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反思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反思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反思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反思

富源一小林晓青

5月19日,我在富源四小执教了《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教学完毕,没有欣喜,只有满腹的遗憾。难道教学当真是“遗憾的艺术”?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于物体在沉浮更关注物体本身,液体对于物体沉浮的影响是意外的发现,比较少类似的生活经验,这就需要老师逐步完善学生的此类概念,突出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不仅仅有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而且还有液体的密度。对于本课的教学,我采用了利用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试验。让学生在试验中去观察发现。从而养成推测,验证科学探究的习惯。

1、在导入环节,以魔术表演的形式出示同一马铃薯在2种液体中的沉浮情况,抛出问题。

师:为什么同一个马铃薯在一号瓶中是沉,在二号瓶中是浮?

生:可能是里面的液体不同。

师:你有什么办法知道液体不同?

学生开始思考,却没有人回答。在我的启发下,想想五官能否利用到?学生发挥各种想象力,尝试猜测。

有个孩子说乱尝是不可取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有可能会毒到自己。说到能不能靠闻,有个孩子说2号杯子味道有点浓。遗憾的是我没有及时引导她说出水里放了什么东西。

至于看的方法,学生说行,没有让孩子们观察两个杯子有什么不同。(应该是2号杯子稍稍有点浑浊)

另外,在孩子们回答完毕后也没有及时表扬。

孩子们在各种尝试中获得2个杯子中的液体不一样,给出新的方法:加热

2.液滴加热实验。

在进行这样实验时,先让孩子们说说做这一实验需要的材料。此时应该紧跟着问问孩子们,你打算怎样做这个实验。然后再出示实验步骤比较好,没有引导好,孩子们很盲目的开始实验,有些孩子不知道先从哪里着手,这也与平时的实验课是否真正操作有关。

3.调制一杯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经过上个实验,孩子们兴趣大增,跃跃欲试。但美中不足的是,给孩子们用的加盐勺子过小,导致孩子们加了很多勺盐却没有使马铃薯浮起来。无形中就延长了实验时间。有些孩子到下课时没有做完该实验。留下一些遗憾。在此环节,也没有多叫几个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所以结论的得出有些仓促,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4.联系生活,引申概念

生活中的淹不死人的湖—死海,和中国的死海。在此,解释为什么死海可以把人浮起来,是因为死海的水密度大,远远大于人体的密度。探究是为了更好的解释和应用生活中的

现象,科学从生活中来,回归生活的理念。贴近生活,激发孩子们进一步去生活中寻求科学答案的欲望和激情。

5、在本节课的结尾,为了引导孩子们进一步的探究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抛出问题,给予孩子们思考和继续探究的欲望,回家继续探究溶解不同物质马铃薯的表现,增强对科学的学习欲望。

这堂课让我明白,作为科学教师,最大的挑战不是设计多少巧妙的实验过程,而是怎样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探究、思考、表达、并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空间。教师只有将这种空间和权力真正交给学生,才能使每个学生有机会,有能力为自己的成长负责,形成一种自主构建的学习文化。另外,要成功的完成一堂科学课的教学需要充分了解学生,事无巨细地备课,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

PDA培养基

gus基因存在于E.coli等一些细菌基因组内,编码β-葡萄糖苷酸酶。β-葡萄糖苷酸酶是一个水解酶,以β-葡萄糖苷酸酯类物质为底物,其反应产物可用多种方法检测出来。由于绝大多数植物没有检测到葡萄糖苷酸酶的背景活性,因此这个基因被广泛应用于基因调控的研究中。可作为GUS报告基因 检测方法 根据gus基因检测所用的底物不同,可以选择三种检测方法:组织化学法、分光光度法和荧光法(灵感度为分光光度检测法最高),其中最为常用的是组织化学法。 组织化学法检测以5-溴-4-氯-3-吲哚-β-葡萄糖苷酸(X-Gluc)作为反应底物。将被检材料用含有底物的缓冲液浸泡,若组织细胞发生了解gus 基因的转化,并表达出Gus,在适宜的条件下,该酶就可将X-Gluc水解生成蓝色产物,这是由其初始产物经氧化二聚作用于形成的靛蓝染料,它使具Gus活性的部位或位点呈现蓝色,用肉眼或在显微镜下可看到,且在一定程度下根据染色深浅可反映出Gus活性。因此利用该方法可观察到外源基因在特定器官、组织,甚至单个细胞内的表达情况。 CTAB法的全称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Hexadecyltrimethy Ammonium Bromide)。主要用于提取生物DNA 步骤(1)2%CTAB抽提缓冲液在65℃水浴中预热。 (2)取少量实验材料(约300mg)置于研钵中,用液氮磨至粉状; (3)加入700ul的2%CTAB抽提缓冲液,轻轻搅动; (4)将磨碎液分倒入1.5 ml的灭菌离心管中,磨碎液的高度约占管的三分之二; (5)置于65℃的水浴槽或恒温箱中,每隔10 min轻轻摇动,30~60min 后取出; (6)冷却2 min后,加入氯仿-异戊醇(24:1)至满管,剧烈振荡2~3 min(若提取的是总基因组,则不能剧烈震荡。),使两者混合均匀; (7)放入离心机中10 000 rpm离心10 min,与此同时,将600 ul的异丙醇加入另一新的灭菌离心管中; (8) 10 000 rpm离心1 min后,移液器轻轻地吸取上清夜,转入含有异丙醇的离心管内,将离心管慢慢上下摇动30 sec,使异丙醇与水层充分混合至能见到DNA絮状物; (9)10000 rpm离心1 min后,立即倒掉液体,注意勿将白色DNA沉淀倒出,将离心管倒立于铺开的纸巾上;

培养基配方及配制方法

培养基配方 1 斜面菌种保存培养基 1.1PDA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称取200g马铃薯,洗净去皮切碎,加水1000ml煮沸0.5h,纱布过滤,滤液补足1000ml,再加15g葡萄糖和15-20g琼脂,充分溶解后趁热纱布过滤,分装试管,每试管约5-10ml(视试管大小而定),121℃灭菌20分钟左右后取出试管摆斜面,冷却后贮存备用。 1.2麦芽汁琼脂培养基 麦芽汁的制备:干麦芽首先进行粉碎(不能太粗,也不必太细。太粗影响糖化效率,过细影响过滤速度),按麦芽重量的3~4倍加水,搅拌均匀后,37℃左右浸泡1小时,然后缓缓加温至55~63℃(在升温过程中应不断搅拌使温度均匀),保温4~6小时(用0.02摩尔/升碘液测定为黄色至无色时),糖化结束。在糖化过程中,应每小时搅拌一次。取过滤后的清液,加1.8%琼脂,分装试管,每试管约5-10ml (视试管大小而定),121℃灭菌20分钟左右后取出试管摆斜面,冷却后贮存备用。 2 基菌落总数检测 2.1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 将胰蛋白胨5.0g、酵母浸膏2.5g、葡萄糖1.0g、琼脂15.0g 加入蒸馏水1000ml中,煮沸溶解后,调pH,然后在121℃下灭菌15min,取出,稍微冷却后,带热倒入培养皿中。 3志贺氏菌检测

3.1 GN增菌液 成分:胰蛋白胨:20g,葡萄糖:1g,甘露醇:2g,柠檬酸钠:5g,去氧胆酸钠0.5g,磷酸二氢钾4g,磷酸氢二钾1.5g,氯化钠5g,蒸馏水1000ml。pH7.0 制法:将上述物品加入蒸馏水中,加热溶解煮沸,调pH为7.0,分装,在115℃高压灭菌15min。 3.2 HE琼脂 成分:胨:12g,牛肉膏3g,乳糖12g,蔗糖12g,水杨素2g,胆碱20g,氯化钠5g,琼脂18~20g,蒸馏水1000ml0,0.4%溴麝香草酚蓝溶液16ml,Andrade指示剂20ml.,甲液20ml,乙液20ml。pH7.5 制法:将上述前七种成分加入400ml蒸馏水中作为基础液,将琼脂加入到600ml蒸馏水中加热溶解,加入甲液乙液到基础液中,调pH,再加入指示剂,并与琼脂液合并,待冷却至50~55℃,倾注浇平板。注1:此培养基不能高温灭菌。 注2:甲液的配置: 硫代硫酸钠:34g,柠檬酸铁钠:4g,蒸馏水:100ml。 注3:乙液的配置: 去氧胆酸钠:10g,蒸馏水:100ml。 注4:Andrade指示剂的配置: 酸性复红:0.5g,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16ml,蒸馏水:100ml。将酸性复红溶解于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数小时后如复红褪色不全,再加氢氧化钠溶液1~2ml。

PDA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PDA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学习并掌握棉塞的制作方法。 二、培养基的配制原理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各种营养物质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各种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类型多样,加上实训 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但不论是何种培养基,均应含有水分、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等。不同微生物对pH值要求不一样,所以配制培养基时,还应根据不 同微生物对pH值的要求,将培养基调到合适的pH值范围。 三、实训材料和用具 琼脂,可溶性淀粉,葡萄糖,10﹪NaOH,10﹪HCl,1mol/L NaOH,lmol/L HCl,KNO3,NaCl,K2HPO4·3H20,MgSO4·7H20,FeSO4·7H2O;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天平,牛角匙,PH试纸,棉花,牛皮纸,记号笔,纱布, 四、操作方法与步骤 (一) 培养基的配制 PDA培养基的配制其配方如下:土豆200g,葡萄糖20g,琼脂15~20g,水1000mL,pH值自然。 (1)称量和熬煮药品实际用量计算后,按培养基配方逐一称取去皮土豆。土豆切成小 块放入锅中,加水1000ml,在加热器上加热至沸腾,维持20-30min,用可用2层纱布趁 热在量杯上过滤,滤渣弃取。滤液补充水分到1000ml。 (2)加热溶解把滤液放入锅中,加入葡萄糖20g,琼脂15~20g(提前搞碎),然后放 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并用玻棒不断搅拌,以防琼脂糊底或溢出,待琼脂完全溶解后,再 补充水分至所需量。 (3)分装按实训要求,将配制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或500ml三角瓶内。分装时可用 三角漏斗以免使培养基沾在管口或瓶口上造成污染。 分装量:固体培养基约为试管高度的1/5,灭菌后制成斜面,分装入三角瓶内以不超 过其容积的一半为宜;半固体培养基以试管高度的1/3为宜,灭菌后垂直待凝。 (4) 加棉塞培养基分装完毕后,在试管口或三角烧瓶口上塞上棉塞(或泡沫塑料塞或试 管帽等),以阻止外界微生物进入培养基内造成污染,并保证有良好的通气性能。 (5)包扎加塞后,将全部试管用麻绳或橡皮筋捆好,再在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以防 止灭菌时冷凝水润湿棉塞,其外再用一道线绳或橡皮筋扎好,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配制日期。 (二) 棉塞的制作 棉塞的作用有二:一是防止杂菌污染;二是可过滤空气,保证通气良好,并可减缓培养基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沉和浮》习题 一、填空 1、放入水中不能分散开来的固体有的 会,有的会。 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____ __有关。 3、把图中的两个塑料瓶放在水中,空塑料瓶 会,装满水的塑料瓶会。 而两个瓶子的相同, 不同,从而可以看出,体积相同 的物体,质量越容易上浮。 4、没有充气的游泳圈放在水中会, 充满气的游泳圈放在水中会。两 个游泳圈相同,不同,从 而可以看出,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大越容 易。 二、判断。 1、水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向上托的力。() 2、质量大的物体容易下沉,质量小的物体容易上浮。

() 3、物体在气体中也有沉与浮的现象。 () 4、橡皮泥放入水中一定下沉。 () 5、生鸡蛋在自来水中会沉入水底,而放入盐水中会浮在水面。 ( )6、潜水艇是靠改变质量来控制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 7、沉在水下的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 8、木头是浮的,铁是沉的。 () 9、物体的沉浮和物体大小有关,和物体的轻重无关。 () 10、潜水艇可以改变自身的重量和大小在水里沉和浮。 () 11、改变浮标的重量可以使它上沉或下沉。 ()

12、大的马铃薯在水中会沉,小的马铃薯在水中会浮。() 13、重量相同的物体,体积大的易浮在水面上。()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可以改变的。() 三、选择题 1、潜水艇是通过改变()来达到上浮和下沉。 A、轻重 B、大小 2、马铃薯放在()里会浮。 A、清水 B、盐水 C、油 3、下面哪种液体的浮力最大() A、盐水 B、油 C、水银 4、下列几种物体会成到水底的是() A.木块 B、泡沫。 C、胡萝卜。 5、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是改变物体的()或()。A重量 B体积 C颜色 6、下面哪种方法可以使在清水中的马铃薯浮起来。() A往清水里加盐 B把水倒掉一些 C往清水里加清水7.胡萝卜在清水中会()。 A、上浮 B、下沉 C、既不上浮也不

(完整版)PDA培养基的配方及配制方法

PDA培养基的配方及配制方法 PDA培养基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简称,即Potato Dextrose Agar (Medium),分别对应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的英文。它属于固体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PDA培养基宜于微生物生长发育、节省原料等优势,一般在培养酵母菌、霉菌、蘑菇等真菌方面应用广泛。 PDA培养基的配方 土豆 200g 葡萄糖 20g 琼脂 15~20g 水 1000mL pH值自然 PDA培养基的配制 (1)称量和熬煮 按培养基配方逐一称取去皮土豆。土豆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水1000ml,在加热器上加热至沸腾,维持20-30min,用可用2层纱布趁热在量杯上过滤,滤渣弃取。滤液补充水分到1000ml。 (2)加热溶解 把滤液放入锅中,加入葡萄糖20g,琼脂15~20g(提前搞碎),然后放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并用玻棒不断搅拌,以防琼脂糊底或溢出,待琼脂完全溶解后,再补充水分至所需量。 (3)分装 按实训要求,将配制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或500ml三角瓶内。分装时可用三角漏斗以免使培养基沾在管口或瓶口上造成污染。 分装量:固体培养基约为试管高度的1/5,灭菌后制成斜面,分装入三角瓶内以不超过其容积的一半为宜;半固体培养基以试管高度的1/3为宜,灭菌后垂直待凝。

(4)加棉塞 培养基分装完毕后,在试管口或三角烧瓶口上塞上棉塞(或泡沫塑料塞或试管帽等),以阻止外界微生物进入培养基内造成污染,并保证有良好的通气性能。 (5)包扎 加塞后,将全部试管用麻绳或橡皮筋捆好,再在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以防止灭菌时冷凝水润湿棉塞,其外再用一道线绳或橡皮筋扎好,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配制日期。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实录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而且更深地认识到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科学探究目标: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并学会给液滴加热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重点: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 生:喜欢。 师:老师这节课也给大家演个魔术。(出示两个水槽1号清水、2号盐水)看老师这里有两槽液体(出示一个小马铃薯)孩子们可能会说是土豆,告诉学生土豆的学名是马铃薯。(先把马铃薯放入1号水槽中——沉,吹口气说“变”,再放入2号水槽中——浮)这是怎么回事呢?(提出课题) 2、学生解放猜测发言。 (1)预设一:(有的学生会说到在清水中沉,在盐水中浮。你是怎么知道的?科学讲究证据,你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2)预设二:如果学生没有提到盐水中浮则请一学生上来将一小马铃薯轻轻放入1号槽中。 你们认为马铃薯的沉浮可能与什么有关呢?孩子们这时会说到与所浸入的液体有关?会说2号杯中放了盐。 师:你怎么知道2号杯中放了盐?(生:猜的)怎样证明你的猜想呢?(3)预设三:你认为老师在2号槽中加了其他东西是不是?加了盐?你肯定我是加了盐吗?科学讲究证据,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我确实加了东西?3、交流汇报想法。(说出猜测的理由) 生:用眼睛看颜色(同学走到台前看)颜色一样。 生:用鼻闻气味。(同学走到台前闻)都没有气味。 生:用手摸一下。(同学走到台前摸)手感都一样。 生:比较水的多少。(同学走到台前比较)水量一样。 生:用耳听一听。(同学走到台前听)都没有声音。 生:用嘴尝一尝味道。 师:在不知道实验液体是什么时,不能轻松用嘴尝不卫生。 生:把两盆水都放在太阳底下晒用蒸发方法来观察。 师:你为什么会这样想? 生:水被太阳晒干了,水里的东西就剩下了。 师:把水放在太阳底下,等它蒸发非常好。但是时间太长了。能不能使它干的快一点? 生:能、用火加热。 师:恩,用火加热在这里是个好办法。你能用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实验一材料设计一个实验,使水快点蒸发完进行观察吗?那怎样加热?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案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学设计 科学知识: 1、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实验中理解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探究中理解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3、引导学生学习溢水法测体积 科学探究: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验中获得数据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 要让学生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通过科学探究的实验方法(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实验数据—总结结论),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热爱科学,提高科学素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通过今天的学习,可以解释人为什么能浮在死海中,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关于沉浮的现象。 教学重点: 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 2个钩码、两个马铃薯、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杯清水、一杯浓盐水、一杯浓糖水、酒精、5个烧杯。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出示两种液体:盐水与清水,分别将马铃薯放入其中,观察沉浮现象。复习巩固上一节课通过液滴加热法发现两杯液体不一样。提出问题: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为什么在不同液体中沉浮情况不一样? 新课讲授: 一、探究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1、讨论:马铃薯在有的液体中下沉,在有的液体中上浮,是不是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 2、讨论:怎样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3、由于用马铃薯不方便测量,所以先用钩码代替马铃薯进行研究。按照第6课学过的方法,分别测量钩码在清水、浓盐水、糖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然后把数据进行比较,验证原来的推测。(每个小组都要做一组实验,获得一组实验数据,分析

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常备法

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常备法 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是优良的半合成培养基,因马铃薯营养丰富,性能稳定,适宜大多数真菌类微生物(如食用菌、酵母菌等)的培养,故被微生物工作者视为基础培养基,实际上它确实是四季必备的常用培养基。但马铃薯的收获是有季节性的,错过季节,往往因购不到马铃薯而无法制备马铃薯培养基,以致影响科研和生产的正常进行。下面介绍两种制作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的常备方法。 1.液体马铃薯培养基常备法 (1)制取马铃薯常备液在马铃薯上市季节,选购一批个大,皮滑,无病毒的马铃薯,按常规,将其清洗、削皮、切片,按料水20∶100的比例配方,以80℃的水温浸煮60min,使其营养物质充分溶解水中,过滤,装瓶加塞。以1.5×105pa的压力灭菌30min,备用。为使马铃薯常备液更理想,在配制时还需注意以下事项:1、削皮时一定要将马铃薯的芽眼挖尽。因芽眼中往往存有很多芽孢杆菌,如不挖除不仅消毒麻烦,亦易招致细菌性污染。2、配制的常备液如短期内使用,则可用棉花塞瓶口。如欲放置较长时间,应用橡皮塞塞瓶口。高压灭菌时一定逐渐排除冷空气,如快速排气,会使瓶塞弹出。3、常备液装瓶时,可以装上几种不同的量,以备制用时按需取液。4、常备液于常温环境中,一般可保存8个月左右。保存于冰箱内,可一年不变质。 (2)制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何时需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可随时将马铃薯常备液取来,加热后溶入2%琼脂,再加2%葡萄糖,然后装入试管,按常规高压灭菌,制成即可。 2.固体马铃薯培养基常备法 (1)制取马铃薯常备粉块同样需选购好马铃薯,然后将其洗净、削皮,挖去芽眼,用蒸具隔水蒸30min。但切勿放在水中烧煮,致使营养损失。然后,将马铃薯取出,研成泥浆状,压薄后摊于搪瓷盘中,晒干或置于37℃的恒温箱内烘干,备用。 (2)制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将已制好备用的马铃薯粉块,按100ml水加马铃薯粉块约15g的比例,先置于沸水中浸煮30min,浸出其营养成份后,过滤。然后溶入2%琼脂及2%葡萄糖,装入试管按常规高压灭菌,制成斜面即可。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案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材】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第七课【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了解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一个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实验探究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明白要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假设和不断的实验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一个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教学难点】 1.加热时需注意的安全事项。 2.通过实验来不断证明自己的假设。 【学情分析】 学生对物体沉浮的关注,一般只看物体本身,很少会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液体对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这样的经验。影响物体的沉浮的因素不仅仅有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密度),而且还有液体的密度。本课将展开对这一变量的研究,向学生展示一个新的探索项目。联系本单元的第一课,继续研究物体沉浮的因素。 本课主要研究不同浓度的液体,对马铃薯沉浮的影响。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可以使学生看到只有在液体中溶解足够多的物质时,马铃薯才能浮起来,渗透了改变液体密度会影响沉浮的概念。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味精水。 小组实验:每组一个马铃薯、酒精灯、调羹2个、浓盐水、40克食盐(已包装好)、40克白糖(已包装好)、2只烧杯、一根筷子,打火机和小木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生:马铃薯 师:现在我要将它放在这杯水中,你们猜一猜,它会沉还是浮? 二、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1.推测马铃薯放人水中是沉还是浮。 2.把马铃薯轻轻放人清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 3.把马铃薯从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轻轻放人另一个杯子中,观察它的沉浮。 怎样解释马铃薯在不同杯子中的沉浮?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释马铃薯的沉浮现象? 三、观察比较两种液体: 1.观察两杯液体有什么不同。 2.做液滴加热实验,教师先指导加热的方法,说明注意事项,然后从两个杯子里各取一勺液体,分别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加热,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液滴加热:各取一勺液体来观察一下:把液体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加热后,其中一个不锈钢调羹上会留下比较明显的白色颗粒物。) 3.观察两种留下的痕迹,有什么不一样,两种液体一样吗?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有什么特点? 四、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1.提问: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呢? 2.每个小组调一杯盐水试试,马铃薯在盐水中能上浮吗? 注意调制盐水的要求,取100毫升水,往杯子里慢慢加盐,搅拌溶解。食盐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实验操作

实验名称:测量钩码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课题和页码:《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第19面 实验目的: 1、知道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通过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实验器材:弹簧秤、钩码、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等 实验步骤: 1、测出钩码在空气的重力。 2、分别测出钩码在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中的重力。 3、计算出钩码在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中受到的浮力。 4、整理分析数据,概括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单: 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在空气中的重力 在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拉力) 受到的浮力 我们的发现 现象和结论: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备注: 1、注意弹簧秤的调0。 2、浓盐水、浓糖水的浓度要大些,使实验对比更明显。

实验名称:比较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浓盐水的轻重 课题和页码:《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第19-20面 实验目的: 1、知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2、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实验器材:量筒、马铃薯、清水、浓盐水、天平 实验步骤: 1、把马铃薯放在烧杯里,用天平称出马铃薯的重量。 2、把马铃薯放入量筒,利用测排开的水量的方法测出马铃薯的体积。 3、向量筒倒入和马铃薯相同体积的清水,称出总重量,然后计算出清水的重量。 4、向量筒倒入和马铃薯相同体积的浓盐水,并称出总重量,然后计算出浓盐水的重量。 5、整理分析数据,概括实验发现。 实验记录单: 马铃薯清水浓盐水 体积(毫升) 重量(克) 现象和结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这就是造成马铃薯沉浮变化的原因。备注: 1、本实验需要用到量筒和天平,如何规范使用要向学生做一简单说明。 2、可联系前一课马铃薯在淡盐水中没有浮起来,说明淡盐水比同体积的马铃薯要轻。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 第8课时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3、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整理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 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准备】 每组一个钩码、一个马铃薯、一个弹簧秤、一杯清水、浓盐水、糖水、酒精、量筒、天平。 【教学过程】 一、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1、讨论:马铃薯在有的液体中下沉,在有的液体中上浮,是不是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有大有小? 2、讨论:怎样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3、用钩码代替马铃薯进行研究。按照第6课学过的方法,分别测量钩码在清水、浓盐水、糖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然后把数据进行比较,验证原来的推测。 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4、根据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进一步类推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情况,从而验证学生原来的推测。(建议:在这个分组实验中,测量钩码在酒精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活动,只要有一个小组完成即可,这样可以节约实验材料,又不影响验证的结果。) 二、推测与验证: 1、思考: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什么会不同呢?影响马铃薯浮力大小的原因是什么? 2、从马铃薯和液体的重量去比较会有什么结果?比较重量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要在同体积的情况下比较重量。) 3、推测同体积的清水和浓盐水重量是否相同,进一步推测与同体积的马铃薯比较,重量是否相同。 4、如果要验证我们的推测,那么怎样比较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 5、用天平比较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得出数据。 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比较 6、分析表中的数据,我们知道马铃薯沉浮的秘密了吗?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什么关系呢? 小结: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这就是造成马铃薯沉浮变化的原因。 三、判断塑料块的沉浮: 1、观察教科书提供的资料,判断塑料块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2、观察教科书第20页中间的2张图片,根据这些物体的沉浮关系,我们能判断这些物体的轻重吗?注意:判断轻重的前提条件是同体积。 四、沉浮原理的应用: 比重计的作用可以教师讲解为主,或者用多媒体课件配合讲解。 五、整个单元的总结: 这是对整个单元的科学概念的梳理和总结。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简单到复杂进行梳理,

各种培养基的制作方法

配方一萨氏(Sabouraud's)培养基 蛋白胨10克琼脂20克麦芽糖40克水1000毫升 先把蛋白胨、琼脂加水后,加热,不断搅拌,待琼脂溶解后,加入40克麦芽糖(或葡萄糖),搅拌,使它溶解,然后分装,灭菌,备用。 1.营养肉汤培养基 牛肉膏 0.3克 蛋白胨 1.0克 NaCl 0.5克 水 100毫升 pH 7.0~7.2 在烧杯中加水,称取牛肉膏、蛋白胨和NaCl,加热溶化后,调节pH值至7.0~7.2。分装,加棉塞,高压蒸汽灭菌即成。常用于培养细菌。 2.营养琼脂培养基 在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增加20克琼脂即成。常用于培养细菌。 3.肉汁蛋白胨液体培养基 牛肉 500克 蛋白胨 10克 NaCl 5克 pH 7.1~7.2 取新鲜牛肉500克,去净脂肪、筋腱后,绞碎或剁碎,加水1000毫升浸泡,15℃下放置12小时或50℃下放置半小时。用纱布将肉汁过滤,补足失水。向肉汁中加入蛋白胨和食盐。将肉汁加热,放入苏打(碳酸钠)至红色,调整pH值。分装,高压蒸汽灭菌。 将上述已灭菌的培养基用棉花滤去凝集的蛋白质,制成液体培养基,如需制成固体培养基,可在每100毫升液体中加入2克琼脂,加热溶化后,分装,再次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常用于培养细菌。 4.高氏一号培养基(淀粉琼脂培养基) 可溶性淀粉 2克 K2HPO4 0.05克 MgSO4·7H2O 0.05克 KNO3 0.1克 NaCl 0.05克

FeSO4 0.001克 琼脂 2克 水 100毫升 pH 7.2~7.4 在烧杯中加水95毫升,加热至沸腾,取可溶性溶粉2克,用5毫升水调成糊状,倒入沸水中和匀。再称取其它药品,陆续加入烧杯内(待一种药品溶解后,再加入第二种药品)。待全部药品溶解后,停止加热,补足失水,调pH值至7.2~7.4。分装后,高压蒸汽灭菌。本培养基常用于培养放线菌。 5.马铃薯蔗糖培养基 马铃薯 200克 蔗糖 10克 琼脂 20克 水 1000毫升 自然pH 称取200克马铃薯片,加水1000毫升,煮沸半小时,用纱布过滤,补足失水。在上述滤汁中加入10克蔗糖、20克琼脂,加热使琼脂熔化。分装后,高压蒸汽灭菌。常用于培养酵母菌。 6.麦芽汁培养基 将从啤酒厂买来加有啤酒花的麦芽汁,装入锥形瓶中,加塞高压蒸汽灭菌。常用于培养酵母菌。 7.察氏培养基 NaNO3 2克 K2HPO4 1克 KCl 0.5克 MgSO4 0.5克 FeSO4 0.01克 蔗糖 30克 琼脂 15~20克 水 1000毫升 自然pH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案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认识到一定浓度的液体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很多。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3.通过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形成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马铃薯的沉浮 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 1.出示马铃薯,让学生猜测它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2.将马铃薯放入装水的烧杯中,让学生观察马铃薯的沉浮情况。 3.将马铃薯捞出来,对着它吹口气,放入盛盐水的烧杯中,让学生观察马铃薯的沉浮情况。为什么老师对着马铃薯吹口气就能让马铃薯浮起来呢?大家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板书课题: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二、观察比较两种液体 1、师: 同学们能不能找出老师表演魔术的破绽呢? 生:把马铃薯放回第一个烧杯,它还是沉,放入第二个烧杯它就浮了。 2、师:你来猜一猜,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什么原因? 生:跟马铃薯没有关系,是因为两只烧杯中的液体可能不一样。 3、师:都这么认为吗?(是的)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这两种液体是否相同呢? ①尝一尝(尝的方法不可取,因为在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液体时,就随便去尝,既不卫生也不安全,还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②用看的方法。(我们一直在看,也没能看出来,看是不可能了。) ③闻一闻。(闻的方法也不行,没有特殊的气味区别。) ④用酒精灯烧。(师:在科学课中烧叫做加热) 现在最可取的检验方法就是用酒精灯加热两种液体了。 4、师:那么,用加热的方法来检验,你觉得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呢? 生:酒精灯、火柴、塑料滴管、铁匙…… (教师引导补充完成实验材料,并展示) 5、师:在这个实验中你觉得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后发言) 6、师:根据你们说的,老师帮大家把这个过程归纳为以下四个操作步骤:(出示操作步骤) ①用滴管分别从两个烧杯中各取一些液体,分别在两个药匙上各滴加2—3滴。两支滴管分开用。 ②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的外焰对药匙进行加热,待液体快要完全蒸发时停止加热。 ③用酒精灯盖熄灭火焰。 ④观察比较两个药匙上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 学生按照试验要求完成实验做好实验记录,然后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师:实验结束了,让我们来看看两个铁勺中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呢?

各种培养基配置

培养基 培养基(Medium)是供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组织生长和维持用的人工配制的养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水等。有的培养基还含有抗菌素和色素。 按所用原料不同,可分为两类:应用肉汤、马铃薯汁等天然成分配制的,称为天然培养基;应用化学药品配成并标明成分的,称为合成培养基或综合培养基。化学试剂中的培养基,大多为合成培养基。由于液体培养基不易长期保管,现在均改制成粉末。培养基由于配制的原料不同,使用要求不同,而贮存保管方面也稍有不同。一般培养基在受热、吸潮后,易被细菌污染或分解变质,因此一般培养基必须防潮、避光、阴凉处保存。对一些需严格灭菌的培养基(如组织培养基),较长时间的贮存,必须放在2~6。C的冰箱内。 常见培养基有: 1、细菌培养基 配方一牛肉膏琼脂培养基 牛肉膏0.3克,蛋白胨1.0克,氯化钠0.5克,琼脂 1.5克, 水100毫升 在烧杯内加水100毫升,放入牛肉膏、蛋白胨和氯化钠,用蜡笔在烧杯外作上记号后,放在火上加热。待烧杯内各组分溶解后,加入琼脂,不断搅拌以免粘底。等琼脂完全溶解后补足失水,用10%盐酸或10%的氢氧化钠调整pH值到7.2~7.6,分装在各个试管里,加棉花塞,用高压蒸汽灭菌30分钟。 配方二马铃薯培养基 取新鲜牛心(除去脂肪和血管)250克,用刀细细剁成肉末后,加入500毫升蒸馏水和5克蛋白胨。在烧杯上做好记号,煮沸,转用文火炖2小时。过滤,滤出的肉末干燥处理,滤液pH值调到7.5左右。每支试管内加入10毫升肉汤和少量碎末状的干牛心,灭菌,备用。 配方三根瘤菌培养基 葡萄糖10克磷酸氢二钾0.5克 碳酸钙3克硫酸镁0.2克 酵母粉0.4克琼脂20克 水1000毫升1%结晶紫溶液1毫升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学设计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教材分析: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教科版新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节课,也是本单元学习后的综合、总结课。它是学生在了解了物体的沉浮与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有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物体的沉浮还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探索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本课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第二部分是“进行推测与验证”;第三部分是“沉浮原理的应用”;第四部分是“整个单元的总结”。 学生分析: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教学中只要加以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在本课中我让学生观察同一个马铃薯两种不同的沉浮表现来引入,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直奔探究主题,在主体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明白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最后通过实验演示来帮助学生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在整个教学中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学原则。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中我考虑到学生对同体积的物体和液体有困难,所以我是通过“引导推测——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明白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理与验证得出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再通过判断塑料块的沉浮实验,最后可以得出:马铃薯、塑料块(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上浮。完成沉浮现象的最终解释,也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沉浮原理的应用,比重计的作用以教师讲解为主,最后是整个单元的总结。这个活动比较重要,这是对整个单元的科学概念的梳理和总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

培养基及其制备技术

培养基及其制备技术 习题作业 一、填空题 1、营养物质主要以 式进入细胞。 2、EMB 培养基按培 '养基功能属于__________ 培养基 3、微生物细胞的化学成分以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种状态存在. 4、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按其在机体中的生理作用可区分为:_________ ?_ 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六大类。 5、微生物营养类型: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 。 6营养物质进入到细胞的四种形式: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 、. 等 7、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进行划分为:_________ 、_______ 、______ 。 二、应用题 1、鉴别培养基的定义以及应用。 2、请写出选择培养基并举例说明。 3、请写出合成培养基以及天然培养基的应用以及特点。 4、请写出培养基配制的过程。 三、选择题 1、微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C B、H C、O D、N 2、琼脂在培养基中的作用是() A、碳源 B、氮源 C、凝固剂 D、生长调节剂 3、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 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马铃薯培养基 C、高氏一号培养基 D、麦芽汁培养基 4、在实验中我们所用到的淀粉水解培养基是一种()培养基 A、基础培养基 B、加富培养基 C、选择培养基 D、鉴别培养基

5、下列物质属于生长因子的是() A、葡萄糖 B、蛋白胨 C、NaCI D、维生素 6培养基进入细胞的方式中运送前后物质结构发生变化的是() A、主动运输 B、被动运输 C、促进扩散 D、基团移位 7、常用消毒酒精的浓度的() A、30% B、70% C、95% D、100% 8、占微生物细胞总物质量70%~90%以上的细胞组分是() A、碳素物质 B、氮素物质 C、水 D、无机盐 9、为缩短细菌培养的延迟期,菌龄应控制在() A、潜伏期 B、对数生长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10、酵母菌常用于酿酒工业中,其主要产物为() A、乙酸 B、乙醇 C、乳酸 D、丙醇 11、接种环常用的灭菌方法是() A、火焰灭菌 B、干热灭菌 C、高压蒸汽灭菌 D、间歇灭菌 12、微生物分批培养时,在延迟期() A、微生物的代谢机能非常不活跃 B、菌体体积增大 C、菌体体积不变 D 菌体体积减小 13、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 A、5.0-6.0 B、3.0-4.0 C、8.0-9.0 D、7.0-7.5

五年级科学下册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案 教科版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重点】 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味精水。 小组实验:每组一个马铃薯、酒精灯、不锈钢调羹2个、浓盐水、40克食盐、40克白糖、2只烧杯、一根筷子。 【教材处理】 考虑到学生往往已经有盐水能让马铃薯浮起来的认知,在演示实验中教师有意识的把另外一个杯子里溶解味精,当然也可以采用糖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这样就避免了让学生一下子猜中答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马铃薯的沉浮: 1.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1)推测马铃薯放人水中是沉还是浮。 (2)把马铃薯轻轻放人清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 (3)把马铃薯从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轻轻放人另一个杯子中,观察它的沉浮。 怎样解释马铃薯在不同杯子中的沉浮?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释马铃薯的沉

浮现象? 二、观察比较两种液体: 1.观察两杯液体有什么不同。 2.做液滴加热实验,教师先指导加热的方法,然后从两个杯子里各取几滴液体,分别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加热,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液滴加热:各取一滴液体来观察一下:把液体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加热后,其中一个不锈钢调羹上会留下比较明显的白色颗粒物。) 3.观察两种留下的痕迹,有什么不一样,两种液体一样吗?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有什么特点? 三、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1.提问: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呢? 2.每个小组调一杯盐水试试,马铃薯在盐水中能上浮吗? 注意调制盐水的要求,取100毫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盐,食盐溶解后,放人马铃薯检验是否浮起来,并做好记录,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提示:这里不要学生一下子把全部食盐倒人杯中,如果这样,学生就探索不到液体浓度与马铃薯沉浮的关系了。并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浓度不够、液体的密度不够大,马铃薯是不会浮起来的学生在调制的过程中,一次次地加盐,马铃薯没有立即浮起来,当食盐溶液的密度超过马铃薯的密度时,马铃薯才浮起来。) 实验记录 3.如果时间允许,让学生用同样方法,制作一杯糖水进行检验,或者制作更多的溶液进行检验。(设计目的:不局限于用食盐做实验,调制不同的液体来检验学生的猜想,这样对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4.思考:从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怎样的液体才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四、阅读资料: 阅读本课的资料,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

马铃薯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培养基 马铃薯扩繁培养基配方:(1000ml) Ms-1 20ml Ms-2 10 ml Ms-3 10 ml Ms-4 5 ml Ms-5 2 ml Ms-6 1 ml 琼脂7.5g,糖30g,PH:5.8 马铃薯茎尖培养基制备(1000ml)(蒸馏水配置) MS+IAA0.1mg/L+KT0.1mg/L 琼脂7.5g,糖30g,PH:5.8 马铃薯生根培养基(1000nl) MS+糖30g,PH:5.8 马铃薯结薯培养基(1000ml) MS+6-BA5mg/L MS培养基制备 (一)大量元素 50倍1000ml Ms-1 KNO3 95g KH2PO4 8.5g NH4NO3 82.5g 100倍500ml 1000ml Ms-2 MgSO4 18.5g 37g Ms-3 CaCl2 20.8g 41.74g 200倍500ml Ms-4 FeSO4 2.78g 分别溶解,加热EDTA沸腾EDTA 3.73g 再加FeSO4,10分钟 (二)微量元素 200ml 400ml Ms-5 MnSO4 2.23g 4.46g

ZnSO 7H2O0.86g 1.72g 4 H3BO3 0.62g 1.24g KI 0.083g 0.166g CuSO47H2O 0.0025 g 2.5mg/2.5ml----25mg/2ml Co Cl 0.0025g 5ml Na2MO4.2H2O 0.05g (三)有机元素 1000倍100ml 200ml Ms-6 甘氨酸(氨基乙酸)0.2g 0.4g 肌醇10g 20g VPP(烟酸) 0.05g 1g VB1 0.01g 0.02g VB6 0.05g 0.10g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七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同步训练C卷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七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同步 训练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3题;共4分) 1. (2分)马铃薯在清水中会________,在浓盐水中会________ 2. (1分)物体沉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________ 3. (1分)同样重量和大小的物体,放在清水里要下沉,放在盐水里要上浮,这说明用不同的________也能改变物体的沉和浮。 二、连线题 (共2题;共7分) 4. (4分)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________在清水中 ________在浓盐水中 ________在浓糖水中 ________在浓碱水中 5. (3分)________淹不死人的湖 A.改变物体的大小 ________钢铁造的轮船 B.改变物体的重量 ________潜水艇 C.改变液体的密度三、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6. (2分)如图所示是将两个马铃薯分别放在盐水和清水中出现的情况,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甲水槽中-定是盐水 B . 乙水槽中-定是盐水 C . 无法判断哪个水槽中是盐水 7. (2分)小明在清水中加了些盐,发现马铃薯并没有浮起来,可能是因为()。 A . 盐水没有浮力 B . 盐水里的盐太少了 C . 马铃薯太大了 四、判断题 (共7题;共14分) 8. (2分)在死海里,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淹死。 9. (2分)把大小不同的马铃薯放入水中,大的会沉下去,小的会浮起来。 10. (2分)酒精灯烧干液滴后留下许多白色的物质,同学们猜测是食盐。为了进一步确认,我们可以尝一尝来判断是否是食盐。 11. (2分)马铃薯在盐水中是浮的,那么其他物体在盐水中也是浮的。 12. (2分)马铃薯有时能在盐水中浮起来,有时会在盐水中沉下去。 13. (2分)所有的液体都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