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五年汽车市场的机遇(精).doc

中国未来五年汽车市场的机遇(精).doc
中国未来五年汽车市场的机遇(精).doc

中国未来五年汽车市场的机遇

中国汽车工业是中国的经济一个重要的支柱,未来有许多值得探讨的科技,因为时间有限,我刻意选取四个课题与大家参考。

前两个课题是和我们整个研发和管理体系相关的。

如果是如何应对未来动力总成的挑战,以及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电动汽车的发展。

第二个是低成本汽车的开发,随着TATA汽车产出以后成为热门的话题,中国许多厂商都在推出这些车,自主品牌在未来很长时间要靠高性价比竞争,在这个过程中开发适合中国市场,适合中国消费需求低成本的汽车将会是未来非常重要的一个挑战和课题。而这个挑战不仅仅存在于研发领域,包括整个管理模式和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竞争,后两个课题在汽车分销领域非常令人振奋的课题,一个是中国汽车分销行业经历调整,大型的经销商集团形成,厂商对未来市场渗透力加强,终端的销售形态在不断丰富,这是未来非常值得探讨的。

首先对于中国的汽车市场来说,发展新能源汽车带有能源的战略,如果我们看中国过去能源消耗,随着经济的发展在逐年快速上升,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汽车在原油消耗比中也是逐步上升。从1993年占比7.5%到21世纪初2001年28.5%,未来按照这个数字增长2020年汽车在能源消耗的比重达到60%,能源消耗的问题已经很重要,这是探讨新能源汽车很重要的现实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碳排放的问题,我们知道全球各国正在对碳排放以

及温室气体的关注,这是一个带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欧盟提出非常严格限制未来碳排放的时间表,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我相信在方面会进一步有举措跟进,这次发展新能源汽车需要注意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我们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必须考虑绿色的GDP,汽车颗粒物的排放和二氧化碳带来的环境污染需要引起注意,从能源问题,排放问题和污染

问题的角度考虑,怎样才是一个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在这种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意义凸显。

在解决上述几个大问题方面有两个大的途径,第一个对传统的内燃机技术性能优化,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排放,另外一个途径是发展替代能源,发展新能源,这两个途径可以细分为许多的阶段,包括在替代能源方面采用生物燃料,甲醇、氢等等,每一种路径下面都遇到技术或者是经济规模的问题。

我们来看传统内燃机的优化和新能源汽车这两条路径来看是缺一不可,前一阵子在国内关于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讨论很热,国内许多厂商认为发展电动汽车是解决以前积累的问题这是非常大的误区。今天上午听了报告我觉得感触很多。如果传统汽车搞不好,传统的内燃机技术搞不好,只靠电动汽车也是一个问题,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两条路同时进行。而且要实现未来纯电动驱动,有相当长的路

要走。在这个过程中以混合动力的方式来进行。

从传统内燃机性能优化来看,有许多的方法,可以通过内燃机效率,对动力系统等多个方向提高内燃机的效率。在电动汽车方面包括电池的能量力,电池的充电安全性,充电的速度,电机的成本,相关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备性与便利性等等都会影响电动汽车在未来的销售和增长。

罗兰贝格在全球做过一个电动汽车方面的研究,我们的研究结果是到2020年电动汽车在整个汽车的销售当中估计约占22%左右,这是到2020年,这个数字也再次提醒我们,如果把所有的押宝在电动汽车上,而放弃传统的汽车技术提高,这个可能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面不符合市场的发展。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经过内燃机技术的改进,而忽略了电动技术的发展,可能意味着在未来失去发展。

从全球来看,各个主要的整车厂和新兴市场,都计划要向市场推出各个品牌、各个型号的电动汽车,中国政府在这个方面非常积极,我们希望通过抓住这样的技术革新的契机来缩短和发达国家、领先企业的差距,所以相应在汽车产业振兴计划中对

新能源汽车提到非常重要的高度,同时也落实推进一些相关的经济政策来鼓舞士气。

在这方面我们认为中国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需要重点考虑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是政府的政策有效支持,作为新兴技术的前期

推广和启动,政府的政策支持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理解为消费者的补贴,政府的直接补助有助于平衡早期电动汽车在未形成经济规模的时候,相对于传统的内燃机技术成本降低,通过政府的税务杠杆来调整。电动汽车的发展有外部性,他要从整体考虑,包括电网、公路设施的布局、输电站等一系列的问题配套考虑,才能解决。

第二个是关键技术,在这方面我们知道许多厂商采取一些购买技术、拼装等方式,作为短期不失为快速切入市场的方式,作为中长期来说,如果不能掌握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包括电池、电池管理、电机等,就意味着这个技术的发展主动权仍然没有把握。这是想重点强调的几个方面。

在欧洲一些大型的公司已经和中国的整车厂进行全新的尝试,如何建立电动汽车的运营模式,包括合理的输电站布局等等,其中还有业务模式,业务模式是非常重要,比如电池是买的方式还是以租的方式,消费者是换还是买的方式,在许多业务模式上各个国家在尝试,确定合理的业务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政府的税收杠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起到前期消费者购置成本较高,充电便利已经低,有税务的杠杆驱动,市场一定达到一定的关键规模效应时,这个市场会自己发展。前期推

动政府政策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

这是关于国家的政策方面,从企业角度来看我们看到在关键技术方面中国有一些世界领先的厂商存在技术,但是你可以看到在某些技术领域我们拥有了较为领先的技术,但是在其他有一些方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这里面最后还要强调的是在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的总体战略考虑中,必须要兼顾合作,既使是到2020年电动汽车在整体汽车销量中作为重要的补充和代表新兴的未来方向,但是在销量中的贡献根据原来的估测在2020年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汽车客观在10%,保守在10%以下,这是需要各个厂商进行综合评估的。

第一个问题动力总成问题。第二个是低成本汽车的开发。

2008年在新德里车展上,TATA推出低成本的车型NANO,其甚至不能称之为汽车或者严格意义的汽车,但是对现有厂商造成很大的冲击,他对着新兴市场国家,包括印度和中国,他们有没有可能走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汽车发展之路,规避他们发生的许多既有成本,走一条自己的道路,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他对汽车发展模式带来了很大的起始。

新兴市场国家的一些低成本汽车和成熟市场同类产品比较的话,我们发现其价格有极大的优势。我们举美国市场为例,许多低收入阶层买二手车可能更便宜,但是在新兴市场新车消费价格甚至与美国二手市场的车有更大的竞争能力,这个市场是潜在市场是非常巨大的,同时是现实存在的。

如果要去研究低成本汽车的开发模式,我们需要找几个原因,对全球厂商管理体系的竞争要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这两个极端。一个是成本驱动型,一个是解决方案驱动型,中国大部分的厂商是属于成本驱动型,通过我来降低要素成本许多投入,甚至用低成本的劳动力、低固定资产投入等等运作,但是另一方面是解决方案驱动型,它通过降低供应链的复杂度,强调规模经济效益,模块共享化来实现低成本,所以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分析中国的汽车厂商在发展自己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中,应该走哪一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曾经做过对比分析,从成本结构的角度来讲,低成本的汽车和高尔夫做了对比,从配件工程来看存在极大的成本缩减,同时在整车制造和物流方面也可以降低66%的成本,在销售管理费用方面相对于成熟市场有75%的减少,低成本完全颠覆在欧美高成本开发模式下的投入。在这方面是存在很大的空间。

低成本汽车制造商所有第一步就是要确立产品的概念,避免过度投入和过度开发,针对我的目标市场,目标消费群的需求,找出那些是基本需求,那本是期望需求,进行差异化的配置。这是一个非常根

本的原因。同时在设计上强调组件再利用,功能性模块的组合等方式实现低成本,这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平台共享降低开发成本。

在中国的一些整车厂还面临很大的成本节省空间,许多厂商已经在做,核心设备是购买国际一流厂商的设备,但是在外围辅助配套设备上进行大规模地本地化这样来缩减成本而不是购买整套设备,这样来结算有很大的成本缩减。

综合来看要实现低成本的开发模式和供应链战略,必须从产品设计阶段开始,配套阶段的合作关系上等等一起才能做到,这个课题有一定的全球意义,而且对中国的本土自主品牌厂商来说真的具有非常大的战略指导意义。这是我想重点讨论的第二个方面低成本汽车的运营模式。

第三个领域是汽车分销领域的变,在这个领域我们所面临的情况是大型分销商集团的形成以及这些大型经销商集团未来在整合渠道网络、厂商关系中非常重要,中国的汽车分销在过去许多厂商与小的、散的经销商合作,因为他是新兴的产业,包括以前做证券的人进入经销商行业,看中其高利润,在这些方面已经发生变化,一些跨区域运作有管理水平的分销商集团形成。

从市场消费结构来看,中国分销领域的产品一是小排量,另外一

个是车型个性化,SUV等车型已经有了,从这个来看,中国汽车市场渗透力在不断增强。把中国分六类城市,三类城市以下的销售在逐渐上升,厂商必须把这个渠道向深度进行运作,第一进入县级市,在这个过程中厂商传统的分销策略要发生改变。我们许多厂商在早两年也建了标准模式,有广本和通用,当时汽车是高成长,高利润,甚至要加价销售的情况,这样经销商非常愿意投入几千万现金进行运作,随着中国汽车竞争激烈,利润下滑之后,如果厂商还是坚持单一、高标准的运作,不利于厂商,所以厂商必须作出调整。同时我们刚才说了厂商的战略合作伙伴选择的问题,早两年中国的

经销商非常弱,所以厂商有绝对的话语权,他可以决定经销商发展几家终端,但是现在经销商在这个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看美国市场,他其实已经形成一些跨区域投资、经营规模非常大的经销商集团,美国排名前十位的经销商集团大部分已经上市,有几家还进入财富500强,我们已经非常清楚地看到许多国内和国外的资本在追逐这些国内的大型经销商集团,希望通过他们实现行业的整合,带动整个汽车分销领域的整合。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大型的经销商集团在形成,除了一些全国范围的经销商,还有一些区域性的经销商,他们的资金实力非常强,管理能力很强,甚至一些经销商对下属的管理能力强过厂商对其的管理能力,他们的专业化程度很高,他们通过多品牌运营和跨区域运营分散业务风险,通过这种方式来分散风险。

在未来五年,厂商和经销商的博弈,厂商在终端形态的布局和终端形态的标准设立将非常精彩,有许多课题可以挖掘,这是中国未来汽车分销领域很重要的一个发展机遇。

最后是现代汽车服务产业的发展。汽车销售本质上是服务产业,不像电视机一次消费以后,客户基本上不需要做维护,但是汽车从销售之后是不断在维护,以及通过配件销售和服务获得更高的利润。所以在汽车服务业方面涵盖的内容非常广,二手车、汽车金融、车载系统等等,都在发展。在这方面,中国在二手车方面销售是远远落后的,但是在未来五年这将成为一个非常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前一波汽车销售的高峰从2003年左右井喷发展,这些消费者到今天五年、六年以后到了换车的周期,那些厂商能够在这些政策下抓住市场契机,就能够更好地抓住这些更新的用户群,所以在汽车服务这块未来是巨大的。

我们看全球汽车产业的利润,汽车产业的利润从整体价值分布上,大部分在下游,也就是说零部件制造和整车制造占整体利润目前不到50%,而来自于新车销售、二手车销售、汽车金融、配件、租赁、服务等汽车整体市场的利润非常之大,而中国与成熟发达市场相比,我们在整车销售的比例非常之高,但是服务的收入贡献比是非常少,这未来一定会得到发展。

第二个特点是中国在汽车服务业方面目前还是非常零散的,行业集中度非常低的领域,我们从快包、快修、配件市场三个角度来看,我们目前行业前五名市场份额与发达国家相比有非常大的差别,配件市场中国只有15%,而日本达到80%,在租赁市场中国只有17.8%,这个领域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国内国外许多大型投资机构也在关注中国汽车服务领域发生的变化,同时寻找机会推动这个行业发展,在未来这是汽车业非常令人振奋的话题。

各个厂商都看到在汽车服务领域的巨大契机,都纷纷推出自身的服务品牌来强化自己的服务理念,在这个过程中服务可以分为多个梯度,基本是做好维修、服务质量和提高专业性,在这个过程中强调服务过程里面的诚信和提高消费的便利性,而在这些技术上还有大量的工作可以挖掘,个性化汽车服务产业推出,汽车精品业务,基于CRM 客户关系维护、定制化营销方案,在此基础上还有二手车、汽车金融、车辆个性化改装,包括一些厂商在积极投放未来车载系统,进一步提高车辆作为移动平台,移动终端的娱乐性、信息通讯和实时远程诊断,在汽车服务领域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未来汽车发展趋势分析

市场基 2保有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超过1360万辆,即使按每年增长10%的保守估计,中国汽车产销量在2013年也要超过2000万辆,一个国家的市场总规模与人口有密切关系,比如,中国有7亿部手机,钢铁产量为世界的48%,有近4亿网民,这些都是别的国家无法超越的。汽车产销量2010年将达到1500万辆,相应的汽车后市场也将呈现巨大的社会需求。 1、汽车市场发展潜力 (1)、截至2009年底,全国机动车汽车量情况(1.86亿辆):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86580658辆,与2008年相比,增加16692914辆,增长9.83%,增幅上升3.5 个百分点。其中,汽车保有量为76193055辆,摩托车保有量为94530658辆,分别占全国机动车总量的40.84%、50.66%,是机动车的主要构成部分。 (2)、全国机动车驾驶员1.88亿人 其中汽车驾驶员:1.3亿人, 2009年,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到199765889人,与2008年相比,增加19105153人,增长10.58%,增幅上升0.25个百分点。其中,汽车驾驶人为138203911人,占驾驶人数的69.18%,是汽车保有量的1.81倍;与2008年相比,增加16111779人,增长为13.20%。 (3)、09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已经达到1360万辆的水平,意味着今后几年也将维 持这一水平,或继续增长,它将带来迅速扩大的汽车后服务市场。 2、汽车售后服务高新技术化 目前,属于汽车工业本身制造的价值,在整个汽车成本中所占比例在减小,而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像奥迪A6这样的产品其电子产品部分的成本,已经占整车生产成本的三分之一。高新技术的材料、零部件广泛应用于汽车,在此基础上,消费者追求时尚化、个性化越来越明显,加装和改装日益普及,包括高保真数字音响、无线通讯、网络电脑、GPS导航、DVD及电视等娱乐系统。 3、从修理为主向维护为主转变 目前,美国的汽车养护业,已经占到美国汽车保修行业的80%,年均收入超过数百亿美元。制造商、经销商、消费者车坏了才去修理的观念已经转变为,保正常使用,保性能优良状态,售后服务的重点转向了维护保养。 4、售后服务的远程化和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发展,国外汽车厂家开始提供远程诊断服务。

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市场快速增长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迅速攀升,汽车保险、维修、美容、二手车交易等“后市场”需求也日趋增多。我国汽车“后市场”行业正迎来快速增长。 2016年我国全年共销售汽车2802.8万辆,连续8年蝉联全球第一并再创历史新高,蓬勃发展的汽车市场的背后,是庞大的汽车“后市场”产业。每1元的购车消费会带动0.65元的汽车售后服务,汽车维修、零配件更换、翻新美容、二手车交易、废旧车拆解等汽车“后市场”行业正迎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在汽车行业内有一个“1:8”的规律,即每生产1元的汽车,将产生8元的汽车后市场价值。在发达国家,汽车整体利润中20%为整车销售利润,20%为零部件供应利润,而其余的60%均在汽车售后服务领域中产生。换句话说,汽车后市场利润一般是汽车销售利润的三倍。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汽车后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示,到2015年底,中国汽车的保有量已突破1.7亿辆,每年的汽车销量均超过2000万辆。汽车的维修养护等后期需求,已经塑造了一个巨大的汽车后市场。截至2015 年底,全国汽车后市场的规模就已突破8000亿元。 由于市场潜力巨大,不少资本都看中了这片蓝海。自2014年以后,中国汽车后市场迎来了大规模的资本入驻。当年我国资本市场上有关汽车行业的相关投资达到150多件,其中多数投资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及汽车后市场两个领域。与前一年相比,2014年在汽车后市场方面的投资频次增加了9倍以上。而在2015年以后资本的涌入速度还在进一步加快。 资本再一次向汽车后市场密集出手。例如,上汽集团倾力打造的中国汽车后市场O2O电商平台“车享家”宣布获得了A轮融资,资本规模达亿元级别。京东商城与北迈网签约,推进汽车零配件数据标准化进程,优化汽配供应链,深挖汽车后市场B2C的需求;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汽车后市场平台车码头也正在加大开店速度,加速市场布局。 行业发展形势 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约8000亿元,并由2015年“群雄逐鹿”的格局迈入2016年“合纵连横”的阶段。 1、消费以4S店及连锁店为主认可O2O模式 汽车维保渠道集中在4S店及连锁店,一线城市除广州外维保主要渠道均为4S店,其他城市连锁店比例相对较高。 买单主体影响渠道选择。有车险理赔的支撑,车主倾向于选择4S店;更换轮胎及油漆钣金等类别,自

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0年xx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 汽车产业正在“磁吸”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前有互联网,后有房地产,众多行业都把造车当作新突破口。作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家电业在打败日韩品牌后曾经一度冲击造车,却纷纷铩羽而归。此次再度厉兵秣马,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家电业拥有的强大制造实力和研发水平能否成为其成功突围的利器,值得业界关注。 1、家电业再度冲浪“造车” 2003年前后,中国家电业曾涌起过一股狂热的造车“冲动”,当时春兰、美的、奥克斯、波导、夏新、小鸭等一大批家电企业进入汽车业。不过,由于低估了造车的难度,加上汽车业的游戏规则和家电业有着巨大的差别,家电厂商造车遭遇寒流。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家电企业一度熄灭了的汽车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产业大潮下重新涌现。 ——家电业再度“上车” 一起价值7.4亿元的收购,引发了业界对美的再度跨界“造车”的猜想。 近日,美的发布了《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康新能”)的控股权,收购总价为 7.4亿元。本次收购完成后,美的暖通将拥有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美的集团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间接控股股东,而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实际控制人。 对于这起收购,美的表示,“合康新能的核心业务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高、低压变频器有助于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调的变频化进程,提升对传统定频产品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业务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集团在新业务、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中国汽车市场现状分析

通过对我国汽车市场营销历程及目前营销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参考国外汽车市场营销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我们认为国内汽车市场营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汽车产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从解放初引进苏联技术到改革开放后引进欧美生产线,从八十年代初大量依赖进口到九十年末国产车成为市场主流,前后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时间。1999年年底,我国汽车生产能力超过250万辆,汽车产量从1980年22万辆快速增长到1999年的183.2万辆,居世界第9位,到2005年我国全年汽车产量累计570.77万辆。 与汽车产量快速提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汽车市场营销的相对滞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汽车作为特殊物资,销售被国家控制,销售渠道单一,基本不存在事实意义上的营销,直接造成了我国汽车市场营销发展的先天不足。 一、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历程 在1994 年以前,汽车作为国家重要的“一类物资”之一,与钢材、粮食等一起,按国家的既定计划进行生产、调拨规格和数量完全由国家来定;中汽贸、中汽销两个主要的汽车销售渠道也完全由政府控制,汽车生产和消费在严格的数字约束下进行;当时政府官员对来年汽车产销量的‘预测’发言总是及其准确,因为产销量是早就在规划定好的,根本不是由市场决定。所以,这个阶段根本谈不上营销。 在1984、1985 年间,国家实行计划、市场双轨制,允许企业超产部分汽车自销。此时,‘中间人’出现了。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以计划价格购进,再以很高的市场价卖出,把价格炒到最高。“中间人”们利用权利掌控资源,在“倒买倒卖”中赚取高额利润并带动了汽车投资热,造成了畸形的“市场繁荣”;与此相反,“汽车市场营销”的萌芽被遏制。 中国汽车销售体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在1994 年,国务院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在“销售与价格政策”中明确指出“鼓励汽车工业企业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原则和模式自行建立产品销售系统和售后服务系统”。1996 年开始,汽车市场基本放开,汽车价格开始下跌,红旗、桑塔纳大幅降价,给整个车坛带来强烈震荡,第一次价格战开始。 汽车市场营销的标志性事件应该是1998 年通用、本田等公司带来了品牌专卖的模式。在此以前,上汽大众厂家、商家共同出资,按照4S 店的标准建立品牌专卖店,但是这个模式下厂家的投资太大,而且基本没有代理的概念,所以推行不下去。 此后,汽车生产企业的自主的销售体系逐渐壮大,并成为中国汽车销售的主渠道。2001 年以后,品牌专卖成了主流,几乎所有的厂家都搞4S店,一些简单的销售服务、营销策略开始应用和发展。直到2002年全国轿车产产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全年轿车产销量持续高增长,几乎没有淡旺季之分,汽车销售形势似乎一片大好,近一两年来年,汽车市场产品极大丰富、降价史无前例,但车市并没有像预期那样火暴起来,多数消费者对购车仍报以观望的态度。车市陷入低迷状态。2006年中国汽车需求将增长15%-20%,产能将增长20%,预计汽车业产能过剩状况有可能进一步加剧,2006年仍将属于买方市场,巨大市场需求背后是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汽车作为一个复杂的工业品和大件消费品,其营销也有更多的变化,更加复杂。

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论文

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论文

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 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全球性金融风暴的影响进一步向实体经济扩散,对国内经济发展主要产生四个方面的影响:外资投资减少、国内投资者信心降低、出口贸易受阻及国内消费者信心不足,特别对后者影响深远。在这样的全球积极萧条大环境下,国家颁布了: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为我国汽车工业创造了较好的发展环境。接下来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现状 一.消费者需求 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最根本的是收入水平的影响,根据马斯洛的需要五个层次理论,只有人们在获得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才会产生较高层次需要满足的欲望。尽管我国经济长期保持了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但对我国消费者而言,按大部分人的收入水平还是买不起轿车的,就算是买得起轿车也用不起。且由于竞争激烈,车市行情不稳定,降价趋势明显,导致消费者持续保持观望态度,持币待购心理增强,纷纷延缓购车计划。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我国有相当多的消费者要买车只能是想想而已,购车欲望并不会很强烈。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还受到消费观念的影响。国内部分汽车消费者还存在落后的消费观念:一是把消费汽车放在身份的位置上,把消费汽车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二是把消费汽车看成是“超前消费”或是一种“时尚”。这种观念并没有考虑他们出自何种目的买车,当中从众心理起着较大的作用。就是由于这些落后的消费观念,导致有部分消费者有较强的消费汽车的欲望,尽管他们还没有足够的钱买车。 目前城市家庭购买汽车的价格档次比例最大的是10~13万元这一档车,其次是10~20万元的这一档次。除了买车的款项,还要考虑到油价、汽车维修保养、保险、各项税费等支出。依照目前我国居民已有的收入水平,如果要购

针对目前我国汽车市场需求及发展的状况

针对目前我国汽车市场需求及发展的状况,提出对汽车市场的细分方案 一、我国汽车市场需求及发展状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汽车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市场结构也逐渐变得更为复杂,2008年以来,尤其是2009年,我国受金融危机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汽车销售先是负增长,后来是超预期高速增长,特别是针对购置税的不同,车型销售结构也大不相同;在微观方面,购买成本与使用成本对汽车影响很大:汽车销售价格、燃油价格、路桥费用、停车费用等;同时,其他因素,包括替代品影响:公共交通工具、交通网络等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对汽车需求产生抑制作用。 但是伴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出行越来越重视,汽车价格下降,同时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卫星城的不断发展,受房市价格不断攀升的影响,广大消费者对住宅的地理位置只能趋向于城近郊,受交通状况的影响,进一步刺激了购车。汽车需求量逐渐放大,汽车大量进入家庭。家庭购买车的比例越来越高,私车消费已经成为主流,特别是三线城市具备汽车购买能力的群体快速扩大,增长速度高于一线、二线城市水平。销售服务网络向三线城市延伸,因为三线城市汽车使用成本比一线、二线城市更具优势,从而使三线城市成长为重要的汽车市场。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城乡差别依然很大,人均消费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时,城市交通状况虽大有改观,但还难尽如人意,加之政策的制约,轿车市场扩展也有很大的压力,导致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总的来说,汽车市场仍处在成长变化期,市场预测变得更为困难完成由公务车绝对主导向家用车主导的转变,家用车以新购为主,增购、换购为辅,因此,市场仍在发育期。汽车市场潜在空间很大,汽车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热点之一经济的稳固快速增长和流通领域的繁荣为汽车市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表现为较长期旺盛的汽车消费市场需求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 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世界各大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等等。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6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 ;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企业与国外企业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升到未来竞争的战略高度,争取在下一轮竞争完全到来之前,赶超国外一线企业。 关键词;一,现状分析 <1>优势 <2>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趋势 三,发展建议 过去十年我们见证的是中国汽车消费的巨大变化,整个十年的消费需求特征我们用一个价值观来概括就是进取。中国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整个社会属于动态向上不断改变的。反应在汽车消费上已不仅仅是一个精英消费,而慢慢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中国汽车产业达到千万辆的时候,我们不要为取得的成绩所骄傲,要看到存在的大量结构性问题。只有在有危机感的情况下,才会有扎扎实实的心态。中国汽车工业需要有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会有更长久的发展。 而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以下的优势:

中国汽车后市场服务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本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使用

一、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 现在中国的汽车工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不管是产量仍是销量都是在快速的上升,这主要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人们糊口水平的进步有这密不可分的关系。 与此同时,中国的汽车后市场也在发展之中。 “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定义是指汽车从经销商出售给顾客的那一刻起.直至该汽车报废送至回收站之前,为该汽车提供全过程的各项服务,包括车辆保险、上牌、年检、养护、维修、配件更换、装具添置、清洗加油、停车治理、行使指挥、违章处罚、信息提供等等的一切服务。 1.1中国汽车行业的需求状况 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汽车产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的汽车产业将发生深刻的改变,中国汽车也将从封锁走向开放,国外一些提高前辈的汽车理念,也将会源源不段的输入到中国汽车行业中来。中国汽车市场持续、快速的增长,私家汽车消费比重逐年进步,有关专家估计,因为海内市场需求量大,私家购车的需求将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市场成为世界最具活力、增长最快速的区域市场的决定性气力。2004-201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以16%-2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在6650-8431万辆之间。可以推算2010年汽车的年需求量将达到1300-1900万辆之间。汽车需求量和保有量泛起了快速增长的趋势,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说法,汽车后市场所产生的利润,与相对的前市场比较,比例大约是7∶3。也就是

说,在整个汽车工业链上,后市场产生的利润至少要超过前市场1倍以上。我国汽车后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较高增长期。由于一般情况下,车辆使用4年到9年之间,其售后服务的市场是最大的。因此,中国有望在21世纪前10年景为世界上最具成长性的汽车消费市场,海口汽车违章。汽车在中国日益发展成为一种大众消费品,将直接推动中国的汽车后市场发展。 1.2我国汽车后市场的现状 目前我国汽车后市场的经营模式、治理服务、竞争意识等还存在一系列的题目。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国际竞争,我国汽车行业迫切需要明确汽车后市场在整个汽车行业市场中的重要地位,进步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1.2.1规模小、经营分散、缺乏行业组织性 我国汽车后市场目前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小而散,新车销售、二手车交易、租赁、配件和用品供给、汽车改装、美容养护、检测维修、金融信贷、保险、俱乐部等各自为政,分散经营,各企业各自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用度去搜集、分析有关政策法规、市场环境等信息,但因为种种原因,所得资料的置信水平较低,因而导致企业在制定一系列决议计划时产生偏差甚至重大失误,给企业发展带来严峻的负面影响,也使企业经营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而规模大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资金和技术的实力,只有上规模,才能与国外企业抗衡。 1.2.2治理服务水平低 中国汽车后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因为长期受政府的行政干涉干与

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现状及其分析

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现状及其分析 苏晖 中国汽车工业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中国汽车工业,特别是轿车行业以及汽车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究竟该怎样看待这些成就和前景,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值得我们关注、分析和研究。 一、从数据看中国汽车市场 据相关预测,中国正在向第二大汽车生产国迈进,未来三年中国汽车市场将释放出500万辆以上的消费潜能。2004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第四大汽车生产国;2006年将变成世界第三;2008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达到630万辆;2013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汽车生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北京、天津、上海等高收入地区前期积累的汽车购买力已达150~200万辆,而家庭汽车消费第二梯队城市的规模更为庞大。目前,中国人均年收入在1000~2000美元的省份有11个,这些地区将成为2005—2015年汽车消费的主力军。 目前,汽车“投资热”问题十分明显。在国内汽车市场需求旺盛的刺激下,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服务贸易业的投资急剧扩张。许多部门、地方和企业都把汽车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已有数千亿元投资于汽车产业,各地经济发展趋同。全国已有23个省市生产轿车。全国123家汽车整车生产厂家中,年产量逾50万辆的仅有两家,有70家企业年产量不足1000辆。 二、汽车消费者购车的基本情况 从消费心理上分析,购车者主要分为攀比型、从众型、冲动型和理智型四种类型。 从消费心态上分析,购车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望梅止渴型,此类消费者非常渴望拥有汽车,但由于收入、停车位、消费环境、税费等问题的限制而消费能力不足,这类消费者占消费群体的绝大多数;第二种持币待购型,此类消费者有基本的购买能力,但考虑到品牌太多、变化太快,导致眼花缭乱,不敢轻意下决心,持观望态度;第三种迫不及待型,此类消费者有购买能力,注重考虑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产品的功能和服务等,这类消费者心态比较成熟;第四种财大气粗型,此类消费者有很强的购买能力,但偏向于购买高档车和进口车,如奥迪、广本、别克、大吉普等高级合资车,或是高排量、高价格的进口汽车;第五种盲目跟风型,此类消费者听风就是雨,盲目轻信,如传言北京将要出台控制汽车总量、购车需交牌照费的政策,就形成了2003年9~11月份的抢购现象,

汽车行业市场人才现状及需求分析DOC

汽车行业市场人才现状及需求分析 2010年是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一年,也是历史性的一年,目前,我国的汽车市场发展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也是世界汽车行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的汽车市场发展大有前途,已经成为与股市、房市并列的支持中国经济的重要市场,也是目前三大支柱中发展最好的市场。中国的汽车营销市场已经进入多种营销业态并存的时代,汽车制造、汽车营销、汽车售后市场都要有新的发展和变化,其中急需营销技能型人才,并已经形成业内的共识。 一、国内汽车营销市场2010年变化发展趋势 (一)、国内汽车销售市场基本情况分析 汽车销售市场综合分析: 1、仅按全年汽车产销1500万辆目标,月平均产销应维持在125万辆水平(6月份产销分别为:129.42万辆和113.20万辆),6月份汽车销售首次已经低于月平均水平。 2、7月份全国汽车产销首次双双低于月平均水平,而且7月份销售低于月平均水平16%,下降幅度很大,而且进入8月份汽车销售市场依然在下滑,何以完成1700-1800万辆产销目标? 3、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种情况,7月1日起国家正式实施了3000元节能汽车补贴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巨大的影响,汽车销售还如此

状况,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此项刺激性政策,汽车销售肯定低于月销售汽车100万辆! 4、7月份在产量大幅缩减的状态下,产销相抵仍然出现了18万辆的库存,进一步说明全国汽车销售市场处于快速下滑的状态。 5、同时出现的还有全国性的汽车降价促销和加大促销力度,豪华车、高端车、中端车、经济型车同时降价,促销力度也是09年以来少有的。 6、其他影响因素还有,如:高温天气、全国性水灾、旱灾等,对汽车消费均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国内汽车销售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1)、中国汽车市场消费的基本面仍然没有变 A、更新期,普及期分析:中国处于普及期 B、全国消费者第一次购车仍然在75%以上 C、千人汽车保有量(世界120台,中国仅为60台)。 (2)、机动车驾驶员数量保持高增长势头 数据显示,至2009年,中国汽车保有量突破8000万辆,已成为世界第二汽车大国。其中私家车突破13565万辆,私人汽车达到4624万辆,这4年以内的新车占到60%。

中国汽车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动荡,作为实体的支柱产业的汽车行业也受到了影响。本文介绍了2012年中国汽车市场前两个季度的汽车产销情况,反映了中国当前的汽车市场的现状,同时结合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预测中国汽 车市场在未来一年里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国汽车市场产销现状发展趋势 正文: 一、世界和中国汽车产销量的总体情况 1.世界汽车产销情况 德国大众集团 2012年1-8月 大众全球汽车销量出色中国销量居首 为了追赶丰田汽车的全球销量,大众集团今年推出了许多重磅车型,严重刺激了全球市场的销量。2012年8月份,大众集团在最大单一市场中国销量约为23万辆,去年同期的销量为19万辆,同比增长约21%,达到两成以上的同比增幅,在7月增长速度放慢之后回归5、6月份的水平。今年1至8月份,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总销量为174万辆,而去年前8月累计销量为148万辆,同比增长17.9%。 在中国等市场的支撑下,亚洲市场前8个月销量同比增幅同样达到17.9%,从168万辆增长到198万辆。德国本土市场,大众前8个月累计销量为792,300辆,较2011年前8个月的761,100辆同比增长4.1%,和此前基本相当。德国以外的西欧地区仍然为下降趋势,从133万辆同比下跌5.8%至125万辆。 中东欧区域增长依然强势,由340,800辆增加25.2%到426,800辆。欧洲整体销量为247万辆,比去年同期的243万略增长1.7%。大众集团在北美市场前8个月从429,800辆同比增长24.5%至535,200辆。其中380,000辆来自于美国市场,较之去年同期的285,000辆同比提高33.3%。南美市场去年前8个月619,600;辆,今年同期678,600 辆,同比增9.5%。 2012年1-8月在中国销量174万辆,中东欧区销量426,800辆,德国本土销量79万辆,拥有如此销量业绩的大众,取代丰田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集团只是时间问题。 德国奔驰 根据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9月份奔驰品牌在美销量为23,156辆,同比增长7.0%,去年同期销量为21,645辆。2012年1-9月,奔驰品牌在美累计销量为191,618辆,同比增长12.7%,去年同期的销量为170,037辆。 梅赛德斯9月在美销量(包括精灵smart和凌特Sprinter销量)共计25,980辆,同比增长8.7%;前9个月累计销量为214,331辆,同比增长16.7%,去年同期销量为183,690辆、

国内汽车后市场经营现状分析

国内汽车后市场经营现状分析 一、何为汽车后市场? 所谓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销售以后,围绕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服务,它涵盖了消费者买车后所需要的一切服务。也就是说,汽车从售出到报废的过程中,围绕汽车售后使用环节中各种后继需要和服务而产生的一系列交易活动的总称。这是近年来比较权威的解释。笔者认为从发展角度看,这样解释是不全面的。举例来说,汽保行业、汽车IT 行业在汽车销售之前就必须到位。当汽车4S经销商还没有进行汽车销售时就要将汽车维修厂建好,相应的汽保设备、电脑及软件都要安装到位,并经过汽车生产厂家的验收才可以进行新车的销售。从这个角度来讲,汽车后市场的很多项目及内容在新车销售之前就已经开始运作或必须运作完成。另外,随着汽车文化产业的发展,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对象有很多是不曾拥有汽车的广大群众或目标客户。而且汽车后市场的服务将有一部分是不发生交易就可以完成的。同时,这些服务也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所以笔者认为,准确的汽车后市场解释(定义)应是:在汽车销售前后,一切围绕汽车、汽车使用者以及相应的社会公民所产生的服务行为总称为汽车后市场。 20世纪30年代初,汽车美容、养护业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开始起步,汽车后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的复苏使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同时,也使汽车美容、养护业日益壮大,汽车已经不再采用“大拆大卸”的维修方式,而是采用以维护为主,视情维修的方式,推行免拆维护。汽车后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汽车美容、养护业在我国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轿车拥有量特别是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加,汽车美容、养护业开始被有车族所熟知,“七分养,三分修”,以养代修的爱车新理念逐步被广大有车族所接受。发展至今,我国的汽车后市场已初具规模,从业人员达240万人,年维修产值300亿元。但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汽车后市

中国汽车市场营销现状分析(一)

中国汽车市场营销现状分析(一) 我国的汽车产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从解放初引进苏联技术到改革开放后引进欧美生产线,从八十年代初大量依赖进口到九十年末国产车成为市场主流,前后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时间。1999年年底,我国汽车生产能力超过250万辆,汽车产量从1980年22万辆快速增长到1999年的183.2万辆,居世界第9位,到2005年我国全年汽车产量累计570.77万辆。 与汽车产量快速提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汽车市场营销的相对滞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汽车作为特殊物资,销售被国家控制,销售渠道单一,基本不存在事实意义上的营销,直接造成了我国汽车市场营销发展的先天不足。 一、我国汽车市场营销发展历程 在1994年以前,汽车作为国家重要的“一类物资”之一,与钢材、粮食等一起,按国家的既定计划进行生产、调拨规格和数量完全由国家来定;中汽贸、中汽销两个主要的汽车销售渠道也完全由政府控制,汽车生产和消费在严格的数字约束下进行;当时政府官员对来年汽车产销量的‘预测’发言总是及其准确,因为产销量是早就在规划定好的,根

本不是由市场决定。所以,这个阶段根本谈不上营销。 在1984、1985年间,国家实行计划、市场双轨制,允许企业超产部分汽车自销。此时,‘中间人’出现了。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以计划价格购进,再以很高的市场价卖出,把价格炒到最高。“中间人”们利用权利掌控资源,在“倒买倒卖”中赚取高额利润并带动了汽车投资热,造成了畸形的“市场繁荣”;与此相反,“汽车市场营销”的萌芽被遏制。 中国汽车销售体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在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在“销售与价格政策”中明确指出“鼓励汽车工业企业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原则和模式自行建立产品销售系统和售后服务系统”。1996年开始,汽车市场基本放开,汽车价格开始下跌,红旗、桑塔纳大幅降价,给整个车坛带来强烈震荡,第一次价格战开始。 汽车市场营销的标志性事件应该是1998年通用、本田等公司带来了品牌专卖的模式。在此以前,上汽大众厂家、商家共同出资,按照4S店的标准建立品牌专卖店,但是这个模式下厂家的投资太大,而且基本没有代理的概念,所以推行不下去。 此后,汽车生产企业的自主的销售体系逐渐壮大,并成为中国汽车销售的主渠道。2001年以后,品牌专卖成了主流,几乎所有的厂家都搞

(完整版)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8-04-05 ?浏览: 内容简介: 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汽车产业经历了近10年的持续增长。进入21世纪后,全球汽车产业的增长速度开始趋缓。由于亚洲汽车市场的全面扩容,加上中国汽车业的蓬勃兴起,亚洲正在形成与北美、欧洲鼎足而立的汽车市场。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当前世界汽车产业呈现出了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发展特点。汽车产业仍有发展空间,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一、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格局 2006年全球约生产6582万辆汽车,主要是集中在西欧、北美以及日本,三者累计所占比重已达50%,但是重要地位正逐渐下降。而中国正处在迅速崛起中,中国汽车产量2006年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9%,到2013年将占15%,世界未来汽车生产的重心将逐渐移往中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显著加快,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局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1. 汽车产业链日益全球性配置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显著加快,汽车产业链包括投资、生产、采购、销售及售后服务、研发等主要环节也日益全球性配置。例如,过去跨国公司在本国建立、保持研发机构,对于目标国市场采取复制产品的方式进行投资,而现在则采取将各个功能活动和能力分配给全球市场的方式。由此导致了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的出现,特别是整车装配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呈现分离趋势,零部件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零部件企业与整车装配企业之间以合同为纽带的网络型组织结构日趋明显。整车制造企业零部件的全球采购以及零部件工业的国际化,

模糊了汽车产品的“国家特征”,使其成为了典型的全球化产品。 2. 产业链中低端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集聚 全球汽车生产和消费总体上形成两大特征:一是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及地区,汽车生产和消费量均达到了一定的饱和状态,他们现在与今后所面临的问题都是如何来提高性能,包括汽车的整体性能,如轻量化、节能、安全舒适和多功能,以及从低污染到无污染的环保质量这两方面。因此,发达国家的汽车已进入了一个品质换代升级的新时代。二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汽车生产和消费尚处于规模扩张阶段。这两大特征表明了全球汽车生产和开发的两个不同层次,发达国家对国内汽车开发生产进行结构调整,压缩一般汽车的产量,研发生产新一代汽车产品,向高档次汽车发展。他们将一般汽车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基地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并不断扩大产量,以适应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消费需求,从而形成了一个中低档汽车的层次。作为经济正在崛起的一个世界人口大国,中国的汽车市场无疑被世界各大著名汽车厂家看好。 二、全球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特征分析 随着调整步伐加快,全球汽车产业结构呈现出了新的特征: 1.全球范围内汽车集团兼并与重组趋势加剧 1964年,全世界独立的较大规模的汽车公司有52家,到1980年减少为30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汽车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年过剩约1000万辆),加之各国对安全、排放、节能法规日趋严格,促使汽车产业全球性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许多发达国家的汽车公司通过扩张、合并、兼并等手段增强自身竞争力。产业链的全球化和大规模的跨国重组,从根本上改变了汽车产业的传统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的竞争模式和企业的组织结构。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学号:114305244 姓名:徐超专业:旅游管理班级:2 摘要: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潜在市场需求,成为各大世界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不一而足。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的企业与国外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

中国汽车市场概况

509,242 708,820 1,061,721 1,296,778 1,452,697 1,582,628 1,629,026 1,830,323 2,069,069 2,334,440 1,353,368 1,474,905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 2001年中国汽车市场概况 2.1. 2001 年汽车市场总量规 模..................................... ..9 2.2. 汽车市场需求结构及其变 化 (11) 2.3. 2001 年汽车市场增长速度分 析 (13) 2. 2001年中国汽车市场概况 2.1. 2001年汽车市场总量规模 一、 汽车市场适度增长 2001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加强宏观调空等多项措施,鼓励消费、扩大内需,全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在国家总体经济增长的带动下,我国汽车工业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好局面。截止到2001年12月31日止,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为1800万辆,其中轿车为500万辆。 图2-1 1990-2001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量 (单位:辆)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年鉴) 展望我国汽车工业十年发展,它经历了一个年产量从几十万辆到上百万辆巨变的增长过程。尤其是受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和汽车需求模式转变等因素的积极作用,2001年汽车市场实现了连续三年的快速增长,其平均增长速度为12.7%。1990年~2001年我国汽车工业平均增长速度为9.9%。在世界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汽车工业增长依然强劲。2001年汽车总体市场达到了十年来的最好态势,从而带动了大部分汽车厂商的经营状况有明显好转。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经贸委等8部门起草的《关于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的指导意见》,汽车行业被列入重点。因而根据世贸组织规则和发展的要求,目前国家相关部门正抓紧修订《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尽快研究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汽车行业法制化管理办法,并采取相应措施,大力开拓市场,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我国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汽车市场需求决定产品结构的变化 按照目前统计分类的九大类车型中,将货车、客车及轿车列为汽车的细分车型;将重型货车、中型货车、轻型货车、微型货车列为货车的细分车型;将大型客车、中型客车、轻型客车、微型客车列为客车的细分车型。 表2-1 2001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及增长率

奇瑞汽车市场需求和行业现状分析

奇瑞汽车市场需求和行业现状分析 目录 奇瑞汽车历年销量概述 (1) 影响汽车需求的因素分析 (2) 1)居民收入水平—需求的收入弹性分析 (3) 2)能源约束—油价—强交叉弹性 (5) 3)汽车价格—需求的价格弹性 (6) 4)品牌知名度和品牌美誉 (7) 5)性价比 (8) 6)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 (8) 7)信贷条件 (9) 8)人民币汇率 (9) 发展中的一个问题和建议 (10) 奇瑞汽车需求预测 (11) 数据来源 (12) 奇瑞汽车历年销量概述 奇瑞公司旗下现有奇瑞、瑞麒、威麟和开瑞四个子品牌,产品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微型车领域。目前,奇瑞已有16个系列数十款车型投放市场,另有数十款储备车型将相继上市。奇瑞以“安全、节能、环保”为产品诉求,先后通过ISO9001、德国莱茵公司ISO/TS16949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多年来,以“零缺陷”为目标的奇瑞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2009年实现整车销售达50万辆,同比08年增长40%,连续9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冠军,连续七年成为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企业。下表为奇瑞汽车2001年到2009年的销量表:

由上面的这个图表看到,奇瑞汽车自2001年以来,销量都呈现出一个增长的趋势,虽然08年因为金融危机等的影响,销量较之前面略有下降,但在同业里面,却始终保持了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一的地位;2005年是最为辉煌的一年,销量比2004年翻了一番有多,而2009年销量更达50.03万辆,同比增长40.5%,为业界之最。 上图为奇瑞2001年至2009年的出口量和增长率图表,至此奇瑞汽车销量连续9年位居自主品牌全国第一,出口连续7年位居乘用车行业全国第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销售量的神话。 影响汽车需求的因素分析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各方面因素的积极推动,原先可望而不可及

中国汽车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3年7月(上)30产业经济 中国汽车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孙泉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图分类号:F76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7-030-01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重要的居民生活用品,汽车的普及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不长,汽车行业还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本文通过简述国内汽车市场发展的现状,在结合国外汽车市场发展办法的基础上,讨论了我国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中国汽车市场 国际汽车市场 汽车发展趋势 2013年初,国家有关部门修改的汽车相关政策法规开始付诸实践,比如“汽车召回条例”、“家用汽车产品三包规定”以及“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等,为规范国内汽车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完善了制度管理。2012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关于领导干部“配车问题”发表的内部讲话》时表示:“我们逐渐要坐自主品牌的车,现在也有了这个设计和生产,老坐外国车观感也不好。很多外国领导人都坐自己国家生产的车,除非没有生产。”国家领导人开始重点关注国产汽车的发展问题,然而,在汽车市场发展的同时,节能减排问题、汽车生产核心技术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可以说,汽车行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1]。 一、国际汽车市场发展评述 国际汽车发展市场在日趋成熟的体系运营之下,一方面,国际成熟的汽车市场加剧了我国汽车市场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以及出口压力;另一方面,国际成熟的汽车发展市场也为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和模式指导。 纵观国际汽车市场,一般来说,会出现两个发展高峰,第一个高峰是汽车市场发展的初期,以每千人汽车量计算,从每千人五辆汽车发展到每千人二十辆汽车是第一个高峰,其时间在五年左右,也就是五年市场汽车市场增长400%,汽车消费平均每年增长30%;第二个高峰是每千人二十辆汽车增长到每千人130辆汽车,该时间持续十年,平均每年增长20%。 在汽车行业发展的初期,巨大的发展空间使得其增长速度可以达到30%,该时期对于汽车的消费主要根据居民的经济收入;第二个高峰虽然其增长速度只有20%,但是在十年的时间内,每千人汽车拥有量增加了110辆,该时期汽车消费的增长一方面要考虑到消费能力问题,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相关的配套设施的发展,比如交通、能源等[2]。 二、国内汽车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到每千人保有量20辆是在2009年(当年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为21辆),根据国际汽车市场发展规律,应该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高峰。 然而,早在2009年,国家出台了大量的刺激政策,来鼓励消费,包括1.6排量汽车的购置税由10%减至5%,取消养路费,实施汽车下乡政策,给予农民购买轻卡、微客以及微卡车型10%的价格补贴。这样的鼓励政策之下,2009年汽车消费增长了52%,突破了国际汽车市场的发展规律,这样的高消费增长在政策的鼓励之下,持续到了2011年。 2011年相关的鼓励措施到期退出,另外,随着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动,央行开始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极大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于是导致2011年汽车消费的增长率仅为10%。 一般来说,汽车消费的增长是直接和居民人均收入相关,然而,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国家政策对于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左右了一般的市场经济规律,虽然2009年到2010年实现了汽车市场的重大突破,然而2011年巨大的消费增长回落也导致了汽车行业发展的无规律性,这样的发展现状对于汽车行业的稳定、成熟发展存在不利因素[3]。 到了2013年,1月22日,工信部等12个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注重推进重点企业跨区域、依赖市场力量而不是行政干预的行业整合,在汽车行业,意见中指出:“推动整车企业横向兼并重组;推动零部件企业兼并重组;支持大型汽车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向服务领域延伸;支持参与全球资源整合与经营”,这样的政策意见,引导汽车行业实现强强联手、在市场中自由竞争,为实现企业行业的全面、健康、综合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三、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根据国际市场汽车发展高峰规律分析,我国已经进入了汽车行业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该时期影响汽车消费需求的因素,除了硬性的消费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相关配套设施、服务设施的问题。随着我国特大、大城市的城市化问题、尤其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对于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呼声越来越大。今年1月16日,环保部发布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第二次征求稿。国五排放标准增加了颗粒物例子数量(PN)这一污染物控制项目,而且严格控制了污染物的排放限值。 这样的环保要求对于汽车的发展必然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然而,也为小排量、环保汽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因此,基于绿色生活的需求,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必然朝着普及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另外,随着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促进自主汽车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存在良好的发展契机。当然,由于自主品牌汽车在技术以及档次上还存在局限,结合节能减排的需求,未来汽车市场的发展很可能会迎来中、低端汽车发展的黄金时期。 四、结语 在结合国外汽车市场发展规律以及我国经济发展和汽车市场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未来中国可能会在中低端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上实现重大突破。 参考文献: [1]王颖星.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对策.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02):33-35. [2]楚唐. 限制汽车消费能否拯救城市交通?.经济研究参考.2011(06):09-11. [3]乔卿鹏. 汽车消费市场现状分析及对策——以武汉市为例.企业导报. 2011(02):19-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