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新版必修一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能力卷

湘教版新版必修一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能力卷
湘教版新版必修一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能力卷

湘教版(2019新版)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

能力卷

第一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某科研小组在黄河兰州段南岸马滩附近选取了1个代表性剖面进行高密度采样研究。图1示意黄河兰州段河漫滩沉积物平均粒径(Mz)的变化曲线。据此完成1-2题。

图1

1.根据粒度测定,第15层以中砂为主,则第12层的沉积物主要是()

A.粗砂

B.细砂

C.极细砂

D.粉砂

2.根据各地层沉积物粒径分析,可知下列地层沉积物形成时洪水大小的关系正确的是()

A.第12层>第3层>第1层

B.第2层>第5层>第10层

C.第14层>第7层>第9层

D.第8层>第9层>第13层

图2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图,完成3-4题。

图2 3图中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A.年降水量少

B.夏季降水多

C.冬季降水少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4.二峡水库着水后库岸滑坡概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A.流速减小

B.流速加大

C.水位涨落

D.水位稳定

沙丘是沙漠地区常见的地貌形态。图3为某沙丘不同年份沙尘堆积层的分布示意图(注:200年2010年)。据此完成5-6题

图3

5.该沙丘的成长速度是()

A.慢一快

B.快一慢

C.慢一快一慢

D.匀速

6.如果图中AB连线方向是西北一东南方向,则此地盛行()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泛的黄土分布区,也是几千年中华农耕文明的诞生地和延续地。黄土高原的不同部位黄土颗粒大小有明显差异,可以分成粗细不同的颗粒带。图4示意从戈壁到黏黄土的不同颗粒分异状况。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完成7—8题。

图4

7.关于图示区域不同黄土颗粒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共有五种颗粒带

B.同一颗粒带大致沿纬线延伸

C.不同颗粒带大致沿经度更替

D.不同颗粒带的宽度基本相同

8.图中不同颗粒带的位置及分异状况说明()

A.黄土高原的形成与黄河密切相关

B.流水的沉积作用具有分选特点

C形成黄土的物质主要来源于西北部的戈壁和沙漠

D黄土的形成过程中西风的影响大于季风

图5为我国某洞穴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图5

9.图中洞穴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

B.岩浆活动

C.冰川侵蚀

D.流水溶蚀

10.该洞穴景观未来最可能()

A.沉积物增加,逐渐被填满

B.地下水位上升,逐渐被淹没

C.洞穴缓慢增大,顶部崩塌

D.沿裂隙发生错动,成为断层

11.若地壳间歇性抬升,该地区()

A.洞穴景观将消失

B.形成多层洞穴景观

C.地表沉积物增加

D.地表风化作用减弱

图6为某沿海地区景观图片,据此回答12—13题。

图6 12.图示海蚀崖今后可能发育为()

A.离岸堤

B.海蚀平台

C.沙嘴

D.水下沙坝

13.有关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沿岸河流挟带泥沙较多B组成物质粒径均一

C.该地海岸线是后退的

D.海滩上砾石抗侵蚀能力弱

蛇形丘是一种冰水堆积地貌,隆起如堤,弯曲如蛇,两坡陡峭。其延伸的方向大致与冰川的流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读蛇形丘形成过程示意图(如图7),完成14—15题。

图7

14.图中冰川地貌最可能发育在()

A.中国

B.巴西

C.加拿大

D.澳大利亚

15.形成蛇形丘的堆积物主要来自()

A.湖泊

B.冰面河

C.塌陷沉积

D.冰下河道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河漫滩是指河道两侧在平常时期露出水面、洪水期被淹没的地区。河道凹岸的侵蚀和凸岸的堆积往往会引起河流裁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就废弃了,这就是河道的演变。1968年科研人员调查了美国小密苏里河河漫滩上树木年龄的分布情况,并绘制出树龄等值线分布图,见图

8

图8

(1)结合河道的演变简要说明图示区域陡坎的形成过程。

(2)陡坎向地势低的一侧为内侧。指出陡坎内侧树龄特点,并说明原因。

(3)上游的曲流(甲处)在1948年以前发生裁弯取直,请你在图中找出依据,并说明理由。

(4)下游的曲流也发生了裁弯取直,但是旧河道内的树龄乙处和丙处不同,请你分析原因。17.(11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超过3000mm。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平均海拔200-300m)集中分布(如图9所示)。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部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及钙质胶结层。沙山底部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为“内核”,且沙山内部较潮湿。

图9

(1)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

(2)分析该地湖泊附近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

(3)推断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18.(11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位到澳大利亚旅游过的游客在博客中写道:这里的“十二使徒岩”,仿如哨兵一样站立在陡峭的石灰岩悬崖之前,守卫着澳大利亚大陆。其实它们是海边一组十二块各自独立的岩石。这些石柱群是大自然造就出的“海岸雕塑”。年复一年,日复日,随着岁月的洗礼,原来的“十二使徒岩”现在只余下七个。

图10

(1)简述“十二使徒岩”的形成过程。

(2)比较图中b与a,指出其明显变化并说明变化的自然原因。

(3)推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十二使徒岩”海岸地带未来将会发生的自然变化。19.(15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地形图(如图11)。

图11

材料二我国四地景观图(如图12)。

图12

材料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由于重视了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

(1)材料一中在成因上关联度较高的地形区是(填数字)。

(2)材料二中的四种地貌,属于堆积地貌的是属于侵蚀地貌的是。其中乙地貌位于材料一中地形区(填数字),丁地貌位于地形区(填数字)。

(3)描述材料二中甲地貌的特点。

(4)指出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对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与提示

16.(1)河流凹岸侵蚀、凸岸沉积,使河道进一步弯曲;洪水期间弯曲的河道裁弯取直,原有河道废弃,成为湖泊;新的湖泊由于缺少河水补给,逐渐干涸;河床裸露,原有的河岸就成为陡坎。(2)树龄较小。原因:陡坎内侧为旧河道,有一定的水量,不能生长树木;水干涸后才有树木生长,所以树龄小

(3)依据:上游有一段陡坎内侧树龄为1020年。理由:树龄等值线分布图为1968年绘制,最老树龄为20年,说明河流的裁弯取直至少在20年前。

(4)丙处在乙处的下游,积水时间长。

17.(1)西北风(偏西风)。理由:沙山(链)呈东北一西南方向延伸;沙山西北坡缓,应为迎风坡。(2)风力强盛,沙源丰富;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对风沙的阻挡,风沙在此沉积;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湿润),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长高。

(3)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原因: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

18.(1)海浪不断地侵蚀相对松软的石灰岩悬崖,崖壁上形成了许多洞穴;洞穴不断被侵蚀变大,以致发展成海蚀拱桥(门);在外力作用下,“拱桥(门)”最终倒塌,海蚀拱桥外侧的部分形成形状各异的岩石柱,并从海岸岩体分离了出去,最终形成了“十二使徒岩”。

(2)(石柱的数量减少)一根石柱已成碎石。原因:由于海浪长期侵蚀石柱的根基,导致这根石柱倒塌并破碎。

(3)由于继续受海风海水的侵蚀,“使徒岩”仍会倒塌(数量减少),被海水搬运;同时,海水不断击打、侵蚀石灰岩海岸,使其后退的过程中,又有新的“使徒岩”形成。

19.(1)②③

(2)甲乙丙丁①④

(3)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顶端到边缘由粗变细。(4)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减慢。原因: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弱;进人黄河的泥沙减少;黄河挟带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减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