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道路设计的再评估_李婧

2014年第1期总第171期

2014年1月《经济社会体制比较》Comparative Economic &Social Systems No.1,2014Jan.2014

人民币国际化道路设计的再评估

李婧

内容提要:各种人民币国际化道路设计的共同点是分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不完全可兑换和国内金融发展滞后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约束。中国通过多种方式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其核心措施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发展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人民币国际化试验取

得了积极成果,并表现出明显的“非均衡”特征。中国需要继续完善人民币国际化的宏观条

件,为企业和银行主动参与国际化创造基础,同时采取多元方式提高企业在国际交易中的定价能力和银行的服务水平。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可兑换离岸市场人民币升值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3947(2014)01-0042-10作者简介:李婧,经济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编号:NCET -11-0894);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美国经济再平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宏观对策”

(项目编号:10YJC790133)。作者感谢日本龙谷大学村濑哲司教授和日本坂南大学石田护教授对人民币离岸市场研究给予的指点和帮助。

一、引言

为保证金融稳定,中国在本币、外币政策方面一直非常谨慎,长期采取人民币非国际化政策。其主要担心有三个方面:(1)非居民持有人民币,本国金融市场容易遭受投机资本的袭击;(2)本国货币供给将会受到挑战;(3)本国金融体制的管理可能受到冲击。

1997 1998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促使中国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亚洲金融危机给中国的教训是,严格有效的资本管制是

非储备货币国家应对国际投机资本冲击的

“防火墙”。2000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出现了大规模的顺差,在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目标下,中国积累了大量的国际储备资产,完全成为全球的净贷款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多年来对外汇短缺的担心已经不存在了,中国更关心的是如何让巨额外汇储备保值和增值,中国政府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在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中过度依赖美元的风险。由此,学术界展开了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广泛研究和讨论。这些讨论主要是围绕人民币国际化的本质、条件、成本收益和步骤展开。研究者对货币国际化本质认识的差别、对人民币国际化内外经济条件和成本收益认识的差别导致了他们在人民币国际化步骤设计上的分歧。

但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人民币非国际化的风险并没有成为现实。2008年后,金融危机通过贸易和金融渠道对中国外向型经济产生负面冲击,人民币非国际化的风险凸现。短期内,中国面临如何采取措施摆脱美元依赖,克服美元汇率波动对中国外向型企业的冲击;长期内,中国面临如何通过促进人民币国际

化,对“不平衡、不稳定、不可持续”的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或改进),重建世界经济秩序。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成为中国应对危机而采取的整体经济刺激计划的重要部

分。其具体措施包括:签定央行间的货币互换协议、

建议筹备亚洲储备资产库、出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及相关政策。其中,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是人民币国际化试验的核心内容。4年多的人民币国际化试验获得了初步成果,但还不能说人民币已经是一个国际货币了,这个试验依然在进行中。在2008年危机前后,美元的地位又通过强经济国家之间,或者一些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

间建立双边美元互换网络得到了强化①。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秩序并没有改变,

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经济交易中与美元脱钩面临严峻考验。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如何更平稳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从而提升中国经济抗冲击和抗风险能力,依然是理论和实践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经济逻辑分析和已经发生的经济事实基础上达成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共识,对决策者形成逻辑合理,具有可操作和预见性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是通过阐述人民币国际化道路设计的分歧和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试验的特征事实,提出如何从市场层面和制度层面完善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使人民币国际化可持续。

二、透视人民币国际化道路设计之争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人民币国际化道路设计的研究者从人民币国际化功能、人民币空间使用范围扩展、货币国际化具备的基础条件出发提出多种设计思路。

(一)功能视角:分阶段实现国际货币功能或直接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李婧(2004)提出了在没有意外冲击,国际金融环境运行良好的前提下,人民币国际化(区域化)可以分步进行,并指出了每一步骤所需要的条件。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是由边境贸易和旅游消费带动的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然后在境外累积的人民币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民币的借贷需求产生,人民币成为境外借贷资产,在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币增加的情况下,中国货币当局为人民币提供资产选择,人民币成为亚洲的投资资产,这一阶段人民币的跨境流动与资本项目可兑换将发生重要联系,非居民参与人民币资产业务产生了对资本账户开放的需求。而且,人民币可借贷与人民币成为投资资产可能

3

4·金融市场·李婧:人民币国际化道路设计的再评估①2007年12月12日至2008年9月17日,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之前,美联储与欧洲央行及瑞士央行签署了双边美元互换,并三次扩大互换规模;2008年9月18日至2008年10月29日,随着雷曼兄弟破产导致次贷危机全面爆发,美联储一方面新增了与日本、英格兰、加拿大、澳大利亚、丹麦、瑞典及挪威等主要发达国家央行的双边美元互换,而且显著扩大了互换协议规模;新增了与巴西、墨西哥、韩国及新加坡等新兴市场央行的双边美元互换。2013年10月31日,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加拿大央行和瑞士央行,全球六家主要央行把现有的临时双边流

动性互换协议转化成长期货币协议。这被美国经济学家皮斯特(Pistor ,

2013)称为六国央行俱乐部。

是交错进行的。人民币区域化的高级阶段就是人民币成为亚洲国家的储备资产、区域化的货币。持有类似观点的还包括曹红辉(2008)等。这一设计思路的理论逻辑是合理的,而且也考虑到了人民币计价货币功能从边境贸易开始、“大中华”经济圈、中国与亚洲内部贸易不断增长的事实、人民币境外使用的现实性和风险可控性。但是在经济实践中,货币的三种职能可能同时需要具备。比如,当人民币发挥计价货币职能的时候,交易者也同时产生了人民币投资的需求。这一设计也体现了在中长期内人民币国际化的边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将受到国际金融环境的约束,是在外部金融环境约束下的市场需求导向与政策推进相结合的一个过程。

和分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路不同,有些学者主张人民币直接国际化。第一种代表观点为超主权货币理念(周小川,2009),提出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第二种观点提出可用外汇储备购买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货币发行权(孙时联,2009),或者中国承诺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美元,那么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性就有了保障,人民币就会具备国际化货币的所有功能(陈炳才,2010;夏斌,2011)。持有这一观点的人还主张中国通过增加黄金的购买,提高人民币的信誉。

(二)空间视角:周边化———亚洲化(区域化)———国际化

唐双宁(2008)用两个“三步走”刻画出人民币国际化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一是地域的“三步走”,目前人民币在周边地区以“硬通货”的形式出现,已经实现了准周边化,将来人民币可以由准周边化发展为正式周边化,进而发展为正式区域化及准国际化,最终人民币将真正实现国际化。二是货币职能的“三步走”,即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配合地域的“三步走”,人民币可依次成为周边国家贸易结算货币和区域性的投资货币,最后人民币将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为全球各国所接受,每一步的推进时间为10年。这种“三步走”的思想与李婧(2004)、李晓等(2004)①提出的思路类似,也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持有的观点。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以在功能和空间上“分步走的”设想是符合理论逻辑的。但是有学者却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不一定要经过区域这个步骤,人民币可以直接走国际化道路,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如赵海宽(2003)、陈炳才(2009)②等。他们强调在人民币的国际职能中,人民币不需要分别去获得所有职能,甚至人民币可以直接获得国际储备货币职能③。

44《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2014年第1期

①②

③李晓、李俊久、丁一兵(2004)首次提出“人民币亚洲化”。主张通过参与东亚区域货币金融领域的制度性合

作,争取成为区域内关键货币,人民币区域化不是个自然演进的过程而是一个制度推进的过程。直接的人民币国际化非但不能实现参与全球化、合理配置金融资源的目的,相反会给中国带来较大的风险和损失。

陈炳才(2009)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不需要走区域化道路,美元、欧元都没有分步走,日元作为国际货币某种意义上是分步走,但日元的国际化并未推开。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如果试图采取分步走的战略,不容易被国际社会接受。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开放是人民币趋向国际化货币的重要努力,但人民币要走区域化的货币道路,面临日元的压力和挑战,日元区域化的努力我们就不曾给予支持,人民币要获得主导性的区域强势货币,日元会成为一个阻力。真正出现一种区域货币,本币的货币主权可能就不存在了。如何处理本币与区域内货币的关系也需要有战略准备和安排。

这种情况也是可能发生的,2011年,利比亚局势不稳,阿尔及利亚就曾向中国政府提出购买人民币作为其贮备资产。

(三)双边视角:双边主权货币结算和资本项目开放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和不少国家签订了双边本币结算协议①。但是实际操作中并

没有获得预期进展。陈炳才(2009)认为在美元和黄金可兑换的情况下,

美元获得了国际社会信任,但现在美元和黄金脱钩了。信用货币制度下,其他主权国家也可以建立互相信任机制,相互竞争,由市场选择用哪种货币结算。主权货币国家政府签订双边平等协议,相互对等采用本币结算和投资,建立主权货币清算银行以后,具有竞争力的主权货币会被更多地使用,最后,就可以真正规避美元风险,摆脱美元金融控制。他认为,如果对等的资本账户开放(非储备货币国家之间的开放,或者一国对另一个比自己弱的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或者对储备货币国家的对等开放)是没有风险的,因为跨境资金的流动都成为本币资金的流动,这样就不会有风险。针对人民币国际化,他认为如果纯粹是本币资金的跨境流动,只要不开放本币离岸交易,人民币外流之后的回流,也不会对国内经济和金融产生威胁。因为国内的人民币资金规模和资产规模远远超过了跨境流动的规模。

(四)市场与制度约束视角:“双轨”制

李稻葵(2008)较全面地阐述了人民币国际化“双轨制”设想。第一个轨,是在中国境

内实行有步骤、渐进式的资本账户可兑换,同时提高中国金融体系效率,其中包括许多措施,如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计划、境内合格机构投资者计划、允许境外企业境内发行股票和债券,大力鼓励和推动外贸企业与境外贸易伙伴以人民币结算等。第二个轨,是在境外,主要是在香港推进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市场、金融资产的规模以及交易,其目的是在境外尽快形成与欧元证券和美元证券抗衡的人民币金融市场②。这一设想是考虑中国目前的金融条件,人民币资本账户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香港金融市场的发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一主张主要是考虑到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当在岸金融市场发展滞后的情况下,可以借助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来发挥“防火墙”作用,隔离由于人民币国际化给国内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尤其是短期投机资本的冲击。按照这一计划,香港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只是起到过渡作用,而且这也可能延迟在岸金融体系改革和金融市场建设的进程。更广层面的人民币国际化必然要面临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性的扩大。

中国在人民币国际化试验中采纳了“双轨”设想,并不断拓展。2012年7月,中国政府推出了深圳前海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方案,前海与香港之间建立人民币出境和

回流机制,这是人民币国际化总体试验下的一个“子试验”

。这一方案的出台仍然是在人民币不能实现完全可兑换情况下的折中方案,目的是既能够推动跨境人民币的使用,又能

5

4·金融市场·李婧:人民币国际化道路设计的再评估①②到2011年6月止,中国已经和周边9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本币结算协议,签约国可以自主选择本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第一季度发布的货币政策报告指出,在香港建立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和国际资产管理

中心、发展香港人民币业务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在“一国两制”制度下建设和发展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促进香

港长期繁荣稳定。二是为境外主体获取和运用人民币提供重要平台,有利于促进贸易和投资。三是为内地金融改革提供有益经验。四是在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的条件下,通过有效管理跨境人民币流动,有利于防范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有关风险。

64《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2014年第1期

够减少资本账户开放的风险。

(五)全球化视角和区域化:全球路径和区域路径

国外研究者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双元路径:全球路径或区域路径。朴(Park,2010)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全球路径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终目标,是获得像欧元、美元那样的国际货币地位。艾肯格林(Eichengreen,2009)指出,未来在亚洲采用单一货币的可能性非常低。中国可能不需要参加任何的区域货币同盟来获取经济和金融上的地位,从而满足主权货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中国需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的时间越长,人民币在亚洲的影响力越大。这一观点实际上主张通过自然演进方式实现人民币区域化。中国的决策者也可能会采纳全球路径,这将更容易激励和运用政治支持加快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而推进的国内金融改革。但是这一等待对中国来讲是长期的。此外,人民币国际化的全球路径不仅受到其贸易结构制约,更受到金融层面的制约。

在贸易层面,中国从亚洲进口的较多,对美国出口的较多。朴(Park,2010)认为,虽然亚洲区内贸易增长迅速,但是中国很难改变自身的贸易结构,减少对欧美市场的出口,这些出口又都是以美元和欧元计价的。在金融层面,他们还认为中国金融体制的封闭和严格管制将可能使中国当前的人民币国际化“试点”计划发生倒退。“试点”计划可能成为更广的和更快的国内金融市场改革的催化剂,但是,中国很难放弃以金融工具实现其产业政策的目标。在没有国内外压力的情况下,中国可能不会确定金融自由化的目标和速度。以银行业为主导的中国金融体系在政府广泛的指导和控制之下,金融体系的效率和透明度远远落后于主要国际金融中心(2010)。中国至少需要十多年的时间才能在金融方面满足国际储备货币需要的前提条件(Dobson&Mason,2009;Eichengreen,2009;Wyplosz,2010)。

人民币国际化的区域路径是指中国可以在东亚通过贸易计价和跨境金融交易中使用人民币启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当周边国家与中国的贸易、投资、金融联系更加紧密,这些国家会愿意在经济交易中更多地使用人民币并把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一些国家的货币也可能倾向于选择人民币作为货币锚,或者钉住人民币占较大权重的货币篮。在区域路径上,中国可以有两个选择:在东盟+新3(东盟+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成员中建立人民币圈(the renminbi bloc);通过东盟+3(东盟+中国、日本和韩国)机制促进东亚的货币金融合作和经济一体化。第一个选择的有利条件是亚洲区内贸易和“大中华”经济圈内贸易的增长,而且,也会减轻国内金融改革的压力和金融市场开放的压力。中国需要做的就是为东盟+新3的其他成员提供可投资的人民币金融产品。但是这一选择的不利条件是圈内经济规模还很有限,另外这可能会拖延国内金融改革进程。况且日本和韩国也不愿意看到人民币圈的建立,因为韩国已经和东盟建立了自由贸易区,人民币圈的建立可能削弱东盟+3的努力,东盟国家也可能不愿意放弃货币主权。第二个选择的有利条件是,东盟+3战略有利于中国更加可控地、有效地加速国内金融改革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和东亚国家有很多共同点:经济增长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大、东亚国家持有的外汇储备的数量较多、东亚缺乏最后的贷款人。因此,东亚需要建立一种机制克服东亚在经济增长中面临的障碍。东盟+3货币合作和经济一体化机制正好可以克服这些障

碍。与人民币圈相比,东盟+3有更大的经济规模,有现成的清迈协议下的金融合作机制、亚洲债券市场发展构想,中国可以和日本通力合作,促进东亚货币合作和经济一体化(Park ,2010;Park &Song ,2010;村濑哲司,2010)。

总体来看,除了让人民币直接成为储备货币的思路外,其他设计思路的共同点是分步

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其指导思想是在“主动、渐进、可控”的模式下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最

终目标,最大程度上减少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虽然具体政策的主张有较大的差异,甚至有矛盾,比如在离岸市场的开放上,有人主张借助离岸交易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克服在岸

金融市场的“弱势”,但是又有学者主张,如果离岸交易开放,人民币实现了间接可兑换,

这样会给在岸市场带来更大的风险。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功能上的“分步走”,还是空间

上的“分步走”,还是直接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双边主权货币结算,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建立人民币在国际经济交易中的可接受性,这与人民币可兑换密切联系在一起。学理上,货币国际化的需求强度主要取决于货币价值的稳定性、可预测性、可获得性和广泛的交易网络。其中,在货币国际化初期,可获得性,既该种货币的可兑换性是特别关键的(Cohen ,1998),国外学者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全球路径和区域路径的争论的焦点也在于此。对人民币可兑换的可行性及风险的担忧,以及国内金融改革的滞后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约束。

现实情况是,中国并没有因为人民币不完全可兑换和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有限而放弃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而是积极采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和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来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并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但是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三、人民币国际化试验的成果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人民币国际化试验的积极成果

人民币国际化试验成果首先突出地体现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的增长上。自2009年6月开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从无到有,

2010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占外贸结算总额约2%。2012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重点监管企业名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全面推开,所有进出口企业都可以选择以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和收付。到2012年底,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2.94万亿元,同比增长41%。据初步统计,2013年第三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

民币结算业务达1.1万亿元,同比增长37.5%(中国人民银行,

2013)。在业务范围上,跨境人民币结算已经从商品贸易结算、服务贸易结算扩展到跨境投资结算,人民币国际货币功能的发挥已经从经常项目交易拓展到资本项目交易。

人民币国际化试验的另一个突出成果就是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发展。自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展以来,香港就成为境外人民币服务和人民币产品的开发基地。在各地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香港最为突出,这直接带来了在港人民币存款数量的上升①。截止到2013年10月,香港人民币存款数量达到7816.24亿人民币。

74·金融市场·李婧:人民币国际化道路设计的再评估①根据中国工商银行的统计,

2010年香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占结算总量的74%。

84《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2014年第1期

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已经从人民币的存款、汇兑、人民币卡,扩展到人民币贷款、人民币债券、人民币期货、存款凭证、结构性产品、共同基金等。香港人民币资金的回流内地渠道也更加广泛,包括:内地企业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并将资金汇至国内;香港符合条件的机构投资者投资于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人民币QFII(RQFII)与人民币FDI等。

目前,人民币离岸交易的市场范围已经拓展到新加坡、伦敦等金融中心,甚至有些国家(如韩国、马来西亚、柬埔寨、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尼日利亚、菲律宾、俄罗斯和日本)已经把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货币①。这说明,人民币已经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初步具备了价值尺度、交易媒介和贮藏货币的职能。

尽管如此,我们目前仍然不能说人民币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货币了。和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相比,人民币无论在私人交易中的计价功能、结算功能和投资功能,还是在官方交易中的货币锚功能及储备货币功能都相当有限。

(二)人民币国际化试验暴露的主要问题

人民币国际化试验的成果表明,在功能方面,人民币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发挥货币的基本职能。但是,这些职能的发挥是否可持续,还值得探讨。从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观察来看,人民币国际货币职能的发挥表现出“非均衡”特征。

人民币国际化的“非均衡”首先表现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区域的不均衡性。跨境贸易结算主要集中在香港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辐射有限。其次表现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非均衡性。其中进口业务占的比重最大,然后是出口和服务贸易。据统计,2010年进口数量占总结算量的比例接近80%。从人民币结算实收和实付的比例来看,2011年全年收付比为1?1.7,2012年提高至1?1.2,2013年第三季度又上升到1?1.5。虽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收付平衡状况出现过阶段性改善,但是仍然存在较大失衡。收付比失衡说明,中国进口支付的人民币多,但是出口仍然是收美元的,这样中国仍然面临外汇储备的上涨。再次,人民币国际化的“非均衡”还表现为香港人民币业务主要以负债业务为主,资产业务有限,人民币存款多、贷款少,人民币债券的供给大于需求。

四、对人民币国际化道路的再思考

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香港人民币存款的数据上看,中国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已经取得了突出成果,但是我们必须要更客观地看待这些成果及背后存在的问题,并为未来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进行更合理、更细致的设计。

(一)影响人民币国际化“非均衡”的主要因素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区域分布的不均衡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区域结构有关,中国与欧美国家之间贸易的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选择没有改变,人民币对这两个地区的辐射力非常有限。人民币业务集中于亚洲得益于中国与香港和新加坡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亲密贸

①2011年9月5日,尼日利亚中央银行宣布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货币;2012年3月,尼日利亚央行将等值于5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转化为人民币。http://www.sina.com.cn2011年9月7日07:24。

易关系,以及人民币长久以来为两地人员交往和贸易交往提供的便利。

人民币跨境贸易业务结算的不均衡与中国企业的定价能力、人民币升值预期、内地资本管制和汇率管制有密切联系。收付比失衡体现了外国出口商更愿意接受升值的人民币,并有更大的定价权力。在结售汇制度下,内地出口商结汇后获得本币收入,因此他们只关心结汇前的汇率风险,结汇后风险承担者变为中央银行。因此,中国不能够通过鼓励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来达到减少外汇储备上涨的目的。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非居民不愿意承担负债货币的升值,缺少借款的热情;非居民对购买人民币债券有热情,但是缺少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动力。

曾经有研究者认为,人民币升值预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机会,但是从对人民币国际化试验的观察来看,依赖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人民币国际化是不可持续的。一旦人民币升值预期转向,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就会下降。2011年9月,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恶化导致了市场对美元流动性的需求增加,结果在香港和亚洲其他市场都出现了抛售人民币的现象,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在内地市场也出现了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香港跨境贸易结算和人民币存款都出现了下降。因此,建立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基础上的人民币国际化受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巨大。

另外,不少研究者质疑很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化了妆的短期资本流动。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肯定是逐利的。在香港和内地存在较大的汇差和利差的情况下,企业在实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同时也获得了汇差和利差的收益。这一现象背后的制度因素更值得我们关注,当内地存在央行对外汇市场干预和资本管制的情况下,两地金融市场和外汇市场被分割,人民币出现两个汇率、两个利率,这现肯定会带来两地较多的套汇和套利活动。但是在2012年至2013年间,内地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出现双向波动性,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这期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数量还是上升得很快,这证明了企业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真实需求是存在的,而且是可持续的,人民币升值并不是跨境贸易人

民币结算的前提条件。因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框架下的人

民币国际化模式的可持续性需要内地并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放松资本管制。

(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出了对成熟市场经济的需求

从以上分析可以做出判断,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并没有达到企业完全规避汇率风险和国家减少外汇储备上涨的初衷。从结果来看,部分企业从中获益,但是国家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国家仍然是汇率风险的最终承担者。由于资本管制导致的香港和内地金融市场的隔离,造成了人民币的双重汇率和双重利率,使部分跨境贸易结算具有了套利融资的特点。在人民币单方面升值预期下,外汇市场波动对香港人民币业务产生重大冲击。内地放松管制,增加汇率弹性,将为非居民人民币持有者提供更多投资机会,对人民币离岸业务发展将起到更大的作用。

可见,人民币国际化可能给中国带来收益,也可能给中国带来风险,对不同的经济主体影响不同。从货币需求强度的三个指标来看(价值的稳定性与可预测性、可获得性和广泛的交易网络),货币国际化需要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

一个国家能保证本币内外价值的稳定,其货币一定是个可以看到“愿景”的货币,既一个希望货币;该国必须在制度上保

94·金融市场·李婧:人民币国际化道路设计的再评估

05《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2014年第1期

证货币的可兑换性;该国要有广泛的交易网络,会吸引更多的货币使用者,并享用较低的使用成本。

(三)人民币国际化道路设计不仅要关注宏观条件,也要关注微观基础

提高央行控制通货膨胀的能力、增加汇率弹性、放松资本管制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宏观条件,这需要在中国经济转型和金融改革中不断完善。这些条件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人民币国际化的微观基础。银行和企业都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重要的参与主体,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企业角度看,人民币国际化试验暴露出来的问题显示出企业定价能力的不足及中国金融发展和金融开放的不足。这意味着进一步的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金融发展水平。

在一定时期内,国有大中型企业仍然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主力军。企业需要在国际经济交易中逐步推进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尤其是人民币的计价。首先,应继续推动中资企业境外集团内部企业接受人民币,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其次,继续巩固中资企业之间使用人民币,提高使用人民币支付的便利;再次,鼓励中国企业和其战略贸易伙伴之间的交易使用人民币,这需要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给接受人民币的战略伙伴提供选择机会,比如,可以持有人民币,也可以投资内地,或者在需要的时候在离岸中心兑换成其他货币。这样人民币就成为和其他货币一样的可选择货币。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商业银行的支持,商业银行寻找乐于接受人民币的国家和企业,把人民币支付到全球各地去。中资企业迫切需要银行的配合,较快完成交易,这样既提高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又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市场机会,促进了商业银行的国际化。企业和银行的协调需要金融基础设施的支持,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人民币支付系统,为人民币更大范围的结算打造平台。从企业的角度,迫切需要建立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这一系统的建立,对提高中资企业在国际结算中的独立性和安全性,避开强势大国的长臂管辖有重要价值,对中资企业的贸易对手方也将提供更大的便利。

五、结论

人民币国际化道路设计的共同点是把人民币不可兑换性和中国目前的金融发展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约束条件。中国政府在面临约束的情况下采取多元方式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为核心进行了人民币国际化试验。这是一个以货币功能为主导的过程,并表现出明显的非均衡特征。从企业的角度看,非均衡特征体现了企业定价能力不足和中国金融发展和开放的滞后,这进一步验证了金融发展、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资本管制对微观主体参与人民币国际化的约束。非均衡特征说明,目前的人民币国际化是“跛足”的,并没有起到企业避免汇率风险、国家减少外汇储备积累的初衷。人民币国际化作为国家长期的竞争战略,需要更细致的设计。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成熟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需要合意的外部金融环境。为了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可持续,中国需要通过经济转型和金融改革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同时要重视人民币国际化的微观基础,提高企业定价能力和银行参与金融服务的水平。

参考文献:

曹红辉,

2008:“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进展和发展态势”,《中国金融》,2008,10。陈炳才,

2009:“人民币国际化:主权货币结算和资本项目可兑换同时进行”,《武汉金融》,2009,3。———2010:《主权货币结算———总结美元霸权之路》,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李稻葵,

2008:“双轨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金融》,2008,10。李婧,2004:《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研究报告,中国改革基金会。

李晓、李俊久、丁一兵,

2004:“论人民币的亚洲化”,《世界经济》,2004,2。孙时联,

2009:“以雄厚外汇储备支持人民币国际化”,《经济参考报》,2009-4-23。唐双宁,

2008:“未来30年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北京商报》,2008-12-01。夏斌,2011:“2020:中国金融战略”的主要思考

”,《国际经济评论》,2011,2。赵海宽,

2003:“人民币可能发展成为世界货币之一”,《经济研究》,2003,3。周小川,

2009:《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Http ://pbc.gov.cn /detail.asp ?col =420&id =279。Cohen ,Benjamin J.,1998.The Geography of Mone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Dobson ,Wendy and Paul Mason ,2009.“Will the Renminbi Become a World Currency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

Eichengreen ,Barry ,2009.“The Dollar Dilemma.”Foreign Affair .September /October.

Park ,Yung Chul ,2010.“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inancial and Monetary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China &World Economy .18(2).

Wyplosz ,Charles ,2010.“The Dollar is the Worst International Currency except for All Others ,What Mat-ters.”http ://what matters.mckinseydigital.com /author /Charles +Wyplosz.

Reassessment of the Roadmap for

Renminbi Internationalization

Li Jing

(School of Economics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Beijing )

Abstract :The common feature of all proposals for the renminbi internationalization roadmap is their emphasis on carrying out the process by stages.Renminbi inconvertibility and the underdevelopment of domestic finance are the main constraints on renminbi internationalization.China has launched its renminbi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in multiple ways ,and the core of the strategy is renminbi cross -border trade settlement and Hong Kong off-shore renminbi market development.The renminbi internationalization pilot program has achieved positive re-sults ,and exhibited “disequilibrium ”features.China needs to perfect the macroeconomic conditions for renminbi internationalization ,create a platform for companies and banks to participate in renminbi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improve companies'pricing power and the quality of banks'service in multiple ways.

Key words :Renminbi Internationalization ;Renminbi Cross -border Trade Settlement ;Renminbi Convertibili-ty ;Offshore Markets ;Renminbi Appreciation

(责任编辑:刘英)15·金融市场·李婧:人民币国际化道路设计的再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