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ORM-3D学习笔记

DEFORM-3D学习笔记
DEFORM-3D学习笔记

问题:1.如何用测量工具测量其底部过渡圆角的半径?

2.如何确定总模拟步长、存储步长、计算步长和计算时间?还

有模具运动速度?

3.接触容差tolerance含义?其大小对结果有什么影响,一般设

定为多少合适?

主界面的【summary】按钮显示当前步骤的模拟信息,包括模具及工件的各种信息;【preview】显示用户在后处理中处理的最后图形;【message】显示模拟进程,用户可以观察目前模拟进行到多少步,每步及每子步模拟所需的时间,以及每子步的模拟误差;【log】显示模拟日志,可以看到模拟过程中每一步的起始和终止时间,及模拟出错的各种信息

前处理窗口:点击【DEFORM-3D Pre】进入DEFORM-3D的通用前处理界面。点击【Machining [Cutting]】进入DEFORM-3D的机加工向导界面,它包括车削,钻削,铣削等机加工工艺。点击【Forming】进入DEFORM-3D的成形向导界面,它包括冷成形,温成形,热成形等工艺。点击【Die Stress Analysis】进入DEFORM-3D的模具分析向导界面。点击【Cogging】进入DEFORM-3D的粗轧向导界面。

模拟控制:点击【Run (options)】进入模拟选择对话框,有多个处理器时,选择multiple processor对话框,并进行个处理器任务设置,若是单机则不要选此项,否则模拟无法进行;点击【Batch Queue 】进入模拟任务队列设置对话框,用户有多任务时,可安排模拟的先后顺序;点击【Process Monitor】进入模拟控制菜单,点击按钮abort来结

束当前模拟任务,但模拟会完成当前步。若要求立即停止模拟,可点击abort immediately按钮;点击【Add to Queue】可随时添加模拟任务。

后处理窗口:用户可在模拟任务正在进行时点击【DEFORM-3D Post】进入后处理界面,

STL文件的生成:

我没有用过pre/E,但是我用solidworks造型时,插入合适的坐标系,并在保存为stl文件时,需设定选项,这样才能保证导入DEFORM前处理的几何坐标系和你在造型软件中的一致,也就不用再花费过多时间调整各objects间的位置了. 我是用Solidworks造型的,比如一个简单的圆柱体镦粗过程,在装配图中你应该添加坐标系,将坐标系的原点设在冲头的圆心,并且在保存为stl文件时,设定"保存为"对话框中的选项,如果不知是否正确,可以选择简单的模型试一下,(将几何调入DEFORM前处理并划分网格,然后看结点坐标),这样就能保证DEFORM中的几何坐标系和你在造型软件中的一致.

6.2 文件视图功能操作

正负代表视图法线方向,法向由荧屏向外为正

6 环境菜单设置

点击【options】出现下拉菜单——点击【environment】

6.2 前处理功能操作

设置好工作目录后进入前处理窗口。退出前处理窗口时,如果设置的用户类型是初级或者中级,会弹出“询问退出对话框”,询问用户是

否存储当前工作。若设置为高级,次对话框不会显示,并且任何未保存的数据都会丢失。

6.2.1 模拟控制窗口

该窗口中有许多变量需要用户设置

Main菜单——【units】选择单位制-国际单位制和英制,允许用户调入模型后在设置单位制。【Type】模拟方式选择栏,【incremental】是增量模拟方式,【steady state】稳态模拟方式,一般模拟问题应选择增量模拟方式。若果用户模拟的是车削或拉伸过程,并且使用的是欧拉计算方法,则选择稳态模拟方式。【Mode】模拟类型选择栏,【Heat Transfer】是传热模拟,【Deformation】变形模拟,【Transformation】相变模拟,【Diffusion】扩散模拟,【Grain】晶粒度模拟,【Heating】热处理模拟。

Step菜单——模拟控制步菜单,用户可以设置模拟的起始步序号,模拟步数,存储数据的间隔步数。其余两个用户不需要修改

Stop菜单——如果两个模具之间的距离是停止模拟的标准,则点击Die Distance按钮,按如下步骤操作:选定参考物1——点击模具地面一点,相应坐标值会出现在Coord栏中——选定参考物2——点击顶面一点,相应坐标值会出现在Coord栏中——打开测距方式【Method】一栏选择Z Distance——在【Distance】一栏中填入测出的距离——点击OK。

Remesh Criteria菜单——网格重划分标准菜单。重划分网格后原节点信息不丢失。设定变形物体重划分网格标准,有两种选择,一个

是Absolute(绝对值),一个是Relative(相对值),用户一般按相对值设定。

Iteration菜单——求解,迭代方法设定菜单。对于典型的成形模拟,系统默认的方法就能计算很好,系统默认的迭代方法是直接迭代法。系统默认的收敛误差值对常规模拟也是合适的,不需修改。以下三种情况可以使用松弛求解法,利用直接迭代法来模拟:

(1)弹性或弹塑性物体

(2)多个变形物体

(3)模具是由载荷步控制的。

Process Condition菜单——工艺条件设定菜单。

Advanced菜单——高级设定菜单。当前模拟时间在【current global time】栏中显示,用户通过此栏可知目前模拟经过的时间。点击【user Defined】用户可设定用户变量,可以添加自定义变量不超过10个

6.2.2 材料窗口

Plastic(塑性特性)、Elastic(弹性特性)、Thermal(热传递特性)、Grain(晶粒度)。与温度有关特性可通过点击其右边编辑按钮进行编辑。【Flowstress】栏是流变应力方程,由图表形式描述。允许用户修改,步骤如下:

(1)将试验测得应变值写入应变对话框,温度写入温度对话框;(2)应变率写入应变率对话框中,【X Axis】栏选择【Strain】。(3)在下面的应力、应变、应变率数组栏中填入对应的应力

(4)点击【Apply】出现流动应力曲线,若正确点击【OK】(5)菜单回到材料菜单栏,点击【Save in Lib】存储数据。若用户想以.k文件的形式存储此材料文件,可点击【Export】,

存储到用户指定目录,下次用时可直接从目录中调入。

6.2.3 定位窗口

五种定位物体的方法——【Offset】平移、【Interference】接触、【Rotational】旋转、【Drop】下落、【Drag】拖拉。

平移——一种是按坐标平移:选择要定位的物体,点击距离矢量栏,输入相对坐标值;一种是两点定位:鼠标点击要定位物体上的一点,接着点击移动的终点,也可直接输入绝对坐标值。点击【Apply】——点击【OK】.

接触——选择定位物体和参考物-在【Approach Direction】前进方向一栏定义移动方向-在【Interference】定义接触值-点击【Apply】——点击【OK】.

旋转——在【Center】指定旋转中心,【Axis】指定旋转轴和【Angle】相对旋转角度(可用鼠标指定中心和轴也可直接输入值)

下落——此法对将物体定位于模具中非常有效。指定下落方向和接触深度值,若允许旋转下落,请点击旋转轴设定。

6.2.4 对象间关系定义窗口

点击+按钮增加定义对象间关系对-定义主仆关系-对象间关系信息定义:摩擦系数【Friction】、剪摩擦【Shear】、库伦摩擦【Coulomb】、摩擦值【value】。允许用户改动对象间关系容差,用户可以在

【Tolerance】栏改动系统给定的值。

6.2.5 数据库产生窗口

指定目录-点击【Check】检查模拟设定的信息是否满足生成数据库的条件-点击【Generate】生成数据库

With Constant Die Displacement(根据模具位移来确定计算步长方式)、Solution Steps(计算步长)、Primary Die(主模具)6.3 后处理功能操作

在主窗口点击数据库文件,进入后处理窗口

6.3.1 物体树显示操作按钮功能介绍

Show item(物体树中的状态变量显示)、【Show backface】后表面显示

6.3.2 模拟分析功能介绍

【Summary】功能是提取模拟过程的概要信息;

【Graph(Load stroke)】功能是提取模拟过程受力物体的载荷,以图形形式表达。Stroke(模拟步)、torque(扭矩)。

点击【Apply】出现图形,判断正确后点击【OK】.

Point tracking(对变形体的点追踪):点击此按钮在点追踪对话框中输入追踪点坐标,也可用鼠标直接点击变形体上的点,最多同时跟踪10个点-NEXT-选取存储文件方式,文件时二进制文件,可用记事本等打开-【Finish】。等待一段时间,系统会提取此点的所有信息,配合状态变量按钮就可读取此点状态变量信息。

Flow Net-设定流动网格。点击按钮-选择起始步和终点步-下一步-

选择流动网格形状-下一步-区域选择对话框-下一步-定义网格尺寸-下一步-选择始末存储方式-完成

State Variable Between Two Points-绘制两点间状态变量分布曲线:输入始终点坐标,也可在窗口中点击变形体上两点作为始末点,接着点击【Calculate】,在变形体上出现分布点,接着点击【State Variable】按钮,选择要分析的状态变量,则可绘制出两点间状态变量的分布曲线

Slicing-对物体进行剖切。两种剖切方式:一种是一点和一方向矢量;一种是三点法,然后输入数值,确定剖切正确后,点击【OK】Mirror/Rot Symmetry-镜像物体

镜像功能分为两种,一种是对称面镜像,一种是周向镜像。打开【Add】按钮,接着点击对称面,则对称图形显示在窗口中。【Delete】删除对称图形,用鼠标点击要删除的物体即可。

Date Extraction-提取选定步的变量信息。首先在模拟步中选定要分析的模拟步-选定要分析的物体-在【Variable】栏中选定要分析的变量-点击【Extract】,选定存储路径保存,可用记事本等打开。State Variable-选取要分析的变量。选定要分析的变量-【Type】栏中选取变量显示方式(等高线、云图等显示方式)-选取显示比例-【OK】

Animation set up-模拟过程的动画设置及录制。点击此按钮-【File】栏中设定动画文件存储的位置-填写动画文件的名称-设定动画文件的第一个图片的名称。把动画文件一图片的格式的存储,用Defplay

软件播放。

Animation control-播放录制的动画。

6.3.3 其他后处理操作按钮功能介绍

Chapter 7 锻压模拟

任务:模拟计算步长的确定

DEFORM-3D主窗口更改工作目录

创建新项目:点击新建——【Deform-3D preprocessor】——next ——【Under current selected directory】——next——输入项目名称——finish——进入前处理窗口——进入模拟设定窗口——【Simulation Title】一栏填入模拟名称Block——激活【Deformation】项——【OK】

7.1.3 输入对象数据

1.软件会在物体树中自动创建默认名为Workpiece的#1对象,可以自己加或减其他对象进入物体树。更改对象名(点击#1对象-物体信息栏中点击【General】-在【Object name】填入名称)。一般输入模拟的#1对象为变形体应在【General】中设定对象类型为Plastic(塑性体)。【Elastic弹性体;】

2.输入物体几何形状。点击Geometry(几何形状)-Import

3.划分网格

设定好单元数量-preview-generate

4.材料定义

7.1.4 输入模具

添加对象,#2对象已被激活,系统默认名为Top Die,类型为刚体(rigid),激活【Primary Die】主模具开关。

检查对象的几个问题:点击check GEO.对以封闭的几何体,必有一个面,零个自由边,零个无效的实体。检查对象外法线方向:点击show/hide normal。正确方向是指向对象外的,若反了点击Reverse GEO进行修正。

添加3号对象,也是刚体,对于刚体,不用划分网格,不需定义材料特性,因为刚体被认为不变形。

7.1.5 设置温度

工件、模具都设定。默认为室温(68℉或20℃)

7.1.6设置模具的运动

7.1.7 模拟控制设定

打开【Step】设置开始模拟数(-1)负号表示它是重新划分网格的起始步,由前处理读入;设置模拟步数(20),这意味着若模拟计算未被中止,整个过程将分20步完成;设定Step Increment to Save 为2,这表示每模拟2步,会将中间模拟阶段结果写入数据库;设定Primary Die为2。确定模拟计算步长:点击测量工具,并点击两相邻节点,最短单元尺寸为0.5in,对于简单模拟而言,我们可用该值1/3,即设置With Constant Die Displacement类型,值为0.15in/step。另外,单击Advanced 1,设置Maximum Contact time=1,这样可以防止任意两步之间出现次步计算,同时也可以加快模拟过程-OK

如何确定模拟计算步长?软件规定了两种:分别有时间和模具行程决定。对于通常的变形问题,采用行程决定方式较好。对于几何形状简单,边角无流变或其他局部严重变形的问题,步长可选模型中较小单元边长的1/3为参考标准;对于复杂几何形状诸如有飞机或平面模外挤,步长则应选1/10,步长太长可能会引起网格的迅速蜕变,儿太小会引起不必要的计算时间消耗。

7.1.8 对象间关系设定

系统默认了主仆关系,模具与工具间是接触关系,不涉及传热,但涉及摩擦问题,因此要定义他们之间的摩擦系数在软件中对于具有相同接触信息特征的关系对,定义一个后,可点击Apply to other relations,可以将第一个定义的关系信息复制到所有的关系对中。然后设定接触容差:值要合理,太大反映在模具上的接触点过多,这可导致工件网格的变形,相反,太小则意味着模具与工件没接触。设定好后单击generate all 生成接触

7.1.9 生成数据库文件

以.k文件形式存储模拟项目的数据信息,用记事本打开,也可直接修改先check看有没错在generate,顺便存储下吧

7.2 进行锻压模拟计算

把数据提交给FEM运算器

7.3 锻压模拟后处理

点击Block_forging.DB文件-点击【DEFORM-3D post】进入后处理

7.3.1 步列的选择

每一步包含了当前的数据信息,可以查看任意对象在模拟过程中有关变量的信息。本例选取第十六步

7.3.3 工件上点追踪

点击追踪按钮,弹出对话框,选择步列,是步列到工件未变形时,用鼠标单击工件上3个点,他们坐标显示在对话框中,下一步-默认-完成。选择16步,并打开点追踪,可以看到3个点的坐标,他们经过变形后的坐标值。图中竖线代表当前步列。在物体栏中鼠标右键单击点追踪图标-选择第二栏即可删除追踪图

7.3.4 对象上剖切面的选择

选定工件-单击剖切面按钮-打开Slicing窗口。本例采用一点和一法矢量的方法确定剖切面。操作步骤如下:

(1)在工件中部表面上选一点

(2)设定法矢量方向为X方向(1,0,0)

(3)显示方式分别为Curve(曲线形式)、Plane(平面)、Curve+Plane。

剖切面选定后就可以选择状态变量分析了

第八章方环镦粗模拟

分析对称工件,创建辅助对称平面

8.4 设定对称边界条件

本例1/16方坯具有三个对称面,施加三个对称面的步骤:

(1)激活工件

(2)点击边界条件加载BCC按钮,弹出菜单,点击plane按钮,接着用鼠标点击工件的垂直面

(3)点击“添加”按钮在【Symmetry plane】拦下出现对称面的法矢量(1,0,0)。继续添加

接触容差是点击按钮设定还是自己输入数值?

8.6 模拟控制信息设定和生成数据库

总模拟步、增步根据什么原则设定的?

确定计算步长同样用测量尺测出较小网格的尺寸,平均尺寸取1/3定位计算步长

储存-生成数据库

对象间关系设定之前进行模拟控制信息设定

8.7 后处理

由于模拟采用了对称技术,仅用工件的1/16进行计算,为了反映整个物体的变形过程,需要使用镜像功能,重新构造整个零件,具体步骤:

(1)激活Top Die-点击隐藏(show object),抑制它的显示

(2)镜像工件,add添加,delete删除。点击对称面即可生成镜像图

模拟过程的动画制作:点击Animation set up-弹出对话框-setting 设置动画参数-save(系统启动录制动画过程。录制的动画要选择一状态变量)-close

第九章道钉成形模拟

介绍了软件的换模具技术

整个模拟分四个阶段:

(1)工件出炉到模具上有10s的间隔时间,在这10s内,工gia 呢与外界存在热传导现象。近视一个热传导模拟

(2)工件锻造之前,在下模具上要停留2s。该过程也发生热传导现象

(3)第一模锻过程

(4)第二模锻过程,要换模具

由于对称原因,采用1/4对称体来模拟

9.2 工件与外界的热传导模拟

9.2.1 创建新项目

9.2.2 模拟控制设定【这次是先设定控制信息】

确定模拟名称和操作名称,单位取英制,选中Heat Transfer(热传导),关闭Deformation(变形)

热传导时间10s。由于仅是热传导分析过程,所以模拟步仅与时间有关,因此模拟总部数取50步,相应每步就0.2秒。在【Step】设定。解题步长定义选项栏中,选择With Constant Time Increment 9.2.3 创建新对象

第一模拟虽然用不到上、下模具,但为了节省其余过程的模拟时间,所以把模具也加入物体树。

改变工件名称、类型、温度;添加模具并设置下模具为主模具,检查

它们几何特征的正确性

单击View fit按钮,使显示窗口尺寸合适

9.2.4 工件划分网格

第一模拟过程仅工件与外界热传导,因此工件要网格划分。后面过程中,存在工件与模具的热传递,则模具也要网格划分,不过模具的划分将放到相应的模拟过程中去。

网格化分有两种:相对和绝对划分

a.相对网格划分方式,使用相对网格设置方式,用户仅需指定固体单元的数量,无论物体形状多磨复杂,单元数量必须固定

b.绝对网格划分方式,使用绝对网格设置方式,系统决定网格划分的总数,随着物体形状的复杂,单元数量也随之增加

不论哪种方式,都依靠划分网格权重(Weighting Factors使用默认值)来分配物体上各部分的单元大小

前面实例均是用相对网格方式划分的,用绝对方式在于增加模拟的正确性

本例用绝对方式。为了决定网格划分的最小尺寸,需要测量模具的最小特征尺寸,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成形过程中它的形状会反映在工件上,也就是说有工件材料要流过此特征。最小特征的选取是指整个模拟过程的最小特征

四个模拟过程中,发现第四个模拟过程主模具的底部过度圆角最小,因此添加对象4-上模到物体树,该其名称为Top Die2,输入几何图形,接下来使用测量工具测量其底部过渡圆角的半径,单元尺寸必须

小于它(半径)的一半.本例0.04in作为工件划分网格的最小绝对尺寸

尺寸大小确定后,删除对象4-激活工件-划分网格-单击【Detailed】的设置栏,改变网格划分方式为绝对方式,设置最小单元尺寸为0.04in,尺寸比率为3-单击Surface mesh-单击Solid mesh生成体网格

9.2.5 定义工件的传热边界条件

在第一模拟过程中只对工件设定:

(1)激活工件

(2)单击BCC-单击【Thermal】栏的Heat Exchange With Environment(与环境发生热传递)

(3)定义环境温度。在Relevant settings中点击Environment 设置环境温度为室温68℉

(4)在选择节点对话框中,选择Surface patch(表面)按钮【plane只能是平面】鼠标点击上下表面和圆柱面。热交换

边界条件只对暴露在环境中的外表面进行设定,接下来点击

Add Boundary Condition

9.2.6 输入工件的材料

9.2.7 保存模拟文件生成数据库进行模拟

设定完成后保存模拟项目的K文件-生成数据库

9.2.8 后处理

激活Spike .DB进入后处理。选择温度作为分析对象(点击More

会出来一对话框,接着打开比例选择(Scaling)按钮-global-Apply-Close-点击step setup选取第50步,此时视窗显示第50步的温度分布情况

为了使工件上温度分布显示的颜色更接近真实,可以点击窗口中的彩色条,接着单击彩色条类型ColorBar Type按钮-点选Temperature 9.3 工件与下模热传递模拟

本节模拟工件在锻造前,要停留在下模具上2s的热传递过程。上节模拟的最后一序列步调入前处理中

9.3.1 前处理中打开数据库文件

打开主窗口,设置工作目录到Spike Forging,激活Spike.DB数据库文件进入前处理-弹出一对话框询问打开哪个序列步,此处选择第50步-OK

为了证实50步是工件与环境发生10s热传递后的最终温度,可点击物体信息栏中是平【General】,看到默认温度是1800~1989℉。同样,温度梯度也可观察步骤如下:

(1)点击【Advanced】

(2)点击【Node Date】弹出一对话框

(3)点击【Thermal】

(4)点击【Node Temperature】栏右的Plot Variable按钮

以上完成后可看到前处理窗口中温度分布

9.3.2 模具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设定

模具与工件接触,之间有热传递,所以模具温度也要设定,方法两种:

(1)模拟全过程中不考虑模具温度的变化,设定为常值。若用了此技术则模具不需划分网格,温度设定只需单击【General】

来设定

(2)模拟过程中温度变化。这在模拟中是比较准确的方法,但要划分网格。该技术将用在本节模拟中

首先,对上模具温度设定及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设定:

(1)激活Top Die

(2)物体信息栏中点击【Property】,打开特征设置对话框-单击【Thermal】,弹出一下拉菜单

(3)在参考温度【Reference Temperature】栏中填入68℉(4)在截止温度【truncation Temperature】栏中填入300 (5)【Mode】栏中选择Use All Nodes

(6)【Min Temperature】栏中填入68

(7)【Max Temperature】栏中填入300

(8)温度设定完成后单击Mesh,接受系统默认值,单击Generate Mesh

(9)单击BBC-单击【Thermal】中Heat Exchange With Environment。选上模具的顶面、内表面、外圆柱面-单击

Add设定此三面为热交换边界条件

接下来,对下模具温度设定及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设定:

(1)激活Bottom Die

(2)物体信息栏中点击【Property】,打开特征设置对话框-单击

【Thermal】,弹出一下拉菜单

(3)在参考温度【Reference Temperature】栏中填入68 (4)在截止温度【truncation Temperature】栏中填入300 (5)【Mode】栏中选择Use All Nodes

(6)【Min Temperature】栏中填入68

(7)【Max Temperature】栏中填入300

(8)温度设定完成后单击Mesh,接受系统默认值,单击Generate Mesh

(9)单击BBC-单击【Thermal】中Heat Exchange With Environment。选下模具除对称面之外的所有表面-单击

Add设定为热交换边界条件

9.3.3 输入模具材料

9.3.4 工件的定位

第二模拟是工件锻造前,停留在下模具上2s上,有接触则要定位(1)单击定位按钮Object Positioning

(2)单击接触定位Interference,选择定位物体项(Object Positioning)为工件(Billet),选择参考物体项(Reference)为Bottom Die

(3)选择-z方向为移动方向

(4)单击【Apply】,观察工件是否移到了下模上表面

(5)定位合理后,单击Ok

9.3.5 对象间关系设定

上模与工件尚未接触,不进行设定,俺系统默认值就可以了。下模与工件接触,本例仅涉及传热问题,不涉及摩擦问题,因此在接触信息栏中定义他们之间的传热系数

在【Thermal】下拉菜单,传热系数(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栏选择常数【constant】系数-单击右边抽屉键,选择Free resting 项,系数0.0003自动显示-关闭-设定接触容差0.0112in-Generate all-OK

9.3.6 模拟控制设定

模拟名称不变。操作名称改为Dwell,单位英制,仅热传导

传导时间共2s,由于仅是热传导分析过程,所以模拟步仅与时间有关,总步10步,每步0.2秒,每隔5步存一次。由于此模拟是上一模拟的继续则起始步为-51步,而且这个模拟数据文件将加到Spike.DB数据库文件的最后,即两个模拟过程将按照序列步形成一个数据库文件(注:没有主模具)。

9.3.7 保存项目文件、生成数据库进行模拟

信息设定完成后File-Save as,存储目录文件Spike_Dwell.KEY。生成数据库-类型选择Old-【Check】-【Generate】-【Close】运行

9.3.8 后处理

单击选步序数Step setup-单击【Style】栏中的All观察所有序列步-【OK】关闭菜单

为了更好的理解工件与下模接触时的激冷作用,希望显示窗口仅工件

显示,激活它点击Single object mode

选择温度分析-打开比例选择按钮Local global-OK-单击彩色条类型-温度

9.4 第一锻造过程

第二个模拟的最后一个序列步调入此前处理中

9.4.1 打开模拟数据文件

选择第60步

9.4.2 模拟控制设定

单击模拟控制按钮-【Main】中模拟名称不变,操作名称改为Forging Blow 1,操作序列(Operation Number)中选择3,打开变形分析(Deformation),保持热传导(Heat Transfer)打,此时两种分析均被激活,则热力耦合分析被建立

第一锻造模拟总步数的确定与工件的最小网格和上模压下量有关。压下量是0.75In,工件的最小网格尺寸为0.06in,故取0.025in(最小网格尺寸的1/3到1/2)作为计算步长,用上模压下量除以计算步长得总模拟步长30步。

模拟步从-61步开始,数据文件加到原文件的最后

设定【Step】,总模拟步30步,每5步存一次,主模具为Top Die (前两个模拟无主模具,因为是热传导模拟不涉及变形),解题步长定义栏选择With Constant Die Displacement 一项,填入0.025in-Ok

9.4.3 上模定位

催化加氢总结

催化加氢学习知识总结 一、概述 催化加氢是石油馏分在氢气的存在下催化加工过程的通称。 ?炼油厂的加氢过程主要有两大类: ◆加氢处理(加氢精制) ◆加氢裂化 ?加氢精制/ 加氢处理 ◆产品精制 ◆原料预处理 ◆润滑油加氢 ◆临氢降凝 ?加氢裂化 ◆馏分油加氢裂化 ◆重(渣)油加氢裂化 ?根据其主要目的或精制深度的不同有: ◆加氢脱硫(HDS) ◆加氢脱氮(HDN) ◆加氢脱金属(HDM) 加氢精制原理流程图 1-加热炉;2-反应器;3-分离器; 4-稳定塔;5-循环压缩机 ◆加氢裂化:在较高的反应压力下,较重的原料在氢压及催化剂存在下进行裂解和加 氢反应,使之成为较轻的燃料或制取乙烯的原料。可分为: ●馏分油加氢裂化 ●渣油加氢裂化 加氢精制与加氢裂化的不同点:在于其反应条件比较缓和,因而原料中的平均分子量和分子的碳骨架结构变化很小。 二、催化加氢的意义

1、具有绿色化的化学反应,原子经济性。 催化加氢一般生成产物和水,不会生成其它副产物(副反应除外),具有很好的原子经济性。绿色化学是当今科研和生产的世界潮流,我国已在重大科研项目研究的立项上向这个方向倾斜。 2、产品收率高、质量好 普通的加氢反应副反应很少,因此产品的质量很高。 3、反应条件温和; 4、设备通用性 三、国内外几家主要公司的馏分油加氢裂化催化剂 四、加氢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 1 反应压力 反应压力的影响往往是通过氢分压来体现的,系统的氢分压取决于操作压力、氢油比、循环氢纯度和原料的汽化率等 ①汽油加氢精制 ?氢分压在2.5MPa~3.5PMa后,汽油加氢精制反应的深度不受热力学控制,而是取 决于反应速度和反应时间。 ?在气相条件下进行,提高反应压力使汽油的反应时间延长,压力对它的反应速度影 响很小,因此加氢精制深度提高。 ?如果压力不变,通过氢油比来提高氢分压,则精制深度下降。 ②柴油加氢精制 ?在精制条件下,可以是气相也可是气液混相。 ?处于气相时,提高反应压力使汽油的反应时间延长,因此加氢精制深度提高。 ?但在有液相存在时,提高压力将会使精制效果变差。氢通过液膜向催化剂表面扩散

加氢精制

使用寿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该工艺的反应条件一般为:压力4-8MPa,温度320-400℃。

(绝大多数的加氢过程采用固定床反应器)中。反应完成后,氢气在分 离器中分出,并经压缩机循环使用。产品则在稳定塔中分出硫化氢、氨、水以及在反应过程中少量分解而产生的气态氢。 也称[加氢处理,石油产品最重要的精制方法之一。指在氢压和催化 剂存在下,使油品中的硫、氧、氮等有害杂质转变为相应的硫化氢、水、氨而除去,并使烯烃和二烯烃加氢饱和、芳烃部分加氢饱和,以 改善油品的质量。有时,加氢精制指轻质油品的精制改质,而加氢处 理指重质油品的精制脱硫。 20世纪50年代,加氢方法在石油炼制工业中得到应用和发展,60年 代因催化重整装置增多,石油炼厂可以得到廉价的副产氢气,加氢精 制应用日益广泛。据80年代初统计,主要工业国家的加氢精制占原 油加工能力的38.8%~63.6%。 加氢精制可用于各种来源的汽油、煤油、柴油的精制、催化重整原料 的精制,润滑油、石油蜡的精制(见彩图),喷气燃料中芳烃的部分 加氢饱和,燃料油的加氢脱硫,渣油脱重金属及脱沥青预处理等。氢分 压一般分1~10MPa,温度300~450℃。催化剂中的活性金属组分常 为钼、钨、钴、镍中的两种(称为二元金属组分),催化剂载体主要 为氧化铝、或加入少量的氧化硅、分子筛和氧化硼,有时还加入磷作 为助催化剂。喷气燃料中的芳烃部分加氢则选用镍、铂等金属。双烯 烃选择加氢多选用钯。 加氢改质反应,则是提高十六烷指数,十六烷值是柴油燃烧性能的重要指标。

柴油馏分中,链烷烃的十六烷值最高,环烷烃次之,芳香烃的十六 烷值最低。同类烃中,同碳数异构程度低的烃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 十六烷值,芳环数多的烃类具有较低的十六烷值。因此,环状烃含 量低,链状烃含量多的柴油具有较高的十六烷值。催化柴油(LCO)中双环和三环芳烃,在MCI过程中,双环以上的芳烃只进行芳环饱 和和环烷开环,其分子碳数不变。由于双环和三环芳烃转化为烷基苯,柴油中的高十六烷值组分增加,故柴油的十六烷值可得到较大 幅度的提高。 加氢裂化 在较高的压力的温度下[10-15兆帕(100-150大气压),400℃左右],氢气经催化剂作用使重质油发生加氢、裂化和异构化反应,转化为轻质油(汽油、煤油、柴油或催化裂化、裂解制烯烃的原料)的加工过程。它与催化裂化不同的是在进行催化裂化反应时,同时伴随有烃类加氢反应。加氢裂化的液体产品收率达98%以上,其质量也 远较催化裂化高。虽然加氢裂化有许多优点,但由于它是在高压下操作,条件较苛刻,需较多的合金钢材,耗氢较多,投资较高,故没有像催化裂化那样普遍应用。 催化裂化时在高温和催化剂的作用下使重质油发生裂化反应,转变为干气、液化气、汽油、柴油、油浆等的过程。 加氢裂化是在高温高压下氢气经催化剂作用使重质油发生加氢、裂化和异构化反应,转化为轻质油(汽油、煤油、柴油或其他油料)的过程

波浪理论的基本特点

一、波浪理论的基本特点 波浪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波浪分为八浪循环,如图 波浪理论有以下基本特点: (1)上升浪和下跌浪永远交替运行。 (2)基本形态为顺势五浪,即推动浪用1、2、3、4、5表示;逆势三浪即调整浪用a、b、c表示。 (3)推动浪可划分为低一级的5个子浪。调整浪可划分为低一级的3个子浪,即浪中有浪, (4)一个完整的八浪循环形成后,1、2、3、4、5浪可以合并为高一级的(1)、(3)、(5)浪,a、b、c浪可以合并为高一级的(2)和(4)浪。 (5)无论股价的上涨、下跌的幅度有多大或多小,也无论时间有多长或多短,都不会改变波浪的形态。因为市场仍会按照基本形态发展,波浪可以延长,也可以缩短。但基本形态永远不会改变,改变的是涨跌的幅度和运行时间。 二、推动浪 推动浪基本上就是1、2、3、4、5浪,且一浪高于一浪,而每一个浪又可细分为5个子浪。形态较简单,分为延伸浪、倾斜三角形和失败形态三种。其特征如下: (一)延伸浪

(1)在(1)(3)(5)浪中只有一个浪会出现延伸浪, (2)如果(1)、(3)浪长度差不多,而且(5)浪成交量明显比(3)浪大时,则(5)浪出现延伸浪机会最大。 (3)如果延伸现象出现在(3)浪,那么(5)浪形态简单,(5)浪的长度和时间与(1)浪相当。 (4)如果延伸出现在(5)浪,那么(5)浪会以二次回档出现;第一次回档下跌至延伸浪的起点附近;第二次回档是反弹上升创 出新高之后的回档。如图所示: 当第5浪成为延伸浪而属于高一级的(1)浪或(3)浪时,则第一次回档至延伸浪的起点,即是高一级的(2)浪、(4)浪的低点;第二回档则反弹上升形成(3)浪或(5)浪并创出新高。 (二)倾斜三角形 倾斜三角形只可能在推动浪(5)浪中发生,面且在其发生之前,通常有一段非常迅速的暴涨和暴跌,然后其成交量逐渐递减,并且波动幅度减缓,演变为倾斜三角形。当倾斜三角形发生在头部时,暗示股价将向下反转,下降途中出现倾斜三角形暗示股价将向上反转。如图所示: 倾斜三角形的特点如下:

160加氢裂化操作规程

第一章工艺技术规程 1.1装置概况 1.1.1装置简介 一、辽阳石化分公司炼油厂加氢裂化装置是继镇海加氢裂化装置之后第二套国产化装置,由洛阳石化工程公司承担主要设计,天津四建承建。于1991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1995年6月建成,1995年9月开车一次成功; 原设计为100*104t/a,串联式中间馏分油循环流程。1998年9月装置进行120万吨/年一次通过流程的扩能改造,1999年6月实现160万吨/年一次通过流程改造的第一步,2001年6月完成160万吨/年串联式一次通过流程改造。 原料油主要是常减压直馏蜡油,可以掺炼部分焦化蜡油抽余油。 二、装置占地:加氢裂化和制氢在一个界区内,界区的面积为228*140=31920m2,其中加氢裂化占地面积为228*80=18240m2,制氢装置占地228*60=13680m2,加氢裂化和制氢装置共用一个中心控制室、变配电间、生产办工楼和生活设施,中心控制室在制氢南侧,办工楼在联合装置的界区外。 三、装置组成:装置由两大部分组成: (一)反应部分包括原料系统、反应系统、新氢系统及注氨、注硫系统、反应部分包括:加热炉系统(F1101、F1102),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反应器,高分和低分。 (二)分馏系统:由脱丁烷塔;轻石脑油分馏塔;第一分馏塔、重石脑油气提塔;第二分馏塔四个单元。 反应系统作用:原料油通过加氢裂化反应转化为轻质烃;轻、重石脑油、航煤、柴油等产品。 分馏系统作用:将反应部分来的反应生成油分馏切割成干气、液化石油气,轻、重石脑油、航煤、柴油、未转化油等产品。 四、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的来源 (一)加氢裂化所需直馏蜡油VGO144.5*104t/a,由常减压装置提供;焦化蜡油抽余油CGO15.5*104t/a,由蜡油抽提装置提供。 (二)氢气由制氢装置及氢气提纯装置提供。 (三)燃料1、燃料气(干气+液化石油气),3.95*104t/a; 2、燃料油3.55*104t/a,均由燃料站提供。 (四)装置开工用油:新催化剂开工用油:低氮油2000吨;正常开工柴油500吨,全馏分石脑

波浪理论内容的几个基本的要点

波浪理论内容的几个基本的要点(1)一个完整的循环包括八个波浪,五上三落。(2)波浪可合并为高一级的浪,亦可以再分割为低一级的小浪。(3)跟随主流行走的波浪可以分割为低一级的五个小浪。(4)1、3、5三个推浪中,第3浪不可以是最短的一个波浪。(5)假如三个推动论中的任何一个浪成为延伸浪,其余两个波浪的运行时间及幅度会趋一致。(6)调整浪通常以三个浪的形态运行。(7)黄金分割率奇异数字组合是波浪理论的数据基础。(8)经常遇见的回吐比率为0.382、0.5及0.618。(9)第四浪的底不可以低于第一浪的顶。(10)波浪理论包括三部分:型态、比率及时间,其重要性以排行先后为序。(11)波浪理论主要反映群众心理。越多人参与的市场,其准确性越高。 来源于: 股票学习资料网(https://www.360docs.net/doc/ff8213688.html,) 艾略特波浪理论图解 艾略特波浪理论对许多投资者来说可以算得上是如雷灌耳,但是能够真正理解并正确运用波浪理论的人少之又少,为了能够广泛普及艾略特波浪理论基础知识,让更多的投资者能够准确掌握这里经典证券分析理论的技术,“波浪理论网”收集整理了大量相关知识,并结合图形对该理论进行细致的讲解,条理清晰,通俗易懂。以下就是艾略特波浪理论图解。 波浪理论是由 Nalph Nelson Eilliott在1938年所提出的,波浪理论是技术分析大师R·E·艾略特(R·E·Elliot)所发明的一种价格趋势分析工具,它是一套完全靠而观察得来的规律,可用以分析股市指数、价格的走势,它也是世界股市分析上运用最多,而又最难于了解和精通的分析工具。 许多从事过波浪理论研究并在实际操作中付诸实施的投资者都曾会感到波浪理论不易领会,甚至望而生畏。波浪理论的基本原则其实很简单,读者在不久将会发现波浪理论涵盖的许多要点。看起来似曾相识,这是因为波浪理论的许多架构,相当符合道氏理论的原理和传统的图型技术。不过,波浪理论已超越传统的图型分析技术,能够针对市场的波动,提供全盘性的分析角度、得以解释特定的图形型态发展的原因与时机,以及图形本身所代表的意义,波浪理论同时也能够帮助市场分析师、找出市场循环周期的所在。

波浪理论——波浪的特性

波浪理论在具体运用中,常常会遇到较为难以分辨的市况,发现几个同时可以成立的数浪方式。所以,投资者有必要了解各个波浪的特性。第一浪在整个波浪循环开始后,一般市场上大多数投资者并不会马上就意识到上升波段已经开始。所以,在实际走势中,大约半数以上的第一浪属于修筑底部形态的一部分。由于第一浪的走出一般产生于空头市场后的末期,所以,市场上的空头气氛以及习惯于空头市场操作的手法未变,因此,跟随着属于筑底一类的第一浪而出现的第二浪的下调幅度,通常都较大。第二浪上面已经提过,通常第二浪在实际走势中调整幅度较大,而且还具有较大的杀伤力,这主要是因为市场人士常常误以为熊市尚未结束,第二浪的特点是成交量逐渐萎缩,波动幅度渐渐变窄,反映出抛盘压力逐渐衰竭,出现传统图形中的转向形态,例如常见的头肩、双底等。第三浪第三浪在绝大多数走势中,属于主升段的一大浪,因此,通常第三浪属于最具有爆炸性的一浪。它的最主要的特点是:第三浪的运行时间通常会是整个循环浪中的最长的一浪,其上升的空间和幅度亦常常最大;第三浪的运行轨迹,大多数都会发展成为一涨再涨的延升浪;在成交量方面,成交量急剧放大,体现出具有上升潜力的量能;在图形上,常常会以势不可挡的跳空缺口向上突破,给人一种突破向上的强烈讯号。第四浪从形态的结构来看,第四浪经常是以三角形的调整形态进行运行。第四浪的运行结束点,一般都较难预见。同时,投资者应记住,第四浪的浪底不允许低于第一浪的浪顶。第五浪在股票市场中,第五浪是三大推动浪之一,但其涨幅在大多数情况下比第三浪小。第五浪的特点是市场人气较为高涨,往往乐观情绪充斥整个市场。从其完成的形态和幅度来看,经常会以失败的形态而告终。在第五上升浪的运行中,二、三线股会突发奇想,普遍上升,而常常会升幅极其可观。A浪在上升循环中,A浪的调整是紧随着第五浪而产生的,所以,市场上大多数人士会认为市势仍未逆转,毫无防备之心,只看作为一个短暂的调整。A浪的调整形态通常以两种形式出现,平坦型形态与三字形形态,它与B浪经常以交叉形式进行形态交换。B浪B浪的上升常常会作为多方的单相思,升势较为情绪化,这主要是市场上大多数人仍未从牛市冲天的市道中醒悟过来,还以为上一个上升尚未结束,在图表上常常出现牛市陷阱,从成交量上看,成交稀疏,出现明显的价量背离现象,上升量能已接济不上。C浪紧随着B浪而后的是C浪,由于B浪的完成顿使许多市场人士兵醒悟,一轮多头行情已经结束,期望继续上涨的希望彻底破灭,所以,大盘开始全面下跌,从性质上看,其破坏力较强。

波浪理论的计算方法

波浪理论的计算方法 1)第一浪只是推动浪开始 2)第二浪调整不能超过第一波浪起点 比率: 2浪=1浪0.5或0.618 3)第三浪通常是最长波浪,但绝不能是最短(相对1浪和5浪长度) 比率: 3浪=1浪1.618, 2或2.618倍 4)第四浪的调整不能与第一浪重迭(楔形除外) 比率: 4浪=3浪0.382倍。 5)第五浪在少数情况下未能超第三浪终点,即以失败形态告终 比率: 5浪=1浪或5浪=(1浪-3浪)0.382、0.5、0.618倍。 6)A浪比率: A浪=5浪0.5或0.618倍。 7)B浪比率: B浪=A浪0.382、0.5、0.618倍。 8)C浪比率: C浪=A浪1倍或0.618、1.382、1.618倍。 1、波浪理论基础 1) 波浪理论由8浪组成、1、3、5浪影响真正的走势,无论是下跌行情还是上升行情, 都在这三个浪中赚钱; 2) 2、4浪属于逆势发展(回调浪) 3) 6、7、8浪属于修正浪(汇价短期没有创新低或新高) 2、波浪理论相关法则 1) 第3永远不是最短的浪 2) 第4浪不能跌破第2浪的低点,或不能超过第2浪的高点 3) 数浪要点:你看到的任何一浪都是第1浪,第2浪永远和你真正的趋势相反; 4) 数浪规则:看到多少浪就是多少浪,倒回去数浪; 3、相关交易法则 1) 第3浪是最赚钱的一浪,我们应该在1、3、5浪进行交易,避免在2、4浪进场以 及避免在2、4浪的低点或者高点挂单,因为一旦上破或者下坡前期高点或者低点,则会出现发转,具体还要配合RSI和MACD指标进行分析;

4、波浪理论精华部分 1) 波浪理论中最简单的一个循环,或者说最小的一个循环为两浪循环,即上升浪或下跌浪+回调浪 2) 每一波上升浪或下跌浪由5个浪组成,这5浪中有两次2T确认进场; 3) 每一波回调浪由3个浪组成,这3浪中只有一次2T确认进场; 4) 波浪和移动均线共振时,得出进场做多、做空选择,同时要结合4R法则以及123法则进行分析 波浪理论图解 2011-10-21 19:14 每位投资者都希望能预测未来,波浪理论正是这样一种价格趋势分析工具,它根据周期循环的波动规律来分析和预测价格的未来走势。波浪理论的创始人——美国技术分析大师R.N.艾略特(1871~1948)正是在长期研究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走势图后,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创立了波浪理论。投资者一走进证券部就会看到记录着股价波动信息的K线图,它们有节奏、有规律地起伏涨落、周而复始,好像大海的波浪一样,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其中蕴涵的韵律与协调。我们特别邀请到了研究波浪理论的资深专家杨青老师来与读者们一起“冲浪”。 1、基础课波浪理论在技术分析中被广泛采用波浪理论最主要特征就是它的通用性。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许多领域都遵循着波浪理论的基本规律,即在相似和不断再现的波浪推动下重复着自己。因为股票、债券的价格运动是在公众广泛参与的自由市场之中,市场交易记录完整,与市场相关的信息全面丰富,因此特别适于检验和论证波浪理论,所以它是诸多股票技术分析理论中被运用最多的,但不可否认,它也是最难于被真正理解和掌握的。专家导读:被事实验证的传奇波浪波浪理论的初次亮相极富传奇色彩。1929年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引发了经济大萧条,美国股市在1929年10月创下386点的高点后开始大崩盘,到 1932年仲夏时节,整个市场弥漫着一片绝望的气氛。这时,波浪理论的始作俑者艾略特给《美国投资周刊》主编格林斯发电报,明确指出长期下跌的走势已经结束,未来将会出现一个大牛市。当格林斯收到电报时,道琼斯30种工业指数已经大幅飙升,从邮戳上的时间看,电报就在道琼斯30种工业指数见底前两个小时发出。此后道琼斯指数在9周内上涨了100%,而且从此开始一路上扬。 但是波浪理论在艾略特生前却长期被人们忽视,直到1978年,他的理论继承者帕彻特出版了《波浪理论》一书,并在期货投资竞赛中运用波浪理论取得了四个月获利400%以上的骄人成绩后,这一理论才被世人广泛关注,并开始迅速传播。 2、波浪周期及实例解读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 .height*700/image.width;}}> 专家解读:五浪上升三浪下降组成完整周期一个完整的波动周期,即完成所谓从牛市到熊市的全过程,包括一个上升周期和一个下跌周期。上升周期由五浪构成,用1、2、3、4、5表示,其中1、3、 5浪上涨,2、4浪下跌;下跌周期由三浪构成,用a、b、c表示,其中a、c浪下跌,b 浪上升。与主趋势方向(即所在周期指明的大方向)相同的波浪我们称为推动浪,

波浪理论五浪精解

波浪理论第一浪 在整个波浪循环开始后,一般市场上大多数投资者并不会马上就意识到上升波段已经开始。所以,在实际走势中,大约半数以上的第一浪属于修筑底部形态的一部分。由于第一浪的走出一般产生于空头市场后的末期,所以,市场上的空头气氛以及习惯于空头市场操作的手法未变,因此,跟随着属于筑底一类的第一浪而出现的第二浪的下调幅度,通常都较大。 第一浪的性格: 介绍第一浪的特点,为方便解释起见,暂以第一浪上升的走势作为介绍的基础。事实上,第一浪亦可以向下走。遇到向下走的推动浪,可将下述概念按相反方向解释。第一浪的开始,意味调整市势已经完结。因此,第一浪实际上是市势转变的标志。第一浪可以在划分为低一级的五组波浪,例如每小时走势图上所显示的波浪。通常而言,当市势出现三个波浪的调整走势,其后出现第一浪,足以证明市势向下调整完毕,价位将会掉头上升。当第一浪开始运行的时候,初时可能不易辨认,但第一浪一旦走完全程,便会构成可靠的讯号,其它推动浪将会逐一露面。第二浪接着出现,但其调整的幅度不应大于第一浪运行的长度。假如第三浪属于延伸浪,第五浪倾向于第一浪的长度相同。因此,第一浪可以用于预测第五浪见顶的上升目标。大约半数的第一浪属于营造底部形态的一部分,跟随这类第一浪出现的第二浪,调整幅度较大,但无论如何,回吐的比率不可以大于第一浪的100%。 波浪理论第二浪 通常第二浪在实际走势中调整幅度较大,而且还具有较大的杀伤力,这主要是因为市场人士常常误以为熊市尚未结束,第二浪的特点是成交量逐渐萎缩,波动幅度渐渐变窄,反映出抛盘压力逐渐衰竭,出现传统图形中的转向形态,例如常见的头肩、双底等。 第二浪考验判断力:第二浪的终点,通常会在下列三个地区出现。 (一)可能调整第一浪的38.2%或61.8%。

加氢裂化

加氢裂化装置 加氢裂化的工业装置有多种类型按反应器的作用又分为一段法和两段法。两段法包括两级反应器,第一级作为加氢精制段,除掉原料油中的氮、硫化物。第二级是加氢裂化反应段。一段法的反应器只有一个或数个并联使用。一段法固定床加氢裂化装置的工艺流程是原料油、循环油及氢气混合后经加热导入反应器。反应器内装有粒状催化剂,反应产物经高压和低压分离器,把液体产品与气体分开,然后液体产品在分馏塔蒸馏获得产品石油馏分。一段法裂化深度较低,一般以减压蜡油为原料,生产中间馏分油为主。二段法裂化深度较深,一般以生产汽油为主。 加氢是指石油馏分在氢气及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加工过程,加氢过程可分为加氢精制、加氢裂化、临氢降凝、加氢异构化等,下面重点介绍加氢裂化加工过程 (一)装置的发展 加氢技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德国的煤和煤焦油加氢技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对轻质油数量及质量的要求增加和提高,重质馏分油的加氢裂化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1959年美国谢夫隆公司开发出了Isocrosking加氢裂化技术,其后不久环球油品公司开发出了Lomax加氢裂化技术,联合油公司开发出了Uicraking加氢裂化技术。加氢裂化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就已经对加氢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开发,早期主要进行页岩油的加氢技术开发,60年代以后,随着大庆、胜利油田的相继发现,石油馏分油的加氢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1966年中国建成了第一套4000kt/a的加氢裂化装置。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开发的中压加氢裂化及中压加氢改质技术也得到了应用和发展。 (二)装置的主要类型 加氢装置按加工目的可分为:加氢精制、加氢裂化、渣油加氢处理等类型,这里主要介绍加氢裂化装置。 加氢裂化按操作压力可分为:高压加氢裂化和中压加氢裂化,高压加氢裂化分离器的操作压力一般为16MPa左右,中压加氢裂化分离器的操作压力一般为9.OMPa左右。 加氢裂化按工艺流程可分为:一段加氢裂化流程、二段加氢裂化流程、串联加氢裂化流程。 一段加氢裂化流程是指只有一个加氢反应器,原料的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在一个反应器内进行。该流程的特点是:工艺流程简单,但对原料的适应性及产品的分布有一定限制。

波浪理论的基本结构

波浪理论的基本结构 波浪理论的基本结构由八个浪组成(五升三跌或五跌三升),在一个上升趋势中,由五个上升浪(推动浪)和三个下跌浪(调整浪)组成;在下降趋势中,由五个下跌浪(推动浪)和三个上升浪(调整浪)组成。推动浪与主趋势方向一致,而调整浪则与主趋势方向相反。 图 185 是一个在上升趋势中的八浪循环示意图,左边 1-2-3-4-5 为推动浪,右边A-B-C是调整浪。如果一个波浪的趋势方向和它高一个层次的波浪的趋势方向相同,那么这一波浪就定义为主浪。主浪包括:第一浪、第三浪、第五浪、A 浪和 C 浪。 调整浪是指运行方向同它的上一层次的波浪(主浪)的运行方向相反的波浪,是对前一浪的调整。虽然调整浪比较复杂,数起来比较困难。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以三浪或三浪的变形出现,决不会以五浪的形式出现。调整浪包括:第二浪、第四浪、B 浪和 ABC 浪。ABC 是对第一浪至第五浪的调整。 (1)主浪与调整浪: l主浪的扩延只能出现五浪形式,决不可以出现三浪的形式,如图 186 所示。 l调整浪的细分只能出现三浪的形式,决不能出现五浪形式,如图 187 所示。 (2)调整浪的形态:调整浪出现的形式通常有两种:5-3-5 锯齿形和 3-3-5 平坦形。5-3-5 锯齿形是指将调整浪 A 再细分为五个浪,调整浪 B 再分为 3 个浪,调整浪 C 再分为 5 个浪;3-3-5 平坦形是指将调整浪 A 再细分为 3 个浪,调整浪 B 再分为 3 个浪,调整浪 C 再分为 5 个浪。 如果调整浪以5-3-5锯齿形出现,C浪的长度等于A浪的1倍或1.618倍,其标志是C浪穿越A浪的低点,如图188所示。 如果调整浪以3-3-5平坦形出现,C浪的长度等于A浪的长度,如图189所示。

国内加氢裂化装置概览

国内加氢裂化装置概览 2014-12-22 加氢裂化,是石油炼制工业中的主要工艺之一,即石油炼制过程中在较高 的压力和温度下,氢气经催化剂作用使重质油发生加氢、裂化和异构化反应, 转化为轻质油(汽油、煤油、柴油或催化裂化、裂解制烯烃的原料)的加工过程。它与催化裂化不同的是在进行催化裂化反应时,同时伴随有烃类加氢反应。加氢裂化实质上是加氢和催化裂化过程的有机结合,能够使重质油品通过催化 裂化反应生成汽油、煤油和柴油等轻质油品,又可以防止生成大量的焦炭,还 可以将原料中的硫、氮、氧等杂质脱除,并使烯烃饱和。加氢裂化具有轻质油 收率高、产品质量好的突出特点。 截至2013年,我国拥有各类加氢裂化装置30余套(不含地炼),其中中国石化目前拥有20余套,分布在系统内的13个炼厂,目前总加工能力为2746

万吨/年,其中采用抚研院催化剂技术的有14套,加工能力占69.4%,采用石 科院催化剂技术的有6套,加工能力占30.5%。 中国石油目前拥有加氢裂化及加氢改质类装置共有15套,分布在中石油系统12个炼厂,目前总加工能力1740万吨年。其中采用抚研院催化剂技术的有 8套,加工能力占51.7%,采用石科院催化剂技术的有1套,加工能力占6.3%,其它有6套,占42.0%。

目前的加氢裂化工艺绝大多数都采用固定床反应器,根据原料性质、产品要求和处理量的大小,加氢裂化装置一般按照两种流程操作:一段加氢裂化和

两段加氢裂化。除固定床加氢裂化外,还有沸腾床加氢裂化和悬浮床加氢裂化 等工艺。 ①固定床一段加氢裂化工艺 一段加氢裂化主要用于由粗汽油生产液化气,由减压蜡油和脱沥青油生产 航空煤油和柴油等。一段加氢裂化只有一个反应器,原料油的加氢精制和加氢 裂化在同一个反应器内进行,反应器上部为精制段,下部为裂化段。 一段加氢裂化可用三种方案进行操作:原料一次通过、尾油部分循环和尾 油全部循环。 ②固定床两段加氢裂化工艺 两段加氢裂化装置中有两个反应器,分别装有不同性能的催化剂。第一个 反应器主要进行原料油的精制,使用活性高的催化剂对原料油进行预处理;第 二个反应器主要进行加氢裂化反应,在裂化活性较高的催化剂上进行裂化反应 和异构化反应,最大限度的生产汽油和中间馏分油。两段加氢裂化有两种操作 方案:第一段精制,第二段加氢裂化;第一段除进行精制外,还进行部分裂化,第二段进行加氢裂化。两段加氢裂化工艺对原料的适应性大,操作比较灵活。 ③固定床串联加氢裂化工艺 固定床串联加氢裂化装置是将两个反应器进行串联,并且在反应器中填装 不同的催化剂:第一个反应器装入脱硫脱氮活性好的加氢催化剂,第二个反应 器装入抗氨、抗硫化氢的分子筛加氢裂化催化剂。其它部分与一段加氢裂化流

加氢裂化反应原理及影响因素

加氢裂化反应原理及影响因素 一、加氢反应过程 加氢裂化装置的精制反应部分,是除去原料油中的硫化物、氮化物、氧化物等非烃化合物,为裂化部分提供合格进料,同时使烯烃和稠环芳烃饱和,裂化反应则使大分子裂解成小分子,使得产物中氢含量提高、硫和氮含量进一步降低,轻、中质产品生成,从而获得优质的重整料、柴油或喷气燃料。 本工艺使用的催化剂既有加氢精制催化剂,又有加氢裂化催化剂,因此在该工艺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几乎包罗了馏分油加氢过程的所有平行—顺序反应综合过程。这些反应有: 1)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等非烃类的加氢分解反应; 2)烷烃的加氢裂化反应; 3)环烷烃的开环反应; 4)烷烃和环烷烃的异构化反应; 5)烯烃和芳烃的加氢饱和反应; 6)烷基芳烃的断链反应; 在上述反应之外,还存在着由分解产物进行二次反应生成缩合物的可能性,引起催化剂上的碳沉积量增加。在多数情况下,缩合反应的中间产物是稠环芳烃。一定温度下,采

用较高的氢分压将会降低这类中间产物的浓度,从而减少催化剂上焦炭的生成。温度的升高有利于生成中间产物,催化剂表面积炭增加。原料油中的稠环分子浓度越高,焦炭的生成也就越多。 以上这些反应进行的深度和速度除与原料的化学组成有关外,还与催化剂的性能和反应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二、加氢精制的原理 1.加氢脱硫(HDS)反应 原料油中的硫化物,在加氢精制条件下,可以转化为H2S 和相应的烃类,烃类留在产品中,而H2S从反应物中脱除,从而脱除掉硫。主要的反应如下: 硫醇加氢反应:RSH + H2 RH + H2S 硫醚加氢反应:RSR`+ 2H2 RH + R`H + H2S 二硫化物加氢反应:RSSR`+ 3H2 RH + R`H + 2H2S 杂环硫化物加氢反应:HC CH HC CH + 4H2 C4H10 + H2S S 馏分油中的含硫化合物类型主要包括脂肪族类和非脂肪族(噻吩)类硫化物,非脂肪族类硫化物又可以按照分子中并含苯环的多少而分为噻吩类、苯并噻吩类、二苯并噻吩类等硫化物。各类硫化物在馏分油中的分布是不同的。 脂肪族类硫化物是指硫原子不在噻吩环上的硫化物。该

加氢裂化装置说明、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一、装置简介 (一)装置的发展及类型 1.加氢装置的发展 加氢是指石油馏分在氢气及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加工过程,加氢过程可分为加氢精制、加氢裂化、临氢降凝、加氢异构化等,下面重点介绍加氢裂化加工过程。 加氢技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德国的煤和煤焦油加氢技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对轻质油数量及质量的要求增加和提高,重质馏分油的加氢裂化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1959年美国谢夫隆公司开发出了Isocrosking加氢裂化技术,其后不久环球油品公司开发出了Lomax加氢裂化技术,联合油公司开发出了Uicraking加氢裂化技术。加氢裂化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已经对加氢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开发,早期主要进行页岩油的加氢技术开发,60年代以后,随着大庆、胜利油田的相继发现,石油馏分油的加氢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1966年我国建成了第一套4000kt/a的加氢裂化装置。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开发的中压加氢裂化及中压加氢改质技术也得到了应用和发展。 2.装置的主要类型 加氢装置按加工目的可分为:加氢精制、加氢裂化、渣油加氢处理等类型,这里主要介绍加氢裂化装置。 加氢裂化按操作压力可分为:高压加氢裂化和中压加氢裂化,高压加氢裂化分离器的操作压力一般为16MPa左右,中压加氢裂化分离器的操作压力一般为9.OMPa左右。 加氢裂化按工艺流程可分为:一段加氢裂化流程、二段加氢裂化流程、串联加氢裂化流程。 一段加氢裂化流程是指只有一个加氢反应器,原料的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在一个反应器内进行。该流程的特点是:工艺流程简单,但对原料的适应性及产品的分布有一定限制。 二段加氢裂化流程是指有两个加氢反应器,第一个加氢反应器装

波浪理论各浪特点

了解各个波浪的特性,有助于数浪的工作。 第一浪的性格: 介绍第一浪的特点,为方便解释起见,暂以第一浪上升的走势作为介绍的基础。事实上,第一浪亦可以向下走。遇到向下走的推动浪,可将下述概念按相反方向解释。第一浪的开始,意味调整市势已经完结。因此,第一浪实际上是市势转变的标志。第一浪可以在划分为低一级的五组波浪,例如每小时走势图上所显示的波浪。通常而言,当市势出现三个波浪的调整走势,其后出现第一浪,足以证明市势向下调整完毕,价位将会掉头上升。当第一浪开始运行的时候,初时可能不易辨认,但第一浪一旦走完全程,便会构成可靠的讯号,其它推动浪将会逐一露面。第二浪接着出现,但其调整的幅度不应大于第一浪运行的长度。假如第三浪属于延伸浪,第五浪倾向于于第一浪的长度相同。因此,第一浪可以用于预测第五浪见顶的上升目标。大约半数的第一浪属于营造底部形态的一部分,跟随这类第一浪出现的第二浪,调整幅度较大,但无论如何,回吐的比率不可以大于第一浪的100%。 第二浪考验判断力:第二浪的终点,通常会在下列三个地区出现。 (一)、可能调整第一浪的38.2%或61.8%。 (二)、多数以三个浪形态运行,假如行走的波浪形态可以判断为平坦形或之字形,c浪的长度极可能与a浪相同。 (三)、第二浪亦可能回吐之第一浪内的第IV浪。 在其它动力指标的分析系统,当第二浪运行至尾声的时候,该等动力指标应出现过分抛售的情况。 动力指标分析系统包括:强弱指数、随机指数、动力指数等。 第二浪的出现,经常考验图表分析者的判断能力,部分第二浪的调整幅度较大。有时令人感到迷惘,怀疑新的推动浪是否真的已经开始进行。 可以说第二浪的出现,便是装腔作势、狐假虎威。将恐惧的心情输入投资者心内,并且形成一种声势,给人错误的感觉,以为第一浪的起点,即上一个低点亦快将失守。 事实上,只要第二浪低点未曾低于第一浪的起点,仍然可以接纳为第二浪。在期货市场,第二浪浪底与第一浪的起点只差3、5个价位的例子数不胜数。在即市的走势图内,如果第一浪较为短促,第二浪经常会调整接近第一浪的100%。 第三浪最具爆炸力:推动浪当中,第三浪力量最强,也是最具爆炸性的一个波浪,通常而言,大部分上升幅度都在第三浪的行情中出现。缺口性在第三浪是惯见的现象,可以协助确认第三浪的存在。 第三浪可以再划分为低一级的五个波浪。

冯氏波浪理论(一、1 浪与浪间距的试验)

第四节浪与浪间距的试验 上面的三大试验,为了便于观察和研究,都是在人为的控制下进行的试验,即,多在上一浪的尾浪时扔第二个石头,而自然界第二浪的出现,不仅它的能量大小没有规律,且它出现时间早晚也是没有规律的。我们现已知道在第二浪出现不早不晚,也就是正常出现时的状态。这种正常状态下出现的浪,我们能够看出浪的基本形态,也可以通过前一浪的多级下跌浪来辨别下一个新浪的出现。那么在第二浪出现过早或者过晚时,第二浪分别又是一种什么状态呢,我们能不能识别它呢? 这就是试验四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浪与浪的时间距离问题。 这个试验也分两种扔法,一个是短间距的快扔,另一个是长间距的慢扔。 我们首先进行短间距的快扔石头试验。就是在扔出第一个石头后,在第一个石头落点的附近紧接着扔第二个、第三个石头。每一个石头之间要做到“两短“,即时间间隔短和相隔距离短。这时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这时我们根本看不到前三个试验的现象,即第一个浪花形成高点后的逐级下跌,而是浪花的高低似乎是一种乱象,如果我们不借用高速摄像机拍摄后慢放,根本就看不出任何规律,所以很难辨认新浪的真正产生。 虽然我们很难辨认新浪的产生,但石头是我们亲手扔下去的,这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既然一个石头代表一个波浪,这3个石头就代表3个波浪,也就是说,在这很短的时间内,在近乎一种乱象当中,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3个浪(见下图1-4-1和图1-4-3)。 图1-4-1 3浪短间距出现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若浪与浪之间出现的时间较短,这时就看不到每一个浪的多级下跌浪。在这种情况下,后浪可借前浪刚抬高的位势,在此基础之上再向上抬高,一浪抬一浪。表现在K线形态上就是看不到回调,股价快速拉高,常会让老股民看不懂。这是牛股或牛市才出现的形态。 所以,当我们看到一浪比一浪高,每一浪之间没有回调浪时,甚至我们自己也看不懂时,此时应该意识到我们可能碰到了牛股或遇到了牛市。 我们再来进行远间距扔石头的试验。也就是当第一个石头扔出去之后,在下跌的波浪消失无影无踪,水面恢复平静时再扔第二个石头。此时我们可以看到,

加氢裂化过程

加氢裂化过程 重油轻质化基本原理是改变油品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氢碳比,而改变相对分子质量和氢碳比往往是同时进行的。改变油品的氢碳比有两条途径,一是脱碳,二是加氢。热加工过程,如热裂化,焦化和催化裂化都属于脱碳过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要减小一部分油料的氢碳比,因此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部分气体烃和氢碳比较小的缩合产物——焦炭和渣油,从而使脱碳过程的轻质油收率不会太高。 加氢裂化属于石油加工过程的加氢路线,是在催化刑存在下从外界补入氢气以提高油品的氢碳比。加氢裂化实质上是加氢和摧化裂化过程的有机结合,—方面能使重质油品通过裂化反应转化为汽油、煤油和柴油等轻质油品,另一方面又可防止像催化裂化那样生成大量焦炭,而且还可将原料中的硫、氯、氧化合物杂质通过加氢除去,使烯烃饱和。因此,加氢裂化具有轻质油收率高、产品质邑好的突出优点。 较高的压力的温度下[10-15兆帕(100-150大气压),400℃左右],氢气经催化剂作用使重质油发生加氢、裂化和异构化反应,转化为轻质油(汽油、煤油、柴油或催化裂化、裂解制烯烃的原料)的加工过程。它与催化裂化不同的是在进行催化裂化反应时,同时伴随有烃类加氢反应。加氢裂化的液体产品收率达98%以上,其质量也远较催化裂化高。虽然加氢裂化有许多优点,但由于它是在高压下操作,条件较苛刻,需较多的合金钢材,耗氢较多,投资较高,故没有像催化裂化那样普遍应用。 加氢裂化实质上是加氢和催化裂化过程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能够使重质油品通过催化裂化反应生成汽油、煤油和柴油等轻质油品,另一方面又可以防止生成大量的焦炭,而且还可以将原料中的硫、氮、氧等杂质脱除,并使烯烃饱和。加氢裂化具有轻质油收率高、产品质量好的突出特点。 (1) 加氢裂化的化学反应 烃类在加氢裂化条件下的反应方向和深度,取决于烃的组成、催化剂性能以及操作条件,主要发生的反应类型包括裂化、加氢、异构化、环化、脱硫、脱氮、脱氧以及脱金属等。 ①烷烃的加氢裂化反应。在加氢裂化条件下,烷烃主要发生C-C键的断裂反应,以及生成的不饱和分子碎片的加氢反应,此外还可以发生异构化反应。 ②环烷烃的加氢裂化反应。加氢裂化过程中,环烷烃发生的反应受环数的多少、侧链的长度以及催化剂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单环环烷烃一般发生异构化、断链和脱烷基侧链等反应;双环环烷烃和多环环烷烃首先异构化成五元环衍生物,然后再断链。 ③烯烃的加氢裂化反应。加氢裂化条件下,烯烃很容易加氢变成饱和烃,此外还会进行聚合和环化等反应。 ④芳香烃的加氢裂化反应。对于侧链有三个以上碳原子的芳香烃,首先会发生断侧链生成相应的芳香烃和烷烃,少部分芳香烃也可能加氢饱和生成环烷烃。双环、多环芳香烃加氢裂化是分步进行的,首先是一个芳香环加氢成为环烷芳香烃,接着环烷环断裂生成烷基芳香烃,然后再继续反应。 ⑤非烃化合物的加氢裂化反应。在加氢裂化条件下,含硫、氮、氧杂原子的非烃化合物进行加氢反应生成相应的烃类以及硫化氢、氨和水。 (2) 加氢裂化催化剂 加氢裂化催化剂是由金属加氢组分和酸性担体组成的双功能催化剂。该类催化剂不但要求具有加氢活性,而且要求具

波浪理论的8浪特征

波浪理论的8浪特征分析 一浪--- 一浪开始:MACD指标会出现背离现象,哪一级的K线有背离,浪就是哪一级的。日线上的1浪就看4小时的背离。一浪可以是契形,应是5浪式,有时也是两波式的,但都要求它站在趋势线上或均线上。 几乎半数以上的第1浪,是属于营造底部型态的第一部分,第1浪是循环的开始,由于这段行情的上升出现在空头市场跌势后的反弹和反转,买方力量并不强大,加上空头继续存在卖压,因此,在此类第1浪上升末端一般出现滞涨,很少出现连续的上拉,走势上比较磨机,之后出现第2浪调整回落时,其回档的幅度往往很深;(2)另外半数的第1浪,出现在长期盘整完成之后,在这类第1浪中,其行情上升幅度较大,经验看来,第1浪的涨幅通常是5浪中最短的行情。 一浪结束:小5浪结构完成,有一个百分比阻力位,或次一级的MACD背离,日线上1浪结束看4小时顶背离。一个日线高低点的周期共振。有一个量K线组成分形(后一条K线有低点)。 操作策略:一浪由于上升幅度较小,并且回调幅度很深,可能回调1浪的61.8%以上,甚至全部吞掉1浪,因此,一浪不可恋战,及时的止赢,短线在5波后到阻力位减仓。 二浪--- 这一浪是下跌浪,由于市场人士误以为熊市尚未结束,其调整下跌的幅度相当大,几乎吃掉第1浪的升幅,当行情在此浪中跌至接近底部(第1浪起点)时,市场出现惜售心理,抛售压力逐渐衰竭,成交量也逐渐缩小时,第2浪调整才会宣告结束,在此浪中经常出现图表中的转向型态,如头底、双底等。 因此折反有62%或50%,或更多(一般不能破1浪底)。若不满38%它通常是不规则形(即一个菱形整理)。观察:分时图里的三浪N形整理完成,减仓整理是个特点,有时也有高位增仓转下,但不破技术位。 然后收红站在均线或一个百分比线上。MACD红柱减小不破零轴。均线靠上来。双超越常在强二浪发生。整理完成时,有一个费波纳茨数日线高低点的周期共振。周线中常是8或13。 操作策略:分析这个二浪的结构是什么形态的。应在之字形或W形的低点建两次底仓。应找黄金分割位或大支持位建仓。止损一般放在1浪的底部,由于三浪是主升浪,因此2浪结束能不能建仓十分关键,一般MACD指标会出现底背离现象,哪一级的K线有背离,浪就是哪一级的。日线上的1浪就看4小时的背离。 三浪--- 第3浪的涨势往往是最大,最有爆发力的上升浪,这段行情持续的时间与幅度,经常是最长的,当大家发现2浪的回调没有破1浪的低点,市场投资者信心恢复,成交量大幅上升,常出现传统图表中的突破讯号,例如裂口跳升等,这段行情走势非常激烈,一些图形上的关卡,非常轻易地被穿破,尤其在突破第1浪的高点时,是最强烈的买进讯号,由于第3浪涨势激烈,股市中经常出现"延长波浪"的现象。跳空,放量,长阳,每一段的分时整理为横盘式,整理折反仅为0。38。 结束:创出新高,MACD呈金元宝时为三浪五见顶。KDJ出三波。为第一浪的1到1.6倍。一般3浪是主升浪,MACD要达到极限位,日线上的金元宝或者背离才可以断定结束,并且还要出现连续的拉升出货。一般第一级别的MACD顶背离并不意味着3浪结束,日线上更为可靠。 操作策略:在二浪结束时就应及时跟进,不能等它的深幅回调。由于3浪是横盘整理,因此不能做短线,做好的方法是一致持有,回调加仓,不可逆势做单,有缺口的话,可能是三浪3,多数当日不补。一直到MACD出现金元宝或者日线MACD明显背离时平多单。若是则后面的上升空间很大。三浪里的缺口不能

波浪理论的8浪特征分析

波浪理论的8浪特征分析(2008-11-16 12:45:17) 标签:杂谈分类:趋势、形态、波浪一浪 ---在发生前,MACD指标会出现背离现象,哪一级的K线有背离,浪就是哪一级的。 一浪可以是契形,应是5浪式,有时也是两波式的,但都要求它站在趋势线上或均线上。 观察:用分时图核对:技术支持位,黄金分割,大一级的均线,量K线超越。 一浪目标:小5浪结构完成,有一个百分比阻力位,或次一级的MACD背离。一个高一级的均线阻力。 一个日线高低点的周期共振。有一个量K线组成分形(后一条K线有低点)。 操作策略:一浪起是个转折。可及时在分时图中找回调介入,短线在5波后到阻力位减仓。 二浪 ---折反有62%或50%(不破底)。若不满38%它通常是不规则形(即一个菱形整理)。 观察:分时图里的三浪N形整理完成,减仓整理是个特点,有时也有高位增仓转下,但不破技术位。然后收红站在均线或一个百分比线上。MACD红柱减小不破零轴。均线靠上来。双超越常在强二浪发生。整理完成时,有一个费波纳茨数日线高低点的周期共振。周线中常是8或13。 操作策略:分析这个二浪的结构是什么形态的。应在之字形或W形的低点建两次底仓。应找黄金分割位或大支持位建仓。 三浪 ---跳空,放量,长阳,每一段的分时整理为横盘式,整理折反仅为0.38。 观察:创出新高,MACD呈金元宝时为三浪五见顶。KDJ出三波。为第一浪的1到1.6倍。 操作策略:在二浪结束时就应及时跟进,不能等它的深幅回调。有缺口的话,可能是三浪3,多数当日不补。一直到出现金元宝时平多单。 主升浪里早上也许会出现增仓转向下,但不破当日技术位和零轴,下午和明天看价格会否反转到均线上,若是则后面的上升空间很大。三浪里的缺口不能等补。 四浪 ---MACD红柱由背离开始为三浪五,见顶进入四浪调整。 四浪调整时间较长。拄线进入绿色是必然条件。通常出现复杂的横向修正,平坦形,不规则行,三角形,双重或三重波的修正,浪型为复合MN。回抽幅度通常是第三波的38%,或是第三浪的4浪处,或与二浪长度相同。如果以平坦的之字出现,C浪等于A浪。 四浪由于整理时间长,容易出现二次回挡的高不规则形。和高不规则形加X连着ABC。 三浪五的背离后未见到下探3浪4位的下跌而又出新高,而这个新高是三浪式的,则要当心是高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