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三)知识分享

教育学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三)知识分享
教育学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三)知识分享

教育学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三)试题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选出来,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

题中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教育的目的主要受( )因素的制约。

A.人口数量B.人口质量

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

E.生产力发展水平

2.儿童期指的是( )。

A.1~3岁B.3~6岁

C.6—11/12岁D.12/13—15/16岁

E.16/17—25/30岁

3.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使它具有的功能包括( )。

A.定向功能B.调控功能

C激励功能D.评价功能

E.衍生功能

4.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根据新旧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情况,学习的方式可以划分为( )。

A.意义学习B.机械学习

C.独立学习D.发现式学习

E.接受式学习

5.学校管理工作必须讲求效益,做到低消耗、高质量、高速度,力求用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取得尽可能好的工作效果,这是学校管理原则中的( )的要求。

A.导向性原则B.有效性原则

C民主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

E.规范性原则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6. 1632年出版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被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7.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和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8. 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9.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它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10.专门培养教师的机构之所以称“师范学校”,是因为“师范”一词揭示了教师职业形象的本质特征()。

11.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在学校党支部领导下的()机构。

三、辨析题(除去判断“对”或“错”外,请写出理由。每小题6分,共18分)

12.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

13.智育就是知识教育,是实施全面教育的认知基础和知识基础。

14.学校德育就是道德教育,别无他意。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5.简述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动向。

16.简述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儿童权利保护的原则。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7.论述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并结合实际论述教师个人如何实现自身的现代化?

18.请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和教学实例,谈谈你对教学过程基本规律的理解。

六、案例分析题(20分)

19.(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下面一个事例教师会经常遇到,如果处理不好,教师会陷入尴尬境地。

“上课说话,为什么不注意听课?出去”,老师对一位学生发出严令。这位学生没有出去,“听见没有,叫你出去”,老师加重了语气,学生仍不出去,老师奔下讲台,冲到学生跟前,用力往外拉,学生死命拉住桌子,眼里含有敌意,全班学生都看着这位威严的老师,老师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

问题:分析上面案例中教师的做法。如果你是教师,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样解决?

教育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D 2.C 3.ABCD 4.AB 5.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6.大教学论

7.生理基础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9.课程标准

10.学高身正

11.审议监督

三、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2.错(2分)。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动物的活动源于其生存本能,而非教育。(4分)

13.错(2分)。智育确实是实施全面教育的认识基础和知识基础。但智育的主要任务有三个方面:向学生系统的传授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培养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知识教育只是它的一部分任务。(4分)

14.错(2分)。狭义的德育仅指道德教育,但学校德育不仅仅是道德教育,学校德育主要还包括政治教育(政治方向和政治态度教育)、思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教育)和品德教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育)等三个方面。(4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5.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动向包括:

(1)基本普及学前教育;(2分)

(2)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1分)

(3)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1分)

(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1分)

(5)大力发展高等教育;(1分)

(6)加快发展成人继续教育,(1分)

(7)加快发展特殊教育。(1分)

16.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儿童权利保护的原则包括:

第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分)

第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2分)

第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2分)

第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2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评分标准:

(一)要点全,并能紧密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看法,在12-15分内酌情给分;

(二)要点全,联系实际不紧密,笼统地谈看法,在10-12分内酌情给分;

(三)只答要点,最多给10分。

17.试述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并结合实际论述教师个人如何实现自身的现代化。

要点部分共10分:

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丰富,一般可从以下八方面的价值追求和具体目标体现出来:教育普及化、教育国际化、教育民主化、教育法制化、教育个性化、教育多样化、教育整体化,以及教育终身化。(5分)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师素质现代化。教师素质现代化,首先是其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其次是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再次是知识构成上的现代化,最后是能力素质的现代化,即教师应具有一个完善的能力结构。(5分)

结合实际论述部分:5分

18.请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和教学实例,谈谈你对教学过程基本规律的理解。

要点部分共10分:

教学过程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教学过程规律性的反映(2分)。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分)

(2)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的规律;(2分)

(3)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统一的规律;(2分)

(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1分)

(5)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1分)

结合实际论述部分:5分

六、案例分析题(20分)

19.评分标准:

(1)分析切题,有理有据,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可给16-20分。

(2)分析有自己的观点,不十分切题,可给10-16分。

(3)分析不足300字,且不切题,酌情给分,本题得分在10分以下。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必修3提纲(文)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1.1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一、区域与区域差异 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 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限。 2、区域划分:从地域范围来说,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级别有高有低。 从区域划分的指标来看,有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等。 从划分指标,有单一指标,有综合指标。 从界限:有明确边界和过渡边界 3、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整体性);各区域之 间普遍存在差异(差异性);各区域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其它区域存在各种联系(开放性)。 4、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5、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 水文 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①分界线: 秦岭—淮河 1月0℃等温线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结冰期和非结冰期 ②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2)四大亚区的差异(P10图)

(3)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 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差异 补充: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广西(110°E 以西地区) 范围:10+2+3(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措施: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 意义: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2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变化性) 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

湘教版新高中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欢迎阅读 高中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区域的特征(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着的差异性;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发展阶段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总体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区域发展阶段

7.南北方差异(针对东部地区而言,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为800mm年等降水量和一月0度等温线) )意义: ①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优势不仅可以缩小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②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③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④西部大开发尤其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欧盟、东盟、APEC等) 0.区域经济一体化

)特征:①内向的保护性:在区域经济集团内部,各成员国之间实行关税互惠,取消贸易壁垒,加强技术合作,实现经济互补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②外向的竞争性:某区域经济集团以整体优势与其他集团相抗衡,提高本地区在国际竞争能力和政治地位。 )类型: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等 )世界主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东盟自由贸易协定(AFTA)…… 1.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对口帮扶成效明显;2)西部地区投资加大;3)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4)实现合作双方共赢。 3.南水北调: )线路: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 )影响:①社会经济: 输出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输入地——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推动 经济发展。 ②产业结构调整:输出地——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并可有选择地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 方向发展; 输入地——东输的西气在很大程度上可逐步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改善大气环境,极大程度上促 进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

江苏省南京市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江苏省南京市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们,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收获怎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吧! 一、填空.(22分) (共10题;共22分) 1. (5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650克=________千克 90厘米=________米 456千克=________吨 8米90厘米=________米 2千克600克=________千克 7元4角8分=________元 2. (4分) (2018三上·青岛期末) 填上合适的单位。 黑板面的周长约是9________ 一辆卡车的载重量为4________ 排球的质量约是460________ 一袋大米的质量是10________ 3. (3分) 4km =________ m 2000m =________ km 500cm = ________ m 1m=________cm 8米-60分米=________分米 5千米-5000米=________米 4. (1分) (2018三上·盐城期中) 估一估,215×5的积是________位数,639÷3的商是________百多。 5. (1分)计算 ________ 6. (2分)吨可以看作是7吨的________,也可以看作是1吨的________。 A.B.C.D. 7. (2分) (2020三上·天峨期末) 一列火车9:05发车,55分钟后准时到达目的地,到达时间是________.

8. (1分)光明小学三(2)班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13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20人,其中既参加语文兴趣小组又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4人,一共有________ 人参加了语文和数学兴趣小组. 9. (1分)下面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那么这个图形的周长是________厘米。 10. (2分)求出下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周长________ 面积________ 周长________ 面积________ 二、判断:(5分) (共5题;共5分) 11. (1分) (2020三上·沭阳期末) 把一个西瓜分给三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它的。() 12. (1分) (2020一下·高新期末) 有四条边的就是正方形。() 13. (1分) (2020四上·岳西开学考) 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面积一定相等。() 14. (1分)第一条绳子长20米,第二条绳子长5米,第二条绳子是第一条绳子的4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江三角洲多水而质地黏 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江三角洲人口 越来越稠密。(人口迁移) 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 地。 现代社会: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长江三角洲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 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遥感(RS):概念:所谓遥感,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 主要环节:目标物→传感器(最重要)→遥感地面系统→ 成果 特点和优点:精度高,质量高,效率高,而且节省人力、财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复习学案+经典试题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 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相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不同:①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例题:读“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一年一熟。 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

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2).地理环境对区域工业发展影响显著: 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应用---空间信息 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技术(GIS) 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大众化应用 一遥感(RS)-----获取信息 1 概念: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 工作原理:不同地物或同种地物的不同性状,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不同 3 工作过程:目标物辐射和反射电磁波→传感器收集传输→遥感地面系统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4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 范围大、速度快周期短、效率高;受限制少;提高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 5 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获取信息 二全球定位系统(GPS) 1 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2 组成:三大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共24颗,其中21颗工作卫星, 3 颗备用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3 作用和优点:为用户提供---三维坐标、速度、时间 优点---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必背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复习时看书看图懂原理 1.1区域与区域差异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 、自然地理五要素 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 水文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 1月0℃等温线 秦岭—淮河 暖温带与亚热带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②南北差异(P9图) 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 1、划分依据: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补充:“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广西

.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 1、影响: 有利 ①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③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④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 不利 环境污染:水、土地和大气污染 生态破坏:①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②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 2、条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较便利(大秦线、黄骅线) 3、面临问题:资源枯竭、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运输力量不足 4、解决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2)提高综合利用:变煤为电、油、气(3)矿区复垦;矿坑发展水 产养殖,保护环境 (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1、澳大利亚:东水西调 2、美国:北水南调(加利福尼亚水道) (1)地区:西部加利福尼亚州 农业:蔬菜、水果基地 工业:石油、电子、军事、航天航空、原子能飞机等新兴工业中心 (2)原因: 北部:湿润、萨克拉门托河水量丰沛 (地中海气候) 南部:地势平坦、光热充足,但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 (3)意义:增加水源、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持水土、防止地面沉降 负面:森林的过度砍伐(热带雨林砍伐最严重):物种急剧较少 正面:运用科学技术(改良品种、灌溉、施肥、塑料大棚),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部门: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 2、原因:(1)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2)区域之间总体水平的差异 3、方向:发达地区 不发达地区 4、举例: 第一次 第二次 珠三角:香港 珠三角 欠发达的相邻地区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原因 自然:(1)地貌形态的不稳定与黄土的易侵蚀性强:地貌、黄土状况看书P35 (2) 降水集中多暴雨(3)黄土疏松 垂直节理分布 (4)植被稀少 人为:过渡开垦、放牧、樵采、开矿、修路、采石修建窑洞群等。导致地表植被的破坏 经济损失 (1)土壤肥力下降 农业减少 (2)沟壑发展、泥石流 破坏工矿交通设施 危害 (3)水、土、肥的损失 干旱 生态破坏 (4)淤积江河湖库 ) (5 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措施 生物:植树造林 (保持水土) 工程: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 治理 小流域 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等与工程措施结合 (根本措施) 案例:洞庭湖湿地恢复与可持续发展 湿地 范畴:湖泊、沼泽、泛滥平原、河口三角洲、沿海滩涂、红树林、河流、水稻田等 功能:经济、生态(

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参考答案

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参考答案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小学三年级数学试题 (卷面总分:100分;答卷时间:70分钟) 一、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共20分) 20×3=11×5=80÷4=36÷3= 7×40=3×16=400÷2=42÷3= 200×6=4×15=360÷9=78÷6= 500×8= 18×2=560÷7=84÷7= 51+51=65-64=72+72=107-10 4= 二、用竖式计算,带*的题要验算。(共14分) 68×3502×4*77÷3 验算: 5×480805÷4*635÷5 验算: 三、填空。(每空1分,共24分) 1.因为3×9=27,所以30×9得27个,3×900得27个。 2.234×4的积是位数,432×4的积是位数。 3.□04×6的积是三千多,□里最小填,最大填。 4.一瓶果汁重200克,瓶这样的果汁重1千克。 5.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1厘米。这个长方形可以分成个边长1厘米的正 方形。 学校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号码______________ ……………………………………………装…………………………………………订…………………………………………线…………………………………………… 答案不得超过此线

6.一根绳子长1米,用这根绳子围成一个边长18厘米的正方形后,这根绳子 还剩下厘米。 7.在○里填“>”“<”或“=”。 310×6○1800490×9○4500500×8○500×2×4 400÷4○400÷5245÷5○425÷5420÷6○210÷3 7600克○7千克8千克○800克4020克○4千克200克 8.600÷5的商是位数,商的位上是0。 9.要使□13÷4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填。 10.9 7是个9 1,97-92的得数是个9 1。 四、选择合适的答案,在□里画“√”。(每题1分,共7分) 1.一个苹果大约重多少克? 8□ 18□ 180□ 2.下面的物品中,哪种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比较合适? 一枚硬币□ 一块香皂□ 一袋大米□ 3.一箱牛奶的售价是58元,买5箱这样的牛奶,多少元就够了? 400元□ 300元□ 250元□ 4.与240÷6得数相等的算式是哪一个? 240÷2÷3□ 240÷2÷2□ 240÷3÷3□ 5.下面的运动,哪一种是旋转? 抽屉被拉开或关上□ 钟面上时针的走动□ 足球被踢进球 门□

(完整版)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的定义: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区域的类型也不同。 二、区域的特点:有的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边界是过渡性质的(干湿地区);层次性 注:两个区域,按照不同的指标,地理界线是不同的。 三、地理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三角和松嫩平原的对比 长三角(华东地区、沪宁杭地区):读图和文字得到下列信息: 1、定位:30°N~32°N,120°E~122°E,东部沿海的中部,太平洋的西岸,与日本隔东海相望。 2、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温暖时间长,作物的生长期长。 4、土壤与耕地:肥沃的水稻土,耕地较为分散,多为水田,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水系:长江、京杭运河、富春江、钱塘江、黄浦江 6、作物:水稻、冬小麦、油菜、棉花 7、矿产资源贫乏。 8、综合性的工业基地(发达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轻工业,利用交通优势进口矿产发展重工业)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构成东北平原) 1、定位:43°N~48°N,125°E附近 2、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大陆性稍强),温暖时间短,作物的生长期短。 4、土壤与耕地:肥沃的黑土,耕地较为集中,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多,有利于机械化的推广,耕作方式相对粗放,亩产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水系:嫩江、松花江 6、作物:春小麦、大豆、玉米、甜菜(辽南为冬小麦) 7、矿产: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8、工业:我国的重化工基地。 四、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是不同的。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为例来分析 1、开发早期:黏重的土壤和稠密的水系成为农业发展的障碍。 2、开发时期:随着科技的发展,化不利的自然条件为有利的条件。 3、农业时期:成为我国重要的粮仓和棉花、桑蚕的产地。(为什么) 4、工商业时期:稠密的水网再次成为农业发展的障碍,粮仓地位、棉花生产地位均让位于其他地区。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RS(遥感),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要熟悉中英文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区域的特征(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着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2.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形成: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3)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4)乡村地域和城市地域 ①区别:地域范围大小,乡村大于城市; 产业活动,乡村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城市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②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会对乡村产生广泛的持续的带动作用。5)地域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3.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产业的划分:①第一产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②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③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4.产业结构的差异 1)表现: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内部构成等。 2)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3)第一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 第二产业比重大:工业化程度高; 第三产业比重大:经济发展水平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一、我会填空。(每空1分,共29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本数学书厚约6( )。 一辆货车载质量为 4( )。 黄河全长约5464( )。一袋面粉重25( )。 明明系上红领巾所需的时间是20( )。 2.5千米+200米=( )米 3500克-500克=( ) 千克 2分+30秒=( )秒 6吨=( )千克 2分米-15厘米=( )厘米 36毫米+64毫米=( ) 厘米 3.实验小学举行“迎新春”联欢会,从晚上7:10开始,进行 了2小时30分钟,到晚上( )结束。 4.爸爸上午8:30上班,11:50下班,爸爸上午工作了( ) 小时( )分钟。 5..

(1)的数量是的( )倍。 (2)如果的数量是的9倍,有( )个。 (3)如果的数量是的3倍,有( )个。 6.4个17加上3个17的和是( )个17 ,也就是( )。 7.从1里面减去3个18 ,结果是( )。 8.小马虎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减数261看成了216,算得的 差是584,那么正确的差是( )。 9. 红红家到医院有4500米,到邮局有7000米。学校到邮局有 5500米。 (1)医院与邮局的距离是( )米,医院与学校的距离是 ( )米,合( )千米。 (2)红红家到学校的距离是( )米。 10.一根铁丝刚好围成一个长8米,宽6米的长方形,如果把

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米。11.三(1)班参加短跑比赛的同学的学号是2、3、7、9、10、 12、18,参加跳远比赛的同学的学号是1、3、6、7、9、10、 11,参加短跑比赛或跳远比赛的一共有( )名同学。12.吴老师的身份证号是422129************,吴老师今年( )岁,吴老师是一位( )老师。(填“男”或“女”)二、我会判断。(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6 分) 1.因为9>6,所以1 9 > 1 6 。( ) 2.52+0,52-0与52×0的计算结果相同。( ) 3.长与宽相等的长方形就是正方形。( ) 4.三(1)班男生占全班人数的3 5 ,三(2)班男生也占全班人数的 3 5 , 这说明三(1)班男生人数与三(2)班男生人数同样多。 ( ) 5.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一定是四位数。( ) 6.3千克的铁比3000克的棉花重。( ) 三、我会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 10分) 1.725×8积的末尾有( )个0。 A.1 B.2

高二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高二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高二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区域农业发展 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1)气候条件:绝大部分位于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区, 热量和水分基本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需要,但不利条件是容易受到低 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黑土、黑钙土 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①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共促农牧②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③开 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主要地形:三山脉(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三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3、农业布局特点: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区。林 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畜牧业区:主要分 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 牧畜生产基地。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 原西部:东北红牛。

4、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5、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发展适合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动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农业: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6、东北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自然条件: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人均耕地面积大,机械化水准高,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市场需求大。 7、东北商品粮基地发展潜力较大的原因: 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粮食商品率高;当前单位面积产量不高,随着科技和农业投入的增加,粮食的单产和总量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有一些宜农荒地可供开垦;(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地区商品粮基地潜力下降:因为人口稠密,每年净增人口多;城市、工交建设等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面积将会有所下降;当前单产已较高,增产潜力已较小。)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30分)1、下午2时30分是()时()分,晚上8时也就是()时。 2、某银行的营业时间是8:0017:00,这家银行每天营业()时。 3、一年有()个季度,“国庆节”在第()个季度,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4 、581除以7,商是()位数。812除以4,商的最高位在()位。5、8吨=()千克()克=3千克40000kg =()t3年=()个月6、在“○”里填上“ 〈”、“ 〉”或“ = ”。 184○1481803○4207862○171705○507693○9634吨○4千克7、淘气5分打220个字,笑笑3分打135个字,()打字快一点。 8、有两个长方形,长都是4厘米,宽都是2厘米,如果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周长是()厘米。9、要配成一套衣服,有()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10、把长是6cm,宽是3cm的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其周长为() cm,拼成一个正方形,其周长为()cm。 11、煤厂有74吨煤,已经运走了2次,每次运15吨,还剩()吨,还需()次能运完。 12、一个长方形宽6厘米,长是宽的2倍还少1厘米,其长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13、一根绳子对折后又对折,这时每段长是8米,则绳长是()米。 二、画一画。(6分)在空白处画出从正面、右侧、上面看到的形状。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5分)1、李伟出生在1994年2月29日。 ()2、一个乘数中间有1个0,积的中间也一定有1个0。 ()3、3千克铁比3千克棉花重。 ()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它的边长一定是6厘米。 ()5、5555=1 () 四、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1、452□的商是三位数,□里的数最大是() A、5 B、4 C、 32、右图中长方形被一条曲线分成了甲、乙两部分,甲、乙两部分的周长相比较() A、甲>乙 B、乙>甲 C、甲=乙3、估算一下,你的年龄比较接近()。 A 、120个小时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复习课程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第一章 1.区域的特征(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2.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形成: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3)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4)乡村地域和城市地域 ①区别:地域范围大小,乡村大于城市;产业活动,乡村以农业活动为主,城市非农业活动为主; ②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会对乡村产生广泛的持续的带动作用。 5)地域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3.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产业的划分: ①第一产业:农业②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③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4.产业结构的差异 1)表现: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内部构成等。 2)第一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 第二产业比重大:工业化程度高;第三产业比重大:经济发展水平高。 5.区域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总体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 3)区域发展阶段

济南市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济南市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认真思考,正确填写。(24分) (共11题;共24分) 1. (4分) (2020三上·泉州期末) 200是4的________倍: 200的4倍是________。 2. (4分)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冬瓜重约6________;一个鸡蛋约重60________;一个铅球重4________;小明身高约155________。 3. (4分) (2018三上·盐城期中) 8000克=________千克5千克=________克 2千克+5千克=________克8分=________秒 4. (4分) (2020三上·温县期末) 在横线里填上“>”“<”或“=”. 58分钟________1小时475+262________700 ________ 23×4________24×3600________6×10 1 + ________1 5. (1分) (2020三上·巩义期末) 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或运算符号. 3分=________秒10________0=0 2800千克-800千克=________吨70厘米=________分米1分40秒=________秒4千米-2千米=________米 5吨=________千克0________9=9 2时=________分 6. (2分) (2020六上·鼓楼期末) ________km的是24km;比24kg多是 kg是________kg. 7. (1分)小明看一本100页的书,看了5天,平均每天看________页,平均每天看全书的________。 8. (1分) (2020六上·十堰期末) 下图有________条对称轴;如果圆的半径是5厘米,长方形的周长是________厘米。 9. (1分)爸爸买回了一张长4米,宽3米的长方形铁皮,要在这张铁皮上截取一块最大的正方形铁片,这个正方形铁片的周长是________米. 10. (1分) (2019三上·灵宝期中) 5的6倍是________,7的________倍是63,32是________的8倍。 11. (1分) (2020三上·焦作期末) 三(1)班有32人,校运会上,参加跳绳的有22人,参加踢毽子的有16人,其中两项都参加的有8人,两项都没参加的有________人. 二、仔细推敲,辨别正误。(5分) (共5题;共5分) 12. (1分) (2020三上·苏州期末) 一块蛋糕分成8份,其中的1份是这块蛋糕的八分之一。()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汇总

高中地理必修三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的含义 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 ⑴地理环境的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 ⑴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⑵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⑶应用领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导航等。 2.遥感(RS) ⑴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⑵应用: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行政界线是明确的,大多具有过渡性质。 2、区域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区域具有层次性。 3、长三角和松嫩平原的异同:(1同:都是平原,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2 异:①位置: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我国 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温带季风气候,也是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不如长三角。③土地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少;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多。④矿产差异:长三角矿产贫乏,松嫩平原石油较丰富。 4、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 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成为重化工业基地。 5、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1早期:河、湖和沼广布,地势平坦,土质黏重,耕作业发展缓慢。 (2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稠密的水系成为交通的天然水道。 ②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良,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发 展较快。 ③历史上人口向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人口稠密。 ④优越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使得该地成为我国主要的粮棉和桑蚕产地。

长沙市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新版

长沙市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读题细致、认真填空.(共31分) (共13题;共31分) 1. (6分)茶杯的高度大约是________分米________厘米。 2. (4分)比较大小 (1) 25.6厘米________ 2.6分米 (2) 256平方千米________ 255平方公里 3. (4分) 605与8的积是________。 4. (2分) (2016五上·成都期末) 某学校为每个学生编排借书卡号,如果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如:20104011表示2010年入学、四班的1号同学,该同学是男生;那么2014年入学一班的29号女同学的借书卡号是________. 5. (1分) (2020六上·通榆期末) 把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占全长的________,每段长________。 6. (4分) (2019三上·祁连期末) 在横线里填上”>““<“或“=“. ________ 403×7________28000×8________0+8 ________1 301﹣204________96 150×3________130×5 7. (2分) (2019三上·余杭期末) 下图中,最大的正方形大小是阴影部分大小的________倍,阴影部分的大小是最大正方形的________。 8. (1分)(2018·江苏模拟) 在棋类比赛中,参加围棋的有52人,参加中国象棋的有41人,参加国际象棋的有28人,同时参加围棋和中国象棋的有17人,同时参加围棋和国际象棋的有9人,同时参加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有13人,同时参加这三项棋类比赛的有4人,至少参加一项的共有________人。 9. (2分)摆一个长方形.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的含义 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 ⑴地理环境的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30°N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43-48°N ,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 ⑴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⑵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⑶应用领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导航等。 2.遥感(RS) ⑴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⑵应用: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⑴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统。 ⑵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⑶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地理信息系统(GIS) ⑴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⑵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 5.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遥感(RS)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