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控制灯泡的亮与灭

粤教粤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控制灯泡的亮与灭
粤教粤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控制灯泡的亮与灭

控制灯泡的亮与灭

【设计意图】

通过借助手电筒构造的观察,让学生发现控制灯泡亮灭的关键在于“开关”的设计,以此为契机,在简单电路中设计制作一个装置——开关来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和描述手电筒开关特点的活动过程。

2.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能力。

3.经历一个设计装置红绿灯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难点】

1.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能力。

2.经历一个设计装置红绿灯的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

观察手电筒的活动材料:每个小组每人一只外壳透明的手电筒和相应的干电池。

做一个开关的活动材料:每个小组小灯泡1枚、小灯座、电池盒、干电池各1个,电线若干、回形针1枚、其他导体、绝缘体若干。

做红绿黄灯的活动材料:每组电路装置1个、开关1个、红灯、绿灯和黄灯各1个、干电池2个、电线若干。

【教学过程】

1.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怎样点亮小灯泡了,点亮小灯泡的电路是什么样的?

2.观察手电筒

观察手电筒的组成材料,讨论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缘体。

观察手电筒的构造,比一比和小灯泡的电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观察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体验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的。

游戏,用手电筒相互发信号。

3.给小电灯做一个开关

在一个断开的电路上,小组讨论用什么材料来控制小电灯的亮和灭?

进行扣押式开关的组装活动,把回形针扯开,用图钉把一头固定,做成一个回形针开关。

再利用回形针,将一头翘起,一头固定,做一个按压式开关。

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全班交流。

4.红灯、绿灯和黄灯

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和开关。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

在控制红绿灯装置的电路中,再增加一个连接有黄灯的电路。使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时候,中间亮起一盏黄灯。小组讨论制作。

5.交流汇报

在小组活动中发现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一共运用了几种小开关的制作方法。自己做的红绿灯是怎样控制的,和生活中的红绿灯有什么区别。

6.延伸活动

向学生介绍遥控式开关、真空式开关和漏电保护开关等。

最新粤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知识分享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唐榕靓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上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具备的探究能力,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合作必要性,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加强了的。 三、任务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日常生活的,逐渐养成科学的习惯和生活习惯; 2、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学习解释模型,以验证的假设。 4、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方法措施: 1、课堂措施: (1)、教材及学生的备好课,好活动材料,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教学,努力每位学生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 (3)、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反馈,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提优补差措施: (1)、鼓励学生阅读量,多看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小制作活动,以能力。 (2)、帮助后进生自信心,继而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 (3)、延伸课堂内容,课内与课外相。 (4)、优生与后进生的,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其它措施: (1)、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知识。

【2020最新版】粤教粤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1【可直接使用】

2020新粤教粤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期中测试卷及答案1 【先预览可编辑】 (时间60分钟,卷面分100分) 学号:__________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成绩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光源发出的光都是沿________传播的。 2.自然界中,空气中的______也会像三棱镜一样分解阳光z。 8.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______现象,光继续以______的形式传播。 4.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它有三个作用点,分别是______、______和支点j。 5.轮轴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且能一起转动的简单机械。 6、机械传动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齿轮传动、______和______。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只有镜子才能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2.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 3.平面镜可以让光线按原路返回。() 4.理发店中的理发剪是一种省力工具。() 5.起重机吊起千斤重物的地方运用了定滑轮。() 6.齿数不同而齿轮组合运动,它们的转数和方向一样。()

7.杠杆不一定都是直的。() 8.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性地称为工具。() 9.螺丝钉的螺纹越密,使用起来越费力。() 10.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只有镜子才能改变光的传播路线z。() 三、单项选题(每空2分,共20分) 1.月球离我们有多远,这个题时科学家用()解决的。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传播速度 2.平面镜可以用来()。 A、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B、放大字体 C、校正人们的视力j 3.在实验室,我们观察大阳光有几种颜色的光构成是利用的工具 ()。 A、三棱镜 B、平面镜 C、放大镜 4.英国科学家()证明了被称为“白光”的太阳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所构成的。 A、瓦特 B、牛顿 C、达尔文 5.下列物体,不是光源的是()。 A. 燃烧的蜡烛 B.月球 C.太阳 6.制作潜望镜的两块镜片都是()。 A.平面镜B.凹面镜C.凸面镜 7. 拧螺丝钉时,我们选用()最合适。 A. 螺丝刀 B. 剪刀 C.羊角锤 8.通常将国旗升到旗杆顶端,利用的是()。

(完整版)粤教版三年级下科学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通过一学期的认识,大概了解了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但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教材分析 经过半学期对科学的接触,学生已经渐渐习惯接受科学课程了。《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实验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位置意识的培养,能准确的说出制定物体的内容,学会辨别方向等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能够辨别清楚各个方向;第二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各种物体及材料,了解物体的特征,物体的分类,材料的性质以及认识身边的材料;第三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生物,爱护动植物,旨在让学生了解生命,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中的生物,并对生物进行观察了解各种动物的特质及习性等。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掌握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并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育目标任务要求: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上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具备的探究能力,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合作必要性,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加强了的。 三、任务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日常生活的,逐渐养成科学的习惯和生活习惯; 2、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学习解释模型,以验证的假设。 4、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方法措施: 1、课堂措施: (1)、教材及学生的备好课,好活动材料,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教学,努力每位学生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测试卷

粤教版《科学》三上期中测试卷 _________ 年_________班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青蛙身体分为()、()、()三部分;表面皮肤();幼体生活在(),长大后生活在()。 2.壁虎与猫都生活在(),都能用()行走。 3.我国是十分重视保护野生动物,通过完善(),()等多项措施对濒临灭绝的动物进行保护。 4.溶解的特点是()、()、()。 5. 把盐水放在太阳底下晒,也可以将()和()分离。 $ 6.海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食盐大多数来自于()。 二、判断(每题2分,共20分) 1.猫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但是壁虎就不常见。() 2.翠鸟身体表面覆盖着羽毛,但是它不属于鸟类。() 3.壁虎的皮肤上有许多小鳞片。() 4.松鼠、猕猴都生活在森林里。() 5.在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由于各种原因,每年都会有一些动物从地球上消失。() 6.高锰酸钾溶解在水中的颜色是紫色的。() ( 7.如果把冰糖研磨得像白砂糖一样,溶解在水中的速度就慢了。() 8.太阳下暴晒能分离浓盐水中溶解的盐。() 9. 分离沙和盐的方法就是晒。() 10.加热不一定能使溶解的盐分离出来。( ) 三、选择(每题3分,共24分) 1.青蛙生活在()动物。 A.水中和陆地 B.树干 C.树枝 2.老鼠属于()动物。 ^ A.哺乳类 B.爬行类 3.蛇生活在()中。 A.草丛 B.泥土 C.树干 4.海豚是()动物。 A. 爬行 B. 哺乳 C.软甲 5.李辉口渴了要喝糖水,爸爸讲蔗糖放入开水中用筷子搅拌,这样做是()。 A.使开水凉的更快 B.使糖水更甜 C.使蔗糖溶解得更快 6.能溶解在水中的是()。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1单元测试题

粤教版《科学》六下第1单元测试题 _________ 年_________班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回形针是一种常见的(),人们用它来()纸张。 2. 好的产品离不开巧妙的设计。一个好的设计,一般要经过()、()、()等环节。 3. 饮水瓶种类很多,从材料上分,有()、();从功能上分,有()、()等。 4. 生活中的各种物品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例如用木材制作成的()、用铁锻造成的()、用塑料制造成的()、用棉花织成的()等。 5. 为了满足人们对同一个物品的多种(),设计师常会在某种物品的基础上添加新的(),实现新的()。 6. 尼龙搭扣是一种常见的()工具,广泛应用于()、()以及() 等领域。 二、判断(每题3分,共24分) 1. 棉布、报纸、钢丝球这三种材料中,棉布保温效果最好。() 2.用木材可以制作成筷子、家具等生活用品。() 3. 在使用铅笔时,我们既需要用它来写字,又方便修改。于是,设计师通过在铅笔的末端添加橡皮来实现这个功能。() 4.热是不会在物体与环境、物体与物体之间、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进行传递的。() 5. 端热水的时候,要小心,避免烫伤。() 6. 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通常会通过观察、调查,甚至亲身体验等方法了解使用者对产品的需求。() 7. 用废旧矿泉水瓶是做不了花瓶的,只能盛水。() 8. 模仿壁虎可以设计一种爬墙的清洁机器人。() 三、选择(每题3分,共18分) 1. 不属于回形针的用途的( )。 A.串起来当链条 B.做牙签 C. 弯曲的铁丝 2. 下列材料中传热本领最慢的是()。 A..塑料、纸、棉和木材 B.铁、铝 C.陶瓷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等)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含了“身边的植物”、“小车动起来了”、“磁铁玩具”、“白天与黑夜”四个单元。从四个学生熟悉的内容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进行生命科学、机械与工程、电与磁、宇宙知识等方面的科学教育。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

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植物的叶、茎、花、果实的特点,会观察植物并描述观察到的情况。 2、常见的车的特点,会根据车的不同特征给小车分类,知道物体运动需要力。 3、磁铁的具有吸铁和“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特性;磁铁具有指向的特征,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昼夜更替对人类活动和动植物的影响。 4、太阳东升西落和月相的变化的自然规律。 四、教学目标: 1.了解枫树与竹子等常见植物的叶片,绘描述植物的叶片的

粤教粤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 实验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力度、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继续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小学科学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化多操作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 1、植物的需求 2、生命的延续 3、水循环 4、物质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

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难点: 各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六、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教学安排: 1、植物的需求(8课时) 2、生命的延续(8课时) 3、水循环(8课时) 4、物质的变化(8课时) 2017.9.4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13课《植物的茎》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13课《植物的茎》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知道植物是由六大器官组成的基础上,学生对植物的茎进行科学的观察。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不同的途径,观察不同植物的茎,发现植物的茎是有着多种多样的形态的,并认识到植物的茎具有帮助植物体支撑的作用。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茎上长着什么”,了解茎的位置,通过对茎的观察,发现茎的特点:茎上有节,连接根,还长叶、花和果实;第二个活动有意识地观察和对比几种典型植物的茎,发现茎的几种形态,了解植物的茎对支撑植物、维持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对植物的观察过程中,学生不难发现植物的各种各样的枝条。然而,学生对茎的观察并不多,对茎的知识储备并不丰富。因此,教师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枝条进行观察和对比之后,学生对植物的茎就会有更多系统的、多角度的认识。同时,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逐渐形成植物的茎对支撑植物维持生长有着重要作用的认知。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茎的生长方式和不同的形态,知道植物的茎对植物体的支持作用。 2.能根据对现象的观察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3.能选择合适的方法对自己的观察和研究进行记录,培养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4.保持对植物进行持续研究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植物的茎有连接植物各个器官的作用。 2.教学难点:了解茎的不同形态,认识茎对植物的支持作用。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益母草的图片、各种植株的实物或图片、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PPT课件。 学具准备:各种植株的实物或图片、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情境:四个小朋友围在十分有趣的益母草旁进行观察。益母草的形态十分特别,益母草的花和叶子一层层的,好漂亮,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问题:益母草的花和叶子一层层的,好漂亮。它的茎也像竹子一节节的。其他植物的茎也是这样吗? 交流:把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在它的茎上,并交流观察的发现。 任务:观察益母草,找出茎的位置、特点和形态。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茎上长着什么 出示:桔子的图片。 问题:桔子植株的茎在哪里? 交流:学生利用图片指出桔子的茎在哪里。 问题:茎上都长有哪些器官?植物的茎有相同的特点吗? 活动:分小组观察桔子和李子的植株,发现植物的茎上长着什么? 汇报:学生汇报小组的发现,教师对学生的发现进行引导和记录。 质疑:植物的叶、花和果实都长在植物的茎上,还有没有新的发现。 出示:植物在土壤部分的图片。 交流:把注意力从地面引导到地下,最终发现茎另一端连接着植物的根部。 小结:植物的茎把植物的根、叶、花和果实支撑起来,对植物起了支持的作用。 问题:在观察的过程中,你发现植物的茎有相同的特点吗? 2.活动2:观察茎的形态 引导:植物的茎粗细不同,形态各异。观察更多植物的茎,了解茎有哪些常见的生长形态。 出示:草莓、茑萝、竹、荷兰、豆爬山虎、甘薯的茎的图片。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神奇的电磁铁》教学设计

推荐参加“小学科学(粤教科技版)优秀教学论文、案例评比”材料之一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神奇的电磁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神奇的电磁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粤教科技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第三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什么电磁铁,知道电能产生磁,学会制作电磁铁,借助自己制作的电磁铁进行探究,认识到电磁铁也有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以及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当学生经历了制作电磁铁、研究电磁铁的磁极的探究活动后,依旧有初步的设计实验的能力,并能借助一些实验器材进行观察活动、比较、估测、合作实验等方式,多角度认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并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设想】 1、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影响电池铁磁性大小的因素,学生就会失去自己探索影响电池铁磁性大小的因素的兴趣,也没有兴趣继续探究影响电池铁磁性大小的因素。教师让学生用实验材料制作电磁铁并进行了吸回形针的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活动中能主动提出“是什么影响影响电池铁磁性大小?”。猜想是探究活动的主线,它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促进学生不断探索。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情境,激发学生对“影响电池铁

磁性大小的因素”进行猜想。儿童有了自己的猜想,才会带着自己的猜想去探究,真正“用科学的本来方式学习科学”。教师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得出各种资料,得出结论并进行表达与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获得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情感和态度。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从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个人的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得到彰显,让同学之间在合作中受到启发和帮助。 2、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的科学素养中的智慧、能力、情感、态度都必须亲身经历某些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悟,最终内化。教师让学生经历制作电磁铁、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动手实验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而实验之后,老师让学生把各组的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情况和结果与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有助于学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使学生的认识由现象到本质,感性上升到理性。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既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最后老师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使学生将知识外化应用,让学生知识感受到科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1)通过探索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2)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科学主要知识点 第一单元植物的身体 1、绿色开花植物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植物,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组成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 3、茎是植物的主要部分。茎上有节、节上生叶。花和果实也生长在茎上。 4、大豆、酢浆草等植物都有一条粗而长的主根,它们组成直根系;葱、玉米等 植物没有明显的主根、生长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细根,它们组成须根系。5、具有雌蕊、雄蕊、花冠和花萼四个部分的花是完全花,如白菜花、桃花等; 缺少了其中一个或多个部分的花是不完全花,如百合花、南瓜花等。 6、果实一般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 7、淀粉遇到碘会变成蓝色。 第二单元岩石 1、地球表层由一圈坚固的岩石构成,厚度60—120千米,被称为岩石圈。 2、通过学习我认识的岩石有花岗岩、玄武岩、大理岩、石灰岩、泥灰岩、砂岩、 页岩、泥岩。 3、常见的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水晶、方解石、石膏、石墨、硫磺、黄铁 矿、赤铁矿等。 4、由于各种原因,自然界中的岩石会出现破碎、疏松现象。最终使岩石变成碎 石、沙和土壤。这就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岩石风化现象。 第三单元声音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 越弱。 3、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粤教版四上科学 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4、在拨动钢尺时,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因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 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5、声音能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6、有些声音比较嘈杂、刺耳,妨碍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这种声音就是噪音。 第四单元电与电路 1、电池都有正极和负极,正极用“+”,负极用“-”表示。 2、在电路中,电池、导线、用电器是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 3、用导线把电池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到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就形成了一个闭合 回路。 4、在电路中接入开关就可以控制灯泡的亮与灭。 5、有些物体可以导电,属于导体;有些物体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 6、

粤教科技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粤教科技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热 (1) 第一课"冷与热"的奥秘 (1) 第二课温度计 (4) 第三课热往哪里传 (10) 第四课热胀冷缩 (21) 第五课: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28) 第二单元变化的天气 (32) 第六课让我们一起关心天气 (32) 第七课刮风了 (40) 第八课下雨了 (42) 第九课:小小气象员 (51) 第十课奥运与天气 (56) 第三单元振动与声音 (65) 第十一课声音的产生 (65) 第12课声音的传播 (71) 第十三课:乐声与噪声 (75) 粤教科技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热 第一课"冷与热"的奥秘 教材分析: 《冷与热》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冷与热"与学生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可通过身体感受,动手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们亲历探索科学,建立科学概念,获取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本课"冷水与热水"是这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从体验中孕伏新知,活动中 发现新知,运用中深化新知. 设计思路: 1,科学学习应以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2,激发学生动机,采用创设情境提供诱因的方法. 3,使知识与能力同时发展,既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又要重视学习结果. 4,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氛围使学生积极投入想想做做的活动中.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整理,研究有关冷与热的事实 材料,懂得冷与热的原理. 2,通过亲身实践用手触摸的方式把烫,热,温,凉,冷分开,并说出各有什么特征. 3,通过合作实践,并尝试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课前准备: 每组准备4个矿泉水剪成的杯子和两个小塑料袋,一瓶热水,一瓶冷水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体验: 今天的天气大家感觉是冷还是热 请两位同学上台用手摸一摸预先准备好的两瓶水,一瓶冷一瓶热,并说出 触摸的感觉. [采用谈话,实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实践探究 (一)探究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 师:提出:你能不能帮我用冷水和热水采用什么方式能倒出4杯冷热不同的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粤教版知识点

1、(土壤)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也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资源)。 2、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土壤上生长着(树木、庄稼)等各种植物。 3、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如(蚂蚱、蟋蟀、蚯蚓)等。 4、土壤中有(水、空气、大小不同的颗粒、腐殖质)等。 5、根据大小颗粒含量的不同,可以把土城分成(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三类 6、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花落后长出的(果针)要伸入土壤中才能形成果实。 7、(沙质土)更适合种花生,因为它更疏松。 8、植物的生长一般都离不开(土壤),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9、粘质土宜种生长期长,需肥量大的作物,如水稻、小麦、高粱、玉米、豆类等。 10、壤土土质松细适中,春季升温校慢,保水保肥较好,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 11、土是常见的(天然材料),用途广泛,人们常以土为原料制作器物,例如(陶器、瓷器)等。 12、最适合做陶器的是(黏质土),除了陶瓷,生活中还有许多工艺品是以土为原料制成的 13、因为红砖的制作原料是(黏质土),使用红砖就避免不了大量地消耗土地。粘土属于耕地,为了保护珍稀的土地资源,保护耕地,我国很多地方禁止使用红砖做建筑 14、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多样,土壤颜色也很(丰富)。 15、黑土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平原;红土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区:黄土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紫土主要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四川盆地是紫土分布最为集中的地方。16、(土壤)是地球表面的疏松表层,就像地球的“皮肤”,但这层“皮肤”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据估算,形成1米厚的土壤,要上万年的时间。 17、土壤为动植物提供生存环境和物质来源。就像空气、水和阳光一样,土壤对于人类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 18、食物为人的身体生长和发育(提供营养),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19、饺子是一种常见的食物,饺子由(皮)和(馅)组成。 20、不同食物里的营养成分(不一样)。有的食物含有丰富的淀粉(糖类)等,有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维生素)等。 21、(糖类)既是生物体重要的机构物质,也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来源。食物:馒头、红薯、土豆等。 22、(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食物:肉类、鱼类等。 23、(脂肪)既是组织细胞的构成物质,又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备用的能源物质。 24、(维生素)也是一种有机物。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很小,但它们对各项生命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食物:蔬菜、水果等。 25、用(碘液)可以测试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黄褐色的碘液遇到淀粉会变成蓝紫色。 26、食物进人人体后,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过程。经过(消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才会被人体吸收。2、食物在(口腔)中初步消化后,会经过(食道、胃)、(小肠)、(大肠)等一系列消化器官。 27、(口腔)咀嚼食物,初步消化淀粉。 28、(胃)通过蠕动,使食物与胃分泌的消化液充分混合,初步消化蛋白质。 29、(小肠)通过蠕动,促进大部分食物的消化,并吸收大部分营养物质。6、大肠通过蠕动,吸收一部分水和无机盐。食物残渣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30、从出生的一刻起,我们就离不开(呼吸)。人体通过(呼吸)过程来获取活动所需的空气。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题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题 一、填空: 1.小孔成像现象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潜望镜是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汽车的后视 镜也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性质。 2.如果没有光,世界将是一片黑暗,我们将看不到任何东西。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 3.光在生活中有许多用途,如:太阳能计算器、光导纤维、交通灯、激光手术等;如果不注 意,光也可能伤害我们的身体。例如:长时间看电视会伤害眼睛、玻璃幕墙会产生光污染等。 4.在自然界中,彩虹的出现与阳光和空气中的微小的水滴有关。所以一般彩虹都是在雨后初 晴会出现。 5.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是我们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这些营 养是可以从各种食物中获得的。 6.面粉等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糖类;食油含有丰富的脂肪;肉类、蛋类和豆类含有丰富的蛋 白质;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奶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无机盐。 7.食物在人体内经过的器官依次为:口腔、胃、小肠、大肠、直肠等。 8.人的呼吸器官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组成。 9.肺活量大,肺功能大。不同年龄的人肺活量不一样,儿童的肺活量约1.2升,成年人的肺 活量约2.6升。经常锻炼的人肺活量可以增大。 10.儿童平静时,每分钟平均呼吸次数是20次。把手指按压在手腕上,能感觉到脉搏的跳动。 安静时,成年人的心脏每分钟大约跳75次,每次跳动约有70毫升的血液送出。 11.传染病人不与他人密切接触,防止交叉传染。 12.人体内的“高速公路”网络——心脏和血管。血液在我们体内不停地流动,心脏和血管的 工作就是让血液流动起来。经常锻炼、均衡饮食、不吸烟等良好习惯,都可以使我们的心脏和血管保持健康。 13.大脑控制着你的肌肉运动、感觉、语言,甚至你的食欲,脑也是思考问题和记忆事情的器 官,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司令部)。劳逸结合、合理用脑是我们每一个青少年学生都要重视的大问题。 14.常见物体运动方式有平动、转动、振动等。滑雪的运动方式是平动,电风扇叶的运动方式 是转动,钟摆的运动方式是摆动。 15.常见的力有:动力(外力)、重力(地球引力)、大气压力、弹力、浮力、(阻力)、摩擦力 等。。 16.多吃低脂肪、低胆固醇和少盐的食物有助于心脏和血管的健康。 17、镜子能使光“拐弯”的原因是因为镜子可以反射光。 18、在小肠中,食物变得细小,食物中的营养主要通过小肠壁经血液流经全身。 19、你体内最粗的血管有你的大拇指那么粗。 20、一般来说,胸围差越大,表示呼吸功能越强。 21、物体因为形状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2、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大气的压力。德国科学家奥托于1654年在德国马德堡做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力的存在。23、英国的科学家牛顿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再经过自己的观察研究,用了许多年时间经过艰苦的计算,证实了地球引力的存在。 24、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人们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计算公式为:距离÷时间 25、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我们把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叫做物体的重力,重力的单位是牛顿,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站在地球上的人头朝上,脚朝下,我们通常所说的下方,其实就是重力的方向,它是指向地心的。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我们才能安安稳稳地生活在大地上。 26、心脏由很结实的肌肉组成,在人的生命每一秒钟它都在有节律地跳动,像水泵一样推2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27、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内。 28、物体的运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物体运动时位置会发生变化。描述物体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二、判断: (√)1、小孔成像是光线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镜子可以反射光线。 (×)3、吃饭时看书不是坏习惯。 (√)4、肺是人的重要呼吸器官。 (×)5、不同的人的肺活量都是一样的。 (√)6、心脏一分钟可以输送5000毫升血液。 (√)7、充足的睡眠能消除大脑的疲劳。 (√)8、用脑所需的血液比肌肉工作时需要的血液多15—20倍,所以长时间用脑会使人头昏脑胀,反应迟钝。 (√)9、不吸烟的人比不吸烟的人得心脏病的人可能性要高出两倍。 (×)10、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仅凭我们的感觉就可以了。 (×)11、飞机在天空中飞行时,没有受到地球引力。 (×)12、注射器吸取药水利用的是弹力原理。 (×)13、摩擦力对我们没有任何帮助。 (×)14、在水中的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在水面上的物体才会受到水的浮力。11.石头在水中不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12.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力原理制作的。 三、选择: (A)1. 下面哪些现象说明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 A、光线打靶 B、潜望镜 C、彩虹 D、太阳能热水器 (B)2. 我们常用的电灯(白炽灯)是发明的: A、牛顿 B、爱迪生 C、爱因斯坦 D、伽利略 (C)3. 瘦肉中含有丰富的:A、脂肪B、糖类C、蛋白质D、维生素 (D)4. 根据“食物金字塔”,我们每天应该多吃的食物是: A、糖果 B、植物油 C、盐 D、谷类 (C)5. 平静时,人一分钟心跳次数约为:A、20次B、150次C、75次D、30次(B)6. 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是受到的缘故。

粤教粤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综合卷2018

小学六年级科学期末综合练习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呼气时,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和部分水分通过血液运输到达肺泡后被呼出体外。() 2、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是自然的选择。() 3、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4、双眼皮、耳垂不可以通过父母遗传给子女。() 5、虽然鲸、蝙蝠、猕猴的前肢骨的组成一致,排列方式也基本一致,但这不能说明它们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 6、食物通过消化系统被消化后,营养物质主要被胃吸收。() 7、生物进化的总趋势,在身体构造上的表现是由简单到复杂,在生活环境上表现是由水生到陆生,适应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弱。() 8、小脑控制着人体的运动,感觉,语言等各种功能,帮助我们完成听、说、读、写、跑等各种运动。() 9、口腔中的食物通过吞咽进入胃,再依次通过食管、小肠、大肠等消化器官。() 10、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改变用力方向。() 11、在使用螺丝刀时,拿在柄上要比拿在刀尖上更省力。() 12、非洲象耳朵大,亚洲象耳朵小能说明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下,身体的形态结构会有所不同。() 13、物体影子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变化都与光源的亮度有关。() 14、自行车的主要传动装置是带传动。() 15、始祖鸟的化石说明:鸟类是由一些古代哺乳动物进化而来的。() 二、选择题:把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1、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A、糖类 B、糖类和脂肪 C、蛋白质 D、盐 2、分泌消化液,流入小肠,帮助消化食物。 A、肝脏和胰腺 B、胃 C、小肠 D、口腔 3、()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它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光和热。 A 月亮 B 太阳 C 发电站 D 核能 4、排尿的作用是()。 A 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 B 排出代谢废物。 C 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D 以上都是 5、生物进化的原因是()A 遗传B变异C自然选择 D 以上都是 6、两面镜子成30度夹角垂直放在桌面上,镜子里会出现()像。 A 3个 B 5个 C 7个 D 9个 7、下面那个不属于变异现象() A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B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C 橘生淮南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D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8、斜坡是一种()A 简单机械 B 复杂机械 C 简便机械 D 简便工具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第一课《定位置》内容标准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能够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能力培养学会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定性的观察与描述。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合作的重要性。乐于与人合作。设计意图“定位置”是粤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就定位置、辨方向、学会看地图几个方面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在各种日常活动中常常需要判断自己与周围环境相对位置的关系,所以需要运用方位及相关名词。本课借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解方位的概念,从学生熟悉的自己身边的位置入手,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继而体验自己与周围事物的相对关系,再借助情景,活学活用。通过“教学楼的位置”这个亲历活动,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科学的描述能力,慢慢过渡到能根据一个参照物的位置来描述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教学流程观察――提问――观察――记录――交流――运用。重点难点重点是让学生建立“位置”的概念,通过定位置的活动,让学生在“说说自己的位置”、在“位置‘接力’“等活动中知道确定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难点是在参照系上建立坐标系,可以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准备班级学生座位表、学校平面图、标明方位的卡纸、游戏活动卡片、绸带、南海海洋地图、船模型、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情景同学们,我们科学课的好朋友妍妍和我们一样都升上三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她来到新的课室,课室里的同学就给她出一个难题。(出示课本图片。)妍妍的位置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帮她找找吧。汇报学生根据图片进行汇报。讨论为什么每个人的说法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坐的位置不同,标准不同,所以说法不同。)小结我们应怎样确定位置呢?二、活动一说说你的位置导入同学们,你们能说出自己在课室里的准确位置吗?学生自己在小组内说自己的位置。讨论自己的位置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说清楚自己的位置吗?看谁说得最多,描述得最清楚。小组讨论,共同商讨好描述方式。汇报各小组用比赛的形式描述自己的位置。指导为什么描述位置时都要借助其他的物体来说,不借助其他物体可以吗?小结你认为要确定一个准确的位置需要怎样的条件?(参照物、方向等)先看看教室里面有哪些东西,它们分别在你的前、后、左、右哪个位置,然后请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位置说一说自己坐在哪里。他们可能会说“我在靠近门窗的一边”、“我旁边有什么”、“我在某某的后面,我在某某的前面,我在某某的左面,我在某某的右面或我在谁和谁的中间“等等。当同学们用多种方法描述自己的位置以后,教师可以显示座位表,请每一位同学依照表格写出与自己相隔两个位置的前后左右同学的名称(如果座位是靠边的可不分不写),然后上交,老师随机抽取表格,请大家找出是谁写的,比一比谁找得快(作者不得参与)。从游戏中学生可能发现同一个同学的位置有不同的表述,让学生知道确定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知道在参照物上建立坐标系可以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从而知道有很多种表达自己位置的说法。注意老师应准备一些空的表格给学生(每个格子代表一个座位),在第几排与第几座交叉的地方做上记号,代表自己位置的格子。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坐标图”的方法来描述自己的位置。但在教学中,注意不要出现“坐标”一词,只是让学生知道能用这样一种形式对位置进行描述就可以。也可以让学生面对教室的四个面,分别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是谁或者有什么东西,想一想有什么发现,面对不同方向,前后左右的物体就不同。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上课伊始,先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在教室的位置”,提问“如果不借助其他物体,能不能说清楚自己的位置?”从而使学生真正地意识到位置的确定是相对的。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用“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排?从左往右数,你是第几座?”或“从左往右数,你是第几行?从前往后数,你在第几座?”的方式说出自己的位置。新-课-标-第-―-网三、活动二位置“拉力”准备写有“前”、“后”、“左”、“右”和“1"、“2”、“3°、“4的卡片。活动玩一个游戏让一位同学在这两叠卡片中各抽出一张卡片(方位词和数字词),出示卡片,这时与卡片对应位置的同

粤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B卷

粤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B卷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 (共12题;共19分) 1. (4分)食油含丰富________,面粉含丰富________,肉类含丰富________,蔬菜含丰富的________。 2. (2分)身体的特征可能通过________遗传给子女,生理方面的特征也能通过________遗传给子女。 3. (1分)________是我们健康成长不能少的养分,营养要全面合理。 4. (1分)儿童平静时平均每分钟呼吸________次 5. (1分)动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6. (1分)消化器官按顺序是________.。 7. (2分)肺活量指尽可能大的吸气后,用力呼出的全部气体。肺活量大,肺功能强。儿童约________升,成年人________升。 8. (2分)达尔文把在生存竞争中,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9. (2分)成年人的心脏每分钟大约跳________次,每次约有________毫升的血液送出。 10. (1分)用脑需要的血液比用肌肉需要的血液多________倍。 11. (1分)心脏血管是人体内的高速公路网络,它们的作用就是________. 12. (1分)科学家把________形象地称为“恐龙公墓”。 二、 (共10题;共20分)

13. (2分)口腔虽然没有鼻腔的特点,但它也是呼吸器官。 14. (2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像的两个人。 15. (2分)劳逸结合,合理用脑可防止大脑生锈。 16. (2分)变异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 17. (2分)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的遗传基因,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稻。 18. (2分)她的眼睛长得像妈妈,指的是变异。 19. (2分)患传染病时不与他人亲密接触,防止交叉感染。 20. (2分)父母都是双眼皮,他们的子女一定都是双眼皮。 21. (2分)生物的进化与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22. (2分)一些看起来毫无相似之处的生物,它们体内可能有着结构相似的骨骼。 三、简答 (共7题;共27分) 23. (5分)生物进化的历程(或总趋势或规律)是什么? 24. (1分)说一说古代爬行动物与始祖鸟相似特征之处,始祖鸟与现代鸟相似特征之处,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________ 25. (5分)饮食好习惯有哪些? 26. (5分)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27. (5分)为什么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 28. (5分)人为何要睡觉? 29. (1分)怎样劳逸结合,合理用脑?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