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文-解读农业政策

主题: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形势及政策

时间:2008年5月9日

地点: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食品报告厅

主讲人:陈锡文

瞿振元:同学们,同志们,老师们,大家晚上好!从爆满的人群中感受到请回答期望把陈锡文同志做报告,欢迎陈锡文同志的到来!参加今天会议的还有我们的校长柯柄生教授,他也是一个著名的农业经济学家。好,我们热烈的欢迎锡文同志给我们做报告!

陈锡文:大家晚上好,非常高兴再次来到农大,和大家一起讨论中国“三农”问题解决思路的途径。我想借这个机会,感谢农大的领导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探讨一下我对当前“三农”问题的看法,今天晚上我确实很受感动。感动之余,感觉到农大的同学从今天的场合来看,反映大家对中国“三农”问题的关心关注,大家对“三农”问题有如此高的热情,我相信中国的“三农”问题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我今天晚上讲三个问题,第一个当前我国的农村政策,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政策;第二个问题,想谈一下主要农产品的供求问题;第三个问题对当前农村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问题,谈一下看法,供大家学习和参考。今天讲的题目就是关于当前我国农村形势及政策,第一个问题,讲讲农村的政策问题。

今年是2008年,进入新世纪已经是第八年了,农村改革是30年,各个方面都在认真的思考和准备如何纪念农村改革的30周年,进入21世纪之后,我们党和国务院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有新的发展,政策也有了很大的调整,可以说发生在2000年的一件事情也许是巧合,但是有必然性,2000年中国决定在农村推行税费改革的试点工作,这件事情时过八年,我觉得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从大的时代背景看,进入新世纪,中国的发展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进入21世纪的时候,我们基本上实现了总体小康这样的奋斗目标,也就是说,21世纪我们进入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阶段。这个新的阶段如果和以往的农村改革相比,产生了很多新的特点,30年的农村可以从很多角度总结它的成果和经验,但是从大的角度看,30年的农村改革大概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个,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建立了家庭承包责任制,从理论体制讲,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机制;第二,当农产品供求短缺的局面改变之后,我们推进了商品供给和要素供给制的改革,在相当大程度发育市场机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始于2000年的税费改革,可以说我们进入城乡统筹发展的阶段,我自己把税费改革看作是实行同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因为这件事情意义上怎么总结,大家还可以再从各个方面思考,但是对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实现城乡税制的一体化,取消对专对农业和农民的税,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如果说2000年推行农村税费改革,我们把它看作一项局部的改革,是国家和农民的经济利益方面的改革,越往后走我们看得越清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就是实行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从这点看,我觉得我们应该特别关注从2000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中国共产党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思想理论不断深化,大家回忆一下,大家有比较清晰的记忆。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是在2002年11月召开的,这个大会也大家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因为跨入新世纪的时候,我们已经实现了国民收入比1980年翻两番,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了800美元以上,实现了小平同志的“三步走”现代化的前两步,因此进入新世纪迈入了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的第三步,就是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总体小康上的区别在哪里?这在当年江泽民同志的十六大报告讲的非常的清楚,有六个方面的变化,归根到底总体

平均实现了小康,而全面小康应该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该使他的家庭实现小康,这就是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小康是要十几亿人都能进入小康。

从这个角度衡量,毫无疑问,城乡差距阻碍了我们顺利的实现小康,因此怎么解决“三农”问题,应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应该特别关注。因此,在十六大的报告中,关于如何解决农村农民农业问题,江泽民同志的报告中明确的提出基本的思路,就是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文件中,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来解决“三农”问题,这是第一次,也许当时提出这个伟大的战略的重大意义,还没有被所有人接受,十六大报告之后有同志跟我打电话说,既然是统筹城乡发展这样一个重大的方略,为什么不放在总论讲,而要放在农业问题讲,农业自身怎么统筹发展,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好,包括参加起草的人也未必清楚这个战略的深远的历史意义。

很快到了2003年的1月,也就是十六大闭幕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中央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03年的农村工作会议是在03年1月7号召开的,8号农村工作会议闭幕,刚刚选为总书记的胡锦涛发表了重要的讲话,其中有些话我想有些同志记得很清楚,他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是在农村,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个至理名言,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个话是在03年1月8号讲的,在03年3月5号,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明确的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大家都认为是我们党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回归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二个摆正了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了经济建设为中心,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之后总书记和总理明确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相当大程度上也是我们战略思考和战略基点的重大改革。所以这几点年如果说农业农村工作确实发生的重大的变化,我觉得和十六大之后领导同志对“三农”问题的认识以及解决它基本思路的认识有直接的关系。

2003年10月,中央召开了十六届三中全会,主题是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会做的决定也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这个决定我相信同志们很多记得,十六届三中全会也在党的发展史上、在共产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就是这次全会首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首次表述大概是这样,叫做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关于科学发展观,除此之外,文件中还有很多关于农业农村工作在全局中重要地位的论述,比如在当时的情况下,应该怎么样理解和贯彻科学发展观,这个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五个统筹,叫做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统筹,而且很明确的提出,只有实现这五大统筹,才能真正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无疑问,城乡统筹放在首位,搞不好城乡统筹,其他各个方面的统筹难以实现。

这个文件还有一句话,它在提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七大改革目标中,第三个目标明确提出,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同学们不陌生,但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出现在党的文献上不是第一次,第一次就是出现在要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这是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要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大目标之一。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阶段,这是03年10月。

04年9月,中央召开十六届四中全会,主题是关于巩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这样一个重要的会议上,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的讲话,在讲话里,有一段话特别的引起关注:纵观世界上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来看,普遍存在两个趋向,第一个趋向这些国家的实现工业化的初期,也都是要靠农业来支持工业和城市的发展,这是这个普遍的规律,当然同时指出,当工业化发展到相当程度之后,这些国家都实行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的政策措施。在这两个趋向刚发表的时候,我感觉到一些不从事“三农”工作的同志没有认识到真正的政策反映在哪里?从事农村经济的同志非常的清楚,关于提出工业反哺农业的观点,在此之前大概有了一二十年时间,比较早的,比如我自己的老师人民大学的(杨瑞×)老师,很早的时候就有工农业产品交换剪刀差的问题,由此得到了农业农民对中国的工业做了多大的贡献,而且提到了到一定时候工业反哺农业,我们农大的赵×教授也是这方面的专家,都提到,大家大概在80年代中期就开始提了,但是总书记报告中讲的时候是04年,时间差不多过去了20年,这个时候,在全会上,总书记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这件事情非常的重要。

第二点,大家感到很兴奋的一点,这是一个讨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问题,为什么要做到反哺和支持?我想,实际上总书记在告诫我们党,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如果再不能正确的认识和处理“三农”问题,实际上关系到我们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能力的提高,这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所以我觉得本身的意思非常的深刻,能不能处理好工农和城乡关系,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由此,在这个会议闭幕后不久,04年11月底,中央召开经济会议,总书记进一步的强调,说我为什么在四中全会要提出两个趋向,归根到底就是一点,因为我们这个经济社会在发展,到了现在从总体上看,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因此我们必须更加主动的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更加积极的支持解决好“三农”问题。

到了05年,中央召开十六届五中全会,历届中央委员会这30年来,都是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五年计划的建议,十六届五中全会主题就是讨论中央提出的第11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这个建议中,中央再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任务,大家都了解在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绝不是一个新提出的口号和目标,历史上党的文献多次提出过,了解一下历史,大家看一下,我记得1956年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讨论《关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中央曾经说过,这个示范章程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部重要法规,到了后来,人大一届四次会议讨论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很多具体内容大家不一定记得,粮食亩产在北方地区,黑龙江以东、黄河以北地区,粮食产量达到400斤;黄河两岸、淮河以南地区,粮食亩产应该达到500斤,长江以南地区粮食产量达到800斤,那时候叫上纲要、跨黄河、过长江。谭震林同志是当时主管农业的国务院副总理,在介绍这个内容时讲道,这个纲要是一部伟大的群众性的纲领,是动员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纲领,所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提法在我们党文件中至少有50年的历史了,包括改革开放以后在很多领域也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30年来,中央有三次会议,第一次就是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重要的内容是回归党的思想路线,实现党的中心的工作中心的战略转移,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一个具体的成果,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我们从改革以来,中央一直遵循的党和政府处理农民关系的一个准则,就是从这个提出来的,这个准则提出,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就必须在经济上保证农民的物质利益,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这两句话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一切同农民有关的政策文件的基本的政策。

第二次是在91年11月,中共中央召开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一个重要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中明确的提出,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通分结构的双重经营体制是我国乡村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个重要的会议是98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三中全会,这个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农村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明确提出了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健全农村的经济体制,从这个角度看,中央的几次全会都对新农村问题有明确的论证,特别是在十三届八中和十五届三中全会上都明确的提到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以这次提出应该不是第一次。

大家感到虽然是同一个提法,但是要求不一样,十六届五中全会之前的关于新农村的要

求是一个长远的奋斗目标,也是给广大农民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理想,没有作为一个具体的工作进行部署,但是到了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实有很大的变化,尽管仍然强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时的历史过程,但是它是作为一个工作部署提出来了,在十六届五中全会决定中关于新农村建设有一个具体的总的要求,大家都清楚,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年中央的一号文件中,对新农村的部署做了进一步明确的要求,要推进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是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尽管提了出来,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一个全面的发展过程,关于它的长期性,在06年的2月份,中央召开的省自治区和各部委,以及解放军国家总部大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召开的中央专题研讨会,06年专门研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书记明确的强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伴随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按照小平同志提出三步走的设想,我们第二步是到世纪之交实现总体小康,第三步是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的时候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书记明确强调,新农村建设要伴随现代化的全过程,我的理解就是要到2050年,也就是从本世纪初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差不多半个世纪,有地方可能要经过上百年才能实现,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长时期的坚固的奋斗过程。

同时领导同志也非常明确的提出,新农村建设总的要求是五个,切不可以只把其中一个方面作为建设新农村的目标,有的同志明确的提到,你们提的很全面,但是我们担心提五个方面有的同志只理解一个方面,只抓其中一项,最容易抓第四项,第四项是什么?村容整洁,所以总书记总理反复的强调,决不能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化为新村庄建设。到了06年4月份,中央召开十六届六中全会,讨论的主要议题是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其中有一句重要的话明确提出,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我觉得这句话针对城乡关系,政府提出公共服务,基本的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发展非常难,甚至超过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异,从这个意义讲,下一步在整体上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基础,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我想实际上就是进一步强调了城乡统筹的重要性。

十六届七中全会主要讨论关于十七大及新一届政府的人事问题,所以很快到了去年10月份,中央召开了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七大报告是一个非常宏伟的纲领,它在继承了十六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对农业农村的要求,大家看报告,总书记有三句话,对十七大以后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句话叫做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这个我想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要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这个可以是中国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要实现这个主要任务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十七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在短短的五年内,在重要的会议中能体现我们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在不断的深化,我们党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想理论在不断的升华完善。

从我个人体会讲,过去的五年,是我们党解决“三农”问题成果最为丰硕,步伐最为稳健的时期,正是有了这样一个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快速发展的背景才使得我们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问题有了不断的新的判断。有了这样一个机制,正是由于有了这样一些重要的理论创新,在这样一个新时代新时期产生的思想理论,我们可以回顾,在过去的五年之中,国家的农业政策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进入新世纪,我们党中央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改革农村的税费制度,大家可以看到,这些年我们的农村政策确确实实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不断的迈进,第一,建立了城乡一体的税费制度,这个问题有两点要说清楚,税费改革其实起始点2000年,但是和后来取消农业税费内容不一样,2000年当时涉及的税费改革主要内容六个字三句话:减轻、稳定、规范,一定要把农民的负担减下来,据有关部门的统计,税费改革之前,1999年全国农民的可统计税费负担是1250亿元,很多人知

道,其中由全国人大颁布的法律法规中央颁布的政策确定征收只占480亿,包括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牧业税、生猪屠宰税和教育附加是480亿,也可以看出来,农民承担的税费绝大部分是费不是税,因此当时农村有个很形象的说法是,国家规定的头税轻,二税重,三税是个无底洞(就是各种各样的摊派)。2000年制定的税费改革就是要把1250亿的税种减下去,减轻农民的负担,当初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的有这么几个大的内容,第一取消乡级人民政府向农民收取的五统筹,包括教育统筹、计划生育头抽、民兵训练统筹、乡村道路和桥梁的统筹等等五项,取消五项统筹之后,把农业税率从3%左右提高到7%,这样只收农业税;第二个方面,取消村里的三提留,就公积金、公益金等,这样农民的负担从1250亿减到650—700亿。

第二个叫稳定,相当长的时间内,农民的负担稳定在六七百亿的水平,第三个是规范,把这个制度要作为长期的农村税费制度做下去,但是,到了03年,中央转向逐步取消农业税,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开展全面取消农业税的试点,在全国的其他地方开展了降低农业税税率,降低2个百分点,征税从7%降到5%,相应的附加也从1.4%到了1%,农民从03年以前要负担8.4个百分点的农业税费附加,到04年负担6%,而且这个文件出台之后,在04年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04年3月5号温家宝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在那个会议上明确的提出,用五年的时间最终取消农业税,总理在三个小时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人民大会堂引起掌声最热烈、最持久的就是这句话,实际上三年时间就取消了,到05年底,国务院人大常委会正式提出可以取消农业税,06年开始废除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牧业税。这件事情的社会政治意义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远远超过经济,经济上农民得到了1250亿的收入,也不是小数,差不多九亿多农民,每个农民得150块钱的实惠,也不是小数。

古往今来对中国农民来说,皇粮国税天经地义,我们小学就讲到初税亩,这个制度第一次是在山东出现的,是公元前594年,也就是鲁宣公15年的时候,到2006年取消农业税,整整2600年,你可以想象,产生的社会反响很大,在政治上农民获得了和城市农民在税制上统一的地步,税费改革从开始到完成,六年时间,中间有重大的变化,也就是说最开始2000年开始实行的时候,我们没有敢想可以完全不要农业税,但是六年之后,党中央、国务院、人大常委会做了规定,取消了农业税,取消考虑到有国营农场,后来政府又增加了对国有农场农村税费改革,实际上,到了07年全部意义上的农业税都取消了,总额是1350亿。

税费改革之后产生了一些误解,包括在学界,我看到有些专家学者说,题目叫农村进入无税时代,这个概念我觉得不对,农村是有税,农民其实还在交税,只不过取消专门对农业农民设的税,农业税这个概念没有了,农业特产税,牧业税也没有,所以专对农业农民设的税取消了,但是农民作为公民,作为农村的经营主体,作为经营者该上的税都要上,各种各样的个体私营经济,无论是增值税、还是所得税都得交,对于农民来说,储蓄照样也要交利息税,也要交车船税,所以讲农村进入无税时代,这个概念不对,而且这也不是我们的目标。在税收面前,公民平等。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十六大以后的农村政策调整方面,不仅仅取消了向农业农民收税,而且中央国务院采取了对农民的生产进行直接的经营性补贴政策,这是以前没有的,它其实是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最开始是三项补贴,种粮补贴,粮种补贴以及部分地区农民购买大型农机具的补贴。后来,随着经济的变化,特别是国际能源价格大幅度上涨之后,中央又出台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在07年春夏之交之后,特别是肉禽蛋奶价值大幅度增长之后,又有了生猪生产补贴、奶牛养殖补贴和油料补贴等七项补贴,按照财政部提交给十一届全国人大的预算看,合在一起,总量超过八百多亿。人代会结束不久,根据主要农产品的供求状况,党中央国务院又提出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的十项政策,这十项政策含金量252亿5千万,这些有40亿元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210多亿元直接补贴给农民。所以08年对农民的补

贴总额超过1千亿,这对农民来说,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事情,农民很不敢想象,这时候免我税,还发给我钱,我们到农村调查,很多人说不敢想象,过去都是干部上门,农民就要掏腰包,一般都是去收钱,实行免税后,政策变了,干部上门农民都有好事,变化很大。我曾经到一些农村,一些农村的基层干部说,过去的工作难做,为什么难做?一上门老百姓知道你又要收钱了,所以农民就躲你。所以到了农民家里找不到人,人不在家,只有看家的狗在,但是你去多了之后,狗都认识你了,就不叫了,所以过去的工作难做,人搞生了,狗搞活了。

总体来说,由于发放了对农业生产经营的补贴,缓和了干群关系。这是第二个方面,应该说我们的做法完全符合世贸组织的规定。柯柄生校长是这方面的专家,我是算大帐,但是柯校长算细帐。我们去年农业生产总值28000多亿,有2400多亿补贴。

从这个意义讲,坚持补贴对低收入群体的农民,起到了经济作用、社会作用、政治作用非常大。起始于2004年对农业的直接补贴也是中国历史开天辟地的第一回,以后将成为一个制度延续下去,以保证农业的不断发展。

第三个方面大的政策,进入新实际以后,中央开始提出,要把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到农村去。这个过程正在逐步的实现之中,很多同志都是知道,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国力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最重要的就是乡村的道路、电力供给、饮水供给、以及燃气沼气的供给要建起来,这些方面这几年变化非常大,农村电网的建设、农村电网的改造从98年开始启动,到07年底国家总的投入2700多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不仅是电网逐渐的强大,更重要的是电费大量的下降,电网的质量不高,输电的线路损耗非常大,由于限制高,农民用电很贵,我曾经见过最贵的电费8.5块一度电,没人敢用这个电了。现在实行农村电网改造之后,大部分地方农村的生活用电没有超过六毛钱,按国家规定是五毛七到五毛八,基本上五六毛钱,这实际上是和电网改造关系非常大,八块钱的电谁敢用?乡村的道路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乡镇一级95%都可以通公路,87%的行政村也完成了,下一步怎么把中西部地区的公路路面硬化,怎么把自然村和行政村之间的道路进一步加强。

在农村饮水方面,过去有一个饮水困难的问题,主管部门定义什么是饮水困难,就是这个居住点,离开水源垂直距离超过一百比米,水平距离超过一千米,这个地方是用水困难,要通过工程设施帮助解决,现在这个问题基本上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着饮水安全的问题,由于水的污染,由于水的矿物质过高,重金属过高,导致水质有问题,在十五期末的时候,全国有3亿两千万的人饮水不安全,再一个沼气,沼气的建设,国家现在每年拿25个亿给农民发展沼气,这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也有支持,每年大概有40—50亿,每年大概可以发展500万亩沼气,发展沼气之后,解决的问题显而易见,第一农村环境改善,第二农民用上清洁的可再生资源,对生态环境有好处,所以从全国看,我们2亿5千2百万的农民家庭,至少可以发展一亿亩沼气,现在没有过半,所以这里面还有很大的余地。

社会事业在农村主要也是四件事,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这几年,国家开始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从开始减免学杂费,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提供免费的课本,到06年已经实现了农村全部免收学杂费,07年开始在部分地区推进农村的义务教育,免费的提供教科书,还有800万左右的家庭经济困难的住校生由政府提供生活补助,应该说,农村教育存在问题还很多,但是改善的情况这几年最快。

合作医疗,农村的医疗制度,从03年开始起步,最开始起步的时候,30块钱一个人,农村自己交10块,中央财政贴10块,地方财政10块,到现在已经基本上全覆盖了,而且中间有两次提高标准,05年农民自己交10块,中央和地方财政各拿20块。去年提高到100,农民20,中央、地方各拿40,有条件的地方08年一年到位,没有条件的地方两到三年到位。03—07年短短四五年时间,有这样一个增长速度,我觉得我们只要坚持城乡统筹,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应该相信农村的合作医疗体制会逐步的完善起来。

在农村的文化建设方面,也有比较大的进程,广播电视村村通,通了之后,又提出频道

太少,很多地方通了之后只有两三个频道,中央提出不能少于八到十个频道,以前通到村民委员会的村,现在提出,超过20户的居民点都应当通到,每个村保证一年演12场电影,这些都在运作,从这些角度看,我觉得农村社会发展和城市相比,差距仍然非常大,但是应该看到这几年变化比较大。

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我想大家也都看到,最重要的一个就是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的提出要在农村建立普遍覆盖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件事情,我坦率的说,即使一两年之前还没有人敢想,就是在大城市郊区才有,但是实际上去年开始实现了,去年中央和地方大概一共支付将近130亿元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去年年底由3400多万农民纳入了低保水平。去年纳入低保的农村人均每个月获得的低保是30块钱,今年中央加大支持力度,去年拿了30亿,今年中央准备拿90个亿,进一步加强,使农民的低保水平今年能够达到每月50块钱,当然以后还要进一步提高,我们从这些变化过程确确实实看到,中央提出的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转向农村正在得到体现。

第四方面,推进了实现城乡一体的这样一个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关于农民工的政策,06年中央发了五号文件,提出在十个方面保障农民工的权益,比如说用工、薪酬的保障,劳动条件的改善,各项社会保障的建立,以及对子女问题子女就学问题,这些年有非常明显的变化,在06年5号文件明确提出国务院要成立农民工协调小组,有31个省市参加成立机构,解决农民工的问题,同时要求各省市必须建立农民工的协调机制,应该说,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存在很多问题,而且也不是短期能够解决,至少一点,从06年国发文件开始,到重视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也方面应该说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所以我自己感觉,过去的五年是我们的政策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不仅仅是财政对农村各方面的支持,在数额上增加了很多,更重要的是政策的指向,是朝着城乡统筹逐步的实现城乡一体化方向走,这个阶段党的政策的体系建立也可以说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来逐步的完善。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对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农村政策。

第二个讲一下当前农产品的供求问题。我想这个问题一段时间来社会广泛的关注,专家学者对这方面有大量的论述,我觉得不用我具体的讲,我想讲比较深体会的几点认识。

第一点认识我想讲一下,这轮农副产品供求和价格变化在我们国家很有特点,现在大家都是从去年四月底五月初开始,关注当前农产品价格问题,起始点是去年四月底五月初猪肉价格大幅度上升,引起大家的关注,现在差不多过去了一年的时间,通过对农产品价格供求关注的热度,大家越来越感觉到它的国际背景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深刻,我觉得这个阶段已经进入了一个对农产品供求的价格问题的民众化的关注,这个事情本身也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但是我们国家的特点在那里?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一年来表现的特点,一个是肉禽蛋奶这样一些副产品,就是需要通过动物转化而来的以及使用植物油,有些产品翻番,涨幅很大,但是我们还有一个特点,谷物粮食(大米、白面、玉米)涨幅有限,总体来讲,到今年一季度末和去年同期相比,我们谷物上涨4%,有的产品不到,这很奇怪,很多同志问谷物价格没有上涨,肉禽蛋奶怎么上涨这么快?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对这段农产品价值的上涨,我觉得有几个问题应该认识到,第一个,如果再回到过去的10多年的时间,你会看到,我们的主要农产品多数从96年到2006年十年间,基本上没有上涨,有的甚至下跌。所以这轮农价上涨有一个前提,就是以往十年农价低迷,在居民支付能力提高,生产成本上升的情况下,这一轮的农价上涨有者明显的特点。我刚才讲了去年价格上涨,如果拿06年5月跟96年比一下,能看到很多产品的价格没有上涨,反而下降,时间过了十年,让农民吃这样的亏,我觉得,这一轮价格上涨有非常重要的合理因素在里面。

第二也有新的因素,由于能源价格的上涨导致农业的投入价格明显的上涨,因此,对农产品的价格有一个成本推动因素起作用。这个东西完全叫农民承担是不合理的。一部分通过价格转化为消费者承受。第三还有一些周期性的原因。研究农产品者都知道,粮猪有生产周期,因此在06年年初的时候,猪的生产陷入低谷,它有周期性,这出现了防疫的问题,没有及时的跟上,猪出现了烂耳病等各种各样的疾病,导致了养猪风险的提高,这个导致了价格的上涨。

但是为什么肉禽蛋的价格、油的价格有这么大幅度的上涨?而粮的价格没有,这和我们国家的农业生产结构有关系。首先是种植业的生产,我们现在大的结构是受制于耕地所形成的各种限制,前不久国土资源部公布07年底的实有油耕地面积是18亿2600万亩,这是最近这几年,耕地面积减少最少的一年,因为到06年底的时候,18亿2千七百万亩。国土资源部是96年首次公布实有油耕地面积19亿5千1百万亩,到了06年的时候降为18亿2700万亩,可以算一下,十年的时间,我们的耕地减少了1亿2400万亩,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我们31个省市自治区中,耕地面积超过一亿亩的只有六个省,黑龙江省为冠,大概有1亿7千万,其他五个超过一亿亩的省份都不到1亿两千万。所以你就可以想想,十年时间减掉一亿两千万耕地,是什么概念,你丢一个山东省行吗?丢一个河北省、丢一个河南省行吗?这个事情必须解决。18亿2700万亩耕地,07年的时候实际播种面积是23亿5500万亩,其中粮食生产15亿9千万,算成16亿,你还有七亿亩用来做其它的,其中油料用了2亿6千万亩,棉花八千万亩,糖料2700万亩,蔬菜用了2亿7000万亩国土,这四项、粮、油、糖、菜用了22亿亩,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有一些草本的水果、鲜花、苗圃、茶叶1亿多亩,地就这么用完了,用的结果是什么?我们大家可以感觉到,基本上我们现在的供给,如果没有特殊的因素,没有出现太大的供求问题和价值波动。我们现在将近16亿播种面积保证的粮食和2亿7000多万亩播种面积保证的蔬菜,影响不会很大,这两个问题不大,因此这两个正常情况下价格变化也不大,我们现在的粮食生产大家都知道,谷物三大类,稻谷正常年在16.5亿亩之内,稻谷每年正常的供给量大概在1亿八千万吨以上,小麦正常供给量在1亿吨,玉米供给量在1亿5千万吨左右,这是我们的谷物增长,就目前我们的消费数量看,这个可以说是可以实现区域平稳,对小麦来说可能略有结余,稻谷略紧张一些。玉米主要是发展加工工业,那么正常的情况下,这个量就够了。

所以国际粮价现在嚷成这么一片,我们国内相对来说没有出现这样的状况,最重要的是我们现在的结构是我们保障了谷物的供给,这个应该说意义非常大。但是回过头来想,一共这么大地,只能种这么多播种面积,你保了这个,不能保护别的,就会出问题。那么从我们生产结构来看,我们现在的是农业生产上农产品供给上两大软肋系统。第一就是大豆,第二是油,植物油。很多同志都知道,我们去年自己生产的大豆总量1490万吨,但是去年我们进口大豆3083万吨,进口量超过国产量的两倍,大豆从需求的角度看,2/3以上需要进口。大豆进口干什么用?我们说我们自己生产的大豆基本上60%是用来食用,做豆浆,做食品等等,所以进口大豆第一次先榨油,出油率大家都知道一般是18%、19%,20%就是很高得了,所以三千万吨大豆一般可以榨出将近六百万吨的油,剩下的当然就是豆饼了,豆饼就是饲料中最重要的。那么即使大豆价格暴涨,07年很多人关注到这个,07年大豆价翻了一番,涨了一倍,所以进口的大豆贵了,你拿大豆榨的油价也贵了,拿进口大豆榨的豆饼做的饲料也贵了,饲料价格也贵了,这个没有办法,就一定要贵,你说没有办法,2/3是国际市场给你定的价格,所以这是一大软肋。

第二大软肋就是植物油,我们现在这几年正常的播种面积大概是两亿一到两亿二三万,油料不到四千万吨,三千万吨油料,榨油榨出来是一千万吨,但是今年08年植物油接近2500万,我们国家自己只能增长一千万吨左右,那么大家想进口大豆榨了六百万吨左右,缺口很大,还有进口植物油,所以去年海关统计需要进口量是838万吨,也就是说如果进口三千多

万吨大豆,还要进口838万的都有,你可以算一下2450万豆油和植物油的需求量,正常只有一千万吨,也就是说我们自给率是40%。60%的植物油是国际市场给供给的,国际市场油价上涨,你也就得涨,这就出现了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刚才讲到我们现在的农业资源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满足不了我们现在的需求。所以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依赖程度在某些方面是在不断的提高,这是我们过去和将来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在进入新世纪以前,这个情况没有这么严峻,现在越来越严峻,刚才讲到大豆将近70%,油的将近60%是国际市场给我们定价的,这是个非常复杂的情况。这是从国内情况,为什么国内市场出现这种奇怪的事情,副食品价格猛涨,大米白面的价格也有上涨,但是缓慢得多,根本原因在这个,我们价格上涨。但是问题是第一这轮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和国际市场变化直接相连。第二,我们今后国内农产品市场和市场供求价格的变化将会更多的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因此你必须了解国际市场为什么会波动。

我不知道布什是不是够聪明,03年的3月他打了伊拉克之后,这个石油价格一路上升,从20块钱一桶打到现在超过120,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当油价到了70、80块钱一桶的时候,他发表意见,鼓励国内发展生物能源,尤其鼓励从玉米中发展能源,他是给补贴的,要给补贴才能生产,那么出现了这个局面,很简单,油价上涨有更多的玉米,就变成能源的价格了。对玉米穷的时候是人的口粮了,富一点的时候是猪的饲料,到了现在喂汽车了。这个情况又复杂了,那么它形成一个结构是什么?如果说拿农产品,拿谷物直接去生产燃油,那直接结果是石油的价格和谷物价格直接挂钩。那么很简单,基本上技术好一点的,三吨玉米可以提取一吨燃料油,那么这个价格你可以算,于是乎玉米开始大量的进入能源市场。当然南美也有通过植物油来做。这个其中带头人是美国,美国在这方面发展的非常快。

玉米这个产品这几年,其实07年是国际粮食创历史最高的水平一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变化?与这个增加了能源对农业的需求有很大大关系。去年全球玉米的总产量,0708年的这个玉米总产量是六亿吨多一点,55%在美国,美国的产量是三亿三千万占的比例非常大,那么在美国自己的消费中,大概消费两亿六千多万吨,在它自己消费的两亿六千多万吨玉米中,大概5500万吨用来加工油气,那么你想想5500万吨玉米于是就造成了一个什么情况?玉米价格开始暴涨因为它的效益好了,它直接跟能源挂钩,玉米价格暴涨,玉米就增产,去年美国玉米增产的幅度非常大,一年增产了20%,为什么?各种原因。播种面积扩大了18%,那么还有别的作物,最主要就是大豆,所以去年大豆减少,我们恰恰大豆是软肋,你不进不行,全球这两年,生产大豆每年出口量大概是6500万吨,今年可能是超过7000万吨,我们进口是3000多万吨,占这么大的比重,就没有办法,人家死拽着你。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国际市场对中国整体农产品的影响,我觉得可以区别看,大豆饲料最终在这方面影响比较大,这个东西不做充分的估计不行。现在全球的价格都在涨,涨得很厉害。大家今年看到,07年一年,国际市场的小麦一年上涨了80%,大豆和大米大概上涨了将近5%,玉米上涨的幅度低,在这么一个背景下,以后还涨不涨。当然国际市场上,有些国家有些耕地,你如果持续上涨两到三年,三到五年,新的耕地投资人产量会上去,但是总体来说,农产品价格即使供给量增加,价格也有上升,农产品价格上涨这个趋势对全球来讲,第一成本上升。能源价格上涨,导致所有的投入价格上涨。第二需求增加。特别是增加新的把农产品作为能源来研究。这个以前是没有的,现在加进来。第三个就是农产品已经为国际效益基本上都是作为(简单)货币,美元几乎对所有的货币都在贬值,05年到现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元兑人民币已经贬了8%。再一个,不仅仅能源价格上涨,不仅仅是是农业生产成本增长,运输成本也大幅度的上涨,这个成本过去很多人是不太注意的,今年年初有关部门研究得到结果,美国运输的粮食就是三个地方,一个是纽约,一个是从西雅图,一个是从新奥尔良。运往亚洲主要港口的运费,谷物的运费今年年初达到每吨96美元。去年同期相比油价上涨75%,所以这几个运输加在一起,国际市场对我们来说压力会越来越大。

正是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对中国农产品的长期供求问题,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我觉得我们面临非常现实的问题,你靠你自己的农业资源你养不好自己,能不能活?肯定能活,但是养不好。你想吃这么多油,这么多肉,那不行。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比较早提出这个问题,我们过去一直是讲用占全球90%耕地养活了占全世界20%的人口。这个话我自己搞农业的,我越说越觉得是一个问题,因为进口不行,那么从这个角度上去看,我算了一下帐,中国当然现在也是全球化了,本身也在封闭,但是从资源上,我刚才算了,我们一共现在能达到的播种面积23.5亿亩,但是农产品价格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提高,我们的播种面积可能还没有扩大。但是这几年大概是二十三亿五千万。那么你刚才讲到说进口三千多万吨大豆,那有同志说你不进,你可以自己保,自己保当然可以,但是按照我们现在的生产,三千万进口大豆自己生产的话要用2500万亩的粮食播种面积。

那么这个植物油,除了大豆进口之外,我们去年进口835吨植物油,你如果按照我们自己生产能力来生产是需要一亿八千万亩播种面积,我们去年还进口了246万吨棉花,假如说我们自己现在自己生产至少是四千万亩。所以你七七八八一算,前两天我到商务部去,陈部长告诉我说,他让助理同志认真算了一下,我们进口农产品按照我们现在生产相当于使用境外25.2亿亩多的播种面积,我说句很实在的话,如果我们自己现在播种面积二十三亿两千五百万亩加上境外的农产品进口,相当于用了人家的五亿两千万播种面积,实际上我们现在生活消化的农产品就是相当于二十八亿七千五百万亩。所以从这个意义讲,资源利用的这个水平上我们实际上只有不到60%。这是最简单的算法。5.2亿亩的播种面积,然后我们现在需求量二十八亿七千五百万亩大概占了48.1%,我们对境外农业依赖程度很大,这个事短期内解决不了,如果条件许可,对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不构成威胁的话,那还可以。进口产品相当于进口土地,进口水,对我们资源紧张的一个国家来说,应该说很不容易。但是你要把握好,怎么能够形成这样一种供求格局以后,能够稳定,能够可持续,这个问题非常的重要。

之所以出现这个情况,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应该有所了解,是因为什么?这几年宣传农业的成绩,确实应该想,连续四年增产,这也是事实,这个历史上没有的,我们去年很多同志都知道,03年的时候粮食总产量是8613亿,到了去年,我们粮食总产量一万零三亿,四年增长了5467亿,这不是闹着玩的,这四年增产,但是去年连续四年增产一万零三十亿斤,我得告你98年的时候我们粮食生产量是一万零二百四十亿,那么去年的产量比98年还低二百零六亿斤。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要保证我们一个人口不断增加的这样一个人口最多的国家,我觉得农产品的供求关系问题上,我们要有忧患意识,眼看就没有什么本钱可够我们忙活的了,地一天天在减,总理曾经在02年有过一个指示,三令五申,触目惊心,当然有必然的需求、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但是也有不科学发展的制度。土地财政、GDP就是追求这个东西,当然农业就很难有一个比较好的保护,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在农业问题上,我是想带农产品供求问题上,现在给我们敲了一下警钟。

但是还有一个很有感触,我举个例子。我们在经济发展方面成为明星的这些地方,我敢说一句实在话,都是耕地面积减的最多,粮食产量掉的最快的,当然我不能说他们这样的发展不对,但是我至少说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一条真正的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道路。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长三角、珠三角有很多明星城市,长三角有一个明星城市,大家也都知道,我不说大家也知道,就是这么一个地方,这些年经济发展,GDP增长财政收入增长确实是非常高,但是一个市,耕地面积减了三百万,从改革时期每年可以调出二十亿斤粮食,现在需要调入50多亿斤粮食,那么当然你不能说它发展的不好,但是我根据实际情况我讲中国有你这样一个城市,有十个市也勉强,如果中国有100个市学你们,这个事就麻烦了。珠三角也有很多明显城市,我昨天半夜看了有一个新闻节目讲珠三角的某一个市,1978年的时候粮食总产量是51万吨,去年粮食总产量0.78万吨。产量降到比30年前的20%

还不到,你说怎么办?如果都觉得我只要有钱,我可以买粮,那我觉得真是要通过国际市场,看到几十个国家在闹粮食紧张,有粮的不让你出,没粮再有钱也买不着,从国内的情况看,都是觉得我这儿是发展的,你那儿产粮呢?那么如果我们按照这个发展模式说,只要发展起来了,就不要粮食了,这个事以后怎么办?从目前几年情况看,基本上状况都是这样,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耕地减的越多,粮食减的越多,于是这几年粮食的增长都只能靠北方,目前我们国家大家都知道,一个最基本的状况就是水土资源分布不均匀。土地多的地方缺水,水多的地方缺地。那么这个状况越发展越尖锐。水土光热条件比较好的沿海发达地区,都是大江大河冲积平原、三角洲,发展农业会很快,但是我们讲这些地方经济发展非常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最快,所以这些地方粮减少得多。于是从目前来看北方地区把粮食增长的责任担了起来,但是北方地区缺水。长此以往怎么办?

所以咱们在座的同志都是搞农业的,都有一些基本的概念都知道,我有时候想想,总是感觉到这种忧患的心理很难摆脱的掉。你比如说水资源。我有一次跟几个部长在河北农村调查,曾经大家一块聊起来。一斤麦子到底要多少水?有一次搞到华北搞调研,华北地区这个地方小麦的生产,生产一斤麦子需要1000斤水。大家听了大吃一惊,认为这是不可能,我们一块去问农民,冬小麦大家都知道10月中下旬种下去,六月初收起来,八九个月之间,你要想有个好收入,不浇四遍水不行。当种下去,你要浇一遍水,等到春天返青要浇水,拔节的时候这个麦穗窜起来的时候浇一遍水,灌浆的时候要浇水,四遍水,一亩地666平方米,浇透一遍水100立方米,浇四遍水400立方米,这个水重量达到基本上像现在一吨就是一立方米,四百立方米就是400吨水,四百吨水灌下去,这一亩小麦打四百公斤,因为我们现在小麦的平均产量670多斤,那么按最高算,一亩地打800斤小麦,400吨水换400公斤小麦,一斤小麦一千斤水一点没错。你这么一算帐,吃惊的人不少,这个是高耗费的农业。

为什么华北地区地下有这么大的地下水漏洞。就是不断的抽。现在我们现在把中国粮食安全的这个命运寄在北方的粮食生产上,到底可靠不可靠?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在粮食问题上,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而要常怀忧患之心。具体我说这么多。很重要的就是我觉得要抓好四个方面,就是粮食问题,第一是无论如何要高度重视对耕地的基本认识和保护,在这件事情上,真是到底说我们的耕地保护大概怎么样?前一些日子报上说,07年是所有的耕地减少最少的一年,全国减少了61万亩,果真如此当然是好,但是各地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涨得这么快,怎么用地这么少?有很多东西啊你是想不到的,18亿亩耕地到底能不能确保?工业化、城镇化还要用地。这件事如果不按照法律法规,不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话。耕地问题,耕地的保护问题,大家很熟悉的一个概念叫做什么?我们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说了很久了。这句话最早是1997年5号文件里开始提出的,有人说你是最严格的吗?我请外国的一些专家查了相关国家的法律,我们是最严,立法的角度是最严的,比如说98年修改的土地管理法中非常明确的规定,只有中央政府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审批占用耕地,其他的市县乡五级政府无权批地,这在国际上是罕见。而且只要动用土地,哪怕是一亩,审批也在国务院。这在国际上也是最严的。日本的耕地很宝贵的,它很清楚,很多人带给我的材料看,60年代的时候,日本有六百多万亩地,到现在还只有四百六十多万亩地,到现在它只有四百六十多万亩地,所以它的土地管理很严,但是我到日本了解到,日本的县知事他一年有权审批四公顷土地,我们一亩基本农田连省长都不能批,得国务院批。所以很严格。

第二个方面。在全世界土地立法过程中,只有中国的刑法专门列有惩治土地犯罪的条例三条。第一条叫土地罪,第二条叫非法买卖耕地罪,第三条叫违法批地罪,所以从这个意义上,从农民到官员,在这三个方面你违反土地法规我是要判你刑的,所以刑法,全世界绝无仅有,所以从立法角度是最严的,但是从执法角度到底是不是这样,就很难办了。我也曾经问过立法机关,我说违法批地罪,要按新的土地管理法看,比比皆是,因为省以下没有政府

的官员可以审批的地,你真正要抓起来,一地的都是官员,判了多少,没有判几个。或者说很少。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在违法批地罪之前有一个权罪,叫徇私枉法、违法批地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那么这个徇私枉法放在前面就不好办。万一你徇私枉法,一查到底,而且他真的抓住了你徇私枉法,我就不说你你违法批地了,我就说你贪污受贿。

于是从这个角度讲,我觉得我们的土地在目前的这种带有片面性的发展下,要保护18亿亩耕地,18亿亩耕地保护不住,对国际的需求就越来越大,一旦对国际有需求之后,你的风险就很大了,大家都知道报纸上,一旦粮食从人家那里拿,人家不给你的时候,你想想怎么办?这是我讲的保住耕地。

从我们现在的资源状态看,增加农业资源提高农产品,我们只有依靠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来增加我们的生产,我们只能靠投入的来替代资源,我们必须靠科技进步来促进发展。我查一下,不到30年的时候,我们的粮食单产,全国平均06年是314公斤,就是628进,这是06年,78年粮食单产168公斤,29年时间,增加了87%,这是粮食单产,其中稻谷单产增加56.7%,从256公斤亩产提高到了450公斤,小麦增加了146.35,从123公斤提高到303公斤,玉米从187公斤提高到36公斤,单产提高了7.5%,显示出来的结果是我们29年粮食的单产提高了87%,怎么提高的,一个就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的培育。第二采用良种,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一定把决心下到地,要在农业有一个转变增长方式,靠增加投入很可能有的没有地,水不可能再用,耕地会越来越少,水资源也会越来越少,化肥如果我们再增加数量的话,对环境影响很大,所以不能简单地靠外资源的投资的方式,而必须靠转变增长方式,转变发展方式。第三个,就是必须切切实实给农民实惠,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他才愿意给你种粮。我刚才讲到,今天说保持国内的粮价大体稳定,农民做了巨大的贡献,国际的粮价近两年涨幅很高,国内的粮价基本上不受影响,农民为此少收入了多少钱,那么作为当前的情况,为了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为了控制CPI过快地上涨,这办法还可以,长此以往让农民这样不行。我转了一下我们三个谷物产品,差不多都低国际市场一半,每斤价格低一块多钱,如果一下引进来,在座同志们肯定不干了,馒头一下子翻了番。但是你让农民吃这个亏,我感觉他肯定要受影响。所以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加强对农业的协调,另一方面要更加主动的更多的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第四,要有解决中国的主要目前的问题,一定要有世界的眼光,战略思维,我们的生活质量会越来越高,我们的农业资源就这么些,当然可以依靠科技进步来增加产出,但是总体我们不够,于是就要把中国农产品供应放在全球背景下来,国产的资源必须保护,必须从境外拿的资源,到那里去拿,怎么去拿才能持续,对这个问题非常深入。其次我们离不开国际市场的农产品,数量不少,棉花前年我们进口到370万亩,去年进口246万亩,棉花,糖进口虽然不多,15%左右靠进口,木材大家更清楚,我们现在进口的原木近4千万立方,我们自己生产不到4百万,好一点的纸,没有木浆纸不行,那么也就是说农产品我们全部得到,包括进口家具、地板各种各样的农产品折合在一起,我们现在进口量1亿5千万立方米,相当于国内需求量的40%,橡胶,我们现在每年加工生产、消费需求等等方面的橡胶超过220万吨左右,我们自己只有云南,一年产量500万吨,需求量220万吨,进口量140万吨左右,自己的产量不够。羊毛我们真正用来做精纺的羊毛大概只有几万吨,除了羊绒之外,大部分都是猪绒,所以纺织用的羊绒我们大概进口国内的占80%多。

所以整个农产品供应的情况,农业要搞好,是不容易的。所以农业要搞,人家说你搞农业搞了有什么感受,我这个人40年没有离开农业,从初中毕业到文化大革命下乡种地十年,到北京读书学农业经济读十年,再加上现在这20年又高这个,这40年没搞过别的。只有当农业面临问题的时候,他才理解我们的苦难,到没饭吃的时候会觉得农业重要,但是那个时

候就晚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像我们这样一个人均资源非常严酷的国家,应该广泛的宣传,我们的农业还面临着很多问题。

第二个要充满忧患之心,充满忧患意识,这种才能集中四个方面的力量,把农业一步一步搞好。

我下面点一个农业农村存在的问题。第三个问题,当前我们农村改革面临的图出问题。我想问题非常多,但是从总体来看,至少是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当前是对农村的改革发展制约是比较大的。

第一个问题,农村的农民的收入增长。这几年应该说农民收入增长,自己和自己比应该说不错,从04年到现在以来,每年的增长都在300块钱以上,但是每年的增长速度扣除物价因素,每年增加都在6%以上,特别是去年,去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块钱,去年全国农民纯收入4140多块钱,去年农民一年增收553亿,扣除物价因素,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是9.5%,这个水平也是97年以来没有过的,所以自己跟自己比不错。但是一跟城市居民比就觉得泄气,去年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块钱,它的增长率扣除物价比率之后,增长12.2%,和城乡居民收入一比较,去年增加收入达到了3.33:1,这是有史以来增加收入差比最大的。

今年怎么样?最关键的是我们到底有什么给农民新的增收政策,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所以我们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第一次就包括我自己,也觉得这个问题很难,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你也不能不让城里人涨钱,都给农民,你才有平衡。但是我们城市居民收入也要增长,农民收入也要增长。那么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我想大家基本的概念已经有了,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4块钱一年,城镇居民是343块钱,都是一年,因此那一年的城乡居民收入2.57:1,改革率先在农村突破,农民也是改革收益最高一个群体,所以一开始城乡居民收入是缩小的,到1985年的时候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1.85:1,此后逐渐的扩大,2002年城乡居民收入超过1:3,前几年从02年开始都是3.23、3.21的幅度,到去年是3.33:1,是最高的,怎么想办法让农民增收,这个方面需要改革,这是当年农村改革面临的一大难题。

第二个大问题就是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影响,农村的社会需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个深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有两亿多人离开农村出去了,这对农村影响非常大,当然对城市的影响也更深刻。我们大家可以算一个帐,这几年统计口径有变化了,大家说各的,我在这儿说的可能跟你这儿说的不是一个口径,比如说国家统计局公布去年的城镇化率是44.9%,农村居民大概是七亿两千多万,因此农民按现在的比例,55.1%,但是这个口径和我们传统的口径不一样,是按照居住地来取样,根据你在某一个地方居住满半年以上统计的,所以这个层次居民里就包括了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农村的人口里面减掉了外出半年以上的,实际的状况很多人都知道,07年的数没有出来,06年户籍统计的农业人口,户籍统计的06年底全国是九亿四千九百万,那么这个数我估计到2010年咱们可以再统计。我们说有九亿农业户口,但是按照居住地统计,现在有两亿三千左右的农业户口的人不在农村呆着,到了城里,这个当然是城镇化推进过程的结构,但问题是第一这个结构变化带来的,这些人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刚才讲有一个农民工权利的保障,但是从制度上讲,他在城里扎不下根,他没有城市户口,一旦在城里如果扎不下根,农村还有一个保险的东西,这个东西可以说中国城镇化的带来极大的影响,但是农民完成成为城市居民,现在要进城来,很多地方不说别的,很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大城市发展的战略,大城市周边的这边资源环境承受能力,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管理能力,所以这是对社会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劳动力的大省,经常是一年出去劳动力两千一百万人,这些人从把家乡出来了,他对家乡的发展造成的影响。于是你看一下,30%—50%的家庭长期不在家,门锁着好几年。还有的农忙回来,农闲就走。农民老龄化,青壮年都走了。

我们有一次在重庆调查,农民有这样一个顺口溜,脑袋好的上学走了,身体好的当兵好

的走了,年轻力壮的打工走了,留在家里的怎么样。他说的严重的,但是总体来讲这三化现象,这样一种状态出现之后,不仅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影响,更重要对农村的社会结构、社会治理的方式体制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于是有一个农村社会发展的问题,咱们学校的一些调查,就是农村三留守的问题,家长出去打工,留守儿童怎么办、留守老人怎么办,留守的农村妇女怎么办,这个阶段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看到它对农业发展带来的积极因素,但是也要看到带来一些前所未有的消极的变化。

第三个大问题,在目前的城乡利益格局下,农村要素资源流失的现象极为严重,对农村继续保持繁荣和发展非常有利。我刚才讲到,劳动力流出不见得是坏事,但关键流的都是年轻力壮的,但是老头老太太留在家里,这个事也有问题。土地大量的流失转为非农建设用地,这对于长远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再一个是资金,相当多农村资金,从银行角度看是存差很多,存款多于贷款,所以钱都转化成物了,还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的机制,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情况下,因为农业产品的竞争力相对地弱小,搞金融的同志我跟他们也讨论过,他们觉得我们已经很不容易了,农村金融给你服务到现在,因为你有问题,我们现在的法律意规定,农民几乎是没有抵押物的,因为现在担保法规定,耕地是不能用于抵押的,《物权法》和《土地管理法》都规定,农村的住宅不能用于抵押,你没有抵押物,全世界的农民值钱的地方,就是一个是房一个是地,这两个东西没有办法抵押,没有东西抵押,贷款的风险很大了。中国这样规模的农民,到底贷款能贷多少钱。但是还要来考察,评估,也要审批,一级一级,可能万八块钱,两千万块钱要贷款,大家都知道高速公路贷款,成本差别非常大。从很多设在农村的储蓄点,营业网点,没有足够的资金储蓄量,因为人是养不活的,但是农村人完全走了之后,这个地方农民金融完全没有了怎么办?如果留在当地的话,那资金流量也不大,按目前的情况,如果有二百万存款的话,养活不了一个当地的金融的机构。所以现在这个问题于是都提出来了,还有比如说问题,劳动力问题,很多人都提出来了,必须推进中国经营突然的问题。

我自己有一个感觉,这类问题有很多情况是我们过去长期没有的,但是也有更多的情况是我们过去前所未遇,我们应该用新的思路去研究去解决,包括金融的问题,包括土地的问题,我经常跟同志说讲中国的土地经营规模小,必须要努力要发展规模经济,这个思路是对的,但是发展规模经营,实际上就意味着要减少农业中就业问题,所以你要想动机前提就是动人,要把这个人从农业这个产业中调到别的产业就业,这是一个前提。但是如果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考虑人的问题,不考虑地的问题,那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所以从地的问题上我就想,我说我们在讨论的过程中,现在学界也好,政府官员也好,社会媒体也好,提出最多的意见是土地流转集中租赁资费价格,但是你要看一下中国的历朝历代都涉及农业的书,中国几千年来关于农村土地出现一个概念最多的词汇就是土地兼并,于是这里面我们提出来一个很深的问题,就是怎么样的土地经营才不是土地兼并,或者说土地兼并和规模经营之间的界限到底怎么划?这是存在的第二个问题。因为我们很现实的一个问题,你说农业规模经济小,有人说你现在这个的制度这样长,制度那样短的,我觉得很实在的一个问题,中国农业经营规模的问题,不是由我们的土地承包,还有承包政策定出来的,它是由国情决定的,你还有9亿多农村,所以经营不可能大规模,你还有要想把这个搞大,就让别人搞,但是再大,也没有办法跟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比,于是我就想,我们就必须认真探讨别的途径。比如在金融问题上,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府进行监管,农业金融完全商业化,搞不好,我们这个政策就是管收购,别的不管,于是就有很多问题。

比如说日本的经验、韩国经验,中国台湾的经验,都是面对小规模的农业,就是要提高农村的合作化程度,发展农民的专业合作,在政府建立支持保护体系的制度下建立农业的社会化体系,就可以解决这些小规模分散化的问题。我们已经有了非常好的经验,马上又要开始麦收,近几年小麦产量不错,我刚才讲到,小麦产量是过去29年单产增加最快的,什么

原因,除了科学家,还有一个很大的因素,小麦主产区是传统的农业区,有大量劳动力,小麦丰收,大家可以看到电视里已经播出了,几千万小麦收割机,从北到南方,一路往回收,政府给点优惠政策,走公路不收你这钱,黑龙江这里看,慢慢收,我到河北去了解过,老大爷自己戴个草帽在树地下泡茶抽烟,就看着收割机割麦子,他一点都不用费劲,割完了60块钱一亩地就完了,多省事啊。那这个老头说我要雇人雇不起,从早到晚,一亩麦子没有50、60块钱雇不下来,而且河南的农村还有管两顿饭的传统,馍要吃,光有馍是不够的,在他们那儿最基本的规定,除了馍第一要有双汇肠,第二要有啤酒,成本更高,所以他觉得雇收割机好,这就是社会效益,这样既解决了规模小的问题,也解决了老龄化的问题。

日本的农民现在39岁以下的不到10%,65岁以上59%,真正在家种地的年轻力壮的很少,大多数都是中老年,所以能够搞好,国家还有一个很大的体系,没有需求市场,能满足,所以像这些东西,我说在我们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的时候,要认真的思考,我们现在进入一个阶段要认真学习世界各国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些,对我们来说也可能有借鉴的东西,但是应当更加注重的总结我们自己的东西,占用了大家很多的时间。

主持人:我们从长时间的掌声当中,感觉到确实有收获。锡文同志做了非常精彩的报告,全面系统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农村政策农村改革的情况,这也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整个农村政策的演进过程,工作推进过程取得的成效,具体分析了当前农产品的构成形式和我们农村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做了分析,报告的理论性很强,条理清晰,数据特别详细,如数家珍,表述的口才很好!

一些权威记者都跟我说,如果要采访现在的中国的农村经济权威人士,第一名就是陈锡文。陈锡文同志讲的这么好,跟他长期的深入调查研究、不断的深入思考有关,他作为中央农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任。对我们国家的农业政策起了重大的影响的,是最有影响力的一位农业经济学家,我想我们已经有十个一号文件关于农村的工作,前五个一号文件,锡文作为年轻的主要的参与者参加工作的,后五个一号文件,他作为五个一号稳健的主要起草者,你想这个贡献有多大。他同时又是一个重要的农业经济理论的研究者,他的著作曾经由于他论点突出,前后三次获得孙燕芳经济学奖,一次国家科技进步奖。还有一个身份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他是我们学校的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的主任,今天来给我们做报告,在报告之前也和我们几个领导一起专门研究我们学校的中国对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如何怎么进一步建设好,能够在社会上以及在我们学校的教学科研培养人才发挥更好的作用,我们欢迎我们的老师能够经常回来给我们上课!

时间关系,报告会就举行到这儿,但是今天的人特别多。我想我来指挥一下现场秩序。我们的学生为老师献花!主要是表达我们能请到这么好的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