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气象部门现代气象业务基本知识考试复习题资料

浙江省气象部门现代气象业务基本知识考试复习题资料
浙江省气象部门现代气象业务基本知识考试复习题资料

浙江省气象部门现代气象业务基本知识考试复习题

(含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47题)

1、《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自 D 起施行。

A、2009年10月1日

B、2010年10月1日

C、2010年5月1日

D、2010 年4月1日

2、 A 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将气象灾害的防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D、乡镇以上人民政府

3、 A 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B、乡镇部门

C、教育部门

D、气象部门

4、现代气象业务体系主要由 D 、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和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构成,各业务间相互衔接、相互支撑。

A、信息网络业务

B、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业务

C、公众气象服务业务

D、公共气象服务业务

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气象主管机构提供的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趋势信息以及 D ,按照有关规定适时调整气象灾害级别或者作出解除气象灾害应急措施的决定。

A、灾害评估

B、灾害救助情况

C、灾害应急处置情况

D、灾情发展情况

6、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A 。

A、形成精细化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

B、建设专业化的农业气象监测预报技术系统

C、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

D、加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决策服务

7、根据乡镇自动气象站观测网规划,要求每个乡镇建设 A 套2要素以上自动气象站,实现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和局地小气候的观测。

A、1

B、5

C、10

D、20

8、现代天气业务以预报的 C 发展为标志。

A、数字化

B、网格化

C、精细化

D、定量化

9、我国自主研发的数值天气预报系统是 C

A、T639

B、T213

C、GRAPES

D、GFS

10、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种类和级别,由 D 规定。

A、省以上气象主管机构

B、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D、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1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防御的需要,建设 B ,健全应急监测队伍,完善气象灾害监测体系。

A、气象综合观测设施

B、应急移动气象灾害监测设施

C、气象应急设施

D、气象灾害观测系统

12、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工作协调机制,形成 A 防范应对气象灾害的格局。

A、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协作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

B、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协作配合、气象信息员参与

C、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协作配合、气象志愿者参与

D、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协作配合、气象应急联系人参与

13、环境气象观测包括: A 、紫外线、花粉、负离子、酸雨、空气质量等要素观测。

A、灰霾

B、海洋观测

C、高空探测

D、风能观测

14、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进人、晋升、晋级公示和信息公开制度,提高选人用人 B 和气象人才队伍的活力。

A、标准

B、公信度

C、满意率

D、机制

15、加强编制外人员管理。研究制定编制外人员管理办法,探索人事代理用人机制,用好各类人才资源。 C ,编制外人员参加岗位培训、职称评审等可参照在职人员的相关规定执行。

A、信息公开

B、监督管理

C、兼顾公平

D、评估考核

16、建立和完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坚持 B 的原则,改进人才评价办法,完善人才评价手段,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水平;建立各类人员考核结果与培训、晋升和晋级相衔接的工作机制,激发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A、集中管理

B、分类管理

C、分级管理

D、统筹管理

17、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完善灾害性天气的预报系统,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的 A 。

A、准确率和时效性

B、准确率和覆盖率

C、满意度和时效性

D、满意度和覆盖率

18、公共气象服务任务从对象上可分为面向决策部门的 D 气象服务、面向公众的公众气象服务和面向特定用户的 D 气象服务。面向不同的对象,服务的侧重点和发展方向则有所不同。

A、决策特殊

B、政府专业专项

C、政府专门

D、决策专业专项

19、到2010年,初步建成功能比较完备的综合气象服务平台,使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覆盖率达到 C 以上,常规气象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 C 以上,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达到86%以上。

A、90% 85%

B、80% 95%

C、85% 90%

D、80% 80%

20、完善全国灾情直报系统,实现灾情发生后 A 小时内初报灾情, A 小时内上报重要灾情,12-24小时内上报调查后灾情。

A、2 6

B、3 6

C、2 5

D、3 4

21、完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建立完善各种手段综合运用、覆盖城乡社区、立体化的信息发布渠道,做到“土洋结合、群专并举、多管齐下、迅速高效”,实现气象预警信息“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事业、 C ”。

A、进家庭

B、进城市

C、进学校

D、进郊区

22、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按照职责向社会统一发布灾害性天气警报和 D 信号,并及时向有关灾害防御、救助部门通报;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A、灾害性天气预报

B、气象灾害等级

C、灾害防御

D、气象灾害预警

23、根据新的岗位设置要求,合理安排和使用好 C ,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A、引进人才

B、后备人才

C、现有人才

D、骨干人才

24、抓好气象人才队伍建设。转换用人机制,积极推行以聘用制度和 B 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

A、未聘人员安置

B、岗位管理

C、分级管理

D、分配激励

25、公共气象服务是指气象部门使用各种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向政府 D 部门、社会公众、生产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的过程。

A、相关

B、管理

C、有关

D、决策

26、现代天气业务以预报的精细化发展为标志,精细化的预报是指准确的、高时空分辨率的、涵盖不同天气现象、适应 C 用户需求的预报。

A、所有

B、个别

C、不同

D、特殊

27、发生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大范围的气象灾害,并造成较大危害时,由 B 决定启动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A、中国气象局

B、国务院

C、国家应急办

D、国家减灾委员会

28、《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气象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10年,初步建成结构合理、布局适当、功能齐备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和科技支撑保障系统,使气象整体实力达到20世纪末世界先进水平;到2020年,建成结构完善、功能先进的 D 体系,使气象整体实力接近同期世界先进水平,若干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A、气象预报预测

B、公共气象服务

C、气象综合观测

D、气象现代化

29、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包括:气象灾害防御、决策气象服务、 C

和专业专项气象服务。

A、农业气象服务

B、民航气象服务

C、公众气象服务

D、预报预测气象服务

30、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要坚持德才兼备、 C 的选拔标准和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切实把政治素质好、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

A、政治坚定

B、以才为先

C、以德为先

D、素质优良

31、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迁建审批以及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避免危害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探测环境审批由 A 实施。

A、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B、省、直辖市、区气象主管机构

C、地市气象主管机构

D、各级气象主管机构

32、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主要包括___A__ ____,以及相应的数据处理、技术保障等系统。

A、地基、空基、天基观测系统

B、自动、人工观测系统

C、卫星、雷达观测系统

D、气象灾害、气候变化观测系统

33、气象事业是 A 社会公益事业。

A、科技型、基础性

B、基础性、科技型

C、基础性、公益性

D、业务型、科技型

34、现代气象业务体系主要由 D 、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和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构成,各业务间相互衔接、相互支撑。

A、信息网络业务

B、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业务

C、公众气象服务业务

D、公共气象服务业务

35、到 B 年,建成结构完善、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使气象整体实力接近同期先进水平,若干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A、2015

B、2018

C、2020

D、2025

36、 B 系统是国家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是气象和地球相关学科业务与科研的重要基础。

A、海上气象观测

B、综合气象观测

C、地面气象观测

D、高空气象观测

37、加快 A 进程,加强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系统建设,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警报和旱涝趋势气候预测。

A、预报预测精细化

B、预报观测精细化

C、中短期天气要素精细化

D、短时临近预报预警

3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气象主管机构提供的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趋势信息以及 D ,按照有关规定适时调整气象灾害级别或者作出解除气象灾害应急措施的决定。

A、灾害评估

B、灾害救助情况

C、灾害应急处置情况

D、灾情发展情况

39、通过改善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气象信息的迫切需求,特别是要加强 A 以及农村、社区、企业的气象服务。

A、海洋

B、学校

C、山区

D、工矿

40、加快空间天气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发展 C 业务,提高空间天气灾害监测和空间环境变化预警能力。

A、海洋天气预警预报

B、地面天气预警预报

C、空间天气预警预报

D、综合天气预警预报

4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防御的需要,建设 B ,健全应急监测队伍,完善气象灾害监测体系。

A、气象综合观测设施

B、应急移动气象灾害监测设施

C、气象应急设施

D、气象灾害观测系统

42、气象部门要组织跨地区、跨部门联合监测,特别要做好农村、沿海、重要江河流域、森林草原、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 A 工作。

A、气象灾害监测 B 、气象灾害预警 C、气象灾害预报 D、气象灾害防御

43、 D 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根据上一级人民政府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结合本地气象灾害特点,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A、乡级以上

B、镇以上

C、市级以上

D、县级以上

4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 C 气象灾害监测信息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A、加强

B、改善

C、完善

D、提高

45、国家气象观测一级站平均间距为 B 千米左右,分布相对均匀,优先考虑关键地区和敏感地区。

A、80

B、100

C、110

D、50

46、到 C 年,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整、技术先进的现代天气业务。

A、2011

B、2012

C、2015

D、2016

47、建立全球 C 分辨率和中国区域3~5公里分辨率的分析与预报系统。优化全球模式动力框架和垂直坐标,改进极区和大地形区的处理方案。

A、15公里

B、20公里

C、25公里

D、30公里

二、多项选择题(36题)

1、国办发〔2006〕3号文件明确,气象事业是 BD 社会公益事业。

A、公益性

B、科技型

C、专业性

D、基础性

2、《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明确, CD 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A、气象部门

B、各级防汛办

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D、有关部门

3、随着现代气象业务发展,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的基础支撑不足、发展不够协调等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 ABCD

A、气象综合观测能力和系统稳定可靠运行能力有待提高

B、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显突出,观测站网布局的科学性有待增强

C、科技支撑能力薄弱,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D、多种观测资料综合应用能力和效益发挥有待加强。

4、综合气象观测和信息业务包括: ABC

A、地面观测和地基遥感系统

B、以气球和飞机等为观测平台的空基遥感系统

C、以低轨和高轨卫星为观测平台的天基遥感系统

D、风能观测系统

5、现代天气业务包括 ABCD 以及合理的业务布局和业务流程等方面内容。

A、数值预报

B、天气预报

C、产品检验评估

D、综合分析预报平台

6、现代天气业务发展建设的重点是:围绕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建设、专业化监测预报业务和技术系统研发、 ABC 等方面。

A、多种观测资料综合分析应用

B、集约化预报业务流程调整与完善

C、专家型预报员团队建设

D、天气预报业务

7、《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所称气象灾害,是指 ABC 等所造成的灾害。

A、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

B、低温、高温、干旱

C、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

D、泥石流、雷电、冰雹、霜冻、大雾和霾

8、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应当包括 ABCD 等内容。

A、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和现状

B、防御原则和目标

C、易发区和易发时段

D、防御设施建设和管理以及防御措施

9、在《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中,气象科技创新体系由 ABCD 、服务于气象业务的行业其他力量组成。

A、国家级科研机构

B、国家级业务单位

C、省级科研所

D、区域中心与省级业务单位

10、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应当包括 ABCD 等内容。

A、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B、预防与预警机制

C、应急处置和救助措施

D、应急处置措施和保障措施

11、加强教育培训制度建设。建立教育培训登记制度,加强教育培训效果评估和培训成果的应用,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使教育培训____ACD_ ____。

A、制度化

B、长期化

C、规范化

D、科学化

12、按照_____A ____、_____B ____、____D_ ____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人才体系建设,努力满足现代业务发展的需要。

A、使用

B、引进

C、监管

D、培养

13、《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要做好气候资源的普查和规划利用工作,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做好 A 的气象服务和 C 工作。

A、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

B、气候评估

C、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

D、气候监测

14、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灾害性天气___A__、气象灾害预警 C 和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及时作出 D 相应应急预案的决定,向社会公布,并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

A、警报

B、预报

C、信号

D、启动

15、建立功能比较完备的公共气象服务业务体系,重点要做好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公共气象服务业务队伍和公共气象服务业务机构的建设,努力实现服务业务____A_ ____、服务队伍_____B ____、服务机构_____C ____、服务管理规范化。

A、现代化、

B、专业化

C、实体化

D、科学化

16、发展现代气象业务的重点是发展以提高气象服务 C 为目标的公共气象服务业

务,以提高预报预测 D 为核心的气象预报预测业务,以面向预报服务业务和发展需求且

能连续、稳定、可靠运行为重点的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使其形成相互衔接,互为支撑的业务

体系。

A、覆盖面和精细化

B、准确率和满意率

C、覆盖面和满意率

D、准确率和精细化

17、现代天气业务以提高天气预报的 D 和 C 为核心。

A、数字化

B、网格化

C、精细化

D、准确率

18、公共气象服务的基本原则是: ABCD 。

A、需求牵引

B、公益性

C、科学性

D、以人为本、普惠公平

19、公共气象服务的主要目标,未来五年,公共气象服务信息覆盖率达到 A 以上,气象

服务公众满意度达到 B 以上。

A、95%

B、90%

C、85%

D、100%

20、建立功能比较完备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重点要做好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公共气象

服务业务队伍和公共气象服务机构的建设,努力实现 ABCD

A、服务业务现代化

B、服务队伍专业化

C、服务机构实体化

D、服务管理规范化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明确规定气象事业是: A 、 B 、 D 的基础性公益事业

A、经济建设

B、国防建设

C、生态建设

D、社会发展

22、发展公共气象服务,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不断增强气象服务科技含量,提高

气象服务产品的 A 、 B 、 C,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协助政府、指导公众和生产部门做出

正确的决定。

A、科学性

B、针对性

C、时效性

D、综合性

23、随着现代气象业务发展,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的基础支撑不足、发展不够协调等问题日益

突出,主要表现在: A 、 B、 C、 D

A、气象综合观测能力和系统稳定可靠运行能力有待提高

B、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显突出,观测站网布局的科学性有待增强

C、科技支撑能力薄弱,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D、多种观测资料综合应用能力和效益发挥有待加强。

24、未来五年,公共气象服务信息覆盖率达到 C 以上,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达到 E 以上,气象防灾减灾效益显著提高。

A、90%

B、85%

C、95%

D、90%

25、建立各类气象灾害 A 、承灾体 C 、灾害 B 和 D 、风险等级的评价模式;

A、危险性

B、损失程度

C、易损性

D、风险指数

26、实现 A 公里分辨率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区域四维变分资料同化系统和 B 公里分辨率区域中尺度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业务化运行,

A、30

B、5-10

C、25

D、6—12

27、做好 A 、 B 、 C 重大天气预报和趋势预测,重点加强台风、暴雨(雪)、大雾等灾

害及其影响的中短期精细化预报和雷电、龙卷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实现对各种灾害

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实时动态诊断分析、风险分析和预警预测。

A、灾害性

B、关键性

C、转折性

D、主动性

28、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行 A、B 、C 、D 的原则。

A、以人为本

B、科学防御 B、部门联动 D、社会参与

29、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应当包括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和现状、 A 和目标、易发区和易

发时段、 D 建设和管理以及防御措施等内容。

A、防御原则

B、防御建设

C、防御设备

D、防御设施

30、从事 C 、 D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单位的资质证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国务

院电力或者国务院通信主管部门共同颁发。

A、通讯

B、建筑

C、电力

D、通信

31、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做好太阳风暴、地球空间暴等空间天气灾害的 A 、 B 和 C 工作。

A、监测

B、预报

C、预警

D、预测

32、加快推进新一代天气雷达加密布设,发展 A 、 B 、GPS/MET水汽观测、 C 和 D 的

遥感气象探测系统和空间天气探测系统。

A、风廓线雷达

B、雷电监测

C、专用飞机探测

D、气象卫星构建

33、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应当包括 A 、 B 、 C 、 D 、等内容。

A、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B、预防与预警机制

C、应急处置和救助措施

D、应急处置措施和保障措施

34、现代天气业务包括__B_ 、___C_、产品检验评估、___D___以及合理的业务布局和业务流

程等方面,其突出特征体现在天气业务核心技术和支撑手段的现代化,业务流程的合理化,

业务产品的精细化和业务分工的专业化。

A、天气警报

B、数值预报

C、天气预报

D、综合分析预报平台

35、现代气象业务体系主要由____A_ _、____D_ _和____C_ _构成,各业务间相互衔接、相

互支撑。

A、公共气象服务业务

B、科技创新业务

C、综合气象观测业务

D、气象预报预测业务

36、环境气象观测包括的要素为 ABC 。

A、灰霾、紫外线、

B、花粉、酸雨

C、负离子、空气质量

D、雾

三、判断题(40题)

1、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行以人为本、科学防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2、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预防与预

警机制、应急处置措施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3、发展现代气象业务的宗旨是提高整体水平,发挥总体效益,切实增强防御和减轻气象

灾害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福祉安康提供更加优质的气

象服务。(√)

4、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是为满足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综合地基、空基、

天基观测手段,全面获取气象及其相关信息的系统。(√)

5、气象科技创新体系由国家级科研机构(“一院八所”)、国家级业务单位、省级科研所、区域中心与地市业务单位、服务于气象业务的行业其他力量组成。(×)

6、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完善灾害性天气的预报系统,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的准确率和覆盖面。(×)

7、气象部门履行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项职能。(×)

8、加强教育培训制度建设。建立教育培训登记制度,加强教育培训效果评估和培训成果的应用,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使教育培训制度化、科学化、长期化。(×)

9、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情况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10、2010年,要加大与各部门共建、共享和共同维护预警信息发布手段的力度,重点加强农村地区电子显示屏、高音预警广播的建设,农村气象信息覆盖面达到80%以上。(×)

11、《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自2009年4月1日起施行。(×)

12、从事电力、通信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单位的资质证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国务院电力或者国务院通信主管部门共同颁发。(√)

13、省级气象部门负责气象观测数据的共享工作。(×)

14、到2100年,基本上形成以国家气候观象台、国家气象观测站、区域气象观测站、卫星观测系统和移动观测系统为主要平台,以国家气候监测网、国家天气观测网、国家专业气象观测网和区域气象观测网为主要架构的地基、空基和天基相结合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15、我国天气业务已经全面形成了以数值天气分析预报产品为基础,以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MICAPS)为工作平台,预报员综合应用各种观测资料、技术和方法制作各种时效天气预报产品的技术路线。(×)

16、针对气象灾害不同特征,通过各种观测资料的融合分析,在SWAN平台下实现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的人机交互识别和报警功能,建立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的监测分析业务。(×)

17、建立以国家级和省级为主体的预报业务体系,完善国家级专业预报中心和省级专业化预报岗位设置,强化国家级和省级的预报业务和指导能力,形成集约化的业务布局。(×)

18、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设计、施工资质的单位,可以从事建设工程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施工。(×)

19、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和与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有关的单位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防御的需要,按照职责开展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工作,并及时向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灾害防御、救助部门提供雨情、水情、风情、旱情等监测信息。(×)

20、只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及时作出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的决定。(×)

2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将气象灾害的防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22、从事电力、通信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单位的资质证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国务院电力或者国务院通信主管部门共同颁发。(√)

23、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预防与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措施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24、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25、雷电易发区内的矿区、旅游景点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构)筑物、设施需要单独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由市(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负责。(×)

26、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

27、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气象灾害特点,组织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28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种类(和级别),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

29、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等媒体应当(及时)向社会播发或者刊登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提供的适时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并根据当地气象台站的要求及时增播、插播或者刊登。(×)

30、对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采取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实施,不得妨碍气象灾害救助活动。(√)

3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及时作出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的决定,向社会公布,并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并向当地驻军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地区的人民政府通报。(√)

32、《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已经2010年1月20日国务院第98次常务会议通过(√)

33、二级站主要根据各地业务服务需求进行布设,重点补充东(西)部地区,进一步改善国家级观测站网布局的密度、覆盖度和均匀性。(×)

34、发展现代天气业务,是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的关键环节,是适应“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的公共气象服务需求的根本保证。(√)

35、近10年24小时暴雨预报准确率提高了5%,台风24、48小时路径预报和沙尘暴数值预报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36、以多种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的综合应用为基础,以MICAPS系统为平台,逐步从以天气尺度分析为主的业务向天气尺度与中尺度分析相结合的业务转换。(√)

37、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结合本地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备案。(√)

38、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确定人员,协助气象主管机构、民政部门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应急联络、信息传递、灾害报告和灾情调查等工作。(√)

39、建成新一代天气雷达网并投入业务,具有每15(10)分钟以内上传一次数据的能力。(×)

40、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完善灾害性天气的预报系统,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大气概述 1.名词解释:气温垂直递减率、饱和差、相对湿度、露点、饱和水汽压。 2.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可分哪几个层次?各层次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3.简述臭氧、二氧化碳、气溶胶的气候效应。 4.如何用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温度来判断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5.已知气温和饱和差,如何得出饱和水汽压、水汽压、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 第二章辐射能 1.名词解释:太阳常数、大气透明系数(P)、太阳高度、可照时间、日照时间、直接辐射、大 气逆辐射、大气之窗、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净辐射、逆温、平流逆温、辐射逆温、活动积温、有效积温。 2.为什么地面和大气的辐射是长波辐射?为什么说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能量的来源? 3.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中都包括哪些要素?如何计算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总辐射、反射率、 大气透明度? 4.太阳辐射在大气中减弱的一般规律是什么?贝尔减弱定律的公式。 5.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由哪两部分组成?试比较二者的异同及影响因子。论述植物和太阳辐 射的关系。 6.地面有效辐射的公式。影响地面有效辐射的因子有哪些? 7.写出地面净辐射公式和各项的物理意义。 第三章温度 1.名词解释:逆温、平流逆温、辐射逆温、生物学温度、活动积温、有效积温。 2.写出地面(土壤)热量平衡方程,解释公式中各项的意义。 3.什么叫土壤日较差、气温日较差?影响土壤日较差、气温日较差的因子有哪些? 4.土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有何规律?它与太阳总辐射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有何差异? 5.近地层气温的铅直变化规律。 6.简述辐射逆温形成的条件。逆温对农林业生产有何影响? 7.界限温度的概念,5个界限温度在林业上的作用。 8.如何计算活动积温、有效积温?简述积温在林业生产中的意义。 第四章大气中的水分 1.影响蒸发的气象因子有哪些? 2.道尔顿定律、蒸散的概念。 3.大气中水气的凝结条件是什么?其达到凝结的途径有哪些?云、露、霜、雾分别是在哪些冷 却方式下产生的? 4.辐射雾、平流雾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5.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相对变率、降水绝对变率的定义。降水相对变率和绝对变率分别可 用来表示什么? 6.简述降水形成的原因和种类。 7.从你所学知识说明植物与空气湿度的关系。

《气象学与气候学》习题集及答案解析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天气: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 2、干洁大气:除去水汽及其他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体质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3、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4、气候系统: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雪圈和生物圈组成的整个系统,以及系统内各子系统间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统称为气候系统。 5、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 6、黑体:对于投射到该物体上所有波长的辐射都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7、深厚系统:温压场对称的天气系统,如暖高压和冷低压。。 8、大气窗:大气中对地面长波辐射在8-12微米的吸收几乎为零,地面辐射直接透过大气层进入宇宙中。 9、温室效应: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能让大量的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到达地面,但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氧化亚氮、氯氟烃等温室气体成分的存在,使大气能强烈地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热,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回给地面一部分,对地表有保温效应,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亦称花房效应。 10、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 11、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线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12、辐射: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流形式向周围传递或交换能量的方式。 13、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14、大气逆辐射:指向地面的那部分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15、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16、地面辐射差额: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辐射差额。 17、大气稳定度:处在静力平衡状态中的空气块因受外力因子的扰动后,大气层结(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分布)有使其返回或远离原来平衡位置的趋势或程度,称之为大气稳定度。 18、干绝热过程: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作垂直升降运动时,既没有与外界交换热量,又没有发生水相变化的过程。 19、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 20、逆温: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增的反常现象。 21、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因地面、雪面或冰面、云层顶部等的强烈辐射冷却,使紧贴其上的气层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成的的逆温。 22、阳伞效应:大气中云和气溶胶对太阳辐射的强烈散射和反射作用,减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对地面有降温作用。 23、温室效应: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能让大量的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到达地面,但大气能强烈地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热,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回给地面一部分,对地表有保温效应。 24、气温年较差:一年中的最冷月的平均温度与最热月的平均温度之差。 25、虚温:在同一压强下,干空气密度等于湿空气密度时,干空气应有的温度。 26、露点:湿空气在水汽含量不变条件下,等压降温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27、位温:气块循着干绝热过程移动到同一个标准高度1000hPa 处,所具有的温度。 28、相对湿度:空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 29、饱和水汽压:在一定温度下,从水面或冰面进入空气中的水分子数与从空气中进入水面或冰面的水分子数相等时的水汽压。 30、位势高度:是指单位质量的物体从海平面抬升到某一高度克服重力所作的功。 31、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

02.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2.1)用户操作手册

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2.1)用户操作手册 技术组 2018年03月

目录 1 概述 (5) 1.1开发背景 (5) 1.2功能简介 (6) 1.3平台组成 (7) 1.4平台使用环境 (8) 1.5平台基本操作 (8) 1.6数据处理流程 (10) 2 数据接收与上传监控 (13) 2.1功能简介 (13) 2.2监控概况 (13) 2.3国家站监控情况 (17) 2.4区域站监控情况 (18) 2.5辐射站监控情况 (18) 2.6酸雨站监控情况 (19) 2.7土壤水分站监控情况 (19) 2.8高空站监控情况 (20) 2.9快速质控异常文件信息显示 (20) 3 质控信息处理 (22) 3.1功能简介 (22) 3.2省级处理与查询反馈 (23) 3.3统计值质控信息处理 (50) 3.4台站处理与反馈 (51) 3.5系统性偏差检测 (55) 3.6台站更正数据文件人工干预 (59) 3.7黑名单管理 (62) 3.8观测项不一致 (68) 4 数据质量分析与处理 (73) 4.1功能简介 (73) 4.2数据流转痕迹显示 (73) 4.3观测数据人工质控 (74) 5 快捷通道 (75) 5.1功能简介 (75) 5.2日清 (76) 5.3月清 (79) 5.4数据空间分析 (88) 5.5综合一致性分析 (90) 5.6探空曲线显示 (94) 5.7任意数据修改 (95) 5.8数据查询与质疑 (98) 5.9支撑表与服务表数据对比 (102) 6 文件制作与数据显示 (106)

6.1功能简介 (106) 6.2文件制作 (106) 6.3观测数据显示 (117) 6.4统计值显示 (119) 7 元数据基本信息 (121) 7.1功能简介 (121) 7.1.1 模块功能 (121) 7.1.2 模块组成 (121) 7.1.3 用户分类 (122) 7.1.4 页面构成 (123) 7.2台站基本信息 (124) 7.2.1 功能简介 (124) 7.2.2 操作说明 (125) 7.3图像、观测记录和规范信息 (139) 7.3.1 功能简介 (139) 7.3.2 操作说明 (139) 7.4台站变动登记 (144) 7.4.1 功能简介 (144) 7.4.2 操作说明 (144) 7.5台站疑误登记 (147) 7.5.1 功能介绍 (147) 7.5.2 操作说明 (147) 7.6年报附加信息 (149) 7.6.1 功能介绍 (149) 7.6.2 操作说明 (149) 7.7附加信息登记 (155) 7.7.1 功能介绍 (155) 7.7.2 操作说明 (155) 7.8文件管理 (159) 7.8.1 功能简介 (159) 7.8.2 操作说明 (160) 7.9元数据消息管理 (162) 7.9.1 功能简介 (162) 7.9.2 操作说明 (162) 7.10变动信息及附加信息处理 (163) 7.10.1 功能简介 (163) 7.10.2 操作说明 (163) 7.11疑误处理 (166) 7.11.1 功能简介 (166) 7.11.2 操作说明 (166) 7.12土壤水分站信息表格导入 (168) 7.12.1 新增功能简介 (168) 7.12.2 操作说明 (168) 7.13高空站沿革文件导入 (171)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干空气:大气中除了固,液微粒及水汽以外的空气 2.湿空气:含有水汽的空气 3.对流层:从地面至约12km高的大气层。其下垫面为地面,上界高度随纬度 和季节而变。集中了大气质量的80%和全部水汽,云、雾、雨、雪等也都发生于其中。 4.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大约55Km左右的大气层; 5.虚温:在气压相等的条件下,具有和湿空气相等的密度时的干空气具有的温 度。 6.单位气压高度差:指在垂直空气柱中气压相差一个单位值(通常指1百 帕)所对应的高度差。用它来表示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快慢程度7.位势高度:动力计算中由某参考[零]面(重力位势零面)至计算等压面之间的 位势差 8.等压面:空间各气压相等的点组成的面 9.等高线:等高线是某一特定等压面(850hPa、700hPa、500hPa等)上高度相 等的点的连线 10.等高面:高度相等的点所组成的面 11.等压线:等压线是同高度的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点的连线 12.水汽压:大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水汽压(e)。单位也用hPa; 13.饱和水汽压:一定温度、体积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达到最大时的水汽压称饱和 水汽压(E),其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4.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即水汽密度 15.相对湿度:实际水汽压(e)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E)的比值(用百分 数表示), 16.比湿:在一团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的比值。其单位是g/g 或g/kg 17.混合比:一团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干空气质量的比值即单位为g/g 18.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称露点温度,简称露点(t d)。其单位与气温相同 19.风、风向、风速: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地面用16 方位、高空用方位度表示,即0°(或360°)表示正北,90°表示正东,180°表示正南,270°表示正西等。单位时间内空气在水平方向流动的距离就是风速。 20.辐射通量密度、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内通过任一表面的辐射能称为辐射通量; 辐射通量除以辐射所通过的面积则称为辐射通量密度,用F 表示。在单位时间(△t)、单位立体角(△ω)内,沿一定方向垂直通过任意单位面积的辐射能(△F),称为该方向的辐射强度 21.太阳常数: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获得的 太阳辐射能。 22.太阳总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与散射辐射之和 23.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其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卫星气象学章考试题带答案

卫星气象学章考试题带 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卫星气象学1-4章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 1、卫星气象学是指如何利用(气象卫星探测)各种气象要素,并将(卫星探测)到的资料如何用于大气科学的一门学科。 2、利用气象卫星对大气进行遥感探测称作(气象卫星遥感),亦称(卫星大气遥感)。 3、卫星气象学主要研究(60KM )以下大气中各气象要素的获取和应用。 4、遥感按工作方式可以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5、(暴雨)和(强雷暴)是灾害性危险天气系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常造成严重损失。 6、卫星作为一个(天体),它要受到其他天体的(引力)的作用。 7、对于第一定律,圆锥截线表示为θcos 112e e a r +-=,θ是矢经与 半长轴之间的夹角,称(真近点角)。 8、由于卫星运动和地球的自转,星下点在地球表面形成一条连续的运动轨迹,这一轨迹称为(星下点轨迹)。 9、由于卫星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所以当卫星绕地球转一周后,地球相对卫星转过的度数称之为(截距)。 10、当卫星倾角为90°时,卫星通过南北两极,这种轨迹称之(极地轨道)。

11、地面的(散射辐照度)为分子散射、气溶胶粒子散射和地面与大气之间多次散射之和。 12、表示卫星探测分辨率的参数有三个,分别为:(空间分辨率)、(灰度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 13、卫星云图的增强处理是对灰度或辐射值进行处理,通过(灰度变化),将人眼不能发现的目标物细微结构清楚的表现出来。 14、从卫星到观测地表面积之间构成的空间立体角称作(瞬时视场)。 15、(等效噪声温度差)是指目标物温度的改变而引起投射到探测器的辐射功率的改变正好等于等效噪声功率时的温度差。 16、光学系统的作用是手机目标物发出的(辐射能),并将其传给探测器。 17、由于云和气溶胶(特别是火山灰)对太阳辐射的强散射作用,导致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减少,称为(阳伞效应或反射效应). 18、当太阳光从水面单向反射至卫星仪器内,则其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一片色调较浅的明亮区域,这区域称做(太阳耀斑区)。 19、(黑体)是指某一物体在任何温度下,对任意方向和波长的吸收率或发射率都等于1。

第四章习题-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四章大气的运动 [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研究大气运动产生的原因,大气运动的形式、状况和大气环流。大气运动是气压分布的不均匀所造成的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重力以及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大范围的大气运动就是大气环流,气压带、全球的行星风带、平均经圈环流、平均纬向环流、平均水平环流、大气活动中心构成了大气环流的平均状况。 [名词解释] 静力方程:gdZ dP ρ=- 气压场:气压的空间分布称为气压场 等压线:等压线是同一水平面上各气压相等点的连线 等压面:指单位质量的物体从海平面(位势取为零)抬升到 Z 高度时,克服重力所作的功,又称重力位势,单位是位势米位势高度 位势米:重力位势的单位,是表示能量的单位,1 位势米定义为1 kg 空气上升1 m 时,克服重力作了9.8 J 的功,也就是获得9.8 J/kg 的位势能,即1位势米= 9.8J/kg 低压槽:是低压向外伸出的狭长部分,或一组未闭合的等压线向气压较高的方突出的部分 高压脊:是高压向外伸出的狭长部分,或一组未闭合的等压线向气压较低的方突出的部分 气压系统:在天气图上,用等压线表示的高、低气压或槽、脊系统 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是一个向量,它垂直于等压面,由高压指向低压,数值等于两等压面间的气压差△P 除以其间的垂直距离△N 地转偏向力:空气是在转动着的地球上运动着,当运动的空气质点依其惯性沿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运动时,对于站在地球表面的观察者看来,空气质点却受着一个使其偏离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力的作用,这种因地球绕自身轴转动而产生的非惯性力称为水平地转偏向力或科里奥利力 惯性离心力:是物体在作曲线运动时所产生的,由运动轨迹的曲率中心沿曲率半径向外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地转风:地转风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作等速、直线的水平运动 梯度风:当空气质点作曲线运动时,除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外,还受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当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旋衡风:在低纬度地区或小尺度低压中,如果气压梯度力和惯性离心力都很大,而地转偏向力很小时,则可出现旋衡风 大气活动中心:冬、夏季在平均气压图上出现的大型高、低压系统,称为大气活动中心。 哈德莱环流圈:低纬环流圈,直接热力环流圈(正环流圈),又称哈得莱环流圈 费雷尔环流圈:中纬环流圈,是间接热力环流圈(逆环流圈),又称费雷尔环流圈 极地环流圈:高纬环流圈,又称极地环流圈,也是一个直接热力环流圈,是三个环流圈中环流强度最弱的一个 沃克环流圈:由于赤道地区存在着大尺度的东西向热力差异引起的 急流:急流是指风速30 m/s 以上的狭窄强风带 环流指数:经向环流型,即500hPa 西风带上发展出深槽大脊,能引起强烈的冷、暖空气活动。纬向型和经向型环流经常交替出现,其交替周期大约2—6周。这种交替演变规律一般用环流指数来表示。环流指数分纬向环流指数(IZ )和经向环流指数(IM )两种

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操作平台业务流程汇总

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 操作平台业务流程一、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上传 按业务规定上传国家级测站实时地面气象分钟数据文件、小时数据文件、日数据文件、日照数据文件、 (辐射数据文件。 每日定时观测后, 登录 MDOS 平台查看本站数据完整性, 对缺测时次及时补传。 二、疑误信息处理与反馈 台站配置应值班手机,用于接收台站疑误信息短信;值班手机要保证 24小时开机,手机号码变动应及时向省级管理部门上报。 台站对疑误信息的反馈包括定时反馈、被动反馈和更正数据反馈。 (1定时反馈:在每日定时观测后,登录 MDOS 操作平台,查询本站国家站和区域站未处理疑误信息并反馈。保证疑误数据在下一次定时观测前完成反馈。 A:国家站数据质控信息处理——台站处理与反馈——台站未处理 B:区域站数据质控信息处理——台站处理与反馈——台站未处理 台站级数据处理:处理并反馈省级提交给台站的疑误查询信息。包括 3种处理流程: 流程 1:确认数据无误→处理完成。 流程 2:确认数据错误→修正(给出修改值→处理完成。流程 3:批量数据为缺测→处理完成。 (2被动反馈:收到疑误信息短信和电话后,实时登录 MDOS 操作平台反馈; 接到显性错误短信后, 先核对显性错误数据值, 检查相应观测仪器, 查明可能引起出现错误数据的原因, 并及时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和观测仪器维护等工作。对省级转交台站

处理的疑误信息, 及时查明原因, 通过 MDOS 操作平台进行数据处理和反馈。台站在 收到疑误信息 12小时之内完成反馈。守班时段应急响应期间, 接收到疑误短信或电话后 1小时内进行反馈。 (3更正数据反馈:对台站本地更正过的数据要及时向省级进行反馈,更正报时效内的数据既可通过“ MDOS 数据查询与质疑”功能主动填报反馈, 也可发送更正报 进行修改;时效外的数据可通过 MDOS 平台的“数据查询与质疑”进行修改。 三、台站变动登记 包括变动信息登记(名称,台站号,级别,观测时间,机构,位置,要素, 仪器,障碍物,守班,其他 ,图像、观测记录和规范。 四、台站附加信息登记 (1备注信息登记,通过选择记录年月,事件类型,填入具体内容后,点击即可完成登记。 (2若该台站同一时间同一事件类型已经有记录内容,选择记录年月,事件类型后,具体内容文本框会显示已经填写登记的内容,用户可以直接修改后提交。 (3一般备注事件,本月天气气候概况,图像、观测记录和规范操作参照纪要信息登记方法。 五、产品下载与保存 A 、 J 文件在 MDOS 平台“功能菜单”中的“产品制作与数据服务”下的“ A 、 J 、 Y 文件管理”模块中下载。 每月 6号前将下载后的 A 、 J 文件上传至 10.79.3.18/xj/zdzh/目录下,上传后的文件如有变更请及时进行更新。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20210127022213)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 绪论 气象:大气中时刻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出现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如风、云、雨雪、霜等物理现象,俗称气象。 气象学:是研究地球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气候:是在一较长时间阶段中大气的统计状态。一般用气象要素(包括太阳辐射、温度、大气压力、湿度、风、云、降水)的统计量来表示。 气候学:是研究气候形成和变化规律,综合分析、评价各地气候资源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学科。 天气: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由各项气象要素一定的结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天气学:是研究天气过程发生发展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预报未来天气的学科。 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总和;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大气过程,而其后是长时间的天气状况,气候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与天气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 2、各种农作物每个发育阶段都要求一定量的光照时数、热量和水分条件; 3、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也依赖于气象因子的配合; 4、光热水分条件决定地区气候资源,而这些资源又决定了作物在地理上的分布界限,种植制度与耕作方法; 5、 各种自然灾害都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失;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气象科学为农业生产服务,促进农业高产、稳产、优质的科学。 气象学常用研究分法

地理播种法;地理移植法或小气候栽种法;分期播种法;地理分期播种法;人工气候实验法;气候分析法;(此外还有卫星遥感和计算分析的一些新方法,如聚类分析;线性规划;模糊数学;系统论;决策论等。) 第一章地球大气干洁大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志后混合气体叫干洁大气。其成分主要是N、O Ar,约占干洁大气总容积的%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臭氧和其他气体。干洁大气中几种气体在气象学上的作用 (1)二氧化碳:具有较强的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其含量的增减能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的变化。温室效应。 (2)臭氧:能对紫外线辐射的吸收比较强,一方面可使得40-50km 高度上的气温显着增加,同时对地面生物起着保护的作用;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产生温室作用。 (3)水汽:具有很强的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与二氧化碳共同对地面温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水汽三种形态的变化,伴随着潜能的吸收和释放,不仅引起大气中湿度的变化,同时,也引起热量的转移。 (4)杂质:能削弱太阳辐射能量;能成为水汽凝结的核心,促进水汽的凝结。 对流层的意义:集中了大约80%的大气质量和几乎所有水汽含量,因此主要天气现象的发生都在这一层。其特点有:(1)气温虽高度增加而减小。(2)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2012.121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1.名词解释:气温垂直递减率(每上升100m,气温约下降0.65℃,也称气温垂直梯度,通常 以γ表示)、饱和水汽压(p16 饱和空气产生的水汽压力称为饱和水汽压 E)、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U)、露点(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使空气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 td)、饱和差(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成为饱和差 d)。 2.气候与天气的不同有哪些?天气:一个地方某一瞬间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称为天气。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间发生的天气状态,既包括平均状态又包括极端状态。 3.平流层和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平流层:①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②空气以水平运 动为主③水汽含量极少,大多数时间天气晴朗对流层: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4.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气溶胶的气候效应。臭氧: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臭氧 层增暖,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同时,臭氧层的存在也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太阳紫外线的伤害,对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生存起了保护作用。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不可缺少的原料,他的增多也会对提高植物光和效率产生一定影响。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对空气和地面有增温效应,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将会导致温度上升,并使全球气候发生明显变化。水汽:形成各种凝结物如云、雾、雨、雪、雹等,水汽相变过程吸收或放出潜热,引起大气湿度变化,同时引起热量转移,对大气运动的能量转移和变化,地面及大气温度、海洋之间的水分循环和交换,以及各种大气现象都有着重要影响。能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参与大气温室效应形成,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影响云雨及各种降水,对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水分有着直接影响,最终影响到植物及农作物的产量。气溶胶粒子:使大气能见度变坏,能减弱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影响地面及空气温度。大气气溶胶微粒能充当水汽凝结核,对云、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5.如何用饱和差、露点温度来判断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饱和差表示实际空气距离饱和的程 度d=E-e d>0未饱和露点温度:t>td时,表示空气未饱和;t=td时,表示空气饱和;t <td时,表示空气过饱和。 6.已知气温和相对湿度后,如何得出饱和水汽压、水汽压、饱和差、露点温度。P16 第二章、第三章 1.名词解释: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面上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称为太阳常数以S0表示)、 2.大气透明系数(P大气透明系数是表征大气透明度的特征量,是指透过一个大气质量的透射辐射与入射辐射之比。)、 3.太阳高度(太阳光线和观测点地平线间的夹角,以h表示)、太阳直接辐射(太阳以平行光方式投射到与光线相垂直的面上的辐射称为太阳直接辐射用S表示)、总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称为总辐射用St表示)、大气逆辐射(投向地面的这部分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以La表示)、大气之窗(大气之窗是指地球辐射中波长为8.5到11微米波段的辐射几乎没有为大气所吸收而能全部透过并进入太空,好像大气为这个波段长开了一个窗子,故名为“大气之窗”。)、地面有效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发射的长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

2015年气象学与气候学习题答案---cuit

第一章 引论 1、说明“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和联系,并指出下列问题中哪些是天气性的,哪些是气候性的。 (1)室外棒球赛因雨而被取消; (2)今天下午最高气温25℃ (3)我要移居昆明了,那里阳光明媚,四季如春。 (4)本站历史最高温度为43摄氏度; (5)成都明天天气阴有阵雨。 答:天气与气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区别:(1)概念不同 天气:某地在某一瞬间或某一段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的长期作用下,某一地区多年间 大气的一般状况,既包括大气的平均状况,也包括极端状况。 (2)变化周期不同 天气:变化快,周期短;气候:变化慢,周期长。 联系: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总结和概括。 气候是在多年观测到的天气基础上所得出的总结和概括,是在一定时段内由大量天气过程综合而得出的长期大气过程, 二者之间存在着统计联系,从时间上反映 出微观与宏观的关系 判断:属于天气的为(1、2、5),属于气候的为(3、4) 2、(1)某一中纬度城市的海平面气温为10℃,探空资料显示大气温度直减率为6.5℃/km ,对流层顶部气温为-55℃,试问其对流层顶的高度是多少? (2)同一天赤道地区某地的气温是25℃,探空资料给出大气温度直减率为6.5℃/km ,对流层顶高16km ,那么对流层顶部的气温是多少? 答:(1)已知:T 0=10℃, γ=6.5℃/km ,T=-55℃, 根据T= T 0 +γZ → Z=10km (2)已知:T 0=25℃, γ=6.5℃/km ,Z=16km , 根据T= T 0 +γZ → T=-79℃ 3、已知在0℃、10℃、20℃、30℃和40℃时水面的饱和水汽压分别为6.1hPa 、12.3 hPa 、23.9 hPa 、42.3 hPa 、73.9 hPa 。假设一教室内气温为30℃,经测定其露点温度为10℃,那么该教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是多少? 答: 4、已知空气温度在13.4℃时,饱和差为4.2hPa ,那么空气要冷却到多少度时才达饱和? 答:已知t=13.4℃ 5、已知相对湿度f=40%,气温为15℃,大气压为p=1000hPa ,求实际水汽压e 、比湿q 和水汽混合比γ。 答: 6、某湿空气气块的P=1000hPa ,e=25hPa , t=32℃,其中干空气为3000g ,试问: 17.2717.2713.4237.313.4237.36.11 6.1115.4t t s e e e hPa ????? ? ?++????=?=?=12.342.3 100%29.1%a s e RH e = = ?=s a a s d e e e e d hPa =- ? =- = 15.4-4.2=11.217.276.11exp()8.63237.3a t e hPa t t =11.2=? ? =+℃17.271540% 6.11exp() 6.8215237.3a a s s e RH e RH e e ?= ? =?=?? =+hPa 36.820.6220.622 4.2410/1000a e q g g P - = ==?36.820.6220.622 4.2710/1000 6.82a a e g g P e γ- = ==?--

气象大数据资料

1 引言 在气象行业内部,气象数据的价值已经和正在被深入挖掘着。但是,不能将气象预报产品的社会化推广简单地认为就是“气象大数据的广泛应用”。 大数据实际上是一种混杂数据,气象大数据应该是指气象行业所拥有的以及锁接触到的全体数据,包括传统的气象数据和对外服务提供的影视音频资料、网页资料、预报文本以及地理位置相关数据、社会经济共享数据等等。 传统的”气象数据“,地面观测、气象卫星遥感、天气雷达和数值预报产品四类数据占数据总量的90%以上,基本的气象数据直接用途是气象业务、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以及气象服务。“大数据应用”与目前的气象服务有所不同,前者是气象数据的“深度应用”和“增值应用”,后者是既定业务数据加工产品的社会推广应用。 “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这是《大数据时代》的作者舍恩伯格的名言。天气和气候系统是典型的非线性系统,无法通过运用简单的统计分析方法来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报和预测。人们常说的南美丛林里一只蝴蝶扇动几下翅膀,会在几周后引发北美的一场暴风雪这一现象,形象地描绘了气象科学的复杂性。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天气预报在数十年前便已被气象科学界否决了——也就是说,目前经典的大数据应用方法并不适用于天气预报业务。 现在,气象行业的公共服务职能越来越强,面向政府提供决策服务,面向公众提供气象预报预警服务,面向社会发展,应对气候发展节能减排。这些决策信息怎么来依赖于我们对气象数据的处理。

气象大数据应该在跨行业综合应用这一“增值应用”价值挖掘过程中焕发出的新的光芒。 2 大数据平台的基本构成 2.1 概述 “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它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SaaS),但它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PaaS)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IaaS)。 大数据可通过许多方式来存储、获取、处理和分析。每个大数据来源都有不同的特征,包括数据的频率、量、速度、类型和真实性。处理并存储大数据时,会涉及到更多维度,比如治理、安全性和策略。选择一种架构并构建合适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极具挑战,因为需要考虑非常多的因素。 气象行业的数据情况则更为复杂,除了“机器生成”(可以理解为遥测、传感设备产生的观测数据,大量参与气象服务和共享的信息都以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存储,符合“大数据”的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

气象学复习资料(00001)

气象学复习资料

一、单选:10×1.5=15 二、多选:5×2=10 三、名词解释:5×3=15 气象学大气污染照度太阳常数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差额容积热容量导温率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相对湿度露点温度干燥度地转风季风气团气旋大陆度 四、计算: .......... 五、问答题:6×6=36 1.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几层?对流层有什么特点? 2.天气和气候的关系如何? 3.什么叫分子散射和漫射?为什么晴朗的天空成成蓝色,浑浊的天空成乳白 色? 4.为什么晴天的夜晚比阴天的夜晚温度低? 5.为什么干燥土壤表面昼夜温差比潮湿土壤表面昼夜温差大? 6.为什么地面最高温度不出现在正午,而出现在13时左右? 7.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各具什么特点? 8.为什么湿绝热直减率比干绝热直减率小? 9.气温直减率、干绝热直减率和湿绝热直减率有何区别? 10.如何判断大气静力稳定度? 11.为什么相对湿度和日温变化相反? 12.大气中水分凝结的条件是什么?如何满足其条件? 13.为什么形成雾和霜的有利条件是晴朗无风的夜晚? 14.罗风压定律(定律名字不清楚好象是这样) 15.在三圈环流中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有哪些? 16.锋分为哪几种类型?缓行冷锋的天气特点? 17.气候的形成有哪些因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18.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主要特点? 名词解释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包括各种物理的、化学的遗迹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局部、甚至全球范围的大气成分发生对生物界有害的变化。 照度:单位面积上接受的光通量。 太阳常数:当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约为1.496×108km),在地球大气上界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地面辐射差额: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容积热容量:单位体积的物质,温度变化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导温率:单位容积的物质,通过热传导,有垂直方向获得或失去λ焦耳的热量时,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数值。 干绝热直减率:空气是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的这种干绝热升降运动而引起

雷达气象学考试复习培训资料

雷达气象学考试复习

雷达气象学考试复习 1.说明和解释冰雹回波的主要特点(10分)。 答:冰雹云回波特征:回波强度特别强(地域、月份、>50dBZ );回波顶高高(>10km );上升(旋转)气流特别强(也有强下沉气流,)。 PPI 上,1、有“V ”字形缺口,衰减。2、钩状回波。3、TBSS or 辉斑回波。画图解释。 RHI 上:1、超级单体风暴中的穹窿(BWER ,∵上升气流)、回波墙和悬挂回波。2、强回波高度高。3、旁瓣回波。画图解释。4、辉斑回波。5、在回波强中心的下游,有一个伸展达60-150km 甚至更远的砧状回波。 速度图上可以看到正负速度中心分布在径线的两侧,有螺旋结构。有可能会出现速度模糊。 2.画出均匀西北风的VAD 图像 从VAD 图像上可以获得环境风速和风向的信息,西北风的风向对应7/4π(315°)如图所示,零速度线是从45°—225°方位的一条直线(可配图说明)。由此可绘出VAD 图像。 3.解释多普勒频移: 多普勒频移:由于相对运动造成的频率变化 设有一个运动目标相对于雷达的距离为r ,雷达波长为λ。 发射脉冲在雷达和目标之间的往返距离为2r ,用相位来度量为2π?2r/λ。若发射脉冲的初始相位为φ0,则散射波的相位为φ=φ0+4πr/λ。 目标物沿径向移动时,相位随时间的变化率(角频率) 44r d d r v d t d t ?ππλλ== 另一方面,角频率与频率的关系2D d f d t ? ωπ== 则多普勒频率与目标运动速度的关系fD=2vr/λ 4.天线方向图:在极坐标中绘出的通过天线水平和垂直面上的能流密度的相对分布曲线图。天气雷达的天线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它所辐射的功率集中在波束所指的方向上。 反映了雷达波束的电磁场强度及其能流密度在空间的分布;曲线上各点与坐标原点的连线长度,代表该方向上相对能流密度大小。 π/4 3π/4 7π/4 方位角 速度

气象学与气候学题库

答案:1、简述干洁空气的概念及其主要成分。(答案) 1、干洁空气是指大气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空气。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等,其容积含量占全部干洁空气的99.99%以上。其余还有少量的氢、氖、氪、氙、臭氧等。 2、虚温含义,它可直接测量吗? (答案) 2、在等压条件下,当干空气具湿空气密度时之温度即称为虚温,由此可知其代表干空气的温度,一般由Tv表示。定义虚温的用意在于,湿空气的分子量会随环境水气量改变而改变,使气体常数(R)成为变数,而较难正确计算出来。为使计算方便,所以利用干空气的气体常数来计算,因此定义虚温来代替湿空气的温度,如此就不用考虑变动的气体常数了,亦即可以处理掉复杂的水气效应,由此可知,虚温为水气的函数。因为实际观测环境大气所得的温度为湿空气温度,而所使用的气体常数为干空气气体常数(R),所以实际上状态方程(P=ρRT)(其中R=R*/md) 并不成立(因为其使用干空气气体常数(R),而温度却用湿空气的),所以为使其成立需使用虚温(即干空气之温度),如此才可使R与T均为干空气之值。由于虚温与实际观测之温度误差不算大(仍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因此目前大多数的人仍直接利用实际观测之温度来代替虚温。 Tv=T+W/6。其中T为实际大气温度,W为饱和混合比值。表示虚温与实际温度之差距,等于露点温度所在的饱和混合比数值的六分之一。 6、当气温为25 ℃,气压为 1080hPa,相对湿度f=65%时,求e(水汽压)、E(饱和水汽压)、d (饱和差)、a(绝对湿度)、q(比湿)。 (答案) 6、25℃时,饱和水汽压E=31.668,f=e/E,则e=fE=65%*31.668=20.5842 d=E-e=31.668-20.5834=11.0838, a=289*e/T=289*20.5834/(25+273)=19.9625 q=0.622*e/P=0.0119 7、若相对湿度f,气压p不变,增温时,绝对湿度a和比湿q前后是否相同? (答案) 7、当温度升高时,饱和水汽压E要增大,而f不变,所以水汽压e也要增大,q是比湿,q=0.622e\P,P不变,e增大,所以q要增大。a是绝对湿度。即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量,也是增大的。 8、对流层的特征如何,为什么? (答案) 8、对流层有三个基本特征: (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高山常年积雪,高空的云多为冰晶组成,就是这一特征的明显表现。 (2)垂直对流运动:由于地表面的不均匀加热,产生垂直对流运动。对流运动的强度主要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不同。一般情况是:低纬较强,高纬较弱:夏季较强,冬季较弱。因此对流层的厚度从赤道向两极减小。 (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由于对流层受地表的影响很大,而地表面有海陆分异,地形起伏等差异,因此在对流层中,温度、湿度等的水平分布是不均匀的。 9、臭氧层形成过程及其作用怎样? (答案) 9、臭氧层的形成:臭氧层(ozone layer)是指大气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层次。一般指高度在 10-50km之间的大气层,也有指20-30km之间臭氧浓度最大的大气层。即使在浓度最大处,臭氧对空气的体积比也只有百万分之几,因此它在大气中是痕量成分。将它折算到标准状态(气压为

气象学复习资料[1]

一、单选:10×1.5=15 二、多选:5×2=10 三、名词解释:5×3=15 气象学大气污染照度太阳常数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差额容积热容量导温率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相对湿度露点温度干燥度逆转风季风气团气旋大陆度 四、计算: .......... 五、问答题:6×6=36 1.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几层?对流层有什么特点? 2.天气和气候的关系如何? 3.什么叫分子散射和漫射?为什么晴朗的天空成成蓝色,浑浊的天空成乳白色? 4.为什 么晴天的夜晚比阴天的夜晚温度低? 5.为什么干燥土壤表面昼夜温差比潮湿土壤表面昼夜温差大? 6.为什么地面最高温度不出现在正午,而出现在13时左右? 7.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各具什么特点? 8.为什么湿绝热直减率比干绝热直减率小? 9.气温直减率、干绝热直减率和湿绝热直减率有何区别? 10.如何判断大气静力稳定度? 11.为什么相对湿度和日温变化相反? 12.大气中水分凝结的条件是什么?如何满足其条件? 13.为什么形成雾和霜的有利条件是晴朗无风的夜晚? 14.罗风压定律(定律名字不清楚好象是这样) 15.在三圈环流中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有哪些? 16.锋分为哪几种类型?缓行冷锋的天气特点? 17.气候的形成有哪些因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18.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主要特点? 名词解释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包括各种物理的、化学的遗迹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局部、甚至全球范围的大气成分发生对生物界有害的变化。 照度:单位面积上接受的光通量。 太阳常数:当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约为1.496×108km),在地球大气上界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地面辐射差额: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 容积热容量:单位体积的物质,温度变化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导温率:单位容积的物质,通过热传导,有垂直方向获得或失去λ焦耳的热量时,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数值。 干绝热直减率:空气是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的这种干绝热升降运动而引起气块的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

卫星气象学1-4章考试题(带答案)

卫星气象学1-4章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 1、卫星气象学是指如何利用(气象卫星探测)各种气象要素,并将(卫星探测)到的资料如何用于大气科学的一门学科。 2、利用气象卫星对大气进行遥感探测称作(气象卫星遥感),亦称(卫星大气遥感)。 3、卫星气象学主要研究(60KM )以下大气中各气象要素的获取和应用。 4、遥感按工作方式可以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5、(暴雨)和(强雷暴)是灾害性危险天气系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常造成严重损失。 6、卫星作为一个(天体),它要受到其他天体的(引力)的作用。 7、对于第一定律,圆锥截线表示为θcos 112e e a r +-=,θ是矢经与半 长轴之间的夹角,称(真近点角)。 8、由于卫星运动和地球的自转,星下点在地球表面形成一条连续的运动轨迹,这一轨迹称为(星下点轨迹)。 9、由于卫星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所以当卫星绕地球转一周后,地球相对卫星转过的度数称之为(截距)。 10、当卫星倾角为90°时,卫星通过南北两极,这种轨迹称之(极地轨道)。 11、地面的(散射辐照度)为分子散射、气溶胶粒子散射和地面

与大气之间多次散射之和。 12、表示卫星探测分辨率的参数有三个,分别为:(空间分辨率)、(灰度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 13、卫星云图的增强处理是对灰度或辐射值进行处理,通过(灰度变化),将人眼不能发现的目标物细微结构清楚的表现出来。 14、从卫星到观测地表面积之间构成的空间立体角称作(瞬时视场)。 15、(等效噪声温度差)是指目标物温度的改变而引起投射到探测器的辐射功率的改变正好等于等效噪声功率时的温度差。16、光学系统的作用是手机目标物发出的(辐射能),并将其传给探测器。 17、由于云和气溶胶(特别是火山灰)对太阳辐射的强散射作用,导致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减少,称为(阳伞效应或反射效应). 18、当太阳光从水面单向反射至卫星仪器内,则其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一片色调较浅的明亮区域,这区域称做(太阳耀斑区)。19、(黑体)是指某一物体在任何温度下,对任意方向和波长的吸收率或发射率都等于1。 20、如果物体的吸收率(或发射率)随波长而变,则这种物体称作(选择性辐射体)。 21、风云2号静止气象卫星星下点地面分辨率可见光为 (1.25km),红外为(5.0km),水汽为(5.0k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