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学案

2017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学案
2017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学案

2.5.1.法不可违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

2、刑法的含义。

3、犯罪的基本特征。

4、我国刑法的种类。

5、能结合违法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二、预习要点

重点、难点: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三、预习问题

1、什么是违法行为?

2、根据违反的法律,违法行为可以分为哪几类?

3、什么是刑法?

4、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

5、什么是刑罚?

6、刑罚的种类有哪些?

四、预习检测

1、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人们行为的底线则是()

A. 不违纪

B. 不违法

C. 不违宪

D. 守纪律

2、违法行为是指( )

A.违反宪法的行为

B.违反法律和纪律的行为

C.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

D.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禁止的行为

3、社会上的违法表现各式各样,五花八门,从这些行为违反的法律类别上可以将违法行为划分为( )

①民事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④严重违法行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④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小A和小B周六相约去盐官古镇玩,公交车到站后两人便步行前往景点。行至风情街附近的十字路口时,遇到红灯,此时正好没有车辆和行人通过,小A心想这又不存在交通安全隐患,于是叫上小B一起闯了红灯。两人到达盐官古镇后玩得很开心,还去占鳌塔看钱塘江,两人正打算回家的时候,小B捡起石子在占鳌塔下面刻上‘到此一游’说:“今天没带相机,这样再过个三年五年,来这里还能看到我们友谊的见证。”

(1)小A、小B两人在古镇做了什么?

(2)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小A、小B两人这样做是一种什么行为?为什么?

探究活动二:

材料一: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起哄、打闹、吹口哨。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三人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三人警告的处罚。

材料二:朱某在工厂浴室拾到苏某的进口名牌手表,先说第二天还,后来又说自己把手表弄丢了。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或者照价赔偿给苏某。

材料三: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强夺9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4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通过上面材料,我们来完成下面的表格:

二、随堂检测

1.欠债不还、损害别人的名誉、拾到他人遗失物不还等行为,属于()

A.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B.违反教育法的行为

C. 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

D. 违反继承法的行为

2、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并不都是犯罪行为,只有对社会危害性达到触犯刑法的严重程度,才是犯罪行为。可见,犯罪的法律标志是( )

A.刑罚当罚性 B.刑事违法性 C.民事违法性 D.严重危害性

3、下列属于犯罪行为的是 ( )

A.抢劫他人财物 B.骑自行车闯红灯

C.拾到他人财物自觉归还 D.违反政府禁令,吸食鸦片

4、七年级学生小王,一天在外闲逛,听说拨打“119”电话不要钱,于是就用一部公用电话随意拨打了“119”,谎称某地着火。小王同学的这种行为()

A.是违法行为

B.是犯罪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C.是违纪行为,应受到纪律处分

D.不用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下列不属于犯罪特征的是()

A.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B.是依法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C.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D.应赔偿损失

6、王某在公园游玩时,掏出小刀在公园的一棵树上刻下“某某到此一游”几个字,结

果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了相应的处罚。他的行为是()。

A.刑事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

7、球迷孙某在观看中超联赛时,看到泰山队进球,兴奋得跳入场内奔跑,被值勤民警抓获,后被处以拘留10天处罚。孙某的行为是()

A.刑事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违宪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

8、陈某因违犯了法律,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罚金3万。陈某的违法行为属于( )

A.民事违法行为

B.犯罪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

9、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下列不属于主刑的是 ( )

A.管制、拘役 B.剥夺政治权利

C.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D.此同学遇到挫折时很善于疏导自己

10、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共同点是( )

A.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B.都要承担同等的法律责任

C.都触犯了我国刑法

D.都具有刑罚当罚性

11、“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一些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调侃,即“只要凑够一撮人,管他红灯还是绿灯。”“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属于( )

①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②受从众心理影响的行为

③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④要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分析材料,回到问题:

学生李某原来表现较好,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后来他常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来往,变得无心学习,不交作业,经常旷课,有时还偷拿别人的东西,打架斗殴,受到学校

的多次教育。但他不思悔改,又经常在社会上偷盗财物,还参加赌博等,曾被公安机关拘留,仍屡教不改,后因持刀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经法院审理,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李某的行为哪些属于违纪?哪些属于违法?哪些属于犯罪?

(2)李某由好变坏,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预习检测:B D A

二、随堂检测答案:1-11 A B A A D C D B B A A

12.(1)不交作业,经常旷课,偷拿同学东西,打架斗殴是违反校纪的行为;在社会上偷盗财物、赌博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持刀抢劫属于犯罪行为。

(2)李某由好变坏,最后走上犯罪道路,说明一个人如果不学法、不知法就容易学坏,违纪违法,以致犯罪。违纪、违法、犯罪三者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个人如果不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就可能由犯错误发展到违法犯罪。

(完整word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奖励一下自己》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内容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愉快、积极地生活”中的第4条“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第5条“在成人的引导下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第6条“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定出自己可行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第7条“学习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二、教材分析 本课安排在学期末,是本学期的总结课,也是立足当下,指向未来的一课。 旨在从整体上鼓励学生看到自己和小组的成长自信,同时也看到不足,并能够制定切实的发展计划。本课分为个人视角和群体(小组)视角两个层次。教学要结合学生即将面对的由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过渡,引导学生回顾两年来的成长与进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为自己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感到高兴和自豪,确立成长的自信,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大多比较活跃,积极性容易调动起来。但由于年纪较小,心理发展水平有限,更多的关注眼前和近期的事情,关注别人多,反思自己少。他们在遇到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学习上也渐渐有了差距,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待规范和提高。由于特有的年龄特点,总结两年的过往生活有难度。 四、教学目标 (一)体会自己两年来的成长与进步。 (二)能欣赏他人,了解赞美和鼓励他人给人际交往带来的美好感受。 (三)总结他人及团队的进步,并为他人和团队的进步而高兴和自豪。 (四)引导学生自我反省,并明确将来努力的方向。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总结自己两年的小学生活,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树立自信,不断进步。 难点:结合生活和学习反思自己的不足,并明确努力方向。 六、教学资源 学生获奖视频或照片(校内外)、家长老师视频、心愿瓶、小卡片、奖状模板。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同学们,快乐的二年级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从进入小学到现在,已经两年了,相信你一定收获多多。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奖励一下自己。(师板书课题)一起来看我们的精彩瞬间吧!(课件ppt)师采访课件中出现的同学:参加了什么活动?获了什么奖?得奖的心情怎样? 活动一:我们的奖励 1.除了这些同学,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小榜样值得学习。(出示奖章盒)这个盒子里是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各种奖章。(课件出示颁奖规则)课件出示奖章,同学思考颁发给谁最合适,师指名同学颁发奖章并说明颁发的理由,获奖同学说说获奖感受。 2.(1)师:得到夸奖真是让人愉快的一件事,《小刺猬和獾》就是这样成为好朋友的。(看视频动画)说说,獾为什么要感谢小刺猬?小刺猬又为什么说獾帮助他消除了一天的疲劳?(学生发言)。 (2)看来,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并真心的赞美别人,也会使人特别高兴。接下来,请大家四人一个小组,像我们刚才那样找出小伙伴身上的优点,夸夸他吧。(四人小组交流,采访部分同学说说得到夸奖后的心情或想法。)3.

八年级下册新版《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1、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P2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P3 *3、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P3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 宪法是如何使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得以实现的?(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保障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规定)P4-5 (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明确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4、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5、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6、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7、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8、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9、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 (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保障人民当家作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一、试卷的评价 此次考试试卷总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一部分为选择题,13道选择题,每小题3分,总分39分,该题难度适中,主要以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为主,以及常识性内容的记忆和掌握。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总有三道大题,分值为61分,紧贴课文知识,并渗透主观能力的应变和灵活。 纵观全题,呈现以下特点: 1.难易适中。试题难易的程度设计比较合理,突出重点知识的考查,兼顾新编教材的新增知识。 2.基础性强。立足基础知识,突显重点、主干知识。重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贴近中考。重在考查能力,以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概括、评价问题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等。 4.体现情感价值态度。 总之,本份试题是一份比较成功的试题,既能考出学生的知识,又能考出学生的能力。 二、试卷成绩情况 1.从统计分析来看,85、86班的特优率比84、87班高;84班80分以上27人,85、86班80分以上各为23人,87班80分以上18人;从各个方面来看,87班都与其他3班差距较明显。 2.客观题答题概况:单项选择题得分较好,失分较多的题主要是

第6、11题。 3.主观题答题概况:15题第三问、17题、19题的第一问失分较多。 三、针对考试内容进行分析 针对学生们失分比较多的题,分析如下: 第11题考察的是学生对生命健康权以及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的理解。题目中张女士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了侵犯,作为狗的主人,傅家应承担民事责任,赔偿损失。而许多学生却选择了傅家应承担刑事责任。说明他们没有理解只有犯罪行为才会承担刑事责任。 第15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平等待人的理解和怎样做到平等待人,有的学生没有能明白这道题的意思,有的没有记住课本上的知识,错误率还是比较大的。 第16题为辨析题,本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知识产权和依法维护隐私权的理解,有些学生只能抓住其中的某1个要点,回答的不全面,因此失分。 第17题是普遍失分最严重的题目,表现在: 1.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对题干把握不准确,无法从“曾答应”联系要点“诚信做人”,从主人公“我也不想当他是朋友”的反应联系要点“宽容他人”。 2.考虑问题不全面,不能从多个方面发散思维,也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第19题第1问考察学生对生命健康权及国家对未成年给予特殊

2017年《道德与法治》题

2017年《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期末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随着思维活动的数量和质量的大大提高,青春期的青少年思维的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他们思维活跃,不再满足于老师和父母从书上所讲的道理,喜欢独立寻找或与人争论各种事物、现象的原因和规律。这个时期的他们进入了一个喜欢怀疑、辩论的阶段。思维的批判性具有的积极意义表现在() ①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②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③有利于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④能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异性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这种效应在青少年中更明显,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男女同学正常交往,可以淡化彼此对异性的好奇心,明白友谊与爱情的界限,对心理健康也有益处。这说明与异性相处() A.是对我们的重大考验B.不需要我们坚持原则 C.对我们的成长有积极意义D.不应该受到任何限制 3.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少年英雄的故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也涌现了大批少年英雄。今天,好儿童、好少年就更多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家要把他们立为心中的标杆,向他们看齐,追求美好的思想品德。材料表明好的榜样() ①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②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③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④使我们能够实现青春的梦想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4.自强,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梦想,更关系到整个“中国梦”的实现,在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看来,中国梦并非遥不可及,它在每个人的心中和手中,更在每个人的脚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能够一以贯之,至今巍然屹立,靠的就是自强不息。”培养自强品质需要() ①坚强的意志②进取的精神③持久的坚持④远大的志向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右边漫画说明青春期的情绪() A.体现青春的活力B.包括烦恼和忧愁 C.富有激情和热情D.让生活绚丽多彩 6.现在人们最爱说的一个字就是“累”,不仅累身更累心。生活 压力让很多人越来越情绪化,有些情绪连自己都没意识到,但身体却早早地发出了“报警信号”。当人情绪变化时,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生理变化。比如恐怖会让人瞳孔变大、口渴、出汗、脸色发白;而情绪低落或过度紧张时,人会越来越讨厌自己的长相、性格……这说明() A.要学会合理地调节情绪B.情绪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C.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D.要完全消除负面的情绪 7.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有一个词叫做“强迫性重复”,意思是说人倾向于不由自主地重复一些早年的创伤性体验。比如一位曾经被羞辱的孩子,当他成年后,他会不断无意识中去创造曾经被羞辱的类似场景,然后会被再度羞辱。人们之所以愿意沉浸在这种负面的情感体验中是因为() ①生活中的负面情感总是多于正面情感②某些负面情感对于我们的成长有意义③体验负面情感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④体验负面情感能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饱满丰盈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8.右边的漫画告诉我们()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程说明书 课程名称:新部编教材小学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课程类型: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材料:《小学道德与法至二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授课时间:48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李敏李仁琼黄东艳邓涓熊明俊 授课对象:龙里县第一小学二年级 使用时间: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本册书遵循道德与法制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制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 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 二年级道德与法制教材上册和下册一脉相承,教材内容丰富而 蕴含教育、文化价值,具有时代特点。教材体系开放而富有活力, 它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上更加重视联 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 实践能力。教学目标明确而富有整体性。 这种安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 思想,便于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三、本册教材具有教材特点 1.思想品德合科研,加强了思想品德教育。教材在思想品德教 育方面,除每个单元教学的内容相对集中以外,还有下列特点:提

高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的思考题,这些题目与学生的生活、思 想有密切的联系。 2.以提高道德意识为主线。 3.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注重实用性。本册课本除保留了一 部分优秀的传统故事外,还选编了许多贴近儿童生活的故事。 四、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知道祖国有许多美丽的风光,了解祖国的自然风光、 旅游名胜。 2.尝试制订计划,学习合理地安排个人的课余生活。 3.了解关于食品的简单营养常识,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 的饮食。 4.体验健康、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的乐趣,感受与同学一起的 快乐;并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和活动成果,能用观察、调查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5.关心、爱护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能为保护环境做些力所能 及的事情。 五、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确立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发展的核心地位。 六、教学中应注意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 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 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道德和法制观念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 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 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

部编2018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坚持宪法至上》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中华人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权的实质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容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9、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通过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实现。 10、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集中制的原则。” 11、我国宪法是如何规权力运行的?

2017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人教版全册)

2017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人教 版全册)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1课时我与社会 【教学目标】 1.知道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社会生活,初步感受社会生活变化发展与多彩,并能通过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学会给自己定位。 3.关注社会,体验和感受社会的美好,学会积极承担责任,培养热爱社会的美好情感。 【学习重点】 感受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 【学习难点】 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明确自己身份。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社会生活空间极大延展,社会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同学们,你了解我们的社会吗?你知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体味生活的美好,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身份,更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自主预习梳理新知 1.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人在生产、生活和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3.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越丰富,认识越越深刻。 4.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5.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感受社会生活 活动(一) 了解社会生活 情景一周六早上6点30分,李铭和爷爷到公园晨练。

他们发现公园新增了些健身器材,健步道上也铺上了塑胶,跑步可舒服了。 情景二上午8点20分,李铭的妈妈到家门口的菜市场买菜。他们发现蔬菜品种多了,蔬菜可新鲜了。 情景三下午3点15分,李铭和同学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手机上网。 情景四晚上7点10分,李铭和爸爸一起看有关《大国工匠》的新闻,交流关于新闻的看法。 (1)在李铭的一天中,他做了哪些事情? (2)你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3)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亲身实践,与人交流,借助媒体等各种方式了解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 活动(二) 感受社会生活 暑假里,中学生小华经历了很多“大事”,以下是他的日记节选。 7月16日 我今天到科技馆的儿童乐园当志愿者,引导和照顾前玩耍的小朋友。一天下,虽然累得精疲力竭,却很有成就感!

2017学年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总结

2017学年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 下册教学总结 在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教学中,我能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每节课课前修改教案,课后反思小结。并且,我在教学中深入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能采用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育活动中我主要注重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设计丰富多彩、易为儿童接受的教学活动。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关注学生。 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的关注十分重要,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以及自我评价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的兴趣一旦激发出来,就可能产生一些新的疑问,对于学生的生成性问题,我在写教案时做了预设并有课前修改,而不予注意,而应该激发、保护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应表扬儿童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表达的勇气,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研究,并尝试解决。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

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通过多种形式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注重让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通过讲故事、念儿歌、朗读小诗、画画、动手制作、亲身体验等活动,为学生自主探究、参与研究性学习创设条件,搭建平台。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通过活动的开展,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德。 四、注重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根据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把我们的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教学活动的选择首先考虑的不是活动的形式和数量,而应该是活动的设计和实效性,教学时将教学活动的设计放在重要的位置。我创设了多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收获。活动本身是否有意义,是否有必要。无意义的活动,进行得再多也不过是“演戏”,对儿童的发展并无帮助。我们还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吸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想素质,生活能力在多侧面、多层次上得到提高。 以上,是我对自己本学期教学的回顾与总结,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发扬优点,改正不足,努力做到: 1、努力学习教学理论,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2、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1、挑战第一次 教学目标: 1. 学会勇敢挑战生活中的第一次 2. 辨别新鲜事物是否可以尝试 3. 学会尝试未知事物前向同伴寻求帮助、意见 教学重难点级关键: 引导学生辨别哪些事物可以独自尝试、哪些可以在他人帮助下尝试、哪些不可以尝试, 鼓励学生 克服心理尝试新鲜事物。 教法: 利用教材例子引起学生发言, 分享经历, 带领学生共同面对挑战。 教学准备: 1. 设置一些学生未经历过的情景, 事件 2. 收集学生关于尝试事物的经历及感受, 并总结尝试失败或还未尝试的案例, 做成纸条放在盒子中 用于抽签 3. 课件, 含有一些是否可以尝试的经典案例 教学时数:2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故事交流 教师引入《小马过河》故事 有一天, 老马对小马说: “你已经长大了, 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高兴地说: “怎么不能?我很愿意 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 “那好啊, 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小马驮起口袋, 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 一条不知深浅的小河挡住了去路, 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 心想: 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 问问她该怎么办, 那多好啊! 可是离家很远了。小马向四周望望, 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 小马“嗒嗒嗒”跑过去, 问道: “牛伯伯, 请您告诉我, 这条河, 我能走过去吗?”老牛说: “水很浅, 刚没小腿, 能趟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 立刻跑到河边, 准备过去。突然, 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 拦住他大叫: “小马! 别过河, 别过河, 你会淹死的! ”小马吃惊地问: “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 “深的很哩! 昨天, 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小马连忙收住脚步,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 “唉! 还是回 家问问妈妈吧! ” 小马甩甩尾巴, 跑回家去。妈妈问他: “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 “一条河挡住了去 路, 我我过不去。”妈妈说: “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 “是呀! 牛伯伯也这么说。可 是松鼠说河水很深, 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 ”妈妈说: “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 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 说: “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 “孩子, 光听别人说, 自己不 动脑筋, 不去试试, 是不行的, 河水是深是浅, 你去试一试, 就知道了。” 小马跑到河边, 刚刚抬起前蹄, 松鼠又大叫起来: “怎么?你不要命啦!? ”小马说: “让我试试吧! ”他 下了河, 小心地趟到了对岸。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 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全册)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教学计划及进度安排 一、学情分析: 随着留守儿童的日益增多,这些孩子缺乏家庭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其予以行之有效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共设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材内容围绕法律、法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课型通过插图和典型事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自己在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三、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懂得生活离不开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 2.树立宪法意识,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3.识记宪法、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等。 4.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有权利也有义务的观念。 5.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乐于探究和热爱生活的儿童。 四、教学重难点: 1.要求学生懂得生活中离不开法律、法规,要做守法的公民。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便参与社会的能力。 3.让法治意识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切实做好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养成教育。 4.认知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宪法意识。 五、教学措施: 1.让“四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转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观念。 2.课堂教学应体现对儿童的尊重,理解和关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道德与法治。 3.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在交流中感悟,享受健康的学习生活。 4.用课件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六、教学进度 日期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备注 一9.2—9.6 法律是什么

湖南浏阳市2017-2018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湖南浏阳市2017-2018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湖南浏阳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期 中试题 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形式:闭卷 题次一二三四总分合分人 得分 得分评卷人复评人 题号123456789101112 答案 一.精挑细选、体验成功(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号所选答案的字母涂黑。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16年12月1日,北京陈经纶中学的31名学生来到甘家口大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商业经营、发展, 体验甘家口大厦“亲朋式”服务。参加这一活动能使学 生 A.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B.体会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C.感受到社会生活绚丽多彩D.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2.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是 A.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 分 C.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 点”D.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生存和发展 3.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在社区,我与李奶奶是邻居。我与李奶奶的关系属于 A.血缘关系B.地缘关系C.业缘关系D.法律关系 4.右边的漫画告诉我们 ①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②互联网拓宽了民主渠道 ③在网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受限制④互联网对保障 公民的民主权利发挥着重要作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2017年3月27日,陕西省科技厅副厅长赵怀斌在 “创新引领追赶超越”中省媒体聚焦陕西科技创新主题 采访活动启动仪式上说,今年,陕西将统筹国内外科技 创新资源,建设科技资源大数据库,形成涵盖需求征集、众包、众筹、技术交易、创新创业大赛、科技资源共享、成果转化等创新服务子平台的“陕西科技云”。这说明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部编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后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 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 能遵守课堂学习的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但还是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教学中, 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 有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 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二、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注重图文结合,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坚持以学生品行 教育为主线,切实抓好学生品行教育和养成良好习惯教育两个环节, 为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本教材游戏较多, 通过游戏和各种儿童喜欢的主体活动, 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学生形成积极地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础。本教材面向了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题材。课程将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生活的所有空间。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第一单元《让我试试看》的教学,让学生懂得我们要敢于挑战、敢于尝试,指导学生在对故事、情境的思考当中领悟道理,在实践活动中强化行为, 使学生明白我们要敢于挑战和尝试, 并懂得区

分那些事情要大胆试, 哪些事情不能试, 那些事情要别人帮着才能试, 培养应付挑战的勇气, 愿意想办法解决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回忆生活中的烦恼让学生知道烦恼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正确对待烦恼,变烦恼为快乐,才是好的生活态度。通过开展各种体验活动,让学生尝试心理调节,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我消除烦恼和给别人带去快乐的行为习惯。了解父母的辛苦,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和感激。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 学会自理, 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培养学生做事有计划、用心、不畏困难的品质。 2. 通过第二单元《我们好好玩》的教学,积极参与有益的游戏 , 健康快乐的成长,喜欢锻炼身体,愿意坚持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知 道迷恋电子游戏的害处, 从而能够正确对待电子游戏和上网, 能有 节制地玩电子游戏,健康地上网,坚决不到网吧和游戏机房去玩。通过安全事例 , 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 懂得如何注意游戏安全 , 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感受到锻炼身体的好处,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传统游戏的教学能引导孩子在高科技的今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发展幼儿动手、思维、想象等多方面的能力。游戏的新花样,让孩子们在自愿的、自由的活动中,体验快乐,学会对信息进行家中处理产生新的联想或者学会解决新的问题。 3. 通过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的教学,激励学生积极投入环保事业,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引导学生从生活的 细微之处入手开展环保活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一、宪法确保“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表现。 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二、人民的构成。 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三、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参加政治生活? 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树立主人翁意识。 四、我国从哪些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 1、宪法上: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 利和自由。 2、立法上: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 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3、执法上: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 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4、司法上: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 益。

5、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 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五、宪法组织国家机构表现在哪些方面? 1、宪法明确各级国家机关的产生。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 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3、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机构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六、民主集中制原则:就是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原则。 七、民主集中制的表现: 在国家机构和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八、宪法怎样规范权力的运行? 1、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2、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 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3、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4、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九、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十、人民当家作主的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十一、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权力属于人民。 十二、宪法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怎样规定的?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2017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人教版全册)

2017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人教 版全册)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1课时我与社会 【教学目标】 1.知道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社会生活,初步感受社会生活变化发展与多彩,并能通过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学会给自己定位。 3.关注社会,体验和感受社会的美好,学会积极承担责任,培养热爱社会的美好情感。 【学习重点】 感受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 【学习难点】 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明确自己身份。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社会生活空间极大延展,社会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同学们,你了解我们的社会吗?你知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体味生活的美好,明

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身份,更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自主预习梳理新知 1.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人在生产、生活和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3.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越丰富,认识越越深刻。 4.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5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感受社会生活 活动(一)了解社会生活 情景一周六早上6点30 分,李铭和爷爷到公园晨练。他们发现公园新增了些健身器材,健步道上也铺上了塑胶,跑步可舒服了。 情景二上午8点20分,李铭的妈妈到家门口的菜市场买菜。他们发现蔬菜品种多了,蔬菜可新鲜了。 情景三下午3点15分,李铭和同学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手机上网。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全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全册教案 1 挑战第一次 教学目标: 1.学会勇敢挑战生活中的第一次 2.辨别新鲜事物是否可以尝试 3.学会尝试未知事物前向同伴寻求帮助.意见 教学重难点级关键: 引导学生辨别哪些事物可以独自尝试.哪些可以在他人帮助下尝试.哪些不可以尝试.鼓励学生克服心理尝试新鲜事物。 教法: 利用教材例子引起学生发言.分享经历.带领学生共同面对挑战。 教学准备: 1.设置一些学生未经历过的情景.事件 2.收集学生关于尝试事物的经历及感受.并总结尝试失败或还未尝试的案例.做成纸条放在盒子中用于抽签 3.课件.含有一些是否可以尝试的经典案例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故事交流 教师引入《小马过河》故事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高兴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不知深浅的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离家很远了。小马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走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去。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深的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他:“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呀!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

2018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

2018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宪法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追求授予并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宪法核心价值 宪法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一、国家权利属于人民 1、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2、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国家权利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4、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重要作用: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有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5、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将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惯穿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6、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保障: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并规定其担负捍卫国家主权,防止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的使命,从而保障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得以实现。 7、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有: (1)平等权;(2)政治权利;(3)人身自由;(4)宗教信仰自由;(5)社会经济权利;(6)受教育权;(7)监督权。 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人权的实质和目标: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2、宪法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 3、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的原则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 4、我国政府向世界公布的第一份官方文件:1991年11月1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 5、中国的人权的显著特点:广泛性、公平性和真实性 6、发展权的主体:人民 7、人权的主体: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不仅包括个人,也包括群体。 8、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自由权、政治权利,又包括财产权、继承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9、教育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初步建成了包括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在内的教育的法律体系 10、现代法治国家的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11、尊重和保障人权在立法过程中和体现:立法过程中应当依据宪法,规范立法权和行使,丰富公众参与立法的形式,保证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完整版

兰州新区第一初级中学 2017—2018年度第二学期道德与法治 教学计划 本学期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承担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为完成新学期的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安排如下: 一、教学目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的课程标准对新课程的总目标确定为: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道德与法治》新课程的分类目标分为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个维度。“三维目标”不是彼此独立的三大块,也不是分别完成的三个环节,而是一个整体。只有从整体上把握这三维目标,才能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最终的教育教学宗旨。 “知识”是道德与法治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是提高道德认知能力的基本条件,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载体。“能力”是链接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两个维度目标的桥梁,是获得知识,体验情感,形成正确态度与价值观所不可缺少的要素,而学生实践自己道德认识的能力是道德知识和提高道德水平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这次课程改革,转变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教学观念,突出显现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这里需注意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是无法通过课堂讲授来实现,它需要通过创设情境,创造氛围,通过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在学生有了体验后,自然就会在情感上,价值观上发生变化,不会再轻视他人,而是从内心里产生帮助他人的愿望。越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越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和思考来实现。 二、教材分析: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青少年法治教育要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在初中阶段,宪法教育的重点是:了解国家基本制度,强化国家认同;初步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了解重要国家机构的职权;认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加深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根据上述要求以及教育部关于法治教育专册的编写建议,本册教材编写以宪法精神为主线,通过对公民与国家关系的探究,将这些知识内容贯穿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宪法精神主要表现为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保持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协调与平衡。以宪法精神为主线串联全书,既遵循了宪法的内在逻辑,又观照了学生的生活需要,同时也紧紧抓住了法治教育的核心目标。随着学生生活领域扩展和行为能力增强,他们必将深入参与社会与国家生活,并作为公民面对和处理自己与国家的关系。本册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这一生活主题,以宪法精神为主线,通过全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