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际碳排放效率的空间计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54150461.html,

中国省际碳排放效率的空间计量

作者:马大来陈仲常王玲

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第01期

摘要

本文基于至强有效前沿的最小距离法测算了我国1998-2011年的省际CO2排放效率,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效率达到生产前沿后在投入或产出方面所做出的改动最小。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省际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差异性以及空间相关性,最后运用 1998-2011 年我国 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我国省际碳排放效率表现出较大的省际差异性,东部沿海省份的平均碳排放效率显著高于内陆省份。分地区看,东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走势相对平稳,全国及中西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则呈现出“U”型曲线的走势,并且东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明显要高于中西部地区;空间自相关Moran’s I

检验显示,省际碳排放效率在空间上存在着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具有明显的集群趋势,而空间LISA图则表明省际碳排放效率不仅具有空间依赖性的特征,同时也有空间异质性的表现;经济规模、工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效率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对外开放、企业所有制结构以及政府干预对碳排放效率有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对于将来中国提高碳排放效率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着重调整工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同时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加强政府的碳减排工作力度。

关键词碳排放效率;空间计量;至强有效前沿的最小距离法

中图分类号F2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5)01-0067-11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501010

自英国2003年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倡导以来,减少CO2排放量,提高碳排放效率,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中国在2009年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上也做出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的CO2排放量将下降40%-45%。鉴于中国自2007年以后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家,减少CO2排放量,提高碳排放效率将会成为中国长期关注的重要问题。但是目前我国仍然处于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时期,特别是我国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普遍低于发达国家,导致我国的CO2排放量居高不下。2012年我国共消费了36.2亿t标准煤的一次能源,占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20%,其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国的3.3倍,日本的7倍,高于同期的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仍然是高能耗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过多的化石能源消耗排放了大量的CO2,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