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意义

作文教学的意义
作文教学的意义

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公认的难点。作文到底是什么?

翻阅了由苏永康编写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原来,“作文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言语活动,同时又是一种繁复的情感活动和心智活动。”

那作文教学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作文能力是社会的需要。

人类的历史,无不是通过书面的语言文字而流传后世的。故而曹丕的《典论》这样说:“盖文章,经国之在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科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示若文章之无穷。”可见,书面表达是不可替代也是无可替代的。

其次,作文能力是人作为社会存在所必需的能力。

人“总是孤独地以自己的方式活在这个世界上”。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孤独,伴随一生。为了走出孤独,有所归属,人必须与他人交往与交流,而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就是其最基本的方式。因此,培养作文能力是完善自己,让自己更好存在于社会所必需的。

第三,作文教学对学生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叶圣陶先生说过:“就学生而言,作文是各科学习的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可见,作文教学牵扯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

1、可以培养学生康健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能。

4、巩固并提高从阅读课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两个严重的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学生学习语言是一个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从阅读课文中积累、模

仿,并习得组织语言和文章的方法,然后再作文中加以运用并巩固,反过来又促进我们的阅读教学。

浅谈作文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

浅谈作文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 面向21世纪,世界教育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那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中国将面对不可阻挡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挑战,必须造就一代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语文教育更是责无旁贷的担当起这一重任。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理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想象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意义,是作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作文教学与想象力的关系 什么是想象?想象是通过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这种把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能力就是想象力。所以说,创造性是想象的突出特点。 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活动。作文是思想内容和书面表达形式的统一体,是道德、智力、技能诸方面的综合锻炼和综合反映,是富于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而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想象力是人类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可见,想象力在科学发明和艺术创造中起决定性作用。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力。用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根据儿童少年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他们想象逐步从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想象的兴趣

浓厚。如用“二十年后的我”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有的同学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天文学家,乘做宇宙飞船,解开宇宙之迷;有的同学想象自己成为著名的医生,攻克癌症等其它疑难病症,为人类作贡献等等。指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去观察生活、积累材料。如见到了“水”你会联想到什么?有的同学说:“水,汹涌奔泻,如箭(飞驰),如马(奔腾),如虎(下山),威力无比,势不可挡。”有的同学说:“水如一面明镜,清澈见底,如我们的心灵,洁净无瑕。”运用再造想象去阅读古今中外的名作,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作文的立意新颖靠想象力去创造。例如给一个“×××”命题材料,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力进行立意。经过讨论思考,出现了以下命题:“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我们需要经受磨炼”、“乘风破浪去远航”、“坎坷又何妨”、“坎坷也美丽”。总之,想象力贯穿了整个作文教学之中,没有想象力,学生作文思路就会闭塞,内容空洞,立意不新。所以学生的写作欲望靠想象来燃烧,观察力靠想象来培养,立意新颖靠想象去创造,思路靠想象去拓展,人物形象靠想象去塑造,语言的色调靠想象去渲染。 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然而,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如何进行想象力的培养呢? 二、作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写作能力涉及语言和思维两个方面。在语言学习方面,最基本的是语言的积累;在思维方面,最基本的是联想和想象力的培养。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语言的内容,二者密不可分。教学大纲把语言材料的收集和积累,联想和想象力的培养作为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作文教学不仅是运用语

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措施思考

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措施思考 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仍有“得作文者得天下”的说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仍然感觉到无计可施,有时甚至花了很大的力气,收效了了,于是灰心,不再热情,得过且过,望天收获。 那么,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 一、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教材。 这其实是语文的特殊性质造成的,但是,反观我们的教材,提到作文教学的篇章很少,而且极其分散。苏教版必修一到五册中,谈到作文写法的也有,但是,编排混乱,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杂乱无章,我以为需要重新排列。当然,仅仅简单的排列还不能解决问题,缺少实际的例子、适合学生的范文也是重要的一点。 二、缺少序列化的内容安排 仅以记叙文为例,比如高一阶段的两个学期,要写十几篇记叙文,但是,每一次写什么内容,事先缺少规划,往往随意性较大。我以为,高中阶段的三年,提前规划好,每一次作文都确定有计划、有方案、有安排。 三、缺少具体明确的指导 老师作文题目布置下去,课堂上或者课下写好交上来,过了一段时间,教师心血来潮,批阅一番,评语千人一面,不痛不痒,再提出一些抽象的建议。学生拿到手后,往往目瞪口呆。时间逝去很久,心中已然忘记,评语的内容模糊不清,想要修改,却又无从下手。 四、缺少有价值的内容 由于现在学生阅读的缺失,所以,很多学生写作文往往东拼西凑,或者背诵范文;评论问题往往停留在表面,看问题不够深刻、过于简单。缺少阅读,也就缺少思考,缺少思考,也就缺少价值。大部分作文,观点一样、事例一样、写法一样,没有自己的个性,怎么可能写出有价值的文章呢? 我以为,现阶段的作文教学应当侧重于以下: 一、阅读。阅读是提升学生眼界与视野的绝佳途径,通过阅读开阔视野、拓展心胸、积累知识,同时加强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研究性文章。除了课堂上必写的作文以外,还需要写一些题外话,比如,对于事件的看法,对于问题的思考,身边的人物和环境等等,都可以进入作文。 三、安排好序列作文。不打无准备之仗,即使长时期无法完成,但是一个学年或者一个学期的序列,一定要提前规划,这样每次作文都会有明确的目的。 四、及时批阅、讲评。最好写完之后,就进行批改,然后在有效时间之内将问题快速呈现给学生,会更加高效。 五、老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千万不要做误人子弟的教师。

谈谈作文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谈谈作文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8-02-08T16:48:01.707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7年12月作者:吴春燕 [导读] 作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会写作文,即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完成作文并得到教师的评价与激励的教学,它历来都是费时多、见效慢的语文教学内容之一。 四川省开江县广福镇中心小学 作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会写作文,即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完成作文并得到教师的评价与激励的教学,它历来都是费时多、见效慢的语文教学内容之一。之所以会这样,与作文教学的特点有关。作文需要生活的积累,表现方法的学习,写作技巧的掌握,这些都要耗费大量时间。如果作文教学侧重点不对或本末倒置,更会费时费力而成效低微。放眼现在的作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作文命题:重视内容形式的变化,忽略命题本身的导向 目前通用的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之后都根据本单元一些课文的内容安排了写作、口语交际或综合性学习,这种编排客观上有利于阅读与写作、说话能力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但由于写作次数太少,每学期一般只有三次左右,而每周总有两节作文课,这就为作文命题提供了很大的随意空间。在作文命题时,教师往往让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不同题材的命题轮番上阵,或者在全命题、半命题、范围命题、自由命题、给材料作文等不同形式中变换花样。这看起来变化多端面面俱到,不过却忽略了命题本身的导向,甚至命题时缺乏导向意识。命题导向就是通过作文要把学生的写作引导到什么地方去,达成什么目标。一般来说,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时代、关注创新。为了重视和把握这种导向,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明确目标命题时先给学生点明作文命题导向的目标,让学生充分调动相关的生活积累、对不同体裁的把握和熟悉的一些表现方法技巧来完成这个目标。 2.强化目标几次作文都在同一题材内命题,或以大作文辅以小作文、日记来强化命题导向目标,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同一题材开掘深刻熟悉透彻。比如写家庭生活题材,就用《家庭琐事》、《家庭风波》、《我的爸爸》、《我家的新鲜事》、《温馨一刻》等命题从各个方面关注家庭生活。长期分题材强化训练,就可以丰富学生的积累,使他们学会识别材料价值,就会内容丰富充实,写起来得心应手。二.作文指导:重视写作技巧的传授,忽略生活体验的积累 作文是现实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现实生活是作文的基础和源泉。离开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米之炊。学生要写好作文,就应该多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一个人生活阅历、生活体验的丰富或贫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作文成功与否。只有对生活有真正的体验,认真地描写真实的生活,才能写出内容具体、感人肺腑的作文来。然而平常的作文指导往往就忽略了学生生活体验的积累,讲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如何开头结尾、伏笔照应、制造悬念、对比映衬等技能技巧。严格地说,写作技巧只解决怎样写的问题,而生活体验则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不知道写什么,纵有再多再好的技能技巧也不能写出好的作文来。加强学生生活体验的积累,可以从如下几点着手。 1.时时处处体验生活无时不有,无处不有,体验生活也就应该不分时间和地点,从生活细微处做起,做有心人,一点一滴积累。作文教学要有意识结合学生的经历、兴趣爱好特点引导帮助学生观察体验生活、认识研究生活,记下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只有长期这样坚持体验,才能熟悉生活,作文时才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2.设身处地体验体验生活要设身处地,就是说要体验人物在特定条件下可能有和应该有的言行心理和环境的独特之处。只有设身处地地体验,才能对所描写的生活体察入微,生动具体地展现其特征。比如《红楼梦》在写村妪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见到挂钟时的表现就抓住了人物独特的言行心理,符合当时没见过大世面的好奇与猥琐特点,没有设身处地的体验,定不能写得如此真切生动。 3.变换角度体验体验生活要尽可能从多个角度去体验,这样才能对生活有较全面的认识。法国作家福楼拜在指导莫泊桑写作时曾经要求以眼前经过的一辆牛车为题写出七篇不同的散文,并启发他说:拉车的牛,早上和晚上的神态不一样;赶车的人,喝醉了酒和没有吃饱,对牛的态度也不一样;牛饿着肚子上山冈和饱着肚子走平路有明显的不同。这实际上就是要求从牛、赶车人、路的不同情况的不同角度深入体验。 4.通过阅读体验作家秦牧曾说,写作除了应该有一个装从生活中得来的直接材料的仓库外,还要有一个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间接材料的仓库。相对而言,学生生活阅历不丰富,生活积累少,就应该通过大量阅读弥补社会生活体验不足,丰富阅历,增长见识,扩大生活素材的间接积累,从阅读中体验生活。 5.体验生活本质体验生活要注意体验本质,即生活的内蕴和真善美,尤其是对平凡的事物和现象。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个天堂。体验生活就是要深入广泛地体验平凡事物现象中的本质,“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这样才能提高作文反映概括生活本质的深度和广度。 三.作文评改:重视作文共性的要求,忽略学生个性的发展 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独特而鲜明的性格特征。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都闪耀着无穷的色彩。同样的生活,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体验,就会有不同的感受,提炼出不同的主题,这就是作文个性的表现。作文本身是个人的行为,虽有共同的规律可循,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个性。作文应该通过具体鲜明的个性体现共性,概括生活的共同特征与本质,而不能因为共性的要求扭曲抹杀个性,否则就会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但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对作文共性的要求较多,如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句通顺、记叙清楚、结构完整等。这种框架式评价方式限制了作文个性的展现,使作文内容结构死板,语言僵化、不活泼、风格单一,完全成了机械化程式化的学生腔八股文。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呢? 1.尊重个性教师要尊重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由于不同生活条件、经历、修养等形成的与众不同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言行心理等,让学生写真人真事、说真话实话,抒真情实感。越是个人的,也就越是个性的,学生作文只有表现自己的真实性,才具有个性特征和感染力。 2.鼓励个性教师不仅要尊重个性,让学生敢于展示个性,更要加以鼓励,让学生乐于展示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作文时鼓励展现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良繁场中心学校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 实施方案 4月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理论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的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示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示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示真情实感。重点是要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示、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她们展开想象,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2、实践背景: 新课程改革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让很多教师对作文教学产生了新的认识,然而,在我们看到种种新气象、新特点的同时,依然发现部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误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教学中,教师害怕教作文,对课程标准的精神领会不深,对年级训练的重点不清,对学生的心理需要不明,导致对作文训练的指导思想和意图不明确;有些教师往往制定过高的习作目标,使学生望而生畏,有的教师不顾小学生在语言表示上尚存在欠缺,在文字叙述上更是会出现许多在成人看来不成规矩、不合逻辑的句子的实际,过分强调语言句式的使用,对学生松散、跳跃的表示,无情指出并逐一加以校正,久而久之使学生觉得自己做的很不好,慢慢失去孩童特有的童真;也有教师认为只要教给学生写作的范式,学

生就会很快学会习作,去忽略了小学生性格特征和思维方式是处在发展和形成之中,用定式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只有多写多练,才能使文笔长进,易于写作,大量单调、频繁的作文练习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作文产生逆反心理,失去兴趣;还有教师漠视学生的阅读积累,忽略学生的生活体验,只重视学校课堂教学中采取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忽略了生活这个大课堂,学生的作文离开生活只能是空中楼阁,经不起敲打。因此,探索小学作文教学有效策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找到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将有助于教师较好地把握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根本问题,特别是认清教师自身教学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转变教学观念,探寻更适合本校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积累作文教学经验,不断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最终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提高小学学生语文作文兴趣,帮助教师认识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关系,使学生对习作的情感和习作能力得到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2、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将有助于教师教学前有的放矢地把握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根本问题,特别是认清教师自身教学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转变教学观念,改进作文教学水平。

提高教师写作教学能力之我见

提高教师写作教学能力之我见 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十多年了,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教学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直是我感到头痛的问题。与身边同事交流得知,其实这一问题也是多数语文教师共同的困惑。小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空话、假话、套话连篇,千人一面。作文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体验,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个人认为,可能有两个反面的原因: 一、学生习作题材及语言的缺乏 习作题材从哪里来?从生活中来。语言缺乏怎么办?只有多读书才能多积累。孩子们生活单调枯燥,缺乏生活体验,缺少观察生活、捕捉写作素材的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只知道好看、新奇、有趣,无法从单调乏味、似乎每天一样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可写的东西,也不知道怎么具体去表达,只会从充斥市场的一些优秀作文选中搬来套去。我校虽然是城区学校,但生源却大都是城乡结合部或农村学生,学生大都是留守儿童,家长素质较低,无法或无条件给学生的学习强有力的支持,不能密切配合老师带孩子在生活中提炼素材,不能给孩子提供课外阅读的条件,老师给孩子推荐的课外阅读也只是说说而已,学生大都不会去阅读,他们喜欢阅读的,大

都是一些惊险刺激的小说,如《查理九世》《怪物大师》等,而这些小说不但没有让学生积累了语言,反而让学生沉迷其中,不分时间的看,影响了正常的学习。 二、教师教学观念和方法的滞后也是造成学生写作能力低下的原因 大多数教师上习作课都是这样做的;先提出本次习作的要求,教学生审题,再谈该围绕题目如何选材,接着给学生讲述写作技巧及写作方法,最后给学生念几篇范文,写作指导教师自以为很到位,殊不知很多学生仍然写不出让老师满意的文章。不是和老师所举例大同小异,就是照搬别人的文章。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应有所改观。那么,教师应怎样做才能提高自身写作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教师要多阅读专业书籍和文章,多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不断积累理论知识,在写作时有的放矢地运用。 其次,教师应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多写“下水作文”。写作之前最好要有初步的内容计划,然后围绕主题进行阐述和分析,这样教师的写作思路才能清楚,整篇内容才能融汇贯通。好的文章除了有精彩的内容,文字的表达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学会多种书写的方式、方法,积累精彩的词汇和语句,这样会给文章添色不少。写好后与学生分享,做学

四年级作文教学计划措施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作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础情况: 本班大多数学生有一定的习作能力,掌握了写作文的方法,能写三百字左右的文章。从整体来说,动笔前有不错的构思,作文也有一定的创意。行文中,具体生动的篇章屡屡出现,体现了个性的张扬。几个同学有了较强的表达能力,作文思路清晰,语言生动活泼。大部分同学能用通顺的句子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有一定的条理。但还有不少的同学,作文基本功很差。他们不会观察,日记只有三言两语,而且句子往往有很多语病,条理不清,无法让人读懂。写作文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头疼的事,他们既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写。 这学期,我将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措施,力求全班孩子的习作上一个台阶,努力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习作求真、求实、求新。 二、总体目标: 本册“习作”共安排了8课次。这8次习作,有4次与口语交际和并安排。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4次小练笔。其特点是:1,在习作的类型上,兼顾的写实和写想象。2,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3,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4,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表达“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为宗旨,在内容安排上富有儿童情趣,在呈现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在操作练习上提供多各选择,以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习作,并在习作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1、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学习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 4、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5、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6、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7、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受的词句。、 三、提高习作水平措施: 1.坚持每天一段话(字数不限,自由表达,清楚即可,),每周两作文(课堂作文和周记)的制度,格外重视习作交流点评。 2、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教育,结合课文布置片段写作。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占着半壁江山,有位专家说:“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核心,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作文是汉语的存在形式,作文是正确表达个人思想的基础。但是,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大的难点,难在它的持续性的,不是一时努力就能解决了的。下面是根据我在五年级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经验的一点体会,希望和广大同行们交流一下其中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一中心不突出 这个问题之所以我将它列在首位,是因为我在批改作文时经常写的一句话。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缺乏全局的规划,写作时常常词不达意,主要的意思表达不出,特别在记叙文的写作上,学生在书写时往往重事例的叙述而轻表达思想感情,有时甚至不表达感情,,这样就会造成叙述的几件事没有连贯性,或者几件事不能表达同一个主题。如此以来,会造成文章主题混乱,表达不清,以至于中心不突出。 二不会选事例 每篇记叙文的写作都需要几个事例来证明其主题,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我在长期批改学生作文时经常为学生所选择的事例而头疼,这也是我将其列为第二的原因。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学生往往会因为事例的选择而头疼,因此,常常会“饥不择食”,随便的事例一凑数,不管事例是否合适,写上

就行,以至于文不达意,字数虽然够,质量不忍目睹。 三事例雷同 这是我最近在要求写的一篇命题作文时发现的一种现象,因此我将其列为第三。 命题作文《一件关于诚信的事》,我看到当我写出题目时学生们很茫然,不知如何下笔,我在讲完要求之后,看到学生还是很作难,于是将他们带进课文里,感受课文字里行间表达的感情,然后我又启发引导。最后,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直到每一个学生带着满意的表情开始奋笔疾书后,我才放心。 谁知,第二天我批改时才发现,班里26个学生,写拾到100元交给失主的有12人,拾到10元交给失主的有6人,(其过程也基本雷同),偷家里钱后来又承认错误的有4人,其他4人。我无法求证其事件的真实性,但这也是一个很难处理的共性的事件。 四作文模式化 作文写多了,很多学生就写出“经验”了,写作文就像数学题中的套公式。写记叙文时,无非就是三个过程,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于是就开始计算套用,起因是什么,经过复杂一些,结果简单一些。这样写,表面上看没什么。特别是考试中还比较有用。但这样会严重的抹杀孩子们的创造性,我是比较警惕这种现象,特别是程度较高的学生,我只要发现,必定要求重写。但在考试中的命题作文,则无法有效管理。 等等,还有很多问题,如标点的使用,字词、句子的合理使用,

作文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作文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作文教学目前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在此作以下归纳: (一)作文感情虚假或无感情。 在强调书真情、写真实的今天,学生作文中出现动辄“热泪盈眶”“泪流满面”的情景描写,让人感觉情感极为不真实。而有的学生作文中一点感情都没有。我的学生中有一位,刚刚经历母亲去世的痛苦,我恰好出的作文题是“孝不我待”,我想这位学生的作文肯定有真情实感,没想到他交上来的作文却是大谈孝的重要性,历史上的人物有哪些是孝的榜样等等,我顿感无奈。而像这样无情感的作文在学生中比比皆是。 (二)无话可写,无病呻吟 有很多同学拿到作文题后,抓耳挠腮,无处下笔。或大段的抄所谓优秀作文,或东拼西凑,完全写不出自己的真实经历、亲身体验或自己的感悟,更不要说写出具有创新性的新观点新思想,至于更深刻的识见,更严密的逻辑思维就更谈不上了。 (三)虚拟想象,过分张扬 我们要求写文章能够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但这种联想和想象应建立在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必须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分析生活现象,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不少学生作文,却多天方夜潭般的故事编写,甚至写虚拟的生活和无聊的游戏,有人错误地认为他这是个性,而实际上这类“无根据”文,完全没有现实针对性,躲进小楼,与世隔绝,故事新编,编得完全不食人间烟火,这样的文章只配自娱自乐,而无任何实际的价值。 (四)选材陈旧,积累肤浅 作文代表那些思想积极向上、学识丰富厚实、思维灵活敏捷的学子心声。从作文很多地方能看出一个学生的涵养,阅读的广博,积累的厚重。可许多作文中,材料过于陈旧,给人积累浅薄的印象。极少数可能由于时间、气氛限制而“灵机应变”,致使材料选择失当。绝大多数学生是不注重平时的生活积累,不注意补充生动鲜活的材料,仅仅记住了有数的几个事例,一用就是一个学期甚至几年。有人形象地说说“屈原又跳江了。”,一学期下来,至少数十次写屈原,这几年又是翻来覆去写陶渊明。这样的文章怎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呢? (五)认知过程的浅表化、片面化: 作文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之上的,这种认知一是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体验,直接获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二是通过阅读材料,间接地认识社会,了解人生。由于年龄、生活阅历的限制,中学生在观察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常常不能透过人、事、物的外部、浅层,深入到内部、深层,因而,他们常常不能够体验到平凡生活中包含着的特殊的意义。在写文章的过程中也就无法搜寻到有意义的素材,觉得无人可记,无事可述,无物可写,无话可说。另一方面,由于阅读理解能力的限制,中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常常不能整体地、全面地去理解,而只是把眼光停留在局部、片面。在阅读过程中,一旦看到一点触及心灵的东西便不再深入地探究,便以为了解了材料的全部,忽视了材料的整体倾向,结果就犯了理解不准确,甚至完全错误的毛病。 (六)写作过程的随意性、公式化: 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他们在审题构思的过程中常常只是粗略地了解题目的意义范围,确定一个大致的写作方向,并不在文章的整

小学生习作教学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习作教学指导策略研究》 ——小专题成果 XX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课题,一出重头戏。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却无论如何也不令人乐观。“害怕、讨厌学作”已经成为小学生的普遍心理现象。只要一上习作课学生就愁眉苦脸,视作文为“大敌”,但迫于老师的一脸威严下,只能抓耳挠腮,胡乱拼凑起来。结果使一篇篇文章里出现许多空话和套话,甚至成为笑话,编造成许多作文“同胞胎”,毫无个性特征。 习作原本应该是学生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可如今这样瞎编乱造的文章又谈何感情色彩呢?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重在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和信心,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和套话。”为此提出本课题,就是为了探索一条切实有效的作文教学之路,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充满自信心,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经过近一年来的尝试、探讨,在理论上对学生的作文有了进一步认识,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指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学会积累习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能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规范的书面语正确表达自己的觉得新奇有趣、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 3、总结行之有效的作文批改方法,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使学生达到自己能批改的地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全面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 三、实验对象: 我校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习作兴趣及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 四、研究内容: 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 2、能围绕习作要求,自主收集习作素材的研究

作文讲评论文:重视作文讲评,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作文讲评论文:重视作文讲评,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作文的指导、批改、讲评是小学作文训练教学的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是相互作用、紧密相联的。然而在作文训练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重视了作文的指导和批改,却忽视了作文的讲评,结果是劳而无功,收效甚微,学生作文水平提高很慢。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因素是多方面的。作前指导、成文批改等都是作文训练教学的重要程序,但我们认为更重要的环节还是批后的讲评,因为作文的讲评是指导工作的升华,是批改工作的综合、继续,是一个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讲评既是对学生这次写作活动的经验总结,又为今后作文指明了努力方向。 那么,怎样进行作文讲评呢? 一、讲评的主要内容就命题作文来说,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评 1、中心是否健康、明确; 2、选材是否恰当、丰富; 3、思路是否清楚; 4、表现形式是否灵活; 5、语句是否通顺; 6、结构是否完整; 7、习作态度是否端正。

作文讲评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针对教学实际,把讲评重点放在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上。通过讲评让学生认识写作规律,提高认识和写作技巧。 二、讲评的主要方式 1、常规讲评。 常规讲评即一般性讲评。讲评前,教师先出示本次作文训练的要求,让学生对照要求将自己的作文和教师的批语认真看一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议,寻找自己的优缺点。接着逐一根据作文的情况,先总体上进行概括总结,充分肯定学生作文中突出的优点和长处,然后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评。在讲评时,要联系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对某些写作知识加深理解。最后教师要针对本次习作的情况,给学生提出希望,指出改进的办法和努力的主方向。 2、重点讲评。 每次作文训练都有中心训练项目。教师要围绕训练仔细研究、认真分析,选准本次作文中的主要优缺点作为讲评重点。选取主要优点作讲评,帮助学生总结经验,以后继续提高、发展;选主要缺点作讲评,是为帮助学生总结教训,分析原因,今后努力克服。 教师根据作文训练要求,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二三篇,

小学作文教学如何培养能力

小学作文教学如何培养能力 发表时间:2013-06-05T09:33:15.250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王梅 [导读] 大量阅读有益书籍能获得许多课外知识,帮助积累写作素材。作文教学是一种综合能力训练。 王梅(雷波县帕哈乡中心校四川雷波 616550) 【摘要】作文教学是一种综合能力训练,既能从语言文字方面训练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积极思维,加强对社会生活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为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 【关键词】作文教学;如何;培养能力 作文教学是一种综合能力训练,既能从语言文字方面训练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对社会生活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为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写作基础。小学作文教学如何培养能力成为教师研究课题,下面谈此观点仅供参考。 1.阅读中积累素材,激发兴趣 大量阅读有益书籍能获得许多课外知识,帮助积累写作素材。作文教学是一种综合能力训练。①训练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书面表达能力;②训练积极思维,加强对社会生活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为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写作基础。师可以引导去分类摘记。如:好的词语、优美语句、精彩片段等,在摘记时还可加入见解和认识自有妙用。成立班级图书角,定时组织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养成自觉读书好习惯。评析:师从日常生活入手,引导积累作文素材,激发作文兴趣,鼓励自主参与作文实践。 2.从表演、绘画、制作情境中入境生情 玩能增加作文素材,还是认识自己和周围事物主要渠道之一,更是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和伙伴的场所,正是学生和谐发展的重要表现。①好动、好表演是学生天性。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有很强故事性,非常适合表演,而表演的过程也是对教材语言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在表演基础上,师引导把表演后的感受和发现写下来。如:学完《鹬蚌相争》后,通过有创意表演把故事结尾进行改编。A蚌终于坚持不住了,被鹬一口吞掉,鹬飞走了,渔夫什么也没得到。B鹬被蚌的壳夹伤了,放开了蚌,蚌也乘机合了外壳。C鹬和蚌觉得再这样下去,谁也不会活,都会被饿死,就商量好同时放开对方,双方和好如初等。评析:创造性的表演是同创造想像联系着的,通过创造性表演活动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想像。②指导写想像作文时,先出示蓝天、花草、动物、小朋友、足球等词语,根据这些词语借助想像画成图画,将这些图画剪下来拼成一幅完整喜爱的图画,引导把内容写下来。如:以“美丽的公园”为作文题目,学生各自画出心目中想像花草树木、各种建筑、娱乐设施等。评析:通过绘画或观察图画来导写,兴趣浓厚,思维也较活跃,写出的文章内容丰富多彩。极大地调动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的学习积极性,对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较为有利,同时这种训练使文字与形象配合,画面与作文互补,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③结合劳动课中《钉纽扣》教学,给学生创设作文情景。先指导搞清钉纽扣分穿针、引线、打结三步进行,然后组织分步表演。在表演过程中,适时引导观察表演者动作与表情,并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来。这一下,全班同学都盯住表演者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紧接着,请学生将观察到的动作、表情用准确的词语,按顺序写下来。经整理,学生写出了“拿、捏、盯、插、拉、剪 ”等词语。通过观察学习自己学钉纽扣。有亲身经历以后,师再布置作文。这时把钉纽扣的整个过程生动、形象地叙述出来。使学生入境生情,为创新思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作文教学培养创新人格 培养创新人格的方法:①引导从平凡生活中去发现真情、感悟真情,到以情为基调教育学生为文,如:训练看图写话时引导: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请你向大家介绍图画,显然后种问法能告诉大家图上画的内容,还能介绍由图所想像到的,给学生以创造的空间。评析:这种创造空间训练,保护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②小学起步作文形式多样:写贴图文、看图写话、生活日记、课文故事续编、改编、缩编,还有儿歌、小诗的写作。课堂上启发学生思考,促进智力发展,难易适当、明确的、有启发性的问题,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如: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时,重点让学生理解文中“我”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生读中悟,悟中读,理解诗歌内容,又发挥想象力,丰富对事物的语言表达。从而学习语言由感知再到理解发挥,为写话训练打下基础,鼓励充满个性想像,激发创新思维形成,达到创新人格培养。 4.利用一组声音,培养想象能力 利用电教在作文教学中培养想象能力,①利用一组声音让学生根据声音不同,编写故事;②从多媒体素材库中录下一组,按一定顺序并有内在联系的声音,诱导展开想像,编成有一定情节内容进行创造性作文,写作热情很高;③通过听把“看”到的合理写下来,想像力很丰富,提高“听”的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让想像力再一次得到提高;④巧用电教为课文续写结尾,它是培养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很多课文的结尾耐人寻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这样一段话: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先让学生理解这一段话后,观看屏幕动画:奶奶怀抱着小女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呀飞……此时暂停,师:小女孩会到哪儿呢?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到了我们中间,我们怎样和她相处呢?生生边讨论边看着屏幕,思维活跃、踊跃发言,生1:小女孩,快飞吧,快到我们中间,我的奶奶也是你的奶奶,我的爸爸、妈妈也是你的亲人,我会带你一起游览那驰名中外、千年古寺、神秘地方——少林寺;游览那桂林的山水;欣赏那水平如镜的西湖、红叶似火的香山……我们一起打电脑、一起学习、一起逛公园,让你过得开开心心……。 5.加强训练培养能力 小学作文训练实质是培养学生认识能力,提高对客观事物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尤其要重视写法指导。无论积累了多么丰富而生动的素材,最终还是要把它写下来。如:各种体裁文章应怎样组材、立意;怎样开头、结尾;怎样发表见解;怎样才能达到“纸上有情”,写出真情实感等。这就需要在平时阅读教学中渗透写法指导,把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以读助写,以写促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文中习作知识、习作方法与习作技巧,然后指导学以致用,进行必要仿写训练或有针对性片断训练。②改变程序化、单一化的作文训练方式。A变每日一记为“快乐日记”。根据学生好胜心强,喜欢表现这一心理,可将全班学生按6人分为一组;组长轮流担任,成员每天一人轮

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与措施

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与措施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表达思想感情的高级智力活动。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备写作能力,并借此学会做人、学会表达、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题,困扰着语文教师,影响了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究其原因,无外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作文素材,不知道用什么话语来描绘或议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即使储备了一些作文素材,也没有一点想说想写的冲动,缺乏进行作文创作的欲望;学生作文创作后常常缺乏及时有效的反馈,老师即使全力以赴也要积压较长的时间,学生得过一周或两周才可能得到老师这个唯一“读者”的意见。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创作的兴趣与积极性,制约了作文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为了改变中小学作文教学中这些不良现状,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笔者从作文教学的规律出发,结合自身作文教学实际,建议采用以下策略与措施。 一、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积累语言词汇、积累作文材料是源头性的环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把写

作文比成煮饭的话,那么文章中所用的材料就好比煮饭用的米,再聪明能干的媳妇如果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要想文章内容充实、意蕴深厚,必须要有丰富的材料作支撑,中小学生只有读得多,见得多,记得多,讲求积累,聚沙成塔,才能信手拈来,皆成文章,进而达到郭沫若先生所说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的境界。 (一)从阅读中积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为400万字以上,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中小学时期人的记忆往往是一辈子难以忘记的,学生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多读一些课内外文章,这对他们的写作乃至成长十分必要。 1.精读教材文本。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是典范性的文章,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样本。学生要积累作文素材,首先要精读教材文本,反复地诵读,读精、读通、读活、活读,把文章中经典的句子、段落摘抄下来,熟读成诵慢慢地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着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那些经典的句子;把文本中那些巧妙的构思、精妙的遣词造句、前后照应的逻辑组织在诵读中消化吸收,在脑海中贮藏起来,把作者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根据不同的文体和对象,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作者的写作技巧,领悟不同的文体和对象该怎么写,文本是怎么写的,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这样

如何解决作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作为一名从教十几年的语文教师,发现孩子们写作文存在的最大几个问题及存在的原 因是:第一、内容空洞无物,篇幅过于短小;造成问题的原因是:无材料可写,现今的孩子生活过于丰富,他们被神奇的网络世界所吸引,被千奇百怪的玩具所迷惑,他 们很少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周围,去看看周围的人,周围的物,甚至周围的事情,更 不用说用心去体会品味。第二、句子呆板,描写简单,甚至表达不清;造成问题的原因是:积累过少。由于现今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孩子没有时间也不愿花费时间在书上。读书对他们来说,是件花时间花脑力的事情,只有放下时间,静下心来才能把书 读进内心,融合成自己的知识储备。第三、文章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可言;造成问题的原因是:各种作文书籍的琳琅满目,导致孩子唾手可得。只要根据老师的作文要求,随手翻翻作文书就可拼凑出自己的作文,结果可想而知。第四、害怕写作文,拖欠作文,甚至抄袭作文来完成写作任务。造成问题的原因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对作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逐年递增的要求局限了孩子的思想,让孩子望而生畏,从内心产 生对写作的恐惧,为完成任务,简单易行得方法就是抄袭作文。我觉得解决的方法有如下几点:第一,教孩子走入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把生活的点点滴滴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不要求字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时间长了,你会发现面对作文题目,你的灵感如泉涌。第二,让孩子从小养成爱读书,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从别人的书中多多积累好词佳句,化成自己的营养,慢慢充实自己的作文储备库存。在写作时, 在合适的地方,那些积累自然会浮现在你地脑海里。第三,引导孩子选择适合他们的读物。作文书多固然有利于写作技巧的提升,但是,正如鲁迅所说的,要如蜜蜂采蜜 一样,吸取各方面的知识养分,文章才可能生动有趣起来。因此,要想写好作文,一 定要广博群书。第四,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知道他们能行,他们是最棒的,他们能写出好文章!哪怕从不写作文到只写几句话;从表述不清到虽错别字连篇,叙述 事情却完整……在不断的鼓励中,那些视写作文为畏途的孩子将重拾自信,他们才有提笔写作的勇气。当看着孩子从无话可写到内容新颖、视角独特;从寥寥数句到洋洋洒洒几面字;从语句不通,描写不生动到好词佳句连连,描写形象生动……我品尝到了孩子们带给我的成功的喜悦。这些都是我在作文教学中总结的一些浅显的经验,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仍将不断摸索探寻适合孩子们的好的作文教学方法。 评论 | 02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作文教学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体会1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甚至有的学生提起作文就感到为难,害怕。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一从小抓起,做好铺垫和衔接。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应该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所以,从这时起,语文老师就应该有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意识,上好每一节口语交际课,让学生能通顺地说一句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能围绕一个意思说几句相连的话,这样坚持下去,就会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三年级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揭开作文神秘的面纱。 小学作文教学实际是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结合。这既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又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当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现在只是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写作主体,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这样就从心底里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减轻了学生心灵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三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命题作文要结合现实生活,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能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的作用,反之如果题目不当,脱离实际或者公式化,学生作文就会感到无话可说。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

作文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策略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一项任务,同时也是将素质教育落实到中学语文学科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呢?在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消除畏难情绪,激发写作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浓厚的兴趣是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开发智力、推动学生积极作文的巨大动力。“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人总是被感兴趣的事物紧紧吸引并给予高度的注意。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生怕写作文,一看到文题就愁眉苦脸。面对这些对作文有畏难情绪的学生,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消除其畏难情绪,激发其写作兴趣:①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将作文教学渗透到活动之中,使学生寓写于乐,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②根据学生争胜好奇的特点,开展快速写作竞赛、佳作交流、自编小报、向报刊推荐好文章等活动,使学生品尝到写作的快乐;③根据学生喜爱表扬的特点,凡是写得出色的文章,都要实行高分鼓励,特别是后进生的文章,哪怕有一处闪光的地方,都不吝啬赞美的语言,及时指出并加以表扬,使之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④根据学生希望展示自我价值的特点,十几年来,我一直坚持让每个学生每个学期自编一个作品专集,展示自我。具体做法是让每个学生把一个学期的课堂作文和课余练笔经过修改,装订成册,制作目录、撰写序言、配上插图、设计封面、命以名称,然后在班上展览交流,评比奖励。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而且有些家长也积极参与策划。一本本虽稚嫩,但内容丰富,装帧精美的自编小册子,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自我价值,也构成了语文课外活动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使学生写作兴趣的火花燃烧起来,并且越烧越旺,由“要我写”变成了“我要写”。 二、留心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实实在在的素材。要求他们每天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看有意义的事,看富有特色的花草树木、山水景观;听别人的讲话,看电视新闻、广播,并学会随时记录且写下感受。通过观察,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大自然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素材,写出了《妈妈眼角的皱纹》,《老师的口头禅》、《宿舍——我温暖的家》、《春日的小草》等大量选材新、立意新、角度新、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好文章。 “熟背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这句俗语告诉我们:只要熟读多记、常背,便会自见成效。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语言,我要求学生经常熟背以下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课本、课外书籍中新鲜有力、生动活泼的词句、精彩篇章;其次是名人名家的古诗、散文、诗歌;再次是名人名言、思想火花、格言、俗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天长日久,日积月累,提高了学生语文素质,丰富了学生写作语言,写起文章来也就运用自如,意到笔随。 古人认为,要写好文章,“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可见,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式是多读书。但长期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仅仅读课本是远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