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的标注体系研究一、顺序编码制(温哥华体系)二、著者-出版年制一、顺序编码制

参考文献的标注体系研究一、顺序编码制(温哥华体系)二、著者-出版年制一、顺序编码制
参考文献的标注体系研究一、顺序编码制(温哥华体系)二、著者-出版年制一、顺序编码制

参考文献的标注体系研究一、顺序编码制(温哥华体系)二、著者-出版年制一、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的标注体系有两种,即顺序编码制(温哥华体系)和著者-出版年制(哈佛体系)。一、顺序编码制(温哥华体系)

这种体系是按在正文中引用的文献出现先后顺序使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用方括号括注在文中提及的文献著者或理论系统名的右上角。如:

达尔文[3]指出··

进化论[7]认为··

如果只提及引用内容而未提及著者,则括注在所引用文字群的右上角。如:

根据遗传学原理,可以推论出这种变异是受基因控制的,是可以遗传的[8]。

如果所提及的文献作为文字叙述中的直接说明语时,则应与正文平排,并且每个序号都应加上方括号。如:

紫色土壤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参见文献[11]、[20]、[32])。

文中多次引用同一参考文献,只在第一次出现时编排序号(在参考文献表中也只出现一次),其他处使用同一序号;如果多次引用的是同一参考文献的不同页的内容并标上了页码,则每次引用都应编排序号,参考文献表中也要一一列出。

若某一问题使用了多篇文献说明,这时将各文献的序号在一个方括号内全部列出,中间加逗号,若遇连续序号,可在起讫序号中间加“~“表示。如:

这种变异往往发生在细胞的减数分裂时期[3, 5, 7~10],但是为了··

二、著者-出版年制

这种参考文献是由著者姓名与出版年代构成。标注方法是在被引用的著者姓名之后用圆括号标注参考文献的出版年代。如:

徐道一(1983)认为,生物变革时期与太阳系在银河系的运行轨迹可能有一定联系。

文中只提及所引用的资料内容而未提及著者,则在引文叙述文字之后用圆括号标注著者姓(中国人、朝鲜人、日本人等用汉字姓名的著者要用完整的姓氏和名字)和出版年代,两者之间空一格,不用逗号。如:

孟德尔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即红、白花豌豆杂交后的所结种子第二年长出的植株的红白花色比例为3:1(方宗熙 1962)。

引用同一著者在同一年份出版的多篇文献时,出版年份之后用英文小写字母a、b、c·加以区别,并用逗号隔开。如:

根据泰勒级数展开公式,我们很自然地假定在靠近平衡态时广义生态力和广义生态流之间是线性齐次关系(鲁廷全 1988b, 1988a)。

引用有两个以上同姓的著者的外文文献,在姓氏后面加上名字的缩写(首字母,大写),姓和名、名和年代之间空一格(不加逗号,不加缩写点),而两个文献之间用逗号隔开。如:1971年初北半球平均雪被显著增加,以及相伴的短波辐射吸收的减少是随后异常天气型出现的原因(Kukla G J 1974, Kukla H J 1976)。

引用多著者文献时,只标注第一个著者,其后加“等“字,或与之同义的外文(“et al.“、“и др.“··)。如:

现代生态学研究的中心是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人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马世骏等 1990)。

生态学的现代品格是把一个意外的结果变成一个意料中的结果,把一个偶然的事件变成一个当然的事件(Harvey D et al. 1969 )。

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按出版年份由近到远依次标注,文献与文献之间用逗号隔开。如:遥相关研究(Alliso et al. 1971, Bjerknes 1969, Doberitz 1969, Doberitz et al. 1967)指出,两种相反的流型··。

参考文献表的编排

参考文献中的著录项目、标点符号及排列顺序严格按如下范例套用。参考文献表的排版样式为:六号宋体+Times New Roman,首行不缩进,悬挂缩进16磅,行距最小12磅。

一、顺序编码制

各篇文献要按正文标注的序号依次列出,序号前后不加任何符号,只在序号后用一空格与作者姓名隔开。

参考文献中,在文章的页码前都用冒号,人名中的缩写点略去。

1. 专著

作者. 书名(包括副书名). 版本(第一版应略去).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作者. 文章名//原出版物责任者. 原出版物名. 版本(第一版应略去).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如果是译文,则应在文献名后加上译者姓名。

黑姆斯等. 生物化学. 王镜岩等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65.

2. 论文集

作者. 文章名//论文集编者. 论文集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章的起讫页码.

3. 刊物

作者. 文章名. 刊物名称,出版年,卷(期,部分):文章的起讫页码.

4.报纸

作者. 文章名. 报纸名称,年-月-日(版面第次).

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

范例

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横断山区昆虫:第一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2:108.

2 加德纳 E J. 遗传学原理. 杨纪珂等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7:98.

3 钟文勤,周庆强,孙崇潞. 内蒙古草场鼠害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态对策//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第一集.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5. 64~71.

4Abell B C. Nucleic acid content of microsomes. Nature, 1956(135): 7~9.

5 张揆一. 一篇错译文章引起的风波. 新闻出版报, 1994-02-16(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