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清代美术

清六家:又称“四王吴恽”,指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祈、吴历、恽格。他们并非一个画派,但都强调临古,特别是推崇元人,以精熟的技巧,不仅见重朝廷,而且左右了清初百余年的画风,被视为当时画坛的正统派。
娄东派:清初绘画流派,由曾直接受教于董其昌的王时敏开派,又由其孙王原祈为核心。王原祈为太仓人,太仓在娄江之东,故称“娄东派”。该派以黄公望为宗,极重笔墨功力。由于王原祈为朝廷重臣,画艺深得康熙皇帝欣赏,所以当时得宫廷画风即在其左右之下。弟子如唐岱等,对画学原理都有深入得认识,但绘画本身都没有超过王原祈的。
虞山派:清初绘画流派,由其首领王翚为常熟人,常熟由虞山,故名。王翚被清人奉为“一代正宗”。在师事王时敏、王鉴的同时,他上朔宋元诸家,其纯熟的画法,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故从之者若鹜,著名者有杨晋等。当时的山水画坛,不是归属于娄东派,就是属于虞山派,可知其作用范围之大。
新安派:清初绘画流派,创自渐江,因其为新安歙(今安徽歙线)人,故称。仰慕其风格的同郡人汪之瑞、孙逸、查士标,绘画旨趣颇近,合称为新安四大家。此派以元四家入手,尤重倪云林,但因其经历明清易代的变化,思想内涵非常的深刻;又得力于黄山得启示,意境奇特。新安派对金陵、扬州等地得江南绘画产生深远影响。又有人倾向将这一画派笼统归入黄山画派。
金陵八家:明末清初聚居金陵(今江苏南京)得8位画家,即龚贤、樊圻、高岑、邹喆、胡宏、叶欣、胡慥、谢荪。他们虽不属于同一画派,但都能不趋时尚,在师法北方山水等不同画凤方面独树一帜,给当时以南宗为正统得画坛注入了新鲜得气息。
扬州八怪:或称“扬州画派”,是对清乾隆年间活动在扬州的一批革新派画家的总称,数目不一定局限于8位。主要有今农、黄慎、汪士慎、郑燮、李禅、李方膺、高翔、罗聘、高凤翰等,因其不合于传统,不合于正统,艺术表现形式奇特,所以被目之为“怪”。他们主要靠卖画为生,受市场需要的影响,在花鸟、人物等题材上进行了多种变形和开拓,对写意传统作了大胆的突破。
海上画派:清末民初的绘画流派。主要人物有赵之谦、任熊、朱熊、张熊、任颐、虚谷、蒲华和吴昌硕,因其活动集中在上海,故得此名。他们大多以花鸟、人物为题材,画镜纵逸优雅,风格清新独特。他们的创作受书法碑学影响巨大,作品追求金石趣味,因此能别开生面,成为继扬州八怪以后又一个有全国影响的重要画派。
指画:中国传统绘画的

表现形式之一,以清代满族画家高其佩为其主要的代表。他借鉴同时代画家的技法经验,以指头代笔,创造出特殊的画风。通过指、腕、掌的变化,信手拈来,尽得其神。指画得盛行反映了当时画坛上对变革既有画风的渴求。
一画:中国传统画论述语,由石涛在《石涛画语录》中提出。它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作为绘画的主体,“众有之本,万象之根”。二是理一万殊,“一画之法,乃自我立”。三是一气呵成,在作品中以有形的线迹蕴含弥贯宇宙的生命之线。
三叠两段:石涛总结的山水画构图的重要程式。三叠是一层地,二层树,三层山;两段是景在下,山在上。它反映了画家不太重视具体的空间布局,而以心灵空间去融会自然空间的方法。这种程式化构图的提出,是画家对“思”与“景”相互关系的新认识。
金石气:与“书卷气”、“市井气”相对而成立的篆刻艺术的独特气韵,如古朴、典雅、苍茫,是金石铸造、携刻所体现的特殊审美趣味。由于艺术家对篆刻刀法美的体会,增强了传统书画墨笔表现的可能性。那些集诗书画印一体的视觉艺术作品,显示了后期金石书画的强大感染力。
西泠八家:清代中期以丁敬为首的浙派印学独辟蹊径,带动了钱塘籍的一批印学家,有蒋仁、黄易、奚冈、陈豫种、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等,后世将其合称“西冷八家”。他们兼容众家之长,开创新面,一时风靡于世,对后期文人画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作用。
吴派:近代吴昌硕开创的印学流派。得力于石鼓陶瓦、汉凿和封泥,加之以钝刀硬入,创造性地将诗书画冶于一炉,产生如破墨大写意的独特风格,对齐白石等人影响很深。因吴寓居上海,所以又称“海派”。
西泠印社:研究篆刻艺术最著名的学术团体。清光绪三十年由丁仁、王裼、叶为铭、吴隐等创办于浙江杭州孤山,因地近西泠而命名。首任社长为吴昌硕。它曾收藏许多印章、印谱和书画作品,并加以整理和出版,对推动近现代印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