育投资是最根本的经济投资。各农业推广中心经常举办培训班,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达到大专水准,能较快掌握农业新技术。,设有鲁平培训中心和戈尔加麦尔山国际培训中心等,为发展中国家培训推广人员和推广实用技术。

在农业专业教育方面,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设有农学院,下有12个系,附属4个研究实验中心。此外,有罗氏农业工程学院。

七、可持续性发展

以色列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因此极为重视保护自然资源。

以色列建国后陆续制订了关于森林、土地、水、水井、水计量、河溪、规划与建筑等方面的法规,把水和土地作为最重要的资源严格计划使用。水资源是以色列的战略资源,以色列把科学用水作为基本国策,专门建立了国家水资源管理机构,统一管理水资源的开发、分配、收费及污水处理。

以色列环境部两年前开始制订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了一系列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法规,建立资源“红线”。首先对主要水源加利利湖和地下水建立“红线”制度,严格控制水质和采水量。现正陆续对土地、空气等重要生态系统等建立“红线”制度。

以色列注重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保护资源、环境,实行用水许可证、配额制及鼓励节水的有偿用水制,推广节水技术。农业用水执行配额奖惩,水成本每立方米0.3美元,城市水价0.7美元,农用水价0.18-0.28美元,用水超过配额加价3倍。以色列污水利用率达90%,占农业用水的20%。

目前,以色列正在建立国家绿色核算体系,污染税、环境许可证、绿色标志等环保制度都是为了引导、鼓励绿色消费

关于潍坊等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考察调研报告

关于潍坊等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考察调研报告 2009-04-20 字体:大中小 受伍杰忠副市长委托,湛江市委党校一行7人赴山东潍坊、寿光、青州、昌邑、烟台、青岛等地考察调研现代农业与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潍坊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潍坊市地处山东省中部,幅员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人口867万,其中农业人口630万。从1993年开始,潍坊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并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依靠农业产业化探索出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2008年,潍坊市生产总值达2491.8亿元,人均GDP达到4112美元(全国人均2000美元),实现农业增加值28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种植业上,蔬菜出口占全国的20%;养殖业上,鸭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量的40%,肉类总产量104万吨;特种动物养殖皮380万张,居亚洲第一;加工业上,有加工企业254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4家,年销售收入650亿以上,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43家,肉鸡肉羊出口量占全国的28%以上。因此,有“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的评价。其特点是: (一)思想观念新。潍坊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1993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农业产业化战略。提出了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即以“以产业化提高农业、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龙头企业为重点,积极实施“三化(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三带动(龙头带动、市场带动、科技带动)、三变(农民变职工、变民工、变市民)”战略和“公司+基地+农户”农业经营机制的创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特色产业优。近年来,该市积极推行区域化种养、规模化经营,建设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生产规模较大的经济带,全市形成了17个主导产业。例如,以寿光为中心的60万亩蔬菜种植区,以青州为中心的4万亩花卉种植区,以临朐县为中心的1.5 亿只肉鸭饲养区,以昌邑为中心的苗木种植区等有效地发挥了现代农业的规模效益。该市按照“蔬菜搭台、经贸唱戏、政府投资、百姓收益”的思路,从2000年开始,连续举办了九届国际蔬菜博览会,第九届菜博会面积达到35万平方米,交易金额接近70亿元,2007年,该市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53位。 (三)产品竞争力强。一是建立和完善了农业标准体系和质检体系。该市搜集整理了61项国家标准和24项进口标准,发布实施了154项地方标准,产业标准实行动态管理,适时更新。同时,投资2亿多元,建立了农业、畜牧、水产三个市级检测中心,20多个市级检测站,100余处乡镇检测点,近千处企业(市场)检测室,建立起市、县、乡、企业四级检测监控网络。二是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发展一体化和合同生产基地,实行统一管理,提升基地标准化水平。三是精心培育农业品牌。该市大力实施三个“一批”战略,靠质量和诚信打造了一批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和一批品牌产品,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了寿光蔬菜、青州花卉、昌邑苗木等一批品牌产业;培植了得利斯等一批品牌企业;全市认证农产品品牌500余个。 (四)科技含量高。这些年来,寿光先后推广引进了200多项国内外新技术、1000多个新品种和立体栽培、无土栽培等30多个种植新模式,吸引瑞士先正达、以色列海泽拉、荷兰瑞克斯旺等知名种植业公司在寿光建立了6处菜果新品种实验示范基地,

论多元系统理论

论“多元系统论” 一伊塔玛·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的理论观点 多元系统论(Polysystem Theory)是以色列学者伊塔玛·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har)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理论。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是基于俄国形式主义和捷克结构主义而提出的一种普通文化理论。佐哈尔于1978年将他在1970年至1977年间发表的一系列论文结成论文集,以《历史诗学论文集》(Papers in Historical Poetics)为名出版,首次提出了“多元系统”(Polysystem)这一术语。佐哈尔认为不应把翻译活动视作个别的文化现象,而应联系到更大的文化层次上加以探讨。多元系统论实现了对传统语言学和文学界限的突破,并结合翻译研究派的理论,对影响翻译过程的诸多因素及翻译的多元准则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有益探讨。 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把各种社会符号现象,具体地说是各种由符号支配的人类交际形式,如语言、文学、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视作一个系统。而且,这个系统也不是单一的系统,而是一个由不同成分组成的、开放的结构,也即是一个由若干个不同的系统组成的多元系统。在这个多元系统里,各个系统“互相交叉,部分重叠,在同一时间内各有不同的项目可供选择,却又互相依存,并作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而运作。”[1]但是,在这个整体里各个系统的地位并不平等,它们有的处于中心,有的处于边缘。与此同时,它们的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永无休止的斗争:处于中心的系统有可能被驱逐到边缘,而处于边缘的系统也有可能攻占中心位置。任何多元系统都是一个较大的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必然与整体文化以及整体内的其他多元系统相互关联,同时它又可能与其他文化中的对应系统共同组成一个大多元系统。因此,任何一个多元系统内发生的变化都不能孤立地看待,而必须与整体文化,甚至世界文化这一人类社会中最大的多元系统中的变化因素联系起来研究。[2]佐哈尔强调,他“创造‘多元系统’这个术语,其实是有用意的,就是要明确表达动态的、异质的系统观念,和共时主义划清界限”。所谓“动态”就是引入时间因素,考虑历时的演变与发展;而文学的“异质”则“体现在一个社会拥有两个(或者更多)的文学系统”。文学作品不是作为独立的对象来研究的,而应该被视为整个文学系统中的一部分。[3]文学系统被定义为“一个不断与其他秩序相互影响的文学秩序的功能系统”。佐哈尔声称,多元系统的一个重要原则便是“绝不以价值判断为准则来预先选择研究对象”,不仅应该研究文学系统中的“名著”和高雅文学,同时也要研究儿童文学、翻译文学、大众文学等等。一个文本在系统内的地位是高雅是俚俗并非取决于该文本的“内在特征”,而是取决于文本之外的“社会文化因素”。“多元系统”这一术语,意指某一特定文化里的各种文学系统的聚合,从诗这样“高级的”、或者说“经典的”形式(如具有革新意义的诗),到“低级的”、或者说“非经典的”形式(如儿童文学、通俗小说等)。 二“多元系统论”对翻译研究的新认识 概而言之,多元系统是指某一特定文化里的各种文学系统的聚合。多元系统论带给翻译研究的一个启示就是利用多元系统论来研究翻译作品(翻译文学)在

中国农业耕地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中国农业耕地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摘要: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多地少,土地压力十分巨大。中国要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粮食必然要保障自给,耕地问题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但耕地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逐年降低,致使我们国家的耕地面临很大的危险。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中国农业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突显出我国农业发展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中国农业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农业将逐步由传统农业向市场化、科技化和生态化农业转变,从而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耕地问题,耕地闲置,耕地荒废,耕地占用,耕地面积,趋势。 一、中国农业耕地现状 1.中国耕地的现状 想要更好的解决耕地问题,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耕地的现状。我们就简单的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来看一下我国耕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中国耕地资源数量由1997 年的13024. 9 万公顷减少为2006 年的12177. 59万公顷,年均减少94. 15万公顷,人均耕地数量不足0. 095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 /3,全国有2 0%以上的县区人均耕地低于FAO确定的0. 053公顷的警戒线。 日前,新华社发布消息,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近日审议《发展改革委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时透露,随着近几年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房地产用地和企业用地不断扩张,耕地一再受到侵蚀,目前中国耕地面积仅约为18.26亿亩,比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1.23亿亩,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由10多年前的1.58亩减少到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18亿亩耕地红线岌岌可危.绿色的可耕地面积和10年前相比,减少了1亿亩。相当于每年减少一个中等县的面积。 下面我们就了解下我国不同地区耕地的现状,从而进行横向的比较。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8亩,其中有9个省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1亩,3个省

俄罗斯农业区的自然和气候条件

俄罗斯农业区的自然和气候条件 Tuesday, February 7, 12 俄罗斯有辽阔的平原,占国土的70%。主要有两个:东欧平原有400万平方公里,西西伯利亚平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俄罗斯有众多的大河,淡水资源十分丰富。贝加尔湖深约1620多米,面积3.15万平方公里,湖水容量近2.3万立方公里,占地球表面淡水总容量的1/5!森林也是俄罗斯的宝贵财富,总面积约为8.6亿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为50.5%。俄罗斯还是世界上能源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其中天然气占世界36.1%,石油占14.3%,煤占16.2%。俄罗斯的农用地占国土面积的12.9%,约2.2亿公顷,并且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黑土带。俄罗斯的耕地面积约有1.25亿公顷,人均耕地面积达到0.84公顷。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约有840万人,每个农业劳动力占有耕地15.7公顷。另外,俄罗斯有7260万公顷草地牧场。俄罗斯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气候条件。 以下自东向西介绍一下几个主要农业区的自然和气候条件,以及该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活动: 1.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南部。全年≥10°C积温约为1500~2500°C,气候属于强大陆性,年降水量250~500毫米,多半降于夏季,土壤以草甸土和灰色森林为主。北部为森林草原类型,南部属干草原类型。主要作物为春小麦,黑麦和燕麦也占一定的比重,甜菜与亚麻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作物,畜牧业居于次要地位,以乳肉兼用

养牛业为主。 2.南西伯利亚地区。大致介于北纬50~60度之间,包括伏尔加河流域区的东北部、乌拉尔区的南部、西西伯利亚的南部。地处草原带,气候的大陆性较强,全年≥10°C积温1800~2600°C,年降水量由北部的450毫米减至南部的250毫米,无霜期则相应地由110天增至130天。土壤为肥力较高的黑钙土和栗钙土。不利的气候因素是旱灾频繁,风蚀严重,农牧业生产很不稳定。1950年代,苏联在此大规模垦荒,共开垦荒地4184万公顷(包括哈萨克北部的2548万公顷)。为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主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粮食商品率很高。畜牧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也是俄罗斯主要的畜牧基地之一。 3.黑海沿岸亚热带地区。位于外高加索西部黑海沿岸地区,为俄罗斯境内仅有的湿润亚热带地区,≥10°C积温均在4000°C以上,无霜期长达240~250天,一月平均温度3~8°C,热量条件充足。年降水量1200~1300毫米,适于亚热带作物的生长。茶树、柑桔类(柠檬、桔、甜橙)和油桐树等亚热带作物是本区农业的最主要部门,并种植芳香油料作物及烟草。本地区农业专门化程度较高,对劳动力需求较多,商品率也较高,粮食需靠区外供应。 4.西北部地区。大部分属于非黑土地带,是俄罗斯谷物、奶牛、亚麻、马铃薯的重要产区。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是俄罗斯民族兴起的核心部分,工业中心较多,城市人口比重高。两个特大城市——莫斯科与圣彼得堡均位于此,农业紧密为工业和城市服务。冬季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气温高,≥10°C积温在1600~2200°C之间;降水

赴xx考察现代农业及农业产业化考察报告

赴山东潍坊考察现代农业及农业产业化考 察报告 赴山东潍坊考察现代农业及农业产业化考察报告 学先进拓思路找差距抓重点 努力推动XX农业大提升大发展 这次参加XX市政府组织的学习考察团赴山东潍坊学习考察现代农业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机会难得,获益匪浅。特别是通过现场参观和辅导培训,看的眼热、听的振奋,收获很大、非常管用,既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考,也看到了差距、感到了压力,进一步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围绕学习考察期间的所学、所思、所悟,谈一下个人的粗浅体会。 一、结合实际,我们学什么 潍坊市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之大,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之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之高,特别是呈现出的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的确让人叹服。追寻他们发展的轨迹,有很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深思、学习,深入分析,主要有: 1、富有远见的思想观念。潍坊市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之所以全国领先,首要的源于思想的不断

解放和观念的不断更新,他们从发展的视角出发,目光高远,把握大势,善于谋势,在1993年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农业产业化战略。近年来,结合新形势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产业化提高农业、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积极实施"三化、三带动、三变"战略,提出并实施了农业贸工农一体化、农业商品经济大合唱、农业产业化、农业国际化等农业发展的体制创新和以"公司+基地+农户"等三大模式、六小模式为主的农业经营机制创新。一系列的新思路,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深化升级,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2、因地制宜的务实精神。潍坊各地坚持产业结构调整不动摇,各走各的特色路,各打各的优势牌,培植成一批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农业产业结构向板块经济、规模经济发展。目前已形成以诸城、安丘、高密为主的禽肉、花生生产区;以安丘、寿光为主的蔬菜生产区;以青州、临朐为主的干鲜果品生产区;以潍城、寿光、青州为主的花卉生产区;以昌邑为主的绿化苗生产区等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全市基本呈现了"一县一品"格局,创造了"一业富全县"的特色。 3、做大做强的无畏气魄。他们目标定位都着眼于全国,生产建设都致力于一流,以大气魄、大手笔谋划推动大发展,使全市农业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他

以色列奶业考察经验分享

制有效。

图2以色列2001年-2011年牛奶体细胞变化曲线图2012年10月22日,笔者有机会赴以色列参加为期2个月的“强化乳品生产”课题培训和考察,内容包括理论课程学习与奶牛场实践、参观、考察取经,现将以色列牛场的现场考察取经做如下汇报: 一、牛场发展规模经营实行标准化生产 随着以色列进行对奶牛场的数量和平均每个奶牛场的牛奶定额,饲养规模在扩大(图3)。规模牛场的发展为奶牛养殖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创造了条件,集成良种繁育、饲料营养、疾病防治和饲养管理等技术,并根据这些技术的标准和规范,实行标准化生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图3以色列牧场数量和牧场年均定额量数据变化曲线图一是制定原料奶收购标准。目前,以色列收购原料奶的标准是检测牛奶的细菌总数和体细胞数含量(图4),进行按照原料奶质量评定收购价格标准: 图42011年以色列原料奶体细胞、细菌数收购量与质量等级占比二是大力开展品种登记,生产性能测定和种公牛后测。以色列开展奶牛品种登记的比例达90%,进行生产性能测定的比例达85%,种公牛全部开展后裔测定。

三是建立奶牛信息数据库(系谱大全)。奶牛数据库信息主要包括奶牛场生产情况、品种登记信息、生产性能测定数据、种公牛后裔测定数据、疫病防治状况、乳品加工企业生产情况等,数据库采用阿菲金(afimilk)软件。数据库的信息资料免费供相关组织和奶牛场查询,为他们开展业务工作和改善奶牛场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这些工作主要由奶牛养殖协会负责,该协会下设有遗传评估、牛奶分析室、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室、牛群管理、应用研究和媒体宣传等7个部门,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重视奶牛育种提高种源质量 以色列奶牛育种工作,由奶牛育种中心(ICBA)负责,建立本国核心牛群,采用人工授精的技术培育后备公牛。其组织机构如图,对各奶牛场的奶牛自出生到产奶的各生产环节的生产性能的记录和检测分析,包括犊牛生长发育情况、后备母牛体况评分、母牛人工授精受胎率、305天奶产量、乳脂率、乳蛋白等,具体由sion建立种公牛站,负责冻精液供应和人工授精,并将从各场后裔测定来的数据分析后对每头种公牛基因进行评估,及对每头奶牛产奶量与经济效益作详细的分析与评估,并将结果通过及时告知各奶牛场场主; 全国奶牛人工授精员,根据农户要求和提供的信息,由人工授精员提出选种选配方案,携带冷冻精液及时到奶牛场进行配种,并将配种母牛的编号和生产冷冻精液种公牛的编号以及相关信息录入手携电脑,输入联网数据库,有效的保证了配种质量。 三、坚持以防为主控制奶牛疫病 以色列哈克雷兽医服务中心负责奶牛的疫病防治。该组织采取按区域包干的方式与各农场长期合作,制定工作计划,承担疾病预防、控制与兽药经营管理,以色列95%的奶牛群疾控工作由其承担,其利益与奶牛场直接相连,对奶牛场具体做的工作是:每隔6~12天对所有牛群进行定期健康循环检查和体况测定,发现病牛给予重点治疗,对干奶牛每隔50天进行体况检查,60~80天,怀孕前干奶牛检查健康状况并完成疫苗注射工作,人工授精42天后检查受胎情况。 四、区域饲料中心配送奶牛全混日粮 以色列奶牛场的日粮采用饲料中心集中配送方式,饲料中心对每批次饲料原料都要进行检测,有专门负责配方设计的营养师,营养师根据饲料原料检测结果及时更新数据库,保证了做出的TMR日粮与所做配方的吻合度。营养师将副产品合理运用到配方中,在满足牛群营养需要的同时降低了饲料成本。

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活动的方法

附件2 2013年京都议定书产生的经修订的补充方法和 良好做法指南(大纲) 摘要 1 导言 1.1估算和报告(《京都议定书(KP)》)第三条第3款和第4款中活动补充信息的步骤概述 1.2第三条第3款和第4款中土地面积分类的一般规则 ?自然干扰因子的新分类 ?新活动(湿地的排水和还湿) ?报告转换有关问题(如,天然林和林业碳当量转换)1.3附录一国家清单与(KP)第六条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项目(Projects)之间的关系 2 估算、测量、监测和报告第三条第3款和第4款所述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活动的方法 2.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KP (第三条第3款和第4款)土地利用类别之间的关系 OVERVIEW 1. INTRODUCTION 1.1. Overview of Steps to Estimating and Reporting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for Activities under Articles 3.3 and 3.4 1.2. General Rules for Categorisation of Land Areas under Articles 3.3 and 3.4 ?New categorization of natural disturbance ?New activities (wetlands drainage and rewetting) ?Issues related to reporting conversion (e.g., conversion of natural forest and carbon equivalent forest) 1.3. Relationship between Annex I Parties’ National Inventories and Article 6 LULUCF Projects 2. METHODS FOR ESTIMATION, MEASUREMENT,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OF LULUCF ACTIVITIES UNDER ARTICLES 3.3 AND 3.4 2.1. Relationship between UNFCCC Land-Use Categories and Kyoto Protocol (Articles 3.3 and 3.4) Land-Use Categories 1

_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三大趋势

2012.5 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三大趋势 张新颖1李淑霞2,3 内容提要:中国与俄罗斯在农业领域的互动既能获得短期的反危机效应,又能提升两国农业在更广阔的全球经济空间中长期的竞争能力。中俄两国食品贸易特别是有机食品贸易、水产业和林业领域的合作、农业领域的相互投资,符合世界农业发展特别是农业贸易与投资发展的趋势。中俄农业合作要求两国共同构建一个动态而稳定的农业合作框架。在该框架下,要以农业科技创新为主线,以优化两国农业产业结构为基础,促使生产、贸易、投资结构由以初级农产品为主向以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型,实现食品、生态、经济等多层目标的兼容;同时,要完善对投资、合作项目实施的监管、金融等相关制度的激励与约束。 关键词:农业合作中国俄罗斯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两国的农业合作既可以实现减少贫困、促进粮食安全的千年发展目标,也可以通过创造就业,增加个人和国家的收入,提高整个国家或全球的福祉。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农业的重要性还远非如此。如何共享农业生产要素在全球和区域流动中的整合效应,捕捉贸易自由化中的贸易和投资机会,两国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中俄农业合作既是中俄两国之间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也是农业资源在全球重新配置的一部分,因此,国家之间的农业合作是对世界农业合作发展趋势的反映。根据经合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OECD-FAO,2010)的预测,发展中国家居民日益富裕并分享着城市化带来的好处,导致其消费和饮食习惯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消费的食物也将从传统的粮食和谷物向经过初加工和深加工的食品转型。Almaty(2010)认为,独联体国家在农业领域的相互投资,可以促进其农业技术转让、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和农业生产发展。 国际农业合作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Aksoy and Beghin(2005)考察了许多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Grote et al.(2001)评估了植物油、粮食、肉鸡等产品的环境标准对这些产品贸易收益的影响,其结论是:实施环境标准将导致产品生产成本增加,进而导致贸易收益分配的不公平,并且往往会削弱生产和加工这些产品国家的竞争优势。因此,农业投资的长期趋势必须符合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并按产品的不同类型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分工,产品也要符合高水平的环境标准的要求(Джадралиев,2010)。 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在农业领域的经济合作发生了质的变化,并且作为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先 - 85 -

关于以色列农业的案例分析

关于以色列农业的案例分析 以色列地处亚洲西部,自然资源匮乏,山区和沙漠占国土面积的23%。以色列自然条件恶劣,土地沙漠化、气候严重干旱,全国淡水资源仅有2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严重缺水水平。年平均降雨量在400~55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冬季的12月至次年3月,降雨量分布不均,从北往南雨量递减,将近一半的国土面积年降雨量少于150毫米。耕地面积40 多万公顷,人均不足1亩地。然而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以色列却创造了世界农业的奇迹。全国人口700余万人,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农业产值占GDP 的比重约为2%,农产品自给率达95%.主要农作物包含小麦、玉米、棉花、柑桔、葡萄、蔬菜和花卉,其果蔬、花卉大量出口,占领了欧洲40%的市场份额,有“欧洲冬季厨房”之称。棉花单产量世界第一,水果和蔬菜单产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以色列的自然条件可以说与新疆是极其相似,其中也一定有许多值得新疆农业生产借鉴的地方。以色列农业的主要特点主要有: 1.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 目前,以色列已建立一整套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农民合作组织紧密配合的农业研究和推广体系。他们的科研项目直接来自于生产一线,并由生产部门提供部分科研经费及试验基地,由农业部下属的农业研究组织来承担。一旦取得成功,通过农技推广服务站举办培训班,建立示范点,进行实地推广。所创利益由生产部门和科研部门双方分成。以色列支持鼓励科研人员和推广人员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开办或联办私人示范农场、科技型开发企业、推广型的培训示范基地,很直观地传播新技术、新品种。因此,以色列每一项农业新成果、新技术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到应用和普及。 在农产品销售服务上,有专业的内、外销组织,它们是独立核算的企业。全国农产品内销组织“努瓦”有职工7000多人,全国70%以上农产品通过该组织 购销。它是非盈利性组织,通过收取7%~12%的手续费维持运行,年收入超过20亿美元。以色列农产品出口组织是一个非盈利的半官方公司,现有员工300多人,在国外设有8个办事处,主要任务是组织货源和批销产品以及收集市场信息。政府不负担费用,靠收取5%的手续费维持运行,年底农户参与利润分成。此外, 农户还成立了一些跨地区的专业组织,例如花卉组织、蔬菜组织和畜牧组织等。这些组织组成了利益共享的联合体,配套地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服务。 2.高效节水的灌溉系统 以色列全国处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境内鲜见大小河流,淡水资源极为匮乏。因此,以色列人把水称之为“蓝色的金子”。农作物、果园、蔬菜的灌水,由最为节水的滴灌来解决,即:利用一系列口径不同的塑料管道,将水和溶于水中的肥料、农药通过压力管道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水、肥、农药均按需由电脑控制定时、定量供给。目前,以色列90%以上的农田、100%的果园、绿化区(含城市街道行道树、公园和房前屋后的绿化等)和蔬菜种植均采用滴灌技术进行灌溉,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节水滴灌王国。滴灌比漫灌节水13~12,可有效防止土壤 盐碱化和土壤板结。滴灌技术的普遍应用,使以色列建国至今,农业用水总量 30年来一直稳定在13亿立方米,而农业产出却翻了5番。以色列注重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保护资源、环境,实行用水许可证、配额制及鼓励节水的有偿用水

现代农业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招商调研报告 一、世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目前,现代农业已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级的阶段,世界现代农业表现出如下主要发展趋势:一是农业抗灾能力越来越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农业从弱势产业向强势产业转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二是高新科学技术对农业的支撑和助推作用越来越显著,农业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现代农业生产越来越依靠高科技,科学技术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0%~80%。三是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经营越来越产业化、一体化和社会化,通过增加投入、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装备、强化组织管理等,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四是生产趋于标准化,质量走向安全化,现代农业要求对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五是交融于世界经济循环,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和国际化,农业品牌竞争白热化。 二、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一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巨大成就,农民收入获得极大提高。二是主要农产品不仅数量大幅增长,而且质量迅速提高。中国谷物、籽棉、油菜、肉类产量和花生、水果产量上升至世界各国产量的第1位。中国用占世界约9%的耕地生产了占世界25%左右的粮食产量,基本具备了年产4.5~5亿吨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三是现代农业装备设施水平提高,初步形成了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我国现代农业园

区建设规模不断增长,截至2010年,我国各类农业科技园区已达4000多个,农业园区用地面积已经达到1180万公顷左右。 三、陕西省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一是现代农业建设基础较为坚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果业产量、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苹果面积、产量、品质稳居全国首位;以生猪、奶牛为重点的畜牧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水平不断提升;设施蔬菜发展势头强劲,成为西北地区面积最大的省份;干杂果生产稳步扩大。农业产业布局与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关中奶畜、秦川牛、强筋小麦、猕猴桃产业带,渭北苹果、设施蔬菜产业带。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建设各类园区1004个。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农机总动力达到2000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 二是发展现代农业条件更加有利。主导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和农民组织化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典型模式,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载体。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现代生产要素和管理技术,为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有利时机。扩大内需和优势农产品走出去战略的积极实施,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消费需求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以农业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和推广,以杨凌示范区为引领的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功能明显增强,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俄罗斯农业政策最新变化及分析

俄罗斯农业政策最新变化及分析 朱行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实力逐步加强,俄罗斯政府正式将农业列为未来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之一,并且制定出一系列农业法规,明确农业发展方向,加大农业支持力度。俄罗斯农业政策最新变化必将对该国农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经过4年之久的辩论之后,俄罗斯新农业法——《联邦农业发展法》,于2006年12月28日获得联邦委员会批准,并经普京总统签署于2007年1月11日颁布生效。新农业法规定了农业发展的定义,规定了包括个人和法人团体在内的农产品生产者与其他个人、法人团体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政府农业政策的总体目标、原则、方向和措施,为在农业发展领域实施社会经济政策确立了法律基础。新农业法还规定,政府必须每5年制定一个农业发展和市场调节规划,以确定具体的配套措施和预算。 根据新农业法规定,俄罗斯政府于2007年7月颁布了《2008—2012年农业发展、农产品市场调节、农村发展规划》。该规划提出的目标:一是可持续性农村发展,其中包括扩大农村就业和提高农村生活水平;二是改进俄罗斯农业生产的竞争能力,其中包括加大财政支持、实现现代化和加快重点领域发展以替代进口;三是保护和恢复自然资源,其中包括土壤保护。2007—2012年期间,农业生产年均增长率为4%,牲畜生产年均增长率为5%。 该规划规定,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各级政府将在2007—2012年期间共拨款11000亿卢布(1卢布约合0.037美元,下同),其中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分别承担5513亿卢布和5443亿卢布。政府拨款资金的重点投入方向:一是可持续性农

村发展;二是为发挥农业功能创造良好条件;三是发展重点农业领域;四是农业资金可持续性;五是加强农产品市场调节。 该规划要求,为了方便各类农业生产者获得贷款,要进一步发展俄罗斯农业银行及其支行网点;为了更新现有的农业机械,要创建鼓励私人投资的良好环境;为了降低自然灾害所导致的收入风险,要强化国家对农作物的保险,将作物保险土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比例从2006年的18%提高至2012年的40%,政府为粮食、油籽、工业作物、饲料作物、马铃薯、蔬菜及多年生作物提供40%的作物保险费;为了减少进口,要将国产食品占国内市场份额从2006年的63%提高至2012的70%,将进口肉类占国内市场份额从2006年的35%降低至2012的25%;为了稳定粮食市场价格、增加生产者收入和促进粮食出口,要通过平衡生产与消费、提供农产品干预信息和支持粮食出口来实现粮食供求平衡;为了帮助农业生产者提高生产效率,要创建“国家农业信息发布系统”;在2009年以后将继续对进口肉类实施税率配额制度,废除税率配额制度中的国家分配,提高超配额税率。 笔者认为,俄罗斯农业政策最新变化将对该国农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其主要意义在于: 一、农业被正式列为俄罗斯未来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之一 俄罗斯土地辽阔,农业土地近2亿hm2,具有丰富的农业生产资源。但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农业经历了种种艰难险阻。政府财政补贴几乎终止、经济改革变化多端、以及1998年金融危机爆发,导致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供应和需求都受到严重的打击。1991—2001年间,农业生产总量下降了1/3,食品产量下降了1/2。1990—2006年间,牛存栏数量下降了60%。

日本现代农业发展考察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7956-61 日本现代农业发展考察报 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日本现代农业发展考察报告(完整 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日本现代农业发展考察报告 12月,我随省农委设施园艺农业技术培训团,在日本进行了21天的学习考察。日本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设施园艺农业,保障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对我们具有借鉴意义。 一、日本农业经济概况 日本是由3900多个小岛组成的岛国,面积37.77万平方公里,人口1.26亿,农业人口1279万,城市人口占77.4%。日本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平方公里329人,属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日本资源匮乏,耕地短缺,土壤贫瘠,主要为黑土(火

山灰)、泥炭土和泛碱土,山地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0%。日本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秋多台风,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上,年降雨量1000-毫米,分为北海道、关东、九州等9个农业区。,日本人均GDP3.75万美元,农业增加值1125亿美元,占2.5%,农户平均年总收入为1000万日元,非农业收入占70%左右。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5:35:60。 二、日本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举全国之力保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农业已成为日本目前最大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和民生问题。日本正在举国家和全社会之力,以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 一是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虽然日本农业增加值只占GDP的2.5%,但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所占比重很大,以大分县为例,农业投入在财政投入中列第四位(第一是政府开支,第二是教育,第三是土木建筑,第四是农业),达到60亿元(749亿日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2.3%,财政补贴每个农户10.7万元(130万

关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彬县农牧局 关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各位主任、委员: 根据人大安排,近期,我局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现场观摩、向有关部门、群众和技术人员询问了解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通过多方面走访了解,基本掌握了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现代农业园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和主要突破口,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农业园区主要分为以下7种类型:新农村家园、农村科技园区、农业旅游园区、农业产业化园区、城市型生态农业园、生态餐厅园区、农产品物流园区。近年来,在彬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依托资源优势,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全县已建成以自然、人文景观为依托,集农业观光、休闲、采摘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4个;建成以本地现有资源为依托的循环农业示范园区1个;建成以弘扬彬县人口文化为主的新农村家园1个;

主要涉及6个村,累计投资5259.5万元。还有1个规划100亩的高智能型现代农业科技观光示范园区,正在设计当中。 我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主要特点是: (一)规划设计合理,突出特色。通过调研,可以看出,为了确保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质量和标准,各相关单位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实地调查,反复论证,制订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工作方案。全县5个现代农业园区亮点纷呈,炭店乡林家堡生态农业观光园,主要体现的是渭北窑洞居住文化、饮食文化、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底店乡侍郎湖休闲农业观光园,主要体现的是内陆淡水湖休闲垂钓、农事体验、山间鸟语花香等乐趣;香庙乡程家川村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充分展示了古豳流传千年的传统民俗风情、文化底蕴、清代古民居建筑群独特风采;润杨休闲农业观光园,是由彬县润杨开发责有限任公司建设的,主要展示的是大棚晋枣高效栽培技术、柿子栽培技术及其系列产品的加工技术等;龙高镇龙马村循环农业示范园,主要以当地苹果树枝为原料制作菌棒,生产优质平菇、香菇、金针菇,废弃的菌棒再循环利用到苹果园中,形成大棚蘑菇循环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大棚蘑菇标准化生产技术;太峪乡寺家庄村新农村家园,主要展示我县别墅型新农村建设成果、首家村级人口文化园,在品尝彬县特色小吃的同时,感受彬县村级人口文化的淳朴、厚道,体验彬县传统民俗表演。 (二)以科技为先导,园区基础坚实。以农业科技示范工程为载体,以增强现代农业园区辐射带动功能为目标,全

世界地理之中亚部分常规知识点考查

世界地理之中亚部分常规知识点考查 【画图并识记】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锡尔河、阿姆河、乌拉尔河、额尔齐斯河、图兰平原、里海沿岸平原、天山、卡拉库姆沙漠、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50°E、60°E、40°N、50°N 【了解】帕米尔高原、阿拉木图、卡拉干达、塔什干、阿斯塔纳、阿克斗卡、拜科努尔 1、中亚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风力作用明显 2、中亚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天山山脉由我国新疆中部横跨至中亚东部地区 3、中亚东部以山地高原为主,海拔较高,多地形雨(地处大西洋湿润水气的迎风坡) 4、多内流河和内流湖,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河流流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5、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植被为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 6、灌溉农业发达,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经济作物是棉花,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被称为“白金之国” 7、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煤、铁、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丰富),采矿、冶金、军事工业发达,但木材缺乏,机械和轻工业产品需进口 8、中亚西部濒临世界最大内流湖---里海,50°E穿过,有乌拉尔河、伏尔加河注入 9、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首都、中亚最大城市;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首都、重要铁路枢纽。 10、第二亚欧大陆桥通过中亚,在阿拉山口与我国北疆线相接。 11、深居内陆,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以粗放畜牧业为主,牲畜主要有细毛羊和羔皮 羊 12、里海沿岸低地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开采业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乌 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13、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①东部: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西部:有大量河流淡水注入(伊犁河)③东西连接处水域狭窄,两侧湖水交换不畅 14、额尔齐斯河是本区唯一一条外流河,源于阿尔泰山,为鄂毕河支流,注入北冰洋 15、耕地面积广阔,但降水较少,牧场辽阔,主要发展畜牧业 16、上海合作组织------中、俄、哈、吉、塔、乌六国 17、三大产棉区(中国、美国、中亚)之一,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灌溉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多沙质土。农业发展限制条件:水资源短缺 18、咸海萎缩:a,过度引河水(锡尔河、阿姆河)灌溉,生产生活用水增多,导致入湖 水量减少;b,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湖面萎缩;c,植被破坏,生态恶化,降水减少 危害:使咸海丧失调节气候的作用,周围地区的气候变得更加恶劣,生态环境恶化;湖 泊含盐量不断升高,影响水生生物生存;加剧周围地区土壤盐碱化。 19、中亚是个多民族地区,居民以白种人为主,多信仰伊斯兰教 20、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会导致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土壤盐碱化 21、土壤盐碱化发生机理,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地表不断积累 22、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是俄罗斯的航天发射基地

以色列农业概况(1).doc

以色列农业概况 以色列属于亚洲大陆,地处地中海东南角,西临地中海,北连黎巴嫩,东与约旦河西岸接壤,东北与叙利亚为邻,东南和南面以亚喀巴湾与埃及西奈半岛为界。扼欧亚非三洲会合处,为东西阿拉伯世界的桥梁。 以色列北部是加利利山,高度为1200米左右,在加利利山以东为约旦河谷。在加利利山以西为狭长的沿海平原,从黎巴嫩边境一直延伸到南部。加利利山向南俯瞰着埃斯德拉隆谷或埃梅克谷,埃斯德拉隆以南是高原。高原以南是内格夫。 沿海地区为典型的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温度在32~38℃之间。冬季温和多雨,大巴列湖附近以及内格夫从不下雪,洼地也很少下雪,耶路撒冷和上加利利虽然下雪,但雪量悬殊甚大,前者只有几英寸,后者可达几英尺。河谷地区,有时酷热,气温可达40℃以上,而且十分潮湿。以色列降雨少,一般在400~550毫米。降雨主要在冬季的12月至来年3月,6、7、8三个月根本无雨。降雨量各地区差别也很大。加利利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以色列越往南雨量越少。从全国看,60%属干旱地区,20%为半温润区(北部),50%国土降雨少于150毫米。 耕地主要分布在北部滨海平原、加利利山区以及上约旦河谷。

一、农业发展历史 以色列农业奇迹得益于正确的发展战略。建国50年来,以色列农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杠杆,农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其农业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50年代开始,农业开始大起步、大发展。建国初,以色列处于战争环境,大量移民从国外涌入,经济面临巨大压力,农业成了当时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支柱。以色列在全国垦荒、兴建定居点,目标是粮食和农副产品自给自足。当时,以色列军事开支负担沉重,但仍优先满足农业投资。1952年以色列引种棉花,用10年时间解决了穿衣问题,棉花单产世界第一,棉花出口创汇仅次于柑桔。1953 年以色列开始建北水南调输水工程,开发沙漠。 第二阶段从60年代开始,滴灌推动农业革命,建立高效市场机制。60年代初,以色列土地开垦饱和,农业单产徘徊,沙漠改造缓慢。以色列开始探索科技发展农业的出路,60年代中期发明滴灌后,国家立即大力扶持,农业革命找到突破口,农产品产量直线上升,沙漠改造突飞猛进,可耕地持续增加,农业面貌根本改观。 第三阶段从80年代开始,农业实现产业化。根据国际市场和本国自然条件,以色列70年代开始改变农业生产结构,从以粮食生产为主,转向发展高质量花卉、畜牧业、蔬菜水果等出口创汇的农产品和技术,用高科技、现代管理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形成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高产出的特色,建成了一整套符合国情的节水灌溉、农业科技和工厂化现代管理体系。

2020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作为调研报告

2020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作 为调研报告 安远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随着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安远县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已初步形成了脐橙、生猪、食用菌、蔬菜、油茶和纸业原料林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为加快安远县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近期,我们对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开展了调查。 一、安远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安远县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紧紧围绕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目标,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为保障,努力推动安远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稳步发展。 (一)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六大特色产业渐成规模。通过立足市场,因地制宜,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体系完善、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的果业(加工橙、脐橙)、生猪两个产业确定为农业优势产业,食用菌、蔬菜、油茶、纸业原料林等四个为特色产业格局。目前全县已开发果业面积38万亩,其中无公害脐橙31万亩,加工橙3.69万亩;水果年产量达25万吨,其中脐橙22万吨;全县生猪出

栏16万头,生猪存栏13万头;以珍稀品种为主的食用菌5000万袋,其中工厂化生产4500万袋;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8万亩,其中大棚栽培模式的种植面积2万亩;西瓜种植面积5万亩;全县现有油茶林面积2、85万亩;全县纸业原料林面积达5万多亩。据统计,XX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979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95300万元,林业产值13200万元,渔业产值4899万元,牧业产值36400万元,分别增长8.5%、9.5%、8.8%和4.2%。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739元,同比增长9%。 (二)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几年来,安远县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通过实施产业带动、项目带动战略,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狠抓龙头企业上档升级,使农业产业化链条不断延伸,农产品基地面积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据调查,XX年新增12家脐橙打蜡分级包装销售企业,至此,全县拥有安圣达、赣州王品、养生堂、金丰利、仙人峰、祥源等40家加工企业,40条生产线,日加工能力达到5000吨以上;XX年新增贮藏库、气调库40000平方米,全县贮藏保鲜能力达到8万吨;XX年出口脐橙8.1万吨,出口额达到5296万美元;全省第一家引进橙汁加工企业—养生堂基地果业有限公司。多年来,我县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积极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据调查,我县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是以生产销售型、农产品加工销售型、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