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肿瘤组织病理特点

涎腺肿瘤组织病理特点
涎腺肿瘤组织病理特点

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常规用于涎腺肿瘤鉴别诊断

1.淀粉酶用于确定腺泡细胞癌之透明细胞变异型;

2.S-100蛋白、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用于鉴别肌上皮细胞来源的肿瘤;

3.细胞角蛋白用于区分未分化癌和恶性淋巴瘤与肉瘤;

4.癌胚抗原和甲状腺球蛋白鉴别原发性涎腺腺癌和转移性甲状腺癌。

二、涎腺肿瘤

1.多形性腺瘤

据报道,全部涎腺上皮肿瘤的50%以上,占其全部良性肿瘤的87%以上。病理:浅蓝色的软骨样区域,半透明胶冻状的粘液样区域以及灰白色圆形的小块角化物。有囊性变时,囊腔大小不一,内含无色透明或褐色液体。偶见出血和坏死灶。肿瘤持续时间较长可出现纤维化和钙化。

混合性:肿瘤性上皮,粘液,软骨样基质,上皮细胞常组成腺管样结构或肌上皮和鳞状细胞团片。

肿瘤细胞可分为:腺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未分化导管上皮细胞以及其间呈过度状态的细胞。

2.肌上皮瘤

导管样结构少于5%-10%为肌上皮瘤,超过者多为多形性腺瘤。细胞位于不等量粘液样基质中,但一般不形成软骨样结构。

粘液软骨样基质是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的产物。

3.腺淋巴瘤

约占腮腺全部肿瘤的5%-10%。

病理:剖面大部位实性,灰白色,质地均匀,有时呈干酪样。部分为囊性,囊内含有粘液样或乳汁样物;有时囊液稀薄,色黄,呈云雾状,并可闪光的胆固醇结晶。

肿瘤由上皮和淋巴样间质组成。上皮成分形成不规则的大腺管或囊腔并呈乳头状突入官腔内,其上皮细胞排列成假复层。

腺淋巴瘤由嗜酸性上皮细胞及淋巴样间质组成。其超微结构特点是上皮细胞内含大量畸形线粒体。

4.嗜酸性腺瘤

亮细胞、暗细胞

5.基底细胞腺瘤

无神经麻痹症状。

病理:上皮团块或条索周边层细胞呈栅栏状排列,有明显的基底膜样物包绕。分为小梁型、管状型、实性型及膜性型。

6.管状腺瘤

剖面呈棕黄色,有大小不等的囊腔,内含粘液。管腔或小梁周围无肌上皮细胞管状腺瘤也是单形腺瘤,且同样好发于上唇。管状腺瘤的管壁由双层柱状细胞组

成,胞浆嗜酸性,而基底细胞胞浆少,嗜碱性;管状间质疏松,缺乏纤维,富于血管;管状腺瘤的基底膜不如基底细胞腺瘤明显;

7.乳头状囊腺瘤

腮腺最多见。由粘液细胞和立方细胞组成,两种细胞交错排列,形成乳头状囊腺结构、团片状结构和腺管样结构,而乳头状囊性结构为该肿瘤特征性结构。局部侵袭性且强于多形性腺瘤。

8.腺样囊性癌

病理:瘤呈圆形或结节状,大小不等,直径2-4cm,无被膜并向周围组织浸润,质稍硬,剖面灰白色,质地均匀,偶见透明条索、出血或囊性变。

导管内内衬上皮和肌上皮细胞。

腺样(筛孔)型,管状型和实性(基底细胞样)型。腺样-管状型。

筛状结构中,由外向内依次为:肌上皮细胞分泌的基板、星状颗粒粘液样物和胶原纤维。此胶原纤维可呈玻璃样,甚至占据整个囊性腔隙,形成透明蛋白圆柱体,故此瘤曾被称之为圆柱瘤。

9.上皮-肌上皮瘤

原名透明细胞瘤与透明细胞癌

10.粘液表皮样癌

病理:由粘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所组成。

粘液多时则胞浆透明,核小而深染,位于细胞基底部,形成典型之杯状细胞。粘液表皮样癌很少形成导管样结构,由单层细胞组成,外周无上皮细胞,无粘液软骨样基质,间质多为纤维结缔组织。

软组织肿瘤

软组织肿瘤 软组织肿瘤来自间叶及神经外胚叶的各种组织,即从神经纤维、脂肪、横纹肌、平滑肌、血管、淋巴管、间皮、滑膜及组织细胞发生的肿瘤。对于软组织肿瘤超声有助于诊断:有无肿瘤 b :哪一种肿瘤 c :准确的位置和大小形态; d :与周围组织关系等。 一、脂肪瘤(lipoma ) 1.病理特点脂肪瘤外观呈球形、结节状或分叶状,表面有菲薄的包膜。切面为黄色或淡灰色,质软,常被纤细的纤维组织分隔为大小不一的小叶。镜下所见:脂肪瘤由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尽管脂肪瘤富含血管,但由于血管被扩大的脂肪细胞所挤压,难以显示。 2.临床表现脂肪瘤是间胚叶肿瘤中最常见一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及任何有脂肪存在的部位。最常发生于体表皮下脂肪组织,好发部位是四肢及躯干的腰背部。典型的脂肪瘤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位于体表的脂肪瘤质软,可推动,边界清楚,无压痛,位于深部脂肪瘤触诊较困难,一般无压痛。 3.声像图表现体表脂肪瘤常是椭圆形,长轴与皮肤平行。多数内部回声可比脂肪回声强,少数回声低,一般有包膜,CDFI :肿瘤内多无血流信号。肌间脂肪瘤位置深,回声同前,若超声难以明确诊断时,尤其彩色血流成像显示病灶内有血流时则需借助磁共振成像 4.鉴别诊断脂肪瘤与软组织陈旧血肿机化的鉴别。后者有外伤史,声像图上可有液性暗区,后方回声增强比软组织脂肪瘤明显。 5.临床意义超声诊断软组织脂肪瘤,明显优于X 线,比CT 及磁共振成像廉价,快速,简便,应作为此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二、脂肪肉瘤(liposarcoma) 1.病理特点肿瘤起源于间叶细胞,形态复杂,可以由近似成熟的脂肪组织直至很原始的梭形或圆形间叶细胞构成。脂肪肉瘤可分为五种组织学类型:高分化型、粘液型、圆细胞型、多形型和去分化型脂肪肉瘤。 2.临床表现脂肪肉瘤在所有软组织肉瘤中居第二位,约占所有恶性软组织肿瘤的10%-18% 。脂肪肉瘤常发生于男性(55%-61% ),最好发病于50-70 岁年龄段。儿童极少见。脂肪肉瘤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无痛性肿块,位于四肢深部结构内,特别是大腿。病程为几个月或几年。肿瘤可非常巨大,晚期可出现疼痛及功能障碍。 3.声像图表现多表现为低回声,部分边界清晰,由于生长迅速可见完整假包膜,内部回声不均,常可见坏死液化或钙化,肿瘤后方回声可以衰减也可以增强。彩超可显示较丰富动静脉血流信号,以树枝状、片状多见。动脉频谱分析多为高速高阻血流,也见低速低阻血流。 4.鉴别诊断脂肪肉瘤需与纤维肉瘤、滑膜肉瘤、横纹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鉴别。这些肿瘤的声像图表现均无特异性,而且图像表现有时十分相似,鉴别相当困难,确诊需依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5.临床意义大多数脂肪肉瘤仅呈局部侵润生长,局部切除后复发率较高。超声不但对术前确定手术方式、切除范围有指导意义,而且可以作为手术后随访的重要手段。 三、纤维肉瘤(fibrosarcoma ) 1.病理特点纤维肉瘤是原发的纤维母细胞恶性肿瘤,不向其 他细胞分化,可发生转移和复发。镜下,纤维肉瘤呈均匀一致或簇状生长,并由梭形细胞构成。2.临床表现临床上纤维肉瘤表现为生长缓慢的孤立性肿块,直径3-8 cm ,多侵犯肌肉,可深达骨骼,肿块生长巨大时才引起症状。大腿和膝部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其次是躯干、小腿远端和前臂。 3.声像图表现肿瘤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呈较均匀的低回声,有时侵犯骨骼,可见骨质破坏。

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的基本思路

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的基本思路(ZT) 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的基本思路 江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路名芝 软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是临床病理学中最疑难的领域之一,本文从肿瘤还是反应性病变、良性、交界性还是恶性、间叶源性还是其它、肿瘤分化方向(组织起源)如何、软组织肿瘤WHO分类如何以及怎样书写病理诊断报告六个方面阐述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的基本思路。 1 肿瘤还是反应性病变? 每看一张切片,都应从反应性病变开始考虑,直到证明不是。反应性病变常常遵从一定的组织病理学规则并且有某种组织结构构成。有一些假肉瘤可以有活跃的核分裂像,然而它们不但是良性的,而且还常是非肿瘤性的,如:结节性筋膜炎、增生性筋膜炎、增生性肌炎、增生性滑囊周围炎、非典型性纤维性息肉、乳头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骨化性肌炎、手术后梭形细胞结节等。因此核分裂本身不能 被依靠作为肿瘤或恶性度的标准。 2 良性、交界性还是恶性? 一个病变首先应考虑为良性,直到找到足够的诊断恶性的证据。 2.1 观察的基本要求:确切的部位、大体形态、基本细胞成分(组织形态)。 2.1.1 确切的部位 不同组织类型的良恶性肿瘤,好发部位不同。如脂肪瘤,可发生于全身皮下有脂肪组织的部位,也可发生在肌间或肌间隙中,而脂肪肉瘤主要发生于下肢和腹膜后。血管瘤主要发生于皮肤和皮下组织,而血管肉瘤主要发生于头颈、面部、乳房、大腿深部肌肉. 2.1.2 大体形态 良性肿瘤体积小,有完整包膜/不完整,或呈浸润性生长,如平滑肌瘤、粘液瘤,纤维瘤病,肿瘤的质地,颜色和结构与相应的正常组织近似,很少有出血,坏死和囊性变。而肉瘤体积较大,无包膜或假包膜,呈浸润性生长较多,切面灰白鱼肉样或脑髓样,常伴有出血、坏死、囊性变。 2.1.3 基本细胞成分(组织形态) 良性软组织肿瘤的组织形态大致与起源组织相似,基本上与正常组织类似,仅是数量或结构排列上有差异,如脂肪瘤,纤维瘤,平滑肌瘤,血管瘤、淋巴管瘤、血管球瘤等。 恶性软组织肿瘤主要是肉瘤,其共同特征是富于细胞,弥漫分布瘤细胞具有异型性,核分裂易见,并常有出血,坏死,囊性变,其组织形态与正常起源组织相差较大,且随其细胞分化程度不同而不同。分化好者,常能在肿瘤内找出某些起源组织的形态特点和结构排列,如横纹肌肉瘤内见横纹和横纹肌母细胞,平滑肌肉瘤内有肌原纤维,脂肪肉瘤内含有脂肪细胞和脂肪母细胞等,淋巴管和血管内皮肉瘤常具有管腔结构,MFH、隆突则具有车辐状或漩涡状结构等。分化差者或低分化者,其细胞体积较小,近似星形细胞,小圆形成卵圆形细胞、小多边形细胞,细胞与胞核的形态、大小、染色均不规则, 有时出现各种奇异巨细胞,核分裂相多见。

软组织肿瘤的诊断标准

软组织肿瘤的诊断标准 1.临床常见症状有疼痛、肿块、功能障碍、肿瘤生长引起的各种压迫症状等。常见体征有局部压痛、肿块、畸形等。 2.影像学检查能帮助鉴别良、恶性肿瘤,确定临床分期以及制订治疗方案。 (1)x线检查:X线检查对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断相当重要,相当一部分骨肿瘤,在结合临床检查的情况下,可以凭借x线检查作出正确的诊断。 (2)CT:CT在对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上有较大的局限性。但对一些X线平片不易显示的部位有特殊的优点,另外还对长骨髓内跳跃病损的检查敏感度较高。 (3)MRI:MRI是检查肌肉、骨骼系统内肿瘤较好的方法,尤其对软组织肿瘤或骨肿瘤侵犯软组织情况的显示,比X线平片、CT优越。它可以从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断面几个方向来显示骨、关节、肌肉、脂肪、韧带、神经、血管等组织。 (4)放射性核素扫描:放射性核素锝99,即99mTc骨扫描较常用,对肿瘤的骨转移检测很有价值,对多数转移性骨肿瘤,其扫描敏感度比X线更高。骨扫描可显示一些多处发生的良性骨肿瘤。骨的放射性核素扫描对原发性恶性软组织肿瘤的初步临床分期有一定帮助,对软组织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 (5)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检查骨与软组织肿瘤的有用方法,可以正确地确定病损的软组织范围、其反应静脉引流的模式、动脉供应以及病损范围内的血管分布、病损的主要神经血管结构接近状态,并且可显示正常血管的异常变化和异常血管的状态,可帮助鉴别肿瘤的良性与恶性,但对转移性肿瘤的检查意义不大。 3.血清学检查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血清学检查常有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钙、磷、总蛋白、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尿本一周氏蛋白等的异常。其中尤其是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很重要,它有助于了解肿瘤的活动情况。 4.病理组织学检查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诊断方法,但应于临床、影像学检查相结合。 5.骨与软组织肿瘤尚需与炎症等骨关节的其他非瘤性病变相鉴别。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fe3473449.html,/154rzzzl/2015/0722/227041.html

神经系统病理分析

神经系统病理分析 包括大脑、间脑、脑干、小脑、脑神经、脊髓、脊神经和植物神经等: 1、按功能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2、按位置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内脏神经系统; 控制和调节着各个系统的活动,所以神经系统是机体的主导系统。 一、癜痫 1、病症 癫痫病俗称“羊角风”,是由于脑细胞遭到破坏所引起的反复发作,突发性,暂时性的脑功能紊乱,由于病变的部位和传导的范围不同,其临床症状也各不相同。患者发病时, 轻者失神发呆、点头;重者突然跌倒,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牙关紧闭,两眼上翻,大小便失禁,甚至窒息死亡,苏醒后如常人。 2、病因 1)原发性 原发性癫痫指无脑部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表现、致病原因尚不明确的一类癫痫,又称为隐性癫痫。一部分脑部未见显著的结构变化和代谢异常,但和遗传因素有关,有家族性出现的倾向,起病多在儿童期和青春期,亦有称此类癫痫为遗传性癫痫。原发性癫痫的发作形式多为全身发作,如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失神发作和肌阵挛性发作。 2)继发性 由多种脑部器质性病损或代谢障碍所致。 a、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脑积水、小头畸形,胼胝体发育不全、脑皮质发育不全等。 b、产前期和围产期疾病:产伤是婴儿期症状性癫痫的常见病因。 c、高热惊厥后遗:严重和持久的高热惊厥可以导致包括神经元缺失和胶质增生的脑损害,主要在颞叶内侧面,尤其在海马体。 d、颅脑损伤:损伤后数周内产生早期痫性发作的病例最为多见。 e、感染:见于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急性期可表现为临床症状之一,晚期可遗留有癫痫发作,癫痫发作形式可为全身性或部分性发作。急性感染者除在急性期发作外,在康复期亦可遗有脑软化、萎缩性病灶及反复的癫痫发作。慢性型者在病情的进展过程中可伴有部分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 f、中毒:铅、汞、一氧化碳、乙醇、番木鳖、异烟肼中毒,以及全身性疾病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尿毒症等,均能引致癫痫样发作。 g、颅内肿瘤。

常见肿瘤病理诊断中免疫组化抗体选择

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肿瘤 1.前列腺癌:CK、P63、34?E12、PSA、P504S(9AMAC)、AR 2.前列腺增生/腺瘤:CK、P63、34BE12、P504S 3.肾癌:CK、EMA、Inhibin、Melan-A、CK7、Vimentin、PAX2、CD10 4.肾母细胞瘤:WT-1、CK、P53、Ki-67 5.膀胱尿路上皮癌:CK7、CK20、P53、Ki-67、P63 6.精原细胞瘤:CK、PLAP、CD117、LCA、OCT3/4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7.胸腺肿瘤:CK、CD3、CD5、CD20、TdT、EBV* 8.霍奇金淋巴瘤:CD30、CD15、ALK-1、EMA、CD3、CD20、EBV*、PAX-5 9.非霍奇金淋巴瘤:CD3、CD20、CD45RO、CD79α、TdT、CD43 10.间变大细胞淋巴瘤:CD30、CD15、ALK-1、EMA、CD3、CD20、EBV* 11.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CD3、CD20、CD45RO、CD79α、CD43、CD30、Ki-67 12.小B细胞淋巴瘤:CD3、CD5、CD10、CD20、CD23、CD79α、CyclinD1、TdT 细胞淋巴瘤:CD3、CD20、CD43、CD45RO、CD79α、TdT、TiA-1、Perforin 14.套细胞淋巴瘤:CD3、CD5、CD20、CD79α、CyclinD1、TdT、Bcl-2、Ki-67 NK细胞淋巴瘤:CD3、CD20、CD45RO、CD79α、CD56、TiA-1、Perforin、粒酶B 16.淋巴上皮病变/癌:CK、EMA、S-100、Ki-67、P53、EBV*、P63、CD30、CD20 淋巴瘤:CD3、CD20、CD79α、CD10、Bcl-2、Bcl-6、Ki-67、EBV*、TdT 18滤泡性淋巴瘤:CD3、CD20、CD45RO、CD79α、CD10、Bcl-2、Bcl-6、Ki67 19.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CD2、CD3、CD7、CD20、CD43、Perforin、TiA-1、EBV* 20.浆细胞瘤:CD3、CD20、CD38、CD138、CD79α、EMA、κ*、λ* 21.坏死性淋巴结炎:CD3、CD20、CD45RO、CD79α、CD43、CD68、Mac387、CD163 22.粘膜相关淋巴瘤:CK、CD3、CD5、CD10、CD20、CD23、CD43、CD79a、CyclinD1 23.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CD3、CD20、CD45RO、CD43、CD79α 24.组织细胞肉瘤:S100、CD10、CD21、CD35、CD68、Lysozyme、MPO、CD33、CD34、CD11c、CD14、CD45R O 25.朗格罕氏细胞增生症/肉瘤:S100、CD1α、CD68、CD35、HMB45、CK、EMA、Ki67、CD45 26.指状突树突细胞肉瘤/肿瘤:S100、CD1α、CD68、CD21、CD35、CD3、CD20、CD30、CK、EMA、Ki67、C D45 27.滤泡树突细胞肉瘤/肿瘤:CD21、CD35、S100、CD1α、CD68、CD3、CD23、EMA、VIM、MPO、CD34、CD7 9α、CK、HMB45 28.肥大细胞肿瘤:CD117、CD45、CD33、CD68、CD15、CD3、CD20 消化系统肿瘤 29.胃癌:CK7、CK20、Villin、CEA、P53、Ki-67、CDX-2、GST-π、AB/PAS** 30.肠癌:CK7、CK20、Villin、CEA、P53、Ki-67、CDX-2、GST-π、AB/PAS** 31.肝细胞癌:AFP、CD34、CEA、CK8/18、CK19、Ki-67、P53、HbsAg、Hepatocyte 32.肝胆管细胞癌:CK7、CK20、Villin、AFP、CD34、CEA、CK8/18、CK19、Ki-67、Hepatocyte、HbsAg 33.食道癌:P53、Ki-67、CDX-2、GST-π、P63 34.胰腺癌:CEA、P53、Ki-67、CDX-2、GST-π、Villin、CK7、CK20、 35.胰岛细胞瘤:CD56、Syn、CgA、Ki-67、Insulin、CK8/18、CK19 39.肝炎病毒:HbsAg、HbcAg、HCV 涎腺肿瘤 37.涎腺粘液性囊腺癌:CK、P63、SMA、Vimentin、Myosin-heavy chain

WHO软组织肿瘤免疫表型大全

2013版WHO软组织肿瘤免疫表型大全2014-11-06艾迪康病理诊断 主要根据2013年“WHO肿瘤分类——软组织和骨肿瘤”翻译而来 第1章脂肪细胞肿瘤(adipocytictumours) 良性 1、脂肪瘤(lipoma) 免疫表型:成熟脂肪细胞表达S-100、leptin和HMGA2阳性。 2、脂肪瘤病(lipomatosis) 免疫表型:和正常脂肪相似。

3、神经脂肪瘤病(lipomatosisof nerve) 免疫表型:因为病变的所有成分均存在于正常神经内,故免疫组化对诊断没有帮助。 4、脂肪母细胞瘤(lipoblastoma)/脂肪母细胞瘤病(lipoblastomatosis)免疫表型:脂肪细胞表达S-100和CD34,原始间叶细胞常表达desmin。 5、血管脂肪瘤(angiolipoma) 免疫表型:血管内皮成分CD31等内皮标记阳性,细胞性血管脂肪瘤增生的梭形细胞CD31阳性,证明为血管内皮。 6、软组织平滑肌脂肪瘤(myolipomaof soft tissue) 免疫表型:梭形细胞SMA和desmin染色弥漫强阳性,证明为平滑肌分化;ER 和PR阳性也有报道;HMB-45阴性。 7、软骨样脂肪瘤(chondroidlipoma) 免疫表型:成熟脂肪细胞S-100强阳性,脂肪母细胞S-100弱阳性,随脂肪细胞逐渐成熟S-100染色逐渐增强。无脂肪母细胞分化特征的细胞S-100阴性。少数病例角蛋白阳性,但EMA一致阴性。 8、梭形细胞脂肪瘤/多形性脂肪瘤(spindlecell lipoma/pleomorphic lipoma)

软组织肿瘤讲述

软组织肉瘤诊治指南 软组织肉瘤是常见肿瘤,美国2004年发病率为8680例,每年死亡率为平均3660例。软组织肉瘤总体5年生存率为50-60%,目前,胃肠间质瘤在美国每年约5000例。 软组织肉瘤主要位于肢体,约占所有病例的50%以上,主要包括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及未分化肉瘤、滑膜肉瘤及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但也有50%的病例呈现为组织学亚型状态,常见转移部位为肺、肝等处,2002年美国AJCC在诊治指南中重新划分软组织肿瘤分期。 AJCC 2002年第六版临床分期: 原发肿瘤(T)远处转移(M) Tx 原发肿瘤不能明确Mx 远处转移不能被评估To 无原发肿瘤Mo 无远处转移 T1 肿瘤<5cm直径M1 远处转移 T1a 表浅肿瘤 T1b 深在肿瘤组织学分级 T2 肿瘤>5cm直径Gx 无法评估 T2a 表浅肿瘤G1 分化好 T2b 深在肿瘤G2 中等分化 G3 分化差 G4 分化差或未分化 区域淋巴结(N) Nx 局部淋巴结不能评估 No 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N1 局部淋巴结转移

临床分期 I期T1a、1b、2a、2b No Mo G1-2 G1低恶II期T1a、1b、2a No Mo G3-4 G2-3高恶III期T2b No Mo G3-4 G2-3高恶Ⅳ期任何肿瘤大小N1 Mo 任何分级高或低任何肿瘤大小N1 M1 任何分级高或低 病理组织学类型分类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纤维肉瘤 小圆细胞肿瘤平滑肌肉瘤 上皮样肉瘤脂肪肉瘤 透明细胞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骨外软骨肉瘤恶性血管周瘤 骨外骨肉瘤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 胃肠间质瘤横纹肌肉瘤 尤因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滑膜肉瘤 未知起源肉瘤 外科治疗原则: 由于外科手术为肉瘤主要治疗手段、其治疗基本原则包括: (1)合适足够的外科手术切缘是防止局部复发的关键,切缘应包括正常组织中的筋膜或肌肉,再切除的复发病例同样要包括足够的切缘。 (2)在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的同时,要尽量保留功能,保肢手术同样可得到良好疗效。 (3)假如不适合外科手术治疗,术前可应用化疗或放疗控制病灶,再决定进一步治疗。 (4)病理切片要由有经验的病理专家审核报告,尤其是首次病

涎腺肿瘤诊疗指南

涎腺肿瘤诊疗指南(2012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 唾液腺肿瘤亦称涎腺肿瘤,包括三对大涎腺即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以及广泛分布于口腔,鼻窦,气管粘膜下的小涎腺。腮腺恶性肿瘤所占比例不足20%,颌下腺良恶性肿瘤约各占一半,舌下腺肿瘤中80%-90%为恶性肿瘤。小涎腺肿瘤中恶性肿瘤略多于良性。 【解剖及生理功能】 大涎腺包括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小涎腺数以百计,广泛分布于上呼吸道及上消化道的粘膜下。 1. 腮腺 腮腺是三大涎腺中最大的一对,系浆液性腺体。腮腺区位于颧弓以下,颌骨下缘沿线以上,前外界为下颌支内面后份和翼内肌后缘,后外界为外耳道的前下部并延伸到乳突尖部。大体呈楔形。底向外尖向内,以面神经为界将腮腺分为深叶和浅叶。腮腺肿瘤约90%发生在浅叶。腮腺深叶在外耳道软骨下方绕下颌骨后缘向内,腮腺导管全长约3.5-5cm,直径约0.3cm,自腮腺前缘穿出后平行于颧弓下约1.5cm水平的咬肌表面,至咬肌前缘转向内侧,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应的颊粘膜处。约50%的人有副腺体,多位于腮腺导管的上方。腮腺恶性肿瘤以黏液表皮样癌,恶性混合瘤及腺癌较多见,其他组织类型较少见。 腮腺淋巴结可分为腺内和腺外淋巴结,腺内淋巴结位于腮腺实质内,面后静脉周围。腺外淋巴结主要在耳屏前,腮腺前缘的咬肌表面以及腮腺后面和胸锁乳突肌间。腮腺的淋巴引流经腮腺浅和腮腺深淋巴结至颈浅和颈深上淋巴结。腮腺非上皮来源肿瘤中以淋巴瘤较常见,腮腺淋巴结转移癌常来自头面部皮肤粘膜黑色素

瘤,鳞癌及睑板腺癌。 2. 颌下腺 颌下腺是混合性腺体,以浆液腺泡为主,位于二腹肌前腹、后腹和下颌骨下缘所形成的颌下三角内,紧邻下颌骨的内面和翼内肌的下部。舌下神经由腺体的内下方行于舌骨舌肌浅面入舌。舌神经在腺深部的上方经舌骨舌肌浅面入舌。颌下腺开口位于口底粘膜的舌下肉阜。颌下腺周围有4-6个淋巴结,3. 小涎腺肿瘤侵及部位不同,其临床症状也各异,多表现为局部肿物,骨质破坏和临近神经受侵症状。 【辅助检查】 1. 超声;可显示肿瘤大小不一,并根据其与周围关系和内部回声初步定性。 2. CT:能清楚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能显示乳突, 岩锥,颈内静脉孔及颈内动脉是否受侵,下颌骨骨质是否有破坏。决定手术入路及切除范围,并能鉴别腮腺深叶肿瘤与咽旁间隙肿瘤。 3. MRI:在确定软组织范围及面神经侵犯时优于CT。 4. 细针穿刺:唾液腺肿瘤不允许做切取活检以防肿瘤肿瘤种植,作细针穿刺 细胞学可弥补这一缺点,定性诊断准确率达5%。 【组织学类型】 1. 黏液表皮样癌:唾液腺最常见肿瘤,大唾液腺中90%发生于腮腺,好发于 40-50岁,女性多于男性,根据分化程度可分为三级,I级为分化好的黏液细胞;II级为中度分化;III级分化差,与鳞状细胞癌相似。不同病理类型预后不同。2. 腺样囊性癌:来源于小导管的一类特殊腺癌,好发于颌下腺和小唾液腺,侵 袭性强,易血道播散,沿神经扩展,中度恶性。

涎腺肿瘤组织病理特点

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常规用于涎腺肿瘤鉴别诊断 1.淀粉酶用于确定腺泡细胞癌之透明细胞变异型; 2.S-100蛋白、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用于鉴别肌上皮细胞来源的肿瘤; 3.细胞角蛋白用于区分未分化癌和恶性淋巴瘤与肉瘤; 4.癌胚抗原和甲状腺球蛋白鉴别原发性涎腺腺癌和转移性甲状腺癌。 二、涎腺肿瘤 1.多形性腺瘤 据报道,全部涎腺上皮肿瘤的50%以上,占其全部良性肿瘤的87%以上。病理:浅蓝色的软骨样区域,半透明胶冻状的粘液样区域以及灰白色圆形的小块角化物。有囊性变时,囊腔大小不一,内含无色透明或褐色液体。偶见出血和坏死灶。肿瘤持续时间较长可出现纤维化和钙化。 混合性:肿瘤性上皮,粘液,软骨样基质,上皮细胞常组成腺管样结构或肌上皮和鳞状细胞团片。 肿瘤细胞可分为:腺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未分化导管上皮细胞以及其间呈过度状态的细胞。 2.肌上皮瘤 导管样结构少于5%-10%为肌上皮瘤,超过者多为多形性腺瘤。细胞位于不等量粘液样基质中,但一般不形成软骨样结构。 粘液软骨样基质是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的产物。 3.腺淋巴瘤 约占腮腺全部肿瘤的5%-10%。 病理:剖面大部位实性,灰白色,质地均匀,有时呈干酪样。部分为囊性,囊内含有粘液样或乳汁样物;有时囊液稀薄,色黄,呈云雾状,并可闪光的胆固醇结晶。 肿瘤由上皮和淋巴样间质组成。上皮成分形成不规则的大腺管或囊腔并呈乳头状突入官腔内,其上皮细胞排列成假复层。 腺淋巴瘤由嗜酸性上皮细胞及淋巴样间质组成。其超微结构特点是上皮细胞内含大量畸形线粒体。 4.嗜酸性腺瘤 亮细胞、暗细胞 5.基底细胞腺瘤 无神经麻痹症状。 病理:上皮团块或条索周边层细胞呈栅栏状排列,有明显的基底膜样物包绕。分为小梁型、管状型、实性型及膜性型。 6.管状腺瘤 剖面呈棕黄色,有大小不等的囊腔,内含粘液。管腔或小梁周围无肌上皮细胞管状腺瘤也是单形腺瘤,且同样好发于上唇。管状腺瘤的管壁由双层柱状细胞组

神经系统肿瘤

神经系统肿瘤 神经系统实质细胞来源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位于颅内,但非脑实质细胞由来的原发性颅内肿瘤,转移性肿瘤。恶性星形胶质瘤约占胶质瘤的50%。儿童常见颅内肿瘤为胶质瘤和髓母细胞瘤 神经系统常见肿瘤 中枢神经肿瘤 原发性脑肿瘤与体内其他部位肿瘤的不同点如下:①即使组织学上为良性脑肿瘤,如生长在不能切除部位(如第四脑室底部的室管膜瘤)同样导致患者死亡。②一般实质内生长的脑肿瘤,特别是星形胶质细胞瘤是浸润性生长,其界限在肉眼及组织学上不清楚。因此,根治性摘除术几乎不可能。③即使组织学高度恶性的脑肿瘤也极少转移。此种转移一般见于胶质母细胞瘤或髓母细胞瘤。但是,经脑脊液转移常见。④某种脑肿瘤有特定的好发部位。例如,髓母细胞瘤限局在小脑。另外有好发年龄,如髓母细胞瘤最多见于10岁以内,恶性星形胶质细胞瘤以及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中年或中年以上。 1.星形胶质细胞瘤(astrocytoma) 本瘤约占颅内肿瘤的30%,占神经胶质瘤的80%以上。中年人最多,间变性星形胶质细胞瘤发病在50岁呈高峰,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发病高峰晚10年左右。 肉眼观,一般为境界不清的灰白色浸润性肿瘤,使近旁脑组织出现肿胀和变形。质地因肿瘤内胶质纤维多少而异,或硬,或软,或呈胶冻状,并可形成含有清亮液体的囊腔。 光镜下,瘤细胞形态多样,可分为纤维型、原浆型、肥胖型胶质细胞瘤。前二者为良性,后者性质介于良恶之间。 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瘤(fibrillary astrocytoma)最常见,其细胞密度由低度到中等程度。星形细胞胞核浓染,椭圆形及不规则形,无核分裂。在大量的细胞突起形成疏松的纤维网,有微小囊腔形成。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表达。 星形胶质细胞瘤:瘤细胞胞浆少,有细长的突起,胞核大小不一。 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瘤(protoplasmic astrocytoma)为少见类型,其特征是星形细胞的胞体较小,突起很少或无,胶质纤维含量很少。经常在表浅部位,并呈囊性。 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瘤(Ⅱ级):细胞胞浆丰富,细胞密集 肥胖型星形胶质细胞瘤(gemistocytic astrocytoma)主要含有肥胖型星形细胞,瘤细胞呈大的嗜伊红细胞体,短钝,成角的GFAP阳性的突起形成粗糙的纤维网架结构,胞核圆形,椭圆形,通常偏中心位。 间变性星形胶质细胞瘤(anaplastic astrocytoma)灶状或弥漫性分化不良的星形细胞瘤,出现细胞密度增加,多形性,核异态及核分裂像等,为恶性肿瘤。此型经常表现为快速进展,最终转变为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肿瘤好发于额叶、颞叶白质,浸润范

软组织肉瘤诊治指南

2009年软组织肉瘤诊治指南 软组织肉瘤是常见肿瘤,美国2004(2008)年发病率为8680(10390)例,每年死亡率为平均3660(3680)例。软组织肉瘤总体5年生存率为 50-60%,目前,胃肠间质瘤在美国每年约5000例。 软组织肉瘤主要位于肢体,约占所有病例的50%以上,主要包括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及未分化肉瘤、滑膜肉瘤及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但也有50%的病例呈现为组织学亚型状态,常见转移部位为肺、肝等处,2002年美国AJCC在诊治指南中重新划分软组织肿瘤分期。 AJCC 2002年第六版临床分期: 原发肿瘤(T) 远处转移(M) 远处转移不能被评估Tx 原发肿瘤不能明确Mx Mo To无远处转移无原发肿瘤 肿瘤< Ml 5cm远处转移直径T1 表浅肿瘤 Tla 深在肿瘤Tib 组织学分级肿瘤〉5cm T2直径 Gx 无法评估T2a分化好 G1 表浅肿瘤 G2 深在肿瘤中等分化T2b G3 分化差 G4 分化差或未分化区域淋巴结(N )

Nx 局部淋巴结不能评估 No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N1局部淋巴结转移 1 临床分期 I 期 Tla、lb、2a、2b No MoGl-2G 1 低恶 G2-3Mo G3-4 高恶 lbTla、、II 期 2a No G2-3Mo 高恶期 G3-4 T2b No III任何分级IV期Mo任何肿瘤大小N1高或低 任何分级Ml N1 高或低任何肿瘤大小 病理组织学类型分类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纤维肉瘤小圆细胞肿瘤平滑肌肉瘤 上皮样肉瘤脂肪肉瘤 透明细胞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骨外软骨肉瘤恶性血管周瘤 骨外骨肉瘤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 横纹肌肉瘤胃肠间质瘤 尤因尤文氏肉瘤/滑膜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未知起源肉瘤

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的基本思路

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的 基本思路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的基本思路(Z T) 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的基本思路江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路名芝软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是临床病理学中最疑难的领域之一,本文从肿瘤还是反应性病变、良性、交界性还是恶性、间叶源性还是其它、肿瘤分化方向(组织起源)如何、软组织肿瘤WHO分类如何以及怎样书写病理诊断报告六个方面阐述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的基本思 路。 1 肿瘤还是反应性病变 每看一张切片,都应从反应性病变开始考虑,直到证明不是。反应性病变常常遵从一定的组织病理学规则并且有某种组织结构构成。有一些假肉瘤可以有活跃的核分裂像,然而它们不但是良性的,而且还常是非肿瘤性的,如:结节性筋膜炎、增生性筋膜炎、增生性肌炎、增生性滑囊周围炎、非典型性纤维性息肉、乳头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骨化性肌炎、手术后梭形细胞结节等。因此核分裂本身不能被依靠作为肿瘤或恶性度的标准。 2 良性、交界性还是恶性 一个病变首先应考虑为良性,直到找到足够的诊断恶性的证据。 观察的基本要求:确切的部位、大体形态、基本细胞成分(组织形态)。 2.1.1确切的部位 不同组织类型的良恶性肿瘤,好发部位不同。如脂肪瘤,可发生于全身皮下有脂肪组织的部位,也可发生在肌间或肌间隙中,而脂肪肉瘤主要发生于下肢和腹膜后。血管瘤主要发生于皮肤和皮下组织,而血管肉瘤主要 发生于头颈、面部、乳房、大腿深部肌肉. 大体形态 良性肿瘤体积小,有完整包膜/不完整,或呈浸润性生长,如平滑肌瘤、粘液瘤,纤维瘤病,肿瘤的质地,颜色和结构与相应的正常组织近似,很少有出血,坏死和囊性变。而肉瘤体积较大,无包膜或假包膜,呈浸润性生长较多,切面灰白鱼肉样或脑髓样,常伴有出血、坏死、囊性变。 基本细胞成分(组织形态) 良性软组织肿瘤的组织形态大致与起源组织相似,基本上与正常组织类似,仅是数量或结构排列上有差异,如脂肪瘤,纤维瘤,平滑肌瘤,血管瘤、淋巴管瘤、血管球瘤等。 恶性软组织肿瘤主要是肉瘤,其共同特征是富于细胞,弥漫分布瘤细胞具有异型性,核分裂易见,并常有出血,坏死,囊性变,其组织形态与正常起源组织相差较大,且随其细胞分化程度不同而不同。分化好者,常能在肿瘤内找出某些起源组织的形态特点和结构排列,如横纹肌肉瘤内见横纹和横纹肌母细胞,平滑肌肉瘤内有肌原纤维,脂肪肉瘤内含有脂肪细胞和脂肪母细胞等,淋巴管和血管内皮肉瘤常具有管腔结构,MFH、隆突则具有车辐状或漩涡状结构等。分化差者或低分化者,其细胞体积较小,近似星形细胞,小圆形成卵圆形细胞、小多边形细胞,细胞与胞核的形态、大小、染色均不规则,有时出现各种奇异巨细胞,核分裂相多见。 某些良性病变的组织形态酷似恶性,易误诊为肉瘤。 某些良性肿瘤及瘤样增生,其细胞增生活跃,细胞幼稚,核大,核分裂相易见,具有假肉瘤样结构。如结节性筋炎、增生性筋膜炎、增生性肌炎等易误诊为肉瘤。任何具有组织培养样特点的肿瘤,像在筋膜炎和肌炎所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