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内涵与外交政策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内涵与外交政策简述

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中国不断走进世界,担任起责任大国。从现阶段国际形势和中国自身国情出发,对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及对外政策与其所起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和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外交政策、独立自主

引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的终结,国际形势发生了战后最为深刻的变化。世界多级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成为了当今国际形势最为显著的特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我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都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正在和平发展,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为其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正文:

一、和平发展战略

在一段时期内曾经有过关于中国要走“和平崛起”道路的提法,但“和平崛起”的提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有的不同意使用“和平崛起”这个词,因为中国还没有崛起;有点认为,提出“和平崛起”既会刺激其他大国和周边国家,又会制约我国制止“台独”;还有的认为以“崛起”来表达民族复兴,易于在国际上助长“突兀感”、“相对压迫感”等等。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认真听取和结合分析各种意见,于2005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国《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首次以政府公告的形式系统地阐述国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简单地讲,就是坚持和平、开放、合作、和谐、共赢的理念,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实现中国的发展与和平国际环境的的良性互动。

参与维护和建设现存国际体系,又积极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坚持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趋利避害。

反对霸权主义、也严格约束自己永远不称霸。

总的来说,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的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

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

利益结合起来。中国对内坚持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这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有利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

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那么,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的依据是什么呢?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从国情依据方面,首先是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

决定了中国不能对

外扩张,掠夺乃至发动侵略战争的传统现代化道路,而只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去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还是一个处在转型关键

时期的发展中国家,也说明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从时代依据方面来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向前发展。中国和平与发展道路在国际上表现为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在国内则表现为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

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新世纪新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有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重大战略,这个重大战略思想就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3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基础上和汲取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借鉴国外发展理论有益成果的基础上而提出来的适应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及发展要求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已走过30多个年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它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国发展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既通过对外开放实现自身的发展,又通过自身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这种发展战略表达了我国人民以积极姿态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在开放中求发展的坚定立场,符

合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谋求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的正确理念和时代潮流,也是我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它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就要坚持原则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中面对的严峻考验:①、过去人们常说我国地大物博,但若按人均占有量来说,我国政府的大多数资源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②、由于基础差等原因,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③、我国为实现工业化虽已奋斗了半个世纪,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成为拥有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并拥有一部分现代化水平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国家,但我国的工业化任务却还没有完成,且各地区所处工业化阶段各不相同。因此,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进行探索,根据中国国情,全面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教训,提出了“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①

注:①《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第21页。

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改革开放、需要新型工业化道路,也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还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化升级,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文化建设。

三、外交政策

中国处于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为基本目标;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准则;其基本立足点为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基本国策是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加强团结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加强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团体对外交往,增强中国人世和各国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在同诸大国的关系中,中美关系处在关键的地位。要实现中国和平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中国必须把中美关系起伏不定、麻烦不断的恶性循环转变成稳定发展、不断前进的良性循环。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和世界和平的利益,都要求我们从世界和中美关系全局着眼,用长远的政治和战略观点来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这是我们友好相处和广泛合作的重要基础,中美保持友好关系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的战略性的政策。但由于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我国要以两手对两手,支其消极面保持警惕并进行必要的斗争。因此中美洲两国必须寻找共同利益的汇合点,扩大互利合作,共同应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挑战,

但事关国家主权和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坚持原则,对美国干涉内政的霸权主义行径进行坚决斗争。自古以来,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神圣不可侵犯。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敏感、最突出的政治问题。如果台湾问题迫使中美关系倒退的话,中国只能正视现实,肯定要做出

相应的反应。

二战以来,美日同盟,站成一线。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中美关系惜惜相关,自然也离不开中日关系。我国一贯高度重视中日关系,但由于各种原因,中日关系建交以来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为此,中国为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提出了一个目标和四项原则的方针政策,一个目标就是“中日双方必须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来审视和把握两国关系,坚持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在目标”;四项原则即加强政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扩大人员交往,加强两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沟通和协调。就钓鱼岛问题而言,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方对此问题的立场是明确和一贯。中方强烈要求日方尊重中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级的立场和主张,切实信守迄今向中方所作的承诺,杜绝任何单方面行动。中国从一开始就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中欧的关系,建立和保持长期稳定的中欧关系,不仅符合中国和欧洲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对整个世界的和平繁荣,也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邓小平明确提出中国同欧洲发展关系的基本方针是“我们确定的政策是同欧洲包括东欧和西欧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这不仅是立足于中国自身

的发展,也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中俄两国建立政治互信,深化战略协作,双方在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方面以及联合国改革、朝鲜核试验问题、伊朗核试验问题等方面,密切沟通与协调,且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加强团结了中俄两国的联系。

在新形势下,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关切点增多,特别与非洲各国家建立和发展新型的战略伙伴关系,在政治上平等互信、在经济上互利共赢、在文化上交流互鉴,且石油问题将加强中非之间的联系。

总论:

实践充分证明,A、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的科学判断,对于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际形势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团结全党和全国人民一心一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B、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立场,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有利于广交朋友,防止受制于人,在世界上庄重地为我国树立了一个爱好和平、发展,制约战争的形象,保持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而且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也为伙车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创造了不可或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国际环境和有利的外部条件。

参考文献:《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徐崇温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